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唱教学:放飞学生“本能的缪斯”

歌唱教学:放飞学生“本能的缪斯”

2019/2

歌唱教学:放飞学生“本能的缪斯”

江苏张家港市锦丰中心小学黄建慧...................................................................................................................................

【摘要】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可心地听、舒心地唱、称心地动,从而放飞学生“本能的缪斯”。让学生真正成为歌唱的主人,充分发掘学生歌唱的潜质,培育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歌唱教学审美情趣音乐素养

歌唱活动是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学习活动。从身体上看,歌唱需要学生呼吸、发声、共鸣三大歌唱器官协同运作;从心理上看,歌唱需要学生卷入其中,表现音乐情感、内涵。纵观当下小学音乐教学,往往只停留在教学生唱会歌曲的层面。尽管唱歌形式丰富,如读节奏、视唱旋律、读歌词、唱歌曲等,但其指向学唱的单一目标,忽略了学生感受与体验。那么,如何赋予学生歌唱以更大的自主空间,放飞学生“本能的缪斯”?在歌唱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学生更有效地引导呢?

一、引领学生“可心地听”,深度感受歌曲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在歌唱教学中,教师首先就是要引导学生“听”音乐,从“听”中把握音乐作品情感、内涵,从而能够更准确地歌唱。教师可以通过听辨、对比、图解、选择等诸多方式,让学生反复感知,感受、体验音乐要素的变化所带来的不同音响效果。

1.从“单一”走向“多变”

音乐诸要素的改变,也能让音乐表现得到改变。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学生就能有新发现,形成新惊喜,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听辨力就能得到发展。如教学《草原赞歌》时,笔者采用两种方式进行演奏,一种是连奏,一种是断奏,引导学生感受两种方式演奏的差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认识到,同一旋律用不同音乐要素(这里主要是指速度、音色等)表现出来,就能形成不同的音响体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2.从“单声”走向“多声”

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某些单声部的音乐歌曲,教师可以通过加伴奏、加支声、卡农式合唱等方式,将“单声”转变为“多声”,由此,让音乐作品形成更加丰满的和声效果。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作品多层次、立体的声响,如教学《田野在歌唱》时,笔者在学生歌唱时,将学生的声音录制下来,然后放给学生聆听。之后,笔者在录音播放后,用同一速度比录音慢两拍的方式演唱,形成了卡农式合唱。学生发现,两条旋律是一样的,只不过一前一后,但自始至终保持着两拍的距离。这样的歌唱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歌唱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纷纷加入了多声部合唱的行列。

3.从“单首”走向“多首”

学生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要感受、体验作品的情感,领悟作品的内涵,还要感知到音乐作品的风格,知晓音乐创作背景、体裁、流派等。只有对作品形成了立体认知,才能更好地学唱。如教学《拔根芦柴花》时,要让学生了解“秧号子”(田秧山歌)的特点。“号子歌”一般具有田野风格,它往往由高音区起腔,声音高亢明朗,旋律活泼跳荡,起伏较大。只有了解了这些,学生才能唱出号子歌的特质,显现出淳朴的乡土气息。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四年级上册的《丰收之歌:打麦号子》进行对比,说说两种号子有怎样的不同。这样,学生对号子的风格认识就更加深刻。

二、引领学生“舒心地唱”,深度体验歌曲

唱歌是歌唱教学的主体性部分,其在整个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引导学生歌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变换形式,用多种方式,开掘学生唱的潜质。如果从头至尾,教师只是让学生重复地模仿,学生只会感受到音乐乐曲的枯燥、乏味。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

……

其他/教海撷英

9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