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四综述四

DOI:10.3760/cma.j.issn.2095?7041.2015.05.022作者单位:200002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

能神经科

通信作者:周洪语,Email:iamrains@https://www.doczj.com/doc/c111219752.html,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杨骐 周洪语

【摘要】 目的 总结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效果及研究现状三方法 使用关键词 deep brain stimulation”二 epilepsy”在PubMed二Ovid Medline 数据库查阅2000 2014年国外有关DBS 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三结果 DBS 治疗癫痫的机制可能为电刺激大脑深部组织结构,调节大脑整体或局部电活动从而达到抗癫痫目的三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常选择电刺激丘脑前核二海马二丘脑中央中核二尾状核等核团,可用于治疗全面性癫痫二多灶性癫痫二不能耐受传统手术及致痫灶位于功能区而无法切除的癫痫患者等三与传统切除性手术相比,DBS 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具有微创二可逆二可调节二安全性高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三结论 对于不适合传统切除性手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DBS 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发作频率,疗效值得肯定三

【关键词】 癫痫; 脑深部电刺激; 靶点

Research progress on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 Yang Qi ,Zhou Hongyu.Department of Functional Neurosurgery ,Renji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02,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Zhou Hongyu ,Email :iamrains@https://www.doczj.com/doc/c111219752.html,

【Abstract 】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Methods Engaged in reading foreign references in recent years from 2000to 2014,with the key word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epilepsy",which are related to 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epilepsy at Pubmed and Ovid Medline database.Results The mechanism of DBS to prevent seizures is probably regulating cortical electric activities by stimulation of brain structures.Animal and clinical studies have stimulated an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hippocampus,centromedian nucleus,caudate nucleus and other sites,which are used to decrease seizures.Patients who have general seizure,multifocal nature of the ictal onset or not candidates for resective treatment are suitable for https://www.doczj.com/doc/c111219752.html,pared with the resective surgery,DBS has many advantages,such as relative noninvasive,reversibility,high safety,alterable parameters and less complications.Conclusions DBS is a promising approach to prevent seizures for the patients who have refractory epilepsy but not candidates for resective surgery.

【Key words 】 Epilepsy; Deep brain stimulation; Target 癫痫患者在应用抗癫痫药物系统治疗后仍难以控制癫痫发作,称为药物难治性癫痫三针对这类患者,外科手术切除致痫灶可缓解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但还有一些患者不适合常规手术治疗,如致痫灶位于大脑重要功能区二多灶性癫痫二患者无法耐受手术等,在这些情况下神经电调控技术如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二迷走神经刺激等为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三

DBS 属神经电调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帕金森病二

扭转痉挛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也用于难治性癫痫二强迫症等治疗三DBS 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电极植入脑深部组织,

通过一定频率和强度的电流刺激,调节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三DBS 设备主要包括植入深部脑组织的电极与埋藏在胸前皮下的脉冲发生器,两者通过走行于皮下隧道的导线相连三

1 DBS 治疗癫痫的相关机制

痫性放电通常可沿以下解剖环路进行传播:(1)皮质丘脑环路,痫性放电从皮质运动区传向尾状核,再传向苍白球和丘脑;(2)乳头体环路,痫性放电从丘脑前核传向乳头体,再传向脑干;(3)Papez 环路,痫性放电从海马通过穹窿传向乳头体再到丘脑前核,继而传向扣带回,最后传回海马形成环路三若以上环路被痫性放电反复激动,临床上会出现癫痫发作[1]三Zumsteg 等[2]在研究中发现,刺激某些脑深部核团可以引起特定区域脑皮质电活动的改变(皮质反应),如刺激一侧丘脑前核可在同侧颞叶外侧皮质二岛叶二扣带回记录到皮质反应;刺激一侧丘脑背内侧核可在同侧眶额回二额叶内侧和外侧记录到皮质反应;刺激一侧丘脑中央中核则记录到同侧大脑半球广泛的皮质反应三DBS 通过刺激环路中的核团,调节干扰该核团的生理功能,影响大脑局部或整体的电活动,从而达到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目的三2 DBS 治疗癫痫的常用靶点

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常选用Papez 环路中的结构如丘

脑前核和海马作为刺激靶点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因为电刺激这两者治疗难治性癫痫安全有效三丘脑中央中核和小脑的部分纤维投射于Papez环路[3],也被不少研究者作为研究靶点三同时,还有学者对尾状核二脚桥核等抗癫痫作用做了研究和探讨三有研究显示,电刺激穹窿可减少痫样放电和减少癫痫发作的作用[4],这为今后DBS治疗癫痫的靶点提供了更多选择三

2.1 丘脑前核

丘脑前核是目前研究较多的靶点之一三基础研究表明,丘脑前核广泛投射于扣带回,再从此处发出纤维投射于边缘系统和部分大脑皮层并影响大脑皮层的生理活动,将环路中的痫性放电放大并使之同步化,起到类似于继电器的功能[5]三丘脑前核通过Papez环路与海马紧密联系,腺苷可通过高表达于海马的A1受体降低海马神经元兴奋性,刺激丘脑前核可提高海马腺苷水平从而发挥明显的抗癫痫作用[6-8]三

在临床应用中,Lim等[9]对4例癫痫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研究(平均43.8个月),在治疗期间患者总的发作频率减少49%,其中1例患者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情况下有15个月无临床发作,患者均未出现神经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损害三2010年Fisher等[10]完成一项为期2年的大样本随机对照双盲试验,110例患者在电极植入1个月后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随后进行3个月的双盲对照试验(第一阶段),试验组给予DBS刺激治疗,对照组不予刺激;双盲试验结束后开启所有患者的DBS设备接受治疗(第二阶段)三第一阶段结果显示,试验组发作频率下降40.4%,对照组下降14.5%;在试验第二阶段的第24个月,患者总的发作频率减少56%;有54%的患者发作频率减少>50%,其中14例有6个月无临床发作;2例患者出现短暂性电刺激引起的痫样发作;患者均未出现颅内出血和感染,认知功能未受影响,但试验组抑郁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三2012年,Lee等[11]对15名患者进行平均27个月的长期随访研究,在术后3个月及随访结束时患者发作频率分别下降64.06%和70.51%三

2.2 海马

海马是最易发生癫痫活动的部位之一,也是研究较为深入及临床治疗常用的靶点之一三基础研究中,Toprani等[12]发现,电刺激海马可引起海马神经细胞持续性超极化而降低其兴奋性三Rashid等[13]发现,电刺激海马可明显减少自发性癫痫大鼠的发作频率三Chen等[14]证实电刺激海马可减少海仁酸所致的癫痫发作并对其神经毒性有一定保护作用三临床工作中发现,若颞叶癫痫患者致痫灶累及优势半球海马,手术后会对记忆造成损害;若致痫灶累及双侧颞叶,通常不宜进行双侧手术三与手术切除致痫灶相比,电刺激海马具有可逆性二相对安全并很少损伤记忆和视觉功能的优点三Velasco等[15]报道了9例患者电刺激海马的长期随访研究(随访18个月~7年),结果显示癫痫发作频率明显下降,5例MRI阴性的患者发作频率下降>95%,4例海马硬化患者发作频率下降50%~70%三Tyrand等[16]研究发现,刺激海马可明显减少海马硬化患者发作间期痫样放电三近年来, Boex等[17]对8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海马电刺激,随访12 ~24个月后发现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无发作,4例患者发作频率下降>65%,其余2例无明显变化三Bondallaz等[18]对8

例颞叶癫痫患者进行海马电刺激治疗,6例癫痫发作下降> 50%,其中2例患者在研究期间无癫痫发作,另2例发作频率下降不明显三Cukiert等[19]对9例颞叶癫痫患者进行海马

电刺激治疗,其中7例患者发作频率下降>65%,2例无明显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再有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出现三

2.3 丘脑中央中核

丘脑中央中核与包括颞叶内侧在内的多种皮层区域有广泛联系三Velasco等[20-21]对49例患者行丘脑中央中核电刺激,全面强直阵挛发作二强直性发作和非典型失神发作的患者症状好转,而对其他发作类型效果不明显;随后对该研究组13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者进行随访研究,18个月后患者总的发作频率降低80%三Valentin等[22]对11例患者经行丘脑中央中核电刺激,随访期间6例全面性癫痫患者发作频率明显减少(其中1例无发作,1例发作频率下降> 99%),而5例额叶癫痫患者中只有2例发作频率减少> 50%三以上结果提示,刺激丘脑中央中核在治疗全面性癫痫方面有显著疗效三

2.4 小脑

小脑是最早发现可用于治疗癫痫的DBS靶点之一三1941年,Moruzzi在动物实验中首先发现,刺激小脑皮质可以抑制甚至中止起源于大脑皮层的癫痫发作三Cooper等则首先于1973年进行了临床实验,在受试的34例患者中有18例癫痫发作频率显著下降(≥50%)三Velasco等[23]对5例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分试验组(3例)和对照组(2例),2组均接受双侧小脑中上部皮质刺激,术后经过1个月的假性刺激期,随后进行3个月的双盲试验,试验组癫痫发作频率下降33%,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三双盲试验结束后所有患者开启电刺激治疗,6个月后患者癫痫发作频率平均下降41%三2.5 尾状核

Chkhenkeli等[24]研究证实,低频刺激尾状核可以减少全面性癫痫二复杂性癫痫二继发全面性癫痫的发作,并可以抑制亚临床癫痫的放电三该作者曾对38例患者进行尾状核低频刺激,发现该方法可抑制颞叶新皮层和内侧结构局灶性放电,同时也可终止放电传播三

2.6脚桥核

癫痫患者在非快速动眼睡眠期易于出现癫痫发作,而在快速动眼睡眠期则会抑制癫痫活动三快速动眼睡眠由脚桥核胆碱能神经元支配,刺激脚桥核可以增强快速动眼睡眠的活动三利用脚桥核支配快速动眼睡眠的作用,刺激脚桥核有望成为DBS治疗癫痫的新靶点三

3 DBS治疗癫痫的适应证和相关并发症

多数研究组常选择以下患者经行DBS治疗:年龄>18岁;足量应用3种或3种以上药物仍不能控制发作;致痫灶定位于中央区二语言区;多灶性癫痫,优势半球海马硬化或双侧海马硬化二全面性发作患者三以下患者则不宜行DBS治疗:未成年人;妊娠妇女;肿瘤患者;迷走神经刺激治疗期患者三与常规切除性手术相比,DBS具有微创二可逆性二可调节性二安全性高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三DBS相关的并发症虽

少有报道,但同样不可忽视,大致可归为以下三类[25]三手术相关并发症:(1)颅内出血三手术本身及植入电极的数量与出血直接相关,并随着植入电极的数量增加而增加三(2)电极错位三刺激的有效性取决于准确的靶点定位三通常刺激靶点均为体积较小的脑深部核团,而植入靶点的电极直径约为1.2mm,手术操作不当会导致电极偏离靶点而影响治疗效果三

硬件相关并发症:(1)电极断裂三常发生在电极的颅骨固定装置处三(2)电极移位三通常因电极固定方法不恰当导致三若电极固定不牢固,头颈部的反复运动会牵引电极导致其移位三(3)感染和皮肤溃疡三

刺激相关并发症:(1)感觉运动异常三最为常见,如肢体活动障碍二言语障碍等三(2)精神异常三部分病例可见抑郁和躁狂三

4 展望

新近研究表明,使用DBS治疗不适合常规手术的药物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值得肯定;但目前尚缺少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结果的支持,对于不同类型的癫痫,刺激靶点和刺激参数的选择也无统一定论三然而,DBS手术适应证相对较广,可选择的治疗靶点多样,患者的耐受性高,相信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DBS治疗难治性癫痫会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三

参考文献

[1]Zhong XL,Yu JT,Zhang Q,et al.Deep brain stimulation for

epilepsy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in animal models[J].Brain Res Bull,2011,85(3?4):81?88.

[2]Zumsteg D,Lozano AM,Wieser HG,et al.Cortical activation with

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anterior thalamus for epilepsy[J].

Clin Neurophysiol,2006,117(1):192?207.

[3]Lega BC,Halpern CH,Jaggi JL,et al.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update on current data and future directions[J].Neurobiol Dis,2010,38(3):354?360.

[4]Koubeissi MZ,Kahriman E,Syed TU,et al.Low?frequency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a fiber tract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Ann Neurol,2013,74(2):223?231.

[5]Takebayashi S,Hashizume K,Tanaka T,et al.The effect of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lesioning of the 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 on kainic acid?induced focal cortical seizure status in rats[J].

Epilepsia,2007,48(2):348?358.

[6]Rosim FE,Persike DS,Nehlig A,et al.Differential neuroprotection

by A1receptor activation and A2A receptor inhibition following pilocarpine?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J].Epilepsy Behav,2011, 22(2):207?213.

[7]Miranda MF,Hamani C,de Almeida AC,et al.Role of adenosine

in the antiepileptic effects of deep brain stimulation[J].Front Cell Neurosci,2014,8:312.

[8]Covolan L,de Almeida AC,Amorim B,et al.Effects of 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chronic epileptic rats [J].PLoS One,2014,9(6):e97618.

[9]Lim SN,Lee ST,Tsai YT,et 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nterior nucleus of the thalamus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a long?

term follow?up study[J].Epilepsia,2007,48(2):342?347.

[10]Fisher R,Salanova V,Witt T,et 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anterior nucleus of thalamus for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epilepsy [J].Epilepsia,2010,51(5):899?908.

[11]Lee KJ,Shon YM,Cho CB.Long?term outcome of anterior

thalamic nucleus stimulation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J].Stereotact Funct Neurosurg,2012,90(6):379?385.

[12]Toprani S,Durand DM.Long?lasting hyperpolarization underlies

seizure reduction by low frequency deep brai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J].J Physiol,2013,591(Pt22):5765?5790. [13]Rashid S,Pho G,Czigler M,et al.Low 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ventral hippocampal commissures reduces seizures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temporal lobe epilepsy[J].Epilepsia,2012,53(1): 147?156.

[14]Chen N,Gao Y,Yan N,et al.High?frequency stimulation of the

hippocampus protects against seizure activity and hippocampal neuronal apoptosis induced by kainic acid administration in macaques[J].Neuroscience,2014,256:370?378. [15]Velasco AL,Velasco F,Velasco M,et al.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the hippocampal epileptic foci for seizure control:a double-blind,long?term follow?up study[J].Epilepsia,2007,48(10): 1895?1903.

[16]Tyrand R,Seeck M,Spinelli L,et al.Effects of amygdala?

hippocampal stimulation on interi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J].

Epilepsy Res,2012,99(1?2):87?93.

[17]Bo¨e x C,Seeck M,Vulliémoz S,et al.Chronic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Seizure,2011, 20(6):485?490.

[18]Bondallaz P,Boe¨x C,Rossetti AO,et al.Electrode location and

clinical outcome in hippocamp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mesi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J].Seizure,2013,22(5):390?395.

[19]Cukiert A,Cukiert CM,Burattini JA,et al.Seizure outcome after

hippocampal deep brain stimulation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temporal lobe epilepsy[J].Seizure,2014, 23(1):6?9.

[20]Velasco M,Velasco F,Velasco AL.Centromedian?thalamic and

hippocamp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intractable epileptic seizures[J].J Clin Neurophysiol,2001,18(6):495?513.

[21]Velasco AL,Velasco F,Jiménez F,et al.Neuromodulation of the

centromedian thalamic nuclei in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seizures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Lennox?Gastaut syndrome[J].Epilepsia,2006,47(7):1203?1212.

[22]Valentín A,García Navarrete E,Chelvarajah R,et al.Deep brain

stimulation of the centromedian thalamic nucleus for the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and frontal epilepsies[J].Epilepsia,2013,54

(10):1823?1833.

[23]Velasco F,Carrillo?Ruiz JD,Brito F,et al.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pilot study of bilateral cerebellar stimulation for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motor seizures[J].Epilepsia,2005,46

(7):1071?1081.

[24]Chkhenkeli SA,Sramka M,Lortkipanidze GS,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

effects and clinical results of direct brain stimulation for intractable epilepsy[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4,106(4):318?329.

(收稿日期:2014?11?22)

(本文编辑:张萍)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综述·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孟曙庆张洪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痫药物时仍会发作,导致一部分患者自行停止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约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万~70万,大约25%为难治性癫痫。虽然目前癫痫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广义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AEDs)规范治疗,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外对难治性癫痫的描述有不同的名称如“Chronic Epilepsy”,“Refractory Epilepsy”,“Intractable Epilepsy”,“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难治性癫痫具有慢性、顽固性、难处理性、药物抵抗性以及药物不敏感性的特征。国外定义难治性癫痫通常是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AEDs治疗,患者无满意效果,癫痫的发作仍不能缓解[2]。国内提出的难治性癫痫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为难治性癫痫[3]:应用适当的AEDs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频繁的癫痫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观察2年以上癫痫发作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外颅内占位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难治性癫痫的统一方案。该方案首先将抗癫痫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类:“发作缓解”指在治疗观察期间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至少是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治疗失败”指经过合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发作缓解的标准,包括在1年内发作类型改变;“结果不明”指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但短于1年。在以上治疗效果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EDs数量这一要素,将癫痫对AEDs治疗的反应性分为“药物有效性”、“药物抵抗性”和“药物反应性不明”。因此,提出了“药物抵抗性癫痫”的确切定义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AEDs单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2]。癫痫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多种新型AEDs的开发应用,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文献进行总结。 一、抗痫药物治疗 癫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任何明确原因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77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 通讯作者:张洪,Email:zhangh9@https://www.doczj.com/doc/c111219752.html, 常活动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目前AEDs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大约50%的患者在初始单药治疗时达到缓解发作,15%~25%的患者可通过改变或添加AEDs治疗使发作缓解,而20%~30%的患者将不能达到满意的发作缓解。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AEDs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AEDs联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型AEDs被引入市场,更好地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特别是对那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因此,现在认为添加新的AED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4]。新型抗痫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功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药物如托吡酯等;增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功能,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的药物如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其中抑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唑尼酰胺和Carisbamat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托吡酯、唑尼酰胺和普瑞巴林等;选择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 类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片等;抑制糖酵解类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等。 1.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其化学结构与其他AEDs完全不同,为毗哺果糖氨基磺酸酯。最近的研究发现,托吡酯对1~24个月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婴儿有效,且安全性好[5]。回顾性分析[6]托吡酯对35名成年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启动使用托吡酯、没有额外的AEDs 并停止连续静脉麻醉药,在第1天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累计停止患者为4/35(11%),第2天为10/35(29%),在第3天为14/35(40%)。结果提示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的添加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2.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咯烷类似物,选择性地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从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AEDs,已获得批准在儿童中使用。一个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7]报道了左乙拉西坦在200例难治性癫痫儿童中使用情况,纳入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为0.3~19岁(平均9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年(范围0~13年),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良好,1年的保留率为49%,无严重不良事件,只有24%的患者有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是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患者持续服药达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的比率分别为60%、40%和32%,其中包括癫痫发作消失的比例分别为14%、14%和5%。其结果证实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12个月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保留率。另一项研究[8]也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12-01T15:45:48.0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作者:吕大娇1 赵秀丽2 [导读]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 (1青海大学研究生院 2青海大学附属医院;青海西宁 810001) 癫痫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是多种病因引起的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其发病机制仍在研究当中[1]。癫痫患者中约有30%的发展成为难治性,发病机制不完全明确,死亡率高出非难治性癫痫的3-6倍[ 2 ]。国际抗癫痫联盟对其解释为:抗癫痫药治疗后效果分为临床无发作、治疗失败及不确定三种类型,难治性癫痫定义为:选择正确抗癫痫药、患者能耐受,疗程及量足够但癫痫仍发作[3]。难治性癫痫有损患者身心健康,更会产生连锁反应,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伤害和负担[4]。近年来专家学者期待依据它的发病机制来研制出新型药物,开拓新的治疗方法、方向。现就以下几点对其机制进行综述。 1难治性癫痫与免疫的关系 癫痫的发病机制和免疫具有相关性,该假说由Walter在1969年率先提出,随后的研究也证实了此观点。目前研究发现难治性癫痫的机理与免疫失调有一定的相关性。研究发现UL16结合蛋白2在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大量表达,提示其参与了耐药性癫痫的免疫机制[5]。现有学者提出,难治性癫痫的机理和自身免疫性炎性反应相辅相成。但我们对免疫和癫痫的因果关系,至今仍未完全研究清楚,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另外我们可以大胆推测若患者伴随免疫指标异常,那么应用免疫疗法临床中可能会减少癫痫的发作。 2 难治性癫痫与线粒体的关系 癫痫发生后可出现线粒体功能和形态异常,线粒体异常也可导致癫痫的发生,两者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因果关系仍未明确。线粒体基因突变严重时可致多种临床症状。例如变异体m.15218A>G是由线粒体DNA突变后所得,它主要损害难治性癫痫患者的听力,或许成为糖尿病发生的推动力[6]。线粒体遗传方式较独特,为母系传递,它的突变基因能致痫性发作,对人类危害较大。近期许多研究表明线粒体异常,有可能促发癫痫更易演变成难治性癫痫,药物疗效差[7]。线粒体含有独特的环状DNA,但其DNA裸露、易突变且很少能修复,预后常差。 3 难治性癫痫与神经网络重组 病灶位于颞叶的癫痫患者,其主要病理改变为苔鲜纤维出芽。对突触的研究已发展到生物分子水平,大量研究发现癫痫发病与其有关[8]。有学者提出突触在病理损伤条件下可以向末端下位或是邻近延续和伸展,形成异常突触联系,最后造成神经网络的重新组合,该重组可能是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之一[9]。另外,神经元移行障碍使它们不能与皮层神经元建立必需的突触联系,与周围形成异常的神经环路,导致神经网络的重组,神经网络重组可致难治性癫痫。期待通过对此的进一步探索,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4 难治性癫痫与基因、蛋白异常的关系 在对难治性癫痫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发现,很多基因或蛋白的表达和无癫痫者明显不一样。多耐药基因的基因多态性在患有难治性癫痫的中国人中常常更明显。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的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层粘连蛋白-整合素跨膜系统的mRNA及其蛋白含量也增高,由此可以推断或许它们与难治性癫痫发病有相关性。目前研究发现就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其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蛋白基因及其表达产物显著减少,这种变化可能提示脑的保护作用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了认知方面的异常。人造难治性癫痫的大鼠模型中,有学者发现主穹隆蛋白的过度表达,该研究提示主穹隆蛋白可能通过某种途径参与了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对其的研究有可能成为抗癫痫治疗的新靶向。我们可以应用动物模型进一步研究基因和蛋白异常在难治性癫痫发病中的意义,并在人当中证实,通过基因疗法更好治愈。 尽管对难治性癫痫的发病机制仍处于探索当中,但是我们相信新的研究方向及理念将会在这个复杂的领域产生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常伟,潘立平,吴秋静,等. miR-204对癫痫神经元中BDNF / TrkB信号通路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56( 3) : 214-216. [2] 李乐超,张燕芳.耐药性部分性发作癫痫抗癫痫药物治疗观察及影响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 23) : 24-26. [3] Kwan P, Arzimanoglou A, Berg AT, etal. Definition of drug resistant epilepsy :consensus proposal by the ad hoc Task Force of the ILAE Commission on Therapeutic Strategies [J]. Epilepsia,2010,51:1069. [4] 吕学英,张敬军.耐药性癫痫的研究[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2015,2(5):45-49. [5] 关立峰,王学峰,等.耐药性颞叶癫痫脑组织中UL16结合蛋白2(ULBP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8,24:1003-1006. [6] Soini HK,Moilanen JS,Vilmi-Ker?l? T,et al. Mitochondrial DNA variant m.15218A > G in Finnish epilepsy patients who have maternal relatives with epilepsy,sensorineural hearing impairment or diabetes mellitus[J]. BMC Med Genet,2013,14:73. [7] Rowley S,Patel M. Mitochondrial involvement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Free Radic Biol Med,2013,62(9):121-131. [8] 吴孟娇,杨改清,刘举,等.难治性癫痫发病与突触机制紧密相关的生物分子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7-79. [9] Fang M,Xi ZQ,Wu Y,et al. A new hypothesis of drug refractory epilepsy:neural network hypothesis[J]. Med Hypotheses,2011,76(6):871-876.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4-17T15:27:54.21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3期作者:许文婷朱怡黄赛娟 [导读] 探讨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对照组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遵义行为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的总遵医率为93.33%,对照组病人的总遵医率为73.33%,P<0.05;研究组病人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75.6±7.5)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92.6±3.2)分,对照组病人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76.2±6.8)分,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86.2±4.2)分,护理前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完整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延续护理;难治性癫痫;遵医行为;生活质量 难治性癫痫也可以称为顽固性癫痫,约占总癫痫发病率的20%~30%[1]。目前关于难治性癫痫的定论无统一的定义标准,但是大部分研究学者认为无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病变或占位性病变,经过超过2年以上的正规治疗,但是仍然无法控制病情,疾病的发作对病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即可确诊[2]。难治性癫痫需要长时间的治疗,要求病人应该有较高的遵义行为,配合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对于部分病人开展了延续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的难治性癫痫病人60例,将其按照抽签的方式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有30例。研究组男性病人19例,女性病人11例,年龄10~50岁,平均年龄(42.1±6.2)岁,病程2~25年,平均病程(12.6±5.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3例。对照组男性病人20例,女性病人10例,年龄12~55岁,平均年龄(43.6±6.5)岁,病程3~25年,平均病程(12.7±5.5)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10例,大专及以上3例。本次入选的病人均符合国际抗癫痫联盟制定的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标准,所有病人意识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经医学伦理学会批准,排除身体有严重残疾和精神障碍的病人。两组病人的常规临床资料无对比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病人进行基础护理,研究组病人进行延续护理,具体内容:①建立延续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延续护理小组的组长,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包括癫痫的护理专科知识,延续护理的意义和工作流程,同时还要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②建立健康档案:为所有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包括病人的基础资料,和出入院时间、治疗情况、用药类型和疾病发作次数。③出院前指导:对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特别癫痫发作时的保护方式、药物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提高病人和家属的重视程度。⑤与社区联动:由社区护士对病人进行上门访视和家庭评估,若病人的病情有变化应立即通知延续护理小组的人员。⑥心理干预:采用上门随访、QQ、微信、电话等方式对病人进行心理干预,帮助病人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改善心理状态,减少负面情绪。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使用我院自制的生活质量调查表,共计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好。同时对比两组病人的遵医嘱行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生活质量评分使用计量数据( ±s)的方式表达,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病人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要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病人的总遵医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难治性癫痫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对病人的身心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时间的治疗过程中,对病人进行康复指导也是医护人员的责任[3]。但是出院后的治疗,对病人的配合度要求比较更高,病人只有坚持服药,才能够更好的控制病情。因此,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让病人出院后遵医嘱使用药物,自觉避开容易诱发疾病发作的原因,提高对疾病的管理能力[4]。通过延续护理护理,与社区护理人员取得联系,能够让病人接受更完整的护理服务,从而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5]。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和遵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延续护理在难治性病人的护理中开展具有可行性,且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开展延续护理,能够保证护理的完整性,提高病人的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玲. 延续护理在出院后脑外伤性癫痫病人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10):60-63. [2]刘双云,赵伶燕,梁檬. 个性化延续护理模式在小儿癫痫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7,13(11):34-36. [3]刘金香,方家香,胡庭香. 延续护理对癫痫术后病人服药依从性与自我效能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7,23(22):106-107.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20T16:04:47.127Z 来源:《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6期作者:张九梅 [导读]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湖南省新晃县人民医院湖南怀化 419200 【摘要】目的:分析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与完全控制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加以控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关键词】左乙拉西坦;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效果 引言: 癫痫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神经类疾病,其在发病时患者会存在行为不受控的现象,很容易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伤害。目前,临床对这类疾病多主张药物治疗,且在实验中发现,联合用药方案相对于单独用药的治疗效果更好。尤其是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其一般具有较长的病程,症状也有所恶化,治疗难度较大[1]。在单一用药的过程中,患者的症状无法得到有效地控制。而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联合用药方案也逐渐多元化[2]。目前常见的有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以及在此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的治疗方案。笔者结合我院2018年至2019年收取的具体患者,就两组不同联合治疗方案的效果进行的探讨。详细资料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成人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对照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3~57岁,平均年龄(27.58±4.21)岁,病程1~20年,平均病程(18.21±2.34)年;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58岁,平均年龄(27.38±4.56)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8.37±2.4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难治癫痫部分性发作的诊断标准,且均为成年[3];患者无其他严重的功能缺损;患者及其家属同意本次研究的开展,签署同意书。 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苯巴比妥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其中苯巴比妥为西南药业所生产的,批号为H50020219,每日30mg~60mg,规格为30mg/片,口服,1次即可。卡马西平为广东华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H44023982,每日使用一次,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调整,每日最大剂量<400mg。连续用药6个月。 观察组患者在次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采取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其为USB Pharma S.A生产的,批号为H20160254,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次数与抗癫痫药物使用状况,来首次用药剂量进行确定,一般为0.25g/次,每日2次。在用药一段时间,且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将每日用药剂量调整为2g,次数不变。持续使用4周后。再降低为首次用药剂量,行维持给药。连续用药6个月。 1.3 评价指标 1.3.1 疗效评价如果患者在用药后,癫痫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显效;如果患者在用药后,癫痫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则为有效;如果患者在用药后,临床症状与身体指标相较于之前无异,则为无效。 1.3.2 不良反应发生率对两组患者皮疹、精神不济、情绪异常、视物障碍等状况的发生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的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方案

癫痫持续状态抢救方案 急救原则 保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进行心肺功能支持;终止呈持续状态的癫痫发作,减少癫痫发作对脑部神经元的损害;寻找并尽可能根除病因及诱因;处理并发症。 处理方法 (1)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必要时做气管插管或切开,尽可能对患者进行心电、血压、呼吸、脑电的监测,定期进行血 气分析、生化全项检查;查找诱发癫痫状态的原因并治疗;有牙关紧闭者应放置牙套。建立静脉通道: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糖溶液能使某些抗癫痫药沉淀,尤其是苯妥英钠;积极防止并发症:脑水肿可用20%甘露醇125~250ml快速静滴;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纠正代谢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钠、低血钙、高渗状态及肝性脑病等,纠正酸中毒,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地西泮治疗: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每分钟不超过2mg,如有效,再将60~100mg地西泮溶于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于12小时内缓慢静脉滴注。儿童首次剂量为0.25~0.5mg/Kg,一般不超过10mg。地西泮偶尔会抑制呼吸,需停止注射,必要时加用呼吸兴奋剂。 (3)地西泮加苯妥英钠:首先用地西泮10~20mg静脉注射取得疗效后,再用苯妥英钠0.3~0.6g加入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50mg/敏。用药中如出现血压降低或心律不齐时需减缓静滴速度或停用。 (4)苯妥英钠:部分患者也可单用苯妥英钠,剂量和方法同上。 (5) 10%水合氯醛:20~30ml加等量植物油保留灌肠,每8~12小时1次,适用肝功能不全或不宜使用苯巴比妥类药物者。

(6)副醛:8~10ml(儿童0.3ml/Kg)植物油稀释后保留灌肠。可引起剧咳,有呼吸疾病者勿用。 (7)经上述处理,发作控制后,可考虑使用苯巴比妥0.1~0.2g肌注,每日2次,巩固和维持疗效。同时鼻饲抗癫痫药,达稳态浓度后逐渐停用苯巴比妥。上述方法均无效者,需按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处理。发作停止后,还需积极寻找癫痫状态的原因予以处理。 对同存的并发症也要给与相应的治疗。 (8)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持续的癫痫发作,对初期的一线药物地西泮、氯硝西泮、苯巴比妥等无效,连续发作1小时以上者。 癫痫持续状态是急症,预后不仅与病因有关,还与成功治疗的时间有关。如发作超过1小时,体内环境的稳定性被破坏,将引发中枢神经系统许多不可逆损害,因而难治性癫痫状态治疗的首要任务是迅速终止发作,可选用下列药物:A、异戊巴比妥:是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标准疗法,几乎都有效。成人每次0.25~0.5g,1~4岁的儿童每次0.1 g,大于4岁的儿童每次0.2g,用注射用水稀释后缓慢静注,每分钟不超过100 mg。低血压、呼吸抑制、复苏延迟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因而在使用中往往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来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B、咪达唑仑:由于其起效快,1~5分钟出现药理学效应,5~15分钟出现抗癫痫作用,使用方便,对血压和呼吸抑制作用比传统药物小。近年来,已广泛替代异戊巴比妥,有成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状态标准疗法的趋势。常用剂量为首剂静注0.15~0.2mg/Kg,然后按0.06~0.6mg /(Kg·h)静滴维持。新生儿可按0.1~0.4mg/(Kg·h)维持静脉滴注。C、丙泊酚:是一种非巴比妥类的短效静脉用麻醉剂,能明显增强GABA能神经递质的释放,可在几秒钟终止癫痫发作和脑电图上的痫性放电,平均起效时间2.6min。建议剂量1~2mg/kg静注,续之以2~10mg/(Kg·h)持续静滴维持。儿童静注推荐剂量超过24小时,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难治性低氧血症、酸中毒、心衰等不良反应。D、利多卡因:对苯巴比妥治疗无效的新生儿癫痫状态有效,终止发作的首次负荷剂量为1~3mg/Kg,大多数患者发作停止后仍需静脉维持给药。虽在控制癫痫发作的范围内很少有毒副反应发生,但在应用利多卡因的过程中仍应注意其常见的不良反应:如烦躁、谵妄、精神异常、心律失常及过敏反应等。心脏传导阻滞及心动过缓者慎用。E、也可选用氯胺酮、硫喷妥钠等进行治疗。

癫痫持续状态

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治要点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儿科任榕娜 癫痫持续状态为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在30分钟内连续多次发作,发作间隙意识不恢复者 一、癫痫持续状态的定义(status epilepticus,SE) 传统的定义:指癫痫连续多次发作,两次发作间期病人意识不恢复,或一次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30分钟以上者。 现代SE概念:Smith等认为惊厥持续5分钟或连续惊厥且意识不能恢复者;Scott等认为以急诊治疗为目的应为惊厥持续5分钟以上;以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和预后为目的惊厥应持续至少20分钟。Pellock认为以引起癫痫发作的神经元持续活动,神经功能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期间不能恢复达30分钟二、癫痫持续状态的流行病学 癫痫持续状态( SE) ——神经科常见严重急症之一 ——占癫痫患者的2.6%-6.0%。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因生命功能衰竭而死亡或造成持久性脑损害后遗症,因而必须给予充分重视。癫痫持续状态约占癫痫病人的2.6%~6%。在新生儿和婴儿发病率较高 1、小儿癫痫持续状态 --37%发生在1岁以内 --73%发生在3岁以内 --85%发生在5岁以内 --有时癫痫持续状态又是癫痫的首发症状 2、SE的死亡率

--约1%-2%癫痫患者直接死于SE --SE患者死亡率在3%-20% --生存者中48%出现精神发育迟滞 --37%有神经功能缺损,其中9%神经功能缺损直接来源于SE 【病因】 1、长期服用抗惊厥药物时突然停药是引起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的原因 2、感染包括颅内感染(脑炎、脑膜炎)及颅外感染。颅外感染引起的高热惊 厥一般发作时间短暂,但也可发生高热惊厥持续状态,与癫痫持续状态相似 3、缺氧性疾病如窒息,呼吸循环系统疾病,一氧化碳中毒等 4、代谢紊乱低血糖、低血钙、低血镁、水中毒、高钠血症等 5、脑血管病和头部外伤颅内出血、急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血管栓塞等 6.脑进行性或非进行性疾病脑肿瘤、变性疾患、畸形等 7.中毒中毒药物、食物、重金属中毒 8.寄生虫脑囊虫等 在6个月以下的婴儿,癫痫持续状态主要是由脑的器质性病变和代谢紊乱所引起 【临床表现】 1、强直阵挛性癫痫持续状态 又称大发作持续状态,强直阵挛性发作连续反复出现。间歇期意识不恢复。常有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角膜反射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患儿意识障碍程度与强直阵挛发作所致脑缺氧、脑水肿有关,每次发作又可引起大脑缺氧、充血、水肿,多次反复发作后,则造成严重脑缺氧和脑水肿,而脑缺氧和脑水肿又可产生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形成恶性循环。 2、半侧性癫痫持续状态

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56例疗效

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56例疗效 发表时间:2017-05-31T15:13:55.79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7期作者:陈灵芝 [导读] 观察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 (江阴市人民医院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观察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方法:回归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硫喷妥钠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作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低血压发生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对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临床疗效,丙泊酚可快速控制癫痫持续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丙泊酚;硫喷妥钠;难治性癫痫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7-0064-02 所谓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是指通过静脉使用抗癫痫药物常规治疗后仍未控制住的癫痫持续状态,其死亡率、病死率较高。临床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难度仍然较大[1]。常规抗癫痫治疗对绝大多数患者有效,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较差[2]。丙泊酚是一种新型抗癫痫持续状态药物,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对比丙泊酚和硫喷妥钠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56例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患者。对照组28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1.35±3.15)岁。观察组28例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40.86±2.8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癫痫持续发作超过2h或2h内反复发作;癫痫间歇期意识恢复正常;均属于强直-阵挛发作,有意识障碍;经反复静脉推注安定、苯巴比妥、氯硝安定治疗无效。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补液、降温、脱水、降颅压、维持生命体征等常规治疗[3]。 1.3.1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硫喷妥钠治疗,具体方法:静脉推注100mg,1min后每2~3min推注50mg直到发作控制。然后以3~ 5mg/(kg·h)维持静脉滴注,持续12h,缓慢减小剂量。 1.3.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丙泊酚治疗,具体方法:静脉推注100mg后,1min后每6~12mg/(kg·h)维持静脉滴注,持续24h,缓慢减小剂量。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4.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控制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作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作控制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病因及诱因较为复杂,若不能及时解除诱因,治疗过晚或常规治疗难以控制,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寻找有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7-25T10:27:52.283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4期作者:赵子攀 [导读]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组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综合征。 娄底市中心医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目的:分析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应用左乙拉西坦添加疗法后期认知功能的变化。方法:以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与添加组,前者予以常规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药物治疗,后者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结果: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且添加组CTER也高于常规组,2组上述数据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各方面的认知功能,增强临床疗效。 【关键词】左乙拉西坦;难治性部分性癫痫;认知功能;治疗效果 癫痫是神经系统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性疾病,属于一组由于不同病因导致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综合征,主要特征为发作性、重复性、短暂性等。目前大多数癫痫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均能够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但是仍有部分患者对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敏感性和反应性较差,难以有效控制癫痫发作,常被称为难治性癫痫。对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来说,虽然常规的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等药物均有一定的成效,但是疗效的提升空间较大,且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也不理想[1]。鉴于此,本研究特在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并重点探讨该疗法对认知功能的影响,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70例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作为对象并利用计算机生成的随机数表分为常规组和添加组。纳入者均为成年患者,均符合伦理委员会的研究条件,排除合并其它类型神经系统疾病者,存在左乙拉西坦治疗禁忌症者,哺乳期或者妊娠期患者,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障碍者,拒绝配合本次研究者。常规组中共有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18-68岁,平均(45.7±9.7)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4±1.5)年,发作频率1-7次/月,平均(4.2±1.0)次/月;添加组中共有17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20-70岁,平均(45.5±9.9)岁,病程6个月-9年,平均(5.2±1.3)年,发作频率1-8次/月,平均(4.3±1.1)次/月。组间临床资料对比并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组:常规给予卡马西平、苯巴比妥治疗,卡马西平0.4g/次,每天1次;苯巴比妥15mg/次,每天1次,每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能够完全控制癫痫发作。 添加组:另添加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始给药剂量为250mg/d,口服,每天2次,1个月后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500mg/d,每天2次。 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CTER)差异,其中MoCA包括视空间和执行能力(5分)、语言(2分)、注意(2分)、命名(3分)、抽象(5分)、定向(6分)、延迟回忆(5分)维度,总分即为认知功能评分,评分越高可认为认知功能越理想;疗效分为显效、有效与无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明显好转者记为显效,将症状和脑电图检查结果均有好转迹象者记为有效,否则记为无效,将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记为临床总有效率(CTER)。 1.4 统计学分析 根据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以t、检验计量()和计数(%)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后添加组视空间和执行能力、语言、注意、命名、抽象、语言、定向、延迟回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1。 2.2 CTER对比 添加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30例、4例和1例,CTER为97.14%;常规组显效、有效和无效者分别有24例、5例、6例,CTER为82.86%。组间CTER对比可见统计学差异(=3.968,P=0.046)。 3 讨论 癫痫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述清楚,有研究表明癫痫的病理基础是脑部癫痫病灶神经元自发性异常放电,且如此反复,而异常放电的原因为短暂的钙离子过度内流,此种现象可引发神经元细胞膜发生去极化,而细胞外钙离子含量迅速下降,可引发一系列异常活动,甚至导致神经功能障碍[2]。当前,临床上对于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发作时间和频率,改善认知功能。但是常规的卡马西平

难治性癫痫诊疗指南

难治性癫痫诊疗指南 【诊断要点】 1、使用过两种以上一线抗癫痫药物 2、用药时间超过两年 3、用药期间仍有发作,频率达每月2次以上 4、影响学检查发现脑内明确病灶的癫痫病 5、各种年龄依赖性癫痫性脑病 【癫痫手术治疗的术前评估流程】 1、Ⅰ期检查 (1)病史、用药史 (2)视频脑电图检查 (3)常规MRI检查(加MRS、fMRI检查) (4)PET-CT检查 (5)MEG检查 (6)SPECT检查 (7)神经心理学评估 如上述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病灶位置(定侧、定位),可手术; 如不能定位明确则进入Ⅱ期检查,如不适宜则回癫痫门诊治疗。 2、Ⅱ期检查

(1)开颅硬膜下电极植入术(栅状) (2)脑内电极植入术(柱状) (3)反向电流检测脑功能区 Ⅱ期检查如确定病灶位置,有手术指征可手术,否则回癫痫门诊继续治疗。 【癫痫手术治疗小组构成】 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癫痫专科)、神经放射、 神经病理科、神经心理学、重症监护室、神经电生理科。 【癫痫手术常用术式】 1、胼胝体切开术 2、颞前叶、杏仁核切除术 3、脑内癫痫病灶切除术 4、大脑半球切除术 5、VNS迷走神经电刺激术 【癫痫手术围手术期用药规范】 1、基本原则 (1)癫痫手术前后抗癫痫药应用,应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以下简称“指南”),并注意围手术期的特殊性,为患者制定一个对手术影响小、 适于手术后长期应用的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2)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应在术前开始,术后进一步对患者进行长期用药指导。

2、手术前病史和抗癫痫药应用的了解与分析 3、手术前评估期间抗癫痫药的应用和调整 (1)抗癫痫药调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通过减停抗癫痫药获得发作期的临床和脑电图资料是临床经常采用的定位诊断方法。癫痫病人在长期应用抗癫痫药后,突然撤药可导致发作间期癫痫样放电频率增加、范围扩大,局部起源的发作快速继发全面性发作,或激活潜在的其他起源部位,产生新的发作表现。这些情况会影响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应尽量避免。有凝血功能障碍或肝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最好在手术前两周调整对凝血功能有影响的药物,并给予对症治疗,以降低手术出血风险。 (2)调整抗癫痫药的方法 1)在抗癫痫药治疗下发作频繁者,易监测到自然的发作,可保持原来用药状态,不停药。 2)对于发作无规律,或发作不频繁的患者,在视频脑电图监测一天取得基本数据后,为能监测到多次发作,可在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逐渐减少或停用抗癫痫药,以便于记录到发作。建议如下: ①单药治疗者,可以将现在所服用的剂量减少1/3,如3天内仍未记录到发作,再继续减药1/3,监测1-3天,如仍未记录到发作,则全部停药继续监测。 ②多药治疗者,首先停用被评估为无效或可能加重无关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一、危险因素 1.癫痫持续状态的类型相对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更容易发展成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如在VACS的报道中.明显和隐性癫痫持续状态中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8%和82%。在Mayer( 2002)等的研究中,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和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中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率分别为26%和88%,多因素分析还表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和部分运动性癫痫持续状态起病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2癫痫持续状态持续时间对照研究表明,相比于反复发作性癫痫持续状态(recur-rent SE)而言,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更易发生于长时间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中。 3.病因病因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常见病因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卒中和代谢障碍。此外还有大脑发育琦形、腊斯默森脑炎,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Kufs病、线粒体脑肌病、周期性卒中、肿溜和副肿瘤综合征、基因和遗传因家如线粒体DNA突变等。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性脑病和缺氧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最常见的危险因素。 4.开始治疗的时间对儿童的研究表明,在癫痫发作30分钟后开始治疗,癫痫的控制率将明显下降;在成人起病后30分钟内和2小时后开始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0%和40%。 Agan(.2009 )等对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预侧因素进行研究,单变量分析显示年龄、女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类型、癫痫持续状态的持续时和急性病因所引起的癫痫持续状态都与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有关,但脑电图形式除外。多因素分析时,只有女性和急性病因是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独立的预侧因索。Lambrechtsen ( 2008 )等进行单变最分析显示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高的癫痫发作频率的评分、抗癫痫药物维持治疗的数量、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以及部分惊厥或电惊厥(electrical seirure )状态。 二、发病机制 临床上癫痫发作通常是短暂和自限性的,与体内存在的发作终止神经元抑制机制有关,包括GABA的抑制效应、(本文转自https://www.doczj.com/doc/c111219752.html,)钙离子依赖的钾离子电流、镁离子对NMDA通道的阻断等。当这种内源性发作终止机制损害或功能障碍时,即形成癫痫持续状态。此外,癫痫活动的传播需要通过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的NMDA受体的活化。 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GABA受体结构的改变和苯二氮草类有效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杨绍琴

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病人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杨绍 琴 摘要目的:延续护理是针对不同的病患治疗后进行的辅助治疗和护理工作,根据病患的特殊性,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确保病患在任何场所都可以受到合理且不间断的照顾,在护理人员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形成合理有效的互动,提高了病患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对病患后期的治疗与健康恢复的情况起到持续改进的作用。方法:我们的调查结果来源于经检查确诊并且治疗出院后的病患之中,共有100例,将其排号并进行分组,分别是延续护理进行的干预组以及没有延续护理的对照组。结果:难治性癫痫病患者因其病症的特殊性,会发生病症发作得不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的情况,并且因其治疗药物比较特殊,会对生活带来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为其提供延续护理。结论:经过研究调查得知,延续护理对难治性癫痫症患者遵守医嘱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不仅保障了疾病的治疗效果,更是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既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也提高了病患遵守医嘱的行为,改善了治疗后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护理;难治性癫痫病患者;遵守医嘱的行为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Compliance Behavior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Yangshaoqin Yancheng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Jiangsu Yancheng 224003 Objective: Continuous nursing is an assistant treatment and nursing work for different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patients, different treatment schemes are formulated to ensure that patients can receive reasonable and uninterrupted care in any place, and to establish a communication bridge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fter discharge, and play a continuous improvement role in the treatment and health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he later stage. METHODS: Our findings came from 100 patients who had been diagnosed and treated after discharge. They were numbered and group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out continuing care. Results: Because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intractable epilepsy, the seizur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epilepsy can not be controlled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and because of the special treatment drugs, it will have a certain impact on life, which requires us to provide continuing care for them. CONCLUSION: Through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it is clear that the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orders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y is obvious, which not only guarantees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isease, but also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It not only mobilizes the pati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but also improves the patient's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advice,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life after treatmentKeyword Continuous Nursing;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y; Behavior of Compliance with Doctor's Order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癫痫疾病一直是困扰医生、病患与其家属的一种病症,据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癫痫疾病中最常见的是难治性癫痫病,平均每100名癫痫病患者中,就有20-30例左右是难治性癫痫病,时至今日,国内外各大研究专家,仍然无法对其进行一个一致的定义,此类疾病因其病症的特殊性,治疗难度大,完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