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考试祝福语】

古诗的默写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要当成一种语文能力的获得,比如对古诗词句的理解,其文法的运用等。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陈情表》理解性默写,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 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 《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 《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

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

先自贬身份,说自己: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对晋武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9、文章结尾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12、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坎坷命运;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13、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

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14、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5、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 茕茕孑立,行影相吊。

1

16、李密在《陈情表》中,诉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18、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家门冷落,人丁稀少的句子是: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9、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勾勒出一幅祖母病笃图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0、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21、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2、《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写出了祖母日渐衰

弱的身体状况,以此说明自己不能离开祖母立即赴任。

23、《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24、《陈情表》中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的

句子是: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25、《陈情表》中用门衰祚薄,晚有儿息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26、《陈情表》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

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27、《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28、《陈情表》中李密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写明母孙二人命

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29、陈情表中李密用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两句请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

他的要求

30、《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 李密用"-------,-------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2.《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3.《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4.《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5.《陈情表》用"---------,---------。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6.《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7.《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8.《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9.《陈情表》用"---------,----------。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10.《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11.《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

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2.《陈情表》中李密用"----------,----------。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3.《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14.《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15.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6.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17.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参考答案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4.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6.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7.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8.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9.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0.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2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3.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4.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1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6.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7.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0.《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1.《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2.《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

兴旺缺少幸福。

3.《陈情表》用"---------,---------。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4.《陈情表》用"----------,------。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5.《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6.《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7.《陈情表》用"---------,----------。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8.《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9.《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0.《陈情表》中李密用"----------,----------。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12.《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13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4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俩句是"-----------------,--------------------。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0.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5.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7.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8.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9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0.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1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13.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14.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15.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的理解性默写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重点句子默写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 ---。” 2. 李密用“- ------,--- ----。”来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同时为《陈情表》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 3.《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4.《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晚得儿子,缺少幸福。 5.《陈情表》用“------ ---,----- ----。”两句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6.《陈情表》中表现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的句子是:“-- -------,------- --。” 7.《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8.《陈情表》中形象表现李密形单影只,孤独生活的句子是: “----- -----, -- --- -。” 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 10.《陈情表》中作者用“----------,-----------,----------,-----------。”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11.《陈情表》用“--- ------,----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1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两句是------ ---,--- -------。” 1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写出了他的祖母已活不长随时可能死亡的状况。 14.《陈情表》中李密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相离的请辞原因。 15.《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6.《陈情表》中晋成公绥《<乌赋>序》中的典故写明人因尽孝心的两句是--- ------,----- -----。” 17 陈情表中李密用“-----------------,--------------------。”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8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性命地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 “-------- ---------,--------------------。” 19.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人教版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高二语文理解性默写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讲课稿

《陈情表》讲课稿朱元英 一、导语(仿写) 苏轼曾评论三篇文章: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二、背景知识 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三、诵读,文言知识讲析 四、内容结构分析 1、梳理课文结构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问:李密为何不想做官?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冰。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帝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2、内容分析 问——思考:李密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在封建社会里,辞诏的话不是好讲的,稍不留神便会以“不忠”之罪惨遭杀身大祸。因此,李密必须寻找充分的理由,以十分谨慎的言词书写表文。特殊的时期,特殊的身份,使作者处于二难的境地里,李密

必修五理解性名句默写(很全)

《归去来兮辞》情景默写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表现作者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悲哀,自责之词是: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7.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认为自己走入迷途还不太远的自恕自慰之词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8.《归去来兮辞》表现陶渊明在回家途中,自己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心情的句子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9.《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10.《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精神上的富足、孤高与物质生活的清贫之间的对比。 11.《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两句写作者在庭园中的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已悠然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2.《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鸟倦飞而知还。

情境式默写《陈情表》

201班周周清过关试题 时间 3.24 姓名 一、默写填空(37分)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是“,”。 2.《陈情表》用“,”两 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3.《陈情表》用“,”两句表现他 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4.《陈情表》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陈情表》用“,”两句 写出了自己的孤单无依,只能和自己的影子相互安慰。 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卧病在床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7.《陈情表》中作者用“,;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8.《陈情表》用“,”写出李密 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9. 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10. 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 ______,___ _______。” 1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2.《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13. 《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心酸悲苦是人神共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优厚待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犹疑不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二、翻译下列加点字(13分) 1、慈父见背 .. .. 2、九岁不行 3、至于成立 .. 4、逮.奉圣朝 5、举臣秀才 .. 6、寻.蒙国恩 7、实为狼狈 .. 8、日薄.西山 9、臣之辛苦 .. 10、听.臣微志

【备课 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备课必修五】姚卿云_《陈情表》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教材 2014-07-27 21:54 : 【课例背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学生埋首在象牙塔中,对社会、人生的关注不够,对传统文化的积淀不熟引起了不少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从学生的作文中,最能看出学生的文化素养。环顾四周,高一学生分不清司马光与司马迁;高二的学生让韩愈去跟王安石做政敌;高三的学生作文时除了李白杜甫苏轼之外再也举不出其他的例子……这都不是个别现象。当学生不以不了解民族传统文化而惭愧,而以说不上几个红透半边天的韩国歌手的名字为羞耻时,我们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又岂能熟视无睹、坐视不管呢?众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的无人问津,诚信、谦恭、孝顺等传统文化思想的精髓渐渐被人们抛弃,“美丽的汉语”正在学生的口中、笔下变得越来越苍白乏味,诸如此类现象,无不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做些什么?恰巧本学期的课文中选录了李密的《陈情表》,我于是抓住这个机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们展开了对于古代“孝道”的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师:苏轼曾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我们在初中学习了以忠情感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篇以孝情动人的文章——《陈情表》。 二、知识回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昨天学过的课文内容,检测一下课文中字词的掌握情况。(指名学生解释屏幕显示的划线词语,对个别难理解的词语,联系语境启发提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期功强近茕茕孑立除臣洗马猥以微贱责臣逋慢刘病日笃犹蒙矜育宠命优渥日薄西山更相为命臣之辛苦生当陨首 三、由课文标题展开思考: 师:李密他这是在向谁陈情?为什么要陈情? 生1:向当时的皇帝。皇帝想让他出来做官,可是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 生2:他不想做官,就写这篇文章来推辞。 师:“他祖母有病要他照顾”是理由,但是,李密真的“不想做官”吗?我们读过课文,他以前做过官没有?那时他祖母就没有年老体弱,宿疾缠身吗? 生1:做过官,我查过资料,他以前是蜀汉政权的外交人才,很受重用,他对刘禅的看法很好,想辅佐他成就一番事业。 生2:课文中提到一句“夙婴疾病”,可以想象老人的身体总是不会太好的。 师:看来,李密不是不想做官,而是—— 生:暂时不能去做官。 师: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朝廷内部矛盾重重,晋武帝为人又阴险多疑。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师:下面,我们看看李密“陈”的什么“情”? 生1:他陈的是当时他的真实情况:幼年多病,父死母嫁,祖母抚养他。 生2:而且祖母现在病得很重,离不开他。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含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五理解性默写题精选 1.《归去来兮辞》中诗歌正文照应小序中“皆口腹自役”的一句是“-----------------,--------------------。” 2.《归去来兮辞》诗中对过去进行否定,对未来抱有希望的两句诗“-----------------,--------------------。” 3. 《归去来兮辞》诗中陶渊明用“-----------------,--------------------。”是对历史和现状的对比否定了过去肯定了现在。 4、《归去来兮辞》用“-----------------,--------------------。”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5、《归去来兮辞》写陶渊明回家后看到的自然环境的两句是“-----------------,--------------------”。 6归去来兮辞中写陶渊明回到家中精神得到了自然的寄托身形得到了得到了很大的安慰的两句是“-----------------,--------------------。” 7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因自然形象的概括了自己的入世和出世对仕宦道路做了适当的终结。 8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回到田园中回到田园谈及劳动的内容是“-----------------,--------------------。” 9 《归去来兮辞》诗中用“-----------------,--------------------。”两句赞美了大自然万物恰逢繁荣滋长而得到精神满足。 10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11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最新《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 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 《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 3. 《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臣无祖母, 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 《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 《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 《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 是: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8、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的地位,对晋武帝的过蒙拔擢,宠命优渥,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岂敢盘桓,有所希冀,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9、文章结尾用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李密《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12、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概括自己坎坷命运;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13、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4、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5、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 茕茕孑立,行影相吊。 1 16、李密在《陈情表》中,诉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18、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示家门冷落,人丁稀少的句子是: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9、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勾勒出一幅祖母病笃图的句子是: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20、李密在《陈情表》中,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的句子是: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21、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22、《陈情表》中“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写出了祖母日渐衰 弱的身体状况,以此说明自己不能离开祖母立即赴任。

《陈情表》精品教案讲课讲稿

《陈情表》精品教案

《陈情表》教案 高二语文备课组钱国雷 2014年9月1日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方式和形象精粹的语言;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 3、体会本文凄切委婉的陈情技巧,理解“忠”“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二、背景介绍 此表是西晋初晋武帝泰始三年(公元267)写的。魏国后期,魏的实权落在司马氏手里,到魏元帝曹奂咸熙二年(公元265),司马炎代魏即帝位,改

国号为晋,年号泰始。在此之前两年,蜀汉(刘备建立的政权)已经灭亡(孙吴到公元280年才灭亡),李密的家乡由晋统治。李密有学问,所以晋武帝想征他做官。 三、文体知识 表,是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四、题解 陈——陈述、禀报 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隐情、(孝情、忠情)③情理(忠孝之道) 表——奏章(“表”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虽是公文,但并不是为了表达对国家大事的意见主张,而是臣子为了向皇帝表述自己的请求。) 所以“陈情表”就是“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 五、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朗读课文,正音。(见《金榜》P30自主学习:字音辨识) 2、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1段:凄苦,悲凉;第2段:感激,恳切; 第3段:真挚,诚恳;第4段:忠诚,恳切,期待。 六、再读课文,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①对照注释,自由诵读全文,自行圈点加注。提醒学生注意“鲜”“期”“强”“洗”“有”

逍遥游和陈情表情景式名句默写附答案

逍遥游和陈情表情景式名 句默写附答案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情景式名句默写答案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 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欲知而不加劝,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_小年不及大年_。 4.《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若夫乘天地之正,_而御六气之辩,_以游无穷者,_彼且恶乎待哉? 《陈情表》情景式名句默写

《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

《陈情表》获奖课堂实录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陈情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

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情景默写 1.《陈情表》中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的两句 , 。 2.《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孤独的长大成人。 3.《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他的家门不兴旺缺少幸福。 4.《陈情表》用“ , ”两句表明自己缺少亲属帮助 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5.《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 慰。 6.《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 , ”。 7.《陈情表》中作者用“ , ; , ”四句写出他的进退两难。 8.《陈情表》用“ , ”写出李密身份虽低但却得到重用。 9.《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在世间的时间很少,已在弥留之际的四句是“ , , , ”。 10.《陈情表》中李密用“ , ”写明母孙二人命运一体实难 相离的请辞原因。 11.《陈情表》中李密从年龄的角度说明可以暂时不应命的原因的两句是“ , ”。 12.《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 , ”。 1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要求晋武帝的怜悯他的 现状并准许他的要求。 14.《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达他将不惜为国出力和报答皇帝大恩德两句是“ , ” 15.《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说明了在前朝任职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两句是“ , ”。 16、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来概括自己坎坷命运。用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___ _____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17、李密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 ” 18、陈情表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用“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 _、_______ ___”形容祖母垂危之状。 19、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______ 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 。 20、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______ _ __ _,______ ____。” 21、《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23、文章结尾用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24、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 _ ;_________ ___,________ _ 。 ________ ____,________ _。 《论语》 1.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很好地阐 释了 “文”和“质"的关系: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俗,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 , 。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做事和说话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 “ ”,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4. 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仁就是要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的句子是: , 。 5.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一旦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的句子是: , 。 6.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实行仁德,在于自己,不在于别人的句子是: , 。 《老子》 1.“上善若水”语出《老子》“ , ”,意思是说,最 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老子说,“ ; ”,主要是依据他的朴素辩证理论,一般地讨论作为艺术美鉴赏对象的“五色”“五音”,如果变成了过分的感官享受和毫无节制的满足,就会失去鉴赏艺术美的初衷,甚至会失去其审美价值,而成为一种事与愿违、伤害身心的精神负担和审美“灾害”。 3. “ , ”,推广 开来说,正是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不争”,所以才能达到“争”永远也达不到的境界——谁也不能和他争,谁也争不过他。 4.老子用“ , ”作比喻,说“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 ,不足取的。 5.老子曾经说:“ , 。” 意思是说,自己可以相信的、对自己真正有益的话不会好听,但阿谀奉承的好听话千万不可以相信。” 《大学》 1.《大学》中提出“ , ”,说明从主掌最高政权的人到一般平民,一律都以修养自身的德行为根本。 2.《大学》中儒家以修齐治平层层推进,由己及人,达到天下太平的三句话是“ , , 。” 《中庸》 1.《中庸》中论述达到"中和”后的思想境界的两句话是: , 2. , , , , 是《中庸》中关于治学的名句。句中的五个“之”字指的都是学习对象 各种知识。意思是说,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细地向别人询问,缜密地进行思考,明确地分辨是非,踏踏实实地去践行。

选择性必修05-2017年版新课标高中语文72篇必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陈情表》(含答案)

二、选择性必修(10篇) 05《陈情表》(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理解性默写】 1.在《陈情表》中,作者李密向晋武帝上表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起到总起和概括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其中提到自己早年丧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我们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可以知道李密不但是家里的独子,而且至少是两代单传了。 4.在《陈情表》中,李密一开篇写到了自己幼年的生活情况,其中提到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发育迟缓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自己家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陈情表》中,面对太守和刺史的举荐,李密的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陈情表》中,委婉地拒绝了太守和刺史的举荐之后,李密收到了朝廷先后任命他为郎中和洗马的诏书,对此,李密回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陈情表》中,李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向晋武帝表明了自己本来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形象刻画自己幼年寂寞、孤独惨境的句子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陈情表》中表现李密祖母命在旦夕的句子,,,。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5.《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7、《陈情表》中李密申言自己的苦衷是人神共鉴的句子,,。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原版多一空) 8、文中李密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先自贬身份,说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位,对晋武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无比荣幸,所以不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得体,消除了晋武帝的疑惑。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9、文章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10、李密形象表明自己是否应诏,进退两难的句子是,;,:,。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11.李密《陈情表》“,,”,申述了孝敬祖母,不能远离的拳拳之心。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2、李密《陈情表》中开头用:,概括自己坎坷命运。,,,表明家门冷落,人丁稀少。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13、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作者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14、为了打消晋武帝可能有的猜忌,李密在文中表明自己很想官职显达:“,。”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15、李密在《陈情表》中,形象地写其孤独情境的名句: ,。 茕茕孑立,行影相吊。 16、李密在《陈情表》中,诉其进退两难处境的句子是: ,;,。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17、李密在《陈情表》中,用比喻手法写祖母刘氏年老病危的句子是: ,,,。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逍遥游》和《陈情表》情景式名句默写(附答案).

《逍遥游》情景式名句默写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逍遥游》情景式名句默写答案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的句子是__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_去以六月息者也_。 2.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且举世欲知而不加劝,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用对比手法说明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小的寿命赶不上大的寿命的是句子是:小知不及大知,_小年不及大年_。 4.《逍遥游》的主旨句是:_若夫乘天地之正,_而御六气之辩,_以游无穷者,_彼且恶乎待哉?

《陈情表》情景式名句默写 1.《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陈情表》中申诉自己未敢违逆君命,但又不能离开祖母的进退不能的两难境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陈情表》中抒写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情深意重、感人至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通过对比说明尽孝时短,尽忠时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 6.《陈情表》中以乌鸦反哺为喻,来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陈情表》中表现活着不惜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情表》情景式名句默写答案 1.《陈情表》中总写自己命运坎坷的句子是:臣以险衅_,夙遭闵凶_。 2.《陈情表》中描写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5.《陈情表》理解性默写

15.《陈情表》 1.《陈情表》中,李密用“,”作为“陈情”的开始,同时这也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括。 2.李密半生坎坷,在《陈情表》中自言自己“,。, ”怙恃双失,宛然一只被猎人击毙父母的没有羽翎的乌鸟。 3.《陈情表》中,李密写自己“,”。这正是家道衰落的表现,单枝独芽寡人一个,门庭衰败,连个童仆都没有。 4.李密年少时期,家道衰落,没有外戚,家中也没有仆人,平日里他“,”。 5.《陈情表》一文,李密以乌鸦反哺为喻,揭示自己上表的目的一句是:,。 6.《陈情表》中,李密言及祖母近况时用了四个连句,“,, ,”,隐喻形象地表白了祖母大限临头,而自己只想完成一刹那的义务,享受一刹那的幸福而已。 7.《陈情表》中,李密希望晋武帝同情自己的遭遇,进而答应自己的请求。“,”两句表现了他对武帝极其忠爱、无比尊崇、十分殷勤的心情。 8.“,;,。”一边是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另一边是对日益病重的祖母的孝顺之情,出自肺腑,句句有理,处处合情。 9.在《陈情表》中,为了打消晋武帝对前朝旧臣的猜忌,李密在文中用“,”两句表明自己醉心官场,贪慕名利。 10.整篇《陈情表》密布着感情的浓云。在李密的笔下,展现出一位可亲可敬的慈祥的老人形象。她悯孙孤弱,躬亲抚养,对李密有着大恩大德。二人关系正如李密所言:,; ,。 15.《陈情表》答案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5.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6.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7.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8.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9.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陈情表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1、本文是一篇情满笔端,措辞恳切的至情美文。文章委婉得体,悲恻动人。作者无论是诉自己的孤苦之情和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还是述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之情和对晋武帝的忠敬之心,都十分感人。在阅读理解时,应结合作者的身世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鉴赏古代散文,读懂文字是关键。只有在真正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鉴赏。本文有许多古今异义字和一词多义的现象,讲解时须着重指出。本文运用语言十分精练准确,在熟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3、学习古代散文,要特别注意诵读,最好能熟读成诵。本文文笔简练流畅,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四字句和对偶句的交错使用,不仅言约意丰,而且节奏鲜明,琅琅上口。教学中,采用“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加以体会,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抑扬顿挫和快慢节奏,读出作者的感情和文章的节奏感。 〖学情分析〗 就像秃顶的人怕人说“灯、光、亮”一类的话一样,基础知识差的学生也不愿听到“差班、差生”一类的话,我所教的班级正是这样:基础差、有自卑感、学习怕困难、缺乏自信心,但自尊心、好胜心和表现欲很强,渴望得到肯定、表扬和鼓励,情绪容易激动。在文言文学习方面。他们有如下特点: 1、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太少,对文意和词句的理解存在很大困难。在疏通课文语句的过程中需要补许多基础知识。学习进度缓慢,课时要增加。 2、语文基础薄弱,对学习文言文不感兴趣,但他们一旦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和成功,就会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提问和讨论时的启发和引导中,多给他们一些肯定和鼓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学生在阅读时只猜测文章大概意思,不注重字词落实,对作者写作意图、感情等方面往往片面地推测或断章取义。但学生喜欢反驳与己不同的意见,乐意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在教学中设置一些适量的质疑问难,以引起他们的讨论或争辩。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加以正确的引导,恰当地梳理问题,可使他们加深对字词的印象和对文意的理解,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能力的提高。 4、学生不愿朗读和背诵。但学生模仿能力较强,用领读和范读指导朗读,可达到诵读的效果。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苦情、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和其用词的精练准确。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讲解表达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讨论作者说理周密,表达感情淋漓尽致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学习难点〗 作者委婉陈情的方法步骤;诵读时的对各段情感的把握。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解法,在疏通课文时注重常用实词和虚词的讲解。 2、运用提问和讨论加固对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的掌握。 3、联系背景和关键语句,启发和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感情。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提供相关讨论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然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取新知。 4、通过范读和讲解表达作者感情的关键语句,指导学生有表情地反复诵读课文。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教具使用〗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过程〗(第三课时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