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7-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成峰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 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5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序繁多,各部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比较大,无法利用大型施工机械,施工速度较慢。

3 适用范围

交叉中隔壁法主要适用Ⅳ~Ⅵ级大断面软弱围岩铁路、公路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4.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4.2设计图纸、合同文件。

5 施工方法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时采用将大的断面划分为四个部位开挖支护,交叉中隔壁工法分部图1: 4

13

2

图1 交叉中隔壁工法施工图

开挖支护顺序:先开挖①部,①部全封闭完成8~10m 后开始开挖②部,此时①、②部同时向前开挖,在②部开挖开挖支护完成8~10m 后,再开挖③部……同样的方式开始开挖④部,这样就形成了以①-②-③-④开挖支护顺序的CRD 法开挖支护局面,四部同时施做,同时前进。

6 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 施工工艺流程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见图2。

6.2 操作要点

6.2.1 施工准备

1风、水、电管线敷设、施工便道、施工现场布置,机具设备、人员配置、材料装备、修建防排水设施等。

2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施工设计,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法和措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施工监测计划。

图2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6.2.2 超前小导管施工

小导管一般采用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做成尖楔状,便于打插入孔中或直接打入,在管身前部2.0m范围内按梅花形布置,钻φ7mm的注浆孔,以便钢管进入底层后对围岩空隙注浆。

注入纯水泥浆时,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1:0.5~1:1.25之间,水泥浆由稀到浓逐渐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级变浓。为注浆后尽快开挖,选用普通水泥或早强水泥并掺入一定量的水玻璃溶液,以缩短初凝、终凝时间,注浆压力0.5~1.0MPa。

6.2.3 超前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通过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可主动获取地质信息,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报开挖面前方不良地段的位置、规模和性质,为优化、完善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提供地质信息依据。为施工提前做好准备,及早制定预案,采取相应的技术和安全措施,以保证施工的正常、安全进行。

6.2.4 交叉中隔壁法洞身开挖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共将隧道分为六部分,具体划分为见图3.

图3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序横断面

1 ①部施工

超前支护→开挖①部→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施作①部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按设计初喷混凝土,铺设钢筋网,架立型钢钢架,设锁脚锚杆,必要时扩大钢架拱脚,安设横撑)→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 ②部施工

开挖②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步骤及工序同⑴。

3 ③部施工

开挖③部→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初喷混凝土→接长型钢钢架和临时钢架并设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 ④部施工

开挖④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和临时仰拱,步骤及工序同⑶。

5 在滞后于④部一段距离后,开挖⑤部;隧底周边部分按设计初喷混凝土;接长临时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安设仰拱型钢钢架。

6 开挖⑥部并施作导坑周边的初期支护,步骤及工序同5。并使型钢钢架之封闭成环。

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将隧道共分四部分完成。相邻开挖导坑施工间隔为8~10m,每侧导坑采用正台阶法开挖,上下台阶长度3~5m。分部开挖后及时施作临时支护和初期支护,使分部支护成环,各部每次开挖进尺不大于1m。

6.2.5 初期支护施工

施工程序:开挖后初喷混凝土→系统支护施工(锚杆、钢筋网、钢架)→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1开挖完成后,检查断面并对欠挖部分进行处理,及时进行混凝土的初喷,以尽早封闭开挖面,确保施工安全,混凝土初喷厚度不小于4cm,且不大于6cm。为了保证初喷厚度,可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在拱顶挂设金属网。

2 初喷完毕后进行钢支撑的架设,钢支撑纵向连接采用螺纹钢筋连接,按照设计设置钢支撑及连接钢筋的间距。

3 钢支撑施工完毕后进行钢筋网的安设,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1~2个网格边长,钢筋网必须和工字钢焊接牢固。

4 安设钢拱架,每榀钢架分拱、墙两次架成,钢架的拱脚或脚底不得置于虚碴上,若是虚碴则先夯实,用混凝土找平并支垫槽钢或砼预制块,然后再架设钢拱架。

5 钢筋网施工完毕后进行复喷,复喷至设计厚度。

6 锁脚锚管要紧随钢拱架施作,锁脚小导管与拱架焊接必须牢固。

7 临时仰拱距掌子面距离要严格控制,一般为3~5m。

8 锚杆按照设计要求布设,锚杆钻眼安装时要求定位要准确,钻孔应与围岩壁面或其所在部位岩层的主要结构面垂直,钻孔深度应大于锚杆设计长度10cm。

6.2.6 监控测量

监控测量工作必须紧接开挖、支护作业,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控,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及时调整测量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分析处理,并与工

程类比法相结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或施工决策。

1 监测项目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主要监测项具体见下表:

表1 监控量测必测项目

2 测量结果分析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真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3 围岩稳定性判定

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

1)按变形管理等级指导施工,见表2。

表2 变形管理等级表

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形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

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用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3)根据位移时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下降时(du2/d2t<0),围岩趋于稳定状态;

当围岩位移速率保持不变时(du2/d2t=0),围岩不稳定,应加强支护;

当围岩位移速率不断上升时(du2/d2t>0),围岩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围岩稳定性判别是一项很复杂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采用上述几种判别准则进行综合评判。

6.2.7 临时支护拆除

1 拆除的前提条件

支护拆除前必须保证拆除段的永久支护已经封闭完成,且结构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实践证明:封闭后若背后存在空隙、空洞,初支仍然会有一定量的变形,甚至会开裂。此时的初期支护为半刚性结构,必须加强注浆回填工作,充填初支背后空隙、空洞,增强初支的刚性,避免因拆除中隔壁引起初支下沉和变形,导致隧道出现险情。

2 拆除判定标准及原则

1)拆除的判定标准规定如下:支护拆除前该拆除段沉降和收敛量测结果都满足稳定条件,沉降收敛达到稳定的标准为收敛不超过0.2mm/d。拱顶下沉量控制在7d时间的增量≤2mm;净空位移量控制在7d间的增量≤4mm(拱顶下沉量的2倍)。

2)拆除临时支护作业点离最近的④部开挖掌子面距离不得小于60m,临时支护拆除后能尽快进行二次衬砌支护,确保隧道结构的稳定和安全。

3)加密布置监控量测点,做好监控量测工作,拆除期间认真分析监控量测结果,若有异常情况,停止拆除作业,确保施工安全。

3 拆除顺序

拆除时采用破碎锤破除喷射混凝土,用氧炔焰割除连接,局部采用风镐破碎。临时支护拆除时一次性拆除长度以不大于5m为宜。

拆除顺序为:破除上部中隔墙混凝土→割除上部中隔墙工字钢→破除右侧临时仰拱混凝土→破除左侧临时仰拱混凝土→割除右侧临时仰拱工字钢→割除左侧临时仰拱工字钢→破除下部中隔墙混凝土→割除下部中隔墙工字钢。

7 劳动力组织

应根据开挖断面大小,机械化程度高低及作业空间能否允许各主要工序间开

展平行作业或影响各主要工序间开展平行作业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劳动力配置。以某三车道公路隧道CRD法施工为例:现场共分6个组,即一个技术组、五个综合班。技术组负责施工现场的技术和测量量测工作;综合班分别负责交叉中隔壁①②③④部开挖支护工作。机械班负责机械、管路等的维修和机械开挖、出碴工作,如表3所示,供参考。

表3 某公路隧道CRD法施工劳动力配置表

8主要机具设备

机械设备配置以先进、高效、适用、配套为原则,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的规格型号和数量必须充分满足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的需要。由于施工工序众多,施工机械和设备要尽可能的①③部、②④部协调配合使用,充分发挥施工机具的最大效益。做到配套合理,经济实用。某三车道公路隧道CRD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如表4所示,供参考。

表4 某公路隧道CRD法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

9 质量控制

9.1 易出现的质量问题

9.1.1 支护不及时,封闭不及时,开挖后围岩暴露时间过长,造成扰动松动圈扩大;

9.1.2 各部部距不合理,仰拱(或临时仰拱)距各部掌子面距离太大;

9.1.3 拱架落底处承载力不足,落底处不密实或悬空;

9.1.4 沉降未稳定,过早拆除中隔壁;

9.1.5 喷射混凝土不密实,背后存在空洞。

9.2 保证措施

9.2.1导坑施工是隧道施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十分重视保护围岩,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应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少使用爆破,以减少对围岩的扰动。喷射砼紧随开挖掌子面施作。由于围岩松软,因此及时封闭断面是关键,并要充分运用交叉中隔壁法所赋予的手段,力求在最短时间内用临时仰拱封闭断面,做到“自封闭”。

9.2.2各工作面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距离:隧道各相邻掌子面应相距10~12m,以保证导坑开挖的稳定,各导坑内上下台阶距离3~5m为宜。

9.2.3每榀钢架分拱、墙两次架成,认真加固拱脚,如采用扩大拱脚、槽钢支垫、打拱脚锚杆、加强纵向连接等方法,使上部初期支护与围岩形成完整体系。钢架的拱脚或底脚不得置于虚碴上。

9.2.4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在这一作业施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判定中壁拆除时间和中壁拆除后的安全性;要根据规范或有关规定,以中壁拆除前的拱顶下沉量(一般一天的下沉量小于2mm)、净空收敛值来定,以及中壁拆除中、中壁拆除后的拱顶下沉增量(不大于6mm)作为管理基准。

9.2.5 完成隧道开挖及初期支护后,根据量测结果进行模注二次衬砌的浇注。

9.2.6施工过程要认真执行“三严、五及时”的施工原则,三严即严格管理、严格纪律、严格工艺;五及时即及时支护、及时封闭、及时量测、及时反馈、及时修正。

9.2.7加强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工作,地质预报时应遵循“长期预报与短期预报相结合、物探手段与钻孔直接预测相结合、区域性地质预报与掌子面地质预报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

9.2.8 加强监控量测工作,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得出每部封闭时沉降量占总沉降量的百分比,在施工中可以根据每部的沉降量反算总沉降量,进行动态调整,确定合理的预留沉降量和施工支护参数。

9.2.9采用综合辅助施工措施进行沉降控制,如高压选喷桩地表预加固、地表深井降水、超前预注浆、打设锁脚导管、钢支撑脚板增加支垫、仰拱注浆加固、控制开挖步距、缩短封闭时间等。

10 安全措施

10.1主要安全风险分析

在风险识别阶段,由于主观性较大,为了力求识别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必须确保数据来源的准确和分析的科学性。根据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特点,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风险管理中,建议采用分解分析、核查表和专家问卷三种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将收集的数据中所涉及的工程项目按照WBS分解成单位、分部和分项工程。然后将归纳的各种风险事件按照以上介绍的项目风险分类标准加以分类;如此,将工程结构分解和分类的风险事件作为核查表的横竖列形成风险识别表。最后,将核查表请专家尤其亲身参加过类似工程的专家加以评价,去伪存真。根据交叉中隔壁法施工特点,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具体如下表:

表5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风险项目一览表

根据以上隧道的风险分析,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以确定各风险事件大小的先后顺序,确定风险事件间的内在联系,把握风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认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引起的损失。在此可借助一此具体的工具和技术,例如:计划评审方法PERT、MC模拟方法、AHP法、故障树法、效用理论、模糊分析法、影响图分析法等等。

10.2保证措施

10.2.1 开始施工前,必须对施工工艺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并编制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10.2.2 施工机械使用、操作人员条件、检修保养、各种专业施工机具和料具、施工用电、特殊环境中作业等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76--95)。

10.2.3 施工过程中必须对施工人员加强安全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经考试合格以后方能上岗。在推广技术和使用新型机械设备时,应对员工进行再培训和安全教育;

10.2.4 进洞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洞内作业人员应佩戴防尘面具。禁止无关人员进洞;

10.2.5 开挖作业必须保证安全。开挖时必须减少对围岩的扰动;

10.2.6 爆破后检查爆破和开挖面情况,清除瞎炮、残炮和危石;

10.2.7 开挖面及未衬砌地段应随时检查,险情应及时处理;

10.2.8 开挖工作面与衬砌的距离必须在确保安全并力求减少施工干扰的原则下合理选定。

11 环保措施

11.1做到临时施工场地布置优化,加强临时防护,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迹地清理、土地平整,并复耕或恢复植被,要做好施工便道路基排水防护,加强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措施,施工结束后及时迹地整治和道路两侧绿化措施。

11.2 施工及生活废水的排放遵循清污分流、雨污分流的原则,各种施工废油、废液集中储积,集中处理,严禁乱流乱淌,防止污染水源,破坏环境。施工作业产生的污水必须经过沉淀池沉淀,并经净化处理,符合要求后排放。食堂的废水处理应设置隔油池,定期清理油污,污水经过必要的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施工、生活污水严禁排入农田和水源。

11.3 隧道弃砟要堆放在固定的位置,在施工完成后,在隧道弃砟场表面覆盖种植土,然后对隧道弃砟场进行绿化;隧道弃砟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雨水冲刷后对地表、地下水造成污染。

11.4控制炸药爆炸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节约炸药等能源的消耗。

11.5采用分部开挖,充分利用人力和小型机具,减少大型设备数量,从而减少油料的消耗,达到节能、减排的要求。

11.6优化设计支护参数,控制隧道超欠挖,节约锚杆和混凝土的数量,从而节约建筑材料,起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12 应用实例

12.1工程简介

厦门海底隧道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海底隧道,是厦门市本岛第三条进出岛公路通道,连接厦门市本岛和大陆架翔安区,采用钻爆暗挖法施工。隧道规模宏大,工程全长8.695km,其中海底隧道长6.05km,跨越海域宽约4200m,按照高等级公路三车道标准设计,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h。隧道最大开挖断面尺寸为17.04m×12.56m(宽×高),约170m2。设计采用三孔隧道方案,两侧为行车主洞各设置3车道,中孔为服务隧道。主洞隧道建筑限界净宽13.50m,净高5.0m。服务隧道建筑限界净宽6.5m,净高6m。主洞隧道测设线间距为52m,服务隧道与主洞隧道净间距为22m。计算行车速度80 km /h。隧道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下约70m,最大纵坡3%。左、右线隧道各设通风竖井1座,隧道全线共设12处行人横通道和5处行车横通道,横通道间距为300m。

12.2 施工情况

厦门海底隧道于2005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6月13日右线贯通,2009年11月5日全线贯通。该隧道右线出口端在浅滩段有约900m均采用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四个导坑错开8~10米分部掘进,每循环掘进上导坑0.5~1.0m,下导坑1.0~

1.5m;开挖出渣每循环需4~6小时;安装型钢、喷射混凝土每循环需6~8小时,安装型钢和出渣可同时进行;每天施工在合理安排下可完成2个循环。掘进时必须控制上部临时仰拱距下部掌子面的距离,相距3~5m(大于下部上台阶高度的1/2)较安全。2010年4月26日厦门海底隧道建成通车,交叉中隔壁法连续月掘进速度超过60米,最高值达73米,创造了同等地质条件下世界特大断面海底隧道施工进度纪录;填补了我国海底隧道施工技术空白,对我国隧道建设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将起到里程碑式的作用。

12.3 工程结果评价

2009年11月5日,厦门海底隧道历时4年多建设全线贯通,该隧道全长8.695km,隧道最深在海平面下约70m,由我国完全自主设计、施工。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它的贯通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海底隧道建造技术,为类似工程的动工兴建,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隧道由两条行车主洞和一条服务中孔构成。主洞宽17.2m,高12m,可同时行驶3车。贯通后,厦门岛与翔安区的车程将由1个半小时,缩短至8分钟,大大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建设。

厦门海底隧道拥有数项世界罕见难题——世界上覆盖层最浅的海底隧道,最薄处5.7米;行车主洞开挖断面面积达170.7m2,在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尚属首例;软弱围岩、富水砂层、风化槽(囊)这些不良地质段规模之大也为世界罕见。为攻克这些世界级难题,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地质超前预报,使用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办法,因地制宜,安全稳步推进隧道建设。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C6多功能钻机,秉承“有险必探、无险也探、先探后干”的原则,确保建设的每一步都心中有数;采用“地下连续墙井点降水+超前小导管”法,成功穿越630多米的富水砂层;用“全断面帷幕注浆技术”和“注浆小导管技术”,防范了强风化槽施工的风险。

依靠自主创新,厦门海底隧道安全性得到了最大程度保障。其抗腐蚀、抗渗水度均为最高等级,能抵抗8级地震,施工工艺达世界顶级水平,工程质量合格率100%,被交通运输部确定成为全国三大样板工程之一。

12.4 建设效果及施工图片

图4 交叉中隔壁工法施工现场全景图图5 ①喷射混凝土施工图

图6 ②喷射混凝土施工图图7 锁脚锚管现场施工图

图8 ①部开挖出碴现场施工图图9 施工通风设备

图10 脚手架搭设示意图

工艺工法标准

蓝光地产 装饰工艺工法标准 (2.0) 批准:吴廿 分管领导:郑国民 主编:毛泉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25日实施时间:2017年01月25日 主编单位:蓝光地产集团生产(项目)管理指挥中心 装饰景观公司项目及计划管理中心 1.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装修项目工程管理动作,全面提高装修项目工程质量,统一施工工艺做法,固化标准节点,有效的进行成本控制,提升观感,特整理并编写本文件。

2.适用范围 本文件内容旨在对装修项目施工工艺的管理以及对标准节点统一的建议。本文件根据蓝光已交房项目实际操作经验,同时参考其他房产开发公司的管理经验,对公司已有制度、图集标准、管理流程及实施细则进行了汇总、补充和完善,供装蓝光地产范围内装饰工程管理人员、装修设计人员、成本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文件适用于蓝光地产集团辖下全部公区、户内批量、商业综合体、营销示范展示区等装饰工程项目。 3.说明 本工艺工法经批准后实施时间为2017年1月25日。 由于装修行业发展特点及“四新”创新推动,本工艺工法定于每年修订完善一次。在执行本工艺工法过程中,如有异议或建议,请与蓝光地产集团生产(项目)管理指挥中心或装饰景观公司项目及计划管理中心联系答疑,合理化建议将在下一次修订时给予修正完善。 装饰工程统一做法(1) 序号事项统一做法

1 抹灰基层乳胶漆墙面改 为贴瓷片砖墙面做法 1.原抹灰基层全部剔除; 2.充分湿润; 3.1:3水泥砂浆重新抹灰; 4.水泥砂浆湿贴法粘砖。 2 剪力墙乳胶漆墙面改为 瓷片砖墙面做法 1.铲除已施工涂饰层(包括剔除剪力墙面孔洞内腻子等柔 性填充物); 2.手砂轮打磨基层; 3.墙面凿坑@100mm并清水冲洗墙面; 4.基层干燥; 5.刷涂界面剂; 6.瓷砖胶中涂施工。 注:在满足消防通道疏散宽度前提下,如成本可控,则采 用背栓(或加厚侧切)式干挂墙砖做法。 3 剪力墙面防水做法(1)剪力墙已做内保温墙面: 防水做法同抹灰基层墙面做法。 (2)剪力墙未抹灰面(基层垂平度较差): 1.基层清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10mm厚1:3水泥砂浆打底抹平; 4.8mm厚1:2.5水泥砂浆抹平搓毛; 5.做JS防水。 (3)剪力墙未抹灰面(基层垂平度较好): 1.基层清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做≤5mm厚抗裂砂浆抹平搓毛; 4.做JS防水。 4 剪力墙面贴瓷片砖做法1.基层处理(土建缺陷处理完毕); 2.拉毛; 3.水泥砂浆湿贴法粘砖。 注:若设计为墙面粘贴玻化砖,不论何种基层,必须采用基层刷涂界面剂+瓷砖胶中涂施工工艺。 瓷砖胶(德高、亚地斯)施工统一做法 1、基层处理 ⑴基层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及稳定性,无空鼓、开裂;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 24 - 24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 中隔壁法(CD 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0%以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适用于 V 级围岩或隧道浅埋段。

施工准备 超前地质预报 不满足 监控量测 加强支护 全断面初支中隔墙封闭 右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下台阶开挖支护 右侧上台阶开挖支护 左侧上台阶开挖支护 调 整 开 挖 参 数 右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左侧上台阶超前支护 测量放线 一、作业内容 超前支护、分部开挖、初期支护、施作中隔壁、监控量测、中隔壁拆除、浇筑仰拱。 二、工艺流程图(见图 2.3.3-1) 满足 下循环施工 图2.3.3-1 中隔壁法(CD 法)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三工序步骤及标准 (一)施工准备 可参照全断面施工工艺 (二)施工工序顺序见图 2.3.3-2 ⅡⅧ Ⅱ7 ⅩⅣ1 ⅩⅣ Ⅳ ⅩⅣ 3 Ⅳ9 ⅩⅣ 5 11 ⅥⅥⅩⅢ 1、先行导坑上部开挖;Ⅱ、先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3、先行导坑中部开挖;Ⅳ、先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5、先行导坑下部开挖;Ⅵ、先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Ⅹ7、后行导坑上部开挖;Ⅷ、后行导坑上部初期支护; 9、后行导坑中部开挖;Ⅹ、后行导坑中部初期支护; 11、后行导坑下部开挖;Ⅻ、后行导坑下部初期支护; ⅫⅩⅢ、仰拱超前浇筑;ⅩⅣ、全断面二次衬砌 图 2.3.3-2 中隔壁(CD)法施工工序示意图 (三)超前支护 可参照超前小导管施工、超前锚杆施工、管棚施工、超前预注浆施工工艺 25 - 25 -

拼宽路基标准化施工工艺工法

拼宽路基标准化施工工艺工法 1、施工前准备 1.1技术准备 1.1.1在旧路路基加宽前,对旧路路况进行详细调查,掌握路基病害成因并对路基病害进行处理。 1.1.2熟悉和掌握施工图设计文件及沿线地质、地形地貌资料,编制单项施工组织设计,向现场施工技术人员、进行书面的技术交底和安全较低。 1.1.3试验准备 (1)路基施工前、必须对路基填料土样进行相关试验。每公里至少取2个点;土质变化大时必须按实际情况增加取样点数。 (2)对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的拟作为路堤填料的材料进行复查和取样试验。土的试验项目包括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试验、CBR试验、颗粒分析、比重、有机质含量等。 (3)路基填料每5000m3或土质变化时必须重新取样进行试验。 1.1.4测量放样 (1)按照规范要求对沿线导线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和加密。如果是两侧拼接加宽,由于旧路基两侧导线点无法通视,需在旧路基两侧各布设一条符合导线,并且两条附合导线应闭合。 (2)路基开工前每隔100m用全站仪准确放出旧路基边缘点,在旧路基边坡上设置桩号牌,在加宽路基边缘放出路基边线,边线为设计坡脚线外0.5米处。

(3)每隔20m对旧路基和加宽路基原地面进行复测,核对或补充横断面,发现和设计图纸不符时,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1.1.5试验路段的施工 (1)试验段填筑的目的:找出填料在最佳含水量下达到各压实区规定的压实度和压实沉降差时,施工机械最佳组合方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松铺厚度、施工工艺等。 (2)试验段结束后对平整度、横坡、高程、压实质量等各项指标检查验收,满足规范要求及时将施工情况及检测结果编制试验段施工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将其作为该填料施工控制的依据。 1.2机具准备(一个作业面) 1.2.1挖运设备:挖掘机、自卸汽车 1.2.2摊铺平整设备:推土机、平地机 1.2.3压实设备:光轮压路机、振动压路机、高速液压强夯机、重型压路机 1.2.4其他设备:洒水车 2、路基拼接施工 2.1工艺流程图 2.2新路基部分的清表(无需软基处理路段) 2.2.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深度和路基边线进行原地面清表,清除腐殖图层。清表段划分要适当,不应过长。 2.2.2清表土不可随意丢弃,应予以集中堆放,留作将来绿化种植土使用。 2.3旧路排水沟的处治 旧路排水沟圬工体清除后,应在两侧沟堤对称开挖台阶,台阶尺寸根据排水沟实际断面尺寸确定,开挖后工作面宽度以满足压路机工作宽度为准。回填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采用直接填土或翻晒后填土,需要换填处理的,按变更程序进行

2019交付样板和工艺工法展示指引

室内展示指引 1、编制目的 为落实集团提高工程品质,配合营销扩大影响效果、展现品牌名企形象、对样板引路提供实物模板,特制订并发布本指引。 2、适用范围 房地产城市/独立项目公司所有在建项目标段。 3、展示要求 3.1、展示时间:新开组团、新项目必须实施工艺工法样板和交房样板推进工作,要求在结构出地面时完成样板工程策划书的编制和审核工作、结构施工至8层时开始实施样板施工、并于一个半月后达到展示要求;别墅、多层洋房只做室外工序和工艺工法展示,室内在主体封顶后做交付区展示。 3.2、展示范围:原则上以每个总包承建标段做一个样板展示区(即工序、工艺工法样板和交付区样板),每个展示区至少做二套,一套做工序、工艺工法展示,一套做交付样板展示;如为精装修交付则做精装修样板展示。 3.3、展示位置:要求尽量靠近场地出入口,方便参观者进出,尽可能把现场文明施工和景观亮点工程进行展示,并尽量选择二楼做展示。 4、展示方案 在工程策划编制时应充分考虑和策划工地开放及展示计划安排,在展示区施工前应该先编制样板展示施工方案,经工程、营销、成本、设计等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

5、交底实施 正式开工之前由项目工程经理(总监)组织项目工程人员、监理、施工单位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策划书关于工序、工艺工法样板及施工方案学习和交底,充分领会后实施。 6、样板展示具体做法: 第一部分工序、工艺工法展示要求 工序展示内容:(1)外墙面砖的工程样板面积不小于2㎡,且应置于向阳位置,符合质量标准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8.3节中要求。 (2)外墙涂料的工程样板面积不小于1㎡,并留有斜向分层剖面,且应置于向阳位置,符合质量标准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0章要求。 (3) (4)防火、防盗门的工程样板不少于二樘,且应集中在同一楼层(部位),符合质量标准 GB50210-2001中5.5节要求。 (5 )保温工程的工程样板面积不小于2㎡,并留有斜向分层剖面。 (6)防水工程的室内工程样板不少于一个开间,室外工程样板不少于一个轴线长度,符合质量标准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第6章要求。 (7)栏杆(扶手)工程的工程样板不少于一处(阳台、花园、屋面等)或一个层高(楼梯),符合质量标准GB50210-2001《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12.5节要求。 (8)砌体工程的工程样板每种墙体不少于一个开间,符合质量标准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隧道中隔壁法CD法施工工艺工法

隧道中隔壁法(C吐)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隧道施工的中隔壁法,也叫CD法施工,CD是“Center Diaphragm” 的简称,自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施工设备不断的改进,隧道在设计方面也敢于向大断面与不良地质层挑战,由此在施工中人们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不良地质隧道采取分隔施工的办法,就是将大、中跨的洞室开挖转换成中、小跨的洞室进行分部开挖与支护,然后逐步拆去临时支护,达到隧道全断面开挖目的。 1.2工艺原理 中隔壁法(。昵)施工基本原理:就是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中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部或三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 2工艺工法特点 2.1中隔壁法将大断面隧道施工分隔为小断面洞室施工,缩短了对开挖围岩的早期施工时间,从而扼止开挖围岩应力变化,有利于隧道安全施工。 2.2将隧道分隔为多洞室施工,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合理地组织施工,有利于加快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进度。 3适用范围 本工艺工法适用于V级围岩浅埋强风化层、土层、断层破碎带或 溶岩发育区及W围岩偏压、浅埋软弱地层段施工。 4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R、《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D、《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5施工方法 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早预报、管超前、弱爆破、短开挖、少扰动、严治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和弱爆破开挖,超前支护一般在洞口段采用长管棚,在洞内采用小注浆导管,在完成超前支护后,从隧道的一侧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分别完成开挖与初期支护,初期支护采用钢架、锚杆、网喷砼。第一侧施作的隧道中部临时支护即为中隔壁;待第一侧开挖进尺10?20n后,第二侧用同样的方法自上而下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与初期支护,第二侧完成开挖与支护后,整个隧道开挖形成带有中隔壁支撑的两个洞室支护系统;最后根据围岩情况和监控量测依据,逐步拆除中隔壁支护,施作仰拱、填充及拱墙衬砌。 6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6.1施工步序图及施工工艺流程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工法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LJLM-0115-2011) 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徐立彬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我国搅拌桩研究始于1977年10月,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利规划设计院开始进行搅拌桩施工机械和室内外试验研究工作。1980年11月由冶金部基建局主持,通过了“饱和软粘土深层搅拌加固”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逐步推广应用。 搅拌桩在我国应用头十年,主要用于加固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以支撑建筑物或结构物。经过各级科研、设计、施工、生产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研发了多种适合国情,具有不同特色并互相配套的多种专用搅拌机械,并形成了庞大的专业施工队伍,每年各种搅拌桩达数千万延米,施工地点遍步沿海和内陆软土地基。 1.2工艺原理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土。2.工艺工法特点 2.1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对周围地基土无扰动、无挤压。 2.2施工机具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尤其在施工场地较小的地方,采用更为合理。 3.适用范围 适宜于加固各种成因的软粘土,加固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4.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_F10;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图2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操作要点 6.2.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定出桩位,同时采用或全站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按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第一公路工程局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

装修工程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装修工程施工工艺工法标准 深圳市中装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目录 第一节地面装修类 (10) 一、地面铺石材.......................... . (10) (一) 施工准备 (10) (二) 操作工艺 (10) (三) 质量标准 (11) (四) 石材六面防护剂涂刷时需注意的事项 (12) 二、复合木地板地面 (12) (一) 施工准备 (12) (二) 作业条件 (12) (三) 操作工艺 (13) (四) 施工注意事项 (14) (五) 质量标准 (14) 三、地面铺瓷砖 (14) (一) 施工准备 (14) (二) 工艺流程 .......................... (15) (三) 操作工艺 (15) (四) 质量标准 (17) (五) 成品保护 (17) (六)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 四、地面铺地毯 (18) (一) 施工准备 (18)

(三) 施工注意事项 .................. . (19) (四) 质量标准 (20) 五、木踢脚板安装 (20) (一) 施工流程: (20) (二) 施工方法与技术措施 (20) (三) 质量要求 (21) 六、地面铺地毯(块毯) (21) (一) 施工准备 (21) (二) 施工工序 (21) (三) 质量标准 (22) (四) 注意事项 (22) 七、塑胶地板(PVC 地板)的施工 (22) (一) 自流平水泥地面施工 (22) (二) 塑胶地板(PVC 地板)的施工 (23) 第二节墙面工程............ . (27) 一、石材湿贴与灌浆施工 (27) (一) 作业条件 (27) (二) 施工工艺 (27) (三) 质量标准 (30) 二、墙面干挂石材 (31) (一) 作业条件 (31)

工法展示说明

工法展示说明: 1、卫生间防水施工工艺展示说明: a、面层及构造详二次装修 b、20厚1:3水泥砂浆保护层 c、1.6厚JS防水涂料 d、1:3水泥砂浆找坡抹平 现浇钢筋砼楼板 2、顶层防水隔热保温施工工艺展示说明: 1、50厚C20细石钢筋混凝土 2、挤塑板保温层 3、3+3厚两层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4、20厚1:2.5水泥砂浆找平层 5、C20细石混凝土找坡 3、外立面涂料展示说明: 外墙涂料施工工艺: a、多乐士专业弹性外墙漆两遍 b、多乐士专业外墙底漆一遍 c、腻子两遍 d、水泥砂浆基层 4、联塑《无规共聚聚丙烯管(PPR)》环保健康给水管及特点 1.绿色环保:卫生、无化学作用,属绿色建材。 2. 安装方便可靠:采用同质热熔连接,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一个接头连接,安装方便省时。 3. 保温节能:导热系数为0.24W/mK.,仅为金属管的二百分之一,用于热水管道热损耗极少。 4. 重量轻、强度高:比重约为钢管的八分之一,耐压力试验强度高,韧性好,耐冲击性能良好。 5. 产品内外壁光滑,流水阻力小,输送流体系统能耗少。 6. 耐热能力高:输送水长期正常使用工作温度为70℃,短时使用耐高温可达95℃。 7. 耐腐蚀,不结垢:可免除管道结垢堵塞和水盆、浴缸黄斑锈迹之状。 8. 使用寿命长:正常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9. 现场采用管材管径为DN20、DN25、DN32。 5、联塑《聚氯乙烯管(PVC-U)》环保健康排水管及特点 1、管材表面硬度和抗拉强度优,管道安全系数高。

2、抗老化性好,正常使用寿命可达50年以上。 3、管道对无机酸、碱、盐类耐腐蚀性能优良,适用于污水排放及输送。 4、管道摩阻系数小,水流顺畅,不易堵塞,养护工作量少。 5、管道线膨胀系数小,受温度影响变形量小,导热系数和弹性模量小,与铸铁排水管相比抗冰冻性能优良。 6、现场采用管材管径为:De50、De75、De110 6、钢材展示说明: 新Ⅲ级钢筋的优点: A、有效增加室内使用空间:由于新Ⅲ级钢筋强度高,可以减小墙、柱截面尺寸,增加室内使用空间。 B、强度高,韧性好:采用微合金化处理,屈服点在400Mpa以上,抗拉强度570Mpa以上,分别比Ⅱ级钢筋提高20%。 C、抗震:新Ⅲ级钢筋具有较高的抗弯度、时效性能,较高的低周疲劳性能,其抗震性能明显优于Ⅱ级钢,尤其适合在高层建筑和抗震性能要求高的工程。 D、易焊接:由于碳含量0.54%,焊接性能好,适应各种焊接方法,工艺简单方便。 E、提高施工质量:采用新Ⅲ级钢筋增大了施工间隙,为施工方便及施工质量提供了保证。 7、铝合金窗展示说明: 红塔铝材全称为红塔牌铝型材,是红塔型材中的一种,其"红塔"标志已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华驰名品牌,由云南省玉溪市红塔铝型材厂生产,企业成立于90年代。它是用先进水平的模具制造、熔铸、氧化、喷涂、电泳、图纹转印生产线专业生产出来的高层建筑门窗、幕墙、工业、家具、太阳能等系列铝合金型材的统称。产品各项指标均达到国际标准,企业也因此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1、气密性:外框采用特制的PVC压条紧密于外框与内扇,使其紧密结合,外框上下、左右都有气密装置,内扇采用加强气密设计,玻璃与窗扇采用U型橡胶条,使橡胶条紧包玻璃并嵌紧窗扇玻璃不脱落 2、水密性:500Pa以上采用阶梯式设计,更利排水,附设阻风排水挡及特殊排水孔,隐藏式大量排水设计,使大量雨水无法借风势渗进窗框,提高水密性能。同时设排水孔,墙壁渗

CD法CRD侧壁导坑法

C D法C R D侧壁导坑法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中隔壁法(C D法)CD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度隧道中,先开挖隧道的一侧,并施作中隔壁,然后再开挖另一侧的施工方法,主要应用于双线隧道Ⅳ级围岩深埋硬质岩地段以及老黄土隧道(Ⅳ级围岩)地段。 中隔壁法(CD法) 5.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交叉中隔壁法是在软弱围岩大跨隧道中,先开挖隧道一侧的一或二部分,施作部分中隔壁和横隔板,再开挖隧道另一侧的一或二部分,完成横隔板施工;然后再开挖最先施工一侧的最后部分,并延长中隔壁,最后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采用短台阶法难确保掌子面的稳定时,宜采用分部尺寸小的CRD法,该工法对控制变形是比较有利的。 CD法是“CenterDiaphragm”的简称,而CRD法则是“CrossDiaphragm”的简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用于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场合。而前者是在用钢支撑和喷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后者则是用隔壁和仰拱把断面上下、左右分割闭合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断面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因此,CRD法与CD法唯一的区别是在施工过程中每一步,都要求用临时仰拱封闭断面。 在CRD法或CD法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拆除中壁。一般说,中壁拆除时期应在全断面闭合后,各断面的位移充分稳定后,才能拆除。 交叉中隔壁法(CRD法)

6、双侧壁导坑法 双侧壁导坑法一般将断面分成四块:左、右侧壁导坑、上部核心土和下台阶。其原理是利用两个中隔壁把整个隧道大断面分成左中右3个小断面施工,左、右导洞先行,中间断面紧跟其后;初期支护仰拱成环后,拆除两侧导洞临时支撑,形成全断面。两侧导洞皆为倒鹅蛋形,有利于控制拱顶下沉。 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现场实测表明,双侧壁导坑法所引起的地表沉陷仅为短台阶法的1/2。双侧壁导坑法虽然开挖断面分块多,扰动大,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的时间长,但每个分块都是在开挖后立即各自闭合的,所以在施工中间变形几乎不发展。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安全,但速度较慢,成本较高。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粘性土层、砂层、砂卵层等地层。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作业顺序为: (1)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 (2)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 (3)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 (4)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 (5)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 (6)建造内层衬砌。 双侧壁导坑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公路项目施工工艺工法

.专业. .专注. 公路项目施工工艺工法 -----------------------作者:-----------------------日期: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工法 水泥稳定土基层 水泥稳定土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是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所以在施工时应做延迟时间对强度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土的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方法主要有路拌法和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法两种。 1.路拌法施工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施工与石灰稳定土的施工相似,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 1)准备工作 (1)准备下承层 当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当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要准备土基。无论底基层还是土基,都必须按规进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层。 如底基层或土基已遭破坏,则必须作如下处理: ①对土基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②对于底基层,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使其达到标准。 ③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达到平整。底基层上的搓板和车辙,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④逐一断面检查土基或底基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平整度、压实度、路拱是否符合规定,且应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应注意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5~10m)应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以便排出路基积水。 (2)测量 首先是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路肩外侧设指示桩。

施工现场四新工艺工法

施工现场七项新工艺 一、塑料模板 1、塑料模板是使用后可以粉碎成粉末然后作为原材料加工成塑料模板,然后重新使用。以聚丙烯树脂为基材,添加增强、耐侯、防老化、阻燃等助剂,熔炼挤出成形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模板。现场操作方便,与传统面板与木龙骨操作工艺一样。可以根据现场需要进行锯、割,也可以提供尺寸由厂家统一加工成形后运到现场,节省人工。 2、塑料模板具有防水抗蚀、环保节能、可循环再生等优势,可节约大量的木材资源,能有效地利用了废旧资源,即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又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方向。 3、特点: (1)平整光洁。模板拼接严密平整,脱模后混凝土结构表面度、光洁度均超过现有清水模板的技术要求,不须二次抹灰,省工省料。 (2)轻便易装。重量轻,工艺适应性强,可以锯、刨、钻、钉,可随意组成任何几何形状,满足各种形状建筑支模需要。 (3)脱模简便。混凝土不沾板面,无需脱模剂,轻松脱模,容易清灰。 (4)稳定耐候。机械强度高,在-20℃至+60℃气温条件下,不收缩,不湿胀、不开裂、不变形、尺寸稳定、耐碱防腐、阻燃防水,拒鼠防虫。 (5)利于养护。模板不吸水,不用特殊养护或保管。 (6)可变性强。种类、形状、规格可根据建筑工程要求定制。 (7)降低成本。周转次数多,平面模不低于30次,柱梁模不低于40次,使用成本低。 (8)节能环保。边角料和废旧模板全部可以回收再造,零废物排放。 4、使用效果:

现场支模效果 混凝土浇筑后效果 二、对拉螺栓三节式穿墙套管 1、对拉螺栓采用三节式穿墙硬质PVC 套管,套筒与二个锥形接头均为定尺与墙体厚度相同,拧紧即可保证墙体厚度。中间一节套管留在混凝土内,两端的锥形接头拆除。 2、外墙在中间套管中采用聚氨酯发泡封堵,两侧塞入锥型橡胶圆塞,可以杜绝螺杆洞处渗漏。 3、内墙处可采用掺微膨胀剂的干硬性砂浆封堵。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

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中通过。其性质不明,走向北55~75度东,断层西侧为白垩系义县组地层,东侧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灰窑子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7、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7-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成峰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 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中隔壁法现场施工工艺工法

中隔壁法(C D法)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SD-0106-2011 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刘军 1 前言 工艺工法概况 隧道施工的中隔壁法,也叫CD法施工,CD是“Center Diaphragm”的简称,自隧道施工采用“新奥法”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施工设备不断的改进,隧道在设计方面也敢于向大断面与不良地质层挑战,由此在施工中人们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对于不良地质隧道采取分隔施工的办法,就是将大、中跨的洞室开挖转换成中、小跨的洞室进行分部开挖与支护,然后逐步拆去临时支护,达到隧道全断面开挖目的。 工艺原理 中隔壁法(CD法)施工基本原理:就是采用“新奥法”原理,施工中将隧道分为左右两部分进行开挖,先在隧道一侧采用二部或三部分层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和中隔墙临时支护,再分台阶开挖隧道另一侧,并进行相应的初期支护的施工方法。 2 工艺工法特点 中隔壁法将大断面隧道施工分隔为小断面洞室施工,缩短了对开挖围岩的早期施工时间,从而扼止开挖围岩应力变化,有利于隧道安全施工。 将隧道分隔为多洞室施工,增加了施工作业面,合理地组织施工,有利于加快大断面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进度。 3 适用范围 本工艺工法适用于Ⅴ级围岩浅埋强风化层、土层、断层破碎带或熔岩发育区及Ⅳ围岩偏压、浅 埋软弱地层段施工。 4主要引用标准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 设计图纸、合同文件。 5施工方法 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早预报、管超前、弱爆破、短开挖、少扰动、严治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稳步前进。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和弱爆破开挖,超前支护一般在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工法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 工法 公路工程施工工艺工法 水泥稳定土基层 水泥稳定土施工时,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特别是要尽量缩短从拌和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因此在施工时应做延 迟时间对强度影响的试验,以确定合适的延迟时间,并使此时水泥稳定土的

强度仍能满足设计要求。 水泥稳定土基层的施工方法主要有路拌法和中心站集中拌和(厂拌) 法两种。 1.路拌法施工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施工与石灰稳定土的施工相似,其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水泥稳定土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 1)准备工作 ( 1) 准备下承层 当水泥稳定土用作基层时, 要准备底基层; 当水泥稳定土用作底基层时, 要准备土基。无论底基层还是土基, 都必须按规范进行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 必须采取措施, 使其达到标准后, 方可铺筑水泥稳定土层。 如底基层或土基已遭破坏, 则必须作如下处理: ①对土基必须用12~15t 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碾压检验( 压

3~4 遍) 。在碾压过程中, 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 应适当洒水; 如土过湿, 发生”弹簧”现象, 应采取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②对于底基层, 根据压实度检查和弯沉测定的结果, 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 必须根据具体情况, 分别采用补充碾压、加厚底基层、换填好的材料、挖开晾晒等措施, 使其达到标准。 ③底基层上的低洼和坑洞, 应仔细填补及压实, 达到平整。底基层上的搓板和车辙, 应刮除; 松散处, 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 ④逐一断面检查土基或底基层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平整度、压实度、路拱是否符合规定, 且应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 应注意在槽式断面的路段, 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 5~10m) 应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 以便排出路基积水。 ( 2) 测量 首先是在底基层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对应断面路肩外侧设指示桩。 其次是进行水平测量。在两侧指示桩上用红漆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 ( 3) 确定合理的作业长度 确定路拌法施工每一作业段的合理长度时, 应考虑如下因素: 水泥的终凝时间; 延迟时间对混合料密实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 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效率和数量; 操作的熟练程度; 尽量减少接缝; 施工季节和气候条件。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交叉中隔壁法CRD施工工艺工法 1 前言 1.1 工艺工法概况 交叉中隔壁法又称CRD法,是Cross Diaphragm的简称,将大断面隧道分成4个或者6个相对独立的小洞室分部施工。施工遵循“小分块、短台阶、短循环、快封闭、勤量测、强支护”的施工原则,自上而下,分块成环,随挖随撑,及时做好初期支护。交叉中隔壁法施工有利于围岩稳定,保证施工安全,目前主要运用于Ⅳ级围岩浅埋、偏压地段以及Ⅴ级围岩段的隧道施工。 1.2 工艺原理 交叉中隔壁法施工就是在隧道等地下工程掘进施工中,通过设置中隔壁和临时仰拱(两者交叉)将开挖断面分成4个部分,然后再根据围岩情况细分部进行开挖,此法是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在开挖过程中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通过超前导管、锚喷网、格栅洞壁支护系统和中隔壁、临时仰拱联结,使断面支护及早闭合,控制围岩的变形,并使之趋于稳定。同时,建立围岩支护结构监控量测系统,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合理安排,调整施工工艺和修改设计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2 工艺工法特点

2.1各部开挖及支护自上而下,步步成环,及时封闭,各分部封闭成环时间短,中隔壁能有效的阻止支护结构和收敛变形和下沉,在控制地面沉降和土体水平位移等方面优于其他工法。 2.2充分利用了中隔壁和临时仰拱的支撑作用,并辅以超前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挂网和格栅喷砼等支护手段,加之开挖对围岩扰动小,故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安全度。 2.3其支护系统能很好的适应围岩的变化,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能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2.4能有效应用监控量测等信息化管理方法指导施工,使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2.5交叉中隔壁法施工作业空间狭小,工序繁多,各部各道工序相互干扰比较大,无法利用大型施工机械,施工速度较慢。 3 适用范围 交叉中隔壁法主要适用Ⅳ~Ⅵ级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 4 主要引用标准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SMW工法施工工艺

850SMW工法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 1.1施工流程 施工流程应根据施工场地大小、周围环境等因素,施工时不得出现冷缝,搭接施工的相邻桩的施工间歇时间应不超过10~16小时,合理设计施工流程,确保安全、优质完成本工程。

附图:SMW工法施工流程图 为保证Ф850三轴水泥搅拌桩的连续性和接头的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的防渗要求,主要依靠重复套钻来保证,下图阴影部分为重复套钻。 附图:Ф850水泥搅拌围护桩施工顺序图 1.2施工技术参数 1.2.1SMW工法水泥土搅拌桩的施工采用三轴搅拌设备,桩型采用Φ850@600水泥土搅拌桩。 1.2.2水泥土搅拌桩采用P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水灰比1.5,水泥掺入比20%,外加剂木质素用量为水泥用量的0.2%。 1.2.3为保证水泥土搅拌均匀,必须控制好钻具下沉及提升速度,钻机钻进搅拌速度一般在1m/min,提升搅拌速度一般在1.0~1.5m/min。施工时应保证水泥土能够充分搅拌混合均匀。提升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孔壁塌方等现象。桩施工时,不得冲水下沉。相邻两桩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个小时。 1.2.4H型钢必须在搅拌桩施工完毕后3小时内插入,要求桩位偏差不大于±20mm,标

高误差不大于±100mm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0.5%。 1.2.5 型钢须保持平直,若有焊接接头,接头处须确保焊接可靠。 1.2.6 H 型钢在地下结构完成后予以回收,故在成桩及浇筑围檩混凝土时施工单位应考虑相应回收措施。 1.3 测量放线 1.3.1施工前,先根据设计图纸和业主提供的坐标基准点,精确计算出围护中心线角点坐标(或转角点坐标),利用测量仪器精确放样出围护中心线,并进行坐标数据复核,同时做好护桩。 1.3.2 根据已知坐标进行垂直防渗墙轴线的交线定位,并提请总包、监理进行放线复核。 1.4 开沟槽 1.4.1 根据放样出的水泥土搅拌桩围护中心线,用挖掘机沿围护中心线平行方向开掘工作沟槽,沟槽宽度根据围护结构宽度确定,槽宽约1.2m ,深度约0.6m~1.0m 。 1.4.2 场地遇有地下障碍物时,利用镐头机将地下障碍物破除干净,如破除后产生过 1.5定位型钢放置

施工工艺工法展示标准

施工工艺工法展示标准 (试行版) 一、设立展示区的意义 1、向业主直观展示施工工艺 2、内部员工培训学习施工工艺 3、质量通病与预防教育 二、展示区内容 1、给排水:开槽、管线固定、PPR热熔焊接小样、管道消音做法。 2、强弱电:开槽、管线固定、管盒连接方法节点。 3、木工:石膏板吊顶剖析图、集成吊顶、木门及门套 1/4剖面、复合地板剖析节点。 4、瓦工:墙地砖铺贴及基层用材分解、防水、地漏。 5、油漆工:涂料展示、油漆。 三、展示区面积配置 面积展示模块 3平方石膏板吊顶、水电开槽排管连接、墙地砖、防水、地漏。 石膏板吊顶、集成吊顶、水电开槽排管连接、墙地砖、涂料、木门套、窗 台板、防水、地漏、复合地板。 6平方 9平方石膏板吊顶、集成吊顶、水电开槽排管连接、墙地砖、涂料、木门套、窗台板、防水、地漏、复合地板、管道消音等。 1、《施工工艺工法展示区设计参考图》 2、展示区标牌样式(工艺名称和工法要点) 2019年9月22日

附件1: 工艺工法展示区设计参考效果图(6平方)一、总体布局参考效果图

二、局部参考效果图

附件2: 展示区工艺工法说明标牌 一、标牌样式(A4大小,压克力材质) 二、工艺工法概要 1、石膏板吊顶工艺概要 ●主龙骨间距为800-1000mm,沿墙主龙骨不大于300mm,副龙骨间距300mm。 ●拐角封石膏板须做成L 型,拐角龙骨须加固。螺钉钉距150-250 mm,沉头0.5mm, 钉眼应作防锈处理。 ●石膏板缝为V型,缝宽5-10mm,板缝满批石膏腻子且贴接缝带。 2、集成吊顶工艺概要 ●主龙骨间距600-800m,全丝吊杆间距800-1000mm,靠墙间距100mm-200mm。 ●收边条两头割成45度,碰角缝隙不大于0.2mm,用水泥钉对准木塞固定收边条。 ●安装模板前先撕掉保护膜,从内到外安装模板。

2-中隔壁法开挖-----技术交底(一级)

隧道中隔壁法施工技术交底 (一级) 中隔壁法(CD法)是将隧道分为左右两大部分进行开挖,两 大部分再分上下四部分,先在隧道一侧采用台阶法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待该侧初期支护完成,且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 上时再分层开挖隧道的另一侧,其分部次数及支护形式与先开挖的一侧相同。中隔壁法的优点是开挖引起的地表下沉量小,适用于扁坦大跨度浅埋隧道开挖。 I?施工技术措施 1 ?测量放线 洞内控制测量采用三等导线测量控制中线,控制标高采用三等水准测量。测量人员定出隧道中线和开挖轮廓线,用红油漆按设计图标出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施工。 2?超前辅助锚杆或管棚 超前锚杆或管棚的制作要符合图纸以及规范要求,钻孔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钻孔深度及安装长度不应小于设计长度的95%注浆压力应达到 1~1.5MPA 3?左上部开挖爆破 按照新奥法原则组织施工,采取中心掏槽、周边光面爆破、毫秒雷管分段起爆,严格控制装药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杜绝欠挖,控制超挖,

严格控制规范起伏差在20cm以内,糟率在0.025以下。对于该段V级围岩应采用“短进尺、弱爆破、超前锚杆、早喷护、勤量测、 及时封闭”的技术措施。 用全站仪准确绘出开挖轮廓线及周边眼、掏槽眼和辅助眼的位置,并用激光准直仪控制边线。距开挖掌子面50m埋设中线桩,每100m设临时水准点。每次测量放线时,对上次爆破效果检查一次,并及时采用计算机处理测量数据,修正爆破参数,以达到最佳爆破效果。 根据围岩的级别及特点,先以经验结合《公路隧道施技术规范》,初步选定合理的钻爆参数,最后通过现场爆破效果进行修正。 掏槽眼:采用楔形斜眼掏槽或直眼掏槽形式,临空直径为70cm 掏槽尺寸为110cn K 110cm装药炮孔直径为42mm药卷直径为32mm 的2号石铵锑炸药和乳化炸药(有水地段)。掏槽眼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爆破的临空面,一般布置于开挖断面中部。本工程中则采用梅花型垂直角柱掏槽方法,掏槽孔比其它炮孔略深15?20cm采用连续装药结构。为了增强掏槽效果,可以在正规的掏槽眼中心采用垂直掏槽型式布置2?4个直径为75?100mr不装药的大直径扩大空心孔。 辅助眼:辅助眼距掏槽眼的排距为65cm间距为80 ~105cm,采用门32 mm勺2号岩石铵锑炸药和乳化炸药(有水地段)集中装药,装药集中度q 为0.78kg/m。 周边眼:周边眼间距E=50cm周边眼最小抵抗线W=6Gbm;相对间距E/W=0.833;采用间隔不耦合装药结构,用门25mm的2号岩石铵锑炸药和乳化炸药(有水地段)集中装药,周边眼装药集中度q =0.15k g /m。其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