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1春第二套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1春第二套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1春第二套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2011春第二套作业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作业_A 一单选题 1. 整风运动中,王实味因强调( )而受到批评。 文艺远离现实 文艺暴露黑暗 文艺高于现实 民间文艺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文艺高于现实 标准答案:文艺暴露黑暗 2. 1940年,陈铨,林同济等被称为( ) 战国策派 野玫瑰派 自由人 国粹派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战国策派 标准答案:战国策派 3. 普罗文学作品最主要的错误倾向是( )。 虚无主义 革命的浪漫蒂克 公式化与教条 反对革命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虚无主义 标准答案:革命的浪漫蒂克 4. 左联时期曾进行( )次规模较大的文艺大众化讨论。 三 四 二 五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三 标准答案:三 5. 《未央》、《喀尔美萝姑娘》等小说带有明显的_______色彩。 表现主义 现实主义 理想主义 浪漫主义 本题分值:10.0 用户得分:10.0 用户解答:表现主义 标准答案:表现主义 二多选题 1. 钱钟书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篇小说。 《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 5.0 用户解答:《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标准答案:《上帝的梦》| 《猫》| 《灵感》| 《纪念》 2. 《中国农村的故事》是一首长诗,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部。 《饥饿》 《扬子江上》 《去》 《向远方》 本题分值: 5.0 用户得分:0.0 用户解答:《饥饿》| 《扬子江上》| 《去》| 《向远方》 标准答案:《饥饿》| 《扬子江上》| 《去》 3. 沈从文的小说里有两个并存的世界:_______和_______。 湘西人性世界 知识分子世界

【自考复习】【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历年真题及答案】200704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

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 课程代码: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 均无分。 1.周作人在《人的文学》一文中所提倡的“人的文学”,原话是() A.以人的生活为材料的文字 B.视人的一切生活本能都是美的善的文字 C.合乎礼教道德的生活的文字 D.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 2.以翻译外国文学,尤其是俄罗斯文学为主要特色的新文学社团是() A.浅草社 B.未名社 C.莽原社 D.狂飙社 3.1928年发生的革命文学论争的两方主要是() A.创造社、太阳社——鲁迅、茅盾 B.创造社——太阳社 C.太阳社——新月社 D.左联——“自由人”和“第三种人” 4.“孤岛文学”指的是() A.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 B.抗战时期的上海文学 C.抗战时期的解放区文学 D.国民党统治区的左翼文学 5.鲁迅小说集《呐喊》、《彷徨》的总主题是() A.反帝国主义 B. 反对国民党统治 C.反封建 D.阶级斗争 6.下列能概括鲁迅杂文主要思想内容的是() A.对帝国主义的抨击 B.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揭露 C.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D.歌颂人民革命 7.最能体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的诗篇或诗集是() A.胡适的《尝试集》 B.周作人的《小河》 C.郭沫若的《女神》 D.朱自清的《毁灭》 8.新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的散文刊物是() A.《新潮》 B.《语丝》 C.《每周评论》 D.《新月》 9.“祖国呀祖国!……你快富起来!强起来罢! ”出自郁达夫下列作品中的() A.《南迁》 B. 《沉沦》 C. 《春风沉醉的晚上》 D. 《薄奠》 10.冯文炳的《竹林的故事》主要表现了() A.村民的愚昧与无知 B.农村劳动者的贫穷与痛苦 C.乡村劳动妇女的本色美 D.美丽的自然山水风光 11. 属于茅盾《子夜》中创造的民族资本家形象是() A.周朴园 B.吴荪甫 第 1 页共7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

动态规划作业 1、1、设某工厂自国外进口一部精密机器,由机器制造厂至出口港有三个港口可供选择,而进口港又有三个可供选择,进口后可经由两个城市到达目的地,其间的运输成本如图中所标的数字,试求运费最低的路线? 把A看作终点,该问题可分为4个阶段。 f k(S k)表示从第K阶段点S k到终点A的最短距离。 f4(B1)=20,f4(B2)=40,f4(B3)=30 f3(C1)=min[d3(C1,B1)+ f4(B1), d3(C1,B2)+ f4(B2), d3(C1,B3)+ f4(B3) ]=70,U3(C1)= B2 或B3 f3(C2)=40 ,U3(C2)= B3 f3(C3)=80 ,U3(C3)= B1或B2 或B3 f2(D1)=80 ,U2(D1)= C1 f2(D2)=70 ,U2(D2)= C2 f1(E)=110 ,U1(E)= D1或D2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最短路线,

E→D1→C1→B2 / B3→A E→D2→C2→B3→A 2、习题4-2 解:1)将问题按地区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地区的编号分别为1、2、3; 2)设S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销售点数, X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的销售点数,S k+1=S k-X k Pk(Xk)表示为Xk个销售点分到第k个地区所得的利润值 fk(Sk)表示为Sk个销售点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最大利润值 3)递推关系式: fk(Sk)=max[ Pk(Xk)+ f k+1(S k-X k) ] k=3,2,1 f4(S4)=0 4)从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向前逆推计算 第三阶段: 设将S3个销售点(S3=0,1,2,3,4)全部分配给第三个地区时,最大利润值为: f3(S3)=max[P3(X3)] 其中X3=S3=0,1,2,3,4 表1

北语20春《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答案

20春《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75 分) 1.《马凡陀的山歌》的作者是 A.臧克家 B.袁水拍 C.李季 D.阮章竞 答案:B 2.曹禺《原野》的故事内容是 A.热情歌颂爱国志士 B.反抗封建婚姻 C.非理性的复仇 D.揭露封建地主家庭的最恶 答案:C 3.塑造“零余者”的形象,侧重于从性的苦闷来抚惜自我精神伤痛的作品是 A.《沉沦》 B.《原野》 C.《寒夜》 D.《日出》 答案:A 4.对郭沫若青年时期影响最大的思想是 A.泛神论 B.无政府主义 C.进化论 D.社会主义 答案:A 5.“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这种创作的审美理想属于 A.沈从文 B.徐志摩 C.丁玲 D.梁实秋 答案:A 6.冯雪峰、应修人、潘漠华、汪静之等属于下列那个文学团体? A.湖畔诗社 B.沉钟社 C.末名社 D.创造社 答案:A

7.下列丁玲的小说中,不具备左翼文学特征的是 A.《一九三零年春上海》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水》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答案:B 8.左联的成立时间是 A.1930年3月 B.1929年3月 C.1931年2月 D.1932年2月 答案:A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象征主义诗人是 A.戴望舒 B.李金发 C.冯乃超 D.穆木天 答案:B 10.冯至参加过的文学社团是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答案:D 11.沈从文对现代都市文明批判和嘲讽的小说是 A.《绅士的太太》 B.《柏子》 C.《萧萧》 D.《三三》 答案:A 12.闻一多以新格律体的模范实践,为新诗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诗集是 A.《红烛》 B.《死水》 C.《落叶》 D.《洗衣歌》 答案:B 13.《十四行集》的作者是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0018算法笔记——【动态规划】流水作业调度问题与Johnson法则

1、问题描述: n个作业{1,2,…,n}要在由2台机器M1和M2组成的流水线上完成加工。每个作业加工的顺序都是先在M1上加工,然后在M2上加工。M1和M2加工作业i所需的时间分别为ai和bi。流水作业调度问题要求确定这n个作业的最优加工顺序,使得从第一个作业在机器M1上开始加工,到最后一个作业在机器M2上加工完成所需的时间最少。 2、问题分析 直观上,一个最优调度应使机器M1没有空闲时间,且机器M2的空闲时间最少。在一般情况下,机器M2上会有机器空闲和作业积压2种情况。设全部作业的集合为N={1,2,…,n}。S是N的作业子集。在一般情况下,机器M1开始加工S中作业时,机器M2还在加工其他作业,要等时间t后才可利用。将这种情况下完成S中作业所需的最短时间记为T(S,t)。流水作业调度问题的最优值为T(N,0)。 设π是所给n个流水作业的一个最优调度,它所需的加工时间为 aπ(1)+T’。其中T’是在机器M2的等待时间为bπ(1)时,安排作业 π(2),…,π(n)所需的时间。 记S=N-{π(1)},则有T’=T(S,bπ(1))。 证明:事实上,由T的定义知T’>=T(S,bπ(1))。若T’>T(S,bπ(1)),设π’是作业集S在机器M2的等待时间为bπ(1)情况下的一个最优调度。

则π(1),π'(2),…,π'(n)是N的一个调度,且该调度所需的时间为 aπ(1)+T(S,bπ(1))

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小抄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串讲

0537 - 中国现代文学史 (第一章样 本 完整版共8页) 吴宏聪、范伯群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年的文学运动 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 文学革命的兴起 第二节 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第三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第四节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自由主义文学两大文学思潮及其论争 第五节 抗战时期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 第六节 解放区文学的兴起及影响 第二章 鲁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第三节 杂文 第四节 《野草》和《朝花夕拾》 第三章 郭沫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女神》等诗集 第三节 《屈原》等历史剧 第四章 1917—192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胡适周作人 第三节 叶绍钧 许地山 王统照 第四节 冰心朱自清庐隐 第五节 郁达夫 第六节 闻一多徐志摩 第七节 冯文炳冯至李金发 第五章 茅盾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蚀》 第三节 《子夜》 第四节 短篇小说及散文 第六章 老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骆驼样子》 第三节 《四世同堂》 第七章 巴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家》 第三节 《寒夜》 第八章 沈从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边城》、《长河》 第三节 短篇小说与散文 第九章 曹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雷雨》,《日出》 第三节 《北京人》 第十章 1927—1937年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蒋光慈 柔石 殷夫 第三节 了玲 第四节 张天翼 沙汀 艾芜 第五节 田汉 洪深 第六节 林语堂 何其芳 第七节 叶紫 吴组缃 萧军 萧红 第八节 戴望舒 臧克家 第九节 张恨水 第十一章 1937—1949年的文学创作(一)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艾青 第三节 田间 穆旦 第四节 夏衍 陈白尘 李 健吾 第五节 路翎 钱钟书 第六节 张爱玲 第七节 徐訏 无名氏 第十二章 1937—1949年的 文学创作(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赵树理 第三节 孙犁 周立波 第四节 《白毛女》 第五节 《王贵与李香香》和《漳河水》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 梁启超的贡献: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 诗界革命:要求诗歌以通俗的 语言创造新的诗境,反对拟古复古.倡导者有梁启超、谭嗣同、夏曾佑、黄遵宪等. 小说界革命:重视小说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改变小说是”小道”、”闲书”的传统观念. 文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文界革命”,创造了一种新文体,也称”报章体”.文体的特点:”务求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 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 白话文运动的主要人物是裘廷梁.梁启超开创了写议论文、政论文. 1911年辛亥革命发起和倡导了以科学与民主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热情宣传民主和科学思想,激烈批判封建道德,批驳 遗老们欲把孔教定为国教、列 入宪法的荒谬主张.一场反对 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 道德的思想革命运动,如狂飚 突起,迅猛展开.1917年1月, 《新青年》发表胡适的《文学 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的内容:胡 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 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一 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 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 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 调套语.六曰,不用典.七曰,不 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 三大主义:陈独秀的《文学革 命论》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 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 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简述周作人《人的文学》的思想内容:周作人于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的重要文章.①提出”我们现在应当提倡的新文学,简单的说一句,是‘人的文学’.应该排斥的,便是反 对非人的文学.”他解释”人的 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 肉一致的生活为是的文学.所 谓”肉”,是”相信人的一切生活 本能,都是美的善的,应得完全 满足”;所谓”灵”,是指”逐渐向 上,有能够改造生活的力量”,” 能达到高上和平的境地”的人 的”内面生活”.②”人的文学, 当以人的道德为本”.他把”人 的文学”定义为”用这人道主 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 记录研究的文字”. 《平民文学》的思想内容:周 作人在1918年还写有《平民 文学》、《思想革命》、《新文学 的要求》.《平民文学》提出” 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强调平 民文学应以普遍的真挚的文 体,写普遍的真挚的思想与事 实,写世间普通男女的悲欢成 败,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 中”的人生艺术派的主张. 翻译文学剧作家:陈独秀、胡 适、李大钊、鲁迅、周作人、 刘半农、沈雁冰(茅盾) 等,1918年5月《新青年》出 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易卜 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国民公敌》等剧本,刊登了 胡适的长篇文章《易卜生主 义》. 1、《什么是新文学》一文,针对文学革命中的改良主义倾向,指出”光是用白话写的文章,算不得新文学,光是介绍点新学说、新事实,叙述点新人物,罗列点新名词,也算不得新文学”. 2、提出”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要求新文学应建筑在”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马克思主义). 文学革命在创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1917年~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 双簧戏: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对王敬轩的信逐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总题为《文学革命 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他痛击田其美、金心异、狄莫(影射陈独秀、钱玄同、胡适)三人. 1、倡导者在对待古代文学方面否定过多,而对外国文学则多加肯定.2、倡导者的观点,对继承我国古代文学的优良传统,多少有些消极影响. 1、”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 彻底反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 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 深刻的文化革命.2、作为新文 化运动一个重要方面的文学 革命,也是一场历史上从未有 过的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 新文学的革命,它是文学观 念、文学的思想内容、文学的 语言形式的大解放、大革 命.3、文学革命批判了”文以载 道”、”代圣贤立信”的旧文学 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 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 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 想.4、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 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 建和小说形式的革命,特别是 以白话代替文言 ,使白话文学 立于正宗地位.5、文学革命使 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 向自由开放,从闭关锁国状态 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文学一 个崭新的时代,开始向现代化 迈进 传统的革命精神,面向世界文 学、勇于吸收的开放意识,冲 破旧框框的自由创造精神,对 新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 1月成立 于北京的文学研究会,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他们有刊物《小说月报》,是现实主义文学流派.[如果是文学研究会的简答+(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发起人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田汉、穆木天,当时都是留日学生,出版有《创造季刊》.他们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他们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以感情为生命;他们崇天才,讲神会,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 新月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陈西滢、梁实秋等,都是欧美留学生.开始时是聚餐会性质,1925年10月徐志摩主编《晨报副刊》.1926年4月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上编《诗镌》周刊.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的美(指音节)、绘画的美(指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北京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同人刊物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孙伏园、章川岛等.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昏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以刊登”简短的感想和批评为主”,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鲁迅说《语丝》有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语丝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门性散文和杂文的刊物. 文学革命时期影响较大的文学社团还有莽原社、未名社、狂飚社、浅草社、沉钟社、弥洒社、湖畔诗社、南国社等.鲁迅最早的散文诗集:《野草》,他创办的社团有:莽草社、未名社、语丝社.先叫浅草社后叫沉钟社.湖畔诗社是1922年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谟华、冯雪峰、汪静之等四人.李金发是象征诗派.中国话剧运动开始于1907年,一批爱好戏剧的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陆镜若、吴春柳社 . 容庸俗低劣,迎合小市民趣味;二是演出的都是幕表戏,即只有分场的故事梗概,没有完整的剧本,由演员上台随意发挥,这使话剧艺术和演技很难提高. “爱美的”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这是中国话剧运动的第二阶段.1921年3月,沈雁冰、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熊佛西, 出版《戏剧》月刊.田汉的南国社成立于1923年. 第一,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在这期间出版.小说以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写实为主的创作方法,以深刻的思想和成熟的艺术,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础,对新文学发生重大影响.第二,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茅盾、郑振铎这时期写了许多论文,介绍、宣传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比起文学革命倡导者来,他们是更自觉、更有意识、更系统、更理论化地宣传了现实主义.在创作方面,文学研究会的众多作家,尤其是主干人物叶绍钧、冰心、庐隐等,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由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 实现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 一时.第三,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很大的语丝社和鲁 迅领导的莽原社、未名社等, 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第四,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介绍.这一切,使得现实主义文学思潮成为当时占主流地位的泱泱大潮. 第一,异军突起的创造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发表了一批文学论文,阐述他们对于文学的理论见解.第二,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其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虽具有唯美主义倾向,追求诗的形式美,但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第三,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介绍进来.第四,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封建复古派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反扑,”青年的知识分子不出于绝望逃避,便是反抗斗争.”以创造社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正适合这些青年的要求. 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 乃超等为代表的象征派诗人.李金发出版了《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穆木天《旅心》,冯乃超《红纱灯》,王独清《圣母像前》. 早在1919年就发生过”问题 与主义”之争,这是第一次公开论争.是年7月,胡适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李大钊随即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 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徐枕亚有 《玉梨魂》,李涵秋有《广陵潮》. 1、鸳鸯蝴蝶派重视文学的娱 乐作用,有其合理一面,但把” 游戏”、”消遣”作为文学的唯 一目的是错误的.鸳蝴派中一 些较好的作品有一定的社会 意义和艺术价值,不能一概否 定.2、今天,也不能把这一流派 完全看成是新文学的对立面, 或称之为现代文学中的逆流.这一流派的出现有其社会和 文学自身的原因,在从古代小 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期间,这 一流派的小说在形式、技巧等 方面起过一定的承前启后作 用. 学衡派:吴宓主编的《学衡》 杂志于南京创刊,主要撰稿人 有梅光迪、胡先骕等,主张”论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修订稿

动态规划作业完整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动态规划作业 1、1、设某工厂自国外进口一部精密机器,由机器制造厂至出口港有三个港口可供选择,而进口港又有三个可供选择,进口后可经由两个城市到达目的地,其间的运输成本如图中所标的数字,试求运费最低的路线? 把A看作终点,该问题可分为4个阶段。 f k(S k)表示从第K阶段点S k到终点A的最短距离。 f4(B1)=20,f4(B2)=40,f4(B3)=30 f3(C1)=min[d3(C1, B1)+ f4(B1), d3(C1, B2)+ f4(B2), d3(C1, B3)+ f4(B3) ]=70,U3(C1)= B2 或B3 f3(C2)=40 ,U3(C2)= B3 f3(C3)=80 ,U3(C3)= B1或B2 或B3 f2(D1)=80 ,U2(D1)= C1 f2(D2)=70 ,U2(D2)= C2 f1(E)=110 ,U1(E)= D1或D2 所以可以得到以下最短路线,

E→D1→C1→B2 / B3→A E→D2→C2→B3→A 2、习题4-2 解:1)将问题按地区分为三个阶段,三个地区的编号分别为1、2、3; 2)设S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销售点数, Xk表示为分配给第k个地区的销售点数,S k+1=S k-X k Pk(Xk)表示为Xk个销售点分到第k个地区所得的利润值 fk(Sk)表示为Sk个销售点分配给第k个地区到第n个地区的最大利润值 3)递推关系式: fk(Sk)=max[ Pk(Xk)+ f k+1(S k-X k) ] k=3,2,1 f4(S4)=0 4)从最后一个阶段开始向前逆推计算 第三阶段: 设将S3个销售点(S3=0,1,2,3,4)全部分配给第三个地区时,最大利润值为: f3(S3)=max[P3(X3)] 其中X3=S3=0,1,2,3,4 表1

2017年04月自考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卷 (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17年,陈独秀发表的提倡“三大主义”的文章是(C) A.《文学改良刍议》B.《评新文化运动》C.《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引起巨大反响的鲁迅小说是(A) A.《狂人日记》B.《明天》C.《在酒楼上》D.《伤逝》 3.下列诗人中属于新月诗派的是(D) A.徐志摩闻一多郑伯奇B.徐志摩汪静之闻一多C.汪静之闻一多饶孟侃D.徐志摩闻一多刘梦苇4.1934年夏发生了关于“大众语”的论争,引起争论的是许梦因等人发动“文言复兴运动”,其倡导者除了许梦因,还有( C ) A.徐懋庸B.胡风C.汪懋祖D.林语堂 5.1927年大革命失败,茅盾陷入痛苦与迷惘。反映了他这一时期矛盾复杂情绪的论文是(D)A.《幻灭》B.《动摇》C.《追求》D.《从牯岭到东京》 6.巴金早年受到了外来思潮的多方面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B) A.社会主义思想B.无政府主义思想C.个性主义思想D.存在主义思想 7.沈从文下述小说中,不是以民间传说和佛经故事铺衍成篇的是(A) A.《会明》B.《龙朱》C.《神巫之爱》D.《媚金·豹子·与那羊》 8.小说集《梅雨之夕》的作者施蛰存属于(B) A.京派B.新感觉派C.现代评论派D.社会剖析派 9.被叶绍钧称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的新诗是(B) A.《再别康桥》B.《雨巷》C.《采莲曲》D.《死水》 10.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的“国防戏剧”运动中,被称为“国防戏剧的力作”的作品是夏衍的(A)A.《赛金花》B.《保卫卢沟桥》C.《汉奸的子孙》D.《放下你的鞭子》11.胡风认为“艺术创造的源泉”是(C) A.性灵B.客观事实C.主观战斗精神D.人民大众 12.1945年10月台湾光复,许多大陆作家来到台湾,对这一时期的台湾文学生态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作家不包括( A ) A.钟理和B.李何林C.台静农D.梁实秋 13.陈白尘的第一部讽刺喜剧描写了一对未婚夫妻在旧时代的尴尬处境,暴露了国民党统治扼杀人的基本权利的黑暗现实。这一剧作是(D) A.《魔窟》B.《结婚进行曲》C.《岁寒图》D.《征婚》 14.解放区文学中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的新歌剧是( B ) A.《王秀鸾》B.《白毛女》C.《血泪仇》D.《赤叶河》 15.20世纪50—70年代,台湾文学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作家作品。其中,小说《又见棕榈又见棕榈》的作者是(C) A.白先勇B.林海音C.於梨华D.陈映真 16.把蒋介石麾下的干将张灵甫的形象刻画得个性鲜明的作品是(B) A.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B.吴强的《红日》C.梁斌的《红旗谱》D.杜鹏程的《保卫延安》17.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的时间是(C)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业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及其发展 作业题: 1、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总体评价:“这个运动是生动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如是说。 积极方面:。①五四文学革命的最大功劳是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文学的统治地位,初步建立了以反帝反封建为内容和白话形式的新文学,从而确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方向。 。②五四文学革命是五四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配合和推动了当时政治思想战线上的革命,成为反帝反封建阵线的一支生力军。 。③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伟大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中国文学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文学革命”,对文学的发展也起到一定作用。但这些文学革命(或改良)大都局限于文体、语言形式的革新、改良,对整个封建文学的殿堂无有丝毫的动摇。五四文学革命的划时代意义,全新的内容和形式,对旧文学的前所未有的批判,使得新文学与旧文学彻底划开了界线。 消极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由于受到时代和历史的限制,明显存在二方面的局限与不足:其一,文学革命的倡导者与参与者尚未获得科学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探讨解决实际问题中,往往表现出复杂的思想倾向。可以从前述胡适、陈独秀、周作人等文学革命主张中看到,他们在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时有形而上学的,唯心的认识问题的态度。 其二,作为一场运动,主要还是集中于大中城市知识分子、青年学生范围里,尚未普及到广大工农群众中。这种现象受到历史条件限制,不是很明显。 2、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简述。

照、叶绍钧、许地山等十二人发起,会员先后有170多人。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2) 文学研究会的会刊﹐最主要的是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经过革新由沈雁冰接编後由郑振铎等人相继主编的《小说月报》,此外还陆续出刊了《文学旬刊》(《文学旬刊》。还出版了以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为主同时也注重本国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3)文学研究会奉行的原则是:“反对把文学作为消遣品﹐也反对把文学作为个人发泄牢骚的工具﹐主张文学为人生。”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但会员们在建设新文学的具体主张上意见并不一致。 (4)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进一步高举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上的写实主义﹐于材料上最注重精密严肃﹐描写一定要忠实”。由于当时的时代限制和理论局限﹐他们分不清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界限﹐理论主张中常夹杂著自然主义的成分。 创造社: (1)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中旬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 (2)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要求”,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后期创造社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3)创造社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报》副刊)、《洪水》半月刊;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流沙》半月刊、《思想》月刊、《新思潮》月刊等。 第二章鲁迅(上) 作业题: 1、鲁迅小说中如何描写知识分子形象、农民形象?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