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盐的水解教案

盐的水解教案

盐的水解教案
盐的水解教案

盐的水解

2

1.叙述盐类水解的概念,知道盐类水解与酸碱中和反应的关系

2、通过对盐的水解的分析,知道盐类水解的本质,

3、会写盐的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分析,水解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分析,水解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实验、讨论、自学、分析探究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盐类的水解

1.强碱弱酸所生成的盐的水解

①CH3COONa的水解:引起水解的离子是CH3COO―,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呈碱性。

水解化学方程式:CH3COONa + H2O ?CH3COOH + NaOH

离子方程式:CH3COO-+ H2O ?CH3COOH + OH-

②Na2CO3的水解:引起水解的离子是HCO3―、CO32―,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呈碱性。水解化学方程式:Na2CO3 + H2O ?NaHCO3 + NaOH

NaHCO3 + H2O ?H2CO3 + NaOH

离子方程式:CO2―+ H2O ?HCO3―+ OH―HCO3―+ H2O ?H2CO3 + OH―

2.强酸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NH4CI的水解:引起水解的离子是NH4+,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呈酸性。

水解化学方程式:NH4CI + H2O ?NH3 ?H2O + HCI

离子方程式:NH4+ + H2O ?NH3 ?H2O + H+

二.盐类的水解:(见书)

P52 1、2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实质是什么?〔回答〕溶液呈酸性是因为溶液中c(H+ ) >c(OH-) ,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液中c(OH-) >c(H+ ) 。

〔追问〕按酸性的强弱分类,酸可以分为哪几类?同理,碱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析〕酸可以分为强酸、中强酸、弱酸;同理,碱可以分为强碱、中强碱、弱碱。

〔追问〕在酸性溶液中是否存在OH―?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 ?

为什么?

〔分析〕酸性溶液中存在OH-,碱性溶液中存在H+,因为,由于水的电离平衡的存在,在酸性和碱性的稀溶液中,H+ 浓度和OH-浓度的乘积总是一个常数,即1×10-14 。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知道了溶液呈酸性和呈碱性的本质,哪么,盐溶解于水后,所形成的溶液会呈什么性?呈中性、酸性或碱性?还是三者都有可能?

〔板书〕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板书〕一.盐类的水解

〔实验3-1〕学生分组实验,用pH试纸检验CH3COONa、Na2CO3、NH4CI、AI2(SO4)3、NaCI、KNO3溶液的酸碱性。①小组做CH3COONa、Na2CO3实验②小组做NH4CI、AI2(SO4)3实验③小组做NaCI、KNO3 ④小组做CH3COONa、NH4CI实验。先看实验目的、步骤,明白后再做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

〔投影〕实验目的:探究不同盐的水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1各取少量试剂放入试管中,加入1―2ml 蒸馏水溶

解。2用干净的镊子夹取一小块pH试纸于表面皿中,用玻璃棒

沾取一滴溶液于试纸上。3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与标准比色卡对

比,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

〔讨论探究〕从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分别呈中性、酸性、碱性都有,哪么,与生成盐的酸与碱的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碱性强碱弱酸盐

②酸性强酸弱碱盐

③中性强酸强碱盐

〔投影〕

不同盐溶液的酸碱性

〔问题〕为什么盐的组成不同,其溶液会呈现出不同的酸、碱性?这就是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下边请同学自学探究P63中强碱弱酸盐的水解,以CH3COONa为例,结合问题找出CH3COONa水溶液呈碱性的原因与本质。

〔板书〕1.强碱弱酸所生成的盐的水解

①CH3COONa的水解

1 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了什么?2水所电离的c(OH-)=c(H+),为什么CH3COONa溶液中c(OH-)>c(H+) ?3 CH3COONa电离出的哪一种离子能和水所电离出的H+和OH-发生反应?为什么?4 CH3COO- 怎样使溶液呈碱性?

教师巡视学生自学,启发引导自学能力较差的同学。5分钟后叫4位学生汇报自学探究的结果。

点评学生回答,然后叫1名学生说出图3-9所表达的含义。

〔板书〕水解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讲述〕通过探究,知道了CH3COONa水解的本质,是电离出CH3COO-跟水电离出的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分子,破坏了水的电离

平衡,使溶液呈碱性。

接下来探究Na2CO3 溶液为什么呈碱性?自学看书P64 Na2CO3 水解的例子。

②Na2CO3的水解〔自学探究〕

1.分2步,CH3COONa水解只有1步(一元酸);H2CO3 是二元酸,所以分2步进行。2.第一步是CO32- 阴离子,它与水反应生成HCO3―和OH―;第二步是HCO3―阴离子,它与水反应生成H2CO3 和OH―。

3 Na2CO3 电离出的CO32- 与水电离出的H+ 结合生成HCO3―和OH―,HCO3―又和H+ 结合生成H2CO3 ,2次与H+ 结合都会促使水的电离平衡移动,使溶液中的c(OH―)增大,所以溶液呈碱性。

4 不会,Na2CO3 第二步水解程度很小,因此平衡时溶液中的H2CO3 的浓度很小,所以不会有CO2 气体放出。

要求学生在下边练习提出问题有利于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分析归纳材料,探究解决问题。

〔讲述〕点评4位同学对问题的回答。Na2CO3的水解是分2步进行,第一步比第二步容易进行,CO32- 比HCO3―水解程度更大,决定溶液的酸碱度。

〔板书〕水解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要求学生分别写出Na2CO3 分步的水解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小结〕其他的强碱弱酸盐如:K2CO3、Na2S、Na3PO4等盐水解也属此类型。学生练习CH3COOK的水解化学方程式与离子方程式。

〔问题分析〕1 CH3COONa溶液呈碱性,说明了溶液中c(OH-)>c(H+)。

2 溶液中除水微弱电离出的H+ 和OH-外,还存在着大量的CH3COO- 和Na+ ,CH3COO- 和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分子,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造成c(OH-)>c(H+)。

3 CH3COO-会和H+ 发生反应,因

为它们结合会生成弱电解质CH3COOH,以分子状态存在。4大量CH3COO-和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CH3COOH分子,不断消耗了H+ ,使水的电离平衡破坏不断向右移动,从而产生许多OH-,达到新平衡时溶液中c(OH- ) >c(H+ ),所以CH3COONa溶液呈碱性。

〔回答〕图3-9所表达的就是CH3COONa水解的本质。

〔自学探究〕1.看图3-10,说出Na2CO3 水解是分几步进行?与CH3COONa水解有什么不同?为什么?2.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离子是谁?分别说出2次水解的过程。

3 Na2CO3 水解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4达到平衡后溶液中会有CO2气体产生吗?为什么?

〔板书〕2 强酸弱碱所生成盐的水解

〔问题〕NH4CI溶液为什么呈酸性?

〔问题分析〕NH4CI是强电解质,电离出的NH4+ 与水电离出的OH―给合生成弱电解质NH3 ?H2O,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不断向右移动,直至建立新的电离平衡。结果,溶液中的c(H+ )>c(OH―),从而使溶液呈酸性。

〔板书〕水解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练习〕写出A l2(SO4 )3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与离子反应式。

A I2(SO4 )3 + 6 H2O ? 2AI(OH)3 +3H2SO4

AI3+ + 3 H2O ?AI(OH)3 + 3 H

〔讲述〕指出书写中存在的问题,并说明在中学阶段对多元弱碱法的形成一步完成。

〔小结〕其他的强酸弱碱盐如:Cu(NO3)2、AI2(SO4)3 、(NH4)2SO4等水解也都属于这种类型。

〔讲述〕通过上述3种盐的水解分析,归纳一下:什么是盐的水解?

盐水解的实质是什么?

〔板书〕盐类的水解:见书

〔分析概念〕概念中“离子”是指盐电离出的所有离子,还是某类离子?跟“弱电解质”有什么关系?

〔板书〕盐水解的实质:

〔讲述〕肯定学生回答,归纳实质:在溶液中盐电离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 和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促进水的电离,使溶液呈酸性(或碱性)。

〔追问〕NaCI、KNO3 溶液呈什么性?为什么?

〔追问〕盐类水解反应与中和反应有何关系?反应的程度大还是小?〔问题讨论〕书写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些什么?〔分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离子电解质

弱酸阴离子+ H+ 弱酸

弱碱阳离子+ OH―弱碱

〔练习〕1书写K2S、FeCI3的水解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 下列离子在水溶液中不会产生水解的是A.NH4+ B.SO4 2- C.AI3+ D.HCO3―

〔分析〕呈中性。因为NaCI、KNO3 都是由强酸和强碱生成的盐,其水溶液中无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不能跟水电离出的H+ 和OH―结合生成弱酸(或弱碱),所以不会产生水解,溶液呈中性。

〔分析〕(看书)盐类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一般水解反应的程度较小。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水解的规律 一、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紧密相连。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应用和再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 2.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3.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通过实验探究,理论分析,由宏观现象分析微观本质,揭示原因,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5.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6.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 教学难点: 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五、教学过程 [引入]问题情境 酸、碱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溶液分别显示什么性?为什么? [过渡] 盐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呢? 1、盐的分类 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生成的盐:①强酸强碱盐,NaCl、K2SO4 ②强酸弱碱盐,FeCl3、NH4Cl ③强碱弱酸盐,CH3COONa、K2CO3 ④弱酸弱碱盐,CH3COONa、(NH4)2CO3 2、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P79活动与探究 实验演示

盐类的水解(讲义及答案)

4 3 3 3 3 4 4 3 盐类的水解(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盐类的水解 (1)定义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 OH-结合生成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 (2)实质 盐电离出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 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溶液中与 不再相等,溶液呈现一定的酸性或碱性。 (3)水解条件 ①盐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注:常见的弱碱阳离子: Fe3+、Al3+、Fe2+、Cu2+、Zn2+、NH +等。 常见的弱酸酸根离子: CO 2-、SO 2-、CH3COO-、S2-、HS-、ClO-、F-、HCO -、 HSO -、PO 3-、HPO 2-、SiO 2-等。 2.盐类的水解规律 简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3 3 3. 水解反应表达式 (1) 一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或一元弱碱阳离子水解 CH 3COO -的水解: NH 4+的水解: (2) 多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CO 2- 的水解: (3) 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总反应表示) Fe 3+的水解: 注:①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②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少,无明显沉淀或气体生成。 4.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 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 。 (2) 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 (3) 外加试剂 ①加酸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②加碱可以 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 弱酸酸根离子水解; ③加入与水解产物相同的离子,水解程度 ,加入能与水解产物反应的物质,水解程度 ; ④弱酸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 进,水解程度增大。 5. 水解原理的应用 (1) 热碱水去油污 加热促进 CO 2- 水解。 (2) 硫酸铝钾或硫酸铝做净水剂 Al 3+水解生成的 Al(OH)3 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3) 配制溶液 配制 FeCl 3、SnCl 2 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为抑制 Fe 3+、Sn 2+水解,加入适量盐酸。 (4) 泡沫灭火器 浓 NaHCO 3 溶液和浓 Al 2(SO 4)3 溶液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进,迅速产生大量泡沫。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 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盐类的水解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位于新课程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的第二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二大部分。 (一)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从教材编排上看---承前启后 承前:在本节课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以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的水解规律,既能促进学生认知层次上的阶梯式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进行具体而明确的应用。 启后:盐类水解的知识与本章第三节《沉淀溶解平衡》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其相关知识还可以进一步指导高三有关物质性质的检测及应用等知识的学习。 2、从知识结构上讲--完善体系 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之后的又一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共同构成了中学化学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的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你知道为什么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学会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及理论推理获得盐类水解的原理。 (2)你会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能通过所获取的理论知识准确快速地判断哪些物质水解呈酸性,哪些物质水解呈碱性。 (3)你会用化学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盐类的水解吗?希望在本节课上你能学会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2、过程与方法 (1)你掌握小组合作探究的技巧吗?希望在小组合作实验与讨论的过程中,你能学会如何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与探究。 (2)你会通过具体的实验结果及合理的理论分析归纳出有效的定义及规律吗?我想,在本节课上,你绝对可以掌握,同时,自己的文字归纳能力也会得到一定锻炼。 (3)在化学理论的学习上,你能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吗?本节课会教给你一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你能感觉到探究学习的奇妙吗?你能发现实验的神奇吗?在这节课上,你能感受到化学学科的真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并注定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 2、难点:探究并解释盐溶液酸碱性的成因。 四、学情分析 1、知能有积累:高二学生已具备较为成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思维活跃。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pH 等知识,且具备了分析溶液中粒子微观行为的能力,具备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知识前提。因此,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掌握盐类水解的相关知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应用专题

盐类水解的概念及应用专题 1、下列各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A .HCO 3―+H 2O H 3O ++CO 32― B 。NH 4++H 2O NH 3·H 2O+H + C .NH 4++OH ―NH 3+H 2O D 。H 2O+H 2O H 3O ++OH ― 2、在一定条件下,Na 2CO 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 32―+H 2O HCO 3- +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B 。通入CO 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C .升高温度,c(HCO 3- )c(CO 32―) 减小 D 。加入NaOH 固体,溶液pH 减小 3、下列物质能跟镁反应并产生氢气的是( ) A .氯化钠溶液 B .氢氧化钠溶液 C .氯化铵溶液 D .碳酸钠溶液 4、有pH 分别为8、9、10的三种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溶液NaX 、NaY 、NaZ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三种酸HX 、HY 、HZ 中以HX 酸性相对最强 B .HX 、HY 、HZ 三者均为弱酸 C .在X ―、Y ―、Z ―中,以Z ―最易水解 D .中和1molHY 酸,需要NaOH 稍小于1mol 5、分别将下列物质:①胆矾 ②Na 2O 2 ③NaCl ④Ca(HCO 3)2 ⑤FeCl 3 投入水中,对其溶液加热蒸干,仍能得到原物质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③④ D .③ 6、25℃时由水电离出c(H +)=1×10 -12 mol/L 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Al 3+、NH 4+、SO 42―、Cl ― B .Mg 2+、K +、SO 42-、HCO 3― C .K +、Na +、Cl -、SO 42- D .Ba 2+、Cl -、Na +、SO 42- 7、醋酸溶液中的电离平衡CH 3COOH H ++CH 3COO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醋酸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 (H +)=c (OH -)+c (CH 3COO -) B .0.10mol/L 的CH 3COOH 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c (OH - )减小 C .CH 3COOH 溶液中加少量的CH 3COONa 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 .常温下pH =2 CH 3COOH 溶液与pH =12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 <7 8、为了配制NH 4+ 浓度与Cl ―的浓度比为1∶1的溶液,可在NH 4Cl 溶液中加入①适量的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 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集体备课教案高2020级化学组

教材先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再通过微观分析得出其本质原因。针对这一内容组织形式、结合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本节课适合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分类和学习的认知学心理,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综合上述两点,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高2020级(17)班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本节课将用到 白板,白板笔,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课件PPT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1、理论分析:CH 3 OONa溶液(显碱性): CH 3OONa=CH 3 OO—+Na+ + H 2 OH++OH— CH 3 COOH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实质 4、规律 5、条件 6、特征 三、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一般用,不用气体或沉淀符号; ②多元弱酸根分布写,以第一步为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被蜂蛰伤莫大 意——大妈差点送了 命! 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 住市区的李大妈与邻居 一起到附近山上采槐花 时,不慎被蜜蜂蜇伤, 当时她并未在意,以为 没什么大碍。 回家后,李大妈感到被 蜇处疼痛加剧、呼吸困 难、意识模糊,家人急 忙拨打急救电话,医生 对症处理,经过治疗, 李大妈才脱离危险。 【问】为什么Na2CO3溶 液、NaHCO3溶液、肥皂 水可以消除疼痛? 探究2:盐溶液是否一定 呈中性? 【演示探究】实验内 容:室温下,用PH试纸 测以下5种盐溶液的pH 值,确定它们的酸碱 性。 【质疑】盐,既不会电 离出H+,也不会电离出 OH-,为什么也会显示出 不同的酸碱性?这就是 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 题:盐类的水解 【质疑】如果盐不同, 则情况可能不同,我们 就先以CH 3 OONa溶液(显 碱性)为例来分析。在 溶液中,存在两种电解 质CH 3OONa和H 2 O,所以 存在两个电离: NH 4Cl=NH 4 ++Cl-,H 2 O H+ +OH-,电离之后,按理说,也应该有[OH -]=[H+],最终不相等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思考回答: Na2CO3溶液、NaHCO3溶 液、肥皂水可能显碱性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 析得出结论: 盐溶液不一定都是 中性,有的呈酸性,有的 呈碱性 思考,回答:只能来自 离子之间的反应,溶液 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 出的H+或OH-反应。 思考,回答:H+与CH 3 OO- 反应能结合成弱电解质 CH 3 COOH,才能不断地反 应,所以 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 习兴趣,轻松进入学习 状态。 , 吸引学生注意,培养学 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过渡自然 不断地设置台阶,由学 生熟悉的旧知识入手, 逐渐由旧知识引出新知 识。经过层层分析,最 后找到本质原因——盐 类水解。

优质课教案:盐类的水解

公开课教案 开课教师:林玉治时间:2008-12-5 星期五第三节班级:K二6班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 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教学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教学难点: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 教学过程: 【导课】生活中如果遇到火灾怎么办? 打119,找水源,找泡沫灭火器····· 【切题】泡沫灭火器的使用:倒置,喷出大量泡沫隔绝空气灭火。 灭火器的成分是硫酸铝和碳酸氢钠溶液,为什么倒置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铝? 欲知详情如何,请听《盐类的水解》 [问题引入]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一定显中性吗?如何设计实验证明?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常温,中性溶液PH=7,判断溶液酸碱性最简易方案:用PH试纸测PH)【活动与探究】用pH试纸检验下列(一)组溶液的酸碱性:【学生实验】 (一)NaCl、NH4Cl、CH3COONa(二)AlCl3、Na2CO3、Na2SO4、 溶液的酸碱性 盐的类型 (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分) 【讨论】为什么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不同?由上述实验结果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 碱的强弱间有什么关系? 盐的组成: 酸+ 碱= 盐+ 水 强酸强碱强酸强碱盐如:NaCl KNO3 强酸弱碱盐NH4Cl Al2(SO4)3 弱酸弱碱弱酸强碱盐CH3COONa Na2CO3 弱酸弱碱盐CH3COONH4 △正盐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关系:(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①强碱弱酸盐的水溶液显碱性c(H+)<c(OH—) ②强酸弱碱盐的水溶液显酸性c(H+)>c(OH—) ③强酸强碱盐的水溶液显中性c(H+)= c(OH—)

盐类的水解教案(1)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第三单元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的。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沉淀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单元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教材以常见典型的氯化铵、醋酸钠和氯化钠三种盐在水溶液电离出的某些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分析了这一过程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在更深刻从微观粒子变化的水平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第二部分实际上是讨论平衡移动原理在盐类水解平衡上的应用,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重要意义,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盐的水解

盐类水解 一.盐类水解的实质 1盐类水解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类水解的类型和规律 (1)强碱弱酸盐水解,溶液呈_____性,如CH3COONa、______、______等。原因是 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CH3COONa K2CO3 (2)强酸弱碱盐水解,溶液呈_____性。如NH4Cl、______、______等。 原因是_______ 写出下列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FeCl3NH4Cl (3)强酸强碱盐不发生水解,溶液呈_____性,PH____7。 (4)弱酸弱碱盐强烈水解,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形成盐的酸和碱的相对强弱。 CH3COONH4 Al2S3 水解规律:“谁弱谁水解,无弱不水解,都弱双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显中性。” 针对性练习: (1)用_______可鉴别NH4Cl、NaCl、CH3COONa三种溶液。 (2)相同浓度拓NaX、NaY、NaZ溶液的PH值分别等于8、9、10,则对应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A 盐类本身原性质:这是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组成盐的酸或碱越弱,其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或酸性越强。 B 温度:盐的水解是_____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其水解程度_____. C 浓度:盐的浓度越小,其水解程度越______. D溶液原酸碱性:控制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如Na2CO3溶液中加碱可以_____水解。加酸可以_____水解。 针对性练习:(1)水解反应:CH3COO-+H2O CH3COOH + OH-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汤春爱 一、课标要求 认识盐类水解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溶液呈不同酸碱性的原因;从微观角度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原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不同的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 四、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部分是寻找规律,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盐类物质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并运用归纳法分析盐类的组成与盐溶液酸、碱性的对应关系,找出找出盐类溶液酸碱性的规律。第二部分是分析原因,引导学生

以水的电离平衡为基础,分析盐类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和OH-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趋势,明确不同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分析盐类水解的条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的探究方法,领悟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以及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过程:

问何而来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NH4Cl=NH4++Cl-)而是水: H2O≒H++OH- 问题探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某些 盐溶液中C(H+)和C(OH-) 不等 请根据表二提示,分组讨 论,共同找出原因 [思考与交流]: 根据下表,对在水中分别加 入三类不同盐的过程中,溶 液的各种粒子变化情况进行 比较、分析,试着从中找出 不同类型盐溶液呈现不同酸 碱性的原因。 (见附表二) 引导思考 宏观到微 观; 静态到动 态 生生互动 引导学生从盐溶入水中过程的三个阶段粒子的变化进行 分析 点评汇报结果 NH4++H2O≒NH3·H2O + H+ 平衡时C(H+) > C(OH- ) 小结:弱碱阳离子NH4+与水 电离产生的OH-形成了弱碱 NH 3 ·H 2 O,从而促进了水的电 离,导致溶液的C(H+)增 大,使溶液呈现酸性,这就 是NH4Cl溶液呈酸性的根本 原因。 树立“对 立与统 一”的哲 学观点。 培养分 析、归纳 能力。 现疑 、答疑对该同学分析还有什么疑问 呢 提出疑问 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提高学生 发现问 题、解决 问题能力

公开课--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说明

集体备课教案高2020级化学组

教学方法选择 教材先提出盐溶液的酸碱性的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得出盐溶液的酸碱性与其组成的关系,再通过微观分析得出其本质原因。针对这一容组织形式、结合学生已经基本具备解决问题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知识和平衡移动原理知识,本节课适合于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形成盐类水解的概念,根据概念的分类和学习的认知学心理,概念的形成要通过具体的例证进行概念感知、对例证进行分析、比较、辨别,在此基础上舍弃非本质特征、提取其本质特征、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综合上述两点,我设计了如下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质疑――理论讲解――交流应用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选择 教学场地:高2020级(17)班 实验器材:试剂瓶、烧杯、玻璃棒、pH试纸等 本节课将用到 白板,白板笔,计算机,投影仪,图片,课件PPT等。 板书设计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一、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强酸强碱盐:中性 强酸弱碱盐:酸性 强碱弱酸盐:碱性 二、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 1、理论分析:CH3OONa溶液(显碱性): CH3OONa=CH3OO— + Na+ + H2O H+ + OH— CH3COOH 2、盐类水解的定义 3、实质 4、规律

5、条件 6、特征 三、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①一般用,不用气体或沉淀符号; ②多元弱酸根分布写,以第一步为主; ③多元弱碱的阳离子一步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能解释强碱弱酸盐和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2)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得出盐类水解的规律,揭示盐类水解的本质。(3)能运用盐类水解的规律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在思考分析过程中倾听他人意见,相互启发,体会合作交流的重要与快乐。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盐类水解的过程、本质。 难点:盐类水解的本质。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案培训课件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第三单元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的。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沉淀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单元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教材以常见典型的氯化铵、醋酸钠和氯化钠三种盐在水溶液电离出的某些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分析了这一过程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在更深刻从微观粒子变化的水平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第二部分实际上是讨论平衡移动原理在盐类水解平衡上的应用,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重要意义,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盐类的水解教案

盐类的水解教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盐类水解”这一教学内容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第三单元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衡特征及移动原理,以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都是平衡原理的具体应用。学生也初步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溶液酸碱性的实质。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溶液中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这样的安排既能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又能使学生对平衡原理和弱电解质概念的具体应用和再认识。同时,盐类水解的知识又与后续沉淀溶解平衡紧密相连的。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化学平衡、弱酸、弱碱平衡、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平衡体系,它们与将要学习的沉淀溶解平衡构成了中学化学的完整的平衡体系,通过学习盐类水解,有利于学生构建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本单元内容包括盐类水解和盐类水解的应用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重点内容。教材在设计上先是通过活动与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盐溶液的酸碱性,获取盐溶液有的是呈碱性、有的呈酸性而有的呈中性的感性认知,并通过讨论活动从宏观上认识并概括出盐的组成与其溶液酸碱性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后,教材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去探究盐溶液呈酸碱性的本质,教材以常见典型的氯化铵、醋酸钠和氯化钠三种盐在水溶液电离出的某些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H+或OH-形成弱酸或弱碱的过程,分析了这一过程对水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在更深刻从微观粒子变化的水平揭示了盐溶液酸碱性的本质。第二部分实际上是讨论平衡移动原理在盐类水解平衡上的应用,及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重要意义,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盐类水解的定义,发生的条件和本质以及水解的规律。

盐类的水解的含义和实质理论

盐类的水解的含义和实质 1.水解条件 可溶性盐中必须有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2.水解实质 弱酸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H+或弱碱阳离子结合水电离出的OH-,形成弱电解质。 3.水解结果 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通常使溶液中[H+]≠[OH-],溶液呈现出一定的酸碱性。 4.水解的特点 (1)盐类的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属于吸热反应,存在水解平衡,即:盐+水水解 中和 酸+碱。 (2)水解程度一般较小,盐溶液的酸碱性通常很弱。 5.水解的规律 :CH3COO+ H23COOH+OH 弱酸弱碱盐 (1)多元弱酸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得多,如0.1 mol/L的Na2CO3溶液pH约为11,而0.1 mol/L NaHCO3溶液pH约为8。即CO2-3比HCO-3水解能力大103~104倍。Na2CO3溶液的碱性更强。 (2)同浓度时酸溶液pH值大者,对应盐溶液的pH值亦大。如0.1 mol·L-1的HCl、CH3COOH、H2CO3、HCO-3溶液的pH值:HCl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霞浦六中化学组董向文 一、概述 盐类水解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核心概念,涉及面宽,综合性强。是学生已有的关于溶液认识的综合应用。本课题是高二化学(鲁科版)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共4课时,本节第2课时,是在学习水溶液,弱电解质的电离,已初步掌握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对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有一定的理解后,进一步学习盐类的水解。讨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间可能发生的相互作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变传统的由教师单纯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方式为开放学习环境中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并将获得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的先进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到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故这节课我尽量挖掘新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课堂中从学生已有经验和社会现实中精选对学生未来发展有较高价值的,同时为学生所感兴趣并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内容,主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抛锚式”和合作探究式进行教学,通过合作探究、情景设置、分析比较、课堂探索、自主学习等形式让学生形成判断、生成新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持续探究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实验探究和自主探讨,使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和盐类水解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及变化规律。以CH3COONa、NH4Cl为例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了解多元弱酸酸根离子和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情况。 ②通过情景设置、自主学习掌握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 ③进一步熟练掌握溶液酸碱性检测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科学探究,分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问题探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盐类的水解(讲义)

盐类的水解(讲义) 一、知识点睛 1.盐类的水解 (1)定义 在溶液中由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产生的H+或OH-结合生成 _____________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反应,简称盐类的水解。 (2)实质 盐电离出的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程度________, 溶液中______与______不再相等,溶液呈现一定的酸性或碱性。 (3)水解条件 ①盐能溶于水或易溶于水; ②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注:常见的弱碱阳离子: Fe3+、Al3+、Fe2+、Cu2+、Zn2+、NH4+等。 常见的弱酸酸根离子: CO32-、SO32-、CH3COO-、S2-、HS-、ClO-、F-、HCO3-、HSO3-、 PO43-、HPO42-、SiO32-等。 2.盐类的水解规律 简记为: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谁强显谁性。 3.水解反应表达式 (1)一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或一元弱碱阳离子水解 CH3COO-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H4+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元弱酸酸根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为主) CO32-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元弱碱阳离子水解(分步进行,以总反应表示) Fe3+的水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①盐类的水解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 ②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水解产物很 少,无明显沉淀或气体生成。 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水解程度_______。 (2)浓度:浓度越小,水解程度_______。 (3)外加试剂 ①加酸可以_______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_______弱酸酸根离子水 解; ②加碱可以_______弱碱阳离子水解,可以_______弱酸酸根离子水 解; ③加入与水解产物相同的离子,水解程度_______,加入能与水解产物 反应的物质,水解程度_______; ④弱酸酸根离子与弱碱阳离子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 进,水解程度增大。 5.水解原理的应用 (1)热碱水去油污 加热促进CO32-水解。 (2)硫酸铝钾或硫酸铝做净水剂 Al3+水解生成的Al(OH)3胶体具有吸附作用。 (3)配制溶液 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为抑制Fe3+、Sn2+水解,加入 适量盐酸。 (4)泡沫灭火器 浓NaHCO3溶液和浓Al2(SO4)3溶液混合,水解反应相互促进,迅速产 生大量泡沫。 二、精讲精练 1.下列关于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盐溶液呈酸性或碱性的原因是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 B.NH4Cl溶液呈酸性是由于溶液中c(H+)>c(OH-) C.在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c(H+)

化学选修四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和经典习题原创

盐类的水解知识点和经典习题 基础考点梳理 最新考纲 1.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和应用。 2.了解盐溶液的酸碱性,会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自主复习 一、盐类水解的定义和实质 1.盐类水解的定义 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 +或OH -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 2.盐类水解的实质 盐类的水解是盐跟水之间的化学反应,水解(反应)的实质是生成难电离的物质,使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而建立起了新的平衡。 3.盐类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盐类水解一般程度很小,水解产物也很少,通常不生成沉淀或气体,书写水解方程式时,一般不用“↑”或“↓”。盐类水解是可逆反应,除发生强烈双水解的盐外,一般离子方程式中不写===号,而写号。 4.盐类的水解与溶液的酸碱性 ①NaCl ②NH 4Cl ③Na 2CO 3 ④CH 3COONa ⑤AlCl 3 五种溶液中呈酸性的有:②⑤。 呈碱性的有:③④。 呈中性的有:①。 二、盐类水解的影响因素及应用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1)弱碱越弱,其阳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2)弱酸越弱,其阴离子的水解程度就越大,溶液碱性越强。 2.外因 (1)温度:升高温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 ①增大盐溶液的浓度,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减小,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增大,加水稀释,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水解程度增大,但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减小。 ②增大c (H +),促进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增大c (OH -),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 3.盐类水解的应用(写离子方程式) (1)明矾净水:Al 3++3H 2O Al(OH)3+3H +。 (2)制备Fe(OH)3胶体:Fe 3++3H 2O=====△Fe(OH)3(胶体)+3H +。 (3)制泡沫灭火剂:Al 3++3HCO -3===Al(OH)3↓+3CO 2↑。 (4)草木灰与铵态氮肥混施:NH +4+CO 2-3+H 2O NH 3·H 2O +HCO -3。 网络构建

化学盐类的水解、电离知识点总结.(精选)

一、盐类的水解反应 1.定义:在水溶液中,盐电离产生的离子与水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 2.实质:由于盐的水解促进了水的电离,使溶液中c(H+)和c(OH)-不再相等,使溶液呈现酸性或碱性。 3.特征 (1)一般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 (2)盐类水解是中和反应的逆过程:,中和反应是放热的,盐类水解是吸热的。 (3)大多数水解反应进行的程度都很小。 (4)多元弱酸根离子分步水解,以第一步为主。 4.表示方法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盐+水?酸+碱 如AlCl3的水解:AlCl3 +3H20 ?Al+3+ 3Cl- (2)用离子方程式表示:盐的离子+水?酸(或碱)+OH-(或H+) 3+ 3H2O ?Al(OH)3 + 3H+ 如AlCl3的水解:Al+ 二、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盐的本性 (1)弱酸酸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碱性越强。 (2)弱碱碱性越弱,其形成的盐越易水解,盐溶液的酸性越强。 2.外因 (1)温度:由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过程,升温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2)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使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增大; 增大盐的浓度,水解平衡向右移动,水解程度减小。 (3)外加酸碱:H+可抑制弱碱阳离子水解,OH-能抑制弱酸阳离子水解。 (酸性溶液抑制强酸弱碱盐的水解,碱性溶液促进强酸弱碱盐的水解; 碱性溶液抑制强碱弱酸盐的水解,酸性溶液促进强碱弱盐盐的水解) 三、盐类水解的应用 1.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1)多元弱酸的强碱盐的碱性:正盐>酸式盐; 如0.1 mol·L-1的Na2CO3和NaHCO3溶液的碱性:Na2CO3>NaHCO3。

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田园式”培训公开课教案 课程模块: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 课题: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 授课教师: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王伟

第三章第一节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盐类的水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本章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建立盐类的水解的概念,初步了解盐类水解的规律。本节内容理论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盐溶液为什么显酸性或碱性,因此需要借助实验,让学生对于盐溶液的酸碱性有一个感性认识;同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教师引导等方式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最后归纳出盐类的水解的定义、本质。 教材的内容是按这样的序列展开的: 先是从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 认识到盐溶液并不都是中性的现象, 再到分析寻找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是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最后是从平衡移动的角度理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但从实践下来一直有以下几点问题困扰教师: 一是学生在学习盐类的水解之前其实已对盐溶液的酸碱性现象有所知道, 如Na2CO3溶液呈碱性等, 这往往造成他们实验探究的兴趣不大。二是这样的呈现序列容易使学生过于关注盐类水解的结果———盐溶液呈酸碱性而忽略它的核心———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三是尽管学生也在实验探究、分析思考, 但始终跟着老师的思维在走, 比较被动, 学生的思维问题不易暴露, 这在后续学习中会反映出来。因此, 我尝试在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变换思路, 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思想启迪学生思维探究,使学生自主构建“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 等知识,因此而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但是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能力层面:学生的知识储备,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实验动手能力,有分类和归纳的基础。 心理层面: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中实验与理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心态。 【设计思路】 设计时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体现互动、渗透、交叉、有效等教学观,在进行总体观下的模式运作。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以重构教学内容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具体来说,以“自主学习,展示成果→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大胆猜想,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整合信息→巡视指导、探求本质→类比迁移、构建规律→创新应用、拓宽知识→课外延伸、调查实践→合理评价,总结升华”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分析、推理,归纳出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形成解决盐类水解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本节设计力求渗透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以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分析盐类水解反应的原理和规律,正确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

盐的水解详解

盐的水解 一、单选题 1.向15 mL 0.1 mol/L H 2A 二元弱酸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 NaOH 溶液,混合溶液中H 2A 、HA -和A 2-的物质的量分数(δ)随pH 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曲线Ⅱ代表的微粒是A 2- B .pH=3至pH=4的过程中n (H 2A )、n (A 2-)、n (HA -)之和不变 C .0.01mol/LNaHA 溶液中存在:c (Na +)>c (HA -)>c (H 2A )>c (A 2-) D .向pH=4.2的溶液中持续滴加NaOH 溶液,水的电离程度持续变大 【答案】B 【详解】 A .由图可知,曲线Ⅰ代表H 2A 、曲线Ⅱ代表HA -、曲线Ⅲ代表A 2-,故A 错误; B .由物料守恒可知,滴加0.1 mol/L NaOH 溶液过程中n (H 2A )、n (A 2-)、n (HA -)之和不变,则pH=3至pH=4的过程中n (H 2A )、n (A 2-)、n (HA -)之和不变,故B 正确; C .由图可知,pH=1.2时,溶液中c (HA - )=c (H 2A ),则K a1=+2-()()()c H c HA c H A = c (H +)=1×10—1.2,同理pH=4.2时,溶液中c (HA -)= c (A 2- ),K a1=+2--()()()c H c A c HA = c (H +)=1×10—4.2,由NaHA 的水解常数K h =w a1K K =-14 -1.2 110110??=1×10—12.8可知,HA -的电离大于水解,则溶液中c (A 2-)>c (H 2A ),故C 错误; D .向pH=4.2的溶液中持续滴加NaOH 溶液,HA -与OH -反应生成A 2-和H 2O ,A 2-在溶液中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当HA -与OH -完全反应后,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氢氧化铝电离出的OH -会抑制水的电离,导致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则滴加NaOH 溶液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先增大后减小,故D 错误; 故选B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