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The guide of standardized specification of work safety for metal and nonmetal mines

自2007-7-1 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一般要求

5 核心内容及其要求

前言

本标准明确了创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总体原则、创建过程和核心内容。

本标准用于指导AQ 2007.2《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地下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AQ 2007.4《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尾矿库实施指南》、AQ 2007.5《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小型露天采石场实施指南》的编制与实施。

本标准全部规范性技术要素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皖、中南大学、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凯、李晓飞、张涌、史秀志、边卫华、高士田。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创建原则、核心内容以及创建过程作出了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或其独立生产系统。

本标准不适用于从事液态或气态矿藏、煤系或与煤共生矿藏、砖瓦粘土和河道砂石开采的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644l一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14161—1993矿山安全标志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AQ 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YS 5418—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

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号

小型露天采石场安全生产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9号

3 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金属非金属矿山 metal and nonmetal mines

开采金属矿物、放射性矿物以及化工原料、建筑材料、冶金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矿山。

3 2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metal and nonmetal opencast mines

在地表开挖区通过剥离围岩、表土或砾石,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3.3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metal and nonmetal underground mines

以平硐、斜井、斜坡道、竖井等作为出入口,深入地表以下,采出供建筑业、工业或加工业用的金属或非金属矿物的采矿场及其附属设施。

3.4

小型露天采石场 small-scale and opencast quarry

年采剥总量500 kt以下、最大开采高度不超过50 m的山坡型露天采石场。

3.5

尾矿库 tailings pond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其他工业废渣的场所。

3.6

员工代表employees’representative

在企业员工中产生、由员工自主选举并经主要负责人任命的代表员工职业安全健康利益的人员。

3.7

任务观察 mission observes

对执行某一任务的员工进行的正式观察,有完全和部分两种类型。

3.8

关键任务 key mission

属特定的工作任务,如果其未正确执行,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

3.9

事件 incident

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情况。

3 1 0

危险源hazard

可能导致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11

危险源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12

风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风险范围的全过程。

3.13

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ies

关注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绩效或受其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14

资源与能力 resources and ability

包括实施安全标准化所需要的人员、资金、设备、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以及得到证实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3.15

安全绩效 safe performance

指企业根据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健康风险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16

供应商 supplier

为企业提供材料、设备或设施及其服务的外部个人或团体。

3.17

承包商 contractor

在企业的作业现场按照双方协定的要求、期限及条件向企业提供服务的个人或团体。

4 一般要求

4.1 概述

4.1.1 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规范的要求,建立与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

4.1.2 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包括: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安全教育培训;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职业卫生管理;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检查;

——应急管理;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绩效测量与评价。

4.2 实施原则

4.2.1 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设,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立足于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充分体现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的思想,并与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有机结合。

4.2.2 安全标准化的创建,应确保全员参与,通过有效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反映企业自身生产特点及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4.3 创建安全标准化步骤

4.3.1 安全标准化的创建过程包括:准备、策划、实施与运行、监督与评价、改进与提高。

4.3.2 准备阶段应确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的目标,并对企业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

4.3.3 策划阶段应根据初始评估的结果和本导则及相关实施指南的要求,确定建立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内容。

4.3.4 实施与运行阶段应根据策划结果,落实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各项要求,提供有效运行的必要资源。

4.3.5 监督与评价阶段应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内部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

提出完善措施。

4.3.6 改进与提高阶段应根据监督与评价的结果,改进安全标准化系统,不断提高安全标准化水平和安全绩效。

4.4 安全标准化评定原则

4.4.1 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包括标准化得分、百万工时伤害率和百万工时死亡率。

4.4.2 标准化得分采用百分制。

4.4.3 根据安全标准化评定指标,将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定为五个等级,其中五级最高。见表1。

4.4.4 确定企业安全标准化等级时,采用三项评定指标中的最低等级。

4.5 监督管理

4.5.1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的实施进行监督,对不符合安全标准化要求的提出改进意见,以促进安全标准化的实施效果。

4.5.2 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安全标准化的评定,每三年至少应进行一次。发生死亡事故或具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故后,应重新进行安全标准化评定。

5 核心内容及其要求

5.1 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5.1.1 应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遵循以人为本、风险控制、持续改进的原则,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并为实现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提供所需的资源和能力,建立有效的支持保障机制。

5.1.2 安全生产方针的内容,应包括遵守法律法规以及事故预防、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的承诺,体现企业生产特点和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并随企业情况变化及时更新。

5.1.3 安全生产目标的确定,应基于安全生产方针、现状评估的结果和其他内外部要求,适合企业安全生产的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

5.1.4 目标应具体,可测量,并确保能够实现。

5.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1 企业应建立相应机制,识别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2 建立获取渠道,确保使用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2.3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应融人企业管理制度。

5.3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5.3.1 企业应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明确规定相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限,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

5.3.2 建立健全并执行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5.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5.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创建并保持安全标准化系统的核心和关键。

5.4.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以及人的行为、管理等各方面。

5.4.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能够获取充足的信息,为策划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5.4.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结果应根据变化及时评审与更新。

5.5 安全教育培训

5.5.1 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保证有关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5.5.2 培训应充分考虑企业实际需求。

5.6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5.6.1 建立管理制度,控制生产工艺设计、布置和使用等过程,以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

5.6.2 通过改进和更新生产工艺系统,降低生产系统风险。

5.7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5.7.1 建立必要的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控制设备和设施的设计、采购、制造、安装、使用、维护、拆除等活动。

5.7.2 应按规定执行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保存有关文件和记录。

5.7.3 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进行设备、设施的检测检验,建立设备、设施管理档案,保存检测检验结果。

5.7.4 检测检验手段、方法应有效。

5.8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5.8.1 加强企业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对物料、设备、设施,器材、通道、作业环境等进行有效控制。

5.8.2 保证作业场所布置合理,现场标识清楚。

5.9 职业卫生管理

5.9.1 建立职业危害和职业病控制制度,有效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作业环境产生的职业危害。

5.9.2 通过技术、工艺、管理等手段,消除或降低粉尘,放射性、高低温、噪声及其他等职业危害的影响。

5.10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5.10.1 企业应做出承诺,提供并合理使用安全生产所需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专项技能、基础设施、技术和资金,以保障必要的安全生产条件。

5.10.2 主动研究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有效控制风险。

5.10.3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建立并完善企业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5.11 检查

5.11.1 建立和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对目标实现、安全标准化系统运行、法律法规遵守情况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改进安全绩效的依据。

5.11.2 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有效纠正和预防措施并确保实施。

5.11.3 检查的方式、方法应切实有效,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适合的检查周期。

5.12 应急管理

5.12.1 企业应识别可能发生的事故和紧急情况,确保应急救援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5.12.2 提供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人力和设备等,保证所需的应急能力。

5.12.3 建立应急体系,编制应急预案,保证在事故或紧急情况出现时能够及时做出反应。

5.12.4 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并确保应急体系的有效性。

5.12.5 应急体系应重点关注透水、地压灾害、尾矿库溃坝、火灾、中毒和窒息等金属非金属矿山生产的重大风险。

5.13 事故、事件调查与分析

5.13.1 建立和完善制度,明确有关职责和权限,调查、分析各种事故、事件和其他不良安全绩效表现

的原因、趋势与共同特征,为改进提供依据。

5.13.2 调查、分析过程应考虑专业技术需要和纠正与预防措施。

5.14 绩效测量与评价

5.14.1 建立并完善制度,对企业的安全生产绩效进行测量,为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完善提供足够信息。

5.14.2 测量方法应适应企业生产特点,测量对象包括各生产系统、安全措施、制度遵守情况、法律法规遵守情况、事故事件发生情况等。

5.14.3 应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采取进一步控制措施的重要依据。

5.14.4 安全标准化是动态完善的过程,企业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定期和不定期对安全标准化系统进行评定,不断提高和完善安全标准化的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绩效。

5.14.5 企业内部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露天矿山实施指南

The applicable guide of standardized specification of work safety for metal and nonmetal opencast mines

自2007-7-1 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4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5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6风险管理

7安全教育与培训

8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9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0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1职业卫生管理

12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13检查

14应急管理

15事故、事件报告、调查与分析

16绩效测量与评价

前言

本标准依照AQ 2007.1《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导则》制定,用于指导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创建安全标准化系统,以达到对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标准化管理,不断消除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防止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事故发生的目的。

本标准全部规范性技术要素均为强制性。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非煤矿山安全分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中南大学、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铝业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兴凯、李晓飞、张涌、史秀志、边卫华、高士田。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露天矿山实施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创建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企业或其独立生产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423—200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14161—1993矿山安全标志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国务院令第397号

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9号

非煤矿矿山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审查与竣工验收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18号

3 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3.1 方针

3.1.1 方针的制定

3.1.1.1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方针,并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3.1.1.2 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方针时,应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企业的风险特点与核心业务。

3.1.2 方针的内容

3.1.2.1 方针应阐明企业安全生产的总目标和对改进安全绩效的承诺,并简明扼要。

3.1.2.2 方针的内容应体现:

——遵守法律法规;

——企业风险特点;

——预防伤害和疾病;

——预防财产损失;

——持续改进。

3.1.3 方针的沟通与传达

3.1.3.1 方针的制定应确保员工充分参与,并与相关方进行沟通。

3.1.3.2 企业应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员工传达所制定的方针,并使所有员工熟悉和理解。

3.1.3.3 企业应向相关方和公众宣传安全生产方针。

3.1.4 方针的评审与修订

3.1.

4.1 企业应定期对方针进行评审。

3.1.

4.2 企业应根据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对方针进行修订,以确保其适宜性。

3.2 目标

3.2.1 目标的设立

3.2.1.1 企业应设立文件化的安全生产目标。

3.2.1.2 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与安全生产方针一致;

——体现企业的风险特点和不同职能、层次的具体情况;

——具体并可测量。

3.2.2 目标的实施

3.2.2.1 企业应制定目标实现计划并保证实施。

3.2.2.2 企业应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监测。

3.2.2.3 企业应根据监测结果和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对目标进行修订

4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4.1 法律法规意识

4.1.1 企业各级人员均应了解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性,特别是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义务。

4.1.2 企业应定期了解各级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

4.2 需求识别与获取

4.2.1 应确定渠道,识别、获取影响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包括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性文件等。

4.2.2 企业应建立有效途径,及时获取员工或部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

4.3 融入

4.3.1 企业应将识别并获取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融入所制定的管理制度中。

4.3.2 企业应根据识别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需求,对所有层次人员提供培训。

4.3.3 企业应向受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影响的人员,发放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或为其建立获取途径。

4.4 评审与更新

4.4.1 企业应确保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变化进行识别、获取、评审与更新。

4.4.2 企业应确保使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有效性。

5 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

5.1.1 责任制的建立

5.1.1.1 企业应建立所有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5.1.1.2 安全生产责任的描述应具体、简明、界定清晰并能考核。

5.1.2 责任制的内容

5.1.2.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5.1.2.2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管理层人员应明确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领导责任,并以实际行动表明对安全生产的承诺。

5.1.3 责任制的沟通与评审

5.1.3.1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详细说明和交流,确保各岗位人员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充分理解,特别是企业主要责任人和管理层人员。

5.1.3.2 安全生产责任制应定期评审.并根据需要予以更新。

5.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

5.2.1 安全管理机构

5.2.1.1 企业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1.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5.2.1.3 主要负责人应在最高管理层中指定标准化系统专门负责人,以确保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建立、实施、保持及持续改进。

5.2.2 安全生产委员会

5.2.2.1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状况和需求,设立符合下列要求的安全生产委员会:

——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均应书面任命,并明确其相应的职责;

——委员会成员应接受安全管理培训,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委员会成员应包括员工代表。

5.2.2.2委员会应定期召开审查安全工作进展和确定发展方案的会议,形成会议纪要并由主任签发。会议纪要应包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案等。

5.2.2.3 企业应确保所有员工了解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构成及其主要职责。

5.2.3 特殊职位人员任命

5.2.3.1 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特殊职位人员,应由主要负责人书面任命。

5.2.3.2 被任命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

5.3 员工参与

5.3.1 企业应建立员工权益保障制度,确保员工关心的问题得到积极响应,特别是保证员工在安全状况异常的情况下拒绝工作而不会受到惩罚。

5.3.2 企业应确保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安全活动,并建立收集、反馈员工关注的安全事项的渠道。

5.4 文件与资料控制

5.4.1 文件控制要求

5.4.1.1 应建立文件控制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安全规章制度产生、使用、评审、修订和控制的效力与效率。

5.4.1.2 企业应定期或不定期对安全规章制度进行评审,必要时予以修订或废除。

5.4.1.3 安全规章制度应能被所需要的人员获取。

5.4.2 安全规章制度

5.4.2.1 应根据风险和作业性质,建立健全企业安全规章制度。

5.4.2.2 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至少应包括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和事件管理制度、重大危险源监控制度、重大隐患整改制度、设备和设施安全管理制度、危险物品和材料管理制度、特殊作业现场管理与审批制度、特殊工种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奖惩制度。

5.4.3 安全记录要求

5.4.3.1 企业应对主要的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建立安全记录,并确保对安全记录的有效控制。

5.4.3.2 安全记录应符合下列规定:

——内容真实、准确、清晰;

——填写及时、签署完整;

——编号清晰、标识明确;

——易于识别与检索;

——完整反映相应过程;

——明确保存期限。

5.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

5.5.1 外部联系

5.5.1.1 企业应建立外部联系渠道,明确职责,确保与外界就相关安全事项进行及时有效的联系。

5.5.1.2 企业应采用文件化的形式,及时向外界披露重大安全事项,特别是可能影响企业周围居民安全健康及相关方的事项。

5.5.2 内部沟通

5.5.2.1 企业应建立文件化的内部沟通制度,明确沟通的方式、时机、内容、职责及信息的处理。

5.5.2.2 主要负责人应定期与员工就安全问题进行沟通。

5.5.2.3 企业应召开安全事项讨论会,收集员工关心的问题,并及时处理。

5.5.2.4 企业应制定合理化建议制度,听取员工和相关方的意见及建议。合理化建议制度应有效地执行,以确保管理层是以公平的方式来评审所提出的各项建议。

5.6 系统管理评审

5.6.1 企业管理层应定期组织实施管理评审,评价本企业安全标准化系统的实施状况,识别不足和需要改进的事项。

5.6.2 管理评审应建立在真实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状态的有效信息之上。管理评审过程应文件化,评审结果应与责任人、员工及相关方沟通,并确保依据评审结果制定的行动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5.6.3 企业应保存管理评审的记录。

5.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

5.7.1 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

5.7.1.1 企业应建立供应商的管理制度,确保供应商的能力满足企业要求。

5.7.1.2 企业应确定符合要求的供应商,并保存批准过程的相关记录。

5.7.1.3 企业应对供应商的供应过程实施有效控制。

5.7.1.4 供应商在企业现场活动时,应遵守企业的安全要求。

5.7.2 承包商的选择与管理

5.7.2.1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的管理制度,确保承包商的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

5.7.2.2 企业应确定符合要求的承包商,并保存批准过程的相关记录。

5.7.2.3 企业应识别承包商工作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井在允许承包商的员工使用企业的设备、设施前应对其进行培训。

5.7.2.4 企业应对承包商的服务过程实施检查,以识别及控制承包商造成的风险。

5.8 安全认可与奖励

5.8.1 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表现的认可与奖励制度。

5.8.2 企业应确保所有层面的员工均能参与个人的认可过程。

5.8.3 企业应通过公告牌或电子信息媒介,展示安全表现信息。

5.9 工余安全管理

5.9.1 安全宣传资料应传阅或张贴,包括家庭和社区。

5.9.2 工余的事故应报告和分析。

5.9.3 培训和宣传内容应包括如何预防工余意外。

6 风险管理

6.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

6.1.1 一般要求

6.1.1.1 企业应建立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制度,辨识各类危险源,并系统地进行风险及其影响的识别与评价,特别是重大危险源及其风险。

6.1.1.2 企业应确保不同层面员工参与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过程。

6.1.1.3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考虑所有的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包括:

——正常和异常的情况;

——现在和将来的生产活动;

——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变化。

6.1.1.4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应文件化,并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回顾。

6.1.2 方法的确定

6.1.2.1 选择与企业相适应的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并确保方法的适应性、一致性、可重复性及可评价性。

6.1.2.2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方法应能提供充足的信息。

6.1.3 辨识与评价流程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包括如下过程:

——准备;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转化为风险的条件;

——量化风险结果;

——划分风险等级。

6.1.4 风险控制措施确定原则

6.1.4.1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6.1.4.2 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应遵循下列原则:

——消除;

——替代;

——工程控制、隔离;

——管理措施;

——个体防护。

6.1.4.3 当员工安全健康与财产保护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确保员工安全健康的措施。

6.1.5 持续风险评价

6.1.5.1 企业应持续地进行风险评价,及时处理重大风险。

6.1.5.2 持续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包括:

——使用前检查;

——计划任务观察;

——设备检查;

——工前危险预知;

——交接班检查;

——定期安全检查;

——定期检修;

——安全标准化系统评价。

6.2 风险评价

6.2.1 企业应进行初始风险评价,初始评价过程应综合考虑:

——生产工艺过程风险;

——危险物质风险;

——设备、设施风险;

——环境风险;

——职业卫生风险;

——管理风险;

——法律、法规、标准需求;

——相关方的观点。

6.2.2初始风险评价结果应包括各种风险可能发生过程的描述和风险的级别,并按危险性排序。

6.2.3企业应依据初始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风险分级管理。

6.3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

6.3.1 基本要求

6.3.1.1 企业应建立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制度,完成关键任务风险分析。

6.3.1.2 企业应根据关键任务风险分析结果,编写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步骤及要求。

6.3.2 工作票与许可任务管理

6.3.2.1 企业应认定需要工作票或经许可方可进行作业的范围,并对工作票或许可的签发人进行培训和能力评估。

6.3.2.2 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票或许可作业的范围进行评审与更新。

6.3.3 任务观察

6.3.3.1 企业应建立任务观察制度,并对从事任务观察工作的人员进行观察方式、方法的培训。

6.3.3.2 企业应保存任务观察记录。

7 安全教育与培训

7.1 员工安全意识

7.1.1 意识的辨识与输入

7.1.1.1 企业应对员工的安全意识进行辨识.考察员工对安全健康问题的掌握与熟悉程度。

7.1.1.2 新员工在聘用后应首先接受安全意识的教育,并对其意识情况进行重点跟踪。

7.1.1.3 当工艺流程发生变化时,员工应对工作现场特定要求进行回顾。

7.1.1.4 当员工脱离工作岗位超过规定时间返岗时,应进行工作现场特定要求的回顾。

7.1.1.5 管理层特定意识应与其个人的安全管理职责相适应。

7.1.2 意识提升

7.1.2.1 企业应建立监测、跟踪意识提升及深层次意识培养的需求机制,并确保该机制的有效运行。

7.1.2.2 企业应建立全员安全意识宣传计划,并利用各种视听资料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

7.2 培训

7.2.1 需求识别与分析

7.2.1.1 企业应识别、分析培训需求。

7.2.1.2 培训需求的识别应针对所有员工和所有作业过程,并充分考虑: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员工和管理层的意见和建议;

——技术发展的需要;

——变化管理的要求;

——风险评价结果;

——相关方的要求。

7.2.2 培训要求

7.2.2.1 企业应针对已识别的培训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培训。

7.2.2.2 企业应保存所有培训过程和结果的纪录。

7.2.3 培训评审

7.2.3.1 企业应建立培训的适宜性评估机制,对培训数量与培训效果等进行评估。

7.2.3.2 评估的途径应包括:

——学院反馈;

——绩效改善调查;

——管理层反馈;

——测试结果的分析;

——现场应用能力的跟踪。

8 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8.1 设计要求

8.1.1 企业应制定设计管理制度,对设计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8.1.2 企业应保证建设工程的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1.3 设计应充分考虑风险评价结果,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批。

8.1.4 企业应妥善保存设计文件和图纸,包括地形地质图、采剥工程总平面布置图、开拓系统图、防排水系统及排水设备布置图、开采终了平面图等。

8.1.5 施工组织设计,基建期应由施工单位编制,生产期由矿山企业自行编制。

8.2 采矿工艺

8.2.1 企业应建立采矿工艺管理制度,以确保:

——采用的开采顺序、开采方式和台阶参数适合揭露的矿体地质条件;

——设备、设施之问相互匹配,并满足工序要求;

——各工序之间相互匹配,并满足企业生产要求;

——开采范围在采矿许可证划定的范围内。

8.2.2 企业应按照适当的回采顺序进行回采,做到:

——按规定保留矿(岩)柱和挂帮矿;

——台阶高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和工作平台宽度符合设计规定;

——设备、设施和工序之间相互匹配;

——在规定的范围内开采。

8.3 生产保障系统

8.3.1 企业应建立生产保障系统管理制度,制度应重点关注运输、排土、供配电、防排水和防灭火等系统。

8.3.2 运输线路条件应符合设计和有关规定要求,运输能力应满足生产要求,且运行可靠。

8.3.3 企业应合理选择排土场的位置,并确保排土场可能产生的滚石、滑坡和泥石流等危害得到有效控制。排土工艺参数符合设计要求,排土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8.3.4 电气设备和线路应设有可靠的防雷、接地装置;移动式电气设备应使用矿用橡套电缆;供电电缆的敷设应符合安全要求,保持绝缘良好,不与金属管(线)和导电材料接触,在横过道路、铁路时,有可靠的防护措施;有淹没危险的采矿场主排水泵的供电线路,应不少于两回路。

8.3.5 企业应按设计要求建立防排水系统,其能力应满足防排水要求。

8.3.6 建(构)筑物和重要设备,应按GB 50016—2006和其他有关规定,以及消防部门的要求,建立消防隔离设施,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器材。

8.4 变化管理

8.4.1 企业生产工艺变化前,应经评审与批准。

8.4.2 在实施变化前,应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

8.4.3 企业应确保变化管理所需的制度和资源。

8.4.4 变化的相关资料应完整移交。

9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9.1 基本要求

9.1.1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制度,以有效控制设备设施的规划、采购、安装(建设)、调试、验收、使用、维护和报废过程。

9.1.2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管理台账,及其原始技术资料、图纸和记录的档案。

9.1.3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时,应进行充分的安全论证。

9.2 设备设施维护

9.2.1 维护制度

9.2.1.1 企业应建立设备设施维护制度,以确保维护系统的效率和效力。

9.2.1.2 企业应通过工艺流程和过程控制的系统评估,识别设备设施可能的故障类型,确定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

9.2.2 维护计划

9.2.2.1 设备设施的维护计划应重点关注:

——排水系统;

——穿孔设备;

——铲装设备;

——装药设备;

——运输系统;

——排土系统;

——供配电系统;

——应急救援系坑;

——仪器仪表;

——备用设备。

9.2.2.2 维护计划的完成情况应书面向主管领导汇报,并与相关人员沟通维护情况。

9.2.2.3 进行设备设施维护时,应识别异常情况。

9.2.2.4 企业应评估设备设施维护系统的效力,并定期或在发生变化时对其进行更新。

9.2.3 检测检验

9.2.3.1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及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列出需要检测检验的设备、设施、仪器、仪表和器材清单。

9.2.3.2 企业应按规定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测检验,并保存检测检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10 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0.1 作业环境

10.1.1 开采境界

10.1.1.1 露天矿边界应设可靠的围栏或醒目的警示标志。

10.1.1.2 应确保露天矿边界上2 m范围内,无可能危及人员安全的植物和不稳固的矿岩等

10.1.1.3 应确保露天矿边界上覆盖的松散岩土层处于稳定状态。

10.1.2 采场

10.1.2.1 采场应有安全可靠的人行通道。

10.1.2.2 边坡上的浮石应及时清理干净。

10.1.2.3 采场最终边坡应按设计确定的宽度预留安全平台、清扫平台、运输平台。

10.1.2.4 采场内的所有电力线路,应按GB 16423—2006的要求敷设整齐,无乱措乱接现象。

10.1.2.5 采场道路和爆堆应经常洒水降尘。

10.1.3 照明

10.1.3.1 夜间工作时,所有作业点及危险点均应有足够的照明。

10.1.3.2 夜间工作的采矿场和排土场,在下列地点应设照明装置:

——凿岩机、移动式或固定式空气压缩机和水泵的工作地点;

——运输机道、斜坡卷扬机道、人行梯和人行道;

——汽车运输的装卸车处、人工装卸车地点的排土场卸车线;

——调车站、会让站。

10.1.3.3 照明使用电压为220 V,行灯或移动式照明灯具的电压不高于36 V。

10.1.4 安全标志

10.1.4.1 企业应建立安全标志管理制度。

10.1.4.2 要害岗位、重要设备和设施及危险区域,应根据其可能出现的事故模式,设置相应的、符合GB 14161要求的安全标志。

10.1.4.3开采境界内的钻孔、废弃巷道、采空区、溶洞、陷坑、泥浆池和水仓应加盖或设栅栏,并设明显的安全标志。

10.2 作业过程

10.2.1 一般要求

10.2.1.1 企业应建立交接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记录。

10.2.1.2 发现潜在的或已发生的危及作业人员安全的状况,在交接班时应交代清楚,并做好记录。

10.2.1.3 进入作业现场之前,应按规定佩戴个体防护用品。

10.2.1.4 作业前应首先检查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2.1.5 应按照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作业。

10.2.2 穿孔作业

10.2.2.1 孔网参数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打残眼。

10.2.2.2 穿孔作业应采用湿式作业或采取其他有效防尘措施。

10.2.2.3 钻机稳车、行走时,钻机与台阶坡顶线之间距离应符合GB 。 16423—2006的规定。穿凿第一排孔时,钻机的中轴线与阶段边缘线的夹角不得小于45

10.2.2.4 钻机作业或起落钻架时,其平台上不应有人,非操作人员不应在其周围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区域内滞留。钻机移动时,机下应有人引导和监护。

10.2.2.5 钻机与下部台阶接近坡底线的电铲不应同时作业。

10.2.3 爆破作业

10.2.3.1 有严格的爆破器材管理、领用和清退登记制度。

10.2.3.2 爆破作业应按批准的爆破设计书或爆破说明书进行。

10.2.3.3 在最终边坡附近爆破时,必须采用控制爆破和采取减震措施。

10.2.3.4 爆破工作开始前,应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和岗哨,爆破前应有明确的警戒信号。

10.2.3.5 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作业组)进行露天爆破作业时,应统一指挥。

10.2.3.6 爆破后。爆破员应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危石、盲炮等现象,如果有应及时进行处理,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当班爆破班长同意,才准许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10.2.3.7 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

10.2.4 铲装作业

10.2.4.1 挖掘机、前装机作业和行走时,应做到:

——发现悬浮岩块或崩塌征兆、盲炮等情况,立即停止作业,并将设备移至安全地带;

——悬臂和铲斗下面及工作面附近无人停留;

——上、下台阶同时作业的挖掘机,沿台阶走向错开一定的距离;

——挖掘机平衡装置外形的垂直投影到台阶坡底的水平距离符合GB 16423—2006规定;

——挖掘机在作业平台的稳定范围内行走,并有专人指挥;

——铲斗不应从车辆驾驶室上方通过。

10.2.4.2 推土机作业和行走时,应做到:

——刮板不超出平台边缘;

——距离平台边缘小于5 m时,低速运行;

——不应后退开向平台边缘;

——人员不应站在推土机上或刮板架上。

10.2.5 运输作业

10.2.5.1 铁路运输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列车运行速度应满足在准轨铁路300 m、窄轨铁路150 m的制动距离内停车的要求;

——同一调车线路上禁止两端同时进行调车,采取溜放方式调车时,有相应的安全制动措施;

——故障排除和停车信号撤除前,列车不应在故障线路区域运行。

10.2.5.2 道路运输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严禁超载运输;

——不应用自卸汽车运载易燃、易爆物品;

——装车时,不应检查、维护车辆,驾驶员不应离开驾驶室,不应将头和手臂伸出驾驶室外;

——车辆在急弯、陡坡、危险地段应限速行驶;

——不应采用溜车方式发动车辆,下坡行驶时不应空挡滑行;

——在坡道上停车时,司机不应离开,应使用停车制动并采取安全措施;

——在大雾、暴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应严格控制行车速度,并保持适当的车距。

10.2.5.3 带式输送机运输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任何人员均不应乘坐非乘人带式输送机;

——禁止运送规定物料以外的其他物料,包括设备和过长的材料;

——输送机运转时,不应注油、检查和修理。

10.2.5.4 架空索道运输作业遇有八级或八级以上大风时,应停止索道运转和线路上的一切作业。

10.2.5.5 斜坡卷扬运输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作业前应检查阻车器、防止跑车装置、限速保护装置、短路及断电保护装置、过卷保护装置、过速保护装置、过负荷及无电压保护装置、卷扬机操纵手柄与安全制动之间的联锁装置、信号联络装置及信号闭锁装置等;

——调整卷扬钢丝绳,应空载、断电进行,并用工作制动。

10.2.5.6 溜槽、平硐溜井运输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溜矿时,溜槽底部接矿平台周围不应有人;

——溜井发生堵塞、塌落、跑矿等事故时,应待其稳定后再查明事故的地点和原因,并制定处理措施;事故处理人员不应从下部进入溜井;

——溜井积水时,不应卸入粉矿,应暂停放矿。

10.2.6 排土作业

10.2.6.1 汽车运输的卸排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汽车排土作业时,有专人指挥;进入作业区内的工作人员、车辆、工程机械服从指挥人员的指挥;

——在排土场边缘,推土机不应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

——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排土场作业区内烟雾、粉尘、照明等因素使驾驶员视距小于30 m或遇暴雨、大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停止排土作业。

10.2.6.2 铁路运输卸排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运行中不应卸载(曲轨侧卸式和底卸式除外);

——卸车完毕,在排土人员发出出车信号后,列车方可驶出排土线。

10.2.6.3 排土犁推排作业,推排作业线上、排土犁犁板和支出机构上,不应站人。

10.2.6.4 ,不应超挖卸车线路基。 单斗挖掘机排土时,受土坑的坡面角不应大于60

10.2.6.5 人工排土时,禁止人员站在车架上卸载或在卸载侧处理粘车。

10.2.7 边坡管理

10.2.7.1 大、中型矿山或边坡潜在危害性大的矿山,应建立健全边坡管理和检查制度,并对边坡应进行定点定期观测。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整理边坡观测资料,指导采场安全生产。

10.2.7.2 处理和检查的工作人员应佩戴安全带。

10.2.7.3 采场或排土场出现滑坡征兆时,应停止危险区作业,撤离人员,禁止人员和车辆通行,并及时处理。对重点边坡部位和有潜在滑坡的地段,应综合或分别采用挡墙、削坡、减载、抗滑柱、杆锚,锚索和护坡进行局部加固。

10.2.7.4 应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渗入边坡岩体的软弱结构面或直接冲刷边坡。边坡岩体存在含水层并影响边坡稳定时,应采取疏干降水措施。

10.3 劳动防护用品

10.3.1 需求评估

10.3.1.1 企业应通过作业场所的风险分析,识别劳动防护用品的需求。

10.3.1.2 参加识别过程的人员应包括:

——安全管理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或专业医务人员;

——员工或员工代表。

10.3.2 提供程序

10.3.2.1 企业应为员工发放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提供穿戴、使用的培训。

10.3.2.2 应确保劳动防护用品正确地使用与维护。

10.3.3 检查与维护

10.3.3.1 企业应建立特殊劳动防护用品清单。

10.3.3.2 企业应建立检查、维护和存放劳动防护用品的系统,保证劳动防护用品使用功能。

10.3.3.3 企业应定期评估劳动防护用品使用的依从水平。

10.3.3.4 企业应保存劳动防护用品发放、使用和维护的记录。

11 职业卫生管理

11.1 健康监护

11.1.1 健康保护程序

11.1.1.1 企业应建立健康保护制度,并任命具有相应能力的人员负责健康监护管理工作

11.1.1.2 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分析。

11.1.1.3 应对企业及周边地区可能的传染疾病进行识别,并加以控制。

11.1.1.4 企业应识别需要定期进行身体、心理及生理监测的工种和员工。

11.1.1.5 企业应建立员工职业卫生监护档案并保密。

11.1.2 设施及服务

11.1.2.1 企业应按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配备职业卫生设施,职业卫生设施应做到“三同时”。

11.1.2.2 职业卫生服务应满足认定风险的要求,包括紧急救护情况。

11.1.2.3 医疗设备应进行维护及校验。

11.1.2.4 职业卫生设施应进行维护。

11.1.2.5 企业应配备急救员及急救设备。

11.1.2.6 工作场所应设置足够的急救箱,并按标准和风险放置急救用品,急救箱由合格急救员负责管理并定期检查和补充。急救箱位置及急救员名单应张贴。

11.2 职业危害控制

11.2.1 企业应建立职业危害控制制度。

11.2.2 职业危害控制方法的选择,应突出预防性,并遵循下列原则;

——消除;

——替代;

——工程控制、隔离;

——管理控制;

——个体防护。

11.2.3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有关职业危害的专门培训,以满足职业危害控制的意识、知识和能力。

11.3 职业卫生监测

11.3.1 企业应对识别出的职业危害实施有效监测,包括粉尘、噪声、高温、振动、辐射和有毒有害气体等。

11.3.2 企业应制定监测计划,并确保其有效执行。

11.4 人机工效

11.4.1 企业应关注生产及管理过程中的人机工效问题。

11.4.2 评估人机工效影响应考虑以下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对应的措施:

——人工搬运;

——作业空间布局;

——有限空间作业;

——控制装置的设计;

——疲劳。

12 安全投入、安全科技与工伤保险

12.1 安全投入

12.1.1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确保安全生产所需的投入,并对因投入不足所导致的后果负责。

12.1.2 企业应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用于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本质安全程度。

12.2 安全科技

12.2.1 企业应积极开展安全科学研究,并对安全科技项目进行认可与奖励。

12.2.2 安全技术创新应重点关注:

——企业现代安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安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究;

——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预警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国外先进安全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和应用。

12.3 工伤保险

12.3.1企业应完善员工工伤保险管理制度。

12.3.2 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并为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13 检查

13.1 一般要求

13.1.1 企业应制定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所进行的安全检查覆盖企业所有的作业场所、活动、设备、设施、人员和管理。

13.1.2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信息收集、传递、处理和反馈渠道。

13.1.3 企业应对所有执行安全检查人员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类安全检查方法和技巧。

13.1.4 执行各项检查前,应遵循下列原则制定相应的检查表:

——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抓住要害部位或部件,以及相邻或交叉作业岗位可能造成伤害的环节;

——检查内容应做到对象明确、标准具体;

——检查表应文字精练,含义准确。

13.1.5 在检查发现的问题未彻底清除前,应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临时措施,以避免隐患被触发引起事故。

13.1.6 企业应定期对安全检查的效果进行评审,并根据变化的情况,及时更新检查内容和方法。

13.1.7 所有安全检查均应记录存档,并可获取。

13.1.8 检查的结果应作为安全考评的依据。

13.2 巡回检查

13.2.1 企业应对各级管理机构的巡回检查路线、时间做出规定,并考虑各级检查之间的联系。

13.2.2 检查前应制定检查表,检查内容包括:

——违章指挥或现场管理的情况;

——安全着装及防护用品使用状况;

——协同作业的统一指挥和信息联络情况;

——人员处于危险位置的情况;

——危险物品及能量处理状况;

——生产通道及作业场地情况;

——作业方法;

——遵章守纪情况;

——环境状况;

——高风险作业的危险预测预控情况。

13.3 例行检查

13.3.1 企业各级管理机构应对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管理情况定期进行例行检查。

13.3.2 例行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规章制度落实情况;

——安全检查和隐患整改情况;

——安全活动(主要是危险预知)开展情况;

——标准化作业落实情况;

——文明生产情况;

——违章违纪情况。

13.4 专业检查

13.4.1 专业检查主要针对风险等级较高或对生产安全影响较大的危险单元。专业检查的对象主要有:

——边坡;

——排土场;

——供电系统;

——排水系统;

——运输系统;

——紧急通讯系统;

——爆破器材存放点;

——油库;

——其他重要设备和装置。

13.4.2 专业检查可由企业的有关专业部门进行,必要时也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

13.4.3 专业检查应定期进行,发现影响系统安全的重大隐患时,应及时进行专业检查。

13.5 综合检查

13.5.1 综合检查的类型主要包括:

——节假日前的安全大检查;

——主管部门布置的安全大检查等。

13.5.2 综合检查的内容一般包括:

——重大风险的控制情况;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的执行情况;

——有关专项工作开展情况;

——其他有关情况。

13.6 纠正和预防措施

13.6.1 企业应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的保障制度,确保对安全标准化系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13.6.2 保障制度应明确规定:

——依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计划;

——实施纠正和预防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及时反馈纠正和预防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并与员工和相关管理层进行沟通;

——必要时需要对纠正和预防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评审的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一一保存及管理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的要求。

14 应急管理

14.1 应急准备

14.1.1 认定紧急情况

14.1.1.1 企业应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并考虑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以及以往事故、事件和紧急状况的经验,认定潜在的紧急情况。

14.1.1.2 认定紧急情况时,应特别关注:

——自然灾害:如洪水、泥石流、暴风雨(雪)、地震及台风等;

——火灾;

——爆炸;

——滑坡、坍塌。

14.1.2 应急准备管理

14.1.2.1 企业应指定专人管理应急工作,并根据应急演练中的风险和企业内外部事故、事件的应急经验,及时完善应急准备工作。

14.1.2.2 定期评审与企业应急有关的外部应急部门,如消防、医疗部门。

14.1.2.3 企业应评审可能造成企业紧急情况的外部机构及其影响,如危险货物的供应商及其危险物品的类型、数量、位置的信息等。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 生产行业标准 AQ XXXX-2005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 AQ ICS Z 2005-xx-xx 发布 2005-xx-xx 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发 布

目录

前言 本导则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非煤矿矿山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令第9号)制定,是用于创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强制性标准。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采用适应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绩效,不断消除和控制危害、降低风险,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导则围绕影响企业安全生产的安全文化、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和安全投入等企业安全标准化核心内容,体现以人为本、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原则,明确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创建安全标准化的原则、内容及其要求以及创建过程。 本导则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导则》(以下称《导则》),明确了创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的总体原则、创建过程和核心内容;第二部分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实施指南》(以下称《实施指南》),该部分包括《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系统矿山安全标准化指南》、《金属非金属露天开采系统矿山安全标准化指南》、《尾矿库安全标准化指南》和《小型采石场安全标准化指南》,分别明确了金属非金属地下开采系统矿山、金属非金属露天开采系统矿山、尾矿库和小型采石场的安全标准化内容和要求;第三部分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评价指南》(以下称《评价指南》),该部分包括《金

非金属矿物与加工工艺学复习材料

1、初加工:是指传统的矿物或岩石的机械加工,即包括矿物或岩石的破碎、筛分、磨矿、分级等粒级加工,以及以提高有用矿物品位为主要目的的选矿加工。 3、制品:通常是指利用经过初加工的,或者已经过深加工的矿物或岩石产品作为主要原料或原料之一,与其他原料(包括其他无机或有机高分子材料)相结合,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制成各类结构材料或功能材料。 4、热加工:是指对矿物或岩石材料进行干法加热或改性。 5、干燥:是采用热物理方法排除矿物颗粒或材料的自由水或吸附水。 6、热处理:是在较高温度下脱去矿物或材料的吸附水及结合水或同时脱出其它易挥发物质进行热分解,也可能要在更高温度下使矿物再结晶、烧结或熔融,变成另一类人造矿物材料。 7、非金属矿物与岩石的物理加工与改性:主要指利用各种物理力(能)如机械力、声、光、电、磁及热物理方法或高能物理方法对原材料进行处理加工的一类方法。 8、界面化学改性:利用矿物或岩石表面的界面化学性能及其在介质(水)或电解质溶液中的行为,使用某些药剂进行处理,以达到所要求的新的界面特性,这就是界面化学改性。 9、矿物颗粒的表面积包括外表面积和内表面积。外表面积是指矿粒的表层包络面积,由矿粒大小、形状等几何尺寸所决定。内表面及则指存在于单体矿物颗粒之中的孔隙、裂纹或晶层间以及纤维束内部间隙等的表面积。; 10、比表面积:单位质量矿粒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11、矿物表面与水作用时被水润湿的程度,叫做矿物表面润湿性,能被水润湿,称为亲水性;不能被水润湿称为疏水性(憎水性) 12、润湿接触角是固液界面和液气界面两个张力的夹角。 13、接触角:在固体、液体、气体三相点上,固液界面张力与液气界面张力且穿过液相的夹角,称之为接触角。 15、动电位:滑动界面上电位与溶液内部电位差 水基又有亲油基而且还具有把油水两相连接起来不使其分离的特殊功能的分子18、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凡能被电离成离子的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不能被电离成离子的称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9、化学改性:用酸、碱、盐去改变目的矿物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称之为化学改性。 20、热分析:在程序控制下,测物理的性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一类的总称。 21、吸热效应:是因蒸发、分解、转变、还原和熔化等引起的热变化。 22、放热效应:是氧化和结晶引起的热变化。

非煤矿山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全套

非煤矿山岗位安全操作 规程全套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目录 1、爆破员安全操作规程 2、安全员安全操作规程 3、保管员安全操作规程 4、民爆物品装卸员操作规程 5、风钻(开挖、凿孔)工安全操作规程 6、空气压缩机安全操作规程 7、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 8、机动车驾驶员安全操作规程 9、钻机安全操作规程 10挖掘机安全操作规程

1、爆破员安全操作规程 1、领取爆破材料时,严格手续当班清点好数量,如有遗失或失盗,应立即追查和报告有关领导。运送爆破材料时,不得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必须将材料直接送到工作面或专用的临时保管箱(有锁),严禁他人代运代管。炸药和导爆管必须分开运送和存放。 2、必须详细检查炮眼的深度,方向和炮眼排列是否合理,个别炮眼打的深度不符合要求要补齐,药要送到炮眼底。装药时只准用木棍装药,禁止用金属物品代替木炮棍。炮眼端部必须堵炮眼泥或其他技术规定允许的充填物。炮泥填塞物长度不小于250毫米,不准用纸、布、炸药等代替充填物。填塞时注意不要破坏了导爆管。 3、同一个工作面禁止打眼和装药同时进行,必须将全部炮眼打完,一切无关人员撤出后再装药,装药爆破禁止单人作业。 4、爆破前要检查起爆器、起爆针、放炮母线的完好情况,确认合格后,将放炮母线的一侧两股铜线连接在一起,由爆破点向安全地段铺设放炮母线,铺设时尽量沿不易被爆破损坏、踩踏碰触的地段铺设,且不得与照明线路、铲运机电缆、架线等用电设施及线路相接触,并避免掉在积水中。铺设过程中要仔细检查放炮母线是否有破皮、裸露明线等现象,发现破皮、裸露必须进行绝缘包扎,若母线破皮较多应适当去除,但必须保证最小安全距离所需的长度。 5、起爆前,爆破员要大声呼喊“放炮了”至少三遍以上,并按规定设置好放炮警戒。放炮结束后,并按规定警戒15分钟后方可离开。若起爆器引爆后作业面未起爆,要查明原因并重新起爆。

2008_《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AQ2022-2008)

金属非金属矿山 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规范 AQ2022-2008 2008.1.19发布2009.01.01实施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目录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检验基本要求 (2) 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2) 5 检验结果的判定 (8) 6 检验方法及仪器 (8) 7 检验周期 (9) 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安全检测检验的项目、技术要求、判定规则和检验周期。 本规范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现场检测检验。 本标准中的提升绞车,是指在矿井中提升或下放人员或物料、卷筒直接2m以下(不包括2m)的矿用绞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3325-1991 机器和设备辐射的噪声操作者位置噪声测量的基本准则

(工程级) GB1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3 检验基本要求 3.1 受检的金属非金属矿山在用提升绞车应能正常运行。 3.2 用于井下有防爆要求的提升机,应符合GB16423-2006中的有关规定。 3.3 检验应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认定的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进行。 3.4 带式制动矿用提升绞车及卷筒直径1.2米以下(不包括1.2米)的矿用提升绞车严禁用于升降人员。 4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 4.1 机房或硐室 4.1.1 机房或硐室应有照明装置,照明应用日光,司机操作位置处的照度不应低于100 lx,且应有应急照明设施。 4.1.2 操作位置处的噪声声压级不应超过85dB (A),达不到噪声标准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 4.1.3 提升绞车(不含室外安装的天轮)应安装在无爆炸介质、环境温度为5℃~40℃的机房内或环境温度为5℃~28℃的硐室内,周围应留有足够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4.1.4 影响安全的外露旋转构件(如联轴节、开式齿轮等),应装设固定的防护装置。 4.1.5 竖井用罐笼升降人员或物料的,每层罐笼允许乘罐的人数和最大载重量应在井口公布。 4.1.6 机房或硐室不应存放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应配备灭火器,灭火器应在有效期限内,取灭火器不应需要任何工具。 4.1.7 机房或硐室内应悬挂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 4.2 提升装置 4.2.1 目测检查提升机的主轴和摩擦轮,不应有严重降低机械性能和使用性能的缺陷。 4.2.2 提升绞车卷筒上缠绕钢丝绳的层数,应符合以下要求: a)竖井中升降人员或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应缠绕单层;专用于升降物料的,

非煤矿山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安全操作规程目录 一、爆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 ..3 二、扒装运输工安全操作规程 .................... ?. (8) 三、空压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 .10 四、井下水泵工安全操作规程 ............... (11) 五、井下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 .11 六、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 (17) 七、卷扬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 ... (19) 八、信号工安全操作规程............................. .20 九、支护工安全操作规程....................... ..20 十、放矿工安全操作规程 (23) 十一、排险工安全操作规程 (24) 十二、凿岩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25) 十三、测尘和测风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26) 十四、通风防尘工安全操作规程 ................. ..27十五、地测人员安全操作规程 .. (27) 十六、尾矿工安全操作规程 ....................... (28) 十七、铲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 (29) 十八、汽车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 (30) 十九、外线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 (32) 二十、风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 ... (37) 二十一、采样工安全操作规程............. (38) 二十二、浮选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 . (3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不全(缺表)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标准号: GB16424-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工业部发布日期: 更新日期: 10月05日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矿山井巷、地下开采、运输和提升、通风防尘、电气设施、防排水、防火和灭火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及工业卫生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的设计、建设和开采。 本标准不适用于煤矿、煤系硫铁矿及其它与煤共生的矿藏的开采。 2引用标准 GB4792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3349大爆破安全规程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J70矿山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J213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TJ36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3术语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metalandnonmetalundergroundmines 开采金属矿石、放射性矿石以及作为化工原料、建筑材料、辅助原料、耐火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物(煤炭除外)的地下矿山。 4管理 4.1矿山企业及其主管部门,必须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逐步实现安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建设工作的同时,必须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4.2矿山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矿长对本矿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各级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其技术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技术工作负责。 各职能机构对其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4.3矿山企业、坑口(车间)均应设置安全机构或专职安全员;采掘队应设专职安全员;班、组应设专职或兼职安全员。 专职安全人员,应由不低于中等专业学校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具有必要的安全专业知识和安全工作经验、从事矿山专业工作五年以上并能经常下现场的人员担任。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编制说明 标准编制组

一、工作简况 2015年10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恩菲)向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交了修订《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申请报告;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对中国恩菲的申请报告作出批复:委托中国恩菲负责《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的修订工作,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等单位参加修订。中国恩菲负责总体修订工作和地下矿山部分的修订起草工作,马鞍山矿山研究院负责露天矿山部分修订起草工作,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负责职业病防治部分的修订起草工作。 中国恩菲根据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批复组织了《规程》修订工作小组,并于2016年10月编制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修订工作计划。2016年11月组织参编单位召开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修订工作前期准备会,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对规程修订工作的初步组织安排、修订原则、工作进度安排、工作分工等进行了讨论,并形成会议纪要。2017年3月各参编单位经过修订小组的前期工作,形成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修订稿初稿)。 2017年4月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监管一司在北京召开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修订工作研讨会,形成了会议纪要。 中国恩菲于2017年8月组织编写人员赴苏州,与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探讨相关技术问题,并邀请苏州院参与编写规程的饰面石材开采部分相关条款。各参编单位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修订工作研讨会会议纪要精神,进一步开展工作:各参编单位先后组织专业研讨会三十多次。中国恩菲于2017年11月形成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报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2018年4月11日在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召开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研讨会,应急管理部领导和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的代表和邀请的机电专家参加研讨会,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中国恩菲根据研讨会精神和专家意见对《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进行了认真修改,2018年7月形成了《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征求意见稿(修改稿),并报应急管理部。 二、编制原则 本次修订工作坚持以下原则: 1、系统性 修订后的《规程》要适应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涵盖全部金属非金属矿山、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安全要求。定位为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领域的国家强制标准。 2、实用性 《规程》修订既要立足于矿业技术发展现状,又要有适度的前瞻性;既要考虑大型矿山,也要照顾到中小型矿山,增强可操作性。 3、平稳性 本次修订以GB16423《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为基础,总体框架尽量保持稳定。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

北京首云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 二○○八年九月

目录 一、说明 (1) 二、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标准化评定标准 (3) 1.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 (3) 1.1 方针(80分) (3) 1.2 目标(100分) (5) 2.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 (8) 2.1 法律法规意识(50分) (8) 2.2需求识别与获取(50分) (9) 2.3融入(70分) (11) 2.4 评审与更新(30分) (13) 3.安全生产组织保障 (14) 3.1 安全生产责任制(150分) (14) 3.2 安全机构设置与人员任命(115分) (18) 3.3 员工参与(110分) (22) 3.4 文件与资料控制(105分) (25) 3.5 外部联系与内部沟通(100分) (28) 3.6 系统管理评审(85分) (33) 3.7 供应商与承包商管理(100分) (35) 3.8 安全认可与奖励(90分) (38) 3.9 工余安全管理(50分) (40) 4.风险管理 (42) 4.1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要求(100分) (42) 4.2 风险评价(230分) (45) 4.3 关键任务识别与分析(200分) (53) 5.安全教育与培训(345分) (58) 5.1 员工安全意识(145分) (58) 5.2 培训(200分) (62) 6.生产工艺系统安全管理 (3) 6.1 设计要求(85分) (66) 6.2 采矿工艺(120分) (69) 6.3 生产保障系统(120分) (72) 6.4 变化管理(105分) (76) 7.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80) 7.1 基本要求(120分) (80) 7.2 设备设施维护(200分) (83) 8.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80) 8.1 作业环境(140分) (90) 8.2 作业过程(140分) (94) 8.3 劳动防护用品(110分) (99) 9.职业卫生管理 (103)

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加工与应用

[行业发展] 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加工与应用 郑水林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化环系,北京 100084) [摘 要]非金属矿物材料应用范围广泛,市场前景看好。本文着重介绍了非金属矿物材料的加工技术,包括颗粒制备与处理、材料的复合及加工技术等。 [关键词]非金属矿物材料;加工;复合;应用 [中图分类号]TB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386(2002)04-0003-05 1 21世纪的产业发展与非金属矿物材料 “非金属矿物材料”是指以非金属矿物和岩石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制备的功能性材料或制品,如机械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用的石墨密封材料和石墨润滑剂、石棉磨擦材料、高温和防辐射涂料等;微电子工业用的石墨导电涂料、显像管石墨乳、熔炼水晶等;以硅藻土、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沸石等制备的吸附、助滤和环保材料;以高岭土(石)为原料制备的煅烧高岭土、铝尖晶石、莫来石、赛隆、分子筛和催化剂;以珍珠岩、硅藻土、石膏、石灰石、蛭石、石棉等制备隔热保温防火和节能材料及轻质高强建筑装饰材料;以碎云母为原料生产的超细云母填料、颜料以及云母纸和云母板等;以膨润土为原料制备的凝胶及有机膨润土等。 非金属矿石是人类利用最早的矿物材料。从原始人使用的石斧、石刀到现在以非金属矿为原料制备的各种非金属矿物新材料,人类在利用非金属矿物原(材)料方面走过了从简单利用到初步加工后利用,再到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的漫漫历程。现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发展,尤其是高技术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开创了广泛应用非金属矿物材料的新时代,非金属矿物原(材)料加工业已被视为21世纪的朝阳工业。 以信息、微电子、生物、航空航天、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和新能源为主的高技术和新材料产业将在21世纪进一步发展壮大,这些高技术和新材料产业与非金属矿物(原)材料密切相关。例如,石墨、云母、石英、锆英石、金红石、高岭土、滑石、叶蜡石、长石、金刚石等与微电子及信息技术及其产业有关;氧化硅、石墨、云母、高岭土、硅灰石、硅藻土、滑 石、方解石、夕线石、石英、红柱石、蓝晶石、石棉、菱镁矿、石膏、珍珠岩、叶蜡石、金刚石、石榴子石、蛭石、电气石、绿泥石等与新材料技术及其产业有关;石墨、重晶石、膨润土、石英等与新能源有关; 沸石、麦饭石、硅藻土、凹凸棒石、海泡石、膨润土、蛋白土、珍珠岩、高岭土、麦饭石等与生物技术及产业有关;石墨、石棉、云母、石英等与航空航天技术与产业有关。因此,高技术和新材料产业是21世纪初非金属矿深加工技术和非金属矿物材料发展的重要机遇之一。 进入21世纪,化工、机械、能源、汽车、轻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将引入新技术和使用新材料,进行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这些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与非金属矿物材料或深加工产品密切相关。例如,造纸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大量高纯、超细的重质碳酸钙、高岭土、滑石等高白度非金属矿物颜料和填料;高分子材料(塑料、橡胶、胶粘剂等)的技术进步以及工程塑料、塑钢门窗等高分子基复合材料的兴起需要数以百万吨计的超细和活性碳酸钙、高岭土、滑石、针状硅灰石、云母、透闪石、二氧化硅、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等功能填料; 汽车面漆、乳胶漆等高档油漆以及防腐蚀和辐射、道路发光、吸波等特种涂料需要大量的珠光云母、着色云母、超细和高白度碳酸钙、超细二氧化硅和玻璃微珠、针状超细硅灰石、超细和高白度煅烧高岭土、有机膨润土等非金属矿物颜料、填料和增粘剂; 冶金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结构调整需要高品质的以夕线石、红柱石、 [收稿日期]2002-05-24 [作者简介]郑水林,男,45岁,博士,教授。 3

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制度.pdf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一、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 1、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负全面责任直接领导企业的安全机构和全体员工开展 安全工作。 2、负责落实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和规章制度以 及技术标准的执行。 3、监督制定、修订和审批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奖 惩制度、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及长远规划。 5、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和组织,配备专(兼〉职安全人员。批准落实检查安全技术措施经费。 6、组织非煤矿山的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组织员工学习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业务知识。 7、严格执行《企业职工伤亡事做报告和处理规定?的管理程序,协助重大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 8、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查出的重大隐患要及时研究并落实整改。 二、安全员责任 1、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进行具体 的监督检查工作,企业负责人不在作业现场时负责企业安全 工作。做好生产人员的三级安全教育及安全技术培训。 2、自觉努力学习,积极宣传,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

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以及企 业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3、在履行监督检查工作时,必须凭证上岗,必须带头 遵守和执行各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4、深入生产班组,对安全管理、机械设备、变压器、 配电线路、设施、尘毒危害进行安全检查,检查作业记录, 对出现重大隐患提出整改意见。 6、在履行监督检查工作中,有权对违章行为按照规定 给予批评教育、警告和罚款的处理,对特别严重的隐患有权 停止生产,向矿长报告。 7、对发生工伤事故或重大未遂事故要及时按规定上报, 填写《伤亡事故登记表》,参加事故调查。 8、对劳动保护用品及安全设施的购买、验收、发放、 使用、更换、报废,做好监督检查。 9、必须认真做好上报规定的各种安全方面记录、报表, 收集、汇总管理安全方面的相关资料,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 三、作业人员安全责任 1、牢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积极参加安全竞赛和安全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 2、认真学习和掌握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有关方面 的安全知识,努力提高安全知识安全技能,自觉遵守安全生 产的各项制度,听从安全人员的指导,做到不违章冒险作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概述

第一章非金属矿物制品行业概述 1定义 一般认为,非金属矿,即非金属矿物材料,是指以非金属矿物和岩石为基本或主要原料,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现代新材料,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一种,如功能填料和颜料、摩擦材料、密封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电功能材料、吸附催化材料、环保材料、胶凝与流变材料、聚合物/纳米黏土复合材料、建筑装饰材料等。而非金属矿物制品则是以这些非金属矿物材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形成的产品。例如我们常见的建筑材料、玻璃、人造金刚石、磨料磨具、石棉制品等。 2 发展历史 3 特征 现代非金属矿物制品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原料或主要组分为非金属矿物或经过选矿或初加工的非金属矿物。 2、一般来说,与同样用非金属矿物为原料生产的硅酸盐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以及无机化工产品(如硫化钡、氯化钡、碳酸锶、氧化铝等)不同,非金属矿物没有完全改变非金属矿物原料或主要组分的物理、化学特性或结构特征。 3、非金属矿物制品是通过深加工或精加工制备的功能性制品。因此,非金属矿物制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明确的用途,不能直接应用的原矿和初加工产品不属于非金属矿物制品的范畴。当然,深加工或精加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其内涵也将发生变化。 4 分类

非金属矿物制品一般按照不同的特征分为如下几类:①水泥制品和石棉水泥制品业。包括水泥制品业、砼结构构件制造业、石棉水泥制品业、其他水泥制品业等。②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包括砖瓦制造业、石灰制造业、建筑用石加工业、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防水密封建筑材料制造业、隔热保温材料制造业、其他砖瓦、石灰和轻质建筑材料制品等。③玻璃及玻璃制品业。包括建筑用玻璃制品业、工业技术用玻璃制造业、光学玻璃制造业、玻璃仪器制造业、日用玻璃制品业、玻璃保温容器制造业、其他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等。④陶瓷制品业。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制造业、工业用陶瓷制造业、日用陶瓷制造业、其他陶瓷制品业等。⑤耐火材料制品业。包括石棉制品业、云母制品业、其他耐火材料制品业等。⑥石墨及碳素制品业。包括冶金用碳素制品业、电工用碳素制品业、其他石墨及碳素制品业等。⑦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包括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璃钢制品业、其他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等。⑧其他类未包括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包括砂轮、油石、砂布、砂纸、金钢砂等磨具、磨料的制造,晶体材料的生产等。 5用途 非金属矿物制品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原始人使用的石斧、石刀等都是用无机非金属矿物或者岩石材料制备的。但是,在现代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之前的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基本上是以金属材料为主导,随着现代科技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开创了应用非金属制品的新时代。 目前,非金属矿物制品广泛应用于化工、机械、能源、汽车、轻工、食品加工、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以及航空

非煤矿山空压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1316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非煤矿山空压机工安全操作规 程 Safety operation regulations for non coal mine air compressor workers

非煤矿山空压机工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开车时必须先通知周围人员。 二、开车前必须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检查通向大气阀门是否畅开,风包闸门是否关闭。 2、低压盘送电刀闸是否已送电,各种仪表是否在正常位置。 3、用测油杆测量曲轴箱中的油量是否足够,松动油箱底部的螺 栓防水油泵加油。 4、用手盘车,察看机器的运转是否正常.2.3开车操作要遵守下列 操作规定顺序: 三、对好水门时,开动水泵,使水泵正常运行,检查水量是否足够. 四、按启动按钮,注意电流表是否正常,无问题后,将减荷阀手逐 渐打开,使机器全速运转. 五、待设备正常运转后开风包闸门送风 六、停车操作:

1、接到停车通知后,先关掉减荷阀手轮,使设备在无负荷状态下运行. 2、按停车电钮,再按高压要求拉下段路器. 3、放泄冷却器的余油,放净风包内的油和水,停下水泵关闭水门(如长时间停车必须放净各部分冷却水). 七、电机运转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电压不得低于额定电流的10%。 八、检修时,禁用汽油清洗汽缸、汽阀室和气阀、储气罐等。 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 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__GB_l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l6423—2006 2006年6月22日发布 2006年9月1日实施

目录 L.范围........................................................ - 1 -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 3.术语和定义.................................................. - 2 - 4.总则........................................................ - 3 -5露天部分 .................................................... - 7 -5.1基本规定 .. (7) 5.2露天开采 (9) 5.3运输 (15) 5.4水力开采和挖掘船开采 (23) 5.5饰面石材开采 (25) 5.6盐类矿山开采 (28) 5.7排土场 (34) 5.8电气安全 (40) 5.9防排水和防灭火 (45) 6.地下部分................................................... - 46 -6.1矿山井巷 . (46) 6.2地下开采 (54) 6.3运输和提升 (60) 6.4通风防尘 (78) 6.5电气设施 (82) 6.6防排水 (89) 6.7防火和灭火 (92) 7.职业危害防治............................................... - 95 -7.1管理和监测 .. (95) 7.2健康监护 (97)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GB l6423-2006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 Safety regulations for metal and nonmetal mines 自2006-9-1 起执行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5 露天部分 5.1 基本规定 5.2 露天开采 5.3 运输 5.4 水力开采和挖掘船开采 5.5 饰面石材开采 5.6 盐类矿山开采 5.7 排土场 5.8 电气安全 5.9 防排水和防灭火 6 地下部分 6.1 矿山井巷 6.2 地下开采 6.3 运输和提升 6.4 通风防尘 6.5 电气设施 6.6 防排水 6.7 防火和灭火 7 职业危害防治 7.1 管理和监测 7.2 健康监护 本标准除4.11、5.1.8、5.2.2.3、5.2.7.2、5.3.1.4、5.3.1.6、5.3.2.3、5.3.2.10、5.3.3.1、5.3.6. 9、5.4.2.6、5.5.1、5.5.2、5.5.6、5.6.1.5、5.6.1.7、5.6.1.14、5.7.2、5.8.4.3、5.8.5.3、5.8.5.4、5.8.6.2、5.8.6.3、5.8.6.4、5.8.6.6、5.8.6.7、5.8.6.8、5.8.6.9、5.8.6.10、5.8.6.11、5.8.6.12、5.8.6.13、 5.8. 6.14、6.1.1.7、6.1.4.1、6.2.2.3、6.2.2.4、6.3.5.3、6.5.1.6、6.5.2.9、 6.5.3.4、6.5.5.5、6.5.5.9、6.6.3.13、6. 7.2.1外,其余规范性技术要素均为强制性的。 本标准代替GB16423-1996《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GB16424-199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安全规程》。 本标准与GB16423-1996和GB16424-1996相比,主要作了如下改变: ——增加了小型露天采石场、盐类矿山、基本洪水频率、设计防洪频率、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安全隐患判定标准的通知(2017.09.0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 标准(试行)》的通知 安监总管一〔2017〕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 为准确判定、及时整改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有效防范遏制金属非金属矿山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制定了《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2017年9月1日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 一、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一)安全出口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要求。

(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 (三)相邻矿山的井巷相互贯通。 (四)没有及时填绘图,现状图与实际严重不符。 (五)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与井下形成贯通,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六)地表水系穿过矿区,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防治水措施。 (七)排水系统与设计要求不符,导致排水能力降低。 (八)井口标高在当地历史最高洪水位1米以下,未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九)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及复杂的矿井没有设立专门防治水机构、配备探放水作业队伍或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 (十)水文地质类型复杂的矿山关键巷道防水门设置与设计要求不符。 (十一)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山,未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设计采取防火措施。 (十二)在突水威胁区域或可疑区域进行采掘作业,未进行探放水。

(十三)受地表水倒灌威胁的矿井在强降雨天气或其来水上游发生洪水期间,不实施停产撤人。 (十四)相邻矿山开采错动线重叠,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十五)开采错动线以内存在居民村庄,或存在重要设备设施时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相应措施。 (十六)擅自开采各种保安矿柱或其形式及参数劣于设计值。 (十七)未按照设计要求对生产形成的采空区进行处理。 (十八)具有严重地压条件,未采取预防地压灾害措施。 (十九)巷道或者采场顶板未按照设计要求采取支护措施。 (二十)矿井未按照设计要求建立机械通风系统,或风速、风量、风质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二十一)未配齐具有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的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和自救器。 (二十二)提升系统的防坠器、阻车器等安全保护装置或信号闭锁措施失效;未定期试验或检测检验。

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分类

Serial N o.404Feb ruary .2003 矿 业 快 报 EXPR ESS I N FORM A T I ON O F M I N I N G I NDU STR Y 总第404期2003年2月第2期?信息平台? 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分类 为适应我国矿业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要求,针对当前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中存在的问题。最近国土资源部制定了新的非金属矿产资源分类即将出台。 目前对于我国矿产资源,人们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以及矿产品应用等领域针对不同的应用目的,采用不同的分类分法。非金属矿产分类中,突出了以部门用途为主要原则,如:按部门用途分为:“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化工非金属矿”、“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等;按用途分出矿种,如:熔剂灰岩、化工灰岩、水泥灰岩等。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矿多用”现象进一步突出,如:石灰岩的用途已经不是以往的3种,而是9种,这样以部门用途划分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要求,为此,专家们认为:应按照“科学、合理分类, 既要反映矿产资源客观存在的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各种矿产的自身特点,符合矿产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应用属性,使各矿产之间有比较明确的逻辑关系的原则。” 这次国土资源部即将出台新的矿产分类,其中非金属矿产变动较大,分为5个亚矿类,以矿种计55个,以亚矿种计94个。 亚类变化情况:原分类中,将非金属矿产分为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化工非金属矿产、建筑材料及其它非金属矿产,计3个亚类。现在分为元素类非金属矿产、矿物类非金属矿产、宝玉石类非金属矿产、粘土类非金属矿产,计5个亚类。 (1)元素类非金属矿产。该亚类中的非金属矿产与原分类中比较,在原分类中涉及有10个矿种,现分为7个矿种,以亚类计,为10个亚矿种。主要变化在于“硫、磷和钾”。“硫”本次分类中将“硫”作为矿种,将“自然硫”和“硫铁矿”列为“硫” 矿种的亚矿种。原分类中将自然硫和硫铁矿均分别作为矿种;“磷”将“磷块岩”和“磷灰石”作为“磷”矿种的亚种。“磷灰石”为新增亚矿种;“钾”本次分类中将“钾”作为矿种,将“钾盐”和含“钾岩石”分别列为“钾”矿种的亚矿种。 (2)矿物类非金属矿产。该亚类非金属矿产分为23个矿种,以亚矿种计为40个亚矿种。主要变化在于云母、石膏、磨料矿、蓝晶石类及其它矿物类。云母原分类为工业云母,现分类将工业云母改为片云母,增加碎云母,并将片云母和碎云母列为云母矿种的2个亚矿种;石膏矿种包括石膏和硬石膏;磨料矿为新增加矿种,将石榴子石、刚玉、天然油石、黄玉列为磨料矿种的亚矿种;蓝晶石类为新增加矿种,将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列为蓝晶石类矿种的亚矿种;其它矿物类为新增加矿种;将透辉石、透闪石、方解石、冰洲石、石棉、蓝石棉、水镁石列为其亚矿种。这7个亚矿种除水镁石为新增加的亚矿种外,其它在原分类中均分别作为矿种。 (3)宝玉石类非金属矿产。该亚类与原分类比较,原分为2个矿种,现分为3个矿种。主要变化在于增加彩石矿种,取消玛瑙矿种。彩石为新增加矿种,包括砚石、文艺雕刻岩石及观赏石等,是原分类中所没有涵盖的工艺类岩石。 (4)岩石类非金属矿。该亚类分为13个矿种,以亚矿种计为29个亚矿中,与原分类比较,增加天然沥青矿种。主要变化在于石材、砂、硅石、珍珠岩类以及其它岩石类。 (5)粘土类非金属矿。该亚类非金属矿产与原分类比较,原分类为12个矿种,现划分为9个矿种,以亚矿种计为11个亚矿种。主要变化在于陶瓷土、耐火粘土、普通粘土。 2003年冶金矿山展望 2002年是我国加入W T 0的第一年。这一年, 我国冶金矿山面对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大幅下 4 4?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操作规程

全矿各岗位通用安全操作规程 一、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四不放过”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全面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二、新职工进厂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与岗前培训,在师傅或带班长的正确带领下能够达到单独熟练操作后方可上岗顶班。 三、上岗前要穿戴好本工种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女职工要把发辫盘入帽内,不准带小孩上班,不准穿高跟鞋、裙子、拖鞋。 四、工作中严禁饮酒,严禁酒后上岗,严禁脱岗、串岗、睡岗或在工作岗位上打闹。 五、电气设备出事故时,岗位工应立即通知电工,不得自行处理,以免扩大故障或发生触电事故。 六、高空作业必须扎好安全带,戴好安全帽,不准穿硬底鞋,严禁投掷工具、材料等。 七、上下楼梯一定要扶好扶手,以免滑倒摔伤,上下班要注意交通安全,骑摩托车在矿内行驶,不得超过20公里/小时。 八、严禁湿手操作电气设备,禁止往电气设备上洒水和用湿布擦洗电气设备。 九、特殊工程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人员禁止上岗操作。 十、机电设备检修和电工处理事故进,需挂好“有人作业,禁止合闸”警示牌。 十一、禁止触摸转动部件和通电线路,禁止跨越皮带。 十二、认真遵守、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积极开展反“三违”及各种安全生产活动,认真学习国家、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积极参加班前班后安全会,听从指挥,服从分配,认真做好交接班工作,做好各种记录,认真遵守执行矿、厂及车间

各项制度及规程。 一、铲运机司机安全操作规程 一、铲运机司机必须按出矿指令出矿。 二、作业前首先检查顶盘及两帮浮石,以防止落盘伤人。 三、作业前必须检查各部传动系统、油路系统和电器系统,防止采场有异常情况时因铲车突然损坏,造成埋车、埋人事故的发生。 四、铲车启动时,铲车前、后及铰接处不得站人。铲车运行过程中,随时注意电缆两侧的行人,避免绊人、伤人。 五、铲矿时,禁止铲因爆破效果不好造成挤压、棚顶的采场。严禁铲运机进入空区铲矿,以防埋车、埋人。 六、铲矿时随时注意采场变化。采场悬顶,出现黄土、卵石或水时,立即停止铲矿,将铲车停放在安全地带,并向有关安全、技术部门汇报。 七、检查、观察采场,或在采场崩大块时,铲运机必须停放在下盘巷,不得停放在正在铲矿的出矿川内。以防止出现采场滚石泥石流时,人员不能及时撤离。 八、铲矿时,禁止用铲运机铲超过铲斗容积的特大块,以免损坏车辆。 九、接电缆时,应首先切断电源方可作业。并应有专人看护开关。 十、铲运机在井前5米范围内必须减速慢行,防止铲运机制动失灵滑入溜井。 十一、检查铲运机铰接或换油管时,必须用专用支撑工具将大臂支稳后方可进入大臂下检查。 十二、停车加油或检查车辆时,必须熄火(停电),防止误碰操

[精编]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 制图标准

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制图标准 二OO七年十一月六日

目次 1总则 (1) 2基本规定 (1) 2.1一般规定 (1) 2.2图纸规格 (1) 2.3图纸标题栏 (4) 2.4比例 (5) 2.5文字与数字 (6) 2.6图线 (6) 2.7字母与符号 (8) 3图形及画法 (10) 3.1投影及视图 (10) 3.2尺寸标注 (13) 3.3标高 (18) 3.4方向与坐标 (19) 4图例 (25) 5附录 (40) 附录一本标准用词说明 (40)

1总则 1.0.1为统一金属、非金属矿山采矿设计制图标准,实现制图标准化,提高制图效率,保证图面质量,不用或少用文字说明便能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施工和生产之间有简捷共同语言,特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采矿专业和井建专业各设计阶段的设计图和通用图(包括CAD绘图),制图中涉及其它专业时,应按有关专业制图标准执行。 1.0.3本标准遵照国际标准,图纸中使用的简化汉字、计量单位名称及符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 1.0.4在复制地质图时,仍采用原地质图例进行复制,需要在复制图中增加内容时,应按规定的图例绘制。 2、基本规定 2.1一般规定 2.1.1图纸应首先考虑视图简便,在符合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内容深度要求前提下,力求制图简明、清晰、易懂。 2.1.2工程咨询和设计图纸的度量单位,无论图面上和图中的文字说明,均应以法(规)定的计量单位表示。 2.1.3各咨询和各设计阶段的图纸均应编制图纸目录,图纸目录应符合图2.1.3的规格、内容、要求,图纸目录的序号应按各咨询、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