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论薛宝钗性格的复杂性

[摘要]《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德言工貌”四德具全的封建淑女的形象。她忠诚地信仰并恭行封建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一整套的道德规范,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作者曹雪芹用这样几句话:“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概括了她谨守封建礼教,顺应周围环境的性格特点,勾画了一个典型的封建社会淑女的轮廓;写出了一个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关键词]《红楼梦》薛宝钗封建淑女“会做人”虚伪自私“冷”“无情”

《红楼梦》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空前未有的东西,就是把女人当人,对女性尊重。它既是女性的颂歌,又是女性的悲剧。故事的中心地位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这里面,有封建婚姻制度的悲剧、有封建道德礼教的悲剧、有封建婢妾制度的悲剧等,它从各个方面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这一人物形象产生于封建时代后期,正是这样一个大的社会背景塑造了薛宝钗的封建淑女形象。然而她性格的形成与她的家庭教育也有着深刻的关系。她出身于封建皇商家庭,从小受封建正统思想教育,这种思想对她的熏陶根深蒂固。由于这样的家庭让她过早地进入了社会,了解利弊大事。聪颖慧质的她看过太多的残酷、复杂的斗争,深知在这个男权社会里,作为女人,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才能,都不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只有委身于一个好男人,才有自己未来的幸福的生活。因此,她养成了一种“罕言寡语”、“明哲保身”、“暗隐心机”的生活习惯。作者通过不同的情节反复渲染,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封建淑女、虚伪奸隐的“女曹操”。她性格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

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个听信封建统治者的宣传,严格遵守儒家思想道德的典型,更是封建社会中一位典型的标准的淑女。薛宝钗是封建淑女其表,市侩主义其里,两者融合。她不仅是一个儒家学说的忠实维护者、实践者;而且是封建礼教忠诚的信仰者、自觉执行者和可悲的殉道者。她忠诚地信奉封建礼教,凡对她有利的封建思想礼教,她都宣扬,无益的她就阳奉阴违,而且阳奉阴违得非常巧妙,她完全是按照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来维护自己的利益,特别是强加在妇女身上的奴隶道德,而且四处宣扬这种奴隶哲学。她对黛玉说:“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种。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样才华的名誉”;她还反对湘云与香菱谈诗,说:“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又如在(第四十二回)中,她又一次抓住机会向黛玉灌输“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她告诉黛玉道:“……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你我只该做些针线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而且在平时说话时,别人一问她,她三摇其头,行动上很有封建淑女的风范,但形象地说,这是在大社会上发言时的她而不是寝室里的她,她表面上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而实际上她自己是最有才华的人。她还多次劝导宝玉走“仕途经济”、“立身扬名”之道,以至引起贾宝玉的极大反感,说她说的是“混帐话”,并说:“好好的一个清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如在(第三十四回)中,当宝钗看到因不好好读书无故引逗琪官出来的事,

而被贾政痛打的宝玉时,她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于有今日……”这些都足以说明,在大观园的贵族少女中,她是受封建正统思想、封建道德观念毒害比较深的一个。另外,她又是封建化的市侩形象,以钱取道,用钱很大方。如史湘云要起诗舍,但没有钱,宝钗便乘机要替她设东,她表面是说替湘云设东,而实际上是为了讨好家长们。然而,她虽然用钱大方,但又却“一钱不欲虚空”,就是对她的恩人也是如此。

二、“会做人”,随分从时

“会做人”,随分从时,是薛宝钗最突出的一个性格特点。在生活中,她并不是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深隐心机。她表面上“随分从时”、“装愚守拙”、“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期望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温柔敦厚的礼范中掩盖的是“欲尝百帝”的野心。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己,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生活得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几个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

薛宝钗“会做人”的性格特点与她“温柔敦厚”的外露特征相融合,使得她为人人所夸赞。宝钗“会做人”,“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让她凡事不像黛玉一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而是充闻耳不闻,装作看不见,只为心里明白也就罢了。这就使得那些平日里做着些不见得人的丑事的封建主子们便赞她“会做人”。宝钗“会做人”不仅体现在对封建阶级最高统治者不露声色的笼络,还表现在对处于封建下层的被压迫者的收买上。如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给她做生日,要她点戏,她就依着贾母素日的喜好说了一遍。又将贾母喜欢吃的甜烂之食当作自己喜吃之物说了出来。她还当着面奉承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风丫头凭她怎么乖巧,也巧不过老太太去。”结果“贾母更加喜欢了”,大夸她:“提起妹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又如(第三十二回),王夫人逼死金钏儿后,她和袭人打听到消息,就连一向奴性很强的袭人也不觉流下泪来,而剥削阶级冷酷无情的本质使得她只感到“奇”便急忙撇下袭人,跑来王夫人处来安慰她,并把全部罪过都归之于金钏儿的“糊涂”。她还说“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主仆之情了。”至于受压迫的封建阶级下层统治者,宝钗为刑岫烟掩盖当衣度日的事实,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她还设法拉拢黛玉,为病中的黛玉送去燕窝、糖片,甚至就连赵姨娘这个众人嫌弃的女人有时也能得到一份宝钗送来的礼物,令她受宠若惊。

宝钗不仅会做人,而且常常借“做人”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才能。如在(第三十七回)中,史湘云要起诗舍,但没有钱,这时宝钗便乘机要替她设东。宝钗告诉湘云:“……你如今且把诗舍别提起,只管普通一请。等他们散了,咱们有多少诗作不得呢?我和我哥哥说,要他几篓极肥极大的螃蟹来,再往铺子里取上几坛好酒,再备四五桌果碟,岂不又省事又大家热闹了?”但她出门叫一个婆子来却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会做人”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湘云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了讨好封建统治的大家长。她处处小心,处处为了讨好贾母而布置。如此可见,“会做人”的宝钗是怎样的“会做人”。

三、虚伪,自私

薛宝钗的另一个主要的性格特点就是虚伪、自私。她虽然说过,对和尚道士所说的“金玉良缘”认为是胡说,又说金锁沉甸甸的戴着无趣,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第八回)中,当宝玉去看生病的宝钗,宝钗拿着他的玉“重新翻过来细看”又“念了两遍”玉石上的文字,再责怪丫环莺儿为何不去倒茶,引出莺儿笑说“和姑娘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这正好达到引起宝玉注意的目的。然后再将本来戴着无趣的金锁从里面的大红袄上掏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她对自己的金锁是真正珍重的。在(第二十八回)中,薛宝钗笼着红麝

串招摇过市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来她不爱花粉,衣着朴素,最不喜欢打扮,但金锁专等玉来配,而红麝串是元春独赐予她和宝玉的,都是命定婚姻的征兆,所以以此才能证明只有她才是得天运命的人堪配宝玉。虚伪而“会做人”的宝钗就是这样,以“敦厚温柔”的“淑女”身份来掩盖自己想得到宝玉的真实目的,用她深隐的心机暗示和讨好贾府的家长们。

在(第二十七回)中,水亭扑蝶,自然可以看出她有心机。薛宝钗由于扑蝶偷听到了滴翠亭里小红和坠儿的谈话,在就要被发现的紧急时刻,她故意放重了脚步,然后对两人说道:“我才在河那边看见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顽呢……别是藏在里头了?”最后一面说一面走,心中又好笑:“这件事算遮过去了,不知他二人是怎样?”于是小红错以为林姑娘蹲在这里,听到了她们的谈话。无论薛宝钗的行为在这里有意还是无意,都表现出她的损人利己。又如“借衣金钏”一事,当王夫人说起没有新衣服为金钏装裹,又不愿拿黛玉的新衣服顶替时,宝钗立即挺身而出:“姨娘这会子何用叫裁缝赶去,我前两日倒做了两套,拿来给她岂不省事?”王夫人因此对她感激至深赞赏倍至。她这样做,就是遵循封建主义的明哲保身的哲学,自然也就表现了她的虚伪和自私。她的思想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虚伪,主要是由于封建道德本身的虚伪。她的头脑里浸透了封建主义思想,她是一个忠实地信奉封建道德和封建礼教的淑女。她认为按封建道德规范去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最道德的;所以她很自然地做到了“四德”具备。有人说薛宝钗是“大奸不奸”,“大盗不盗”,恐怕就是指她对封建道德的忠实信奉和执行,因为这种道德本身就是虚伪的。事实上,她的性格特点并非奸险,而是她按照封建正统思想去做,而且做得又是那样浑然不觉,那样如鱼得水。我们从她身上看到的虚伪正是封建道德虚伪的体现。

四、“冷”与“无情”

薛宝钗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而是一个丰满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形象。她虽然外表美丽,在她身上既有美的一面,但“冷”与“无情”也确确实实存在这个美貌的姑娘身上,正是“任是无情也动人”。这主要表现在:

在(第三十二回)中,金钏之死。金钏是王夫人身边的大丫环,只因与宝玉说了几句轻薄的话,就被王夫人扇了耳光,并赶出贾府,最后投井自尽。金钏之死宝玉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宝玉是非常的难过和内疚,王夫人虽然赶走了金钏,但毕竟金钏扶持她多年,当她听到金钏死了,也不免伤心流泪。但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宝钗却表现得极为平静。不,应该说是极其无情。当王夫人哭着说金钏之死的事情后,宝钗竟说:“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多半她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又说:“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她几两银子发送她,也就尽了主仆之情了。”我们真是见识了这位冷美人的“冷”与“无情”。薛宝钗的“冷”与“无情”是用封建统治的“理”提着,在她看来主仆之间的“理”即规矩是不能改变的,主子打了丫环即使是打错了,丫环也不能怨恨主子,如果你有怨气,那你就是糊涂,不懂道理,因此死了也不足惜。她还认为丫环死了,主子多赏几两银子也就行了,主子也可以心安理得了,由此可见,在封建统治秩序面前,她的“原则性”很强。

如(第四十四回),风姐因贾琏偷情而拿平儿出气,平儿一肚子委屈,在这件事情上,宝玉的心情和宝钗的表现完全两样。宝玉道:“思及贾琏惟知以淫乐悦己,……平儿并无父母兄弟姐妹,独自一人,供应贾琏夫妇二人。贾琏之俗,风姐之威,他竟能周全妥帖,今儿还遭荼毒,想来此人薄命,比黛玉犹甚。”因此宝玉是伤感落泪。而宝钗呢,在劝慰平儿时却含着责怪,说什么:“他可不拿你出气,难道倒拿别人出气不成?别人又笑话他吃醉了。你只管这会子委屈,素日你的好处,岂不都是假的了。”这和对金钏之死的“理”是一样的。

又如(第六十七回),薛姨妈听说尤三姐自刎了,柳湘莲不知往哪里去了,“心甚叹息”,可当她把这个消息告诉宝钗时,宝钗竟“并不在意”,说道:“俗话说的好,‘天有不侧风

云,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他们前生命定。前儿妈妈为他救了哥哥,商量着替他料理,如今已经死的死了,走的走了,依我说,也只好由他罢了,妈妈也不必为他们伤感了……。”尽管柳湘莲还救过薛蟠的命,在宝钗看来,死了尤三姐,走了柳湘莲,是他们的前生命定,这与他们家没有关系,赶紧发货,请人吃饭酬谢才是重要的,否则“叫人家看着无理似的。”宝钗的“冷”与“无情”正是建立在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秩序的理之上,她的这一性格特点是她接受封建统治阶级正统思想熏陶的结果,我们看着是“冷”与“无情”的,但在宝钗看来是合情合理、理所当然,她的“冷”与“无情”不是个人的品质和奸诈,而是那个时代和社会造成的。

薛宝钗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她的悲剧是封建礼教在末世之消的悲剧。她恪守封建礼教的信条,作为传统封建道德的信奉者、追随者,宝钗虽是极力想争取美满的婚姻生活,但最终还是难逃罗网,成为封建礼教的殉葬者。在这部著作结局部分,宝钗虽然和宝玉结婚了,但却是有名无实的婚姻。因为宝玉爱的是黛玉而不是宝钗,他们的婚姻只是封建礼教压迫下的一场悲剧。《红楼梦》婚姻悲剧的意义正是在这里,它所揭露的封建礼教的罪恶的深度也在这里。这个婚姻悲剧,令人信服地说明,封建礼教对于受压迫、受奴役的青年妇女,完全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恶魔,它毁灭了她们的青春,吞噬了她们的一切幸福。它“吃”人的本质,绝不因受害者的思想倾向而改变,不管是叛逆它的,还是顺从它的,它都向她们伸出了魔爪。这个悲剧,并非仅仅是一个性格悲剧、爱情悲剧,而更是一个社会悲剧、时代悲剧。

曹雪芹塑造薛宝钗这个形象,并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或八面玲珑的势利小人,也不只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更不只是要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因为薛宝钗这个形象,寄托了作者复杂的感情,深沉的感慨。他既赞美这位美丽少女的聪明才智,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又疼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写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不但有着出众的才华,而且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尖锐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薛宝钗这一典型形象,它比任何的“淑女”或“市侩”的典型含有更丰富、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不只概括了历史上“温柔敦厚”的人生哲学的本质内容,也概括了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地主阶级转向市侩化的特质。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岳麓书社,1987。

[2] 周书文著《红楼梦人物塑造辨证艺术》。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3] 高语罕著《红楼梦宝藏》。四川文艺出版社,1999。

[4] 胡文彬著《梦里梦外红楼缘》。中国书店,2000。

[5] 冯其庸纂校订定《八家评批红楼梦上》。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

[6] 张锦池著《红楼梦考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薛宝钗人物分析

薛宝钗人物分析 班级:08市场营销 姓名:贾长正 学号:200810108

[内容摘要]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立的人物。她“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博学多才;她和宝、黛的关系复杂,却处理得当。但对于这样一个表面上近乎完美的人物形象,读者的评价却历来褒贬不一。对于这个人物,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虽然她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守护者,是封建势力的帮凶,但同时,她也是受封建势力压迫,毒害的千万个人物中的其中一个,可以说,她的悲剧不是如宝、黛般的抗争者的悲剧,而是殉道者的悲剧。因此,作者在描绘这个人物时,是同情与批判兼而有之的。本文拟从薛宝钗的形象、性格特征以及她是如何处理与宝黛二人的关系这些方面着手,去解读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 [关键词]薛宝钗形象性格悲剧 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薛宝钗是很难让人下定语的一个,人们无法简单的将她划入“好人”或“坏人”的行列。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这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书中是怎样描绘薛宝钗的形象的。文章第八回中就有对她外貌的正面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而众人对她的评价是“绝色的人物”,可见她的美丽。当然,在大观园中,黛玉无疑也是美中翘楚,但是相对于“娇袭一身之病”的黛玉来说,宝钗的健康美又要略胜一筹,而她的这种美又是在淡妆素服之下的一种自然美,这些从文中对她日常装扮的描写可以初见端倪:“水绿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文章第七回中薛姨妈说她:“宝丫头古怪着呢,她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自己也说:“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第五十七回)并且“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第八回)。她全身上下看不到一点奢华,唯觉淡雅。如果把这样的装扮与她“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家庭背景联系起来,这又是多大的反差!曹雪芹是把宝钗的美表现为一种雍容娴雅之美,从这些看似闲笔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窥见她性格中温柔敦厚的一面。 薛宝钗不但容貌美丽,而且天资聪慧,博学多才。书中说:“当日有他父亲在时,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宝钗的父母是打算把她培养成“才人赞善”入宫任职的,对她的教养当然必不可少。甲戌本批注也指出她:“知命知身,识理识性,博学不杂,庶可称为佳人。”在大观园诗社中,林黛玉是公认的才女,她的诗清丽新颖、基调哀伤。而能与之相对的就是宝钗了,她的诗雍容大气,富丽和谐。除此之外,她博闻强记,多才多艺,经史子集融汇贯通,诗词歌赋博采广收,连以“杂学旁收”著称的宝玉有时也要求助于她,如元妃归省时对他诗中“绿玉”改“绿蜡”的指点就可看出。她不但文学造诣颇丰,谈论理财之道时也能顺手拈来《朱子文集大全类编》之语,对画论也卓有识见,谈及颜料画

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差异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差异 【摘要】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 ,却有言语刻薄 ,行动爱恼人的弱点 ;薛宝钗不仅美丽 ,而且善于待人接物 ,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 ,成为大观园中的佼佼者。二人在性格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说 ,林黛玉作为一个具有叛逆性格的少女 ,时时感到封建社会的冷酷和压力的话 ,那么在薛宝钗那里 ,她同封建势力却没有丝毫矛盾 ,而是水乳交融、如鱼在水了。 【关键词】林黛玉; 薛宝钗; 性格差异 《红楼梦》这部长篇巨著,描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达到典型高度或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有数十人以上。由于这些人物是从实际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因此,《红楼梦》中的人物就像生活本身一样丰富,一样立体。作者既突出了作品中人物性格的主要特色,又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其中,描写最多的是妇女,妇女中最主要的又是写那些在年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很相同或相近的少女。曹雪芹异常分明地写出了她们不同的个性,林黛玉、薛宝钗就是大观园中最引人注目的两位富有个性特点的少女。 林黛玉,尽管有才华、美丽、纯真,却有言语刻薄,行动爱恼人的弱点;薛宝钗,不尽美丽,而且善于待人接物,特别是她有着广博的才学,两人都是大观园中的佼佼者。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薛宝钗、林黛玉,一个是现实美的代表,一个是理想美的化身。黛钗二人不相上下,但最终登上“宝二奶奶”宝座的却是我们眼中的“双面人”宝钗。这也是必然。因为薛宝钗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大家闺秀的要求。她有文才、有捷才、有治才、有德有涵养,会以小恩小惠拉拢人,从不得罪任何人,似乎是一个完善无瑕的女儿。宝钗会扑蝶,而黛玉只会葬花。一个会把握活的,一个只懂悼念死的。一个盼着“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一个吟着“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性格的两种极端展现在二人身上,使得宝钗显得有朝气,很活泼,而黛玉却十分悲观。 然而,对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差异的认识,只有从她们在当时的 历史条件下所起的作用、她们与生活环境的联系中,才能予以客观的、正确的评价。 一、封建家族的叛逆女性——林黛玉 在大观园的少女群里,林黛玉是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形象。林黛玉绝不会考虑到现实社会的客观要求,她的脑中只有一套惟美的价值观,她心中是一片无瑕的纯洁、真诚,她是理想美的化身。殊不知,在黑暗的社会里,逆着封建道德而行,只能被无情地吞噬。 她的叛逆性主要表现在,她对贾宝玉的许多违背封建礼法的行为,不仅从不规劝,而且常常采取同情或支持的态度。此外,封建社会对妇女所要求的那一套贞静温淑的做人标准,林黛玉也并不很留意。

红楼梦六年级学生读书笔记9篇

红楼梦六年级学生读书笔记9篇 这也不能全怪贾赦,因为封建社会中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就应从一而终,这个问题令人费解。古代女性,似乎很少说“不”,她们的一生几乎惟命是从,简直是一架酷似雕像又毫无反抗能力和斗争意识的人肉机器,然而鸳鸯却不想步这种女人的后尘,她懂得反抗,作出反抗,这是正确的独树一帜。 <<红楼梦>>读到现在,我忽然发现了一个平儿,尽管没有国色天资,又不善吟诗作画,但是她的无怨无悔却令人感动。 平儿是贾琏的小妾,既要服侍凤姐,又要照顾贾琏,有时候还要打理一些事情,当当跑腿儿,几乎没有个人空间,平儿人如其名,平平凡凡,可是大观园中这样的人并不多。 “物以稀为贵”,或许这不是平儿讨人喜欢的理由,一个女孩子,被唤作是“老爷房里的”,每天又在差遣和服侍中度过,这容易吗?贾琏是怕老婆的,但平儿不能让贾琏在自己面前失去尊严,也不能大骂凤姐不懂贤淑,站在天平的两端,一样的为难,唯一的答案,做一个人好难。 最近,我一直在读《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小说,更是一部非常伟大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林黛玉、贾宝玉等,曹雪芹花费了十年时间,删改五次完成的,具有十分深邃的意味。

故事是从女娲补天多了一块大石头说起的,这块大石头经过女娲的煅炼之后,已经通了灵性,变成了一块仙石。仙石被带到人间后,发生了许多故事,这就是《石头记》的缘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这一节。以前,我就听说过刘姥姥的大名,现在,终于知道关于刘姥姥的故事了。 刘姥姥带着小孙子板儿来到荣国府,看到了许多没见过的东西,如不停摆动的自鸣钟、也吃到了许多好吃的美味佳肴,还得到了20两银子的资助,作者把刘姥姥的一举一动都描写得惟妙惟肖,把她的心理活动也描写的十分生动。语言却很生活化,把故事讲得娓娓动听。 读这部作品,需要细细读,慢慢品。我想:《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故事,也饱含着现实生活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吧,曹雪芹因为历尽了沧桑,才写出了传唱千古的《红楼梦》。 我会认真读《红楼梦》的。 今年暑假我读了几本书籍,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读完它后我感触很深。 要说说我的感受,当读到”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多愁善感的黛玉时,总会情不自禁的落泪。一定是”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令我产生了无比的怜爱。无论是自己的离别伤心事,还是草木枯荣,四季更替,她都会黯然泪下。也许她真如书中所写的绛珠草,来到世间”还泪“一般。她真实的向人们展示了那水一般的柔肠,她对于一切世间的丑陋、难堪,就只能是暗自落泪,这不禁让人觉得又爱又恨。书中另一个主人公是贾宝玉,他虽不是女孩但一样是

大观园里的中庸主义者———薛宝钗论

大观园里的女中庸主义者——薛宝钗论 周汝昌先生在定位《红楼梦》时,称其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在“中华文化”这一大背景下阅读、审视《红楼梦》,指出“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具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周先生的这些论断可谓高屋建瓴,见解独到,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人们对《红楼梦》的阅读境界,具有很强的启示价值。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发现,《红楼梦》中几乎所有的人物都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贾母之于封建宗法制度,贾雨村之于官场文化,李纨是节妇的典型,惜春折射着遁世者的影子,从贾敬身上我们更可以感受到中国人对长生不死的不绝祈盼,如此等等。而其中,我觉得薛宝钗这一形象最具可阐释性,窃以为她是中国传统中庸文化的典型代表,一个正统思想的现实的功利主义者,从她的生存策略中,我们可以瞥见典型的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形态。 《礼记?中庸》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要达到这种和谐的境界,就要遵循儒家中庸之道。不偏叫中,不变为庸,最高的道德标准是“不偏”、“不易”,因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中庸主义者的修身原则是“束身寡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反映在人们的感情世界中就是哀而无怨,悲而不伤,“无过无不及”,冲淡之为美。“中”是中国人人生观的核心,中国人做人处世的全部伦理不在阳刚之气的宏扬,而全在一个“分寸”上,即所谓的“度”,不仅是风度潇洒,达观大度,还要审时度势,以己度人,“识时务者为俊杰”,在个人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中庸主义者总能很好地找到自己的支撑点。 薛宝钗正是一个这样的人物典型,简单来说,她是在“做人”,她的一言一行都合乎世俗的道德要求,得到几乎所有人的认同和赞颂;她很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永远以平静的态度、精细的方法处理着一切,追逐着自己的目的;自然她也有着中庸主义者共同的弱点,摆脱不了悲剧的结局。本文即打算从道德化的生存策略、善于迎合的性格特点、圆滑的处世手段、无奈而又必然的可悲下场等方面尝试着对薛宝钗作一全面评述,以就正于各位方家。文中小标题皆出自《红楼梦》原书,也可见出作者对这一人物的大致态度。 一、“山中高士晶莹雪” 雪芹笔下,无一字虚设,此处“高士”二字,更是寓意深刻。宝钗一向以高洁自持,《咏白海棠》诗中自言:“珍重芳姿昼掩门”,“不语亭亭日又昏”,更可以看出她恪守封建妇德,对自己豪门千金的身份十分矜持。李辰冬先生在论述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曾经指出:“她所要做到的,仅仅是一般人所谓的道德。她处处照着世俗所谓的美德去作,没一点反抗的精神。薛宝钗的性格,恰恰与贾宝玉的相反,前者是极端的现实主义而后者是理想主义的”。以“道德”二字来况宝钗,可谓一语中的。封建时代讲求所谓妇德,即从德、言、容、功四个方面对妇女进行道德规范。薛宝钗对此是身体力行的。 第一是德。第六十四回写薛宝钗对林黛玉说教:“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可见她对此类道德要求是认可的。 第二是言。宝钗多次规劝宝玉学些应酬庶务,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 第三是容。第五回宝钗正式出场时,作者对她进行了这样的描绘:“品格端方,容貌美丽,人人都说黛玉不及”,第七回薛姨妈说她“从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第八回通过宝玉之眼看其装扮也是“不见奢华,惟觉雅淡”。可见宝钗日常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完整版

林黛玉和薛宝钗性格对比分析 (一)林黛玉: 林黛玉因为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环境的原因造就了她奇 高的天分,极强的自尊心,特别敏感(甚至过度敏感),特别孤傲,如春花般的嫩弱特质,使她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表现为某种讽刺性甚至幼稚的攻击性。她父母双亡、寄人篱 下、挚友极少、知音难遇、婚姻无人做主、爱情未有保障的处境,又强化了她的以上 性格特征和个性表现。但她的这种性格,是多向的、动态的、发展变化的。 黛玉的尖刻,既有姐妹之间、姑嫂之间的喜谑,如她和湘云之间的口角之争。而这类刁钻,令人只觉其伶俐可爱。同时又有针对脾性不合、品性相左的人,才显现出的真正的孤傲和 讥锋。譬如对于“阴微鄙贱”、搞“魇魔法”害人,向贾 政告密挑唆的赵姨娘,“林丫头把我们娘俩儿正眼也不瞧”。这恰恰包含着她纯正明朗、洁身自好、不歪不斜、不被不阿 的为人品格。而对宝钗、宝玉,则是大量的、主要的,但属于爱情纠葛。前34回中黛玉 三天两头的跟宝玉呕气吵闹,跟宝钗斗心眼儿,作者描写了黛玉的大小十几次争吵斗嘴: 因宝玉在宝钗处“比通灵”,“喝冷酒”而“半含酸”;为夜访怡红院叫门不开而大吵;为不放心湘云的金麒麟而最后一次吵,等等。而这些主要是宝黛爱情正处在磨合期,正所谓

“情因相爱及相伤”。同时也是出于对金玉之说的戒备。这种争吵的最根本原因,还是 “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对立与争斗! 而另一方面,这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少女,对于意趣相投、情性相合的姐妹、诗 友乃至丫头、婆子,又是那样地谦和、尊重、友好、宽厚。妙玉嘲笑她“竟是大俗人, 连水都 尝不出来”,她也不反唇相讥,反而尊称妙玉为“诗仙”,虚心真诚地请教她改正自己的诗作。尤其是紫鹃,她是黛玉的 贴身丫头,却可以批评她跟宝玉吵架“太浮躁了些”,“皆因姑娘小性儿”,“常要歪派宝玉”;也可以直面建议她“趁早坐定了大事要紧”,不要“耽误了时光”。晴雯这位俏丫头在 宝黛之间,实际不自觉的充当了红娘,宝玉的那两条定情手 帕,就是专让晴雯递送的。而黛玉对晴雯也是格外厚待。宝玉的《芙蓉诔》中“惭违 共穴之盟”一句,黛玉听了却不妒不忌,反而赞赏这祭文新奇,甚至建议把其中一句 改为“茜纱窗下公子多情”。 以上都说明黛玉并非一味地“小性儿”更多的倒是接人待物很有区别,尤其对待姐妹、 诗友、丫头、婆子,表现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友爱和主奴之间超越等级的近代民主色彩 的平等思想萌芽。 林黛玉天生叛逆,人格理想跟贾府择偶标准乃至当时世道轩轾不合。她从不规劝宝玉 为官做宰、立身扬名,大胆背叛贵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4篇_总结(优秀版)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4篇_总 结(优秀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一): 薛宝钗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持续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个性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样巧,也巧但是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我们不能够一味指责薛宝钗虚伪,说她是个马屁精。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是种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表现,宝钗留心观察,这点是必不可少的。宝钗富有帮忙别人的热心,如湘云、邢岫烟、黛玉甚至香菱,就连极不怎样样的贾环,在分送礼品时,都不忘了他的一份。她的做法贴合她平时的一贯处世态度,圆润,面面俱倒,不漏一处,也不厚此薄彼,拉拢着人心。她能够在妒心极重,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广得人缘,好评如潮,这也是很让人钦佩的。 而我们也就应注意到,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见到他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竟勃然大怒,说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在贾母看来,几个姊妹的房间差不到那里去,何必要沾了我们这些老婆子的习气。一般小姐的绣房,要布置的精致有活力,这样才以体现一个花季少女青春洋溢的生活。而宝钗素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虽然举止行为都喜欢迎合他人的意思,但内心却自有主张,并不因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喜好,凤姐送来的东西她也退了回去,这说明她在自己的私人领地坚持自己个性和主张,即便这让贾母大感丢面子。 这并不是能全部用封建思想荼毒来解释,在高举反封建大旗的时候,最起码的是要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宝钗有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权利,更有随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房间的权利,因此在用宝钗房间装饰来做宝钗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证据的时候,就应首先充分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选取,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放下所持理论的重要原则,陷入到为证而证甚至双重标准的怪圈中去。 宝钗的房间同她的内心是相互映照的,衬托出她冷眼看尘世的姿态,并且和她的词作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是相互呼应的,这样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随时从分、颇

袭人与宝钗_紫鹃性格之对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比较中存在的。反映到文学作品中,也是如此。对比,或者说比较,就是要在相同相似或不相同不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它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目的使这些人相区别从而显示出自己的特征。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济金根》时曾说:“我相信,如果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些,剧本的思想内容是不会受到损害[1]的。”恩格斯这里讲的也是不同人物之间性格的对照。《红楼梦》的创作也是符合这一创作规律的。它可以以一个人物为参照,而形成和其他人物的对照。 如:袭人与宝钗,袭人与紫鹃的对照。袭人与宝钗性格的对照是既发现她们性格的共同点,又辨析出差异性。袭人与紫鹃的对照,是她们之间的性格很不相同,其个性是那么鲜明突出,通过对照就可使“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从而显示自己的特征。袭人的个性就存在于这种共同与差异之中,才使袭人成之为袭人,成为独特的“这一个”。 一、袭人与宝钗性格的对照 (一)袭人和宝钗性格相似之处 清代涂瀛说:“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2] 人,所以写宝钗也。”这种提法虽不无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袭人和宝钗确有相似之处。 1.袭人与宝钗性格都打有封建思想的烙印。在第42回,黛玉在行酒令时,不觉说了《牡丹亭》、《西厢记》的两句唱词,宝钗于是拿出作姐 袭人与宝钗、紫鹃性格之对照 赵静娴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 传媒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 要:文章将袭人与宝钗、与紫鹃的性格进行对比,指出:袭人平日言谈行事恪守传统思想影响,富有心机,有孝心和同情心,但同时又有俗气、自私的一面,展示了其性格的复杂性。 关键词:袭人;自私;孝心;同情;俗气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97(2012)02-0010-03 姐的身份,用封建社会对贵族小姐的言行规范的标准来教导黛玉。当薛姨妈答应了宝玉的婚事,来征求宝钗的意见,宝钗正色道:“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家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宝钗也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模式和三从四德的伦理规范。 宝钗还多次劝宝玉要走读书仕进,立身扬名的道路,这也是一种封建思想的表现。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看出,宝钗是一位正统的封建淑女,她的言行举止,思想行为完全符合封建正统的标准。 在这一点上袭人和宝钗是相同的。徐子余就曾评价袭人:“从历史观点出发来看,花袭人是封建[3]社会里的贤人,她的封建道德修养是很高的。”她也曾劝宝玉要走读书仕进之路。袭人身上的封建思想也是很浓厚的,她的思想完全遵从封建礼法的要求。比如:管葡萄的婆子想摘一个葡萄给袭人尝尝鲜,被袭人严辞拒绝:“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在封建社会,主对仆有绝对的权威,仆绝对不能越过主的次序去。袭人就是严格按照这套封建宗法要求来行事的。 2.袭人和宝钗都富有心机。宝钗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不关己事不开口,但不管贾府发生什么事她心里却很明白。在贾府,宝钗得到了上上下下的赞誉。宝钗的得人心,是和她平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所下的功夫分不开 ””收稿日期:2012-02-10 作者简介:赵静娴(1972-),女,新疆乌鲁木齐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传媒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小说。 10 当代红学 C ontemporary Study o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论述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王熙凤人物形象

古代文学论述贾宝 玉林黛玉薛宝钗王 熙凤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形象 1、贾宝玉性格的主导方面是不喜欢读“孔孟之书”特别是不喜欢走“仕途经济”之路。这是对传统人生仕途观念的叛逆。如他喜读“杂书”,不喜欢“八股文章”,称热衷于功名富贵的人为“禄蠹”,“顽童闹学堂”等。 但《红楼梦》还写了贾宝玉“中乡魁”的内容,虽然这是80回后的情节而非曹雪芹本意,但即以《红楼梦》前80回而论,他也并非一概反对读孔孟之书,比如他进过私塾,他还说过“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之类的话。 2、贾宝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这是他对传统“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等级观念的叛逆,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与小厮“没上没下”,与戏子交往,对兄弟、晚辈不立规矩。当然就文本实际来说,他的叛逆并不彻底。 3、贾宝玉憎恶和蔑视世俗男性,如他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是对传统“男尊女卑”观念的叛逆。这是贾宝玉以偏激形式反映出的追求男女平等的要求,同时表现了人性理想,即他对大观园少女“博爱”,他的女人“三变”论即明证。如为平儿理妆,为香菱换裙,祭祀金钏。 4、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主要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思想感情为基础的,这方面体现出了他要“木石前盟”而不要“金玉良缘”,所体现的顺从个人情志与服从现实利益的冲突。如他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

说是‘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真情都倾诉了出来;“慧紫鹃情辞试忙玉“。 5、但同时还应看到,贾宝玉的性格不是一开始就定型了的,作品着力描写了他性格发展成长的历史。而且贾宝玉形象也有缺陷,他生活在贵族环境里,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些贵族公子的恶劣习气和腐朽观念。如踢袭人,训晴雯。 还有受作者时代的局限,他找不到现实生活的出路,他的理想无疑是对封建主义生活的否定,却又十分朦胧,带有浓厚的伤感主义和虚无主义。 二、林黛玉 1、叛逆的思想和行为 如黛玉从不劝宝玉读八股文章、谈仕途经济,她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而且她与宝玉自由恋爱亦属越轨行为。 2、对爱情痴情执着 黛玉对宝玉的感情是一心相许,以生命相依托,因而有不尽的哀愁情思,乃至猜忌、争吵、嫉妒。她与宝玉既言和意顺,又求全责备,直至误会归于冰释。如林“黛玉误剪香囊”,“宝黛共读《西厢记》”,“黛玉怡红院外悲戚“,“情重愈斟情”,“诉肺腑”、“泪尽而逝”。 3、纯真率直 她从不掩饰自己的好恶,也不会刻意讨好他人,但对待紫鹃,亲如姐妹;香菱学诗,向她请教,她热诚相接;她感于宝钗的劝解,与宝钗赤诚相见。 4、孤高敏感孤傲高洁;目无下尘,喜散不喜聚,鄙视身外名利,她弃绝尘世的庸俗与浮华、富贵与桎梏,“质本洁来还洁去”。如掷而不取北静王的鹡鸰香串念珠。 敏感尖刻。如对环境的感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对王善保家送宫花的讥刺;恼怒湘云将她比戏子。 5、才华出众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4篇_总结(优秀版)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 薛宝钗的性格特点(一): 薛宝钗突出的特点,就是很世故,即很会做人和处世。在贾府这个派系复杂、矛盾重重的大家族中,她一方面抱取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明哲保身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她又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各方面的人持续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正如脂评所说:待人接物不亲不疏,不远不近,可厌之人末见冷淡之态,形诸声色;可喜之人亦未见醴密之情,形诸声色。而在这种貌似不偏不倚的处世态度中,她个性注意揣摩和迎合贾府统治者的心意,以博取他们的好感,而对于被人瞧不起的赵姨娘等人,也未尝表现出冷淡和鄙视的神色,因而得到了贾府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贾母夸她稳重和平;从不称赞别人的赵姨娘也说她展洋大方。就连小丫头们,也多和她亲近。 很多人认为宝钗虚伪,说她喜欢讨好人和奉承人。贾母要给她做生日,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食物,就按贾母平时的爱好回答。她还当着面奉承过贾母。她说: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样巧,也巧但是老太太去。结果是贾母大夸奖她:提起姊妹,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 我们不能够一味指责薛宝钗虚伪,说她是个马屁精。宝钗博得老人开心,也是种敬老爱老传统美德的表现,宝钗留心观察,这点是必不可少的。宝钗富有帮忙别人的热心,如湘云、邢岫烟、黛玉甚至香菱,就连极不怎样样的贾环,在分送礼品时,都不忘了他的一份。她的做法贴合她平时的一贯处世态度,圆润,面面俱倒,不漏一处,也不厚此薄彼,拉拢着人心。她能够在妒心极重,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的贾府,广得人缘,好评如潮,这也是很让人钦佩的。 而我们也就应注意到,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时候,见到他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竟勃然大怒,说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在贾母看来,几个姊妹的房间差不到那里去,何必要沾了我们这些老婆子的习气。一般小姐的绣房,要布置的精致有活力,这样才以体现一个花季少女青春洋溢的生活。而宝钗素来不喜欢这些花儿、粉儿的。她虽然举止行为都喜欢迎合他人的意思,但内心却自有主张,并不因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的喜好,凤姐送来的东西她也退了回去,这说明她在自己的私人领地坚持自己个性和主张,即便这让贾母大感丢面子。 这并不是能全部用封建思想荼毒来解释,在高举反封建大旗的时候,最起码的是要尊重一个人的个性和自由,宝钗有不喜欢花儿、粉儿的权利,更有随自己的喜好布置自己房间的权利,因此在用宝钗房间装饰来做宝钗被封建思想荼毒的证据的时候,就应首先充分尊重一

红楼梦解读47回-论柳湘莲为何要打薛蟠

宁波大学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红楼梦〉解读》期末考试题 课程编号:054TSGATS 试卷编号考试性质:开卷考试 考生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考试题:考生根据自己的学号的末尾两位数,对应《红楼梦》的回数,写一篇关于该回的任意一问题的小论文(如 果有必要,该问题可以联系到全书来谈论)。 要求:题目自拟;2000字以上;论点明确,论证充分,言之成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畅达;严禁抄袭。 论柳湘莲为何要打薛蟠 《红楼梦》第47 回讲道:“那柳湘莲原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因他年纪又轻,生得又美,不知他身份的人,却误认作优伶一类。” 由此可见柳湘莲在其成长过程中遭遇到家境沦落、父母早丧的双重悲剧,迅速由一个世家子弟沦落成市井细民,在这个“沦落”的成长过程中,他应当是吃过不少苦头的,不过这也让他洞悉社会的危艰,看透人生的黑暗。而柳湘莲最喜串戏,且串的都是“生旦风月戏文”,也曾多次因“串戏”这个娱乐消遣和爱好而被“误认作优伶一类”。柳湘莲第一次现身红楼梦就打了薛蟠,这是何故?难道柳湘莲每次被误认作优伶都会打对方一顿吗?显然不是这样的,柳湘莲打薛蟠是有许多原由的。 首先,柳湘莲曾是世家子弟,即使后来家境沦落,也自有一番气度,不会随便出手打人。那么薛蟠一定有其可恨之处,多次触怒才柳湘莲,让其忍无可忍,痛打出手。柳湘莲对薛蟠的恨有以下几点: 一、柳湘莲经历了“人情冷暖, 世态炎凉”, 对这恶浊的世道, 柳湘莲深恶痛绝; 冷心冷面就是他愤世嫉俗的外观。他蔑视权贵,嫉恶如仇,时时懂得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任侠使气, 在不平的封建社会里以打抱不平为己任, 他的拳头专打不仁不义之人, 恃强凌弱之辈。而薛蟠此人骄横跋扈,倚财仗势,强买英莲为妾,喝令手下豪奴打死冯渊;他荒淫无耻,喜好男色。柳湘莲对薛蟠的“霸王”行迹一定有所听闻,因此对他十分不齿。 二、柳湘莲柳湘莲虽喜串戏,但以误认优伶为耻。“串戏”对柳湘莲是一种娱乐消遣和爱好,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出生于贵族世家的柳湘莲却偏偏自甘“下贱”,这简直就是对封建正统观念的莫大嘲讽,表明了他对自由人生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薛蟠将其误认优伶,“旧病”又犯,一直纠缠不放,这对柳湘莲来说是一种对自尊和人

论薛宝钗之冷——任是无情也动人

论薛宝钗之“冷”—任是无情也动人 光芒四射的伟大古典名著《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她卓然屹立于世界古典文学之巅,使一切古典文学名著相形见绌。《红楼梦》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它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曹雪芹的笔下,有孤高傲视的林黛玉,也有豪放才女史湘云;有机关算尽的泼辣女将王熙凤,也有德才兼备的能干女郎贾探春。然而,《红楼梦》中的众多人物中间,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冷美人”薛宝钗。 薛宝钗的“冷”在书中是有根据的。首先,她住的是蘅芜苑。“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进了房屋,雪洞一般”。我们一到这里,首先感觉到的就是冰冷,令人颤栗的冰冷。其次,她吃的是癞头和尚送给她的“冷香丸”,治的是“胎里带来的热毒”。就连抽的花签诗也是“任是无情也动人”。可见,作者是要有意塑造一个薛宝钗“冷美人”的形象。那么,薛宝钗的“冷”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外貌之冷—朴素、淡雅、本色 宝钗的美是显而易见的,“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人人都说黛玉所不及”。而曹雪芹在描述宝钗的外貌时,没有一丝修饰的意思,也没有一丝情感露于表面。我想作者之所以这样,是为了给她的“冷”打基础。 宝钗是《红楼梦》中有名的“冷美人”,她在外貌上的冷体现在她的朴素、淡雅、本色上。薛宝钗出身于“皇商”之家,“书香继世”、“家中

有百万之富”,但衣服却“一字儿半新不旧”,房间也如“雪洞一般,一色的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始终保持着一种“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的朴素、淡雅、本色的美。她穿的并不是什么特别华丽的衣服,但无论什么样的衣服,只要穿在她的身上,都会变得分外出色。她并没有戴任何首饰,脸上更没有擦脂粉,因为对她来说,珠宝和脂粉都是多余的。无论多珍贵的珠宝都不能分去她本身的光彩,无论多高贵的脂粉也不能再增加她一分美丽。这样的赞美加于《红楼梦》任何一个人物身上,都未免夸张。然而,平凡朴实的衣饰不但藏不住宝钗的美艳,反而使它更引人注目,这确是事实,也是作者高超的技巧所达到的效果。这表现出的不仅仅是生活态度,更是宝钗的精神状态。 (二)性格之冷—罕言寡语、随时从分 宝钗的性格含蓄内敛,罕言寡语,她的喜怒哀乐不像晴雯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尤三姐那样痛快淋漓。在不同的场合,她总在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不曾当众宣泄,表现出含蓄的特点。《红楼梦》里有一个写笑的情节是很有名的。第四十回,当刘姥姥在大观园的宴席上说了“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时,众人“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喷了出来;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吆;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

论薛宝钗的悲剧因素

论薛宝钗的悲剧因素 摘要:《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薛宝钗的一生也是悲剧,她的悲剧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她的性格是造成她人生悲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性格又是在一 个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她的生活环境是她人生悲剧的原始基础。 关键词:悲剧;命运;性格;原因 The Reasons For Xue Baochai’s Tragedy Abstract:Dream in the red Chamber is a large tragedy. Xue Bao chai’s life also is a tragedy.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tragedy.Her character is an important one,and character is formed in an environment which is the base of her tragedy. Keys:tragedy; destiny; character; reason 大观园中的女儿们命运之路各不相同,但终归是悲剧,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她们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是让历来喜欢红楼的人值得深思的一点。《红楼梦》给我们塑造那么多的丰碑式人物,他们的悲剧也是各有原因的。关于造成薛宝钗悲剧的原因,我觉得主要是她的性格,即我觉得她的悲剧是她的顺从的性格所造成的,从这一点上说,她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性格悲剧是悲剧的一种类型。即悲剧是由主人公自身的性格或由这种性格导致的过失造成的。传统的性格悲剧是把悲剧造成的直接原因仅仅归诸于人物性格,比如莎士比亚悲剧中奥赛罗的忌妒,我国作家巴金对此有所突破。在巴金的性格悲剧中,人物性格只是一个内在因素,他更注意于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客观的外在因素,即便写人物悲剧性格,他也非常注意揭示造成这种悲剧的客观的外在因素。在婀娜秀美的金陵十二钗就如同那各具形体、棱角分明的奇珍异石,幻发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气质与秉性。而惟独宝钗是一块晶莹剔透、温润圆滑的宝石。这样一位贤淑敦厚、善解人意的宝钗,大概是众多红楼女儿中最受世俗小儿女欢迎的了。如果用花来形容她,宝钗则是雍容华贵、国色天香的花中精品———牡丹。她不仅有朱唇翠眉、体态丰盈的外在之美,还有文雅高贵、成熟练达的内在气质与能力。宝钗可谓是多才多艺、知书达理、成熟练达、治家有方。海棠诗社,她谈诗论道,见解独特,不落窠臼。对待姐妹和下人,她关怀体贴,热心相助。春寒料

骄横而不奸恶大俗而见谐趣_论_红楼梦_中的薛蟠形象

收稿日期:2004-03-31 作者简介:宋子俊(1946 ),男,甘肃兰州市人,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与理论的教学和研究。骄横而不奸恶 大俗而见谐趣 论 红楼梦 中的薛蟠形象 宋子俊 (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甘肃兰州 730070) 摘 要:人物创造,是 红楼梦 创作成就的主要标志。作者笔下的几百个人物形象,至少有几十、乃至上百个人物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是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形象。其中大部分为女性。男性人物除贾宝玉外,大多花笔墨较少,然亦不乏成功的典型形象,而薛蟠即是其中之一。但历来论者甚少,似乎对其不屑一顾。其实,笔者认为,此人也是曹雪芹精心设计、细致刻画,塑造最为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是书中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现实丑与艺术美高度统一的艺术典型。 关键词:薛蟠;共性与个性;现实丑与艺术美;艺术典型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020(2004)06-044-04 一、薛蟠性格及其内涵剖析 提起薛蟠,给人们的印象通常是恶、俗、傻(呆)。但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表象感受。如果我们细读、体味雪芹先生描写薛蟠的文字,就会多所收获,对其另有一番见识。依笔者看来,这薛大哥并非一般的纨绔子弟,也有别于其它文学作品中的 恶人 形象。 先看小说中介绍薛蟠的叙述性文字: 且说那买了英莲打死冯渊的薛公子,亦系金陵人氏,本是书香继业之家。只是如今这薛公子幼年丧父,寡母又怜她是独根独种,未免溺爱纵容,遂至老大无成。且家中有百万之富。现领着内帑钱粮,采办杂料。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虽也上过学,不过略识几字,终日惟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虽是皇商,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 (第四回) 从中我们得知薛蟠的一些基本情形:出身官宦,身为皇商;单根独苗,受母溺爱;不学无术,老大无成;性情放纵,恃富而骄;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这些文字不仅向读者初步介绍了薛公子的身世、性情、为人,同时也说明了其性格形成的家庭原因。蒙古王府本 石头记 在此处有一条脂批云: 非母溺爱,非家道殷实,非节度、荣国之至亲,则不能如此强霸。富贵者其思之。诚为确论。窃以为,薛蟠性格有以下特征:富而骄。 如果把薛蟠其人的所作所为简单概括为一个 恶 字,其实并不准确。实事求事地讲,薛蟠的所谓 恶 行(例如为争夺英莲,唆使手下豪奴打死冯渊,而自己没事人一般,一走了之等),其实是骄、是横。且看小说中对薛蟠打人一节的叙写: 这薛公子原是早已择定日子上京去的,头起身两日前,就偶然遇见这丫头,意欲买了就进京的,谁知闯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他便没事人一般,只管带了家眷走他的路。 谁料天下竟有这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拐子 笔者)偏卖与薛家。若卖与第二个人还好,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 呆霸王 ,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 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同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 这就是薛蟠打人(冯渊)抢人(英莲)的简单经过。由此可知:事端由拐子先后将英莲卖与冯、薛二公子所起,薛、冯因此争夺英莲(应怜), 弄性尚气 的薛蟠岂肯甘拜下风,他倚仗财势,让手下人打死冯渊(逢冤),夺走英莲,而自己 没事人一般 只管起身长行,当是因富而骄、蛮横无理、恃强凌弱的表现,体现出 呆霸王 的典型性格。他与一般文学作品中的地痞流氓(例如 窦娥冤 中的张驴儿等)欺压良善,作恶多端,有一定差别。 贪而淫 薛蟠性格很突出的一点是 贪 ,但并非贪财而是 贪色 。他既贪女色,又好 男风 , 怜新弃旧 (第七十九 44

《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形象分析

在《红楼梦》塑造的众多个性分明、形象丰满的人物中,薛宝钗无疑是其中最难定性的一个。你无法像对其他小说人物那样,简单地把她划进“好人”或“坏人”的圈子里。她既是“无情”的,也是“动人”的,这使得自《红楼梦》诞生以来,“尊林抑薛”派和“尊薛抑林”派常常“一言不合,几挥老拳”。其实这两派争执的焦点并不在“尊林”还是“抑林”,而主要是“尊薛”还是“抑薛”。 林黛玉的超然不俗和宝黛凄美爱情的悲剧结局,使黛玉倍受尊重和同情。尽管她的过份孤傲和尖刻的语言,成为“尊林抑薛”派攻击的对象,但这种攻击往往因为两个原因而受到局限:一是黛玉可供批评的特性并不是本质性的和原则性的;二是他们批评黛玉的缘由,主要只是基于她是宝钗的对立面,是为“尊薛”而“抑林”。因此,他们充其量只是表现出对黛玉的不喜欢,而不是憎恶。 但对宝钗就不同了,喜欢她和不喜欢她的人,在表达他们倾向的言语上,都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一方面,有人认为她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而且稳重温柔,识大体顾大局,是完美无瑕的大家闺秀;另一方面,却有人认为她是全书中除她母亲,即薛姨妈以外最面善心奸的人,尤其以她十来岁的年纪,本该是个水做的洁净女子,但其城府之深令人不寒而栗,同时,这位标榜朴素的女子,胸前总是挂着一把显然深有含意的金锁,更被毫不留情地讥为“无异于插标自卖”。 宝钗的“动人” 薛宝钗是曹雪芹世俗理想的具体化,正如林黛玉体现的是他的精神理想一样。用一种通俗的方式来解释这两种理想的话,可以说:黛玉是作者理想中的红颜知己,宝钗则是他理想中的世俗妻子。这不仅暗示了宝玉爱黛玉而娶宝钗的必然性,同时,《红楼梦》中备受注目的“参禅”过程也主要是通过这两种理想的幻灭来完成的。 在新时代的“红学”论坛上,“尊林抑薛”派无疑已东风压倒了西风,宝钗被归类于“奸人”,并由于人们对宝黛爱情悲剧的深刻同情而加深了对宝钗的不满乃至愤恨。事实上,当感情因素被剔除后我们无法否认,宝钗是“宝二奶奶”的唯一合适人选。这不仅是由于家道剧变的贾家,当时更需要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能主持大局的宝姐姐而不是只会哭哭啼啼的林妹妹,更重要的是,即使贾家仍然繁华如昔,“宝二奶奶”也需肩负新一代管家重任,在这一方面的才能,钗黛二人孰优孰劣,恐不需赘言了吧! 宝钗是绝对有理由成为许多人倾慕的对象的:她的美貌比黛玉有过之而无不及;她的才华比起黛玉的仅仅表现在诗词上的“仙才”来说,宝钗可谓“全才”,她博学杂收无所不能;在人情练达方面,宝钗更是有惊人的表现——古语云:“事上谄者,临下必骄”,而宝钗竟可以两全,以至贾府上下,除了宝玉、紫娟等少数只重感情不讲实际的人以外,竟没有希望黛玉胜出

论文林黛玉与薛宝钗性格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试比较《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性格特征 【摘要】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是性情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二人不同的性格。薛宝钗抱拙守愚,贤淑谦厚,随分从时,端庄仪表中裹着封建卫道士的灵魂;林黛玉寄人篱下,仍不改其禀性,伶俐孤傲,光芒毕露。两种不同的性格导致了她们不同的悲剧命运。 【关键词】林黛玉:光芒毕露;薛宝钗:抱拙守愚 《红楼梦》是一部穿越时空的巨著,它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塑造出了一批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以不同的性格类型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林黛玉和薛宝钗就是具有不同性格特征的类型,代表了两种文化价值取向。 一 林黛玉,是作者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加以调动,完成的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优秀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 薛宝钗,是一个历久不衰、光景常新、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不断唤起人们的审美经验,仿佛“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后,她才是最经得起历史风雨,永远焕发艳丽光彩的人物。 两人性格完全不同,一个钟灵毓秀,冷傲清高、光芒毕露,是悲剧时代的叛逆女性;一个知书达礼、随分从时、抱拙守愚,是铜臭花香间的封建淑女。

林黛玉是作者融传统文化中诗与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是真善美的化身,是大观园中所有女儿中第一个要从诗中觅得出生存力量的姑娘。诗,是一片奇妙的天地,投入其怀抱,黛玉会忘记一切宠辱烦忧。优秀的古诗,将她塑造得发散出“美人香草”的韵味。她是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敏锐、智慧、有性灵,把诗当作正经事去做,努力向内发展,成为性格中一部分至要素质,生活中赖以寄情的唯一安慰。 薛宝钗形象端丽、华贵,出身于书香世家,且拥有巨万之富,从封建时代女孩子的启蒙教科书《女四书》、《烈女传》读起,经史子集,融会贯通,诗词歌赋,博收广才,做学问扎实有功底。是唯一得到贾政青睐的人。她受传统文化熏陶颇深,最终目的是想以“贤孝才德”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慈善之职。这是封建时代女子最高级的出路之一。与林黛玉的钟灵毓秀形成鲜明对比,奠定了她在园子里受人尊敬肯赞的地位。 林黛玉寄人篱下,但又试图冲破命运束缚的思想意识造成了她忧郁、多疑、孤傲的性格。私有社会在人与人之间造成的种种界线及其他许多精神上的障碍,并未在她心里清除。其多疑、小性是那个罪恶社会造成的,透过此表象,我们窥知到隐藏在人物内心的巨大伤痛。她固守秉性,爱说就说,爱恼就恼,不怕得罪任何人,不经任何修饰。其灵心慧舌,造成了尖酸刻薄的普遍印象。环境错综复杂,少女单纯至极,处世自然艰难。 宝钗从实守分,安贫若素,大可安邦定国,小可相夫教子,端庄仪表内裹着封建卫道士的灵魂。从小留心家计,比别的女孩儿多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