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练习题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课堂习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半坡原始居民

B.黄帝时代

C.夏朝

D.商朝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指商朝人把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

B.商周时期的金文是指用金属笔写的字

C.“大篆”这种字体出现于春秋时期

D.春秋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

3.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扁鹊

D.李时珍

5.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兵马俑

D.湖北随州编钟

二、填空题

1.商朝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目前已释读的有多个。

2.商周的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已发现的字数最多的是西周的。

3.历法在商朝时逐渐完备,一年分为个月,年增加一个月;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4.扁鹊总结出来的、、、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5.屈原采用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世界和平理事会把他定为。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2.把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因为()。

A.龟甲、兽骨在当时容易找到

B.这种文字最适合刻在龟甲、兽骨上

C.狩猎、捕鱼是当时主要的生产劳动

D.当时许多重大活动前都要进行占卜

3.金文是指下列哪种文字()。

A.甲骨文的雏形

B.刻在金制品上的文字

C.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D.鎏金的字

二、材料分析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请回答:

⑴此材料出自于谁?

⑵他在文学史上有何贡献?

⑶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三、问答题

简要概述春秋战国时期在科技上的成就。

拓展探究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要赛龙舟,吃粽子。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为什么纪念他?

读下图,请回答:

(1)上述文字是甲骨文12生肖,你能将他们—一对应吗?

(2)从上图中你发现这些文字有哪些特点?

(3)结合课文中列举的甲骨文字,说说它们与今天汉字的渊源关系。

知识空间

甲骨文的发现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

甲骨文的发现还有一个故事:在清朝光绪年间,有个叫王懿荣的人,是当时最高学府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有一次他看见一味中药叫龙骨,觉得奇怪,就翻看药渣,没想到上面居然有一种看似文字的图案。于是他把所有的龙骨都买了下来,发现每片龙骨上都有相似的图案。他确信这是一种文字,而且比较完善,应该是殷商时期的。后来,人们找到了龙骨出土的地方——河南安阳小屯村,那里又出土了一大批龙骨。因为这些龙骨主要是龟类兽类的甲骨,是以人将它们命名为“甲骨文”。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

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

粽子的由来

《本草纲目》中有“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之形,故曰粽”的记载。关于粽子最早的记载是1600年前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云:“仲夏端午,烹鹜角黍。”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泊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于是以讹传讹,相沿成俗。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粽子并非源自祭奠屈原之死,它的起源说法很多。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B

二、填空题

6.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7.三星堆、成都平原

8.瓷器、商

9.农业、手工业、青铜10.奴隶、转让、供品、殉葬品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B

2.D

3.C

二、材料分析题

⑴屈原。

⑵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⑶表达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三、读图分析题

三、问答题

①天文: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都很可靠;我国有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②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商朝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③医学: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并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拓展探究

纪念屈原。因为战国时期的屈原面对楚国的衰落,希望革新图强,但遭到了排挤和流放,最终因楚国的灭亡,怀着悲愤的心情,跳进汨罗江自杀,表达了其深深的爱国、爱民的精神。从而彰显了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知识链接

点拨:甲骨文已具备传统所谓的“六书”造字法,其中有很多象形文字。观察图后,可判断各个文字。

答案:

(1)从左至右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2)都属于象形文字。

(3)甲骨文是一种较成熟的文字,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后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汉字。

1.商朝时,人们把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叫( )

A.金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甲骨文

2.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A.行书

B.小篆

C.大篆

D.楷书

3.相传我国历法最早出现在( )

A.五千多年前

B.四千多年前

C.三千多年前

D.二千多年前

4.战国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整套编钟出土于( )

A.湖北随州

B.河南安阳

C.湖南长沙

D.四川成都

5.战国初期,历法上的重大成就是( )

A.发明了夏历

B.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C.定出一年12月

D.创造了殷历

6.下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篆出现于西周晚期

B.甲骨文已经相当成熟

C.竹帛书出现于春秋时期

D.金文比甲骨文更规范

7.一直为中医沿用的四诊法中的“闻”是指( )

A.看气色

B.闻气味

C.按脉搏

D.听声音

8.人们之所以爱戴和崇敬屈原主要是因为( )

A.维护楚国利益

B.变革图强

C.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D.具有爱国爱民的精神

9.从商代甲骨文可以看( )

A.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B.关于划分季节的最早记录

C.中国文字的最初起源的形态

D.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确切纪年

10.阅读右面材料:

回答:

(1)诗的作者是何时代的?他写这句诗意思是什么?

(2)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3)相传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的民俗是为纪念这位作者,

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热爱?

11.下图是“马”在文字演变过程的变化,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再翻阅点儿其它材料,讨论、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简单叙述一下我国汉字发展的过程。

(2)怎样认识汉字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12.下图是课后“活动与探究”中的看图猜字,你能理解它们表达的意思吗?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夏历与“钟鼓之乐”创设两个选择题。

参考答案

1.D

2.C

3.B

4.A

5.B

6.解析:此题是否定选择题,重在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程度与综合比较能力。回顾所学知识,商朝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而金文比甲骨文更加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字体“大篆”。所以A、B、D 都是正确的,不正确的是战国时期人们用毛笔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改成春秋时期,因此C是本题正确答案。

答案:C

7.D 8.D

9.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分析、理解、判断能力。B项发生在战国时期,C项与比较成熟的文学是相矛盾的,D项原来指的公元前841年西周时期,现在已经推前了1200年,所以正确答案为A,在商朝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答案:A

10.(1)诗的作者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这句诗的意思是,我长叹一声禁不住流下眼泪,哀怜人民的生活这样多灾多难。

(2)他表达了诗人对多灾多难的楚国人民同情和热爱的思想感情。

(3)因为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取楚国方言,创造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他以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感情,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

11.(1)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起源传说的“结绳记事”和“仓颉造字”到“半

坡出土的彩陶盆”的“刻画符号”文字萌芽;甲骨文的发现,标志着汉字的形成。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汉字的基本构字方法,并与今天的汉字一脉相承,之后的金文(商周铜器铭文)、小篆(秦统一后规定的标准文字)、隶书(秦统一后民间流行的一种简便文字)、楷书(东汉末出现,后成为我国的标准字体)是汉字的发展。

(2)汉字发展有其悠远的历史,在世界文字史上独具一格。特别是它形象的表达方式,意寓深远的含义,无不折服所有的“外国人”。它是世界惟一的形声表意方块字,且经久不衰。汉文不仅是一种传情达意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

12.仔细分析,可知从左至右其意思是:①人荷戈,守卫的意思;②一手执斧钺,一手捉俘虏;③人手持刀;④用弓射箭;⑤一手拿戈,一手拿盾牌。

七年级历史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2人教版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 能力方面: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离骚》中部分作品的朗读、学习,体会分析其中含义,使学生理解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格,对其进行人格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诗经》中部分作品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人民是历史的真正的主人,灿烂的文化是由人民创造出来的。 二、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方法:采用综合教学法,包括讲述法、谈话法、启情法、读书法、直观法等。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填写本表格。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人教版)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导入: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历史,那么我想请问各位同学能不能把我们国家历史上所经历的朝代一一数出来?在这里,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给大家介绍一首朝代更替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到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完了“春秋与战国”一段。从远古到战国,经过我们祖先的不断积累,中华文化已见雏形;对此,我们怎样去理解,怎样去认识?今天的学习,就是要给大家勾勒一个大致的轮廓。请看教材41页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板书) 一:文字的演变 首先我们来看文字的演变这一部分内容,了解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汉子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在第3课“华夏之祖”的学习中知道到了这样一个传说: 问题1:被誉为“人文初祖”的黄帝,他的属下——仓颉创造了汉字。 问题2:长久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那到底汉字真的是不是仓颉创造的呢?甲骨文的发现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它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后终于传奇般的被人发现,揭开了长久以来我们的一个谜团。请大家把书翻到18页,左下角照片上那就是一块甲骨片,上面所刻写的那些符号就是我们所说的甲骨文。 问题3:现在请大家把教材合上,我相信凭借同学们深厚的历史功底一定可以给我讲清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有哪位同学自告奋勇来表现表现?同学们不必担心,讲错了也没问题,只要把发现甲骨文的人物、时间、地点、等因素讲清楚就行。 预期效果:清末(公元1898年),清政府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买回来的中药里面发现有一味叫做“龙骨”的中药,上面刻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这引起了王懿荣的注意,凭借自己深厚的金石学基础,王懿荣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后来几经周折才了解到这些东西是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流传出来的,由此而掀开了一部由甲骨文书写的历史!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假如王懿荣他没有一点金石学的知识,看到了“龙骨”也不就是“龙骨”吗?谁还会去想那么多,那么也不会有后来所产生的这些巨大影响了,所以啊!知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 问题4: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商朝人因为发明和创造有限,龟甲和兽骨上刻画符号来记载事件也就成了不错的选择。那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在别的材料上刻画文字吗?在什么材料上? 预期效果:会,他们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而刻写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我们就把它叫做“金文”或者“铭文”。商朝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数量很少,周朝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数量就多起来,西周毛公鼎上铸有铭文五百多个,在已经发现的青铜器铭文中是字数最多的。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教学目标: 1.重点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2.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提高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1)思想家老子(2)百家争鸣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孔子的三千弟子吟诵《论语》 的表演,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自主学习: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各题:15分钟 1、晚期的孔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学 说,主张“”。他又是一位大,创办,广 收门徒,注意“”;他的言行记录在《》中。 2、春秋末期的老子,是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 ,其学说记录在《》里;墨 子主张“、”;孟子主张“”;庄子认为要,“”;末期的代表人物韩非,主张,提倡,提出建立的封建国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他著有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3.人物:①图1是儒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_。 ②春秋晚期的_________,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③百家争鸣的墨家的创始人是_______;儒家代 表是_______;道家代表人物是_______。 图2 图3 ④图2是法家代表_________;图3是兵家鼻祖_________。 4.时间:①处在_________时代的有孔子、老子和孙武。 ②处在_________时期的有墨子、孟子、庄子和韩非子。 合作探究:

1.诸子思想有哪些值得借鉴? 活动背景:春秋战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一时间思想文化空前活跃,诸子百家竞相争鸣。但是,诸子思想纷繁复杂,一时难以疏理清楚。 活动安排: 1、各历史小组选择一个学派,然后搜集相关资料。 2、阅读和研讨,看看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有哪些借鉴意义 3、各小组分别发言,大家共同探讨诸子思想的借鉴意义。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word教案[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孔子及其仁学说。孔子在教育和文化上的奉献。老子和他的辩证思想。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 2、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比较诸子百家各自的主张,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 [重点、难点] 孔子和百家争鸣 [教法、学法] 由学生自己阅读课文而后质疑,教师给与点拨。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多媒体课件、有关春秋、战国要紧思想家简介、人物图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 山东被誉为一山一水一圣人。一山是指泰山。一水指黄河。同学们,这一圣人指谁?(学生回答出孔子,从而导入课文) 1、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板书) 1)、思想: (指导学生看孔子像及其学说)回答:孔子是个如何样的人?他有何学说? (学生回答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的学说. 2)、教育 (指导学生阅读53页第二自然节)提出:孔子在教育方面的奉献?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摸索问题。 C教育学生学习态度老实,要谦虚好学。 D经常复习所学知识,温故而知新。 3)、文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由孔子主持编定了哪几部著作?孔子的言行被弟子编成了什么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诗经》《尚书》《春秋》《论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奉献对 后世阻碍庞大,被誉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孔子同一时期还显现了另一位

伟大的思想家,是谁呢?(学生回答出:老子) 2、思想家老子::(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老子插图及说明文字,了解老子生平) 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它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3、百家争鸣:(板书) (列表让学生看书来回答表内内容,也可先问学生各派代表人物及要紧观点是什么,最后拿出事先预备的表格来总结。) 学派代表人物要紧观点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儒家孟子反对一切战争,主张轻徭薄赋,实行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 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之后,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一派的学说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三、小结: 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显现百家争鸣的要紧历史条件 是什么? 四、作业:课本57页填表题 附:板书设计 一、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著有《道德经》朴素辨证法的思想。 二、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奉献: 1、思想上他提出仁的学说。 2、对教育的奉献: 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B:温故知新 C:学习的态度要老实 3、他编订了《春秋》 4、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论语》 三、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自主学习指导: 1、文字的演变: 阅读课本第41页,42页的第一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甲骨文?这种文字被谁发现的?甲骨文是哪个朝代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2)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3)随着文字的演变,记载文字的材料发生了什么变化? ()→()→()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阅读课本第42页,43页,完成以下问题: (1)天文方面: ①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最早的日食记录) ②朝的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月食的记载 ③年月日发生的日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 ④年,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下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的确切记载。 (2)历法方面: 阅读课文43页第一段文字,完成以下问题: ①朝就有了历法,今天的农历,又叫“”,据说来源于哪朝? ②到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③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④说出关于24节气的谚语或背诵24节气歌。 (3)医学成就: 阅读课文43页第二段正文及小字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谁? 2、他是如何看病的? 3、又是采取哪些方法治疗疾病? 3、屈原和“钟鼓之乐”: 阅读课本43和44页,完成以下问题: (1)屈原: ①屈原生活在的楚国,他采用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代表作为,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②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纪念他? (2)钟鼓之乐: 春秋战国盛行的音乐是,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随州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最为珍贵。 当堂检测: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必修3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在我国古代,对统一的民族文化起促进作用,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A.秦的统一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 D.隋唐时期对外域文化的吸收 2.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③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对其他文化全盘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能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2008年5月23日至6月8日,由中国文化部与意大利文化部门合作在罗马举办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罗马当地时间5月23日21:00,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音乐中心开幕。由110人规模的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排演的中国歌剧《诗人李白》作为文化年开幕演出精彩上演。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 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和平事业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 中国希腊文化年于2007年9月开幕,至2008年9月结束,其主旨是在中国展示希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将包括戏剧演出、电影展映、舞蹈、考古及现代艺术展、歌剧、民间音乐会、现代及通俗音乐、会议及书展。此次文化年将把既现代又古典的希腊与希腊文化全面呈现给中国观众。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①希腊的文化要比中国先进得多;②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源头;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能够博采众长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1)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重点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2.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我们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我们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导入新课:利用2008年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古老中国 文明表演引入新课。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0分钟 1.人物:①图1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_________。 ②图2是世界文化名人_______。 图1 图2 2.地点:湖北_______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 3.时间:相传_______多年前,就有历法了。 合作探究: 1.〈小组游戏〉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你们造字的依据是什么呢?由此通过从“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的推理活动,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甲骨文的被发现,有什么意义?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3. 你见过中医看病吗?中医大夫是如何看病、治病的?我们称医术高明的医生,常说:“神医扁鹊,起死回生”。为什么人们这样喜好“扁鹊” 4.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划龙舟,相传是为了纪念谁?这种民俗反映了人们什么思想感情呢? 精讲点拨: 1.中华民族早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成就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我国甲骨文是世界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金文”比甲骨文规范,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大篆”,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变化。甲骨文的发现,其

第9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练习题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同步测试(无答案) 基础达标 一、填空题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 2.孔子,名,字,春秋末年国人。他是伟大的思想家,学派的创始人。 3.孔子的思想主要是“”和“”两部分。在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以“”教化人民,以“”治国。 4.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就是不论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学生有多人,比较著名的有人。 5.《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孙膑兵法》是时期的军事家写的一部军事著作。 二、选择题 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C.《论语》D.《礼记》 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①孔子②墨子③庄子④荀子 A.①③ B.②③C.②④D.①④ 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孔子D.墨子 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仁政于民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D.“兼爱” 21.“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兵家 D、法家 能力提升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在古今社会,下列符合孔子“仁”的思想的行为是()。A.以强凌弱B.乐于助人C.以大欺小D.杀富济贫 2.(2006年,浙江金华)伴随中国的和平崛起,全球兴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如全球祭孔。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思想核心是()。 A.“仁”的思想B.“兼爱”的思想 C.“非攻”的思想D.“无为”的思想 3.今天,我们要想了解两千多年前孔子的言行,可以查找的一部重要古书是()。A.《论语》B.《春秋》C.《国语》D.《老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5.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时期的一组是()。 A.老子和孔子B.孔子和孟子C.老子和墨子D.韩非和孙武 6.墨家的创始人是()。 A.孔子B.老子C.墨子D.孟子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风韵》.doc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案例《甲骨 风韵》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国最古老文字甲骨文的风韵,了解其珍贵的史料价值。使学生为先秦时期中华民族的艺术成就感到骄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探究与活动让学生认识文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3.通过学生自己刻写甲骨文,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体验其乐趣。活动准备: 1.师生查阅相关书籍、报刊、网站,收集与甲骨文有关的资料,教师根据其中的一些图片和音像制作成课件,使活动过程更为生动、形象、有序。 2.学生充分阅读、了解所收集的资料内容,分门别类,认真取舍,整理出与活动主题相关的、或自己最感兴趣的史料。 活动步骤: 1.本课(节)活动建议安排在讲述《中华文化的勃兴(一)》之后进行,活动展示时间为一课时,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整理资料。 2.活动分组进行,8人一组,主持人一名。 3.活动展示过程由学生主持人控制,让学生根据课余分组准备的史料独立完成,教师只作适当指导。 4.活动展示可采取以下几个板块进行: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二)走进甲骨文──学生介绍甲骨文的由来;(三)甲骨文大观──展示馆藏的部分精美的甲骨文骨片,并由学生进行解说;(四)甲骨文典故──学生讲述与甲骨文有关的轶闻趣事;(五)甲骨文释义──简单介绍如何解读甲骨文的意思;(六)我会刻写甲骨文──学生动手雕刻(或书写)一幅甲骨文作品;(七)我的甲骨文作品──学生展示自己刻写的甲骨文作品;(八)主持人对活动进行总结,老师作适当评述。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开场讲话,引入活动主题。 二、学生分组展示自己探究的成果。 第一部分:走进甲骨文 通过由学生介绍并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让学生从甲骨文的发现、甲骨文的考古发掘、甲骨文的研究、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等方面让学生了解甲骨文的由来。(此过程要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形象感知) 学生:大家好!我们通过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甲骨文,许多同学对这神奇的古老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甲骨文的发现与渊源,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我们小组在这一方面作了充分探究,首先带领大家去河南安阳甲骨博物馆,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 1.甲骨文的发现。由学生给大家介绍甲骨文的偶然发现经历。 2.甲骨文的考古发掘。介绍考古发掘“甲骨”的几个重要遗址位置。如,河南安阳小屯村、花园庄东地甲骨坑以及在小屯以及它的周围地区考古发掘情况。

中华文化的勃兴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了解我国古代科技、医学、音乐成就。 2、通过对甲骨文等图片的认读、了解,培养我们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3、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果,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严谨治学态度。 学习重点:文字的演变及古代历法成就。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也称“铭文”。晚期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时期,竹书和帛书开始出现,字体也发生了变化。 2、商朝甲骨文有了对、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来源于夏朝。到时一年分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年增加一个月。战国时测出,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3、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扁鹊,采用、、、的方法诊断疾病,并采用、、治疗疾病。战国末期的诗人屈原,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春秋战国盛行“”,其中湖北随县出土的最为有名。 3、思考:“动脑筋”一(第42页)、二(第43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文字的演变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42页“马”字的演变)图,师讲解主要内容: 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 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师引导讨论解决“动脑筋”二。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2019年T19单选 2019年T19单选 2019年T34(1)简析 2019年T21单选 2019年T24单选 2019年T21单选,趋势分析:根据近五年高考情况看,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中华文化的作用。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备考指南:重点掌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具体表现及中华文化的力量。从中华文化的力量角度分析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作用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是汉字和1____________。 ①2____________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的时代。汉字

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的史书典籍记载传承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再创造3__________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 独树一帜、4__________。 ①文学艺术对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5__________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中华文华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各地文化带有明显的6____________特征,不同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7________融合,又保持8________各自的特色。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化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1.所谓“求同存异”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6____________; 2.所谓“兼收并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7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3.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8____________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考点三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话剧展示:《孔子设坛讲学》 时间:春秋末期 人物:孔子(班长饰),弟子1(学 生甲饰),弟子2(学生乙饰), 弟子3(学生丙饰),众弟子(全 班学生饰) 场景:孔子高坐杏坛,弟子端坐听讲 孔子:当今世风纷乱,要治理国家只有两个字——“仁”和“礼”! 弟子1:请问先生,什么叫“仁”和“礼”呢? 孔子:“仁”就是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互相谦让,和睦相处。“礼”就是人的行为规范要符合社会的要求。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考点中华文化 [系统知识—学扎实] 1.把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 (1)独特性: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为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3)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区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4(1)内涵: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用图示法表示为: (2)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3)与包容性有关的三组关系 [应用分析—想明白] [热点] 2017年8月13日,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汉字》以中国文字发展史为主线,囊括120余件珍贵文物,有卜骨、青铜器、陶器、竹简、拓片、玉石等丰富的文物史料,还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生动全面展示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历程和汉字相关的各种艺术形式。《汉字》带动观众在跟随书写的同时,亲近传统、体味文化,不仅带动了全民书写热情,也引发了学术界对汉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 结合材料,分析汉字的现状与未来走势为什么会引发学术界的思考? [分析] (1)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传承汉字是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 (2)汉字内涵丰富,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汉字书写有利于愉悦身心、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练习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单选题 1. 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2. 商朝时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金文 B.铭文 C.甲骨文 D.楷书 3.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来源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4. 一直被中医所沿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的创立者是 A.李时珍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5. 今天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扁鹊 B.秦始皇C.屈原 D.张仲景 6. 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 A.《论语》B.《离骚》 C.《道德经》 D.《伤寒杂病论》 7.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 A. 尚未成熟的文字 B. 也叫“铭文” C. 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D. 原始文字 8. 我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划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 A. 孔子 B. 孙子 C. 屈原 D. 韩非子 9. 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10.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在湖北随州出土的大量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 A. 司母戊鼎 B. 整套编钟 C. 青铜神树 D.四羊方尊 11. 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划龙舟,吃粽子,这是为了纪念 A. 扁鹊 B. 禹 C. 屈原 D. 李冰 12. 通过“甲骨卜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秦朝历史 D.汉朝历史 13. 产生在黄河流域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A.埃及象形文字 B.苏美尔契形文字 C.腓尼基文字 D.甲骨文 14.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15. 右图是“记有日食的甲骨文”,这是哪个朝代的记载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16. 2006年7月,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名录。“殷墟”为我们研究哪一朝代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17.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 商代文字 B. 可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 C. 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 字母文字的起源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自主检测题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自主检测题 一.单选题: 1.[2012·合肥模拟]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秦始皇统一中国,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隋唐时期,儒学便确立了其至尊地位 C.宋元明延续了隋唐文化的辉煌,产生了宋明理学,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期 D.明清时期,西方近代文化思想传入中国 2.[2012·南京质检] 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见图)。“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世界人类文明的发祥地,除了中华文明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外,其他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这说明( ) A.中华文明是悠久古老的文明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C.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华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 4.[2012·泉州模拟] 中华世纪坛序写道:朗朗乾坤,堂堂中华。高龄五千岁,繁衍百亿人。铁肩挑五岳,巨手开三峡。腰环万里长城,脚跨九曲黄河。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下列选项中对于中华文化“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②能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其他民族的各种文化③能与其他各民族文化平等交流、和睦相处④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2012·银川模拟]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公里,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宿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2·珠海模拟]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以下特点( ) A.包容性和超前性 B.持久性和继承性 C.民族性和稳定性 D.实用性和整体性7.[2012·肇庆模拟] 文化部确定了宋刻《三国志》《春秋经传集解》等4478部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以及甘肃拉卜楞寺、浙江瑞安玉海楼等62家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这是推动我国古籍保护深入开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国家重视保护古籍,这是因为( ) ①古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古籍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③古籍具有重要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④保护古籍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第三单元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doc

第三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3)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强劲的文化传统传衍不息,拥有着辉煌的文化发展历程。下列关于古代中华文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殷周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形成时期 ②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诞生时期 ③秦的统一促进了古代中华文化的发展 ④汉代儒家学说成为古代中华文化的“强势文化” ⑤隋唐时期是古代中华文化的高度发展期,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期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 解析:殷周时期是中华文化的萌动时期,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不是形成时期,故①错误。②③④⑤都是正确的。 答案:D 2.有一首歌唱道:“最爱写的字是方块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它。”“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是中华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它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它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③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的发明使中华民族从此进入文明时代,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所以,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答案:D 3.中华世纪坛序中“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 A.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征 B.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的特征 C.神秘莫测、至高无上的特征 D.一脉相承、求同存异的特征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B 1、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的事件是 A.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B. 秦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C. 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隋唐时期吸纳外来文化 B 2、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学艺术②汉字③史学典籍④科学技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主要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A. 开放性 B. 多样性 C. 包容性 D. 区域性 A 4、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绵延不断的重要文明标识是 A. 统一的汉字 B. 相同的服饰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规范 D 5、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史是 A.《史记》 B.《战国策》 C.《资治通鉴》 D.《春秋》 C 6、中华文化中最能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学技术 B. 园林艺术 C. 文学艺术 D. 天文历法 B 7、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突出特点是 A. 多样性、复杂性 B. 实用性、整体性 C. 开放性、多样性 D. 多样性、实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被称为全世界仅存的一项古代“生态工程”的是 A. 灵渠 B. 大运河 C. 万里长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辽阔的中华大地,由于历史传统,地理环境、经济状况,风俗习惯及语言等诸方面的差异,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地处华东的是 A. 吴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荆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国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诗,属于藏族民族文学的是 A. 《荷马史诗》 B. 《格萨尔王传》 C. 《江格尔》 D. 《玛纳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王蒙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据此回答11--12题。 C 11、随着国家的对外开放与交流,英语在中国的普及范围越来越大,汉字拉丁化的倾向也尤为严重。对这一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及英语是对外开放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②汉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的具体表现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应尊重本民族的文化④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引进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针对上述现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说:“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 B.汉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C.每个汉字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托鼎盛的国力,组织全国数百名优秀学者,用十余年的时间编纂《四库全书》。它涵盖了十八世纪中期以前中国文化基本典籍,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四库全书》证明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甲骨文、金文和竹帛书。《诗经》和屈原、商周的青铜艺术、钟鼓之乐。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甲骨文、金文、大篆等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比联想的思维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突出的科技成就,指导学生利用图表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借以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介绍先秦时期灿烂的文化,使学生认识到先秦时期我国的天文和医学等科学技术处于之所以能够位于世界先进行列,是与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科学道路上不畏艰苦、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分不开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骨文、《诗经》和屈原。 教学难点:对一些专门的科学知识如甲骨文、节气等较难讲述清楚;本课内容较多,头绪复杂,比较难于掌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一、从甲骨文到竹帛书 1、商朝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呢还是女呢,等等,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单字共有4500个,已识2000余字,公认千余字。甲骨文字被人们看作是中国最早的定型文字。 通过文字的阅读和图片的展示,使学生从中捕捉到有效信息,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名称来源和它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占卜的内容总结出,甲骨文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料。堪称是现存最早、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商朝和周朝的金文 继甲骨文之后出现的汉字书体就是金文。由于这种文字多铸各种青铜器上而得名,也称为钟鼎文或青铜器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为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大篆"。 3、战国时期的竹书和帛书 教师直接点题,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有关内容。然后提问学生:和我们刚刚学习的甲骨文和金文比较,竹书和帛书的最大进步在哪里?加深学生对书写材料的变化的认识。 二、硕果累累的科学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