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对中国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是个机会

陈东琪认为到现在为止美国经济还没有衰退,只是下调,这次下调绝不是短期就可以过去的。“可能还要一两年的时间,这对我们的出口影响就很重大,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还要过一个相当长时间的紧日子”。对中国的第二个影响是相关银行的损失。其实从媒体公布的有关资料和金融上市公司的有关年报可以看出,工行、建行、招行和其他不少银行购买了美国的“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公司)和雷曼公司的债券。

基于这一点,陈东琪认为美国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还是非常直接的:“尽管额度好象不是太大,只有几百亿,但是折合成人民币也是好几千亿人民币,而且一定还有一些是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没有披露的损失,所以这方面的损失也不算小”。

第三个影响则是潜在的危险,因为我们持有的国际外汇储备对外公布的数字是18000

多亿,其中美国国债大概5、6 千亿的样子,而金融危机的发生对我们持有的美国债券实际上应该还是有一些影响。

第四个影响则是由于国外资金流出导致的股市房地产市场的疲软加剧。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行、老牌银行、大的投资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机构。尤其是像刚刚破产的雷曼兄弟已经有158年的历史。而全美500家银行中,到现在已经有117家面临破产。

在这种情况下,受到牵连的企业数量多范围广,资金困难的美国企业为了解决本国金融危机的困难,在中国的有些资金就不得不套现,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的套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股市和房地产。陈东琪认为,这种影响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还将进一步放大。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最重要的一个影响就是市场信心层面了。美国毕竟是一个金融体系比较发达的国家。各种监管机制发展比较完好,在这种情况下还是出现问题,难免让人担心本国的金融体系。中国的银行体系在国有流通股的条件下应该不会有很大的冲击,但是心理影响还是存在的,各国都有自己的金融担心,尤其是对资本投资者的心理影响不可小觑。

所以陈东琪认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做全面的评估。对于美国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深化,我们要做好防范准备。

美国金融危机既然对中国经济领域带来这样广泛的影响,那么有什么措施可以应对呢?

首先,美国银行面临破产的时候,一定会有并购的需求,“我们应该看到这是我们银行的一个机会”,陈东琪指出:“以前美国不愿意让我们介入这一领域,现在他们面临破产愿意让我们进去了。但这里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要着急,要把财务状况、业务情况等一些真实的情况摸清楚再做决定。

另外,陈东琪认为应该防止热钱集中大量撤离。因为美国以及国际上的资本热钱为了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撤资一定不是个别现象,“我们要加以密切跟踪、监管,看看这个资本是什么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止大幅度撤离现象”。在信心层面,陈东琪认为要从宏观的总量政策上面、特别是货币政策上面有一些微调动作,提振或者稳定市场的信心,以防市场信心层面对国内市场打击太大。

再就是美国资本市场对我国产业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制造业市场的影响,陈东琪认为要采取一些相应的支持和保护措施。防止影响的深化带来制造业的过快下降。防止出现一个滑坡现象引起的就业下降以及企业大规模的亏损。当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措施。还要治本,立足制度建设,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包括新股发行制度、IPO制度、上市公司的分红再融资制度、市场的投资者管理制度、相关的政策信息披露制度等。在银行层

面来讲,应该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我们要预见、了解、监管银行大的金融活动”,陈东琪强调。

不过,虽然应对是必须的,但也没必要过度紧张,陈东琪指出,此次调整与前三次调整还是不一样。1985、1988、1996 年的三次调整都要比这次强烈。“本轮调整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调整率都比前三次要明显的低,所以经济过热的程度和通货膨胀的程度也要比以前的低”,陈东琪认为,经济向下调整应当说比前几次要温和一些。另外我们现在有三个盈余做支撑。第一是财政盈余,我们的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第二是贸易盈余,我们1-8月的顺差比上半年的顺差虽然是减少的,但是我们毕竟还有盈余,数据表明:七月贸易顺差为253 亿,八月为286 亿。

“我们全年的顺差可能在2300-2500 亿之间”,陈东琪预测。而第三个盈余就是我们现在有比较大的外汇储备,“前三次调整期间我们基本没有外汇储备”,陈东琪介绍。另外,我们现在的财政储蓄、企业储蓄和国民储蓄,三个储蓄加在一起超过45 万亿。我们的储蓄资源还是很充足的。

这些[Www_LunWenNet_Com]决定着我们这次的宏观调控带来的经济增长的减速,应当是和前三次有区别的,“我认为,如果调整得好,有可能实现比较温和的调整。但是调整的时间可能两年时间左右,总体来讲,两年时间让经济从原来的12%左右调减到9%左右是比较理想的。我认为如果政策操作得当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陈东琪认为,这样就能够在国际环境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使我们的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并且能够不影响就业机会。

“短期来讲是有一定的压力”,陈东琪认为这次的经济下调如果做一个总体的判断,企业也许会有一定的阵痛,特别是那些耗能多、环境破坏严重、资源吸纳多、工资比较低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但长期来讲是机遇。“把压力转变成促进结构调整、经济转型的动力,让短期的平衡为长期的可持续增长做出牺牲,短期经济的降温为我们长期的经济繁荣做准备”。

至于具体的机遇,陈东琪认为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价格体制的改革,尤其是资源品的价格机制改革是好时机。“我预计,这一轮国际油价的下降可能会时间比较长,而且下降幅度会比较大,70 美元以下都有可能”。这对我们的成品油的价格改革无疑是一个机遇,今后的定价权可以从此逐步企业化,让企业说了算,这样就可以使政府补贴减少。要不然既补高又补低,油价高了要补消费者,油价低了补企业。当我们把价格放开了以后,我们只有非常规性补贴了。既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又可以使我们的油价体制市场化。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粮食价格。据农业部统计,今年粮食有可能超过5.1 亿吨,菜仔油、猪牛羊肉也会增产,国际上的粮食下半年也在不停地增加,所以全国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粮食的供给关系可能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下,我们如何稳定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保护粮农的利益?要早做防备,防止粮食价格大幅下降对农民带来冲击。

而对油、气、电、水、粮食等方面的价格改革,陈东琪给出三个词:分类、分布、渐进,也就是要讲策略不能一刀切。因为要逐步推进。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很多改革也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比如可以加快利率市场化,“逐渐的试验,让不同的商业银行之间有比较大的自我选择权,确定自己的贷款利率,从而加快他们的竞争能力,”陈东琪说。

汇率制度改革,税制改革,国有产权、企业制度的改革也都可以在这一阶段实现。“总之经济调整时期应该说是价格改革非常好的时机,我们不要错过这个时机”。

在这个阶段,陈东琪认为政府还应该做好两件事,一是减税加薪,政府给企业减税,企业给工人加薪。扩大内需,有力提高我们的大众消费购买力。所以减税是未来我们财政对经济增长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第二是与其留着很多的外汇储备,还不如搞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因为从长远来讲是一定需要的。而外汇储备实际上我们总在受国际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压力。这让我们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把更多的国家盈余用于长远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规避金融风险,对我们的长期发展来讲是一个巨大的动力和后劲储备”,陈东琪认为:“我们一定要看得远一些,有一个长远的视野,长远的谋划和打算,这样的话,即使我们在经济调整时期下降二三个点,但是我们可以有很多收获,为下一轮经济打下基础”。

2008年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比较及对中国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首先是金融危机,实体经济未受很大影响.而1929年是实体经济发生衰退后,才爆发危机.

1929年金融危机重要原因是金本位制度弱点,不完善的制度和各国之间不合作下(一战之中各国之间怨恨和统治阶级更换造成治国能力下降使各国很难合作),金本位国家发生通货紧缩. 1929年危机发生在金本位国家,而银本位国家,例如中国未受很大影响.这次危机是美元作为主导国际货币,没有防波堤,因此危机会蔓延到全世界,如果应对不好,是更大灾难.这次金融危机不同在于,没有货币造成通货紧缩,而是信贷紧缩.

1929年大危机,世界各国没有联合对抗金融危机,没有国家出来领导,30年代英国和美国还发生了金融战争,罗斯福政府计划形成银本位集团.这次危机,为了使救助方案获得通过, 保尔森甚至向众议院议长下跪! 但是,方案通过后,市场反应很消极. 因为市场发现, 因为政治上原因, 各国对金融危机处理仍然会矛盾重重.欧洲内部达成一致更困难.美国的救助计划起了领导作用,如果成功,其他国家会跟随,所以关键看美国.现在国各央行联合降息,以避免热钱不正常流动,注入了流动性.

30年代英国和美国金融战争之中,中国白银大量外流,中国在英国帮助下发行法币,为中国未来恶性通货膨胀埋下伏笔.在抗战中,英国在金融上能支持中国,在日战区维持了法币,美国对中国援助不是很够.中国金融抗日战争,也以此为背景.如果,中国能继续维持银本位制,国民党在抗战结束后,可能不能靠通货膨胀发动内战.

两次危机也有相同之处.

929年大萧条, 按照伯克南分析, 主要原因是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信贷

紧缩打击实体经济,使得危机持续. 现在,世界金融系统已经陷入困境,陷入了信用紧缩,美国信贷市场已经冻结.影响到实体经济, 维持了很长时间后,美国股市终于不支.

1929金融危机的另一个原因, 过高的杠杆, 金融机构经营变得不谨慎,现在与1929年大萧条一样.

因此与1929年危机一样,首先要使金融系统恢复正常,通过购买不良资产恢复流动性,但是金融系统恢复正常还要一段时间,因为金融系统情况很复杂,资本金和坏帐数额庞大.美国商业银行资产估计有一半问题资产, 按照资本充足11.3%(2006年),资产中5.65%是问题资产(比如抵押債劵,还有雷曼之类的债劵).按照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购买30000亿美元问题资产,将减值3/4左右,这样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8%.投资银行杠杆比例很高是商业银行一倍,20倍,对冲基金杠杆比例达40倍.随着把这些金融机构纳入商业银行系统管理,为达到资本充足率,急需弥补资本金。为弥补资本金不足,美国政府要吸引大量私人投资者,来弥补银行资本金损失.各金融机构还有巨大坏帐损失, 侵蚀资本金,也需要补充.据专家估计美国金融部门可能必须减少5万亿美元到8万亿美元债务,来降低杠杆率。美国的不良资产也差不多有几万亿美元这已经使得资金大量流向美国.要让金融系统很快恢复正常不可行,为了应急,美联储已经直接购买企业商业票据.

这次金融危机,是在住房市场和债劵及其衍生工具市场,因此关键看住房市场能否恢复. 股市市场长时期不倒,与住房市场和信贷市场资金流入股票市场有关.

美元上涨, 与美元大量流回美国有关. 而金融危机一个原因,热钱突然流出,像东南亚金融危机一样,日本资金大量流出泰国.现在,东亚国家美元大量流出,汇率下调.

这次危机对中国影响. 美国家庭消费靠信贷, 这次信贷市场受损,消费大受打击.对中国产品直接打击不会很严重,但是生产高档品的国家,因为出口减少, 经济下滑,还是会影响中国出口.中国靠出口导向取得经济增长战略会大打折扣,今后要转向内需市场,完善社会保障和教育.

如果美国救助计划真有实效,中国会购买美国大笔国债.

东亚一体化进程会加速,东亚国家将建立共同货币基金和债劵市场,在东南亚经济危机中美国阻止了这一进程.

目前与08年金融危机有点类似

【核心提示】受美股暴跌影响,今日上证指数低开64点,盘中还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2605点,各板块全线下跌,由欧债升级及美国可能衰退引起的全球市场的暴跌是否会传导到中国市场,A股未来会跟随外围市场继续下跌还是一个空头的陷阱?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上海同亿富利投资研究总监陈铭、资深私募人士花荣点评。

东方证券高子剑:目前与08年金融危机有点类似

受欧债升级及美国可能衰退的影响,昨日美股暴跌,同时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联动,今日上证指数更是低开64点,盘中创下今年以来的新低,股指期货方面,主力合约IF1108盘中达到2870.4点的近期新低,市场弱市特征明显,东方证券金融衍生产品首席分析师高子剑认为目前多方的信心受到比较大的打击,对未来市场的走势还是偏向空方。

目前有点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

高子剑表示,对目前股指期货市场而言,态度还是偏空的,从今天盘面上看,盘中翻多的持仓量也并没有增加,这并不是好现象,全球的资本市场如美股、大宗商品、澳元都在呈下跌的趋势,因此这也会对中国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高子剑表示,在全球资本市场普遍下跌的过程中,美元及美债均在上涨,这对于市场而言是非常不利的,这说明了出于对经济复苏的忧虑,全球的资金都在寻求避险,目前的这些种种现象已经有点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状况,因此在资金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时期,对于未来资本市场的表现是应该采取谨慎做法的。

$$$

花荣:A股危险性远高于外围市场

对于市场的判断,资深私募人士花荣点评则具有不同的观点,他对未来市场并不乐观,他表示,目前市场弱市特征十分明显,不具备上涨的条件,近期市场的主旋律可能就会在跌与平之间的选择。沪深两个市场的危险性要远高于外围市场,A股市场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目前的流动性不能支撑扩张如此迅速的扩容压力。现在从盘面上看,惜售的情绪还没有释放出来,因为毕竟现货市场中,还只能依靠做多来赚钱,未来这种惜售情绪一旦被释放出来,那么市场的未来将会非常不乐观。

$$$

文国庆:对外围市场的暴跌不必恐慌

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文国庆表示,外围市场其实早就应该下跌了,他们此轮属于补跌的行情,而国外的普跌是不会传导到中国市场的,A股市场是没有什么问题的,2605点这个新低是今日的最低点,近期之内可能也不会继续再下跌,投资者不必要过分的恐慌。

文国庆认为,外围市场的变化对A股没有实质性影响,外围市场的下跌只是体现了市场的本质,像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中国而言也只是虚惊一场,国人没有必要随着外围市场的波动而恐慌。

针对外围市场的变化,文国庆指出对国内企业而言,该有的影响也有了,只是出口下降,或导致GDP增速放缓,而经济增长减速对于中国而言也并非坏事。$$$

陈铭:今日创新低是一个很好的低吸机会

上海同亿富利投资研究总监陈铭表示,今年市场的运行区间依然会维持在2600点到3100点,今日盘中创下新低则是一个很好的低吸机会,从目前的形势看,外围市场的普遍下跌在近期内是不会传导到A股市场的,低吸的标的可选择成长性良好,在未来3-5年内仍能保持30%左右增长的个股或者具有并购重组等题材类的股票。

$$$

左小蕾:股市暴跌体现悲观情绪没2008年严重

由于投资者对欧债危机扩散及全球经济复苏失速的担忧难以消散,8月4日,美国股市暴跌,与此同时市场悲观情绪继续蔓延,欧洲股市及亚太股市也有不同程度的大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股市暴跌只是市场情绪的短期发泄出口,实质问题是欧美各国的债务危机,她认为美国应该开放对全球的直接投资,这样才是解决的根本。

左小蕾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经济数据出现衰退以及欧债危机的蔓延,所有条件对于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市场整体情绪都较悲观,此时又没有任何短期的刺激政策等积极信号的释放,所以情绪只能够体现在股市上来。左小蕾认为,目前股市本来就存在泡沫,大跌也是正常的。

对于此轮大跌,有观点将此比作2008年金融危机的前夕,认为此轮大跌或是新的金融危机前兆。左小蕾表示,目前情况没有2008年那么严重,当时的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品出现问题,而现在则是债务危机,本质不一样。

左小蕾认为,要解决此轮债务危机的根本,应该是美国接受全球的直接投资,而不仅仅是不停的发债。"回归到实体经济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童第轶称A股走势关键看内因探底是大概率事件

8月5日,受欧美股市重挫影响,沪深股市双双跳空低开,沪指开盘即破2610,创调整以来新低,龙赢富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第轶表示,外围市场对大盘短期影响大,但中期走势仍由内因所决定,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主管徐广福也认为,下半年的投资机会还是看个股。

8月4日,纽约股市恐慌情绪蔓延,道琼斯指数收盘暴跌500点以上,标准普尔指数跌约4.8%,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5%,欧洲股市重挫3.3%。受此影响,5日早间,亚太股市日经225和台湾加权指数低开并快速下跌超过4%,沪指低开63点,跌破前期低点,创调整以来新低。

龙赢富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童第轶表示,外围市场对中国A股短期影响大,但中期走势仍由市场内因决定,尤其是市场资金流动性这一块。而目前国内蓝筹股低迷,成交量一直没有得到放大,因此,他认为,探底还是一个非常大概率的事件。

童第轶指出,影响A股走势的内因包括通胀能否得到控制,资金流动性能否得到解决,以及类似高铁突发事件是否影响到国家性项目的扶持,但是,显然这些因素目前都没有特别的解决手段。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湘财证券研究所宏观策略主管徐广福,他表示,决定未来A股走势的仍旧是内因,而目前从货币政策走向和通胀的

趋势来看,下半年大盘并不妙,因此,他认为,投资机会还是在个股上。

恒泰证券分析师刘毅指出,A股虽走势独立,但外围的大面积恐慌一定会影响国内投资者,低开难免,不过,在这样的重大利空前恐慌抛售无济于事,投资者不如等恐慌情绪稳定后看市场整理的情况再定。

他还指出,美股的大跌不仅仅是欧债问题,还与美国投资者的交易系统有关,美国投资者多为机构投资者,有30%的订单是计算机根据资金管理者设置的参数自动交易,可能与跌

幅达到一定幅度后这部分自动交易单的抛售有关。刘毅表示,恐慌过后可能就会迎来平静,比如日经指数在早盘低开之后已经出现缓慢回升。

$$$

价值人生王亮:A股短期悲观中长期底部十分明显

受美国劳工部发布美疲软经济数据以及欧债危机可能向意大利、西班牙蔓延消息影响,4日欧美股市重挫,其中道琼斯指数收盘暴跌500点以上,标准普尔指数跌约4.8%,纳斯达克指数跌幅超过5%。今日,沪深股市双双跳空低开,沪指创调整以来新低。价值人生首席分析师王亮表示,外围股市对中国A股影响有限,不是特别明显,不必过分担忧。

王亮表示,短期来看,A股走势悲观,但中长期来看,底部表现十分明显。外围对中国A股影响在今年,不是特别明显,海外经济的走弱,商品市场的下跌,将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创造好的机遇。

王亮表示,焦点重回速度应当有两个前提:1、看到通胀的拐点;2、逆周期大项目代表的高铁事件有个定论,两者将决定国内市场短期处于等待期,新的上行动力在9月中下旬。或者和去年一样,十月又是一波大行情。

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金眼看天下】

2008年金融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作者:黄金侠(中国著名的非主流经济学家)

前言:

资本主义的金融危机是周期性的,不可逆的,危机的本质简单而概括的说,是过度的市场自由化引发的道德、信用的危机所带来的整个世界经济的崩溃和信心的下滑;2008年金融危机将是持久性的,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会改变整个世界的金融和政治的格局,但是世界发展和进步的脚步却步入了十字路口,包括政治家、金融家和各国的人民,都将陷入迷茫和困惑之中,世界将向何处发展,未来之路该如何去走!

同样,2008年金融危机也将给中国上了一堂生动的课程,可谓学费高昂、代价惨重、事得其所;

过度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慢性毒药,毒性之烈,犹如饮鸩止渴,发作是缓慢的,死是突然的。事实证明,中国不能完全市场自由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会促进

资本家的贪婪和无耻,这里我们不谈资本家或者企业家的道德的问题,实质上,资本主义的道德会像商品一样出售,道德就是商品,过度的市场化所带了的就是资本家把自己的道德和社会责任像商品一样出售了,他所最求的就是一切尽可能的利润最大化,而成本最低化;显然今天的中国,三鹿事件等,我们不能拿道德的标准来衡量,也不能单靠法律的手段来制裁,过度的市场自由化,一个三鹿倒了,还有千万个三鹿站了起来,事实证明,资本主义的信用危机不是道德的问题,也不是法律的问题,而恰恰忽略了资本主义的本质,那就是资本贪婪所造成的恶果,而这个恶果需要整个社会来埋单,显然,适当的市场经济可以促进企业的竞争,社会的发展,和人民财富的增加,但是过度的市场化更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的现实,更促进了少数利益集团对多数人的掠夺,而更为可怕的是,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成为社会的一种惯性思维,成为常态化,必然大大加速了危机的到来,加速了社会的动荡,这种代价是昂贵的,惨痛的。

启示一、中国必须在某些领域放弃市场自由化,而秉持全民福利化或部分市场化的基本原则,比如,医疗、教育、住房、交通、公共设施、食品安全等方面,而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实际上这些诸如上述的问题,也恰恰是中国当前最紧要的问题,也是中国迟迟解决不了的腐败的关键,当人民切实从其中的困境中走出来,中国才可以更快的摆脱危机,更强有力的提高购买力,提振内需;

启示二、加强金融监管,严格控制金融衍生品的肆意泛滥;本次金融危机表面看,中国的银行及金融体系未受重创,在之前的事态发展的趋势中,一方面,中国坚定的稳定了人民币的币值稳定,另一方面,在防范风险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了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并根据危机的程度,央行及时的改变了策略这样,使得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应对风险的过程中有了相当大的实力,但是我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同样也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在信用卡的发放上和住房贷款上尤为突出,换句话讲,现在银行相对安全,并不是因为中国金融体系

抗风险的能力强,而是跟中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密切关系,因为中国的较高的储蓄支撑了银行坏账的拨备,但是如果整个危机将持续下去,这样的问题也迟早暴露出来,并随之快速蔓延,所以当务之急就是金融管理当局应更快的促进全国房屋空置率的下降,和有效的流通,这需要国家的政策扶持,其实很无奈的,中国金融的发展恰恰建立在住房消费的畸形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银行和开发商是既得利益集团,犹如抱团坐在火山口上煎熬!

启示三、抓住机会,及时进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换代,这一点上,其实中央做的很好,很有前瞻性和及时性,但是我要说的是,中央更应该设立一个准入的门槛,要让行业内的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是一窝蜂的胡乱一哄而上,比如说,新能源技术,我们会惊讶的发现,太阳能、风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成了一种概念上的敛财工具,如果是这样,再好的,再具有前景的事业也会变得像垃圾一样漫天苍蝇,自毁前程!

启示四、提高全民的素质,不是要发展全民的高等综合教育,更为急切的是中国需要高等的专业技术人才,我们不缺乏大学生,大学生的价值是夸夸其谈,和一无是处,没什么了不起的,北大的学生可以卖猪肉,或者做掏粪工人,职业本来就是平等的,我们不谈大学的教育成本和投入产出比,因为片面的普及高等教育实际上是浪费了全民的财富,中国从来不缺乏金融家、政治家、杂家、儒家、艺术家等等大家,中国缺少的恰恰是可以有效掌握了现代工业技术和工艺的高等职业技术工人,而工人一词几乎已经在中国消失,取代的是歧视性的农民工一词,这就是中国相对于欧美日实际的差距,而差距进一步的拉大,我们的技术工人更多的是加工别人的OEm ,赚取低廉的加工费,这就是价值,这样何谈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何谈大飞机,高速铁路、信息化?

启示四、引进国外技术,购买国外设备,步入将国外的高技术人才一起买回来,洋为中用!

启示五、中国需要时间,而不是出头鸟,中国必须做正确的事情,走正确的路,中国崛起,其实留给中国的时间并不多,长则3年,短则1年有余,中国不需要在意识形态上跟西方做过多的损耗,中国则更需要智慧的和艺术的跟西方合作,这个世界唯一的真理就是:实力代表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关键!

启示六、在中国现有的体质上和国情上不必要做过多的调整,中国不需要折腾,人民也经不起折腾,但是中国必须将反腐败的工作坚持到底,必须建立一种全民的监督机制和舆论导向,中国应该更开放的态度来鼓励网络的监督力量,以及政府的反馈力。

结论:资本主义是世界一切的万恶之源,而过度的市场自由化是罪恶的催生剂,中国必须提高警惕,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过去我们常说,中国摸着石头过河,今天我们则骄傲的告诉世界:世界的路原本可以这样走的,那就是中国的模式,中国的和谐光明的大道!

2008年金融危机解读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表情严肃地签署了华尔街救援提案,同意由联邦政府投入7000至8000亿美元,缓解金融危机。原以为此项举措可以平稳股市,但到目前为止仍未见效。美国人现在都在思索这些问题:美国如何变成今天这般模样?谁最应该对此负责?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教训?《读者文摘》在美国华盛顿的编辑主管凯南(CarlM.Cannon)采访了多位金融专家,探讨这次金融危机引发的各种问题。

问:这次的危机到底是如何引发的?

答:房贷市场的问题错综复杂,在讨论之前先说明一个现象:过去20年里,几乎美国各地的房价都大幅飙升,尤其是东西沿岸各州。银行依据高涨的价格将大批房贷产品包装后再出售,一旦房市泡沫破灭,杠杆比率较高的金融机构就也跟着破产。

问:但房价为什么会大跌?

答:简单地说是因为房价炒得太高了,到最后脱离了市场的实际状况。有一项被忽略的事实是建筑成本——即盖房子所需的材料与劳动支出;另一项则是薪水。换句话说,很多地方的房价与建筑成本没有建立合理的关联,潜在购房者的薪水根本赶不上狂飙的房价。房子却愈盖愈多,供过于求。这种状况很危险,出问题是迟早的。

问:这与政府有关吗?

答:当然有关,看你从哪里谈起?

问:可以从一开始谈起吗?

答:政府的原罪(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或许是通过所有屋主最爱的所得税减免案——亦即可用所得税抵扣房贷利息。1913年,经过冗长的法律辩论促成了宪法修正,国会通过新的所得税案,规定一年3000美元以上的房贷利息支出可享受所得税抵扣。这当然不是为了刺激房市(当时信用卡尚未问世),而是为了避免对正常的营业费用扣税。在那个年代,多数美国家庭都没有房贷,贷款利息超过3000美元的更少。

但近年来,房贷抵税的主要效用是以人为方式将房价抬高,提供诱因让开发商去盖豪华的第二栋房屋,让有钱人去买。

问:这是否可解释为“非预期后果法则”?

答:精彩的还在后面呢。1938年,美国大萧条第5年,国会与罗斯福政府成立了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FederalNationalMortgageAssociation),缓解房市崩盘的冲击,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利美(FannieMae)。房利美原是政府机构,拿政府的钱去买下地方银行的房贷。类似电影《风云人物》(It’awonderfulLife)里的贝利建筑与贷款公司(BaileyBuildingandLoanAssociation——片中主角贝利由詹姆斯·史都华(JimmyStewart)饰演。房利美将一些地方小型机构的房贷买下,让他们有余力再贷更多钱出去。次贷市场于是产生!这套制度原本运作得不错,但到了1968年至1970年,国会与詹森政权为应对越战造成的预算赤字,将房利美民营化,另特许成立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FederalHomeMortgageCorporation),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房地美(FreddieMac),与其竞争。一开始问题还不是很明显,但这两家公司其实是值得担忧的矛盾组合体:大家都认为他们有政府做后盾,事实上它们却几乎完全不受政府控制与监督。当然,他们还享有免税优惠。这种机构叫做GSE(政府赞助企业),听起来很中性,但在经济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绝对不是那么单纯。

问:那些政府赞助企业犯了什么错?

答:几乎能犯的错的都犯了。这些企业的起源比较特殊,很容易受政治压力左右。事实上主事者就是靠政治关系的人,不是真正的金融家——他们很擅于为自己创造财富,最后却使得机构被政府重新监管,让美国纳税人当冤大头。

问:问题产生的第一个征兆是什么?

答:问题是慢慢形成的。我们且先从1977年说起,国会通过社区再投资法案(CommunityReinvestmentAct),由卡特总统签署。这项法案强迫银行必须贷款给贫穷与少数族裔社区,否则不得合并、扩充或开立新分行。可以想见银行业及“二房”(见注)当然反对,但反对无效。法律实施后,“二房”决定干脆顺势从中获利,几十亿几十亿地买下证券化的社区再投资法案贷款——购买对象包括现在已破产

的贝尔斯登银行(BearStearns)。1999年,在克林顿总统的要求下,国会进一

步加强落实社区再投资法,让“二房”也适用。

问:然后呢?

答:1991年,前副总统蒙代尔(WalterMondale)的一位高级助理强森(JamesA.Johnson)离开雷曼兄弟(如今也已倒闭),去掌管房利美。他立刻宣布一项“大开善门”政策,亦即房利美将花100亿美元买下中低收入家庭的房贷。3年后,在国会与克林顿政府的公开施压下,房利美进一步将这个数字扩大到一兆

美元,买下贫穷与少数族裔的房贷,从此埋下“次贷”危机的种子。美国企业研究院(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院长——经济学家布鲁克斯(ArthurBrooks)指出:“房利美买下的不只是有责任感的劳工房贷,还包括许多故意赖债和炒短线获

利的投资客房贷。这些歪风不只得到默许,政府的行为其实更是在助长。”

问:有人看出这些问题吗?

答:是有一些人。三年多前,素有声望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TheEconomist)已有文章指出,史上最大的房产泡沫正在形成。“房价从来没有在这么多国家涨得这么快、这么久。自2000年股市崩盘,全球经济就是靠房价狂涨在支撑,但万一房市下行该怎么办?”

5年前(2003年),前高盛(GoldmanSachs)副总裁塔伯特(JohnR.Talbott)写了本书叫《即将到来的房市危机》(TheComingCrashintheHousingMarket)。促使他写这本书的原因是:他看到一个在圣地亚哥当教师的朋友年薪仅4.5万美元,却拿他的公寓重新办了25.5万美元的房贷。这样的薪水居然能贷那么多钱根本不合理,塔伯特明白这个国家的贷款制度靠的是非法吸金的伎俩——典型的泡沫就

是这样形成的。

最早发出警告的人之一是美国企业研究院的学者华利森(PeterJ.Wallison),他在里根执政时期担任财政部首席法律顾问。2000到2004年,他在一系列书籍、文章和演说中警告,“二房”已成为房贷市场的主导力量。到2003年,他们将承担全美一半的房贷风险,又因其特殊的特许地位,总数约6兆美元的投资组合其实

是由美国纳税人买单——这么庞大的金额却只由两家公司掌控。布鲁克斯告诉《读者文摘》:“风险高得离谱。”但国会完全不听华利森的警告。这实在可惜,如果他们当初听得进,整个金融危机或许可以避免。

问:这些声音为什么都没有被重视呢?

答:心理学家称之为“否定心态”,这种心态影响很大。美国大众、国会议员、政府官员乃至大部分的房地产与银行业者就是无法相信房市可能会崩盘。过去房价只会一味上涨,久而久之,人们印象中房价好像只涨不跌。当局似乎也不能摆脱这种想法。例如长期担任美国央行主席的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也是聪明人。他在2005年5月却说:他注意到地区性房市“多处出现泡沫”,但他不认为会构成全国性的问题。现在证明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问:那么贪婪呢,你不会认为这个因素不重要吧?

答:当然不会。许多从房市泡沫中牟取暴利的人明显不愿下车——即使已经可以清楚看到里面的问题。

问:你可以举例吗?

答:可悲的是这类例子不胜枚举。首先要提的是强森(JamesJohnson),他掌管房利美期间,每年薪酬超过600万美元,1998年离开时还拿了2100万美元。即使房利美的运营风险愈来愈高,高级主管收取高薪的情况依旧。强森的继任者是克林顿时期的白宫官员雷恩斯(FranklinD.Raines),他仅在2002年一年就拿了1770万美元。同年房利美19位高层主管每人领了100万美元以上,另外十几位是200多万美元,9位则超过了300万美元。

问:这或许很让人反感,但是这违法吗?

答:有这个可能。2006年当局对房利美1998到2004年的业务进行渎职调查,发现房利美发生“大规模的金融弊端”——即篡改盈余——为了让高层主管领取数

亿美元的分红。依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与联邦住宅企业监管办公室(OfficeofFederalHousingOversight)的报告,房利美能够有“那么漂亮的获利成长,完成预期目标”,完全是银行利用“不当的会计手法”高估盈余,好让主管坐拥分红。那些人也分得不亦乐乎:房利美将盈余与资本高估约106亿美元,雷恩斯任职6年期间领走9000万美元——其中约5200万美元拜假帐所赐。高利克(JamieS.Gorelick)是另一位没有财经背景却能转到房利美任职的克林顿政府官员,在同一时期的薪酬是2640万美元。

问:听起来这似乎是民主党捅的漏子,是这样吗?

答:不完全是。同时期共和党也有人进入房利美,包括金瑞契(NewtGingrich)的一位前助理。此外,房利美花了大约1.7亿美元游说国会——两党利益均有涉及,两边也都有人拿到政治献金。

问:尽管贪婪的证据明确,这些人并不知道会引发这么大的灾难吧?

答:至少在房地美的确有人发出警告。2004年,房地美的一位高层风险管理员向主管赛隆(RichardF.Syron)提出报告,指出他们买下的次贷“可能对该公司

和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财务与声誉风险”,他的名字叫安德鲁寇尼斯

(DavidA.Andrukonis)——再也没有一位银行家比他更诚实了,只可惜听者寥寥。赛隆继续累积个人财富——过去5年领了约3800万美元。

问:其实是承贷机构提供穷人他们无法承担的房贷,我们是不是把太多责任丢给穷人了?这样不是规避责任吗?

答:对,我们要公平一点。首先要探讨的另一个原因是大批投资客——没有人知道到底有多少,他们趁着“9.11”之后的低利条件大肆购房,快速转手获利。有一段时间确实颇有赚头。

问:为什么有那么多钱可以放贷给投机客?

答:两个原因: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房贷抵税吗?政府(通过抵税)补助民众在房市投机,而不是补助他们盖工厂。这是很奇怪的制度,除了基建业,几乎没有人得到好处,但可以理解人们为什么要抢着利用。第二个原因是“9.11”之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为了振兴经济而一再降息。

问:但我听到有人说少数族裔与穷人其实背了黑锅,真正的问题是政府放任贷款银行无法无天,让华尔街利用各种诡诈的会计手法隐藏真相。是这样吗?

答:在政治界,尤其是大选年,总会看到不同党派互相指责。保守派指责民主党几十年来一直施压商业银行为社会工程(socialengineering)服务,自由派则说要怪共和党执政时对政府规范的反感达到临界点,布什执政时根本是完全放任。密西根大学法学院教授巴尔(MichaelS.Barr)告诉国会,办理次贷业务的多数是不受社区再投资法案规范的独立贷款公司,当然更不受联邦政府监督。巴尔最近作证说:“最恶劣最普遍的弊端都发生在最缺乏政府监督的机构。”

问:正反意见都有,那么哪一边才对?

答:两边都有他们的道理。的确有几百万美国人办理了无法偿还的房贷——虽则他们承诺要偿还。这种行为当然不足取。在国会里为他们说话的议员也不值得称道,他们只顾对银行施压,也不管这套制度是否行得通,有没有必要修正。但老实说,房市泡沫不是那些不幸的房主(或前房主)造成的,也不能怪他们制造出本质上非理性的房贷体系:基本上这是交易关系——房贷业者借钱给潜在购屋者——两者之间本来就有利益冲突。商业界很欠缺“道德感”,也就看不到负责任的态度,房贷业便很明显。我的意思是:房贷专员为了抽佣帮你办房贷,接着这笔房贷包装之后卖给其他商业银行(谁知道卖到哪里去了)。至于你会不会还款,承办人员根本不在乎。

最后还有华尔街那些无法无天的伎俩(事实上同样的做法已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信用违约交换(creditdefaultswaps),这些当然都和穷人无关了。

问:我听过这个名词,但到底是什么意思?

答:信用违约交换是一种避险的保险合约,保障银行与债券持有人在企业无法还款时所蒙受的损失。美国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就是被这个害惨的,它的不动产抵押权证券部分(mortgage-backedsecurities)累积约达1180亿美元。巴菲特(WarrenBuffett)曾形容那是“金融界的大规模毁灭武器”。他说得很对。

问:政府应该防范未然吗?能够做到吗?

答:曾经可以,但就过去10年的两党体制来看,国会与联邦政府的监督机构一再自废武功,导致政府不再能制约华尔街与投资银行。1999年,克林顿签署解除管制的美国金融服务法案(Gramm-Leach-BlileyAct),基本上就是废除大萧条时期的格拉斯-史帝格法案(Glass-Steagall)。后者规定投资银行与商业银行必须分开。但在20世纪90年代,国会却放任通过花旗银行与旅行家保险公司(TravelersInsurance)的700亿美元合并案,克林顿的司法部对反托拉斯的声浪置若罔闻,格林斯潘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也予以放行。美国金融服务法案让已经发生的事就地合法,因此参议院以90比8的票数通过法案,克林顿于1999年11月12日签署,还说:“这项重大的成就将造福美国的消费者、整个社会以及各种规模的企业。”北达科他州的民主党参议员道根(ByronDorgan)是反对的8人之一,他的看法大不相同:“我相信十年后回头看,我们会明白不应该这么做,却因为忘了历史的教训而做了。”

问:不到十年就证明他是对的。

答:可不是,但整个解除管制的程序还要再加上一项决策才算完成,那就是证券交易委员会突然改变规则。

简单地说,2004年4月28日,证券交易委员会的5名委员齐聚听证室,听取美国大型投资银行的请求(格拉斯-史帝格法案废除后,投资金融业的管辖权落到了证券交易委员会头上)。这天,投资银行请求证券交易委员会取消一项规定——银行需保留数十亿美元以防发生潜在损失。业者希望运用这些资金投入报酬率超高的新型信用衍生性商品与不动产抵押权证券。只有一位证人反对,那就是印第安纳州的金融软件顾问波尔(LeonardD.Bole)。2004年1月22日,他写信给证券交易委员会:“简单的大笔一挥,资本适足率的规定就没了!目前的规定是1997年实施的,委员会确信现在的商业环境已改变到可以废除这项规定了吗?”波尔一直未得到回音,可以确定的是商业环境的确改变了——但却是越来越糟。没多久,贝尔司登的杠杆比率已达33倍,全美的投资金融体系危在旦夕。

问:倒数第二个问题:这是美国造成的危机吗?全球其他地区可以得到什么教训?

答:这很难说。爱尔兰也出现房价崩盘——他们并没有“二房”。冰岛的银行也岌岌可危,他们可没有少数族裔,更没有社区再投资法案。加拿大看起来倒是可以经得起这次风暴,谢天谢地,他们仰赖的是严格稳健的银行规范——就像美国以前一样——也没有房贷抵扣所得税的规定。

问:这件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自卡特总统以来,每一个美国总统都鼓励增加房屋自有率。这本来是个良好的愿望,但这次事件让我们知道:也许政府应致力于防范不当的行为,那会比鼓励良好行为更有效。政府能做的终究有限,这与人性的局限有直接的关联。

注:“两房”是指房地美和房利美。

斯蒂格利茨:2007—2008年金融危机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新管理体制

改进激励以及会计准则将有帮助,但还不够。金融市场已经陷入泡沫与癫狂中而不能自拔。人们从来不能确定自身是否身处泡沫中除非泡沫破掉。但随着价格飞涨到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是泡沫的可能性就增加了。虽然我们拥有非常多精细复杂的管理风险的技术,但是对于泡沫的发生我们却没能避免,或许当我们学会越多的管理风险的办法时,我们就会去冒更多风险(有些人甚至说管理风险的办法的运用实际上使得风险的发生率更高)。很多情况下,很难确定新的金融产品的经济作用,比如,它们是否真的减少某种投资者手中的投资组合风险,而是增加了某种不透明性。很清楚,没有谁能够真正完全懂得风险的特性。这些产品不是帮助投资者管理风险,而是使其变得更为复杂。

1.金融产品安全委托

金融市场具有创新性,但是这些创新创造出的是成百上千种没有人有能力支付的贷款,即便这些使得他们的支付面临困难、焦虑以及压力。很显然,金融机构没有很好di分析这些他们创制出的产品的后果。有缺陷的产品对于购买者以及我们的经济都有致命的影响。

在目前的情况下,风险评估者所制造出的不计其数的系统性错误,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此前,我已经解释了私人机构评级的风险。一个金融产品安全委托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尤其对于那些被加以管制的金融机构制造以及投资的产品。任何产品不得不具有一个可以解释的目标(比如,它怎样帮助管理以及减少风险;产品适合何种购买者)。它的风险特质应该运用之前提到的传统的模式确认。这种金融产品安全委托将评估出这种产品是否能够降低风险。这种委托将建立在“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假定上,比如,产品回报率越高风险越大。

金融产品安全委托将建立所有需要加以管制的金融机构都要服从的透明度标准(包括对冲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这项委托必须具有禁止某些产品进入市场的功能。

对于在目前危机中暴露的利用管理漏洞套利的行为,这项改革尤为重要。次级抵押贷款在这次危机中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变成AAA级标准,从而被那些本不能持有这种资产的信托机构持有。我们的会计系统同样提供了这样的套利机会。我们现在更加懂得了这些新金融产品背后错误的动机。

2.管制工具以及金融市场稳定委托

并不是所有的应该被运用的管制工具都被用来控制对我们经济造成伤害的泡沫。比如,提高担保品要求(利润要求、首付额度)是应该自然而然被运用的,无论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股市泡沫还是在今天的房地产泡沫中。问题是,联邦储备不愿意用这些工具。

在目前的管理框架中,大家更多关注的核心是单个机构(某个银行资产是否安全),很少有人关注整体管理框架的问题。金融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我们不能忽略系统风险,而仅关注单个的银行或者证券公司的风险。现在是需要对整个金融系统进行委托管理,评估各种各样的管理机构是否在保持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的时候了。这种委托就像金融产品安全委托一样,不应该被那些金融界的业内人士所主导,而是应该代表更多人的利益以及更为宽广的视野,既反映劳工也反映金融市场所关心的问题。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样,管理者需要更加关注风险信号,其中之一就是信贷的快速扩张。进入新市场的快速信贷需要经过更为严格的审查。我们当然需要鼓励金融创新——使得信贷能够被此前不能享用的人们所享用是一大社会贡献,但是有时(或者说经常)这种创新是不存在的——失败的概率很高。我们需要平衡并且警惕——鼓励创造新产品同时意识到潜在的风险。

管理的边界

政府有管理对金融系统造成威胁的机构的合法权利。长期以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投资银行不需要被管理,因为如果他们从事的是一笔坏投资,他们的所有者而非公众将承担风险。政府之所以要对于破产机构进行救赎,就在于如果这些机构破产将造成系统性的后果。这意味着,任何与金融系统相关联的机构都应该在政府的管制之下,因为政府承担管理责任。管制的程度以及性质应该依赖于系统性风险的性质,而任何机构都有可能造成系统性风险。

这样,人们或许会说两个相互达成协议的成年人之间的赌博是应该被允许的,因为这只牵涉到这两个人。这种说法具有合理性。不将金融产品卖给银行也不吸收银行贷款的对冲基金将被允许登记为“有限制性的金融机构”,而且将受到更为广泛的管制,包括信息披露以及激励。

国际视野

每一个设计自己管理框架的国家都有种倾向,就是将影响限制在自己的国家。正如每个银行无视自己行为的外部性一样,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比如,一些国家通过竞争管制扩大自己的银行系统。这种管理竞争将导致一场进入谷底的竞赛。

一个好的管理标准需要将合作纳入其中。巴塞尔协议的限制在之前已经提到过。其中提到,如果要建立合适的管制标准,需要每个国家设立保护自己管制标准,不能依赖其他国家。这使得欧洲的银行此次从次级抵押贷款的损失比美国的银行还要惨重。

执行好的标准很简单,尤其对于那些众所周知的避免管制以及避税的国家来说。没有理由说,这么多的金融活动在离岸中心发生不是为了避税以及政府管制,这样做显然损害了世界金融系统的整体性。这些离岸中心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的准许,现在已经没有理由再让它们继续。

结束语

美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的金融体系正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本文即将完成之时,全球宏观经济后果的程度仍然不是很明确。正如我们之前指出的,在过去的25年中这至少已经是第三次涉及美国金融机构的主要问题。很显然,这不仅不是像他们自称的那样明智地进行风险管理,他们甚至压根就没理解他们正在创造的产品。而且在这些失败中会卷入很多无辜的受害者——其后果并不仅限于金融机构本身。从整体上来说,如今纳税人正承担着金融系统管理失败所造成的风险。

医生能从病例中学到很多,同样,经济学家也应该从失败的经济体系中取得经验教训。我们试图提供一个广泛的理论基础来诊断出了什么差错,并根据这一诊断来获取补救措施——短期补救措施能尽量减少低迷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而长期的监管改革能减少未来发生这种情况的频率和程度。我们一直在寻求某些改革,这些改革同时也符合其他目标,如推动创新,稳定经济,并保持某种程度的公平。但在现实中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使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危机也终将会发生。如果我们成功地降低了系统的风险,它将鼓励市场参与者承担更大的风险。无论我们制定何种监管制度,总有人会试图找到弱点并且利用这些弱点来谋取私利,即使这样做会给他人造成损失;而金融市场的人会继续利用他们的资金实力,促使政治“改革”(就如他们废除了有争议的Glass Steagall一样)来提高他们的利润,这些都以牺牲整个社会的幸福为代价。

想要总结这些分析的结果并非易事。整篇文章例证了很多信息经济学家阐明的原则——但许多或明或暗考虑到这两个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的模型忽略了信息的缺陷和不对称,金融市场正针对此采取行动。激励机制很重要,但扭曲的激励机制会导致扭曲的行为。针对个人和整个组织的激励行为都已经被扭曲了。最近为了解决当前问题所采取的一些行动可能会在将来加剧这些扭曲。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启示 一、金融危机的爆发 2007年2月13日,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次级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的影响逐渐蔓延,5月到6月,一些西方对冲基金破产;7月次贷问题导致私人股本运转失灵;8月次贷危机扩散至股市,全球主要股市每个交易日股价下跌2%以上的事件经常发生;8月至9月,出现全球性信贷紧缩,多国中央银行多次向金融市场注入巨额资金,也无法阻止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9月,美国次贷危机再度激化,金融风暴很快从美国的抵押贷款机构、投资银行蔓延到保险公司、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9月7日,美国政府宣布接管美国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9月14日,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9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宣布向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紧急贷款;9月25日,美国联邦监管机构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并将其部分业务出售给摩根大通公司……越来越多的大型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次贷危机演变成为金融危机,而且越来越失控。更为严重的是,这场危机很快扩展到全球,使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部分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陷入衰退,主要金融市场急剧恶化,全球股市遭受重创,多国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世界贸易环境恶化,多国就业形势严峻,失业人数不断攀升。时至今日,虽然说全球经济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但一些国家仍然深受其累。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使国际金融体系遭受到严重的冲击与考验,同时也逆转了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二、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直接原因 第一,过度的金融创新。这场全球性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级信用住房抵押贷款债务的证券化,而次贷证券化和次贷证券买卖正是为满足金融家们对尽可能多的高额利润的追求。“两房”通过资产证券化,将购买到的商业银行及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投资银行再利用所谓的金融工程技术,把这样的债券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经过这一系列的工序之后,金融交易的链条加长了,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大家关心的是它们更高的投资收益率。于是,美国本土和海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对担保债务权证(CDO)等金融衍生产品疯狂追求,大量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美国房地产泡沫的风险随着这些金融衍生产品扩散至全球,最终使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形成全球金融危机。 第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货币政策长期以来倾向于宽松状态,低利率在刺激美国民众的消费欲望的同时又导致了储蓄下降和股价上涨,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又会再度刺激消费,导致楼市不断上涨。持续走高的房价使得贷款公司放贷的欲望以及各类投资者分享房产增值收益的野心随之增加。于是,以股价和房价互相推动的泡沫逐渐扩大,并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以房产和股票为资产的中产阶层。大批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影响着许多美国民众,这样就直接导致了整个美国以透支的方式进行消费。我们看到的事实是美国民众从金融机构借钱,金融机构再从金融市场借钱,整个美国从全世界借钱。最终,美国进入了一个债务链,上述链条中任何一环的脱节都将导致泡沫破灭、危机爆发。 第三,金融监管的缺失。在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美国也曾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的管理制度,颁布《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对金融业实行分业监管和分业经营。而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颁布以后,美国实行金融自由化,形成一种介于分业监管

2008金融危机简介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和影响 2008年爆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此次危机极为严重,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可称之为“金融海啸”。那么,此次金融危机是怎样形成的?对世界经济、中国经济,对我们 大学生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一、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何谓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 层面的动荡。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 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按揭贷款上的还款风险。这种做法是常规的做法。但是,由于美国过去7、8年以来新贷款松、金融创新活跃、房地产和证券市场价格上涨的影响,由于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缺失,这种常规措施并没有得到普遍实施,这样一来,次级按揭贷款大幅度增加,次级按揭贷款的还款风险就由潜在转变成现实。在这过程中,美国众多的金融机构为了一己之利,纵容次贷的过度扩张及其关联的贷款打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十年轮回: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网https://www.doczj.com/doc/c11163721.html,时间:2009-08-25发表评论>> 本书从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起笔,从制度及其演进的角度,在历史、宏观、微观三个层面分别考察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当前的危机,建立了对于金融危机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两次危机的比较研究,作者深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当前危机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所付的代价 现在该是我们从当年亚洲金融危机和当前金融危机中吸取重要经验教训的时候了。 亚洲危机是关于国内经济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和全球化的兴起这两种思想之间的冲突。这种思想的冲突是在所难免的,因为世界各国越来越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了。亚洲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的治理体系,事实证明在全球资本流动的冲击下是弱不禁风的。 同样,在十多年后,全球性危机突然爆发,因为现今没有一个经济体是“孤岛”。简而言之,它是网络世界中本国的和全球的治理危机。 亚洲危机是亚洲为了进入新阶段而付出的代价,而当前

的这场危机也是世界为进入全球化的新阶段而要付出的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2007~2008年显然标志着全球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必须提出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这是不是全球资本主义盛极而衰的标志?至少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目前这场危机给“美国梦”画上了问号。 因此亚洲人必须找出自己的发展模式,把“GDP热”(疯狂追求快速增长)弃之如敝屣,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速度,既提供就业机会,又不破坏环境。 第二个历史性的问题是,如果印度和中国每年都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而G3(美国、欧洲和日本)每年增长率不足2%,那么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之间的相对实力将会显著改变。根据我本人粗略的估算,亚洲在未来十年内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 第三,亚洲是否准备好扮演这种角色了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过去,新兴市场一直依赖发达国家的市场和资金。亚洲之所以不得不把它多余的储蓄投资到西方去,正是因为它自己的金融系统还不足以承担对这些储蓄的配置使命。亚洲的监管结构尚待发展。要在国际货币秩序中有所作为,亚洲的政府官员们既缺乏国际意识,在心理上也准备不足。美欧之间在适当应对和营救努力方面的协调也不足。这说明,要开始考虑全球政策之前,我们还须先加强国内危机的管理和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中国的影响及对策

2008年经济危机的成因与对策 摘要:2008年下半年源自美国的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国际经济的失衡,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内部爆发的次贷危机,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混乱,担忧和信心丧失,是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震荡的主要根源。如何迅速遏止金融危机、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世界各国的头等大事和一致行动。 关键词:经济危机次贷危机美国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内在原因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贷款。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贷款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但美国为了刺激房地产消费,在过去10年里购房实行“零首付”,半年内不用还本付息,5年内只付息不还本,甚至允许购房者将房价增值部分再次向银行抵押贷款。这个世界上最浪漫的购房按揭贷款制度,让美国人超前消费、超能力消费,穷人都住上大房子,造就了美国经济辉煌的十年。但这辉煌背后就潜伏了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及关联的坏账隐患。 (二)房贷证券化。 出于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考虑,美国的银行金融机构将购房按揭贷款包括次级按揭贷款打包证券化,通过投资银行卖给社会投资者。巨大的房地产泡沫就转嫁到资本市场,并进一步转嫁到全社会投资者——股民、企业以及全球各种银行和机构投资者。 (三)第三个环节,投资银行的异化。 投资银行本是金融中介,但美国的投资银行为房贷证券化交易的巨额利润所惑而角色异化。在通过承销债券赚取中介费用的同时,大举买卖次级债券获取收益。形象地说,是从赌场的发牌者变为赌徒甚至庄家。角色的异化不仅使中介者失去公正,也将自己拖入泥潭不能自拔。 (四)金融杠杆率过高。 金融市场要稳定,金融杠杆率一定要合理。美国金融机构片面追逐利润过度扩张,用极小比例的自有资金通过大量负债实现规模扩张,杠杆率高达1:20—30甚至1:40—50。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金融机构以这个过高过大的杠杆率,炮制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和虚假的繁荣。比如雷曼兄弟就用40亿美元自有资金,形成2000亿美元左右的债券投资。 (五)信用违约掉期(CDS)。 美国的金融投资杠杆率能达到1:40—50,是因为CDS制度的存在,信用保险机构为这些风险巨大的融资活动提供担保。若融资方出现资金问题,由提供保险的机构赔付。但是,在没有发生违约行为时,保险机构除了得到风险补偿外,还可将CDS在市场公开出售。由此形成一个巨大的规模超过33万亿美元的CDS 市场。CDS的出现,在规避局部风险的同时却增大金融整体风险,使分散的可控制的违约风险向信用保险机构集中,变成高度集中的不可控制的风险。 (六)对冲基金缺乏监管。 以上五个环节相互作用,已经形成美国金融危机的源头,而“追涨杀跌”的对冲基金又加速危机的发酵爆发。美国有大量缺乏政府监管的对冲基金,当美国经济快速发展时,对冲基金大肆做多大宗商品市场,比如把石油推上147美元的天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 133农村合作金融(1)班邵舒琪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工商企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在金融危机期间,人们往往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会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严重的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一、背景 2007年4月4日,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7年8月6日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服务提供商美国住宅抵押贷款投资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7日美国财政部不得不宣布接管房利美公司和房地美公司。2007年7月16日华尔街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关闭了手下的两家对冲基金,爆出了公司成立83年以来的首次亏损。2008年3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促使摩根大通银行收购了贝尔斯登。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2008年9月15日晚些时候,美国银行发表声明,它愿意收购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公司。2008年9月16日美国国际集团(AIG)提供850亿美元短期紧急贷款。这意味着美国政府出面接管了AIG。2008年9月21日,在华尔街的投资银行接二连三地倒下后,美联储宣布:把现在只剩下最后两家投资银行,即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两家投资银行,全部改为商业银行。这样可以靠吸收存款来渡过难关了。至此,历史在2008年9月21日这一天为曾经风光无限的华尔街上的投资银行画上了一个惊人的句号,“华尔街投资银行”作为一个历史名词消失了。2008年10月3日布什政府签署了总额高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市方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美国包括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等实体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实体产业危在旦夕。美国金融海啸也涉及全球,影响到了全世界。 二、概括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被称为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又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信用危机、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2008年金融崩溃、金融海啸及华尔街海啸等名称。2008年的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而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对中国的影响与启示 张梦辰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关键词]:金融危机,原因,影响,启示 一、引言 2007年4月,以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为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一时间,虚拟经济泡沫破裂,危机由房地产市场蔓延到信贷市场,瞬间传导至各国实体经济,进而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而在经济已经实现全球化的当下,中国作为WTO的一员,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然而这场规模浩大的金融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它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又受到了什么影响?它又给我们哪些启示? 二、产生原因 要了解金融危机的原因,必须先了解下什么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接着让我们来看看这次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其一,信用扩张。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即为谋求更高的利息,增加银行的收入,对信用较低、还款能力差的人群的住房抵押贷款——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美国政府曾提出让一些收入不稳定、信誉等级较次的美国家庭获得自己的住房,因此鼓励投资银行向这类人群发放无抵押和无首付的房屋贷款。这种贷款风险极大,这些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便将这些债务以证券的形式向全球发售,同时为了提高这些证券的信誉,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也参与进来为其担保。这种金融创新的方式被世界所效仿。其二,虚拟经济引起的经济泡沫破裂。为了缓解网络泡沫破灭、“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和2001年经济衰退,2001年美联邦储连续11次降息,又在随后

1997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近现代经济史

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摘要】1997年,一场汇率危机从泰国刮起,并迅速席卷亚洲,演变成一场亚洲金融危机,从而使得亚洲经济放缓,部分国家甚至濒临破产的境地。虽然这次危机对中国的冲击不大,但是间接影响不容低估。本文通过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分析,说明了亚洲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并指出面对危机中国应汲取教训,致力于建立和完善金融体系。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启示 1997年7月2日,是世界金融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泰国政府终于被迫宣布取消联系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兑美元汇率当天即下跌20%。历史上将这视为上世纪末那场亚洲金融危机开始的标志。 随后,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发生货币贬值、股市暴跌的连锁反应。这不但给地区经济带来了重大的冲击和损失,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直到今天,每每回眸那段日子,人们仍心有余悸。特别是在当前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之时,回顾上世纪末那一场亚洲金融危机的经过和教训,显得别有一番意义。 1997年的那场金融危机在爆发之后呈现出愈来愈严重、愈来愈深入的发展态势。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袭击港币。中国香港政府为保护联系汇率制而提高港元利率。接着,香港和内地深、沪股

市大跌,并引起全球股市一阵跌风。 1997年11月,亚洲金融危机蔓延至东北亚,韩国放弃保护韩元措施,韩元大幅贬值,韩国政府不得不向IMF求援以缓解债务危机,与此同时,日本也处于严重的金融动荡之中。 1998年1月,印尼盾几天内贬值50%。一些国家不能偿付大量到期短债,导致东亚多数国家和地区股市汇市暴跌至近年最低点。 为缓解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支持受到危机冲击的亚洲国家尽快走出困境,中国向世界作出了一个承诺:保持人民币币值。人民币不贬值,这对保持世界经济稳定有很大的帮助。大家公认的一点就是,如果当时人民币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的话,世界经济,特别是亚洲经济必将遭到更加严重的打击。 “东亚国家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从金融危机重创中反弹,主要归功于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和韩国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曾经这么说。危机往往不全是坏事,某种程度上它孕育着改革。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不久,我国就宣布实行宏观政策重大转向,其中包括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每年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997年1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性。随后,财政部于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以补充资本金,并成立了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

2008年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各国的应对策略 2008年9月15日以美国雷曼兄弟倒闭、美林证券贱卖、摩根斯坦利并购为标志的的“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发生了,并迅速席卷全球,波及范围广、冲击力度强、连锁反应快都是前所未见,是世界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法阵和民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1形成原因 1.1 次贷危机是导火索 美联储为了应对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遏止美国经济的衰退,连续多年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货币的扩张和低利率形成了低成本的借贷环境,认为未来的房价只涨不跌,促使美国民众涌入房地产领域。但是这些房地产的销售对象主要是美国中下收入阶层。在美国制造业转移的情况下,中下阶层的收入难以提高,在金融资产泡沫推动下的房地产价格的不断上升,最终把他们逼到破产的地步,引发了世界性债务危机。金融经济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金融泡沫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高。以房地产市场和信贷为基础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犹如空中楼阁,因次贷危机的发生而轰然倒塌。因此,这次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而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只是放大了“次贷”金融危机,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演变成全球性金融风暴。 1.2 美国过度消费和亚洲过度消费是实质 美国的过度消费和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过度储蓄是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深层原因。长期以来美国国内储蓄一直处于低位,对外经济表现为长期贸易逆差,平均每年逆差占GDP总额达到6%的水平,且这些逆差主要靠印刷美元“埋单”。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石油生产国居民则是储蓄过度,长期贸易顺差,积累起大量的美元储备。这些美国经济体外的美元储备需要寻找对应的金融资产来投资,这就为华尔街金融衍生品创造、美国本土资产价格的泡沫化提供了基础。 1990年代后期,充裕的全球资金涌入美国,金融业在美国的发展越来越旺盛,金融产业演变成一个大产业,可以吸纳大量的就业,产生大量的产值,有关统计数据显示,美国金融产业所创造的增加值竟达到GDP的40%。然而,由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周期已经进入IT周期波段的末尾,缺乏投资机会,而且美国已经将大量的制造业转移到国外,通过制造业信息化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机会也失去,近期又不可能有大量的科技创新项目吸纳融资。在这种情况下,华尔街金融资产的供应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全球经济实际上处于一种动态无效的状态:充裕的储蓄资金找不到与之匹配的投资项目。 1.3 国际货币体系缺失是前提 从全球区域分布来看,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过度消费,美国之外的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石油输出国家和某些欧洲国家过度储蓄,这种区域消费和储蓄的不对称必须依赖一个因素才能实现,即美元充当国际货币,成为硬通货的代表,储蓄过度的国家和居民将美元作为财富长期积累。因此,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和上述国家的长期顺差可以通过美元的流动来平衡,美国长期用印刷货币来平衡全球实体经济中的非均衡,迟早要出问题。因

(完整word版)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2008年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这场危机迅速从美国扩展到全球,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都陷入了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减缓,世界经济正面临着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8月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起的。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从直接原因、深层原因和根源三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直接原因。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下金融产品过度创新以及金融市场的过度投机引起的:1、放松管制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美国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使得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被吸引从事投机性业务,缺乏监管的金融市场为金融泡沫的产生埋下了祸根;2、货币政策的操作不当。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货币政策长期坚持低利息率的取向,而长期的低利息率推动美国股票市场周期性地出现繁荣和泡沫;3、金融创新的过度滥用。美国的金融政策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金融衍生品的种类和规模急剧膨胀;4、养老保障体制的市场化刺激了金融产品的需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推行削减福利开支的养老金市场化改革。家庭对增加避险和流动性金融衍生工具的需求,不仅推动了金融市场的过度繁荣,也进一步削弱了面向实体经济的投资。 (二)深层原因。美国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美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长期失衡造成的结果。美国的实体经济是指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虚拟经济是指金融、保险服务业和房地产及租赁服务业。战后至今,美国GDP的内部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实体经济不断衰落,经济“虚拟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的脆弱性带给了整个美国经济。 (三)根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以及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这场危机的赖以发生的制度环境。从根源上来看,美国金融危机既不仅仅是金融市场问题,也不单纯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失衡问题,更不是资本家人性贪婪的问题,而是美国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这一矛盾引发的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实质所在。金融资本的高度垄断与高度投机的结合,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新自由主义理论加剧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无政府状态,而虚拟经济的过度化发展,不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更制造了巨大的市场风险。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此次金融危机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由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而演化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此次金融危机,一般认为浮现于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到2008年,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失控,并导致多家相当大型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被政府接管。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发展,又演化成全球性的实体经济危机。 何谓美国的次贷危机?它的影响为什么那么大?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称应当是美国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的危机。什么是次级按揭贷款?所谓次级按揭贷款,就是给资信条件较“次”的人的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人的按揭贷款而言的。相对来说,按揭贷款人没有(或缺乏足够的)收入或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它负债较重,他们的资信条件较“次”,因此,这类房地产的按揭贷款,就被称之为次级按揭贷款。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按揭贷款人所能获得的比较优惠的利率和还款方式,次级按揭贷款人在利率和还款方式方面,通常要支付更高的利率,遵守更严格的还款方式,以控制金融机构在次级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2011年第9期 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的工业化强国,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即使在全球金融风暴袭击的大背景下,其经济发展仍保持骄人的业绩,成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在化解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加坡政府把“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这就告诉我们:市场经济排斥的不是有效的调控,而是无能的政府。因此,我们要学习借鉴新加坡政府从容应对危机的心态和积极引导市场、有效调控经济的一些好做法,以提高我们化解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要正确地引导发展方向2008年以来,由于受金融海啸的冲击,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严重衰 退,新加坡政府首先从稳定金融入手,不但采取了一系列“镇痛”的措施,而且还制定了有利于为复苏后的经济确立优势的政策。虽然我国和新加坡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是在发展经济理念、应对危机的策略、市场运行机制上还是有可学之处的。一是要善于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来思考问题,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正是这一“先天不足”,才迫使其从一开始就和国际经济保持了紧密的融合度,赢得发展的先机。和新加坡相比,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但属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要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配置全球资源,着力培育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提高我国综合经济实力。二是要注重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特别是要在提高制造业的装备水平、延长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要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要着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向城镇聚集,提高城镇化建设水平。四是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依据我国的实际,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市场潜力比较大的将是服务业。因此,一方面我们要把原来政府管的“事业”推向社会,尽快完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把原来的家务劳动社会化,尽快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同时,我们 还要放开服务领域,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二、要有效地纠正市场失灵金融危机袭来后,新加坡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社会的调控“杠杆”来实现自己的行政目标。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有效措施,刺激经济增长;当社会出现通货膨胀苗头的时候,新加坡政府就会采取稳定汇率的办法来稳定物价;当经济复苏后,为了调动雇员的积极性,新加坡政府就会以“花红”的形式使其国民共享社会所得。总结其中经验,一是要加强市场咨询管理,防止信号失真。在经济社会转型期,市场失灵往往与咨询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关。我们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扩大网络覆盖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国内外市场 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银燕 54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伍妍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430063) [摘要]:经济全球化作为一种趋势,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经济全球化带来金融风险正日益加大,本文就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对中国良好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金融危机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在席卷全世界,作为一种趋势,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构成了威胁,经济全球化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金融风险联系日益紧密的过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在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利益的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更大的金融风险,尤其在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下,我国经济遭受了巨大的冲击,因此,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成为当前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 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概念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尔指出:“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或某种观念,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存在以来,这一过程就开始了。”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最主要方面,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并于90年代形成高潮。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的货物、服务、资本、技术和人员跨越国界大规模、高速度地流动,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上相互联系与依存、相互渗透与扩张、相互竞争和制约的程度日益加深,并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进程和趋势,是一种由贸易扩张和技术创新引发的历史进程,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一个过程。它包括:其一,经济全球化不仅是一个金融活动越过民族藩篱的过程,而且是一个风险发生机制相互联系而且趋同的过程;其二,从主体上说,是强烈反映若干发达国家和政治组织意图的进程;其三,经济全球化在范围上是逐渐扩展的,在程度上是不断加深的。

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

《金融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总结论文 论文名称:简述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 导论 本篇论文主要针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和应对措施进行阐述。主要包括三大方面的内容:(一)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过程。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一是按揭贷款证券化。二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三是放松金融监管。四是全球化的负面影响。2008金融危机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一是超前消费长期积累酿成的恶果。二是美国的银行为高薪所累。三是美国目前缺乏新兴的产业。(2)2008金融危机的过程。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在美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面对来自华尔街174亿美元逼债,作为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在4月2日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等等。(二)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及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其中又包括两小方面的内容。(1)2008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使生产停滞,消费减少,经济发展缓慢,自然地有些企业缩减规模,有些企业倒闭,好多人下岗了。美国股市创出自“9·11”事件以来单日最大跌幅;伦敦和巴黎股市跌幅接近4%,俄罗斯股市MICEX指数更是暴挫6.2%等等。(2)世界各国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一是援助或接管问题金融机构。二是直接注资资本货币市场。三是全力保障个人存款安全。四是大规模收购不良资产。五是全球主要央行同步降息。世界各个国家应对2008金融危机采取的基本理念及具体措施:一是加大经济及投入力度,创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对小企业扶持力度,避免大幅裁员。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及启示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当前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华尔街金融危机成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发生在华尔街的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美国脆弱的经济,引起美国股市崩盘,也给出其它国家经济带来极大危害。那么为什么华尔街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因次贷问题而引发的金融危机有着复杂的确背景,我认为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刺激经济的超宽松环境埋下了隐患 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宣布破产,标志美国次贷危机大爆发。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源头是其前期宽松的货币政策。在新经济泡沫破裂和“9.11”事件后,为避免经济衰退,刺激经济发展,美国政府采取压低银行利率的措施鼓励投资和消费。从2000年到,美联储连续降息,联邦基金利率从6.5%一路降到1%,贷款买房又无需担保、无需首付,且房价一路盘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这也成就了格林斯潘时代晚期的经济繁荣。提供次

级抵押贷款本是一件好事,使得低收入者有了自己的住房。对一般个人家庭来说,低利率和房产价格一路飙升,编织出一幅美好的前景,投资住房成为巨大的诱惑,于是大量居民进入房贷市场。到末,次贷涉及到了500万个美国家庭,目前已知的次贷规模达到1.1万亿至 1.2万亿美元。 2.以房产作抵押是造成风险的关键 美国次贷的消费者以房产作抵押,房产的价格决定了抵押品的价值。如果房价一直攀升,抵押品价格保持增值,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誉和还贷能力。一旦房价下跌,抵押品贬值,同一套房子能从银行贷出的钱就减少。如果贷款利率被提高,次贷使浮动利率也随着上升,需要偿还的钱大大增加。次贷贷款人本来就是低收入者,还不上贷款,只好放弃房产权。贷款机构收不回贷款,只能收回贷款人的房产,可收回的房产不仅卖不掉,还不断贬值缩水,于是出现亏损,甚至资金都流转不起来了。房价缩水和利率上升是次级抵押贷款的杀手锏。 从到,为防止市场消费过热,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利率从1%提高到5.25%,市场利率进入上升周期。由于利率传导到市场往往滞后一些,美国次贷仍有上升。但加息效应逐渐显现,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3.次级贷款资产的证券化加重了危机的扩散 美国绝大多数住房抵押贷款的发放者是地区性的储蓄银行和储蓄贷款协会,地方性的商业银行也涉足按揭贷款。这些机构的资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及对中国的启示 内容摘要: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Crisis)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2007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成上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这样危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其造成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本文对由美国次贷爆发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做出了分析和总结,以及各方面的深入研讨. 关键词:金融危机国际经济世界货币体系预防攻击 一、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一)全球化使美国可以吸取全球其他地区的储蓄,并消费高出自身产出的物品。2006年,美国经常账户赤字达到了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7%。通过推出越来越复杂的产品和更为慷慨的条件,金融市场鼓励消费者借贷.每当全球金融系统面临危险之际,金融当局就出手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80年以来,监管不断放宽,甚至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 次贷危机导致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必须重新估计风险、分配资产,未来两年,发达国家资金将纷纷逆转回涌,加强当地金融机构的稳定度。由此将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证券市场价格大幅缩水、本币贬值、投资规模下降、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金融危机的产生多数是由经济泡沫引起的,以21世纪最大的来举例,可以看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 (二)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1.美国的消费习惯: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美国人的储蓄率历来很低,近年来,一直在零储蓄率上徘徊。要消费,只能靠借钱。 2.经济管理思想: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与具体政策工具:网络等高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导致的泡沫破灭 进入一个成长停滞期,抑制了大量资金对该行业的投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

2008年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这次危机在本质上是对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是对需求方过度消费能力、供给方过剩生产能力的总调整 中国的资金参与维持了美国的过度消费,而这种过度消费回归的过程中,中国借出去的钱就会受到亏损 次贷危机没有过去,警惕金融风险进一步升级 2008-06-17 草根简介 20世纪90年代初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曾在美国媒体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近年来,作者曾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主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MBS(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最新评论更多>> 黄金在别人手里,人家是傻瓜会送给.. 我个人认为我国最主要的是要加强军.. 美股下跌,还有一波?跌破7000点?虽然宋鸿兵老师的观点听起来有点危.. 中国政府目前的黄金储备是多少?好.. 危机是危险也是机遇。我觉得这... 请问秦川人, 不好意思,我才疏学浅.. 回答HWD99 赞同你的西方控制黄金... 回答草根经济美国自然不同意金本.. 全世界的黄金都换给中国,恐怕也到.. 最新文章更多>> 金本位迟早复辟金融危机是一次合谋?警惕索罗斯们的吹捧防止美国转嫁... 逃顶华尔街谨防美国向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现在恐怕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货币战争》的准确预言金融危机的本质:美国过度消费和中.. 解读“两房”危机信用违约掉期的惊险梦游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市场上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高峰期看似已经过去、预测美国经济年底触底、美元即将反弹的观点似乎日渐成为主流,情况果真如此吗? 其实,正在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只是美国全面债务危机的引爆器,美国债务高企这一结构性矛盾存在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可能。 金融危机的四个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