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春秋战国历史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只不过是“东周”的的两个阶段,所以说春秋战国,还是要大致说一下东周的。熬夜答题,若有疏忽,还请包涵。前面讲的是前期演变,比较熟悉的可以直接跳到春秋。

可以说我们现在能确定的中国最早具有“国家政权”这种性质的时代,无非是3000多年前的商。那么商之前是什么样子呢,了解这个对于春秋战国的各国特性还是很有帮助的。

图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现在的中国虽然大,但是真正的“平原”无非也就是上面标了颜色的那几片(山东丘陵除外),其他地方全部都是山区。(请勿转用)

平原也是个双刃剑,平原大多是河流携带泥沙冲积而成,可以说在末次冰期结束后洪水泛滥的阶段,往往高原山地才是更适合生存的地方,但是随着洪水稳定,平原逐渐变成了适合农耕的地区,所以造成了“古羌人(O3)”的大分裂,这也就是上图的“西羌”“东羌”,西羌是继续留在高原的游牧民,而东羌是生活在平原边缘的农耕民(如上面绿色的“渭河谷地”)。

西羌就是现在藏族纳西族等诸羌的祖先,而东羌就是后来所谓的汉族,可以说在那个时代,我们的语言都差不多。

而三苗(O2),百越(O1)则算是羌人的“表亲”(父系基因都是O,只不过分裂时间不一样),三苗生活在长江中游平原(湖北湖南一带),百越生活在长江下游平原(浙江江苏一带)。而山东丘陵一带的东夷(C,O2,O3)是个混合民族,这里就不拆开讲了,反正一直活在几个民族的夹

缝中,但是却逐渐被周边民族影响。

中间的就不细说了,随着洪荒稳定,东羌开始往华北平原去,三苗开始侵犯隶属东羌的东夷,经过一系列混战,三苗一部分留在华北平原,剩下的失败退回南方,东羌地盘扩大,直接把东夷也囊括进去,两边就算是合二为一了,算是控制了北方,而最为肥沃的中心呢,就是这个”华北平原南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原”“河南”。而百越一直都很发达,可以说虽然人不多,却一直扮演着技术输出的角色。

结果这个东夷被活在夹缝那么多年,技术那是大大的高级(龙山文化),所以东羌却反过来被东夷影响了很多,所以这个东羌东夷组成的部落啊,不论怎么控制,也顶多就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当然了,这个大部落信仰光明,自称“夏”,也就是远古羌语里和“花,华,火”等谐音的一个词汇,是光明华丽的意思。所以我们也称东羌是“诸夏”,或者换句话说,“华夏”。

所以东羌和东夷组成的华夏人虽然还算强大,但是也就一部落联盟。并且西边是自己的游牧民亲戚“西羌”,南边还有三苗百越,所以屁股并不安稳。

所以最后华夏的内部政权还从东羌偏移到了东夷族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商。

东夷领导的商是个浪漫主义很强的民族,爱经商,爱喝酒,爱旅行(雾),爱祈祷,就是不太爱种地,虽然自己技术很好,战斗力也不错,可是这国家集权性质太弱,部落性质还是挺强,所以等到商的老大“受” (╯▽╰)和东南边的百越们打仗的时候,西边的东羌人终于看到了雪耻的机会了。

这群羌人吧,是羌人中的“姬”部落,其实最早的羌人是个母系氏族,有很多带有母性标记的“姜、姬、嬴、姒”等姓,后来文字逐渐产生标注了个女字旁,就代表了母系族群的标记,再到了后来父系氏族开始,部族发展兼并发现人太多,所以就出现了更多的姓,比如“斟、芈”等姓,当然了,也有东夷的“子”等姓(商就姓子)。但是父系氏族的时代,随着人越来越多,这些标记母系的姓已经不够用了,我们就从IPV4升级为IPV6,所以父系氏族时代就出现了表示“父系”的——氏,当然了氏大多也是用地名命名的,你跑到哪里住,就是什么氏,后代也是什么氏。比如“轩辕氏”“高阳氏”“有虞氏”等。所以在姓氏合流之前,一般都说一个人是X姓X氏。比如传说中的禹就是姒姓夏后氏。当然了,这个禹的姒姓也是被赐的,史书说禹出西羌,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说这禹这人很有可能不是东羌华夏人,只不过是华夏集团为了制约东夷的一个手段,没想到最后人家治水成功拿了天下。

话说回来,这群“姬”们算是但是华夏(东羌)的一个大部落,自己被商赶回了老家(陕西)不说,还一直和西羌斗争,所以一直都看商这群“神棍”不顺眼。这群人和商人也不一样,是个彻头彻尾的“农业民族”,他们包装出来的“神”,全都是什么三皇啊,后稷啊这些自己的祖先,做的大事也无非就是种地种地,所以种地种出了名堂,他们越来越强大,再加上消化了好多西羌亲戚,所以打算打击商了。

这群人安插了一个同属于羌人的“姜”姓间谍——尚,也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姜子牙观察“商王受”的一举一动,姜子牙发现商东征,再加上内部受的哥哥微子启以及比干对受很不满,他们觉得你既然都受还为什么要攻啊(雾)。所以这群姬姓周氏的族群,趁人之危灭了强悍的商,还给受起了个名字——纣王。

这场战争我们可以称之为——陕西人大战山东人(雾)。

当然也就少不了要抹黑纣王,武王“发”赢了之后,不免也要说自己当首领也是按照基本法的,第一次把“夏”这个冷饭炒了回来,他们自称是继承了夏的“正统”。

尤其是周也担心这种悲惨的情况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商人打仗那么厉害,最后也被自己灭了。这个地方太大太松散了,这样的一个部落林立的地方怎么才能彻底的控制,东夷,西羌,三苗,百越全都虎视眈眈,所以他们把“农耕民族”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他们把天下分成了众多的“国”。

注意了这个“国”的含义可和现在不一样,国的繁体字是“國”,这就是一个人拿着武器保卫城墙的感觉,所以说國无非就是现在“城池”的含义,而每个“國”都统领着若干的“郊”“野”,所以这种“小型集权”的思维正式在这个土地产生,可以说在那个时代,这个是对于这样大的领土的最好管理模式了。而在农业上,“國”周围的“郊”是“公田”,是国人所享有的优质田地,而“野”都是是私田,私田质量不高,一般是平民和奴隶耕种,私田的奴隶还必须耕种公田给“国人”奴隶主享用,这就是所谓“井田制”。土地没有私有制度,完全都属于最大的“周天子”。

所以说周人用自己的“國“制开启了“分封”的时代,周分封了成百上千的“國”,自己却回到了老家,陕西的“关中地区”,而自己就是所在的城池“镐京”地区也就是所谓“中国”。

这个分封一开始起到了特别好的作用,他把自己家人分封到各个地方,保证自己的集权,并且扩张了领土,周的分封很有意思,他基本把比较好的地方都分封给了自己家人,比如华北平原南(河南)的郑国陈国蔡国,过还把商的遗民分封到了离自己不近不远最好掌控的地区,比如前面说的纣王的哥哥——微子启的“宋国”(河南东)。

同时周做了一个决定,他把当时认为“鸟不拉屎”的地方分封给了功臣外姓,比如被商驱赶到长江中游(湖北)一带的“芈”姓华夏人,因为芈姓的熊氏部落帮助周灭商,于是功臣后代芈姓熊绎就被分封给了整个长江中游一带的大部分地区(湖北湖南),但是这个周王真心是很坏很坏的,因为前面说了,这长江一带全是三苗啊,周王说那我不管,反正全天下都是我的,我爱怎么分怎么分,三苗不服你你可以打他嘛。

所以芈姓以很低的辈分“子爵”被分给了三苗地区,他们没办法只能不断地和三苗争斗并互相同化,这也就是——楚国。

而同样是功臣的姜子牙,却是以“候爵”的身份成为诸侯的,公侯伯子男,这么一看差了好几辈啊。

姜子牙也被分封到了当时认为很偏远的地方,山东半岛一带,这个国家就是后来有名的——齐国。

当然了,周也怕这么远了这些“外人”不好控制,于是又在齐国的北边分封了“燕国”(北京河北),长江下游的百越地区分封了“吴国”(浙江),熟悉地理的应该知道,这两个地方可以很大程度的限制齐国和楚国,而这两个地方的国王,可全都是姬姓的。

所以看似周的算盘打得肥肠的exciting,所以一开始也算平稳,随后周武王“发”在赢得战争之后

两年就挂了,随后就是自己的弟弟周公旦(不要总叫人家姬旦了)辅佐自己儿子周成王的时代,周成王分封自己的弟弟“虞"于唐地,也就是唐国,你说我怎么没听说过唐国啊。

其实唐一直是山西一带的一片广大的区域,包括后来的唐朝,也是因为李渊发家的地方是太原一带的”唐“地。但是随着这个唐国越来越厉害,最终进入了2.0版——晋国。这个晋啊,是周易的一个卦象,是个非常炸天的意象,不信你倒过来看,是不是像太阳喷薄而出地平线。现在也有个说法叫“晋级”,当然了,我们现在也管山西叫“晋”,也就是说晋国是一个以山西高原为主要地区的大型诸侯国。

当然了,周成王自然也不会亏待自己的叔叔周公旦,给周公旦的后人封到了山东西部的肥沃地区,也就是——鲁国,鲁国夹在宋国(微子启)和齐国(姜子牙)中间,可能本来就是为了制约这两个异姓诸侯的。

看过封神榜的人应该知道,纣王有个大将军,对就是被黑出翔的那个“恶来”,这人在小说还是电视剧里都是个一直被姜子牙吊打,被各路神仙开嘲讽的角色。其实这人的姓是——嬴。

恶来的后人被轰到了甘肃天水一带,成了给驾车养马的,想想也挺惨的,一直到了那个号称见过西王母的“周穆王”,由于这货一直在愉快的玩耍,最后徐国造反了都不知道,恶来的重孙子“造父”使了吃奶的力气驾车,终于让周穆王及时的赶回了镐京。

于是造父被封在“赵”地(山西洪洞),给了个子爵,号称“嬴姓赵氏”,成为赢姓赵氏的始祖,也成为后来赵国的始祖,不过这是后话了。

而造父的侄孙,非子(一个造父一个非子,贵圈真乱),由于养马养的异常的不错,周穆王的儿子周孝王觉得这人非常的不错,于是就很欢脱的也给了个“子爵”的爵位,把甘肃天水一带的“秦”

地分封给了非子,这也就是秦国的由来,所以我们也会说秦国是“嬴姓赵氏”。但是这可不是周人多好心,而是这秦国这地方又能抵抗西羌(别忘了我们那群游牧民亲戚),替自己挨刀。同时又离自己很近,更好的被自己统治,简直棒棒的。

所以从上面看,可以说到了西周,华夏人的“国家”才算有了点雏形。

但是如果说中国古代有10个最缺心眼的昏君暴君,这个后来被孔子标榜的十全十美大仁大义大礼的周朝,独占了两个。——周厉王姬胡,周幽王姬宫湦(sheng)。

?姬胡这人可能不有名,但是中国真正进入有确切历史的纪年“共和元年”,其实就是从他开始的。

不过这个“共和”可不是共和,这人可一点都不“民主”,因为横征暴敛,兼并土地民众苦不堪言。

结果在周厉王开始高压控制言论,国人不敢在公开场合议论朝政。人们在路上碰到熟人,也不敢交谈招呼,只用眼色示意一下,然后匆匆地走开,这就是“道路以目”。周厉王得知后十分满意。

对贵族召穆公说:“看我多厉害,再也没人敢说我了,吼”

?但是西周的政权这个时代本来就很有部落遗风,所以百姓可不像后来那么在乎天子。

?所以没高兴几天,前841年首都就发生了著名的“国人暴动”。(所以啊,几千年了,人们还是没变啊)别忘了,这里面说的“国人”就是城市里的人的意思,

?首都人民非要逮到周厉王杀了,这货吓得跑出首都,一直到了山西的彘,再也没敢回来,后来病死。

?最后没辙,国王都跑了,国人还非要杀了太子,所以这下也没法继续让周厉王家人当天子了。

?最后大臣周定公、召穆公的劝解下,国人总算是消了气。周公和召公根据贵族们的推举,暂时代理政事,重要政务由六卿合议。中国历史上竟然出现了神奇的贵族寡头政治时代,前814年也就是——共和政治的共和元年。这之后的历史,就有了很确切的文字依据了。这一下内部算是毁了,那就靠诸侯活着了。

?结果后来的宣王中兴没多久,第二个奇葩周幽王上台了。

?这人有名吧,烽火戏诸侯那个。

?周幽王这人和纣王不一样,可真心是昏君,也不怪后人抹黑,找了个妹子褒姒,这冰美人一直就是不乐。姬宫湦为了逗她,开心的玩了一次大型的狼来了游戏,把诸侯们当猴耍,中央已经都破筐一样了,诸侯再一生气,直接都不鸟这个周幽王了。(当然了其实历史的真实并不一定是这样,这个会在专栏里写)

?公元前771年,我们的远亲,西羌的犬戎部落(甘肃陕西一带)进攻这个摇摇欲坠的镐京。周幽王尝到了狼来了的恶果,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这是华夏人,也可以说是东羌人,第一次被西羌彻底打败。也就是说,我们的内部大分裂,就是从西羌入侵开始的,而这个大分裂时代,也不可避免的和我们所认为的”蛮夷“发生了深刻的交流,以至于有了现在的”中国“。

?要不说这时候就真没白培养嬴姓宗族,秦国的老大“嬴开”审时度势,把太子姬宜臼从镐京(西安一带)护送到洛邑(洛阳),姬宜臼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周平王”,因为是从西到东,所以就叫这个时代“东周”,可是这不要脸的太子把自己被搞得面目全非的老家陕西一带分封给了嬴姓的老大,并且给升格为“伯爵”,嬴开也就是后来的——秦襄公,嬴家正式成为了诸侯。其实秦襄公心里已经问候周平王祖宗一个遍了,我费这么大劲护送你,你就把你被犬戎占领的老家给我?

?图犬戎入侵秦护送姬宜臼逃跑

回到周平王,他从陕西的渭河谷地迁都到河南地区,也就来到了一堆老大哥的齐鲁宋郑诸侯地区,谁能听他的啊,所以慢慢的这个所谓的东周,沦落英国女王一样的一个大花瓶。中国的大分裂时代正式开始,而文化爆炸和物质爆炸时代也开始了。

这时候才是所谓的春秋。春秋本来得名于鲁国史书,这个时代的名字也是后来才有的,最起码在当时,人们认为我们名义上还是东周嘛。

而周的衰落,导致了所有的诸侯国开始蠢蠢欲动了,尤其是这几个“外人”的国家,姜姓的齐国,芈姓的楚国,还忙着自己在那边和犬戎斗争的嬴姓的秦国,当然了,还有在西周时代就一直闷声发大财的姬姓同宗晋国,当然了甚至东南的百越国家吴越国都开始脱离控制。

图春秋列国,忽略了大多只有一两个“国(城池)”的小国家。(自制地图,勿转载)

其实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华夏人控制的区域,在现在看来还真是小的可怜,而且越接近中原的国家越小,这也是当年周在中原(河南)地区过多分封的结果。

可是最早时期炸裂的,竟然是后来被无限吊打的“郑国”。

郑国本来是前面说的“周厉王”的小儿子——姬友的国家。对,这名字比姬旦还厉害,姬友。

姬友也就是郑桓公的郑国是个本来被安插到边境提防犬戎的小国,也在陕西一带,因为西周被吊打,他自己只能向东谋求地盘,结果随后自己也被搞死了。所以他们自己的也只能向东迁徙,继位的郑武公顺便就灭掉了东边河南乱七八糟的国家,这也就是春秋时代最早的吞并,所以他们定了一个新的都城“新郑”,这个城市现在也还有。

图郑国(周只剩下了屁大的地方)

郑武公死了之后,大儿子“寤生”继位,就是“郑庄公”,这货的名字也是太诡异了,最后你会看见整个春秋时代的人名字都很诡异,这个郑庄公出生的时候他妈难产,结果就搞了个这个名字。

这人不仅仅搞掉了自己的弟弟和老妈,随即还联系了齐国鲁国搞了宋国,这个时代齐国实力还真不怎么样,所以说纷纷承认郑国是老大,所以说那个时代的周天子已经开始威严扫地,这个所谓的“共主”也就仅仅是个象征而已,但是各国又不敢称王,所以最后只能演变为拉山头拜老大一样的行为,所以这个时候郑国就是所谓的“霸主”。

随即周平王,对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被秦和郑一起送到洛邑的周幽王的儿子。十分之不满,随后大力斥责之。郑国也就认了一下怂,等周平王死了之后,周桓王继位,这货很拿自己当一头蒜,直接撤了郑庄公的职。

这下郑庄公很不爽了,开始派兵挑衅,拔了周王室的田地里的作物,结果周桓王直接就过来起兵了,还联系了上面三个“战五渣”陈蔡卫三个国家一起攻打郑国。但是这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郑庄公这种老妈和弟弟都能搞的人,也就轻松地干掉了这几家的军队。

从这之后,周王室的名誉就彻底毁掉了,所谓的东周也就真的名存实亡了。

可是郑国没高兴几天,等到郑庄公一挂掉,这国家就算完了,中原这个地方,夹在所有国家的中间,根本没有容身之处,所以最后只有炮灰的份。而当时被认为“鸟不拉屎”的边缘国家就相继崛起了。

齐国的姜子牙的后代们在山东这边经营了好多年,终于把这个东夷旧地弄得像回事了,并且这地方一直是中原政权够不到的地方,因为山东本来是个丘陵密布的地方,丘陵里还有个高的吓人的泰山,所以这地方的自由度极高。

齐国这地方背靠山,面朝大海,渔业和盐业极其发达,并且他们也继承了东夷的经商传统,迅速的发展起来。但是还是要不得不提一个人。

齐国出现了一个神奇的国君“齐襄公”,齐国吧,一直以民风开放著称,乱到什么程度呢,齐襄公一直和自己的妹妹文姜胡搞,最后搞的妹妹也嫁不出去,最后没辙,只能嫁给离自己比较近的鲁国国君。

鲁国这时候已经是迂腐不堪的神奇国家了,这个国家的国君是姬旦的后代,还保留着西周初年的那些礼乐思想,当然也就这样的国家可以培养出孔子这样的人,所以信息也极度闭塞,就把齐襄公的妹妹给娶了,结果最后这货带着自己的新娘子去拜见自己的大舅哥,结果这俩人见面又搞上了。

鲁桓公就像杀了这个小婊砸,但是他忽略了他在人家的地盘,结果就被齐襄公给杀了。

这样一下造成了整个内外的震动,因为但是诸国还没发生过这么变态的事情,所以威信也大大降低。随即之后这个齐襄公没事欺负欺负落魄的郑国,卫国,最后搞得边境也剑拔弩张。

最后终于由于这人言而无信,惹怒了边境守将,这群人和齐国姜姓贵族无知(对你之后会发现齐国人的名字都极其诡异,完全是那种起个歪名好养活的那种)一起干掉了齐襄公,无知当了君主。

但是可惜这无知就是个暴发户,所以没多久也被暗杀了。这下可倒好,国家没了国君,这可就糟

了,所以只能去请流落在外的,齐襄公的弟弟,“纠”和“小白”。

对,小白,姜小白。

纠和小白全部都是流落到外国的贵族,纠的老师叫管仲,小白的老师叫鲍叔牙,他们早就看出来这齐襄公吃枣药丸,所以就下了个大棋,这对好基友分别领了两个公子,投奔到了鲁国和莒国。

本来公子纠是哥哥,所以这货按理说应该当国君的,结果很不巧他去了鲁国这个迂腐的国家,他一顿和齐国谈条件,齐国又是个没什么礼法的国家,所以就说甭管那些,咱来个龟兔赛跑,谁先来到齐国谁就是国君。

结果这鲍叔牙是带着小白是撒丫子就跑,剩下鲁国这二缺的国君还在守着这个哥哥呢,所以人家小白就先走了一步。管仲一看这不行啊,赶紧带着公子纠跑了。后来眼看是追不上了,就想暗杀小白,救过管仲这货一箭射到小白的腰带扣上,自以为大功告成愉快的回去了。

结果公子纠不紧不慢的到了都城临淄的时候,小白早就坐在宝座上了。

小白,就是后来所说的“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

小白自然很感谢自己的老师鲍叔牙啊,就想给封为“国相”,但是鲍叔牙荣华富贵不忘好基友,他说我这哥们管仲啊,真心比我强多了,你要是有了他,我们走向春秋巅峰就不远了。小白说这差点把我搞死的人怎么用啊,但是又禁不住鲍叔牙的耳边风,就把这管仲请回来了。

管仲这货简直是个前无古人的人物,别看刺杀技能特别弱,但是是个极强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神奇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个“以经济发展为纲”的超前结论。而且在这个分封制盛行的年代,管仲推出了“国君直接任免”制度,要知道这个神奇的制度直接破坏了世卿世禄的腐朽制度,整个齐国的权利直接握在齐桓公的手里,并且设置了“常备军”这个前所未有的组织,要知道那个时代完全就是农民拿个木棍就是兵的时代,达到万人的常备军的齐国实力大大增强。

管仲大力发展商业,和周边部族进行盐的交换,利用资源发展,再加上管仲这人秉承了齐国一直没节操的传统,设立“官方妓院”,大量的资金从贵族手中进入了国家财政,可以说这样一套穿越的理论在那个时代的华夏各国,甚至几百年之后,也都没有产生过。

所以说齐国的崛起就成了必然了。

这个时候中原的国家越来越分裂,至于周的那个所谓的天子,也和中原小国没什么区别了,所以齐桓公一看我都这么吊了能不能也当个天子什么的,后来自己仔细一想也是做梦,就算中原的小国都臣服自己,自己要是太过分估计所有的姬们都得群起而攻之,最后想想得了,不当天子当个“老大”总可以吧,所以就开始了“会盟”活动,这东西一直是周天子才能行使的职务,什么感觉呢,就是聚个山头,你们一起来喊我一声老大。

齐国不停的会盟,随着实力越来越强大,最后中原那些乱七八糟的国家,甚至一直自认为自己是周公旦后人出身很了不起的鲁国,还有商代遗民微子启的“公爵国”宋国,也都开始臣服齐国,天下正式进入“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西周建立的等级尊卑制度荡然无存,可以想一下,姜子牙的后人让姬发和微子启的后人臣服于自己,就是这个感觉。

最后齐桓公弄出了个冠冕堂皇的纲领,说我这叫“尊王攘夷”,现在西羌这么猖狂,我们就是要尊

这个没人鸟的周天子,来攘那些的游牧民族,当然带头大哥还是我小白嘛。也就是说其实从齐国开始这种少数民族和华夏人尊卑等级的观念就加深了,虽然从某种程度讲只是齐国为了当老大的一个技巧。

可是齐国也确实做到了“尊王攘夷”,不久北边的燕国(北京河北一带)就求救了,他们说我们受到了“山戎”的进攻,在那时候的观念里戎一般是西边少数民族的代称,所以山戎也很可能是西羌,前面说过华夏人本来就是羌人的一部分,所以就算到了战国时代也分的不轻,熟悉地理的也应该知道,北京离东北地区和内蒙地区是很近的。

图燕国和齐国的位置

随后齐国就用自己逆天的军队击退了山戎,所以除了中原那些小国,边缘地区的“大国”燕国也开始臣服,齐国后来又屡次的帮助华夏国家击退西羌。

所以就算孔子这个鲁国人,这个最反对礼崩乐坏的人,也不得不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算是肯定了管仲以及齐桓公对于和羌人作战的成功,从一方面来说,春秋就是这样看似分裂,但是却极大地扩大了华夏人的地盘,也正是因为这些人不断地攻击西羌或者北狄,更快的促成了匈奴这个诡异的部落联盟的产生,不过这是后话了。

可是这个时候,齐国看楚国却越来越不顺眼,齐国哪次会盟,楚国就当没听见一样。而且齐国也看不上楚国,虽说芈姓的楚国也算是华夏,但是这群人和三苗一起融合了那么久,势力扩充到了整个长江中游以南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所以齐国认为你们不就是一群蛮夷么,你不认我当老大是吧,攘的就是你。

这个楚国自己融合了南方的三苗之后(剩余的三苗进入山区成为了现在的苗族),开始打算向北争霸,就开始欺负中原的郑国,郑国这时候已经从当时的小霸主成了一个谁都可以插一脚的小可怜,可以说中原的所有的“姬”们全部都是如此,他们成了他们曾经看不上的边缘”外人“大国的战

场,谁都可以耀武扬威,这下郑国没办法了,只能去求老大齐国。

所以齐国开始找茬。

管仲义(chou)正(bu)辞(yao)严(lian)的问,为毛你不给周天子进贡“苞茅”啊?(一种过滤酒的作物)

还有啊,当年周昭王就死在你们楚国啦,你自己看看是怎么回事啊!

楚国说你这不是有病么,八百年前的事你提他找茬?最后但是也害怕齐国,于是赶紧给周天子送过去苞茅,结果送了苞茅,这齐国还是不依不饶,反正我就是要打你,你怎么地?

楚国一看这怎么着,就问齐国你怎么才能不打我?管仲说,你就叫我老大就成,我们开心就好。所以最后楚国齐国“召陵会盟”,这一下基本上东南边的国家,全部成了齐国的小弟,但是楚国心里肯定还是不爽的,但是时机不到,先闷声发大财吧。

而管仲一死,齐桓公晚年越来越昏庸,齐桓公真的成了小白,所以从这之后,齐国就大不如前,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直也是一方强国。

而此时山西一带的,前面说的晋国,在山西一带就崛起了,山西啊,处在黄土高原东侧,而且两千年前这里还不是现在看到的“大风从坡上刮过”,所以水土丰美,但是这地方离北边的狄人太近了,这群人应该是一群西羌和北亚人(N)的混合人种,所以也是一直和他们作战,结果就这么多年来的战斗,导致了这个晋国实力不仅没受损,反倒越来越强大,战斗力爆表,根本不用训练。

到了晋献公的时代,晋国已经是个可以和齐国媲美的大国了,可是这货在又一次欺负少数民族同学之后,少数民族同学给进贡了个美女,生了个小儿子,非要立这人为继承人,结果杀了太子“申生”,而另外两个儿子夷吾、重耳也吓尿了赶紧跑路,最后小儿子在内斗中双双挂掉了,这下怎么办。

这时候走投无路的夷吾只能去了秦国,而重耳去了自己的老妈家少数民族的”狄国“,这个狄国也就是后来的”中山国“。这个秦国啊,前面也说过,本来就是一群养马的弄的国家,完全就是个暴发户,其他国家没几个看得上的。

秦国也知道自己就是个土鳖,没法和这些“大贵族”们竞争,你们攘夷,我就去亲夷,他这地方本来就全是西羌犬戎,当时周平王把这地方给了他们,就是让他们当个炮灰阻止犬戎。

结果秦国不但没当了炮灰,还一顿和犬戎结亲,并且用了华夏人的反间计不停的戏耍自己的游牧同胞们,所以最后整个犬戎的地盘全成了秦国的不说,秦国的战斗力也大大提升,但是吧这两下子还是没法去中原显摆的,毕竟自己资历太低了,先安稳一下比什么都好,所以这个时候秦国的老大——秦穆公,就开始和旁边的晋国各种结亲家。

图秦国和晋国也可以看成是陕西人和山西人中间那一串乱七八糟就是现在的河南

这也就是著名的——秦晋之好

所以夷吾跑到秦国,就被姐夫秦穆公送回晋国去当了国君。结果这货回去之后不知道怎么,就怕别人抢了他的位子,非要把自己的弟弟重耳给搞死。重耳说我这招谁惹谁啊,就只能逃跑到齐国,结果跑到齐国,齐国随着齐桓公一死,也开始乱七八糟,重耳没辙,又只能跑到楚国。

当然了,楚国是很善待重耳的,说你看我对你这么好,你怎么报答我啊,重耳说我就一在逃犯,怎么报答你,后来想想说得了,如果我有一天真能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咱们两国如果交战,我会退避三舍,来报答你如何。楚王说拉倒吧,你都这样还当国君呢,我就那么一说。

结果这时候,夷吾的儿子公子圉听说老爸病了(这么提心吊胆能不病么),赶紧从秦国跑回了晋国,结果回到晋国这货就翻脸不认人,总害怕秦国哪天又送回来个国君,所以直接和秦国断交了。秦穆公说我了个天我白把我女儿嫁给你了,这不破坏两国友谊么,你不是怕我送个国君回去么,好啊,我就给你送一个。

于是老的牙都掉了的重耳就被秦穆公硬生生的连软带硬的送到了晋国,重耳就是大名鼎鼎的——晋文公,又一个公认的“春秋五霸”。

晋文公这老头一上台,就赶紧和秦恢复正常邦交关系,进入蜜月期,尤其是人家晋国是姓姬的,所以那个形同虚设的周天子非常的支持晋国,直接钦定晋国当霸主,希望削弱姜姓齐国的地位。所以天时地利人和,本来这晋战斗力就彪悍,所以齐国也不敢动晋国。结果这个时候楚国又去蹂躏宋国去了,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这些边缘大国啊,完全就是以蹂躏“正统”小国为乐。晋国一看这我能答应吗,你个蛮夷。

结果两人就干起来了,楚成王说诶!你当年不是说退避三舍的么,晋文公说好啊,我退啊,然后就退,越退楚国越高兴,正当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人家冲上来就把楚国解决了。至此晋国名声大震,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霸主”,并且晋国的霸业没有随着晋文公的死而消散,而是一直存续了下去。

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直被鄙视的南方大国楚国开始崛起了。

前面这个人家退避三舍还被吊打的楚成王回国之后只能独自好好发展了,等到了他的孙子继位之后,国家好像就更乱了。

成王的孙子——吕继位,吕,芈姓,熊氏,也就是后来说的楚庄王。

这人一上台之后就各种花天酒地,不理朝政,一连好几年都是这样,各种乐不思楚。

并且庄王说了,你们谁劝谏啊,立刻就杀啊。最后大臣伍举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但是还不敢直接劝谏,就问庄王,大殿里有个“神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这是个什么鸟。

庄王回复了个非常BIGGER的话:“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其实这鸟,哦不这个楚庄王啊,一直在用我们的话叫韬光养晦,或者叫闷声发大财,因为出国内部其实派系众多,十分混乱,非常有部落遗风这样的一个国家,国相把持朝政,这人不敢进行什么改革。这三年以内,庄王慢慢发展自己的党羽,麻痹了国相以及旧贵族,终于慢慢的把权利搞到了自己的手里,楚国开始向集权国家发展。

楚庄王的命也非常好,正好晋国摊上了一个昏君晋灵公,最后这人还被内乱搞死了,晋国算是跌倒了谷地,但是瘦死骆驼比马大,但是中原的小国都开始不依附晋国了。

庄王巩固了大后方之后,直接一路杀到了中原,不仅仅按照国际定律欺负了一下郑国,并且在邲之战中击败晋国军队,但是楚国也知道打赢晋国基本不可能,所以就在黄河爽了一圈。

庄王直接跑到周天子的洛邑耀武扬威,要知道整个诸侯国就楚最不鸟天子,他们甚至不认为自己属于东周,当年楚国只是一个“子爵”,结果这群人硬是给自己改成了“王”。所以周天子一直最怕的就是这群各种三苗风气而且有着“芈”姓的这个神奇的国家。

庄王知道自己不能对周取而代之,但是却想羞臊一下周天子,我听说大禹当年铸鼎,不是说谁有这个鼎就可以当天子么,这鼎多重什么样啊。周天子没辙,只能回答:“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庄王一看这群人都怂成这样了,抛下一句“楚国折钓之喙,足以为九鼎”扬长而去。

这就是后来所谓的——问鼎中原

楚国的霸业可不是“尊王攘夷”,而是“我蛮夷也”你行你攘我啊。

图春秋楚国称霸时的形式

但是楚国随着庄王的死去也就算是结束了,并且晋国恢复了元气,在晋国几个大夫,智庄子,赵武(就那个赵氏孤儿),韩起,魏舒等人轮番吊打楚国(聪明的朋友发现了,这几个大夫造成了韩赵魏的雏形)。而这时候更更从来没被中原人注意的“吴”国竟然崛起了。

大家有没有忘了那个曾经问庄王“三年不飞”那个伍举?

王位传到了楚平王,首辅是一个叫费无极的人,伍举的儿子伍奢是太子太傅,费无极这人一直想陷害伍奢,于是离间楚平王和太子建的关系,最后楚平王非要弄死自己的儿子太子建,太子建没辙,只能逃跑。

当然了,伍奢的儿子伍员和伍尚就一起跟着去了,他们一起去了那个破鼓万人捶的郑国。

郑国一开始是对这落难贵族不错的,结果这太子建也别怪别人陷害他,非要弄死郑国国王立一个新国王支持他,嚯,亏他想得出来,结果就被郑国搞死了。伍员和伍尚也无处去啊,结果费无极就威胁这哥俩,说你们要不回来我就杀了你们爹。

结果伍尚就屁颠屁颠的回去了,结果爷俩就全被杀了,伍员没办法,只能跑路,想想还能去哪里,没辙,去吴国吧,这是个边缘国家,比较适合我发展。

伍员就是后来很有名的“伍子胥”,这人转投了吴国的王族——公子光。

前面说了,后来的史书各种意淫吴国什么周王室之后什么的,实际上也是典型的牵强附会。但是吴国的老大确实是姓姬,但是吴国除了上层社会是姬,下层社会大多都是百越。吴国的都城是姑苏(现在的苏州),其实这个名字也是古越语翻译过来的(和汉语完全没关系的语言)。

伍子胥其实来吴国就是为了他的复仇计划的,所以这货撺掇公子光,去派人刺杀当时的吴王——僚。

伍子胥给了公子光莫大的勇气,这也就有了后来“专诸刺王僚”的故事,专诸在鱼肚子里抽出匕首,

刺杀吴王僚,这也就有了“鱼肠剑”的传说。

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伍子胥的复仇道路开始了。这人天天撺掇吴王打楚国,吴王说就我这两下子怎么打啊。

可是吴国这地方有一点好,熟悉历史的可能知道,从百越的良渚文化开始,这群人的“科学技术”就极其发达,所以这个时代,他们的冶金技术也是很多国家比不了的。

伍子胥说没事,打仗吗,我给你推荐个人——孙武。

这个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的作者我就不说了吧,有这人在,吴国就把已经走下坡路的楚国横扫了,直接把楚国的都城给搞下去了,要不是楚国地方大,就基本亡国了。

伍子胥这个恨啊,直接把楚平王给鞭尸了。结果楚国没办法,只能求秦国帮个忙,秦国一看这也是唇亡齿寒啊,于是就派兵打过来了,但是秦国这么老远过来,也就那么回事,正当阖闾在想要不要继续打下去的时候,嘿!自己家后院起火了,一直被自己压着的蛮夷——百越人的越国竟然起来了,越国在现在的浙江南部以及福建一带,一直是个不怎么被注意的百越国家。

越王这人只是想骚扰一下,把人剥光了衣服跳大神一样的吓唬吴国,正当阖闾看的入迷,不知道这是什么玩意的时候,自己就挨了刀子了。

阖闾回去之后不久就死了,之后儿子夫差继位。

夫差继位之后也不能忘了雪耻啊,最后毫无悬念的横扫了越国,勾践和自己的好基友范蠡被弄到吴国当了奴隶,只剩下大臣文种留在越国料理国家。

这个范蠡在现在看也是个穿越性的人物,这人一直贿赂吴国大臣“伯嚭”,然后让这人一直说好话,勾践也是一直隐忍,隐忍到连夫差的翔都去吃,然后开心的说大王你身体真健康,嘎嘣脆鸡肉味!

所以勾践就这么被放回去了,放回去了,放回去了。伍子胥回来之后肺都气炸了,说这都什么玩意啊。

之后范蠡把自己小老婆“西施”送给夫差,伍子胥这个忠臣还是一直在bbb,最后,他就被杀了。随后吴国简直不可一世了,直接向北去大当年叱咤风云的——齐国,齐国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齐国了,被吊打的很惨。夫差说,让你尊王,让你攘夷(雾),你们说我当老大你们支持吗?

图吴王夫差攻齐

正当吴国俨然一个霸主的时候,就是大家熟知的“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故事了。

夫差这昙花一现的霸主梦还没做完,越国就灭了他全国,夫差说诶你别杀我,我当时都没杀你。勾践这个人也很贱,他说你没杀我是你缺心眼,我又不缺心眼。

于是就这样,最边缘的越国竟然也成了霸主。

所以说就在这样的的兼并中,越来越多的小国被吞并,最后谁也没法去控制谁了,谁也没法真正的称霸了。几个大国的雏形出现了。

南方的楚国,北方的晋国,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还有东北的燕国,东南的越国,组成了天下最大的势力。..................................................................................................................................................... ......

那么这离”战国“时期就不远了,接下来,庞大的晋国的内乱——三家分晋,拉开了战国的序幕

图春秋末期(不要理会巴蜀,没成气候)

我天啊,看看看,这晋国可不得了啊,虽然后来的国君一直缺心眼,但是人家的士兵可不缺心眼啊,人家的卿大夫也不缺心眼啊,晋国一直是个机动性很强的部队,所以一直是你们爱称霸不称霸,反正天下我最大。你楚国再厉害也被吴国欺负过,齐国也就是个落魄贵族,秦国嘛,你很有眼光嘛,抱我大腿,那是坠好的。越国?你那么远,关我鸟事?

晋国和楚国两个人,经过争斗兼并,直接就把河南这些中原小国给蚕食了,就留下了连破鼓都孙不上的宋国和郑国。而且晋国直接吞噬了华北平原的游牧民族所以地盘非常大,还都是北方的好地方。

所以这么一看,晋国就有点丧失了游戏的平衡性了,所以老天爷不能给他机会,庞大的国家,内乱的可能性就出奇的高,这个时代的晋国,其实是四个贵族把持的。

前面说过,这个晋国啊,到了晋灵公的时候就一直内乱,最后导致王权和没有一样,所以看出来到了东周乱世的顶峰时期,不仅仅诸侯不拿天子当回事,其实大夫也不拿诸侯当回事。所以智(楚庄王之后称霸后伐楚的主将后代)、赵(赵氏孤儿知道吧,赵氏孤儿赵武就是赵家的中兴者)、魏(同智氏)、韩、范、中行这几个大夫把持国家,唯独这个智家的权力最大,毕竟智家曾经出自荀氏,算是晋国的中兴之族了。

所以这个智家就联合赵、韩、魏一起干掉了范、中行,最后四个大夫占了晋土,但是智家一家独大。等到了这个智家轮到“智瑶”接班的时候,更是牛叉的不行。

这个智瑶吧,就是个高富帅,这人不仅仅懂得多,出身好,长得也帅,可以说是个十全十美的人物,可惜这人毁就毁在特别的目中无人,自我感觉超级良好,一附我交朋友不在乎是不是高富帅,反正都不如我高富帅的样子。

而赵家呢,怎么说势力也是不容小觑的,对,这个赵家就是前面说的,和秦国同宗,并且还比秦国高一辈的,嬴姓赵氏。这群人在晋国的北边,也就是大同到太原一带活动,一直是对抗夷狄的先头部队,所以战斗力是很强的,不过毕竟人不多,所以就只能跟着智家混。

有一次这个智瑶带着赵襄子开心的去欺负郑国,对又是郑国。结果破城之后谁都不想先进城,都怕有埋伏。结果智瑶很生气,你长得这么丑,就应该你进啊,呸!我去告诉你爸,他怎么让这么丑的人来继位。

这下赵桓子算是和智瑶结下了仇了。结果这个智瑶还是继续耀武扬威秀下限,喂!那个老韩和老魏啊,你俩是不是该孝敬孝敬我啊,你看我为了晋国这么操心,给我个“万户之邑”吧!

老韩和老魏都吓尿了,我们都这么屌丝了你还搜刮我,你个王思聪和我们两个白领男要电饭锅?算了先认怂吧,我们看看老赵怎么看。

结果智瑶很开心啊,然后就欢脱的找到了赵襄子,你看,这俩人都被我的帅气震慑了,你这么丑,也给我块地吧。老赵这下忍无可忍了,给你地,行啊,门口茅房给你你要么。

这下高富帅感觉受到了万点伤害,于是打算去干掉这个长得丑的“赵襄子”,高富帅说啊,我们也要尊王攘夷啊,你们赵家本来就是个诡异的嬴姓,还一身的北狄西羌血统,老韩老魏,我们一起把他灭了。

所以老韩——韩康子,老魏——魏桓子就跟着智瑶一起去打赵襄子了。赵襄子这人很聪明,他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去作为自己军事据点的邯郸,而是应该找一个作为后方根据地的“晋阳”,也就是现在的太原。

我们知道,现在的太原和西安一样,他们都是在黄土高原上一条河流冲出来的“谷地”,西安是黄河支流的渭河谷地,太原市黄河支流的——汾河的谷地。

智瑶很开心啊,我这么机智还用打么,来来,我们垒起来个堤坝,直接让汾河灌到晋阳里面不久赢了么。不得不说,这个智瑶真的挺有智商的,可是这货最后又犯了嘴贱的毛病,他和老韩和老魏说,你们看,我随便用点水,你们就得灭亡。这下老韩老魏更害怕了,他俩的都城全都在黄河或者汾河旁边,你这不是给我们死路么。

所以这俩人开始偷偷联系赵襄子,赵襄子说我就知道你哥俩会投靠我,没事,你们偷偷去把河堤给扒了,让大水把智家给淹了,然后我趁乱冲出去解决了他们。

所以高富帅还在开开心心的歌舞升平呢,手下的人也和他说,老韩和老魏好像不太对劲啊。智瑶说,就这两个丑b,他们还能上天啊,三个加一起都不是本富帅的对手。

结果话没说完大水就灌进来了,最后智瑶还被赵襄子砍了脑袋,智家灭亡。

赵襄子很有游牧民风格,直接用智瑶的脑袋做了酒壶,心想这酒壶挺帅的。

至此赵魏韩三个子爵独大,最后觉得顶个晋国的帽子实在是没什么意思了,前403年,三家联名上书那个形同虚设的“周威烈王”,建议自己成为诸侯。

至此三人全部升级为“侯爵”,并且成为诸侯,晋国除了象征性的几个城池,土地基本被这三家分了。

这也就是三家分晋,战国时代拉开帷幕。

本来的稳态被破坏,新兴的国家,老牌的霸主又开始了各自的兼并活动。

三家分晋后的诸国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齐楚燕韩赵魏秦的时代了。

而历史就像个轮回,首先崛起的,仍然是中原国家,魏国,这个当年各种被智家羞辱的小诸侯,竟然成了战国时期的第一个超级国家。

好了我继续开始更新了,其实在魏国的崛起之前,发生了个这样的事情。

齐国粗了大事了。

前面说过,齐桓公也就是那个姜小白的时候啊,齐国逐渐越来越强大,保持着春秋霸主之首的地位,所以周边的什么郑国啊,陈国啊,蔡国啊,就轮番的被齐国羞辱,最后这个又小又破的陈国还被搞的内乱了,陈国是个妫姓诸侯,看这偏旁就知道,也是华夏集团的一支,但是因为封到陈国,所以就叫做陈氏(就比如嬴姓赵氏)。贵族公子陈完被迫害,逃难到了齐国。

齐桓公很开心啊,看看你们这些中原国家,还是要来我大齐国的怀抱嘛,来来来,叫声老大我就给你个官当,陈完说老大老大你最大,给我个混饭吃的活就可以。齐桓公就给了他个“百工”的活,就是管理齐国的手工艺人,现在看来就类似工程部长这样的一个职务。可是这职位虽然不高,但是要知道在管仲这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齐国,那这职位可就是个肥的流油的差事了,所以这家人就越来越富裕,但是毕竟是个破落户,也没什么地位。这个陈完随即表示,有没有那个齐国的姜姓贵族,你随便找个嫁不出去的闺女嫁给我就可以,我以后也不叫陈氏了,这人用自己的封地,改了个“田”氏,所以陈完就变成了“田完”,所以这家人就算是有了个一席之地了。

后来也说过,齐国后来也不太平,从齐景公之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齐景公就是有晏婴辅佐的那个明君,可是这人就和唐玄宗一样,晚年就开始不务正业,所以齐国之后盛极而衰,而田家就开始不停的给周边的贵族送礼啊,卖好啊,慢慢的开始笼络人心了。

直到陈完的第七代孙子田常,基本上一直扶持党羽,原来的那些老贵族,比如鲍叔牙的鲍氏啊,基本就没什么地位了。所以到了齐简公的时代这人越来越害怕,找了几个亲信大臣成天扬言要弄死田常。结果光打雷不下雨,田常一看你们自娱自乐很有意思啊,拉倒吧我先弄死你吧,结果田常一造反还失败了,最后一想算了吧我还是赶紧跑路吧。

不过后来这田常一想自己这样真有点对不上祖上,结果齐简公正庆祝赶走了田家的时候,田常一个回马枪就搞掉了齐简公,从这之后,田家就一家独大了。

终于,到了田和的时代,齐国的国君齐康公就完全是个傀儡了,所以田和就开始和魏国国君魏文侯商量,哥们,你看咱俩都是这种以下犯上的大夫,虽说我想当国君,但是当国君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你看看你在中原,还是姬姓的,能不能和那个周天子说声,册封我当国君啊?

魏文侯说那我支持啊,省得别人总说我们哥三个篡权,你也得和我们一起挨骂不是,于是就连威胁带请求,最终周安王同意册封田和为齐国国君,至此,姜子牙后人,有着齐桓公齐景公这样的霸主的家族,彻底的消失在了齐国的历史上。田和成为齐国国君,至此史称“田氏齐国”,田和成为齐太公。

那么就说道这个魏文侯,到底是个何许人物,他爷爷不就是那个曾经还被智瑶高富帅一顿羞辱的

那个魏桓子么,怎么到了这个魏文侯和那哥俩分了晋国之后就变得这么厉害了呢。

可以说战国时代的开始,就是以魏国争霸为开始的。

魏文侯这人吧,本身就是分的人家晋国的土地,魏国的地理位置相当于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的地区,所以说在他的观念里本来就没什么贵族不贵族的观念,十分重用人才,这人一开始和李悝一起改革,废除了世卿世禄,削弱了地方权力,开始向中央集权发展。并且这人非常的重视军队力量,所以就开始打算招募比较会打仗的人才。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一个对战国局势有着决定性的人物——吴起了。

吴起本来是个鲁国的将军,前面说过了,鲁国是周公旦的后人,所以这国家治国观念一直就很陈腐,所以春秋就一直被吊打,但是吴起这人简直就是个战争天才,屡次帮着鲁国打胜仗,但是鲁国这群怂蛋就越来越害怕,怕这人造反。

吴起这人,能力很强,但是基本没什么仁义道德,吴起本来是曾参的学生,就是著名的曾子。结果这货自己老妈死了都不吊丧,这在儒家的曾子看来简直就不是人,所以就总被人讲究。这时候看到鲁国猜忌他,这人直接把自己的齐国老婆给杀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嚯,鲁国一看我们科室周公旦的后人,你你你,你太不是人了,我们这礼仪之邦可要不得你,于是就给他轰走了。

吴起没辙,正好看见魏国正在招贤纳士,于是就去了魏国,魏文侯管你道德好不好,你是个人才那比什么都好。

于是吴起就在魏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

吴起不仅在魏国设置了非常严格的管理制度,并且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了春秋时代一直延续下来的战车制度。春秋时代看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都是看有多少“乘”战车,驾驶战车的一般都是贵族,而每个战车后面都会跟着几十个农民组成的木棍兵,所以才会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这样的称呼。吴起一看这制度太落后了,直接训练了拥有铜制武器的,穿戴甲胄的职业军人,这群人训练有素,专门为了打仗而存在,这就是著名的——魏武卒。吴起打仗的时候各种礼贤下士,甚至给士兵吸脓疮,其实这人这么做真心不是自己多仁义,他只是为了士兵们都能为了他不要命一样的打仗。

有了合理法律和强悍的魏武卒的魏国,在战争天才吴起的带领下,直接横扫了周围的国家,魏国直接扩散到了中原不说,还开始一个劲的欺负秦国,前面说过,秦国除了会戏耍一下西北羌人,在其他的国里面基本上是没什么地位的。所以魏国把黄河以西以及函谷关一带的大片领土都占领了,“力压秦国八十余年”,现在陕西北部的大部分土地都要被占领了,秦国没辙只能一直西撤。魏国又和自己当年的小伙伴赵国韩国各种交好,但是也威逼利诱的要了韩国不少的土地,最后成为了当时独一无二的大国。

魏文侯死后,魏武侯继位,他让吴起开始治理他占领的秦国土地“西河郡”,可是由于吴起是以越来越大,自然遭到了其他贵族比如——公叔痤的猜忌,所以就各种谗言,最后吴起一看也待不下去了,只能离开魏国,临走的时候吴起还扔了一句话,等我走了,魏国被秦国吊打的日子就不远了。

吴起这人名声不好,只能去一些当时中原迂腐的姬姓国家看不上的“蛮夷”,所以人家就去了楚国,这时候楚国正是楚悼王在位,楚国又是老毛病,内部混乱,群臣撕逼。

春秋战国史简介

春秋战国 历史111 顾逸飞 公园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叫做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这一时期的历史,与孔子修订的《春秋》年代大致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春秋时期,时间为公元前770到公元前476年。 平王东迁,春秋开始,这以后,周王室衰微,各诸侯争霸。一开始,由于郑国与周天王的矛盾,郑国与周王在郑国的繻葛(今天的河南长葛县北)进行了一场战斗,混战中,周恒王被郑国的将士一箭射中肩膀,周军大败,天子也威严扫地,周天子从此成了各诸侯国的傀儡。 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国力马上变得强大起来。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号召其他诸侯在他的领导下抵御游牧部族的进攻,并先后灭了30多个诸侯国。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齐桓公确立了它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死后,齐国开始衰弱,而地处中原偏西北的晋国开始强盛起来。自晋文公重耳即位后,晋国与南方的楚国进行了著名的城濮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的大胜而告终,也奠定了晋国称霸的基础。 而在这期间,位于西部地区的秦国也开始发展起来。秦穆公即位后,采取由余之计,大肆扩张西部疆域,成为了西部地区的霸主,为逐鹿中原铺垫了基石。而南方的楚国在楚庄王统治下,对内整治朝政,对外积极扩张,在邓之战中,楚国打败晋国,确立了中原霸主的地位。而这之后,地处江南的吴国和越国又相继称霸,春秋霸主的位子就这样你争我夺。 经过春秋时期激烈的争霸战争,许多小诸侯国已逐步被大的诸侯国吞并。春秋末期,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卿大夫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历史学家大都把这视为战国的开端,战国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战国开始时,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燕、秦、赵、魏、韩七国,史称“战国七雄”,当然,“七雄”之间不断地进行战争。期间,各国新兴的封建势力或用军事暴力或通过变法改革,攫取了统治权,并使国家日渐富强。主要的有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和赵武灵王的改革等,其中最成功的要属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之后,秦国迅速强大,并且通过远交近攻的方法,逐一灭掉了其余六国,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于是,战国结束,秦朝开始。 春秋战国虽然战事不断,动荡不安,但却孕育了一个个有名的文人墨客,也造就了百家争鸣这样的文化大繁荣的景象。 这就是春秋战国,一个纷纷扰扰、乱哄哄的却又充满了传奇特色的时代。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春秋战国历史时期的十大名将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们中华民族第一个大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人类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现了许多的思想流派,他们影响深远。同时在诸侯众国的无数战争中,也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天才的军事人物,成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英雄。其中的佼佼者是如下的10大名将: 1、孙武 简述: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 代表作:《孙子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无语,还有人不知道吗。柏举之战:以吴国3万大破楚国20万,创造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特点:超强的军事理论能力,用兵如神,知名度高。结局:终老于吴地。 点评:兵圣!名传千古,宇内共知,中国历史的军事第一名人。 2、吴起 简述:吴起(?-前381)战国初期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在魏,任西河郡守,在楚,任国相。 代表作:《吴起兵法》:著名的军事作品,与《孙子兵法》齐名。无一败绩:在魏国与其他诸侯国打了72仗,其中64仗全胜,其余平手,从无败绩!阴晋之战: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 特点:战无败绩,治国能人,文武双全。 结局:在楚国变法,被受利益损害的贵族杀害。 点评:吴起是集卓越的将军、高深的军事理论家、杰出的政治家及改革家于一身的春秋战国第一强人。 3、白起 简述:白起(?-前258),也叫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统帅。官居秦国尉,受封秦国武安君。 代表作:伊阙之战:斩杀韩,魏联军24万。鄢郢之战:攻陷楚国国都,迫使楚国迁都。长平之战:坑杀40万赵国士兵,使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特点:百战百胜,擅长歼灭战,杀人无数,令六国闻白起之名胆寒。 结局:招秦国相范雎嫉妒,被诬陷,自杀。 点评:战神!战国时期最杰出的将领,无敌于天下,是中国历史上战将的一大奇迹。 4、孙膑 简述:孙膑(约公元前380-432),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武后裔。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鄄(今鄄城北)一带人。 代表作:《孙膑兵法》:军事的经典著作。奇谋异计: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杀庞涓:以迫兵减灶的办法诱敌深入,围歼魏军,逼庞涓自杀,擒获魏太子申。 特点:高深的军事理论,多智,擅用计谋。 结局:善终,死后,葬于驿城。 点评: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庞涓机关算尽反害了卿卿性命。同时成就春秋战国的一代名将——孙膑! 5、李牧 简述:李牧(?-前229),战国时期赵国人,战国时期赵国最杰出的军事家、统帅,官至赵国相,大将军衔,受封赵国武安君。 代表作:抗击匈奴:长年对抗匈奴,一举歼灭10万匈奴铁骑,保赵国边关10年平安。两拒

历史:春秋战国的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买椟还珠、一鸣惊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忧天、亡羊补牢、一暴十寒、三人成虎、退避三舍、卧薪尝胆、老马识途、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三令五申、围魏救赵、胡服骑射、窃符救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抱薪救火、毛遂自荐、鹬蚌相争、买椟还珠、买椟还珠、南辕北辙、画蛇添足、郑人买履、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邯郸学步、刻舟求剑、掩耳盗铃、邯郸学步、按图索骥、乘龙快婿、鸡鸣狗盗、哀而不伤、安然如故、按兵不动、包藏祸心、杯水车薪、奉公守法、利令智昏、病入膏肓、与狐谋皮、一字千金、一网打尽、一窍不通、叶公好龙、问一得三、闻一知十、畏首畏尾、甚嚣尘上、上行下效、专心致志、完璧归赵。具体例子: 1、奉公守法、 赵奢是赵国名将。他做征收租税的田部吏时,平原君家不交税,他依法杀其用事者

九人,平原君怒,拟杀赵奢。赵奢毫不畏缩,理直气壮地说:“如果你能为民表率,举国上下人人会奉公如法,法立则国强,你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保证。”平原君听了这话,不但没有处罚他,反而向赵惠王推荐重用他。 原文: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君於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国?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於天下邪?”平原君以为贤,言之於王。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2、管鲍之交、 鲍叔牙和管仲都是春秋时期很有才能的人,少时二人经商分利时,管仲曾欺哄鲍叔牙,多分给自己一些,鲍叔牙则因他家贫,不以为言。后来,两个好友分属齐国两个敌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 有关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知识点 1、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P15 2、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P21 3、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经牧野之战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P23 4、西周实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P23—24 5、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P24 6、商朝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湖南宁乡 出土了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P26 7、“三星堆”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 铜神树等引起了中外人士的瞩目。P27 8、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 周灿烂的青铜文明。P27 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 秋和战国两个时期。P30 10、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P30—32 11、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P31 1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城濮之战。P32 13、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形势图》 P33

1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P34 15、春秋时期,我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P36—37 16、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P37 17、春秋后期,我国发明生铁冶炼技术,比欧洲早1900多年, 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朝就有制造。P27、 P36 18、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P37 1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P38—39 20、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 P41 2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P41 22、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铭文”。P41 23、对日食,月食的记载及二十四节气P43 24、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法”。P43 26、战国时期的“整套编钟”出土于湖北随州。P44 27、孔子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P46—P47 28、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晚期的老子,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 P47—P49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数不胜数,今天就让为你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一起来看看吧。 春秋确实有几百个小国,但具体多少,估计永远是一个谜。非常遗憾的是,那些国家本来都有各自的历史记载,但是,只有鲁国的记载保存下来了,也就是“春秋”。如此的结果,估计是鲁国历史是孔子写的,至少他参与写了,而中国的历史基本是儒教写的,所以,孔子这个儒教祖师爷的东西才能保存,并且被扩张,而非儒教的墨家以及其他历史则被忽视,直到彻底消失。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现代的学者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为止,称为“春秋时期”。 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和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

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与此相关的有汉语著名成语即“烽火戏诸侯、挟天子令诸侯就出自这个时代”。 公元前9世纪,由于周厉王残酷统治发生“国人暴动”,诸侯各国原来一直服从周王,暴动以后代表中央政权的周王室对诸侯的控制力很弱,实际控制区只剩下几百里。进入春秋时期后,基本为混战时期,北方有燕、山戎;东边有齐;西方有秦、蜀、巴;南方楚、吴、越;中部从西至东依次为晋、卫、鲁,另外还有郑、陈、蔡、宋。诸侯列国实力不均,强国齐、晋、秦、楚、吴、越,春秋五霸在这一时期出现。客观上促进了诸侯各国分裂和统一。这一时期产生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哲学理论,如儒家学说、道家理论,学术气息极为浓厚,涌现了中国历史上难得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以后,原来的晋国被赵、魏和韩“三家分晋”;吴被越所灭,越又被楚所灭;诸侯国只剩下了秦、楚、齐、燕、赵、魏、韩。 连续不断的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也引起中小国家的厌倦,加以晋楚两大国势均力敌,谁都无法吃掉对方。於是由宋发起,於周简王七年(前579)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前546),举行了两次弭兵会盟,从此,战争大大减少。 据史书记载,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有三十六名君主被杀,五十二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四百八十多起,诸侯的朝聘和盟会四百五十馀次。春秋初年,大小诸侯国见诸经传的有一百七十馀个,然其会盟、征伐事迹彰彰可考者,不外齐、晋、楚、秦、鲁、宋、卫、燕、陈、曹、蔡、郑、吴、越等十数国。

第四章 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1)

第四章中国历史人口地理概述 一、历史时期人口总数与空间分布的变迁 1、历史时期(过去两千年)中国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1)增长缓慢 根据公元二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 年)以来近两千年的人口增长来看,即从近6000 万增加到4.3 亿,总数仅增长了7倍,平均年增长率仅约1‰。原因是漫长的农业社会中国生产力发展方式变革缓慢和水平不高,制约着人口的增长。具体讲,出现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长率的增长模式有以下一些原因:如初婚年龄比较早、妇女的真正有偶率及净生育率、家庭规模很小、传统文化观念(如迷信、守节、修养等)的影响、制度,如赋役制度、赋税制度、刑罚制度的不利影响、战争、天灾如旱灾、传染病的影响,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决定了,尽管出生率比较高、但是最后的死亡率也高,这就造成了人口长期的低增长率。(2)大起大落和人口变化的阶段性 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化虽然总体上是增长的,但由于种种原因出现过大起大落的现象,大落指短时期之内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如一遇动乱(战乱、灾荒等),人口则急剧减少,即有的阶段增长较快,有的阶段则急剧减少。 中国人口的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总体来讲,人口倍增的时间缩短了,增长的幅度在增加。原因一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的人口基数越来越庞大,二是中国人口的发展又实现了一个转变,由高高低向高低高转变,原因一是医药公共卫生取得了一些进展,二是出现了新式接生方法,降低了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三是物质条件的改变降低了灾害发生时人口的死亡率。(3)人口增长的阶级、阶层、民族的不平衡性 从汉到清,构成人口大多数的是地主与农民这两个阶级,两者的人口增长速度由于种种原因在多数情况下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的出生率及人口增长率差异。 人口增长的民族不平衡性,包括汉族与其它民族的差异和其它民族之间的不平衡性。少数民族的生育率比较低,增长率也比较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民族之间人口增长的不平衡,生产方式、宗教等也会对人口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 2、人口空间分布的变迁及原因 (1)人口分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不平衡性,亦有“人满东南”的趋势。 从秦汉以来至19世纪以前,人口高度集中在东部季风地区,全国30%的土地集中了98%左右的人口,呈现为“人满东南”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近2000年间呈现十分明显的稳定性。原因:人口分布与气候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发展在传统社会里明显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从秦汉以来,中国东南季风气候区一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中国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这个区域内。这实际上是传统农业社会里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特别是气候依赖性极强的体现,到了20世纪,东南季风区的人口比重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一则可能是政策的影响,一则可能是气候因子在工业化时代的影响减弱的体现。 (2)人口分布的变动方面,从公元2年至1840年,人口分布重心基本保持向东南移动的趋势,14世纪是中国人口分布重心分布东南的极点。14世纪后,中国政治中心居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影响了人口分布重心向东南推移。 具体分析中国南北人口比重的演变可看出,西汉至唐天宝年间,北方人口呈下降趋势,但多数时间占全国半数以上;从唐中叶至元代,北方人口比重持续下降,南方人口普遍超过50%以上,元代达到顶点;明清时期北方地区人口比重有所恢复,但已经难以改变“人满东南”的大趋势。 原因:人口分布及其变动的影响因素有自然地理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因素, 这种人口分布变动的结果,有人为(政治、军事、社会、经济、技术等)的因素,但在更大的范围内,在更大的程度上,还是受到自然条件(地貌、气候、土质、水文等)的制约,尤其是中国历史气候的冷暖交替的周期性变化的制约。 人口分布变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因历史时期南北气候变化的纬度差异而带来的南北人口移动压力。由于历史气候的周期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北方地区气候变化幅度更大更明显,加上北方游牧民族呈现周期性南移和西迁,相应北方地区呈现经济周期性兴衰和移民周期性南北移动。近200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是前1000年相对温暖,而后1000年相对寒冷,相应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在不断南移,故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人口比例总的来看在不断增加。清代南方地区经过太平天国战争而人口一度损耗十分严重,但同时期北方地区的农业生态已经十分恶化,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战争,南北人口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格局。总之,整个传统时代,人口分布受环境的影响或制约极大,传统时代中国人口重心从西北向东南推移是由近5000年来中国天地生大背景所决定的。

高中历史先秦春秋战国(教案)

先秦时期(二)----春秋战国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选修 1、(改革)前4世纪中期,秦国商鞅变法。 *背景: ①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②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以富国强兵,称霸诸侯 ③秦国落后于其他国家,客观要求通过变法以增强国力。 ④秦孝公希望建立功业,广纳贤才,主观上要求变法图强。 ⑤商鞅的变法宣传和改革精神。 *内容: ①经济上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政治上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制定秦律 ④文化上“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⑤社会风俗上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在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 *性质: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 *总体评价:

①推动秦国社会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壮大国力,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②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广大人民所受剥削与压迫;未予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2、(人物)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仁、礼的政治主张,性相近的人性论,“中庸”的哲学主张;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整理编撰了“六经”。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经济: 1、农业: 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土地私有制确立: (1)原因:春秋时期,由于_______的发展,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_______ ,_______遭到破坏。 (2)经过:①公元前594年,鲁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_____收_____,这实际上承认了___________。 ②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秦国的商鞅变 法,废除井田制,以_______形式确立了______________。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的出现和_______的逐渐推广,提高了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的确立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及见面课答案 第1 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 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 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 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兴起

春秋战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城市的兴起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广泛使用,极大的推动了以农业文明为鲜明特性的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外加之商鞅、吴起等改革的影响,奴隶社会迅速瓦解,以仕大夫等新兴地主阶级为代表的封建制度迅速发育。生产力高速发展,商品交换高度繁荣,同时也催生了货币的广泛使用。更推动了春秋战国时期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城,为了抵御外寇,便于管理,集中居住的地方。外围用木栅栏、土墙或石墙围起来,称之为“城”。 “市”,人们用于商品交换的地方,长期固定下来之后乃称之为“市”。 “城”,以政治、军事为中心的形态存在。“市”,是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形态存在。人们为了便于政治、军事的管理和商品交换,将“城”“市”设在一起,即城市的产生。 当时的城市不但规模大,而且人口众多,商业繁荣,据《战国策·赵策》记载:“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

今千丈之城,百家之邑相望也,”一万户人家的大城市与三百户人家的小城市相比,自然是大得多了。 城市建设的兴起,不单单是商品交换的繁荣。人们在商品交换的过程当中,自然也活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其结果是,商品交换同时,文化、观念、思维方式也在商品交换过程当中必然的产生了相互间的影响。对当时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人们还都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就绝对没有春秋战果时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城市化建设,两千多年以后的中国和西方国家比较,还没有完成。今天的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的边远山区,人们还很大程度的,生活在传统的农耕社会里面。商品交流不畅,文化闭塞,致使国民素质提高缓慢,生产力发展滞后。中国的农村发展之路,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战果时期就已经给指明。这也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那就是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城市和农村的区别,除了城市便于管理和商品、文化交流以外,城市还优化了各种资源的配置,强化了社会分工。象春秋战果时期,城市的高速发展使更多的人从传统的土地当中走出来。他们结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去从事专业的商品交换,采矿、冶金、手工业加工、制造,

2019中国历史地理概况智慧树知到最新满分单元测试答案

什么是历史地理? 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 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儒家曾经建立一种什么制度? 县是从什么时期出现的? 行政区划是哪种制度的产物: 省制形成于: ______时期将所有的郡撤销。 确定首都需要考虑的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 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是: 中国历史首都迁移的主要轨迹是: 首都要统治全国需要通过______来保证信息、人员、重要的物资上通下达。 宋朝时期的开封称为_______。 出现城市的条件不包括哪些? _______时期,曾经下命令要天下的县城都建城墙。 中国从什么时期把做买卖的人称为商人? “车同轨”的意思是: 以下哪些城市是近代交通路线的产物: 长城功能是什么? 明代长城东起________,西至_________。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沟通湘江水系跟漓江水系是哪条河流? 京杭运河沟通的水系不包含的是: 京杭大运河形成于: 近年来的遗传学家认为世界上人基本上都是来自非洲。 从科学的原理分析,每个地方的人只有一种就是外来的。 中国历代留下来的户口登记是真正的人口数字。 中国人口突破4亿是在清朝时期。 “胡焕庸线”是从:满洲里——阿里。 炎黄子孙这是文化认同 双方军事上、政治上是对立的,无法通婚。 所谓百越不是100个越族,就是很多越族,有山越、瓯越、骆越、闽越。 云南大学已故的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先生是纳西族。 孔子教他的弟子六艺,六门主要的课程,其中有一门叫驭,就是赶车。 下列哪个选项正确地描述了农具的发展过程 可在网址妙状元.com获取完整版 中国的气侯大多数地方实际上是季风气候 移民跟农业生产相互促进,人口增长跟农业生产也是相互促进。 很多农作物带个洋字,带个西字,带个番字这些作物,这些品种好多都是外来的。长平之战要把几十万俘虏全部杀掉,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俘虏威胁大。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导读:【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名著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诸子散文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 “春秋三传”是指《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等三部传《春秋》著作。三传之中,《公羊传》《谷梁传》以解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而《左传》在性质上完全是一部由作者独立编撰的新史书。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各流派概括为九流十家,即: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家,另处还有小说家。但班固的概括也未尽全面,当时颇为活跃的兵家,就未列入。 春秋战国时期的散文,概括地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论说文,又称诸子散文;一是以记述历史人物事件为主的历史散文。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它记述战争的著名篇章有《晋楚城濮之战》《秦晋殽之战》《齐晋之战》《齐鲁长勺之战》等。这是一部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著作。 《战国策》又称《国策》,还有《短长》《事语》《长书》和《修

书》等异名。它是秦汉间人篡集的一部历史著作。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又称《左氏外传》或《春秋外传》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的思想言谈行事主要记录在《论语》里,这是一部语录体著作。 《论语》里有一段向为人传诵的`精彩文字是《先进》篇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内容是记述孔子与几个学生谈各自志向的,其中他所赞赏的是曾皙的志趣。 《庄子》一书的作者是庄周,他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书中。《庄子》著名的寓言有《庖丁解牛》《触蛮之争》等。 《孟子》中的著名寓言有《揠苗助长》《月攘一鸡》《奕秋诲奕》等。 《韩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滥竽充数》等。《韩非子》是保存寓言最多的。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常识】 1.文学常识之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2.文学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家和名著 3.文学常识中的文化常识 4.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四则 5.中考关于语文的文化常识 6.小学语文文学常识关于春秋战国的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秦朝的统治人教版 知识精讲

高三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秦朝的统治人教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孔子的“仁”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及其主张,《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绘画和音乐成就,天文和地理,物理学成就,名医扁鹊。 秦朝的统治:秦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意义,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 二. 重点、难点 重点: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诗经》、屈原和《楚辞》。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学生认知起来较困难;知识多,头绪多,掌握有一定困难。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的理解和分析。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科技文化也迅速发展,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1)随着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封建地主阶级掌握了政权,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新旧势力剧烈斗争,形成了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从而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并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2)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增强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观念和能力。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涌现出天文、历法、医学等方面的成就。 (3)新的封建制基本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刚刚从奴隶制桎梏下解放出来的农业和手工业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有了提高,促成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一)哲学思想 1. 老子和孔子 老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有: (1)核心是“道”。 (2)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运动永恒;事物存在对立面,相互依存,不断变化。 (3)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统治者采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反映其面对激烈的社会变革表现出的一种消极、遁世的态度。(无为,还有一种含义,即顺其自然。)孔子,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主要成就: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对“仁”的解释很多,可引导学生归纳,指出“仁”的思想,主要是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 (3)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和“学而优则仕”。兴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对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治局面具有积极作用。 (4)对保护古代文化典籍有重要贡献。经孔子编订和整理的《诗》、《书》、《礼》、《易》、《春秋》背后世奉为儒家的“五经”。而后世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也是对孔子思想的总结、阐述和发展。 ★评价孔子思想:第一,具有进步的新思想、新观念,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制

智慧树知到《中国历史地理概况》章节测试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什么是历史地理?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2、历史时期的地理现象,地理要素是通过什么办法来研究的? 答案:历史文献 3、当今的北京在辽朝统治下时叫什么? 答案:南京 4、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达到的疆域范围是多少? 答案:1300万平方公里 5、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地理:(排除题,选出错误的答案)学习历史地理有利于:答案:了解世界的资源分布 6、历史时期的地理与今天的地理,。答案:不一定相同,但有演变的关系、必定有演变关系 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答案: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能够飞行是因为其比重比空气轻;、飞机和滑翔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是否有动力装置;、直升机是通过其动力装置直接驱动旋翼旋转而产生升力的航空器; 8、使用无人机,可以拍到: 答案:古城遗址的轮廓、建筑物的鸟瞰图 9、学习中国历史地理,应该: 答案:多作实地考察、多看文献资料、掌握地理学原理、关注新技术 10、下面哪本书的内容与历史地理知识无关: 答案:《平凡的世界》、《西游记》

11、什么是历史地理?历史地理是____。 答案:Historical geography 第2章单元测试 1、“中国”两字最早出现在何尊中。 答案:正确 2、疆域是由统治者给你划定的一条明确的界限,一定的空间范围,是否正确? 答案:正确 3、早期关于“中国”一词的使用,不是政治空间,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区特征 答案:对 4、中国早期的文字是甲骨文。 答案:错误 5、中国古代的军乐是传递信息的。 答案:正确 6、中国历史上基本统一、疆域范围较大的政权有: 答案:西汉、唐、清 7、说中国的领土像一张秋海棠叶子,是指哪一阶段? 答案:未承认外蒙古独立前的中华民国 8、以下哪一阶段属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 答案:十六国、五代十国 9、历史统一的范围是指: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变得越发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惠王为了能 够和其他六国争霸,不断蚕食小国以壮大国力。在夺得河西之后,秦国便开始向蜀国进军。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国虽然国力不敌秦国,可是却占据着有利地势,任凭谁 也攻不进来。即便敌人攻入,也可以断前绝后,来个瓮中捉鳖。 秦国已经攻打了很多次,可是屡战屡败,损失了大量兵力,但是仍然难以攻入城中。 对此秦惠王十分焦急,他多次察看地形,并派人到处打探蜀国虚实,最后他想出了一个主意。 有一天,秦军突然停止了对蜀国的进攻,而蜀军害怕有埋伏,仍然严守关口长达半个 月的时间。后来在蜀军当中流传着这样一件奇事:在离蜀军关隘不远的地方出现了一头金牛,屙出来的不是粪便而是黄金。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蜀国的王宫里,蜀王连忙派人前 去察看。 派去的人一看,果然如此,一头比普通的牛大三倍的石牛屹立在路旁,屁股下面有几 堆碎金子。那人拿上金子便跑回王宫向蜀王报告。蜀王大喜,当时蜀国国库正是空虚的时候,这笔意外之财将很好地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 为了防止别人抢先一步,蜀王立即派出军队前往保护,同时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 修桥铺路,硬是把天堑变成了通途。一条通往蜀国都城的通道打通了,金牛被顺利地运回 了蜀国。 蜀王迫不及待地想要拿到黄金,可是等了半天,那头牛的屁股里再也没有屙出黄金来。蜀王十分不解,对着那石牛左看右看,最后生气地责问打探的人,可惜谁也不知道到底是 怎么回事。国君大怒,立刻命人处死谎报消息的人。可是还没来得及执行就传来消息,秦 军已经攻到城下了。蜀王不由得大惊,宫中乱作一团。 其实,这便是秦惠王的妙计,他看强攻不行,便想到了智取。原来秦惠王打探到蜀国 兵少力弱,国库亏空,蜀王正在为财政发愁,于是便命人偷偷打造了这头石头,并在它的 屁股下放上了几堆碎金子。之后便叫部下四处散播谣言,骗蜀王上当。后来蜀军在前方运 牛的时候,秦军便悄悄地尾随着进来了。当金牛到达蜀国时,秦军自然也就到了。 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是蜀王却遇上了掉金子的事情,怎么想都是一个骗局。可惜蜀王 太贪婪,贪图小利而亡了国,令天下人耻笑。 春申君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多智、善辩和善客而着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也有一些“预想不到”的事情。当然,这一切,都怪他自己做了一个 不该做的“春秋大梦”。

历史小说春秋战国1-7

历史小说春秋战国1-7 八大军阀秘闻 18集,89.3M 著:佚名播:刘军状态:完结 军阀,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了一番惊心动魄的场景。从他们的政治生涯、人生命运、情感生活等鲜为人知的野史秘... 特别辩护 23集,111M 著:佚名播:佚名状态:完结 本书意在留下律师为林、江集团案主犯辩护的历史资料,所以只写了庭审的姚文元、 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江腾蛟中的律师辩护;而没有请律师... 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古典江湖 25集,273M 著:扶栏客播:罗兵状态:完结 本书延续了上一本《司马迁笔下的牛人们·兵家传奇》全新、独特的写作手法,以轻 松自如、幽默诙谐的语言,演绎司马迁笔下的战国四公子孟尝... 春秋-听世界(第七部) 50集,252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华夏版图至少扩... 春秋-听世界(第六部) 52集,272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华夏版图至少扩... 春秋-听世界(第五部) 50集,252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华夏版图至少扩... 春秋-听世界(第四部) 38集,218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春秋战国作为一个百家争鸣的舞台,给了无数英雄们表现的机会,齐国向东,晋国向北,楚国向南,秦国向西,四大强国的扩张,使华夏版图至少扩... 春秋-听世界(第三部) 42集,289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有一个朝代,一半以上进士在那时形成;一半以上成语在那时产生;一半以上祖师爷出自那个时代。那时产生了教会我们礼义廉耻的孔子;著作《道... 春秋-听世界(第二部) 30集,188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有一个朝代,一半以上进士在那时形成;一半以上成语在那时产生;一半以上祖师爷出自那个时代。那时产生了教会我们礼义廉耻的孔子;著作《道... 春秋-听世界(第一部) 30集,209M 著:佚名播:谢涛状态:完结 有一个朝代,一半以上进士在那时形成;一半以上成语在那时产生;一半以上祖师爷出自那个时代。那时产生了教会我们礼义廉耻的孔子;著作《道... 小问题大历史6 21集,226M 著:佚名播:罗兵状态:完结 一个小问题引发大故事。您知道胡同一词,是怎么来的吗?您知道哪条胡同最长,哪条胡同最老吗?常吃的面条、馒头和饺子,这里头又有哪些故事? 张居正与万历皇帝 32集,331M 著:佚名播:罗兵状态:完结 张居正,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一个声名显赫的历史文化名人。他所进行的改革,雷厉风行,大刀阔斧,由于得到了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全力支持,成...

中国历史地理(北大)资料整理

开宗明义 2011年2月21日 18:37 教材: 没有一本特别好的教材 重点推荐的参考书:《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邹逸麟 并不通俗 课件: Ftp ftp://urban:urban@162.105.149.18/教学专用/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 只有一次期末考试 38%优秀率一个名额都不会浪费,都是90分以上。 助教说,复习时不仅要看课件的文字部分,也要注意图! 历史时期的地理。 古人在这样的问题中渗透了多少谋略和智慧。 历史自然地理:重点研究江河湖泊和气候的变化——探讨自然变化的规律 历史人文地理:人口军事城市农业文化聚落等等 中国历史地理的历史: 这个学科历史悠久 例:左冯翊,《汉书》:故秦内史。《禹贡》

近代,中国历史地理的创始人:张相文 八卦:光华新楼中间的四合院:顾颉刚30年代的故宅顾颉刚:每月拿出600大洋赞助禹贡学会,《禹贡》半 月刊 组织青年学者到西北(包括河套)考察。 华北沦陷后组织就解体。《禹贡》成为今天这门学科的 基础。 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人几乎都源自这个组织。 《中国历史地图集》。毛泽东个人倡议(不是国家意 志),谭其骧主编,历时二三十年,囊括当时最优秀的历史学家。 侯仁之:历史地理的研究不应该仅仅停止在静态的时空变化中,要与人类活动的足迹联系在一起。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际关系应该是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方向。这个论点又将历史地理推向现代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属于这个领域的正式从业者,不到五十人。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呢? 古人的事情在今天能有什么样的启迪呢? 例一战国策中战国时东周和西周 东周公对苏秦说:我想种水稻,但西周公不放水。可 见,两国依同一条河,即伊洛河。 苏秦说西周公放水。 例二,九鼎 例三,金庸中胡编辣椒 例四,电视剧各种胡掰,神马汉武帝沏茶啦

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读《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在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既久远又新近的学科。说它久远,是因为从《尚书·禹贡》开始,到成书于公元1世纪的《汉书·地理志》,开辟了一个传统——沿革地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地理研究。然而,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它只是其一部分,所以真正的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建立,它不仅包括历史人文地理,还有历史自然地理以及地图编绘等方面。从那以后,实现了由沿革地理到历史地理的转变,现代地理学为人类作出独特的贡献。 邹逸麟教授的《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是一本相当详尽的中国历史地理教材,它讲述了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的变化与变迁。在全书开头略为不足的是,它并没有去强调“中国”这个概念的具体含义,应当指出,这里的“中国”并非指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而是历史上的中国,它的范围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范围,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 全书并不只局限于区域沿革地理,而是与自然地理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上篇首先讲述的是自然地理的变迁。分气候和植被、水系、海岸线、沙漠四方面来讲述,每一方面都按照时间来分析。总的来说,它是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取几个地区进行剖析,然后加以总结,其实本来这样很好,因为由于资料缺乏等原因而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其中的确存在着一个问题,先看几个例子,作者对于植被变迁选取的是华北平原、黄河中游地区、太行山区及晋北地区和豫鄂川陕交界区,水系变迁选取的是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海河和黄淮海平原湖沼,海岸线变迁选取的是辽东湾、渤海湾、苏北海岸、长江口和杭州湾,我并不是否认作者所选取的区域的重要性和代表性,但看看上面例子的无一例外是中原王朝严格控制的范围,那时看来的蛮夷地区一个都没有,没有珠江、没有岭南,也没有青藏地区,或许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但的确不是个别现象,它造成的不仅是分析的不全面,更是反映在潜意识中所谓正统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分野存在,中原与江南等区域仍然有着其他地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中篇讲的是疆域与政区的变迁,也就是悠久的沿革地理。疆域部分由先秦开始一直写下来,对于重大的由于扩张或战争等造成的边境的改变都叙述得很详细,但稍微缺少总体的分析,而且没有深入探究在这个表面领土扩展趋势下,结合各代的历史地理著作,人们的空间表达有着怎样的观念的变化。政区部分,先秦的较为粗略,对于重要的著作诸如《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尔雅·释地》《吕氏春秋·有始览》都只是简单一提,尽管这些都不是夏商周的行政区划,但它们实际上也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人们的政区观念,这里完全忽略了。由秦开始,郡县制施行,一直到元明清三朝的行省时代的区划的改变,都记录得很详尽,而具体到每一部分的统辖范围则没有多说。这个部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是不仅仅将中央王朝的政区罗列,对中央王朝外的少数民族政权的架构也有具体分析,突破了以汉族为中心的狭隘观念,以更广阔的目光看待历史上中国的疆域变迁。 下篇讲述社会经济环境变迁,首先阐述农牧界限变迁,再分析农业、纺织业的产业发展,但缺少了对畜牧业的讨论,最后进行一系列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交通地理的研究,特别是交通部分,不仅讲国家内的状况,还涉及对外的,极大地扩展了我们的思维空间。 最后,我觉得在结尾应该讲述一下自古以来的历史地理学的已有成绩,或者是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 春秋时代的历史大体上好比安流的平川,上面的舟楫默运潜移,远看仿佛静止;战国时代的历史却好比奔流的湍濑,顺流的舟楫,扬帆飞驶,顷刻之间,已过了峰岭千重。论世变的巨繁,战国的十年可以抵得过春秋的一个世纪。若把战争比于赌博,那么,春秋的列强,除吴国外,全是涵养功深的赌徒,无论怎样大输,决不致卖田典宅;战国时代的列强却多半是滥赌的莽汉,每把全部家当作孤注一掷,旦夕之间,以富翁入局,以穷汉出场,虽然期间也有一个赌棍,以赌徒起家,终于把赌伴的财产骗赢净尽。 第五课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历史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理解变革来自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知道经济变革、内政改革,理解它们对中国由“封邦建国”向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过渡的影响;知道儒家、道家、法家等各学派的主要观点,理解它们相互批评论辩,彼此影响,学术空气活跃,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过程与方法 根据对各种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从而提取信息、得出结论,培养应用材料的能力,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春秋战国社会变革是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社会变革的反映。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灿烂的时代,诸子百家的学术和其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设计] 上节课我们主要说的是西周建立之后,西周建立以后,为巩固统治,在制度上有何创 新?西周时期制度创新 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西周封邦建国体制土地国有、井田制度严格的礼乐制度 制度上的创新,巩固了西周周天子的统治地位。 那么到了西周末年,周王朝又发生面临着怎样的变化呢 周厉王的横征暴敛、周宣王的废嫡子立庶(鲁国继承人)、周幽王的荒淫无度废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失信于天下。导致西周被犬戎外族入侵,而诸侯不至。(烽火戏诸侯不符合史实,西汉时才使用烽火求援) 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为平王。鉴于镐京残破,偏居西部,又处于犬戎威胁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郑武公、秦襄公、晋文侯等诸侯的护卫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 平王东迁之后,控制的范围从西周王室直接管辖从镐京到洛邑方圆千里的土地,变成了只剩下成周方圆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盘;同时,天子直接拥有的军事力量也日益丧失。兵力从西周强盛时,王室直接管辖的军队多达14万人以上锐减到,平王东迁后,还有3万人。后来逐渐减少到只剩下几千人了。直接管理土地的减少、军事实力的减弱,周天子对于原先控制的诸侯,再也无能为力了。 即使这些诸侯与天子有着或多或少的血缘关系,但是我们说,宗族和姻亲的情谊经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