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提高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提高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提高训练
八年级物理下《弹力》提高训练

《弹力》提高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0分)

1.(10分)如图6所示,使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

A.弹簧的重力

B.弹簧对鱼的拉力

C.鱼对弹簧的拉力

D.鱼和弹簧测力计的总重力

2.(1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用力把弹簧拉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3.(10分)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力气大的同学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4.(10分)下列各种工具中,使用时主要应用了物质具有弹性的是()A.弹簧测力计B.托盘天平C.刻度尺D.量筒

5.(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站在铁板上,由于看不到铁板的形变,所以人和铁板之间没有弹力

B.电灯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电灯的拉力都是弹力

C.儿童用橡皮泥握成各种动物,橡皮泥发生了形变,所以产生了弹力

D.竖直悬吊的两个气球,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产生弹力

6.(10分)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

1.8N和3.7N.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理最合理的是()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成正比

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4=7.2 N

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

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

7.(10分)下列测量工具中,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

A.天平B.量筒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

8.(10分)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B.支持力、压力、重力的实质都是弹力

C.放在桌面的书本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工作的9.(10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提着用

B.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位置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力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10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它的量程为牛,使用前应沿调零,它现在的示数为牛。

《弹力》提高训练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0分)

1.(10分)如图6所示,使弹簧测力计弹簧伸长的力是()

A.弹簧的重力

B.弹簧对鱼的拉力

C.鱼对弹簧的拉力

D.鱼和弹簧测力计的总重力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二力平衡以及相互作用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解:

当弹簧测力计和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即弹簧测力计向上的拉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因弹簧测力计对鱼的拉力与鱼对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相互作用力,所以,使测力计内弹簧伸长的力是鱼对弹簧的拉力,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及其原理的理解以及本题考查物理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明白力的相互性及二力平衡关系。

2.(10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的作用

B.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用力把弹簧拉长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考点】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弹力.

【分析】(1)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2)弹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直接接触;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情况有:①受非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②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不会改变。

【解答】解:A、物体不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能产生弹力,发生非弹性形变的物体不能产生弹力,故B错

误;

C、用力把弹簧拉长的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

D、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若物体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运动状态一定不会改变,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对弹力的产生,力的作用效果,是一道基础题目。

3.(10分)几位同学使用同一弹簧拉力器锻炼身体,每位同学都可以将弹簧拉力器拉开至两臂伸直。两臂伸直时,对弹簧拉力器拉力最大的是()

A.力气大的同学B.手臂长的同学

C.体重大的同学D.几位同学都一样大

【考点】弹力.

【分析】弹簧拉力器是利用弹簧发生形变产生的弹力工作的,弹簧伸长越长,说明形变越大,即受到的拉力越大。

【解答】解:同一弹簧拉力器所受拉力越大,伸长越长,所以在两臂伸直时,手臂长的同学使弹簧伸长大,对弹簧拉力器的拉力也就越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弹力的理解,知道决定弹力大小的因素是弹簧的伸长量,考查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容易误选A。

4.(10分)下列各种工具中,使用时主要应用了物质具有弹性的是()A.弹簧测力计B.托盘天平C.刻度尺D.量筒

【考点】弹力.

【分析】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解答】解: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的,利用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故应用了物质具有弹性。

托盘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的,量筒测体积的仪器,不是利用物质具有弹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计原理,实际上同时运用了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两个知识点,难度不大。

5.(10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站在铁板上,由于看不到铁板的形变,所以人和铁板之间没有弹力

B.电灯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电灯的拉力都是弹力

C.儿童用橡皮泥握成各种动物,橡皮泥发生了形变,所以产生了弹力

D.竖直悬吊的两个气球,相互接触时,它们之间一定产生弹力

【考点】弹力.

【分析】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平时所说的推、拉、提、压、支持等力,都属于弹力。

【解答】解:A、站在铁板上,铁板会产生轻微的形变,会产生弹力的作用,故A错误;

B、电灯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电灯的拉力都是弹力,故B正确;

C、橡皮泥发生形变之后,不会恢复原状,所以不能产生弹力,故C错误;

D、竖直悬吊的两个气球,相互接触时,如果不发生形变,它们之间就不会产生弹力,故D

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弹力概念及产生的认识,弹力是由于物体间相互挤压或拉伸而产生的力,基本概念题。

6.(10分)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

1.8N和3.7N.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理最合理的是()

A.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成正比

B.宽为4 mm的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8N×4=7.2 N

C.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不可能成正比

D.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

【考点】弹力.

【分析】在物理实验中,想得到某种情况的结论,一次或两次实验是不够的,是具有偶然性的,即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

【解答】解:

由题知,从一张纸剪下宽1mm和2mm的纸条各一条测得它们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分别为1.8N 和3.7N,这仅仅是两次实验,所以不能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即仅根据以上实验无法确定纸条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与其宽度的数量关系,故D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一次或两次实验是具有偶然性的,所以要得到普遍性的规律,必须进行多次实验才可以。

7.(10分)下列测量工具中,能直接用来测量力的工具是()

A.天平B.量筒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利用金属的弹性制成标有刻度用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谓之“测力计”;有握力计等种类,而弹簧秤则是测力计的最简单的一种。

【解答】解:A、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故A错误;

B、量筒是测量液体和固体体积的仪器,故B错误;

C、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故C正确;

D、刻度尺是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是考查初中物理实验室中一些测量工具的作用。

8.(10分)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能产生弹力

B.支持力、压力、重力的实质都是弹力

C.放在桌面的书本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书本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工作的【考点】弹力.

【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两个物体必须直接接触,二是发生弹性形变;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恢复形变的方向相同;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的实质都是弹力。

【解答】解:A、只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才能产生弹力,故A错误;

B、平时所说的支持力、压力的实质都是弹力,但重力的实质不是弹力,故B错误;

C、放在桌面的书本受到向上的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C错误;

D、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的原理工作的,故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对弹力的概念、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等基本知识的理解,是一道基础题目。

9.(10分)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提着用

B.测量前不用将指针调零

C.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位置垂直

D.使用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任何大小的力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的记忆。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如下: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根据被测力的大小选择量程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2)使用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就需要调零。(3)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一致。

(4)弹簧、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

【解答】解:

A、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力,故A错误;

B、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要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到零位置。如果没有指在零位置

就需要调零,故B错误;

C、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位置相垂直,故C正确;

D、被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会造成测量不准或损坏弹簧,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二、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0.(10分)如图所示的实验仪器的名称是弹簧测力计,它的量程为0~5牛,使用前应沿所测力的方向调零,它现在的示数为 3.4牛。

【考点】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分析】弹簧测力计使用前首先要观察其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处;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指的就是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时,首先要认清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解答】解:

如图示仪器为弹簧测力计,其最大测量值是5N,量程是0~5N;一大格表示1N,里面有5个小格,故其分度值为0.2N;示数为3N+0.4N=3.4N。

因为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所以使用前应沿所测力的方向调零。故答案为:弹簧测力计;0~5;所测力的方向;3.4。

【点评】本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和读数方法,注意第三空容易回答成:竖直方向,易错点!

一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一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课程背景: 企业的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为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本课程从执行、执行力的认识开始,植入以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力思路,具体通过具建设健康执行心态、塑造高效执行工作行为、提升跨部门高效沟通与协作、缓解压力助力工作高效执行四大方面对学员进行执行力的培养,借助相关案例与讨论,让学员学会自动自发的去工作,提升自我的工作成效。 课程目标: 1、明确高效执行力的核心要素和影响高效执行的三大关键要素; 2、建立积极的心态与价值观,加强心态与价值观的自我管理,建设健康的执行心态; 3、建立正确的工作观,学习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工作的服从与高效执行; 4、明确跨部门沟通存在的问题,提升跨部门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工作执行效率与效 果; 5、了解压力对工作高效执行的影响,有效管理个人压力,助力工作高效执行。 授课方式:采用讲师讲述、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互动答疑、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 培训对象:伊宁移动地州分公司的基层管理人员、一般管理人员 课程时长:2天(12小时) 课程纲要: 打造高效的执行能力——执行和执行力导入篇 什么是真正的执行 高效执行的核心要素 高效执行力的结构分解 高效执行力的衡量标准 影响高效执行力的三大关键要素 打造高效的执行能力——建设健康执行心态篇 积极心态建立 员工现状分析 观念对人的重要性

要想改变首先要认识你的隐形护身符心态 如何影响人的行动 消极心态所产生的后果 消除消极心态,培养积极心态的八大步骤明确价值观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生根本 明确你的价值观及制定价值观准则 别忘了真正去活 四个“如何对待” 如何对待工作 如何对待企业 如何对待职业发展 如何对待自己 打造高效的执行能力——塑造高效执行工作行为篇执行的标志是高效 科学思维提高工作效率 低头做事还不够,还得追求效率 劳逸结合以求高效 最佳的工作完成时间是昨天 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 一分钟也不要拖延 管理时间就是管理行为 问题研讨:如何合理安排工作任务专心、认真、用心才能高效执行 疏忽一点责任都要付出代价 专业精神决定工作品质 魔鬼都藏在细节中、用心才能见微知着 专注才能做大做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做到位”是最起码的

学下期八年级物理培优专题训练答案

学下期八年级物理培优专 题训练答案 The following text is amended on 12 November 2020.

2016-2017学年度下期八年级物理培优专题训练(一) 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 一、选择题 1. (2016镇江)如图所示,四旋翼无人机下方用细线悬挂一个重物,不考虑空气阻力,则无人机在空中 () A.悬停时,重物受到的重力与它对细线的拉力是一 对平衡力 B.加速上升时,细线对重物的拉力大于重物所受的重力 C.匀速下降时,重物所受的重力大于细线对重物的拉力 D.水平匀速飞行时,悬挂重物的细线会偏离竖直方向 【答案】B 2. (2016玉林)为防止因惯性可能造成的伤害,许多汽车上都配置安全带,但火车上却没有配置。主要原因是 () A.人在火车上惯性消失了 B.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

C.火车极少急刹和突然加速 D.人在火车上所受重力比在汽车上所受重力大 【答案】C 3. (2016滨州)小明学习惯性的知识之后,在探究跳远成绩是 否与地球自转有关的研究中,他查了相关资料,发现地球由西向 东自转,赤道附近的速度约为460 m/s,滨州市城区地面的自转 速度约为370 m/s。关于跳远成绩与地球自转关系的分析中正确 的是() A.因为人有惯性,地球没有惯性,所以向东跳成绩更好 B.因为人的惯性小,地球的惯性大,所以向西跳成绩更好 C.因为跳起后,地球会向东自转一段距离,所以向西跳更有利有提高成绩D.因为人和地球都有惯性,且自转速度相同,无论向哪跳对成绩都没有影响 答案:D 4.(2016天津)直升飞机沿竖直方向匀速升空时,在竖直方向受到升力F、重力G和阻力f,下面关于这三个力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F>G+f B.F

八年级物理下册受力分析专题

1、画出A受力分析图。 2、已知:A质量为30kg,受到拉力F=1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支持力。(g=10N/kg) 3、画出A、B的受力分析图。 4、画出A、B的受力分析图。 5、若F =50N,G A=10N,物体A匀速下滑,求:墙对A的摩擦力? 6、如图3,木块A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画出木块A的受力示意图。 图1 图4

7、如图6,水平桌面上的物体A正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对此时的A、B进行受力分析。 8、画出图中A物体的所受力的示意图,已知A静止且各接触面光滑。 9、如图所示: 物体A随水平传送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 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10、如右上图,一物体m被传送带从A点匀速送到B点,请在图中用示意图表示m受到的力 11、如图3所示,小球用线系住挂在天花板上并与墙面接触,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A A

12、如图4所示,木块放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木块受力示意图。 13、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14、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15、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如图7,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16、分析下图中物体B受力情况(两物体均静止):

3、物体A重50牛,受浮力30牛,画出力的示意图,求出支持力? 5、已知:A的重力为100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并求出A所受浮力。 6、已知:A的质量为10kg,求:A的重力是多少N?(g=10N/kg) 如果A所受浮力为180N,画出A的受力分析图,求出绳对A的拉力是多少N? 6、已知: V A=20cm3,ρA=3×103kg/m3 ,求A的质量是多少?重力是多少? 如此时底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0.4N,求物体A所受浮力? 7、已知:物体A重30N,所受浮力为20N,求A所受拉力? 7、如图7,三个球A、B、C静止在水中,A漂浮,B悬浮,C沉底,分别对此时的A、B、C进行受力分析。

八年级物理_《浮力》专题提高训练试题

八年级物理《浮力》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块石头和一个小气球捆在一起,当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并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B .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C .受到的浮力不变 D .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2、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 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 .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 .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 .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3、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将完全相同两个小球分别放入容 器中,两球静止时, 液面相平,球所处位置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 小分别为P 甲、P 乙,则( ) A.P 甲

P 乙 C. P 甲=P 乙 D.无法确定 4. 同一木球漂浮在不同液体面上,那么 ( ) A. 浸没的体积较大时受浮力较大; B. 露在液面上的体积较大时所受浮力较大 C. 不论浸没的体积多大,所受的浮力一样大 D.无法判断浮力的大小。 5. A 、B 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铜球,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当它们都处于静止状态时,它们受到的浮力分 别是F A 、F B ,则比较浮力的大小是:( ) A. F A >F B B. F A =F B C. F A <F B D. 无法比较 6.、 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 和b ,它们都漂浮在水面上时,a 球有1/4的体积露出水面,b 球有1/2 的体积露出水面。那么两球的密度之比( ) A. 2:1 B. 2:3 C. 3:2 D. 1:8 7、将一个铜块挂在弹簧秤上,当铜块浸在水中时,弹簧秤上的示数表示铜块所受到的( ) A. 浮力大小 B. 重力大小 C. 重力和浮力之差 D. 重力和浮力之和 8、形状不同的物体都浸没在同种液体中时,所受浮力相等。它们( ) A. 质量一定相等 B. 密度一定相等 C. 一定都是实心物体 D. 体积一定相等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潜水艇在水中,下潜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B 、热气球匀速上升时,浮力大于重力 C 、同一支密度计漂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同 D 、气象探测气球里所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密度 10、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同一物体漂浮在不同液体的液面时,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不等; B .物体完全浸没在同一种液体中,在越深处它所受的浮力越大; C .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大于沉到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 D .漂浮在液面上物体所受的浮力一定等于它所受的重力。 11、有两个体积相同的物块A 、B 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A 、B 所受浮力的大小 关系是A 、B 两物的密度关系是( ) A .A 大; B .B 大; C .一样大; D .无法比较 12、将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物体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甲漂浮,乙悬浮,则( ) A .甲的体积大于乙的体积 B .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 C .甲受到的浮力大于乙受到的浮力 D .甲受到的浮力小于乙受到的浮力 13、两手分别拿着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块,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 块下沉,受到浮力大的是( ) A .小木块 B .大石块 C .一样大 D .不能确定 14、关于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沉在水底的物体不受浮力的作用 B .物体浸没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浮力大小与受到浮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D .浮力的施力物体一定是水 图 5

英语中考能力提升训练(三)

能力提升训练(三) [范围:八年级下册时间:15分钟] Ⅰ.完形填空 In a small town, Omar Chajam is a wise old man who had a long and beautiful beard. One day when he __1__ down the street, he met a man whose beard wasn't longer than his. The man came up and began saying __2__ to Chajam, “You are a drinker! You are a thief! You are an idiot!” Chajam didn't__3__. He just smiled and walked on. Another man dressed very__4__ saw this. He didn't understand and asked Chajam, “__5__can you stand such offences(伤害)? Don't you feel hurt?” Chajam smiled__6__ and said, “Come with me. I will show you something.” The man__7__ Chajam to a dusty room. Chajam lighted the candle and began searching__8__ a pile of old clothes. Then he found an old jacket. He threw it to the man and said, “Try it,__9__ it will suit you.” The man took the jacket and looked at it. It was__10__worn-out that it even had some holes in it. “What are these dirty rags(破布) for?” asked the man__11__. “I am well dressed. You__12__ be crazy!” He threw the jacket back. “You see,” Chajam said, “You didn't want to__13__ the rags. Similarly, I did not want to try those dirty__14__ that man threw at me. To get angry means to try on rags someone throws at__15__. Now you see?” ( )1.A.walk B.walks C.walked D.was walking ( )2.A.bad something B.something bad C.bad anything D.anything bad ( )3.A.care B.love C.like D.say ( )4.A.badly B.casually C.well D.seriously ( )5.A.When B.What C.How D.How long ( )6.A.too B.again C.either D.yet ( )7.A.followed B.carried C.led D.took ( )8.A.in B.for C.with D.through ( )9.A.or B.and C.but D.so ( )10.A.so B.such C.very D.really ( )11.A.happily B.slowly C.sadly D.angrily ( )12.A.must B.can C.may D.should ( )13.A.dress B.take off C.try on D.throw away ( )14.A.rags B.words C.clothes D.jackets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复习(粤教版)

初二物理专题复习——作图与计算 一、作图题 1.画出图a 、b 两物体受到的重力,画出图c 、d 两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 2.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到的力,并用字母标明。 (1)一电灯吊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 (2)一个物体悬浮在水中。 (3)一小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向右运动。 3.画出下列物体所受力的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 4. 用滑轮组提起200N 的重物,绳子最多只能承受90N 的力(不计滑轮重和摩擦). (1)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并画出示意图. (2)据此设计要匀速提起物体所用的拉力是多大? (3)若在此问题中,将物体匀速提高3m,应把绳子拉下多少米? 二、计算题 1.长为80cm 的直杠杆,支点离右端20cm ,左端挂20N 的重物,问: (1)在右端应挂多重的重物杠杆才能平衡? (2)在上述平衡后,如果两端各加10N 的重物,则杠杆将会怎样呢? 2.一列长200m 的火车以54km/h 的速度通过一个长700m 的大桥需要多少时间? 3.全国铁路大提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桂林北站到南宁之间约437km 的铁道线上,运行着两对“城际快速列车”N801/N802次和N803/N804次。下面是N801 (1)N801次列车从桂林北到南宁共运行了多长时间? ( 2)N801次列车从桂林北到南宁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4.一个质量为 200N 、边长为20cm 的正方体放在长为1m 、宽为10cm 的板凳上,求正方体对板凳的压强为多少? 5.有一只亚洲象体重3t ,每只脚掌的面积大约是0.03m 2.(取g ≈10N/kg ),则这只大象四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a b c d (1) (2) (3) (1) (2)

中、高层管理干部管理能力提升训练培训心得

参加公司企业中高层领导管理能力提升训练 培训心得 在公司领导的关心与重视下,我参加了公司举办的中高层领导管理能力提升训练的学习。通过王老师的精彩讲述,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管理技能教育,对我的管理能力提升有很大帮助。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有信心和能力去完成公司交给我的各项任务。 本次培训的主题分为三个部分:领导力提升训练、执行力提升训练、沟通力提升训练。下面以这五个部分为出发点,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感想。 企业的执行力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一个企业是一个组织,一个完整的肌体,企业的执行力也应该是一个系统、组织和团队的执行力。执行力是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只要企业有好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好的带头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管理执行力就一定会得到最大的发挥。事实上,企业并不缺乏伟大的战略思想,缺乏的是有效的执行。然而,团队执行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公司的中坚力量,团队(部门)的执行力是企业执行力的核心,因其既能把目标变成绩效,又能教导培养塑造员工的职业习惯,从某种意义上讲,员工执行力=管理者的领导力。因此,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优秀的、充满活力的领导者,是每一个作为管理者必须深深思考的问题。 管理是指通过计划、组织、激励、领导、控制等手段,结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以其高效的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基于人性和人群差异性基础上的民主化、科学化操作,以达到预期目标的活动过程。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就是制定,执行,检查和改进。制定就是制定计划(或规定、规范、标准、法规等);执行就是按照计划去做,即实施;检查就是将执行的过程或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总结出经验,找出差距;改进首先是推广通过检查总结出的经验,将经验转变为长效机制或新的规定;再次是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以持续改进。然而,由于这种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重在要求对下属人员的管理和执行,很少重视被管理者真正的内心感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的控制下属的行为,却很难使下属产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因此,要应运而生一种新的管理思维方式。 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

八年级物理期中训练题

八年级物理期中训练题 一、选择题 1.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在图1中用来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 .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用B 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 .渔船利用声呐探测鱼群表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下列说法符合日常生活的是( ) A 、一节物理课时间为0.45h B 、人的正常体温是390 C C 、人步行速度约10m/s D 、物理课本的宽度接近19cm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房屋、树木随地球转动不属于机械运动。 B .对同一物体选用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一定不相同。 C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用 也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且 越小,表示运动越快。 5.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 .乙图中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 .丙图中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 .丁图中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6.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 .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传递信息 7. 利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进行有关声现象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用该装置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 B .若要用该装置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可以移动两铅笔之间的距离 C .若要用该装置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可以将橡皮筋快速拨动 D .拨动橡皮筋是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8. 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玻璃杯,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指关节轻轻叩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判定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的( ) 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调 C .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D .这种判断方法不合理 9.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 .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 D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10. 如图4所示,分别是音叉和钢琴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 .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 C .音色不同 D .音调、响度和音色均不同 11. 如图5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B .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 .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 D .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7℃ 12.早晨看见草叶上的露珠,露珠的形成原因与图6中相同的是( ) 13.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如图7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的是( ) 14.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8所示。 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5.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9),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16. 如图10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图6 图9 图10 图 图4 图3 图2

八年级物理下册力学作图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作图专题(训练14) 班别姓名座号 1、沿斜面滚下来的小球,重力为5N,作出重力示意图 2、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重12牛,用力的示意图作出木块受到的重力。 3、用20牛的力将重15牛的物体压在墙壁上,用力的示意图作出墙壁所受的压力。 4、画出四个小球分别在下列四种情况下的受力示意图 5、某同学在体育锻炼时,推出一个重为40牛顿的铅球,请在下面左图中作出这个铅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各力的示意图(空气阻力不计) 6、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M,质量为2kg ,它与传送带一起以lm/s的速度在水平方向向右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在上面右图中画出M受力情况的示意图. 7、下面左图为空中飞行的足球,请在图中画出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8、图中,物体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请作出物体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9、图中,重2N的水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不动,试画出水杯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10、如下面左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2N拉力作用下,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作出它在水平方向上力的示意图。

11、在上面中间的图中,电灯静止不动,画出电灯所受各力的示意图。 斜面上有一物体M,它受到的重力为60牛,它对斜面的压力为40牛,请在下面右图中画出这两个力的示意图。 12、请分别画出下列各图中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13、下面两图,杠杆在力F 1 F 2 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L 2 是F 2 的力臂.在图36中 画出力F 1的力臂L 1 以及阻力F 2 , 1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你在图乙中画出此时“不倒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相对于O点的力臂。(黑点表示“不倒翁”的重心) 15、画出使杠杆AB在图所示位置静止时,需在A点加一个力F,要使这个力最小,请在图上画出F的示意图,并标明它的力臂。 16、下面右图中杠杆B点挂着重物G,若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F使杠杆平衡在图中的位置,请画出此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17、用羊角锤拔木板上的钉子,请画出最省力的动力作用线和对应的动力臂。 18、如图所示,一个绕O点转动的杠杆,已知阻力F 2的方向,以及动力F 1 的力 臂,在图中补全F 2的力臂以及动力F 1 。

按格有序现代文阅读能力提升练习三(附答案)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

八年级物理下册-专题归类复习

一.简答题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成为寻常百姓家里的代步工具.小丽的爸爸用汽车送她上学,走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向左急转弯,小丽顿时产生被向右甩出的感觉.请用惯性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人和车原来都是沿某个方向运动的,当车突然向左急转时,人的下半身随着车向左急转,而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人感觉被向右甩出. 2. 食品运输过程中,通常用干冰或冰块来保鲜.请分别说出这两种方法的物理依据. 答:干冰易升华,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在升华过程中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会使食品温度降低,起到防止腐烂变质的作用;冰熔化时,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冰块周围温度降低,起到保鲜的作用. 3. 第3题图 阅读上述小资料,请你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给小组其他同学解释“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所包含的物理道理. 答:锤头和锤柄一起向下运动,锤柄撞击板凳时受到阻力,运动状态改变,由运动变为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下运动;这样反复几次,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4. 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参观铁路工地时看到的场景.请用物理知识简要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第4题图 (1) 铁轨为什么要铺在一根根路枕上? (2) 出发前,老师通常会嘱咐同学们骑自行车时不要太快,也不能骑车带人,为什么? 答:(1)铁轨铺在枕木上,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2)骑自行车太快或者骑车带人,当遇到障碍物时,车轮遇到障碍物停止下来,而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造成摔伤. 5.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客车车窗旁的王桦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在急速后退.当她推开车窗玻璃时,长长的披肩秀发被“吸”到了窗外,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答:(1)因为王桦是以自己所乘坐的客车(包括车内的乘客、司机、座椅等)为参照物,道路两旁的树木相对所乘坐的客车(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感到道路两旁的树木在向后运动.(2)由于客车极速行驶,客车外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大,压强较小,车内的空气流动速度较小,压强较大,车内的气体压强大于车外的气体压强,所以她的头发被“吸”到了窗外. 6.如图所示,商场中,一位卖微波炉的售货员和一位顾客产生了不同意见,售货员说,微波炉很省电,用它加热食品花不了多少电费;顾客说,微波炉很费电,他家的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他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说的?请你用科学术语说明“微波炉一开就烧保险”的原因. 第6题图 答:售货员是从加热时间角度来说的,售货员认为微波炉很省电,是说用微波炉虽然功率大,但加热食物用时很短,消耗的电能并不多,所以不“费电”;顾客是从电功率角度考虑的,因为微波炉属于大功率用电器,工作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烧断保险丝,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所以认为很“费电”.之所以一开微波炉保险丝就会熔断,是因为微波炉的功率大,根据错误!未指定书

新任管理者的八项核心管理能力提升训练

<新任管理者的八项核心管理能力提升训练> 课程背景: 孙子兵法云:带兵打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战如此,营销团队的管理也是如此;高产与高效 的营销团队,一定是充分发挥每一个人能力的团队. 营销管理者在团队中间如何被提拔起来的?毫无疑问,众多企业都是把营销做的比较好的那几个人提拔出来。但是我们忽略了一个前提:一个业绩好的销售人员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一个合格的销售管理者前提是销售要做的好,所以营销管理必须学一些营销团队管理的技能才能胜任. 营销团队更是比较特殊的一个团队,因为他们通过电话沟通客户,中间一系列的问题就会出来,因为这样的销售方式没有直接见面更加明确客户问题。 销售团队的管理,需要管理者具备更多综合的管理素养,才能带领团队更有斗志和方向。 课程目标: ?管理者需要掌握八项核心管理技能的方法与技巧; ?管理者的自我角色定位 ?管理者如何规划和执行本部门的工作 ?管理者如何监督和检查下属的工作 ?管理者要明白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去做什么,合理授权 ?管理者上下左右的沟通,让自己和团队融入公司 ?管理者如何培养自己的下属 ?管理者针对自己的下属如何绩效沟通,确保目标的达成 ?管理者如何激励下属,提升团队正能量 ?构建管理语言、管理思想,以提高其本人及部门绩效,达成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 课程特色:本课程进行分组学习---研讨+互动+PK+训练 亮点1:每个企业一个学习顾问的深入跟踪; 亮点2:课程中间会布置作业,然后回去落地研讨; 亮点3:培训课件都会给到企业,听课人员轮流每天给全体员工培训分享; 亮点4:培训结束一个月我们会出一份试卷让全体员工进行考试,测试下对老师所讲内容的吸收情况; 亮点5:真正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 课程对象: ?销售团队管理人员、或有待培养成为管理干部的人员 课程大纲:

八年级物理上册密2020年度提高训练.doc

2019-2020 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提高训练一、选择题 1、对于公式m 的物理意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V A.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物质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体积越小,密度越小 C.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密度是确定的,与其质量多少或体积大小无关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关于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块冰全部融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B.把铜块碾压成铜片,质量和密 度均不变 C.把铁球加热,质量变大,密度变小D.某种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而与它 体积成反比 3、A、B、C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 V 的关系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 A、 B、 C三种物质的密度A、B、C和水密度水之间的关系是() A.A>B>C,且A>水, B.A>B>C,且A<水, C. A< B< ,且 A>水 , D . A<B< ,且 A<水 , C C 4、一定质量的水体积为a,全部结成冰后体积变为b;一定质量的冰体积为c,全部化成水后体积变为 d,则() A b 比 a 大 1/ 10, d 比 c 小 1/ 9 B b 比 a 小 1/ 10, d 比 c 大 1/ 10 C b 比 a 大 1/ 9, d 比 c/小 1/ 10 D b 比 a 小 1/ 9, d 比 c 大 1/ 9 5、一个质量为0.25 kg 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 1.5kg ,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 1.75kg ,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A.1.0 ×10 3 kg/m 3 B .1.16 ×10 3 kg/m 3 C . 1.75 ×10 3 kg/m 3 D .1.2 ×10 3 kg/m 3 8、两铁球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等,则() A、两铁球一定都是空心球; B、两铁球一定都是实心球;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专题强化卷:压强(含答案)

压强 1.动车进站时,为了避免乘客被“吸”向动车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站台上都标有“安全黄线”,乘客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内,是因为动车进站时车厢附近() A.气流速度大,压强小B.气流速度大,压强大 C.气流速度小,压强小D.气流速度小,压强大 2.下列现象不能 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来解释的是() .. A.图甲所示向两张纸中间吹气,纸张向中间靠拢 B.图乙表示装有液体的玻璃管,底部和侧壁的橡皮膜往外凸起 C.图丙表示地铁站台边,人必须站在安全黄线以外的区域候车 D.图丁所示表示飞机升力的产生原因 3.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有底面积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平底容器,分别装有深度相同、质量相等的不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②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 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强:p甲′=p乙′

4如图所示的三幅图是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这三幅图不正确的是( ) A.①B.②C.③D.①②③全正确 5.如图所示,圆柱体甲和装有适量某液体的圆柱形容器乙的底面积之比为3:4,把它们平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在甲物体上,沿水平方向截取一段长为x的物体A,并平稳放入容器乙中,用力使物体A刚好浸没在液体中(A不与容器乙接触,液体无溢出)。截取后,甲、乙对桌面的压强随截取长度x的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已知甲的密度为0.6xl03kg/m3,容器乙的壁厚和质量均忽略不计,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圆柱体甲截取前和容器乙中的液体质量之比为3:2 B.圆柱体甲截取前对桌面的压强为1000Pa C.容器乙中液体的密度为0.4×103kg/m3 D.容器乙中未放入物体A时,液体的深度为8cm 6.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的滑雪板做得宽大,其目的是为了()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提高练习题 质量

《质量》提高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铁块质量比1kg木头质量大 B.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小 C.宇航员将一块石头从月球带回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小 D.将一铁块压扁了,其质量不变 2.下列物体质量接近50g的是() A.一枚大头针B.一只鸡蛋C.一位中学生D.一块橡皮 3.一铜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铜水B.将它轧成薄铜片 C.将它雕刻成工艺品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4.叫做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质量是物质的一种。 5.“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3.8t,合kg=g;一粒人工合成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mg,合g=kg。 6.在实验室里常用测物体的质量。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上测得起质量是83.6kg,则在太空中测得的质量为kg。 7.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质量为173千克,合克,合吨。8.(1)6.24×104mg=kg; (2)7.5×1027t=kg。 9.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将装有冰块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发现天平平衡。在冰块融化成水后,天平(选填“不平衡”或“仍平衡”)。 10.湛江物产丰富,廉江的“红江橙”被誉为国宴佳果,雷州的流沙镇被誉为“南珠之乡”。请你估算:一个廉江“红江橙”的质量大约是180。

答案和解析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kg铁块质量比1kg木头质量大 B.一块冰熔化成水,其质量减小 C.宇航员将一块石头从月球带回地球上,其质量将变小 D.将一铁块压扁了,其质量不变 【解答】解:A、1kg铁块质量跟1kg木头质量一样大,故A错误; B、一块冰熔化成水,是状态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其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宇航员将一块石头从月球带回地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其质量 不变,故C错误; D、将一铁块压扁了,是形状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其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2.下列物体质量接近50g的是() A.一枚大头针B.一只鸡蛋C.一位中学生D.一块橡皮 【解答】解:A、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在50mg=0.05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10个鸡蛋的质量大约1斤,而1斤=500g,所以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故B不符 合题意; C、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C不符合 题意; D、一块橡皮的质量在8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一铜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将它熔化成铜水B.将它轧成薄铜片 C.将它雕刻成工艺品D.将它从地球运到月球 【解答】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A、将它熔化成铜水是状态变了,质量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最新八年级物理培优经典训练题

八年级物理培优训练题1------透镜 姓名 一、选择题 1、一种手电筒上所用的聚光小电珠如图2所示,其前端相当于一个玻璃制成的凸透镜.灯丝(可看作 一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它折射时,出射光束(图中实线所示)比无此透镜时的光束(图中虚线所示)要窄,有聚光功能.在这种小电珠中,灯丝应位于( ).A.凸透镜的焦点以内B.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凸透镜的焦点D.凸透镜的二倍焦距处 2、下列关于凸透镜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放大的B.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倒立的 C.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缩小的D.所成的缩小的像,一定能成在光屏上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 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B.大于9厘米 C.等于9厘米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 4、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他们三付眼镜都放在报纸 上,如图6示。现在爷爷要看书,让小明把眼镜给他,小明应该拿其中的( ) 5、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5 中 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30厘米B.一定小于10厘米 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 6、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 可见此透镜是(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 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 7、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 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 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 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 D、无法判断8、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一个人照2寸的半身像,再用该相机给他照一张2寸的全身像, 应( ) A.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B.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增大,适当增加暗箱长度 C.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缩短暗箱长度 D.使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减小,适当增加暗箱长度 9、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烛焰从3倍焦距处移到2倍焦距处的过程中,数值减小的物理量是 ( ) A.像的大小B.像与物的距离 C.像与透镜的距离D.透镜的焦距 10、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如果将透镜的表面遮去其下面的一半,结果是( ) A.像的上半部分没有了B.像的下半部分没有了 C.像全存在,但上半部分变暗了D.整个像存在,但像变暗了 11、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 可见此透镜是(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 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 12、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距镜30cm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 ) A.放大的B.缩小的C.等大的D.无法判断 13、摄影工作者在水面上拍摄水下物体,刚好得到清晰的像,若将水抽干再拍摄,为了得到清晰的像, 他应该( ) A.把照相机的镜头往前伸B.增大暗箱的长度 C.增大照相机与物体的距离D.换用焦距较大的透镜的镜头 14、小明决定自己给自己照一张手拿相机拍照的像,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对着穿衣镜照相,当他距 离镜面2米时,正准备按下快门,突然为凋焦犯起愁来,请你告诉他把相机的距离标志调到( ) A.2米B.4米C.小于2米D.大干4米 15、光和声音从空气中进入水中时,它们的传播速度( ) A.光速变大,声速变小B.光速变小,声速变大C.都变大D.都变小 16、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如图1所示。关于细杆AB 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同 B.A’端粗B’端细,A’B’和AB的指向相反

精神的三间小屋能力提升训练含答案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名师引路 一、重点突破 结合全文,说说“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提示】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二、考点链接 (一)病句:表意不明 【典型例句】这间房子的门一直没有锁。 【参考答案】这间房子的门一直没有安装锁/这间房子的门一直开着。(解析:“锁”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名词,指没有安装锁;一是作动词,指门一直开着,没有锁上。“锁”在这句话中表意不明。) 【主要类型】 (1)指代不明:①每天傍晚时分,身体瘦弱的王老师的父亲,总喜欢在这条幽静的小道上散步。(“身体瘦弱”的到底是“王老师”,还是“王老师的父亲”?可改为“王老师那身体瘦弱的父亲”。) ②王明和李强赛跑,经过激烈的竞争,他终于取得了胜利。(“他”是指“王明”还是“李强”?表意不明。) (2)存在歧义。如:四个国家领导人在三亚开会,共同讨论如何发展亚洲经济。(“四个”到底是修饰“国家”还是“领导人”?表意不明。) 【技法点睛】当句中出现数量词、代词或多义词时,一定要注意是否存在表意不明的情况。 (二)对比论证及其作用

【典型例题】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 【参考答案】对比论证。作者从两个对立的方面进行假设,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内心应充满爱。 【技法点睛】对比论证,即把两种矛盾或对立的事物加以对照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说理,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使所阐述的事理更加深刻,更有说服力。真与假的对比,可以去伪存真;善与恶的对比,可以抑恶扬善;是与非的对比,可以拨乱反正。因此,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可以使论证更有力,观点更鲜明。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7。 一、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麾.下(huī)轻觑.(qù) 积攒.(zǎn)沼.泽(zhǎo) 悲戚.(qī)焚.香(fén)泥泞.(nìnɡ)困厄.(è) 显hè(赫)游yì(弋)灰jìn(烬)miè(蔑)视 2.文学常识填空。 《精神的三间小屋》选自《毕淑敏散文》。毕淑敏,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获得全国性的声誉。 ◆基础提升◆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 A.襟.怀(jīn) 宽宥.(yòu) 自惭形秽.(suì) B.云霓.(ní) 憎.恶(zēng) 金戈.铁马(gē) C.几.案(jī) 坍.塌(dān) 悄.无声息(qiǎo) D.广袤.(mào) 挟.持(jiá) 抽丝剥.茧(b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