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3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3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3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3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2013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分析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全球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增长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们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党的十八大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自治区党委政府在“8337”发展思路中提出的发展定位,是确定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为大力推进包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委、市政府将“实施文化大市建设工程”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六项工程”之一,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措施保障,包头市的文化产业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代。近年来,在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全力推动下,包头市文化节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包头市属于西部欠发达城市,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仍存在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同步的问题。当前形势下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究竟如何,本文将从各类园区建设、项目引进情况和休闲娱乐、电影电视、演艺、印刷、广告等文化产业构成元素入手,主要运用文字分析手段,通过对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和探讨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几年,包头市文化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发展开始提速,产业环境得到优化。文化产业在单位数、从业人员和实现增加值等方面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行业分布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逐步增强。

(一)发展现状

1、单位数稳步增加。2012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活动的单位共有1万余户,其中法人单位1200多户,比2008年增加260多户,占到全市法人单位总户数的4%左右。2012年末从事文化产业的个体户近9000户,与2008年同口径相比,增加1000户,占到全市个体户总数的3%以上。

2、从业人员队伍壮大。2012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5.3万人,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左右。其中文化产业中文化产品(用品)和专用设备的制造业,即文化工业,共有从业人员5415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0.2%,大部分从业人员集中在第三产业,文化服务业共有从业人员4.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9.8%。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渠道。

3、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略有上升。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64.8亿元,是2008年的2.1倍,2009-2012年的四年间包头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2%,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9%,较2008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法人单位增加值43.2亿元,占到全部增加值的66.7%,个体文

化产业增加值为21.6亿元,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3.3%,个体户增加值所占比重大幅上升。

4、文化产业主要聚集在主城区。2012年,各旗县区文化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呈现出主城区稳步发展的良好局面。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稀土高新区、昆区、东河区、青山区、九原区等市五区共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92.6%,较经济总量占比高12.2个百分点;外五区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4.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7.4%。其中土右旗在造纸业的拉动下,实现增加值2.9亿元;达茂旗在旅游业的带动下,实现增加值1.5亿元,共占外五区的91.7%。

5、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推进文化大市建设进程中,包头市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也在全面启动。近两年,包头市相继上马了一批诸如奥林匹克公园、包头市人民广播电台录播中心、包头市云计算中心、包头市会议中心和大剧院以及敕乐川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等项目,推动包头市投资较快增长的同时,更是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12年,文化产业项目投资完成50.86亿元,同比增长9.8%。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规模偏小

近年来,包头市文化产业虽然有了可喜的发展,但仍未达到充分发展的状态,呈现出散、弱、小和社会化产业程度不高的状况,竞争力强、集约化程度高的大型文化运营企业少之又少,大型文化产业项

目少,龙头企业更是缺乏。就产业运营规模看,远远低于发达地区,如北京、浙江等地。从自身来看,文化产业经营基本上是以传统文化为主,新兴文化产业比重偏小,而传统文化产业又急需用数字化、信息化进行包装和改造,实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从全市总体情况来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包头市各区、旗、县文化产业发展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从市五区来说,由于经济发展较快,物质技术准备比较发达,措施得力,市场发展相对优于旗县,而大多数旗县尽管有的起步较早,各种文化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基本上都是“小打小闹”,尚处于初级阶段。

3.体制机制改革亟待深入

有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概念、特征以及运作方式等认知普遍欠缺,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大部分文化单位缺乏市场意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潜力认识不足,以市场机制为主的体制改革需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推进民营文化教育业的发展上,思路不够开阔,手笔不够大气,力度明显不足,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障碍需要突破。

4、文化人才比较匮乏

随着新兴文化产业的逐步扩张,人才匮乏问题凸显,特别是懂经营善创意的复合型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文化经济人才以及“十二五”时期八大文化产业领军人物严重短缺,尤其是能够从事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运作的人才更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包头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此,从总体看,包头市的文化产业虽然开始加速发展,但是产业规模小、实力弱的现状没有明显改变,与发达地区相比,有较大差距。

二、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发展环境分析主要涉及到宏观环境分析和行业环境分析两方面。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适应环境,企业只有明确可供企业发展的机会,清楚环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约束、威胁和企业内部具备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才能开辟出光明的前景。

(一)宏观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社会发展变化的状况。企业的生存离不开这个宏观大环境,但同时,宏观环境却是企业没办法掌控的因素,产业和企业都只能处在某种宏观环境之下,受宏观环境约束,文化产业当然也不能例外,文化产业与市场经济中的其他产业一样,只有科学分析自身所处的宏观环境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和繁荣。

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指的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现存和潜在作用与影响的政治力量。政策环境会对文化产业经营企业带来直接性、难预测性和不可控制的影响,这些直接、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因素常常制约、影响文化产业企业的经营和决策行为。包头市顺应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势,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结合重工业城市的发展特点,明确提出要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出台

了《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现在全市文化界也掀起了如何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讨论,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已经出台或正在酝酿当中,为引导和协调文化产业发展和增强包头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包头市正在着力打造文化大市,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将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政府预算反映了资源在政府支出与企业消费之间的再分配,与政府预算相关的税收政策、政府支出和政府采购的多少,都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影响。可喜的是,在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税收和财政预算近两年都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扶持。2012年对文化产业企业减免税收达到2.9亿元,2013年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新增了600万元。

综上,就目前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所处的政策环境来看,市政府和各相关政府部门已经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并在近几年不断加大财政对文化产业企业的扶持支出,且减免了部分税收,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的各类法律法规也正在酝酿出台,可以说政策环境对文化产业发展极为有利,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是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政策。经济环境包括微观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环境,文化消费需要、文化产品供给和消费行为偏好等构成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微观经济环境。地区生产总

值、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文化产业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等要素则决定了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宏观经济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近几年,包头市经济飞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加,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济基础及广阔的市场空间。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实现3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33485元和11421元,同比增长了13.0%和13.5%。经济的增长带来了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的娱乐休闲活动丰富多样,多元化、时尚化的消费格局正在形成,享受型、发展型的消费方式悄然兴起。从消费构成情况看,2012年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3219元,占消费性支出的12.4%,比2004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2012年农牧民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657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8.4%,比2004年下降3个多百分点。

(二)行业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分析主要从行业特征和行业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行业特征分析

文化产业具有以下特征:

⑴文化产业是以思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创意产业,创新性、创意性是文化产业的主要动态特征。

⑵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具有兼容性与渗透性。任何产业形态都融入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如饮食文化、汽车文化、家居文化、企业文化等。

⑶文化产业通过创作文化和开采文化资源及生产文化产品、围绕文化开展服务,它的核心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综上,文化产业的思维创新特征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头脑经济,所以具备各类文化专业素质的人才和擅长文化企业管理和运作的人才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才能有效的利用文化资源,真正生产出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产品。另外,文化产业所具有的兼容性和渗透性,也决定了经济与文化融合的必然性,把握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包头市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三)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将是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规模化。面对当今国内如火如荼的文化产业发展浪潮,如何顺应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不断提升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化水平无疑是当前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力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组建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文化演艺公司等骨干文化企业,做优做强国有文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

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鼓励有实力的国有文化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媒体兼并重组,重点在文化创意、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旅游等领域打造一批业态先进、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形成一批有影响、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

多媒体化。以往的象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杂志、娱乐广告等文化产业,虽然互相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但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出现,为多媒体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出现了目前各类传媒融合的现象。电影与电视汇流,传媒业与电子信息业汇流,传媒业全球化,报纸办电视、网站,电视办出版社、网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包头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一定要适应形势,积极做好人才引进和技术基础建设,逐步实现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转变。多媒体的迅速发展,有助于打破各媒体之间存在的传统壁垒,集传媒、通讯、信息服务于一体,促进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等各方面的资源得以共享,优化了产业结构,使得各种文化生产要素的优势得以互补。

三、包头市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对区域内外部条件进行综合和概括,确认组织面临的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和外部环境中的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因素,并据此选择适宜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资源条件的满意战略组合的一种分析工具。其中,优势

根据对包头市文化产业进行的外部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发现,包头市发展文化产业既存在优势和劣势,也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在下一步工作中,就是要根据其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制定适合包头市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促进包头市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发展战略选择

包头市发展文化产业,应充分发挥移民城市文化多元化的特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实施重点项目带动战略和引进战略为突破口;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构建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项目为支撑、创新为动力、市场化运作、规模化经营、园区化发展的新模式,彰显区域文化产业特色,促进文化产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努力把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项目。优先实施事关包头市发展全局的项目;优先安排科技含量高,对财政收入贡献大的项目;优行考虑能够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项目。重点抓好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广电产业项目开发、包头新闻网建设、演艺娱乐产业、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红色旅游开发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2、培育骨干文化企业战略

下大力气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是增强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的重要途径。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为原则,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吸引国内有较强实力和知名品牌的文化企业参与包头市文化产业建设,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联合或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尽快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重点培养和扶持包头旅游集团、包头演艺集团、包头广播影视集团和包头报业集团等四个实力雄厚、具有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并扶持上市。

3、园区和基地建设战略

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布局的统筹规划,坚持标准、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分工。对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和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土地使用、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结合包头实际,以重点项目为支撑,集中优势资源,完善建设文化旅游、传媒、休闲娱乐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逐步形成具有包头特色文化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群,推进包头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人才培养战略

实践证明,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要以人才资源储备和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原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要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重点人才引进和培养工程,特别是要通过各种方式,重点引进高层次、高技能的文化产业人才,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吸引更多

的优秀专业人才的柔性流动。以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吸引、积聚一批行业权威和行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分发挥各级文化产业园区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吸引、孵化人才作用,并在入户、住房、配偶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形成人才洼地优势。二是要培养适用人才。加快紧缺人才培养步伐,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培训制度,定期选派与文化产业发展直接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发达地区和单位学习培训。与国内外商校、文化单位、培训机构合作,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市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大专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学科专业和紧缺专业。三是要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尽快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的人才奖励机制,尽快出台《包头市文化产业人才促进办法》、《包头市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奖励办法》等,不断完善分配机制,依法规范文化产业在人才引进与使用、工资待遇、劳动保障、劳动纠纷诸方面的监管,依法维护人才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在社会保障条件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出台招才引智的相关政策,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5、壮大新兴文化业态战略

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推动文化产业提档升级。重点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电视、电子书、手机报等新兴传播载体;建设网络广播电视台,重点建设新闻网站,构建互联网新闻宣传和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努力发展电子娱乐产业,利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文化生产的传播方式,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

子商务等现代流通形式。加快促进科教资源和文化资源的融合,重点扶持数字化、网络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加强数字、数字内容、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加快关键技术设备改造更新。

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

包装印刷行业分析报告 一、概述 印刷包装产业是典型的都市型产业,不仅是涉及创意、设计、包装、印刷、出版、广告等众多服务、加工领域的综合产业体系,而且是创新、创意为一体的科技型产业。其分类: 印刷行业分类:按印刷设备可分为:胶版印刷、凹版印刷、柔版印刷、丝网印刷;按印刷对象可分为:票据印刷、宣传品印刷、出版物印刷、防伪印刷、其他特种印刷和印刷包装,其中宣传品印刷、出版物印刷、防伪印刷、其他特种印刷和印刷包装又叫商务印刷。我市印刷企业大部分从事商务印刷,同时还承接多种产品类别的印刷。 包装行业分类:按包装材料可分为:纸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玻璃包装制品、金属包装制品、竹木包装制品;按包装对象可分为:食品包装、烟酒包装、医药包装、日化包装等。目前,我市的包装企业主要围绕食品、医药及农副产品等三大行业,集中在纸包装制品、塑料包装制品和印刷包装业等三个包装行业。

按统计局行业代码分类: 表1 哈市相关印刷包装产业代码及分类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全球及先进国家印刷包装发展情况 1、全球印刷和包装工业发展现状 全球印刷企业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有小作坊,还有像魁北克人全球公司和当纳利这样的大型企业。当纳利具有140年的发展历史,总部位于芝加哥,是全球印刷业的巨头,目前,在北美洲、南美洲、欧洲及亚洲地区开设了超过600个分部,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1993年在我国深圳开设了第一家当纳利公司,随后在上海、北京、东莞和中国香港建立了生产和服务组织。2010年当纳利在全球销售收入达到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从世界包装产业结构看,以纸包装制品占的比例最高,为32%;其次为塑料制品,占28%;第三是金属制品占24%,其他占16%。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2009-12-7 一、哈尔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十五”时期哈尔滨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推动下,哈尔滨的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的状况有所改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群众文化基础扎实,文物博物取得重大突破,文化市场丰富多彩,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设施建设投资增大,市民的文化消费明显增加,文化中心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 1、专业艺术 实施精品战略成就显着。创作排演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优秀剧目。话剧《秋天的二人转》、《脊梁》,歌剧《八女投江》,儿童剧《小萝卜头的故事》等剧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和好评。话剧院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市直剧院(团)连续数年每年演出1,500场以上,名列文化部统计的前列。儿童艺术剧院木偶剧团、儿童剧团曾赴法国和新加坡商演,哈市民族艺术团成功出访拉脱维亚、芬兰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对外文化交流日趋活跃。 2、群众文化

哈市有艺术馆2个,区、县(市)文化馆20个, 83个街道文化站,232个乡镇文化站。初步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群众文化网络。拥有业余文艺骨干数千人,业余文艺创作群体20多个。阿城版画、宾县农民画、方正县、巴彦县剪纸、双城市书法、五常市国画等创作群体屡获国家奖励。 群众文化活动向着经常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如合唱艺术歌会、农民文艺汇演、“哈夏”群众文艺专场、冰雪节文艺演出等。群众文艺节目获得国家政府最高奖“群星奖”金牌2块、银牌6块、铜牌11块。宾县、阿城市、方正县、巴彦县、五常市、通河县、双城市被文化部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3、文博图 哈市有文博单位2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5处;各类遗址、碑刻、纪念性建筑950多处。阿城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被评为全国十大精品展。 市图书馆馆藏文献234余万册(件),基本实现了采访、编目、检索、查询、流通、管理自动化,成为全市文献信息、目录、业务辅导和图书馆学研究交流中心。 4、文化市场 哈市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单位736家,录像放映单位29家;非博彩电子游戏经营场所177家,歌舞厅、卡拉OK厅等歌舞娱乐场所702家;美术品经营

发展战略-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精品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 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二OO四——二O一O年) 为了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促进我省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特制定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社会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旅游等领域。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我省文化发展现状 一是文化资源比较丰富。湖北人杰地灵,文华昌盛。光辉灿烂的楚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炎帝神农文化、三国文化等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辛亥首义和一批老区、苏区为代表的革命文化,以三峡、神农架等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巴土、江汉平原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屈原、毕昇、陆羽、李时珍、张之洞、闻一多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三峡工程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文化,异彩纷呈,影响广泛。我省还拥有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武汉盘龙城、江陵纪南城、随州擂鼓墩、大冶铜录山古矿冶四大古文化遗址,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五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5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121.3万件(其中一级文物10418件),位居各省区市前列;国宝级文物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郭店楚简、云梦秦简等享誉海内外。我省戏曲剧种众多,京剧、汉剧、花鼓戏、楚剧、黄梅戏、豫剧、南剧等各具特色,深受群众喜爱。我省民间文化丰富,民间艺术、民间故事等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二是文化事业具有一定基础。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03个,各类博物馆96个,群艺馆、文化馆139个,乡镇(街道)文化站1180个。湖北素有戏剧大省和文学大省之称,不少文艺作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许多文化人才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社科研究门类齐全、力量雄厚;我省是报刊大省,图书出版为全国六大出版中心之一;广播影视蓬勃发展,网络发展迅速,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5%。近年来先后有一大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文学作品、广播电视节目、新闻作品和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获得国家乃至国际各种大奖,获奖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三是文化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我省文化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步伐加快,现已初步形成了以广播电视、图书出版、报纸期刊、文化娱乐等为重点的产业群体。据统计,20XX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78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为9.8%,占GDP 比重为3.58%。其中,据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的不完全统计,20XX年的文化产业销售收入达81亿元,从业人员近30万人。我省还初步形成了《知音》、《楚天都市报》等一批优势品牌。 目前我省文化建设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地方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管理体制不适应,计划经济色彩较浓,行业垄断、地方垄断、国有垄断的格局基本没有打破;运行机制不够活,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规模偏小,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文化人才优势作用发挥不够,尤其缺乏文化经营管理人才;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农村文化工作薄弱。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省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韩国“文化立国”战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韩国;“文化立国”;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启示 在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中,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其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增强一国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亚洲地区,韩国首先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努力开发本国文化软实力资源,通过提升文化力提升软实力,进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朴正熙政府为代表的韩国军政府以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试图从传统文化里寻找现代化的力量,因此政府集中全力扶持传统文化的发展,但扶持内容只限于所谓的“高级艺术”。1986年全斗焕政府在韩国第六个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当中,提出“文化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化”这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文化立国”战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90年卢泰愚政府颁布了《文化发展十年规划》,提出“文化要面向全体国民”的政策理念;1993年金泳三政府出台的“文化繁荣五年计划”将文化产业的开发作为重要目标之一。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后,金大中政府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援助,并以此为契机,全面展开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改革与治理。在这个过程中,韩国政府逐渐意识到文化产业蕴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决定通过大力挖掘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振兴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实现“文化立国”。1998年起,韩国政府出台了包括《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在内的“文化立国”纲领性法规,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全面统领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文化产业已经一跃成为韩国国内继制造业之后第二大支柱产业。 韩国从“文化立国”战略确立伊始就坚持走海外市场路线。“文化立国”战略实施后,韩国文化产品迅速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强国,并且形成了在东亚地区风靡的“韩流”现象。同时,韩国制造业也乘势而上,将一种富有创造力、注重设计的新文化理念逐渐渗透到各个产业,制造业通过自主研发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人的不同产品、利用明星效应来刺激消费,并在政府的大力扶植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三星、LG以及现代汽车等著名公司已经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品牌,韩国也逐渐摆脱以往的“制造型”国家形象,开始向“韩国创造”过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对于韩国较为发达的文化产业,我国还处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有必要通过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起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竞争日益激烈的文化产业国际竞争的需要。一、改革现有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目前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管理制度的核心依旧是分行业管理,是一种较为松散的混合性组织架构的制度框架。我国应设立统一的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制定发展预算等。同时,应在各地分别设立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的下属机构,负责管理本地的文化产业事务和落实文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范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深厚的历史资源,丰富的景观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等国,都把文化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纷纷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扶持文化发展的文化政策。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文化产业占据着重要地位,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了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应属美国的文化产业。美国政府实行文化全球化战略,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种国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重中之重。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虽然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文化产业有所发展,但真正得到重视、得到快速发展应是在21世纪。而且一些重要的文化政策法规也是在新的世纪颁布的。2000年,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我国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后的重要会议内容中政府都会提到文化产业,并把它上升为一种国策。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就各个城市来说。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中华文化。但由于各个地方的民族风情、地理情况、历史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各个城市都在发挥自己的优势,发展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 四川是一个自然资源大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如四川的宜宾市在由亚太旅游联合会、中国生态学会旅游专业委员会和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文化生态旅游高峰论坛上被评选为“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宜宾市有世界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4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湿地公园2处。 再如山东的临沂,众所周知,临沂是革命老区,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临沂市政府就在一点上大做文章,发展红色旅游。临沂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这里诞生了与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脉相承的沂蒙精神。近年来临沂市先后将孟良崮战役纪念地、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山东省政府旧址等36处红色旅游景点命名为沂蒙精神教育基地,并对全市100多处红色景点进行了重新整合规划,使全市红色景点形成完整统一的旅游网。临沂市主打沂蒙品牌的产品现在已达到600多个,涉及食品、工艺品、文化用品、旅游

科技产业调研报告

科技产业调研报告 篇一:科技调研报告 科技专业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市统计局关于扎实开展“统计质量效益年”活动的要求,全面提升统计工作水平,更好的为我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我区统计局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业人员对对区内“企业一套表”科技专业年报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科技专业年报工作现状分析 1.我区36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报表及时2013年2月15日前全部报完。 2、经核实,项目表中来源于政府的项目经费与活动表中的政府资金基本匹配。 3、企业研发项目的最主要技术经济目标有开发全新产品、增加产品功能或提高性能、提高劳动生产率,技术经济目标是“为了科技原理的探索、发现以及

技术原理的研究”的项目%。 4、经过多方核实排查,部分高等院校有科技活动,进入非工业名录库。 二、存在问题 1、我区研发费用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两家龙头企业占全区比重90%。 2、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我区共有规模以上工 业企业362家,其中189家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万元。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而散,研发团队力量不足,资金短缺且使用分散,导致研究开发投入严重不足。 3、企业财务报表中研发经费计算方法存在出入。会计报表中工业研发经费包括两类:(1)内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人员人工费、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设计费、设备调试费、无形资产摊销、其他费用。(2)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额。其中用于科技活动的折旧费用与长期费用摊销很难界定,除大中型企业外,大部分小企业将其计

入生产成本,而未计入研发经费。 三、企业建议 1、加大政府的资助和调控力度,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研发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分割性,一个企业往往不可能独立承担全部的研究工作,需要政府的资助和调控,研发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研发活动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存在着失败的风险,研发活动的进行着也无法控制新技术知识的扩散,面临着竞争者抢先占领市场的风险,这些都表明企业的研发活动需要来自政府的有力支持。政府力支持企业研发活动还是政府实现就业和经济成长目标的投效途径。相对小型企业,尤其加大对我区龙头企业的资助和调控力度,这些龙头企业研发活动成功率高,回报率也高。 我区研发活动主要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首先,不断完善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内

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收稿日期]2013-03-07 [作者简介]杨萍, 女,新疆伊犁州党校,正县级组织员。唐旻星,男,新疆伊犁州党校学报编辑部。伊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浅析 杨萍唐旻星 (中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委党校新疆伊宁市835000) [内容提要]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 也是国民经济中的“朝阳产业”。伊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伊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壮大伊犁文化产业的规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水平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文化产业伊犁战略布局 [D O I 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3.02.03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3)02-0014-03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促进伊犁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地区综合实力、保障国家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综合考虑伊犁城乡发展空间布局,统筹文化产业发展和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按照“一城、两区、三带、四组团”的文化产业空间布局规划,构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 一、“一城”———文化产业中心城市伊宁市 以优化和提升文化创意、商务旅游、影视创作、休闲餐饮、文化娱乐功能为主,强化“塞外江南、西域古都”文化品牌,把伊宁市建设成为文化西联东出的东西方文化交流聚集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服务中心城市和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区。 1.增强历史文化名城底蕴。 进一步发掘城市文化资源,适当恢复历史古迹、“老字号”店铺等,推进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利用,展现历史文化名城风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贯彻“保护为 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伊宁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和保护,加强遗址、文物古迹、古民居的维修保护力度。 2.彰显“ 塞外江南”文化休闲功能。重点统筹规划、适度开发好伊犁河,合理布局建设河道两岸和沿河文化设施,开辟水上旅游路线,发展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文化休闲娱乐功能,扩大“塞外江南”品牌效应。对市区及周边湿地、河流、水系资源进行综合保护开发,构建城市沿河生态圈,打造体现“塞外江南”特色的生态公园、园林景观。 3.加速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合提升民俗一条街的文化内涵,重点结合汉人街商圈改造建设,集中打造古玩字画交易市场,发展民族民间工艺品、土特产品、特色餐饮、歌舞娱乐等规模经营场所。结合伊宁市新区建设和打造百万人口规划、以高起点、大视野、前瞻思维统筹规划文化事业和产业,高起点规划建设文化特色示范街区、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加快特色文化城市建设。 4.增强产业辐射能力。坚持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策划举办和承办全疆乃至全国重大文化体育活动和赛事,搭建伊犁文化对外交流合作、 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不断增强首府文化发展活力。建立文化2013年第2期No.22013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ournal of YiLi Prefecture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 ·14·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沙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2011年,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一系列政策部署和措施,全市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丰富星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长沙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 2011年,长沙市文化产业在单位数、拥有资产和实现产值等方面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产业格局进一步优化,非公经济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1、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文化产业单位61670家(含个体户),比上年增长9.7%;从业人员54.28万人,比上年增加2.06万人,增长3.9%;从构成文化产业的九个大类来看,从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的单位和从业人员最多,单位数30685家,占全市文化产业单位数的49.8%,从业人员16.64万人,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30.7%。

从产业规模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1041.75亿元,同比增长24.9%;增加值488.92亿元,同比增长24.4%,占全市GDP的比重为8.7%,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增强。从九大类看,产出规模最大的是文化产品制造业,2011年全市文化产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4.6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7.5%;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0.44亿元,占24.6%;其他文化服务业及文化产品销售业等七类文化产业单位共实现增加值233.86亿元,占47.9%。 从单位拥有资产看,2011年末文化产业单位拥有资产779.39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资产规模最大的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2011年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拥有资产为190.0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单位资产的24.4%;其次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拥有资产145.61亿元,占18.7%;文化产品制造业拥有资产126.20亿元,占16.2%;其他文化服务业及相关服务业拥有资产317.56亿元,占40.7%。 从效益水平看,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生产税净额67.35亿元,同比增长15.3%。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生产税净额最大,达30.2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生产税净额的44.9%;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业生产税净额10.68亿元,占15.9%;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生产税净额8.51亿元,占12.6%;其他文化服务业及文化产品销售业生产税净额17.93亿元,占26.6%。 2、产业结构出现新变化。根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可以将文化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为以传统文化产业为主的核心层、以新兴文化产业为主的外围层和以文化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相关层。从单位数量来看,属于新兴文化产业的“外围层”近几年发展较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解读

2017年国家文化产业新政解读 国务院:力争“十三五”时期数字创意产业产值达8亿元 2016年12月19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发展规划》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期为2016—2020年。 据了解,《发展规划》为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要求,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绿色低碳、数字创意等5个产值规模10万亿元级的新支柱,并在更广领域形成大批跨界融合的新增长点,平均每年带动新增就业100万人以上”的发展目标。 《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此外,《发展规划》还从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丰富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和形式、提升创新设计水平、推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四个方面说明了“十三五”时期我国数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向。 两部委发文:发展工业文化产业 近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将凝聚发展工业文化的社会共识,整合工业文化各类资源,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培育和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建设各类主体共同参与工业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突出问题,重点抓好工业设计、工业遗产、工业旅游、企业征信以及质量品牌、企业文化建设等领域工作,形成竞争新优势。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发展工业文化产业,让工业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具体来说,将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发展,促进工艺美术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新生态发展。 “一带一路”彰显文化自信 文化部: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于日前正式公布。该行动计划经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路线图。 据悉,《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以“政府主导,开放包容;交融互鉴,创新发展;市场引导,互利共赢”为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是健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一带一路”文化贸易合作。具体包括“一带一路”国际交流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国内合作机制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文化中心建设计划、“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之旅”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使者”计划、“一带一路”艺术创作扶持计划、“一带一路”文化遗产长廊建设计划、“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计划、动漫游戏产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行动计划、“一带一路”文博产业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文化贸易拓展计划共12项子计划。 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国际合作机制,加快国内“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以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创意设计、数字文化为重点领域,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根据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实施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在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开发中的合作,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推介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动漫游戏产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互联网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建设。 文化部:2017年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 来自文化部的报告显示,2016年,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逐步推进,第一批第一次26个试点城市因地施策,有效拓展了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国办转发文化部等部门的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试点单位积极开发文创产品。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186个产业项目获得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及未来规划展望 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产业,它的发展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政府日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依然很低。虽然早在党的十七大上就已经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回顾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也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绩是可喜的。其中2011年电影业产量达到世界第三,赢得“故事大国”美誉。最典型的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如何审时度势,把现实的挑战变成潜在的机遇,使我国文化产业跃上一个新台阶,这既是适应世界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应 对“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挑战,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保证。 就国际机遇而言:首先,最大的机遇是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历史潮流下经济与文化一体化趋势强劲,构成了“经济文化”或“文化经济”的新经济形态。再次,经济全球化尤其是文化全球化也已经对我国的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随着加入WTO,这种影响将更加强烈。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以国内机遇而论:首先,党中央关于文化及文化产业的理念及政策十分明确,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其次,我国文化产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在“九五”期间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我国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具备许多有利因素:一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二是我国发展文化产业也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三是我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较少,而人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也是符合我国国情、扬长避短的一种战略选择。 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我国文化产业面临的挑战。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产业十分强大,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仍十分弱小,“弱势文化”面临着“强势文化”的扩散渗透。 其次,中外文化产业存在强弱势差距,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到文化安全,即我国面临着“文化霸权主义”、“信息殖民主义”、“网络文化殖民”、“文化交流逆差”、“数码鸿沟”的挑战。 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就个人看法而言应从以下方面步步解决: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地方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前言 遂昌作为浙西南地区重要的山区生态县,自然山水多样,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特色鲜明的好川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竹炭文化、黄金文化和黑陶文化,也孕育了世界知名的汤显祖文化。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满足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实现增收致富和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有力支撑。目前,遂昌县已进入加快转型跨越、实现强县富民、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重点是要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传统工艺品制造等文化产业,打造具有浓郁山水文化气息的浙西南生态文化产业带。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丽水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丽水市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发展规划》、《遂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以及《遂昌县“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遂昌县域总体规划(2006—2020)》、《遂昌县休闲养生(养老)经济发展规划(2011-2030)》以及《遂昌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等规划衔接,是推动今后一

段时间遂昌文化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本规划范围涵盖整个遂昌县域。规划期限是2013—2020年,近中期为2013—2015年,远期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背景 (一)发展基础 1. 自然山水资源丰富 遂昌县位处浙西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水林田等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县域范围内有九龙山自然保护区、南尖岩、神龙谷、白马山、含晖胜境、乌溪江湖南镇库区、妙高山公园、独山历史文化名村、白马山避暑胜地等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也有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求知、探密、旅游观光为一体的黄金景区——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南尖岩、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神龙谷、千佛山已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 历史人文资源突出 遂昌建县于公元218年,历史人文积淀丰厚,是瓯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有“钱瓯之源,江南绿海”之称。三仁畲族乡境内的好川文化遗址是浙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成为“东方文明曙光”,是国家级文保单位。明戏剧家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孕育创作的《牡丹亭》,推动了与莎士比亚出生地英国斯特拉福德市的文化交流活动。焦滩乡独山村“明代一条街”,拥有叶氏宗祠、葆守祠、正统古井、隆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一)战略指导原则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当今世界,经济文化全球化步伐加快,文化趋同趋势明显,在全球化中保持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在此基础上将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为适应现代中西方观众需求的文化服务产品,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精神认同感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传承、发展草原文化,推进文化产业化建设,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的重要举措。 2.学习、吸收、借鉴西方优秀文化。西方经历了几百年的的历史沉淀,有着丰富的文明艺术瑰宝和民族风情文化,形成了较完全的社会组织制度,一些开放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应该虚心的广泛学习、吸收、借鉴。 3.地区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从根本上讲,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作为政治经济的发展,对政治经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尤其是在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在当今世界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对于经济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的产业属性和产业化的趋势也越来越突出的表现出来。文化产业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与信息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产业、航天航空产业等一起,组成二十一世纪的新兴产业群落,形成体系,推进生产力迅速提高、经济明显增长,引起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 (二)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应处理好的四大关系 1.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联动。由于长期实行文化事业为主的方针,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的基础上起步。首先需要划清事业与产业的界限,不能都推向产业,该留的留,该转的转。其次,作为一个地方的规划,应该既要有事业规划,又要有产业的规划。特别是新世纪的头五年,通过事业带动产业,非常重要。 2.传统特色与积极创新。我区文化的特色很鲜明,应该继承优秀的草原文化,深度发掘。同时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是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的需要,文化商品才有广阔的市场。 3.组建大型企业与扶持中小企业。现代经济是大型企业的经济。现在发展文化产业没有经济实力雄厚、市场营销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强大的大型现代企业,很难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中小企业与大众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并且对打造文化产业的“航母”也是基础性的。 4.文化产业应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文化产品既可以做生活资料,也可以做生产资料,所以文化产业的相关行业很多。从生活资料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可以说是文化产业开拓市场的切入点。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 内蒙古重点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客观条件已经具备。我们必须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开拓创新,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确立符合区情的发展目标。推进产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的集团化、产业化发展。 1.都市文化战略。都市文化是把文化进行产业化运作的一个枢纽,同时现代都市也迫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和都市文化作支撑。内蒙古已开始形成大、中、小城市网络,有着较好的都市文化基础。草原

文化产业现象分析

文化产业新现象—网游和电影联姻 近日,央视午间黄金时段大篇幅报道了第七届网博会中的惊喜发现,麒麟旗下的著名游戏《成吉思汗》与中影集团推出的贺岁大片《刺陵》宣布“联姻”,即推出一系列在品牌和市场方面的密切合作举措。一家是国内影视业标杆性企业,一家是国内网络游戏领军企业,二者联手的消息一出,即在网游、娱乐及文化产业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影视娱乐和网络游戏,作为目前国内价值最凸显的两大文化产业,两者的市场化合作可谓是个值得预期的尝试。此次联姻,既可实现在品牌、资源、受众、市场等方面的互通和整合,也使双方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确保绝对的优势地位。面对的目标受众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同属于依靠高曝光率、高资本投入、高创新性、高口碑效应以及明星效应维持竞争优势的产业,因此有业内人士戏称双方的联姻为“资本+品牌+营销+明星+科技+创意+受众”的“七剑合璧”。 在市场经济趋于成熟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论是跨产业整合还是同一产业内的跨行业整合,都会大幅提升全社会的资源效率和产业回报,而且对消费者而言,也可实现时间成本和使用成本的节约。尤其在金融危机尚未消退的国际环境下,合理的组合营销无疑是沧海横流中保持“英雄本色”的聪明之举。而且,二者的联姻除了一时的市场回报外,对双方所处的产业都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和参考的模式。首先,电影和网游,都是依托唯美、震撼、精致的视觉效果以及极具逻辑化、戏剧化的情节来赢得受众,让网络游戏充满电影般的唯美和艺术,而让电影充满网游般的刺激和时尚,无疑会给大众带来新的感观享受;其次,中国电影正在朝着数字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而与在此方面有着绝对领先技术优势的网络游戏联姻,也称得上是明智之举。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成瘾等负面报道的不断曝光,央视新闻对网络游戏的报道一直处于谨慎状态,此次报道是央视新闻今年首次以肯定和鼓励的角度涉及网游话题,而且对双方联姻为文化产业生产线延长所带来的积极示范效应予以了高度肯定。 “其实网络游戏和电影都属于娱乐产业,这一点本身是互动的,它都是属于与文化相关延伸的体系”麒麟游戏总裁邢山虎先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如是说。 在游戏中融合电影大片的制作精髓,从动作、剧情还是极具震撼的效果,从而吸引更多的玩家目光。而从电影角度看,再未公映之前,利用大型网游的知名度和游戏内容来吸引观众,无疑对提升票房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种电影加网游的模式,越来越受到商家的追捧。本次麒麟游戏大胆尝试与中影营销进行合作的全新模式,在联姻的同时,也在打造一个在文化上相互交融的娱乐帝国。网游运营商通过合作与创新,也不在仅限于网游游戏的开放和运营,开始吧更多的触角延伸至玩偶、文具等相关后产品的开发,一个有着无限潜力的文化产业生产线正逐渐延长。 《成吉思汗》: 以技术立业的麒麟游戏拥有极强的研发实力,自主研发+自主运营加上金牌游戏制作人带领的资深团队,使得麒麟游戏成为第三代网游领军企业之一。麒麟游戏自5月22日第一款大型MMO《成吉思汗》开放内测至今,获得了数千万网游用户的认可,众多国内知名媒体倾情推荐,数万家国内网游公会强势入驻,在线人数突破60万大关。众多优异的成绩使《成吉思汗》成为国产网游产品不折不扣的精品大作。《成吉思汗》乘胜追击,推出了数款资料篇,市场反响强烈,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的通知各市、 浙政发〔2011〕3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一月七日 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浙委〔2010〕94号)和《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的通知》(浙委〔2008〕71号)精神,特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 本规划中文化产业的范畴主要参考国家《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并结合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体系》和我省实际情况有所调整,主要包含文化创意业、影视服务业、新闻出版业、数字内容与动漫业、文化会展业、文体休闲娱乐业、文化产品流通业、文化产品制造业等领域。本规划期限为2010至2015年,其中近期至2012年。 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现实基础。 1.文化产业规模处于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达16%左右(现价,下同)。2009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807 96亿元,比上年增长9 9%,高出同期GDP增长速度2 8个百分点。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约占全国的7 5%,居全国第5位。 2.文化产业优势领域逐渐显现。经过多年发展,全省新闻出版、影视服务、文化旅游、文化会展和文化产品制造等产业逐步确立了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业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居全国第3位,其中总产出达到1019 03亿元,居全国第2位;增加值达到266 02亿元,居全国第4位;营业收入达990 52亿元,居全国第2位。2009年,全省拥有影视制作机构525家,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2位,票房总收入居全国第5位。 3.新兴文化业态快速成长。近年来,全省数字动漫、数字电视、数字出版、网络广播影视等新兴文化业态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片43部32758分钟,居全国第2位。截至2009年,全省11个设区市的市区和大部分县市已经开通有线数字电视,拥有网络出版资质的单位9家,涉足网络出版的经营性网站近100家,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等网络文化企业58家,注册资金5亿元,居全国第4位。 4.文化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全省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态势逐步显现,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示范和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块70多个,其中,影视制作、动漫游戏、出版印刷、文具生产、艺术品业等成为产业集聚效应最为明显的行业。从产业规模和集聚区块分布情况看,杭州、宁波两地的创意产业集聚较为明显,温州、台州等地印刷

(完整版)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正月十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正月十五文化传媒从起步到目前运营已有四个月的时间了,鉴于公司目前处于初建阶段,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使公司可以做出有目标、有方向的运营理念,以及发展规划。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的问题就是:什么是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我们要做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规划道路是什么样的? 根据以上问题,我做出这样三个层次的规划: 一、产品创造战略 产品、服务、项目、活动是任何公司的基础,这四种内容可以统称为产品。 一个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首当其冲就是要做自己的产品创造,所谓产品创造,就是有能够拿得出手,并且代表自己特色的东西,树立品牌形象与定位。 十五文化传媒也应该这样,将产品、服务、项目、活动,集中在四大方向:大型,高端,长久,品牌 敢为天下之先,敢创天下之新,这是我们的雄心抱负;敢想天下之无,敢做天下之大,这是我们的比较优势。 二、产业放大战略 在文化产业放大战略中,我们确定: 1、文化产业地域化:县域文化;区域文化;中国文化;跨国文化 2、文化产业行业化:纸传媒(包括出版);光传媒(包括影音、MV);大文化(包括研究策划);超文化(包括教育) 3、文化产业发展要遵循的原则: 做高(质量);做大(规模);做宽(范围);做长(品牌) 4、树立公司文化产业终极目标:创办正定第一家以明星资源模式为主的文化传媒公司;将正月十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集团化 当然,将产品创造战略与产业放大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便是“盈利”。 马云曾说过,不赚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一个企业应该为自己不赚钱而感到羞耻,不赚钱的企业,就是在犯罪。

不管一个企业的价值观是什么,终极梦想是什么,但是首先要做的,就是赚钱。不要总想着先投入,然后再慢慢赚钱,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要赚钱。只有经济,才是考验一个好的公司,以及它的正确商业运营模式的唯一标准。 三、文化品牌战略 企业就是社会。作为大社会的部分社会;作为小社会的整体社会。都有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企业也是这样,讲企业就不能只是认识、实践它的经济内容,正确的方法却要同时认识、实践它的政治内容、文化内容。 再广阔的雄心大志,也要靠企业文化支撑,文化的能量是柔性的,也是刚性的;是自强不息的,也是厚德载物的。把企业文化上升为企业品牌,把文化企业上升为文化品牌,这是认识、实践企业文化内容的两条主线。 虽然企业文化品牌固然重要,但为什么要把文化品牌战略放在最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品牌,就像一支队伍的旗帜,但是我们必须要先认识清楚,只有一支真正组建成功的队伍才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独有的旗帜,而对于初建阶段的我们,现阶段需要做好的不仅是去编织这样一面旗帜,我们更要注重的是编织这样一面旗帜的技术所在。 怎样去编织好一面属于我们自己独有的旗帜,属于我们自己的文化品牌,这就涉及到了企业的核心技术,如果一个企业连自己的核心技术,连专业性都谈不上的话,谈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品牌都是天方夜谭而已。 没有核心的技术,不存在专业性的公司,就意味着一直要靠模仿别人去生存,但是,只有你走在别人前面时,你才可以让别人无路可走。所以,公司初建阶段,我们唯一做到,就是将我们的工作专业化,做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核心产品。用尽全力,把这种专业性做到比同行高10倍。高度聚焦,单点突破。公司才可以有立足之地。 不违背普世主义道德,不违背现代文明法律,挣钱是能力,有钱是实力。正月十五百万、千万、万万业绩都是体现在经济层面的梦。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要运用好有效的发展战略规划,运用好资金,运用好人才,运用好项目,运用好管理等。只要团队所有人的心都朝向一个共同目标,时间就会证明我们是一支真正强大的队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