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导语:肾病综合症这种疾病,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它跟我们健康就会造成影响,所以对于治疗工作,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预防问题大家也应该注重,而

肾病综合症这种疾病,其实也是比较常见的,自然它跟我们健康就会造成影响,所以对于治疗工作,以及平时生活中的预防问题大家也应该注重,而下面要为大家具体介绍的是,肾病综合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科学地采取这些治疗方法,才能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宜从塞流、澄源、复本3方面入手。

(1)塞流主要指消除或减少尿蛋白的流失,常用药物有复方雷公藤糖浆,由雷公藤去二层根皮后的根心木质部分、丹参、生甘草组成。

(2)澄源主要指针对病因、病机采取辨证论治措施,以清其源头。不同证型的方药为:①肾气虚方黄芪、党参、山药、白术、仙灵脾、桑枝、米仁. ②脾肾阳虚方桂枝、附予、白术、芍药、干姜、猪茯苓、泽泻、带皮槟榔、陈葫芦壳。③肝肾阴虚方.干地黄、女贞子、杞子、知母、旱莲草、茯苓;泽泻、益母草。④肾络淤阻方干地黄、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仙灵脾、水蛭粉(吞)。⑤湿热肿方商陆、泽泻、赤小豆、川椒目、带皮槟榔、茯苓皮、羌活、大黄。⑥外感风寒及风热方外感风寒用麻黄、白杏仁、茯苓皮、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生姜衣、车前子草,外感风热用麻黄、生石膏、连翘、白茅根、黄芩、赤小豆、鱼腥草、桔梗。

(3)复本主要指针对原蛋白流失及疾病导致精.血耗伤的补偿措施,其中包括药补和食补。药补可用黑料豆丸:黑料豆、黄芪、苍术、山药,并可选用阿胶等。

因为我们都知道,很多时候对一些疾病的治疗,如果太过盲目用药,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20例分析 目的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的作用,为慢性肾脏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家庭病床慢性肾脏病患者共20例,在进行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我们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治疗有效者13例,有效率为65.00%。治疗有效率为75.00%。结论中医中药在慢性肾功能疾病的治疗有一定疗效,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中医中药;肾脏病;慢性;治疗 慢性肾脏病是一类由肾脏渐进性损害,功能受损逐渐加重而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为了减少该疾病對人类健康的影响,医学工作者已经研究出一些治疗或者控制疾病的方法,其中透析这类治疗方法的出现为该疾病进程的延缓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但是这类治疗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中医的治疗以阴阳五行为基础,注重人体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协调性,从整体上进行调节。肾脏病属中医中”关格”、”虚劳”、”水肿”等证范畴[2]。因此,我们认为中医在该病的治疗中应当具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分析发现,益气活血利湿降浊法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开展应用[3]。为了进一步探究中医中药在慢性肾脏病疾病中的治疗效果,为慢性肾脏病临床治疗提供了一种选择,我们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就诊于我站的2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采用了益气活血利湿降浊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治疗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站共收治慢性肾脏病者20例。其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61~76岁,平均年龄为68.9岁。男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3例;女性患者中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性肾小动脉硬化2例。肌肝为167~256umol/L,尿素为9.2~11.00mmol/L。 1.2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肾脏病学》;②中医诊断标准:病名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中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断疗术语疾病部分(GB/T 16751.1-1997)9.14.2,肾系病类。证候分型参考《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及中华中医药学会肾脏病分会制定的《慢性肾衰竭的诊断、辩证分型及疗效评价》。 1.3方法中医在慢性肾脏病治疗中按照该疾病病变的缓急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即急者治标,缓者治本[4]。由于部分患者可能有新感外邪者存在,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用的是祛邪与补肾同时进行的治疗方法。由于部分患者虚实不同,按照虚实在病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 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中医治疗肾病的真实案例与治疗感悟(二) (三)我自2007年春天发病至今,已经三年时间。在整个求医治病的过程中,我感受很多,有的甚至刻骨铭心。在此期间,我学习了许多相关知识,思考了一些问题,获得了不少感悟,现将我六个方面的认知和体会陈述于下。1、中西医的特点和区别。我接受过西医的长时间治疗,也接受过中医的长时间治疗,我既吃过大量的西药,也服过大量的中药,我觉得中医与西医确实各有特点。西医研究的对象是疾病,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是人的健康。西医的哲学基础是还原论和机械论,中医的哲学基础是整体论和辨证法。西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物质形态的人体,其所要把握的是人的器官实体及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中医理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整体生命状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其所要把握的是人体功能结构关系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西医的重点是治已病,追求治愈目标。中医则特别注重治未病,强调养生保健。西医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主要在局部上做文章,多是治标。而中医则是调整人体生命状态,注重人与环境的关系,注重人体各部分、各层次、各脏腑组织之间的联系,因而往往能够标本兼治。西医治病是采取对抗性治疗法。首先着力寻找有形的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确定人体受损的精确空间定位,然后通过人

工合成药物或手术等去直接杀灭、清除细菌及病毒等病原体,从而排除病因和修复受损的人体部件。西医这种方法的结果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首先,病原体及药物的研究存在滞后性;其次,细菌及病毒的耐药性不断增强,并不断发生变异,使得我们防不胜防。中医治病则是采取扶正祛邪法。扶正就是通过中药或针灸等手段,调动和强化人体本身的抗病能力及功能修复力,调整人体生命状态对常态的偏离,从而恢复人体内在平衡。而祛邪不是直接去跟细菌和病毒斗,不是将病邪赶尽杀绝,而是通过改变引起细菌及病毒过量繁殖的人体环境,把病邪控制在人体可承受的程度。打个可能不太贴切的比喻,南宁市的南湖由于各种污染,超出了其本身的自净化能力,使其中的腐败菌大量繁殖,一度出现湖水发臭,鱼儿翻死的现象。如果要中医与西医来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就可能不同。西医会先检测湖水中主要有哪些细菌及病毒,然后配制杀灭这些细菌及病毒的药水倾倒湖中,这种方法可能会奏效于一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中医的方法则是引活水进南湖使之循环流动,改变南湖的水环境,恢复其生态平衡,从而达到使湖水变清的目的。总体说来,看 西医比较贵,而且技术越发展费用越高,超出了许多民众的承受能力。相对来说,看中医比较便宜,切合广大民众的承受能力。西医是在古希腊和罗马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医学,真正的现代医学的诞生还不到200年。但西医由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

肾病综合症是很严重的一种肾脏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甚至有很多患者因为这种疾病失去了宝贵的生命。 体统的西医治疗肾病综合症多采用西药激素疗法,此疗法虽然能在短期内将症状消除,但远期疗效不好,一旦停药,病情就会复发。这也是肾病综合症病情反反复复的原因之一。 中医采用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原则,往往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在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上主要还是要因人而异,对症用药的。具体发挥以下多方面优势: 1、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治疗时间 在应用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西医辨病处理疾病。 2、分阶段进行——巩固治疗效果 肾病综合征临床常用激素治疗,在激素治疗过程中,从初期大剂量使用到减量阶段,病人的病情不稳定,容易复发,或是出现激素反跳现象。在此阶段,配合应用中医药辅助,可以调养和改善病人的不良体质,缓解临床病症,并能巩固治疗效果。 3、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辩证和辨病结合,缩短医治时间。 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在应用中医诊治肾病综合症的过程中,除了发挥中医药辩证的治疗作用外,还需要对症处理疾病。肾病综合症的中医医治,分阶段进行,巩固医治效果。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症,中医特色疗法——“基因活肾逆转法”是北京东城中医院肾病诊疗中心的肾病专家们经过临床近50的实践研发创立的,治疗肾病综合症有特效。此疗法现代基因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疗法,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引起各种肾炎的原因是肾小球发生病变,使肾小球失去过滤功能,造成体内毒素无法正常代谢。而造成肾小球病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内的某些易感基因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变异,引发炎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中药中的某些物质对基因有很好的修复作用,依据中医经络学说,将药物直接介入和植入到机体组织的特定部位、特定穴位,直接修复病变的基因。 “基因活肾逆转法”运用天然无污染的植物草菌中的特效成分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达到肾脏病灶部位促使受损肾脏固有细胞逆转,恢复其正常的细胞代谢功能;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一)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一) 【关键词】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 概述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迁延不愈,超出一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属于慢性肾炎的范围。本病多见于成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发展而导致肾衰竭。治疗棘手,预后较差。 本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其表现特点,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阴水”、“水肿”、“肾水”、“尿血”、“眩晕”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风邪合寒、热或夹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肾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本病病位在肾,病变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腰痛、水肿、眩晕、尿浊、尿血等诸症,并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病理表现以正虚,脾肾亏虚为主,但有偏阴虚与偏阳虚之不同,且涉及脏腑广泛。病程中有易感外邪和产生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热毒等兼夹证,并因此加重病情等特点,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 1.脾肾气虚; 2.肺肾气虚; 3.脾肾阳虚; 4.肝肾阴虚; 5.气阴两虚; 6.水湿内停; 7.湿热壅盛; 8.瘀血内阻;9.湿浊内蕴。 脾肾气虚型肾小球肾炎治疗 治法:补气健脾益肾 方剂:异功散加减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生姜、大枣、金毛狗脊、杜仲、怀牛膝。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脾虚湿困、纳呆腹胀者,加苍术、藿香、佩兰、陈皮以化湿健脾;脾虚便溏者,加炒扁豆、炒芡实一健脾助运;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健脾法其意有二:一则补气以充脾,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二则理气以转脾,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之功能,重在于运,故应加入转脾之品,药用陈皮、苍术、山楂等。 讨论:慢性肾炎临床辨证属于本虚标实,本虚乃肺、脾、肾三脏之虚,尤其以脾肾亏虚为主。而标实中则以瘀血内阻及水湿潴留影响最大。治疗上当补虚祛实,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早期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益肾;后期则脾肾同补。慢性肾炎,其病程较长,应属中医“阴水”范围。其病之早期,常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肌肤而成水肿。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要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本的补充。因此,脾虚日久必然导致肾虚。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物质如蛋白质等自小便而出。故组方遣药上,以益气健脾为先,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其中黄芪常用至30~60克。有人喜欢用人参、党参等益气之品,然此二者药性峻烈,用后反而易致气机壅滞,不如太子参平和清淡。早期益以益肾,常用生地黄、旱莲草、金毛狗脊等。

(2014年版)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 (2014年版) 中国成人肾病综合征免疫抑制治疗专家组 一、前言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肾脏疾病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人血白蛋白<30g/L)以及不同程度的水肿、高脂血症为主要特征。 正确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环节。2012年KDIG0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KDIG0指南)发表后,对肾小球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KDIG0指南所采用的资料截止到2011年11月.且纳人来向中国的临床研究证据较少。 因此,有必要借鉴国际指南,结合中国肾科医生临床研究成果和治疗经验.制定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成人常见原发和继发肾病综合征的免疫抑制治疗专家共识,供中国肾科医生临床实践参考.并为将来进一步改进临床指南提供基础。 二、证据来源 本识以检索关键词nephrotic syndrome,diagnosis,therapy or treatment guideline.、systemic review、meta-analysis、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检索截全2013年10月收录在Embase、Medline、PubMed、循证医学数据库(包括CDSR、DARE、CCTR及ACP Journal Club)、OVID平台数据库、Springer-Link、Elsevier Science Direct电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的相关文献,作为本共识支持证据来源。 三、成人肾病综合征相关诊断要点 (一)诊断标准 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 3.5g/d) 2.低白蛋白血症(人血白蛋白<30 g/L)

肾病的中医治疗

肾病的中医治疗 【关键词】肾病中医治疗 肾病是肾脏的各种病证,人体脏腑之间,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均保持着动态平衡,内外界多种致病因素如果破坏了人体的平衡,导致脏腑气血功能失调,病及于肾,则引起肾脏疾病的产生,专家指出中医药辨证施治,整体调节,疗效较为巩固。 辨证论治整体调理 中医治病的根本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出一个“证”,据证用药,所谓辨证论治,证相同,其基本治法相同,体现其“共性”,同时由于每个人体质因素、精神状态以及年龄、性别、甚至饮食习惯等的不同,处方用药都有变化,有一定的灵活性,体现具体患者用药的“个性”。许多肾脏疾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多数肾脏病病程较长,病情复杂,容易复发甚至加重恶化,患者情绪易波动,性情抑郁,悲观烦躁,中医很注重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认识和适应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耐心,并取得患者单位、家庭的配合,同时指导患者活动、锻炼,增强体质,注意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专方专药证病合参 中医治疗肾病的基本特点是辨证论治,同时也兼顾到辨病。证和病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医学语言,描述患者机体的异常状态,证反映人体某阶段的主要矛盾,具有动态性,并能概括全过程的病理生理特征,反映基本矛盾,两者结合,既能解决基本矛盾,又能重点突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候,长期用药观察,

得到较为肯定的疗效,固定处方,经过现代药理、药效、毒理等研究,科学开发出新的制剂、新的药物。 中西结合提高疗效 立足中医,同时结合现代医学的最新进展,衷中参西,相互结合,取得良好的疗效。如IgA肾病,临床表现多种形式,如表现单纯血尿或少量蛋白尿(小于1克/24小时)通常以辨证论治用药治疗;表现为肾病的则中西医结合,采用激素+雷公藤+中药辨证方,或再加免疫抑制剂,经系统治疗,有效者用中药帮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无效者用中医药重点保护肾功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目的、作用主要有三:①起明显的协同作用。②减少西药副作用,如清热解毒或清利湿热中药减少激素引起的医源性柯兴氏副反应;和胃健脾中药减少免疫抑制剂对胃肠道的刺激;益肾填精中药可防止免疫抑制剂对骨髓及机体正常免疫力的过分抑制。③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药食针浴多途并举 慢性肾衰是多种肾脏病发展到最后的共同结局,病情重,预后差,尽管晚期尿毒症能透析或肾移植,但经济代价高昂。 透析前期,即血肌酐在700μmol/L以下的肾衰,国内外肾病界尚无良策,目前治疗主要依靠中医药,尤其是血肌酐在200~400μmol/L 以下,及早进行中医综合治疗,能有效地延缓进入透析阶段的时间,部分病例能稳定数年甚至十数年。①多途径用药:提高对慢性肾衰的辨证水平,有机地将辨证方与静脉滴注、中药保留灌肠、有效的中成药保肾片、针刺等结合使用,各有针对性,相互协同,标本兼顾,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精选-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 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 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80.3%;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77.2%。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 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

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77.9%。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 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5、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五虫汤 组成:蝉衣5克,制僵蚕9克,广地龙9克,乌梢蛇9克,地鳖虫3克,生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15克,鹿衔草30克,茯苓15克,芡实15克。 加减:气虚加重黄芪量并加党参;阳虚加菟丝子、附子;阴虚加山药、山萸肉、楮实子;血瘀加丹参。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疗效:本方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34例,基本缓解5例,好转2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2%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中医对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归属于中医“水肿”范畴。本病的发生是内外之因合而为病,外因有风、湿、热、毒等病因,内因为饮食不节,劳倦纵欲等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导致肺、脾、肾及三焦功能失调或受损。肺失宣肃,不能布水散精;脾失健运,不能转输敛精;肾失开阖,清浊不分;三焦不能气化,水道不畅,以致水液潴留,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或精微失摄下泄,而有蛋白尿;精微丢失过多,而现低蛋白血症;脾失健运,痰浊内停,或水病及血,瘀血内阻,痰瘀互结,而见高脂血症。病变过程中,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致气血阴阳不足,为肾病综合征之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因正气愈虚,邪气愈盛,而湿浊诸邪,阻滞更甚,以致病情迁延难愈。 (二)辨证论治 1、辨证思路 肾病综合征因风寒湿等因素,在正虚的基础上而诱发,使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水液代谢障碍所致,临床表现有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不同。其中以实证为多,其次为虚证,在虚证中则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及气阴两虚之分。临床上只有辨明虚实,注意证候之间的转化或夹杂,方能治之不殆。 2、论治原则 对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水肿明显,以邪实为主,当先治其标,

祛邪为主,施以宣肺利水。病变过程中以正虚为主,当治其本,扶正为主,佐以祛邪,分别施以温阳利水,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之法。此外,还应重视气化,注意气滞,湿热论治,采用行气利水,分利湿热之法。 3、治法运用 (1)宣肺利水法,适用于风热犯肺证。临床表现为一身悉肿,面目尤甚,或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咳嗽,咽痛,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风热毒袭表,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水道不利,水溢肌肤,则一身悉肿,面目尤甚;营卫不和,则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气上逆,则咳嗽;热伤肺津,则咽干咽痛;津液枯燥,则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脉浮数为风热犯肺之象。方以越婢汤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麻黄、石膏、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方中麻黄、石膏辛凉宣达,以祛在表之风热,又加鱼腥草、黄芩、连翘、白茅根、杏仁、赤小豆、冬瓜皮清上通下,淡渗利湿,使积聚之水液表里分消。若表邪解,可去麻黄、石膏。尿检仍有蛋白或红细胞,加黄芪、益母草。 (2)温阳利水法: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临床表现为面色咣白,形寒肢冷,遍身悉各,按之没指,甚者可伴有胸腹水,乃至胸闷气急,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体胖,苔薄或腻,脉沉细。阳气虚衰而面色咣白,形寒肢冷;水湿不化,开阖失司,水液不得正常运行排出而停于体内,溢于肌肤,故见遍身悉肿,按之没指,甚者可伴胸腹水;湿浊上泛,所逆于上则胸闷气急;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渗于肠道,故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那么,对于肾炎有什么治 疗方法吗?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糖尿病(10%): 糖尿病也会引发肾炎,糖尿病会引发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有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晚期会出现肾功能损害。 消化系统病变(14%): 一些患者患有长期消化道疾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经排查,发现患有肾炎。因此如果出现胃口不好、味觉障碍、恶心呕吐、极度口渴等症状,要多加警惕,及时检查,以排除肾脏功能疾病。 高血压(10%): 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个恶性循环,高血压会引发肾炎,而肾炎又 会引发高血压。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破坏肾脏血管,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甚至出现肾衰竭。此时,肾脏不能正常工作,血压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更咼。 红斑狼疮(20%): 红斑狼疮肾炎也是肾炎的一种,说明红斑狼疮会引发肾炎。因为肾脏是红斑狼疮最常侵犯的脏器,血液中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系统性红

斑狼疮的致病要素。当经过日晒后出现皮疹时,或反复的口腔溃疡、严重的脱发、不能用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发热等,也要考虑到狼疮性肾炎的可能。 家族病史(14%): 部分肾炎患者有家族史,其家人也有肾炎,因此,家中有亲人患 过肾炎的,需要警惕,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其他疾病(10%): 当皮肤出现了过敏性紫癜样皮疹,要注意检查尿液。一个感染了 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还是患病者,如果出现了血尿、蛋白尿,要注意检查是否患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体重超重的人或肥胖者,都有可能患上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一:中医中药治疗肾炎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一、药物调理法 1.常用验方 (1)玉米须50克,车前子20克(布包),生甘草10克。水煎服,每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名中医治肾病综合征八个秘方 84.1 益肾健脾汤 【来源】马莲湘,《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芪12克,党参、炒白术、炒山药各9克,甘草4克,茯苓、泽泻、石韦、野 山楂、丹参、制萸肉各9克。 【用法】每日1剂。煎取头煎、二煎,分早晚2次温服,连服10天为1疗程。 【功用】益肾健脾,化湿消肿。 【方解】本病由于肾气亏虚不能行水,水湿泛滥、脾运失调而导致遍身浮肿,乃正虚 邪实之候。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利水、助脾恢复其运化功能,水制而肿消矣;党参、白术、甘草补脾益气。与黄芪同为扶正固本要药。泽泻、石韦、车前子协助利水化湿以通络脉;丹参补血行瘀,以水能伤血,肾病若伴贫血,常致迁延、不易痊愈;山萸肉益肾、利水而不伤阴,怀山药与野山楂能协助恢复脾之运化功能,促进病体早日康复。本方标本并用,其效颇佳。 【主治】肾病综合征。证见全身浮肿,按之凹陷、腹部胀大、腰酸肢倦、神疲纳差, 便溏尿少、面色不华、舌苔白、脉沉细。 【加减】本方治疗肾病综合征平稳有效,治本治标并进,但如见面色?白、怕冷、四 肢不温,属肾阳偏虚,加仙灵脾、巴戟肉各9克,淡附片3克;见咽干、头晕、目涩为肾阴偏虚,加墨旱莲15克,女贞子、枸杞子、生地、熟地1~3味。 【疗效】临床屡用,平稳效佳。 84.2 小儿肾病综合剂 【来源】李少川,《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嫩苏梗9克,制厚朴10克,广陈皮、炒白术各6克,肥知母、云茯苓各9克, 抽葫芦10克,炒枳壳、麦冬、猪苓、泽泻各9克,甘草6克。 【用法】将上药放入容器内,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然后用微火煎30分钟,取120~ 150毫升,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化湿、调理脾胃。 【方解】小儿肾病水肿,乃为脾虚湿困、三焦气气化失司所致。夫一身水液代谢,当 求之于肺、脾、肾三脏,且惟与脾脏关系最密。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主水湿之敷布。若脾胃失调、气机失常、升降失枢,则水湿不能敷布,停而为水、溢于肌肤、发为水肿。小儿脏腑稚嫩、尤易受损,故临床每见此症,治之大要,不外燥、渗、利三法,而健脾不失治本之举。《内经》明训“开鬼门”、“洁净腑”、“去菀陈莝”诚为治水肿之宗旨。后世治水肿之法,多参古训化裁而成,故其源一也。开鬼门即发其汗,方中苏梗能开腠疏表以发其汗,远比麻、桂辛温过燥为安;洁净腑即利其便,方中抽葫芦、猪苓、泽泻皆有甘淡利湿之功,又比过投栀子、木通苦燥伤阴为佳,去菀陈莝即疏涤肠胃之郁滞,使其脾胃得以维其正常的容纳腐熟、俾漫渍之水可以归经。方中朴、陈、术、壳,借其辛香苦燥,以调达脾胃之升降枢机,加知母、麦冬者,一则可制白术之燥,二则又可顾胃之阴。笔者常以此方随证化裁,每多奏效。动物实验表明,此方对提高血浆蛋白、降低尿蛋白、胆固醇均有一定效果。 【主治】小儿肾病综合征,及脾虚不运者所致的肿胀。 【加减】感受风热,出现发热、咳嗽、咽痛时,可去方中苏梗、白术,加薄荷、芥穗、 连翘、金银花;感受风寒而见畏寒,身热肢冷时,可加羌活、防风、苏叶;正气偏虚,兼受时邪时,可加太子参、葛根、柴胡,仿人参败毒散意,以扶正祛邪;病久气阴两虚,或久服激素,出现面赤火升、阴虚阳亢时,可去白术、猪苓,重用知母、麦冬;或配生地以

肾病的中医治疗手段

说起中医治疗疾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中药汤剂,也只想到中药汤剂,但其实中医博大精深,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除了口服还有外用,既有通过药物性味发挥治疗作用,也有对人体进行物理刺激引发其自我调节能力,针对不同的疾病症状表现,总能找到相应的治疗手段方法。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指将药材饮片,或者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因其组方灵活,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需要,所以数千年延用至今。 中药汤剂是中药最为古老的剂型之一,在临床应用中也最为广泛,但必须要强调一点,服用中药必须要先经过正确的辨证,用对药当然可以控制病情加速病情的好转,相反服用不适合的药物,不仅起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病情的加重。 肾病患者需要服用中药调理的,也应该到正规的公立医院找医生给辨证用药,道听途说的药方一定要谨慎对待,适合别人的未必就适合自己。另外有患者担心中药对肾脏不好,以为肾病是不能喝中药的,这是错误的认识,实际上只要用药正确,几乎任何病都可以吃中药。 贴敷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应用中草药制剂施于皮肤、孔窍、腧穴及病变局部等部位的治疗方法,属于中药的外治法,较内治法更为简便易学,容易推广,使用安全,副作用极小,是一个值得系统整理和加强研究的重要课题。 贴敷疗法的应用广泛,例如三伏天的天灸疗法就是贴敷疗法中的一种,配合特定的时间,通过贴敷药物刺激穴位达到治疗效果。对于肾病,多靶点透皮疗法也是一种疗效极佳的中医贴敷疗法,能有效阻断肾脏损伤,修复受损组织细胞,帮助恢复肾脏功能。 中药灌肠法:是指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便有降温、稀释肠内毒素、减少吸收的作用,在古代,灌肠也是宫廷养生排毒的手段之一。慢性肾衰患者应用灌肠法益处甚多,可以通过增加大便排泄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从而起到辅助肾功能恢复的作用。若灌肠后大便过多,便后有虚脱感,则应该暂停或者减量。 针灸: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成,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着一定得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

治疗肾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治疗肾炎中医好还是西医好 中国医学上吧肾看的很重要,实际肾在人体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人体毒素的排除,蛋白的过滤等都是需要肾来完成的。 中医对待病症主要是从源头调养治疗,以养代治。所以很多人认为肾病采用中医治疗,的确比较稳妥一些。采用中医中药保守治疗,可以通过中药的作用,清除体内的免疫复合物,从根本修复肾小球基底膜,防止尿蛋白和潜血的漏出,后期不易反复。 药材的选择。以植物中药为主,摒弃动物中药,特别是毒性比较大的蜈蚣、蝎子等。肾炎患者的肾脏功能比较脆弱,所以,治疗的时候药性应该是高效而温和的,既可以快速修复肾脏功能,又不会伤害脾胃等。 优势: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患者朋友心理更愿意接受温和的中草药,即可以活血散瘀、清热解毒,又不会有破坏食欲、伤害消化系统;与西药相比,更是优势明显,既没有副作用,有可以治本,特别适合小孩子和老年人患病群体,因为,他们的免疫力相对比较弱,不能承受过分刺激的治疗方法。 没错这的确是中医的优势。但中医治疗相对较慢,长期大量的中药会让患者无法接受。 西医自西方引进的比较先进的治疗方式,先进并不是说它对什么病都可以治好。只是他是有针对性的一种治疗方式。也就是说哪里出问题就治哪里。 治疗感染灶对肾炎病情及预后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目前多主张存在明显的感染灶,细菌培养阳性时,积极使用抗生素,多选用青霉素类或其他敏感药物,疗程2周左右。对扁桃体病灶明显,病情迁延2个月以上,病情反复者,可考虑扁桃体摘除。但其对急性肾炎的病程影响亦无定论 对症治疗、利尿:经限制水、盐摄入后,仍水肿严重甚至因水钠潴留导致心衰者,应使用利尿剂。可选用噻嗪类利尿药,但对于GFR<25ml/min时,应选用袢利尿剂,如速尿、丁脲胺。其中速尿的剂量可用至400~1000mg/ 降压:积极而适当的降压有利于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少心脑血管病合并症的发生。 可见中西医各有优势,那么要想很好的治疗肾炎就要发挥各方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规范指南规范

肾病综合征分级诊疗流程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是以大量蛋白尿(>35g/d)、低白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30g/L)、水肿和(或)高脂血症为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两大类(此部分特指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又分为普通型及难治型,难治型肾病综合征是频繁复发型、激素依赖型和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总称。频繁复发型肾病综合征是指经治疗缓解后半年内复发2次或2次以上,或一年内复发3次或3次以上者。 诊断 1.肾病综合征(NS)诊断标准是 (1)尿蛋白大于3.5g/d; (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2.NS诊断应包括三个方面 (1)确诊NS。 (2)确认病因:首先排除继发性和遗传性疾病,才能确诊为原发性NS;最好进行肾活检,做出病理诊断。 (3)判断有无并发症。 肾病综合征鉴别诊断 1.过敏性紫癜肾炎

好发于青少年,有典型皮肤紫癜,常于四肢远端对称分布,多于出皮疹后1~4周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 2.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 好发于中年女性及青少年,免疫学检查可见多种自身抗体,以及多系统的损伤,可明确诊断。 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或NS,常见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诊断依据:①血清HBV抗原阳性;②患肾小球肾炎,并且排除继发性肾小球肾炎;③肾活检切片找到HBV抗原。 4.糖尿病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常见于病程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早期可发现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增加,以后逐渐发展成大量蛋白尿、NS。糖尿病病史及特征性眼底改变有助于鉴别诊断。 5.肾淀粉样变性病 好发于中老年,肾淀粉样变性是全身多器官受累的一部分。原发性淀粉样变性主要累及心、肾、消化道(包括舌)、皮肤和神经;继发性淀粉样变性常继发于慢性化脓性感染、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累及肾脏、肝和脾等器官。肾受累时体积增大,常呈NS。肾淀粉样变性常需肾活检确诊。 6.骨髓瘤性肾病 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见,患者可有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骨痛、血清单株球蛋白增高、蛋白电泳M带及尿本周蛋白阳性,

中医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经验

【摘要】肾病综合征可归属于中医学水肿、虚劳范畴,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依据中医辨证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根据激素治疗的不同阶段配合中医药治疗,可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肾病综合征/中医病机;辨证论治;激素;雷公藤 肾病综合征是在肾小球疾病中表现的一组症候群,以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明显增高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肾小球炎症改变。中医根据其临床特征,将本病归属于水肿、虚劳范畴。目前西医治疗肾病综合征一般采取对症治疗及激素、细胞毒性药物,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容易复发及产生副作用。所以采用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的中医药治疗,是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方向。 1 病因病机 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是由于脾肾素虚,外邪入侵,以致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肾虚则封藏失职,精气外泄,脾虚则生化乏源,以致精微物质匮乏,风寒湿邪壅结于脏腑,终因肺失通调,脾不转输,肾难开阖,水液代谢障碍,水湿潴留,泛溢肌肤,而成本病。此外,水肿的形成也与血瘀有关,所谓“水能病血,血能病水”。总之,本病属正虚邪实之证,以脾肾亏虚为本,以风邪、寒湿、湿热、瘀血为标[1]。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除四肢浮肿外,还可见尿少,甚至胸水或腹水。因低蛋白血症,胃肠道亦呈水肿,造成胃肠功能紊乱,而致呕吐,腹泻,纳食减少,舌苔多腻,脉濡或弦滑。肾病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复杂,各位医家虽认识不尽相同,但本虚标实却是一个基本大纲,或因实致虚,或因虚致实,本虚以肾脾肺为主,标实多见于瘀血、湿热、水湿。 2 辨证治疗 第二次全国中医肾病专题学术讨论会通过的分型标准将本病分为本证4型:肺肾气虚型、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标证5型:外感、水湿、湿热、血瘀、湿浊[2]。使用频率较高的方药如下:肺肾气虚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肾阳虚型多用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合五皮饮、实脾饮,肝肾阴虚型多用知柏地黄汤,气阴两虚型用参芪地黄汤,兼湿热用三仁汤、藿香左金汤,兼水湿用五皮饮合五苓散,兼湿浊用胃苓汤,兼血瘀用补阳还五汤。倩[1]报道,杨霓芝教授综合本病发生的内外因素,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相搏、脾虚湿困、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5型,分别运用越婢加术汤、实脾饮、蔬凿饮子、五皮饮、阳和汤辨证治疗,并且每一型均加用桃红四物汤。刘玉宁等[3]报道,叶传蕙教授将本病分为风热犯肺、脾肾阳虚、湿热壅盛、阴虚湿热、瘀水交阻5型,分别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越婢汤、真武汤合五皮饮、五味消毒饮合程氏萆 分清饮、知柏地黄汤、桂枝茯苓丸进行辨证加减治疗。郑淑贞[4]将本病辨证分为风水泛滥、脾胃虚弱、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6型,分别给予加味越婢汤、六君子汤、温阳利水方、六味地黄汤、温胆汤、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李建华[5]将本病辨证分为脾虚失运、肾阳虚衰、脾肺气虚、肾阴亏虚、湿热内蕴5型,并分别给予自拟补气运脾汤、自拟温阳利水汤、防己黄芪汤合玉屏风散、自拟滋肾清热汤、自拟黄芩滑石汤治疗,并随症加减。 3 根据激素治疗不同阶段配合中药治疗 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并根据激素在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加强激素作用,减少其副作用。牛学仕[6]在开始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阶段,用滋阴降火药,以减少激素所致的“阴虚火旺”症状,方用六味地黄丸合二至丸加减。在激素减量阶段,患者常由阴虚火旺向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转化,治宜气阴双补,在继续用滋阴补肾药的同时,逐渐加用益气温肾中药。当激素递减为维持量时,运用益气补肾活血药。缪静龙等[7]报道,在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时,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激素撤减治疗阶段,宜益气养阴,方用黄芪地黄汤加减;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宜益气健脾,温阳补肾,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激素停用阶段反复感冒或感染者,用玉屏风散加减。

肾炎中医怎么治疗

肾炎中医怎么治疗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采用的是八位一体抗硬抑纤 疗法,通过中医中药口服、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离子导入、 中药足浴、肾囊注射、药浴熏蒸和中药结肠透析八种给药方法将药 物成分直接送达肾脏受损病灶,药物利用率高。到达肾脏后的有效 药物成分,修复受损伤的肾脏固有细胞,缓解肾脏组织微循环,改 善肾脏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免疫复合物和肌成纤维细胞凋亡,加速 细胞外基质降解,积极保护和修复有效的肾单位,逐渐的恢复肾脏 组织结构与肾功能。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应该很清楚了吧,其实如果患者发现了得了肾炎,一定要及时治疗,不能通过激素治疗,那样有副作用,就通 过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进行,相信会有好的治疗效果的! 1、贫血 中度以上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常常合并贫血,出现乏力、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贫血的患者如除外血液系统疾病,应注意是否存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这些都是比较明显的肾炎的症状,患者要积极 的面对。 2、早期尿毒症患者经常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 因此,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合并高血压、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检查肾脏功能,避免肾炎的症状发生。 3、尿量的改变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早期可能仅仅表现为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的增多。健康人如果睡前没有大量饮水,夜间睡眠后应不排尿或仅排 尿1次,如果经常夜间排尿2次以上,应到医院检查尿常规和肾脏 功能,避免发生肾炎的症状。

1、黄芪 黄芪为补气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降血压,消除蛋白尿,并能增加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改善肾小球功能。用法:炙黄芪30克~60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或与粳米100克共煮成粥,早晚 食用。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蛋白尿者。 2、玉米须 属利水药,含脂肪油、挥发油、生物碱等成分,有较强的利尿作用,并能抑制蛋白质的排泄。用法:玉米须60克~120克,水煎分 2次服或代茶饮,每日1剂,可连用6个月。尤宜于肾炎之水肿、 蛋白尿者。 3、水蛭 属于活血化瘀药。药理学证实,鲜水蛭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蛋白质等,能阻碍血液凝固,从而明显改善肾脏的血凝状况, 促进患者康复。用法:取鲜水蛭若干,风干后,粉碎成粉,过筛, 每次服2克,每日2~3次,可连用2~3个月。尤宜于肾炎之血尿、蛋白尿者。 4、五倍子 属收敛止涩药,可减少肾炎患者尿中蛋白流失。用法:五倍子若干,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服3~4粒,每日2次。尤宜于肾炎之蛋 白尿、血尿者。 5、益母草 属活血化瘀药,含益母草碱、水苏碱等生物碱和苯甲酸、氯化钾等成分,有兴奋子宫、降压、抑菌、活血化瘀、抑制微小血管血栓 形成、防治肾衰等作用,尤长于利尿消肿。用法:益母草90克~ 120克,加水水煎后分2~3次服或代茶饮。尤宜于肾炎之高血压、 水肿者。 此外,单味中药白花蛇蛇草、川芎、冬虫夏草、葛根、升麻、地龙等也有一定效果。猜您感兴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