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知识分享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正平衡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标煤量/供电量

=标煤量/(发电量-厂用电量)

标煤量=原煤量×(入炉低位热值/标煤热值)

反平衡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热耗率/(29.308×锅炉效率×管道效率)/(1-厂用电率)

2、生产厂用电率

生产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为发电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3、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4.锅炉效率 %

锅炉总有效利用热量占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的百分比。分正反平衡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火电厂采用反平衡计算法,我厂#9、10机组设计锅炉效率92.23%,实际运行在91%左右,锅炉效率1个百分点影响机组煤耗约3.5 g/kW.h

5.排烟温度 ℃

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升高约5℃影响煤耗1g/kW.h

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

()%100%?=发电量发电用厂用电量发电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率(%)=100?

α分别为空气预热器出口、进口处烟气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计算方法:21/(21-该处的氧量)

空预器漏风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吸、送风机电耗

7.飞灰可燃物 %

飞灰1个百分点影响煤耗1.3 g/kW.h

8.制粉单耗 (kWh/吨原煤)

指制粉系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给煤机、给粉机等)每磨制1吨

原煤所消耗的电量。

制粉单耗=制粉系统耗电量/入炉原煤量

9.制粉耗电率 %

指统计期内制粉系统消耗的电量占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

10、送、引风机单耗 (kWh/吨汽)

指锅炉产生每吨蒸汽送、引风机消耗的电量。

送、引风机单耗=送、引风机耗电量/∑锅炉增发量

送、引风机耗电率=送、引风机耗电量/∑发电量×100

11、一次风机单耗 (kWh/吨煤)

一次风机单耗=一次风机耗电量/∑入炉煤量

90''

"?-=αααL A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正平衡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标煤量/供电量 =标煤量/(发电量-厂用电量) 标煤量=原煤量×(入炉低位热值/标煤热值) 反平衡供电煤耗 供电煤耗=热耗率/(×锅炉效率×管道效率)/(1-厂用电率) 2、生产厂用电率 生产厂用电率是指发电厂为发电所耗用的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3、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率: 4.锅炉效率 % 锅炉总有效利用热量占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燃料的输入热量的百分比。分正反平衡两种计算方法,一般火电厂采用反平衡计算法,我厂#9、10机组设计锅炉效率%,实际运行在91%左右,锅炉效率1个百分点影响机组煤耗约3.5 g/ 5.排烟温度℃ 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升高约5℃影响煤耗1g/ 6.空气预热器漏风率 % α分别为空气预热器出口、进口处烟气过量空气系数 过量空气系数计算方法:21/(21-该处的氧量) 空预器漏风对锅炉效率影响较小,它主要影响吸、送风机电耗 7.飞灰可燃物 % 飞灰1个百分点影响煤耗1.3 g/

8.制粉单耗(kWh/吨原煤) 指制粉系统(磨煤机、排粉机、一次风机、给煤机、给粉机等)每磨制1吨原煤所 消耗的电量。 制粉单耗=制粉系统耗电量/入炉原煤量 9.制粉耗电率 % 指统计期内制粉系统消耗的电量占机组发电量的百分比 10、送、引风机单耗(kWh/吨汽) 指锅炉产生每吨蒸汽送、引风机消耗的电量。 送、引风机单耗=送、引风机耗电量/∑锅炉增发量 送、引风机耗电率=送、引风机耗电量/∑发电量×100 11、一次风机单耗(kWh/吨煤) 一次风机单耗=一次风机耗电量/∑入炉煤量 12、汽轮发电机组热耗率 kj/kWh 是指汽轮发电机组每发一千瓦时电量耗用的热量。它反映汽轮发电机组热力循环的完善程度,是考核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一次中间再热汽轮机的热耗率计算公式: 13、真空度 % 真空度降低1个百分点大约影响热耗率的1%,约3 g/ 14、凝汽器端差℃ 端差增大1℃约影响真空,煤耗1 g/。 15.凝结水过冷度℃ 凝结水过冷使循环水带走过多的热量,反而使机组的经济性降低。正常运行时过冷度 一般为-1 ℃ 过冷度=排汽温度-凝结水温 16、循环水温升℃

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绍兴热电专委会陈耀东、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能耗热值单位换算

1 吉焦、千卡、千瓦时(GJ kcal、kwh) -3 -6 1kcal=4.1868KJ=4.1868 X 10 MJ=4.1868 X 10 GJ 3 1kwh=3600KJ=3.6MJ=3.6 X 10- GJ 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 1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 y= 5000kcal/kg = 20934KJ/kg 1kg 标准煤热值7000kcal/kg = 29.3 X 103KJ= 0.0293GJ/kg 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1T原煤=0.714吨标煤,则仃标煤=1.4T原煤 3、每GJ蒸汽需要多少标煤: b r = B/Q= 1/Q y n = 1/0.0293 n = 34.12/ n 其中:n = n W X n §=锅炉效率X管道效率 当n 吟 0.89 , n g= 0.958 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 = 34.12/0.89 X 0.958 = 40kg/GJ 当n 心 0.80 , n g= 0.994 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 = 34.12/0.80 X 0.994 = 42.9kg/GJ 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 绍兴热电专委会骆稽坤 一、热电比(R): 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 2.2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量X 100%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 R=( Q/E g X 36)x 100% 式中: Q r ---------- 供热量 GJ E g ----- 供电量万 kwh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 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 R=( 16X 107634 X 36)X 100%= 701 % 二、综合热效率(n 0) 1、根据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内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 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 n 0=(供热量+供电量)/ (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 万 kwh= 36GJ 1kcal = 4.1868KJ 1kg 标煤热值= 7000kcal 33 1kg 标煤热值= 7X 103X 4.1868 =29.3 X 103KJ= 0.0293GJ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 n 0=[( Q r+36E g) /(B X 29.3 ) ] X 100% 式中:Q ---- 供热量GJ Eg -- 供电量万 kwh B --- 总标煤耗量 t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 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 吨,该厂总热效率为: 4 n 0=[(16 X 104+36X 634)/ (6442+2596)X 29.3] X 100%= 69%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发电煤耗 b f 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 /W f×106 (1) 式中: b f——发电煤耗,g/(kW?h); 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 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1.3

1.4生产厂用电率 L cy 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计算公式为:L cy = W cy/W f×100 (4) 其中:W cy = W h–W kc (5) 式中: L cy——生产厂用电率,% ; W cy——统计期内生产厂用电量,kW·h; W f ——统计期内发电量,kW·h; W h ——统计期内生产总耗电量,kW·h; W 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厂用电量,kW·h。 应统计的生产用厂用电量包括: a)励磁机的电量(发电量电度表之外); b)属于发电生产单元需用的运行设备,如燃料堆取设备、灰管线、循环 水泵站等耗用的电量; c)购入动力。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厂用电量包括: a)发电机作调相机运行时耗用的电量; b)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电量; c)输配电用的升、降压变压器 (不包括厂用变压器)、变波机、调相机等 消耗的电量; d)计划大修、技改工程施工耗用电量;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企业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酸性测试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保守速动比率(超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率(存货的周转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原材料周转率=耗用原材料成本/平均原材料存货 在产品周转率=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含应收票据,减除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资产负债率(举债经营比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率(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10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00% 已获利息倍数(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 营业收入×10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值报酬率、权益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利润总额指企业实现的全部利润,包括企业当年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支出净额等项内容,如为亏损,则用“-”号表示。 利息支出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权利息等。 利润总额与利息支出之和为息税前利润,是指企业当年实现的全部利润与利息支出的合计数。数据取自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和《基本情况表》 平均资产总额是指企业资产总额年初数与年末数的平均值,数据取自企业《资产负债表》

【精品】热电厂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热电经济指标释义与计算 热电厂输出的热能和电能与其消耗的能量(燃料总消耗量×燃料单位热值)之比,表示热电厂所耗燃料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可称为热电厂总热效率)。对于凝汽火电厂,汽轮机排出的已作过功的蒸汽热量完全变成了废热,虽然整个动力装置的发电量很大,便无供热的成份,故热电比为零.对背压式供热机组,其排汽热量全部被利用,可以得到很高的热电比。对于抽汽式供热机组,因抽汽量是可调节的,可随外界热负荷的变化而变化.当抽汽量最大时,凝汽流量很小,只用来维持低压缸的温度不过分升高,并不能使低压缸发出有效功来,此时机组有很高的热效率,其热电比接近于背压机。当外界无热负荷、抽汽量为零,相当于一台凝汽机组,其热电比也为零.因而用热电比和热电厂总效率来考核热电厂的是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 5.1热电比 热电厂要实现热电联产,不供热就不能叫热电厂,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供多少热才能叫热电厂应有个界限,文件应提出不同容量供热机组应达到的热电比。 热电比=有效热能产出/有效电能产出 =Q/E=(各供热机组年供汽量×供汽的热焓×1000)/(各供热机组年供电量×3600) =(G×I×1000)/(N×3600) 上式中;G——供热机组年抽汽(排汽)量扣除厂用汽量的对外商业供汽量。 当热电厂有一台背压机,一台双抽机时 G=G1十C2十C3—g

G1、G2、C3为各机组不同参数的抽汽(排汽)量t/a g为热电厂的自用汽量t/a I.为供热机组年平均的抽汽(排汽)热焓千焦/公斤I1、I2、I3为各机组不同参数抽汽(排汽)热焓 i为对外商业供汽的热焓KJ/kg 有效热能产出Q=(G1I2十G2I2十G3I3—gi)1000KJ/a

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一、热电厂主要能耗指标计算 热电专委会耀东一、热电厂能耗计算公式符号说明

二、能耗热值单位换算 1、吉焦、千卡、千瓦时(GJ、kcal、kwh) 1kcal=4.1868KJ=4.1868×10-3MJ=4.1868×10-6GJ 1kwh=3600KJ=3.6MJ=3.6×10-3GJ 2、标准煤、原煤与低位热值: 1kg原煤完全燃烧产生热量扣去生成水份带走热量,即为原煤低位热值。 Q y=5000kcal/kg=20934KJ/kg 1kg标准煤热值Q y=7000kcal/kg=29.3×103KJ=0.0293GJ/kg 当原煤热值为5000大卡时,1T原煤=0.714吨标煤,则1T标煤=1.4T原煤 3、每GJ蒸汽需要多少标煤: b r=B/Q=1/Q yη=1/0.0293η=34.12/η 其中:η=ηW×ηg=锅炉效率×管道效率 当ηW=0.89,ηg=0.958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34.12/0.89×0.958=40kg/GJ 当ηW=0.80,ηg=0.994时,供热蒸汽标煤耗率b r=34.12/0.80×0.994=42.9kg/GJ 二、热电厂热电比和总热效率计算 热电专委会骆稽坤 一、热电比(R): 1、根据DB33《热电联产能效能耗限额及计算方法》2.2定义:热电比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比”。 R=供热量/供电量×100%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kwh=3600KJ(千焦) 1万kwh=3600×104KJ=36GJ(吉焦)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热电比计算公式为: R=(Q r/E g×36)×100% 式中: Q r——供热量GJ E g——供电量万kwh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其热电比为: R=(16×104/634×36)×100%=701% 二、综合热效率(η0) 1、根据省地方标准DB33定义,综合热效率为“统计期供热量与供电量所表征的热量之和与总标准煤耗量的热量之比” η0=(供热量+供电量)/(供热标煤量+供电标煤量) 2、根据热、能单位换算表 1万kwh=36GJ 1kcal=4.1868KJ 1kg标煤热值=7000kcal 1kg标煤热值=7×103×4.1868=29.3×103KJ=0.0293GJ 3、统一计量单位后的综合热效率计算公式为 η0=[(Q r+36E g)/(B×29.3)]×100% 式中:Q r——供热量GJ E g——供电量万kwh B——总标煤耗量t 4、示例: 某热电厂当月供电量634万kwh,供热量16万GJ,供热耗标煤6442吨,供电耗标煤2596吨,该厂总热效率为: η0=[(16×104+36×634)/(6442+2596)×29.3]×100%=69%

设备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及信息统计

设备经济指标计算公式及信息统计

附件6.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法及制度时间规定 1.设备综合维修费用率计算公式为: % 100?= 平均 全年Y W SWFL 式中: SWFL ──设备维修费用率; W 全年 ──全年实际总维修费用,全年实际总维修费包括大修、中修、项修、小修、设备消耗零配件及各级保养和日常维护的全部费用; 维修费用-设备进入专业维修厂以后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Y 平均 ──本期设备平均原值,为期初设备原值与期末设备原值之和的平均值。。 2.设备故障停机率计算公式为:

T SGTL 100%T +T = ?停开停 式中: SGTL ──设备故障停机率; T 停──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故障时间以小时计,仅计算连续运行,无备机的设备,间断运行,有备机设备不做统计; T 开 ──设备实际开动时间。 3.重大、特大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计算公式为: N SSFL= 100%N ?重大总 式中: SSFL ──重大、特大设备责任事故发生率; N 重大 ──重大特大责任设备事故台数; N 总 ──在册设备总台数。 4. 设备综合完好率计算公式为:

N SZWL= D N 完好,i 日历 总× 式中: SZWL ──设备综合完好率; ∑N 完好,i ──设备完好台日之和; N 总 ──设备总数; D 日历 ──日历天数。 5.主要专业设备计划淘汰完成率计算公式为: N JTWL= 100%N 实际淘汰计划淘汰 × 式中: JTWL ──设备计划淘汰完成率; N 实际淘汰──集团公司可研批复后实际 淘汰设备数; N 计划淘汰 ──集团公司可研批复中明确淘汰的设备数。 6.主要专业设备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i T SLL= 100%T 工作,制度,i Σ×Σ 式中: SLL ──设备利用率;

设计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依据 1.基地地形图。 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L2006 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6?其它相关国家及河南省的规范及法规 二、设计内容 1 ?建筑创意构思包含文化,地域的相关理念或符号,使之融入到 现代办公的空间设计中,可着意关注场地、体量、空间、绿色、人文、材料、建构等方面。 2.总平面设计 1.基地范围 地质博物馆及地质研究中心位于开元大道以南,景观二支渠以北,通济街以东。总建筑用地面积平方米。 2.工程规模 该高层设计由办公、商业、酒店住宿三大功能组成,兼容康体休想等功能,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下室

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高度米。 3.交通组织设计 ?设计原则 A.以确保交通环境为前提,协调好内部交通与外部交通之间的关 系。 B.出入交通做到“快进快出”。 C.“以人为本”突出人性化交通理念。 .交通组织 A?机动车流 车流由通济街,由建筑西侧到达地下车库入口或地面停车场地。 B.人行交通 主要人流由建筑北面和西面入口进入。 C非机动车流 在基地周边设置非机动车地面停车场地。 3?平立剖面设计 4建筑用料选取 外装修、内墙、楼地面、顶棚、门窗及玻璃等 5?消防设计 该建筑为高层公共建筑,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1 ?总体消防设计

在建筑的周边为城市道路,与基地内部道路环通,从而形成环通7.无障碍设计 的消防通道,建筑与周边其他建筑的间距均需满足消防要求。 2. 建筑单体消防设计 A. 防火分区 B. 消防疏散 6.环保卫生设计 3. 污、废水处理 A. 室内污、废水分流至室外合流,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B. 室外空调机统一设计,其冷凝水经专用管收集集中排 放至区内布水管网。 4. 垃圾收集垃圾集中收集于建筑南侧。 5. 噪声控制 A. 采用低噪声设备,管道与设备间采用软接口的连接, 室外空调机安装消声、减震装置。 B. 对产生较高噪声的机房采用隔声门、吸声墙等措施。 4. 卫生防疫A.生活水箱及水池采用不锈钢成品水箱,以保 证水的质量。B.充分考虑建筑自然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平面布置简捷通畅。 依据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及标准,设计如下:1.建筑主入口处采用了无障碍设计。2.每层卫生间均设有无障碍厕位。3.各电梯厅均设无障碍电梯。三、技术经济指标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要指标统计计算 1、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 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1111×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111 11.111(兆焦/千克)×日供电量(千瓦时) 计算期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1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111 1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111) 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1111×1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11 11.111(兆焦/千克)×月供电量(千瓦时) 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1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 1月供电量(千瓦时) 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量(吨) 供热量(百万千焦) ×111 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1日供热标准煤量(吨) 1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111 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1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1月供热电量(百万千焦) 4、发电厂用电率(%) 日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 日发电量(万千瓦时) ×111% 月发电厂用电率(%)=1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 1日发电量(万千瓦时) ×111% 累计发电厂用电率(%)=1月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电量(万千瓦时) 1月发电量(万千瓦时) ×111% 5、供热厂用电率(%) 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量(千瓦时) 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1日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1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1月供热厂用电率×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1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7、补水率 日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非生产用除盐水量 日蒸发量(吨) ×111% 月补水率(%)=1日除盐水量(吨) 1日蒸发量(吨) ×111%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五、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算依据 序号指标 名称 计算公式 备 注 1 客户 评价 满意 率 客户评价满意率=% % 100 % 100= ? = ? 调查总数 满意数 2 电费 回收 率 电费回收率=% % 100 % 100= ? = ? 应收电费 实收电费 3 陈欠 电费 回收 率 陈欠电费回收率 =% % 100 % 100= ? = ? 应收陈欠电费 实收陈欠电费 4 通电 率 通电率=% % 100 % 100= ? = ? 应通电户数 通电户数 5 供电 电压 合格 率 A类= ()% 100 1? ? ? ? ? ? ? ? ? - ∑ ∑ 分 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间 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 % 100 1= ? ? ? ? ? ? ? - C类= ()% 100 1? ? ? ? ? ? ? ? ? - ∑ ∑ 分 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 间 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 % % 100 1= ? ? ? ? ? ? ? -

D 类=()%100771???? ???? ?-∑∑分电压监测点运行时间间电压监测点超出偏差时 =%%1001=??? ? ???- V 综=N D C A 5.05.05.0++=+?+? =% 6 供电系统 中用户供电可靠率 RS-1 县城供电可靠率RS-1 =%1001??? ????--统计期间时间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1=??? ? ???- 农村供电可靠率RS-1 =%1001??? ????--统计期间时间时间用户平均受外部影停电用户平均停电时间 =%%1001=??? ? ???-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计算依据 序号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备注 7 主压 线损 率 高压线损率 =%100?-) ()()(万千瓦时供电量万千瓦时售电量万千瓦时供电量 =%%100=?

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四节建设工程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工业建筑设计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一)工业厂区总平面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1.建筑密度指标 建筑密度指标是指厂区内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是工业建筑总平面团}中比较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反映总平面设计中,用地是否合理紧凑。其表达式为: 2.土地利用系数 土地利用系数指厂区的建筑物、构筑物、各种堆场、铁路、道路、管线等的占地面积之和与厂区占地面积之比,它比建筑密度更能全面反映厂区用地是否经济合理的情况。其表达式为: 3.绿化系数 (二)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单项工业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除占地(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体积指标外,还考虑以下指标: (1)生产面积、辅助面积和服务面积之比; (2)单位设备占用面积; (3)平均每个工人占用的生产面积。 二、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 (一)适用性指标 1.居住面积系数( K ) 2.辅助面积系数( K l )

使用面积也称作有效面积。它等于居住面积加上辅助面积。辅助面积系数 K1,一般在 2在20~27%之间。 3.结构面积系数( K2 ) 结构面积系数,反映结构面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一般在 20 %左右。 4.建筑周长系数( K’) 建筑周长系数,反映建筑物外墙周长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5.每户面宽 6.平均每户建筑面积 7.平均每户居住面积 8.平均每人居住面积 9.平均每户居室及户型比 10.通风 主要以自然通风组织的通畅程度为准。评价时以通风路线短直、通风流畅为佳;对角通风次之;路线曲折、通风受阻为差。 11.保温隔热 根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来评价。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DL/T 904-2004)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燃料技术经济指标 4 锅炉技术经济指标 5 锅炉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6 汽轮机技术经济指标 7 汽轮机辅助设备技术经济指标 8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经济指标 9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 10 其他技术经济指标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下达1999年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电力[1999]40号文)安排制定的。本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火力发电厂既是能源转换企业,又是耗能大户,因此技术经济指标对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至关重要。火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不仅反映电力企业的生产能力、管理水平,还可以指导火电厂电力生产、管理、经营等各方面的工作。 该标准涉及到火力发电厂发电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按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流程进行编写,共分燃料、锅炉、锅炉辅助设备、汽轮机、汽轮机辅助设备、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综合、其他等8个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 本标准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广度,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节能管理的提高和技术进步,也有利于加强管理,科学规范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分析体系。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部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站汽轮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电力行业电站锅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华北电网公司、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祝宪、杜作敏、王刚、伍小林、杨顺虎、林英、蒋明昌。 本标准委托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北电力科学研究院解释。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计算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电厂主要指标计算公式

主 要 指 标 统 计 计 算 1、 发电量:日、月累计发电量。 2、供电煤耗: 日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1000×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000 29.271(兆焦/千克)×日供电量(千瓦时) 计算期内入炉煤平均热值(兆焦/千克)=Σ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000 Σ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000) 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1000×Σ日入炉煤热值(兆焦/千克)×日入炉煤皮带秤来煤量(吨)×103 29.271(兆焦/千克)×月供电量(千瓦时) 累计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 = Σ月供电标准煤耗(克/千瓦时)×月供电量(千瓦时) Σ月供电量(千瓦时) 3、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供热标准煤量(吨) 供热量(百万千焦)×103 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Σ日供热标准煤量(吨) Σ日供热量(百万千焦)×103 累计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 Σ月供热标准煤耗率(千克/百万千焦)×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Σ月供热电量(百万千焦) 4、发电厂用电率(%) 日发电厂用电率(%)=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日发电量(万千瓦时) ×100% 月发电厂用电率(%)= Σ日发电厂用电量(万千瓦时) Σ日发电量(万千瓦时) ×100% 累计发电厂用电率(%)=Σ月发电厂用电率×月发电厂电量(万千瓦时) Σ月发电量(万千瓦时) ×100% 5、供热厂用电率(%) 日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日供热厂用电量(千瓦时)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月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 Σ日供热厂用电率×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Σ日供热量(百万千焦) 累计供热厂用电率(千瓦时/百万千焦)=Σ月供热厂用电率×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Σ月供热量(百万千焦) 7、补水率 日补水率(%)=日除盐水量(吨)-非生产用除盐水量 日蒸发量(吨) ×100% 月补水率(%)= Σ日除盐水量(吨)Σ日蒸发量(吨) ×100% 累计补水率(%)= Σ月补水率×月蒸发量(吨) Σ月蒸发量(吨) ×100%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财务经济指标计算公式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2、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扣除存货之后的余额,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年末流动负债×100%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5、产权比率也称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6、或有负债比率=或有负债余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或有负债余额=已贴现商业承兑+对外担保+未决诉讼、未决仲裁(除贴现与担保引起的诉讼与仲裁)+其他或有负债。 7、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其中: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实际支出的借款利息、债券利息等。 8、带息负债比率=(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应付利息+)/负债总额*100%。 9、劳动效率=营业收入或净产值/平均值工人数 10、生产资料运营能力: 周转率=周转额÷资产平均余额; 周转期=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 11、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周转数(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周转次数=资产平均余额*计算期天数/周转额12、①存货周转率(次)=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②存货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存货周转次数

13、流动资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X100% 14、固定资产周转率(次数)=营业收入÷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周转期(天数)=平均固定资产净值×360/营业收入。 15、总资产周转率(次)=营业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6、不良资产比率=(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应提未提和应摊未摊的潜亏挂账+未处理资产损失)÷(资产总额+资产减值准备余额)。 17、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平均资产总额。 1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商品销售额)×100% 19、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20、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 21、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式中的利润总额和成本费用用总额来自企业的损益表。成本费用一般指主营业务成本和三项期间费用 营业税金及附加。 22、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3、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X100%, 息税前利润总额=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2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25、资本收益率又称资本利润率 资本收益率= 税后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 26、基本每股收益率=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 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发电煤耗 b f 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 /W f×106 (1) 式中: b f——发电煤耗,g/(kW?h); 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 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 B h-B kc (2)

式中: B b——统计期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 B h——统计期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 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 B kc——统计期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 b)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 c)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 d)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 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生活服务和办公 室等)的燃料。 1.3全厂热效率ηdc 全厂热效率即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总热量 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ηdc = 123/b f×100 (3) 式中: ηdc——全厂热效率,%; 123 ——一千瓦时电量的等当量标煤量,g/(kW?h)。 1.4生产厂用电率 L cy 生产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生产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

氧化铝厂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解释及计算公式..

氧化铝技术经济指标释义及计算 一、氧化铝产量(单位:t) 氧化铝产量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氧化铝产量是指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铝,也称作冶金级氧化铝或焙烧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原料;广义的氧化铝产量是指冶金级氧化铝、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及其他产品折氧化铝的合计,习惯上称作成品氧化铝总量,多用于计算生产能力,下达产量计划和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反映氧化铝产品产量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可有:冶金级氧化铝量、商品氢氧化铝折合量、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以及计算生产水平的实际产量。 1、冶金级氧化铝量 冶金级氧化铝量是指氢氧化铝经过焙烧后得到的氧化铝,是电解铝生产的原料。 2、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 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是指作为商品出售的氢氧化铝(不包括用于焙烧成氧化铝的氢氧化铝)。当计算成品氧化铝总量时,需要将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算成冶金级氧化铝,采用实际过磅数,以干基计算,折合系数是0.647。其水分应以包装地点取样分析数为准。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氧化铝计算公式为: 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氧化铝(t)=商品氢氧化铝量(干基)×0.647 3、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 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是指除商品普通氢氧化铝以外的分解料浆及商品精液等产品折冶金级氧化铝量。 (1)分解料浆是指从氧化铝生产流程的分解槽中取出部分做为商品出售的分解料浆量,其折算为冶金级氧化铝的计算公式为: 分解浆液折氧化铝(t)=分解料浆体积(m3)×分解料浆固含(kg/m3)×0.647/1000+分解料浆液相氧化铝含量(t) (2)商品精液是指从氧化铝生产流程的精液中取出部分做为商品出售的精液量,其折算为冶金级氧化铝的计算公式为: 精液折氧化铝(t)=商品精液体积(m3)×精液中氧化铝浓度(kg/m3)×0.9/1000 式中:0.9为精液折氧化铝回收率。 4、计算氧化铝生产水平的实际产量 由于氧化铝生产周期长,期末、期初在产品、半成品量波动大,为了准确反映实际生产水平,生产上通常采用实际产量这一概念,核算实际生产消耗等指标。 实产氧化铝量(t)=冶金级氧化铝量(t)+商品普通氢氧化铝折合量(t)+其它产品折氧化铝量(t)±分解槽氢氧化铝固、液相含量增减折冶金级氧化铝量±氢氧化铝仓增减量折冶金级氧化铝量(t) 式中:“+”为增加,“-”为减少。 5、氢氧化铝产量 氢氧化铝产量,它是反映报告期氧化铝生产实际水平的一项重要产量指标。 ①氢氧化铝产量(t)=精液流量(m3)×精液氧化铝浓度(kg/m3)×分解率/0.647/1000 ②氢氧化铝月度产量(t)=冶金级氧化铝产量/0.647+商品氢氧化铝包装干量+其他产品折合氧化铝/0.647±氢氧化铝仓存差额 计算说明:

(完整版)技术经济指标分析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与技术经济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大街以西,北京路以南,松江中路以北。由吉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吉林市医院投资建设。本工程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九层(不含设备层)建筑物总高度46.2米,具体工程概况详见表1所示。 表1 吉林市医院综合楼工程概况

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根据各项单位工程的综合报价,分析得出各单位工程的单方造价,考察报价是否合理,分析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重要指标。本工程为医院工程,属一类建筑,质量要求较高。该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2所示,每平方米主要人、材、机消耗量指标见表3所示。 表2 技术经济指标分析表

表3 主要人、材、机、消耗指标(每平方米建筑面积用量) 建筑工程 安装工程 3技术经济分析 由上表可以得出,该工程的总造价为2767.14万元,单方造价为1,383.97元/㎡,基本符合现行框架结构工程的单方价格。其中土建和装饰部分单方造价分别为568.13元/㎡和473.19元/㎡,占整个项目的75.24%,由此可见土建和装饰部分的比重比较大,因此,土建装饰部分是造价控制的重点。而安装工程相应的单方造价和单方造价比例也基本符合项目的造价组成比例。 工程单方造价费用比重分析。单方造价即指每平方米或每立方米的建筑工程造价,其计算规则是对应的工程总造价与总建筑面积之比,反映出建筑工程的费用率。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19990.53平方米,除土建部分房间需要二次装修外,得出的单方造价基本符合医院单方造价要求。 由于工程建设规模大,工期长,项目参加者众多,在实施过程中工程变更多,材料价格波动大,使得工程造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如电气工程,最初的单方造价193.32元/㎡调整为152.71元/㎡,价格波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配电箱在各地单价不同导致,根据建筑市场询价,得知合肥市均价为2000左右,吉林市的配电箱价格在300-500元左右。调整后报价正常,投标报价文件完成。 由此可见,材料费是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材料价格越准确则投标报价越合理准确,从而形成企业有利的竞争优势,加大中标机会。

主要经济指标测算公式

自有资金: 自有资金企业的资金按其取得的来源,分为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所谓自有资金,是指企业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经常持有,可以自行支配使用并毋须偿还的那部分资金。是与借入资金对称的。 自有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资产负债率: 是指公司年末的负债总额同资产总额的比率。表示公司总资产中有多少是通过负债筹集的,该指标是评价公司负债水平的综合指标。同时也是一项衡量公司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经营活动能力的指标,也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30%—60%之间较正常)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流动资产在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100% 速动比率: 又称“酸性测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项等,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变现。而流动资产中存货、1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等则不应计入。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叫已获利息倍数,又称利息保障率。 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又称已获利息倍数,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公式中的分子“息税前利润”是指利润表中未扣除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前的利润。公式中的分母“利息费用”是指本期发生的全部应付利息,不仅包括财务费用中的利息费用,还应包括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资本化利息。资本化利息虽然不在利润表中扣除,但仍然是要偿还的。利息保障倍数的重点是衡量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没有足够大的息税前利润,利息的支付就会发生困难。 利息保障倍数的作用 利息保障倍数不仅反映了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而且反映了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保证程度,它既是企业举债经营的前提依据,也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标志。要维持正常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大于1,且比值越高,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利息保障倍数过低,企业将面临亏损、偿债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下降的风险。 利息保障倍数的运用 为了考察企业偿付利息能力的稳定性,一般应计算5年或5年以上的利息保障倍数。保守起见,应选择5年中最低的利息保障倍数值作为基本的利息偿付能力指标。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利润总额+财务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当年利息支出)÷当年利息支出 资产净利率: 该指标反映的是公司运用全部资产所获得利润的水平,即公司每占用1元的资产平均能获得多少元的利润。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投入产出水平越高,资产

2021年发电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与释义

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释义 欧阳光明(2021.03.07)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经济指标定义与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已投入商业运行的火力发电厂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供热汽轮发电机组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统计和评价。燃机机组、余热锅炉以及联合循环机组可参照本标准执行,并增补指标。 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1发电煤耗 b f 发电煤耗是指统计期内每发一千瓦时电所消耗的标煤量。发电煤耗是反映火电厂发电设备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项综合性技术经济指标。 计算公式为:b f = B b/W f×106(1) 式中: b f——发电煤耗,g/(kW?h); B b——发电耗用标准煤量,t; W f——发电量,kW·h。 1.2生产耗用标准煤量 B b

生产耗用标准煤量是指统计期内用于生产所耗用的燃料(包括煤、油和天然气等)折算至标准煤的燃料量。生产耗用标准煤量应采用行业标准规定的正平衡方法计算。 计算公式为:B b= B h-B kc (2) 式中: B b——统计期内生产耗用标准煤量,t ; B h——统计期内耗用燃料总量 (折至标准煤),包括燃煤、燃油与其他燃料之和,同时需考虑煤仓、粉仓等的变化,t ; B kc——统计期内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折至标准煤),t 。 应扣除的非生产用燃料量: a)新设备或大修后设备的烘炉、煮炉、暖机、空载运行的燃料; b)计划大修以及基建、更改工程施工用的燃料; c)发电机做调相运行时耗用的燃料; d)厂外运输用自备机车、船舶等耗用的燃料; e)修配车间、副业、综合利用及非生产用 (食堂、宿舍、生活服 务和办公室等)的燃料。 1.3全厂热效率ηdc 全厂热效率即电厂能源利用率,是电厂产出的总热量与生产投入总热量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ηdc= 123/b f×100 (3) 式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