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计学案例作业

统计学案例作业

统计学案例作业
统计学案例作业

案例:联合食品公司

联合食品公司在新墨西哥州、亚利桑那州与加利福尼亚州经营连锁超市。近来得一项促销活动已通知连锁店提供一项新得信用卡政策,使联合食品得顾客除了通常得支付现金或个人支票选择外,还有用信用卡如VISA与MasterCard卡进行购买支付得选择权。新得政策正基于试验基础而执行,希望信用卡选择权将鼓励顾客加大采购量。

在第一月经营之后,在一个周期内选择了有100名顾客得随机样本。100名顾客中得每一个得

支付方式与消费多少得数据被收集上来。样本数据列示在下表中。在新得信用卡政策出现之前,大约50%得联合食品顾客用现金支付,约50%用个人支票支付。

管理报告1

使用描述性统计得表格法与图形法来汇总下表中得样本数据。您得报告应该包括诸如下列得摘要:

支付方式得频数分布与相对频数分布。

支付方式得条形图或饼形图

每一支付方式下花费金额得频数与相对频数分布

每一支付方式下花费金额得直方图与茎叶图

您对联合食品得消费金额与支付方式有了什么样得初步了解?

管理报告2

对于客户购买以金支付金额,以支票支付金额与以信用卡支付金额得数据分别加以概括,报告应包含得概括与讨论:

对于各个平均数与中位数得比较与理解

对于各个显示变异程度得度量,如全距何标准差进行比较与理解

分别对于3种支付方式用多种多种指标进行比较与理解

在您报告得总结部分,讨论一下从中可以得出关于联合食品公司得客户支付方式与支付金额得什么结论。

现金个人支票信用卡现金个人支票信用卡

7、40 27、60 50、30 5、08 52、87 69、77

5、15 30、60 33、76 20、48 78、16 48、11

4、75 41、58 2

5、57 1

6、28 25、96

15、10 36、09 43、24 15、57 31、07

8、81 2、67 46、13 6、93 35、38

1、85 34、67 14、44 7、17 58、11

7、41 58、61 43、79 11、54 49、21

11、77 57、59 19、78 13、09 31、74

12、07 43、14 52、35 16、69 50、58

Vintage饭店位于靠近佛罗里达得Fort Myers得Captiva岛上,就是一个公众常去得场所。它由Karen Payne拥有与经营,到目前经营已超过30年。在这期间,Karen一直在寻求店建立以新鲜海味设置得高质量正餐得饭店信誉。Karen及其员工得努力被证实就是成功得,她得饭店成为岛上最好得与营业额增长最快得饭店之一。

Karen为确定饭店未来得增长计划,需要建立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使她可提前一年预测今后每个月食品与饮料得销售量。Karen拥有如下资料,这些资料就是在三年得经营中有关食品与饮料得销售总量。

12 206 230 235

分析Vintage饭店得销售资料,为Karen准备一份包括您得发现、预测与建议得报告。其内容包括:

时间数列得图形

对数据得季节性分析。指出每个月得季节指数,并讨论个月销售量得高低。季节指数有直观上得意义吗?对此应加以讨论。

预测第四年1~12月得销售量。

当用来说明新得销售资料时,提出对您所建立得系统得建议。

在您得报告附录中,给出分析评论得结果。

假设第四年1月份得销售额为295000美元,您得预测误差为多少?如果这个误差太大,Karen可能会对您得预测值与实际销售额得差异产生疑虑,您将如何消除她对预测方法得疑虑?

案例:预测损失得销售额

1992年8月31日,当飓风侵袭时,Carlson百货商店遭受严重得损坏,商店被迫关闭了四个月(1992年9~12月)。Carlson现在正与其保险公司就关闭商店期间损失得销售额进行讨价还价。必须解决得两个关键性问题就是:(1)如果没有遭到飓风得侵袭,Carlson可能得到得销售总额;(2)在飓风过后,由于增加得商业活动,额外得销售额就是否就是Carlson得到得补偿。县里得到了超过80亿美元得联邦灾难救济基金与保险金,这导致了百货商店销售额得增加与其她大多数得商业活动。

如下表1给出了Carlson在飓风前48个月得销售资料,表2就是美国商务部报告得在飓风前48个月与Carlson百货商店关闭4个月中,该县所有百货商店得销售总额资料。Carlson得管理人员请您分析这些资料,以便得到Carlson百货商店1992年9~12月所示得销售额得估计。她们也请您确定,事否可得到一个与飓风相关得同期额外销售额得案例。如果可得到这样得案例,除正常销售额之外得到得额外销售额,将就是Carlson得到得补偿。

表1 Carlson百货商店1998年9月到2002年8月得销售额(单位:十亿美元)

月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 1、45 2、31 2、31 2、56

2 1、80 1、89 1、99 2、28

3 2、03 2、02 2、42 2、69

4 1、99 2、23 2、4

5 2、48

5 2、32 2、39 2、57 2、73

6 2、20 2、14 2、42 2、37

7 2、13 2、27 2、40 2、31

8 2、43 2、21 2、50 2、23

9 1、71 1、90 1、89 2、09

10 1、90 21、3 2、29 2、54

11 2、74 2、56 2、83 2、97

12 4、20 4、16 4、04 4、35

月份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 46、8 46、8 43、8 48

2 48、48、6 45、6 51、6

3 60 59、

4 57、6 57、6

4 57、6 58、2 53、4 58、2

5 61、8 60、

6 56、4 60

6 58、2 55、2 52、8 57

7 56、4 51 54 57、6

8 63 58、8 60、6 61、8

9 55、8 57、6 49、8 47、4 69

10 56、4 53、4 54、6 54、6 75

11 71、4 71、4 65、4 67、8 85、2

12 117、6 114 102 100、2 121、8

为Carlson百货商店得管理人员准备一份包括您得发现、预测与建议得报告。其内容包括: 若没有飓风Carlson百货商店销售额得估计

若没有飓风全县百货商店销售额得估计

Carlson百货商店2002年9-12损失得销售额得估计

统计学作业二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是说明(A)。 A、总体单位特征的 B、总体特征的 C、单位量的特征的名称 D、单位值的特征的名称 2、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 B、离散变量 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3、变量是指(B)。 A、可变的品质标志 B、可变的数量标志 C、品质标志的标志值 D、数量标志的标志值 4、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C)。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 B、调查组织的规模大小来划分 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 D、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的 5、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D)。 A、作用不同 B、组织方式不同 C、灵活方式不同 D、选取的调查方式不同 6、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生产率分组 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收入水平分组 D、人口按年龄分组 7、动态数列中基本的数列是(A)。 A、绝对数动态数列 B、相对数动态数列 C、平均数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

8、统计表按照总体分组情况不同,可分为(B)。 A、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 B、总标题、标目和指标 C、简单表、分组表和复合表 D、主词和宾词 9、区间估计中全及指标所在的范围(C)。 A、是一个难以确定的范围 B、是一个绝对可靠的范围 C、是有一定把握程度的范围 D、是一个没有把握程度的范围 10、某企业甲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是乙车间的1.2倍,这个指标是(A) A、比较相对数 B、比例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二、简答题 1、如何防止统计调查过程的登记误差? 答:为了取得准确的统计资料,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登记性误差 : 首先,要正确制定统计调查方案,包括明确调查对象的范围,说明调查项目的具体含义和计算方法,选定合理的调查方法,以使调查人员或填报人员有一个统一的依据。 其次,要切实抓好调查方案的实施工作。包括对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搞好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计量工作,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内部报表等项制度,使统计资料的来源准确可靠,对调查资料加强审核工作,发现差错及时纠正。 第三,为了防止弄虚作假所产生的登记误差,应从建立健全统计法制入手,教育统计人员严格执行统计法,坚持原则,同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斗争,维护统计数字的真实性。 关于代表性误差的防止,用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结果估计总体,调查前应从多方面加以研究,并广泛征求有关方面意见,使选出的调查单位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如是抽样调查则应严格遵守随机原则;保证足够的样本容量,选择适当的抽样调查方式方法,以控制误差的范围。

统计学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1、怎样理解统计的三种含义 答:统计包含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预测等活动的总称。二是统计资料(统计信息):统计工作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的总称。三是统计学,是系统论述统计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长期统计工作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

应用统计学期末复习重点(按题型整理) 一、填空题(10分) 1.统计学的三种含义:统计工作;统计数据或统计信息;统计学 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群体现象 3.根据统计方法的构成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根据统计方法研究和应用的侧重不同,可将统计学分为理论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 4.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大量观察法,实验设计法,统计描述法和统计推断法 5.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而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 6.标志按其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两种。按其变异情况可以分为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可变标志称为变量。 7.统计总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同质性、大量性和变异性。 8.统计指标按其作用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按所反映总体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9.总量指标指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说明现象总体的规模和水平的指标,其表现形式为绝对数。 10.总量指标按其反映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按指标数值采用的计量单位不同可以分为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劳动量指标。总量指标按其说明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总量 11.平均指标说明分配数列中各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变异指标说明

各变量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12.计量尺度的类型有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定比尺度,根据四种计量尺度计量结果,可将统计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名义级数据,顺序级数据,刻度级数据。 13.对名义级数据通常是计算众数,对顺序级数据,通常可以计算众数、中位数;对刻度级数据,同样可以计算众数和中位数,还可以计算平均数。 14.全面调查方式有统计报表制度,普查;非全面调查有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 15.常用的抽样调查组织形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阶段随机抽样。 16.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合理划分各组界限 17.按分组标志的多少,统计分组可以分为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按分组标志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可以分为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按分组作用和任务不同,有类型分组、结构分组和分析分组。 18.离散变量可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连续变量只能做组距式分组。 19.从统计表的内容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从统计表的形式看:统计表包括总标题、横行和纵栏标题、数字资料 20.平均指标可分为两类:计算均值和位置均值。 21.根据算术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关系,次数分布可以分为对称分布,左偏分布,右偏分布。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75635

西安交大统计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在企业统计中,下列统计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是(C) A、文化程度 B、职业 C、月工资 D、行业 2.下列属于相对数的综合指标有(B ) A、国民收入 B、人均国民收入 C、国内生产净值 D、设备台数 3.有三个企业的年利润额分别是5000万元、8000万元和3900万元,则这句话中有(B)个变量? A、0个 B、两个 C、1个 D、3个 4.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是(A ) A、身高 B、产品件数 C、企业人数 D、产品品种 5.下列各项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 A、库存额 B、总收入 C、平均收入 D、人均收入 6.典型调查是(B )确定调查单位的 A、随机 B、主观 C、随意D盲目 7.总体标准差未知时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要用到(A ): A、Z统计量 B、t统计量 C、统计量 D、X统计量 8. 把样本总体中全部单位数的集合称为(A ) A、样本 B、小总体 C、样本容量 D、总体容量 9.概率的取值范围是p(D ) A、大于1 B、大于-1 C、小于1 D、在0与1之间 10. 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A )

A、零 B、1 C、-1 D、2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题全部答对才给分,否则不计分) 1.数据的计量尺度包括(ABCD ): A、定类尺度 B、定序尺度 C、定距尺度 D、定比尺度 E、测量尺度 2.下列属于连续型变量的有(BE ): A、工人人数 B、商品销售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库存量 E、总产值 3.测量变量离中趋势的指标有(ABE ) A、极差 B、平均差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E、标准差 4.在工业企业的设备调查中(BDE )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所有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 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5.下列平均数中,容易受数列中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数有(ABC )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中位数 E、众数 三、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写“对”,在错误答案后写“错”。每小题1分,共10分) 1、“性别”是品质标志。(对) 2、方差是离差平方和与相应的自由度之比。(错) 3、标准差系数是标准差与均值之比。(对) 4、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是一个最大值。(错) 5、区间估计就是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代表总体参数。(错)

统计学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 年代,为了找到中

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 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

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面, 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

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B)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统计学期末考察作业

姓名:徐雅楠 班级:物流102 统计学期末考察作业 1、学习统计学的意义。 答:1,“统计”应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统计数据渗透在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接触到统计数据; 2,统计学帮助用来制定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决策,因为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及时准确的信息; 3,在生活和工作中随时随地都会面临着决策,要根据数据做出决策,统计学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有效、科学的决策。 2、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四者有何联系和区别 答:1,联系:他们四者都属于专门调查,是为研究某些特定问题,由从事调查的单位专门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都属于一次性调查。 2,区别: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如全国经济普查、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等,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目的是掌握特定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全貌,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或决策提供依据。有一次性或周期性、统一性和时点性、全面性和准确性三个主要特点。抽烟调查是指按照随即原则,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一部分单位的调查资料,从数量方面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和普查相比更具有经济性、时效性强、适用面广等特点。重点调查是专门组织的从被研究现象总体中选取少数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所研究总体做全面分析基础上,有意识的从中选取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3、结构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和比较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特点,请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在总体分组的基础上,总体部分单位占总体全部单位或总体分数值占总体全部数值的比重,故又被称为比重指标。例如:某所高校男女生分别占总人数的%和%,说明该校的专业设置更适合男性,属于理科类院校。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中不同部分数量对比形成的统计指标,反映总体内各个组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达到了协调与平衡状态。例如:某市某年人口数为270万人,其中男性为万人,女性为131,5万人。则该市的男性人口数是女性人口数的%,男女人口性别比为:100。 比较相对指标是同一时期同类指标在不同空间的对比,用来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空间条件下数量对比关系及差异程度的综合指标。例如:某市有甲乙两家食品企业,2000年甲企业的人均工资是980元,乙企业是900元,则甲企业人均工资是乙企业的倍。甲企业的净利润是50万元,乙企业是55

统计学--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

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年代,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

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面,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

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925)的最大似然法、无偏性,帮助苏军破解了德军坦克产量的军事秘密,由此苏军组织了充足的军事力量并联合盟军,打败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占领了柏林。

应用统计学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 2010 /2011 学年第 一 学期 《应用统计》期末 试卷(A )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合计20分) (1)一个旅游景点的管理员根据以往的经验,有80%游客照相留念,则接下来的两名游客都照相留念的概率是( )。 A.0.65 B.0.36 C.0.5 D.0.4 (2)从一个装有3个红球2个白球的盒子摸球(不放回),则连续两次摸到红球的概率为( )。 A.0.6 B.0.3 C.0.5 D.0.4 (3)下面属于时期指标的是( )。 A.商品销售额 B.商场数量 C.商品价格 D.营业员人数 (4)平均发展速度是( )。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 增长速度加上100% (5)在回归直线Y =a +bx 中,回归系数b 的意义为( )。 A .x =0时,Y 的期望值 B .X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Y 的平均变动量 C .Y 每变动一个单位引起的X 的平均变动量 D .X 每变动一个单位时Y 的变动总量 (6)设随机变量2~(3,)X N σ,且(36)0.4P X <<=,则( )0P X <=( )。 A .0.1 B .0.4 C .0.6 D .1 (7)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每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的产量环比增长速度( )。 A . 年年下降 B . 年年增长 C . 年年保持不变 D . 无法做结论 (8)设()~X P λ,已知()()12P X P X ===,则()3P X =的数值为( )。 装 订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自 觉 遵 守 考 试 规 则,诚 信 考 试,绝 不 作 弊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30分) △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9.3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 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80.1—90% 90.1—100% 100.1—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 A. 5 B. 45 C. 56.5 D. 7.5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 斤、102斤、105斤、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 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7.07,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3.41, 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 账号的顺序,每50本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 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C 、表明相关程度很弱 D 、不能说明相关的方向和程度 △10.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 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 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 ) A 、x y 246000?+= B 、x y 24.06?+= C 、x y 624000?+= D 、x y 600024?+= 11.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统计思维与典型案例的分析

统计思维与典型案例的分析 东莞中学 庞进发 统计与概率是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基础知识. 统计是研究如何合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学科,它可以为人们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随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概率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学科,它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维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统计与概率的思想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以随机的观点来理解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在教学中,学生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较为系统地经历数据收集与处理的全过程,体会统计思维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结合具体的实例,加深对随机现象以及概率意义的理解. 在选修2—3这一模块中,学生将在必修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计数原理、统计案例和概率.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讨论,了解和使用一些常用的统计方法,进一步体会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认识统计方法在决策中的作用. 统计学最关心的是:我们的数据能提供那些信息. 具体地说,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关心的是(1)如何抽取数据;(2)如何从数据中提取信息;(3)所得结论的可靠性. 案例1 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们知道,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cm 的女大学生的体重. 作出散点图,得到回归方程是 712.85849.0?-=x y 所以,对于身高172cm 的女大学生,由回归方程可以预报其体重为316.60?=y (kg ) 案例2 假设检验 假设检验是利用样本信息,根据一定概率,对总体参数或分布的某一假设作出拒绝或保留的决断,即在论述H 不成立的前提下,有利于H 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就推断H 发生. 例2:某地区的羊患某种病的概率是0.4,且每只羊患病与否是彼此独立的,今研制一种新的预防药,任选6只羊做实验,结果6只羊服用此药后均未患病. 你认为这种药是否有效? 现假设“药无效”,则事件“6只羊都不患病”发生的概率为 0467.04.016 ≈-)(,这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这个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说明“药无效”的假设不合理,应该认为药是有效的. 案例3 独立性检验 独立性检验是对两种分类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进行检验. 例3:为调查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某肿瘤研究所随机地调查了9965人,得到如下结果:(吸烟与患肺癌列联表) 那么吸烟是否对患肺癌有影响?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2答案(新)

《统计学原理》作业(二)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3、能计算总量指标的总体必须是有限总体。(×) 4、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5、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6、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7、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8、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9、用相对指标分子资料作权数计算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 10、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二、单项选择 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4、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B) A、具有可加性 B、不具有可加性 C、可加或可减 D、都不对 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 C、质量指标 D、相对指标 6、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7、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 ) A、无名数 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 C、有名数 D、无名数与有名数 8、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编制等距数列时,如果全距等于56,组数为6,为统计运算方便,组距取( B )。 A 、 B 、9 C 、6 D 、10 2.某商业局对其所属商店的销售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哪项是正确的 ( C )。 A 、80—89% 90—99% 100—109% 110%以上 B 、80%以下 —90% —100% —110% C 、90%以下 90—100% 100—110% 110%以上 D 、85%以下 85—95% 95—105% 105—115% 3.以下是根据8位销售员一个月销售某产品的数量制作的茎叶图 3 02 6785 5654 则销售的中位数为( C )。 A. 5 B. 45 C. D. 4.按使用寿命分组的产品损坏率一般表现为( D )分布。 A 、钟型 B 、对称 C 、J 型 D 、U 型 5.某11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 D )。 A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 、众数>中位数>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算术平均数>众数 D 、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6.甲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0,乙数列的标准差为,平均数为7,则( D )。 A 、甲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B 、乙数列平均数代表性高; C 、两数列的平均数代表性相同; D 、甲数列离散程度大; 7.某银行想知道平均每户活期存款余额和估计其总量,根据存折账号的顺序,每50本 存折抽出一本登记其余额。这样的抽样组织形式是( C ) A 、类型抽样 B 、整群抽样 C 、机械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8.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B )。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 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 D 、组内均方和除以组间均方 9. 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正,则( A )。 A 、表明现象正相关 B 、表明现象负相关

统计学作业2

1、对10名成年人和10名幼儿的身高(厘米)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如下: 成年组166 169 172 177 180 170 172 174 168 173 幼儿组68 69 68 70 71 73 72 73 74 75 (1)要比较成年组和幼儿组的身高差异,你会采用什么样的指标测度值?为什么? (2)比较分析哪一组的身高差异大? (1) 采用离散系数。因为它消除了不同组数据水平高地的影响( (2)标准差分别是: 成年组4.2019cm 幼儿组2.4967cm 过程,以成年组为例: 平均数:(166+169+172+177+180+170+172+174+168+173)/10=172.1 方差:[(166-172.1)平方+(169-172.1)平方+......+(173-172.1)平方]/10=17.7278161 方差再开方就是标准差 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分别是: 成年组0.024415 幼儿组0.035017 显然,幼儿组身高差异更大 2、一种产品需要人工组装,现有三种可供选择的组装方法。为检验哪种方法更好,随机抽取15个工人,让他们分别用三种方法组装。下面是15个工人分别用三种方法在相同的时间内组装的产品数量(单位:个): 方法A 方法B 方法C 164 129 125 167 130 126 168 129 126 165 130 127 170 131 126 165 130 128 164 129 127 168 127 126 164 128 127 162 128 127 163 127 125 166 128 126 167 128 116 166 125 126 165 132 125 (1)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评价组装方法的优劣? (2)如果让你选择一种方法,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试说明理由。 (1)方法A组装优先理由是平均数较大,离散数较小,分布较为紧密,分析较方便,具有代表性。 (2)我肯定选第一种,单位时间的产量是后面2种的130%了,最小值也比后面的最大值高出很多,,很明显生产效率很高,作为老板必须选这个的,前提是产品质量必须一样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套)

《应用统计学》期末考试试题(第一套) 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英文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不答题或者答错题既不得分,也不倒扣分。每题1分,共10分) 1、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 2、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A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 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 4、某管理局对其所属企业的生产计划完成百分比采用如下分组,请指出下列哪项 是正确的( C ) A.80-89%B.80%以下C.90%以下D.85%以下 90-99%80.1-90%90-100% 85-95% 100-109% 90.1-100% 100-110% 95-105% 110%以上 100.1-110%110%以上 105-115% 5、某企业2005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06年职工平均 工资幅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B )A.增大 B.减小C.不变D.不能比较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A )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 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 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 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 7、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 法为( A )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答案

《统计学》第二次作业 注:本次作业主要针对4、6、8章相关知识点。 一、单选题(共11个) 1. 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C )。 A、平均指标 B、相对指标 C、总量指标 D、变异指标 2.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3.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 A、结构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较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 4. 2010年某市下岗职工已安置了13.7万人,安置率达80.6%,安置率是( D )。 A、总量指标 B、变异指标 C、平均指标 D、相对指标 5.根据同一资料计算的数值平均数通常是各不相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D )。 A. 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 B. 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C.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D. 没有关系 6.指数是表明现象变动的( B ) A. 绝对数 B. 相对数 C. 平均数 D. 抽样数 7.编制数量指标指数一般是采用( A )作为同度量因素。 A. 基期质量指标 B. 报告期质量指标 C. 基期数量指标 D. 报告期数量指标 8.价格下降后,花同样多的钱可以多购买基期商品的10%,则物价指数为( B ) A. 90% B. 90.9% C. 110% D. 111.1% 9.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D ) A. 城乡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 B.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 C. 城乡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D. 城乡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 10.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 C ) A. x数值增大时y也随之增大 B. x数值减少时y也随之减少 C. x数值增大(或减少)y随之减少(或增大) D. y的取值几乎不受x取值的影响 11.如果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C ) A. 相关程度很低 B. 不存在任何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多选题(共7个) 1.时期指标的特点是指标的数值( ADE )。

统计学作业 (2)

1 糖厂用自动打包机打包,每包标准重量是100千克。每天开工后需要检验一次打 包机工作是否正常。某日开工后测得9包重量(单位:千克)如下: 99.3 98.7 100.5 101.2 98.3 99.7 99.5 102.1 100.5 已知包重服从正态分布,试检验该日打包机工作是否正常(a =0.05)? 解:H:μ=100;μ≠100 9.999 5.1001.1025.997.993.982.1015.1007.983.99=++++++++=X 21221.19 2)^9.995.100(2)^9.991.102(2)^9.997.98(2)^9.993.99(=-+-++-+-=Λσ055.09 21221.11009.99-=-=-=n s x t μ所以当α=0.05,自由度n-1=9,又因为t 2α(9)=2.262样本统计量落在接受区域,顾接受原假设,拒绝备择假设,所以打包机正常。

2 某种大量生产的袋装食品,按规定不得少于250克。今从一批该食品中任意抽取50袋,发现有6袋低 于250克。若规定不符合标准的比例超过5%就不得出厂,问该批食品能否出厂(a =0.05)? 解:H0:u<0.05,H1u>0.05 已知P=6/50=0.12 271.250)05.01(05.005.012.0) 1(=--=--=n p p p P Z 当α=0.05,z =2 α 1.645。因为z>z α,样本统计量落在拒绝区域,故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说明该批食品不能出厂。 3 装配一个部件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关心的问题是哪一个方法的效率更高。劳动效率可以用平均装配时间反映。现从不同的装配方法中各抽取12件产品,记录各自的装配时间(单位:分钟)如下: 甲方法:31 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 乙方法:26 24 28 29 30 29 32 26 31 29 32 28 两总体为正态总体,且方差相同。问两种方法的装配时间有无显著不同 (a =0.05)? 解:假设H 0:μ1-μ2=D 0?H 1:μ1-μ2≠D 0 总体正态,小样本抽样,方差未知,方差相等,检验统计量 )2111(2 1n n s x x t +-=根据样本计算n1=12,n2=1246183.22,6667.282,19446.31,75.311====s x s x 1326.8212122^71067.0*)112(2^92216.0*)112(2212^2)12(2^1)11(2=-+-+-=-+-+-= ∧n n s n s n s 648.2)2 111()21(=+-=n n s x x t 当α=0.05, 临界点为t 2α (n1+n2-2)=t 0.025(22)=2.074,此题中t >2t ,故拒绝原假设,认为两种方法的装配时间有显著差异。 4 调查了339名50岁以上的人,其中205名吸烟者中有43个患慢性气管炎,在134名不吸烟者中有13人患慢性气管炎。调查数据能否支持“吸烟者容易患慢性气管炎”这种观点(a =0.05)? 解:H 0:21:1;21:0ππππ>≤H H 1342,097.0134132;2051,2097.0205431====== n p n P 检验统计量 3134 )097.01(097.0205)2098.01(2098.00)097.02098.0(2)21(21)11(1)21(=-+---=-+---=n p p n p p d p p z 当α=0.05,查表得z α=1.645,因为z>z α,拒绝原假设,说明吸烟者容易患慢性气管炎。

统计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统计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社会经济统计的数量特点表现在它是( )。 A 一种纯数量的研究 B 从事物量的研究开始来认识事物的质 C 从定性认识开始以定量认识为最终目的 D 在质与量的联系中,观察并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2、欲使数量指标算术平均法指数的计算结果、经济内容与数量指标综合法指数相同,权数应是( )。 A 00p q B 11p q C 01p q D 10p q 3、如果你的业务是销售运动衫,哪一种运动衫号码的度量对你更为有用( )。 A 均值 B 中位数 C 众数 D 四分位数 4、某年末某地区城市人均居住面积为20平方米,标准差为8.4平方米,乡村人均居住面积为30平方米,标准差为11.6平方米,则该地区城市和乡村居民居住面积的离散程度( )。 A 乡村较大 B 城市较大 C 城市和乡村一样 D 不能比较 5、某厂某种产品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各月计划任务有很大差异,今年1月超额完成计划3%,2月刚好完成计划,3月超额完成12%,则该厂该年一季度超额完成计划( )。 A 3% B 4% C 5% D 无法计算 6、基期甲、乙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分别为70件和50件,若报告期两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不变,乙组工人数占两组工人总数的比重上升,则报告期两组工人总平均日产量(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 D 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7、同一数量货币,报告期只能购买基期商品量的90%,是因为物价( )。 A 上涨10.0% B 上涨11.1% C 下跌11.1% D 下跌10.0%

8、为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而计算的发展速度指标为()。 A环比发展速度 B年距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 9、计算无关标志排队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一般采用()。 A简单随机抽样的误差公式 B分层抽样的误差公式 C等距抽样的误差公式 D整群抽样的误差公式 10、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以()为主体。 A抽样调查 B 普查 C 统计报表 D 重点调查 11、设总体分布形式和总体方差都未知,对总体均值进行假设检验时,若抽取一个容量为100 的样本,则可采用()。 A Z检验法 B t检验法 C2χ检验法 D F检验法 12、要通过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得到趋势值,则移动平均项数()。 A应选择奇数 B 应和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 应选择偶数 D可取4或12 13、回归估计标准差的值越小,说明()。 A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 B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 C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好 D 回归方程的代表性越差 14、某企业最近几批同种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95.5%、96%,为了对下一批产品的合格率 进行抽样检验,确定抽样数目时P应选()。 A 90% B 95.5% C 96% D 3 % 96 % 5. 95 % 90+ + 15、假设检验中,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表示()。 A H为真时拒绝0H的概率 B0H为真时接受0H的概率 C H不真时拒绝0H的概率 D0H不真时接受0H的概率 16、有三批同种产品,废品率分别为1.5%、2%、1%,废品量相应为25件、30件、45件,则 产品平均废品率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