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法通选课物权法教案

民法通选课物权法教案

民法通选课一、关于物权

(一)物权的概念及特征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享有其利益并排除他人之干涉的民事财产权。

物权的特征

第一,物权是民事财产权的一种,在这一点上物权与债权相同。

第二,物权的客体是特定的物

物权的客体是物,这使物权与债权、知识产权区别开来。特别是与同样作为支配权的知识产权区别开来,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无体的智慧成果。

第三,物权是支配权、绝对权和对世权

物权是支配权,意味着其权利主体实现其权利仅凭自己的行为即可,无须他人的行为,而债权得通过债务人的给付行为才能实现。物权的支配性是物权的本质所在;物权作为一种对世权、绝对权,物权人以外的其他人都负有不妨碍物权人行使、实现物权的义务,是不特定的。

这一点使物权与债权区别开来,债权是请求权、相对权和对人权。因此,债权则是只能由特定的权利主体对特定的义务主体享有,其权利、义务是相互对应产生的,债权也被称为相对权、对人权。

也是由物权的这一特征推导出物权的优先力、排他效力和妨害排除力。

(二)物权的种类1、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以物权的标的物为标准可以分为动产物权与不动产物权。

一般来说,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占有,而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为登记。2、完全物权与定限物权3、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三)物权的客体——物

1、物的概念及特征

民法上的物是指人体之外能满足人的需要并为人能够支配的具有经济价值的有体物或自然力。

特征:(1)物是人体之外的客观存在物

人体作为人的组成部分是主体,而不能作为客体,物是作为客体的因此不包括人体的组成部分。但是若人体的组成部分与人体相脱离并脱离其控制的人体组成部分可以成为物,如血液分离下来以后并卖出去时便成为物。(2)能被人支配与控制

物作为物权的客体,而物权是支配权不能支配的当然无法成为支配权的对象。(3)能满足人的需求.因为民法上的物是要作为权利的客体的,而权利则是人的一种利益,因此若一项客观存在的物体对人而言没有任何利益可言就无须受法律的保护了。(4)具有经济价值

依据经济学的研究,只有具有稀缺性的东西才有价值。(5)物必须能够独立成一体

只要构成民法上的物必须依据社会生活常识,能够独立成一体。若依据生活常识不能独立成一体则无法构成民法上的物,只能作为其他物的组成部分。

(1)动产与不动产

依据是否可以移动物可以区分为动产与不动产:动产是能够移动并且不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不动产是不能够移动或虽可移动但却会因移动损害价值的物。

物就数量而言,大多数属于动产,为了简约法律用语,法律一般以列举的方法界定不动产,而不动产以外的物,则解释为动产。我国法律上的不动产包括土地和土地上的附着物。

区分的法律意义。

第一,所有权人限制。动产原则上任何人均可成为其所有权人;不动产中的土地、河流、森林等,只能成为国家或集体的所有权客体,任何自然人或集体组织以外的法人,都不能成为这些不动产的所有权人。

第二,物权变动的公示方法不同。动产物权的变动,通常以交付公示;而不动产物权的变动,则以登记为公示,不经登记的不生变动效力。

第三,设立的他物权类型不同。物权中的用益物权,如土地使用权、地役权、典权等,只能在不动产上设定,动产不能设定用益物权。在担保物权中,不动产得设定抵押权,而不能设定质权和留置权;而动产可设定质权和留置权。

第四,不动产发生相邻关系。不动产由于不能移动,相邻的占有人之间如因不动产的利用而产生冲突与矛盾时,就需要法律加以协调。所以,民法上有专门处理不动产相邻关系的条文,以处理截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五,地域管辖不同。因不动产发生的争议,适用专属管辖。而因动产引起的民事诉讼,则依普通管辖确定管辖法院。

第六,权利转移时的形式不同。以不动产为标的的法律行为一般要求具备书面行使,而以动产为标的的则没有此限制。

(2)主物与从物

(3)原物与孳息

二、关于物权法(一)物权法基本原则1、物权法定原则

所谓物权法定原则是指物权的种类、物权的内容和效力都只能由法律加以规定,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其具体内容包括:(1)物权必须由法律设定。

物权不得由当事人随意创设,即当事人在其协议中不得明确规定其通过合同设定的权利为物权,也不得设定与法定的物权不相符合的物权。(2)物权的内容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设定。(3)物权的效力必须由法律规定,而不能由当事人通过协议加以设定。(4)物权的公示方法必须由法律规定,不得由当事人随意确定。物权法定原则与合同自由原则的区别体现了合同法与物权法的不同之处。

2、一物一权原则

即物权标的物特定原则。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含义:

一个物权的标的物应以一物为原则,一物之上只能成立一个所有权,一物之上不能设立两个以上内容相冲突的物权。

内容:(1)物权的客体为独立的、特定的物。

所有权的客体仅为一个独立物。

一物之上只能设定一个所有权。(3)同一物之上可以并存数个不得相互矛盾的物权。所有权与其他物权可以同时并存;同一物之上可以设定数个担保物权;用益物权可与担保物权同时并存。

3、物权变动的公示公信原则

(1)公示原则

所谓公示,是指物权在变动时,必须将物权变动的事实通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否则不能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公示原则的理由:

物权的变动之所以要公示也是由物权的性质本身所决定的。因为物权具有排他的、优先的效力。如果物权的变动不采用一定的公示方法,某人享有某种物权,第三人并不知道,而该人要向第三人主张优先权时,必须会使第三人遭受损害。物权公示制度的建立极大地减少了产权变动中的纠纷,从而维护了交易的安全和秩序。

公示方法:

世界各国在公示方式上大体都采用相同的方式:就动产而言其公示方式乃是占有;就不动产而言乃是登记。

但是关于公示的法律效力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做法:法国、日本等国家采取登记对抗主义,即不登记不得对抗第三人,但是不影响物权在当事人之间的转移;德国、瑞士等国家采取登记生效主义,不登记不发生物权转移的效力。

注意不公示不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仅限于因法律行为而发生的物权变动,对于因法律行为以外的法律事实而发生物权变动的是否登记不影响物权变动的效力,如继承、建造等取得标的物之所有权,即使未登记所有权也发生变动。

动产的交付:

交付是指移转标的物的占有,交付有如下四种方式:

(1)现实交付,是指将标的物的占有直接移转给对方当事人。

(2)简易交付,是指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寄托、租赁、借用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3)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

(4)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

登记及其法律效果:

登记作为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将物权变动的事项,登载于特定国家机关的簿册上。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我国不动产权的变动,系采取登记要件主义,即以登记作为物权变动的要件。不动产物权的变动除了当事人间的合意外,还要进行登记。非经登记,不仅不能对抗第三人,而且在当事人间也不发生效力。

但是在农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上我国仍然采纳登记对抗主义

(2)公信原则

所谓公信原则是指一旦当事人变更物权时,依据法律的规定进行了公示,则即使依公示方法表现出来的物权不存在或存在瑕疵,但对于信赖该物权的存在并已从事了物权交易的人,法律仍然承认其具有与真实的物权存在相同的法律效果,以保护交易安全。

公示与公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公信原则是公示原则的必然逻辑结果。

公信原则的体现:

公信原则集中体现在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与不动产登记的公信力之上。

专题二所有权

一、所有权的概述(一)概念

学理上对所有权的定义为:权利人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标的物永久全面与整体支配之物权。

我国民法通则的定义:所有权是财产所有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属于他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

(二)所有权的权能

1、所有权的积极权能

所有权有四项积极权能分别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占有:所谓占有是民事主体对于标的物实际上的占领、控制。占有首先是一种事实状态。

所有人可以自己占有标的物,也可交给他人予以占有。

使用:所谓使用是指依照物的性质和用途,并不毁损其物或变更其性质而加以利用。使用权能一般由所有人自己行使,也可以由非所有人行使。

收益:所谓收益是指收取标的物的孳息。

孳息分为法定孳息和自然孳息。前者指依法律关系取得的利益,后者指果实、动物的生产物以及其他依物的用法收取的利益。收益权能一般由所有人行使,他人使用所有物时,除法律或合同另有规定外,收益归所有人所有。

处分:所谓处分是决定财产事实上和法律上命运的权能。

处分分为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前者是在生产或生活中使物的物质形态发生变更或消灭;后者指改变标的物法律上的命运,也就是改变标的物之权利归属状态。法律上的处分包括:转让标的之所有权,将标的物为他人设定用益物权(包括地上权、典权等),将标的物为他人设定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

没有处分权能而对标的物进行法律上的处分称之为无权处分,其后果为效力待定。

2、所有权的消极权能

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是指所有权的妨害排除力,即所有物返还请求权、妨害排除请求权、妨害预防请求权。

(三)所有权的类型

1、按照所有制进行分类.我国现行法律对于所有权的分类主要依据所有制形态而进行的,据此所有权的形式主要有国家所有权、集体组织所有权和公民个人所有权。

2、按照标的物进行分类.所有权可以按照标的物进行分类,

济南大学法学院民法通选课—物权法张伟丽分为不动产所有权与动产所有权。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是指民事主体对于建筑物的有独立用途

的部分的单独所有和对共用的部分的共同所有。

1、建筑物区分所有的要件 .基于物权客体的独立性原则,区

分所有的特定部分,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才可以为建筑物区分所有

的客体。这些条件有:(1)须具有构造上的独立性,即被区分的

部分在建筑物的构造上,可以被区分而与建筑物其他部分隔离。

并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4、用益物权原则上是有期限物权

(二)用益物权的类型

1、比较法上的用益物权(1)地上权

所谓地上权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上以建筑建筑物和种植树木为内容的一种用益物权。

其具体内容与我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基本上相同。

(2)地役权

是为了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对他人的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者对他人行使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权利。具体内容详后。

(3)永佃权

是指在他人的土地上永久地种植庄稼或者放牧并支付对价的一种用益物权。

(4)用益权

特定人就他人之物在一定期限内为一定程度上之利用的权利。用益权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灵活性,主要是在其内容方面,可以依照用益权人的需要而进行多样化的设定。其中居住权即为其一。

2、我国现行法上的用益物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包括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

集体土地使用权,包括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其他建设用地使用权

典权

地役权

二、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公民或集体)因从事耕作、种植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项目而基于承包合同对集体所有或集体使用的国家所有的农业用地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

特征:

客体是集体所有或者国家所有交给集体使用的农业用地;

权利内容必须是以种植业、养殖业等农业生产为目的;

该种权利虽然作为集体土地使用权但是却是可以转让的权利;

权利主体有一定的限制。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承包经营的,必须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

(一)土地承包人的权利和义务1、承包人的权利(1)以农业生产为目的对土地进行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2)对承包经营权的处分权

处分方式: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注意不可以抵押。

处分的方式及程序:①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当事人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②采取转让方式流转的,应当经发包方同意;采取转包、出租、互换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的,应当报发包方备案。③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互换、转让方式流转,当事人要求登记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

2、承包人的义务(1)维持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用于非农建设;(2)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不得给土地造成永久性损害;

(二)发包人的权利和义务。

1、发包人的权利

监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

制止承包方损害承包地和农业资源的行为;

依法收回发包土地的权利:在承包人严重违反承包合同或者其他法定情形下可以依法收回土地承包经营权。

2、发包人的义务

维护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非法变更、解除承包合同;

尊重承包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三、建设用地使用权

是因建筑建筑物或其他工作物而使用国家所有的土地的权利。

(一)取得

国有土地使用权作为一种用益物权,则用益物权的一般取得原因(如转让、继承等),自然也适用于国有土地使用权。

国有土地使用权取的初次取得有如下两种方式:

1.划拨

土地划拨,是土地使用人只需按照一定程序提出申请,经主管机关批准即可取得土地使用权,而不必向土地所有人交付租金及其他费用。

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建设用地包括:①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②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③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用地。

2、土地使用权出让。

土地使用权出让是国家以土地所有人身份将土地使用权在一定期限内让与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

土地使用权出让有三种形式:协议、招标和拍卖。

程序:

签订出让合同交纳出让金(60日内)办理登记(取得土地使用权)

(二)期限

划拨土地使用权没有期限的限制。

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最高期限为:

居住用地7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40年;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50年;综合或者其他用地50年。工业用地50年;每一块土地的实际使用年限,在最高年限内,由出让方和受让方双方商定。

(三)使用权人的权利和义务

1、权利 (1)占有土地的权利(2)使用土地权利 (3)处分土

出租,但必须投资达到25%

注意对划拨土地处分权利的限制:不得转让,不得单独抵押,不得单独出租;若必须与地上建筑物一同处分,则应当转为划拨土地补缴出让金。

(4)从事与建筑建筑物有关的附属行为

2、义务(1)合理使用土地的义务,必须按照出让合同规定的方式加以利用,否则改变土地用途国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2)不得闲置土地

1年内未开发的收取不高于土地出让金20%的闲置金;连续两年闲置土地的无偿收回土地。

以及在国有土地使用权消灭时恢复土地原状。

四、地役权

所谓地役权是指为了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对他人的土地进行一定程度的利用或者对他人行使土地权利进行限制的权利。其中需要利用他人之土地的土地被称之为需役地,为需役地提供便利之被利用土地被称之为供役地。

特征: 1、地役权是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2、地役权是为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3、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地役权从属于需役地,地役权作为从权利不得独立于需役地而转让或者与需役地分离而单独作为其他权利的标的;需役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发生转移的,地役权随之转移。 4、不可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所谓地役权的不可分性是指地役权不因需役地的分割或者部分转让而受有影响;也不因为供役地的分割或者部分转让而受有影响。

(一)地役权与相邻关系的区别

地役权与相邻关系在内容上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其区别主要体现在:

相邻关系为土地所有权内容当然的扩张或限制,是法定的;而地役权则为土地所有人间基于契约而生之所有权扩张与限制,是意定的。

因此基于相邻关系而发生的所有权的扩张或者限制仅在不得已的情形下发生,即若不进行该种限制或者扩张那么土地所有人就无法正常实行其土地的利用,因此相邻关系进行的调整是法律的底线;而地役权则是于相邻关系之外土地所有人更进一步对自己权利的扩张,因为是基于合意设定所以其范围几乎是没有限制的。

相邻关不是独立的权利,乃是为所有权本身的限制或扩张;而地役权则是因他物权而受一时之限制,是一种独立的权利。

相邻关系之成立及对抗第三人,均不需要登记;地役权的成立以登记为必要。

基于相邻关系所生之权利义务与所有权同时存在,不能单独的取得或丧失,即不因相对人的意思而发生变动;地役权不同,有一定之取得或丧失原因。

(二)地役权的类型

1、积极地役权

积极地役权是指以地役权人为了利用自己土地的便利而对供役地为一定积极行为为内容的地役权,又被称作作为地役权,于此时供役地所有人负有容忍该一定行为之义务。例如通行、铺设低下线缆、排水、取水、采砂石等地役权都属于积极地役权。

2、消极地役权

消极地役权是指以供役地所有人在供役地上不得为一定行为为内容的地役权,因供役地所有人负有一定不作为之义务,而非单纯之容忍义务,故又称为不作为地役权。采光、眺望、禁止气响干扰等地役权均属之。

(三)地役权的取得与消灭

1、地役权的取得

(1)基于法律行为取得地役权

设立地役权的合同;

遗嘱等单独行为也可以设定地役权;

地役权转让:由于地役权的从属性,地役权的让与应与需役地的让与共同为之,并亦应有书面合同。

注意地役权作为不动产物权,其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以登记为生效要件。

(2)基于法律行为以外的原因取得地役权

继承;

时效取得——在承认取得时效的国家。

2、地役权的消灭

地役权是一种不动产物权,则不动产物权的一般消灭原因,当然适用于地役权。以下是地役权消灭的几项特殊原因:土地灭失;需役地不需要利用供役地;供役地无法满足需役地的需要;抛弃;存续期间的届满或其他预定事由的发生;土地被征收。

(四)地役权的效力

1、地役权人的权利

(1)对供役地的使用权

地役权人有权依据设定地役权的合同或者遗嘱等规定的方式对供役地加以利用。对供役地的利用方式因为地役权的类型而有所不同,有的为取水、有的为通行、有的为铺设电缆、有的为禁止供役地所有人建筑高层建筑物等等不一而足。

(2)为必要的附属行为

地役权人为了行使其地役权所必须实施的行为,虽然没有在设权合同中规定地役权人仍然得以实施。例如为了行使在供役地上取水的地役权,地役权人可以在供役地上设置水井等取水装置。

(3)得行使所有权之物上请求权

即可以行使停止侵害、排除防碍、反还所有物等物上请求权。

2、地役权人的义务(1)损失最小化的义务

地役权人对供役地的使用应当选择损害最小的地点及方法为之,这样使得通过地役权增加需役地价值的同时,不致过分损害供役地的效用。(2)补偿义务

地役权人因其行使地役权的行为对供役地造成变动、损害的,应当在事后恢复原状并补偿损害。(3)维护设置的义务

地役权人对于为行使地役权而在供役地修建的设施,如电线、

济南大学法学院民法通选课—物权法张伟丽

管道、道路,应当注意维修,以免供役地人因其设施损坏而受到损害。(4)恢复原状的义务

地役权消灭时地役权人应当以自己的费用将供役地恢复原状。

专题四担保物权

一、担保物权概述

担保物权,又叫做价值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用以担保其债权的实现的他物权。

特征:1、担保物权是以支配标的物的价值为其内容 2、担保物权是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目的3、担保物权具有从属性由于担保物权均是以确保债务的履行为其目的,所以所有的担保物权均从属于其所担保的债权。也就是说,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为主权利,因此通常称之为主债权;而担保物权则作为其从权利。

4、不可分性

所谓担保物权的不可分性是指担保物权的标的物分割、部分转让、部分消灭不影响担保物权的存续及整体性;反之,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进行分割、部分转让或者消灭的也不影响担保物权的存续及其整体性。

5、物上代位性

担保物权均具有物上代位性,所谓物上代位性乃是指担保物权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有其他替代物的担保物权并不消灭而是及于该替代物之上。例如,保险金、损害赔偿金等。

物上代位性是由担保物权的价值权性导出的。由于担保物权支配的是标的物的价值而非其实体,所以不像所有权和用益物权那样标的物实体灭失的即归于消灭,而是只要其价值没有灭失就不会归于消灭

(一)担保物权的类型

1、意定担保物权与法定担保物权

依据担保物权发生的原因,可以将担保物权分为意定担保物权和法定担保物权。意定担保物权是指基于法律行为,即担保合同而产生的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和质权两种。法定担保物权则是根据法律的规定直接发生的担保物权,民法上规定了一种:留置权。特别法上规定的有:海商法上规定的船舶优先权、合同法中建设工程合同中承包人对于其完成的建设工程享有价款优先权(实际上乃是法定抵押权)。

二、抵押权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占有而提供担保的不动产或其他财产,在债权未受清偿时得处分该财产并就其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

(一)抵押权的设立

1、抵押合同

抵押合同必须以书面要式行为订立。注意所有的担保合同要求书面要式。

2、流质禁止条款

当事人在订立抵押合同时,不得在合同中约定在债务履行期满低押权人未受清偿时,抵押物的所有权转移为债权人所有。

注意流质禁止条款也适用于质押合同。

3、登记

登记作为生效要件,不登记不生效:①不动产②航空器、船舶、机动车辆③企业的机器设备及其他动产

登记作为对抗要件:

除上述所列之财产外,其他标的物进行抵押的是否登记当事人自愿,不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二)抵押权的标的——抵押物

是否能够进行抵押的标准是该项财产是否可以转让,抵押权最终是要将标的物处分以其价金优先受偿。因此原则上可转让的财产均可抵押,不可转让的财产均不能进行抵押。于是大家仅掌握哪些财产不可抵押就足够了,也就是说除了下述不可抵押外其他财产均可抵押。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1、土地所有权。(不可流通)

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可流通)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可以抵押,但是有如下两种例外情形:①抵押人依法承包并经发包方同意抵押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荒地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②乡(镇)、村企业的土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但是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其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可同时抵押,但在未来仍不能改变土地使用权的性质。

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此种情形是为了公共利益而设。但是需要注意《担保法解释》第五十三条规定: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以外的财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抵押是处分行为,此种情形是由于处分权之欠缺)

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此种情形所有人丧失了处分权)

6、以法定程序确认为违法、违章的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无效(《担保法解释》第48条)

7、当事人以农作物和与其尚未分离的土地使用权同时抵押的,土地使用权部分的抵押无效。但农作物抵押有效。(《担保法解释》第52条)

(三)抵押权的效力

1、担保的范围

有约定的依照约定,没有约定的担保如下之范围:抵押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抵押权的费用。

2、标的物的效力

抵押效力及于从物;孳息的效力;对添附物的效力

2018年乡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c13912538.html, 专业的公文在线写作平台 2018年乡镇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总结 结合我乡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我乡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坚持学以致用。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的形式和方式,充分发挥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党委科学决策服务,现将今年我乡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率先垂范,成员积极参与。首先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始终把学习作为加强、改进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和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扎实抓好。党委书记XX把这项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来抓,经常对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作出指示和安排,并一再强调机关领导干部要提高认识,努力做学习型领导、个人,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机关。作为第一责任人,他们坚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无论工作事务多么繁忙,总是带头学习、带头发言、带头辅导、带头调研,充分发挥带动和引导作用,并经常同领导干部一道研究布置课题、理顺工作思路、探寻学习方法,联系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充实领导干部学习内容,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平时注重监督检查集中学习研讨、个人自学和考勤管理等学习制度的落实情况。在领导的带领下,其他机关干部均能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做到以学习提升理论素质,促进工作开展,形成了学思结合、工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在全乡的理论学习及创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示范教育作用。 (二)明确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一是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全面系统学习、掌握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精髓,牢牢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理论核心。二是围绕“三个代表”、科学发观等重要思想,组织学习和探讨。

物权法教案(发)

第一章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授课题目】物权与物权法概述 【授课类型】理论课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物权与债权的区别 2、理解物权法的性质 3、掌握物权的概念及物权法律关系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物权的概念 教学难点:物权法律关系 【教学内容】 1、物权概述 2、物权法概述 【教学方法及手段】这次授课的内容主要是介绍性的,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讲述的方式对课本上的基本内容进行全方面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资料,运用相关的案例和法学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事例对有关问题进行讲述,使学生对物权法的基础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节物权概述 引例:陆杏菊诉宝鼎公司采光权纠纷案 原告陆杏菊居住在某市海曙区马园新村4号102室。被告在原告住宅前建造了“世纪长春”住宅楼,于1999年12月通过有关部门综合验收并交付使用,该楼对原告住宅的采光存在影响。原告认为被告在原告屋前所建的住宅楼影响了原告的采光,特别是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终日不见阳光,严重侵害了原告家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为此多次向市规划局等有关单位反映及协商无果,诉至法院。 一、物权的概念 物权是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物,享有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物权法第二条第二款)物权的概念源于有限的物质资料与无限欲望的矛盾,创设物权这一概念的目的就是为了明确物的归属以定纷止争。 物权的本质是一种垄断的支配性的权利。 二、物权的特征(与债权相比较) (一)物权是一种对世权、绝对权 从主体上考察,物权的义务人是不特定的一般人。物权人的物权对任何人都有意义。任何人都负有不侵害他人物权的义务。该义务以不作为为内容。 (二)物权的客体原则上为特定物、独立物

小学生知法守法教案

小学生知法守法 教学目的 通过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的事例,教育学生在社会上要遵纪守法,并懂得首先要从遵纪做起。 教学要点 1、学习张小强学法、知法、守法,并懂得守法首先要从遵守纪律做起。 2、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 教学准备 1、结合课文内容绘制挂图2幅。 2、课前搜集一些关于论述纪律与自由的格言名句。 3、幻灯字幕3幅,录音机,录音带。 4、学生思想状况分析: ①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 " 知法守法 " 的深刻理解。 ②个别学生不能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 一、导题: 同学们,讲课之前,老师向你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在马路上行走,有人欺侮了你,你会怎么办?回答得很好,我们当中有些人表现出了一种无畏的英雄气概,但这并不是最理想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如果遇到拦路抢劫的事,我们最好能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八课 -- 《知法守法》。

板书课题:《知法守法》一课向我们介绍了用法律保护自己,不违犯法律的好少年 -- 张小强,那么,张小强是怎样做的呢?请听故事。 二、讲述故事,激情明理: 1、创设情境、讲述故事。(放录音配乐,边讲边出示挂图。) 2、提出问题,引导明理:问题:(投影字幕) ①当别人对小强强行搜身时,小强是怎样做的? ②小强为什么不让哥哥去报复?如果去报复后会造成什么后果?③小强为什么能受到别人的称赞?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4、师生共议,明确道理。学生议论,教师小结。 小结:①小强在被别人拦住,遭受恐吓的时候,并没有被吓倒,他勇敢地站在那里,冷静地劝说那几个人;当那几个青年强行对他搜身时,小强利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了自己,指出了他们的行为触成了犯罪。假如你是小强,你这时会怎样做?说的很好,我们要用法律保护自己,首先必须知法、懂法,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必须多学法律知识,只有掌握了法律知识,才能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才能在自己受到伤害时保护自己。 ②是的,小强清楚地知道:如果哥哥去找他们,一定会用暴力报复他们,而使用暴力去报复人是违法的,因此小强不让哥哥去找他们。小强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二是使哥哥免于违法。当然这一切都是与小强知法守法分不开的。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身上,你的亲人要去报复别人,你会怎样做?假如那几个青年是你

打印 民商实务---物权法实训教案知识讲解

打印民商实务---物权法实训教案

民商实务---物权法实训教案 案例一 乔某家的一只母羊领着三只小羊跑进薛某的地里。薛某以乔某的羊损坏了自己的庄稼为由,将该母羊牵回自己家中扣留。发生争执后,经村干部调解,薛某愿意将该羊送回,但主张须乔某先赔偿其损失。乔某向法院起诉,请求薛某返还财产。 思考: (1)乔某和薛某之间关于庄稼和羊的争议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吗?(2)乔某对于羊、薛某对于庄稼,是人对于物的何种支配关系?(3)该纠纷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解析: 1.在本案中,乔某是母羊的所有权人,薛某是地里庄稼的所有权人,当他们对母羊和庄稼行使所有权的时候,就形成了他是权利人,而其他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义务人的这种法律关系:基于对母羊的所有权,乔某是权利人,乔某之外的其他任何人包括薛某都是乔某的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害其所有权的义务,构成了所有权法律关系;同样,薛某是庄稼的所有权人,其他任何人包括乔某都是薛某的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从这两个所有权关系可以看出,物权关系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基于物而发生的人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在羊与庄稼的物权关系上,体现的是物的归属关系。《物权法》第2条规定,物权法律关系调整的是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那么,本案关于羊和庄稼的所有权关系属于支配关系,当然就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3.乔某的羊吃了薛某的庄稼,是侵害了薛某的所有权。对于一个侵害所有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解决,对此,《物权法》第32条有明确规定。但薛某却采用了强行扣押乔某所有的羊的方法,这当然也是违法行为,侵害了乔某的所有权。乔某的羊吃了薛某的庄稼,是一个疏忽行为,是他违反了对他人的所有权不得侵害的义务,具有过失。而薛某的行为却属于恶意,是故意违反对他人的所有权不得侵害的义务。尽管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但性质有所不同。 4.处理本案纠纷,应当按照《物权法》第34条和第37条规定,薛某应当返还原物、赔偿损失,而乔某也应当对于薛某的损失予以赔偿。 案例二

14《学法、懂法、守法》教案

《学法、懂法、守法》教案 三年级刘基萍 一、教学内容:学法、懂法、守法 二、教学目标: (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远离犯罪。 (二)、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并进行预防。 三、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引言:同学们都有十一、二岁了,相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增无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法》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阐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犯罪呈低龄化趋势 (2)社会闲散青少年犯罪突出 (3)在校学生作案逐年递增 (4)犯罪的类型复杂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1)社会的因素 (2)家庭的因素 (3)学生的心理因素 3.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渐变过程。此间必然会出现诸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就是由于他们长期养成了不良行为,放任自己而又没有及时得到矫正而发展形成的。 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带管制道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南京江标铁塔制造有限公司 领导干部学法制度 为了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普法活动,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决定在全公司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现将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行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推进依法治企进程。通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活动,增强广大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制精神的工作环境,保证国家各项方针的贯彻落实。 二、基本标准 (一)建章立制 1、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成立主要领导一把手负责的学法用法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做到人员、组织、经费三落实。 3、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法用法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二)普法宣传教育 1、依据上级普法规划,制定本公司普法规划及年度工作要点。 2、领导班子坚持学法制度,带头学法、用法。职工坚持自学与集体学法相结合,集体学法每年至少两次。 6、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固定的法制宣传橱窗或板面,每年至少一次法制宣传日(周)活动。 (三)依法治企 1、制定依法治企工作方案,并认真贯彻实施,保证依法治企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健全公司管理体制。各级组织健全、职责明确,依法发挥相应的作用。 3、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合同法》、《安全生产法》等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各项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三、组织领导 各部门应当将推进学法用法工作列为法制工作的重要内容,广泛宣传开展依法治企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依法治企工作和创建“学法用法示范点”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

会前学法制度

会前学法制度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研究法律,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依法管理,不断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并有意识地使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开发这个系统。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领导干部是指中层以上领导干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预会,是指支部委员会、局常务会议、主任办公室例会、干部、职工在重大会议前的学习。 第四条法律)的用户研究的目的,应当加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和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发展,促进我们局依法执政。 第5条会前法律研究要点:

(一)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基本理论。 (二)规范政府部门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 (3)与市政建设、项目管理相关的专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四)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 (五)其他有关业务人员行为规范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章。 第一条为进一步增强我局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加快推进法治机关建设,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会前学法范围包含:领导干部会前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前学法、干部职工会前学法、周五政治学习前学法。 第三条会前学法,应坚持“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把学法内容和本单位中心工作、需要决策的重大事项结合起来,积极提高学习的实践性,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第四条原则上在每周五政治学习会会前须安排集中学法。重大行政决策前须安排与行政决策相关联的法律法规的学习。 第五条会前学法的授课人以主要议题涉及的相关分管领导或股室的负责人为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法律顾问和法治经验丰富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进行授课。 第六条政治处负责会前学法的组织工作,宣教股负责拟订学法内容,报领导审定后实施。 第七条每年的学法资料要汇编成册,分送领导干部和其他机关工作人员继续学习。 第八条本制度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1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主题班会教案

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少年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 1、了解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及其由来。 2 、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争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学生。 3、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活动形式 以学生学习行为规范为中心,通过各种活动如生活实例窥探、行为规范讨论交流、反面案例启示等增强学生遵纪守法观念。 班会准备 1 、准备有关的法律知识材料。 2、收集有关遵纪守法的案例。 3、制作相关的课件。 班会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提问:“你知道12月有什么节日吗?”然后图片提示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全国法制宣传日。 2、播放全国法制宣传日的宣传视频。 二、知识环节: 1、在多媒体展示小学生守则,让学生大声朗读。然后强调一下我们学校的校规校纪,并提醒学生时刻牢记在心。 2、让学生了解2015年“ 12. 4”全国法制宣传日暨“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知识。 3、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思考“什么是违法,什么又是犯罪?” 通过同桌讨论,然后请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老师再讲授。 (

出 示课件,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 4、多媒体出示几个案例,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讨论并分析案 例: 案例一: 小雨随老师、同学们到一旅游胜地秋游。当他见到一棵古树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拿出小刀在树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满意地离开。 案例二:海口市的一名10多岁的男孩向另一名年龄更小的小学生强 行勒索钱财时,被过往行人抓了个正着。如此小的孩子竟学会了敲诈勒索,让围观群众感叹不已。 案例三:文昌市某中学一初一女生被四女生轮番抽打了200多个耳光,耳膜破裂住院。在暴行长达一小时的时间里,她的室友躲在寝室里,不敢相救。 案例四:虹虹到自选商场购物,看见一个装饰物很精致,趁售货员不在意,悄悄拿了放进自己的书包,若无其事地走出商场。 (讨论: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你看到了这样的事,你会怎 么做?) 5、你发现没发现身边的违法行为,如果有请同学们说一说,大家议一议。接着引导学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三、小组竞赛: 小组间进行答题竞赛,每组派一个代表负责答题,教师先选择最快举手的同学,答对一题可加一分。 判断对错。 (1)我正在认真听课,书桌里的手机震动了,有人发短信给我,趁老师不注意赶快回一下。(X)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能力提升执政水平重点

加强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能力提升执政水平 同志们: 强化民主与法制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年来,阿克苏市各级各部门在民主法制建设中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初步形成了领导干部学法的模式和路子。使我市民主法制建设找到了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转发的“六五”普法规划,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对象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肩负着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事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保证,是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深入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对于全民普法教育具有重要表率作用,有利于弘扬社

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良好风尚。总体上看,经过长期的普法教育,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明显增强,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有些地方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依法管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能力不强,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各级领导干部要从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习法律、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重要性,带头学习法律,做尊崇法律、运用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表率。 二、进一步明确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的原则,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观念,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观念,

打印 民商实务---物权法实训教案

民商实务---物权法实训教案 案例一 乔某家的一只母羊领着三只小羊跑进薛某的地里。薛某以乔某的羊损坏了自己的庄稼为由,将该母羊牵回自己家中扣留。发生争执后,经村干部调解,薛某愿意将该羊送回,但主张须乔某先赔偿其损失。乔某向法院起诉,请求薛某返还财产。 思考: (1)乔某和薛某之间关于庄稼和羊的争议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吗(2)乔某对于羊、薛某对于庄稼,是人对于物的何种支配关系 (3)该纠纷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解析: 1.在本案中,乔某是母羊的所有权人,薛某是地里庄稼的所有权人,当他们对母羊和庄稼行使所有权的时候,就形成了他是权利人,而其他所有的人都是他们的义务人的这种法律关系:基于对母羊的所有权,乔某是权利人,乔某之外的其他任何人包括薛某都是乔某的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害其所有权的义务,构成了所有权法律关系;同样,薛某是庄稼的所有权人,其他任何人包括乔某都是薛某的义务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义务。从这两个所有权关系可以看出,物权关系不是人对物的关系,而是基于物而发生的人与人的权利义务关系。 2.在羊与庄稼的物权关系上,体现的是物的归属关系。《物权法》第2条规定,物权法律关系调整的是物的归属和利用关系,那么,本案关于羊和庄稼的所有权关系属于支配关系,当然就是物权法的调整对象。 3.乔某的羊吃了薛某的庄稼,是侵害了薛某的所有权。对于一个侵害所有权的行为应当依法解决,对此,《物权法》第32条有明确规定。但薛某却采用了强行扣押乔某所有的羊的方法,这当然也是违法行为,侵害了乔某的所有权。乔某的羊吃了薛某的庄稼,是一个疏忽行为,是他违反了对他人的所有权不得侵害的义务,具有过失。而薛某的行为却属于恶意,是故意违反对他人的所有权不得侵害的义务。尽管都是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但性质有所不同。 4.处理本案纠纷,应当按照《物权法》第34条和第37条规定,薛某应当返还原物、赔偿损失,而乔某也应当对于薛某的损失予以赔偿。案例二 沈某经政府批准,自筹资金购买了节能变压器、高压铝蕊线等价值元的电力器材,自请民工,自付占地补偿费,架通一条自乡政府至其居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法维权》名师教案

(封面) 小学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法守法依 法维权》名师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的: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重难点】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述法,比较法。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素材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

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观看法制教育视频) 小组讨论,并用气泡图等各种形式记录,小组派代表发言,各组参与讨论。 (一)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 (二)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原则: 1、依靠法律,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的侵害中小学生要明确,依靠法律是预防侵害的首要原则是自我保护的必备武器。依靠法律,必须学法、知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要弄清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无罪,什么是犯罪;什么是自己的义务,权利和合法权益,什么是受到侵害。还要弄清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和法律责任。要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行使权利,并在违法犯罪行为对自己形成侵害时,能够依靠法律手段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一克服“害

最新整理基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最新整理基层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努力提高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下面我结合自己本职工作,谈谈学法用法心得体会。 一、进一步提升学法用法思想理念。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工作。自觉学习、贯彻和宣传法律,关键在于提高思想认识。首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务员学法用法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依法行政是政府工作的灵魂,是一切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其次是本职工作的需要。农业农村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各个部门诸多法律法规,作为一名公职人员,必须充分掌握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服务好本职工作。三是自身建设的需求。党员干部首先应该是国家法律带头的执行者和遵守者,学法用法这个头带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成效,关系到工作的形象。同时,公务员队伍积极地学法用法对整个社会引领作用也显而易见,如对巩固执政基础、规范社会秩序、培育公民品格、促进文化建设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多年来法制教育,广大群众要求社会依法行政、阳光行政,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学好用好法律不单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与法治国家的实现紧密相联。 二、进一步确保学法成效。学法是用法的前提。尽管这些年来,我们公务员系统普法宣传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我们的政府机关特别是在基层,相当数量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还比较淡薄,弄不懂、学不深现象还比较突出,并直接消极地作用在实际工作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一些地方公务员学法环节存在形式主义不无关系。在因制度弱化导致的上无压力下无动力的情况下,部分公务员提不起学法的精神和用法的自觉性。这就导致部分公务员法律素质不高,行政活动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和合法性。因此,在将来的学法用法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形式、充实内容、健全机制、强化培训、严肃考核,真正提高广大公务员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公务员学法用法的实际效果。

物权法的意义与作用培训资料

物权法的意义与作用

《物权法》的意义与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已于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受到民众的普遍关注。其作为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法律,明确了财产的归属与利用规则,与我国十三亿民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一、物权是什么权 日常生活中,民众相对比较熟悉“所有权”、“产权”这样的概念,而对物权有些陌生。《物权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我们熟悉的“所有权”、“产权”的概念包括在物权之中,物权是对物的归属与利用的相关权利的理论概括。物权是财产权。与债权不同,物权是支配财产的权利,而债权是请求他人做一定行为的权利。因此,物权是绝对权,权利人行使物权时不需要其他人意志,可依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利。 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这三大主要部分构筑了物权的体系。所有权规范着物的归属,也就是财产归谁所有的问题,是物权法律体系的基础。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能。其中,处分权能是所有权的核心,是所有权的当然内容。享有所有权就意味着权利人必然有权处分该财产。用益物权同样值得关注,它是指权利人对别人的财产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以及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等等都属于用益物权。因为物权是支配财产的权利,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财产,任何人不得非法干涉。但权利的行使并非随心所欲不受任何限制,当行使权利侵害别人或者公共利益,就是非法的。比如,购买住

宅小区内房屋开一家饭店,会给周围的住户带来噪音,也产生安全隐患,这就是非法的。 在哪些财产之上可以成立物权?这就是物权的客体问题,物权的客体主要是物。《物权法》对物的分类作出了规定——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指位置移动不影响其经济价值的财产,比如大到汽车、船舶,小到一粒米、一根针都属于动产,此外还包括电、光、声音等无具体形状的有体物;不动产通常是空间位置固定的财产,最常见的不动产当然是土地和房屋。 那么,家里的宠物受别人侵害致死,可否要求侵害人支付比宠物的市场价格高的赔偿?人在临终时是否可以把自己的财产赠与宠物?这就涉及在物权法的视野中,该如何看待动物的法律地位问题,它究竟是物权的客体应由人自由支配,还是可以作为物权的主体? 法律对动物的特殊保护,是基于对生命的尊重。但动物应该与其他物一样,作为物权的客体,能被人实际支配并获取收益,并能排除他人非法侵害。当动物受到侵害,动物主人有权请求侵害人赔偿。此外,动物对于人的意义与一般物不同,比如由于主人与宠物之间的感情,宠物受到伤害可能导致主人的精神损害。所以在此情形下,宠物主人除了可以要求侵害人支付宠物的医疗费用外,还可以请求其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 总的来说,作为物权客体的物必须是有经济价值的,能够被人控制的,存在于人体外部的,独立的特定有体物。因此,没有经济价值的物体并不被视为《物权法》中的物;人类不能控制的物,比如月球上的土地也不能被视为物,因为它不能被人支配;人体器官不能被视为物,但是如果该器官已经脱离人体独立存在,则可以被视为物,比如血液,头发等;依附于他物而不能独立存在

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

《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 班级:二(4)班教师:XXX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思想上对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努力去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培养学生正确的法律观念。 2、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知法、守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法制观念。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我和大家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希望对同学们在学法、知法、守法、护法上有所帮助。 二、小学生应懂得哪些法律常识? (一)、我先和大家谈谈什么是违法与犯罪。 同学们不要把违法与犯罪理解成同一个意思。首先,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禁止做以及不允许做的,或者是应当去做而不去做的行为。犯罪是指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严重危害社会,依照《刑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违法——指违反法律规定,危害国家、社会和公民利益,依法应当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对正常社会秩序的破坏,对公民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等合法权益的侵犯, 犯罪——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正身避邪,防微杜渐 大量事实证明,不良行为习惯正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青少年要从小事和日常生活做起,堂堂正正走好人生每一步,坚决摒弃下列不良行为。 1、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2,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3,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二)、学习《宪法》 (三),遇到什么情况拨打110电话? “110”系报警电话号码,遇有歹徒拦劫、入室抢劫、被绑架、流氓强暴、行凶杀人等特殊情况,可迅速拨打110电话,寻求警方的紧急救援。110电话台,有公安干警昼夜值班。接电话后,会立即通知警察及时赶赴案发地点,采取必要的行动。 拨打110电话时,要冷静不要慌乱,最好用普通话,向值班民警说明发生了什么案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5篇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5篇 社会要和谐,法律支妙招。人人都学法,法规心中晓,处处都守法,犯罪何处找,遇事会用法,问题解决了,自觉宣传法,大家开口笑。法制宣传日,愿大家携手法律,生活美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知法守法主题班会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参考!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1 一、班会课设想: 由于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而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更是时有发生,经常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了校规校纪。在交通安全方面的知识也很淡薄。由于缺少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伤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所以召开本次主题班会,教育青少年要知法懂法,更要学会用法,争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二、教学目的 1、通过看视频、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一些法律常识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使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学校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重点内容 1、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学习,遵守交通法规。 2、组织各种违法行为的教育案例,增强遵守校规校纪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法情景剧表演 五、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违法行为的法律知识、交通事故的新闻。组织学生排演小品、学唱歌曲、挖掘班级才艺展示的学生。 2、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3、制作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1、通过小品展示学习法律至少得重要性。

2、看交通安全的视频进行法律、安全常识问题抢答,班级学生展示小快板《做个守法的好少年》。 3、联系实际,探讨身边违反校纪校规的行为,寻找解决的对策。 4、班级宣誓,争做知法懂法合格中学生。 5、班主任寄语。 6、合唱班歌。 知法守法主题班会2 教育目标: 1.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预防青少年犯罪, 3.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 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案例一: 1999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把钱还给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吗?” 2.学生谈感想、讲身边的事情 3.请学生指出所知的违法行为 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许多的时候是由于我们的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学习有关的法律知识就非常的必要。 4.国家的有关的规定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_、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

乡镇领导干部学法计划

乡镇领导干部学法计划 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严道,切实提高党政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作风硬、业务精领导干部队伍,促进领导干部内部学法热潮。经镇党委会议研究决定制定严道镇党政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年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以提高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增强依法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提升我镇依法行政水平。促进我镇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总体目标 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法律,熟悉和掌握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牢记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物,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做到依法行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三、参学对象和学习的主要内容 (一)参学对象:全镇所有党政领导干部,各村书记、主任。 (二)学习的主要内容:1、宪法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国家民事、刑事、行政、经济等基本法律制度;3、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稳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制度;4、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四、主要形式和要求 (一)中心组学法。党委(支部、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年至少安排四次以上集体学法活动,领导干部要认真做好学法记录。 (二)会前学法。要充分利用召开各种会议的时机,在会前根据形势和会议议题,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丰富会议内容。 (三)法制讲座。各村(社区)要结合工作和形势的需要,把握法律出台实施的重要时机,坚持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各村(社区)每年不少于2次。要采取措施确保到课率,提高讲座效果。 (四)坚持自学。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确定学习内容,每年自学时间不少于60个小时。要联系工作实际,撰写学法笔记,并结合相关法治课题撰写一篇以上调研报告或论文,增强学习效果。 (五)坚持和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领导干部要增强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在重大事项决策之前,应进行法律咨询和论证,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专家在政府决策中的参谋作用。 (六)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制度。按照“条块结合,一块为主”的原则,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领导干部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政能力考核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同时进行。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取得实效。

中学主题班会 学法 知法 懂法 守法教案

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课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课型新授案序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自觉的遵纪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重点难点1、使学生加强对法律知识的认识,增强法律意识。 2、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主持人】同学们!在这首《护法遵纪》歌中拉开了我们《知法、守法》主题班会的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来说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是遵规守纪的结果,好的习惯能够规范我们的行为。坏的习惯却能误导我们的行为,甚至可能让我们误入歧途,走上不归路。那么平时我们的一些做法或者习惯是不是符合规范呢?下面的一些行为你有发生过吗?这样做对不对呢? (1)上学时带手机到学校,有人发短信给我,趁老师不注意赶快回一下。(╳) (2)排队乘车时,看到别人插队,我也插队.( ╳) (3)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 √) (4)吃饭时要做到边吃边聊,这样才越吃越香(╳) (5)手中有废纸或其他垃圾随手丢在路边,反正没有人看见(╳) (6)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 (7)上课太累人了,反正我也听不懂,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再说(╳) (8)别人不小心踩到你的脚,你立刻发火,责备其不小心,要求他向你道歉。(╳) 【主持人】上面的有些行为看上去很合情合理,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做法,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遵规守纪,做一个文明的中学生。其实很多同学都存在一些不良习惯,我们也学到了应该怎样规范和矫正自己的不良习惯,想必大家都有着深刻的认识,总归一点就是先得遵规守纪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大家受益,自身存在的坏习惯无形当中会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不信请同学们一起看看下面几个反面案例,相信更能对你有所启示和震撼。 【反面案例启示】(小品《绝望的父亲》) 【主持人】同学们看了小品后,得到了哪些启示呢?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也要负法律责任的。 2、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你违法了,法律就会制裁你,如果你受到了侵害,法律就会保护你。所以,我们要多学习法律,用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千万不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否则后悔也来不及了。 4、不能和不三不四的人交往。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5、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不能太冲动。 6、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是必要的,不能因为父母的管教严格而生气,耍小脾气。 【主持人】同学们从案例中得到的启示还真不少,看来,我们只有多学法,多知法,才能让我们主动遵守法律。 【主持人】以上真实的案例给了我们血的教训,我们要引以为戒!那么,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有没有一些我们不该做的事呢?请欣赏小品《不该发生的事》…… 【主持人】这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通过这个小品,你又得到了哪些启示呢?(学生自由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方案

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 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关于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实施方案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推进社会法治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法律素质,能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领导干部队伍,根据上级相关部门指示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余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医院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依法治理,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医院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组织生产经营水平,为构建和谐的医院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和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全院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深入系统学习,熟悉和掌握 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 固树立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观念,牢固树立国家一切权 力属于人民的观念,牢固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观念,善于运

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做到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 三、学习内容 全院领导干部要以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宪法学习读本》和司法部编写的“五五”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 本》为基本教材,重点学习和把握好以下内容: 1、认真学习宪法,掌握宪法基本知识和基本精神。 2、认真学习党中央有关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方针政策; 3、认真学习医院建设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4、认真学习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有关的法律法规。 5、认真学习国家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 6、认真学习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具体措施 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决策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一要强化领导干部尊崇法律的意识,努力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断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二要大力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化,坚持和完善党支部集体学法制度、学法专题讲座制度、集中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学法用法年度述职评议制度、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制度、学法用法档案制度等。

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学习资料

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 会

学法知法守法主题班会设计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通过案例分析与学生的讨论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了解并知道如何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活动对象】四一班全体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 二、你对法律知多少 1、我们中国的法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有法律的产生?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原始社会,是没有法律的。那个时候,当一个部落和另一个部落出现矛盾时,往往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如果一个部落的人杀了另一个部落的人,那么另一个部落的所有人都会为被杀的那个人报仇。这样整个社会非常混乱,大家的人身安全每天

都受到威胁。只有在夏朝建立后,才通过制定法律来防止这种混乱。所以法律是从夏朝开始的。 2、我们国家的法制宣传日是几月几日? 答:每年的12月4日 3、你知道吗?我们每天来学校学习是受法律保护的哦,为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规定,凡是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年龄,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能阻止小学生上学,这是每个青少年依法享有的权利。 三、不良行为走向犯罪 预防违法犯罪,从改变不良行为做起! 1.严重不良行为 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传播淫秽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五)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 (六)多次偷窃; (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