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语》关于君子的试题

《论语》关于君子的试题

《论语》关于君子的试题
《论语》关于君子的试题

《论语》试题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

1.你认为孔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

2.浮云可以使人联想起许多比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此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的特点。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义的?(3分)

参考

答案:

1.安贫乐道

2.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

子曰: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

参考

答案: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xx:

“君子亦有恶乎?”

子曰: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

“赐也亦有恶乎?”

(xx)曰:

“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上面的文字选自《<论语>选读》第十四课“中庸之道”。

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

参考

答案:

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

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

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xx问曰:

“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

“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

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

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参考

答案:

示例一:

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

示例二:

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

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

五、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一)子曰: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二)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三)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四)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1.孔子说自己“乐在其中”,谈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内涵的理解。

(2分)

2.后世的儒者遵从孔子的信念,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董仲舒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从上述几章看,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说这些观点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过50字)(4分)参考

答案:

1.(2分)乐:

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

2.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分)启示:

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2分,言之成理即可)

六、请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谈谈你对《论语》中的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5分,60字左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参考

答案:

(赋分:

一要有自己的一定的理解感悟,二要结合现实生活或自身实际,各为2分)

(1)由于现实中大多数人在富贵面前往往会不择手段,故,站在道德的高度上,

我们认同xx这句话: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不义手段取得富贵,是不道德的,如过眼浮云一样毫无价值。

(2)我们长期以来对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句话的上述理解可能是不准确的,起码是不到位的。事实上,孔子的这一思想,是在为无权无势的“穷人”“正名”,即赋予道义上的合法性,它与《论语》里的另一句话——“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异曲同工。简言之,孔子在告诉我们:

在一个无道即不义的社会中,做一个无权无势的穷人不是丢脸的事情。

七、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

“志于道,据xx,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曰: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xx曰: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综合上述5段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优秀的人应具有哪些素养?(2分)

(2)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分)

参考

答案:

(1)应具有如下素养:

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分)

(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

八、

(三)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1)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2)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xx: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

以上是关于“君子”的“质”与“文”的论辩,对此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参考

答案:

(4分)

①赞成孔子和子贡的观点。(1分)②理由:

作为君子,要“文”“质”兼备,表里一致。棘子成认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有外表的文采,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因为良好的本质应当有适当

的表现形式,否则,本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3分)(观点明确1分,能结合材料分析3分)(言之成理即可)

九、.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①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②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③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论语阳货》)。注:

①讪:

毁谤。②窒:

阻塞不通,此指顽固不化。③徼:

抄袭。

(1)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恶称人之恶者”是指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是指厌恶处在下位而讨好地位在他以上的人。

C.孔子批评了不符合道德礼教的行为。

D.子贡讨厌揭发别人的短处还自认为直率的人。

(2)结合以上选段谈到的“勇”,分析下面选段关于“勇”的思想。(3分)

子路曰:

“君子尚勇乎?”子曰: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参考

答案:

(6分)

(1)(3分) B

(2)(3分)孔子主张“勇”应该用“义”了来规范。君子没有“义”就会犯上作乱;小人没有“义”就会去做盗贼。

【译文】子贡说:

“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

“有。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厌恶居下位毁谤上级的人,厌恶勇敢却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孔子说:

“赐啊,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

“我厌恶剽窃却把它当作聪明的人,厌恶不谦逊却把它当作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却把它当作直率的人。”

【译文】子路说:

“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答道:

“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

五年级《论语》阅读测试题

大丰区幸福路小学 五年级寒假假期课外阅读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2018.3 一、填空题。(每空3分,计30分) 1.孔子名__________, 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___ 家,是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记录了_________ 及其门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4.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 二、理解填空。(每空3分,计30分) 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论语》中,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

《论语》试题六及答案

《论语》试题六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错误的一项( C ) A.“日知其所亡"是知新 B.“月无忘其所能”是温故 C.“日之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结合起来正好是孔子的“可以为师矣” D. 是孔子的“学如不及,忧恐失之。”的写照。 2、“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中的“弃”是什么意思?( C ) A.弃养 B.舍去 C.抛弃 D.遗弃 3、下列不是出自《论语》的成语是哪一个? ( B ) A、朽木粪土 B、杯水车薪 C、祸起萧墙 D、一匡天下 4、“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C ) A.道听途说,违背了“敬、诚、慎”等儒家原则,是被有道德的人唾弃的。 B.听到小道消息就四处传播,这是背弃道德的行为。 C.不去区分是非的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D.在道上听到不可靠的传闻,途中又向别人传说,这是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 5、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其中“事思敬”的意思是:( B)。 A.做事的时候要懂得尊敬他人。

B.做事要想想是否谨慎。 C.做事发脾气时要想想是否会不好的结果。 D.做事时要对人怀有敬意。 6、子贡问孔子:“有可以用来终生奉行的话吗?”孔子回答的话是( C) A.君子求诸己 B.君子矜而不争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君子不以言举人 7、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 B)。 A.行善事,可以锋利其兵器。 B.工匠要想做好他们的工作,就一定要弄好他们的工具。 C.有善心的人,必然会找到有利的兵器。 D.做事从善心出发,必然成为自己的利器 8、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指“恭、宽、( B)、敏、惠。” A.诚 B.信 C.善 D.真 9、《论语》中每篇的题目基本上是按什么来命名的? ( B) A、每篇的主题 B、每篇的开头两个或三个字 C、每篇第一章的主题 D、每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 10、《论语》是“论”字,做何解?( D ) A说 B议论 C通“伦”,人伦道德 D编纂 1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 )

《论语》阅读训练题

《〈论语〉选读》阅读训练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从语段中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子路的话可以看出子路怎样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孔子那么强调“正名”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知识大集结之论语十则

小升初语文知识大集结 之论语十则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论语十则 第一则: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第三则: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第四则: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第五则: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第六则: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第七则: 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第八则: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

论语十二则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论语》十二章测试题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经典著作之一,共有篇,由编写,主要记录,以和为主。它与《》《》《》合称“四书”,“五经”是指《》《》《》《》《》。 2、孔子,名字,时期,我国伟大的、、,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他的思想核心是。 二、实词解释: 1、人不知而不愠()()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4、不亦君子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为人谋而不忠乎()()() 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8、传不习乎()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0、三十而立() 11、四十而不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14、不逾矩()()

15、温故而知新()() 16、学而不思则罔() 17、思而不学则殆() 18、贤哉() 19、一箪食() 20、人不堪其忧() 21、回也不改其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2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4、饭疏食饮水()() 25、曲肱而枕之() 26不义富且贵()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8、择其善者而从之()()() 29、子在川上曰() 30、逝者如斯夫()() 31、不舍昼夜() 32、三军可夺帅也()() 33、匹夫不可夺志也()() 34、博学而笃志()() 35、切问而近思()() 36、仁在其中() 三、原文填空:

1、文中论述新旧知识关系的句子是:。 2、文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 3、唐太宗有句名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其意思与本文哪句相近:。 4、朋友从外地来看你,你可以用孔子的哪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孔子认为如何做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做人应保持君子风度的基本条件):。 6、文中告诉人们,即使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的志向:。 7、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反省自己:。 8、我们常说兴趣是好的老师,文中体现这一含义的句子是:。 9、孔子感慨时光流逝之快,一去不复返的句子是:。 10、孔子阐述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是:。 11、与“学而时习之”相近的句子是: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四、重点问题: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2、课文在论述学习态度时强调了什么?论述学习方法时又强调了什么?分别举例。 3、“回也不改其乐”中“不改其乐”应该如何理解?

《论语》阅读中考真题及答案汇编

一、 【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15.用“∕”标划出下面句中的语音停顿(每小句只标一处)。(2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_ (3)不逾矩矩:___________ (4)静以修身以:___________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8.【乙】一文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 一个“”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 一个“”字,对比鲜明。(2分) 19.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志”,结合《<论语>十二章》和《诫子书》两篇课文,谈谈你是如何 理解“志”与“学”的关系的。(4分) 答案: 15.(2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各1分,多划不给分) 16.(1)坚定(2)疾行,指迅速逝去(3)法度(4)用来,表行为的目的(各1分) 17.(1)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 (2)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 成就。(每句2分)

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巩固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 12、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走古义:“跑”的意思。 今义:行走。例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15、汤古义:热水。 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16、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例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17、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三、常见文言虚词归纳总结。 【之的用法】 1、“之”作代词的用法最多。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代词,指学过的知识 2、“之”作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动词“到” 3、“之”作结构助词“的”例如:圣人之道。 4、“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例如:久之,目似瞑。 【其的用法】 1、代词,指“他、她、它(们)的”例如:欲知其轻重,指“它的”,大象。

《论语》试题一及答案

《论语》试题一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孔子所做的贡献是:() A、创立私学 B、统一文字 C、创立儒学 D、删订六经 2、孔子71岁时,得意门生___病卒,孔子哀叹道:“天丧予!”() A、子贡 B、子路 C、冉有 D、颜回 3、______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 A、孟府档案 B、孔府家谱 C、颜府档案 D、老子家谱 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 A、戚戚 B、凄凄 C、泣泣 D、齐齐 5、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6、从2006年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首次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国际奖项“孔子教育奖”。孔子的下列名言中,对我们的学习有直接指导意义的是() ①因材施教②温故而知新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纪念()。 A、文天祥 B、孔子 C、老子 D、屈原 8、属于孔子编订的古籍有() ①《诗经》②《尚书》③《春秋》④《论语》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9、下列各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的是学与思的关系 B、“人不知而不愠”强调的是学习知识在于提高自己。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显示了孔子为学的谦虚风度。 D、“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10、孔子的思想在日本也有很大影响,江户时代,德川家康对儒学很重视,他说:欲为天下之主者,不可不通《四书》之理,即不能全通,亦当熟玩____之书。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1、下列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标准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C、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12、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思想核心是(): A、反对迷信崇拜 B、主张学以致用 C、维护封建礼教 D、抨击腐朽统治

(完整版) 《论语》选读复习题及答案

《论语》选读复习题 1、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1)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是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2)联系材料分析孔子在处理师生关系的态度。(2分)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6·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9·11)(1)当孔子去探望生病的伯牛时,孔子的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绪的修辞手法是什么?(1分) (2)孔子通过平时言行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崇敬。请结合上面三段谈谈其理由并简要分析。(3分) 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4、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1)前一章中的“忠”是指什么意思?(1分)

论语十则完美注音版

论语十则 第1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 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注释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第2则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 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 h uán)不习乎?”(《学而》) 译文注释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 第3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4则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 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光是思考但不学习,就是有害的。” 第5则 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 hì)也。”(《为政》) 译文注释 孔子说:“仲由啊,让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的人才是聪明的。” 第6则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注释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想着像他一样好;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毛病。” 第7则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注释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在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去学习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自己也有和他们一样的缺点,要及时改正。”

论语题库带答案

《论语》:学而、述而、子路、为政、里仁 一、上下句背诵 一、《学而》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二、《为政》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三、《里仁》 1.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述而》 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德之不修,学而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子曰:“若圣与仁德,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而已矣。” 五、《子路》 1.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 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徙。” 3.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二.解释加线字词的意思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以时按时。 2.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愠:恼怒 3. 吾日三省吾身省:检查 4.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策划,考虑 5. 敏于事而慎于言敏于事:在办事情上敏捷 6. 就有道而正焉就:走向,接近 7. 学而不思则罔罔:罔然无所得 8. 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五年级《论语》习题及答案

《论语》十则练习题

1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是。(4分) 12.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4分) 答案 1.⑴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儒家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丘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Lún yùn xǐnɡwǎnɡ dài 3.⑴“说”通“悦”,yuè 愉快。⑵无 ⑶“女”通“汝”,rǔ你⑷“知”通“智”,zhì智慧 4.⑴生气、发怒⑵学过的知识、旧知识⑶迷惑,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 ⑷听从,采纳⑸年⑹大概儒家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5.(一日三省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死而后已 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选四项 6.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不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⑵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时候,能够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把他当作老师了。 ⑶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⑷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害。 ⑸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学习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依次是: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 9、要有坚强的意志,要有自我修养。意思相近即可 10、略。 11、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2.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篇一:小学语文文言文考点梳理及练习题】 一、通假字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2、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 则》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两小儿辩日》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止通“只”。《狼》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通“座”,座位。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 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木兰诗》 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马说》 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 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偏通“遍”,遍及,普遍。《曹刿论战》 10、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山市》 二、古今异义。

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7、能够古义:能够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例句:能够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论语》测试试题合集

《论语》试题合集

————————————————————————————————作者:————————————————————————————————日期:

高考《〈论语〉选读》复习资料 一、《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 【概述】为政以德的思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得百姓信任;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 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 1.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这句话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作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无异。 2.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朱熹的《论语集注》把它解释为“各得其分”(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你认为有没有道理?这和《说文解字》“均”、“平”的解释矛盾吗?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而“均无贫”则是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这个均字的解释是符合孔子原意的。只有这种解释,才能使“均无贫”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相一致。 孔子之意与农民起义口号之意不相同。孔子之意就是朱熹理解之意,因为孔子是极力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礼”。和《说文解字》解释也不矛盾。因为《说文解字》是字面的基本意义,一个字还有它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平”、“均”相当于今天所说的“公平”,它也有“相对公平”与“绝对公平”,事实上只有“相对公平”,孔子所说的也类似“相对公平”,就是要统治者不要过分搜刮百姓,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 3.你认为“政”和“德”、“刑”和“礼”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政”,这里是指治理国家之事。“德”与“刑”,是指治理国家的手段、方法、途径,即“德治”与“法治”。“礼”,是指人与人相处的一种规范,它是“德治”的基础。孔子所言,“礼”的核心是“等级制”,要求人们在自己所定位的等级中安分守纪。“礼”从纵(上下级、长幼辈等)、横(夫妇、兄弟、朋友等)两方面规范、约束人们行为。 二、《克己复礼》: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 【概述】在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克己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 礼与仁的关系:孔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孝悌与仁的关系:“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 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 【课文解读】

论语阅读试题

《论语》阅读训练系列 一、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路曰:“卫君(1)待子为政,子将奚(2)先”子曰:“必也正名(3)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4)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5)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6),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7)而已矣。” 【注释】(1)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其父蒯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卫灵公死后,蒯辄继位。蒯聩要回国争夺君位,遭到蒯辄拒绝。这里,孔子对此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2)奚:音xī,什么。(3)正名:即正名分。(4)迂:迂腐。(5)阙:同“缺”,存疑的意思。(6)中:音zhòng,得当。(7)苟:苟且,马马虎虎。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路认为孔子纠正名分上的用词不当是一种迂腐。 B.孔子认为用词不当,办起事来就难成功。 C.孔子认为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D.孔子认为刑治是礼治的基础,是礼治的保证。 二、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2)结合上面的选段,分析下面选段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三、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1)。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2)。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3)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1)圃:音pǔ,菜地,引申为种菜。 (2)用情:情,情实。以真心实情来对待。 (3)襁:音qiǎng,背婴孩的背篓。 (1)下列各项中对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可以清楚地看出他的教育思想

论语考试试题

四年级论语试题 一、常识积累(10分) 1、《论语》是______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它以________体和_________文体为主,记录了________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 2、《论语》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四书”。 3、《论语》语言精练,含义深刻,其中的许多言论至今被重视,古代就有“______________” 之说。 4、《论语》全书共有______篇,分为_______章。 二、注音(10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巧言令色,鲜.()矣人。 3、而耻恶.()衣恶食者。 4、朽.()木不可雕也。 5、诲女.()知之乎? 6、默而知.()之 7、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8、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9、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三、填空(60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__________?有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父在,_______________;父没,______________;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4、子曰:_____________,譬如北辰,居其所而___________。 5、子曰:“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不耻下问。 7、默而知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有于我哉。 8、我非生而知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学而不思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11、_____________,夕死可矣。 12、______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谓之“文”也。 14、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5、女奚不曰: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子曰:“无欲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四、选择题(10分) 1、《论语》多以()为章。

《论语》练习题附答案

《论语十二则》试题 一、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家经典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录。孔子,名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末期思想家、政治家、__________家,是______家的创始人。《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并称。 2.第十一届全运会即将在儒家文化的发祥地——山东举办,热情好客的山东人民用《论语》中的“,”这句话来欢迎全国各地的运动健儿。 3.《弟子规》中有句经文:“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则警。”《论语十则》中也有与之意思相近两句:“,。” 4.讲述学思要结合,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学而》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 7.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可以为师矣。”《为政》 8.子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子曰:“贤哉,回也!,,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雍也》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 12.子曰:“三人行,。, ”《述而》[来源:学,科,网Z,X,X,K] 13.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子罕》 1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子罕》 15.子夏曰:“,,仁在其中矣。”《子张》 二、感知与品味 1.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结合本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读书笔记800字5篇大全

论语十则读书笔记800字5篇大全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论语十则读后感1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他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我对这句话有比较深的体会:我每次拿起小学时的课本复习后,对一篇文章、一句话、甚至一个字有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遗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讲的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情。就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如果有一件物品你不喜欢,那你就千万别强给别人,那是一种自私的表现,对待别人要懂得奉献,多向雷锋学习学习,如果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向他那样,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那这世间该是多么的美好、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冬天,寒风凛冽、环境是何等的恶劣,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强不屈,高风亮节!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位共产党员,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逼问,但还是沉着冷静,英勇不屈,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呀!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想困难屈服;反而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永往直前。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虽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父母担心、忧心,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测试题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 2.不亦说.乎() 3.人不知而不愠.() 4.不亦君子 ..乎() 5.吾日.三省.吾身()()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11. 学而不思则罔.()12.思而不学则殆.()13.人不堪.其忧() 14.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择其善者 ..而从之()17.子在川.上曰() 18.逝.者如斯.夫()()19.不舍.昼夜() 20.三.军.可夺帅也() 21.匹夫 ..不可夺志也() 22.博学而笃.志()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君子:古:今: 2.可以 ..为师:古:今:

3.匹夫:古: 今: 4.饭疏食饮水.今: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七、词语活用归类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三个)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8.孔子“仁”的儒家思想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 9.记录孔子一生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的句子是: 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