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维的生平简介

王维的生平简介

王维的生平简介
王维的生平简介

王维的生平简介1

1、基本信息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

2、生平大事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

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王维生平简介2

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传为王维作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王维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插图选自清代光绪刻本《名家画稿》

王维其他方面也有不少出色诗篇。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

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王维画像选自《三十六诗仙图卷》

王维集中最不足取的是那些歌功颂德的应制诗、阿谀奉承的唱和诗和直接宣扬佛理的作品。它们的内容多不足道,语言亦多陈词套语,或是枯燥乏味。但其中也有少数名篇佳句,如“云里帝城双风阙,雨中春树万人家”(《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气象高华,体物细致,亦为人所称道。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简介3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进士及第,官大乐丞,随即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开元十四年(726年),辞去官职。后又任右拾遗,又为监察御史,40岁时,迁殿中传御史。天宝末年,安禄山攻占长安,王维被安禄山胁迫作了他的官员。但是他并不愿意,长期居住于辋川别墅,曾作诗表达了心迹。当安禄山兵败后,王维因此得到了赦免,并任太子中允,后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

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

香饭青菰米,佳蔬绿芋羹。

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唐)王维《游感化寺》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他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此外,还兼擅人物、宗教人物、花竹,精通山水画,对山水画贡献极大,被称为“南宗画之祖”,《历代名画记》以画山水体涉古今赞誉他在山水画方面的贡献,《唐朝名画录》评价为风致标格特出,……画《辋川图》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在《旧唐书》本传中,也有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的称颂。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至今这个评价都受到了学者的肯定。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王维的诗有两种风格,前期的诗大都反映现实,后期则多是描绘田园山水,王维最擅长的也是田园诗。有《王右丞集》。《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赵殿成所编。

诗人王维的简介

诗人王维的简介 导读: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无论律诗、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著有《王右丞集》二十八卷。 王维(699—759),字摩诘(为人好佛),太原人。生卒年尚有701至761之说。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才,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象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

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

唐代诗人王维生平事迹简介 王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和画家,他的诗和他的画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他的许多诗作 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推崇。 王维生于701年,卒于761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士,所以 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又能写诗 又会作画。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他在为官之时的 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这样的平静便被打破了。755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迫于无奈,王维只能在叛军的压迫下 当官。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自己写的 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不稳,使 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俗之意。 王维是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仕途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他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备 受世人推崇。他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以及“诗佛”。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而“诗佛”之称,则 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 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他虽然 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 隐的生活。随着政局越来越动荡,王维自身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逐渐消沉,彻 底一心向佛。 在晚年的时候,他隐居于辋川,于道友互相往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而他的 诗中,蕴含了大量的佛教的哲理。他对佛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将佛 理与诗句结合在了一起。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渗透着禅意,似乎已经远离了尘世,不沾染 俗世的尘烟。所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描写的自然之景也已经超越了一般的美,而是融 入到宗教中去。

王维研究故事范文

王维研究故事范文 一王维的家世 入谷仙介从王维家谱中,看出王维的父祖辈官位都不高,据此而得知王维是成长在「小官僚出身的士族家庭」之中的。虽说古人认为王维「富贵山林,两得其趣」(《岁寒堂诗话》),然而王维并非如人们想象的是个天生的富贵公子,他是成长于一个有潜力、但当时不算显赫的阶级之中。这一点可能会影响他的性格。 而王维的籍贯,《旧唐书》写道:「太原祁人。父处廉,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遂为河东人。」说王维是太原祁人,父亲名叫王处廉,退休时官做到汾州司马(汾州副州长),全家搬到蒲州,因此他们家后来算是河东人。这一段叙述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入谷仙介认为「蒲州因位于潼关之外而被视为天子膝下,又是连接长安、洛阳两都的中介,受这些都会的风气影响,又作为唐朝的发祥地和北方的边防重镇,连经首都长安和朝廷重地太原的要地,在当时相当繁荣。」因此,王维家族从祁县搬往蒲州,表示他们是个「积极靠拢中央政权及官方文化的家族」。以现代台湾的角度想,就好比原来住在中南部的王家,因为家长王处廉工作调到台北,遂全家搬到台北去,以便未来更有发展。 王维的家谱主要是靠着王维那身为宰相的弟弟王缙,才得以保存下来。唐代对宰相的家谱总会尽量保留,然宰相王缙,他的家谱却只从他的高祖父──赵州司马王儒贤开始记起。王维、王缙兄弟的父祖们:从高祖父王儒贤、曾祖父王知节、祖父王冑、父亲王处廉,有

三代官只做到司马,司马只是「从五品下」到「正六品下」的官,不算高官。对于这个历史事实,入谷仙介解释道:「王儒贤和他的后嗣四人中,有三人官只做到州司马,也是因为受家族地位所限,面对一道难以攻破的门第之墙,而从山区的祁县举家迁移到稍靠近首都的繁华地蒲州,应该是出于靠拢中央集权的愿望」。 家族地位、门第,这在唐朝初年尚是一个残存的 * 。初唐时,真正的大家族,威望能盖过皇室。拥有胡人血统的皇室李家,为了在大家族面前抬得起头来,将自己的血统向上攀缘到老子李耳。至于为什么是老子,或许跟六朝以来玄学盛行的风气有关。玄学中,《易经》、《老子》、《庄子》(俗称三玄)是士人间最崇尚的经典。读书人往往以能够谈三玄,当作优雅高贵的象征。而李家自称是三玄中老子的后代,证明自己拥有高贵的血统,并非一时暴起的政治暴发户,在名门望族面前或许能扳回一点颜面。这种托付名人之后的习惯在中国很常见,不一定要经过多么详细的考证,不一定要一代一代推出来,它有时是一种信念的宣称,目的在确立自身在当代的地位。 在这样的风气中,入谷仙介认为,王维的家庭中,母亲一方应该具有较权威的发言权。王维的母亲姓崔,被封为博陵县君(县君是朝廷给官员妻子或母亲的封号);如果她的家族就是博陵崔氏的话,那么她是当时的大贵族之一,在家里的地位应该很高,能对家里的大事拿主意。王维十七岁时,写下有名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诗道: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唐代大诗人王维生平介绍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时代。和许多历史人物一样,他的生卒时间一直存在异说。为大多数人采纳的说法是,王维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与李白同年,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终年六十一岁。关于王维的出生地,也有争议。一说他原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县),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一说他祖籍太原祁县,出生于蒲州。可以肯定的是,王维是山西人。 王维生于官宦世家。虽然父亲早丧,家世衰落,但他还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岁时即能吟诗作文。十五岁时,少年王维来到长安谋求功名,并常来往于长安和洛阳之间。 从家乡来到繁华的帝都,经历从未经历的异乡行游,见到从未见过的风光人物,他诗兴大发。他写长安的游侠少年,写功高无赏的老将军,写建功报国的理想,写客居异地的乡思……这些充满着青春激情和浪漫气息的诗篇,显示着一个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维的诗名迅速传扬。《旧唐书》记载了他所受到的礼遇:“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 开元九年(721),王维进士及第,从此走上仕途。 关于王维的应举,《集异记》中记载了一段有趣的逸事:这一年春天,王维在岐王李范的带领下来见公主。这是怎样的一个少年?“妙

年洁白,风姿都美”,“风流蕴藉,语言谐戏”。他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引得公主对他另眼相看。当他咏诵自己的诗作时,公主大惊,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这个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荐二十一岁的王维做了进士解头。 这段逸事不被正史记载,未必属实。但中进士后的王维做的第一个官确实与音乐有关——太乐丞,负责管理国家的音乐舞蹈事务。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在唐朝,考取进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岁的进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时的王维刚刚二十出头,青春得志,意气风发。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维便碰了钉子。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他受牵连被贬。开元九年秋,王维离开长安,前往济州任司仓参军,一个看管粮仓的小官。 济州在今山东荏平西南,王维在那里度过了四年多的光阴。他的生活孤寂无聊,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济州附近游览,并和当地的隐者贤士来往,和他们吟诗唱和。 开元十四年(726)春,王维辞去司仓参军之职,离开济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园风光吸引,在此间住了两年。 也许是忍受不了隐居的寂寞,开元十七年(729),王维回到长安闲居。此次重返长安,他结识了诗人孟浩然。孟浩然之前来长安应试,落第后滞留长安。当孟返回襄阳时,王维作诗送别,诗云:“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意思是劝孟浩然回乡隐居,不必辛辛苦苦地来长安举试求官。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话,是

王维研究论文

王维研究论文 系别:文学院 专业级别:06级汉语言文学2班学号:20065021133 学生姓名:王会芳 授课教师:

浅析王维晚年的佛诗 摘要:唐代诗人王维晚年时写下了大量的集山水风景与禅宗哲理于一体的诗篇, 不仅为他博得了“诗佛”的美誉,而且引起了无数后代文人的共鸣和极度推崇;不仅在唐朝文坛上占有极大的分量,更对后来的诗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论文拟通过安史之乱后、即王维进入晚年时他的佛诗的风格进行具体的论述,并进一步探索促使这种风格形成的原因,从而对王维晚年的佛诗能够有一个更为清晰的了解。 关键词:王维佛诗超然避世 佛学虽然源出印度,但是经过千百年的演化推炼,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禅宗,其影响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而延伸至生活和文学的领域,这种影响在王维的身上表现尤其突出。王维幼年时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信奉佛学。据说他出生时,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所以让他名维,而把他的字取为摩诘。正因如此,王维年轻时即信奉佛教,并且“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彩”①。但这时的信奉只是一种基于环境熏陶而形成的爱好,而没有成为一种主动追求的信仰。并且由于前期的仕途相对而言比较顺畅,自身多才多艺,“不仅能诗,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二十一岁即中进士,也可以说是少年得意。此后虽然因为署中伶人舞黄狮子犯禁,受了牵连而谪为济州司仓参军,但不久就受到当时宰相张延龄的提拔,任右适宜,监察御史,吏部郎中,一直作到殿中传御史。所以他在这一时期虽然对社会上的不合理显现表示了不满,但仍旧保持着对开明政治的热情。因此这一时期他的诗歌中虽然也有禅宗哲理,但是基本上还是以积极的色调为主。比如较能代表他前期创作风格的《观猎》,其中描写野外景致时的“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②两句。仔细品味时固然也有佛家空旷寂寞的味道,但丝毫不缺一个大国文人所特有的气魄。再如他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景物虽然过于寂寥,但在整体意境上却给人以开阔、壮丽之感。 ①(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文艺中》,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②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78页。 ③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卷一二六,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279页。

王维的生平经历

王维的生平经历 早熟,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有关他在音乐上的天赋,曾有这样一段故事:一次,一个人弄到一幅奏乐图,但不知为何题名。王维见后回答说:“这是《霓裳羽衣曲》的第三叠第一拍。”请来乐师演奏,果然分毫不差。 在诗歌方面,有他十五、十七、十八岁时写成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可见,他在十几岁时已经是位有名的诗人了。这在诗人中是罕见的。当时,在那贵族世袭的社会中,像王维这样多才多艺的资质,自然会深受赞赏。因此,二十一岁时就考中了进士。 出仕后,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修建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王维在这时和他的知心好友度着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情况。 一直过着舒服的生活的王维,到了晚年却被卷入意外的波澜当中。玄宗天宝十四年(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在战乱中他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而这在战乱平息后却成了严重问题,他因此被交付有司审讯。幸在乱中他曾写过思慕天子的诗,加上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弟弟的求情,才得免于难,仅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西施咏》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王维《西施咏》原文、注释、译文、评析及作者简介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①持谢:奉告。 ②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 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 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 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 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 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 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 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王维在其诗中,曾对此作过直截了当的披露:“朱绂谁家子?无乃金张孙。骊驹从白马,出入铜龙门。问尔何功德?多承明主恩。”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悲叹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价此诗“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所言颇是。 体裁:诗

王维资料

王维诗歌赏析 一、王维简介 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在他的笔下,劳动人民的生活多是悠然平淡、和谐平静的。 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直接继承了陶渊明明净淡泊而深远的艺术风格,以观察细致,感觉敏锐著称,“诗中有画”是王维诗的一个显著特点。苏东坡曾言:“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之诗,诗中有画。”他的诗往往融诗情画意于一体,创造出耐人回味的艺术境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王维晚年长斋奉佛,其田园山水诗也明显带有参禅悟道的气息。有《王右丞集》。 二、文学作品赏析常识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归纳: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王维《阙题二首》全诗赏析

王维《阙题二首》全诗赏析 王维《阙题》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相看不忍发,惨淡暮潮平。 语罢更携手,月明洲渚生。 赏析: 此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荆溪”发源于秦岭山中,流至长安东北汇入灞水。诗人的别墅也在秦岭山中,此诗所写应是其别墅周边的一段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流:荆溪蜿蜒穿流,溪水清浅,因溪水冲刷而泛白的石头星星点点地露出水面。次句写山中红叶:天气业已寒冷,但山林间仍点缀着稀疏的红叶。从天寒而红叶犹未尽落,表明天气是初冬时节。在以上两句诗中,诗人以“白石出”与“红叶稀”概括而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初冬山中景色的显著特征。不过诗人接着就在第三、四句诗中告诉人们,上述景象并不是此时山景的全貌,此时山景的基本面貌,乃是由众多苍松翠柏等终年长青的树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空翠”,即一望无际的空明的翠绿色。诗人行走在山间小路上,周身被空明的翠绿所包围,山林间的空气本就湿润,而空明的翠色则仿佛已化作绿水洒落下来似的,虽然未曾下雨,却不由产生了衣裳被淋湿的感觉。在此,诗人通过一个似幻似真的“湿”字,巧妙地显示出山中“空翠”色彩的浓烈。 在这首小诗中,诗人选择白石散露的小溪,山林间稀疏点缀的红叶和一望无际的翠绿色,用一条山径和一位行人把它们联接起来,构就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山中初冬风景画。这幅优美的风景画极具冬的情韵,却无冬的肃杀,而仍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王维人物简介

王维人物简介 王维 (701 年-761 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 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 意译以洁净、 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 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 到了“诗佛”的称号。 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 根据王维写的 《请 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 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 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 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 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 饭十数名僧, 以玄谈为乐, 斋中无所有, 惟茶铛药臼, 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 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 才华。开元九年(721 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 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 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 (736) 张九龄罢相。 次年贬荆州长史。 李林甫任中书令, 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 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 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 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 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诗歌 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 佳篇。他的诗句 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 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 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渭川田家》一诗: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歌式微。 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都是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爱国立功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体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和高、岑多用七言古诗不同。他的《出塞》诗曾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送别诗大全 2011-11-16 12:29 12099xzc|分类:文化/艺术|浏览549719次 分享到: 2011-11-21 19:04 提问者采纳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唐卢纶)

王维介绍

王维 王维,字摩诘,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因官至尚书右丞,所以人称王右丞。 关于王维的生年,至今尚是一个谜。两《唐书》本传都载王维享年61岁,《新唐书》云上元初卒,《旧唐书》说他“上元二年(761年)七月卒”,《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三也说王维卒于上元二年,清代王维研究专家赵殿成《右丞年谱》即断王维卒于上元二年七月。根据卒年61岁推算,则生于武后长安元年(701年),与大诗人李白同年生。但王缙为王维胞弟,官至宰相,两《唐书·王缙传》皆载王缙卒于建中二年(781年),年82岁,推之则生于武后久视元年(700年),弟弟倒比哥哥早生一年。今暂从赵殿成《右丞年谱》与陈铁民《王维年谱》,定王维生于长安元年(701年),卒于上元二年(761年)。 王维的籍贯,也有争议。《旧唐书》说王维为太原祁人,后移家于蒲州,成了河东人。唐人姚合所编《极交集》说王维为河东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又说是太原人。对于王维之弟王缙的记载,《旧唐书》说是河中人,《新唐书》说本是太原祁人,后来客居河中。蒲即蒲州,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名河东郡,乾元三年(760年)升为河中府,所以又称河东、河中。现在一般通行的说法,认为王维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属太原王氏,是名族之后,里贯为蒲州,是河东人。这样,王维与年晚于他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柳宗元为同乡。 王维自幼聪颖,不但九岁时便能作诗写文章,后来成为开元、天宝间著名诗人,而且工于草书隶书,娴于丝竹音律,擅长绘画,是个多才多艺的才子,在青年时代便已名动京师,得到皇族诸王的敬重,宁王、薛王待他就象师友一样。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王维右丞,年末弱冠,文章得名。性娴音律,妙能琵琶,游历诸贵之间,尤为岐王之所眷重。”王维集中有《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等诗,可知在长安确曾从岐王游宴。关于王维应举,《集异记》曾有一段有趣的记载。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使人走通了公主的后门,公主曾授意京兆试官,要以张九皋为解头。王维也将应举,同岐王商量,希望得到歧王推荐。但歧王权势哪里比得上公主,不能与公主争,于是只好以王维的才华去争取公主,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番。过了几日,岐王让王维穿上锦绣衣服,鲜华奇异,带着琵琶,同到公主第宅,说是带酒乐来为公主奉宴。王维为皙白少年,风姿俊美,非常惹人注目,公主看见后,问岐王说;“这是何人呀?”岐王回答说;“是个懂音乐的。”便让王维给公主独奏新曲。王维弹抚琵琶,声调哀切,满座为之动容。公主直接问王维道:“这是什么曲子?”王维起身答道:“是《郁轮袍》。”公主甚感惊奇,非常高兴。岐王趁机对公主说:“此人不只长于音律,若说词学,更佳,简直无人能超过他。”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有写就之诗,王维从怀中拿出数卷诗献上。公主看过之后,惊奇不已,说;“这都是我所诵习过的,从前以为是古人之作,原来就是你写的!”于是让王维更衣,不作伶人看,而升于客人之列。王维风流蕴籍,而且说话风趣,大为座中各位贵人所钦重。岐王见时机成熟,便说:“若教京兆府今年能以此人为解头,诚为国家的荣光。”公主说:“那为什么不教他去应举?”岐王说:“听说您已经嘱托,解头不是要给那个张九皋吗?”公主笑道:“那是因为他人求情,哪是我要给张九皋。”随即回头对王维说:“你要取解头的话,我当全力荐你。”就这样,又改荐王维,王维做了解头,一举登第。这个故事未必完全属实,或者纯属传构,

王维的简介资料

王维的简介资料 王维 的简介 王维生于 701 年,卒于 761 年,是唐代有名的诗人。他字摩诘,号称摩诘居 士,所以也有人会以摩诘来代称他。 王维的才华,在他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显露了出来。他才华横溢、才思敏捷, 又能写诗又会作画。所以,王维初到京城应试之时,就受到了京城名流的喜爱。 王维做官之后,就利用空闲的时间修筑了一座小院,用来修养身心。他在为 官之时的生活情况是半官半隐的。因为他遭闲暇之时,就会来到这个小院,有山 又有湖,悠闲舒适。 王维的生活一直都是波澜不惊的, 可惜到了他晚年的时候, 这样的平静便被 打破了。755 年,在安史之乱中,王维在混乱中被叛军所捕。迫于无奈,王维只 能在叛军的压迫下当官。在此期间他曾写过很多想念往日生活,以及皇帝的诗, 这就成了日后王维的保命符。 叛乱被平定后,因曾做了叛军的官,王维应被判刑。但因其弟请求,以及他 自己写的那些诗才得以救回一命。 王维本来心怀壮志,想要建功立业。可是经历了安史之乱,再加上政局动荡 不稳,使得他渐渐消沉,内心的火焰也渐渐熄灭。他开始吃斋念佛,颇有脱离世 俗之意。 他的许多诗描述的就是他在隐居时候的生活,词句清新自然、淡泊宁远。而 王维在诗歌 上的成就有很多。他的许多作品都流传了下来,备受世人的推崇。 王维生平 王维是当代有名的诗人, 他的诗作是中国诗坛中的瑰宝, 有着极高的艺术价 值。虽然王维在诗歌上有着极大的成就,但是他的仕途却并不如意。接下来,让 我们来看一下王维的生平吧。 王维出生于 699 年或 701 年,卒于 761 年,字摩诘,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和画 家,有“诗佛”之称。 王维成名于少年时期,他除了有一副好文采,还善于作画,对音乐也有着极 高的天赋。一时间,王维就成了京城上流社会间的宠儿。王维虽然才华横溢,但

有关王维的简介

有关王维的简介 王维 (?~761)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 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 才华。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 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 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 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 相》中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表示了归隐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 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 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一方面对当时的 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 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 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 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 也日益发展。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 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天宝十五载(756)安 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 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 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 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 在描绘自然美景的 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 有的作品气象萧索, 或幽寂冷清, 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 绪。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 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 他自称“一悟寂为乐, 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 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 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 高的艺术技巧, 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苏轼 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 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养, 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 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 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 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 常常是略事渲染,

王维《山中》全诗翻译赏析

王维《山中》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注释: 1.荆溪:即长水,又称荆谷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北,西北流,经长安县东南入灞水。参见《水经注·渭水》《长安志》卷一六。 2.元:原,本来。 3.空翠:指山间岚气。 译文: 初冬天寒水浅,露出磷磷的白石,因为天寒红叶变得稀了。蜿蜒的小路本来没有落下雨滴,树阴浓翠欲滴,沾湿了人的衣裳。 赏析: 这首小诗描绘初冬时节山中景色。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磷磷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

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红叶。绚烂的霜叶红树,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的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连。 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象有形的物体那样可以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份,浓得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象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的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种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了。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王维《终南别业》鉴赏 终南别业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 ①终南,指终南山。②陲:边境;南山陲,指辋川别墅所在地。③值:遇到。 【作者简介】 王维,字摩诘,父亲早死,母亲笃信佛教。从开元二十八年(740)到天宝三年(743),王维先隐终南山,晚年又在陕西蓝田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译文】 中年以后厌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期。 【文体知识】

本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律,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 【名句点击】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通过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诗人此时心境的闲适也就明白揭出了。此二句深为后代诗家赞赏。近人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说:“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这是很有见地的。再从艺术上看,这二句诗真是诗中有画,天然便是一幅山水画。毋怪《宣和画谱》指出:“‘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及‘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之类,以其句法,皆所画也。”诗句有随遇而安的理趣。【名句运用】 类似本诗描写云的诗句有陶潜《归去来辞》中的“云无心以出岫”,王勃《滕王阁诗》中有“闲云潭影日悠悠”等。 【难句解析】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突出了“偶然”二字。其实不止遇见这林叟是出于偶然,本来出游便是乘兴而去,带有偶然性:“行到水穷处”自然又是偶然。“偶然”二字实在是贯穿上下,成为此次出游的一个特色。而且正因处处偶然,所以处处都是“无心的遇合”,更显出心中的悠闲,如行云自由遨翔,如流水自由流淌,形迹毫无拘束。它写出了诗人那种天性淡逸,超然物外的风采。

诗人王维一生爱做官

唐朝诗人王维的诗歌流传下来有四百多首,他的作品内容丰富,构思巧妙,意境鲜明,许多诗句脍炙人口,琅琅上口,代代传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泉声咽危石,日色冷轻松”,尤其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王维作品以表现边陲与军旅的内容居多,后人给与他很高的评价: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不仅是公认的诗佛,而且更难得的是,他还是出色的画家,同时擅长音乐。后世更有人把他与同朝代的李白杜甫相提并论,这样评价他:“李白是天才, 杜甫是地才, 王维是人才”。 王维的文学才能世人公认,毋庸置疑,但是他为人的另一面却鲜有人知,少有议论。他一生专心致志诗歌等创作的同时,与其他许多诗人不同的是,一生念念不忘用自己诗文追求入仕,虽然他仕途并非一帆风顺,起起落落,但始终不改追求为官的初衷。 据考,王维17岁来到长安应举,就给长安宫墙里的岐王写了一首又一首的恭维诗,终于打动并结识了岐王,岐王把王维引荐给公主。那一年公主本想举荐考生张九皋,经过岐王运作,而后公主转而改荐王维,因此,王维得以一举登第,中了进士,开始了自己的仕途。在后来的官场上,王维几落几起,靠的都是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庇佑提携。比如第一次被贬后又被起用,靠的就是时任宰相的张九龄。后不幸被朝廷“叛贼”安禄山所虏,他为了有朝一日再登仕途,忍辱负重,违心担当了伪任。后来“叛贼”兵败,唐军收复长安、洛阳,王维也一起被押解到长安。按唐律附逆者当死,王维也在此列,就因为王维被虏时写的题为《凝碧宫》的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熟人好友极力运作,向上禀报,说在这诗里王维抒发了对大唐的忠心。后唐肃宗认可,免他一死,还给了个太子中允之职,时年王维57岁。60岁,他转任尚书右丞,一年后黯然离世。 总结王维一生,有评论者说王维“一生依附帝王家”,似乎一点也不为过。

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

唐代诗人王维简介及代表作王维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1]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2] 存诗400余首。 王维诗词代表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画》《使至塞上》《山居秋暝》《竹里馆》《渭城曲》《山中》《鸟鸣涧》《相思》《鹿柴》《杂诗三首·其二》《送别》 《终南别业》《送别》《观猎》《少年行四首·新丰美酒斗十千》《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汉江临泛》 《积雨辋川庄作》《终南山》《杂诗三首》《临湖亭》《归嵩山作》《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老将行》《辛夷坞》《青溪》《田园乐七首·其四》《早朝·皎洁明星高》《宋进马哀词》 《奉和圣制天长节赐宰臣歌应制》《送孙二》《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同崔傅答贤弟》《阙题二首》《过沈居士山居哭之》 王维人物评价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

诗人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

诗人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 王维是当代有名的诗人,他的诗作是中国诗坛中的瑰宝,那么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王维被后人称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王维是历史上的名人,他的仕途虽然遭受了打击,但是他却创作出了大量的诗篇,备受世人推崇。他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以及“诗佛”。 王维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王右丞”,是因为他官至尚书右丞。而“诗佛”之称,则是因为王维的诗中皆是禅意,他在仕途上的不如意,使他一心向佛,以佛为情感寄托,从而摆脱俗世的烦恼。 王维所处的时代,佛教已经盛行,而在王维早年的时候,就已经信奉佛教了。他虽然对官场的生活感到厌倦,但又恋栈怀禄,不能下定决心离去,所以王维一直都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随着政局越来越动荡,王维自身也受到了一系列的打击,使得他逐渐消沉,彻底一心向佛。 在晚年的时候,他隐居于辋川,于道友互相往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而他的诗中,蕴含了大量的佛教的哲理。他对佛理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将佛理与诗句结合在了一起。在王维的诗中,往往渗透着禅意,似乎已经远离了尘世,不沾染俗世的尘烟。所以,在王维的山水诗中,描写的自然之景也已经超越了一般

的美,而是融入到宗教中去。 王维字摩诘,他对佛教的虔诚,从此处就可以看出来,佛理已经影响了他对生活、对政治的看法与态度。佛已经左右了王维的思想,完全融入到王维的生活中去了。 王维是什么派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虽然篇幅短小,语言与颇为简练和朴素,但是言浅而情深,语调也很舒缓,表达了他的闲情逸致和田园之乐。 山水田园诗派是唐代的诗歌流派,是对田园诗和山水诗的继承和发展,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山水田园诗派产生于唐朝,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当时唐朝还处于鼎盛时期,国力十分强大,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文人的物质生活条件优越,就会追求情感上的超脱,而且物质条件为他们的游山玩水提供了基础条件。其二是因为当时佛道思想盛行,返璞归真及净心明性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心里基奠。 山水田园诗派以山水等自然之景和悠闲自然的田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其诗反映的也大多是闲适淡泊的心情。这些诗作可以巧妙地抓住自然景物的特点,并将感情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从而形成独特的意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闲情逸趣,风格清新,意境淡远。 在山水田园诗派中,就数王维的成就最高。王维早期的诗还带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后来受到一些列的打击,而逐渐消沉,将山水之景作为心灵的寄托,安于田园生活,体会田园之乐。他工于诗,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