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理学15题专题作业

动物生理学15题专题作业

动物生理学15题专题作业
动物生理学15题专题作业

动物生理学专题作业

1.从刺激神经引起兴奋到骨骼肌收缩的基本过程

答: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总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兴奋冲动的影响下进行收缩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但不论何种情况,刺激在引起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对Ca2+释放和再聚积。

横管系统对正常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十分必要的。用含有甘油的高渗任氏液浸泡肌肉一段时间,再把它放回到一般任氏液中,这样的处理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近年来证明,横管膜和一般肌细胞膜有类似的特性,又是后者的延续部分,因而它也可以产生以Na+内流为基础的膜的去极化甚或动作电位;当一般细胞膜因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这一电变化可沿着凹入细胞内部的横管膜传导,深入到三联管结构和每个肌小节的近旁。

实际测定还证明,肌肉安静时肌浆中的Ca2+浓度低于10-7mol/L,但在膜开始去极化的很短时间内,可以在1~5ms内升高到10-5mol/L的水平,亦即增高100倍之多。这样多的Ca2+由何而来?用放射性45Ca自显影等技术证明,肌肉安静时Ca2+主要停留和聚积在z线附近,相当于肌浆网的终末池部位;肌肉收缩时,Ca2+由这里向暗带区扩散,触发横桥循环。这样问题就归结为:当肌膜上的电变化沿横管系统到达三联管部分时,一定有某种因子把横管膜上发生的变化传递给了相距不远的肌浆网膜上的类似Ca2+通道的结构,引起后者分子的变构作用,使通道开放,于是肌浆网内高浓度的Ca2+就不需耗能而靠易化扩散进入肌浆,到达肌丝区。传递这一信号的因子,有人为是横管膜上存在的一种特殊蛋白,平时对肌浆网Ca2+通道外侧开口有机械堵塞作用,但在横管膜有电变化时发生变构作用,使原来的堵塞作用解除;也有人认为横管膜可因电变化而产生了第二信使类物质IP3,由后者作用于Ca2+通道使之开放。由于三联管外有关的膜和膜中蛋白质几乎可以相互接触,因而第一种控制形式还是有可能的。

释放到肌浆中的Ca2+怎样被迅速除去,目前已证明是由于肌浆网膜结构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离子转运蛋白质即钙泵活动的结果。钙泵是一种Ca2+依赖式ATP酶,目前已被分离提纯,它占肌浆网膜蛋白质总量的60%;在肌浆中Ca2+增高情况上,它可以分解ATP获得能量,将Ca2+在逆浓度差的情况下由肌浆转运到肌浆网内腔中去;由于肌浆中Ca2+浓度的降低,和肌钙蛋白结合的Ca2+也解离,引起肌肉舒张。

2.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机制

答:(一)静息电位

静息电位表现为膜内相对为负膜外相对为正。从极化状态向膜内负值变大方向转化为超极化。膜内负值减小为去极化,负值变为正值为反极化。静息电位的产生机制:关键在理解生物电的产生是细胞膜两侧带电离子的分布和移动的结果。

带电离子主要是钠、钾

分布情况是不均匀:钾在内多,钠在外多

移动的情况是:静息时对钾的通透性大,对钠的通透性小

钾的移动方向是:顺浓度差由细胞膜内侧向细胞膜外侧移动

移动的结果:膜内正电荷减少,膜外正电荷增多,膜内电位为负,膜外为正。待钾浓度扩散力与电场力的阻力相平衡时,钾外流停止,形成静息电位。所以静息电位也称为钾平衡电位。

(二)动作电位

1.概念: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爆发的一次膜两侧快速、可逆、可传播的电位变化被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包括去极相和复极相。

2.产生机制:

当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钠通道被激活,钠顺浓度差向细胞内移动,膜内负电位减小,当减小到阈电位时钠通道大量快速开放,钠大量快速内流,膜内负电位减小到消失到正电位。这个过程是钠内流导致的称钠平衡电位。

钠通道失活,钾通透性变大,钾快速外流,膜内电位迅速下降,直到变为静息值。

这时电位值是恢复到静息值了,但钾钠离子的分布情况是怎样的呢?钾在外多了,钠在内多了,这样离子分布没在恢复到静息状态。这样将影响下次动作电位的产生。而这种状态恰好激活钠钾泵,它把钠逆浓度差泵到膜外,把钾逆浓度差泵到膜内,使离子的分布也恢复到静息状态,保证了细胞接受新的刺激而产生反应。

3.胰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胰液的分泌调节

答:胰腺是一个兼有内、外分泌功能的腺体,它的生理作用和病理变化都与生命息息相关。胰腺分泌的胰液中的好几种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主角”的作用,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在分泌方面,虽然胰腺体积细小,但含有多种功能的内分泌细胞,如分泌高糖素、胰岛素、胃泌素、胃动素等等。这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参与消化吸收物质之外,还负责调节全身生理机能。如果这些细胞病变,所分泌的物质过剩或不足,都会出现病症。

在非消化期,胰液很少分泌,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开始。食物刺激头、胃、肠各部感受器时均可引起胰液分泌。其分泌受神经和体液双重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

神经调节与胃液分泌的调节一样,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的传出神经主要是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可通过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直接作用于胰腺细胞,也可通过引起胃泌素释放,间接引起胰腺分泌。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是:酶的含量很丰富,水份和碳酸氢盐含量很少。

体液调节调节胰液分泌的体液因素主要有两种:促胰液素和胆囊收缩素(又称促胰酶素)。

促胰液素是酸性食糜进入十二指肠,刺激粘膜内的S细胞释放的一种肽类激素。此激素主要作用于胰腺小导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分泌大量的水份和碳酸氢盐,对腺泡细胞分泌酶的促进作用很小。

胆囊收缩素是蛋白质分解产物、盐酸、脂肪及其分解产物刺激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粘膜,引起粘膜中的“Ⅰ”细胞释放的又一种肽类激素。其主要作用长期来认为是促进胆囊收缩和胰液中各种酶的分泌,所以又称它为促胰酶素。近年来认为,在某种动物中胆囊收缩素也刺激胰腺分泌电解质和水。

4.血液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答:围绕细胞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的内环境。细胞外液又分为血管内液和血管外液,血管内液大部分是血浆。虽然血浆只占细胞外液的四分之一,但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血液本身的成分相当稳定,而这种稳定的血液又迅速地在心血管系统中

流遍全身各部分,因此对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发挥了其他液体成分不能起到的作用。

动物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进入血液,血液中的酸碱度之所以变动很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首先是由于血液中含有许多缓冲系统的缘故。每一缓冲系统都是由一种弱酸和它的强碱盐所组成的。当动物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碳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即与血液中的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碳酸是很弱的酸,因此PH值变化很小。而血液中的碳酸又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则刺激控制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活动,增加通气量,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这些反应可用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

←N A L+H2CO3 (L为乳酸根)

HL+N a HCO3?→

←H2O+CO2

H2CO3?→

缓冲系统可使较强的酸变成弱酸,也可以使较强的碱变成较弱的碱性物质,如碳酸氢钠和水,这样就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5.心肌生物电的特点与心脏的神经支配

答:心房和心室不停歇地进行有顺序的、协调的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是心脏实现泵血功能、推动血液循环的必要条件,而细胞膜的兴奋过程则是触发收缩反应的始动因素。兴奋和传导是以细胞膜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因此,首先叙述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然后,根据生物电现象分析叙述心肌兴奋和兴奋传播的规律和生理意义。

心肌细胞的类型组成心脏的心肌细胞并不是同一类型的,根据它们的组织学特点、电生理特性以及功能上的区别,粗略地分为两大类型:两类心肌细胞分别实现一定的职能,互相配合,完成心脏的整体活动。一类是普通的心肌细胞,包括心房肌和心室肌,含有丰富的肌原纤维,执行收缩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工作细胞不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即不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它具有兴奋性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

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其节后神经元位于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内。节后神经元的轴突组成心脏神经丛,支配心脏各个部分,包括赛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心交感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的递质为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p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加快,房室交界的传导加快,心房肌和心室肌的收缩能力加强。这些效应分别称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

机制: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结合后,可使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激活,Ca2+内流增加;并使细胞内肌质网释放的Ca2+增多,其最终效应使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每搏作功增加(正性变力作用)。Ca2+内流增多,可使慢反应细胞0期动作电位的上升幅度增大,除极加快,房室传导时间缩短(正性变传导作用)。另外,去甲肾上腺素能使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If加强,使自动除极速率加快,窦房结的自律性变高

2.心迷走神经及其作用

支配心脏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中。这些节前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在胸腔内,心迷走神经纤维和心交感神经一起组成心脏神经丛,并和交感纤维伴行进入心脏,与心内神经节细胞发生突触联系。心迷走神经的节前和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节后神经纤维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

心室肌也有迷走神经支配,但纤维末梢的数量远较心房肌中为少。两侧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支配也有差别,右侧迷走神经对窦房结的影响占优势;左侧迷走神经对房室交界的作用占优势。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乙酣胆碱作用于心肌细胞膜的M型胆碱能受体,可导致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能力减弱,心房肌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速度减慢,即具有负性变时、变力和变传导作用。

机制:ACh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质网释放Ca2+减少,ACh还能抑制钙通道,使Ca2+内流减少,其最终效应使心肌收缩能力减弱(负性变力作用)。Ca2+内流减少,使房室交界处慢反应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减小,导致房室传导速度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另外,ACh与M受体结合后,能激活细胞膜上的一种钾通道(IKACh通道),K+外流增加,于是膜电位变得更负;加之ACh能抑制4期的内向电流If其最终效应便心率减慢。

6.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运输与特点

答:氧气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才能运输,而二氧化碳在血液水中溶解度比较大直接溶于水运输。

人体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和无氧酵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和主动运输到组织毛细动脉血管中,同时毛细动脉中的氧合血红蛋白分离,氧扩散到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二氧化碳血红蛋白,通过毛细静脉,汇聚成小静脉,经过上、下肢静脉回流至右心房,通过右心室到肺动脉,经肺泡中的毛细动脉血管,二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到肺泡,经人体的呼吸作用,排出体外。同时,空气中的氧气,经人体的呼吸作用进入肺泡,通过扩散作用与主动运输作用进入肺泡中的毛细动脉与血红蛋白结合成氧合血红蛋白,经肺毛细静脉血管,左右肺静脉回流至左心房,通过左心室泵入主动脉,被身体组织细胞利用。氧在体内的运输方式有两种:即结合氧与溶解氧。

1.结合氧

进入血液的氧,绝大部分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这部分氧就叫结合氧,是氧的主要运输方式。

2、溶解氧

另有一小部分氧以物理状态形式直接溶解于血液内,这部分氧就叫溶解氧。

7.基础代谢及其影响因素

答: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一个人在静态的情况下,维持生命所需的最低热量所消耗的卡路里数,主要用于呼吸、心跳、氧气运送、腺体分泌,肾脏过滤排泄作用,肌肉紧张度,细胞的功能等所需的热量。简单来说,若你的基本代谢率是1200卡路里,而你整天都在睡觉,没有任何其它活动的话,这天便会消耗1200卡路里基础代谢量约占了人体总热量消耗的65-70%,是人体消耗热量最多的一项,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减肥的速度。基础代谢量因年龄、性别、身体组成、荷尔蒙的状态而有所不同,短期内很少改变,几乎在基因里就已经决定一个人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但是它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这也就是老年人中发胖的人比年青人多的原因。一般来说,人在婴儿时期的基础代谢率相当高,到了孩童时期会快速下降,等到成人其后会逐渐趋于稳定。基础代谢率可以代表人体细胞的代谢能力。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其代谢能力也不同,一般而言,脂肪组织和骨骼组织的代谢

作用较少,瘦肉组织的代谢作用较多。因此,BMR 与瘦肉组织(Lean Body Mass)成正比关系,

8.尿生成的基本过程与激素调节

答:身体里多余的水分通过人体循环到达肾脏,肾脏具有透析功能,可以将这些水分进行过滤,过滤之后的“纯净水”便会由身体回收,其他的液体便会运输到膀胱形成尿液排出。和排尿有关的激素是利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但人体摄入的水分过多就会刺激下丘脑分泌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增加人体的排尿量。如果人体缺水的情况下,下丘脑便会接到信息分泌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减少人体排尿。

9.含氮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含氮类激素作为第一信使,与靶细胞膜上相应的专一受体相结合,这一结合立即就激活了细胞膜上的腺苷酸环化酶系统,在Mg2+存在的条件下,ATP转变为cAMP。cAMP为第二信使。此时,信息由第一信使传递给第二信使。cAMP使胞内无活性的蛋白激酶转为有活性,从而激活磷酸化酶,引起靶细胞固有的、内在的反应:如腺细胞分泌、肌肉细胞收缩与舒张、神经细胞出现电位变化、细胞通透性改变、细胞分裂与分化以及各种酶反应等等。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的束状带所分泌的,包括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它是受下视丘、垂体前叶所分泌的激素所调节,主要影响糖类代谢,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主要目的都是增强作用和减少副作用。一、下视丘、垂体前叶和肾上腺轴下视丘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使脑下垂体前叶分泌促皮质素,然后作用于肾上皮质细胞受体,激活细胞膜上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升高,促使胆固醇转化为孕烯醇酮,使肾上腺皮质释放氢化可的松、皮质酮、性激素及醛固酮,这即为下视丘---脑下垂体---肾上腺轴血中氢化可的松等浓度在上午6---10点最高,逐渐下降至次晨2时为最低,此时抑制HPA轴的能力减弱或消失,CRH、ACTH分泌逐渐增大,刺激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再分泌。皮质类固醇激素(CS)的生理学作用是通过与血循环中的皮质类固醇转运球蛋白(CSBG)结合,运送至作用靶细胞,然后CS与胞浆中的特异性CS受体(CSR)结合,形成CS受体复合物,然后与胞核内特异的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CS反应元件(CSRE)或负性CS反应元件(nCSRE)结合,导致转录的相应增加或减少,通过mRNA改变靶组织蛋白质合成的水平,正相或负相参与炎症的调节或产生相应的免疫效应。

10.下丘脑-垂体-靶腺之间的功能联系

答:下丘脑激素调节垂体前叶激素的分泌,垂体前叶激素调节靶腺的分泌,从上到下,一环控制一环,这只是调节功能的一方面;实际上反过来靶腺激素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也起调节作用,因而下丘脑、垂体、靶腺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即矛盾又统一的关系,这种关系称反馈调节作用。

反馈调节是内分泌系统重要的核心调节机理,经典有两种类型:

(1)负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激素兴奋靶腺的分泌,当血中靶腺激素增多时,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垂体激素的分泌。这种相互关系称为负反馈作用。主要见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及垂体前叶激素与相应的下丘脑释放激素±间的调节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生理状态下下丘脑之释放激素,垂体促激素及周围激素处于相对平衡,形成上面提及的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一般均以负反馈为主,恰当的调节满足机体对激素的需要。

(2)正反馈调节:与负反馈调节相反,当血中靶腺激素浓度增高时兴奋(而不是抑制)下丘脑、垂体相应促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仅见于性激素和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之间的调节,女性排卵过程便是正反馈的结果。

在下丘脑、垂体前叶及性腺(卵巢)之间的反馈调节,除正负反馈外,还包括三个水平的反馈调节机理,即长反馈(指性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前叶的反馈作用)、短反馈(指垂体激素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超短反馈(指下丘脑或垂体激素对下丘脑或垂体本身的反馈作用)。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

11.神经元的突触联系与突触电位。

答: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机能命名为突触。现在知道的突触有二类:电突触和化学突触。

电学传递可以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之间,平滑肌细胞之间、心肌细胞之间、感觉器细胞和感觉轴突之间。一个电突触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紧紧帖在一起形成缝隙连接,电流经过缝隙连接从一个细胞很容易流到另一个细胞。

化学传递发生在突触间隙之间。当神经冲动传到突触前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使钙离子由膜外进入膜内,促使一定数量的小泡与前膜接触,触点融合并出现裂口,小泡内的化学递质进入突触间隙。递质由于扩散而到达突触后膜。递质达到突触礁后膜即与膜上的特殊的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某些离子的通透性,使膜电位发生变化。

神经元之间是以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联系的。这种特殊的联系结构称为突触。神经元的这种联系方式叫作突触传递。它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传导。突触在构造上分突触小体、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4部分。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球形者为突触小体(即终球)。突触小体内有许多囊泡和线粒体,内含神经化学递质和合成这些递质的酶。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相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两个细胞的直接连接,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微小的物理间隙,这就是突触间隙。在突触间隙两边的细胞各有一层膜,突触小体这一方的膜称为突触前膜,另一边树突或胞体的膜称为突触后膜。后膜里含有特殊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受体专门对前膜中的神经化学递质起反应。在突触间隙部位,神经冲动是以神经化学递质为媒介而勾通的。

突触传递是通过神经化学递质和电变化两个过程完成的。当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时,膜的离子通渗性发生变化,大量的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使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之接触。这时储存于囊泡中的神经递质被释放出来而进入突触间隙,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相结合。于是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有两种类型,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这是由轴突末梢所释放的神经递质不同,以及这些递质与突触后膜的不同受体相结合来决定的。EPSP沿着轴突传导去影响其他神经元,这就是神经冲动的传导。IPSP使突触后膜的兴奋性降低,因而出现抑制效应。应当指出,任何一个神经元都同许多其他神经细胞的突触相联系。有些神经细胞只产生EPSP,另一些则只产生IPSP,还有一些可产生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突触后电位。这种兴奋性和抑制性电位的相互影响决定着特定的神经元是否有可能在特定时刻发放动作电位——引起神经兴奋或抑制。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及树突上有成千上万个突触(据估计,一个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胞体可有2000个突触,大脑皮层每个神经细胞可有30000个突触),各种突触小体又是分别来自不同的神经元,它们所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不同,对各触突后膜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一个神经元的活动产生兴奋或抑制,是由许多突触传递的活动共同决定的。

12.视网膜的结构特点与色觉,内耳的结构特点与听觉。

答:视网膜

视网膜由一级神经元(感光细胞),二级神经元(双极细胞),三级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组成三层。感光细胞组成视网膜的最外层,光线必须穿过神经节细胞组成的第三层和双极细胞组成部分的第二层才能达到感光细胞层。

感光细胞有两种,分别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都分外段和内段两部分。这两种感光细胞都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双极细胞外端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相联,内端与神经节细胞相接。神经节轴突就是视神经纤维。

视网膜是一层菲薄的但又非常复杂的结构,它贴于眼球的后壁部,传递来自视网膜感受器冲动的神经纤维跨越视网膜表面,经由视神经到达出口。视网膜的分辨力是不均匀的,在黄斑区,其分辨能力最强。但视物时可辨别颜色,有高分辨能力。视网膜中有三类视锥细胞,每类细胞中含有一种感光色素分别对蓝、绿、红光最敏感。颜色感觉由这三类视锥细胞神经信号的比例所引起。当光谱上介于这三者之间的光线作用于视网膜时,这些光线可对敏感波长与之相近的两种视锥细胞起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介于这两种原色之间的其他颜色感觉。红、绿、蓝称为视觉的三原色。人眼是既有视锥细胞也有视杆细胞,在视网膜中央凹部分只有视锥细胞;而在视网膜边缘部分绝大多数是视杆细胞,只有少数视锥细胞。视网膜结构中的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没有视杆细胞。中央凹视锥细胞、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成专线联系。视乳头没有感光细胞,是生理上的盲点。视锥细胞功能的重要特点是它有辨别颜色的能力。

内耳

内耳是一个封闭的小室,其中的液体是不的。耳蜗是内耳的听觉部分,藏在骨质螺旋形管道中。在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动物具有真正的耳蜗。人的耳蜗管道长约30mm,形似蜗牛壳,耳蜗内由膜质管道分成两部分,蜗管之上是前庭阶,蜗管之下是鼓阶。这两部分都充满外淋巴,在耳蜗顶经过蜗孔相通。蜗管类似直角三角形,斜边是前庭膜,底边由螺旋板与基膜组成。蜗管中充满一种类似细胞内液的内淋巴。基膜是一种纤维性膜,蜗管中有柯蒂氏器官,位于基膜之上,包括毛细胞和支持细胞。一端游离的胶冻状的覆膜覆盖在柯蒂氏器官之上,与毛细胞的纤毛接触。第Ⅷ脑神经耳蜗支成树状分支包围着毛细胞的底部。耳蜗能对不同上、频率的声音进行分析,而耳蜗一定的部位与一定频率声音的分析有关。

内耳包括颞骨岩部,结构复杂而精细,又名迷路,内含听觉与位觉感受器,由骨迷路、膜迷路两部分组成。外层骨质为骨迷路,其内有依骨迷路分布的膜管和膜囊,名膜迷路。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内淋巴被,两种淋巴液系统互不相通。又可分为前庭、三个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四个部分。内耳功能:(1)维持机体平衡;(2)对声音接受后分析加工--即将声音转变为神经冲动,传递声音信息,而后将信息从蜗后传入到大脑皮层(听神经)的听觉中枢。声波传入内耳兴奋听觉末梢感受器的途径有两种:一是空气传导、二是骨传导,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空气传导的过程可简示如下:声波经外耳-->鼓膜-->听骨链-->前庭窗。耳廓及外耳道收集声波,震动鼓膜,使听骨链产生运动连接卵圆窗之镫骨足板,击动前庭阶之处淋巴,经前庭膜使蜗管内的内淋巴产生运动,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兴奋,此兴奋由耳蜗神经纤维传至大脑皮层听中枢产生听觉。鼓室内的空气震动也可经圆窗膜而激动鼓阶的外淋巴,进而使基底膜发生震动,但力量较微弱。骨传导骨传导是声波直接经颅骨途径使外淋巴发生相应波动,并激动耳蜗的螺旋器产生听觉。骨传导的主要途径是颅骨振动直接传入内耳,并有两种传导方式:(1)移动式骨导当声波振动颅骨时,整个头颅包括迷路在内,即作为一个整体而反复来回移动。迷路内的淋巴由

于惰性而在来回移动中稍落后于迷路骨壁,因而耳蜗的淋巴甚似水瓶内之水来回地晃动。故当每个移动开始时,淋巴液则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因而基底膜发生往返的位移,使毛细胞受到刺激而感音。听骨链的惰性在移动式骨导时也起到一定作用。由于听骨链是借前庭宙较松驰地附着于颅骨上,故当颅骨移动时,听骨的活动亦稍落后于迷路骨壁。因而镫骨底板的活动类似通常气导引起的振动。当频率低于800赫的声波振动颅骨时,移动式骨导起主要作用。

(2)压缩式骨导当声波振动颅骨并在其疏密时的相对作用下,颅骨包括骨迷路呈周期性的压缩与弹回。在声波密部作用下,迷路骨壁被压缩,但内耳淋巴液的可压缩性很小,故只能向蜗窗或前庭窗移动。前庭阶与鼓阶的容量之比为5:3,即前庭阶的外淋巴比鼓阶的多,而蜗窗的活动度较前庭宙大5倍。故当迷路骨壁被压缩(密相)时,则半规管和前庭内的淋巴被压入容量较大的前庭阶,再向鼓阶流动,使蜗窗膜外凸,因而基底膜向下移位。迷路骨壁弹回(疏相)时,淋巴恢复原位,基底膜亦随之向上移位。由于声波疏密相的交替作用致使基底膜反复振动,因而有效地刺激毛细胞而感音,当频率高于800赫的声波振动颅骨时,压缩式骨导起主要作用。声波振动颅骨直接传入内耳的上述二种方式,一般是协同进行的。但因频率高低不同,二者所起作用的主次有异。此外,声波尚可经次要的骨鼓径路传入内耳,即颅骨振动经中耳传声机构传内耳,与空气传导作用相似.

13.大脑两半球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答:大脑两半球包括皮层、白质与其中的灰质团,即皮层下运动神经核,或称基底神经节。人在大脑由两个半球连合组成。主要的连合部分叫做胼胝体,内有无数的连合纤维。每一个半球的外侧面上有一条深的横裂,叫做外侧裂。外侧裂的下方为颞叶。在半球的顶部有一条中央沟。中央沟的前方与外侧裂上部为额叶。中央沟与后部的顶枕沟之间为顶叶。顶枕沟之后,半球的后端为枕叶。在胼胝体的上缘为扣带回。胼胝体的下方为丘脑。丘脑的下缘为海马回。围绕胼胝体和丘脑的一圈皮层叫做边缘叶。

在大脑皮层上有许多区域受到刺激时会产生躯体运动,这是皮层运动区,其中以主要运动区和补充运动区更为重要。主要运动区在额叶的中央前回,一般叫做第一运动区。刺激运动区的某一点可以引起少数肌肉,乃至个别肌肉的收缩,而且直接刺激皮层所产生运动也和随意运动、反射活动一样,具有交互神经支配的性质。刺激皮层运动区某一点引起伸肌的收缩同时也出现与它相颉颃的屈肌的舒张。刺激这一点的作用显然是兴奋伸肌的运动神经元,同时抑制屈肌的运动神经元。相反,刺激皮层引起屈肌收缩同时也引起伸肌舒张。

刺激一侧皮层,往往在躯体对侧出现运动,可见皮层代表区与躯体运动呈对侧的关系。刺激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而刺激中央前回的下部则出现头部的运动,皮层代表区与躯体又呈颠倒的关系。但在皮层的头部代表区内,但头部各部位的代表区之间呈正立的关系,而不是颠倒的关系;刺激善代表区可以引起双侧肌肉收缩。总之,皮层主要运动区的各部分与身体一定部位的运动相联系,也就是说,躯体各部分的运动机能在主要运动区内有它的代表区。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机能的机动性各细致程度有关。工棚一器官皮层代表区面积越大,就意味着由此起源的神经元越多,支配器官的活动越细致。

补充运动区的特点是对电刺激反应的阈值高;反应与维持肢体的一定姿势有关;常出现双侧运动反应。刺激补充运动区所产生的运动具有通过锥体外系统的多突触联系的特征。

大脑皮层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联系有两条主要路径: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锥体系统,又叫做皮层脊髓束,是比较直接的联系。前肢运动神经元的这种单突触联系比后肢运动神经元的多,而且支配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的单突触联系又比支配近端肌肉的多。

运动愈精细的肌肉,大脑皮层的单突联系越多。

锥体外系统的起源包括整个大脑皮层,主要是额叶和顶叶的感觉运动区、补充运动区和第二运动区。所以,皮层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的起源是重叠的。锥体外系统神经细胞的轴突较短,在皮层下基底神经节和网状结构中替换神经元再下行,因此锥体外系统有很复杂的神经元联系,都是多突触联系。锥体外系统下行纤维都不经过延髓的锥体。锥体外系统对脊髓反射的影响是双侧的,主要是抑制肌紧张活动,协调肌肉群的活动。

小脑是脑的第二大部分,也是运动的重要调节中枢小脑接受来自骨骼肌、关节、韧带、皮肤、前庭器官、耳蜗、眼及内脏的传入冲动,也就是来自身体各部分的感觉投射。大脑皮层传到肌肉的冲动,以及肌肉运动的信息也都传入小脑。在小脑的同一部位既接受发动随意运动的大脑皮层的输入,又接受执行这些指令而运动的躯体的传入冲动。

14.植物神经对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答: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交感神经对胃肠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使蠕动减慢,但当胃肠紧张性太低或不活动时,交感神经冲动则可以提高并兴奋之。对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交感神经的作用甚不一致,对胰和唾液腺虽可促进其分泌,但因此部的血管收缩而分泌不明显,对胃液则阻止其分泌。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血管的神经支配——缩血管神经、舒血管神经。缩血管神经纤维发自脊髓胸腰段的交感神经中,分布到全身各处血管,包括动脉、微动脉和静脉。其作用为传到一定频率的神经冲动,植物性神经是整个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植物性神经又叫非随意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血管、心脏、腺体以及其他平滑肌。根据其形态、功能的不同,又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等都交感和副交感这两种功能相反的神经的双重支配。虽然两种神经的功能是相对的,但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管理下,这两种不同功能的神经既对立又统一,保持着机能的相对平衡,使人体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13. 大脑皮层的电活动

答:大脑皮层具有独特的电活动。它既有连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又有由于感受器受到刺激而产生的局部高电位变化。大脑皮层连续的节律性电位变化叫做自发脑电活动,它的记录叫做脑电图。

在动物中将颅骨打开或在病人进行脑外科手术时(为了诊断需要),也可将电极直接安置在大脑皮层表面,能记录到同样的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称为皮层电图。在头皮不同部位引导的脑电图,它们的波形和频率基本相似,但也有区域的特点。在不同的条件下(如激动、困倦、睡眠等),脑电图的波形和频率则有明显的差别。脑电图波形的分类,主要根据其频率不同来划分;通常频率慢的波,其幅度较大,而频率快的波则幅度较小。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按其频率不同可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α波:频率为每秒8~13次,幅度为20~100μV。α波在枕部和顶枕部最显著,其波形近似正弦波。正常人在清醒、安静、闭目时,α波即可出现,其波幅呈现由小变大,然后由大变小,如此反复进行的周期性改变,形成所谓α波的“梭形”。每一α波梭形持续约1~2秒。当被试者睁眼或接受其他激动性刺激时(如令其进行心算),则α波立即消失并转为快波,此现象称为“α波阻断”。因此一般认为,α波是大脑皮层处于清醒安静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2)β波:频率为每秒14~30次,幅度为5~22μV。β波在额叶与顶叶比较明显。当被试者睁眼视物、进行思考活动时,β波即可出现。有时β波与α波同时在一个部位出现,β波重叠在α波之上。一般认为,β波是大脑皮层处在紧张激动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3)θ波:频率为每秒4~7次,幅度

为20~150μV。θ波在枕叶和顶叶比较明显,在成人困倦时可以出现。在幼儿时期,脑电波频率比成人慢,一般常见到θ波,到十岁后才出现明确的α波。(4)δ波:频率为每秒0.5~3次,幅度为20~200μV。正常成人在清醒状态下,几乎是没有δ波的,但在睡眠期间可出现δ。在婴儿时期,脑电频率比幼儿更慢,常可见到δ波。一般认为,高幅度的慢波(δ或θ波)可能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时电活动的主要表现。

脑电波的节律性,电位的振荡变化表明它们必然来自一种几何方向一致的结构。皮层中的锥体细胞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因为锥体细胞平等排列而它们的顶端树突垂直于皮层表面。皮层中锥体细胞以外的其他的细胞没有一致的方向,对脑电波没有多大的影响。脑电波的节律受到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调制。切断大脑皮层与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联系脑电图就会出现类似深眠状态的波形。丘脑的局部回路产生节律传到皮层,引起皮层锥体细胞P1和P2顶端树突同步的EPSP。

感受器受到刺激可以在大脑皮层产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叫做诱发电位。不仅刺激感受器可以记录到诱发电位,刺激外周传入神经以及中枢内的传导束、神经核都可以产生诱发电位。开始出现的初级诱发电位是正电位变化,可以在广泛的皮层区域上记录到。初级诱发电位可能是丘脑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输入所引起的,而次级诱发电位可能是是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输入的作用。不同的感觉输入所引起的诱发电位在波形、振幅等方面都有不同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

生理学实验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目录 编写说明 (2) 总论 (3) 一、绪言 (3) 二、常用仪器介绍 (4) 三、生理学实验常用溶液及配制方法 (17) 四、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19) 实验一反射弧分析 (30) 刺激与反应,兴奋与兴奋性 实验二 (30) 实验三 (31)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 实验四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34) 实验五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 (34) 实验六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35) 实验七 ABO血型鉴定 (36) 实验八蛙心兴奋传导系统分析 (37)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实验九 (38) 实验十蛙心灌流 (41) 实验十一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43) 实验十二兔减压神经放电 (44) 实验十三蛙肠系膜微循环的观察 (45) 实验十四动脉血压的神经和体液调节 (46) 实验十五呼吸运动的调节 (47) (49) 实验十六、胸内负压的测定 实验十七兔膈肌放电 (49) 实验十八胃肠运动的观察 (51) 实验十九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52) 实验二十损毁小鼠小脑的观察 (54) 实验二十一小白鼠脊髓半横切的观察 (55) 实验二十二人体脑电观察 (55) 实验二十三自行设计实验 (56)

编写说明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实验课是生理学教学中的重要部分。生理 学实验教学除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内容外,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并通过实 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生理学实验指导》是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生理学教学 大纲》而编写的。编写中既注意突出中医特色,也注意遵循科学性、系统性、逻 辑性及内容的先进性等基本原则。实验内容既有人体功能的检测,也有各种动物 实验。实验项目包括了细胞、分子水平;器官、系统水平;整体水平。既有微观 分析,又有宏观综合。实验技术既保留传统的研究方法,更加强电生理技术,尤 其是注重计算机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指导》还增 加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项目。 《指导》的实验项目共23项,教师应根据七年制和五年制本科生理教学计 划,尽量安排实施。 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指导》若有不足之处,亟盼教师们和同学们提 出宝贵意见。 广州中医药大学生理教研室 2001.12

动物生理学作业问题详解

动物生理学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 生理学中常把血浆中的NaHCO3的含量称为碱贮。 2.家畜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动物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3.能够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成为抗凝血剂。 4.一个心动周期中可顺序出现三个时期即心房收缩期,心室收缩期和心房心室共同舒期。 5.呼吸道是呼吸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上呼吸道是指鼻咽喉。 6.饲料在消化管消化有三种方式,包括物理的消化,化学的消化和微生物的消化。 7.正常的尿中几乎不含葡萄糖。 8.测量畜禽体温是指在安静状态下直肠温度。 9.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10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细胞组成。 二、单选题 1.红细胞能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是(C) A.蛋白质B.铁C.血红蛋白D.原卟啉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A) A.升高血糖B.降低血糖C.升高血钙D.降低血钙 3.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C) A.延髓B.中脑C.下丘脑D.基底神经节 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B) A.消化脂肪B.乳化脂肪C.分解蛋白质D.分泌胆汁

5.肝素的主要作用有(A) A.抗凝血B.促血凝C.激活凝血D.加快凝血 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A.反射B.反应C.适应D.反馈 7.机体的环境是指(B) A.细胞液B.细胞外液C.血液D.组织液 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A) 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压) 9.活动时产热量最多的组织是(C) A.心肌B.血管C.骨骼肌D.腺体 10.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B)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多巴D.多巴胺 三、名词解释 1.兴奋性动物有机体在、外环境发生变化时,机体部的新代谢都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机体的这种特性称为兴奋性。 2.体液调节机体某些特定的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某些具有信息传递功能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运送到特殊的靶组织、细胞,作用于相应的受体,对 靶组织细胞活动进行的调节,称之为体液调节。 3.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水分会渗入胞,膨胀成球形,胞膜最终破裂并

动物生理学试题(有答案)

1. (体温调节中枢)难易度:适中认知度:识记 实验证明,须保留动物的哪一部分及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才能维持体温相对恒定()选项 A )延髓 选项B)中脑选项C)下丘脑选项D)小脑选项E)大脑答案:C 2.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关于基础代谢率,下列哪一项叙述是错误的()选项 A )与肌肉活动有关选项B)与精神紧张有关选项C)与食物有关选项D )与环境温度有关选项E)基础代谢率的高低以千卡/体重()/小时表示答案:E 3.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基础代谢率是以每小时下列哪一项为单位计算的产热量() 选项 A )体重 选项B)体长选项C)年龄选项D )体表面积选项E)环境温度 答案:D 4.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认知度:识记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高于机体皮肤温度时,机体的散热方式是

选项 A )辐射散热 选项B )传导散热 选项C)对流散热 选项 D )蒸发散热 选项E)传导和对流散热答案:D 5. 知识点:0701(基础代谢率)难易度:容易下列有关基础代谢率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雄性动物的基础代谢率平均比雌性动物高选项B)幼畜的基础代谢率比成畜的高选项C)老龄畜的基础代谢率低 选项 D )体重相同的动物基础代谢率较为接近选项巳基础代谢率与体表面积之间具有比例关系答案:D 6.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 当环境温度较低时,机体的主要散热方式是(选项A )辐射 选项B)传导和对流 选项C)不感蒸发 选项D)发汗 选项E)辐射+传导+对流 答案:E 7. 知识点:0702(散热方式)难易度:容易 给高热动物用酒精擦浴是() 选项 A )增加辐射散热 选项B)增加传导散热 选项C)增加对流散热 选项D)增加蒸发散热 选项E)传导散热和辐射散热同时增加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识记) 认知度:识记

动物生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专科

《动物生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 __ _____,它的分泌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 系统和血_______↓、血_______↑的调节。 2、当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支气管平滑肌,瞳孔。 3、血浆中有许多缓冲对以维持其pH的稳定,其中最重要一对是。 4、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 血浆晶体渗透压主要由 组成。哺乳动物的血浆的渗透压大约与葡萄糖或氯化钠溶液相等。 5、皮肤散热的方式有、、 和 。 6、胰岛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平,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水 平,调节这两种激素分泌的最重要的因素是。7、肾小球滤过压等于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和 代数和。 8、血液是由液体成分的和悬浮其中的所组成。 9、肾上腺皮质产生、和三类激素。 肾上腺髓质产生和二种激素。 10、血浆蛋白中_____________是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_____________是机体防御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_____ _________则参与血液凝固 11、机体在安静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 ___,运动或使役时的主要 产热器官是____ ____,促进机体产热的最主要的激素是。 12、经典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 __ 和_________ ___。 13、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实现的消化活动称为___ _____消化。

14、胃肠共有的运动形式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是。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最主要的部位是。 二、选择题 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负反馈调节 D.自身调节 2、红细胞的比容是指红细胞() A. 与血浆容积之比 B. 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C. 与血管容积之比 D. 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3、微循环最重要的生理意义是() A.物质交换 B.维持血容量 C.促进散热 D.保存体温 在血液中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4、CO 2 A.物理溶解 B. 形成碳酸氢盐 C. 形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D.与血浆蛋白结合 5、胃蛋白酶原转变为胃蛋白酶的激活物是() A. Cl- B. Na+ C. HCl D. 内因子 6、关于胆汁的生理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胆盐、胆固醇、卵磷脂都可乳化脂肪 B. 胆汁酸可与脂肪酸结合,促进脂肪酸的吸收 C. 胆汁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D. 胆汁的消化酶可促进脂肪的消化 7.原尿和终尿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终尿中不含() A. 葡萄糖 B. Nacl C. Kcl D. 白蛋白 8. 下列哪些物质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原料() A. 碘 B. 铁 C. 镁 D. 钠 9、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 10、条件反射的特征是() A.种族遗传 B.先天获得 C.反射弧固定 D.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动物生理学实验设计 班级:09级生物技术本一班 小组成员:李水琴姚燕兵罗泉清龙伟雄 实验设计内容 一、课题名称:静脉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对小白鼠尿量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小白鼠注射和口服等量生理盐水,了解尿液生 成过程,进一步熟悉掌握肾小管的功能。 三、基本原理: 生理盐水对尿液的影响:加大了血液中水的含量,冲淡了血 液,增加人体的排尿量.肾脏为了维持体内水的平衡,通过生 成尿液来实现.尿的生成来源于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肾 小管的吸收,肾小管的徘汇和分泌这三个过程来完成.在这 三个过程中,除了生成尿液外,肾脏同时根据体内水分的多 少对尿量进行调节,而保持水的平衡,维持人的正常生活.

四、材料与用品:小白鼠数只、生理盐水200ml、25%氨基甲酸乙酯 溶液、纱布、棉线、注射器、试管、试管夹等五、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小白鼠多喂些食物,或用导尿管向小白鼠胃中灌入40—50ml 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创口不宜过大,防止动物的体温下 降,影响实验; 3.输尿管手术的难度较大,应注意防止导管被血凝块堵塞,或被扭曲而阻断尿液的流通。 六、方法与步骤: 1、小白鼠抓取、称重、麻醉:抓取3只体型相近、健康指数大致 一致的小白鼠称重,然后用25%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1g/kg 或4ml/kg用量),从耳缘静脉注入,小白鼠麻醉成功后,使其仰卧并用绳固定在兔台上备用,并标号、记录数据; 2、分别对上述上三只小白鼠进行注射、口服30ml等量生理盐水 和空白对照处理;

3、在胱底部找到并分离两侧输尿管,在输尿管靠近膀胱处用细线 结扎,另穿一细线打松结备用,略等片刻,待输尿管充盈后,提起结扎细线,在管壁上用眼科剪剪一小斜口,从斜口向肾脏方向插入口径适当的预先充满生理盐水的输尿管插管,结扎固定,用试管收集尿液。 4、三小时后,每隔半小时,观察小白鼠尿量变化(滴/分),做 好记录,并绘制成曲线图观察。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生理学高升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动物生理学高升专作业题 作业题(一) 一、填空题 1. 生理学中常把血浆中的NaHCO3的含量称为()。 2.家畜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是动物实验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 ()。 3.能够防止血液凝固的物质成为()。 4.一个心动周期中可顺序出现三个时期即()。 5.呼吸道是呼吸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其中上呼吸道是指()。 6.饲料在消化管内消化有三种方式,包括()。 7.正常的尿中几乎不含 ()。 8.测量畜禽体温是指在安静状态下()温度。 9.肾小管和集合管的转运包括()。 10血细胞是由()三种细胞组成。 二、单选题 1.红细胞能发挥生理作用的物质是()

A.蛋白质 B.铁 C.血红蛋白 D.原卟啉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 A.升高血糖 B.降低血糖C.升高血钙 D.降低血钙3.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A.延髓 B.中脑 C.下丘脑 D.基底神经节4.胆汁的主要作用是() A.消化脂肪 B.乳化脂肪 C.分解蛋白质 D.分泌胆汁5.肝素的主要作用有() A.抗凝血 B.促血凝 C.激活凝血 D.加快凝血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反馈7.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组织液 8.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等于() A.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 B.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肾小囊内压)9.活动时产热量最多的组织是()

5.简述兴奋突触传递的机理 五.论述题 1.简述草食动物的消化特点? 2.简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调节? 六.分析题 1.给实验兔注射20%葡萄10ml溶液时尿量明显增多这是为什麽? 2.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为什麽要用铜锌弓检测灵敏度? 作业题(二) 一、填空题 1. 在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细胞具有产生膜电位变化的能力或特性成为细胞 的()。 2.成年家畜的血量因种属、年龄等不同而异。成年家畜的血量约为其体重的()。 3.在心率加快、心动周期缩短的情况下,被缩短的主要是 ()。 4.呼吸类型分为三种有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呼吸。健康家畜的呼吸多属于 ()。 5.出生后靠吃初乳获得免疫抗体的动物有()。 6.机体散热的方式有()。

动物生理学试题一(含答案)

动物生理学试题一 (职高班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指标可反映兴奋性的大小 A 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 B 动作电位去极化速度 C 膜电位水平 D 阈强度 2.动作电位长极相(上升支)的出现与膜对哪种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有关 A K+通透性降低 B K+通透性增高 C Na+通透性增高 D Na+通透性降低 3.神经一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 NE(去甲肾上腺素) B Ach(乙酸胆碱) C 5—HT(5一羟色胺) D 多巴胺 4.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 Ca2+ B Na+ C Mg2+ D K+ 5.阈电位是指 A 造成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 造成膜对Na+通道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 造成膜对K+通道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D 造成膜对Na+通过性突然减小的临界膜电位 6.通常所说的神经纤维静息电位值大约是-70mV,意思是 A 膜内两点之间电位差为70mV B 膜外电位比膜内电位低70mV C 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低70mV D 膜外两点的电位差为70mV 7.细胞在静息时膜对下述离子通透性最大的是 A Na+ B Mg2+ C K+ D Cl- E Ca2+ 8.神经纤维接受刺激而兴奋时,膜内电位从-70mV变为0mV的过程称为 A 极化 B 超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E 复极化 9.神经纤维动作电位下降相是指膜的 A 复极化过程 B 去极化过程 C 反极化过程 D 去极化和反极化过程 10.目前一般认为肌肉收缩是由于 A 骨骼肌粗肌丝长度变短 B 骨骼肌细肌丝长度缩短 C 粗肌丝向细肌丝之间滑行 D 细肌丝向粗肌丝之间滑行 E 粗、细肌丝长度均缩短 11.组成骨骼肌粗肌丝的主要蛋白质是 A 肌凝蛋白 B 原肌凝蛋白 C 肌钙蛋白 D 肌纤蛋白

动物生理学实验思考题

实验二:坐骨神经标本的制作 1、毁坏脑颅----单毁随。保持静止,麻醉蟾蜍,减少痛苦。 2、脑颅+脊髓----双毁随。排除中枢神经对腓肠肌的m 影响。 3、完整的标本:坐骨神经脊柱骨+坐骨神经+腓肠肌+股骨头或胫腓骨头 4、任氏液的作用:它包括钾离子,钙离子、钠离子,氯离子,碳酸氢根和磷酸二氢根等等。 维持其正常生理机能,维持细胞渗透压稳定,保持内环境稳态,相当于机体中的组织液。 5、注意事项:用锌铜弓刺激时神经干要悬空,切勿接触其他物体。如果神经干结扎不好, 通电断电时会引起腓肠肌收缩,需要重新结扎。剥过皮的保本不可和皮肤,赃物接触6、如何保持机能正常:1、金属器械不要碰及、损伤神经或腓肠肌2、保持湿润,常加任氏 液,最好先泡一会. 实验三四:骨骼肌单收缩和收缩特性 1定义: 阈强度或阈刺激,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作为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兴奋或动作电位,但并非对组织细胞不产生任何影响。 最适刺激强度 有了阈刺激也就是刺激导致的电位变化已经达到了阈电位,这样就会有动作电位的产生,从而形成局部电位 因为骨骼肌收缩是许多神经纤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兴奋的神经纤维增多,多支配的骨骼肌肌纤维也会随之增多,收缩增强 活的神经肌肉组织具有兴奋性,能接受刺激发生兴奋反应。标志单一细胞兴奋性大小的刺激指标一般常用阈值即强度阈值表示,阈值是指在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能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单一细胞的兴奋性是恒定的,但是不同细胞的兴奋性并不相同。因此,对于多细胞的组织来说,在一定范围内,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并非“全或无”的关系。坐骨神经和腓肠肌是多细胞组织,当单个方波电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或腓肠肌时,如果刺激强度太小,则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才能引起肌肉发生最微弱的收缩,这时引起的肌肉收缩称阈收缩(只有兴奋性高的肌纤维收缩)。以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幅度也相应增大,这种刺激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数值时,肌肉出现最大收缩反应。如再继续增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幅度不再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最大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称最大收缩(所有的肌纤维都收缩)。由此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的大小取决于刺激的强度,这是刺激与组织反应之间的一个普遍规律。 2单收缩 潜伏期、动作电位产生及传导至神经肌肉接头,再到肌纤维 收缩期、 舒张期 3两个刺激:刺激间隔小于单收缩的时程而大于不应期,则出现两个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的总和。 4串刺激:当后一收缩发生在前一收缩的收缩期,各自的收缩则完全融合肌肉出现持续的收缩状态,称为完全强直收缩。

动物生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练习题(作业)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正反馈是指反馈信息对起。 2反射弧是由,,,,和五个部分组成。 3体液包括和。 4反射活动包括和两大类。 5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 6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对刺激的敏感性。 二、选择题: 1.下列各种实验中,何种属于急性实验方法。() A离体蛙心灌流实验 B狗食管瘘假饲实验 C临床胃液分析实验 D血液常规检查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正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 C神经调节 D 体液调节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 2稳态 3反馈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控制信息加强作用 2、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3、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4、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5、持久 6、局限较小 二、选择题 1、A 2、B 三、名词解释 1可兴奋组织在接受刺激后迅速产生特殊生物电反应的组织 被称作可兴奋组织。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反馈:在人体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中,受控部分不断的将 信息回输到控制部分,以纠正或调节控制部分对受控部分的 影响,从而实现自动而精确的调节,这一过程称之为反馈。 反馈有正反馈与负反馈之分。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对控制 部分的控制信息起促进或增强作用者称正反馈,与此相反, 反馈信息对控制信息起减弱作用者,称为负反馈。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填空题: 1.静息电位是外流形成的电-化学平衡电位,静息电位绝对值称超极化。 2.冲动达到神经-肌肉接头处,使突触前膜释放,使终板膜主要对的通透性增加。3.骨骼肌收缩时,胞浆内的钙离子升高,其主要来源于。4.横桥具有ATP酶的作用,当它与蛋白结合后才被激活。5.骨骼肌收缩和舒张过程中,胞浆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主要是由于钙离子由中释放,而钙离子浓度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肌浆网结构中活动的结果。 6.细胞去极化后向原来的极化状态恢复的过程称为。7.肌肉收缩是肌丝向肌丝滑行的结果。 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中介物质是。 9.钠离子泵是一种酶,它能分ATP解释出能量以形成和维持细胞内外的正常分布状态。 10.终板膜上乙酰胆碱受体通道开放时,可允许和同时通过,结果造成终板膜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 11.第二信使物质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影响细胞功能:一是通过直接激活各种,引起磷酸化反应,二是提高胞浆中浓度。 12.如果化学信号与膜受体结合后激活了膜内的促速G 蛋白(Gs),则Gs与GTP的复合物可以增强的活性,后者可使胞浆中的ATP 迅速转化为。 13.细胞内的cAMP 可以激活一种依赖于cAMP 的,后者进而使多种功能蛋白质发生反应。 14.与cAMP 生成相关的G 蛋白有两种: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一种是,它和cAMP 的复合物可减弱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二、选择题: 1.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时,称作膜的:()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反极化 E超极化2.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 非突性传递 E电传递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递质是:() A.NE B. Ach C.5-HT D.多巴胺 E.血管活性肠肽4.骨骼肌的肌质网终末池可储存:() A钠离子 B钾离子 C钙离子D镁离子E、Ach 5.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耦联因子是:() A钙离子B钠离子C镁离子D钾离子ENE 6.与单纯扩散相比,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A顺浓度梯度差转运B不消耗生物能 C需要膜蛋白的帮助 D是水溶性物质跨膜扩散的主要方式E是离子扩散的主要方式 7.常用的钠通道阻断剂是:() A同箭毒碱 B阿托品 C 四乙胺 D异搏定 E 河豚毒素8.常用的钾通道阻断剂是:() A河豚毒素 B 四乙胺 C 哇巴因 D 锰离子 E 异搏定 9.判断组织兴奋性的高低的常用指标是:()

动物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答案:丘脑第三类细胞群及其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神经通路称为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2.异位节律() 答案:由潜在起搏点所形成心脏节律称为异位节律。 3.肺活量(,) 答案:最大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4.血清() 答案: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块发生回缩,同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 5.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答案: 6.受体()蛋白 答案: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起到传递化学信息的蛋白质 7.肾血流量自身调节 答案: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肾血流量能通过自身调节作用保持相对稳定,包括血管的肌源性自身调节、球-管平衡和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引起的渗透性利尿等 8.有效不应期() 答案:心肌细胞从0期开始至复极达-60这一段不能再产生动作电位的时期。 9.非自动控制系统 答案:是一个开环系统( ),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是单方向的。 10.余气量(,) 答案: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中不能呼出的气量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哪些属于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 A.化学突触传递的原理 B.骨骼肌收缩的原理 C. 血液在心血管中的流动规律 D.心脏的泵血过程 答案:, 2.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的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流 D.局部电位 答案:D 3.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缓慢 B.广泛 C.持久 D.迅速 答案: 4.躯体运动神经属于: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中枢 D.传出神经 答案:D 5.刺激阈值是指 A.保持一定的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B.刺激时间不限,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强度 C.保持刺激强度不变,引起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适刺激时间 D.用最小刺激强度, 引起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刺激时间 答案:A 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平衡电位 B.平衡电位 C.平衡电位和平衡电位之和 D.平衡电位和平衡电位之差 答案:A 7.下列关于稳态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B.稳态是机体的各种调节机制维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C.负反馈调节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途径 D.稳态的调定点是固定不变的 答案: 8.下列各项属于条件反射的是: A.需后天学习获得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得血液经过肾小球得滤过作用,形成得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得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得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得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与其它不需要得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得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得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得能量释放、转化与利用得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得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得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得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得代谢强度与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得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得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得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与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得过程。 20。胃得排空:随着胃得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得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与胃

体部得肌肉舒张得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得消化液中得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得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 25.肾单位:肾单位就是肾脏得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形成圆盘状得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得变化从而调节肾素得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得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得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得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得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得部分称为肌小节,就是肌肉收缩与舒张得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得头部露出在粗肌丝得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得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得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与,直至处于持续得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得Na+跨膜内流与K+跨膜外流而引起得终板膜得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37、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得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 38。三联体:由横管与两侧得终池构成得结构单位称三联体,它就是把肌细胞膜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 篇一: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

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2、生理仪器:生物信 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 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得血液经过肾小球得滤过作用,形成得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与集合管得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得尿液。 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得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得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与其它不需要得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得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得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得能量释放、转化与利用得过程。 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得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得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得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得代谢强度与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得环境温度。 17.蒸发:机体得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得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与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得过程。 20。胃得排空:随着胃得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

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得消化活动称反刍.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与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与胃体部得肌肉舒张得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得消化液中得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 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得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25。肾单位:肾单位就是肾脏得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与肾小管组成。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形成圆盘状得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得变化从而调节肾素得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得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得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得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得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得部分称为肌小节,就是肌肉收缩与舒张得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得头部露出在粗肌丝得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得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得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与,直至处于持续得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得Na+跨膜内流与K+跨膜外流而引起得终板膜得去极化称终板电位。

动物生理学作业(1)

第一章绪论 1、 兴奋性 刺激 反馈 基础代谢 脊动物 2、 无论何种动物,生理功能及机制需从(整体与环境)、(器官与系统)、及(细胞与分子)三个水平进行研究。 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3、 为什么说新陈代谢是最基本的生命特征? 生理学机能调节方式有几种?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 内环境 稳态 第二信使 G-蛋白 Ach 钠泵

阈电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局部电位 局部反应 主动运输 2、 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 细胞受到刺激后,局部产生的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钠离子)通道大量开放,从而引起动作电位。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方式大体有(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偶联受体)和(酶偶联受体)三类。 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及(强度对时间变化率)。 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产机制主要是(钠离子)内流造成的。 骨骼肌细胞收缩时,终未池中的Ca++释放到肌浆中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其构型发生变化,后者又使(原肌球蛋白)的构型发生变化,最后导致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产生肌细胞收缩。 在传统的生理学中,通常将(神经)、(肌肉)和(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或可兴奋细胞。 Na+泵是一种(Na+-K+依赖式ATP)酶,它能分解(ATP )释放能量,将(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是引起肌丝滑行的必要条件。但两者结合的起因是Ca2+先与(肌钙蛋白)结合,继而引起(原肌球蛋白)位移,暴露了肌纤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静息状态下,膜对(钾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钠离子)通透性较低,所以静息电位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动物生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判断:1.只要刺激达到一定强度,组织一定会发生反应。 2.组织兴奋性越高,其所需的刺激阈值越大。3.组织对刺激反应越快,其兴奋性越高。选择:1 以下关于兴奋性的概念,哪一项正确? A 兴奋性可分为兴奋和抑制 B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 C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能兴奋的特性。 D 兴奋性是组织细胞受刺激发生兴奋的能力。 2 . 衡量组织兴奋性的高低指标是 A 引起动作电位所需刺激的强度 B 动作电位的大小C 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3 . 组织器官的活动加强称为: A 兴奋性B 兴奋 C 紧张4. 阈刺激是:A 能引起反应的刺激 B 能引起反应的最大刺激强度 C 能引起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填空:1.刺激必

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即、和,才能引起反应。2.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包括。3.引起细胞兴奋的刺激阈值越小,其兴奋性。 4.动物生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和两类。 5.急性实验可分为和两类。 6.一次刺激后,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阶段依次为、、和。思考题:1、*简述细胞兴奋性的变化。2、简述刺激与反应的关系。试述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 (1) 过程:兴奋性发生周期性变化,依次为: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①绝对不应期:兴奋性为零,阈刺激无限大,钠通道失活。②相对不应期:兴奋性从无到有,阈上刺激可再次兴奋,钠通道部分复活。③超常期:兴奋性高于正常,阈下刺激即可引起兴奋,膜电位接近阈电位水平,钠通道基本复活。 ④低常期:兴奋性低于正常,钠泵活动增强,膜电位低于静息电位水平。(2)生理意义:于绝对不应期的存在,动作

动物生理学试题库答案

. 答案 一、名词解释: 7.原尿:入球小动脉的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的滤过液。 8.终尿: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及分泌作用,最终形成的尿液。9.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 10.有效滤过压:存在于滤过膜两侧的压力差。 11.排泄:动物有机体将代谢终产物和其它不需要的物质经过血液循环由体内排出的过程。 12.肾糖阈: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的浓度限度。 13.能量代谢: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化和利用的过程。14.基础代谢:动物在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条件下的能量代谢水平。 15.静止能量代谢:动物在一般的畜舍或实验室条件下、早晨饲喂前休息时的能量代谢水平。 16.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17.蒸发:机体的热量靠体表呼吸道水份 18.辐射:体热以红外线形式向温度较低的外界散发。 19.物理消化:经过咀嚼和胃肠运动,使饲料磨碎并与消化液混合成食糜,向消化道后段推送的过程。 20.胃的排空:随着胃的运动,食糜分批地由胃移送入 21.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文档Word

. 22.容受性舒张:当咀嚼和吞咽食物时,反射性地通过迷走神经引起胃底和胃 体部的肌肉舒张的反射。 23.化学消化:利用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各种酶对饲料进行消化。24.微生物消化:利用畜禽消化道内栖居的大量微生物对饲料进行消化。25.肾单位: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26.致密斑: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或髓绊升支粗段部分,细胞核密集而 形成圆盘状的聚集区,其功能为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调节肾素的分泌。 27.继发转运:指通过耦联转运系统由离子梯度驱动的转运 28.肾小球滤过率:每分钟两侧肾脏生成原尿的量 29.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 30.高渗尿:尿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 31.肌小节:肌原纤维每两条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肌小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 32.横桥:肌球蛋白的头部露出在粗肌丝的表面形成横桥。 33.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 34.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 35.强直收缩:对肌肉刺激频率不断加大,肌肉不断进行收缩总和,直至处于持续的缩短状态称强直收缩 ++跨膜外流而引起的终板膜跨膜内流和36.终板电位:终板膜上发生的NaK 的去极化称终板电位。.量子释放:以小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称为量子释放37文档Word .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室温:大气压: 实验序号:一实验名称:动物生理学实验基础知识介绍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是生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学风,通过书写实验报告,提高分析、归纳问题及文字表达能力。 二、实验原理 生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和观察基础上的学科,生理学实验是生理学理论知识的依据与来源。生理学实验方法一般可分为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两类。在体实验法又可分为急性实验和慢性实验两种。生理学实验仪器一般由刺激系统、探测系统、信号调节系统和记录系统四大部分组成。 三、主要仪器、试剂、材料及装置图 1、手术器械:手术刀、手术剪、手术镊、眼科剪、眼科镊、毁髓针、止血钳、玻璃分针等 2、生理仪器:生物信息采集系统、刺激器、示波器、传感器、肌槽、蛙心夹等 3、试剂:任氏液、台氏液、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 四、实验步骤、现象及记录 1、教师提出生理学实验的要求 2、讲解生理学的常规实验方法 3、展示生理学仪器和器械,并简单讲解用途 五、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六、实验讨论及思考题解答 1、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何地生理学实验有什么具体的要求和规则 答: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在于学习生理学的实验方法及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生理学实验要求:实验前认真预习实验指导,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实验中,认真听讲,按要求进行各项实验操作,仔细认真求实的记录实验数据;实验后,整理实验台面,处理实验废弃物和实验动物,检查实验设备及器械,认真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2、生理学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答:格式与内容参照楚雄师院化生系化学与生命科学实验室实验报告的标准格式内容。填写实验报告要求数据真实,不允许编造数据,认真分析总结实验中的问题。 3、举例5种常用手术器械的名称、持握方法和用途。 4、举例3种生理学实验常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和主要用途。

动物生理学习题汇编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体生理学的任务在于阐明人体各器官和细胞的(D) A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B形态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C物质与能量代谢的活动规律 D功能表现及其内在机制 2.为揭示生命现象最本质的基本规律,应选择的生理学研究水平是(A) A细胞和分子水平B组织和细胞水平C器官和组织水平D器官和系统水平 3.下列各生理功能活动的研究中,属于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是(B) A条件反射B肌丝滑行C心脏射血D防御反射 4.下列哪一项属于整体水平的研究(C) A在体蛙心搏曲线描记B大脑皮层诱发电位描记C人体高原低氧试验D假饲法分析胃液分泌 5.分析生理学实验结果的正确观点是(D) A分子水平的研究结果最准确B离体细胞的研究结果可直接解释其在整体中的功能 C动物实验的结果可直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D器官水平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整体活动规律 6.机体的内环境是指(C) A体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 7.内环境中最活跃的分子是(B) A组织液B血浆C细胞外液D脑脊液 8.内环境的稳态(D) A是指细胞内部各种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B是指细胞内外各种成分基本保持相同 C不受机体外部环境因素影响D是保持细胞正常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9.大量发汗后快速大量饮用白开水,其最主要的危害是(D) A迅速扩充循环血量B导致尿量明显增加C稀释胃肠道消化液D破坏内环境的稳态10.酸中毒时肺通气量增加,其意义在于(A) A保持内环境稳定 B克服呼吸困难 C缓解机体缺氧 D适应心功能改变 11.酸中毒时,肾小管吸收和分泌功能的改变是(B) A水重吸收增多 B Na+—H+交换增多 C Na+—K+ 交换增多 D NH3分泌增多 12.轻触眼球角膜引起眨眼动作的调节属于(A) A 神经调节 B 神经—体液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D 旁分泌调节 13.阻断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受损的调节属于(A) A 神经调节 B 激素远距调节 C 局部体液调节 C 旁分泌调节 14.神经调节的一般特点是(A) A快速而精确 B 固定而持久 C缓慢而弥散 D 灵敏而短暂 15.大量饮水后约半小时尿量开始增多,这一调节属于(B) A神经调节B激素远距调节 C 旁分泌调节D 自分泌调节 16.体液调节的一般特点是(C) A迅速,短暂而准确B 快速,高效而固定 C缓慢持久而弥散D缓慢低效而广泛 17.肾小球滤过率在肾动脉血压与一定范围内变化时保持不变,这一调节属于(B) A神经调节 B自身调节C 神经分泌调节D旁分泌调节 18.非自动控制见于(B) A 排尿反射 B 应激反应 C体温调节 D分娩过程 19.使机体功能状态保持相对稳定,可靠体内的(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