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行病学选择练习及答案七

流行病学选择练习及答案七

流行病学选择练习及答案七
流行病学选择练习及答案七

第1题: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不包括:

A.保持良好的通风

B.教育病人与健康人谈话时戴口罩

C.建立传染源与易感人群间的屏障

D.实施涂阳肺结核病人与易感者的隔离措施

E.病人的居室应有较小的窗户

正确答案是:E

第2题:在病例对照研究中,使用新发病例的主要优点是A.需要的样本量较小

B.减少回忆偏倚

C.病例好募集

D.对象容易配合

正确答案是:B

第3题:如果漏斗图明显的不对称,说明

A.Meta分析的合并效应值没有统计学意义

B.Meta分析的各个独立研究的同质性差

C.Meta分析统计学检验效能不够

D.Meta分析的结果更为可靠

E.Meta分析可能存在偏倚

正确答案是:E

第4题:抽样调查中,抽样误差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整群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B.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C.分层抽样、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D.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单纯随机抽样E.系统抽样、单纯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分层抽样

正确答案是:C

第5题:某因素与某病有统计学上的关联,特别是RR或OR较大时,要确定该因素为某病的病因尚需

A.排除该因素与疾病的联系为虚假联系和间接关联

B.排除选择偏性

C.排除信息偏性

D.排除混杂

正确答案是:A

第6题:随机选择6岁组儿童500名进行免疫接种,随访观察了5年后发现有80%的免疫接种者未患所研究疾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疫苗无效,因为仍有20%的儿童患了该疾病

B.该疫苗有效,因为有80%的儿童未患该疾病

C.能下结论,因为未进行统计学检验

D.不能下结论,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能下结论,因为观察时间不够长

正确答案是:D

第7题:下列疾病哪项是自然疫源性地方病:

A.地方性甲状腺肿

B.地方性氟中毒

C.鼠疫

D.大骨节病

正确答案是:E

第8题:一项病例对照研究得到如下资料,其OR值为

病例对照合计

暴露18 9 27

非暴露10 20 30

合计28 29 57

A.0.25 B.4.0 C.2.0 D.0.5

正确答案是:B

第9题:流行病学的定义可概括为

A.研究各种疾病的学科

B.研究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如何防制的科学

C.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如何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D.研究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科学

E.研究各类公共卫生问题的学科

正确答案是:C

第10题: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个案调查

B.典型调查

C.现况调查

D.问卷调查

E.爆发调查

正确答案是:C

第11题:分离分析是指

A.实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B.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C.实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性染色体显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D.实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性染色体隐性遗传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E.检验实际观察的子代同胞分离比与某种特定遗传方式所决定的理论分离比有无统计学差异

正确答案是:E

第12题:下列论述哪项是正确的

A.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正确答案是:B

第13题: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

A.总发病率

B.二代发病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E.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

正确答案是:E

第14题: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他研究的条件是:选择100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没有黄疸的新生儿100例,然后调查产妇的分娩卡片,了解产前及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A.回顾性研究

B.前瞻性研究

C.临床随访研究

D.现况调查研究

正确答案是:A

第15题:从疾病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与疾病发生有关的三大因素是

A.病人、病原携带者、非病人

B.理化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经济因素

C.易感性、传播途径、传染源

D.宿主、环境、病原物

正确答案是:B

第16题:在某一时段内,以人群内的个体为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来评价暴露与疾病的状态的研究方法,称为

A.生态学研究

B.现患调查

C.个例调查

D.爆发调查

E.病例报告

正确答案是:B

第17题: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不包括

A.促进健康

B.预防疾病

C.预测疾病

D.康复服务

E.治疗疾病

正确答案是:C

第18题:丁型病毒性肝炎的地区分布特征 :

A.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 相差很悬殊 , 高度地方性流行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等地

B. 地方性流行区主要是南亚、南美、非洲等地区, 西方国家主要为散发或输入性病例

C.流行与卫生水平关系很大 , 西方国家抗体流行率较低 , 发展中国家较高

D. 世界分布很不平衡 , 我国病毒携带率南方高于北方 , 农村高于城市

E. 世界上抗体流行率虽不平衡 , 但相差不特别悬殊

正确答案是:A

第19题:艾滋病传播方式不包括:

A.蚊虫叮咬

B.同性性行为

C.血液和血制品

D.医源性传播

E.胎内感染

正确答案是:A

第20题:为研究儿童肿瘤与胎儿宫内X线暴露史的关系,某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发现,病例组中宫内暴露于X线者比对照组要多,对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2.01,P>0.05,其结论为

A.有宫内X线暴露史的儿童发生肿瘤的危险件要高2倍

B.无效假设是正确的概率为95%

C.宫内X线暴露史的儿童发生肿瘤的概率大于5%

D.“X线暴露史的差异”可能由随机误差所致的概率大于5%

正确答案是:B

《流行病学》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E 2. C 二、多项选择题 1. ABCD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四、简答题 1. 答: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如下的特点:首先,流行病学着眼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群的健康状况,它所关心的常常是人群中的大多数,而不仅仅关注个体的发病情况,也即是流行病学研究对象具有群体性。 第二,流行病学是以疾病的分布为起点来认识疾病的,即通过收集、整理并考察有关疾病在时间、空间和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线索。表现为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 第三,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自始至终贯穿着对比的思想,对比是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核心。只有通过对比调查、对比分析,才能从中发现疾病发生的原因或线索。即流行病学具有对比的特点。

第四,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和评价过程中利用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分布、抽样、推断、参数、指标、模型等原理和方法,目的在于科学、高效的揭示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评价各项研究的效果。即流行病学具有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 第五,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生活状况。流行病学表现为社会医学的特点。 第六,作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一门主干学科,流行病学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并以此作为学科的研究内容之一。与临床医学不同的是,它面向整个人群,着眼于疾病的预防,特别是一级预防,保护人群健康。流行病学体现以预防为主的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A 2. B 二、多项选择题 1. CDE 三、名词解释 1. 潜在减寿年数: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是指死亡所造成的寿命损失。

流行病学名解选择大题小结

实研究对象的依从性:患者对于医疗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和规定遵守的程度 临床不一致性:同一个医生对一病人连续几次检查结果或不同医生对同一病人检查结果不相符。 目标人群:即研究结果能够适用和推论到的人群。 源人群:按照一般定义和计算,能够产生合格对象的人群。 合格人群:按照严格定义和计算纳入研究的合格对象群体。 研究对象:为研究提供资料且研究结果惟一直接适用的一部分个体 同期随机对照:按严格正规的随机化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非随机对照:未按严格正规的随机化方法选择的对照类型。 有效对照:标准疗法对照,是以常规或现行的最好疗法作为对照,适用于已知有肯定疗效的治疗方法的疾病。安慰剂对照:即感官性状与试验药物相似但完全没有药理作用的类似物作为安慰剂对照。 空白对照:对研究对象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与实验组比较,目的是观察药物对有自愈倾向的疾病的真正效应。随机抽样:使每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从总体中选择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组:将随机抽样的样本都有同等机会被分配进入试验组或对照组,接受相应的处理。 盲法试验:临床试验的研究对象、观察检查者(研究的执行者)或资料分析者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都不知道研究对象分组和接受治疗措施的情况。 单盲:只是受试对象不知道所接受措施的具体内容 双盲:受试者和观察检查者均不知道患者分组情况和接受治疗措施的具体内容和实验设计。 三盲:受试者、观察者和资料分析者都不知道受试者分组和处理情况的实验设计。 非盲法评定(开放试验):研究观察者和受试者均知道分组情况、实施的干预措施 验前基线可比性;纳入试验的受试对象,组间的有关样本数量,有关影响疗效或预后的主要临床特点的基本情况,即组间的临床基线应该设计的相对一致,不应该有差异显著性,这样才具有组间可比性。 疾病负担:指疾病对人群的危害及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即疾病造成的健康、经济、资源的损失以产生的生物、心理、社会方面的危害程度。 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罹患率该指标和发病率一样,通常多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 患病率(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者(包括新和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所有原因的频率。 病死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 生存率;是指在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患某病的人中,经若干年随访后,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例。 病残率:某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实际存在的病残人数的比例。即是指通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 潜在减寿年数: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伤残调整寿命年;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 疾病监测;是在人群中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与疾病分布、趋势及影响因素等有关的信息,分析资料,并将信息、结果上报和反馈到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效果。 前-后对照研究是将两种不同处理措施或两种治疗方法,在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应用于被观察对象,然后对其结果进行比较,而不是同一措施的重复应用。 队列研究是将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一因素或不同暴露水平,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或几个亚人群,随访追踪观察一定时期,比较两组或各组的结局(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一)

临床流行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动物模型 B、病原体,如细菌、病毒 C、病人群体 D、社区人群 E、单个具体病人 2.临床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相互独立的两门学科 B、只和一些临床学科有关系 C、临床流行病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D、是一门临床医学的基础学科 E、是预防医学的一个分支 3.有关临床流行病学的不正确说法是() A、是临床医学研究方法学 B、是专门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C、不是流行病学的一个分支 D、是一门临床科研设计和评价的方法学 E、是实践循证医学的基础 4.临床流行病学的主要特色不包括() A、临床流行病学必须是以临床医学为主体的多学科合作 B、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病人及其群体 C、临床流行病学力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D、临床流行病学的定位在临床医学 E、研究特定人群中的健康相关状况或疾病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同时要应用这种研究的结果去解决健康问题 5.临床研究的质量评价主要围绕()进行。(多选) A、研究的真实性 B、临床的重要性 C、研究成果的实用性 D、研究课题的新颖性 E、研究课题的创新性 1.进行临床疗效考核试验设计时,下列哪一条是错的?() A. 设立对照 B.随机分组 C.要有明确的疗效判断标准 D.要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明确受试因素 E.要有足够的样本数 2.随机抽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样本量 B.消除抽样误差

C.避免研究者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D.避免研究对象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E.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3.关于分层随机分组正确的是() A.根据研究对象中某些可能产生混杂作用的特征作为分层因素 B.根据研究对象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进行分层 C.根据可能影响研究者判定临床结局的因素作为分层因素 D.只能设置一个分层因素 E. 分层后,同一层的对象全部进入同一个组别 4.关于对照的处理方式,下述正确的是() A.空白对照等于不设对照 B.空白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C.安慰剂对照的效果与空白对照相同 D.安慰剂对照能有效避免医德问题 E. 有效对照是最常用的对照方式 5.在临床试验研究对象分组时,常用的随机化方法有: A.简单随机法 B.分层随机法 C.区组随机法 D.系统随机法 E.非随机化分配 6.采用随机化分配的主要优点是 A.保证了研究对象的代表性 B.保证试验组与对照组人数相等 C.提高了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 D.可以避免来自被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干扰 E.为盲法评价打下基础 1.关于样本含量的描述,错误的说法是() A、临床研究中,应选择最适的样本含量 B、样本含量越大越好 C、纳入全部病例进行研究,可以取得完整、无一遗漏结果,但可能出现系统误差 D、以全体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不存在抽样误差 E、在估计样本含量的基础上,还要审视它对总体的代表性 2.导致检出症候偏倚的原因不可能是() A、同一症侯可为不同的疾病所致 B、不同疾病也会有相同的症侯重叠出现 C、症侯轻微或处于潜伏期的患者,不一定到医院就诊 D、从医院内选择的研究对象 E、以普查、筛查或疾病监测所发现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完整word版)管理学期末考试题库

管理学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D) A.作业标准化B差别计件制C职能工长制D提高劳动生产率 2、在下面的各种陈述中,哪个属于企业使命的描述(B) A、在2008年完成销售额1000万 B、成为消费者群体中最优秀的商用计算机和商用计算机服务器的供应商 C、顾客第一,服务至上 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计划的功能(A)。 A、为领导提供决策 B、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 C、为实施控制提供依据 D、利于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4、根据赫茨柏格的双因素理论,(B)因素可激励员工。 A、报酬、成就、认可、责任 B、成长、成就、责任 C、成就、责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成长 D、报酬、工作条件、良好的工作关系 5.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

使合同最终被另一家公司截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说法最为合理? (A) A、总经理至少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与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B、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若总经理助手又进一步将任务委托给其下属,则也可不必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 D、公司总经理已将些事委托给助手,所以,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6、关于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前者是经过人为筹划设计而形成的,后者是自发形成的 B、两者都有明确的组织目标 C、组织成员形成非正式组织的心理需要,正是正式组织不能满足的 D、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7、根据价值链分析法,下列不属于基本活动的是(B)。 A、内部后勤 B、技术开发 C、生产作业 D、服务 8,下列关于强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实施负强化,应以连续负强化为主。

流行病学题库 流行病选择大题(带答案)

一单选题 1、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的重要依据是(D ) A、临床症状的轻重 B、是否排出大量病原体 C、活动范围的大小 D、该病的传染期 E、该病的潜伏期 2、下列哪项不是经饮用水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A) A、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 B、病人有饮用同一水源水的历史 C、除哺乳婴儿外,不分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 D、水源经常被污染,病例可终年不断 E、水源净化后流行即可平息 3、爆发调查中如果病原已知,且已知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利用下列哪项可以推出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C) A 最短潜伏期 B 最长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接触期 4、临床药物治疗试验中的“双盲法”是指(A ) A 医务人员、实验组、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B 医生、护士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C 医务人员和试验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D 实验组与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E 医务人员和对照组受试对象都不知道接受的是何种药物 5.制定某种疾病检疫或就地观察期限的依据是(A) A 该病的潜伏期 B 该病的流行期 C 该病的传染期 D 该病的易感期 E 该病的临床期 6.判断疾病预后,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E) A 临床经验 B疾病自然史 C 前瞻性观察 D回顾对比 E临床试验 7、有关筛检的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D) A、筛检试验的灵敏度是指一项筛检试验能将实际无病的人正确地判断为病 人的能力。 B、灵敏度与假阳性是互补的,特异度与假阴性是互补的。 C、并联试验可以提高特异度,串联试验可以提高灵敏度。 D、一般地说灵敏度高的试验阴性预测值高,特异度高的试验阳性预测值高。 E、灵敏度和特异度是互补的。 8、在研究口服避孕药与子宫内膜癌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对原始队列的选择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A 男性不能列入对照人群 B 实验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C 对照组应为未患该病的人群 D 无子宫妇女可纳入对照组 E 无子宫妇女不可纳入实验组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易患性是指单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患病风险 B、个体易患性的高低容易测量 C、遗传度越高说明遗传因素在某病的发生中越重要 D、遗传度是指子代再发遗传病的概率 E、疾病的家族聚集性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10.在传染病的爆发调查中,描述疾病分布特征的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流行的特殊形式。疾病暴发常常是地区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B 查明哪些人具有较大的发病风险 C 收集相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的假说提出依据 D 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 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答案:C 11.接基层医疗单位疫情报告,称某地伤寒爆发,流行病医生到现场首要的工作是() A 确定首发病例时间 B 追踪传染源 C 隔离传染源 D 迅速查明爆发因素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E 12.对于同源性一次暴露所引起的爆发() A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的日期或时间范围 B 可从发病高峰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C 可从流行曲线的尾部向前倒推一个常见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范围 D 可从流行曲线的前部向前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E 不能由潜伏期来推算暴露日期或时间范围 答案:A 13. 疾病监测采用的方法属于() A 分析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实验性研究 D 理论性研究 E 生态学研究 答案:B 14.下列哪项属于一级预防内容() A 普查 B 筛检 C 对人群进行免疫接种 D 为预防遗传病儿的出生而终止妊娠 E 用特效药物治疗疾病 答案:C 15.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时限,取决于疾病的() A 传染期 B 恢复期 C 临床症状期 D 潜伏期 E 发病期 答案:D 16. 农村发现甲类传染病及乙类的艾滋病,肺炭疽、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的报告时限为 ( ) A 6小时以内 B 12小时以内 C 24小时以内 D 36小时以内 E 3天以内

(期末考试复习)金融学试题库

金融学试题库 第一章货币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金融的本源性要素是 A. 货币 B. 资金 C. 资本 D. 市场 2.商品价值最原始的表现形式是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3.一切商品的价值共同表现在某一种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而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上时,价值表现形式为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4.价值形式的最高阶段是 A. 货币价值形式 B. 一般价值形式 C.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D. 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5.货币最早的形态是 A. 实物货币 B.代用货币 C.信用货币 D. 电子货币 6.最适宜的实物货币是 A. 天然贝 B. 大理石 C. 贵金属 D. 硬质合金硬币 7.中国最早的货币是 A. 银圆 B. 铜钱 C. 金属刀币 D. 贝币 8.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其货币价值的关系是 A. 本身价值大于其货币价值 B.本身价值等于其货币价值 C. 本身价值小于其货币价值 D. 无法确定 9.在货币层次中M0是指 A. 投放的现金 B. 回笼的现金 C. 流通的现金 D. 贮藏的现金 10.从近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1.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货币供给量相含层次指标系列中观察和控制的重点是 A. M0 B. M1 C. M2 D. M0和M1 12.货币在表现商品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的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13.货币在充当商品流通媒介时发挥的职能是

预防医学流行病学试题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A型题] 1、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制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2、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用途是 A、进行统计学检验 B、探讨病因与影响流行的因素及确定预防方法 C、研究疾病的发生概率 D、研究疾病的死亡情况 E、研究疾病的临床表现 3、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不包括 A、检测 B、抽查 C、队列研究 D、现患调查 E、生态学研究 4、流行病学的实验性研究不包括 A、临床试验 B、干预试验 C、人群现场试验 D、病例对照研究 E、防制实验研究 5、下列哪项因素与患病率的变化无关 A、发病率的升高或下降 B、病死率的升高或下降 C、人口总数自然增加或减少 D、治疗水平的提高或降低 E、存活时间长短 6、在比较不同地区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应注意使用 A、年龄别发病率,年龄别死亡率 B、性别发病率,性别死亡率 C、职业别发病率,职业别死亡率 D、民族别发病率,民族别死亡率 E、标化发病率,标化死亡率 7、疾病年龄分布中的出生队列分析方法是 A、不需要随访 B、观察一时间断面的死亡率 C、将同一时期同一年龄的人划为一组 D、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 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的各年龄组的死亡率的变化 8、时点患病率在理论上是无长度的,但实际上以不超过多长时间为度 A、1天 B、1个星期 C、1个月 D、6个月 E、1年 9、不同地区的粗死亡率不能进行直接比较,因为 A、不同地区发病率水平不一样 B、不同地区环境因素不一样 C、不同地区人口年龄构成不一样 D、不同地区医疗诊治水平不一样 E、不同地区经济水平不一样 10、甲乙令人群中几种特殊部位癌肿报告新病例的相对数如下: 癌肿部位甲人群(%)乙人群(%) 肺10.0 6.7 乳腺30.0 20.0 子宫颈25.0 16.7 其他35.0 56.6 合计100.0 100.0 据此推论甲人群较乙人群更易患肺癌、乳腺癌和子宫颈癌,该推论是: A、正确 B、不正确,以为未区分发病率或死亡率 C、不正确,因为未用率指标测量 D、不正确,因为未设对照组 E、不正确。因为未进行率的标化 11、患病率指标来自于 A、现况调查资料 B、门诊病例资料 C、住院病例资料 D、专科医院病例资料 E、对所有病人的调查 12、某高速公路的统计资料表明,蓝色车子的车祸发病率事件要比其他车子的车祸发生事件为多。由此推论:蓝色车子发生车祸的危险性高于其他车子 A、对的 B、不对,因为比较的不是基础率 C、不对,因为没有对照组

流行病学选择练习及答案五

第1题:引起戊型肝炎流行的最主要的途径是: A. 日常生活接触 B.食物 C. 经水 D. 经血 E. 经空气 正确答案是:C 第2题:以下关于描述性研究正确的是 A.主要描述分布的三大特征:时间,地区,人群 B.无需设立对照 C.不能分析暴露和效应之间的关系 D.是分析流行病学的基础 E.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是:E 第3题:推断某因素与某病有因果关系,此因素应与该病关联且有一定强度,在不同研究中此关联不断出现,可疑的病因出现在前,且在医学和生物学上言之成理,还需要 A.关联必须特异,即某因素仅与某病有联系 B.因素与疾病必须是真联系不是假关联或间接关联 C.排除选择偏性或信息偏性 D.因素与疾病的分布相符,并有剂量反应关系 正确答案是:D 第4题:在一项200名病例与200名对照的匹配病例对照研究中,有160名病例与50名对照具有暴露史,其中病例和对照均有暴露史的对子为30对。据此可计算出其OR值为 A.12 B.6.5 C.3.1 E.不能计算 正确答案是:B

第5题:生物标志的类型.主要包括 A.暴露标志、免疫标志、效应标志 B.免疫标志、易感性标志、暴露标志 C.暴露标志、病理标志、易感性标志 D.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E.效应标志、免疫标志、易感性标志 正确答案是:B 第6题:队列研究属于 A.描述性研究 B.分析性研究 C.实验性研究 D.理论与方法学研究 E.统计分析法 正确答案是:B 第7题:以下因素中哪些属于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A.吸烟、环境污染、病毒感染 B.吸烟、糖尿病、高血压 C.吸烟、高血压、高血脂 D.吸烟、肥胖、高血压 E.不合理饮食、肥胖、高血压 正确答案是:A 第8题:在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A.黑线姬鼠和田鼠 B.黑线姬鼠和褐家鼠 C.褐家鼠和小白鼠 D.褐家鼠和大白鼠 E.棕背鼠平和褐家鼠 正确答案是:B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

临床流行病学历年考题整理《临床流行病学》题目分值分布: 名解:6x2.5=15 选择:2X15=30 问答:3x5=15 计算:4X10=40 名解: Relative risk RCT 疾病爆发 抽样调查 患病率 求异法 问答题: 1、什么是病因以及慢性疾病中病因的判断标准 2、配比的概念、类型、作用 3、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和一般病例对照研究的不同点 计算题: 1、计算RR、AR、AR%、PAR、PAR%,以及各自的流行病学意义 2、计算灵敏度Se、特异度Sp、约登指数、漏诊率、误诊率,如何提高灵敏度,阳性预测值,以及临床上如何提高阳性预测值。 3、给一个案例分析,让你分析会出现什么错误,以及如何修正该错误 4、一个表格,里面有65例肝癌和HBV感染(+、-),让你找出对应的例数,画表,计算塔方值、OR值,并说明有什么意义~~ 名词解释: 发病率 三间分布 随机对照实验 疾病的爆发

偏倚 队列研究 问答题: 1、临床科研研究原则?(不太确定了) 2、队列研究和实验性研究的研究方法比较 3、给一个表格 有问要用什么方法研究,对照选择的原则,问暴露因素和腹泻的关系 4、一个疾病怀疑为病因A,要求设计一个研究方法! 记得最后一题是30 多分的大题吧,一个研究,问你是什么类型的,你觉得应该选什么类型的 为什么 让你设计好象是科研设计里考到的 计算有道配比的,还有是什么真实值之类的,呵呵,不知道有没有写错这个概念名称 是非题里面 有个怎么算检查的特异度灵敏度之类的一个表格,四个小题,让判断它的算法是不是对的 另外有些RR啊,OR啊之类的 是非选择考了就忘记了 大题: 1.队列研究和实验研究的原理和特点的联系和区别 2.要研究喝咖啡和膀胱癌的关系 (1)性别,年龄,吸烟,咖啡的浓度,咖啡加糖否,这其中哪些因素需要配比处理 (2)需要对近期的饮咖啡情况进行调查吗? (3)你会厌倦对病理资料的回顾(查看)吗?为什么? (4)要是对照组在医院选择的话哪些特殊病人不应该被选入?为什么? 参考答案:(halibot) 简单的说下大题答案 参考书上一模一样的2题,我晕 第一个大题不用说,原理很简单,联系和区别各3点。不说了。第二题 (1)配比考虑性别,年龄,吸烟 (2)不询问,因为膀胱癌主要和长期因素,5-10年内的习惯有关 具体自己发挥 ?(3)不厌倦,病理报告中膀胱癌的组织分型是很好的研究资料。。。。 具体想不起来了 (4)排除消化性溃疡,因为这部分病例咖啡饮用情况受到溃疡影响。 填空 1.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可分__,__,__ 2.率的三要素__,__,__ 3.固定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变动人群计算发病率用__ 4.常用的形成病因假设的方法__,__,__,__,__

(完整版)C++期末复习题库

C++程序设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对C++语言和C语言的兼容性,描述正确的是( A )A.C++兼容C B.C++部分兼容C C.C++不兼容C D.C兼容C++ 2.在C++中使用流进行输入输出,其中用于屏幕输出的对象是( C ) A.cerr B.cin C.cout D.cfile cerr:标准错误输出;cin:标准输入 3.对使用关键字new所开辟的动态存储空间,释放时必须使用( C ) A.free B.create C.delete D.release 4.如没有使用private关键字定义类的数据成员,则默认为( A ) A.Private B.public C.protected D.friend 5.使用值传递方式将实参传给形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形参是实参的备份B.实参是形参的备份 C.形参和实参是同一对象D.形参和实参无联系 6.在函数调用时,如某一默认参数要指明一个特定值,则有( A ) A.其之前所有参数都必须赋值B.其之后所有参数都必须赋

值 C.其前、后所有参数都必须赋值D.其前、后所有参数都不必赋值 7.设存在函数int max(int,int)返回两参数中较大值,若求22,59,70三者中最大值,下列表达式不正确的是( C )A.int m = max(22,max(59,70));B.int m = max(max(22,59),70); C.int m = max(22,59,70);D.int m = max(59,max(22,70));8.下列哪个类型函数不适合声明为内联函数( A )A.函数体语句较多B.函数体语句较少 C.函数执行时间较短D.函数执行时间过长 9.int Func(int,int);不可与下列哪个函数构成重载( B )A.int Func(int,int,int);B.double Func(int,int);C.double Func(double,double);D.double Func(int,double);说明:不能以形参名来区分函数;不能以函数返回值来区分函数。必须是形参的个数或者类型不同才能构成函数重载。 10.对类中声明的变量,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C )A.属于全局变量B.只属于该类 C.属于该类,某些情况下也可被该类不同实例所共享 D.任何情况下都可被该类所有实例共享 11.类的私有成员可在何处访问( D ) A.通过子类的对象访问B.本类及子类的成员函数中

流行病学》习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目前,流行病学的定义可以概括为: A.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B. 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C. 研究慢性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D. 研究非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E. 研究疾病与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分布的因素以及防制对策的学科 2. 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 流行病学从基因水平认识疾病 B. 流行病学从细胞水平认识疾病 C. 流行病学从群体水平认识疾病 D. 流行病学从个体水平认识疾病 E. 流行病学从分子水平认识疾病 二、多项选择题 1. 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的区别在于: A. 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而临床医学一个体为研究对象 B. 流行病学研究以描述疾病和健康的分布为起点并分析决定分布的因素,而临床医学从 个体的症状、体征和各种理化检查入手以作出临床诊断 C. 流行病学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而流床医学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D. 从学科特征上讲,流行病学具有宏观性,而临床医学属于微观范畴 E. 流行病学主要研究传染病的特征,而临床医学的重心在非传染病 三、名词解释 1.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四、简答题 1. 试述流行病学的学科特点 第二章疾病的分布 一、单项选择题 1. 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择的疾病频率测量指标是 A. 发病率 B. 发病专率

C. 罹患率 D. 时点患病率 E. 期间患病率 2. 对于一种危害严重的疾病,采取针对病因的措施后,在评价其预防效果时应采用那些指 标最合适? A. 死亡率 B. 发病率 C. 患病率 D. 病死率 E. 罹患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那些疾病常用病死率 A. 关节炎 B. 消化道溃疡 C. 流行性出血热 D. 结核病 E. 心肌梗死 三、名词解释 1. PYLL 2. 爆发 四、简答题 1. 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那些因素? 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临床医生进行社区诊断时最常使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是: A. 个案调查 B. 典型调查 C. 现况研究 D. 生态学研究 E. 爆发调查 2. 对某大城市20-25岁妇女进行的一项现患研究发现:在服用口服避孕药者中,宫颈癌年 发病率为5/10万,而未服用者为2/10万。据此研究者认为:服用口服避孕药是引起宫颈

流行病学习题及答案

. . .. .资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一般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2.近年来,国外流行病学的研究均有很大进展,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行病学是以________为研究对象,采用_________的研究,则是它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4.流行病学的实验方法和基础医学学科的试验不同,主要是前者的实验是在__________中进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1.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 A.疾病B.病人C.人群D.健康人E.亚临床型病人 2.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研究者不能或不能全部掌握或控制所研究现象发生的条件,因此采用什么方法就是很重要的方法 A.观察法B.建立数学模型C.临床试验 D.实验研究E.以上都不是 3.流行病学属于什么畴 A.预防医学B.基础医学C.临床医学 D.生物医学E.医学统计学 4.流行病学中的群体是指 A.有典型症状的病人 B.无症状的健康人 C.在一定围的人群,可以小到一个家庭,大到全人类 D.传染病患者 E.病原携带者 5.关于流行病学,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从个体的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B.只研究传染病的流行和防治 C.只研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D.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E.只研究疾病的防制措施 6.流行病学研究中使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实验法C.理论法 D.方法学研究E.以上都不是

微观期末题库单项选择题

14国贸《微观经济学》 期末考试单项选择题10倍题库(100道) 1、完全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 A、利润为零 B、可获得最小亏损 C、可获得利润 D、都有可能 2、恩格尔的统计分析表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用于食品的支出部分在人们生活支出中。 A. 的重要性将要下降 B. 所占的比重将下降 C. 的重要性将要上升 D. 所占的比重将上升 3、如果一个人只在自己家里抽烟且不在外人面前抽烟,那么,他抽烟( ) A.负的外部影响 B.有正的外部影响 C.属于消费中的正的外部影响 D.没有外部影响 4、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不同点表示() A 效用水平不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相同 B 效用水平相同,但所消费的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不同 C 效用水平不同,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不相同 D 效用水平相同,两种商品组合比例也相同 5、短期中的边际成本曲线MC是一条U型曲线,随着产量的增长,先逐渐下降,达到最低点之后又逐渐上升,相继穿过。 A.AC曲线和AVC曲线的最低点 B.AC曲线和AFC曲线的最低点 C.AC曲线和AFC曲线的最高点 D.AVC曲线和AC曲线的最低点 6、如果劳动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 ) A.工资由市场供求决定 B.工资由工会决定 C.工资由厂商决定 D.没有均衡工资 7、完全竞争市场的厂商短期供给曲线是指。 A. AVC>MC中的那部分AVC曲线 B. AC>MC中的那部分AC曲线 C. MC≥AV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D. MC≥AC中的那部分MC曲线 8、广告作用最大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垄断竞争市场 D.寡头垄断市场 9、两种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等于-3,说明两种商品的关系是() A.独立品 B.互补品 C.替代品 D.既可以相互替代,又不可以完全替代 10、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大值时,边际产量曲线与()相交。 A.平均产量曲线 B.纵轴 C.横轴 D.总产量曲线 11、当AC达到最低点时,下列正确的是( )。 A. AVC = MC B. MC = AC C. P = AVC D. P = MC 12、假定某商品的价格从10元下降到9元,需求量从70增加到75,则需求() A. 缺乏弹性 B. 富有弹性 C.单位弹性 D.难以确定 13、在特定时期内,猪肉的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可能是。 A.猪肉价格上涨 B.猪肉价格下降 C.猪肉预期价格上涨 D.猪肉预期价格下降 14、今年以来,我国工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市场供给并没有发生明显的短缺现象,但是生活消费品 的价格却持续地、较为明显地增长了,这种现象与有很大关系。 A.我国农作物持续丰收 B.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C.我国工资水平普遍提高 D.国外热钱大量进入 15、2008年1月起,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 端天气,使交通、电力和通信网络严重受损。请问这场冰雪灾害对相关市场产生了什么影响?。 A. 手机通信费上升 B. 客运交通成本上升

临床流行病学题库及答案

一、绪论(一)单选题1.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地核心是 ( B ) .抽样调查D.对比分析C.普查A.人群筛查B2.流行病学研究是从:( B ) .群体水平研究疾病BA.个体水平研究疾病.细胞水平研究疾病 DC.分子水平研究疾病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哪项不对: ( D ) .不包括车祸及意外伤害 D C.精神性疾病A.传染病B.健康4.流行病学地研究范围包括:( D ) .疾病、伤害、健康 D C.健康A.疾病、健康B.疾病5.流行病学研究地对象是:( B ) .健康人群.病人群体D.病人个体B.全人群CA6.流行病学研究中所指地群体:( C ) .全人类.一定范围内地群体 D B.非病人群体CA.病人群体7.以下说法哪项是错误地:( B ) .流行病学地前身是传染病学BA.流行病学是医学地一门方法学.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DC.流行病学是一门应用学科8.以下哪项不包括在流行病学用途之中:( C ) .预防措施地效果评价.病因地探索BA.人群患病情况分析.临床观察DC 二、1、最能反映某地人群死亡实际情况地是:( A ).标化死亡比D.死亡比C.病死率A.死亡率B2、某医生调查发现,甲县地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地比例最大,占40%,而乙县死亡者中心血管病占第3位,仅占25%.该医生认为甲县人死于心血管病地危险大于乙县人. ( B ) .此结论正确A.此结论不正确,因为这不是率地比较B.此结论不正确,因为没能设立对照组C.此结论不正确,因为它是描述性研究,不能下结论D人,其中治愈1234年结核病患者为1998万,该区20年总平均人口为1999、某市某区3. 501例,死亡75例.而在1999年底时结核病患者为l742人.请问该区1999年结核病发病率为:( C ) 10万.871/A.1742/10万B万10.1200//54210万1084/20万 D C.4、发病率与患病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因而常易混淆,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C (.两者均为测量疾病频率地指标A.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应为某特定时期或特定时点内患有某病地所有患者B.计算患病率时,其分子不应包括在研究期间或时点之前已经发病地病例C.发病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地发生频率D5、描述疾病在一年中地流行规律,宜用哪个述语:( C ) .长期趋势 D C.季节性A.暴发B.流行) B (6、分析暴发地流行过程中,病例地时间分布资料时,应选择:.算术尺度曲线 D C.多边图A.直条图B.直方图7.各年龄组疾病多发无明显差别地主要原因: ( B ) .病后无免疫力或免疫力不巩固.病后有巩固免疫力BA.致病因子需积累到一定程

流行病学试题3

流行病学试题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措施中属于二级预防的是 A、保健服务 B、婚前检查 C、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筛选 D、预防性卫生监督 E、经常性卫生监督 2、根据1974年加拿大政府发表的《加拿大人民健康的新前景》一文,判断下列哪项不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A、不健康的行为因素和生活方式 B、环境因素 C、生物因素 D、民族的风俗习惯 E、现有卫生保健系统缺陷 3、下列论述那项是正确的 A、疾病监测属于描述性研究,而不属于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B、三级预防是针对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而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措施 C、一级预防只能消除或减少机体对病因的暴露,而不具备对机体提供特异性保护的措施 D、二级预防不包括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 E、三级预防只能提供对症治疗,而不能提供康复治疗 4、我国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监测系统是 A、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B、出生缺陷监测系统 C、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 D、医院内感染监测系统 E、流行性感冒监测系统 5、初级卫生保健的具体任务不包括 A、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B、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 C、基本治疗 D、社区服务 E、发展疾病监测网络 6、有关混杂因素和混杂偏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混杂因素存在一定会产生混杂偏倚 B、混杂因素主要指年龄、性别、职业这些人口学特征因素 C、混杂偏倚引起的继发关联是典型的混杂偏倚类型,而引起的间接关联则不是混杂偏倚 D、在分析阶段控制混杂的方法多采用多元分析,不仅能分析暴露因素的效应,也能估计混杂因素的效应 E、暴露因素和混杂因素的概念是绝对的,有些因素只能是暴露因素,而另一些因素一定是混杂因素 7、个体水平的变异不可能来源于以下哪个方面 A、个体真值随时间改变 B、仪器标度或精密度差 C、抽样方式误差 D、环境因素改变 E、测量者记录误差 8、以下关于研究真实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的真实性反映了结果随机误差的大小 B、内部真实性高的研究结果结论外推具有普遍性 C、外部真实性回答了一个研究本身是否真实或有效 D、真实性的反面是研究误差,主要是系统误差 E、真实性好的研究能反映研究对象及目标人群的真实变异 9、暴露与疾病由于有共同的原因而产生的关联是 A、偶然关联 B、继发关联 C、间接因果关联 D、直接因果关联 E、统计学关联 10、某研究者对女性被动吸烟与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随机选取现患乳腺癌患者300人(年龄40~65岁),同时在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同一年龄段并且职业相同的女性400名进行调查。采用这种方法选择样本人群的目的及方法是 A、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限制 B、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限制 C、控制年龄和职业的混杂偏倚,匹配 D、控制年龄和职业的选择偏倚,匹配 E、方便调查,限制纳入标准 11、未采用盲法收集资料的临床药物疗效实验研究,最容易产生的偏倚是 A、选择偏倚 B、无差异错分偏倚 C、有差异错分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是 12、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A、传染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病原携带期 E、潜伏期 13、某年冬季,某地区居民因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而发生甲型肝炎流行,此毛蚶称为 A、传染源 B、储存宿主 C、传播因素 D、传播机制 E、病原携带者 14、确定对传染病接触者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的主要依据是该传染病的 A、传染期 B、潜伏期 C、临床症状期 D、恢复期 E、病原携带期 15、下列哪组疾病均可经水传播 A、伤寒、霍乱、钩虫病 B、血吸虫病、甲肝、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霍乱、出血热 D、霍乱、痢疾、斑疹伤寒 E、甲肝、戊肝、恙虫病 16、下列哪项不是传染源 A、病原携带者 B、传染病患者 C、受感染的动物 D、隐形感染者 E、有血吸虫尾蚴的钉螺 17、下列哪条不符合经空气传播的特点 A、具有冬春季节升高的现象 B、在未经免疫的人群中,发病呈周期性升高 C、在未经免疫预防的城市人群中,常在儿童期被感染 D、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发病呈典型的周期性现象 E、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是决定流行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18、传染病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潜伏期 B、潜伏期末 C、临床症状期 D、症状消失期 E、恢复期 19、某地发生一起疾病暴发,有8人发病,全部送医院治疗,并对其排出物进行了彻底的消毒。至此,有人认为疫源地已经消灭,针对疫源地的措施可以结束,这种说法 A、正确,因为达到了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B、正确,因为传染源已经消除 C、错误,因为外界环境只进行消毒不行,还要进行灭菌 D、错误,易感接触者尚未度过最长潜伏期,还有可能出现新病例,形成新的疫源地 E、以上均不对 (20~23题共用备选答案) A、麻疹、水痘 B、结核、钩虫病 C、百日咳、流行性乙脑 D、伤寒、白喉 E、流感、麻疹 20、病人是唯一传染源的传染病是 21、恢复期仍能排除病原体的传染病是 22、传染期较长的疾病是 23、在潜伏期即已有较大传染性的疾病是 24、关于病因的具体所指,错误的是 A、包括宿主、环境和致病因素(动因) B、包括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C、包括疾病的启动因素或病原体 D、包括生物、心理、社会因素 E、包括交错病因链中的直接和间接病因 25、病因网(络)模型的主要优点是 A、涉及的病因链较多且相互交错 B、设计的因素清晰具体且系统性强 C、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D、没有确定充分病因的困难 E、涉及因素具体且可操作性强 26、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致病机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27、假设演绎法中,推出的经验证据成立,则

流行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重点

1、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患病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3、PYLL:潜在减寿年数,指某年龄组人口因某病死亡者的预期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的总和。 4、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 5、epidemic:流行,指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 6、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 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7、现况研究:又称横断面研究,也称患病率研究,研究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有关变量与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关系。 8、Census:普查,是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生态学谬误:是生态学研究的最主要的缺点,其是由于生态学研究是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体为观察和分析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原因造成的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不符。 10、暴露(exposure):指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为。 11、cohort study: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12、危险因素: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或使其发生的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的因素。 13、SMR:标准化死亡比,即用暴露组的发病或死亡人数用总人口率算出的期望发病或死亡数字求标化比。 14、观察终点(end-point):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续随访。 15、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又称病因分值EF,是指暴露人群中的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的部分占暴露人群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 16、病例对照研究:选定一组欲研究疾病的病例和一组没有该疾病的人(对照组),比较两组可能与该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或特征的有无、频度或剂量水平,以检验其与疾病的关系。 17、over-matching:把不必要的因素列入匹配,不但丢失了信息增加了工作难度,反而还降低了研究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匹配过度 18.OR:比值比OR,是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者的多少倍。 19、分层分析:是把研究人群根据某些特征或因素分为不同层,然后分别分析各层中暴露与疾病的关联。 20.AF:归因分值.是具有公共卫生学意义指标.反映了人群中随机抽取一个病例.可能因研究暴露引起的概率。 21、实验流行病学: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医院、社区、工厂、学校等现场为实验室的实验性研究,因在研究中施加了认为的干预因素,又称“干预性研究”。 22、Hawthorne effect:霍桑效应,是指正在进行的研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常常是有利的影响)。研究对象知晓研究工作的内容,常常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23、双盲:指研究对象和给予干预或结局评估的研究人员均不了解试验分组情况,而是由研究设计者来安排和控制全部试验。 24、RCT:随机对照试验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各组的平行对照试验 25、类实验:在一些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这种研究称为类实验。 26、screening: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 27、金标准: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可靠的方法,也称为 标准诊断。 13、灵敏度:即实际有病而按该筛检 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 分比,反映筛检试验发现病人能力 28、特异度:即实际无病按该诊断标 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反映 筛检试验确定非病人的能力。 29、似然比:属于同时反映灵敏度和 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 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 得出这一概率的比值。该指标全面反 映了筛检试验的诊断价值,非常稳 定,计算只涉及灵敏度与特异度,不 受患病率的影响。 30.发病率(incidence rate):一定 时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 的频率。 31.感染率:指在某个时间内所检查 的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 占的比例。 32.死亡率(mortality rate):某人 群在一定期间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 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33.病死率(fatality rate):一定时 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 死亡的比例。 34.散发(sporadic):某病在某地区 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水平,病例 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 之间无明显联系。 35.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 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 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 36.流行(epidemic):某地区、某病 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 年的散发发病率水平。 37.队列(cohort):有共同经历或有 共同暴露特征的一群人.分为固定队 列和动态队列。 38.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指 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 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病原携 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39.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 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环境所 经历的全部过程 40.效度:是指研究收集的数据、分 析结果和所得结论与客观实际的符 合程度。 41.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从 研究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 性的一部分人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 果估计该人群某病的患病率或某些 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 查方法。 42混杂偏倚(confounding bias) 由 于混杂因素的存在掩盖或夸大了研 究因素与疾病事件之间的真实联系。 43选择偏倚Selection bias是在研 究对象的选取过程中,由于选取方式 不当导致入选对象与未入选对象之 间存在系统差异。 44信息偏倚(information Bias):又 称测量偏倚、观察偏倚。是在收集整 理信息过程中由于测量暴露与结局 的方法有缺陷使收集到的信息不准 确即不完全真实造成的系统误差。 45突发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 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 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 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46疾病暴发:是指在某拒不地区或集 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多 的相同病例。这些病例多有相同的传 染源或传播途径,对于传染病暴发来 讲,大多数病人出现在该病的最短和 最长潜伏期之内。 问答:1、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 原因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 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 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 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 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 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⑵偏倚的 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要求,确 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对象的依 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测量工具 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统一标准 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复核工作; 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 2、简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答:流 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三大类。3、 影响患病率升高和降低的因素有哪 些?答:影响患病率升高的因素:① 病程延长;②发病率升高③病例迁 入;④健康者迁出;⑤诊断水平提高; ⑥报告率提高;⑦未治愈者寿命延 长;⑧易感者迁入。影响患病率降低 的因素:①病程缩短;②发病率下降; ③病例迁出;④健康者迁入;⑤治愈 率提高;⑥病死率提高 4、简述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试述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有几 种?有何区别?答:⑴年龄分布出现 差异的原因:传染病中不同年龄的人 群暴露导致疾病年龄分布差异、免疫 水平、有效的预防接种可改变某些疾 病固有的发病特征。⑵疾病年龄分布 的分析方法:①横断面分析:是分析 同一时期或不同年代不同年龄组的 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多 用于传染病。不能表示同年代出生的 各年龄的死亡趋势,对慢性病和非传 染病来说,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素与 年龄的关系。②出生队列分析:是对 同时期出生的一组人随访若干年,观 察其死亡情况。该方法可明确呈现致 病因素与年龄的关系,在评价疾病年 龄分布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 线索方面有很大意义。 5、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性疾 病的依据是什么? 答:依据有:①该地区的各类居民、 任何民族其发病率均高;②在其他地 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 率均低,甚至不发病;③迁入该地区 的人经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 居民一致。④人群迁出该地区后,发 病率下降或患病症状减轻或自愈。⑤ 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 病。 6、疾病分布呈现周期性的原因是什 么?周期间隔时间长短取决于哪些 因素? 答:⑴原因:①多见于人口复杂交通 拥挤的大中城市、有相当数量的易感 者。②传播机制易实现的疾病人群受 感染的机会多。③可形成稳固的病后 免疫,故流行后发病率可迅速下降。 ⑵间隔长短取决于:①易感者与免疫 者的比例大小②新易感者补充积累 的速度③人群免疫持续时间长短。④ 取决于病原体变异的速度。 7、简述现况研究的目的与特点是什 么? 答:⑴目的:①掌握目标群体中疾病 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疾病病因 研究的线索;③确定高危人群;④评 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效 果;⑵特点:①开始时一般不设对 照组;②现况研究的特定时间;③在 确定因果联系时受到限制;④对不会 发生改变的暴露因素,可以提示因果 联系。 8、试述现况研究中产生偏倚的原因 以及如何控制偏倚。 答:⑴产生原因:①主观选择研究对 象;②任意变换抽样方法;③调查对 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拒绝参加;④ 调查到的对象均为幸存者,无法调查 死亡者;⑤回答不准确或回忆不清; ⑥调查偏倚;⑦测量误差。 ⑵偏倚的控制:①严格遵照抽样方法 要求,确保随机化原则;②提高研究 对象的依从性和受检率③正确选择 测量工具和检测方法④培训调查员, 统一标准和认识⑤做好资料的复查 复核工作⑥选择正确的统计分析。 9、简述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其基 本特点。 答:⑴基本原理:根据研究对象是否 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将 研究对象分成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随 访一定时间,比较两组之间所研究结 局发生率的差异,以分析暴露因素与 研究结局之间的关系。⑵队列研究的 基本特点是:属于观察法、设立对照 组、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能确 证暴露和结局因果关系。 10、试述发病率与患病率的不同点比 较。发病率患病率 定义指一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 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指某特 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曾患有某病(新 旧病例之和)所占的比例。 分子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 新旧病例之和 分母可能发生该病的人群 被观察人数 数值理论上发病率可以大于 1 小于等于1 应用常用于描述疾病分布;提出 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评价防 治措施的效果;疾病监测资料;前瞻 性研究患病率取决于发病率和病 程两个因素。常用于表示病程长的慢 性病的发生与流行情况,可为医疗设 施规划、估计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 人力需要量、医疗质量评价、医疗费 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 11、简述RR与OR的含义及其各自的 流行病学意义.答:RR含义:暴露组 的危险度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更 具有病因学意义OR含义:暴露组发 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 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减少这个数 量的疾病发生。更具有疾病预防和公 共卫生学上的意义。RR意义:①暴露 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 多少倍②RR值↑暴露的效应↑暴露 与结局关联强度↑OR意义:①暴露组 与非暴露组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 发生数量②AR值↑暴露因素消除后 所减少的疾病数量↑ 12、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及 其特点。答: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 理是以确诊患某种特定疾病的病人 作为病例,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 的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 检查或复查病史,搜集既往危险因素 暴露史,测量并比较两组各因素的暴 露比例,经统计学检验,若两组差别 有意义,则可认为该因素与疾病之间 存在统计学上的关联。病例对照 研究的特点有:①观察法;②设立对 照:患病与否分组;③观察方向由 “果”→“因”,回顾性研究;④不 能验证病因。 13、简述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与局限 性。答: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①特 别适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 省力、省钱、省时间,并易于组织实 施;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 及暴发调查等;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 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⑤对研究对象 多无损害;病例对照研究的局 限性:断,信息真实性差;④存在回 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 疾病的率; 14、试述以社区为基础的和以医院为 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各自的相对优 点。 16、简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选择研 究对象的主要原则。答:①对干预措 施有效;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好;③ 预期结局事件发生率较高;④容易随 访的人群;⑤干预措施对其有益或至 少无害;⑥依从性好、乐于接受并坚 持试验; 17、试述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优点与 其局限性。答: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 优点:①随机分组,能够较好地控制 偏倚和混杂。②为前瞻性研究,因果 论证强度高。③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 然史,并且可以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 结局的关系。实验流行病学研 究的局限性:①难以保证有好的依从 性。②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样本。 ③容易失访。④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 高。⑤容易涉及伦理道德问题。 18、在病因研究中,一般认为实验流 行病学比队列研究论证强度高,为什 么?答:因为:①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为随机分组,两组之间的可比性较 高。②实验流行病学的暴露因素在研 究者的控制下,测量更准确。 19、试述预测值同患病率、灵敏度和 特异度的关系。答:在同一患病率的 情况下,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阴 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 高,阳性预测值越高。当患病率不变, 降低灵敏度时,特异度将提高,此时 阳性预测值将下降,阴性预测值将升 高。当灵敏度与特异度一定,疾病患 病率降低时,阳性预测值降低,阴性 预测值升高。 20、确定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 原则是什么?答:确定筛检试验阳性 结果截断值的原则是:①如疾病的预 后差,漏掉病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且目前又有可靠地治疗方法,则临界 点向左移,以提高灵敏度,以发现更 多的可疑病人,但会使假阳性增多; ②如疾病预后不严重,且现有诊疗方 法不理想,临界点可右移,以降低灵 敏度,提高特异度,尽可能将非患者 鉴别出来,但会使假阴性增多;③如 果假阳性者作进一步诊断费用太贵, 为了节约经费,可将临界点向右移; ④如果灵敏度和特异度同等重要,可 将临界点定在非病人的分布曲线与 病人的分布曲线的交界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