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表防水线材相关技术规范

水表防水线材相关技术规范

水表防水线材相关技术规范
水表防水线材相关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在修编过程中,修编组经过广泛地调查研究和收集资料,在总结我国地下工程防水近年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并广泛征球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8-8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J108-87)中设计、施工方面的内容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在整体结构上,按地下工程结构主体防水、细部构造防水、排水的思路重新划分章节,进行改写;在设计内容中,增加了对防水等级标准进行量化、对采用不同施工方法的地下工程制定相应防水设计方案等内容;对常用防水方法和材料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加了“塑料防水板防水层”的内容,对选用的材料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性能指标,对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的选取提出了新的规定;在细部构造防水内容中,增加了“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的防水做法,对变形缝的设计、施工补充了有关内容;增加了“逆筑结构”有关防水做法。经修订,原规范(GBJ108-87)10章32节179条现为10章36节285条,这将为保证地下工程防水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地下工程防水设计 4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主体防水 5 地下工程混凝土结构细部构造防水 6 地下工程排水 7 注浆防水 8 特殊施工法的结构防水 9 地下工程渗漏水治理 10 其他规定 附录A 安全与环境保护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72号公告批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为新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4、3.2.1、3.2.2、4.1.22、4.1.26、(1.2)、5.1.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同时废止。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与原规范主要内容的差异为: 1.提高了防水等级为二级的地下工程防水设防标准 1.1 除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新规范大幅度地提高了其他地下工程防水设防的标准,其湿渍面积由原规范规定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提高到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4处减少到3处。同时对隧道工程还增加了具体渗漏水量化的要求,要求其平均渗漏量不应大于0.05L/㎡.d,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渗漏量不应大于0.15L/㎡.d。使该标准在贯彻执行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水表安装要求

水表的基本安装要求 专业--给排水常识2010-05-26 17:53:42 阅读57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一、水表的基本安装要求 1.为了保证计量最准确,在水表进水口前安装截面与管道相同的至少5倍表径以上的直管段,水表出水口安装至少2倍表径以上的直管段. 2.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处的连接管道不能缩径 3.建议安装流量控制设备(如阀门)和过滤设备 4.法兰密封圈不得突出伸入管道内或错位 5.安装水表前必须彻底清洗管道,避免碎片损坏水表 6.水表水流方向要和管道水流方向一致 7.水表安装以后,要缓慢放水充满管道,防止高速气流冲坏水表. 8.安装位置应保证管道中充满水,气泡不会集中在表内,应避免水表安装在管 道的最高点 9.应保护水表免受水压冲击 10.小口径旋翼式水表必须水平安装.前后或左右倾斜都会导致灵敏度降低. 二、ARAD管道流量对水表选型的设计分析 针对ARAD的WT系列的水表,在不同的流量范围内选择合理的口径将对自来水公司的漏耗管理和延长水表的使用寿命将会有极大的促进。 根据国际ISO4064B级标准流量状况如下:(ARAD水表的技术等级高于该等级)

组合水表 应根据以上的流量指标来确定水表的使用口径和水表类型。如果无法判断各计量点的流量使用状况,可采用GSM高频流量测试仪对各流量点进行监测,时间周期为一星期,根据采样数据确定水表口径和水表类型。该类方式计算的数据 将是十分准确的。 具体原则如下:(注明:QN为水表的公称流量)1.如果流量长期保证在该类口径公称流量-80% 到+50%的流量区间,该流 量点的水表口径安装合适。(0.2QN—1.5QN)2.如果长期超过该类口径公称流量+50%,则该流量点应上浮一个等级安装。(>1.5QN)超过流量的时间每天在该流量状况计量时间不要超过一个 小时。 3.如果低于该类口径公称流量10%,建议使用该类口径的组合水表,如果峰值流量没有超过下一个等级的公称流量的150%,从成本上考虑,也可以下一个等级安装水表。(<0。1QN AND <1.5QN)4.200MM的以上口径水表,峰值流量长期在最大流量点上工作,每天工作时间超过一小时,而低流量下长期接近分界流量,建议该类区域安装全管式电磁流量计,而保证长期的精确计量。(>2QN) 建议重点监测的流量点,以下数据是经验数据仅做参考, 日平均用水量 50MM 低于60吨或高于800吨的区域 80MM 低于110吨或高于1700吨的区域 100MM 低于150吨或高于2300吨的区域 150MM 低于260吨或高于6000吨的区域 200MM 低于700吨或高于10000吨的区域

水表安装规范精编版

水表安装规范 一,水表安装须根据水表标度盘上或罩子上的提示,有“H”标识的为水平安装,有“V”标识的为垂直安装,水表标度盘朝上,表壳箭头与管道水流方向一致,水表上下游应装有控制阀门便 于水表拆换和维修 二,安装位置要避免曝晒,冰冻,污染和水淹,高寒地区应尽量避免装在户外,要采取防晒,防冻措施,以免水表曝晒,冻裂, 影响正常使用 三,为使水表能长期正常工作,水表内应始终充满水,如果空气有可能进入水表,应在水表上游安装排气阀 四,应防止极端水温和极端气温损坏水表和防止外界环境腐蚀导致水表损坏 五,应采取措施防止不利的水力条件,空转,浪涌,水锤 六,水表上下游水管应有固定托架,以保证在拆除水表或断开一侧连接时,任何部分都不会因水的推力而移位或将管件坠坏 七,水表在安装前,必须清除管道内杂物,水表安装时,注意水表的连接长度,当两端管路间距超过水表连接长度时,应修正管 路间距,满足水表连接长度,否则间距过大强行安装将造成水 表螺纹连接端或管接头或连接螺母以及连接法兰断裂和损坏, 间距过小将无法安装水表,若水表的两端管路不在同一轴线上,应通过其它途径来修正管路在同一轴线上,满足水表的安装要 求。

八,水表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若管道内有杂物,铁锈等沉积物难免会堵塞滤水网而影响供水和准确计量,如出现上述情况应与当 地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并解决,不得自行拆装 九,为保证计量精度,一般情况下水表前应保留最少10D(公分)以上直管段,表后应保留5D(公分)以上直管段,同时尽量避 免弯头,三通,锥管,泵的干拢,若表前管道有缩径管时,表 前直管段应在15D(公分)以上,表前管有90度弯头时,表前 直管段在20D(公分)以上,表前管道有半开的阀门时,表前 直管段在50D(公分)以上 十,水表在不用时,指针如有间歇性小转动,是由于管道中的水压不稳定或其它原因引起的,指针若连续均匀转动,则表明表后 管道有滴漏跑冒水现象,应立即维修。在水表安装时,在进水 口端必须安装止回阀,以减少由于管道水压波动引起的水表自 转现象 十一,水表表号,主杆标注必须与用户卡号,门牌号相符,不准串号,按顺序进行排列 十二,户表工程水表安装应在公共场所,避免安装在用户家中,充分做好保暖工作,水表箱安装不得挡住阀门和水表,便于水表检 定,维修 水表检测中心

SJG19-2010《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深圳市技术规范 SJG19-2010 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waterproof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2010年2月1日发布2010年4月1日实施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

深圳市技术规范 深圳市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for waterproof engineering of construction SJG19-2010 主编单位: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批准部门: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 施行日期:2010年4月1日

前言 根据深圳市建设局深建科[2005]3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开展专题研究,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结合深圳地区特点,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共9章,分别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平屋面防水设计与施工;5.坡屋面防水设计与施工;6.外墙面防水设计与施工; 7.室内防水设计与施工;8.地下工程防水设计与施工;9.验收。 本规范由深圳市建设局归口管理,由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负责解释具体的技术内容。 为提高标准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积累经验,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深圳市振兴路1号,邮编:518031),供以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 参编单位:深圳市龙岗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深圳市宝安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验站 深圳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深圳大学 深圳弘深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深圳市新兴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公司 主要起草人:郑晓生李子新项桦太张道真瞿培华朱国梁 王莹朱银洪易举江志磊叶军高 泉 张冬茵冼庆昌高强范宇黄天杰

水表技术规范-1

5. 水表技术规范 5.1标准和规范 承包方(乙方,下同)提供的产品必须是已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允许进入给水工程使用的产品,并满足我国的设备设计、制造、试验和安装等国家标准和部颁行业标准(不限于下列标准): 1、GB/T 778-1996 冷水水表或GB/T 778-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水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2、CJ 3064-1997 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或CJ 266-2008 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 5.2 质量要求 5.2.1整表符合GB/T778-1996《冷水水表》和CJ3064-1997《居民饮用水计量仪表安全规则》或GB/T 778-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水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和CJ 266-2008 《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要求。 5.2.2 水表型号为:普通水表LXSC80-普通水表LXSC150、垂直可拆式WS50-垂直可拆式WS150 5.2.3计量等级或性能要求:各口径水表执行GB/T778-1996《冷水水表》生产的选择B级或B 级以上;执行GB/T 778-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水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 生产的DN50-DN150其量程比R(Q 3/Q 1 )≥50。 5.2.4水表表壳指示箭头、表度盘刻字、出厂编号等标识应清晰无缺陷; 5.2.5水表表壳为球墨铸铁壳,内外应喷塑光滑,无生锈现象。 5.3 技术要求 5.3.1执行GB/T778-1996《冷水水表》生产的水表其技术要求如下: (一)GB/T 778-1996 冷水水表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流量范围为0.6~4000m3/h,最大允许工作压力(MAP)等于或大于1,最大允许温度(MAT)为30℃的不同计量等级的水表。 2 主要技术要求 2.1技术特性 2.1.1水表公称口径和总尺寸--水表代号和常用流量 1)水表公称口径各总尺寸 水表公称口径是用连接端的螺纹或法兰的内径来表征的。每一个公称口径都相应有一组固定的总尺寸。尺寸规定在表1和表2中。 表1螺纹端连接的水表--水表代号、公称口径和尺寸m m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 B50108-2008): 单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附建式の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の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以上。B A.25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并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 A.水工混凝土 B.纤维混凝土 C.防水混凝土 D.结构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の防水等级应分为()级。B A.三 B.四 C.五 D.六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の防水等级中,防水标准要求最高の为()级。A A.一 B.二 C.三 D.四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の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の最大面积不大於()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於人员经常活动の场所,防水工程应达到()级防水等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明挖法地下工程後浇带必须采

用の防水措施是()。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B.外贴式止水带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D.防水密封材料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後如出现离析,()。B A.必须现场振捣後使用 B.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C.全部废弃,不能使用 D.必须掺入合格砼一起使用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准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後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介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厚の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 A.10~30mm B. 20~40mm C. 30~50mm D. 40~6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の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於()℃。B A.28 B.30 C.32 D.34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mm,双层施工宜为()mm。D A. 4~6 8~10 B. 6~8 8~10 C. 4~6 10~12 D. 6~8 10~12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後,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於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於()。B A.7d B.14d C.21d D.28d

水表安装标准

酒钢公共服务中心给排水作业区水表安装标准一、为了水表能准确计量、提供可靠的数据,便于对水表进行维护, 结合《国家冷水水表安装规范》(GB/T 778.2-1996),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规定适用于公共服务中心内冷水水表的安装。 三、水表安装标准 1、领用水表时,应检查水表的表盖、表封圈、合格证和铅 封线是否完好,不得领用、安装无合格证或无铅封的水表。 2、领用DN80及以上水表时应同时领取水表过滤器。 3、水表应安装在公共、安全、方便抄表和维护的地方。 4、水表前后直管段的材料要求为钢管或钢塑管或公司规定 的管材,不允许使用塑料管。 5、水表前后直管段的口径应与水表口径大小一致。 6、水表前管段(进水管段)要求直线长度不少于5D,后管 段(出水管段)要求长度不少于3D(D指水表口径,阀门长度可计入直管长度内)。 7、水表前后管段直线长度范围内,禁止开叉接管。 8、水表组一般包括:水表、表前阀门、表后阀门和过滤器 (DN80及以上水表安装使用)。过滤器应安装在表前阀门之后,与表前阀门和水表连接。

9、需要安装倒流防止器的水表组,倒流防止器应安装在水 表之后、表后阀门之前并与水表和表后阀门连接。 10、水表应按表身箭头所示顺向安装,不得倒装、侧装、 斜装、垂直装,管径≥100mm 的水表组应有支墩支承。 11、水表安装高度为管中轴距设计地面0.4m -0.6m,与建 筑物水平距离以水表可以安全拆卸维护为准。二个水 表及以上(只限DN80及以上口径)需上下或水平并联安装时,水表间距以能打开水表盖和水表组能安全拆 卸维护为准,原则上不允许二个以上水表上下安装。13、安装水表后应做通水试验,检查水表是否运行正常; 当水表停行、滞行,应及时拆装并通知、配合客服中 心检查原因。 14、水表不不允许安装的地点: 1)经常堆放杂物的地方; 2)经常关闭的房间或闸门内; 3)倒污水、残渣、垃圾的地方; 4)堆放腐蚀性物品的地方; 5)行人和车辆容易碰到的地方; 6)昏黑阴暗的地方; 7)建筑物正立面(特别是临街处)。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地下工程混凝土 一般规定 1、防水混凝土应通过调整配合比,掺加外加剂、掺合料配制而成,抗渗等级不得小于S6。 2、防水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一级(0.2MPa)。 施工 1、防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泥用量不得少于320kg/m3;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80kg/m3; 2) 砂率宜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3) 灰砂比宜为1:1.5~1:2.5;

4) 水灰比不得大于0.55; 5) 普通防水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大于50mm。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20±20mm,入泵前坍落度每小时损失值不应大于30mm,坍落度总损失值不应大于60mm; 6)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应控制在3%~5%; 7) 防水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时,缓凝时间宜为6—8h。 2、防水混凝土配料必须按配合比准确称量。计量允许偏差不应大于下列规定: 1) 水泥、水、外加剂、掺合料为±1%; 2) 砂、石为±2%。 3、使用减水剂时,减水剂宜预溶成一定浓度

的溶液。 4、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必须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小于2min。掺外加剂时,应根据外加剂的技术要求确定搅拌时间。 5、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 6、防水混凝土必须采用高频机械振捣密实,振捣时间宜为10~30s,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渗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应采用高频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7、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施工缝。当留设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1) 墙体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的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

水表组安装施工标准做法精选

22 水表组安装施工标准做法 1工艺原理 通过施工深化设计、成品预制等,完成水表组安装,使其在满足规范、设计的条件下,同时符合水表读数、安装、维护、拆卸的要求。 2工艺流程 3施工要点 水表及附件选型 水表及附件的选型须符合规范设计、要求,同时考虑水表的工作环境:如水的温度、工作压力、工作时间、计量范围及水质情况等。一般情况下,公称直径不大于DN50时,应采用旋翼式水表(新型水表选型参考图集01SS105)。 施工深化设计(以下简称“设计”) (1)施工深化设计图纸应包括平面图(参考图22-1)及立面图(参考图22-2);深化内容包括管道定位、水表组布局、支架形式等。 图22-1 水表井平面图 图22-2 水表井立面图 编号说明:1-主截止阀、2-减压阀、3-分截止阀、4-水表、5-球阀、6-压力表、7-管道支架。 (2)设计前,应对水表及附件进行实测实量;如缺乏详细数据,可参考标准图集01SS105及表22-1执行,并适当留有余量,以确保水表组有足够的安装空间。 表22-1 水表井布置设计参数表 (3)为简化设计过程,相同水井宜选用水表、附件或管道最多的部位进行深化。

(4)立管宜设置在墙角处;水表组宜靠墙布置。 (5)立管布置应满足管道安装、维护的要求;同一系统的立管宜相邻设置,通过立管移位方式,可减少水表组管道及配件。 (6)水表组布置方式应根据水表数量、水表井空间选择下行上给或上行下给的布置方式。 (7)支管(即:水表下游管段)宜平行等距布置,避免交叉;如支管需跨越立管处,支管应贴墙安装。 (8)管道支架间距应按管道材质及规格选取,表前、表后及弯头等部位应加强。 (9)水表前后均宜装设检修阀门,水表与表后阀门间宜装设泄水装置。住宅中的分户水表,可不设表后检修阀门及专用泄水装置。 (10)当水表可能发生反转时,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特别是进加热设备的冷水表后应设止回阀。 (11)冷热水表的安装要求除工作温度不同外,基本相同。热水表最大工作温度为110℃。若热水表安装在锅炉或换热器前,为防止回流,应在水表后设止回阀。 施工安装准备 (1)按照深化设计图完成水表井预留预埋。 (2)预制、组装三通组件,组装后尺寸偏差应小于±10mm。 (3)安装前,应冲洗给水总管去除麻丝、砂石等杂物,如装有过滤器也应加以清洗,以避免造成水表故障。 水表安装要点 (1)水表应易于接近以便读数、安装、维护、拆卸。并应考虑安装场所需要适当的照明;地坪应无障碍,坚硬不滑。 (2)水表应防止由安装场所周围产生冲击或震动引起损坏的危险。 (3)水表不应受由管道和管件引起的过渡应力,否则水表应装在底座或托架上,以及在水表前加装柔性接头。水表的上、下游应适当地固紧。 (4)水表应防止由表内的水和环境的极限温度引起损坏的危险。 (5)水表安装位置应避免暴晒、水淹、冰冻和污染,在雨季和冬季应采取防雨防冻措施。 (6)表壳上的箭头方向须与水流方向一致。 (7)宜避免接近水表处管道截面的突然变化。 (8)安装后,应让水缓慢地进入总管,并打开系统放气口或水龙头排气。 图22-3 支管安装实例图图22-4 水表组安装实例图

水表安装规范

水表安装规范 篇一:水表安装要求 智能IC卡水表安装维护注意事项: 水表的正确安装是保证水表计量准确的必要保障。水表国家标准GB,T778(2—1996是关于水表安装要求的标准。 水表的安装须考虑安全性、方便性和正确可靠性。 用于测量水的流量计的安装可参照其相应的要求。 1 安全性 (1)在新铺设的管道上安装水表前,必须将管道内的杂物冲洗干净后再安装,以免损坏水表,或通水以后影响水表的正常工作。 (2)水表安装的场合,必须考虑现场使用的水压和水温都在水表的最大使用压力和最大使用温度之内。小口径民用水表的安装时还应注意一下水表的连接接管和管螺母是否手感特别单薄,避免安装上假冒伪劣水表。 (3)室外安装的水表一般应安装保护盒,不宜安装在曝晒和冰冻的场所,防止外来的伤害。严冬季节,室外安装的水表应有防冻措施。 说明:北方(长江以北)地区供水企业规定室外安装的水表 1 位置一般均在冻土层以下和管道井 内,室内暖气可以保证室内水表免于冻裂,情况反而比南方要好。(建议智能表安装地面及管井确保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4)要考虑防盗,特别是铜外壳 水表。 2安装水表的位置: 地上的水表安装与使用要求:

(1)水表的安装高度应距地面或楼面0.8m至1.2m处。 (2)水表前后供水管必须固定,使水表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保证其计量准确,换落表方便、快 捷。 (3)磁锁闭阀必须安装于水表前(来水方向)。磁锁闭阀安装时阀上红点标识侧对墙。 (4) 在立管三通处标清房号或左右户(用红油漆标明)。 (5) 每栋楼房的所有管道井锁,必须保证一把钥匙都能开启。 地下的水表安装与使用要求: (6)表前、表后均须加装两个截止阀。水表进水口前端安装的伸缩器(伸缩管、滤水箱、滤水网)的通水面积,应为水表口径截面的1,2倍,以便于经常检查、更换或清洗。 (7)所建水表井四周要封闭、牢固、井内空间、井深应满足水表换落、水表保温要求,井口及 2 踏步的设置要符合使用要求。 (8) 如地下水位高,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做防渗漏表井,水表的安装高度应距地面 0.4m至1m处,智能表不得贴地面安装或埋泥土中造成损坏建源公司采取相应成本 价有偿维修。 (9)水表安装前必须冲洗管道,否则因施工泥砂淤积阻塞,造成水表小流量不走或停止不走, 表盘不清,不予免费维修。井内管道布局要合理,不得有表外管道用水。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新标准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新标准 类别:规范标准8/3/2011 9:34:32 AM 点击量:84 双击自动滚屏,单击停止 新《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的标准解读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叶林标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第172号公告批准,《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为新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09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1.4、3.2.1、3.2.2、4.1.22、4.1.26、(1.2)、5.1.3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同时废止。 新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新规范”)与原规范主要内容的差异为: 1.提高了防水等级为二级的地下工程防水设防标准 1.1 除工业与民用建筑外,新规范大幅度地提高了其他地下工程防水设防的标准,其湿渍面积由原规范规 定不应大于总防水面积的6/1000提高到2/1000;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应超过4处减少到3处。同时对隧道工程还增加了具体渗漏水量化的要求,要求其平均渗漏量不应大于0.05L/㎡.d,任意100㎡防水面积上的渗漏量不应大于0.15L/㎡.d。使该标准在贯彻执行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1.2 对处于冻融侵蚀环境中地下工程混凝土的抗冻融循环由原规范不得少于100次提高到不得少于300次,以利于提高地下工程的使用寿命,这是贯彻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2.增加了通过近年工程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新型防水材料 2.1 在主体结构和施工缝的防水措施中,分别增加了膨润土防水材料和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与预埋注浆管等,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防水工程质量。 2.2 在卷材防水中,增加了本体自粘聚合物沥青防水卷材(含聚酯毡胎体和无胎体)、高分子自粘胶膜防 水卷材、聚乙烯丙纶复合防水卷材与膨润土防水材料。 3.对部分防水材料提高了性能指标或防水层厚度的要求 3.1 有机和无机防水涂料以及塑料防水板在新、旧规范中的性能对比见表3.1-1、表3.1-2和表3.1-3。 表3.1-1有机防水涂料在新、旧规范中的性能对比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 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强制性条文 3.1.8 地下防水设计内容应包括: 1、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 2、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3、其他防水层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4、工程细部构造的防水措施,选用的材料及其技术指标,质量保证措施; 5、工程的防排水系统,地面挡水、截水系统及工程各种洞口的防倒灌措施。 3.2.1 3.2.1 地下工程防水等级标准 3.2.2 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使用中对防水的要求按表 3.2.2选定。 3.2.2 不同防水等级的适用范围

4.1.3 4.1.3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 4.1.6 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2)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 mm,并不得贯通; (3)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50 mm。 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搅拌。当坍落度损失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加入原水灰比的水泥浆或二次掺加减水剂进行搅拌,严禁直接加水。施工缝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施工缝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4.3.4 卷材防水层为一或二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厚度不应小于3 mm,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4 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6 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单层使用时,厚度不应小于1.5 mm,双层使用时,总厚度不应小于2.4 mm。 5.1.3 变形缝处混凝土结构的厚度不应小于300 mm。 5.1.4 用于沉降的变形缝其最大允许沉降差值不应大于30 mm。当计算沉降差值大于30 mm时,应在设计时采取措施。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修订内容 1 规范的名称 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的埋置深度愈来愈深,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愈来愈复杂,地下工程渗漏水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地下工程的使用功能和结构耐久性。为进一步适应我国地下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防水材料和防水技术的发展,遵循“材料是基础,设计是前提,施工是关键”的原则,确保地下防水工程质量,修订本规范。 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对建筑工程质量应指施工质量,设计质量不应包括在内。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有关建筑防水设计的通用标准,而现行的《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适用于地下工程防水的设计和施工。为此,本规范仍保留《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名称。 2 规范基本框架 本规范共有9章及4个附录,正文344条,附录45条。其中强制性条文为第4.1.16、4.4.8、5.2.3、5.3.4、7.2.12,共5条。 本规范的主要内容: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主体结构防水工程;细部构造防水工程;特殊施工法结构防水工程;排水工程;注浆工程;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1)总则中明确了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建筑、市政隧道、防护工程、地下铁道等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增加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有关要求;增加了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与劳动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规定。 (2)术语中列出了现行标准中尚无统一规定且需要本规范中给出确切定义的术语。 (3)基本规定强调了:1)地下工程不同防水等级相应的防水标准;2)主体结构和细部构造的防水设防要求; 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持证上岗的规定;4)防水材料产品性能检测报告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5)把好材料进场验收关;6)分项工程和检验批的划分和抽样检验数量。 (4)主体结构防水工程强调了:1)防水混凝土的耐久性;2)防水砂浆的粘结性和抗渗性;3)防水卷材接缝的粘结质量;4)涂料防水层的厚度。 (5)细部构造防水工程适用于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穿墙管、埋设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孔口、坑、池等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6)特殊施工法结构防水工程适用于锚喷支护、地下连续墙、盾构隧道、沉井和逆筑结构等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7)排水工程适用于渗排水及盲沟排水、隧道排水及坑道排水、塑料排水板排水等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8)注浆工程适用于预注浆及后注浆、结构裂缝注浆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

远传直读式水表技术规范标准

远传直读式水表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远传直读式水表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安装、维护及故障处理、检验、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HSE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远传直读式水表的采购、施工设计、安装维护、验收和质量监督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7 普通螺纹公差 GB/T 778.1—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1部分:规范GB/T 778.3—2007 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第3部分:试验方法和试验设备 GB 4793.1 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 50168 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 303 住宅远传抄表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CJ/T 188 户用计量仪表数据传输技术条件 CJ/T 224 电子远传水表 JB/T 9329 仪器仪表运输、运输贮存基本环境条件和试验方法 JG/T 162 住宅远传抄表系统 JJG 162 冷水水表检定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远传直读式水表 基表加装电子直读装置组成的、由电子直读装置直接读取基表的机械指示数据或信息,并保持一致性,能传输基表计量水的实际体积流量数据或待处理信息的智能水表。 3.2 基表 用于计量水量的速度式水表和容积式水表。 3.3 直读装置

远传水表中的机电转换单元,具有采用电子组件执行水流量信号的转换、数据处理与信息存储、信号远程传输等特定功能。远传装置可做成独立的单元,能单独进行试验。 3.4 计数直读 计数直读是将采集脉冲的芯片装在每只水表上,通过电池保持其工作,将记录和累积的数据存储于芯片中,从芯片读出的数据就是表盘同步数据的直读方式。 3.5 集中器 用于多个采集器和/或远传表与主站间,实现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等功能的电子装置。 3.6 M-BUS 总线M-BUS 经由两条无极性传输线来同时供电和传输串行数据,各子站(以不同的ID确认)并联在M-BUS总线上。 3.7 主站 具有选择单个或多个从站(如集中器),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的设备。可以是计算机或其它数据终端。 3.8 远传抄表系统 由远传表、采集器或/和集中器、主站、通信网络和软件组成,实现自动抄表的系统。 4 技术要求 4.1 表体结构 4.1.1 结构件 4.1.1.1 远传直读式水表的直读装置不应改变水表的性能,连接螺纹或法兰应符合GB/T 778.1的要求。 4.1.1.2 水表检定标记应设在明处,无需拆卸水表即能看到。 4.1.1.3 水表应配置可以封印的防护装置。 4.1.1.4 远传直读式水表的结构尺寸应符合GB 778.1—2007中4.2.2的规定。 4.1.2 材料 远传直读式水表的制造材料的强度和耐用度应满足水表的特定使用要求,不受正常温度范围内水温

水表安装要求

智能IC卡水表安装维护注意事项: 水表的正确安装是保证水表计量准确的必要保障。水表国家标准GB/T778.2—1996是 关于水表安装要求的标准。 水表的安装须考虑安全性、方便性和正确可靠性。 用于测量水的流量计的安装可参照其相应的要求。 1 安全性 (1)在新铺设的管道上安装水表前,必须将管道内的杂物冲洗干净后再安装,以免损坏水表,或通水以后影响水表的正常工作。 (2)水表安装的场合,必须考虑现场使用的水压和水温都在水表的最大使用压力和最大使用温度之内。小口径民用水表的安装时还应注意一下水表的连接接管和管螺母是否手感特别单薄,避免安装上假冒伪劣水表。 (3)室外安装的水表一般应安装保护盒,不宜安装在曝晒和冰冻的场所,防止外来的伤害。严冬季节,室外安装的水表应有防冻措施。 说明:北方(长江以北)地区供水企业规定室外安装的水表位置一般均在冻土层以下和管道井内,室内暖气可以保证室内水表免于冻裂,情况反而比南方要好。(建议智能表安装地面及管井确保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 (4)要考虑防盗,特别是铜外壳水表。 2安装水表的位置: 地上的水表安装与使用要求: (1)水表的安装高度应距地面或楼面0.8m至1.2m处。 (2)水表前后供水管必须固定,使水表始终处于水平位置,保证其计量准确,换落表方便、快 捷。 (3)磁锁闭阀必须安装于水表前(来水方向)。磁锁闭阀安装时阀上红点标识侧对墙。 (4) 在立管三通处标清房号或左右户(用红油漆标明)。 (5) 每栋楼房的所有管道井锁,必须保证一把钥匙都能开启。 地下的水表安装与使用要求: (6)表前、表后均须加装两个截止阀。水表进水口前端安装的伸缩器(伸缩管、滤水箱、滤水网)的通水面积,应为水表口径截面的1~2倍,以便于经常检查、更换或清洗。 (7)所建水表井四周要封闭、牢固、井内空间、井深应满足水表换落、水表保温要求,井口及 踏步的设置要符合使用要求。 (8) 如地下水位高,必须按照规范标准做防渗漏表井,水表的安装高度应距地面 0.4m至1m处,智能表不得贴地面安装或埋泥土中造成损坏建源公司采取相应成本 价有偿维修。

水表安装技术条件书

厂区生活区集中安装水表改造工程 技术条件书 一、项目内容 厂区、生活区集中安装水表、给水管改造项目。 二、安装材料标准: 所有的安装材料、设备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明,材料要经相关部门检测,按规定做好试件和材料的试验和报验,确保工程质量。 三、水表、水管的安装标准、施工工艺: (一)、安装水表基本要求 表后入户管道安装标准:应牢固、整齐、美观。上墙管道统一要求安装防护套管。表箱出水管道和转角处应用管卡加固,墙上管卡间距不超过500mm,间隔一定距离安装排卡,排卡间距以1000mm--1200mm为宜。 1.安装水表之前应先清除管道内的石子、泥沙等杂物,以防止水表损坏或发生故障。如管道内杂物较多或水质较差,水表前应安装过滤器;过滤器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清洗,及时清除积存杂物。 2.水表应水平安装,度盘朝上,表壳箭头方向与管道内水流方向一致;为使水表计量准确,水表安装时要远离水泵,水表上、下要安装必要的直管段或与其等效的水流整直器,上游直管段的长度不少于10倍水表公称口径,下游直管段的长度不少于5倍水表公称口径。 3.水表的上游和下游处的连接管道不能缩径。 4.建议安装流量控制设备(如阀门)和过滤设备。 5.法兰密封圈不得突出伸入管道内或错位。 6.安装水表前必须彻底清洗管道,避免碎片损坏水表。 7.水表水流方向要和管道水流方向一致。 8.水表安装以后,要缓慢放水充满管道,防止高速气流冲坏水表。 9.安装位置应保证管道中充满水,气泡不会集中在表内,应避免水表安装在管道的最高点。 10.应保护水表免受水压冲击。 11.小口径旋翼式水表必须水平安装.前后或左右倾斜都会导致灵敏度降低。 12.为便于水表维护,在水表上、下游适当位置安装O型球阀。需要时水表下游装一止回

建筑防水施工技术规范

建筑防水工程技术规程 1总则 1.0.1为提高我省建筑防水工程的技术水平,根据我省气候特征,合理应用防水材料,为 建筑防水工程设计、施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制定本规程。 1.0.2本规程适用于广东省工业与民用建筑防水工程中使用的防水材料及设计、施工、验 收。 1.0.3建筑防水工程中使用的材料及设计、施工、验收,除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 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1.1 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geosynthetic clay liner 分为针刺法天然钠基鹏润土防水毯、针刺覆膜法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和胶粘法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三类。针刺法天然钠基鹏润土防水毯是由两层土工布包裹针刺法天然钠基鹏润土颗粒针刺而成的毯状材料;针刺覆膜法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是在针刺法天然钠基鹏润土防水毯的非织造土工布外表面复合一层高密度聚乙烯薄膜的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胶粘法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是用胶粘剂把天然钠基膨润土颗粒粘接到高密度聚乙烯板,压缩生产的一种天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 2.1.2 喷涂聚氨酯硬泡体材料 spray polyurethane foam material 以异氰酸脂、多元醇(组合聚醚和聚酯)为主要原料加入添加剂组成的双组分,经现场喷涂施工的硬质泡沫材料。按照材料物理性能分为三类:I型用于屋面和外墙的保温层;II型除具有保温功能外,还有一定的防水功能,在其上刮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构成保温防水复合层;III型形成高闭孔率的具有保温防水一体化的层次。 2.1.3 刚性防水材料 rigid waterproof material 以水泥、砂、石为主要原料,掺入少量外加剂、防水剂、高分子聚合物等材料,通过调整配合比,抑制或减少孔隙率,改变孔隙特征,增加各原材料界面间的致密性等方法配制成的具有一定抗渗能力的水泥砂浆、混凝土类防水材料。 2.1.4 细石防水抗裂混凝土 waterproof anti-crack concrete 以水泥、砂、石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配合比和掺入适量的合成纤维、钢纤维来提高整体抗裂性、韧性和抗渗性能的混凝土,其使用厚度通常为30~40mm。 2.1.5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cementitious capillary crystalline waterproof paint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是一种粉状材料,经与水拌合可调配成刷涂、喷涂或刮涂在水泥混凝土表面的浆料;亦可将其以干粉撒覆并压入未完全凝固的水泥混凝土表面。 与水作用后,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通过载体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填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防水。 2.1.6 第二次抗渗压力 the second impermeable press 指第一次抗渗试验透水后的试件置于水中继续养护28天,再进行第二次抗渗试验所测得的抗渗压力。 2.1.7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 polymer cementitious waterproof morter 包括聚合物乳液防水砂浆和聚合物干粉防水砂浆两类。聚合物乳液防水砂浆是以水泥、砂为主要原料,施工时掺入聚合物乳液等外加剂对水泥砂浆进行改性,改变其孔隙率,增加界面粘接力,提高砂浆抗渗能力,其使用厚度通常为6~8mm;聚合物干粉防水砂浆是以水泥、砂为主要原料,在工厂加入可分散聚合物干粉对其进行改性,经严格配比,混拌后制成干拌砂浆,施工时只需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即可改变砂浆固结体的结构,提高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单选题: 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外地坪高程()以上。B A.250mm B.500mm C.1000mm D.1500mm 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迎水面主体结构应采用(),并应根据防水等级要求采取其他防水措施。C A.水工混凝土 B.纤维混凝土 C.防水混凝土 D.结构混凝土 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应分为()级。B A.三 B.四 C.五 D.六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中,防水标准要求最高的为()级。A A.一 B.二 C.三 D.四 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等级为二级时,按照地下工程防水标准,任意100m2防水面积上的湿渍不超过()处,单个湿渍的最大面积不大于()m2。C A.2 0.2 B.1 0.1 C.2 0.1 D.1 0.2 6、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对于人员经常活动的场所,防水工程应达到()级防水等级。B A.一 B.二 C.三 D.四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明挖法地下工程后浇带必须采用的防水措施是()。A A.补偿收缩混凝土 B.外贴式止水带 C.遇水膨胀止水条(胶) D.防水密封材料 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防水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后如出现离析,()。B A.必须现场振捣后使用 B.必须进行二次搅拌 C.全部废弃,不能使用 D.必须掺入合格砼一起使用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平施工缝浇筑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然后铺设净浆或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等材料,再铺()厚的1:1水泥砂浆,并及时浇筑混凝土。C A.10~30mm B. 20~40mm C. 30~50mm D. 40~60mm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大体积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炎热季节施工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应大于()℃。B A.28 B.30 C.32 D.34 1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mm,双层施工宜为()mm。D A. 4~6 8~10 B. 6~8 8~10 C. 4~6 10~12 D. 6~8 10~12 1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水泥砂浆防水层终凝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温度不宜低于5℃,并应保持砂浆表面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