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养和异养菌

自养和异养菌

自养和异养菌

自养和异养菌

怎样区分厌氧,好氧,异养,自养

怎样区分厌氧,好氧,异养,自养 同化作用的两种类型 根据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不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新陈代谢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两种。 自养型绿色植物直接从外界环境摄取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的进行,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自养型。少数种类的细菌,不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并且依靠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出的能量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种合成作用叫做化能合成作用。例如,硝化细菌能够将土壤中的氨(NH3)转化成亚硝酸(HNO2)和硝酸(HNO3),并且利用这个氧化过程所释放出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总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能够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自养型。 异养型人和动物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能像硝化细菌那样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它们只能依靠摄取外界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这样的新陈代谢类型属于异养型。此外,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真菌、大多数种类的细菌,它们的新陈代谢类型也属于异养型。总之,生物体在同化作用的过程中,把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变成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异养型。 异化作用的两种类型根据生物体在异化作用过程中对氧的需求情况,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种。 需氧型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需要生活在氧充足的环境中。它们在异化作用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来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出其中的能量,以便维持自身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需氧型,也叫做有氧呼吸型。 厌氧型这一类型的生物有乳酸菌和寄生在动物体内的寄生虫等少数动物,它们在缺氧的条件下,仍能够将体内的有机物氧化,从中获得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种新陈代谢类型叫做厌氧型,也叫做无氧呼吸型。 兼性厌氧型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通常分布在含糖量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中,如蔬菜、水果的表面和菜园、果园的土壤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在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除了熟知的酿酒、发面外,还能用于生产有机酸、提取多种酶等。 任何活着的生物都必须不断地吃进东西,不断地积累能量;还必须不断地排泄废物,不断地消耗能量。这种生物体内同外界不断进行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过程,就是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命现象的最基本特征,它由两个相反而又同一的过程组成,一个是同化作用过程,

细菌保种方法

http://a10921.on-line-degrees-b.org/dxyz-b109-99-t-345518非常详细 各菌种保存方法的优缺点 1.斜面低温保藏法 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最好每月移种一次。 此法为实验室和工厂菌种室常用的保藏法,优点是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需特殊设备,能随时检查所保藏的菌株是否死亡、变异与污染杂菌等。缺点是容易变异,因为培养基的物理、化学特性不是严格恒定的,屡次传代会使微生物的代谢改变,而影响微生物的性状;污染杂菌的机会亦较多。 2.液体石蜡保藏法 (1)将液体石蜡分装于三角烧瓶内,塞上棉塞,并用牛皮纸包扎, 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然后放在40℃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 (2)将需要保藏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使得到健壮的菌体或孢子。 (3)用灭菌吸管吸取灭菌的液体石蜡,注入已长好菌的斜面上,其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准,使菌种与空气隔绝。 (4)将试管直立,置低温或室温下保存(有的微生物在室温下比冰箱中保存的时间还要长)。 此法实用而效果好。霉菌、放线菌、芽孢细菌可保藏2年以上不死,酵母菌可保藏1—2年,一般无芽孢细菌也可保藏1年左右,甚至用一般方法很难保藏的脑膜炎球菌,在37℃温箱内,亦可保藏3个月之久。此法的优点是制作简单,不需特殊设备,且不需经常移种。缺点是保存时必须直立放置,所占位置较大,同时也不便携带。从液体石蜡下面取培养物移种后,接种环在火焰上烧灼时,培养物容易与残留的液体石蜡一起飞溅,应特别注意。 3.滤纸保藏法 (1)将滤纸剪成0.5×1.2cm的小条,装入0.6×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张,塞以棉塞,1.05kg/cm2>,121.3℃灭菌30分钟。 (2)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培养,使充分生长。 (3)取灭菌脱脂牛乳1—2ml滴加在灭菌培养皿或试管内,取数环菌苔在牛乳内混匀,制成浓悬液。 (4)用灭菌镊子自安瓿管取滤纸条浸入菌悬液内,使其吸饱,再放回至安瓿管中,塞上棉塞。 (5)将安瓿管放入内有五氧化二磷作吸水剂的干燥器中,用真空泵抽气至干。 (6)将棉花塞入管内,用火焰按图Ⅶ-13熔封,保存于低温下。 (7)需要使用菌种,复活培养时,可将安瓿管口在火焰上烧热,滴一滴冷水在烧热的部位,使玻璃破裂,再用镊子敲掉口端的玻璃,待安瓿管开启后,取出滤纸,放入液体培养基内,置温箱中培养。 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两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丝状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较液氮、冷冻干燥法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名词解释1自养微生物2异养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一、名词解释: 1.自养微生物 2.异养微生物 3.营养 4.营养物 5.C/N 6.氨基酸自养型生物 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8.生长因子 9.大量元素 10.微量元素 11.培养基 12.选择培养基 13.基础培养基 14.合成培养基 15.化能异养微生物 16.化能自养微生物 17.光能自养微生物 18.光能异养微生物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六大营养要素是()、()、()、()、和()等。 2.碳源物质为微生物提供()和(),碳源物质主要有()、()、()、()、()等。 3.生长因子主要包括()、()和(),其主要作用是()、()。 4.根据(),微生物可分为自养型和异养型。 5.根据(),微生物可分为光能营养型和化能营养型。 6.根据(),微生物可分为无机营养型和有机营养型。 7.根据碳源、能源和电子供体性质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分为()、()、()和()。 8.按用途划分,培养基可分为()、()、()和()等4种类型。 9.常用的培养基凝固剂有()、()和()。 10.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和()。

11.能用作微生物C源的物质有(),(),(),()等。 12.能用作微生物N源的物质有(),(),(),()。 13.光能自养菌以()作能源,以()作碳源。 14.光能异养菌以()作能源,以()为碳源,以()作供H 体将()合成细胞有机物。 15.化能自养菌以()取得能量,以()作碳源合成细胞有机物。 16.化能异养菌以()获得能量,以()作为碳源,并将其还原为新的有机物。 17.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可把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18.在营养物质的四种运输方式中,只有()运输方式改变了被运输物质的化学组成。 19.亚硝酸细菌在氧化()的过程中获得细胞生长所需的能量,并利用这些能量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因此该菌的营养类型属于()。 20.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生长因子包括(),(),()。 2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和另一种不可缺少的物质()。 22.微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主要以(),()和()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3.在蓝细菌和藻类的光合作用中,以()作供氢体,有()放出,并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4.在绿硫细菌的光合作用中,没有()放出,以()作供氢体,将()还原为细胞有机物。 25.在营养物质运输中,能逆浓度梯度方向进行营养物运输的运输方式是(),()。 26.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运输方式是()和()。 27.缺少合成氨基酸能力的微生物被称为()。 28.缺少合成维生素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29.缺少碱基合成能力的微生物称为()。 30.在营养物质运输中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载体的运输方式是(),()。 31.野生型细菌是指具有合成()能力的微生物。 32.基团转位将糖运入细胞内时需要有(),(),()及()四种载体参与。 33.在营养物质运输中需要载体参加的运输方式是(),()和()。 34.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根据其所需C素营养物质的不同,分为()和();根据其生长所需的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和()。

细菌的概念

细菌的概念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人们通常所说的即为狭义的细菌,狭义的细菌为原核微生物的一类,是一类形状细短,结构简单,多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是大自然物质循环的主要参与者。 细菌的形态基本形态 (1)球菌:按其排列方式(繁殖时细菌分裂平面不同分裂后菌体间黏附程度不同)和又可分为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2)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枝状。 (3)螺旋状:可分为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细胞大小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微米,球菌直径一般为0.5~1微米,杆菌直径与球菌相似。 细胞壁 细胞壁厚度因细菌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nm。主要成分是

肽聚糖,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构成双糖单元,以β-1,4糖苷键连接成大分子。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有四肽侧链,相邻聚糖纤维之间的短肽通过肽桥(革兰阳性菌)或肽键(革兰阴性菌)桥接起来,形成了肽聚糖片层,像胶合板一样,粘合成多层。 肽聚糖中的多糖链在各物种中都一样,而横向短肽链却有种间差异。革兰阳性菌细胞壁厚约20~80nm,有15-50层肽聚糖片层,每层厚1nm,含20-40%的磷壁酸(teichoic acid),有的还具有少量蛋白质。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厚约10nm,仅2-3层肽聚糖,其他成分较为复杂,由外向内依次为脂多糖、细菌外膜和脂蛋白。此外,外膜与细胞之间还有间隙。 肽聚糖是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凡能破坏肽聚糖结构或抑制其合成的物质,都有抑菌或杀菌作用。如溶菌酶是N-乙酰胞壁酸酶,青霉素抑制转肽酶的活性,抑制肽桥形成。细菌细胞壁的功能包括:①保持细胞外形,提高机械强度; ②抑制机械和渗透损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能耐受 20kg/cm2的压力);③介导细胞间相互作用(侵入宿主)④;防止大分子入侵;⑤协助细胞运动和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 ⑥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其中还有一些缺壁细菌,分为四类:①L型细菌,是指某些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细胞壁缺陷的变异菌株;②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或青霉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1.土壤中的细菌 土壤具备了细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因此,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土壤中的细菌来自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和腐物寄生菌以及随动物排泄物及其尸体进入土壤的细菌。它们大部分在离地面10 cm~20 cm深的土壤处存在。土层越深,菌数越少,暴露于土层表面的细菌由于日光照射和干燥,不利于其生存,所以细菌数量少。土壤中的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另外还有真菌、螺旋体等。土壤中微生物绝大多数对人是有益的,它们参与大自然的物质循环,分解动物的尸体和排泄物;固定大气中的氮,供给植物利用;土壤中可分离出许多能产生抗生素的微生物。进入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容易死亡,但是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可在土壤中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因此土壤与创伤的厌氧性感染有很大关系。 2.水中的细菌 水也是微生物存在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污水、人畜排泄物及垃圾等。水中微生物种类及数量因水源不同而异。一般地面水比地下水含菌数量多,并易被病原菌污染。在自然界中,水源虽不断受到污染,但也经常地进行着自净作用。日光及紫外线可使表面水中的细菌死亡,水中原生生物可以吞噬细菌,藻类和噬菌体能抑制一些细菌生长;另外水中的微生物常随一些颗粒下沉于水底污泥中,使水中的细菌大为减少。水中的病菌如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钩端螺旋体等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粪便及污染物。因此,粪便管理对控制和消灭消化道传染病有重要意义。但直接检查水中的病原菌是比较困难的,常用测定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菌的菌群数,来判断水的污染程度,目前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标准为1 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每1升水中大肠菌群数不超过3个。超过此数,表示水源可能受粪便等污染严重,水中可能有病原菌存在。 3.空气中的细菌 空气中的微生物分布的种类和数量因环境不同有所差别。空气中的微生物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地面飘扬起来的尘埃。由于空气中缺乏营养物及合适的温度,细菌不能繁殖,且因阳光照射和干燥作用而被消灭。只有抵抗力较强的细菌和真菌或细菌芽胞才能存留较长时间。室外空气中常见产芽胞杆菌、产色素细菌及真菌孢子等;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比室外多,尤其是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医院病房、门诊等处,容易受到带菌者和病人污染。如飞沫、皮屑、痰液、脓汁和粪便等携带大量的微生物,可严重污染空气。某些医疗操作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如高速牙钻修补或超声波清洗牙石时,可产生微生物气溶胶;穿衣、铺床时使织

不同碳氮比值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和异养菌混合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9, 15 ( 3 ): 351~355Chin J Appl Environ Biol=ISSN 1006-687X 2009-06-25 DOI: 10.3724/SP.J.1145.2009.00351 Biological nitri f i c ation process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to remove nitrogen pollutants (ammonia and nitrite)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WWTPs). The process of nitrification, including ammonia-oxidizing process and nitrite-oxidizing process, was performed using two phylogenetically unrelated groups of obligately chemolithotrophic bacteria.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 first oxidize ammonia to nitrite, and subsequently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oxidize nitrite to nitrate. Various parameters influence the nitrification process. Major factors of the process include dissolved oxygen (DO), temperature, pH, ammonia and nitrite concentrations, organic loading,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1]. The effect of soluble organic matter on nitrification was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by many researchers [2~4]. Thei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igh C/N ratios induced 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 for oxygen between nitrifying bacteria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 which resulted in nitri f i cation retardance. However, so far the effects of organic carbon on nitri f i cation were studied with respect either to reactor performance or 不同C/N值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和异养菌混合体系 的微生物多样性 * 胡 杰 李大平** 陶 勇 张金莲 钟 琦 何晓红 王晓梅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应用与环境微生物中心 成都 610041) Microbial Diversity of Nitrite-oxidizing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C/N Ratios * HU Jie, LI Daping **, TAO Yong, ZHANG Jinlian, ZHONG Qi, HE Xiaohong & WANG Xiaomei (Center for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Chengdu Institute of 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engdu 610041, China) Abstract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of nitrite-oxidizing and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communities at three C/N ratios of feed solution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using PCR-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technique and correlated with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s of the mixture. At C/N = 0, the dominant populations were mainly autotrophic and oligotrophic bacteria (85.1%), including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and some strains of Bacteroidetes, Alphaproteobacteria, Actinobacteria, and green nonsulfur bacteria. At C/N = 0.44, autotrophic bacteria reduced, whi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 (members of Gammaproteobacteria) increased. At C/N =8.82, members of Gammaproteobacteria dominated (93.8%), especially denitrifiers, i.e., Pseudomonas sp. And on the other side, a striking shift of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occurred from a normal nitrite oxidation process to a simultaneous nitri fi c ation and denitri f i c ation process along with increasing C/N. The nitri fi c ation performances at the three C/N ratios could be well explained by the obtained microbial diversitie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functional performance (nitr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microbial diversity, suggesting that PCR- RFLP technique together with functional parameter analysis has potential as a tool for relating functional variety to bacterial community shifts. Fig 3, Tab 2, Ref 13 Keywords microbial diversity; 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 (NOB); C/N ratio CLC Q938.15 摘 要 采用PCR-RFLP 技术研究了不同C/N 比下亚硝酸盐氧化菌及异养菌混合体系的微生物多样性,并探讨了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功能(硝化性能)的关系. C/N=0时,混合体系主要由自养菌和寡营养菌(85.1%)组成,包括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拟杆菌门、α-变形菌纲、浮霉菌门和绿色非硫细菌中的一些菌株. C/N=0.44时,混合体系中的自养菌减少,异养菌(主要是γ-变形菌纲的成员)大量出现. C/N=8.82时,γ-变形菌纲的菌株尤其是反硝化菌Pseudomonas sp.占主导(93.8%). 与此同时,随着C/N 升高,该混合体系的硝化性能也由专一的亚硝酸盐氧化过程转变为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 微生物菌群结构的转变较好地解释了其硝化性能的改变. 本研究揭示了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其功能的内在联系,同时表明PCR-RFLP 技术与化学分析相结合是研究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有力工具. 图3 表2 参13关键词 微生物多样性;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亚硝酸盐氧化菌(NOB);C/N 比CLC Q938.15 Received: 2008-03-27 Accepted: 2009-05-0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tech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863” Program) of China (Nos. 20062AA05Z103,2007AA06Z324)**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lidp@cib.ac.cn)

自养与异养

自养型指的是绝大多数绿色植物和少数种类的细菌以光能或化学能为能量的来源,以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来合成有机物,并且储存能量的新陈代谢类型。从种类上看,自养型可以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 从种类上看,自养型可以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光能自养型指的是利用光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自养型。化能自养型指的是利用把氨氧化成硝酸根离子释放的能量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的自养型。 不能直接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必须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营养方式,叫做异养(Heterotroph)。异养的相对是自养(Autotroph );植物基本上都是自养,动物基本上都是异养。异养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种方式。共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两者分开以后都不能独立生活。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藻类植物的共生体,地衣靠真菌的菌丝吸收养料,靠藻类植物的光作用制造有机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植物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再比如白蚁和肠内鞭毛虫的关系,也是一种互利共生关系。白蚁以木材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纤维素,必须要依靠肠内鞭毛虫分泌的消化纤维素的酶,才能将纤维素分解,分解后的产物供双方利用。还有蚂蚁和蚜虫;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寄生 寄生(parastisu)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 腐生 腐生是生物体获得营养的一种方式。凡从动植物尸体或腐烂组织获取营养维持自身生活的生物叫“腐生生物”。大多数霉菌、细菌、酵母菌及少数高等植物都属“腐生生物”。土壤中的腐生物的有氧分解作用,是物质循环的必要环节。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著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质。含水量高的粮食容易滋生霉菌。3、杀灭条件食品的中心温度达到87.8—90.6℃才能杀死霉菌,90℃10—30分钟可以杀死其中的孢子

自养硝化细菌

自养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Nitrifying bacteria)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地球氮素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微生物。1891年由著名微生物学家winogradsky首次从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营无机化能自养生活的硝化细菌,并随后证明硝化作用由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氧化细(Nitrite-oxidizing bacteria,NOB)这两个不同生理类群的细菌共同完成。AOB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NOB进一步将亚硝酸盐转化为硝酸盐,两者共同完成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整个过程被称之为硝化过程(C.H.维诺格拉德斯基,1962)。 通常人们所说的硝化细菌都是指自养硝化细菌,因为最早被分离的能起硝化作用的细菌均是化能自养细菌,而实际上有些异养微生物也能起硝化作用,包括霉菌、放线菌和细菌的很多种(朱兆良和文启孝,1990)。异养硝化微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被重视,因为异养硝化微生物的硝化能力普遍较弱,硝化速率只有自养硝化细菌的1/103-1/106。一般认为自然界中的硝化作用主要是由自养硝化细菌完成的。 自养硝化细菌是一类可以以C0 2为唯一碳源,通过氧化NH 4 +到N0 2 -或氧化N0 2 - 到N0 3 -的过程获取能量的化能自养细菌。其主要生理特征如下: (1)硝化细菌的大多数种类都是专性化能自养菌,除维氏硝化杆菌(Nitrobacter winogradsky)中的某些菌株能同化乙酸盐,进行兼性自养生长外,其它种类几乎都不能在有机培养基上生长,也不需要外源生长因子。并且AOB和NOB这两个生理 亚群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专一,AOB以氨为底物,NOB以亚硝酸盐为底物。 (2)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平均代时10h以上。 (3)硝化细菌均为专性好氧茵,以02为最终电子受体。 (4)无芽孢,有复杂的细胞膜结构,均是G一细菌。 (5)大多数情况下以二分裂繁殖,但维氏硝化杆(Nitrobacterwinogradsky)有一极型细胞生长并以出芽繁殖。 (6)对溶氧、温度、pH等外界因素的变化反应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附: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NaNO2 1 g,NaCl 0.5g,K2HPO4 0.5g,MgSO4 0.5g,FeSO4 0.4g,Na2CO3 1g,超纯水1 000 mL,pH 7.8,121℃高温灭菌30 min. 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 NaNO2 1g,NaCl 0.5g,K2HPO4 0.15g,MgSO4 0.05g,FeSO4 0.15mg,(NH4)6Mo7O24 0.05mg,CaCO3 3mg,超纯水1 000mL,pH 7.8,121 ℃高温灭菌30 min. 以2% ( 质量分数) 的琼脂糖作平板分离支持物. 亚硝化细菌富集培养基: ( NH4 ) 2 SO4 2g,NaCl 0.3g, FeSO4 .7H2O 0. 03 g, K2HPO4 1 g,M gSO4?7H2O 0. 03 g, N aHCO3 1. 6 g, H2O 1 L, pH7. 2。121 ℃高温灭菌30 min. 亚硝化细菌分离培养基: (NH4 ) 2 SO4 0.5g, NaCl 2g, FeSO4?7H2O 0.4g, K2HPO4 1g, MgSO4?7H2O 0.5g, C aCO3 5g, H2O 1L, pH 7. 2。121 ℃高温灭菌30 min。以2% ( 质量分数) 的琼脂糖作平板分离支持物。 格利斯试剂 溶液Ⅰ:称取磺胺酸0.5g, 溶于150 ml醋酸溶液( 30% ) 中, 保存于棕色瓶中。 溶液Ⅱ:称取α- 萘胺(因其有毒可用盐酸萘乙二胺代替)0.5g, 加入50 ml 蒸馏水中, 煮沸后, 缓缓加入醋酸溶液中, 保存于棕色瓶中。

益生菌的5个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益生菌的5个条件 作者:宋颖 来源:《大众健康》2013年第11期 在超市,我们可以看到益生菌酸奶、乳酸菌饮料、活力C饮料、益生元等,这些乳制品都宣称可以调节肠道健康。这些五花八门的概念把我们弄得晕头晕脑,它们都是怎么回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益生菌、乳酸菌、活力C、益生元这几个名词。 益生菌,它不是一种菌,它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定植于人体的肠道,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帮助营养物质吸收、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等作用。 乳酸菌属于益生菌,它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生长的细菌。在食品发酵过程将原料中的糖转变为乳酸的细菌。乳酸菌广泛的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肠道乳酸菌与健康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具有抑制病原菌,改善胃肠道功能的作用;降低胆固醇、抗肿瘤以及改善血脂、抗高血压等作用。 活力C菌,也是益生菌的一种,它来自丹麦,全称叫做LCP-37,是活性干酪乳杆菌的一种。促进人体肠道消化吸收及通畅,肠道微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对肠道短链脂肪酸的改善均有显著的效果。 益生元与益生菌虽然是一字之差,却区别甚远。益生元被称为益生菌的食物,能够选择性地刺激肠道内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其活性,从而达到改善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通过了解,这些让消费者头晕的名词确实都与肠道有关系。是不是我们选择了含有这些名字的产品就可以改善肠道健康呢?其实这也是有前提条件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的定义可知,只有摄入足够量的活菌,益生菌才对宿主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并且益生菌要符合5个条件: 1.益生菌必须具有存活能力,且能大规模生产。 2.益生菌在使用和储藏期间,应保持存活状态和稳定。 3.益生菌应能保持在肠道生态环境系统中存活。 4.益生菌必须对宿主产生有益的作用。

需氧菌和厌氧菌种类

细菌种类有哪些? 最佳答案 按细菌的生活方式来分类:分为两大类:自养菌和异养菌,其中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按细菌对氧气的需求来分类:可分为需氧(完全需氧和微需氧)和厌氧(不完全厌氧、有氧耐受和完全厌氧)细菌。 按细菌生存温度分类:可分为喜冷、常温和喜高温三类。 需氧菌种类 需氧菌有哪几类?名称(最好附上图) 巴氏消毒法,200次说明~ 最佳答案 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包括大肠杆菌、棒杆菌、链球菌、肠球菌、葡萄球菌等 巴氏消毒法是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葡萄酒消毒时发明,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消毒方法。指在规定时间内以不太高的温度处理液体食品的一种加热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是乳品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消灭所有的致病菌、酵母、霉菌和绝大部分其它细菌。但并不能达到灭菌的程度。 此法可以达到消毒目的,又不致损害食品质量。分低温法(60~65℃)灭菌15~30分钟,高温法(70~80℃)消毒5~15分钟。有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啤酒和葡萄酒等,不能加热到煮沸的温度(100℃),可采用较低的温度(70~80℃)灭菌,这种灭菌法首先由巴斯德发现,故此得名。因其灭菌的对象范围有限,只适用于杀死无芽孢的肠道细菌。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无芽孢细菌加热到60~65℃,经过15~30分钟可以死亡;而加热到70~80℃,则只需5~10分钟即被杀死。牛奶用巴氏消毒法,用70~75℃或用80℃经几秒钟可达到消毒目的。这样可以杀死致病菌,特别是无芽孢的肠道细菌,保证营养成分不被破坏。巴氏灭菌法应用到啤酒加热约65℃经30分钟,用此法生产的啤酒称为熟啤酒。 厌氧菌有哪些? 其他回答共1条 你好! 厌氧菌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但通常认为这是一类只能在低氧分压的条件下生长,而不能在空气(18%氧气)和(或)10%二氧化碳浓度下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的细菌。按其对氧的耐受程度的不同,可分为专性厌氧菌、微需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厌氧菌种类:脆弱类杆菌群、产色素普雷活特和卟啉单胞菌、解脲类杆菌群、核梭杆菌、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厌氧革兰阴性球菌、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其他被状芽胞杆菌、厌氧革兰阳性杆菌。

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

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 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是什么呢?大肠杆菌是寄生在人体大肠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那么,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是什么呢?小编这就来告诉你。 文章目录 一、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 二、大肠杆菌的作用 三、大肠杆菌的培养方法 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 1、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 它是寄生在人体大肠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单细胞生物,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培养容易,它是生物学上重要的实验材料。在婴儿刚出生的几小时内,大肠杆菌就经过吞咽在肠道内定居了。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这些平日里的良民才会兴风作浪,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或全身播散性感染。因此,大部分大肠杆菌通常被看作机会致病菌。

2、大肠杆菌的致病物质 2.1、定居因子:也称粘附素(Adhesin),即大肠杆菌的菌毛。致病大肠杆菌须先粘附于宿主肠壁,以免被肠蠕动和肠分泌液清除。使人类致泻的定居因子为CFAⅠ、CTAⅡ,定居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2、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大肠杆菌黏附素的特点是具有高特异性。 3、大肠杆菌的危害

3.1、肠道外感染:大肠杆菌离开肠道后,最容易引发的就是尿路感染,比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这些炎症的发生都是因为大肠杆菌所引起。除了这些之外,大肠杆菌还会引起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特别是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婴幼儿以及老年人,大肠杆菌还会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败血症。 3.2、急性腹泻:大肠杆菌同时还会有暖气各种腹泻症状,而患有腹泻的人群通常以婴幼儿以及旅游者为主,其程度各有所不同,除了轻度的水泻以外,同时还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霍乱样症状。患有腹泻的人一般两到三天就会自行痊愈,但如果是体质较弱的人群,其腹泻症状会延长至数周。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是婴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其特点是有着高度的传染性,如果情况严重的话还有可能会致死。并且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会引起散发性或暴发性出血性结肠炎,可产生志贺氏毒素样细胞毒素。 大肠杆菌的作用

细菌和微生物的区别

细菌和微生物的区别: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原核: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真核:真菌、藻类、原生动物。 微生物的定义 一切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 特点: 个体微小,一般<0.1mm。 构造简单,有单细胞的,简单多细胞的,非细胞的。 进化地位低。 2 分类 原核类: 三菌,三体。 真核类: 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 病毒,亚病毒 ( 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微生物的类群 1 细菌: (1)定义: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强的原核生物 (2)分布:温暖,潮湿和富含有机质的地方 (3)结构:主要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杆形,螺旋形 细胞壁 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 结构拟核鞭毛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的 (5)菌落: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啊行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落。 菌落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不同种类的细菌菌落的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细菌(英文:germs;学名:bacteria) 广义的细菌即为原核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拟核区(nuclear region)(或拟核)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eu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两大类群。其中除少数属古生菌外,多数的原核生物都是真细菌。可粗分为6种类型,即细菌(狭义)、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人们通常所说

菌株保存要求

【菌株保存要求】 菌种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对微生物学教学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菌种保存方法因微生物的不同而异。在菌种保存过程中,必须使微生物的代谢处于最不活跃或相对静止的状态,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发生变异而又保持生活能力。低温、干燥和隔绝空气是使微生物代谢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故菌种保存方法多依据这三个因素而设计。菌种保存方法有多种,最理想的为真空冷冻干燥法,具有保存时间长、成活率高、变异小等优点,但操作技术难度大,花费高,需特殊设备,一般单位不易做到,而一些常规方法,常因传代次数多、易污染、易变异,给保存带来诸多不利。多年来,微生物学工作者们一直在研究摸索简便而行之有效的菌种保存方法,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并吸取同行工作者们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几种方法简便、效果好的保存方法,现介绍如下。 需要4℃冰箱保存的保存法 1.液体石蜡保存法 先将液体石蜡灭菌,然后放于37℃恒温箱中,使水汽蒸发掉备用。再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在最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中培养,用无菌吸管吸取已灭菌的液体石蜡,注入已长好的斜面培养基上,用量以高出斜面顶端1cm?为准。试管需直立,置4℃或室温下保存,一般无芽胞细菌可保存1年左右。 2.高层半固体琼脂石蜡保存法 将需保存的菌种经平板划线分离后,挑单个菌落用接种针反复穿刺接种到高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中,经37℃12小时培养后取出,用无菌操作将灭菌的液体石蜡滴加半固体琼脂菌种管表层约高度,存放4℃冰箱,1年转种1次。 3.蒸馏水保存法 取灭菌蒸馏水6~7mL加于试管斜面上,用吸管研磨,洗下菌苔充分混匀,将此菌液分装于灭菌的螺旋小瓶中,或用胶塞密封,置4℃保存可存活数年。 需-20℃冰箱冷冻保存的保存法 1.甘油保存法 甘油一生理盐水保存液的制备: 取甘油(分析纯)8份加入生理盐水2份,充分混合后,经℃,30分钟灭菌备用。 将纯化后的菌株根据菌种不同分别划线接种于其最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上培养后,用接种针取典型菌落接种肉汤管37℃培养6~8小时(链球菌和奈瑟氏菌接种血清肉汤管,5~10%CO2环境下8~10小时培养,真菌直接用接种环取菌洗入肉汤管,不培养)。此为培养液。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 件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大肠菌群 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 2、生存环境 ? ? 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 300ppm次氯酸纳溶液 1~3分钟内杀灭本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 ? ?? ? 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 ? ?? ?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 1、生存环境? ? 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2、繁殖条件 ? ???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 3、污染渠道 ? ???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 4、杀灭条件 ? ? 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 ?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件

微生物各种细菌存活条 件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大肠菌群1、大肠菌群为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肠道外感染。若水中或食品中发现有大肠菌群,即可证实已被粪便污染,也可能就有肠道病原菌存在。据此,可以认为含有大肠菌群的水或食品是不安全的。 2、生存环境大肠菌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在15—46℃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7℃.在水和土壤中大量存在,对自然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主要污染的食品是肉类、水产品、蔬菜等。85℃热水1~3分钟内杀灭本菌。300ppm次氯酸纳溶液1~3分钟内杀灭本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繁殖条件金黄色葡萄球菌能在12~45℃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7℃,由于常引起人和动物化脓性疾病,又称化脓性球菌。杀灭条件加热80℃30分钟才能杀死,煮沸可迅速使它死亡。 沙门氏菌 1、生存环境该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25℃可存活10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2、繁殖条件沙门氏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生熟食品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也是防止该菌污染的至为重要的措施。沙门氏菌 3、污染渠道沙门氏菌的来源主要是患病的人和动物,及人和动物的带菌者。,其中在肉类中最为多见。淡水鱼虾有时带菌,海产鱼虾一般带菌者较小。菌不耐热。 4、杀灭条件沙门氏菌对热及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属于中等,60℃20—30分钟、75℃5分钟即被杀死,100℃条件下该菌立即被杀死。 真菌(霉菌、酵母菌) 1、生存环境和繁殖条件霉菌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土壤、空气、水、和生物体内外到处都有,其最适生长温度是25℃,在20—30℃大部分霉菌都能生长,小于10℃和大于30℃时霉菌生长显着减弱,在0℃时几乎不生长 2、污染渠道由于霉菌种类多且分布广,物体水分含量高时,容易滋生霉菌。霉菌中的毛霉常在果实、果酱、蔬菜、糕点、乳制品、肉类等食品上生长,引起食品的腐败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