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从因果报应角度看《左传》中的虚构性章节

发表时间:2011-10-24T15:36:33.11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下供稿作者:胡君奇[导读] 《左传》的虚构想象章节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片段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创造了艺术虚境。

胡君奇

(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 610041)中图分类号:I0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92 摘要:《左传》的虚构想象章节是十分丰富的,这些片段源于真实生活真实,反映生活真实,同时又创造了艺术虚境。正是虚构和想象的艺术手段,使《左传》之作者弥补了历史链条上缺失的一些环节,把本是属于艺术的东西带到了历史中来,无意中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本文从因果报应的角度来探讨这些虚构想象章节,以及这些艺术成分所涉及的其他问题。关键词:《左传》;虚构想象;因果报应《左传》作为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一方面,根据事实通过对人和事件的记载评价,宣扬提倡儒家道德观,体现了史书的特征;另一方面,通过叙事、人物、语言等独有的风格,显示了其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尤其《左传》在叙事中加入不少虚构想象成分,通过一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反映了春秋时期的鬼神观念和道德思想。

《左传》中的虚构想象章节主要体现在其对神话传说、历史传闻、卜筮描写和梦境描写等情节中。作者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往往揭示事件的最终结果和人物的命运,而最终结果和人物命运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所涉及到的人物在之前是否做过善事,以及这件事是否具有正义的性质。因此事件的结果和人物的命运在之前就早已注定,作者只不过是通过这些虚构想象成分来巧妙的揭示而已。

这种通过因果报应来揭示人物命运和事件结果的虚构想象章节有很多,比如走向不好结果的例子就有: 1.齐襄公之死

冬十二月,齐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贝丘。见大豕,从者曰::“公子彭生也! ”……公惧,队于车,伤足丧履。反,……见公之足于户下,遂弑之,而立无知。(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1981.p175-176,以下引文皆出于此书,只标明页码)我们且不管有没有像人的猪,也不管猪会不会人立啼哭。先看齐侯,也就是齐襄公为什么惧怕那只像彭生又人立的大猪呢?而且怕的乱了方寸,跌伤自己,丢了鞋子,回到宫中后,又不幸遭遇刺客,隐藏起来还被杀掉。为什么会如此倒霉?从因果报应来看,这是他罪有应得。因为之前齐襄公与已出嫁的外妹姜氏通奸,不料被妹夫鲁桓公发现,为掩人耳目,就让大力士公子彭生害死桓公。后为平息各诸侯之怒,又嫁祸于彭生,杀了彭生。所以,那个像彭生的大猪出现时,就预示着齐襄公的恶报来了。

2.晋景公之死

晋侯梦大厉,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公觉,召桑田医。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p849-850 这件事也很奇异,晋侯(晋景公)半夜梦见鬼来寻仇,第二天找巫医占卜,巫医说他活不到吃当年新麦子的时候。经过一番周折,居然等到新麦子入锅,于是把那个巫医杀了,马上就要进口了,却肚子涨,先去茅房,一不小心掉下去死了,最终还是没吃到新麦子就死了。一个皇帝不信邪居然死在茅坑里,真的是很神奇。那么这一次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晋景公昏庸无能,信佞臣,听谗言,在前两年杀了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个鬼就是赵盾所化。这又是一次因果报应的典型。

3.申生显身

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请于帝矣,将以晋璧畀秦,秦将祀余。”……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蔽于韩。”p334 死去的申生为何要显身?而且要“请于帝矣”惩罚惠公。这是源于晋惠公的无礼。因为他不但娶了其父的次妃贾君,且又娶了异族美女骊姬,后来因为惠公父子,申生失去王位,被冤至死。在这次,申生告诉狐突,秦将打败夷吾晋惠公。并通过巫者预告狐突,晋将败于韩。梦中人对晋惠公的品行,秦晋两国之关系,五年之后秦晋交战的结局作出评价和预告。果然,这一切在僖公十五年应验:惠公被秦君打败,活捉。当时秦穆公劝那些披头散发跟在秦军后面走的晋国大夫们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忧伤呢? 我和你们的君王西行,不过是你们晋国的妖梦应验罢了。这个妖梦指的就是僖十年狐突遇见申生的事。太史公司马迁说,骊姬给晋国带来了五世之祸。但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晋惠公身上,这都是他荒淫暴乱、贪图享乐带来的恶果。

此外预示不好后果的情节还有诸如: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前的河神之梦、成公十七年的声伯之梦等。

《左传》中既有预示不好结果的情节,也有预示向好的、顺利一面的情节,用来证实好人好报。以下即是正面的例子: 1.结草相报

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p764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梦,但这一回便是一个好梦,而且是对善事的阐释。从引用的文中即可看出,老人为什么在战场上帮助魏颗?魏颗将军依照他父亲合理的遗命,善嫁了结草老人的女儿,没把老人的女儿殉葬,所以老人在九泉之下,感激将军救了他女儿的生命,特来帮助魏颗。这里明显揭示一个道理就是行善事早晚必有所报。这与儒家思想也有相同相通之处。

2.灵公接连刺杀赵盾 ……使鉏麑贼之。……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p658-660 这些引文中,刺客鉏麑的心理活动,以及灵辄与赵盾的对话很显然都是作者自己的猜测与想象。但这些人为什么拼死救赵盾呢? 鉏麑刺杀那一次,鉏麑是因见这位首相如此敬业,如此辛苦,在百姓中的口碑又一向很好,觉得不该杀。但是在不忠、不信的矛盾情况下,鉏麑竟然自己自杀。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我觉得整片小说是用山东中部方言作成,故事背景主要是山东济南府绣江县明水镇,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中间写到明代末年这一带地方的实有人事,如济南“守道副使李粹然”,“癸未”(崇祯十六年)除夕“大雷霹雳,震雹狂风”,《济南府志》里都有记载。这说明小说作者是明末清初生活在这个地方的一位文人,小说作成于明末。《醒世姻缘传》以明代前期(正统至成化年间)为背景,写了一个两世姻缘、轮回报应的故事。前二十二回写晁源携妓女珍哥打猎,射死一只仙狐并剥了皮,后娶珍哥为妾,虐待妻计氏,使之自缢而死,此是前生故事。二十三回以后是后世故事:晁源托生为狄希陈,仙狐托生为其妻薛素姐,计氏托生为其妾童寄姐。在后世姻缘中,狄希陈变成一个极端怕老婆的人,而薛、童则变成极端悍泼的女人。她们想出种种稀奇古怪的残忍办法来折磨丈夫:把他绑在床脚上、用棒子痛打、用针刺、用炭火从他的衣领中倒进去,烧得他皮焦肉烂。而狄希陈只是一味忍受。后有高僧胡无翳点明了他们的前世因果,又教狄希陈念《金刚经》一万遍,才得消除冤业。 《醒世姻缘传》原名“恶姻缘”,全书100回,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先后写了两世的两种恶姻缘。前22回叙写前世的晁家:浪荡子晁源纵妾虐妻,小妾珍哥诬陷大妻计氏私通和尚,致使计氏投缳自尽。小说开头还写了晁源伴同珍哥打猎,射杀一只狐精。这都成为冤孽相报的前因。第二十二回以后叙写今世的狄家:狄希陈是晁源转生,娶了狐精托生的薛素姐为妻,后来又继娶了计氏转生的童寄姐,婢女珍珠是珍哥转生的。狄希陈受尽薛素姐、童寄姐的百般折磨、残酷虐待,珍珠也被童寄姐逼死,“偿命今生”。最后,狄希陈梦入神界,虔诵佛经,便“一切冤孽,尽行消释”。为营造这样一个荒唐的两世姻缘的故事,小说中还写进了一些荒唐的情节和无稽的说教,整部小说有着浓重的荒诞神秘的色彩。

[精选]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卷(有答案)

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文综历史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 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 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 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 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30.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 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淫邪果报

为什么不能手淫、意淫、邪淫 如果一个人沉溺意淫或邪淫,脑子里乱想的话,很多身体内的精华就消耗掉了,由于心火重就会消耗肾水,他的眼神一定是游移不定的,没有定力。神不足,精力就不足,一个人肾精不充足,外在的神气就是不饱满的,非常衰败的,同时心情都是浮躁的,脑子都是混乱的,容易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误决定,这叫做心火亢盛,肾水不足。人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那就是离这灾难就不远了。无论你的事业、家庭、身体,都会出现种种非常不好的现象。 不知道有人相信命运吗?古书中讲:两眼无神,眼下青瘀,眼圈发黑: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肾同源,肾气不足,肾水便不能滋养肝木,两眼便无神,眼圈发黑。肾气充足的人,眼睛清澈明亮,奕奕有神。一般脑子里经常想一些乌七八糟的色情事情的人,眼睛往往很浑浊,两只眼睛像喝醉酒一样游离而没有定力,这在相书上称为“桃花眼”,代表好色,一辈子下贱,命不好。一个人阳气渐渐褪去,阴气渐渐增长,身体的毛病慢慢就多起来了。阳气耗尽,阴气充满,人就死了。所谓阳气,就是身心的健康表现:如精力充沛、身体健壮、声音洪亮、内心光明、爱心、清净、真诚、自在、随缘等等。所谓阴气,就是身心的各种疾病,身体的五脏六腑的毛病,内心的肮脏的、黑暗的、潮湿的,如贪婪、好色、凶恶、嫉妒、傲慢、嗔恨、生气、烦躁等等,都属于阴暗的不好的内容。 婚外情、yiyeqing、手淫等邪淫严重损害事业!有个数据或许能揭露这个事实,那就是中纪委研究室原副主任、中纪委北京培训中心

原主任、原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刘春锦引用的一组数据:九成落马贪官包养情人。 有人或许有疑问:见过不少生意做得不错,各方面都不错的生意人,在这方面的行为相当的不规矩,这又如何解释?事实是这样的:如果他去年赚了一百万,如果他行为规规矩矩的话,他就能赚一个亿!这个比喻,能看明白吧?赚钱和事业的最大的克星就是不正当性行为! 邪淫主要出自于意淫,淫念出自于贪。贪爱外境,贪爱身体淫欲带来的感受;贪而不得,就会产生嗔恨,会做出一些过激行为;贪淫过度,就会导致心神散乱,扰人心智,变得愚痴暗钝。所以必须戒除淫欲。有很多意淫的人,眼里看的是一些黄色书籍、光盘、图片,口里讲的也都是淫乱之事,心里想的也是一些淫乱之事,导致早晨起床后头昏意散、身心疲惫、形容憔悴。更有甚者,因意淫导致手淫,但每出精液,均消耗自身真气、损伤气脉。久而久之,必定犯手脚冰凉、心力体力衰弱、影响生育乃至于大小疾病丛生。运气也会随之变差。所以一定要戒除身口意三方面的邪淫。 戒除邪淫最好的办法是正确认识到邪淫的危害,发愿彻底戒除,并忏悔以往所犯的淫邪之事。眼不见那些黄色书籍、光盘、图片,多看佛菩萨形象,读经念佛礼敬三宝;不听从宣扬邪淫对身体无害,性解放等的思想及言论,而要口中宣说邪淫对自身对他人的害处,劝人戒除邪淫,改变自己的命运。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有充足的精力、灵敏的思维,要好好把握好为他人服务。我们为他人服务,说到底也是

最新近代因果报应实录3篇

据大陆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即负向被激发启动,而正向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回圈会被。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薰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资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如果当水接触到负面的资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 版新版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4.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 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 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5.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 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 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 26.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27.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 1882-1907 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28.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联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 院议员通常对国王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29.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 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人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一直都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D.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优秀范文5篇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优秀范文5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读红玫瑰与白玫瑰有感优秀范文一 在张爱玲的第四本小说集中有一篇小说的名字叫《红玫瑰与白玫瑰》。书中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是指男人生命中的女性。 书中说“也许每个男子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我读后笑了,对这个比喻持否定态度,起码一部分男性不是这样的,不然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好男人了。 故事讲述了出身寒微的振保靠母亲一人供他出国留学。在国外认识了美国女生玫瑰,后因为回国他们分手。回国后和弟弟租住在同学王士洪家中,期间与王的太太王娇蕊有染。王太太为他与丈夫提出离婚。然而他并没有想同她结婚。振保接受母亲的相亲安排娶孟烟鹂为妻。婚后振保对孟烟鹂有许多不满。振保开始是尽丈夫的责任来喜欢她,后来是每三个礼拜外出宿娼一次,时而回忆曾经的玫瑰和王娇蕊。当振保怀疑被他冷落的妻子与裁缝有染时,他开始公开宿娼,甚至故意把女子领到家门口来刺激他的妻子。他和她都不快乐。 故事中的振保有人性中好的一面。他爱母亲,爱弟弟、妹妹。为弟弟娶亲,给弟弟还债;为妹妹找工作,为妹妹找未来的依托。他是母亲的好儿子,弟弟妹妹的好兄长。 对母亲对弟弟妹妹的这些爱都是真实的。不过我认为振保在自己

的情感世界中的爱是欠缺的。在作品中似乎看不到有他真正爱过的女子。 振保是回国前与女友玫瑰分手的,他不想把她带回来成为他的妻。他喜欢玫瑰的开朗与活泼接受不了美国女孩的开放性格,虽然他知道她是一个好女孩。他对她不是真正的爱。 振保与王的太太王娇蕊有染,振保给自己的合理理由是王太太在这之前就是一个趁着丈夫不在家就与人乱来的女子。当他知道王太太为他而与丈夫离婚了时,愕然。他并不想娶她啊。他没有真的爱她,遗憾她不知道这点。 明智的女子要记住一点,保持性的不止是尊重他人,更多的是尊重自己。当自己不敬自己时,人在别人的眼中就会变得轻贱起来,特别是在那个自己认为很重要人的眼里。 他也不爱妻子,没真正爱过的人生是可悲的。 小说读完,我又展开想象,振保不想娶一个开放的美国女孩不去评论。我想假如振保回国后娶了一位他心目中的理想妻子。多年后他们相处的会不会平淡呢,会不会平淡了便挑出妻子的诸多毛病呢?还会不会用宿娼的方式来逃避矛盾呢? 其实他的妻子与人有染是他一手造成的,是他自己给自己加的屈辱。妻子是他自己相亲又相处,交往后他同意成亲的。结了婚就发现娶错了吗,不可理解。 人啊,有了自己的的那个他“她”就用心呵护吧,别把自己的他“她”推给他人来关照啊。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西周早中期,大量青铜器豪华精美、端庄厚重,礼乐器众多。战国中晚期,大量青铜器风格朴素、注重实用,日用器更普遍。这反映了 A.长期的战乱使青铜铸造业衰落 B.战国时期贵族政治经济实力下降 C.铁器推广使青铜器的需求减少 D.战国时期的改革废除了礼乐制度 2.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不仅保持了政府官员的皇家仆从性质,更把它正规化、政权化。这主要体现出 A.宗法制度逐渐完善B.权力中枢决策的规范C.申央集权不断加强D.家国一体政治的发展3.罗马法规定,必须宣明奴隶、动物或不动产的缺陷,否则受损的购买者可以取消买卖。这反映罗马法 A.尊重社会契约 B.强调商业道德 1

C.保护居民财产 D.遵循市场机制 4.下表是《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变化(1882—1907年)据此可知,当时德国 A.农业人口的流失导致了农业衰退 B.城市化与工业现代化的进程缓慢 C.经济结构得到了重大调整和完善 D.工业和服务业已与英国并驾齐驱 5.据记载,18世纪初英国国王常用赏赐官职俸禄的方式拉拢下院议员,得到职位和年金的下院议员通常对国唯命是从,被称作“宫廷党”。由此可知 A.英国政党政治基本形成 B.英王权力日益趋向膨胀 C.英王操纵了议员的选举 D.君主立宪体制尚未完善 6.佃农在魏晋时又叫“佃客”,是指世家豪族荫庇下的农民;在唐朝以后,佃农指完全失去土地,租种地主土地的农民;宋代以后佃农编入国家的户籍,不再是地主的私属,须交纳丁税和负担徭役。据此可知,古代佃农 A.始终未摆脱地主的压迫和剥削 B.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明显加强 C.身份和地位有所改善 D.是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7.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各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特别在农村及正处于严重经济贫困的地区,扩大和改善促进妇幼保健设施。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B.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对儒林外史中儒释道思想的浅析

对《儒林外史》中儒释道思想的浅析 2012级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吕亚骞 2012110480 摘要:《儒林外史》,较为公认的看法是中国第一部讽刺小说。近年来,研究者的研究热点和重点主要集中在小说的人物形象,叙事特点,讽刺手法,题材来源等方面,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因此,学界对《儒林外史》中的儒释道思想还未引起更多的关注,在深度广度上有待于进一步开拓的空间。儒释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思想的三大支柱,他们对我国古代小说影响尤为深远。作为古典小说名著《儒林外史》与这三种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讨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儒林外史儒家思想佛学底蕴贵真思想 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多元精神复合体,儒家、道家和佛教文化在这一复合体中分别处于特殊的地位,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发挥着各自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互兼容,共同构建着中国人的心灵境界和精神家园。儒释道鼎立是中国封建文化的基本格局。各个民族的宇宙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总是在其宗教和哲学中体现的最为集中。所以,吴敬梓与儒释道的渊源使我们有必要从儒释道文化角度对其不朽的名著《儒林外史》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一、儒林外史中的儒家思想 《儒林外史》是一部表面上充满讽刺,笑骂,实际上是深藏着无奈感伤的小说,作者的感时伤逝就是基于自己尊崇的儒家思想全面没

落、世风日下、古风不存的现实而发的。 《儒林外史》与儒家思想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正统儒家认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之。”【1】士当作为“礼”的捍卫者,以礼规范自己,整个价值取向必须以礼作为准绳。这样,在出仕的问题上,所当考虑的应该是礼的得失而不是个人的利益,进退、出处的大节都应当以道为标准。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而遗,则民不偷。”【2】儒家学说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士人的理想抱负。从主体思想方面来说,仁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从功利实用角度来说,经世致用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综合考虑则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士子们来说,探求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和追求天下大同的理想政治成为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责任。在士子们身上,“求善”的道德理想是求治的政治理想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儒家的核心是要讲究仁义。 王子垫问曰“士何事?”孟子曰:“尚志。”曰:“何谓尚志?”曰:“仁义而已矣·······”【3】 很有意思,作者仿佛要专门设计一个人物体现真儒的出处之道。《儒林外史》突出地写了一个“姓庄名尚志,字邵光”的贤人,他克绍儒士尚志之光。儒士能够不论贫富都以“仁”“礼”为依归,始终保持一种独立人格,发出一种不为权势所属的尊严感,推导出道尊于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三篇已整理)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 在哲学领域、中国古代哲学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其先作为佛教般若学传播的媒介,其后与般若学交融汇合,最终为般若学所取代。隋唐二代,虽说儒释道齐头并进,但佛教毕竟是最强大的思想潮流,甚至成为思想界的骄子。至于宋明理学,?ldquo;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建构方式?ldquo;明心见?rdquo;的修行方式等方面,都明显吸收了佛教的思维成果。可以说,不懂得佛教哲学,就很难理解魏晋以后中国哲学的具体形态。当然,佛教是唯心主义的宗教体系,但它用分析感觉、概念、物质属性等手法?ldquo;论证”其宗教唯心主义观点,便包涵不少精微、思辩的内容,蕴含大量的逻辑分析方法和辩证法观点,这一切都丰富和深化了中国古代哲学。另外,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无神论总是在同唯心主义有神论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佛教在这方面也确实发挥了反面教员的作用?/font> 在文学领域,佛教留下的印痕更显深刻。许多汉译佛经文笔畅达,词句典雅,善用譬喻,所以学者们普遍认为?ldquo;为文学计,《法华经》、《华严经》不可不读?rdquo;随着佛经的流传,许多佛教用语演化成为汉语的日常用语,大大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佛教对于中国诗歌的影响极大:一方面是伴随佛教而传入印?ldquo;声明?rdquo;(语言学中的音韵学、训诂学),导致南朝音韵学上四声的发明和诗歌格律的制定,从而促进了魏晋玄言诗、南北朝的山水诗的发展,并推动了唐以来格律诗新体裁的开创。另一方面是佛教思想,

尤其是般若空观和禅宗禅理,给诗歌内容以强烈的刺激、渗透,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的面貌更为绚烂多彩。佛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也起到推动作用。魏晋南北朝以来,在佛教传播过程中,说唱佛经故事的说唱形?mdash;—“变文”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变文”的内容不断发展,由说唱佛教故事扩展到说唱中国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由此推动六朝小说的发达。此后,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形式和内容,取材和观念,也都深蒙佛教的影响。在文学批评方面,如果离开佛教理论,则中国文人发明?ldquo;妙悟”说?ldquo;境界”说?ldquo;禅机”说,都不能得到深入的阐发?/font> 在艺术领域,佛教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雕塑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据历史记载,佛教绘画、塑像、建筑是和佛教经典一并传入中国的。汉明帝时,从印度带来的佛像置于洛阳白马寺中,并在佛寺画千乘万骑绕塔三匝图于壁,标志着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此后经数代传衍流变,至盛唐时,终使三大艺术达到灿烂辉煌、登峰造极的程度,至今仍属于中华文化中的瑰宝? (二)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当然毒害了人民的思想,消耗了社会的财富,从而阻碍了社会进步与历史发展,起了消极的作用,这是为历史所证明了的事实。正如列宁在《论工人政策对宗教的态度》中所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一名言是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部世界观的基石。”但是也必须看到,佛教的流传也影响

佛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体现

佛教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体现 曹伟东国务学院5131309016 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不断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中得到生存和发展。佛教思想也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中国小说的影响尤为明显。进一步说就是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迅速在中国传播开宋,印度佛经也陆续被翻译成汉文。古印度佛经中有许多故事内容生动,形式新颖,充满着奇特的“幻想”与丰富的“想象”,深得中国人的喜爱,因而对中国文学尤其是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直接刺激了中国古代小说创作题材的进一步开拓、艺术虚构手法的进一步应用、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多样化。 在中国古代的很多小说中,都有佛教思想影响的痕迹。这些小说主要有六朝志怪小说、唐宋传奇,尤其是明清小说,如《西游记》自不必说,《水浒传》中的因果报应思想十分明显;《三国演义》虽是描写三国群雄战争,而开篇题词即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的佛教思想点明意旨。《红楼梦》描写荣华富贵、儿女情长,洋洋大观,最后以人亡家败为结局,也以一场大梦譬喻人生一世。这足以看出佛教给中国古代小说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先来说说大家很熟悉的《西游记》。此著作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故事取材于唐代僧人玄奘只身赴天竺(今印度)取经的真实历史事件加以发挥。作者是吴承恩。作为一位具有佛教信仰的文人,吴承

恩在撰写神魔小说《西游记》这部与佛教内容相关的小说时很自然地会带上佛教思想的影子。在这部小说中,从前七回孙悟空出世到后面的师徒取经历险,不但取材内容与佛教典故有关,而且还包含有“因果报应”、“佛法无边”、“明心见性”、“六根六尘”等佛教思想,其次,《西游记》宣扬了因果报应、佛法无边的思想。《西游记》中多次强调因果报应的思想。诸如“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人心生一念,天地尽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等,都是明显的说教。而第三十六至第三十九回写乌鸡国王不敬文殊菩萨而招致报应;第九十六至第九十七回写寇员外因为诚心斋僧,地藏菩萨便延他阳寿一纪等,都是将敬佛斋僧的善报具体化了。 在比如说《金瓶梅》是世情长篇小说中开风气的作品,也是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市井恶棍西门庆为中心人物,描写了他的经商、理刑、结交官吏、仰攀权贵,尤其是嫖妓请客,偷奸淫占以及妻妾争风等故事;暴露了流氓恶霸的横行无道,荒淫无耻;描绘出一幅封建社会后期的社会百丑图。小说通过西门庆由发迹到灭亡的丑恶史,形象地说明欲海无厌的可悲下场。但又把人生的命运归结为生前命定,宣扬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倾向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不光是在各种各样的小说中有佛教的思想,它已经完全影响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创作。 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在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产生,但并没有完整的章回结构和细致入微的情节描写。这时期的小说只是中国小说的雏形。到了唐代,佛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佛教僧侣的讲经活动

教育性视频圣贤教育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教育性视频圣贤教育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看完《圣贤教育》,看完这个讲座,心中突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每次观后,总会给人以长长久久的思索与追问:是什么样的情怀使他们造就了如此浩瀚宏阔的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观看教育性视频圣贤教育观后感600字,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观看教育性视频圣贤教育观后感600字 假期有幸看了《圣贤教育改变命运》系列视频,《圣贤教育改变命运》内的道德伦理深深触动了我,它是一部教我们做人做事的片子,是一部让人们反省自己错误的片子,是一部让千千万万人看了不禁流下泪水的片子。 透过对圣贤教育视频的学习,也加深了我对弟子规的理解,从而更好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这次学习中我最感受深的一句话就是“学习弟子规,做好中国人;落实弟子规,做好中国人”。“弟子”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中指公民;“规”指的就是规范。《弟子规》做为古圣先贤就是要规范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去学习《弟子规》,更重要的是把《弟子规》去落实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传统文化论坛》里的每一个故事都深刻感人,从婆媳到夫妻到父子、母子都被圣贤教育感化了。《弟子规》中总叙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多学习有益的学问。总叙中把我们生活中的伦常道德都概括在内: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圣贤教育中很多的例子都是在给我们讲述这些道理。故事里的《九零后坏女孩》的牛文荣说过你说《弟子规》不好,但它让我们的爸爸妈妈不离婚、不吵架,并让我的爸爸改掉了不好的习惯,让我从一个坏女孩成为了一个帮忙人的义工。这些故事同时也是在给我们敲警钟,如果我们这天了解了传统文化而不去改正自己的错误,纠正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我们将逃但是自然规律给我们惩罚。这些老师在了解传统文化后,他们去忏悔去呼吁大家不要像他们一样。 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会变成了一个帮忙社会的人,是什么

兰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解析版) 1.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A.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C.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2. 西汉前期在皇帝陵基旁边设置陵县,专为祭祀陵园之用,该县居民都是强迫迁徙而来的关东豪族和天下富商。这一举措 A. 解除了豪强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B. 提升了皇帝的独尊地位 C. 使行政区划带有祭祀色彩 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3. 下表为学术界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研究成果。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作、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纪》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 成果1 为详细、生动。 成果2 《行纪》记载的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记载不符。 《行纪》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有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成果3 拉伯和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各种印刷本的《行纪》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可能是从波斯史籍中抄来的,成果4 也可能是马可·波罗只到了波斯。 据此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 该书是研究元史的重要资料 B. 马可·波罗曾经来过中国 C. 该书由阿拉伯人翻译并传播 D. 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频繁 4. 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 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 B. 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

正能量的句子,一针见血的话

正能量的句子,一针见血的话 1:别低估任何人。 2:承诺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美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变为现实。 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 4:老天爷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5:付出并不一定有结果。坚持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多。 6:不要吹嘘爱情,因为明天你就可能失恋。 7:"人的一生就是要懂得努力的争取,适当的克制,和有选择的放弃" 8:请记得,好朋友的定义是:你混的好,她打心眼里为你开心;你混的不好,她由衷的为你着急。 9:永远不要为已发生的和未发生的事忧虑。已经发生既成事实忧虑也于事无补,未发生的凭主观臆测,无法推断事情的走向,徒增烦恼而已。

10:女人结婚前可以随便玩,随便选择,但是结了婚以后就不要给你的老公戴绿帽子,我认识的很多男性朋友曾经跟我说过,如果我老婆给我戴绿帽子,我就让她看不到明天早上的 11:很多人连自己的邻居都不认识,却对地球外有没有外星人极为感兴趣。 12:要快乐,要开朗,要坚韧,要温暖,对人要真诚。 13:心里放不过自己,是没有智慧;心里放不过别人,是没有慈悲。不要追寻前人的脚印,而是追求他们的目标。 14:喜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赞美并享受它们所带来的美好。 15:男人四十岁以后嫖妓,是可以理解的。 16:喜欢撒谎的人在必须说出肺腑之言时,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因为他的全部程序都要做出调整。 17:男人欣赏女人,好看就是言情片,难看就是恐怖片,泼辣就是枪战片,老实就是国产片。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

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千万不能低估一本好书的作用,如果一个骗子读了一本好书,他行骗起来更像是一个好人。 20:人就是孤独的,缓解它带来的痛苦的唯一方式就是平静的接受它。 21:我只能目送着幸福的末班车远去——不是我没赶上,而是压根儿都挤不上去。 22:别人说的记在脑袋里,而自己的,则放在心里。 23:和对自己有恶意的人绝交。人有绝交,才有至交。 24:总之,做人低调一点。 25:智力测验就是如果你不想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傻瓜,就千万别去玩的游戏。 26:要有梦想,即使遥远。 27:懂得倾听别人的忠告。 28:不相信的话,你站着尿尿给我看。

佛与爱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如何? 如本法师:佛陀的弟子有两大类:一则出家弟子。二则在家弟子。出家弟子修持梵行,坚守如来圣戒,以自度度人为根本意趣,是故,出家弟子不得行男婚女嫁之途;在家弟子是处于在家修持,为了适应家累故,可行男婚女嫁,无妨也。佛陀大慈大悲特为在家弟子立了五戒法,此五戒(梵语panca silani)是人道的护照,顾及人与人之间相互保障,使人伦道德更具有次第,让家庭、社会、国家安和乐利,敦亲睦邻。 佛教对婚姻的看法:婚姻是人道的境界,是人类立场所需,是欲界众生所免不了的。若以色界众生而言,色界众生则无男女之欲,无饮食之欲,以禅为食,清净自得,无此男女之欲所累赘,依此循次渐入,色界无色界,乃至出三界,便无婚姻之欲。 有婚姻之欲是处于欲界众生之所须要,毕竟,众生(梵语bahu-jana)是以欲为依为命,乃六道中的一环;若已证果或出三界的圣者,对婚姻已解脱,不须受婚姻所束缚,因而牵缠不得自在,乃至不受尘欲所染。 总而言之,圣者已证得圣位,不受婚姻所累,婚姻与不婚姻已无法束缚圣者的境界,犹如莲花处于污泥而不染,清净自得故;六道众生于种种之欲未得解脱,故须以婚姻来衬托,以达人伦次第,带来人道美好和乐为通途。 婚姻不顺该怎么办?如何成功的经营婚姻? 宗萨钦哲仁波切:两千年前跟现在的婚姻的定义很不同的。我们现在有许多挑战。以前没有电视,所以先生、太太和小孩晚上都一起弹钢琴,而现在的婚姻,先生太太必须以工作为生,因此他们有不一样的工作,他们还有两个电视,各看各的节目,这些状况自然就产生一些力量来重新定义婚姻。这是半开玩笑的:婚姻应该以这样来了解,把它想成像一个公司一样,为了经济与人力节约的原因而有一些规条;而作为一个佛教徒,我要说婚姻最主要的目的,应该是夫妻之间相互给予对方自由,而不是互相限制、管束。 仁炟法师:念《普门品》,求观世音菩萨加持。心态要正常,无论家庭,还是工作上、生活上遇到什么不顺,都要保持好心态,所谓的平常心。有事情还要多求观世音菩萨,向菩萨求助,观世音菩萨会加持的。 了幻法师:有。只要你相信三世因果报应,种善因必得善果,持之以恒,终必见效。 幸福的婚姻,来自我们前世及今生的行为方式;幸福的婚姻,不是天赐,也不是命运安排,完全是我们的所为感得的果报。婚姻不幸福,用不着怨天尤人,更不要自暴自弃,而要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改变自己的婚姻和命运。 (1)、相信种因感果,相信凡事皆是自作自受。佛经云:“纵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明白我们的现在的一切,不过是业感果报,我们心中的积怨,相信便会大大减少; (2)、对已不幸福的婚姻,不可雪上加霜,破罐破摔,而是要善加维护;“真认自己错,莫论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体为大悲。” 要学会找对方的好处,找自己的不是。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有慈悲心,要有“以德报怨”的胸襟,慢慢修复家庭关系。即使不达理想,也不可意气用事,动辄便提离婚,这是最不好的。 (3)、要多做好事,积善积德,并将此功德回向,以释结解怨。中国的《易经》上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一个人如能常做好事,则命运一定好;如常做坏事,则终将遭受恶报。一个家庭能够常做好事,后代子孙一定好。 明代袁了凡先生的故事,便是改造命运的最好例子: 袁了凡是明代江南吴江人。隆庆四年(1570)举于乡,万历十四年(1586)中举为进士,授宝坻知县(县长);后擢兵部职方司主事。了凡先生早年曾在云南慈云寺。遇到一位道貌岸然的孔先生,孔先生为他算命,断定他一生的吉凶祸福。并预言他命中无子。袁了凡记下预言,“试数皆验”,袁从此认为一切皆为命定。后来在南京遇到虚谷禅师后,受其教诲努力行善,在当县长期间,努力为百姓谋福,命运也发生巨变,不仅所求逐愿,且于中年后生得两个儿子。为教育后代,他专门写下《了凡四训》一书,以自己亲身经历,教导如何做人处事、如何消除灾难、如何修善积福,以作家训传子。

湖北省2019届高三4月份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含解析

2019年湖北省第四届高考测评活动4月调考 文科综合试卷 2019.4.26 本试题卷共14页,47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題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尚书·武成》用“血流漂杵”来描写武王伐纣战争的惨烈。而孟子却质疑,“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矣?”孟子的质疑 A. 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历史 B. 抨击了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C. 说明其历史观的局限性 D. 体现了对商亡教训的反思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反映了孟子认为武王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滥杀无辜,纣王残暴,士兵会纷纷起义,不会有这样激烈的战斗。由此可知,孟子质疑《尚书·武成》“血流漂杵”的根据和推理是以价值判断代替事实判断,这说明了孟子的历史观存在局限性,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孟子的历史观存在局限性,而不是从不同角度解释历史,

古典小说中“因果报应类”诗词选

古典小说中“因果报应类”诗词选 古语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思想作为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它不是一种学说,而是宇宙的法则和自然规律,道家《太上感应篇》中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孔子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因果报应思想更是佛家的根本思想之一。???传统文化赋予了中国古典小说以道德教化为主题,因此古典小说中存在着因果报应主题,各时期各类小说(笔记、传奇、话本、章回小说)中都有表现因果报应思想的作品:劝人为善,遵从天理,为自己的行为和未来负责。古典小说中有大量相关诗词出现,与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有机融合,即普遍存在“有诗为证”的现象,发挥着认识、教育、审美等诸般功能,抑恶扬善,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以下摘录一些: 一、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 二、从来天运总循环,报应昭彰善恶间。信是冥冥原有主,人生何必用机关 三、善哉真善哉,作善果无灾!善心常切切,善道大开开。 莫教兴恶念,是必少刁乖。休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 四、自古机深祸亦深,休贪富贵昧良心。檐前滴水毫无错,报应昭昭自古今。 五、奸狡休夸用智深,谁知败露出无心。劝君不必遮人目,上有苍苍日鉴临。 六、右调《南柯子》 ?天地寥寥阔,江湖荡荡空,乾坤广大尽包容。定盘打算,只不漏奸雄。

七、苍苍不是巧安排,自受皆由自作来。善恶理明难替代,影形业在怎分开。 突当后报惊无妄,细想前因信正该。此事从来毫不爽,不须疑惑不须猜。 八、善恶忠奸唯天晓,因果报应何必恼。平生所为但顺天,富贵荣华将君找。 九、繇来白屋出公卿,到底穷通未可凭。凡事但存天理念,安心自有福来迎。 十、官居极品富千金,享用无多白发侵。惟有存仁并积善,千秋不朽在人心。 十一、前程暗漆本难知,秋月春花各有时。 静听天公分付去,何须昏夜苦奔驰。 十二、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十三、利名何必苦奔忙,迟早须臾在上苍。 但学蟠桃能结果,三千余岁未为长。 十四、塞翁得马未为喜,塞翁失马未为忧。 须知得失循环事,自有天公在上头。

_梼杌闲评_因果报应思想探究

2011年4月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Apr.2011第25卷第2期Journal of Xinxia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25No.2 ●中国文学研究 《梼杌闲评》因果报应思想探究 柴晓娜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摘要:明末清初,特殊的社会环境及历史事件,导致当时出现了一批反映魏忠贤祸国殃民事件的时事小说,其中在文学性上取得较大成就的是《梼杌闲评》,它在“求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大量的世情笔法,以一颗明珠为线索贯穿全书,又以佛教的因果报应构建作品的整体框架,使故事前后贯通,情节生动,大大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 关键词:梼杌闲评;因果报应;探究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3334(2011)02-0114-03 收稿日期:2011-01-09 作者简介:柴晓娜,女,河南平顶山人,陕西理工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 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代表作《梼杌闲评》共50回,主要叙述了明天启年间宦官魏忠贤及熹宗的乳母客印月相互勾结、篡权乱国的故事。《梼杌闲评》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事小说纯粹以“求实”为主的叙事模式,转而以人类迫害蛇族,蛇族投生为人,扰乱社会政局最终遭受惩罚的神话故事,来构筑起整个作品的结构框架,它融时事、世情、佛教思想等因素于一体,开启了明末清初时事小说的创作新方向。由于以往研究者对其中的佛教思想研究得较少,笔者在本文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报应之说在我国历史悠久,《周易》就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的说法。曾子也曾说过:“人之为善,福虽未至,去祸远矣;人之为恶,祸虽未至,去福远矣。”[1]46东汉之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及兴盛,中国将其演变为通过神怪惩罚的因果报应之说。在佛教与文学相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佛教故事为小说创作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小说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宣扬佛教教义提供了工具。尤其是自六朝小说或唐传奇以来,出现了不少以因果报应观为主的作品。到了明代,小说中的佛教思想已占较大成分,从《水浒传》中的“洪太尉误走妖魔”引起作品中故事的发展,到处充满佛教暗语的《金瓶梅》及以“说报应之书”闻名的《续金瓶梅》等,无不充斥着幽玄之言。而《梼杌闲评》的作者极可能借鉴了其中的创作模式及思路,它以魏忠贤为中心人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2]131,它跳出了一般历史小说中枯燥、单调的叙述,转而追求离奇、怪诞,甚至是超越常情的故事情节设计,将时事小说中的真实性与世情小说中的传奇性统一起来。 因缘生万法是佛教中重要的理论,由于因缘,而说果报。《梼杌闲评》一书以明嘉靖年间朝廷派官员朱衡治理水患开始叙述。面对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损失的洪水,那些达官贵人吓得束手无策,于是找到善于治水的黄达,接着以黄达视察水患时离奇地遇到蛇精化身的“赭巳”,后者传以治水妙法并收到了成效,当河堤再次溃塌时,以“赭巳”为代表的蛇族却遭到硫黄焰硝的焚烧,“这火直烧到七日方息……只见一穴赤蛇,尽皆烧死”[3]9。被烧死的赤蛇便转世为人,对当初祸害它们的人进行疯狂的报复。于是,当出现了以魏忠贤和客氏相互勾结、祸国殃民的事件时,“作者恐后人气不能平,因借因果之说,谓魏、客前身,实系淮河二蛇,尝助治水有功,治河者不奏闻于朝,请给封典,反火其穴而歼之;二蛇因是 411

佛教因果报应论研究文献综述

佛教因果报应论研究文献综述 导言: 从五篇论文中可以看出,关于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探讨集中在以下几点,一、因果报应论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二、因果报应论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三、因果报应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遭受的反对意见;四、缘起,业力,果报的相互联系和之间的矛盾。五、因果报应所产生的信仰及其影响。此外,关于六道轮回,三世,十二因缘,灵魂不死等观念,也有个别篇章有所论及。 一、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是如何产生和实现的 万全勇先生在《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说的理论特色》中提到,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是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和中国固有的因果报应观念相冲突、想妥协、相融合所形成的产物。 二、因果报应论与现实社会 关于因果报应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方立天在《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从实际作用的三个方面来考察其社会功能,(一)平衡心理(二)道德导向(三)稳定社会。郭征宇在《简论佛教的因果报应说》中,总结出四点积极的社会意义。(一)有利于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有利于人们的自觉自律。(三)有利于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四)有利于对生命权利的普遍尊重,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然而,吴兴洲在《论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中辩证地看待其社会影响,他提到,虽然因果报应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种种理论缺陷、迷信色彩,甚至其决定论的宿命思想在历史上对现实社会和俗世人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但其止恶扬善的道德教化功能,肯定自力、否定他力的自主意识,却为众生高扬自信、完善自我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这一宗教化的迷信说教,由于其思想形式的广泛传播、流布,因而构成了人类禁忌文化的核心内容,为佛教的世俗化、大众化、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三位作者都从个人的行为道德上升到社会文明和谐,突出了因果报应对人的导向和威慑的心理作用,它在客观上承认了生活得合理性,社会不平等的必然性,从而提倡要扬善弃恶,平等友爱,爱护生命等价值观,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所以因果报应论有利于稳定社会的秩序,进而建立文明和谐的社会,更有助于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