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

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

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
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

底部加强区

抗震规范(01规范)[10规范P52---6.1.10]

6.1.10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其条文说明中: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包括筒体)结构,抗震墙(筒体)墙肢底部的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加强范围应向下延伸到地下一层,在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也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层。

高规(02规范)[10规范:P77---6.1.10;P109---10.2.2;]

7.1.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10.2.4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05SG109-3指出,剪力墙包括落地剪力墙和转换构件上部的剪力墙两者)即:分开取加强区高度,不知对否?

10.2.5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4.8节的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本规程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

PS:高位转换时,底部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加强区高度参照10.2.4

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对框架柱配筋的要求是地下室上部的1.1倍,嵌固端的位置,如果在地下室顶板,则加强区应延伸至地下一层,如果在基础顶,则应自基础顶算起2)加强区从正负零算起,加强层向下延伸一层

当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时,则加强区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向上算起,取地下一层底板为嵌固部位,同时加强区应再向下延伸一层(可能的话)

~~~05SG109-3

另:关于约束边缘构件的设置:

抗规:6.4.6[10规范P67---6.4.5]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似乎偏严)[10规范P115---10.2.20]

10.2.16 框支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体两端宜设置翼墙或端柱,抗震设计时尚应按本规程第7.2.16条的规定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参与、监督、服务”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现将二00九年上半年财务工作开

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产量90万吨,实现利润1000万元(按外销口径)

2、工序成本降低任务:

上半年工序成本累计超支1120万元,(受产量影响)。

二、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用学习指导工作

2009年是转变之年,财务的工作重心由核算向管理转变,全面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对财会组来说,工作重心从确认、核算、报表向预测、控制、分析等管理职能转变,我们就要不断的加强政治学习,用学习指导工作,因此我们组织全组认真学习“十七大”、学习2009年马总的《财务报告》,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反思过去,制定了2009年工作目标,使我们工作明确了方向,心里也就有了底,干

起活来也就随心应手。

2、· 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本增效

随着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轧钢行业受到严重冲击。对此,我们树立以人为本、参与科学管理的企业管理理念,推进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工作目标,着重解决成本控制的“瓶颈”的问题。厂通过实行躲峰生产、休眠生产、集中生产等新的方式实现集约化生产组织管理,确保两线生产全面平稳、协调运行,降低运行成本。努力提高成材率,优化生产工艺和物流周期管理,大力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厚板线针对油品消耗比较大问题,通过换滤芯、增加油箱中的油的体外循环过滤次数等方式,降低了油品消耗,2月份厂成本比1月减低923万元,3、4、5月也都完成了目标成本。

3、· 加强预算、预测、控制管理

预算管理是财务组工作的一个重要点,根据2009年公司财务预算指标,财务组逐项落实,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分解到产线、工序。并监督厂部门落实执行情况,每月财务组都要把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提供给生产厂,使实际费用控制在预算费用之中。

预测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怎样才能发挥好预测的控制指导作用,在严峻的市场形势面前真有一定的难度,品种结构变化较大,与年预算结构比出现偏差较大,影响预测的准确度,为了提高准确性,我们财务组每月预测时都要把上月实际的各项指标同本月预测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诊断可能存在的综合因数,使上半年的预测水平同去年比有了明显的提高。4、· 成本分析真正为生产经营活动起指

导作用

经济分析的目的就是为生产把脉,诊断生产活动“健康”情况,我们财务组每月都详细的计算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写出分析,结合实际,用数据说话,找出成本超降原因,并每月产品按明细效益排序,和厂矿、产线效益排序,为厂提供详细的财务资料,决定生产盈利品种起到重要作用,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5、做好内部工序成本对标工作

内部工序成本对标是今年工作重点之一,每月我们都认真同内部产线之间对比、同上年对比、不同产线工序之间对比,找出个产线、不同工序之间差距,产生原因,提供给生产厂,促进各项指标改进,降低

成本,推动各项指标向先进学习。

6、做好质量成本核算工作,通过优化工艺,改进质量挖掘成本潜能认真做好质量成本核算,为技术部门提供质量损失额,使厂更加注重质量生产,通过改进加热工艺,降低能源消耗。相同品种、不同厚度、不同长度的板坯的加热工艺进行分类细化并对其加热工艺进行调整,加热炉预热段温度降低50℃,加热段、均热段温度降低10℃~30℃,实现降低烧损和煤气单耗的目的;提高热处理炉效率,通过实验,调整军工钢板l907a等品种的热处理制度,减少保温时间,降低加热温度来达到提高热处理炉的生产效率降低能耗;调整船板轧制工艺。将12~16mm厚船板由控制轧制调整为不控轧制,提高轧制节奏,提高

了产品质量。

7、运用最基本的东西、做好最基本的工作,随时自检自己。

我们财务组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公司下发的各种文件和通知,按年建立

电子文件档,随时打印出[]

文件和通知,定期按目录装订成册,用政策和文件及通知去指导日常工作。在工作中从业务开始就按最基本的要求去做,业务发生时看看是不是执行了预算,有没有领导签字,发票是不是符合“管理办法”要求,符不符合税法规定,填制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摘要是否简明扼要有无错字,该提取的费用是否提取、该结转的费用是否结转,签字是否齐全,装订是否整齐,是否按编号随时登记、妥善保管,成本批导我们以厂产线为实例,详细编制批导抓屏式全过程说明等等。我们做完一天基本工作的同时,总在想还有什么没做,做完的有无差错,随时都在自检,发现问题及时订正,日积月累,检查心里就有了底,看着一摞摞整齐的凭证,经得起上级有关部门的检阅,这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运用最基本的东西做好最基本的工作,这样才能从尽职尽责中跨越到尽善尽美。共2页,当前第1页12

2009上半年,我们财会组以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立足本职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很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驻厂组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但是,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个别人责任心不强,缺乏忧患意识;对生产厂经营活动参与的不够等等。这些都需要

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下半年工作计划

我们在巩固上半年成绩的同时,更要保持战胜危机和困难的信心和勇

气,不等不靠,以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千方百计想办法、定措施一

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继续加强政治学习,用股份公司《财务报告》精神指导工作。

2、· 以sap系统为平台,加强成本管理工作,为厂生产经营活动服

务。

3、·加强预算管理、做好成本预测、控制工作。

4、· 深化内部对标工作,继续挖掘厂矿降低成本潜力。

5、· 加强质量成本核算工作。

6、· 积极参与厂经营活动分析,为厂提供成本分析资料。

7、· 做好公积金结息、返还、核定基数工作。

8、· 做好日常财务管理、注重抓好基础工作。

9、· 以人为本、绿色办公,构建和谐、学习型团队。

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

[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一、专项活动组织与开展情况公司成立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自查专项活动领导小组,由总经理全面负责本次专项活动的开展,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计划财务部经理)负责具体实施,公司于2011年4月13日制定了《关于开展规范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活动的工作方案》,财务会计工作细化执行。4月1日至6月30日为自查自纠阶段。首先,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组织公司所有财务人员学习了《通知》要求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

会计准则及应用指南》、《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认识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接着,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带领计划财务部人员依据《通知》要求,结合《通知》所附《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调查问卷》,对公司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以及相关流程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在自查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同时设定了整改时间和整改责任人。

二、自查内容

(一)财务人员和机构设置基本情况

1、财务负责人情况财务负责人主要有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和会计机构负责人(计划财务部经理)。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由总经理提名,经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审核,由董事会聘任,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向总经理报告工作,对总经理、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按照年度经营计划执行情况、年度财务预算执行成效结合审计结果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进行考核。会计机构负责人(计划财务部经理)由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提名,经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由总经理聘任或解聘,向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报告工作,对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及总经理负责,采取月考核、年度综合考核方式,考核部门为人力资源部和公司高管团队,考核内容为计划财务部预算计划执行情况以及日常财务核算及时性、准确性等。其中,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在关联企业福建海诚投资

有限公司、福州市鼓楼区源恒信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福建省轻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担任监事,会计机构负责人出任公司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除上述情形外,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均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公司董事、其他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不存在亲属关系,未在股东或其他单位领取薪酬,工作总结《财务会计工作细化

执行》。

2、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情况目前公司计划财务部人员共有18人。具体岗位设置为财务总监、计划财务部经理、副经理、总账会计、销售费用会计、管理费用会计、融资专员、税收会计、销售会计主管、销售会计、成本会计主管、成本会计、材料会计、档案管理、现金出纳及银行出纳等,岗位设置合理、符合内部控制牵制要求,不存在会计人员数量少、一人负责多项业务的情况,公司对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实行定期轮岗,并对会计人员的任用和离职制定了回避制度和工作交接

制度。

3、会计人员专业培训情况每年公司计划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共同制定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计划,培训时间不低于48课时。最近2年,公司组织会计人员参加财政局、税务局、年审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等组织的继续再教育培训、涉税业务以及上市公司财务

2会计实务及法律法规等培训,如《最新税收法律制度应用指南》、《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相关制度应用指南》、《新企业财务通则应用指南》、《企业职工薪酬与财税管理“小金库”专项治理整治》等,合计培训时间不少于96课时。此外,公司鼓励会计人员自动参加各类会

计职称及执业资格考试,并报销相关费用。

(二)会计核算基础工作规范性情况

1、会计凭证编制及管理的规范性公司记账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单据齐全,不存在原始单据另行存放的情况,并按照业务流程,将相关表单附于记账凭证之后。根据业务管理需要,采购业务记账凭证后通常附有采购发票、采购合同或订单、外购入库单、进料检验单、付款单据;销售业务记账凭证后通常附有销售发票、发货通知单、销售出库单,合同另行归档保管;非经营性资金往来事项的记账凭证后通常附有政府补助协议或文件、银行收款回单。公司自制原始凭证有外购入库单、领料单、产品入库单等,由财务管理系统自动生成,连续编号。记账凭证通常有4人签名或盖章:制单人是相应岗位会计人员、审核人是主办会计,核准人是会计机构负责人,最后是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记账凭证每月及时装订,由档案管理专员保管。会计账簿每年打印装订归档,保存期限至少十五年以上。

2、记账基础工作出纳每日及时登记银行日记账和现金日记账,公司销售、采购等主要经营业务发生后立即入账。公司记账凭证摘要全面完整,已清晰反映经济业务事项及性质。对于会计师的审计调整事项,

均能及时入账。

3、合并报表的编制及相关工作公司暂无子公司,无合并报表的编制。计划财务部与仓储部门每月进行账实核对,仓库主管日常采用不定期抽盘,计划财务部每月对生产在制品进行循环抽盘,每年对仓库及在制品进行监督盘点至少一次。盘点由盘点人、监盘人、仓储主管签字

确认。计划财务部与采购部门对账主要为当月采购入库金额,由采购部门按规定时效送达财务审核。对客户实行不定期对账,由公司定期召开的应收账款会议确定对账客户名单,由公司财务或售后事业部负责送达对账单;年终按应收账款总余额75%之前的客户安排对账,对账单经对方单位盖章确认生效。对供应商实行不定期对账。

3材料核算组主管依据日常付款分析提出对账要求,由采购部门提供供应商账簿明细;年终按应付账款总余额75%之前的供应商安排对账,对账单经对方单位盖章确认生效。

(三)资金管理和控制情况

1、管理制度和岗位设置公司制定了《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明确规定了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由计划财务部资金组负责收支,设现金出纳和银行出纳,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与办理货币资金业务。资金管理业务的负责人及出纳人员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构成亲属关系。出纳人员与公司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财务总监)、会计机构负责人(计划财务部经理)亦不构成亲属关系。公司资金的支付审批、复核与执行岗位严格分离,公司资金的保管、记录与盘点清查岗位严格分离。出纳没有兼任会计稽核、档案保管、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

[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财会人员必须了解会计整个工作流程,更应该了解相关的财务软件,比如用友和金蝶,这两种

财务软件是企业使用最广泛的,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规模大或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均采用信息化管理,应该知道如何使用软件和如何设置,只要凭证制作正确,其余一切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凭证-汇总-明细账-总账-报表等。首先来了解财务工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一、大致环节如下:

1、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根据收付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分类账。

4、根据记账凭证汇总、编制科目汇总表。

5、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6、根据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如果企业的规模小,业务量不多,可以不设置明细分类账,直接将逐笔业务登记总账。但实际会计实务要求会计人员每发生一笔业务就要登记入明细分类账中。而总账中的数额是直接将科目汇总表的数额抄过去的。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量每隔五天,十天,十五天,或是一个月编制一次科目汇总表。如果业务相当大。也可以一天一编的。

二、具体内容分析:

1、每个月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记账凭证(做记账凭证时一定要有财务经理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后才能做),然后月末或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之所以月末登记就是因为要通过科目汇总表试算平衡,保证记录不出错),每发生一笔业务就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

2、月末要注意计提折旧,摊销待摊费用等,若是新成立的企业开办费在第一个月全部转入费用。计提折旧的分录是借:管理费用或是制造费用贷:累计折旧,这个折旧额是根据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和使用年限计算出来的。月末还要提取税金及附加,实际是地税这一块。比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堤围防护费等,由税务决定。

3、月末编制完科目汇总表之后,编制两个分录。第一个分录:将损益类科目的总发生额转入本年利润,借: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其他业务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第二个分录: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等)。转入后如果差额在借方则为亏损不需要交所得税,如果在贷方则说明盈利需交所得税,计算方法:所得税=贷方差额*所得税税率,然后做记账凭证,借:所得税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 所得税虽然和利润有关,但并不是亏损一定不交纳所得税,主要是看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否是正数,如果是正数就要计算所得税,同时还要注意所得税核算方法,采用应付税款法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相等的,采用纳税影响法时,存在时间性差异时所得税科目和应交税金科目金额是不相等的)。

4、最后根据总账的资产(货币资金,固定资产,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短期投资等),负债(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料,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科目的余额(是指总账科目上的最后一天上面所登记的数额)编制资产负债表,根据总账或科目汇总表的损益类科目(如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附

加等)的发生额(本月的发生额)编制利润表,工作总结《财务会计工作流程图》。

关于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金,应该根据每一个月在国税所抄税的数额来确定。因为税控机会打印一份表格上面会有具体的数字。

5、其余的就是装订凭证,写报表附注,分析情况表之类

三、报表分析问题:

企业会计报表包括四个报表,除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外还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而利润分配表只需要在年末编制,因为只有在年末企业才会对所盈利的利润进行分配。而现金流量表只是根据税务部门的要求而进行编制,不同地区不同省要求不同。在四月年检时税务部门会要求对你提出要求的。(管理,财务,营业,制造等费用月末没有余额,结帐方法采用表结法下,损益科目月末可留余额;制造费用如果有余额,是属于在产品的待分配费用,在负债表上视同存货。(钟书补充))你要看你在利润表有的东西,只要你的账上有你就结转利润,这样不容易错,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要和资产负债表的本年利润相吻合。

四、抄、报税说明:

抄税是指开票单位将防伪税控中开具的增值税发票的信息读入企业开发票使用的IC卡中,然后将IC卡带到国税局去,读到他们的电脑系统中. 以便和取得发票的企业认证进项税金,记入国税局计算机系统的信息进行全国范围的发票比对,防止企业开具阴阳票、大头小尾票,并控制企业的销售收入。

报税、抄税、认证,是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每个月必须做的工作,是金税工程所属的开票、认证两个系统的工作,具体操作顺序如下:1、抄税:

抄税写IC卡-→打印各种报表-→报税

A、抄税起始日正常抄税处理;

进入系统-→报税处理-→抄报税管理-→抄税处理-→系统弹出“确认对话框”-→插入IC卡,确认-→正常抄写IC卡成功

B、重复抄上月旧税:

进入系统-→报税处理-→抄报税管理-→抄税处理-→系统弹出“确认对话框”-→插入IC卡,确认-→抄上月旧税成功

C、金税卡状态查询

进入系统-→报税处理-→金税卡管理-→金税卡状态查询-→系统弹出详细的信息

2、报税:将抄税后的IC卡和打印的各种销项报表到税务局纳税服务大厅交给受理报税的税务工作人员,他们会根据报税系统的要求给你报税,也就是读取你IC卡上开票信息,然后与各种销项报表相核对,然后进行报税处理。

3、认证:认证时携带当月要准备抵扣的增值税发票抵扣联,到国税局发票认证窗口办理即可. 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出90天内认证有效.当月认证的必须在当月抵扣。

五、注意事项:

1、除编制记账凭证和登记明细账之外,其余均在月末进行。

2、月末结现金,银行账,一定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每月月初根据银行对账单调银行账余额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注意分析未达款项。月初报税时注意时间,不要逾期报税。另外,当月开出的发票当月入账。每月分析往来的账龄和金额,包括:应收,应付,其他应收,其他应付。

3、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在国税报(2011年1月1日以后注册的企业才在国税办理;个人所得税和其他税在地税报

4、月末认证(进项税);月初抄税(销项税)

5、以工资为基数100%,福利费为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费2.5%,(税法规定: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缴拨的经费,凭工会组织开具的《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在税前扣除。凡不能出具《工会经费拨缴款专用收据》的,其提取的职工工会经费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性质

[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性质]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性质一、岗职基本要求:具有计算机技术中级以上水平和专科以上文化程度,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维护和软件的使用,了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牡丹江大学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流程,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性质。

二、工作职责范围:

1、负责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监督并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到场,组织有关人员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2、定期检查软、硬件设备的运行情况;负责系统的安装和调试工作。

3、负责与相关的财务软件供应商联系,及时升级程序,增加模块功能,并提出修改软件的要求报告。

4、做好各类备份数据的存档。

5、负责对其他岗位的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

6、对继续教育学院操作员进行培训及对收费系统进行维护。

7、对附小会计及操作员进行培训及对财务系统进行维护。

8、对绥芬河校区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及对财务系统、收费系统进行维护。

9、保管各种电子档案。

10、完成处领导安排的其他工作。

三、常规工作程序:

1、每天上班都要检查各岗位计算机的运行情况,保证各岗位能正常工作。

2、每天利用1—2小时,对其他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轮流培训,一周每人轮流一次。

3、每增加一次管理功能,对各管理模块进行初始化设置: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银行对账管理。

4、每天必须数据备份,每月刻制备份光盘。

5、建立电子档案目录,保管完整。

6、每月结账后清理往来账目,逐一通知经手人报账、结算,并作处理。

四、质量考核标准:计算机正常使用率达到100%,通过对其他会计培训,使各岗位工作人员逐步学会和达到熟练掌握其必备的办公软件的使用。按时完成数据备份。

【扩展阅读篇】

工作总结格式一般分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署名四部分。(1)标题。一般是根据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目的要求、总结方向来定。同一事物因工作总结的方向——侧重点不同其标题也就不同。工作总结标题有单标题,也有双标题。字迹要醒目。单标题就是只有一个题目,如《我省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一般说,工作总结的标题由工作总结的单位名称、工作总结的时间、工作总结的内容或种类三部分组成。如“××市化工厂1995年度生产工作总结”“××市××研究所1995年度工作总结”也可以省略其中一部分,如:“三季度工作总结”,省略了单位名称。毛泽东的《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其标题不仅省略了总结的单位名称,也省略了时限。双标题就是分正副标题。正标题往往是揭示主题——即所需工作总结提炼的东西,副标题往往指明工作总结的内容、单位、时间等。例如:辛勤拼搏结硕果——××县氮肥厂一九九五年工作总结——

(2)前言。即写在前面的话,工作总结起始的段落,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员的工作性质》。其作用在于用简炼的文字概括交代工作总结的问题;或者说明所要总结的问题、时间、地点、背景、事情的大致经过;或者将工作总结的中心内容: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概括的提示;或者将工作的过程、基本情况、突出的成绩作简洁的介绍。其目的在

于让读者对工作总结的全貌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阅读、理解全篇打下基础。

(3)正文。正文是工作总结的主体,一篇工作总结是否抓住了事情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反映出了成绩与问题,科学地总结出了经验与教训,文章是否中心突出,重点明确、阐述透彻、逻辑性强、使人信,全赖于主体部分的写作水平与质量。因此,一定要花大力气把立体部分的材料安排好、写好。正文的基本内容是做法和体会、成绩和缺点、经验和教训。

1)成绩和经验这是工作总结的目的,是正文的关键部分,这部分材料如何安排很重要,一般写法有二。一是写出做法,成绩之后再写经验。即表述成绩、做法之后从分析成功的原因、主客观条件中得出经验教益。二是写做法、成绩的同时写出经验,“寓经验于做法之中”。也有在做法,成绩之后用“心得体会”的方式来介绍经验,这实际是前一种写法。成绩和经验是工作总结的中心和重点,是构成工作总结正文的支柱。所谓成绩是工作实践过程中所得到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所谓经验是指在工作中取得的优良成绩和成功的原因。在工作总结中,成绩表现为物质成果,一般运用一些准确的数字表现出来。精神成果则要用前后对比的典型事例来说明思想觉悟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高尚,使精神成果在工作总结中看得见、摸得着,才有感染力和说明力。

2)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一般放在成绩与经验之后写。存在的问题虽不在每一篇工作总结中都写,但思想上一定要有个正确的认识。每篇工作

总结都要坚持辩论法,坚持一分为二的两点论,既看到成绩又看到存在的问题,分清主流和枝节。这样才能发扬成绩、纠正错误,虚心谨慎,继续前进。

写存在的问题与教训要中肯、恰当、实事求是。

(4)结尾一般写今后努力的方向,或者写今后的打算。这部分要精炼、简洁。

(5)署名和日期。署名写在结尾的右下方,在署名下边写上工作总结的年、月、日,如为突出单位,把单位名称写在标题下边,则结尾只落上日期即可。

简而言之: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那么,工作总结怎么写?个人工作总结的格式是怎样的?详情请看下文解析。

(一)基本情况

1. 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

2. 成绩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都应讲清楚。

约束边缘构件解析

常见边缘暗柱详解 1、平法中的边缘构件 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高抗震等级时采用约束边缘构件,低抗震等级时采用构造边缘构件。因此我们常见的图纸楼层表中会用括号扩起注明(约束区)。而楼层高出位置一般是构造边缘。由于构造边缘简单,无毒无危害,在这大致讲一下约束边缘。 2、软件中的处理。 约束边缘构件根据设计单位,有不同的风格。如下: 案例一:

这种设计可以看到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一般会在说明中作如下说明: λv/2区域为阴影区,详见柱大样详图。边缘构件和框架柱内的拉筋植筋及间距同相应箍筋植筋及间距……… 这句话通俗来讲就是阴影区该怎么样怎么样,做成普通暗柱。非阴影的λv/2区域纵筋同剪力墙钢筋,而拉筋是同柱(暗柱)的箍筋规格。 那么在广联达中就存在两种画法: 第一种方法: 1、暗柱如图绘制轮廓,剪力墙照常布置,不同的拉筋输入在其他钢筋中。 但此种方法有个弊端,就是剪力墙本身在λv/2区域的拉筋不会扣除,这部分的拉筋会重复计算。 第二种方法:(如下绘制轮廓)

将λv/2区域画入暗柱,单独设置此部分的拉筋及纵筋规格。这样的话,由于暗柱和剪力墙重合部分是全部扣除剪力墙的,拉筋不会重复计算。 弊端是由于λv/2区域的拉筋间距是独立的,精确布置边筋不好设置(GGJ2013有所改善) 综合来看的话,方法二是目前比较稳妥的。 第二种约束边缘设计 这种设计是最让人抓狂的,也就是墙身水平筋形成封闭箍筋。并于暗柱自身箍筋一起构成完整短肢剪力墙后。再与附加钢筋隔一布一进行绘制。具体可以参照右边的图。 那这种的话,因为懒,我就不截图了,只写下来。大家凭空想想。 首先可以参考,附加箍筋和自身箍筋的规格。如果规格一样。如上图,那么间距缩小一倍处理。那么就是个人性化的设计。省事非常多。 第二种是两边箍筋规格不一样。 那么观察上图,右边附加箍筋区域一般是由完整暗柱箍筋构成的。那么就以附加箍筋作为暗柱的钢筋定义暗柱。剪力墙钢筋照常绘制,默认来说端部是封边15d,转角是外侧连续通过,内侧弯折15d。把节点改为墙后减两个保护层的宽度即为封闭。(当然也是因为懒,我一般也不改,出入不大)。那么只剩下左侧图的水平方向的大箍筋和拉筋没有处理,输入到其他钢筋处理。我曾经天方夜谭的教人在编辑钢筋中复制一份出来,然后改直径。现在想想真是折磨人的一种做法,在此忏悔。 其他钢筋无论是对量还是干嘛的都要方便很多,很强大。 以上,结束了。 By 喻工 2014.04.29 希望大家在群里多交流,空闲了问题统一做整理做成这样的文档。当然,空闲的时候不多。O(∩_∩)o 哈哈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构造边缘构件与约束边缘构件的区别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见03G101-1中的第3页 2.约束边缘构件的抗震性能要高于构造边缘构件。从03G101-1的18、49、50页可以看出,如构造边缘构件的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而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3. 构造边缘暗柱是按构造配置,而约束边缘暗柱是按计算配置。 4. 对于抗震等级一、二级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剪力墙肢,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其他的部位和三级抗震的剪力墙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对体积配箍率等要求更严,用在比较重要的受力较大结构部位;构造边缘构件要求松一些。 约束边缘暗柱。 定义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剪力墙柱编号 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 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约束边缘转角墙(柱)构造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YAZ YDZ YYZ YJZ GAZ GDZ XX XX XX XX XX XX

构造边缘翼墙(柱)构造边缘转角墙(柱)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GYZ GJZ AZ FBZ XX XX XX XX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 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构造边缘暗柱不是承重结构,没有特殊用处时,只要满足相应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即可; 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 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 构造边缘暗柱是构造边缘暗柱相对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

约束边缘构件详解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二级不宜超过。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图。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和配箍特征值应符合表的要求,一、二级抗震墙约束边缘构件在设置箍筋范围内(即图中阴影部分)的纵向钢筋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和%。

约束边缘构件

1::关于约束边缘沿构件的长度lc是设计图籍的规定详见03G101-1 P49页(附图1),具体数值和抗震等级有关。具体的含义其实就是在这个LC长度范围内钢筋配筋的增加 2:bw表示剪力墙的厚度,bf表示二相交剪力墙的另一边墙的厚度,hc和bc分别为约束边缘端柱的截面高度和宽度尺寸。 这些符号详见附图2 举报

6.4.1抗震墙的厚度,一、二级不应小于16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0,三、四级不应小于140MM且不应小于层高的1/25。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厚,一、二级不宜小于200MM且不宜小于层高的1/16;无端柱或翼墙时不应小于层高的1/12。 6.4.2抗震墙厚度大于140MM时,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应双排布置;双排分布钢筋间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600MM,直径不应小于6MM;在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以外的拉筋间距应适当加密。 6.4.3 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25%;四级抗震墙小应小于0.20%;钢筋最大间距不应大于300MM,最小直径不应小于8MM。 2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纵向及横向分布钢筋配筋率均不应小于0. 3%,钢筋间距不应大于200MM。 6.4.4抗震墙竖向、横向分布钢筋的钢筋直径不宜大于墙厚的1/10。 6.4.5一级和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一级(9度)时不宜超过0.4,一级(8度)时不宜超过0.5,二级不宜超过0.6。 6.4.6抗震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构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抗震墙结构,一、二级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本章第6.4.7条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但墙肢底截面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的轴压比小于表6.4.6的规定值时可按本章第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2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一、二级落地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两端应设置符合约束边缘构件要求的翼墙或端柱,洞口两侧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不落地抗震墙应在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的墙肢两端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3一、二级抗震墙的其他部位和三、四级抗震墙,均应按本章6.4.8条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约束边缘构件

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 “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 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 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本工程说明第四点:Y区构造图 本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约束边缘构件的墙身拉筋加强区(Y区),其构造为:在Lco范围内布置与约束边缘构件(AZ)内箍筋同一直径水平间距为100,竖向间距同墙水平筋间距的拉结筋,同时墙身竖向筋在Lco范围内加密间距100,该范围内竖筋同墙身竖筋.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简便合理配箍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简便合理配箍 薛军生1 李双琴2 王学娟3 (1.西安鸿发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 710004 西安 2.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710003 西安 3.陕西通宇置业有限公司) 摘 要:本文根据结构设计规范所给的公式,编制了各种情况下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箍筋所需的最小配置量的表格,设计人员可以从这些表格中方便地求出设计条件下所需的箍筋数量,审查人员可以很方便地核查图纸所配箍筋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关键词:约束边缘构件;合理配筋 引言 在设计和审查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时,如 何把握好其配筋率,使其既满足规范要求,又能达到 节约的目的,往往是一个颇为麻烦的问题,这主要是 由于墙上开洞的影响,使一字形的暗柱与L形的转角 柱、T形的翼缘柱连在一起或者十分接近,不得不将 其设计成一个构件,有限的若干种标准节点难以涵盖 这种大量不标准的情况。笔者根据规范提供的公式, 编制了一套表格,比较简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公式推导及表格编制 设边缘构件阴影区的配箍率为ρ,墙厚方向箍筋 肢数为n 1 ,墙长方向箍筋排数为n2,墙厚为b w,边缘 构件阴影区长度为L,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a s ,单肢 箍筋截面积为A svl ,箍筋间距为s,则; ρ=[n1×(b w-2a s)+n2×(L-2a s)]×A sv1 (b w -2a s)×(L-2a s)×s 令ρ为规范规定值,n 1 =1,n2=2、3或4,b w=2a s= b0,L-2a s=x,则可解出: x= b0A sv1 sρ×b0-n2A sv1 此处x为在规定配箍率情况下箍筋间距为s时,墙厚方向箍筋的允许最大肢距,此最大肢距为两个边肢间的总长度除以肢数所得的平均值,见图 1: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14 设计交流 Building Structure We learn we go 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计算的简便方法 刘昌军,蒋玉泉/山东省城建设计院,济南 250001 0 前言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剪力墙边缘构件形式多种多样[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计算复杂,如逐个复核将非常繁琐,且大大降低设计效率。因此,文[2]给出了不同的墙厚、箍筋直径、肢长的一字形、T 形、L 形等标准边缘构件阴影区域的体积配箍率;文[3]中将T 形、L 形边缘构件拆分成一字形构件,并给出各种墙厚和箍筋直径的体积配箍率,供设计查阅。但在实际工程中会遇到很多边缘构件不是规范给出的标准形式,上述方法的应用仍不方便。文中对在同一边缘构件中,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提出计算肢距、最大计算肢距的概念,将问题转化为只要计算肢距满足最大计算肢距等构造要求,边缘构件阴影区域体积配箍率必然满足规范要求,这样可极大地提高设计效率。 1 计算方法 尽管约束边缘构件种类较多,但是仔细分析后均可以将其阴影区域(亦为配箍特征值λv 区域)的核心区(最外围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区域)拆分成若干个一字形构件,将其首尾连接起来形成新的一字形构件(图1)。图1(a )中的边缘构件按照图1(b )所示拆分成3个肢段,并将其首尾连接,重新组装成图1(c )所示的一字形构件,其中l 01, l 02,l 03表示各肢段核心区长度:l 01=l 1-a s ,l 02=l 2+2a s ,l 03=l 3-a s ;a s 为纵筋保护层厚度,a s =15mm+d ,d 为箍筋直径;l 0为核心区总长:l 0=l 01+l 02+l 03。如果经重组后的一字形构件箍筋横向总肢数为n (图1(c )中箍筋横向总肢数为7),则定义: 0/x l n = (1) 式中:x 为计算肢距,见图1(d ),表示沿一字形构件长度方向每肢横向箍筋所占的平均长度。 因此,图1(d )中阴影部分(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d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即图1(e )构件的配箍率与图1(a )构件的配箍率相同,故在计算图1(a )构件的配箍率时只需要计算图1(e )构件的配箍率,将问题简化。 对于同一边缘构件,当各肢段的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均相同时,上述过程具有一般性,将核心区经拆分、重组,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便可得到如图2所示的标准构件,只需要计算标准构件的配箍率就可以得到原边缘构件的配箍率。 图1 计算简图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约束边缘构件的体积配箍率需满足下式要求: v v,min v c yv /f f ρρλ≥= (2) 约束边缘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sv c /A L A s ρ= (3) 式中:A sv 为箍筋面积;L 为箍筋总长(扣除重叠部分);s 为箍筋竖向间距;A c 为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 7.8.3条),对图2中的标准构件,体积配箍率按下式计算: v w0sv1w0()/b mx A b sx ρ=+ (4) 式中:b w0=b w -2a s =b w -30-2d ;A sv1为单肢箍面积;m 表示箍筋纵向排数,对图2(a ),(b ),(c )中m 取值分别为2,3,4。将式(4)代入式(2),得: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5) 令: w0sv1v,min w0sv1/()X b A b s mA ρ=- (6) X 表示图2中各标准构件配箍率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时构件的最大长度,称为最大计算肢距,此值在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已知的情况下是个定值。在边缘构件设计时,先根据这些条件计算出最大计算肢距X ,各边缘构件只需逐个按前述方法将核心区拆分、组合,并按式(1)得出计算肢距x ,当x≤X 时,其体积配箍率就能满足规范要求。 图2中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X 只与墙厚,混凝土等级,箍筋级别、直径、纵向排数、竖向间距有关,为避免重复计算,将图2中各标准构件的最大计算肢距按式(6)计算后制成表格,以方便设计查阅。由于规范规定箍筋的无

底部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

底部加强区 抗震规范(01规范)[10规范P52---6.1.10] 6.1.10 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框支层以上二层的高度及落地抗震墙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其他结构的抗震墙,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二层二者的较大值,且不大于15m。 其条文说明中:带有大底盘的高层抗震墙(包括筒体)结构,抗震墙(筒体)墙肢底部的加强部位可取地下室顶板以上H/8,加强范围应向下延伸到地下一层,在大底盘顶板以上至少包括一层。裙房与主楼相连时,加强范围也宜高出裙房至少一层。 高规(02规范)[10规范:P77---6.1.10;P109---10.2.2;] 7.1.9 抗震设计时,一般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8和底部两层二者的较大值,当剪力墙高度超过150m时,其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墙肢总高度的1/10;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0.2.4条的规定。 10.2.4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其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可取框支层加上框支层以上两层的高度及墙肢总高度的1/8二者的较大值。(05SG109-3指出,剪力墙包括落地剪力墙和转换构件上部的剪力墙两者)即:分开取加强区高度,不知对否? 10.2.5 底部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应符合本规程第4.8节的规定。对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当转换层的位置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框支柱、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抗震等级尚宜按本规程表4.8.2和表4.8.3的规定提高一级采用,已经为特一级时可不再提高。 PS:高位转换时,底部剪力墙抗震等级提高,加强区高度参照10.2.4 嵌固端在地下室顶板,对框架柱配筋的要求是地下室上部的1.1倍,嵌固端的位置,如果在地下室顶板,则加强区应延伸至地下一层,如果在基础顶,则应自基础顶算起2)加强区从正负零算起,加强层向下延伸一层 当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坪的高差大于本层层高的1/3时,则加强区高度应从地下一层底板向上算起,取地下一层底板为嵌固部位,同时加强区应再向下延伸一层(可能的话) ~~~05SG109-3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

在剪力墙中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怎么区分03G101图集把暗柱和端柱统称为“边缘构件”,又把它分为两大类:构造边缘构件和约束边缘构件,那么如何区分呢? 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 2、从图集上体会,第49.50页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 3、从03G101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 4、03G101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一个温暖和谐永盛的家,一定有位胸怀大志,豁达大度,认真负责有担当的好男人。 一定有位温柔体贴,善良贤惠,尊老爱幼的好妻子。 一定有位知书达理,言传身教的好长辈。具备这些,家成了宁静的港湾,温馨的家园,春风和煦,波澜不惊。家的和谐美满,需要我们用心经营,需要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永远并肩前进。才如此温馨如一,幸福永远。 人生犹如一场长跑,途中有磕绊和摔跤,只要站起来的次数,比倒下去的次数多,你就是一位成功者。 我们工作岗位,上有领导下有同事,整天生活一起,难免有口角,有矛盾,有委屈,有批评。 如果我们把心用在工作上,不计较,就少了很多杂念。 如果我们把委屈,当动力,把批评当鞭策,就少了很多烦恼。 工作不攀比,踏踏实实做事,安安分分做人,你一定是胜者。上班钱多钱少不重要,重要是几年工作中,你涨没涨见识,有没有收获,阅历丰富胜过一切。

抗规、高规、砼规对约束边缘构件设计的要求

砼规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抗规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一、共同点: 1、都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 的墙肢端部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抗震设计剪力墙的其它部 位以及三、四级抗震设计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肢端部均应设置构 造边缘构件。 2、约束边缘沿墙肢的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少于450㎜和1.5倍墙厚。当有端柱、翼墙或转角墙时,尚不应小于翼墙厚度或端柱沿墙 肢方向截面高度加300㎜;同时应满足下表要求: 3、三规的轴压比取值相同:Hw为墙肢长度 剪力墙设置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大轴压比 5、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二级抗震分别不小于 为1.2%和1.0%。4、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箍筋一、二级抗震设 计时箍筋直径均不应小于8㎜、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00㎜和 150㎜。这是三规中一致的。配箍特征值λν都为0.2。 二、不同点: 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面积体积配筋率一级抗震为1.2%,二级 抗震为1%,但对纵向钢筋最小配筋量《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 高于其它两个规范。“高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

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6和6φ14。而“抗规”和混规要求一、二级抗震设计时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分别不应小于6φ14和 6φ12。我的理解是:如果是高层建筑结构必须满足“高规”的要求,如果是多层建筑可以按“混规”执行。不能打擦边球。我亲自做过 一个项目,29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二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约束 构件的配筋都是φ12。这是严重违规的,至少6φ14。 2、“混规”对三级、四级抗震底部加强部位及其它部位的纵向 钢筋、箍筋、拉筋的最小值都作了明确规定,而其它“二规”则语 焉不详。 3、“混规” 11.7.14第4条要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应按下 列要求加强:底部加强部位,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应取墙肢 截面高度的1/4,且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全部采用箍筋;底部加 强部位以上的全高范围内的转角墙宜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约束边缘 构件沿墙肢的长度仍按墙肢截面高度的1/4。其它“二规”没有对 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核心筒、筒中筒结构的内筒,一、二级抗震等级 筒体角部的边缘构件作出规定。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适用于一切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凡是 混凝土结构不管是高层还是多层,不管是建筑专业还是其它专业均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选用于一切建筑抗震设计,凡是建筑设 计要求设防的必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仅适用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 设计,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除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规程》外还需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如果高层建筑建筑有抗震设 防要求的还须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

G 19 约束边缘构件配筋详解

约束边缘构件 体积配箍率的概念:混规6.6.3 高规7.2.15 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震等级 2、确定lc的长度 3、确定阴影区的范围(lc减阴影区长度需要调整),也由此确定了非阴影区的范围.一般都无lc,也就是没有非阴影区,因为墙体很长的时候轴压比小,很短的时候lc会小于阴影区的。 4、确定阴影区箍筋及拉筋直径,沿竖向及水平间距 5、确定非阴影区箍筋及拉筋直径,沿竖向及水平间距 6、纵筋直径、根数的确定 7、看satwe计算结果,箍筋及竖向钢筋是否满足计算要求。 8、插件的使用,提高绘图速度。总结:体积配箍率不满足的时候怎么办?加密箍筋;加大直径;墙体水平筋代替(注明做法或者加做法大样);增加拉筋;组合配筋。 几个要注意的问题: (1)暗柱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200mm时,要考虑归并。 (2)是否满足高规7.2.2-5 (3)约束边缘构件要特别注意墙体钢筋是否计入体积配箍率的问题以及非阴影区是否设置封闭箍筋的问题,通过试算得出结论。 注意问题: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墙体水平筋配筋与箍筋是否相符。 一般情况下墙体水平筋的贡献不会超过30%。 (4)如果竖向钢筋直径大于16的时候,如18、20等,注意保护层厚度同钢筋直径,就不是15了,一般总说明会有这么一句话的。(5)竖向间距一般取值为100、150,但是有些设计院为了省钢筋,会调整间距为125、110等,正好满足体积配箍率,此时宜仔细计算

为宜;还有一种做法是箍筋拉筋用组合配筋,用软件分别计算相加即可。 (6)注意T形截面的非阴影区的确定。 (7)小墙肢,箍筋全高加密。 (8) (9)归并的问题 作业要求:案例一的模板图画完之后,底部加强区要求拿出首层来画YBZ和GZB各五个,画墙体配筋图,另外再画标准层任意一层的GBZ 图,至少画五个。都要有计算书,画的越多越好。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_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1.1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高规的7.2.15条规定:抗震设计时,一、二级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及以上一层的墙肢设置约束边缘构件,一、二级剪力墙的其它部位以及 三、四级和非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墙肢均应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这两类边缘构件,程序都可以通过自动搜索确定。边缘构件的一些特征尺寸、主筋面积、箍筋面积或者配箍率,用户都可以在边缘构件简图中看到。 新规范程序对于剪力墙配筋结果的表示提供两张图,一张是配筋简图中对于各个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结果,另一张是边缘构件配筋结果。值得注意的是:直线剪力墙段的暗柱主筋给出的是计算值,如果计算值小于零则取零,并不考虑构造要求;而边缘构件简图中的配筋结果则同时考虑了钢筋计算值和构造值,也即二者当中取大。简言之,剪力墙的配筋结果以边缘构件简图为准,直线剪力墙段的配筋图仅供校核之用。 2 程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剪力墙配筋存在的问题 由于一般采取直线段配筋模式,所以产生以下问题: 对超长直线段墙,采用平截面假定配筋,截面刚度估计偏大,配筋偏小。 尤其是地下室外墙的配筋问题。而把长墙分段配筋也是没有依据的。 对有面外墙相连的直线段墙,没有考虑面外墙的翼缘作用,如果考虑翼缘作用,则配筋将减少。 对弧墙的配筋,目前没有好的办法。 当有边框柱与墙相连时,没有考虑边框柱与墙的共同工作,使得边框柱和与之相连的剪力墙配筋都偏大。 >>边缘构件配筋存在的问题 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是两个墙肢配筋的叠加,这样L形边缘构件的配筋将偏大。 带边框柱的边缘构件配筋,是柱配筋与墙配筋的叠加,则这样的边缘构件配筋也偏大。 弧墙的边缘构件配筋,有时生成得不对,要注意察看、复核。 超长墙产生的边缘构件,由于受到配筋合理性的影响,也需要复核。 对于多肢斜交墙肢的端部,是多个墙肢配筋的叠加,造成这个边缘构件配筋很大,须注意。 3 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计 >>加强区约束边缘构件——剪力墙加强区及约束边缘构件的确定: 加强区按要求取1/8~1/10的结构总高度,并不小于2层。 在加强区及以上一层为约束边缘构件。 加强区的设计调整系数与非加强区不同。 地下室程序自动认为是加强区,也可用人工指定加强区的起算层号的手段来指定地下室为非加强区。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2011-12-21 15:13 约束边缘暗柱 目录 定义 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边缘暗柱区别 定义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构造边缘暗柱和约束 边缘暗柱区别剪力墙柱编号 约束边缘构件截图 剪力墙柱类型代号序号约束边缘暗柱 约束边缘端柱 约束边缘翼墙(柱) 约束边缘转角墙(柱) 构造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端柱 构造边缘翼墙(柱) 构造边缘转角墙(柱) 非边缘暗柱 扶壁柱YAZ YDZ YYZ YJZ GAZ GDZ GYZ GJZ AZ FBZ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1、从编号上看,构造边缘构件在编号时以字母G打头,如GAZ、GDZ、GYZ、GJZ等,约束边缘构件以Y打头,如YAZ、YDZ、YYZ、YJZ等。2、从图集上体会,可以看出,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要“强”一些,主要体现在抗震作用上。所以,约束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高(如一级)的建筑,构造边缘构件应用在抗震等级较低的建筑。3、从图集中的配筋情况也可以看出构造边缘构件(如端柱)仅在矩形柱范围内布置纵筋和箍筋,类似于框架柱,当然也不能说构造边缘端柱一定没有翼缘。约束边缘构件除端部或角部有一个阴影部分外,在阴影部分和墙身之间还有一个“虚线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加密拉筋或同时加密竖向分布筋。4、图集引用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抗震墙的抗震构造措施,可参考该规范加深理解。约束构件是根据抗震等级要求来设计的,截面和墙长墙高有关系,配筋是要进行受力计算的。构造构件是根据规范做的剪力墙增强构件,根据构造要求设计截面和配筋;“边缘构件”位于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在水平地震力到来的时候,“边缘构件”(比起中间的墙身来说)是首当其冲抵抗水平地震力的。约束边缘暗柱是承重结构了,配筋有具体要求的,构造边缘暗柱不是承重结构,没有特殊用处时,只要满足相应规范中最小配筋率即可;约束边缘暗柱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柱,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抵抗变形能力.在剪力墙两端 和洞口两侧应设置边缘暗柱. ;构造边缘暗柱是构造边缘暗柱相对约束边缘暗柱,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以用拉筋代替箍筋?答: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的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的约束较差。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