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

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仇怨的姑娘。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浣溪沙》词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继承了“丁香

空结雨中愁”的古典意境,创造出“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的意象,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更多得带上了作者主观想象的成分。用戴望舒自己的话说:“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也不单是想象。”(《诗论零扎》十三)。《雨巷》中的意象就是结合了真实生活体验和诗人主观创造的艺术产物,传承了古典诗词又超越了古典诗词的意境营造,表现出诗人独具一格的抒情模式和审美情趣。

二、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

五四时代,新思潮的涌现促使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关注,出现了如“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鲁迅《伤逝》)那样的肯定和激励自我的高声呼喊。“人的文学”这个观念渗透到诗歌的意象上,清洗了古典诗歌意象身上的“客观化”尽量还原自然本真的原则,传达出现代诗歌意象人格化,意志化的审美理想,使得现代诗歌意象世界成为了一个为自我意识所浸染的世界。

试看郭沫若《天狗》的前两节:

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我是日底光,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郭沫若曾说:“艺术家不应该做自然地孙子,也不应该做自然地儿子,是应该做自然的老子”。这段话形象地表达了“以心灵为一切主宰的表现主义的理论”,在诗歌意象的把握和处理上追求意象的“人化”而不是自我的“物化”,赋予意象更多的主体意识和情感。“天狗”即是充满主体意识和情感的意象,那猛烈地不可遏止地吞没日月的勇毅,展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而“我飞奔,我狂叫,我燃烧。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则进一步将如“烈火一样燃烧”的自我意识强化,展现了如狂风暴雨般的情感洪流,凸显出诗歌意象人格化的特征。

再看冰心的《繁星》:

繁星闪烁着,

深蓝的天空,

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

沉默中,

微光里,

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

诗中的意象“繁星”,没有了“星垂平野阔”、“长江渐落晓星沉”的古典意境,有的是人格化的“星”的对语,让人品尝到浓浓的人情味。又如闻一多的《黄昏》:“太阳辛苦了一天,赚得一个平安的黄昏,喜得满脸通红,一气直往山洼里狂奔。”诗中的“黄昏”没有走“只是近黄昏”这一通常意指人生苦短的习惯路径,而是独辟蹊径,让富有人性的“太阳”喜悦狂奔,赋予传统意象以现代人的情感和审美经验,使得意象本身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

三、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

提到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先说一人,沈尹默;先说一诗,他的《月夜》。

霜风呼呼的吹着,

月光朗朗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

却没有靠着。

在《月夜》中沈尹默以常见的景物烘托情绪,从秋夜霜风到高耸的树木,乍看皆平淡无奇,而实则诗中的景物都被作者注入了深层的象征意义带上了浓重的时代烙印,特别是那个与树并立又不曾倚靠的“我”的形象,已经远远超出诗人自我情感的范畴而染上了浓重的五

四时期一代青年人的心态和精神风貌。“霜风、月光、树……”等古典意象隐藏着时代精神,烙上了时代的印记。

闻一多的的《孤雁》: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若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

闻一多诗中的“雁”,不是“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爱情使者,也不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信使,它已染上的时代的色彩。从后面的诗节“我脚上又带着一封书信,我怎能抛却我的使命,由着我的心性,回身棹翅归去来呢?”中,我们明白,这是一只具备了反传统色彩的“孤雁”,是一只追求人生理想体现自我价值所以从悲戚和伤痛中走出来的时代之“雁”。

四、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诗人“怕公开我的私人感情”,总喜欢使用西方所说的“戏剧性处境”使诗歌倾向小说化,典型化……这种“戏剧性处境“的手法是现代诗人卞之琳学习法国后期象征诗歌后总结的心得。指的是诗人在诗歌的创作中即不是直接的感情抒发,又不是直接的理性存现,而是在戏剧性的场景、对白或者情节冲突中展开诗歌,以表达诗人的感情和人生体悟。

如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首两句“看”未变,但看的主体与客体互换,后两句也类似,“装饰”未变,主体意象与客体意象发生移位,使诗歌整体画面呈现出流畅的戏剧性情节演进,将读者的思绪吸引到了这两个看风景的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诗中意象构成的戏剧性故事情节拓宽了思维空间,形成了强大的艺术张力。

再如刘大白《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诗歌中,意象本身实在没有什么可说的特质,值得关注的是由“具体的做法”构成的故事氛围。“倦”“驮”二字点染鸟儿的不堪重负的情绪状态,而这拟人化动词也只是对客观物象进行了主观化的处理。要说妙,妙在第二节,“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这一只倦鸟居然有让人意料不到的行为上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诗歌在情节上的延续性,借此来传达归巢的鸟儿在情绪上的激烈反应,不能不说是作者的神来之笔。

类似的手法在他们同时代的诗人笔下常可以见到,如胡适《人力车夫》、徐志摩《叫化活该》《先生!先生》、郭沫若《无烟煤》、郑愁予《错误》……

总之,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人的文学”的新精神的召唤下,现代诗人不再是遵循古道小心翼翼地守望在古典诗歌的星空之下,而是大胆创新,根据自己的言说需要合理取舍,跳出了前人的窠臼,以独立于古典诗歌意象构成之外的新品质形成了现代诗人自主的意象展示抒情模式。

现代诗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扬,飞扬,飞扬,——

你看,我有我的方向!

在半空里娟娟的飞舞,

认明了那清幽的住处,

等着她来花园里探望——

飞扬,飞扬,飞扬,——

啊,她身上有朱砂梅的清香!

那时我凭借我的身轻,

盈盈的,沾住了她的衣襟,

贴近她柔波似的心胸——

消溶,消溶,消溶——

溶入了她柔波似的心胸

1、在中国古典诗歌中,以“雪“为意象入境的诗歌很多,请例举几个(至少两首)。并请简单比较你所例举的诗句中的“雪”(或者“雪花”)与这首诗中“雪花”意象的区别。

2、简要分析诗中“雪花”意象在诗歌情境创设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1、诗句:

岑参的《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区别:

古典诗歌中多还原自然天地本色,摹写“雪”之深重、寒冷绝人迹或突如其来不可预测。而徐诗中的“雪花”更具灵性和个体情感。

2、诗人以“雪花”自喻,“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充填

着作者的个人意志,它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雪花”意象造就了整首诗歌的幽谧清新秀丽,借以表达作者对优美灵魂或者美好时代的坚定追求。

备用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有人评论说自从此诗发表以来整个江南都充溢着“达达的马蹄声”,请简要分析“达达的马蹄声”在诗歌中的作用?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歌在情景创设上的特点。

参考答案:

1、(1)“达达”摹声,马蹄声打破了诗歌前部分由“莲花”“柳絮”“青石的街道”“小小的窗扉”等创设的静谧清新的意境画面,动静相衬形成奇妙的对应。

(2)诗歌结尾的马蹄声带出“过客”意象,同时加深了等待的女子的惆怅,对应并解释了题目中的“错误”,使得诗歌在整体情感的抒发上委婉哀伤却不消沉。

2、从意象构成的角度来看,从“三月江南”到“小小寂寞的城”到“青石的街道”到“窗扉”,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诗歌并未停留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平面或立体意境的创设上,而是产用双线行进的方式,“思妇“的盼望与失落,“我”过客的来与走,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情节性,颇富喜剧感。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上帝意象

中国现代诗歌中的上帝意象 中国现新诗在诗美和诗体上有着大胆的索和创造。新诗的象世界既传达了独特的现实经,也呈现出丰富的价值想像。本文要讨论现代诗歌关于上帝意象的想与创造,认为现代诗人在设置和写上帝意象的同时也呈现了不同的生命意识和价值观念,生了祈祷、赞美的诗歌文,并进一步追问建设现代神性诗的可能性。 “上帝”是《诗》里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化意象据统计,它在雅诗和颂诗了出现15篇37处,与上有相同意义的还有“天”意象也有80余处①。上帝也是中国现诗歌中的一个关键性意。现代诗歌不但创造了众多的涉社会生活和民族命运的然物化意象,而且也构建了上帝这属于人的神性经验和终极情怀精神意象。上帝虽说人心所造的幻影,但它所涉的不仅仅是人的情感领域,多的却是在日常生活和民族国家之的价值情怀。因此,上帝意有别于现代诗歌对一般自然象的营造和书写,从内部直接呈现了现代人的独特想像和价值经验 一于上帝的诗歌想像 诗歌是最具有抒情性个人性的文体,现诗歌并没有陈述上帝存在或不存的事实,而是直接追问和表达上帝于人的意义和价值。对而言,冰心、徐雉、陈梦家和旦等从人生意义角度肯定了帝与人的价值关联,金发、闻一多、徐志摩、石评和冯至等诗人则对上帝有着更多质疑。冰心曾经相信世有一个绝对者存在,它既是神论意义上的自然神,也是基督教满着爱的上帝。她的《繁星》、《水》和《圣诗》对上帝意象有丰富的想像和展开②,如《诗?黄昏》称上帝掌握着人间智的奥秘,

“上帝啊,/无穷的慧,/无限的奥秘,/谁能够道呢?/是我们么?是他们么/都不是的/除了你从光明中指示他,/帝啊!/求你从光明指示我,/也指示给宇宙里无量数他。阿们。”徐雉的人生有很多幸,但他在诗里却创造了一个“生的上帝”③,认为“信上帝的,虽不曾见过上帝,但他们心中一个上帝的存在”④。“伏在黑里的人们,/老是摆摆手,/上帝是没有的。/但我从小孩子,/荡漾着微笑的浅涡里/从花的香,/月的色/鸟的清歌,/太的光,/人类的爱……里,/认识一个永生的上帝。” ⑤他冰心一样,从自然人类的相爱里感受到上帝的永生。陈梦家牧师的儿子,他的《我是谁》、《朵野花》、《只是轻烟》《摇船夜歌》等诗歌则传达了帝的神秘与温馨。 徐志摩取材《圣》的《人种的由来》表了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后觉醒和对上帝的反叛石评梅诗歌里的“上”是“虚无的神”在《一瞥中的流水与花》中有这样的诗句:“欢乐的枯了/含笑的花萎了/生命中的花,已被摧残了/上帝的玄虚?/是人类的错误?她虚设了一个绝对者作为情寄托和心理倾诉的对像但并不相信它。冯至的《礼拜》借在“礼拜堂”前的“徘”,感受到“上帝”失去了庄严”,“消散”“荣华”。信仰已是“几百前的情景”,如今却找了另一个“真理”——到田间耕地”。这样“礼拜堂”就成了“无过问的世界的一角,“一片荒原”,孤单地发出“怜的声息”。诗中的“徘”、“疑问”和“感”说明诗人的迷茫,否定了上帝存在的意。李金发对上帝的质疑却别一番意义。上帝意是李金发诗歌里的一个关键。如《弃妇》中的“靠根草儿,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故乡》中的“兽群的人,悉执着帝的使命”,《燕羽剪断春愁中的“上帝正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诗歌鉴赏之意象意境(教师稿) 一、什么叫意象? 意象:指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即意中之象。简单地说,就是指诗中倾注了作者情感的景物和人物。 例如:秋风吹不尽,落叶满长安:秋风、落叶。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二、、应考锦囊。 1、常见提问方式: (1)诗中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分析XX意象在全诗中的作用。 (3)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 (4)请分析诗中XX形象。 2、答题步骤:意象+画面+感情(+作用) 3、答题规范: 答:这首诗选用了、、意象,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这一意象的作用是:①……;②……;③……。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点明时令、地点;②交代……背景;③渲染……氛围;④奠定……感情基调;⑤烘托……情感; ⑥推动情节发展。 五、考题演示。 军城早秋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什么意象,描绘了什么景象?有什么寓意? 答:选用了夜晚、秋风、汉关、塞云、边月、西山这些意象,描绘了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几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①点题,诗人见秋风,引起秋思;②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基础;③点明时令;④以“秋风” 渲染悲凉的氛围;⑤触景生情,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之意境 一、什么叫意境?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契合,在艺术表现中所创造的那种既不同于生活真实,又可感可信、并且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情景交融的境界。 二、意象和意境的关系: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例:①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意象:暮秋、黄昏、寒鸦、江水;意境:渲染出 一幅孤独、寂静、空虚的意境画面) 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象: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意境:组成了塞外奇特壮 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三、常见的意境定位词(术语):一般组合成四个字。 1、幽静、清幽、幽美、幽深、幽远、 2、宁静、宁谧、安宁、安祥、祥和 3、美丽、繁丽、绚丽、绮丽、优美、繁华、明媚、繁盛、明丽 4、苍茫、苍凉、悲凉、辽阔、开阔、雄阔、雄浑、慷慨、激昂、热烈 5、朦胧、素雅、素淡、淡雅、迷离、凄迷、凄凉、荒凉 6、萧条、寂寥、冷落、清冷、暗淡、冷寂、萧索、肃杀、荒芜 7、自然、纯朴、淳朴、清新 8、空灵、渺远 常见的组合: 1、幽美宁静:山水田园诗。 2、清新淳朴、自然恬淡:山水田园诗。 3、宁谧祥和:农家生活。 4、开阔雄浑、苍凉悲慨:边塞诗。

现代诗的意象

现代诗的意象 第一节意象 1、什么是意象 现代诗的所谓意象,就是感觉、情绪、知性的形象表现。 诗歌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大量运用意象(image 或 imagery),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来表现诗人在感情和理智方面的体会和经验。 人的主观(心灵)跟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感觉,而意象就是各种感觉的形象表现,是进行诗歌交流的联络通道,也可以说是诗歌语言的灵魂。 诗歌通过意象,来表现事物、动作、感情、思想、心理状态以及任何感觉的或超感觉的经验。 诗歌的对象,有的本来就是实物,如山水、花木、鸟兽、器物,这些描述当然就是具体的;还有一些对象,本来不是实物,如场景、事件、印象、情绪、愿望、概念,等等,诗人也能通过“意象”和“意象群”的表现,给出具象的描写, 使得读者能在心中构成图景。 按照感觉的种类,意象又可以分为:视觉意象(visual image )、听觉意象 (auditory image)、嗅觉意象(olfactory image)、触觉意象(tactile image)、味觉意象(gustatory image)、动觉意象 (kinaesthetic image)、和抽象意象(abstract image, 即作用于理智的意象)、等等。 例如: 有多少/钢琴,/藏在 紫雾/空蒙的/峰峦 清脆的/石板/铺开一排排/洁白的/键盘 杜鹃/轻柔的/指掌 拂动/映红/山涧 黄鹂/双双/拨响 湖畔/翠绿的/丝弦 但这/花萼/沉吟 在清香的/梦中/酣睡 白露/供养/两颗/苦心 孕育/羞怯的/甜美 带着/未成熟的/寒噤 静候/一声/轻雷 这是一首三音步的十四行诗《仙乐》。通篇用的是双交韵。 其中,紫雾空蒙、映红山涧、黄鹂、白露、翠绿的丝弦……是视觉意象;清脆的石板、拨响丝弦、一声轻雷……是听觉意象;杜鹃花(的芬芳)、清香、是嗅觉意象;铺开键盘、轻柔的指掌拂动……是触觉意象;苦、甜,是味觉意象;酣睡 、供养、孕育、寒噤、……是动觉意象;羞怯、成熟……,是抽象意象(即作用于理智的意象)。 又如《爱之禁果》: 含羞的/爱呀!/你喷香的 青果,/请让我/尝尝 ------这青果/是涩的 只能/给你/闻一下 含娇的/爱呀!/你光艳的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 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仇怨的姑娘。 “丁香结”是愁思的传统意象。李商隐《代赠》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浣溪沙》词云:“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雨巷》继承了“丁香空结雨中愁”的古典意境,创造出“丁香一样结着仇怨的姑娘”的意象,更能唤起人们希望和幻灭的情绪,更多得带上了作者主观想象的成分。用戴望舒自己的话说:“诗是由真实经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现代诗歌意向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诸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例如,《乡愁》中余光中就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风”等等。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诗人对处

于困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致死不渝的热爱之情。 三、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的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象。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用了一系列意象:“云烟、星子、细雨、鹅黄、新绿”,这些意象的特点是:软、轻、新鲜、美丽、纯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四月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分析

【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其中对“鉴赏评价”的要求有两项:(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 比较近几年的诗歌鉴赏题,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总体上还是遵循“稳中有变”的原则,“稳”是前提,“变”是微调。 1.题型题量稳定,分值各省延续。绝大多数省市采用简答题的题型,设置两道小题,各省保持自己的特色。 2.试题选材来源依然是以唐宋诗词为主,但不拘于唐宋。从这两年的试题情况看,唐宋诗词并没有减少的趋势,但从先秦到近代都在命题人的范围之内。至于体裁,诗词曲都在被选之列。诗歌鉴赏的出发点就是考查真实的鉴赏能力。 3.命题形式在稳定中更趋于灵活。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一、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1.修辞手法 2.表达方式 3.表现手法(包含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常考的:比喻、对比、拟人、对偶。 常见的:借代、夸张、双关、互文、反复、设问、反问、铺排、通感。 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作用: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2.对比(对照):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达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常见的对比,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作用: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对比与衬托】对比双方没有主次,而其主旨需要两方共同构建突出。衬托双方有主次,其主题表现主要依靠被衬托事物来表现。 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比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衬托(反衬) 3.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使此物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修辞手段。作用: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浅谈古诗词鉴赏中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是诗家写诗、评论家评诗经常用到的两个术语,也是我们欣赏古诗词时必须要掌握的两个的重点,更是要分辨的两个难点。比如全国语文高考卷曾考过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折柳”在这首诗里就是一个意象,表达了两层意思:一是指曲名,即一支汉乐府古曲《折杨柳》,此曲抒写的是离别行旅之苦。二是指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在古诗词学习和鉴赏中,类似“折柳”的意象还很多。下面谈谈有关意象和意境问题。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诗歌意象因物象的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如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人的怅惘心境正是由“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意象来表达的。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江花”、“江水”两个意象就足以说明白居易的快乐生活。再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就能知道所传达出来的是伤别情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诗歌创作离不开意象,意象的选择只是第一步,是诗的基础;组合意象创造出“意与境谐”的诗的艺术境界才是目的。意境与意象在本质上有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又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有如下意象:黄鹤楼、烟花、孤帆、长江等。这些意象组合起来便成了一幅融情于境的画面:诗中没有直抒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念,而是通过孤帆消失,江水悠悠和久立江边若有所失的诗人形象,表达送别友人的深情挚意。字面上句句写景,实际上句句都在抒情,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再如贺铸《青玉案》中“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三个意象组成一个整体,艺术地回答了“试问闲愁都几许?”它不是三个意象的简单相加,而是形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境界:闲愁像无边无际的如烟青草,似狂飞乱舞的满城飞絮,若凄清迷茫的黄梅时雨。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 常见意象的寓意 古诗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感身世”的同义语。 【花草树木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菊:隐逸高洁脱俗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绿叶:生命力希望 活力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松柏:傲岸坚强生命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梧桐:凄苦柳:送别伤感春天的美好 【飞禽走兽类】子规:悲惨凄恻猿猴:哀伤凄厉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孤)雁:孤独思乡消息鹰:刚劲自由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沙鸥:飘零伤感【风霜雨雪类】海:辽阔力量气势海浪:人生的起伏海浪的汹涌:人生的凶险江湖的诡谲江水:时光的流逝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暴雨:残酷热情春风:旷达欢愉希望东风:春天美好西风:落寞,惆怅衰败狂风:作乱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露:人生短促生命易逝云:游子飘泊石灰天阴:压抑愁苦寂寞天晴:欢愉光明 【颜色器物类】白:纯洁无瑕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精品 如何把握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现代诗歌意向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诗人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而言之,意象就是客观事物(象)与诗人情感(情)的结合体,诗人余光中在《论意象》中也给意象下了一个定义:“所谓意象,即诗人内在之意诉诸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还原为诗人的内在之意”。例如,《乡愁》中余光中就用了“邮票”“船票”“坟墓” “海峡”四个意象,表达了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把握意象主要从意象的类别着手,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为以下三类: 一、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在诗歌中,用作比喻的意象,可称之为比喻性意象。例如,像云一样柔软/ 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这是艾青看了俄国舞蹈家乌兰诺娃的芭蕾舞《小夜曲》后写的诗。比喻中的本体是舞蹈家的“人体”,喻体则是“云” “风”等等。 二、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手法。现代诗歌中的象征意象可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蕴。例如:艾青《我爱这土地》以象征的手法,通过鸟儿对土地的歌唱,表达

诗人对处 精品 于困难之中的祖国刻骨铭心,致死不渝的热爱之情。 三、描述性意象。写诗不能事事比喻,处处象征,所以在 比喻性意象与象征性意象之外,诗人用的最多的还是描述性意 象。 如《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中诗人用了一系列意象:“云烟、 星子、 细雨、鹅黄、新绿”,这些意象的特点是:软、轻、新鲜、美 丽、 纯净、清新自然,表达了诗人对人间四月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高考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 一真题导航,明确考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抒写了作者身世漂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对即可) 二、考纲解读、知识链接 1 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意象=物象×情思 意境=意象+氛围 常见景物特点: 恬静幽静安谧和平瑰丽壮阔肃杀萧条 荒芜虚幻飘渺凄惨凄凉雄奇优美生机勃勃 常见思想感情: 迷恋留恋思念忧愁悲愤激愤辛酸寂寞伤感孤独烦闷郁闷恬淡闲适欢乐喜悦仰慕追慕热情洋溢壮志凌云奋发向上忧国忧民追古伤今忧愁郁闷消极避世思乡怀人 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华美、壮阔、明快、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幽静深远、苍凉雄浑、旷远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

诗歌中常见意象

太全了古诗中常用意象! 很多朋友和诗词君说一些古诗词理解不了,其实大家只是被几个有特定含义的词语难住了,这样的词语就是我们常说的意向。 诵读古诗词时,经常会遇到一些常用的意象,只要你理解了它们,理解整首古诗也就没那么困难了。 一、树木类 柳:送别、留恋、伤感。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 松:傲霜斗雪的典范,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诗人常用它来警世自勉或表达自己高尚的品节。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竹: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积极向上。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二、花草类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多赞其品格坚强,气质清高。 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

莲花:(1)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 以表达爱情。 (2)用于表达自己的美好品质。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身份地位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梅子:以其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 三、动物类 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 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鉴赏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意象和意境 2﹒了解常见诗歌意象的作用和常见意境的特点 3﹒能运用意象和意境的知识解题和命题 二、知识归纳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诗歌形象包括景物形象、事物形象和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寄寓了诗人特定思想感情的景物,通常称为意象。如月亮就是个常见的意象,人们由月圆联想到人的团圆,而当人无法团圆时,就自然产生思乡怀人之情;由月残则会想到人的分离,从而表达出内心的孤单、寂寞、凄凉之情。 1﹒请圈出下列诗句中的意象,并在后面括号里指出其代表的思想感情。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杨柳代表惜别怀远之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酒代表别离之情)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杜康酒代表消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代表思家)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铃霖》(寒蝉代表悲凉,长亭代表惜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代表漂泊,浦为送别之地,为离愁别绪代名词) 梧桐更兼细雨——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猿叫凄清,杜鹃啼血,表悲伤凄凉之情,表现环境的凄清、悲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羌笛发凄切之音,成为征戍将士思乡和戍边幽怨的象征) 多个相关的意象组合成特定的意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就由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相关意象,组成了一个凄凉孤寂的意境,真切地表现了一个飘泊旅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2﹒请概括下列各诗的意境。 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落日怅望马戴(孤寂冷清)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小池杨万里(清新明丽)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酒的意象在古诗中

意象是现代文学批评中最常见、也最含糊的术语。它指的范围是从读诗者所能经历的心象一直到构成这首诗的各种成分的总和。刘易期在他的《诗的意象》中是这样阐述的:“就是一幅以词语表现的画;一首诗可能本身就是由多种意象组成的意象。”意象一词,就所有这些意义而言,使诗歌具体而不抽象。从广义上来讲,所谓意象,就是指诗歌或其它文学作品所涉及所包孕的一切感觉物象和读者所能经历的一切知觉心象的总和。从狭义而言,所谓诗歌意象,就是创作主体的主观心象和客观物象在语言中的融汇与具现。如同诗歌创作和诗歌批评中的“气象”、“兴象”、“意境”等词一样,意象在现代汉语语法中,可以作联合词组来看,它包括抽象之“意”和具体之“象”两个方面,即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的和谐统一体。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事物的影象。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其中一类诗便将酒搀合到诗歌中,令诗歌芳香醉人,酒形象临风若仙。诗歌发展到唐宋,盛大壮观,登峰造极,酒文化在唐诗宋词中也是酝酿充分,品醇味久。酒在众多诗人的众多名篇中已屡见不鲜,诗人借用同一物象———“酒”却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如欢悦、得意、失意、愁苦……这里酒就可以称为意象群。因此,唐诗宋词中的酒文化很值得每一位“酒民”兼文人细细品味,不然,枉此一生矣!现在我想就诗中酒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愚见。提到酒就不能忽视饮酒的顺序:先是“饮”:如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再次是“酣”(酒喝得畅快淋漓,尽兴后浓睡状):如孟浩然《听郑五弹琴》“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杜甫《醉时歌》”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手持锦袍覆我身,我醉横眠枕其股”,李白《山中与人对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第四是“酗”:如顾况《公子行》“红肌拂拂酒光狞,当街背拉金吾行”,元稹《狂醉》“岘亭今日颠狂醉,舞引红娘乱打人”。第五是“醉”(过度饮酒,神志不清):如李白《襄阳歌》“傍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第六是“醒”:如元稹《酒醒》“饮醉日将尽,醒时夜已阑。……呼儿问狼籍,疑是梦中欢。”,李商隐《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第七是“酲”(酒醒后气困意乏如病态):如孟浩然《晚春》“酒伴来相命,开樽共解酲”。在唐朝诗人们的“饮、醺、酣、酗、醉、醒、酲”中,我们能看到怎样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呢?这其中又包涵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博览酒诗,从感情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看到诗作一般包括快乐喜悦之酒,悲痛愁苦之酒,闲适恬淡之酒,慷慨豪放之酒忧郁哀怨之酒,等等。可以说内容相当丰富,这里我就谈一下其中的几方面。首先,我们来看快乐喜悦之酒。烦恼时饮酒消愁,高兴时亦饮酒畅怀。我们翻翻李白的诗集,就发现他生活酒诗同乐的情趣。譬如:“看花饮美酒,听鸟鸣晴川”、“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等等。真可谓诗酒风流。宋代欧阳修,自称“醉翁”。他的“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换长条落香雪”;“东堂醉卧呼不起,啼鸟花落春寂寂”,都传为佳话。子京的“这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这边走,莫厌金杯酒”。最为代表的是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人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诗中的“酒”能传达情侣之间的爱意,“诗中酒”能化为情人间的甜言蜜语。可见酒能分 享人间喜悦呀!“诗圣”杜甫的爱国之情,无人不晓,他也会在酒意未消之时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忧郁之情。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却是部喜欲狂的作品:“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完整版)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古典诗词意境的分类鉴赏 诗词本以言情,情不能直达,寄予景物,情景交融,境界全出,似空而实,似疏而密,优柔善入,这正是唐诗冠历代、宋词集大成之所在。古代诗人词人格外重视文学意象创造中的“意”与“象”的有机融合,重视创造出“情中景,景中情”(王夫之《姜斋诗话》)的审美意象,而追求的最高标准就是从意象中升华出境界,即意境。王国维先生在其《人间词话》中这样论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由此来看,对于境界,也就是意境的把握是学习和鉴赏古诗词的重中之重。在此,我们便对古诗词中意 境进行一个整体分析。 一、雄壮阳刚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高昂激烈,或奔放骋怀, 或深沉坚毅,或悲慨刚劲。 ①雄奇阔大的意境曹操的《观沧海》可谓典型代表。其特点在于写景雄奇壮美,气势恢弘;抒情奔腾震荡,磅礴千钧;文辞渲染夸张,振奋激昂。 ②旷达开朗的意境苏轼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脱俗飘逸,虚实相生;抒情则自然开朗,舒缓绵长;文辞轻健明快,奇谲俊丽。 ③苍凉悲壮的意境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言。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其特点在于写景则苍茫辽远,峻拔萧疏;抒情则豪迈雄健,慷慨悲凉;文辞古朴遒 劲,惨烈悠长。 ④深邃沉郁的意境杜甫的《秋兴八首》,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其特点在于思想上厚积薄发,沉郁顿挫,曲回郁结;语言上不饰雕琢,真挚感怀,长于以情动人。 二、内敛阴柔类意境这类意境所展现的意象,或瑰丽香艳,或清净静谧, 或清新素雅,或凄婉忧伤。 ①浓艳瑰丽的意境温庭筠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特点在于题材多“酒边花下,盛装美人”;表现手法“浓抹彩绘,刻意雕琢”;艺术形象“金碧辉煌,浓艳绝人”。 ②淡泊静谧的意境其特点在于题材多大自然的空寂幽趣,表现作者一种远尘避世的淡泊情绪。号称“诗佛”的王维晚年的田园山水诗便是杰出的代表, 《山居秋暝》

现代诗歌意象解读(定稿)

~ 象由言生境随心动 ——现代诗歌意象新特质解读 鄞州高级中学张蕾 “缘事而发,缘情而作”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创作原则,在这原则指导下的中国古典诗歌在内容和情感上呈现出两大特点:内容上,关注现实生活、具体事件;情感上,抒发普遍的人伦道德关怀。因此具备了广泛的认同基础,形成了现实性、可感性的两大特点,使读者在很大程度上能把诗歌还原为生活本来的面目,还原为具备普泛生活情感体验的大自然的原真表象,于是造就了悠远的山水意境和无数的通用意象,例如:月亮、孤舟、白云、梅、菊、雁……这些意象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唤起读者的记忆经验,在最大程度上达成真切的感知和认识的统一。例如杜甫的《登高》前两联,温庭筠《商山早行》中间四句,王维的《使至塞上》的第三联,意象的并置和连缀复原了一幅幅契合民族审美体验的风景或生活场面,借此表达出后世读者熟悉的古典诗人的国恨家仇、个人哀乐、山水闲情。 相对于古典诗歌,现代诗歌走过的百年历程实在是倏忽之间的事情。面对中国古典诗歌“立象近意”的悠远传统,生活在同一片天宇下的现代诗人不得不转而寻求旧意象的新拓展和新意象的另挖掘。希望突破中国古典诗歌几千年来几乎穷尽一切能见到的自然现象的意象结构和被无数文人一再使用所形成的具备高度认同感的经典意象的审美体验。借以传达全新的充溢时代精神的诗歌精神、意象情趣和个体情感。同时,受了西方象征主义表现手法影响,现代诗歌找到了中国传统诗歌借物咏怀和西方象征诗歌极力寻找思想感情客观对应物的相通点,成就了现代诗歌“兼容并包”、独具个性的意象体系。这样,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就具备了如下特质: 一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二是现代诗歌意象的人情味、人格化,三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时代性、现代化,四是现代诗歌意象的故事性、戏剧化。 \ 一、现代诗歌意象的承传性、情调化 新诗运动追求诗体的大解放,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对诗歌内容意义表现的重视程度。因而,新诗日益显露出“一种极沉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因此他们诗中很少浓丽繁密而且具体的意象”(闻一多《<冬夜>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诗人坚持着自己的诗歌主张,在作品中显示了对古典诗歌意象的特别关怀,如:闻一多、戴望舒、徐志摩、沈尹默、周作人等。 如李叔同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 歌词文辞秀丽、意境深远而富有情韵,“长亭、古道、芳草、柳笛、夕阳……”与古典诗词一脉相承的意象,营造出悠远而古典的情韵,体现了对传统意象的传承与拓展。 又如戴望舒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一、内涵不同 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二、范围不同 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三、获得不同 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但这并不是说,意境就没有一些共性的东西存在了,因为诗人是属于某个民族的,相同的文化背景使诗人的创作出的优秀作品有着为这个民族共同感受得到的意境。当然,优美的意境也能为其他民族所感知、认识,毕竟,人类有着共同的情感和认知。 意象和意境虽然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范畴,实际上,我们也可以用它来解释外国诗歌。如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诗中应用了两类意象:先用某一种或几种事物,如急流、小河、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等做自我的意象;再联系到与之关系紧密的另一事物,如小鱼、小鸟、常青藤、火焰、夕阳,来做爱人的意象。细细数来,竟有12种之多。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展现了这样的的意境:无论我是什么,我都愿意为心爱的人奉献出一切,表达出了对爱人深挚的爱慕之情。虽然一些意象和中国文化中的意象不同,但这样的意象和意境,也会令我们认同,同样引起我们感情上的共鸣。 附: 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 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题往往存在畏难情绪,常感到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因此,掌握鉴赏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善解意象。 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重要的是要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流露。意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承载着诗人强烈的主观色彩,其客观之“象”与主观之“意”共同构成了富于美感的形象。我们理解诗歌形象,总是从感受意象开始,捕捉“意”、“象”的能力是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艺术感受能力。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烘托出浪迹天涯的游子思念故土的彷徨悲苦的情怀,那枯藤、老树、昏鸦、古道、瘦马等意象,都传递着作者的羁旅愁思。“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勾画出杨柳依依,晓风吹拂,残月微明的情景,这些最能触动人离愁的意象交融在一起,构成了凄凉难耐的意境,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感伤离别的悲哀。“楼船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