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临床分期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分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杨昭徐肝性脑病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肝病,一个是脑病称为肝性脑病。所以临床表现有一部分是肝的疾病,肝性本身的表现是肝硬化的表现。

肝硬化有肝功能失代偿和肝功能代偿期的表现。对肝性脑病来说,在肝功能代偿期,如果开始出现肝性脑病,可能是亚临床的肝性脑病阶段,或者现在大家统称的清醒肝性脑病。对于临床型的肝性脑病,临床已有明显的肝病称为临床型的肝性脑病。今天第一部分重点看一下肝硬化的表现;第二部分再讲解脑的表现。

一、肝硬化表现

如幻灯 3 上几幅图所示:一位慢性肝病的患者,脸是发黑的,肝脏从大体解剖上看是像结晶状的结果,右面的图都是肝大有腹水,腹壁表面有静脉曲张,这都是很极端的肝病,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现肝性脑病是非常严重的。大多数情况,没有这样的典型改变,还是很好确认的。先把手伸出来看看,是不是朱砂掌,与几根指端部位是发红的,皮肤在上腔静脉分布的皮表都可能发现蜘蛛样的红的蜘蛛痣。这都是肝功能损害的表现。

(一)失代偿期

1.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 1 )全身症状

特别早期的时候是乏力,觉得很疲劳,两个腿总是软软的。体重下降,不明原因下降。面色晦暗,表面是干燥的发灰暗的,眼球可以看到瞳孔,已经不是白了,有一点泛黄,也可能有黄疸病。病人可能有发热,在没有感染的情况下可能有低热、中度发热,一些发热的物质在肝的里面不能够灭活,所以可能影响体温中枢出现低热的现象,这都是全身的改变。

( 2 )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食欲减退,有腹泻、腹痛、贫血。也可能有血液系统的改变,出血或贫血。因为凝血物质都是在干细胞里面制造的,所以肝功能的时候,凝血物质减少,所以容易出血。肝脏病时有脾大症状,脾大是破坏血细胞的,会出血脾功能亢进、血细胞减少也可以

发生贫血。血小板少也容易发生出血,出现凝血过程的,所以肝病的病人出血和贫血是常常发生的。不仅仅是消化系统本身的症状,同时是血液系统的损害。

( 3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是肝掌蜘蛛痣,雌激素使血管扩张,正常的情况下,肝病的病人肝功能减退了,雌激素在肝脏里面失去作用,因为肝功障碍不能灭活,雌激素相对水平较高,可以使周围的小血管发生血管扩张。特别引起小动脉发生像红蜘蛛样的扩张,形成像红蜘蛛一样的蜘蛛痣。

在手掌的鱼际部分和指端部分,掌指节和的部分有发红的现象。实际上是毛细血管扩张,如果这个扩张是在面部,这是一个白人的面部,黑人的面部可能看不清楚,但是要细看,可能跟钱币上有很多花纹一样,本质上是毛细血管扩张。

也可能出现代谢的表现,男性病人的乳房出现女性化,指甲发白。这是肝功能使系统的改变。

2. 门脉高压

因为本身方面有肝纤维化,肝内的血管重新组合分布,特别是受挤压扭曲,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之间都可以重新交通的,出现吻合支,肝的动脉传给静脉,静脉又传给门静脉,出现门脉高压。门脉系统的血流来自血管、胃、脾脏、肠道的都不能通过肝脏回到门静脉,经过肝脏回到腔静脉再通过腔静脉回到心脏。参加体液循环,这是本身的特点,所以出现脾增大与脾功能亢进。

在体表有静脉曲张,通过内镜可以看到食管有静脉曲张,特别是有消化道出血的病人,胃镜可以看到食管或者胃有曲张的静脉,有的还在破裂出血,因为门脉高压有很多营养物质,血红蛋白的减少各种原因造成了腹水的形成。

脾大、脾功能亢进、侧枝循环的形成和腹水的形成。这都是门脉高压的综合表现。

CT 图的横断面,在肝脏的周围,腹腔里有很多的液体,有腹水,肝的表面是不光滑的。在腹壁上有很多的静脉曲张,静脉回流不行。腹腔镜观察肝病的病人,特别是肝炎性的病人腹壁上有很多粘连,肝的周围有很多腹水,身体的左边出现脾脏大,脾厚,这是典型的很严重的腹水,体表有静脉曲张,甚至还出现脐疝,阴囊还有水肿。

可有腹腔积液也可用胸腔积液,特别右胸很容易引起胸腔积液,胸腔在膈肌下面的肝脏的腹腔有很多血管神经鞘,腹水也可通过神经鞘流到胸腔里,胸腔本身也可因为静脉压增高也可出现不断地水液漏到胸膜腔里。慢性肝病有时候以并发症的形式来就医,通过并发症也能追踪到是有肝病。

(二)并发症

1. 消化道出血

特别是大量的呕血,一次反应呕很多的暗红色的血甚至血块,都是食管的静脉门脉高压,如左图胃镜显示,胃底有曲张,有红色症,这都说明是刚刚破过的。也可能长期门脉高压的情况,胃黏膜出现水肿、花纹,出现门脉高压的胃病,像马赛克石头的纹理,或者像蛇皮这样的纹理,实际上就是门脉高压引起来的,另外一部分病人比一般病人更容易发现消化性溃疡,胃角、十二指肠都可能发生消化性溃疡,胃酸的水平较高,胃黏膜水肿障碍,前列腺素支撑不够,都可能造成溃疡,发生出血。

2. 感染

肝病病人免疫功能很差,抵抗力低可能引起全身的感染,特别肺部的感染、胆道的感染、尿道的感染,最严重的是发生自发性腹膜炎,是腹水本身从肠道来的细菌通过门静脉或肠壁进入到腹腔里,通过肠壁称之为横向的由浅入深的穿过去,也可通过肠系膜上的淋巴结透到腹腔里,也可通过上端的小肠到胃,反流到呼吸道器官,细菌发生移位,也可通过血流进入到肝脏,肝脏不能吞噬细菌,细菌存在菌血症,也可形成败血症。存在自发性腹膜炎,在肝病基础上发生的。

3. 肝性脑病

脑病作为肝硬化的并发症,本身也是一个综合征。在原发性肝癌基础上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因为肝的破坏型组织更多了,肝功能受到比较大的打击,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还可以发生肝性综合征,因为有效的循环量急剧减少,有毒的物质特别含氮的物质不能排出,可能发生一些氮质物质的留置,可以发生氮质血症。可以进一步发生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特别容易腹泻,容易呕吐,低钠低钾,在这个基础上,发生代谢性的碱中毒。因为可能在红细胞代养方面发生内缺氧,因为红细胞减少了。再加上膈肌受腹水的影响,肺的血流也有门腔

静脉交通痣的存在,可能存在肝肺的综合征,肺的通气可能发生障碍,肺的血流发生淤积很容易发生低氧血症,这种病人也不亚于外表呼吸看着困难的病人,他是内缺氧。所以还可以检查一下这种病人的氧分压是偏低的。

临床表现通过实验室的检查也可以发现肝功能受损的一些表现,从血常规,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减少就可以判断脾功能亢进。也可能白细胞相对不低,可能存在继发感染。可能出现尿道改变,尿常规里的尿的胆固素,尿胆原都可能增加,尿发黄,尿里可以出现红细胞,也可出现血小板,尿的 PH 值也可能发生变化。肝功能的损害直接改变白蛋白减低,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比值倒置。另外可能出现血清的胆红素增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可能增加,如果是胆汁性的肝硬化可能直接胆红素会更高。

肝功能的试验直接反应肝细胞损伤的肝酶 ALT 、 AST ,反应肝纤维化化的指标,如透明质酸、 PIIIP 。肝炎的标志物像乙肝、丙肝的抗原抗体都可能检测到。还有免疫球蛋白 IgA ,酒精性肝病癌 IgA 相对高,肝炎的肝硬化 IgG 较高。还有一些与自身免疫力相关的。再有出现自身的抗体 ASA , ANA , AMA 的阳性表达。有些病人已出现肝细胞癌,如甲胎蛋白高为代表的肝癌的标志物。

二、脑部症状

在脑病改变主要出现在神经中枢的脑病。幻灯 20 的图片存在慢性脑水肿,眼底可能看到水肿也可能不存在水肿,但是这样的病人解剖上看到可能出现水肿的现象。

(一)以觉醒度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1. 嗜睡

患者睡眠时间过度延长,可被唤醒,并能回答简单问题和勉强配合检查。

2. 昏睡

处于沉睡状态,不易唤醒,需强烈刺激 ( 如压迫眶上神经 ) 可被唤醒,停止刺激后又很快入睡,醒时不能正确回答提问。

3. 昏迷

意识完全丧失,不能保证人在正常的觉醒,只处在抑制状态,或者是大脑皮层最高抑制中枢处在抑制状态,就是所谓昏迷。按其程度可分为三级:

浅昏迷:对声音周围刺激没有反应,对强烈刺激有痛苦表情或回避动作反应。角膜反射、瞳孔光反射、吞咽反射可能出现迟钝甚至消失,生命体征无明显影响,体温可能出现低温。

中度昏迷:对周围事物及各种刺激均无反应,对于剧烈刺激的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已有改变。

深昏迷: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消失,全身肌肉松弛,眼球固定,瞳孔散大,生命体征明显改变改变,血压下降,呼吸加快,脉搏加快,也可能出现体温升高。

(二)以意识内容改变为主的意识障碍

意识的内容有两方面。一是意识模糊,主要是对外界刺激反应低于正常水平,注意力减退,处于似睡似醒状态。情感反应淡漠,定向力障碍,活动减少,语言不连贯。属于意识底下情况。第二方面以兴奋为主:紧张、恐惧、兴奋不安、冲动和攻击行为,认识能力和反应能力均下降,出现幻觉、错觉,睡眠觉醒周期紊乱,以嗜睡为主。往往有高热。

体征方面有一些改变,快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大小及光反射、角膜反射消失,压眶,眼睑的张力、眼球的位置和活动度受限、巩膜黄染,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口角白沫或血迹、舌被咬破,呼吸异味,肝臭。大小便失禁或黑便。皮肤黏膜、色泽、皮疹、出血点及色素沉着发灰发暗。运动障碍及病理反射。

这是有关神经系统的检查,可以检查肌张力,共济失调。有些病人壳核、丘脑外侧核、黑质、苍白球可能出现震颤,可以出现肌张力增强、构音不良、共济失调、舞蹈症。幻灯 27 图显示的是肝病患者肌强直的运动障碍。有关神经系统的改变各种形态是不一样的。

这个病是肝豆状核变性的改变。肌张力明显的改变,关于铜的元素对肝细胞来说沉积下来的较多,特别是在基底节区,这样的病人,眼睛还可以看到 Hepatolenticular Regenerations ,在角膜和巩膜交界发现棕色的如左图,中间可以发现棕色偏蓝一点,右边在角巩缘发现灰蓝色。如果能看到这个,对诊断肝性脑病,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肝性脑病的分期

有四期, I 期是前驱期,主要表现性格改变、认知力差、淡忘、不爱说话,也可以出现兴奋的表现,如日夜颠倒、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特别是近事的健忘,轻微扑翼样震颤、

脑电图多正常。 II 期是昏迷前期,主要表现:意识错乱、意识模糊、行走失常,如随地大小便、睡眠障碍、定向障碍、明显的扑翼样震颤、锥体束征、定向力差、电脑图显示节律的改变,一般出现慢波。 III 期是昏睡期,主要表现:昏睡、精神错乱、扑翼样震颤、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异常、节律改变,少数病人可出现癫痫样改变。 IV 期是昏迷期,主要表现:浅深昏迷、脑电图明显异常,出现明显的慢波节律。

肝硬化肝性脑病病例分析

临床病例讨论 例一 患者梁某某男性,50岁,因“乏力、食欲减退2年腹胀3月,加重3天”入院。 一病例特点: 1 中老年男性,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否认长期饮酒史,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2 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当时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黄疸不适,未引起注意,自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3月前患者自觉腹胀,四肢浮肿,曾到当地中医诊所就诊,于中药水煎服,具体不详,效果欠佳。近3天自觉上述症状加重,故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我科,发病以来,食欲差,小便略减少,日均600~700ml,大便一天两次,量约200g,色黄,质软,非陶土样,夜间睡眠差,体重近期少许增加。 3 查体:T36.5℃P100次/分R20次/分BP140/90mmHg体重75kg 腹围110cm 神志清,面色晦暗,无扑翼样震颤,四肢见色素沉着,前胸面颈部见数枚蜘蛛痣,双手见肝掌,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患者直立时下腹部饱满,仰卧时腹部两侧膨隆呈蛙腹状,见脐疝,无腹型及胃肠蠕动波,见腹壁静脉曲张,脐以上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脐以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脐周静脉呈海蛇头样,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剑下3cm可触及,质硬,表面欠光滑,脾脏轻度肿大,

莫菲氏征阴性,液波震颤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肝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轻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3次/分。四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不高,生理发射存在,病理放射未引出。 4 辅查:ALT 380 IU/L AST 400IU/L 白蛋白25. 5 g/L, 总胆红素39μmol/L;直接胆红素:19.3 μmol/L。 讨论 1、该患的临床诊断?诊断依据?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该病的诊疗计划与治疗原则? 例二 病例摘要: 男,62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近日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继之神志恍惚来诊。检查:BP 80/50 mmHg,巩膜黄染,言语不清,定向力丧失,计算能力下降,幻觉出现,睡眠时间倒错,有扑翼震颤,肌张力↑,EEG异常,Hb 60 g/L,血pH 7.48,血清钾2.8 mmol/L,血氨↑。 分析题: 1、试分析该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2、采用哪些治疗方法?乳果糖的作用机理? 3、患者发病过程中经历了肝性脑病几期?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 定义:肝性脑病是严重的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病因及诱因;1、引起肝性脑病的最常见原因是各种类型的肝硬化,特别是肝炎后的肝硬化。部分肝性脑病可由门体分流术引起。部分肝性脑病见于重症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急性或爆发性肝衰竭阶段。2、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常有明显的诱因,常见的有高蛋白饮食、上消化道出血、大量排钾利尿和放腹水、使用催眠镇静药和麻醉药、便秘、感染、尿毒症、低血糖、外科手术等。 发病机制: 1.氨中毒学说血氨增高是肝性脑病的临床特征之一,肠道细菌的尿素酶和氨基酸氧化酶能作用于含氮物质而产生氨,正常人每天从胃肠道吸收氨4克,肾脏和骨骼肌也产生氨。在脑组织中大量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成谷氨酸时,导致三羟酸循环障碍,严重影响细胞代谢和能量来源。影响氨中毒的因素也很多,如①血pH.NH3和NH4+的相互转化受pH的影响,NH3较易通过血脑屏障而引起氨中毒,凡能引起碱中毒的因素均能增加氨的毒性。氨能刺激呼吸中枢,故肝性脑病常有过度通气及呼吸性碱中毒,加重血氨增高。②血容量过低。③缺氧。④感染等均能增加氨的毒性。血氨增高在发病机理中十分重要,临床治疗也常收到一定效果,但血氨增高与昏迷程度可不平行,有的病例血氨并不增高,说明氨中毒不是肝性脑病的唯一病因。 2.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的协同毒性作用。甲基硫醇是蛋氨酸在肠道内被细菌代谢的产物,甲基硫醇及其转变的二甲基亚砜均可引起昏迷。肝臭可能是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挥发的气味。严重肝病血中甲基硫醇浓度增高,伴肝性脑病者增高更明显。短链脂肪酸(主要指戊酸、已酸和辛酸)在肝性脑病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明显增多。在动物实验中,单独使用氨、硫醇和短链脂肪酸中的任何一种,如剂量较小,进入大脑浓度较低,不足以引发肝性脑病;若联合使用即使剂量不变,也能引脑病症状。为此有人提出三者协同作用,可能在发病机理中占有重要地位。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表现为性格智能改变、行为失常、意识障碍和昏迷等。肝性脑病可由各型肝硬化、急性肝功能衰竭、TIPS手术、原发性肝癌等引起。随着对肝性脑病的研究进展,最近有学者将肝性脑病的病因基础修正为“严重的肝脏功能失调或障碍”,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严重的门体分流以及慢性肝病/肝硬化三种主要类型。 一、肝性脑病的命名和分类 第11届世界胃肠会议以前,HE的术语差异较大。“门脉系统性肝性脑病”曾使用广泛,反映门系统分流在精神方面的发展变化。然而,无固有肝病也可能存在分流。分流所致精神异常与肝硬化代谢异常引起的精神表现难于区分。“急性肝性脑病”指急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脑病,有人则认为肝硬化患者发生HE是可逆的,也可以是急性的。“慢性肝性脑病”用以描述复发性HE和精神状态持续异常的患者。1970年Zeegen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无临床精神状态及神经系统检查的异常,但能用精细的智力测验和(或)电生理检测发现患者存在智能障碍,从而提出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的概念。 为了更好地研究HE,需要规范研究方法,对HE的命名标准化,促使HE 的临床研究和治疗趋于规范。第11届世界胃肠会议上世界胃肠病学会一个工作组公布了一个关于HE的共识(见表77-1)。第11届世界胃肠会议后,轻微型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命名逐步取代了亚临床肝性脑病的命名,会议将mHE归属C型的亚型。 表77-1 第11届世界胃肠会议工作组推荐的HE命名 HE类型HE命名HE亚型HE再分型 A 与急性肝功能衰竭相关的脑病(Acute) B 与门脉系统旁路相关而无固有肝病的脑病(Bypass) C 与肝硬化和门脉高压或门脉分流相关的脑病(Cirrhosis)发作性HE 突发性HE 自发性HE 复发性HE 持续性HE 轻度HE 重度HE 治疗依赖性HE mHE 二、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肝性脑病的防治

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暴发性肝炎,有大量肝细胞坏死和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日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慢性肝性脑病多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由于大量门体侧枝循环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分流手术后,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有进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在肝硬化终末期所见的肝性脑病起病缓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后死亡。为了观察脑病的动态变化,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处理及分析疗效,一般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例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尚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亦称肝震颤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木、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体征持续或加重,大部分时间,患者呈昏睡状态,但可以唤醒。醒时尚可应答问话,但常有神志不清和幻觉。扑翼样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常有抗力。锥体索征常呈阳性,脑电图有异常波形。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和不适体位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由于患者不能合作,扑翼样震颤无法引出。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可出现阵发性惊厥、踝阵挛和换气过度。脑电图明显异常. 肝性脑病治疗:一、及早纠正或去除诱因大多数肝性脑病的发病都是有诱因的,所以纠正或去除诱因是肝性脑病的治疗前提。有些患者仅通过去除诱因而不用采取其他措施,就可以使病情得到改善。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比较常用的清除肝性脑病诱因的措施有:1、及时控制消化道出血和清除肠道积血;2、预防或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3、积极控制感染;4、慎用或禁用镇静药,如患者出现躁狂,应以异丙嗪、氯苯那敏等抗组胺药代替镇静药。5、如有睡眠节奏紊乱者可在睡前口服褪黑素以纠正其生物钟的紊乱;6、注意防治顽固性便秘等。二、营养支持治疗、改善肝细胞功能:肝性脑病患者往往食欲不振,或已处于昏迷状态,不能进食,仅靠一般的静脉输液远远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1.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禁蛋白质,至少3天。2.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3.维生素和能量合剂:宜给予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C、K。此外,可给ATP,辅酶A。4.血浆白蛋白:胃肠道大出血或放腹水引起肝性脑病时,可静滴血浆白蛋白,25~50g/次,可维持胶渗压。补充白蛋白对肝细胞的修复也有利。三、减少或拮抗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改善脑细胞功能。1.减少肠道内氨及其他有害物质的生成和吸收。(1)导泻或灌肠。(2)改变肠道的pH,减少NH3的形成。(3)抗生素(青霉素,先锋霉素)。2.降低血氨、减少和拮抗假性神经递质。(1)降血氨药物。(2)左旋多巴。(3)BCAA。四、暂时性肝脏支持常用于急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肝性脑病,做为等待肝移植时的暂时支持措施或为肝再生赢得时间。以前常用血浆置换,目前多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清除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胆红素。肝细胞和骨髓干细胞移植以及生物性人工肝支持系统以培养的肝细胞等生物材料为基础,提供肝功能支持,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已显示对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导致的肝坏死有替代作用,可改善生存率,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五、肝移植肝移植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如何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把握手术时机对移植后的长期存活非常重要。凡无脑水肿的Ⅲ级以上肝性脑病或FHF且符合下列5条中3条或3条以上者,

死亡病例讨论

·死亡病例讨论 时间:2012年1月13日 地点:消化科示教室 主持人:尹兰宁科长 记录:孔桂香住院医师 参加人员:医疗安全科尹兰宁科长、张德奎主任医师、樊红副主任医师、金安琴副主任医师、冯彦虎副主任医师、孔桂香住院医师、郝艳护士长、王小艳、张昕瑜、廖晶苍、郭蕊娇、韩雪、叶晓晶、髙珑瑜、张婷、朱鹤鸣、余燕、刘盼、马小红、师艳花、王鹏飞、魏丽娜、胡洁琼、于忆、郝晋雍、王伟。 讨论内容: 1.孔桂香住院医师汇报病例: 患者栾大明,男,36岁,因“间断呕血、黑便一月余,加重一天”。门诊以“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消化道出血”收住我科。患者于入院前1月余无明显诱因解黑色成形软便约200ml,伴乏力,头晕,出冷汗,无呕血、腹痛、发热、寒战、皮肤巩膜黄染等,后间断解黑色和暗红色大便,遂就诊与兰大一院。于2011年12月30日下午5点35分收住消化科,入院后给予特护、心电监测、禁食水、输血、输血浆、营养支持等补液治疗,并向家属详细告知病情,下病危通知,患者入院当天晚上仍间断解暗红色血便4次,约800—1000ml。当晚急请普外科会诊会诊考虑患者病情较重,肝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建议内科保守治疗,之后仍积极请普外科主任医师会诊,并积极给予治疗。由于患者病情危重,

多次与家属沟通,并请内科ICU予以会诊,但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限,家属拒绝转入内科ICU。 患者于2012年1月1日早上9点40分,自诉心慌、气短不适,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5%—97%,心率145—158次/分,呼吸33—36次/分,上级医师查房后指示患者 仍活动性出血,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反复向患者家属交代病情,并嘱给予西地兰0.2mg入壶,申请冷沉淀5u改善凝血功能,急查血常规提示为血红蛋白为40g/L,拟积极联系输血。患者于上午11时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给与平痛新20mg肌注,11点45分出现自主呼吸微弱,神志不清,心率150次/分,血压108/80mmHg,血氧饱和度54%,立即给予抢救,给予面罩吸氧,生理盐水250ml快速静滴,尼可刹米一支入壶,11点55 分患者呼之不应,呈叹气样呼吸,血氧饱和度67%,血压74/34mmHg,给予尼可刹米三支入壶,中午12点患者仍呼之不应,无自主呼吸,给予心脏胸外按压,监测生命体征,分别于12点15分和12点20分各给予肾上腺素1支和肾上腺素3支,12点20 分患者血压测不出,继续心脏胸外按压,至12点23分患者呼吸、心跳停止,血压测不到,心电图示一条直线,各项生命迹象已停止,遂宣布临床死亡。 2.死亡诊断:(1)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脾大、食管下段静脉曲 张、腹腔积液; (2)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贫血、低蛋白血症; (3)呼吸循环衰竭

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概况(一)

中医药治疗肝性脑病概况(一) 【摘要】中医学认为,肝性脑病病因为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或染蛊、疫病、火毒等。其病初多为疫毒、湿热、痰浊、瘀血之邪内盛,瘀阻脉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疾病后期往往出现脏腑虚损、阳虚阴竭,甚或阴阳离绝、阴微阳脱。运用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专方专用、基础方加减、单方验方与中成药应用等治法,对肝性脑病疗效显著。 【关键词】肝性脑病;中医药疗法;扰乱神明;阴微阳脱;综述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不全或门体静脉分流,使内源性或外源性代谢产物未能经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代谢清除,以致在体内蓄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出现以精神、神经症候为主的肝脑综合征。其临床表现轻者仅有性格、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微细改变,重者出现明显意识障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的黄疸、瘟黄、臌胀、昏聩、神昏等范畴。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本病的中医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就近年来有关肝性脑病的中医药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综合资料,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其病因与感受湿热之邪,或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或染蛊、疫病、火毒有关。其病初多为疫毒、湿热、痰浊、瘀血之邪内盛,瘀阻脉络,蒙蔽清窍,扰乱神明,疾病后期往往出现

脏腑虚损、阳虚阴竭,甚或阴阳离绝、阴微阳脱,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1]。湛宁生2]按卫气营血辨证论治,分析其病因为湿热毒盛,弥漫三焦,侵犯脾胃,损伤肝胆所致。巴坤杰3]认为本病因疫病之邪感染侵袭而发。钱普明4]认为本病乃火热毒邪内陷,与痰浊、瘀血相胶结,扰乱神明而发;同时内陷之毒邪往往作用于脏腑,引起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许波良5]认为本病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肠道传导失司,腑浊上攻,神明被扰而致。刘燕玲等6]认为本病病机为热火痰浊蒙闭清窍或气血阴阳衰竭,神无所依。吕文哲等7]认为本病主要病机是肝病后期,痰瘀热毒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所致。卓蕴慧等8]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湿热腑浊和痰瘀互结,扰乱神明。张永霞9]认为其病机为邪毒内蕴脏腑,郁久化热,肝风内动,扰乱神明。 2中医治疗 2.1辨证分型治疗赵天敏等10]认为本病系湿热结痰,痰热蕴毒,毒火攻心,而致内闭,临床强调痰闭,分为痰热偏盛和痰湿偏盛两类论治,前者予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为主;后者以芳化除痰,开窃醒神为主。王灵台等11]把肝性脑病分为湿浊蒙闭、毒火攻心,阴虚阳亢,阴阳两虚四型。孟宪益12]将本病分为三型:湿热疫毒化火、上扰心神型,予以清瘟败毒饮合大承气汤;热毒交结、瘀血蓄血型,予以抵当汤合紫雪丹;胃肠热毒腐浊、上冲阳明型,予以大承气汤治疗。陈书建13]将其按热毒内盛,用茵陈蒿汤合黄连解毒汤化裁;热毒内陷,用安宫牛黄丸合栀子柏皮汤化裁或清瘟败毒饮化裁;气阴两虚,方用犀角地黄汤合生脉

肝性脑病诊疗指南

肝性脑病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病史中注意患者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可以出现意识错乱、睡眠障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减退,举止反常,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多有睡眠时间倒错,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严重者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甚至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2.亚临床性肝性脑病是指无啁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如数字连接试验等)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二)体格检查一期患者可有扑翼(击)样震颤(flapping tremor);二期除有扑翼样震颤外,尚有明显的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痉挛及Babinski征阳性;三期仍可引出扑翼样震颤,肌张力增加,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四期无法引出扑翼样震颤,浅昏迷时,对痛刺激尚有反应,腱反射和肌张力仍亢进,深昏迷时,各. 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常散大。 (三)辅助检查

1.血氨慢性肝性脑病,尤其是门体分流性脑病患者常增高。在急性肝脑多正常。 2.脑电图检查典型的改变为节律变慢,昏迷前期和昏睡期主要出现每秒4~7次的0波或三相波,有的也出现每秒1~3次的d波。昏迷期两侧同时出现对称性高波幅慢波。 3.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对亚临床型肝性脑病诊断价值较大。 4.心理智能测验对于诊断早期肝性脑病包括亚临床型肝性脑病有意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以下情况可做出诊断: (1)严重肝病和(或)广泛门体侧枝循环形成。 (2)精神紊乱、昏睡或昏迷。 有明确的肝性脑病的诱因。(3) (4)明显肝功能损害,血氨增高 (5)扑翼样震颤和典型的脑电图改变。 但需与临床上引起昏迷的疾病相鉴别。 【治疗原则】 1.消除诱因 合理及慎用麻醉、镇痛、催眠、镇静等类药物,禁用吗啡及其衍生物、度冷丁、速效巴比妥类药物,及时控制感染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消化系统病例分析 病例1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病例2上腹部疼痛,反酸 病例3腹痛,恶心、呕吐 病例4黏液脓血便伴腹痛 病例5黄疸、柏油样便、谵妄 病例6上腹部疼痛,黑便,呕血 病例7腹胀,黑便,呕血 病例1 食欲不振、呕咖啡样物、意识错乱 赵××,男性,56岁。 主诉食欲不振5年,呕咖啡样物1天,意识错乱5小时。 现病史近5年来常有食欲不振、厌油食。1天前患者呕咖啡样物2次,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总量约800ml,未排黑便。5小时前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1小时前患者处于熟睡状态,可以唤醒,但不能正确回答问题。 既往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经治疗后痊愈。6年前复查肝功和肝炎病毒标志,除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外,其余结果均正常。5年前行腹部超声检查提示肝硬化。2年前行胃镜检查提示食道静脉曲张。无长期大量饮酒史。

体格检查T 37.0℃,P 90次/分,R 18次/分,Bp 100/60mmHg。嗜睡状态,压眶反射存在。面色灰暗黝黑,巩膜黄染。可见肝掌,颈部及前胸可见数枚蜘蛛痣。心肺查体正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3cm,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扑翼样震颤(+)。 问题1该患者临床诊断有哪些疾病? 解说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③肝性脑病三期。 问题2该患者的病史有何特点?是怎样演变的?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 解说根据疾病发展的时间顺序,该患者的病史有如下特点:①有明确的肝病病史:15年前患有乙型肝炎,6年前仍有表面抗原、核心抗体及e抗体阳性。②5年来出现明显的食欲不振、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 ③上消化道出血:呕咖啡样物约800ml,呈喷射状,含有血凝块。④5小时前有精神错乱和行为异常:烦躁不安,衣冠不整,乱扔东西,随地便溺。⑤目前处于嗜睡状态。 从以上病史特点和既往腹部彩超及胃镜结果,该患者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其并发症有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 问题3以上体格检查有何特点,说明了什么? 解说①该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正常,但处于嗜睡状态,说明目前有神经系统异常。②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大、腹水等,说明患者已经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腱反射亢进及肌张力增强,可能是有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又称为肝昏迷或门体脑病。肝性脑病按病因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损害、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脑电图为肝性脑病较敏感的检查可显示异常改变。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因为肝性脑病的症状、肝性脑病实验室检查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处理都是综合性、多环节的,因此对肝性脑病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减少影响肝性脑病患者的有害物质,才能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肝昏迷的分期目前多采用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即昏迷前兆的表现、浅昏迷、深昏迷这样一种临床发展过程分期。这种分期比较简便,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早期判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有的病人不言不语,有的则多言多语;乎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现在是什么时间均出现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但对疼痛刺激尚有反应,有时出现张目凝视,浅昏迷时膝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因查体不能配合,肝震颤不能引出或引出不准确。病情继续发展,则进入深昏迷。此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呼吸过度换气,阵发性惊厥,各种刺激无反应。

肝昏迷的诊断及治疗

肝昏迷的诊断及治疗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过去称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是肝硬化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 encepHabpathy,PSE)强调门静脉高压,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而使大量门静脉血绕过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理。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 or latentHE)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可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诱因: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可归纳为三方面:①增加氨等含氮物质及其他毒物的来源,如进过量的蛋白质、消化道大出血、氮质血症、口服铵盐、尿素、蛋氨酸等。便秘也是不利的因素,使有毒物质排出减慢。②低钾碱中毒时,nh4+容易变成nh3,导致氨中毒,常由于大量利尿或放腹水引起。 ③加重对肝细胞的损害,使肝功能进一步减退。例如手术、麻醉、镇静剂、某些抗痨药物、感染和缺氧等。在慢性肝病时,大约半数病例可发现肝性脑病的诱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往往因原有肝病的性质、肝细胞损害的轻重缓急以及诱因的不同而很不一致。急性肝性脑病常见于暴发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因不明显,患者在起病数周内即进入昏迷直至死亡,昏迷前可无前驱症状。慢性肝性脑病多是门体分流性脑病,由于大量门体侧支循

环和慢性肝功能衰竭所致,多见于肝硬化患者和(或)门腔分流手术后,以慢性反复发作性木僵与昏迷为突出表现,常有摄入大量蛋白食物、上消化道出血、感染、放腹水、大量排钾利尿等诱因。在肝硬化终末期所见的肝性脑病起病缓慢,昏迷逐步加深,最后死亡。根据意识障碍程度、神经系统表现和脑电图改变,将肝性脑病自轻微的精神改变到深昏迷分为四期。 一期(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如欣快激动或淡漠少言,衣冠不整或随地便溺。应答准确,但吐词不清且较缓慢。可有扑翼(击)样震颤(flapping tremor 或asterix- is),亦称肝震颤,即嘱患者两臂平伸,肘关节固定,手掌向背侧伸展,手指分开时,可见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与肩关节不规则地扑击样抖动。嘱患者手紧握医生手一分钟,医生能感到患者抖动。脑电图多数正常。此期历时数日或数周,有时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1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前一期的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力均较差,对时、地、人的概念混乱,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构图(如搭积术、用火柴杆摆五角星等),言语不清、书写障碍、举止反常也很常见。多有睡眠时间倒错,昼睡夜醒,甚至有幻觉、恐惧、狂躁,而被看成一般精神病。此期患者有明显神经体征,如腱反射亢进、肌张力增高、踝阵孪及babinski 征阳性等。此期扑翼样震颤存在,脑电图有特征性异常。患者可出现不随意运动及运动失调。

肝硬化肝性脑病病例分析

肝硬化肝性脑病病例分析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临床病例讨论 例一 患者梁某某男性,50岁,因“乏力、食欲减退2年腹胀3月,加重3天”入院。 一病例特点: 1 中老年男性,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20年;否认长期饮酒史,否认有疫水疫区接触史; 2 2年前患者无诱因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当时无腹痛、腹胀、腹泻,无呕血、黑便、黄疸不适,未引起注意,自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3月前患者自觉腹胀,四肢浮肿,曾到当地中医诊所就诊,于中药水煎服,具体不详,效果欠佳。近3天自觉上述症状加重,故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拟“肝硬化失代偿期”收入我科,发病以来,食欲差,小便略减少,日均600~700ml,大便一天两次,量约200g,色黄,质软,非陶土样,夜间睡眠差,体重近期少许增加。 3 查体:℃ P10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体重75kg 腹围110cm 神志清,面色晦暗,无扑翼样震颤,四肢见色素沉着,前胸面颈部见数枚蜘蛛痣,双手见肝掌,全身皮肤黏膜巩膜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唇无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患者直立时下腹部饱满,仰卧时腹部两侧膨隆呈蛙腹状,见脐疝,无腹型及胃肠蠕动波,见腹壁静脉曲张,脐以上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脐以下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脐周静脉呈海蛇头样,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肝剑下3cm可触及,质硬,表面欠光

滑,脾脏轻度肿大,莫菲氏征阴性,液波震颤阳性,移动性浊音阳性,肝上界位于右侧锁骨中线第五肋间,肝区轻叩痛,双肾区无叩痛,肠鸣音3次/分。四肢轻度凹陷性水肿。四肢肌力正常,肌张力不高,生理发射存在,病理放射未引出。 4 辅查:ALT 380 IU/L AST 400IU/L 白蛋白 g/L, 总胆红素 39μmol/L;直接胆红素:μmol/L。 讨论 1、该患的临床诊断诊断依据 2、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该病的诊疗计划与治疗原则 例二 病例摘要: 男,62岁,乙型肝炎病史10年,近日出现呕血、柏油样便,继之神志恍惚来诊。检查:BP 80/50 mmHg,巩膜黄染,言语不清,定向力丧失,计算能力下降,幻觉出现,睡眠时间倒错,有扑翼震颤,肌张力↑,EEG异常,Hb 60 g/L,血pH ,血清钾 mmol/L,血氨↑。 分析题: 1、试分析该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2、采用哪些治疗方法乳果糖的作用机理 3、患者发病过程中经历了肝性脑病几期

肝性脑病个案护理

护理个案 一、患者病情 床号:30床姓名:周翠兰性别:女年龄:52岁籍贯:江苏盐城 入院日期:2012-5-26 入院医疗诊断: 1,肝昏迷(肝性脑病) 2,乙型肝硬化失代偿期 主诉:神志欠清、腹胀四天 现病史:患者于四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始出现神志欠清,精神异常,言语错乱,稍有烦躁,感腹胀,在当地医院予利尿消腹水、护胃、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腹胀较前好转,但意识障碍症状较前加重,并逐渐出现嗜睡、口齿不清、小便不能自控,遂至我院就诊,为进一步诊治收住入院;患者病程中无发热、畏寒,无咳嗽、气喘,无恶心、无呕血、黑便、便血,无头痛、头昏、眩晕,无胸闷、心慌、胸痛;目前患者神志不清,起床来食纳、睡眠差,大小便通畅,近期体重无明显变化。 过去史(疾病史,用药史,手术史,过敏史): 患者有“乙肝后硬化”病史五年余,有“伤寒、肝性脑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否认有“结核”等其他传染病史,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有药物、食物过敏史。 家庭遗传史:否认“血友病”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疾病史 日常生活规律及自理程度: 1、饮食情况:患病前饮食规律,以米面为主,一日三餐,饮食清淡易消化,患病后适量热量、优质低蛋白(肝性脑病发病期间无蛋白饮食)、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为主。 2、休息与睡眠情况:受伤前睡眠每天6~7小时,现患者处于昏睡状态 3、排泄情况:大便每2~3日1次,尿量:1000ml/日

4、日常活动与自理情况:平时生活有规律,生活自理,现处于昏睡状态,自主活动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五级。 心理社会资料:(包括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识,个人工作学习情况,经济与家庭支持 患者感觉病情较重,焦虑,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疾病预后。务农,老伴及子女轮流照看,与子女关系和谐。 二、身体评估(包括生命体征、身高、体重、一般状况、心肺腹部体检等阳性体征、专科情况) T:36.2oC,P:80次/分,R:18次/分,Bp:110/75mmHg,身高:160cm,体重:卧床;神志欠清,精神异常,发育良好,营养一般,自主体位,平车推入病房,不能正确回答问题。全身皮肤黏膜轻度黄染,有淤血,瘀斑。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部及五官检查无异,。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呼吸音粗,左下肺闻及湿性罗音。心率80次/分,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杂音。腹平坦,触之软,压之无疼痛反应,肝脾肋下未及离动性浊音阳性,叩诊鼓音肠鸣音正常。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扑翼样震颤检查不合作。 三、实验室及其它诊断性检查结果: 血液分析:白细胞3.8*109/L,中性细胞比率97.4umol/L,结合胆红素15.2umol/L,未结合胆红素82.2umol/L,白蛋白32.4g/L球蛋白30.0g/L,谷丙转氨酶51.0U/L,谷草转氨酶38.0U/L,钾5.2mmol/L,钠133.0mmol/l,氯107.1mmol/L,钙1.60mmol/L,葡萄糖7.6mmol/L. 四、目前主要治疗方案(饮食、静脉用药、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药物、雾化治疗等) 肝性脑病期间禁食蛋白,给予足够的热量,消除诱因,减少肠内毒素的生成和吸收,给予白醋90m灌肠,并与保肝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奥美拉唑40mg+葡萄糖100ml静滴,苦参素100ml静滴 五、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神志不清有关。 2、有窒息的危险:与神志不清有关。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肝性脑病的分期及分类 又称为肝昏迷或门体脑病。肝性脑病按病因可分为急性肝性脑病、慢性肝性脑病。肝性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智能损害、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脑电图为肝性脑病较敏感的检查可显示异常改变。在肝性脑病的治疗中,因为、肝性脑病实验室检查和肝性脑病早期诊断、处理都是综合性、多环节的,因此对肝性脑病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改善肝性脑病患者的肝细胞功能,减少影响肝性脑病患者的有害物质,才能在治疗肝性脑病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肝昏迷的分期目前多采用病人意识障碍的程度即昏迷前兆的表现、浅昏迷、深昏迷这样一种临床发展过程分期。这种分期比较简便,有利于动态观察病情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早期判断并及时给予治疗措施。一般将肝昏迷分为4期: 1期,又称昏迷前驱期: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有的病人不言不语,有的则多言多语;乎时表现非常稳重,突然出现幼稚轻率的动作,或衣帽不整,或随地吐痰,随处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此期一般无神经体征,或仅有轻微的表现。令病人两臂平伸,手指分开,可出现手向外侧偏斜,掌指关节、腕关节,甚至肘、肩关节出现急促的不规则扑击样颤抖,称为肝震颤。此期脑电图检查多数正常。 2期,又称昏迷前期:以精神错乱、意识模糊、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要表现,比前一期症状加重。定向力和理解能力均减低,如对人员的姓名年龄、自己住在何处,现在是什么时间均出现概念模糊;不能完成简单的计算和智力动作,如1十1等于几?此物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常有语言不清,书写障碍,举动反常如寻衣摸床、手舞足蹈;时有幻视、幻觉、恐惧狂躁,近似一般精神病的表现。此期病人神经系统体征已出现,如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阳性、脑电图常出现不正常波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3期,又称昏睡期:以整天昏睡和严重精神错乱为主,各种神经病理体征陆续出现,并逐渐加重。患者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处在昏睡之中,但呼之能醒,叫醒后数秒钟后又入睡,答话极不准,幻觉,神志不清。肝震颤仍可引出,肌张力增高,四肢被动运动有抵抗,锥体束征常呈阳性,脑电图不正常。 4期,又称昏迷期:患者完全丧失神志,进入昏迷状态,呼之不应,不能叫醒。但

护理内科病例分析

一、呼吸系统疾病护理 1、慢性支气管炎 【病例】 病人,女,55岁,咳嗽、咳痰10余年,每年秋冬季节明显,且持续3~4个月。近1周咳嗽加重,伴发热。查:T38℃,P116次/分,R32次/分,BP130/75mmHg,双肺可闻及湿啰音。 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②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2、阻塞性肺气肿 【病例】 病人,男,69岁,吸烟40年,反复咳嗽、咳痰30年,每年发作持续超过3个月。近5年开始出现呼吸困难。2天前开始发热,咳黄粘痰,痰不易咳出,喘息加重。体检:体温38.6℃,脉搏102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70mmHg。病人神志清楚,消瘦,口唇发绀,胸廓呈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减低,叩诊过清音,呼吸音粗,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散在湿哕音。血常规:白细胞12.2×109/L。X线胸片:两肺透亮度增加。 初步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加重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呼吸道阻塞、肺组织弹性降低、残气量增加引起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②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呼吸道炎症、阻塞、痰液过多、痰液粘稠、无力咳嗽有关。③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呼吸困难、疲乏等引起食欲下降、摄入不足、消耗量增加有关。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病例】 病人,男,67岁,吸烟40余年,慢支病史20余年,气短5年。体格检查:T36℃,P96次/分,R20次/分,BP130/85mmHg,桶状胸,双肺叩诊过清音,触觉语颤减弱,肺泡呼吸音减弱。心尖搏动位于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0cm。辅助检查:白细胞11.0×109/L,N78%,L22%。X线胸片:双肺透亮度增加,肺动脉扩张。 初步诊断为:慢性肺心病(代偿期)。 护理诊断/问题:①气体交换受损与低氧血症、二氧化碳潴留、肺血管阻力增高有关。②活动无耐力与心、肺功能减退有关。③潜在并发症:肺性脑病. ④知识缺乏:缺乏对疾病的基本知识与康复知识的了解与缺乏院前指导或缺少信息来源有关。 4、肺炎球菌肺炎 【病例】 病人,男,22岁,2天前淋雨后寒战,高热达40℃,伴咳嗽、胸痛,咳铁锈色痰。担心本病预后不好。检查:神志清楚,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红,呼吸急促,T39.7℃,P102次/分,R32次/分,BP100/70 mmHg,右下肺部闻及管状呼吸音;X线示右下肺大片状阴影,呈肺段分布;痰涂片可见肺炎球菌。 初步诊断为肺炎球菌性肺炎或大叶性肺炎。 护理诊断/问题:①体温升高与感染有关。②气体交换受损与肺部感染引起呼吸面积减少有关。③疼痛与胸膜反应有关。④焦虑与病情重,病人对疾病不了解有关。⑤潜在的并发症感染性休克。

数字连接试验对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价值

·论著·数字连接试验对诊断亚临床肝性脑病的价值 钟碧慧 陈湖 王锦辉 袁育红 胡品津 【摘要】 目的 研究数字连接试验(NCT)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亚临床肝性脑病(S HE)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450例正常人进行NCT检测,探讨影响因素并定出正常参考值范围,与智力检测(IQ)、脑诱 发电位(EP)检查同时应用于40例肝硬化患者,研究其应用价值。结果 (1)NCT值受年龄及文化程 度影响(P<0.001);(2)肝硬化患者NCT异常率为30%(12/40),低于IQ异常率的58%(23/40)(P< 0.01);(3)IQ检查中的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及NCT4种方法检查本组肝硬化患者阳性率为 53%,与全套IQ的阳性率(58%)相比,其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4%。(4)本组病人S HE的检出率 为85%(34/40)。结论 NCT结果受年龄及文化程度影响,单独应用敏感性低。我们推荐采用IQ检 查中的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拼凑及NCT4种方法代替全套IQ检查,用于SHE的临床诊断。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诱发电位; 数字连接试验 The value of num ber co nnection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ZH ONG Bihui,CHEN Minhu,WA NG Jinhui,et al.Depa rtment o f Gas troenterology,The First A ffiliated H osp ital,Sun Yat-s en Univer sity of M edical Sciences,G uangzhou,G uangdong51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 fluencing factors and diagnostic values of number connection test (NCT)in detection of 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 y(SHE).Methods NCT was carried out in four hundred and fifty healthy volunteer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o work out a reference value.Then forty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were studied with NCT,intelligence quotient(IQ)and evoked potentials(EP)to determine the value of NCT in the diagnosis of SHE.Results (1)NC T results were influenced by ag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The older the age and the lower the educational level,the longer the NCT time(P<0.001);(2) The abnormal rate of NCT was30%(12/40),being lower than the IQ abnormal rate of58%(23/40)(P< 0.01).(3)IQ or/and EP were abnormal in85%.(4)The combination of four tests i.e.block design,picture arrangement,object assembly and NCT were abnormal in53%of the https://www.doczj.com/doc/c113466736.html,paring with the abnormal rate (58%)of full set of IQ test,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ere87%and94%,respectively.Conclusions NCT result was influenced by age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e sensitivity was low for the scanning of SHE. Combination of four psychometric tests:block design test,picture arrangement,object assembly and NCT was recommended to substitute full set of IQ test in the diagnosis of SHE. 【Key words】 Hepatic encephalopathy; Evoked potential; Number connection test 亚临床肝性脑病(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SHE)是指慢性肝病病人无肝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仅能用精细的智力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查才能诊断的肝性脑病(HE)[1,2]。由于SHE病人存在操作能力低下,从事危险工作有发生事故的隐患,因此,对SHE的研究具有重大的医学和社会学意义,近年来受到国外学者的重视。我国对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有关报道不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数字连接试验(number connection tests,NCT)的影响因素及其对SHE的诊断价值,以寻找适合我国国情的诊断SHE的简便方法。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NCT对照组:健康正常人共450例,年龄20~75岁。按年龄分为20~39岁、40~59岁、≥60岁3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按文化程度分为大学、中学及小学3组,共9组,每组50例,男女各半。(2)病例组为1997~1999年住我院的符合第5次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3]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27~75岁,平均(51±12)岁。按Child-Pugh 肝功能分级,A级7例,B级15例,C级18例;均无酗酒、HE、神经系统疾病、精神障碍、听力异常等。 2.智商(IQ)检测:采用我国修订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由广州市精神病院心理科医师操作。W AIS-RC共有11项分测验,其中6项为言语能力测验(常识、领悟、算术、相似性、数字广度、词汇),5项操作能力测验(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图片排列、图形拚凑),分别测定言语IQ、操作I Q和全 作者单位:51008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