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我说|紫杉醇种类这么多,白蛋白紫杉醇凭何杀出重围?

药我说|紫杉醇种类这么多,白蛋白紫杉醇凭何杀出重围?

药我说|紫杉醇种类这么多,白蛋白紫杉醇凭何杀出重围?

你知道吗?在早期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手术、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虽然发挥了显著的疗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仍有30%的患者疾病复发或死亡,另外还有5%~10%的患者首次确诊即被告知已经处于疾病的晚期。

为了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减少恶性肿瘤给患者带来的病痛折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紫杉烷类药物(如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等)成为了治疗晚期乳腺癌最有效的细胞毒性药物,而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白蛋白紫杉醇的诞生则进一步拓宽了乳腺癌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1-2]。

那么与白蛋白紫杉醇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科普君这就为大家解解惑~

01白蛋白紫杉醇有何来头?

长江后浪推前浪,白蛋白紫杉醇就是推动紫杉醇注射液和紫杉醇脂质体往前走的年轻“后浪”,我们不妨将它们细细拆解一下。

紫杉醇虽然能够发挥阻碍癌细胞有丝分裂并诱导其凋亡的抗肿瘤作用,但却是一种脂溶性药物,不溶于水,因此极易被肝脏代谢,自身抗肿瘤的能力也被削弱。

为了提升紫杉醇在水中的溶解度,临床上多在其中加入聚氧乙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作为其助溶剂,这就构成了紫杉醇注射液(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但却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药物副反应,使用剂量受到一定限制,抗肿瘤作用被削弱。

因此使用前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等)脱敏处理,但这也给患者治疗过程带来了一定阻碍。

紫杉醇脂质体采用了独特的纳米技术,将助溶剂也换成了胆固醇、卵磷脂微粒,但输注前仍需对患者进行脱敏处理。

白蛋白紫杉醇则不同,它是一种以人体内疏水性分子的自然载体

——人血白蛋白作为紫杉醇助溶剂的一种药物,不仅自身的水溶性以及抗肿瘤作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极大减轻了药物对人体的毒性反应,使用前还不必特意对患者及逆行脱敏处理,患者的治疗负担进一步减轻。

目前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半年内复发的乳腺癌患者,那么它又该如何使用呢?[1-2]

02白蛋白紫杉醇该怎么用?

一、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

1.白蛋白紫杉醇+曲妥珠单抗+帕妥托珠单抗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白蛋白紫杉醇每周连续给药(化疗第1天),每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100~150 mg/m2,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曲妥珠单抗首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8mg/kg(化疗第1天),之后改为6mg/kg;帕妥托珠单抗首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840mg(化疗第1天),之后改为420mg,每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2.白蛋白紫杉醇+曲妥珠单抗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化疗第1天予以白蛋白紫杉醇静脉滴注100~150 mg/m2;曲妥珠单抗首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4mg/kg(化疗第1天),之后改为2mg/kg,每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二、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

1.白蛋白紫杉醇单药化疗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白蛋白紫杉醇每周用药1次(化疗第1天),每次用药剂量为100或125 mg/m2,每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2.白蛋白紫杉醇+卡培他滨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白蛋白紫杉醇每周连续给药(化疗第1天),每次静脉滴注的剂量为100~150 mg/m2,每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卡培他滨1000mg/m2,每天2次口服(化疗第1~14天)。每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3.白蛋白紫杉醇+贝伐珠单抗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白蛋白紫杉醇每周连续给药(化疗第1天),每次静脉滴注剂量为100~150mg/m2,每7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化疗第1天予以贝伐珠单抗静脉滴注10mg/kg,每21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三、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

图源:CSCO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 版)

•化疗第1、8天静脉滴注白蛋白紫杉醇125 mg/m2。[3-4]

03白蛋白紫杉醇的毒副作用及处理

一、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是紫杉醇类药物引起的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其发生与药物的血药浓度密切相关,患者可有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红细胞减少等临床表现,多在用药后的8~10天内发生,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通过给予患者粒细胞集落因子或将输液时间缩短至3小时等方法预防其发生。

二、神经毒性

研究证实,约50%~70%的患者用药后(尤其是用药后1~3天内)出现了剂量依赖性的外走神经毒性,患者可有感觉异常、皮肤灼热、指端麻木、触觉减弱以及肌肉关节疼痛等表现,但多数为可逆性损伤,中重度患者可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来减轻症状。

三、心脏毒性

使用紫杉醇类药物后若出现心脏毒性,患者往往有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等表现,但多为自限性,用药结束后可自行恢复,严重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较低,但若患者本身就存在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出现心脏毒性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人,用药前应充分告知医生予以预防。

四、消化道系统的毒性反应

包括肝毒性与消化道的不良反应,患者的转氨酶及胆红素等指标可能会出现轻微上升,同时用药半小时后可能会出现轻、中度的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等表现,患者可在医生建议下预防性地使用保肝药以及雷尼替丁等药物缓解症状。

五、皮肤毒性及脱发

皮肤毒性较为少见,患者的手、足部可出现广泛分布的红斑,多发生在既往皮肤受过损害(如光损害)的患者中,此类患者用药前可通过咨询医生来积极预防此副反应的发生。

患者脱发概率与用药剂量密切相关,当紫杉醇的剂量>200mg/m2时,很容易发生脱发,但大多是暂时性的,停药后1~2个月内一般就可恢复。

六、肌肉关节疼痛

用药2~3天后,约55%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双下肢(尤其是膝盖以下)部位的疼痛,但数天内可恢复,可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维生素B1、菸酰胺等药物缓解症状,症状严重者可口服消炎药。

七、过敏反应

较为常见,发生率约为11%~20%,轻度过敏反应患者有皮疹、皮炎、荨麻疹等表现,若为重度,则会出现心慌、心悸、低血压甚至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较少见,一般在开始滴注的几分钟内发生,可对药物进行抗过敏处理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率。[5-6]

END

从紫杉醇注射液到白蛋白紫杉醇,抗肿瘤效果逐渐提升,药物副反应逐步降低,临床应用也越来越便捷,期待未来乳腺癌药物的进一步发展,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封面图片来源:稿定设计责任编辑:觅健丸时参考文献:[1]尹晓东,姚嫱,李维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1,19(7):1449-1452.[2]黄佳欢,雷蕾,王晓稼.白蛋白结合型紫杉

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研究进展[J].实用肿瘤杂志,2021,36(6):496-501.[3]NCCN乳腺癌指南2022[4]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5]张立志. 紫杉醇药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中国基层医药,2016,23(02):303-305.[6]马力,时俊锋,童宁.紫杉醇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研究[J].中国药房,2018,29(21):3014-3017.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癌症克星-紫杉醇

癌症克星-紫杉醇 紫杉醇简介: 世界上还有一种可以阻断细胞分裂,有效控制癌症的物质,这种物质名叫“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来自红豆杉属植物的单体二萜类生物碱化合物,为白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具有良好的抗癌活性,尤其对晚期转移性卵巢癌、乳腺癌、肺癌有十分显著的疗效。此药属于细胞抑止剂类药物,可干扰癌细胞的微管蛋白合成,发挥有效的抗癌作用,且对正常细胞基本无影响。紫杉醇抗癌药从1996年上市至今,累计销售额已超过500亿美元。 紫杉醇分子式 紫杉醇发展史:

2015年,紫杉醇全球销售额已达245亿美元,2016年估计为250亿~280亿美元。其用途主主要为治疗晚期卵巢癌、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卡济氏肉瘤等。在紫杉醇上市之初,美国FDA批准其临床用途仅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晚期卵巢癌。 此后的20年里,随着临床用途的急剧扩大,目前紫杉醇已被用于治疗包括晚期乳腺癌、前列腺癌、卡波济氏肉瘤、头颈癌、皮肤癌及其他一些常见恶性肿瘤。由于该药疗效快、副作用小,在美国上市后销售情况一直很好,紫杉醇需求保持着30%以上的年增长率。 人工半合成紫杉醇由于其使用的原料主要是人工种植红豆杉树的枝叶,故属于可再生资源,但是其药质纯度与国际市价无法与天然紫杉醇相比。人工半合成紫杉醇原料药的美国市价约为25-40万美元/千克,全球紫杉醇原料药产量大致为每年1.2吨左右。

半合成紫杉醇 近几年来,国外医学界发现紫杉醇除抗癌作用外,还有其他医疗效果。2014年中国共出口紫杉醇类原料药350-400公斤,其中95%以上为半合成紫杉醇。据保守估计,中国的人工半合成紫杉醇原料药的年总产能450~500公斤。 (实际半合成紫杉醇原料总产量估计在每年400公斤左右,其中90%以上都出口到美国了,出口商为云南汉德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汉德是中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美国FDA认证,有资质生产紫杉醇原料药和出口权的中国公司。 紫杉醇制剂国内近况 由于国内大部分制药企业无法制作出高质量的紫杉醇药物制剂,而高质量的紫杉醇原料都流入了欧美国家,所以很多中国制药公司选择跟外国企业合作,抢占中国市场。目前中国大部分抗癌药物生产及销售公司都是欧美国家的,或者中外合资的。 野生红豆杉的树皮及其珍贵,很多人高价求购野生红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规范化管理专家共识》(2020)要点 紫杉类药物的抗肿瘤作用于1962年被发现,经历长达30年的研究后,自1992年12月29日起,由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等多种肿瘤。在中国,获批用于临床的紫杉类药物包括紫杉醇注射液、多西他赛、紫杉醇脂质体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以下简称“白蛋白紫杉醇”)。2005年,白蛋白紫杉醇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2009年在中国获批上市,是第一个被美国FDA 批准的用于乳腺癌治疗的纳米技术药物。临床实践中,紫杉类药物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如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胰腺癌等,是肿瘤化学治疗的基石药物。紫杉类药物的出现显著提高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然而,其在治疗过程中也会带来多种短期和长期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而影响药物使用的依从性,导致减量或停药,对治疗结局产生不利影响。鉴于此,规范化管理紫杉类药物在肿瘤治疗过程中的毒性至关重要。 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是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功能造成的损伤,以及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和体征。CIPN是紫杉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对临床医生和患者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 1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

【共识观点】: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已知微管结构紊乱、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线粒体受损均与CIPN的发生密切相关。 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以感觉症状较为常见,首先出现于足部和手部,主要表现为麻木和刺痛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各种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和缓解时间有所差异。 1.1 发病机制 1.1.1 微管结构紊乱 1.1.2 神经元和非神经元的线粒体受损 1.1.3 轴索变性 1.1.4 内环境中的钙失衡 1.2 临床特点 临床上,紫杉类药物相关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

白蛋白紫杉醇的用药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的用药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简称nab-PTX)是一种针对乳腺癌、胃癌和非小细胞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药物。它结合了人血清白蛋白和紫杉醇,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递送系统。本文将就白蛋白紫杉醇的用药方案进行探讨。 一、适应症 1. 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可以作为一线治疗用药,适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联合其他化疗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2. 胃癌:白蛋白紫杉醇可作为一线治疗用药,适用于转移性或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可联合奥沙利铂、顺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3. 非小细胞肺癌:白蛋白紫杉醇可用作一线或维持治疗,适用于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联合顺铂或卡铂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 二、剂量和给药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的剂量和给药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来确定。一般而言,剂量应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 1. 乳腺癌:白蛋白紫杉醇的标准剂量为每周80 mg/m²,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每个疗程为3周,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为止。

2. 胃癌:白蛋白紫杉醇的标准剂量为每周50 mg/m²,以静脉注射方 式给药。每个疗程为2周,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为止。 3. 非小细胞肺癌:白蛋白紫杉醇的标准剂量为每周100 mg/m²,以 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每个疗程为3周,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 受为止。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种高效抗肿瘤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以下是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1. 厌食、恶心和呕吐:可通过给予抗恶心药物来缓解症状,如顺铂 和5-羟色胺拮抗剂等。 2. 低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下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指标, 并在必要时进行输血或使用造血生长因子来提高血红蛋白和白细胞计数。 3. 呼吸道不适: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气短等症状,应及时评估是 否存在肺毒性,必要时予以相应治疗。 4.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镇痛药物来缓解疼痛, 如非甾体抗炎药等。 5. 肝酶升高和肝功能损害: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和总 胆红素等,必要时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四、注意事项

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束体的区别

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束体是目前在肿瘤治疗领域备受关注的两种 药物载体,它们之间有着诸多区别。本文将就其结构、药效及应用等 方面进行详细比较。 一、结构比较 1.白蛋白紫杉醇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将紫杉醇包裹在人血清白蛋白分子中的新型纳米 药物。白蛋白是人体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具有良好的生 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白蛋白紫杉醇的结构稳定、分布均匀,具有 较好的药物输送性能。 2.紫杉醇胶束体 紫杉醇胶束体是一种将紫杉醇封装在胶束结构中的抗肿瘤药物。胶束 是由生物相容性高的药物载体构成,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溶解度、抗原性和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二、药效比较 1.白蛋白紫杉醇

白蛋白紫杉醇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度和抗肿瘤活性,可通过靶向作用 将药物精确输送到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害,并且能够顺利 通过肿瘤微环境的生物膜。 2.紫杉醇胶束体 紫杉醇胶束体具有较高的药效,其通过改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了 紫杉醇的药物浓度,进而提高了其抗肿瘤活性,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 毒性。 三、应用比较 1.白蛋白紫杉醇 白蛋白紫杉醇常用于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其可通过靶向输送药物到达肿瘤组织,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 还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溶解度,降低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速率。 2.紫杉醇胶束体 紫杉醇胶束体常用于治疗实体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胃癌等。其通过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来增强药物的抗肿瘤活

性,减少了对正常组织的毒性。 四、结语 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束体在结构、药效及应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 不同。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 全面考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我 们也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两者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及 更好的指导。 以上便是对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束体的区别的详细介绍,希望能 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感谢大家的阅读。1. 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 束体的区别 - 重点展开分析 接上文,进一步细化白蛋白紫杉醇与紫杉醇胶束体的区别,需要从结构、药效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比较与分析。 结构比较的角度上,白蛋白紫杉醇是以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将紫杉 醇包裹在其分子内部,因此能够有效增加紫杉醇的稳定性,降低药物 的毒性和副作用。而紫杉醇胶束体则是由胶束结构构成的药物携带体,这种特殊的结构可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提高药效。 在处于药效比较环节中,白蛋白紫杉醇通过靶向作用将药物精确输送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晚期治疗、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和相关证据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乳腺癌晚期治疗、用法用量、联合用药、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和相关证据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紫杉类药物为乳腺癌治疗最常用的药物,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作为新一代紫杉类药物,具有疗效显著、使用便捷、安全性佳优势,已成为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1.作用机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是利用纳米技术将疏水性紫杉醇和人血白蛋白载体结合,形成的直径为130 nm的纳米微粒,其中人血白蛋白发挥分散、稳定和运载药物的作用,紫杉醇为活性成分。紫杉醇为抗微管药物,可促进微管蛋白二聚体中的微管聚集,并抑制微管解聚以稳定微管系统,干扰微管束的正常动力学再排列,从而阻滞关键的细胞间期和有丝分裂过程,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另一方面,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以白蛋白为载体,具有不同于溶剂型紫杉醇的独特转运机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入血液后迅速溶解释放,以游离紫杉醇和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其中游离紫杉醇以被动扩散的方式转运,而绝大多数的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复合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肿瘤间质,并与肿瘤组织表面的高表达Sparc蛋白结合,富集于肿瘤组织发挥作用,具有相对靶向性。 2.药学特性: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白色至淡黄色冻干块状物或粉末。在80~300 mg/m2的剂量范围药物代谢特点表现为线性药代动力学,给药后血浆紫杉醇浓度呈双相下降,分布容积提示紫杉醇存在广泛的血管外分布和(或)组织结合。肾脏清除并非药物主要排泄途径,经粪便排泄的紫杉醇约占总给药量的20%,与溶剂型紫杉醇相比,

因无助溶剂,给药前无需给予抗过敏预处理,输注时间仅需30 min,无需特殊材质管路和精密输液器。 临床应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获批应用于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存在临床禁忌证,既往治疗中应包括1种蒽环类化疗药物。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是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和晚期解救治疗的优选推荐方案。 (一)含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方案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1.适用人群 (1)单药化疗:肿瘤发展相对缓慢,负荷不大,特别是耐受性较差的老年患者。 (2)联合化疗:病情进展较快,肿瘤负荷较大或症状明显的患者,需要使肿瘤迅速缩小或症状迅速缓解的患者。 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晚期乳腺癌 紫杉类药物是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的基础化疗药物。紫杉类药物联合曲妥珠单抗及帕妥珠单抗双靶向治疗进一步延长PFS和OS,成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可作为紫杉类药物中的优选,联合靶向或其他药物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 3.晚期三阴性乳腺癌 (1)单药治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是紫杉类治疗敏感患者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多西他赛及紫杉醇治疗失败的患者。 (2)联合化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常用的联合药物主要包括蒽环类药物、铂类、吉西他滨及卡培他滨。其中晚期TNBC一线联合化疗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铂类为优选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抗癌原理

白蛋白紫杉醇抗癌原理 白蛋白紫杉醇(Albumin-bound paclitaxel,Abraxane)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其抗癌原理主要涉及白蛋白和紫杉醇两个关键因素。白蛋白是一种常见的蛋白质,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亲水性,能够有效地运载各种药物,包括紫杉醇。紫杉醇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溶解度低、毒副作用大、药物浓度不稳定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白蛋白紫杉醇通过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具有以下优势:首先,由于白蛋白的亲水性,白蛋白紫杉醇能够在体内快速溶解,形成高浓度的药物,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次,白蛋白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提高药物的疗效。此外,白蛋白还能够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实现靶向输送,提高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积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副作用。 白蛋白紫杉醇的抗癌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首先,紫杉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阻断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紫杉醇结合微管蛋白,阻断了微管的动力学稳定性,导致微管的失稳和破坏,从而阻断了有丝分裂的进行。其次,紫杉醇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死亡。紫杉醇通过影响细胞内的多个信号通路,如Bcl-2家族蛋白、caspase 家族蛋白等,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此外,白蛋白紫杉醇还能够通

过影响肿瘤微环境,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和转移,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它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胰腺癌、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与传统的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紫杉醇具有更好的药物溶解性、更稳定的药物浓度、更低的毒副作用等优势。临床研究表明,白蛋白紫杉醇在治疗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等肿瘤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白蛋白紫杉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通过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提高了药物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并实现了对肿瘤组织的靶向输送。其抗癌机制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和转移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白蛋白紫杉醇在临床上已经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紫杉醇三种剂型(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效与安全性比较

紫杉醇三种剂型(紫杉醇注射液,紫杉 醇脂质体,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效与 安全性比较 紫杉醇(PTX)最初是1963年从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得到的,后来发现紫杉醇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活性,从而开始将紫杉醇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研究,并于1992年获得批准上市。PTX通过抑制微管蛋白解聚,保持其稳定,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目的。 由于PTX高度亲脂性,微溶于水,注射剂中必须经纯化的聚氧乙烯蓖麻油和USP级的无水乙醇接近等比例的混合溶剂作为溶剂,而聚乙烯蓖麻油是比较强的致过敏物质,在PTX应用前必须应用种类多样、步骤繁杂的抗过敏预药物,降低紫杉醇注射液的过敏反应。而随着医药技术的变革,PTX的制备工艺得以改善,溶解度提高,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临床应用的剂型有三种,主要区别在于辅料不同,包括: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及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1]。 1.1PTX三种剂型配置与用法区别 从目前国内销售的药品说明书可发现三种注射液辅料与应用的区别:

1.2PTX三种剂型的过敏预处理 传统紫杉醇注射液因其过敏不良反应的高发,需要对患者进行用药前抗过敏处理,而脂质体PTX理论上可以和白蛋白结合型PTX一样不需要进行用药前预处理,而直接注射给药。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利用白蛋白结合释放的特征,去除了助溶剂,提高紫杉醇的溶解性,缩短滴注时间,大大减少了临床用药,从而避免预处理药物的不良风险,提高了患者的顺应性。 1.3 PTX三种剂型的药动学差异 因为PTX 注射液的辅料与制作工艺的差别,三种剂型在药动学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抗癌药王——紫杉醇

抗癌药王紫杉醇 背景材料 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和沃尔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被称为太平洋杉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一种粗提物,并发现该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小鼠肿瘤细胞有很高的抑制活性。1971年,他们同杜克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分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 细胞接触紫杉醇后会在细胞内积累大量的微管,这些微管的积累使细胞停留在g2期和m 期直至死亡。由于紫杉醇能够抑制细胞分裂,阻止癌细胞的增殖,所以可以抗肿瘤。 1992年12月29日,美国fda批准紫杉醇上市,商品名taxol,用于治疗卵巢癌,后连续被批准用于治疗转移性乳腺癌、转移性肺癌、白血病等。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早老性痴呆、先天性多囊肾病方面也存在潜力。 由于红豆杉分布地域较窄,而野生红豆杉的很多生物学特性,又限制了自然群落的发展,加之人为盗伐,如今全世界野生红豆杉已近濒危边缘。只有大力发展红豆杉产业,才能有效保护野生资源,解决紫杉醇原料短缺问题。 目前有关红豆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豆杉植物的人工种植、化学提取、组织和细胞培养、紫杉醇的合成和化学修饰、生物转化、微生物和基因工程等方面。其中,组织培养技术在红豆杉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红豆杉组织培养技术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微繁技术生产大量的组培苗以满足人工栽培需求;二是通过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大量培养,直接提取紫杉醇成分并用于药物生产。 相对于种子繁殖、人工扦插两种常规繁殖技术,微繁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可控性强、植物材料利用少等突出优点,还可用于脱毒苗及新品种选育。利用细胞悬浮培养方法提取紫杉醇是近年来红豆杉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自1989年首次报道细胞培养法生产紫杉醇以来,各国学者开展了广泛研究,特别是在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及代谢调控、细胞培养动力学、利用生物反应器扩大培养和紫杉醇类物质的分离纯化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虽然紫杉醇是毒性较小的药物,但使用后仍存在一些不良反应,例如:(1)中性粒细胞减少:紫杉醇的主要毒性包括骨髓抑制(以粒细胞减少症为主)、神经毒性和肌肉毒性。紫杉醇的毒性呈剂量依赖性,常见的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2)心血管不良反应:在紫杉醇治疗的少量患者中出现明显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包括心肌梗死、房颤、轻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室性和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律不齐等,还有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及黏膜炎等)。(3)过敏反应:早期临床所报道的较严重的过敏反应在患者中的发生率高达18%。临床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潮红、呼吸困难、血压降低、血管水肿、另外还有荨麻疹、皮疹、瘙痒等。 典型例题 例1.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20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将统计到的植株按高度(h)分为5级,每一级的植株数量见下表。 等级a级b级d级d级e级高度(cm)h≤1010<h≤3030<h≤l00100<h≤300h >300数量(株)1206232166根据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画出该种群各级别的植株数量柱状图。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备课素材:紫杉醇的发现、结构和功能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紫杉醇的发现、结构和功能 2019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三说,我国科学家筛选出高产紫杉醇的细胞: 那么,什么是紫杉醇? 紫杉醇(Taxol)是医药市场上最优秀的天然抗肿瘤药物之一,被认为是近20年内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同时也是全球销量第一的植物抗癌药。紫杉醇在临床上是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的一线药物,其国际医药市场需求巨大。 1960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与美国农业部(USDA)成立了一个合作项目:由农业部负责向NCI提供植物样本用于抗癌药物的筛选。1962年8月,受雇于农业部的植物学家Barclay从华盛顿州收集了数公斤的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的树皮和枝叶,并将它们寄给了NCI。短叶红豆杉(图1),也称太平洋紫杉(Pacific yew),在自然条件下生长速度缓慢,再生能力差。从小树苗长成大树需要数百年,广泛分布在美洲、欧洲和亚洲,是经过了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活化石植物,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的历史,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图1. 短叶红豆杉 又过了两年,红豆杉样品被送到了北卡罗来纳州三角研究所天然产物实验室的Wall博士及其团队核心成员Wani博士(图2)手中。随后的研究发现,树皮的提取物对人口腔表皮样癌细胞有细胞毒性。然而,直到1966年,他们只能确定该活性化合物含有一些羟基(英文通常用-ol后缀表示羟基)。根据这一特征,加之其来源的植物属(Taxus),他们将该活性分子称为紫杉醇(taxol),但紫杉醇的结构式此时仍是未解之谜。 同年,Wall和Wani团队在分离和鉴定喜树碱的结构上取得成功,为抗癌药物喜树碱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NCI已经着手准备临床试验,一时间喜树碱的项目“看起来很热”。由于多数团队成员转去其它项目,紫杉醇的分离鉴定研究变得“无人问津”,Wall甚至劝告Wani“忘掉”短叶红豆杉。然而,Wani没有放弃,并坐了长达5年的“冷板凳”,在此期间,不断尝试将紫杉醇衍生化并期望获得单晶,进而鉴定结构。终于,在1971年,Wani成功得到了一个紫杉醇衍生物的单晶,并通过X射线衍射和核磁共振分析,完全确定了紫杉醇的结构! 紫杉醇的结构如图3所示。它具有一个独特的6-8-6-4四环骨架,含有高达11个立体手性中心,且高度氧化。它的三维立体结构看起来就像一个“倒扣起来的碗”。化学家们无不感叹,紫杉醇是一种只有自然界才能调制出的“怪物”。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它是将紫杉醇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紫杉醇是一种从太平洋紫杉树中提取的物质,具有抗肿瘤活性。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制剂形式为注射液,通过静脉注射给药。白蛋白结合型的制剂与普通的紫杉醇注射液相比,有着更好的药物分布性和药物代谢稳定性,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阻止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与此同时,紫杉醇还能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使肿瘤细胞自我死亡。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主要适用于乳腺癌、卵巢癌、肺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临床研究证实,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疗效,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用药剂量和疗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和病情来确定。在使用过程中,医师会密切监测患者的血象、肝肾功能等指标,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神经毒性、过敏反应等。其中,骨髓抑制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神经毒性主要表现为周围神经病变,如手指发麻、感觉异常等。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因此,在使用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的不良反应外,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治疗的同时,需要告知医生患者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影响。 紫杉醇针(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它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缓解症状。然而,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白蛋白紫杉醇使用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使用方案 一、背景介绍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抗癌药物,由白蛋白和紫杉醇组成。它通过结合白蛋白的靶向作用和紫杉醇的抗肿瘤活性,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本文将介绍白蛋白紫杉醇的用途和使用方案。 二、用途 白蛋白紫杉醇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治疗:

1.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白蛋白紫杉醇在乳腺癌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胃肠道肿瘤:白蛋白紫杉醇可以通过靶向作用,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3. 肺癌:白蛋白紫杉醇在肺癌治疗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4. 卵巢癌:白蛋白紫杉醇可以通过靶向作用,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三、使用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的使用方案如下: 1. 剂量和给药途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合适的白蛋白紫杉醇剂量。一般来说,每次用药剂量为175 mg/m²,以静脉输注的形式给药。 2. 治疗周期 根据不同类型的癌症,治疗周期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治疗周期为21天,连续使用6-8个周期。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由医生进行制定。

3. 不良反应的处理 白蛋白紫杉醇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 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医生 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抗恶心、抗呕吐药物,进行生发 保护措施等。 4. 注意事项 在使用白蛋白紫杉醇过程中,患者需密 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向医 生报告。另外,患者应定期进行相关的检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总结 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有效治疗癌症的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在使用白蛋白紫 杉醇时,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进行用药,并及时报告任何不良反应。希望 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增加对白蛋白紫杉醇 的了解,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 参考。

三种紫杉醇比较

紫杉醇注射液、紫杉醇脂质体和白蛋白紫杉醇比较 ①适应症不同: 紫杉醇注射液:卵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紫杉醇脂质体:用于卵巢癌的一线化疗及以后卵巢转移性癌的治疗、作为一线化疗,本品也可以与顺铂联合应用。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适用于治疗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辅助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除非有临床禁忌症,既往化疗中应包括一种蒽环类抗癌药。 ②疗效方面 Meta分析发现:在转移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方面,与PTX相比,Ab-PTX 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而在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疾病控制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PTX在提高ORR和成本-效果比方面具有优势,但 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高于Lp-PTX和PTX,考虑与给药剂量有关(Ab-PTX为260 mg/m2 ,PTX 为 135~175 mg/m2 ,Lp-PTX 为 135~175 mg/m2 ) ③安全性方面 紫杉醇注射液(PTX 为载体,氢化蓖麻油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肾毒性和神经毒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聚氧乙烯蓖麻油其实是一种过敏反应变应原,可刺激机体释放组胺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临床用药前须使用激素类物质及抗组胺药等进行预处理。 紫杉醇脂质体(Lp-PTX):溶媒为卵磷脂和胆固醇按一定比例形成细胞膜磷脂双分子结构脂质体,紫杉醇包被在其中,无需再添加聚氧乙烯蓖麻油,明显减轻毒副反应,虽也有个别体制存在过敏反应,但发生率较低。所以,紫杉醇脂质体在使用前也要求过敏预处理治疗。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是一种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以人血白蛋白作为药物载体与稳定剂,因为不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用药前不需要要抗过敏治疗。并且白蛋白紫杉醇利用白蛋白的特性通过gp60受体介导的途径帮助药物直接分布于肿瘤细胞,与普通紫杉醇相比,增加了抗肿瘤活性。 。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为商业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研发和创新的机会。它所提供的抗肿瘤药物能够帮助抗击癌症,激活免疫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对药物的耐药性,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减少癌变细胞的增殖。此外,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也被证明能有效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和其它种类的恶性肿瘤。由于它有效抑制肿瘤发展,抗击癌症变得更加有效,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研发成为商业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的研发需要考虑几个方面:药效成分的确定,传输载体的选择,药效作用的确定,新药创新的技术研究,药物安全性的测试和药物副作用的研究等等。首先,确定药效成分,要求运用最先进的技术对紫杉醇白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它的药效成分。其次,传输载体的选择也是关键,要确保它能够有效地将药物传送至患者体内,而不会损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此外,还要进行药效作用的确定,需要运用先进的药物技术手段,进行多种实验,确定药物对肿瘤具有何种药效作用。同时,也要研究新药创新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构建新的药物体系,以保证可以产出新的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药物。此外,药物安全性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实施相关的安全检测,确保可以制造出安全有效的新药。 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具有良好前景的新型医药,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减少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性,有效抗击癌

症。它的研发可以利用各种先进技术,需要确定药效成分,传输载体的选择,药效作用的确定,新药创新的技术研究,药物安全性的测试和药物副作用的研究等,以保证新药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有效抗击癌症,又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患者的生存环境,这既是商业界应遵循的行业原则,也是未来癌症治疗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治疗晚期宫颈癌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选择64名患者,将患者随机分 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进行治疗, 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 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两组患者疾病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 察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晚 期宫颈癌患者,应当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加速患 者健康恢复。 关键词: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宫颈癌;晚期;疗效 宫颈癌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疾病,这一疾病在早期并无任何症状,难以察觉。但随着宫颈癌逐渐发展病变,患者将会出现阴道流血以及排液等现象[1]。在患有这一疾病后,需要立即就医,若治疗不及时,则会引发尿毒症以及输 尿管梗塞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医院在治疗宫颈癌患者时,通常采 用紫杉醇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细胞毒类抗肿瘤 药物,对治疗晚期宫颈癌具有一定疗效[2]。因此本次研究将主要探究白蛋白结合 性紫杉醇在宫颈癌晚期患者中的运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共计选择64名患者。将64名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患者32名。其中对照组中患者年龄在37-59 岁之间,鳞癌患者数量为22名,腺癌患者数量为10名。观察组中患者年龄在 35-53岁之间,鳞癌患者数量为18名,腺癌患者数量为14名。对比两组患者一 般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异。 1.2方法 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将接受紫杉醇化疗这一治疗方式,治疗过程为患者在住院化疗的 第一天将接受紫杉醇静脉滴注,注射计量为150mg/m2,并将滴注时间控制在3 小时左右。在患者接受化疗的第2-5天,则需要改变紫杉醇滴注剂量,从 150mg/m2调整为75mg/m2。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将接受白蛋白型紫杉醇化疗治疗方式,具体治疗过程如下:患者 在接受白蛋白型紫杉醇治疗之前,医生将引导患者服用地塞米松以及西咪替丁药物,避免患者出现药物过敏现象。患者在药物服用后将接受白蛋白型紫杉醇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注射剂量为175mg/m2,静脉注射时间应当控制在三十分钟。同时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顺铂治疗,仍是采用静脉滴注方式,所需剂量为 80mg/m2,滴注时间需要控制在1小时。患者接受21天治疗则为一个疗程,患 者共计需要接受2个疗程治疗。 1.3观察指标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可从四个方面分析,分别 为显效、有效与无效。 1.4统计学方法

紫杉醇白蛋白说明书

紫杉醇白蛋白说明书 一、介绍 1.1 什么是紫杉醇白蛋白? 紫杉醇白蛋白是一种通过将蛋白质与紫杉醇结合而制得的药物。紫杉醇是一种来源于紫杉树的有效抗癌物质,但它在体内很快被代谢分解并排出。为了提高紫杉醇的稳定性和疗效,科学家将其与白蛋白进行结合,形成了紫杉醇白蛋白。 1.2 紫杉醇白蛋白的作用机制 紫杉醇白蛋白通过两种方式发挥抗癌作用。首先,白蛋白可以保护紫杉醇,使其在体内更加稳定,延长其作用时间。其次,白蛋白为紫杉醇提供了一种合适的运载物,使其能够更好地进入肿瘤细胞并发挥抗癌效果。这种结合能够增强紫杉醇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二、适应症 紫杉醇白蛋白适用于以下几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1. 乳腺癌 2. 卵巢癌 3. 肺癌 4. 胃癌 5. 头颈部癌 6. 结直肠癌 三、用法和用量 3.1 用法 紫杉醇白蛋白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给药。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佳的用药方案。 3.2 用量 紫杉醇白蛋白的剂量会根据患者的体重、身体状况和疾病类型等因素而定。通常情况下,每个疗程为3周,每周给药一次。具体的剂量应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四、注意事项 4.1 禁忌症 •对紫杉醇白蛋白过敏的患者,禁止使用该药物。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2 不良反应 紫杉醇白蛋白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脱发、周围神经病变等。使用药物期间,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不适反应。 4.3 注意事项 •在使用期间,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期间应密切关注肝功能和血常规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特别是对于原本存在肝功能不全的患者。 •尽量避免接触传染病患者,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五、药物相互作用 紫杉醇白蛋白在体内与其他药物可能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药效的改变或不良反应的增加。因此,在使用紫杉醇白蛋白之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免发生相互作用。 六、储存要求 紫杉醇白蛋白应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的药物应丢弃。 七、结语 紫杉醇白蛋白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通过与白蛋白结合,增强了紫杉醇的稳定性和疗效。使用紫杉醇白蛋白的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希望通过紫杉醇白蛋白的应用,能够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希望与康复。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 的临床疗效 杨科;李峻岭;乔英凯;赵红艳;王生卉;曹素焕 【摘要】目的观察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对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5例复发性SCLC患者,均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方案化疗,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130 mg/m2,第1天和第8天静脉滴注,每21天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后或患者病情进展明显时复查计算机体层摄影(CT)评价疗效,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25例复发性SCLC 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6例,疾病稳定(SD)6例,疾病进展(PD)13例.总有效率(ORR)为24%,疾病控制率(DCR)为48%,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5.4个月.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脱发、外周神经毒性、胃肠道反应、乏力等,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化疗周期数为1的SCLC患者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为20.0%,分别低于化疗周期数≥2患者的75.0%和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用药SCLC患者乏力的发生率为15.4%,低于联合用药患者的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的SCLC患者肌肉关节疼痛的发生率为13.0%,低于ECOG 评分≥2分患者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SCLC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期刊名称】《癌症进展》 【年(卷),期】2019(017)012 【总页数】5页(P1395-139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