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

大全

1、风寒湿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重。腰肌痛点为腰眼、腰骶部、双侧臀部多见。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自然疗法:火罐、刮痧温热疗法。

方药:麻桂温经汤、独活寄生汤、渗湿汤。

2、湿热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髋驰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加重。伴有

小腹部抽痛、胀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自然疗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为最好。

方药:八正散、四炒汤、加味二妙散。

3、气滞性腰痛。

主要症状:情绪所致,生气、三焦不顺,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

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自然疗法:刮痧、走罐、耳穴、针灸,背部膀胱经全走罐,重点部位肝俞穴、胆俞穴,横向走罐。

方药:复元通气散、复元活血汤。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椎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痛处拒按,面色晦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常有外伤、劳损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自然疗法:血罐较好,用三棱针点刺。

方药:身痛逐瘀汤、调荣活络饮。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肌劳损性,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自然疗法:针灸、刮痧、火罐,背部调理,以调理脾胃为主。

方药:阳和汤。

6、肝肾两虚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困为主,喜按揉,腿膝无力,劳碌后加重,休息则减轻,且出现坠痛。偏阳虚则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偏阴虚:手足心热,面色潮红。

治法:偏阳虚则温补肾阳,偏阴虚则滋补肾阴。

自然疗法:温热疗法为主,手法以补性手法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药:偏阳虚用右归丸加党参、黄芪,偏阴虚用左归丸加当归、木瓜。

介绍几种锻炼腰部方法。

1、“后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腿要伸直,踢起,膝部不要打弯,两臂前后自由摆动,走动起来有骨络圆润、全身轻松如松绑的快感。

2、单臂展翅。将左手或右手轻轻地搭在座位或其他地方上,身体正直,抬起右侧左侧上下肢同侧或对侧下肢都可,昂头,上肢和下肢都往后上方使劲伸展。

3、燕子平衡。采取俯卧位,两臂向后伸直,头部、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绷直,头足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全身呈弧形。

4、长时间坐姿调理法。坐姿时间长,引起双腿酸、软、困,不要急于起来,先举右臂、伸左腿,做6—9次,再换位置,举左臂、伸右腿6—9次。

5、活动腰部。前后左右转腰、摇胯。涂抹红花油用热水袋腰部热敷。推按手部腰椎反射区。

第三、现场回答的几个问题。

1、下山膝盖痛。这是因为下山时重心在膝关节上,脚后跟先着地,因为无弹性,震动造成半月板受损,膝关节损伤。

调理方法,热敷,理疗微波,超短波。要学会保护自己,膝关节锻炼,可以爬楼梯,爬上去,坐电梯下楼,以免膝关节受伤。

2、小指尺侧麻木三周问题。是否腱鞘问题。点按肘、腕部心经穴位,拔伸小指。

3、肱三头肌损伤问题。按揉肩部,捏、推、热敷。

4、左脚面麻木。是否神经损伤。点按阳陵泉、解溪穴。

6、膝关节增生。无好办法。按摩髌骨两侧膝眼处韧带为主,可先涂抹“正骨水”,热敷。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腰痛的中医概念

腰痛的中医概念 腰痛在中医学中被称为“腰痹”,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根据中医理论,腰痛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循环不畅、经络阻滞、外感风寒湿邪以及不良姿势等。 中医认为腰与肾相关,肾为先天之本,司照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腰部是肾的常见病证之一,肾脏虚弱、肾经气血不足或阳虚从而导致腰痛。 此外,腰痛在中医理论中还与其他脏腑有关,如肝主疏泄,如果肝经气滞血瘀,可导致腰痛;脾主运化,脾虚运化失职或湿邪困脾,也可引发腰痛。另外,外感风寒湿邪侵犯腰部也是导致腰痛的原因之一。 中医对腰痛的诊断主要依赖四诊合参,即望、闻、问、切。医师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同时询问患者的病史、疼痛的程度、性质以及排便、尿量等情况,以了解腰痛的具体状况,并通过按摩腰部、针灸及其他手法刺激患者体表的相关穴位来进一步确诊。 中医对于腰痛的治疗主要采用草药、针灸、刮痧以及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其中,草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通过调和气血、温阳补肾等功效来改善腰痛症状。常用的中药有桂枝汤、四逆散、清燥汤等。对于寒湿型的腰痛,可以使用温热类药物来祛寒湿,如吴茱萸汤、独活寄生汤等。

针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重要手段,通过刺激腰部及相关穴位来调和经络、活血化瘀、温阳、消除痛楚。常用的腰痛针灸治疗方法有针刺、温针、拔罐等。 刮痧是一种利用硬物进行刮擦的手法,可以刺激腰部的经络,消除湿寒和寒邪,减轻痛楚。中医还常用腰痛范围的刮痧手法有草叶刮、硬币刮、角质板刮等。 中药熏蒸是中医治疗腰痛的传统疗法之一,通过腰部的熏蒸来温通经络、活血止痛。常用的中药有没药、大血藤、酒大黄等。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在腰痛的治疗中还注重养生保健。中医认为,合理调理生活作息、保持适量运动、保持体温和避免寒湿侵袭等都有助于腰痛的缓解和预防。 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腰痛时,中医还会根据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因为腰痛病因复杂,病理机制多样,治疗方法会有所差异。因此,患者应尽量寻求中医师的专业指导,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中医对于腰痛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包括脏腑失调、经络阻滞、外感风寒湿邪等因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采用草药、针灸、刮痧、中药熏蒸等治疗方法来改善腰痛症状。此外,中医还强调养生保健的重要性,通过调理生活作息、适当运动等来预防和减轻腰痛。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腰痛的中医辨证及病历书写 1、寒湿腰痛:患者腰部冷痛着重侧转不利,兼症,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遇寒湿加重,舌质淡,舌白腻,脉沉而迟缓。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寒湿证。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方药:甘姜苓术汤加味:桂枝10.0川牛膝15.0生甘草9.0干姜6.0茯苓15.0白术10.0炒杜仲15.0川断15.0桑寄生30.0独活15.0炒薏仁30.0炒白芍30.0川木瓜30.0陈皮10.0砂仁10.0五加皮10.0狗脊15.0菟丝子30.0白芷10.0全蝎6.0蜈蚣2条 方解:干姜、桂枝、薏苡仁、茯苓、白术祛寒行湿,温阳健脾;木瓜、白芷、独活祛寒湿止疼;炒杜仲、川断、桑寄生、狗脊、菟丝子、五加皮、炒白芍补肝肾强筋骨;陈皮、砂仁理气健胃;蜈蚣、全蝎、川牛膝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疼;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腰痛:腰髋驰痛,牵制拘紧,遇湿热后剧痛,口渴不欲饮,尿黄赤,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经活络。 方药:二炒散加味:黄柏10.0苍术15.0防已10.0萆薢20.0当归15.0川牛膝15.0龟板20.0薏仁30.白术10.0木瓜30.0海桐皮13.0忍冬藤20.0蜈蚣2条延胡索12.0全蝎5.0 方解:黄柏、苍术、薏苡仁、防己、萆薢、木瓜、白术清热除湿健脾;龟板滋补肾阴;当归补血活血,川牛膝活血化瘀;海桐皮、忍冬藤清热祛湿通络;蜈蚣、全蝎、延胡索通经活络止痛。 3、瘀血腰痛:痛处固定、胀痛不适,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有瘀斑,脉涩,病程迁延,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当归15.0川芎10.0桃仁9.0红花6.0没药6.0灵脂10.0地龙15.0香附15.0川牛膝15.0丹参15.0全蝎5.0蜈蚣2条土蟞虫10.0水蛭6.0通草10.0青皮10.0 方解:当归补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没药、五灵脂活血散瘀止痛;地龙、土鳖虫、蜈蚣、全蝎、水蛭通经活络,逐瘀止痛;通草利湿通经;香附、青皮行气止痛助活血化瘀之力。 4、肾虚腰痛:患者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则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且有少腹拘紧,面色白晃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细沉。综合中医四诊,诊断为腰痛病,偏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肾阳。

关于腰痛的中医病历

腰痛病例: 患者,女性,21岁,间断腰痛2个月余于12月初住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痛,久坐或久站后加重,改变体位可缓解,未诊治。1个月前,于前倾体位时腰痛加重,弯腰或转身时加重,直立位略缓解。晨起有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 对症处理: (1)体针疗法:取肾俞、委中,后溪。寒湿加腰阳关、阿是穴,针后配艾灸及拔罐; 劳损所致加委中刺血,局部刺络拔罐;肾虚加命门,志室、太溪,用补法加灸。(2)耳针疗法:取腰。腰椎、神门、皮质下。 腰痛是不同原因造成的腰部骨骼和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常见临床症状, 以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主穴:阿是穴 【诊断要点】腰痛重着,痛连臀国,转侧不利,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处方】命门、大肠俞、阴陵泉、委中 2.湿热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痛处灼热感,热天或雨天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小 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处方】阴陵泉、三阴交、委中 3.瘀血腰痛 【诊断要点】有腰部外伤史,腰痛如刺,痛处固定拒按,日轻夜重,转 侧不利;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 【处方】命门、委中、膈俞、血海 4.肾虚腰痛 【诊断要点】腰痛酸软,喜揉喜按,反复发作,遇劳则甚,双膝无力, 阳虚则手足不温,腰背少腹冷痛,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阴虚则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健忘耳鸣,舌嫩红脉弦细数。 【处方】肾俞、太溪、腰阳关、委中 肾阳虚:关元、气海 肾阴虚:绝骨、照海

其它疗法: 耳穴贴压:腰椎、骶椎、肾、神门 头针:取穴:下肢感觉区、足运感区。 方法:1.5寸毫针沿皮刺入,捻转1~2分钟,然后通以电针,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活动腰部。 右侧加重原因可能是椎间小关节紊乱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 柱炎脊椎炎等可以引起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

中医腰痛鉴别诊断方法 大全 1、风寒湿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部冷痛重着,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重。腰肌痛点为腰眼、腰骶部、双侧臀部多见。 治法:散寒除湿、温通经络。 自然疗法:火罐、刮痧温热疗法。 方药:麻桂温经汤、独活寄生汤、渗湿汤。 2、湿热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髋驰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热天或腰部着热后加重。伴有 小腹部抽痛、胀痛。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自然疗法:推拿、刮痧、拔罐走血罐为最好。 方药:八正散、四炒汤、加味二妙散。 3、气滞性腰痛。 主要症状:情绪所致,生气、三焦不顺,腰痛急剧,走窜不定,转侧困难,双下肢均 可受累。 治法: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自然疗法:刮痧、走罐、耳穴、针灸,背部膀胱经全走罐,重点部位肝俞穴、胆俞穴,横向走罐。 方药:复元通气散、复元活血汤。 4、瘀血性腰痛。 主要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椎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痛处拒按,面色晦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常有外伤、劳损病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自然疗法:血罐较好,用三棱针点刺。

方药:身痛逐瘀汤、调荣活络饮。 5、痰淤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肌劳损性,多由素体阳虚,营血不足,寒凝湿滞,痹阻于肌肉、筋骨、血脉所致。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自然疗法:针灸、刮痧、火罐,背部调理,以调理脾胃为主。 方药:阳和汤。 6、肝肾两虚性腰痛 主要症状:腰痛以酸软、困为主,喜按揉,腿膝无力,劳碌后加重,休息则减轻,且出现坠痛。偏阳虚则手足不温,少气乏力,偏阴虚:手足心热,面色潮红。 治法:偏阳虚则温补肾阳,偏阴虚则滋补肾阴。 自然疗法:温热疗法为主,手法以补性手法为主,定罐,不宜用血罐。 方药:偏阳虚用右归丸加党参、黄芪,偏阴虚用左归丸加当归、木瓜。 介绍几种锻炼腰部方法。 1、“后退行”又叫“倒走”,是一种有益的健身方法。要领是走时膝盖不要弯曲,步子均匀而缓慢,双手握拳,轻轻地向前后摆动,挺胸并有规律地呼吸。全身放松,身体直立,胸部挺起,腿要伸直,踢起,膝部不要打弯,两臂前后自由摆动,走动起来有骨络圆润、全身轻松如松绑的快感。 2、单臂展翅。将左手或右手轻轻地搭在座位或其他地方上,身体正直,抬起右侧左侧上下肢同侧或对侧下肢都可,昂头,上肢和下肢都往后上方使劲伸展。 3、燕子平衡。采取俯卧位,两臂向后伸直,头部、肩部尽量后仰,同时下肢绷直,头足翘起,仅让腹部着床,全身呈弧形。 4、长时间坐姿调理法。坐姿时间长,引起双腿酸、软、困,不要急于起来,先举右臂、伸左腿,做6—9次,再换位置,举左臂、伸右腿6—9次。 5、活动腰部。前后左右转腰、摇胯。涂抹红花油用热水袋腰部热敷。推按手部腰椎反射区。 第三、现场回答的几个问题。

中医腰痛病的鉴别诊断

中医腰痛病的鉴别诊断 一、急性腰痛 1. 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常伴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而缓。 分析:寒湿内侵,阻遏阳气,经脉不利,故腰部冷痛,转侧不利;寒湿痹阻,阳气不得宣通,故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减;苔白腻,脉沉而缓皆为寒湿内停之象。 2. 湿热腰痛 症状:腰部疼痛,伴有热感,活动后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分析:湿热壅滞,阻滞经脉,故腰部疼痛;湿热内蕴,故腰部有热感;湿热痹阻,经脉不利,故活动后疼痛加重;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皆为湿热内蕴之象。 二、慢性腰痛 1. 肾虚腰痛 症状: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遗精、遗尿、阳痿、早泄等。

分析: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肾虚则骨失所养,故腰部酸痛、腰膝乏力;劳累后机体更加虚弱故疼痛加重;休息后机体得以缓解;肾虚精关不固,则遗精;肾气虚则遗尿;肾虚则性功能低下,故阳痿、早泄。 2. 瘀血腰痛 症状:腰部疼痛固定不移,呈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分析: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腰部疼痛固定不移;瘀血内阻,气血运行不畅,故刺痛或刀割样疼痛;活动后瘀血运行不畅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为瘀血内阻之象。 三、妇科腰痛 1. 痛经腰痛 症状:女性在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腰骶部疼痛,严重者疼痛难忍,甚至晕厥,同时伴有小腹坠痛、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 分析:痛经腰痛是由于胞宫气血运行不畅,加上经血瘀滞,导致胞宫及腰骶部气血循环不畅,因而出现腰骶部疼痛。同时,胞宫与肾相系,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所以肾虚也可能导致痛经腰痛。

腰疼诊疗方案

腰疼(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纤维环及软骨板的不完全或完全断裂,致使髓核向裂隙方向移动,对周围的关节、脊髓、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导致的各种症候。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属于中医“腰痛”范畴。因腰为肾之府,故腰痛与肾的关系最为密切。 一、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辩证)标准 1.诊断标准 (1)有腰部劳损﹑外伤﹑受凉史或原有腰疼症状加重。 (2)临床以腰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下肢疼痛﹑麻木及行走不利等症状, 2.辩证标准 (1)寒湿腰痛: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痛不减,遇阴雨天加重。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瘀血腰痛:腰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证轻者俯仰不便,重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淤斑,脉涩。部分病人有外伤史。 (3)肾虚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喜按喜揉,腿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常反复发作。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晄白,手足不温,少气乏力,舌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则心烦失眠,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标准 1. 腰腿痛伴下肢放射痛,感觉障碍,麻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诊

断。 2. 上述表现加上CT、MRI﹑X线检查可确诊。 (三)西医分型 1.中央型突出:突出发生在椎体后中线,压迫硬膜囊,出现马鞍区感觉减退及双下肢麻木。 2.偏侧型:最多见,突出压迫同侧神经根,引起一侧下肢痛和运动障碍。 3.外侧型:突出发生在小关节外侧,就诊时常忽略。 二、鉴别诊断 (一)骨盆出口综合征 骨盆出口综合征是指坐骨神经经过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歇性跛行。 (二)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腘窝,但很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 (三)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三腰椎位于腰椎中部,其横突最长,向后伸曲度大,多条腰背腹部的肌肉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对腰痛有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腰痛,中医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标准的内容和应用。 1. 病因病机 在中医理论中,腰痛的病因病机主要有外感风寒湿邪、内伤劳损、肾虚等。外感风寒湿邪侵入腰部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腰痛。内伤劳损则是由于长期劳累过度或姿势不正,使腰部肌肉、韧带受损,气血瘀滞而痛。肾虚腰痛则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使腰府失养而痛。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腰痛主要依据症状、舌象、脉象等。主要症状包括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活动受限,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等。舌象可见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腻等。脉象多表现为沉弦、沉细或滑数等。同时,还需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结核等。 3. 疗效标准 中医治疗腰痛的疗效标准主要包括疼痛缓解程度、活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

(1) 疼痛缓解程度: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或数字评分法(NR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变化。显效: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有效:疼痛有所减轻;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2) 活动功能恢复:观察患者腰部活动范围的改善情况。显效:腰部活动范围完全恢复正常;有效:腰部活动范围部分恢复;无效:腰部活动范围无明显改善。 (3) 生活质量改善:通过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显效: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生活质量有所提高;无效: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 4. 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腰痛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中药治疗主要根据病因病机,采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补肾强腰等法则,选用适当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针灸治疗则是通过刺激腰部特定穴位,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的。推拿按摩则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5. 注意事项 在治疗腰痛过程中,患者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正确的姿势,加强腰部锻炼,以增强腰部肌

腰腿痛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一、概述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表现在腰部的一侧或两侧,部分患者伴有下肢疼痛。六淫之气,客于经脉,气血阻滞,经脉不通;或年老体衰,纵欲过度,肾精亏损,筋脉失养;以及跌扑损伤,筋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瘀血留置与腰部,均可引起腰腿痛。西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腿痛范畴。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 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 (3)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实验(+)加强实验(+)屈颈试验(+),根据DR CT或MRI 检查射片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 年制和7 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及腰肌劳损病史。 (2)症状: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腰痛:腰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早先出现的症状,而且是多见的症状,发生率约91%,疼痛性质一般为钝痛、放射痛或刺痛。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绝大多数病人发生在L4/5 、L5/S 1 间隙,故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发生率达97%。疼痛多是放射性痛,由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到跟部或足背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内侧痛: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的椎间盘可压迫L1、L2 和L3 神经根,出现相应的神经根支配的腹股沟区疼痛或大腿内侧疼痛。马尾神经综合症:向正后方突出的髓核、游离的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多表现为急性尿储留和排便不能自控。 尾骨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可出现尾骨疼痛。原因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移入骶管,刺激腰骶神经丛。 肢体麻木感:有的病人不出现下肢疼痛而表现为肢体麻木感,此乃是椎间盘组织压迫刺激了本体感觉纤维而引发的麻木。 (3)体征:腰部畸形:腰椎侧凸,它是一种姿势性代偿畸形,有辅助诊断价值。腰部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一般有腰部活动受限的表现。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压痛及骶骨棘肌痉挛:约89%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病变间隙的棘突间有压痛。约1/3 的病人有腰部骶脊肌痉间歇性跛行:当患者走路时,随着行走距离增多,腰背痛加重,不得不停步下蹲休息。 神经系统征象:80%病人出现感觉异常,70%病人出现肌力下降。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令病人平卧直腿抬高下肢达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阳性率约90%。在直腿抬高实验阳性时,缓慢放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后,再将踝关节被动背屈,如再度出现放射痛,则为加强实验阳性,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仰卧挺腹实验:病人仰卧,作挺腹抬臀的动作。使臀部和背部离开床面,出现患肢坐骨神经痛者为阳性。 股神经牵拉试验:病人取俯卧位,患肢膝关节完全伸直,检查者上提伸直的

腰痛诊治精粹

腰痛诊治精粹 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而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 腰痛一证早在《内经》就有论述,如《素问·刺腰痛篇》认为,腰痛主要属于足六经之病,分述各经腰痛的特征及相应的针灸治法。《丹溪心法·腰痛》曰:“腰痛主湿热、肾虚、瘀血、挫闪,有痰积”。《金匮要略》创肾气丸,甘姜苓术汤,以治疗本病。《证治汇补·腰痛》曰:“治惟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 西医的腰肌劳损、腰部肌肉风湿症、腰椎退行性变、骨质疏松症、某些肾脏疾病等所致的以腰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感受寒湿坐卧冷湿之地或冒雨涉水等,寒湿入侵,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畅,因而发生腰痛。 2.感受湿热长夏之际,湿热交蒸,感受其邪,阻遏经脉或寒湿内郁化热,郁阻经脉,均可引起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筋脉而发生腰痛。 4.跌仆损伤腰部受损,伤及经脉气血,或腰部用力不当,导致经脉气血阻滞不通,使瘀血留滞于腰部而发生腰痛。 本病的发生,因外邪者以湿邪为主。 本病的发生关键在肾虚,无论内外之邪致病,常通过肾虚而起作用。 在病因和病机中,可归纳为肾虚为本,外感、外伤、劳累为标。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1)一侧或两侧腰痛,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得逸

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疼痛性质:有剧痛、隐痛、酸痛、胀痛、钝痛。 (3)病史: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2.鉴别诊断 (1)肾著: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有腰痛,但以腰腹部及身体重坠、冷痛沉重等为特点。 (2)腰软:一般无腰痛,偶有腰部酸痛。以腰部软弱无力为主要特征,多伴发育迟缓,如头项软弱,手足瘫痿,鸡胸龟背。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首先应辨外感内伤:因居处潮湿,汗出当风,冒雨受凉,感受暑湿等引起者属外感致病,多属实证(寒、湿、热邪致病);因先天不足,久病体虚、年老体弱、房室不节等引起者属内伤所致,病多属虚(肾虚);因跌仆闪挫所致者,属外伤,则与血瘀气滞有关。其次辨标本虚实:起病缓慢,病程长,因内伤而起,多属虚;起病急,病程短,因外感或外伤而起,多属实。但也有虚实夹杂,本虚标实者,如慢性腰痛,一般以肾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邪气内阻,经络壅滞为标。最后应辨疼痛性质:悠悠无力酸痛多虚;隐痛重着阴雨转剧多湿;冷痛拘急多寒;痛处喜冷,遇热痛甚多热;局部刺痛、夜间痛甚者为瘀。 治疗要点根据标本缓急,标急则治标,本重则治本。虚证者以补肾健腰,调养气血为主;实证应祛邪活络,审因异治。 (一)寒湿腰痛 1.临床表现腰部冷痛,感寒加剧,得温痛减,肢末欠温;体倦乏力,食少腹胀;舌体淡胖,苔白腻而滑,脉象沉紧或沉迟。 2.治疗原则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3.代表处方甘姜苓术汤:干姜、生甘草、白术、茯苓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丁香6克(后下),苍术、橘红各10克,以散寒温中,燥脾除湿。 (2)寒甚痛剧者,加制附子(后下)、桂枝各10克,以温阳散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腰腿痛的鉴别诊断 随着工作和休息方式的改变(尤其是电脑普及),腰腿痛越来越成为常见病。比较常见的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并非所有的腰痛或腿疼都是腰突症,现将常见腰腿痛的疾病要点归纳如下: 1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腿痛是最常见主要症状,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患者常有腰部扭伤史,损伤后出现严重腰痛,轻者尚可忍受,重者卧床不起,翻身极感困难。症状可见卧床后疼痛减轻。数日或数周后感到腿部不适或疼痛,以下腰段椎间盘突出常见:腰4,腰5和骶1神经根受压而出现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痛,表现为沿患侧臀、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和足外侧部麻木或放射痛。当髓核突出较大或中央型突出,可为两侧下肢疼痛。严重者可使马鞍区麻痹,大小便困难和双足麻痹。临床检查可见:腰椎畸形,腰椎间盘突出先有脊柱腰段生理性前曲减少或消失,甚至变为反向性后曲。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曲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椎侧曲发生较晚,多数出现在腰腿痛持续时间较久的病例。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内下方时(腋下型),脊柱向患侧弯曲;当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外上方时(肩上型),脊柱向健侧弯曲。腰椎功能活动受限;椎旁压叩痛伴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表明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为阴性。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为上腰部椎间盘突出。屈颈试验、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腱反射改变:神经根受压严重或压迫过久,其相应的腱反射消失。皮肤感觉异常,主要为相应的神经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中央型突出压迫马尾神经,可出现马鞍区麻木,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上腰部椎间盘突出则股神经受累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弱,拇伸肌肌力减弱,病程久者足背伸肌群萎缩,胫骨前脊突出。X线检查、MRI、CT检查等均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改变,肌电图检查可见神经根性损害。 2胸、腰椎椎体结核 此病多属继发病变,致病因素是结核杆菌。患者既往可能患有肺结核史或结核病接触史。其下胸段胸椎或腰椎椎体结核出现腰腿痛或麻木等症状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极为相似,但病程长,疼痛部位有些和病变部位不一致,常诉腰部疼痛,往往容易造成漏诊。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检查可见脊柱成角后凸畸形,局部压痛不明显,叩击局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腰痛分虚实论治,虚者以补肾壮腰为主,兼调养气血;实者祛邪活络为要,针对病因,施之以活血化瘀,散寒除湿,清泻湿热等法。虚实兼夹者,分清主次,标本兼顾治疗。 ·寒湿腰痛 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每遇阴雨天或腰部感寒后加剧,痛处喜温,得热则减,苔白腻而润,脉沉紧或沉迟。 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药:渗湿汤。 方中干姜、甘草、丁香散寒温中,以壮脾阳;苍术、白术、橘红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诸药合用,温运脾阳以散寒,健运脾气以化湿利湿,故寒去湿除,诸症可解。 寒甚痛剧,拘急不适,肢冷面白者,加附子、肉桂、白芷以温阳散寒。湿盛阳微,腰身重滞,加独活、五加皮除湿通络。兼有风象,痛走不定者,加防风、羌活疏风散邪。病久不愈,累伤正气者,改用独活寄生汤扶正祛邪。 寒湿之邪,易伤阳气,若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势必伤及肾阳,兼见腰膝酸软,脉沉无力等症,治当散寒除湿为主,兼补肾阳,酌加菟丝子、补骨脂、金毛狗脊,以助温阳散寒。 本证配合温熨疗法效果较好。以食盐炒热,纱布包裹温熨痛处,冷则炒热再熨,每日4次左右;或以坎离砂温熨患处,药用当归38g、川芎50g、透骨草50g、防风50g、铁屑10kg,上五味,除铁屑外,余药加醋煎煮2次,先将铁屑烧红,以上煎煮液粹之,晾干,粉碎成粗末,用时加醋适量拌之,外以纱布包裹敷患处。 ·湿热腰痛 症状:腰髋弛痛,牵掣拘急,痛处伴有热感,每于夏季或腰部着热后痛剧,遇冷痛碱, 口渴不欲饮,尿色黄赤,或午后身热,微汗出,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方药:加味二妙散。 方中以黄柏、苍术辛开苦燥以清化湿热,绝其病源;防己、萆藓利湿活络,畅达气机;当归、牛膝养血活血,引药下行直达病所;龟板补肾滋肾,既防苦燥伤阴,又寓已病防变。诸药合用,寓攻于补,攻补兼施,使湿热去而不伤正。 临证多加土茯苓、木瓜以渗湿舒筋,加强药效。热重烦痛,口渴尿赤者,加栀子、生石膏、银花藤、滑石以清热除烦。湿偏重,伴身重痛、纳呆者,加防己、萆藓、蚕砂、木通等除湿通络。兼有风象而见咽喉肿痛,脉浮数者,加柴胡、黄芩、僵蚕发散风邪。湿热日久兼有伤阴之象者,加二至丸以滋阴补肾。 ·瘀血腰痛 症状:痛处固定,或胀痛不适,或痛如锥刺,日轻夜重,或持续不解,活动不利,甚则不能转侧,痛处拒按,面晦唇暗,舌质隐青或有瘀斑,脉多弦涩或细数。病程迁延,常有外伤、劳损史。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 方中以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以疏达经络;配以没药、五灵脂、地龙化瘀消肿止痛;香附理气行血;牛膝强腰补肾,活血化瘀,又能引药下行直达病所。诸药合用,可使瘀去壅解,经络气血畅达而止腰痛。 因无周身疼痛,故可去原方中之秦艽、羌活,若兼风湿痹痛者,仍可保留应用,甚至再加入独活、威灵仙等以兼祛风除湿。若疼痛剧烈,日轻夜重,瘀血痼结者,可酌加广虫、地鳖虫、山甲珠协同方中地龙起虫类搜剔、通络祛瘀作用。由于闪挫扭伤,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者,加乳香配方中之没药以活络止痛,加青皮配方中香附以行气通络之力,若为新伤也可配服七厘散。有肾虚之象而出现腰膝酸软者,加杜仲、川续断、桑寄生以强壮腰肾。 本证也可配合膏药敷贴。如阿魏膏外敷腰部,方由阿魏、羌活、独活、玄参、官桂、赤芍、穿山甲、苏合香油、生地、豭鼠矢、大黄、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中医说腰痛的中医辩证施治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与诊断?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 一、病因病机 1、外邪侵袭多由居处潮湿,或劳作汗出当风,衣裹冷湿,或冒雨着凉,或长夏之季,劳作于湿热交蒸之处,寒湿、湿热、暑热等六淫邪毒乘劳作之虚,侵袭腰府,造成腰部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若寒邪为病,寒伤阳,主收引,腰府阳气既虚,络脉又壅遏拘急故生腰痛。若湿邪为病,湿性重着、粘滞、下趋,滞碍气机,可使腰府经气郁而不行,血络瘀而不畅,以致肌肉筋脉拘急而发腰痛。感受湿热之邪,热伤阴,湿伤阳,且湿热粘滞,壅遏经脉,气血郁而不行而腰痛。 2、气滞血瘀腰部持续用力,劳作太过,或长期体位不正,或腰部用力不当,摒气闪挫,跌仆外伤,劳损腰府筋脉气血,或久病人络,气血运行不畅,均可使腰部气机壅滞,血络瘀阻而生腰痛。

3、肾亏体虚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累太过,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无以濡养腰府筋脉而发生腰痛。历代医家都重视肾亏体虚是腰痛的重要病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虚,故腰背痛而胫酸。”《景岳全书•腰痛》也认为:“腰痛之虚证十居八九。”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之域。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内伤则不外肾虚。而外感风寒湿热诸邪,以湿性粘滞,湿流下,最易痹着腰部,所以外感总离不开湿邪为患。内外二因,相互影响,如《杂病源流犀烛•腰痛病源流》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客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 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说明肾虚是发病关键所在,风寒湿热的痹阻不行,常因肾虚而客,否则虽感外邪,亦不致出现腰痛。至于劳力扭伤,则和瘀血有关,临床上亦不少见。 二、诊断 1、自觉一侧或两测腰痛为主症,或痛势绵绵,时作时止,遇劳则剧, 得逸则缓,按之则减;或痛处固定,胀痛不适;或如锥刺,按之痛甚。 2、具有腰部感受外邪,外伤、劳损等病史。 3、有关实验室检查或腰部X线片,提示西医学风湿性腰痛、腰肌劳损、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等诊断者,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三、鉴别诊断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骨科学 腰腿痛 腰腿痛病因与分类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腰部扭伤与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 骨科学目录 医学电子书>>〈〈骨科学》>> 腰腿痛>> 腰腿痛检查及鉴别诊断 (一)病史 1.年龄与性别:性别在腰痛中无明显差异,年龄在腰痛的诊断中有一定意义。青壮年 易患损伤性腰痛;对老年人的剧烈腰痛,应想到转移肿瘤;儿童则以脊柱结核及脊柱畸形为多见。 2.职业:无特殊意义。 3.创伤史:损伤性腰痛患者可有明确的扭伤、摔伤史,也可无创伤史,且后者占相当的比例。 4•疼痛部位:疼痛有三种情况。 (1 )局部痛:常反映病变所在。如一侧骶髂劳损,疼痛多在骶髂关节处。 (2)转移痛:骶髂关节感觉由骶1〜2神经根支配,疼痛可转移至臀部和股后部。 (3)肌肉痉挛痛:肌肉保护性痉挛及牵拉骨膜可引起疼痛。急性腰痛常有骶棘肌痉挛。 5•疼痛性质:应注意是锐痛还是钝痛,与受伤有无关系;持续性疼痛多见于炎症、肿 瘤等,间歇性或放射性痛多见于椎间盘突出症。 6•疼痛与活动、劳累、姿势、体位、气候与时间(日夜)等关节:如系劳累引起的 疼痛,卧床后即好转;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常诉说阴雨寒冷时节症状加重;癌症引起的疼痛夜间加剧;椎管狭窄疾患者多伴有间歇性跛行。 7. 过去治疗情况:如为脊柱骨折、腰骶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应查明曾作何治疗,效果如何。 8.其它情况:有无胃肠系、泌尿系和妇科疾患等。 (二)一般检查一般检查是诊断腰痛最重要的步骤,必须认真、确实。检查时应将上衣及长裤

脱掉,注意背部、髋部、腹部等远隔部位的检查。对某些不肯定的体征反复检查。例如对某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往往经过几次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性质和部位。对因疼痛不能活动的病人,不必过份强调系统检查,否则不仅加重病人痛苦,也达不到预期目的。具体检查方法及步骤如下。 1.步态:观察患者步态,双下肢活动是否对称,有无跛行,可估计病人疼痛程度。 2.立位检查 (1)观察脊柱有无后凸、前凸、侧弯畸形,背肌是否痉挛。后凸分两种:弧形后凸亦称圆背,见于椎体骨骺炎、姿势性后凸、类风湿性脊柱炎等;角状后凸见于脊柱结核、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图3-185 )。 (2 )自主运动范围:嘱患者作腰部前屈、后伸、侧弯及左右旋转活动。腰椎间盘突出时,常出现一两个方向的运动受限;而脊柱结核时,脊柱各方向的活动均受限制。 (3)拾物试验:嘱患者拾取一件放在地上的物品。腰椎有病变时,拾物须屈曲双膝及 髋关节而腰部挺直。脊柱结核患者多为阳性。 3.仰卧位检查 (1)腹部触诊:注意有无肾下垂、腹膜后肿物、腰大肌寒性脓肿等。 (2)直腿抬高试验:检查者一手握病人足跖部,使踝关节背屈,另手保持膝关节于伸直位,将下肢抬高,一般能举高70 度左右。注意两侧对比。如一侧明显低于对侧,即为阳性(图3-186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有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疼痛可沿大腿后侧放射到足趾。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 一、概述、腰痛是指腰部感受外邪,或因外伤、或由肾虚引起的气血运行失调, 腰府失养所致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腰椎间盘突出症”范畴。 中医病名:腰痛病(TCD编码为:BGS000) ) 西医病名:腰椎间盘突出症( ICD10编码为:M51.202 ) 中医观点:腰痛,是指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脉络绌急,腰府失养所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甚则痛连脊骨。《素问-病能论》:“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侯》:“肾经虚,风冷乘之”,“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击搏,故腰痛也。” 西医观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有内因、外因两个因素造:内因①、间盘先天发育异常。②、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力减退。外因:①、一次较重的外伤。②、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③、寒冷刺激。 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痛病临床常见证型: •血瘀证:腰痛如刺,痛有定处,痛处拒按,日轻夜重,轻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转侧。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2、寒湿证: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3、湿热证:腰部疼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症状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身体困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缠绵不愈,心烦少寐,口燥咽干,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二)西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腰腿痛鉴别诊断

腰腿痛鉴别诊断 一、分清两类不同病变 (一)病史特点 1.直立或弯腰状态下的活动都能使神经鞘膜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加剧 因为突出的间盘或增厚的黄韧带都是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刺激物。越是运动越会加剧疼痛,有时表现为运动之后突发疼痛,仅在静卧时才能缓解这种病理性刺激。 2.腹压增高对疼痛的影响 椎管内病变由于脑脊液压力的增高而对神经根或硬脊膜产生直接加压作用,当神经处于激惹状态时,用力排便、咳嗽、喷嚏等均可加剧疼痛。此时如果佩戴腰围减轻腰脊柱的轴向压力,则会抵消部分增高的腹压,从而缓解由此引起的疼痛。而推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疼痛则少有受到腹压变化的影响。 3.一日疼痛的变化 晨起腰腿痛明显,甚至凌晨时刻因痛醒而不能平卧,须起身活动后方能缓解疼痛,白昼一般工作与活动无妨碍。这是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特点。而腰椎管内病变患者在一日之中晨起乃是腰腿感觉最佳时刻,无痛或轻微疼痛,如下床活动则以下午或晚上疼痛最为明显,坐位姿势也使疼痛更快加重。显然这与腰椎间盘承受轴向压力的变化密切相关。 4.下肢疼痛的性质 下肢疼痛可由椎管内椎窦神经所支配的硬脊膜、后纵韧带、黄韧带区域受刺激引起牵涉痛,还可由神经根受累导致的放射痛,或椎管外肌肉、韧带损害所致神经干支的刺激引起放射痛及其本身损害区域引起牵涉痛。但对其下肢放射痛而言,椎管内病变出现的多为或仅为单节段,并且往往累及下肢远端的神经感觉分布区域,痛麻并存的机率极高。而推管外软组织损害出现的下肢放射痛虽也多见,但下肢远端(足部)的感觉缺失较为少见。临床上牵涉痛出现的机会极多,而下肢痛的部位较模糊,传导至足部不多见,一般为腰部或臀部向下肢后外侧放散至腘窝处。 5.搬提或支撑重物的影响 由于腰椎管内静脉丛的静脉壁内神经末梢受到机械性刺激所引起,而这种刺激来自静脉压升高。解剖学研究认为脊柱静脉系统与胸腹、骨盆内静脉相交通。当腹压升高,尤其是在腰部持重时,胸腹部肌肉作强力收缩,几乎可使椎体静脉丛内静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第一篇: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读书报告 --腰痛的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分析 腰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 发病原因较多, 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青壮年腰痛, 应注意类风湿性脊椎炎、脊椎结核和脊椎骨软骨炎。老年人常见有增殖性脊椎炎、脊椎骨质疏松、脊椎转移癌等。女性患者腰骶部痛, 应考虑盆腔炎和子宫位置异常或泌尿系统等疾病。矿工、搬运工、演员、运动员及伏案工作者易患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结核或脊椎肿瘤压迫神经根时, 常出现一侧或两侧下肢后方放射痛。肾下垂时腰痛与体位密切相关。影像学检查对腰痛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对腰痛的常见病因的症状特点及鉴别诊断做一下简单的总结和分析。 急性腰肌劳损: 多见于青壮年, 有负荷过重或体育活动史。患者损伤时可突然感到腰部有声响并立即产生一侧或两侧剧烈腰痛, 可有放射性腿痛。体格检查可见腰部肌肉紧张, 髂后上棘的内侧,L 4 ~5旁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有椎体压缩骨折或横突骨折等的可能性。 慢性腰肌劳损: 表现为慢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的腰肌周围酸痛, 劳累时疼痛加重, 休息后好转。疼痛可持续时间较长,有时与天气有关。体格检查腰部活动可轻度障碍, 脊柱无侧弯畸形, 在 L3 横突可有压痛。影像学检查可排除伴随其他情况的可能性。 腰椎退行性变: 多见于老年患者。疼痛可轻或重, 多为持续性, 体位改变症状可加重, 有的伴有腿部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腰椎曲度变直, 序列不规整, 椎体边缘唇样增生, 有的有骨桥形成, 有的伴有小关节突变尖增生, 部分椎间隙变窄,以 L 4 ~ 5和 L 5 ~ S 1 椎间隙变窄常见。 腰椎间盘病变: 可为椎间盘突出、膨出或脱出。大多有腰痛, 伴或不伴腿部放射痛。咳嗽、喷嚏、排便等升高脑脊液压力的动作, 及弯腰、直腿抬高等使坐骨神经紧张的动作, 可加重疼痛或产生触电样放射痛。影像学检查可见椎间隙变窄, 椎间盘向椎体后侧椎管内突出或脱出, 或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方案 一、病名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000)。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 1、诊断原则 参照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原则《中医病证诊断疗效原则》。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长(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

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旳部位及程度。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也许变窄,对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 (二)、证候诊断 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

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措施 (一)中医辩证论治 1、血瘀证 - 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构成:秦艽3g 川芎6g 桃仁9g 红花9g 甘草6g 羌活3g 没药6g 当归9g 香附3g 牛膝9g 地龙6g 五灵脂6g (炒)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 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