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东胜区实验小学“读写互促读写结合板块教学设计”

——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人教版三下第二组课文是以环保主题结篇的。《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以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以及人们为保护环境所做出的努力,使其在学生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触动和感悟,这是我们以往备课时所考虑的内容。(由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还应该通过学文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同一主题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根据文体特点,兼顾内容联系,结合习作训练,寻找较为合宜的读写结合点。

可以做如下设计:

1、《翠鸟》和《燕子》写法的比对

在《翠鸟》的学习之后,应该把相关的段落提出来,将两篇课文的插图结合观察,将两个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说一说,探究一下原因,为以后的写提供一点理性的认识。

羽毛的比对

燕子:黑白两色,主色乌黑——报春使者、活泼灵活

翠鸟:羽毛鲜艳,头部、背部、腹部各不相同——颜色鲜艳、小巧玲珑

部位特点的比对

燕子:翅膀俊俏、尾似剪刀——速度疾快、轻沾水面

翠鸟:眼睛锐利、嘴尖且长——贴水疾飞、准稳叼鱼

学生通过比较总结就能体会到,作者同是喜爱,但喜爱情感所表达的角度不同;由于鸟的生活习性及活动特点不一,所以着眼点也不同。比较两篇课文的写法特点,试着自己学写仿写一段或一篇写鸟类的习作。

2、教学《翠鸟》第一自然段。进行仿写,重点交给学生抓特点的方法写片段;结合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

教学措施:出示翠鸟外貌的句子:“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先让学生读熟,再通过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赤褐色理解“鲜艳”的意思。再让学生品读发现本段用的最多的修辞方法——比喻,体会描写的生动。然后出示视频大公鸡或者孔雀用描写翠鸟的词语仿写大公鸡等。

(设计意图:学会作者抓住特点写动物外形的写法,并在仿写得以运用。)

二、1、以小燕子的身份,给贝蒂写一封感谢信,表达燕子的真诚感激。

学生产生了下列的习作:

给贝蒂的一封信

亲爱的贝蒂姐姐:

您好!

谢谢您!是您在我被风雪吹打的时候,在我们被风雪截断食源的时候,是您雪中送炭。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现在我还清楚记着我因为长途飞行又冷又饿。我在那里找了好久连一只虫子也没有找到,饥寒交迫所以从天空掉下来了。我在那里已经不能动了。过了一会儿,我发现您跑过来,我还以为是来抓我的,就拼命挣扎,可是浑身一点力气也没有。我只好绝望地等着就擒了,谁知你过来跪在地上,把我捧在手里,凑近你的嘴巴,用口中的热气为我取暖。我看见你虽然穿着红棉袄,围着浅绿的围巾,可是你也被冻得直哆嗦,手冻得僵硬,脸冻得通红。

当我们被送上火车时,我们七嘴八舌地嚷嚷着。有的说是被老大爷救的,有的说是被老奶奶救出的。而我说是被小姑娘救的。我在这里衷心地祝福你们全家快乐,事事顺心。也替朋友谢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老大爷和老奶奶。

被您救过的小燕子这样的安排,是因为本文对贝蒂救助小燕子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代替小燕子给她写信,不只是情感的体会,更是在落实“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的作用“的学段目标。

2、教学《燕子专列》第四自然段,教学时,在学生熟读本段的基础上,创设如下情境: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一个只有一个胳膊的残疾人),听到广播后,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也寻找冻僵的燕子……

(设计意图: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通过动作描写,写清楚如何救助燕子的过程。)

三、《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和《路旁的橡树》的联系

针对两篇课文语言朴实,含意深刻的特点,《路旁的橡树》的学习接近尾声之后,安排了两个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内容。

1.《幸免于难的村民》

情境创设:洪水咆哮着冲走了小村庄的一切,但是也有几个人幸免于难,他们从洪流中狼狈地爬上了岸,他们会说些什么?

2.《公路修到小村庄》

学完《路旁的橡树》,创设了如下情境:公路在朝前延伸,终于修到了小村庄,这一天工程师和工人正准备开工,忽然看到几个逃难的年轻人,正是那场洪水中幸免于难的,他们急忙迎上来,关切地询问起来……

两个情境的创设,目的在于转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将朴实语言后面的“无言之美”揭示出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生新的综合,也使单元教材之间,口语交际与习作之间都进行了有效对接。

这样从整体上安排读写结合,强化的是篇章、单元的整体,收到了教学的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效能。更应该看到,这样的安排,不是对表达范式的复制,而是领会主旨,深入情境之后的仿中有创。读写不但得到了统一,而且互动互促。如果想继续深化读写互促、读写结合,就要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

立足于促进学生言语表现的兴趣来进行读写结合点的深度挖掘。

3.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创设如下情境:

(1)新闻中报道《小村庄的故事》之后,人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写下来。

(2)小村庄在外打工,旅游的人听到自己的村子发生了这样的事,都纷纷赶回来,他们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写下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促进读写结合。)

四、教学《路旁的橡树》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创设如下情境:

(1)以《矛盾中的工程师》或《沉默的工人》为题,要求抓住人物的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展开想象,来描写工程师矛盾的心理及工人们内心的担忧。

(2)路人看到这颗橡树,会想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深化课文主题,结合单元主题进行练笔)

东胜区实验小学

2013年3月16日

读写结合习作教学设计(王萍)

手 临朐外国语学校王萍 习作年级:四年级 习作活动名称:手 习作课型:本真习作读写结合课 习作教学目标: 学习观察手,能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将观察到的手进行具体描写。 活动过程: 一、回顾所读 1.说说前段时间都读过哪些有关手的文章。 2.交流通过读文知道了什么。 板书:手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我们班进行的“辐射式”阅读教学中第四步的延续,旨在让学生回顾前段时间的阅读,做到读有所得,同时为本节课的写奠定基础。) 二、说说看到的手 1.交流课前观察:你观察了谁的手?是怎么观察的? 2.出示照片,说说看到了什么样的手。 3.请拍照片的同学介绍图中的手。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课前观察手的情况,介绍观察到的手,为下一步指导写手做到有的放矢。) 三、学学作家的描写 1.回顾《一双手》,学习介绍手的样子。 (1)出示文中描写手的句子,指名读。 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作者依次描写了手的什么?(先写整只手的颜色,再写手纹、掌面、手指,最后写没有指甲的左手大拇指。) 你觉得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再次读《一双手》中描写手的句子,帮助学生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学习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的方法。) (2)作者最后用较长的一句话来写左手大拇指,为什么要单单来描写这个

手指?(这是一个有特点的手指) 我们在写时也应该像作者这样抓住特点来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这样才能写出事物的特色。)(3)出示文中相关语句,学习将内容写具体。 通过作者的描写,我们看到了一双什么样的手? 这样的一双手在生活中常见吗? 那么这双手为什么会是这样的?指名说,出示相关语句——张迎善的话、作者的推算、林业局工人的话。 通过这几段话的描写,你觉得张迎善这双粗糙的手还是一双怎样的手? 对于这样的一双手作者有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之情)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知道可以通过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将内容写具体,同时表达出内心的感受。) 2.现场观察老师的手。 (1)边观察边引导说话:引导按顺序观察,然后完整描述看到的老师的手的样子。 (2)说说老师的手为什么是这样的。 (3)说说老师的手会干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由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老师的手,并进行口头描述,学习有条理的表达,为下边的独立习作奠定基础。) 四、本真语言,自由表达 1.说明要求:以“手”为话题进行习作,题目自拟,内容要具体。 2.学生独立习作。 (设计意图:在阅读、观察的基础上独立习作,做到学以致用。) 五、习作赏评 1.请两名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缺点。 2.师读下水文,请学生进行点评。 (设计意图:赏评学生习作,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习作中的闪光点进行点评,做到取长补短。) 六、拓展延伸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 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 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杜鹃圆舞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二课《杜鹃圆舞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杜鹃圆舞曲》.熟悉作品的旋律.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绪.让学生展开丰富的音乐想象。 2.让学生了解.感受手风琴在音乐表现中的音色特点和表现力。 3.鼓励学生积极地音乐评价.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并与同伴共享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三拍子乐曲的特点.引导学生听辨手风琴的音色.感受乐曲.表现乐曲。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老师知道大家特别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个小动物也来到音乐教室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欢迎吗?你们要想知道这个小动物是谁?就让我们先来听段音乐吧。 二.听赏音乐(打开课件1.聆听音乐)听音乐时可以跟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摇动你的身体。你在这首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叫声.听完之后.告诉大家好吗?(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 我们在音乐中听到了布谷鸟的叫声.你们看.布谷鸟今天飞到我们教室来了.你们欢迎吗?(出示布谷鸟的卡片)

【优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季之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四季之美》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四季之美》这篇课文是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学情现状分析 1、由于地域的原因,孩子出生在深圳大都市,深圳一年四季变化不是太明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本班孩子朗读能力欠缺,在课堂上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重点难点预设重点: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学习目标设定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策略设计 媒体资源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方式方法1.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基本信息课题课时第2课时授课类型讲授学校名称小学教学班级五(2)时间地点五(2)班教室 授课教师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 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设计意图:巩固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二、课文解读: 媒体出示: 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在每个季节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在课文中圈出来。 学生讨论后,师板书: 春天:天空彩云 夏天:萤火虫明月细雨 秋天: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冬天:火盆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理解每个季节所描写的景物,开拓学生的思维) 2.再读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找出句子读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1)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读完后同桌交流感悟。 2)师生交流: 师:汇报第一段:春天最美的是黎明 生1:我最喜欢春天这一段,它通过云彩色彩流动的变换来表现春天的气象。 生2:这一段是对春天黎明的描写,通过“泛、染、飘”三个动词体现它变 化的动态美,通过颜色的变化体现时间的推移,给人以希望和力量。下面我们采用配乐的形式来体现春天黎明的美。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

读写结合教案设计

6、天安门广场 柳林七小杜莺莺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清天安门广场各建筑物所在位置。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通长句子;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教学准备: 小黑板、照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谁能说说北京有哪些让你难忘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出示自己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相片,引入:今天,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去参观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提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音把课文读正确,尤其是长句子和带生字的句子要反复多读几遍,看清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2)把生字词画出来多读几遍,尝试理解,不懂的词可做上记号。(3)标出段落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分节读课文,相机正音。 3、默读课文,想想每一节说了什么意思,指名说 思考哪些段落的意思相近,可以合并成一段 第一段(第1节)交代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 第二段(2—3节)介绍了广场上雄伟壮丽的建筑物。 第三段(第4节)写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 第四段(5—6节)着重写了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大突出景观。 三、指导写字 1、讲解字形。 博: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小右边大,右上的部分写得扁一些,下边的“寸”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2、学生描红、仿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自然段。 2、读懂课文,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壮观辉煌的景观,知道天安门

广场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广场为什么令人向往。 2、理解“五星红旗和旭日一同升起”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准备:牙膏盒、墨水盒、三个小药盒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节 (1)指名读,说说天安门广场的地理位置 (2)画出表现广场特点的词:最宽广、最壮观 过渡:作者为了突出天安门广场“最宽广、最壮观”的特点,主要写了天安门广场哪些主要的景物和场景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2、教学第二段(2—3节) (1)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A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B介绍毛主席纪念堂C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学生拿出准备的教具,边读边摆,理清广场上建筑物的方位关系。(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她雄伟壮丽?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 (3)指导朗读,用赞美的语气读。

三年级下册教案

《小黄帽》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小黄帽》 教学目标: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2、能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小附点节奏的演唱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听音乐进教室,肢体语言渲染。 二、新授 1、导入新课,聆听体验。 2、同学们你们瞧老师头上戴了顶什么呀? 3、你们知道小黄帽的作用吗? 4、歌曲小黄帽会告诉大家,同学们想不想听听这首歌曲?听一听它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5、随琴模唱 4、小声跟跟琴唱,老师带 6、提问,这首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7、小附带作为重难点讲解,试唱,注意反复记号。 8、全班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大家都表现很好,从今天起啊,我们就要个文明的小学生,在马路上一定要注意交通规则,你们记住了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湘艺版三年级音乐下第一课《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目标:欣赏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教学重难点:对《队歌》产生亲切感,并初步学唱第一段歌词 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师生问好 二、新授 1、从少先队的历史引出少先队队歌的历史。 2、听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两遍(出示队歌的全部歌词)。 3、听赏由马思聪作曲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录音并简介作曲家马思聪。 4、跟着《队歌》的录音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5、边轻唱《队歌》边在原位踏步,体会进行曲的节律。 6、随《队歌》的音乐分组表演高举队旗的行进姿态。 7、欣赏少先队鼓号队演奏的录音或录象。 8、随教师学唱《出旗》的乐谱,提醒学生注意乐谱中只用了“513”四个音。 9、随《出旗》的音乐踏步或分组列队行进,同时即兴模仿吹对号的动作,也可模仿演奏队鼓及镲的动作。 10、边唱《出旗》的乐谱,边列队走出教室 三、小结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设计 安徽淮南师范附小余洪礼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语文学习性质的论述中,这样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写”作为语言运用的基本需要和形式,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也必然成为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一、阅读教学要与“写”同行 1、主题单元下“写”的缺失 在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一直是最为基本的教学要求。“写”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行教材,以主题方式编列单元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追求意境的热闹的阅读教学的兴盛,也同时造成了“写”的缺失。 如何将“读”与“写”这语文教学两方面最为重要的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结合,已经不是新鲜的课题,读写结合作为小学语文基本的朴素的教学要求早已成为传统的研究课题。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时候,“读”与“写”往往还是相对独立的,甚至是油水分离的。特别是在追求精彩课堂的氛围中,“写”仿佛有被淡化的现象。 2、语言文字运用中要以“写”为重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运用为根本目的的语文教学要求,对于“写”有着特别的需要。在听、说、读、写这些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写”是一种综合运用,也是较为困难的。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们对于“写”的关注不够也有联系。语文教学一直以阅读教学为主体任务,理解、体会与感悟作为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紧紧围绕着内容、情感与思想着眼,关于句法、文法的东西,我们探究得不够,至于动笔练习更是少而又少。从改变语文教学出发,给“写”以应有的关注和位置,我们必然重视语言文字运用之法的学习。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从来都是不可分的,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学习,才能发现内容的精辟与形式的精妙。 3、提高教学效率需要以“写”促“读” 单纯的以理解内容为目标的阅读教学,造成了语文教学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认知。那种以提升学生认知与情感为核心的教学,在某些时候是脱离了学生年龄认知规律的体现教师个人能力与水平的表演行为。以语言的积蓄、内化与运用为基础的“写”的教学才是语文教学的奠基工程。理解与表达,读与写,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决定了教学中必须很好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句话,很形象地概括了只重理解感悟而轻表达写作的做法。读写相辅相陈的道理为很多人所接受,但阅读教学常常陷于无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9年春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6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3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 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3.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中国神话故事》读写结合教学设计三篇精选(最新)

一、检查预习情况 1、电脑出示带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电脑出示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宇宙黑暗茂盛创造上升下降血液开天辟地顶天立地身化万物 3、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4、区别“逐”和“啄”在字形和读音上的不同点,鸟儿嘴里叼着一条虫是“啄”,快速追赶就是“逐"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A.:读准确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反复读一读。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检查交流读书情况 a学生交流后白屏出示课文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b介绍中心句的作用,并要求学生画上这个中心句,做上批注。 c齐读最后一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3、找出中心句中的中心词 学生交流:创造 a、结合“创造”的字形特点,初步理解创造。 学生交流:创造需要力量,需要工具,需要行动 b、到底什么是创造,深入的学习课文之后就会知道答案。 三、精读赏析 1、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那么先来了解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赶快从书上找到相关的语句。 a学生交流:宇宙是混沌一片,关键词是:混沌(教师板书:混沌)

b、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混沌” c、遇到不懂的词语,我们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来理解的。电子白屏出示:混沌: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2、现在我们知道宇宙之前是混沌一片的了。我们将继续关注这个词。盘古在这混沌之中,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有一天,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重点句子。 a、学生交流后出示: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b理解“抡”的含义,比较“抡”和“拿”的区别 c透过“抡”和“猛劈”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 学生交流后提示:我们不仅感受到了盘古的力大无穷,我们更感受到盘古在一片混沌中创造宇宙的那份勇气,要有所创造需要无所畏惧的“勇气”(板书:勇气) d、全班齐读: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3、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白屏出示: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 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师读上半句,学生读下半句,理解轻和清的区别。 b、看看这两句话里藏着几对近义词或反义词? 学生交流:通过反义词理解“混沌” c、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可用成语“开天辟地”来概括。把成语写在第二段的旁边。(师板书:开天辟地) 4、一年过去了,盘古生怕天地还会合在一起,他是怎么做的? a、齐读第3自然段,出示:盘古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二年级下册读与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1]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读写训练点喀喇沁旗小学语文二年级教研组 编写者:实验小学金鹏

前言 读写结合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载体,从教材文本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习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因此读写结合的训练在整个语文教学环节中是尤其重要的。去年10月份我们召开了全旗“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初步收获了一些好的经验,分享了大家的一些智慧。之后,锦山小学、锦山中心校、十家中心校三所学校还把这一内容确定为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因此,无论是从丁有宽老师那样的名师大家的经验看,还是从我们身边的老师的感悟说,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夯实“读写结合”教学环节都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我们常说对于一篇课文我们要走进去,再走出来。不仅要知道文章表达了什么,还要知道文章是怎样表达的。可是究竟怎样走出来,怎样让学生知道文章是如何表达的?具体操作的时候,我们往往觉得没有抓手,缺少具体的操作策略。鉴于此,我们有了充分发掘教材资源,让读写结合教学具体化,系列化的灵动。希望能够探索出一套一到六年级读写结合教学经验材料。材料一以贯之,循序渐进,成系列的体现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过程。同时能够体现什么样的教材内容要让学生学些什么,教师可以怎样引导学生学,学到什么程度。 经过广泛探讨,我们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局领导、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我们聘请的承担编写任务的六位优秀教师,牺牲了整个一个寒假的休息时间,为我们编写了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

学环节设计”,这是他们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他们的心血之作,在此我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相信有了“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作为参考,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这一环节教学设计时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优势资源会得到很好的发挥,进而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编写时我们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确定每一学段,每一册,每一单元乃至每一课的读写训练点。参考的信息整理筛选如下: 第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质要求我们在进行读写教学时,既要关注技法,又要关注精神,这样二者才有统一性的结合。因为技法和精神又是包含过于丰富的概念,所以课标又很细致的给我们规定了不同阶段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具体到小学三个学段,课标里有这样的要求:首先从整体上要求孩子们既要具有爱祖国,重集体,讲团结,求事实的人文精神,又要掌握说汉语,用汉字,文从字顺,口齿清晰的工具性要求。其次是三个学段的不同要求: 第一学段,读的方面要求在培养习惯的基础上让孩子们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是读什么的问题。另外,要求孩子们在诵读诗歌古诗等文学作品的时候要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这是怎么读的问题。写的方面要求孩子们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另外要学会使用学过的词语,这

新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back to school第一课时教学内容Let’s talk part A教学目标 A:能听会说“I’m from …”; B:能理解课文内容:Boys and girls ,we have two new friends today巩固;C:能主动参与句型的对话练习,对英语感兴趣。 三、 【教学重点】 句型:We have a new friend today、I’m from the USA 词汇:welcome, America, Canada, China 四、 【教学难点】 Welcome的发音。 五、教具:录音机、卡片、国旗六、教学方法:Comunicating、Reading、Co-operation、Discussion、七、课时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 1、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播放英语歌“Hello”的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演唱。(2)师生之间互相打招呼,与学生进行日常对话。 2、新课展示(Presentation)接着刚才的环节教师继续和学生对话,如班上有新同学,引入We have a new friend、如没有新同学就安排个学生戴上Amy的头饰,引出该句。T:带领全班一

起说Amy! Welcome!注意不要将Welcome的发音发错了。(2)教师戴上头饰,手中兴起中国的国旗,扮演Bai Ling:Hi, I’m Bai Ling、I’m from China、(手中挥动中国国旗)。利用国旗卡 片,教读China, America, Canada三国的名字。(3)教师通过放录音,贴挂图的方式来让学生感知对话。并能利用头饰及老师 提供的各国特殊物品作拟人式的自我介绍。(4)再进行介绍他人的操练。 3、趣味操练(Practice)用“开火车”的形式请学生作自我介绍,教师引导全班向他/她问好。表演对话内容。(3)鼓励学 生用其他的著名人物或动物改编并表演对话。 4、课堂评价(Assessment)内容:活动手册P1。目标:通过听力练习,检查学生对对话部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老师可适当 讲解题意。正确一小题,可以涂一朵小花。 5、课外活动(Add-activities)(1)听录音,仿读对话(2)向家长朋友做自我介绍,巩固会话内容。 6、Homework板书: Unit1 Welcome back to schoolpart A Let’s talk I’m from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Let’s learn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习UK,Canada,USA,China,要求学生能够听、说、认读,并且能够听懂、会说“I’m from … 2、Let’s chant通过歌曲巩固本课单词。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春》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激活五官——写活景物 潼南大佛中学肖燕 【设计理念】 这节课我通过对朱自清《春》多角度写景方法的分析,适时提供学习支架。讲练结合,力争使学生把学到的方法当堂内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实现一课一得的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中运用了多种感官写景法,妙用修辞手法,绘景传情,能够引起读者共鸣。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在作文中经常运用景物描写,但写景的角度单一,不够具体生动,难以引起读者的共鸣。 【教学目标】 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重点难点】 激活感官,具体生动地绘景传情,引起读者共鸣。 【教学方法】 一、教法 讲练结合法 依据:在掌握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后,及时进行情景练笔,当堂将知识内化,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学法 (一) 朗读感知法 依据:通过诵读例句,使学生理清多种感官写景法的写作要领,获得直观体验。 (二)读写结合法 依据:教材中选取例句,从中提炼写法,降低理解难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多种感官写景法的认识。 【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音乐、图片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 一课时(40分钟) 【课型】 读写结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慧眼观万物,妙笔写春秋!今天,我们就跟着朱自清先生去探寻绘景传情的秘诀。 一、精选代表性景物 提问:首先请看朱自清选择了哪些景物来写春天?为什么? 选择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人来写春。精选代表性的景物,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过渡语:虽然过了一个多月,同学们都还记忆犹新,可见这些景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为什么作者会选择这些景物来表现春天的美好呢?为什么他不选择石头、大山,而是选择了小草、繁花、春风、春雨和春天人们的活动来写? 抓住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写出了春天不同于夏秋冬的面貌。 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满生机活力。 过渡语:我们都知道,境由心生,你有怎样的心境,你就会看到怎样的世界。朱自清描绘了这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好的春天,他当时的心境又如何呢? 请看写作背景: 师读:1929年,朱自清的夫人去世,年仅32岁,遗下三子三女。这个期间,正值作者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研究的阶段。 学生齐读:他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心,抵御外界的纷扰。《春》描写、讴歌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向往。 师:一种什么?生:一种向往。 师:这是大自然的春天,这更是朱自清——生:心中的春天!师:这就是我们写景的第一步:依情选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人们为了表达愉悦振奋等正面情绪常常描写明丽热闹的景象,如风和日丽、百花争妍、草木葱茏等(乐景),人们为了表达悲伤苦闷之情等负面情绪,常常描写落叶凋零、乌云密布、狂风暴雨、浊浪滔天等阴晦清冷的景象(哀景)。 生齐读:设想自己在当时当地的处境和心情,把自己的生命体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农村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作文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由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会读书、读得多,能促进写;会写文章,写得多,同样也能促进读。只有加强阅读积累,在阅读中吸取范文中文句或技法的精华,才能在作文中恰当而流畅地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读写结合,多读多写,既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本途径。 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条件相对落后,教师教学方式相对落后,读和写的教学基本上仍属于分离式的,而且有偏重阅读而轻写作的倾向,虽然已进入课改阶段,但观念行为仍有大部分停留于应试教学上。随着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农村小学留守学生的逐年增多,随着本来课业负担就偏重的农村教师队伍整体年龄逐年老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分离”现象表现得更为突出。 本课题的研究将会对探索农村小学语文教改新思路,促进农村语文教育的发展,开拓农村教育新模式;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力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学好语文;解除外出务工农民在子女教育问题上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读写结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把阅读教学和习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二是指通过扩大课外阅读量,并指导学生把农村的生活实际同自己的习作有机结合,提高习作能力。 三、课题遵循的原则 本课题主要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原则,以及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则。 四、研究目标 我们的研究目标概括起来说,面向全体学生,由学生怕读怕写转变为多读多写、能读会写、读写结合,从而要读要写,以至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使学生在课内外读写结合策略的运用中切实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是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各年级教材读写结合的联结点;二是探索“在各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策略”实施的基本教学步骤;三是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并加强课外阅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 六、研究对象 曹老集镇第二小学,2010年9月1—6年级在校学生通过注重“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形成的研究。 七、研究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研究课题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生最怕作文。而怕作文的重要原因就是课外阅读少,没有素材积累;没有生活底蕴,缺乏写作热情。“少年时代的大量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孩子可以终生享用它的‘利息’。所以对小学生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必须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所以,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好 “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这篇文章。 为此,我校语文组特提出“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课题研究项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4、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

读写结合 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 本文是关于读写结合提高能力──《火烧云》教学案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背景】 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这就是说,阅读教学本身就应该包括写作教学的因素。固然,两者各有各的重点,但不可能截然分开。其中,仿写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案例】 《火烧云》是篇散文,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形象、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火烧云的霞光、颜色、形状变化的瑰丽情景。由于课文以时间顺序来写,突出写了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多而快的特点,在写形状变化时,以出现──样子──变化这种顺序来写,很有特点,于是,以这篇文章中火烧云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为仿写点,我设计了教学。 在教学颜色变化一节时,我让学生找出颜色变化多和快的句子,并圈出有关的词语。学生在交流时,都找到了“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一会儿……”等句子。有学生说:“从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这四个词语我知道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之快,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等表示颜色的词语说明了火烧云了颜色的多。通过划句子,圈词语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怎样把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多和快写具体的,为仿写作好铺垫。 在教学形状变化这一部分的内容时,我又运用划句子,圈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先学“马”的一节,按照“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它的样子怎样──它是怎样变化的”这一顺序,用不同的线条画出有关的内容,学习课文。学生通过自学,找到了相关的句子,发现这一节是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写法。另外几节由于结构相似,我让学生用上面的方法自学。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这段内容的写作特点。 掌握了写作特点,就为仿写作好了铺垫。在学生清楚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之

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李娜

2005至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学科教学工作计划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提高措施: 这学期,学生进入了三年级第二学期的学习。从本班学生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学习上,学生不仅具有了独立识字的能力,而且对于一些字形较简单的字,学生能够在仔细观察字形结构的基础上,做到正确书写。全体学生都可以独立阅读不同程度的文章,部分学生阅读兴趣浓厚,课外阅读总量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写作的兴趣浓厚,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文字表达活泼生动,富有童趣。但同时也有一些在学习上表现出畏难情绪的孩子,这些孩子家庭教育跟不上,课后的阅读面窄,无论是口头表达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较差。在这学期的教学中,除了引导大部分学生继续提高外,也要帮助后进生争取最大

的进步。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儿童步入小学就意味着从现实的双向对话进入一个较多的与文字符号单向独白的神奇世界。从此,阅读成了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实现这一跨越的成效如何,必将对他们日后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习惯等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本学期在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跟上学期一样,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并且加大力度。初步设想如下:在日常的教学中,灵活处理教材,加强课内、课外的联系,努力创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课本作为桥梁,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课外读物,努力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根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情感的激发、语言的感悟及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培养”,竭力加强语文综合活动的开展,在活动中,让学生认识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学生体会读书的趣味,享受读书的快乐。 每节语文课前,进行好书推荐活动,请学生介绍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并简介书中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22课《四季之美》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具体的词句体会“四季”的美有什么不同,学习文章的表达顺序。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探索美、感悟美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教学策略: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走近四季,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四季的美。 2、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诵读、感悟,真切地体会到作者细腻的笔法。 3、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4、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课前准备: 1、预习提纲 (1)教师结合文章内容设计制作课件;学生课前收集与四季有关的好词佳句或音乐。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四季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培养识字写字的能力。 2、初步感知课文,理解四季的美,使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审美体验,张扬个性。 教学流程: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一位日本作家之手。

本文的作者是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她原姓清原,因而姓氏用“清”字。她曾任“少纳言”(五品官)的官职,便取而为名,她是当时日本的皇后身边的女官。 【设计理念】 音乐与朗诵结合起来,感染力很强,营造了浓厚的课堂气氛,而且与课文内容高度契合,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和阅读欲望,能马上带领同学们进入课文中。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小组讨论的方式解决疑问。 2、学习“黎、晕、漆”等生字。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内容。 3、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受最美的句子,反复诵读,体会。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生字。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感受“四季之美”的不同。 2、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篇文章的? 2、作者眼中四季的最美是在什么时候? 二、读中感美。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四季之美》吧!(屏幕展示原文,教师配乐诵读)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继续欣赏。在读课文时找到最喜欢的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一会儿展示给大家,好不好?(屏幕展示,学生朗读) 生:我最喜欢文中呈现出的夏季的静态美,画面中又呈现出萤火虫泛着微微的光,静态的美中又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师:一种动静结合的美。

《四季之美》详案

《四季之美》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尤其是写景文章的学习,强调:重在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那就要通过品味语言,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来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进而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本着这样的出发点,本设计依题导入,抓住“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语文学习活动,引领学生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教学中,通过了解作者,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通过研读感悟,感受作品语言的温度;通过情境感染,引领学生发挥想象;通过读写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抓住题目,破题引入 1.(板书“四季”)激趣:你想到了什么?(春夏秋冬,大自然,雨雪霜雾……) (板书“之美”)此时你又想到了什么样的情境?(春天美得生机盎然,夏天美得郁郁葱葱,秋天美得天高云淡,冬天美得银装素裹……) 2.齐读课题,引导学生猜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3.课件出示作者清少纳言的资料,指名朗读,引导学生质疑:这是一位怎样的女作家?她的作品语言有什么特色? 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入手,由“四季”到“之美”逐渐构建清晰的自然景色图,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想象画面和依题猜想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文章内容,使学生经历语言重组的简单实践运用,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学习方法。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留心生字,用喜欢的方法自主学习。 2.课件出示生字,检查预习。 (1)第一组:“凛、冽、逸”。要求:读准字音,借助生字带出词语,初步理

读写结合古诗教案

读写结合古诗教案 教材分析: 《秋思》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古诗词三首》,本组课文的主题是“浓浓的乡情”。设计的目标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二是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或事物表达出来;三是通过读书,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情感积累。本课共三首诗词,包括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用三课时教完本课。第一课时学习《泊船瓜洲》,渗透乡情主题,揣摩写景抒情的表现方法,品悟诗歌的语言特别是“绿”的妙趣。第二课时学习《秋思》,主要透过平实的文字体会诗人叙事细节中表现出的复杂的内心活动和细腻的情感。第三课时学习《长相思》,重点是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秋思》语言平实而情韵绵长,诗歌的语言、意境方面有很大的挖掘、发挥的空间,为了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情感积累,感悟诗人复杂深沉的乡情,我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共同学习《秋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会背诵、默写《秋思》。 2、感知诗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领会《秋思》叙事抒情的特点,体会本诗平淡、本色的语言中包含的艰辛的构思过程和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课前读写积累乡情主题的诗歌,积淀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2、课堂通过读写互动、说写结合来领会诗情、想象意境、品味诗句、丰富和积累语言。 3、通过课后练笔中巩固知识,将课堂所学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体会感悟作者乡情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情感。 2、在品味诗歌写作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诗歌的美妙,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古诗、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思乡主题的古诗词3-5首 2、课件(诗句及相关知识链接)背景音乐(二胡曲) 学生准备:课前积累的作业,积累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读写,积累素材 1、学习了《泊船瓜洲》之后,你自己读了那几首关于乡情的诗词,在积累作业上写下来,注明那些是写景抒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