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2T10:08:40.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杨茂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零件的美观程度,要在制造过程中对零件的倒角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河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零件的美观程度,要在制造过程中对零件的倒角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对于零件倒角的处理不仅能够将零件的毛刺进行消除,也能使机械的整体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方便零件之后的安装,减少零件内部的集中应力。在零件倒角的实际操作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步骤和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操作都会对机械设计和制造产生细节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倒角处理时,要保证技术人员的操作与实际流程和规定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文章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先给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主要原理和基本内容,后依据零件倒角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零件倒角;问题研究

一、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主要原理和基本内容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于零件倒角的处理问题,对零件的倒角进行合理恰当的处理不仅能够使零件的外表呈现为更加美观的状态,也会对零件之后的安装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倒角处理的操作过程中一般会经常涉及到其他机械操纵的步骤和内容,如对于密封性零件威严,在进行倒角处理的操作时要考虑到很多的细节问题,当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到会致使液压油出现泄露的状况。由此可见,倒角处理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很严格,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倒角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对该处理问题重视,严格按照操作的流程进行工作。以下是零件倒角问题所设计基本原理和内容。

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角度而言,零件的倒角经常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角度选择,一种为四十五度之内,另一种为四十五度之外,对于四十五度之外的倒角会涉及到六十度和三十度两种角度状态。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有一部分零件要具有很高的准确程度,满足倒角进行处理的基本条件,如用于液压的机械零件操作阀门等要借助于倒角处理使设备的密封效果达到最佳。倒角进行处理的主要作用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其一,对零件的倒角进行处理可使相关机械制造的美观程度更高;其二,对机械零件进行倒角处理可将零件上的毛刺进行去除;其三,经过倒角处理的零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会较为方,也能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零件的基本性能达到最佳,将安装的阻力降到最低。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倒角处理所存在问题研究

尽管接卸设计和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在对于倒角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以下是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倒角加工与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研究。

其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倒角的处理并没有选择较为合适的角度,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角度存在很大的偏差。该类情况会经常出现在新入职的技术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人员对于零件的实际装配结构和基本特征不够清楚了解。如在进行液压传动液压缸的O型零件制作时,部分技术人员对于该装置并不够十分了解,会选择六十度倒角处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导致零件的安装工作出现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倒角的角度选择错误。

其二,对于倒角的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相关操作图纸与实际工作的过程存在很多的误差。当图纸与实际操作出现误差时,会直接影响到相关零件的整体效果和性能。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包含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原因会致使图纸与实际倒角的处理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部分技术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会注意到误差的存在,导致实际操作的很多步骤都出现很小的误差,最后致使整个过程的误差变大;再者,部分技术人员对于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态度的不严谨会使出现误差的几率升高。

其三,对于倒角的实际处理过程还存在精度要求不够严格的情况。倒角精度的要求与机械设计过程息息相关,相关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对倒角的精度进行详细设计,如倒角的精度不够精细,会使实际操作过程存在很大的阻碍,使出现故障的情况升高。如对于安全阀的倒角处理要具有一定的密封程度,当倒角处理的精度选择不够精确时,会使安全阀的密封处理受到影响,使液体出现泄露的状况发生。也就是说不够精细的倒角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所设计零件的使用周期,从而使零件的基本使用性能达不到相关安装要求等。

三、倒角处理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研究

倒角的处理会对零件的基本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倒角处理工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其一,在进行相关机械零件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和负责人员要对倒角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倒角的精度符合实际安装的要求。要对所设计零件的基本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在机床的运转过程中要与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的对接,保证不同部件的加工符合基本的精度要求。其二,相关生产企业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在进行零件生产加工技术人员的选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人员机械生产理论的考查,还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实际操作的考查,对于新员工与已有的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请专业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还可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于倒角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将实际操作的过程标准不断完善化。其三,要加强倒角处理实际操作的规范要求,在进行倒角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实际操作与设计图纸相一致,这就要求相关技术操作人员要详细研究操作图纸,以图纸为根本选取适合的倒角角度,将加工角度的选择与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将实际操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机械加工的稳定性能。在实际操作时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注意零件的接头安全问题,不断提高零件的技术审核工作等。

四、结语

总结可得,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会影响到所生产零件的外观问题,还会对零件之后的安装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倒角的处理工作已开展很长时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零件倒角的处理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要针对所存在问题制定适合的策略,如加强对于设计精度的要求、不断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保证实际操作与图纸的一致性等。

参考文献:

[1]何涛,高钧,范兴.浅析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01):104.

倒角标准及规范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加工件、部套。 1. 倒角的目的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的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 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的,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的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 3. 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的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和孔配合的,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的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 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的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的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的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d为直径或板面厚度)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的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后最大直径 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1-1.5)*45° d≥φ80 倒角(1.5-2)*45° 对轴倒角,图纸有要求,按图纸要求,若无要求倒角原则为: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2-3)*45° d≥φ80 倒角(3-5)*45° ⑥图纸未画出倒角、未标明尖角且在技术要求中未作约定的,以不伤手为原则倒角,倒角大小最大不超过0.5mm; ⑦原则上各道工序的倒角由本道工序自行解决,倒角时遵循可机加工就不用手工操作的原则,但对某些不适合倒角的工序,工艺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美观,另行安排工序倒角。 ⑧工艺图应考虑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时倒角应放余量的具体尺寸,无工艺图由操作工参考标准执行; ⑨操作上应考虑加工的顺序和刀具的磨损,避免倒角后仍有翻边毛刺的情况。 ⑩零件配合时倒圆、倒角应遵循的原则为: A. 内角倒圆,外角倒角时,C>R(C为倒角大小,R为倒圆半径) B.内角倒圆,外角倒圆时,Ra>R(Ra为外角倒圆半径,R为内角倒圆半径) C.内角倒角,外角倒圆时,C<0.58R(C为倒角大小,R为外角倒圆半径)

倒角标准及规范

倒角标准及规范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加工件、部套。 1. 倒角的目的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的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 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的,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的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 3. 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的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和孔配合的,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的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 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的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的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的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的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后最大直径 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1-1.5)*45° d≥φ80 倒角(1.5-2)*45° 对轴倒角,图纸有要求,按图纸要求,若无要求倒角原则为: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2-3)*45° d≥φ80 倒角(3-5)*45° ⑥图纸未画出倒角、未标明尖角且在技术要求中未作约定的,以不伤手为原则倒角,倒角大小最大不超过0.5mm; ⑦原则上各道工序的倒角由本道工序自行解决,倒角时遵循可机加工就不用手工操作的原则,但对某些不适合倒角的工序,工艺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美观,另行安排工序倒角。 ⑧工艺图应考虑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时倒角应放余量的具体尺寸,无工艺图由操作工参考标准执行; ⑨操作上应考虑加工的顺序和刀具的磨损,避免倒角后仍有翻边毛刺的情况。 ⑩零件配合时倒圆、倒角应遵循的原则为: A. 内角倒圆,外角倒角时,C>R(C为倒角大小,R为倒圆半径) B.内角倒圆,外角倒圆时,Ra>R(Ra为外角倒圆半径,R为内角倒圆半径) C.内角倒角,外角倒圆时,C<0.58R(C为倒角大小,R为外角倒圆半径) D.内角倒角,外角倒角时,Ca>C(Ca为外角倒角大小,C为内角倒角大小) ?关于零件内角问题,应遵循以下原则: A.需要清角的内角,技术图纸必须标注。 B.当图纸未标注清角时,内尖角以R3弧过渡; 当出现刀具长度不能满足R3倒角时,反馈设计人员征询技术解决方案。 上述关系装配时,内角与外角取值要适当,外角倒角或倒圆取值过大会影响零件工作面,内角倒角或倒圆取值过小会产生应力集中。 参考资料: 国家标准GB/T 6403.4-2008 零件倒圆与倒角

倒角标准及规范

当前版本更改次数 更改日期 最新更新作者 作者&创建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会签&日期 批准&日期 更新次数更新日期修订作者主要修订摘要第一版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加工件、部套。 1. 倒角的目的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的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 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 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 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的,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的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 3. 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的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和孔 配合的,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的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 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的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的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的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d <3 3-6 6-10 10-18 18-30 30-50

C或R 0.2 0.4 0.6 0.8 1.0 1.6 d 50-80 80-120 120-180 180-250 250-320 320-400 C或R 2.0 2.5 3.0 4.0 5.0 6.0 d 400-500 500-630 630-800 800-1000 1000-1250 1250-1600 C或R 8.0 10 12 16 20 25 (d为直径或板面厚度)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的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后最大直径 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1-1.5)*45° d≥φ80 倒角(1.5-2)*45° 对轴倒角,图纸有要求,按图纸要求,若无要求倒角原则为: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2-3)*45° d≥φ80 倒角(3-5)*45° ⑥图纸未画出倒角、未标明尖角且在技术要求中未作约定的,以不伤手为原则倒角,倒角 大小最大不超过0.5mm; ⑦原则上各道工序的倒角由本道工序自行解决,倒角时遵循可机加工就不用手工操作的原 则,但对某些不适合倒角的工序,工艺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美观,另行安排工序倒角。 ⑧工艺图应考虑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时倒角应放余量的具体尺寸,无工艺图由操作工参考标准执行; ⑨操作上应考虑加工的顺序和刀具的磨损,避免倒角后仍有翻边毛刺的情况。 ⑩零件配合时倒圆、倒角应遵循的原则为: A. 内角倒圆,外角倒角时,C>R(C为倒角大小,R为倒圆半径) B.内角倒圆,外角倒圆时,Ra>R(Ra为外角倒圆半径,R为内角倒圆半径)

机械加工零部件未注线性和角度尺寸公差

唐山圆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TYFBZ13001―2013 机械加工零部件未注公差的 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2013—01—01 发布 2013-01-01 实施唐山圆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04-2000《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结合本公司产品特点编写的。 本标准由质量检验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人:王峰 本标准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

1、适用范围 本标准用于我公司的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零部件、外购、外协件的零部件检验未注公差的依据。 本标准规定了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一般公差的公差等级和极限偏差数值。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尺寸,也适用于一般的冲压加工的尺寸。非金属材料和其他工艺方法加工的尺寸可参照采用。 本标准仅适用于下列未注公差的尺寸; a)线性尺寸(例如外尺寸,内尺寸,阶梯尺寸,直径,半径,距离,倒圆半径和倒角高度); b) 角度尺寸,包括通常不注出角度值的角度尺寸,例如直角(90°); c) 机加工组装件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本标准不适用于下列尺寸; a)其他一般公差标准涉及的线性和角度尺寸; b)括号内的参考尺寸; c)矩形框格内的理论正确尺寸。 2、引用标准 GB/T 1804-2000 机械加工零部件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GB/T 1800.1-1997 极限与配合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eqv ISO 2768-2:1989)GB/T 4249-1996 公差原则(eqv ISO 8015:1985) GB/T 6403.4-1986 零件倒圆与倒角

CATIA零件分块与倒角

零件分块与倒角 目录 零件分块与倒角 (1) 综述原则 (2) 1.全凸全凹(圆角一致) (3) 示例 (5) 2.全凸全凹(1大2小) (5) 示例 (6) 3.全凸全凹(2大1小) (6) 示例 (7) 4.两凸一凹(同大小) (8) 示例 (9) 5.两凹(1大1小)一凸(小) (9) 6.两凹(1大1小)一凸(大) (10) 7.两凹(同大)一凸(小) (11) 8.两凹(同小)一凸(大) (11) 示例 (12) 综合示例: (13) 总结 (14)

综述原则 圆角的顺序受分叉影响,可简化为三面倒角,以下研究三面倒角的情形,车身钣金件几乎没有锐角,两面夹角接近90°的倒角小(R5举例),车身圆角最小一般不小于3mm,两面夹角接近180°的倒角大(R30举例),圆角大小与两面夹角对应。一般满足以下原则,零件倒角顺畅。 1.“同凹同凸”为分块画线的第一原则,必须满足; 2.圆角大小相同的尽量是同一分块线,尽量满足; 3.圆角小(面面夹角接近90°)的为优先分块线,尽量满足;分块按切西瓜方式将零件“一分为二”(多分不如少分有条理);特征管理方式:位置参考+形状参考; 多用平面与圆角,参数易于调整; 少做碎面(省去50mm不必要特征),优化结构。

分析3面 1.全凸全凹(圆角一致) 三个面互相之间角度都接近,且全部是凸(或全部是凹) 按以上情形描述,分块可以按以下3种分块方式均可: 倒角后的结果如下图

如果圆角显得尖锐需要球化圆角:

示例 2.全凸全凹(1大2小) 且全部是凸(或全部是凹),如下图的面1和面3更平缓,倒圆角大,其余两圆角小。如此,建议分块方式如红线,如果不满足此分块方式,须先修剪,后倒角。

机械学习学习知识——倒圆倒角形式及尺寸.docx

倒圆、倒角形式及尺寸 倒圆、倒角形式及尺寸mm R0.10.20.30.40.50.60.8 1.0 1.2 1.6 2.0 2.5 3.0 C 4.0 5.0 6.08.01012162025324050---注: a 一般采用 45°,也可采用 30°或 60°。 与直径Φ相应的倒角 C、倒圆 R 的推荐值 mm Φ~3> 3~ 6 >6~10> 10~> 18~>30~ > 50~80 >80~ 120>120~ 183050180 C 或 0.20.40.60.8 1.0 1.6 2.0 2.5 3.0 R >>Φ180~>320~>400~>500~> 630~>800~>1000~> 1250~ 250~400500630800100012501600 250320 C 或 4.0 5.0 6.08.010******** R 注:符号 C 和 R 参见“内角外角分别为倒圆、倒角(45°)的四种装配形式”。 内角倒角外角倒圆时Cmax 与 R1 的关系 mm R10.10.20.30.40.50.60.8 1.0 1.2 1.6 2.0 Cmax—0.10.20.30.40.50.60.8 1.0 R1 2.5 3.0 4.0 5.0 6.08.010******** Cmax 1.2 1.6 2.0 2.5 3.0 4.0 5.0 6.08.01012内角外角分别为倒圆、倒角(45°)的四种装配形式 内角倒圆,外角倒角 内角倒圆,外角倒圆时内角倒角,外角倒圆 内角倒角,外角倒角时 时时 C1>R R1>R C<0.58R1C1>C

注: 1. 内角倒角,外角倒圆时, Cmax与 R1 的关系见表“内角倒角,外角倒圆时 Cmax 与R1 的关系”; 2.按图的形式装配时,内角与外角取值要适当,外角的倒圆或倒角过大会影响零件 工作面;内角的倒圆或倒角过小会产生应力集中。 滑移齿轮的端圆齿和倒角尺寸mm 模数 m 1.5 1.752 2.25 2.53 3.5456810 r 1.2 1.41.6 1.82 2.4 2.8 3.13.9 4.7 6.37.9 h1 1.72 2.2 2.5 2.8 3.54 4.55.6 6.78.811 da≤ 5050-8080-120 120-180180-260>260 amax 2.534568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形状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零件的结构设计既要考虑 工业美学、造型学,更要考虑工艺可能性、否则将使制造工艺复杂化,甚至无 法制造或造成废品。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多数是通过铸造(或锻造)和机构加 工获得的,故称为工艺结构。 一、零件上铸造工艺结构 (一)铸造圆角 为便于铸件造型,避免从砂型中起模时砂型转角处落砂及浇注时将转角处冲毁,防止铸件转角处产生裂纹、组织疏松和缩孔等铸缺陷,故铸件上相邻表面的相交处应做成圆角,如图1和图2所示。对于压塑件,其圆角能保证原料充满压模,并便于将零件从压模中取出。 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的0.2~0.4倍,可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同一铸件的圆角半径大小应尽量相同或接近,如图3所示。 铸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其毛坯上的圆角被切削掉,转角处呈尖角或加工出倒角,如图1b,和图3中所示。

(二)起模斜度 造型时,为了便于将木模从砂型中取出,在铸件的内外壁上沿起模方向常设计出一定的斜度,称为起模斜度(或叫起模斜度、铸造斜度),如图4所示。 起模斜度的大小通常为1:100~1:20,用角度表示时,手工造型木模样为1o~3o,金属模样为1 o ~2 o,机构造型金属模样为0.5 o ~1 o。 起模斜度(如起模斜度不大于3时),图中可不画出(图4a),但应在技术要求中加以注明。当需要表示时,如在一个视图中起模斜度已表示清楚(图4b),则其他视图疔只按其小端画出,如图4c所示。

(三)铸件壁厚 为保证铸件的铸造质量,防止因壁厚不均冷却结晶速度不同,在肥厚外产生组织疏松以致缩孔,薄厚相间处产生裂纹等,应使铸件壁厚均匀或逐渐变化,避免突然改变壁厚和局部肥大现象。壁厚变化不宜相差过大,为此可在两壁相交处设置过渡斜度,如图5。 为了便于制模、造型、清砂、去除浇冒口和机械加工,铸件形状应尽量简化,外形尽可能平直,内壁应减少凹凸结构,如图6。 铸件厚度过厚易产生裂纹、缩孔等铸造缺陷,但厚度过薄又使铸件强度不够。为避免由于厚度减薄对强度的影响,可用加强肋来补偿,如图7所示。

DIN 倒角 工件边缘

DK 744.44 : 621.9.016-433 : 001.4 : 003.62 德国标准有毛刺 有外凸(毛刺)的工件边缘(见图3、4 过渡 带棱角到圆角的工件边缘(见图10、11图3.图4.图5. 图6.图7. 图8. 9. 下接第2页-第 NZ)

DIN 6930第1部分 第2页 2.3.2 内边缘的边缘范围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3 图纸记录 3.1 标准提示 在标题栏或标题栏附近要如下所示提到本标准: 工件边缘DIN 6784 3.2 基本符号 工件边缘如图15标注符号,并将相应的尺寸说明记录在图A.1的区域a 1、a 2或a 3内。标注箭头的长度和方向可与图纸的实际情况相匹配(见图24)。 符号的形状规则见附录A 。 图15. 3.3 符号上边缘状态和边缘尺寸的说明 3.3.1 将边缘尺寸和表1中表明边缘状态的标记符号+或?(根据图A.1相应的区域a 1中)记录在基本符号旁(举例见图16)。 表1. 含义 标记符号 外边缘 内边缘 + 有毛刺 过渡 ? 无毛刺 内凹 ± 有毛刺或 无毛刺 过渡或 内凹 毛刺方向或内凹方向是任意的,所记录的边缘尺寸视为最大尺寸。 图16. 3.3.2 边缘状态也可只标注标记符号+或?,而不标明边缘尺寸。毛刺方向或内凹方向及边缘尺寸是任意的(见图17和18)。 图17. 图18. 3.3.3 毛刺或内凹的方向 如有必要确定外边缘的毛刺方向或内边缘的内凹方向,则在基本符号旁相应的延长边上(根据图A.1中的区域a 2或a 3中)记录尺寸数据(见图19和20)。 图19. 图20. 3.4 边缘尺寸 3.4.1 建议的边缘尺寸"a",单位mm ,见表2 表2. 1) + 2.5 + 1 + 0.5 + 0.3 + 0.1 用于有毛刺的边缘 或 过渡 + 0.05 + 0.02 ? 0.02 ? 0.05 用于 锐边边缘 ? 0.1 ? 0.3 ? 0.5 ? 1 ? 2.5 1)用于无毛刺的边缘 或 内凹 1) 其它尺寸根据需求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2551318.html,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的零件倒角思考 作者:袁飞 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8年第10期 摘要:在机械设计与制造当中,零件的倒角作用很大。虽然只是整个大设计当中细小的 一点,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到总体成果的质量好坏,甚至是导致整个部件的失败。一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对零件倒角处理技术掌握的熟练度,可以评价机械设计和制造的总体水平。目前,机械工作对于各个零件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但是在实际操作当中,对于零件倒角还是会发生各种问题。不管是外观,还是在具体使用性能上仍旧存在不少需要改善的地方。 关键词:机械设计;零件倒角;机械工程 DOI:10.16640/https://www.doczj.com/doc/c112551318.html,ki.37-1222/t.2018.10.059 通常我们知道的倒角,就是在机械工程当中经常使用到的小部件,能够起到保障设计与制造美观性的作用,可以辅助安装定位的过程,提升整个机械制造的强度水平,可以说用处十分广泛。但是在传统的机械设计当中,很容易忽略倒角的作用。像是在整个机械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倒角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部件,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若是倒角出现问题,经常会发生各种情况。为了保证机械整体的正常使用,必须要注重零件倒角的用处。 1 关于倒角的基本信息 对于倒角,可就是指机械工程当中设计与制造时,在部分金属板角处打磨添加圆角,用以带来可接触性的效果,而且能够避免出现板角锋利的状况。像是在光伏行业当中,工作人员在生产多晶硅片的时候会对材料进行倒角,处理硅锭的边缘部分。 我们可以从角度和精度两种方面来将倒角进行分类,当按照角度分类的时候,在机械设计与制作中一般常用的是四十五度和非四十五度倒角,倒角表现为2x45o的模式,非四十五度倒角则表现为3x60o与2x60o两种。若是按照精度划分,可以分为对精度提出要求的倒角,比如是45o±1,未对精度提出要求的倒角。 2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的作用 第一,机械设计与制作当中的倒角能够去除机械零件上的锐边毛刺,既能让机械零件看上去十分美观,同时还可以发挥保护的作用,确保在机械设计人员在安装时候能够进行安全工作。 第二,在某些具有特殊工艺要求的零件进行倒角的时候,应该注意不同程度的倒角会起到的作用,例如,密封件倒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相应的阻力,并且能够起到引导作用。轴承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探究 发表时间:2019-11-22T10:08:40.8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作者:杨茂 [导读]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零件的美观程度,要在制造过程中对零件的倒角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河南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河南省新乡市 453000 摘要:伴随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在机械设计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零件的美观程度,要在制造过程中对零件的倒角等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对于零件倒角的处理不仅能够将零件的毛刺进行消除,也能使机械的整体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方便零件之后的安装,减少零件内部的集中应力。在零件倒角的实际操作处理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步骤和环节,每一个步骤的操作都会对机械设计和制造产生细节化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倒角处理时,要保证技术人员的操作与实际流程和规定相一致。本文主要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中零件倒角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文章分三个部分进行阐述,先给出了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主要原理和基本内容,后依据零件倒角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策略研究。 关键词:机械设计与制造;零件倒角;问题研究 一、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主要原理和基本内容 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对于零件倒角的处理问题,对零件的倒角进行合理恰当的处理不仅能够使零件的外表呈现为更加美观的状态,也会对零件之后的安装工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倒角处理的操作过程中一般会经常涉及到其他机械操纵的步骤和内容,如对于密封性零件威严,在进行倒角处理的操作时要考虑到很多的细节问题,当细节问题考虑不周到会致使液压油出现泄露的状况。由此可见,倒角处理过程对于技术人员的要求很严格,技术人员要充分了解倒角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内容,对该处理问题重视,严格按照操作的流程进行工作。以下是零件倒角问题所设计基本原理和内容。 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角度而言,零件的倒角经常会涉及到两个方面的角度选择,一种为四十五度之内,另一种为四十五度之外,对于四十五度之外的倒角会涉及到六十度和三十度两种角度状态。在进行实际操作时,有一部分零件要具有很高的准确程度,满足倒角进行处理的基本条件,如用于液压的机械零件操作阀门等要借助于倒角处理使设备的密封效果达到最佳。倒角进行处理的主要作用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其一,对零件的倒角进行处理可使相关机械制造的美观程度更高;其二,对机械零件进行倒角处理可将零件上的毛刺进行去除;其三,经过倒角处理的零件在实际安装过程中会较为方,也能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保证零件的基本性能达到最佳,将安装的阻力降到最低。 二、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倒角处理所存在问题研究 尽管接卸设计和制造过程的相关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善,但在对于倒角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过程中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以下是对于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倒角加工与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具体研究。 其一,在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对于倒角的处理并没有选择较为合适的角度,致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角度存在很大的偏差。该类情况会经常出现在新入职的技术人员操作过程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人员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人员对于零件的实际装配结构和基本特征不够清楚了解。如在进行液压传动液压缸的O型零件制作时,部分技术人员对于该装置并不够十分了解,会选择六十度倒角处理的方式进行操作,导致零件的安装工作出现问题,主要的原因就是倒角的角度选择错误。 其二,对于倒角的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会出现相关操作图纸与实际工作的过程存在很多的误差。当图纸与实际操作出现误差时,会直接影响到相关零件的整体效果和性能。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包含一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人工操作的原因会致使图纸与实际倒角的处理存在一定的误差;其次,部分技术人员在进行操作时不会注意到误差的存在,导致实际操作的很多步骤都出现很小的误差,最后致使整个过程的误差变大;再者,部分技术人员对于工作不够重视,工作态度的不严谨会使出现误差的几率升高。 其三,对于倒角的实际处理过程还存在精度要求不够严格的情况。倒角精度的要求与机械设计过程息息相关,相关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对倒角的精度进行详细设计,如倒角的精度不够精细,会使实际操作过程存在很大的阻碍,使出现故障的情况升高。如对于安全阀的倒角处理要具有一定的密封程度,当倒角处理的精度选择不够精确时,会使安全阀的密封处理受到影响,使液体出现泄露的状况发生。也就是说不够精细的倒角处理会直接影响到所设计零件的使用周期,从而使零件的基本使用性能达不到相关安装要求等。 三、倒角处理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研究 倒角的处理会对零件的基本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使倒角处理工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要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其一,在进行相关机械零件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和负责人员要对倒角的设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保证倒角的精度符合实际安装的要求。要对所设计零件的基本使用情况和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解,在机床的运转过程中要与操作人员进行工作的对接,保证不同部件的加工符合基本的精度要求。其二,相关生产企业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的培养,在进行零件生产加工技术人员的选拔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人员机械生产理论的考查,还要加强对于技术人员实际操作的考查,对于新员工与已有的员工要进行定期的培训,请专业实践丰富的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保证技术人员的操作规范。还可组织操作人员进行实地考查,对于倒角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研究,将实际操作的过程标准不断完善化。其三,要加强倒角处理实际操作的规范要求,在进行倒角处理过程中要保证实际操作与设计图纸相一致,这就要求相关技术操作人员要详细研究操作图纸,以图纸为根本选取适合的倒角角度,将加工角度的选择与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将实际操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保证机械加工的稳定性能。在实际操作时要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尤其注意零件的接头安全问题,不断提高零件的技术审核工作等。 四、结语 总结可得,机械设计与制造过程中零件倒角问题的处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会影响到所生产零件的外观问题,还会对零件之后的安装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机械设计过程中对于倒角的处理工作已开展很长时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仍存在很多问题。为了使零件倒角的处理更加精细化和规范化,要针对所存在问题制定适合的策略,如加强对于设计精度的要求、不断强化技术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保证实际操作与图纸的一致性等。 参考文献: [1]何涛,高钧,范兴.浅析我国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7(01):104.

FANUC系统中的倒圆与倒角指令运用

FANUC系统中的倒圆与倒角指令运用 在轴类零件加工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倒直角和倒圆角的问题,许多数控系统都有直接倒圆角和倒角的指令,让加工程序变得简单。现就FANUC系统中的倒圆与倒角指令进行运用分析。 标签:FANUC系统;倒圆角;倒直角;运用 在加工轮廓中出现直线与直线倒角、圆弧与直线或圆弧相切连接的轨迹时,G1、G2和G3是数控编程最常用的指令中,指令中要求必须编入起点坐标、终点坐标、圆弧半径或中心坐标等,使数控系统中的简化指令(倒角指令)也可以生成精确的轨迹,达到加工的要求。 1 指令格式 X(U)__:倒角或倒圆前轮廓交点处(G点)的X的绝对坐标值或增量坐标值 Z(W)__:倒角或倒圆前轮廓交点处(G点)的Z的绝对坐标值或增量坐标值 C__:倒角的直角边边长 R__:倒圆的半径值 F__:进给量 2 指令说明 (1)FANUC系统中的倒圆和倒角指令,只适合两直角边的倒角。(2)在使用倒角和倒圆时,车刀应走在倒角前的一条边上,如上图中的EF线段,只要刀在此上的任何一点即可。(3)X(U)、Z(W)、C、R、F均为模态值,一经指定可以省略不写。(4)倒角中的R值和C值没有正负之分,均为正值,出现负值系统报警。(5)倒圆和倒角指令中的X(U)、Z(W)的顺序可以互换。如倒角指令可以写成G01Z(W)__C__F__;G01X(U)__C__F__; 3 应用举例 分析:如图3所示的简单的轴类零件,它是由圆弧、直线和倒角构成,一般情况下对圆弧的加工,采用的是G02、G03指令,如果把这些在两直线拐角处的圆弧看成是倒圆角,会有另外一种收获。如图中所示的R5、R2兩个圆弧,可以用倒圆角指令来加工。在加工R5这个圆弧时,应该首先让刀具走到端面上的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处于(X:0~20,Z:0)处即可,然后引用倒圆指令

倒角标准及规范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加工件、部套。 1. 倒角的目的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的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 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的,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的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 3. 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的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和孔配合的,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的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 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 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的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的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的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的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后最大直径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1-1.5)*45° d≥φ80 倒角(1.5-2)*45° 对轴倒角,图纸有要求,按图纸要求,若无要求倒角原则为: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2-3)*45° d≥φ80 倒角(3-5)*45° ⑥图纸未画出倒角、未标明尖角且在技术要求中未作约定的,以不伤手为原则倒角,倒角大小最大不超过0.5mm; ⑦原则上各道工序的倒角由本道工序自行解决,倒角时遵循可机加工就不用手工操作的原则,但对某些不适合倒角的工序,工艺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美观,另行安排工序倒角。 ⑧工艺图应考虑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时倒角应放余量的具体尺寸,无工艺图由操作工参考标准执行; ⑨操作上应考虑加工的顺序和刀具的磨损,避免倒角后仍有翻边毛刺的情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10—2 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 零件的结构形状应满足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零件的结构设计既要考虑 工业美学、造型学,更要考虑工艺可能性、否则将使制造工艺复杂化,甚至无法制造或造成废品。零件上的常见结构,多数是通过铸造(或锻造)和机构加工获得的,故称为工艺结构。了解零件上常见的工艺结构是学习零件图的基础。一、零件上铸造工艺结构 (一)铸造圆角 为便于铸件造型,避免从砂型中起模时砂型转角处落砂及浇注时将转角处冲毁,防止铸件转角处产生裂纹、组织疏松和缩孔等铸缺陷,故铸件上相邻表面的相交处应做成圆角,如图10—3和图10—4所示。对于压塑件,其圆角能保证原料充满压模,并便于将零件从压模中取出。 铸造圆角半径一般取壁厚的0.2~0.4倍,可从有关标准中查出。同一铸件的圆角半径大小应尽量相同或接近,如图10—5所示。 铸件经机械加工的表面,其毛坯上的圆角被切削掉,转角处呈尖角或加工出倒角,如图10—3b,和图10—5中所示。 按图样的简化原则,GB/T 16675.1—1995中指出,除确属需要表示的某些圆角外,其他圆角在零件图中均可不画出,但必须注明尺寸,或在技术要求中加以注明。圆角简化前后的尺寸注法,见8—4图8—54a。

由于铸件表面相交处有铸造圆角存在,使表面的交线变得不太明显,为使看图时能区 分不同表面,图中交线仍要画出,这种交线通常称为过渡线。过渡线的画法与没有圆角情况下的相贯线画法基本相同。画常见几种形式的过渡线时应注意:(1)曲面相交的过渡线,不应与圆角轮廓线接触,要画到理论交点处为止,如图10—6所示。 (2)平面与平面或平面与曲面相交的过渡线,应在转角处断开,并加画小圆弧,其弯向应与铸造圆角的弯向一致,如图10—7所示。 (3)肋板与圆柱面相交的过渡线,其形状取决于肋板的断面形状及相切或相交的关系,如图10—8所示。

倒角标准及规范

1、倒角得目得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得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得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得,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得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3、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得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与孔配合得,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得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得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得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得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得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得,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得,倒角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得,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得,倒角后最大直径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得,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得,分以下几种情况:

倒角标准及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本标准适用我公司所有加工件、部套。 1. 倒角的目的 ①安全需要:为了使在接触工件时不被锋利的边角划伤手; ②外观需要:为了使加工出来的工件更加美观; ③工艺需要:在配合部位避免互相干涉,另外倒角还可以去除内应力防止工件热处理后因为应力集中而料裂; 2. 常用术语及符号 如未注倒角C0.5,各边倒角C0.5 ①未注倒角:有两种理解,第一种工件所有边倒角,第二种图纸上有倒角形状却没有标注尺寸。 ②各边倒角:图纸上无特别标注尖角的,所有边倒角。 ③沿周倒角:常指某一特征(如R角、C角)沿着所指出的某一轮廓轨迹特征加工倒角。 3. 如何判断零件可不可以倒角 ①根据零件类别分类: 基本件:如无特别要求,都应倒角,去毛刺。 企标件:如无特别要求,所有不涉及刃口及刀口的边缘均需倒角,所有配合处理要求轴和孔配合的,都应倒角。 ②根据零件材质及零件使用功能分类: 如材质为45#的零件一般为辅助零件,皆应倒角。 4. 倒角规定

①倒角范围:外形楞、槽、台阶、孔口、螺纹孔口等部件C角、R角加工(C倒角:45°)。 ②图纸应对不允许倒角的地方做出明确规定; ③图纸中所需要倒圆角的地方需要明确注明; ④图纸已有明确标注的按图加工检验,下表为普通零件倒角或圆角一般参考值; (d为直径或板面厚度) ⑤图纸画出倒角而未标注的为未注倒角。未注倒角按技术要求所约定尺寸加工检验: 外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

为:C*45°,C=0.1d-0.15d 内螺纹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倒角后最大直径1.05d,角度90°或120° 对光孔倒角,图纸有要求的,按图纸要求加工检验,无图纸要求的,分以下几种情况: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1-1.5)*45° d≥φ80 倒角(1.5-2)*45° 对轴倒角,图纸有要求,按图纸要求,若无要求倒角原则为: d<φ20 倒角(0.5-1)*45° Φ20≤d<φ80 倒角(2-3)*45° d≥φ80 倒角(3-5)*45° ⑥图纸未画出倒角、未标明尖角且在技术要求中未作约定的,以不伤手为原则倒角,倒角大小最大不超过0.5mm; ⑦原则上各道工序的倒角由本道工序自行解决,倒角时遵循可机加工就不用手工操作的原则,但对某些不适合倒角的工序,工艺应综合考虑其成本和美观,另行安排工序倒角。 ⑧工艺图应考虑粗加工及半精加工时倒角应放余量的具体尺寸,无工艺图由操作工参考标准执行; ⑨操作上应考虑加工的顺序和刀具的磨损,避免倒角后仍有翻边毛刺的情况。 ⑩零件配合时倒圆、倒角应遵循的原则为: A. 内角倒圆,外角倒角时,C>R(C为倒角大小,R为倒圆半径) B.内角倒圆,外角倒圆时,Ra>R(Ra为外角倒圆半径,R为内角倒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