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哲学教案

高二哲学教案

高二哲学教案
高二哲学教案

高二哲学教案全套

第一课时

【课题】:前言

目的:①识记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②明确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与联系;

③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④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则、意义;

⑤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热情。

重点: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教程】

【复旧】在高一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在思考几个问题:

生产者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价值,为什么重视商品的质量?(物质承担者;信誉)

冬天茄子为何比夏天贵?根本原因是什么?

居民信房热、旅游热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说明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对西部地区实施税收优惠,鼓励西部发展,免收农业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说明了什么?【导新】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文,意思是使人聪明的学问。

【预习思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世界观、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具体科学与哲学有何区别与联系?哲学与世界观有何区别与联系?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吗?学习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哲学的形成: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

认识世界自然科学——具体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

改造世界

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

世界﹛主观世界(思维、观念)

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哲学↓

分析:①具体科学知识形成的基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活动②分为两类:自然科学,以自然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如天文学,数学,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以社会活动,人的思维为研究对象,如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③特点:研究某一领域中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进一步思考,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共同的性质和规律?经过长期的积累,在具体科学的基础上形成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世界观。

世界观与哲学

不同点:世界观人人都有,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

界观。哲学需要进行专门的学习才能获得。

相同点:对象相同,都是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的关系。都属于意识,都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

哲学与具体科学(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

区别:研究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哲学研究研究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

基础

具体科学——————哲学

指导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例: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又说:哲学要是不与具体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具体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决定

世界观——————方法论

体现

例:生病了怎么办?法轮功;科学。老太婆登到高山上祈求神灵保佑。

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有正误之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

?根本目的:

哲学家与船夫的故事:

一个船夫在急流中驾驶着小船,船上坐着一位哲学家。哲学家问船夫:“你懂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懂数学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正在这时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和船夫都掉进了水里。这时船夫喊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会失去整个生命。

?意义

例:一道高考作文题:一对姐妹到公园玩,回来对母亲报告各自的感受。姐说:那可真是一个好地方,荆刺上也有鲜花。妹说:那真是一个鬼地方,鲜花下面也有荆刺。小姑娘评论玫瑰园;看待网络(网络既然有缺点,为何不取消)前进性和曲折性

?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着重于理解和运用。

第一课一切从实际出发

第一课时

课题: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目的:理解原理和方法论;识记基本前提

难点: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重点:原理和方法论的运用

教程:

【复旧】世界观——哲学;哲学——具体科学;世界观——方法论

【导新】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在思考,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是谁创造的?

基督教有“六日工程说”:说上帝是世界的创造主,创造世界只花了六天。第一天创造了光;第二天创造了天堂;第三天创造了植物;第四天创造了太阳、月亮、星星;第五天创造了各种动物;第六天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第七天休息,所以后来每七天为一周。中国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的传说。这都是荒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问】为什么说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有何启示?为什么人类产生以后也是客观的?人们利用自然物和改造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什么?现在生态环境恶化,对我们有何启示?

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天体,生命,人类起源)

?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利用自然物——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

改造自然物——自然物人工化的基础与前提: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属性与规律

自然界客观性原理(★人们不能够创造自然物,只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如生产轿车、冰箱)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方法论】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②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界是客观的≠自然界是不可改变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都是物质世界

【分析】:根据考古发现,我国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已知世界最早人类,而地球年龄46亿年,宇宙年龄更大。①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②生物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③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利用自然物——利用煤燃烧;利用水解渴;利用金银充当货币(自然属性)“金银天然不是

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改造自然物——树——桌子(电线)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已经培育出了“基因鱼”,“基因猪”——如果没有猪和鱼,没有染色体上的基因,没有基因变化规律。就不会有“基因鱼”,“基因猪”

例:青蛙是农田的保护神,50只青蛙可以保护6亩稻田,蛙粪是上等的有机肥料。青蛙还对一些疾病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量捉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1988年,孟加拉国人捉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餐桌上,得到1000万美元,结果虫灾严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虫药,而且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例:自然环境正在恶化,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有科学家认为避免生态环境恶化与避免世界核大战同等严重。据统计,全球每一年有17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耕地面积每年损失2100万公顷;有13亿人没有干净的饮水;有18亿人因为水污染而生病;洪水泛滥,水土流失,非典、禽流感的发生,都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惩罚。说明了什么?

公益广告:游戏失败了,可以再来;拍卖——最后一瓶无污染的水;空气

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例:退耕还湖还林还草;从4月1日起,首次将木制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列为征税对象,新增了高尔夫球及球具等高档消费品税目,提高了大排量汽车的税率。党和国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9想一想

课题: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目的:理解物质概念;理解社会的客观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重点:理解社会的客观性

难点:物质概念

教程:

【复旧】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

【导新】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也是客观的。

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思考:有人认为理解自然界的客观性容易一些,而理解人类社会的客观性则困难些,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评价:教材P10小字两种观点。(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1、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从产生看)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从基础看)

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马克思说人们只有解决了吃饭、穿衣、住房的问题,才能从事政治、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活动。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生产力————客观的,生产关系———客观的(例经济制度)

生产力是客观的,人们既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生产力,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由诸多客观因素决定的。

例:愚公移山故事,只能用锄头挖,扁担,不能使用推土机、汽车。神六号不可能在原始社会上升。

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生产关系只能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来客观地决定,而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随意地来选择。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以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以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说明了什么?

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从基础看)1958年,中国曾想早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大食堂,结果是全国性大饥荒。(例经济制度)

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梁启超想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袁世凯想当皇帝,张勋要复辟,结果失败了,说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意识三个部分。其中,前二者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第三者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在内容上是客观的,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都是物质世界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内容: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

客观实在性:(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本质属性)区分物质与意识的标志。(板书)

物质可以独立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它都存在。意识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赖于物质而存在。

可知性: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否承认这一点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物质概念坚持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内涵: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的概括和总结;外延:除意识外的万事万物

哲学上的物质=|==物质的具体形态(共性——个性)(板书)

前者是对后者的抽象概括,是不生不灭的;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它除了具有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性。是有生有灭的。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中

哲学上物质=|==自然科学上物质(共性——个性)(板书)

要把握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板书)

多样性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但世界的本质只有一个,是物质,这是统一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物质具体形态(金木水火土)

例:整个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火。水是万物之源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自然科学中的物质(原子)

辩证唯物主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课题: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目的:理解意识的含义,意识的三种形式;宗教的本质

重点:意识的含义

教程:

【复旧】自然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的含义,惟一特性、本质属性是什么?

【导新】人类产生之后,世界上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物质现象如——,还有一种是意识现象,如观点、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

【预习思考】什么是意识?为什么说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了人脑就有意识吗?人脑是产生意识的源泉,对吗?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为什么有鬼神观念?例:德国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一只长着羽毛的动物。如果牛能绘画,那么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说明了什么?

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1.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起源)

物质世界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进化——人——才可能产生意识。只有人才有意识,动物没有意识,如狡兔三窟,蜘蛛结网,燕子筑巢这是动物的本能。更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有了人不能说就有了意识,如“狼孩”。只有经过社会实践,

例:狼孩,熊孩没有意识。

在印度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现象。这些“狼孩”中有些已八九岁了,但还不会说话,不能思维,其习惯与狼的基本一致。

上述情境材料揭示了什么哲学道理?离开社会客观实际,人的意识无法产生。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内容不是来源于人脑,人脑是意识的源泉(错)

例:前苏联有一科学家叫朗道,12岁读大学,正当风华正茂时,遇到车祸,脑部受损,无法思维。思考: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吗?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本质)

怎样才能形成意识呢?客观存在——实践——人脑——意识(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客观条件:客观存在,人脑,实践)

例:上世纪4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士曾做了一个惨无人道的实验:他从孤儿院选了一批新生儿,置于暗室之中,只保证他们生存,但避免任何社会刺激,结果他们成为白痴。他的实验受到了社会的强烈谴责,但他所得到的资料是宝贵的。

从意识的含义中可以得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说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为什么说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性质:正确的思想意识;错误的思想意识(宗教本质)

形式

?层次:具体感觉;(现象)

抽象思维(本质、规律)

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现阶段的客观事物

?阶段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当时的客观事物

对未来的预测——根源于客观事物的过去,现状和发展规律

①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比如宗教就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宗教观念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某种原型。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

②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商品;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③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觉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如“我们班的同学真好。”这是对与我们学习、生活在一起的同学作出的现实反映。这是对客观存在的同学之间的融洽关系的反映。

如“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这是对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作出的反映。这是对我国历史事实的反映。我的大学生活。

如“未来几天,天气会转睛。”这是根据天气的运行规律,对未来几天的天气作出的预测。这是根据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超前反映。预见我们会慢慢变老。

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总结:意识的含义,形式深刻地说明了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进一步证明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

第二课时

课题: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目的:理解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主观原因;

识记客观原因

重点: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教程:

【复旧】意识的含义、形式。

【导新】这一步说明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表现: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板书)

【问】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是什么?

李洪志认为:“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因为用这个科学这条路永远都探测不到宇宙的奥妙。”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对“永远都探测不到这个宇宙的奥妙”的观点进行评析。

二、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1、原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认识到了万有引力规律。

例:我国“神舟六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科学家公布人类基因图谱。认识SARS

例:16世纪前人们看到太阳东起西落,误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提出“地心说”;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18,19世纪人们发现银河系;20世纪20年代,人们发现了银可系以外的恒星系;现在人们能够认识到距离地球200亿光年范围内的宇宙世界。

思考:地心说——日心说——太阳系——银河系——恒星系说明了什么?(第2点)

2、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在扩展、在加深。世界上没有不可以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就每一个历史时期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但就历史的发展而言,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哲学史上,有以休谟,康德为代表的不可知论(也叫怀疑论)不利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理解教材P20两句话: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人们的正确意识都是一样的(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学生问教师:“打人与被打有何区别。”历史教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英语教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物理教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政教主任:受到的处分不同。

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等于说每个人的意识随时随地都是正确的。

3、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原因:

?客观原因:最根本的是指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例1: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中反映了李白对一事物的认识是错误的,分析原因。(①客观原因;②主观原因:诗人在知识构成方面存在缺陷。

?主观原因:

①立场不同。

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是我们应当永远坚持的立足点。

例:下雪秀才:大雪纷纷落地;官员:这是皇家瑞气;财主:下它三年何妨;穷人:放屁

例:高考漫画:下雨了,小女孩说好极了(因为刚植花);小男孩说糟透了(准备去踢球)例:哭婆变笑婆:有一老太婆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鞋。下雨天,想到好小女儿鞋卖不出去,哭;晴天想到大女儿伞卖不出去,也哭。有一和尚告诉她,如果是下雨天,应该想到你大女儿伞好卖,高兴;如果是大晴天,应该想到你小女儿鞋好卖给,高兴。例:下岗;纳税;奖金方案的改革;联合国机构改革

教材P22漫画:从表面上看,四伯乐以自己的高矮胖瘦为标准来评价马;而它的深层次含义是,人们如果以自己的个人利益为出发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世界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否正确。人生观是否正确,不仅影响着他的人生道路,而且会影响到他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例子: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没有悬崖。

例: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悲凉)叶剑英:老夫喜作黄昏颂,潢目清山夕照明。(80岁生日,乐观向上)(世界观,人生观不同)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在世,吃喝玩乐。

例:有这样一个故事:两位制鞋商先后到同一地方搞市场调研,先去的那位发现这里的人一律不穿鞋,于是作出判断,这里的人不穿鞋,没有商机,悻悻而去。第二位得出不同结论:这里的人不穿鞋,是因为没有鞋,有很大商机。结果发大财。(思维方法不同)

③知识构成不同。

从性质上看:知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从数量上看: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例:晚上坟地里会发出绿光,有一定知识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政常的自然现象;没有知识的人会认为是鬼。

一个人原有知识正确与否,极大地影响着他对新的认识对象的理解。一般说来,原有知识正确会有助于理解新的认识对象,原有知识错误,则可能导致新的错误。

总之,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怎样获得正确认识?)

例: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但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美国却没有加入。(利益立足点不同)

例:李洪志认为:“现在的科学不算科学。。。。。因为用这个科学这条路永远都探测不到宇宙的奥妙。”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对“永远都探测不到这个宇宙的奥妙”的观点进行评析。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总是在扩展,在加深。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李洪志的这个观点,否认了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是典型的不可知论。这种观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课题: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目的:理解其含义;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重点:原理

难点:含义

教程:

【复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为什么?)另一方面,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导新】什么是意识的反作用?意识能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对吗?请用辩证唯物论有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什么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1、“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含义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例:(图纸--------工人按图纸施工---------建筑物)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意识能直接作用于物质(图纸起指导作用,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图纸)→→指导→→实践→→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作用于→→一种物质的东西

↓↓

↓↓

→→→→→→→→→→反作用→→→→→→→→→→→→物质(楼房)发生变化

思考:

楼房是由图纸变来的吗?(是由一种物质性的东西变来的)为什么图纸不能直接变成楼房?(物质的东西只能由物质的东西变化而来,楼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只能由建筑材料变化而来,而图纸是意识性的东西,不能变成楼房)图纸在建筑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指导作用)

总结: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必须通过实践。

2、原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积极表现(教材P24最后一段)

例:?意识对自然界有反作用

消极表现(教材P25第三段)

积极表现(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正确路线、政策)

?意识对社会有反作用

消极表现(封建迷信、法轮功,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我国历史上的左倾错误几乎断送了我国革命)

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本身变物质

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阻碍)作用。(错)意识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错)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只有正确意识才对事物有反作用。(错)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错)

▲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的原理分析说明。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为什么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什么要不断开发我们的精神资源?(教材P27)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能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信用意识;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引导人们树立新的就业和择业观念。

声势浩大的网上扫黄活动、倡导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非典精神,神州六号所折射的航天精神,奥运精神等等,都是今后考试的命题素材。其共同点在于: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反作用。

例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例2:恩格斯曾把意识喻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请用哲学常识回答:为什么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反映和反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错误的

?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

区别

①含义不同。物质的决定作用,是指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从意识的起源看,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的直接产物。从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即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发展。

②地位不同。物质的决定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作用,不能等量齐观,物质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基础,是第一位的,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决定作用的制约,是第二位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联系:

两者不可分割,否认前者是唯心主义错误;否认后者是形而上学错误。

例:精神不是万能,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例: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

原理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没有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就推动了物质保证;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分析。

(1)防止和克服虚报、瞒报等浮夸作风。根据本地的特点,采取政策。根据同学们基础较差实际,进行补课。

(2)西部大开发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针对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投资过热的实际情况,提高银行利率,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3)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4)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注意】:(1)此原理有两层意思:一是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二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

(2)判断一则材料是符合还是违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时,要注意三点:A 看有没有客观背景;B 看有没有主观内容,如:理论、方法、观点、路线、方针、政策、方案…… C 看B是否符合A,或B是否从A中得来,或B对A起了作用。如果B是从A中得来,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如果B与A相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如果B对A起了作用,则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3)把握例词:物质决定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常见判断例词:根据客观(形势、国情、状况)决定主观、解放思想、修订法律、调整政策;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常见例词:学习、运用科学理论、制定合理计划、提出目标、在**指导下、借鉴经验。

第一课时【总第10课时】

课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目的:理解一切从实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重点:是什么?为什么?

难点:怎么样?

教程:

【导入】《三国演义》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到了祁山,司马懿出兵迎战,诸葛亮派马谡率重兵驻守街亭,以阻止魏军,并立下军令状,如果街亭失守,应当斩首。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深知兵法,既不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他不在山下路口扎寨,而是在山顶上驻兵。原因是孙子兵法上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迫使士兵决一死战。结果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而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预习思考】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科学理论可以作为根本出发点吗?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有什么异同?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出发点。请用有关哲学道理进行分析。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正确的意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意识范畴,不是工作的根本出发点,题中观点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是唯心主义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问:“北方村庄”一开始搞的几个项目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后来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客观和主观的含义)1.是什么?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它要求我们一定要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

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行动指南,但不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属于意识范畴,如果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出发点,就是认为办事情要从意识出发,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前提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后者的哲学依据是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两者并不矛盾。

2.为什么?

?理论依据:物质决定意识。

例: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党根据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的基础上适时提出的,体现了党的建设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

?必要性

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

人们只有承认工作对象的客观性,从它的自身的状况、属性与规律出发,才能把工作做好。

愚人集乳(佛经故事)曾有一人,因为举办宴会要用很多牛奶。他想:如果我每天挤牛奶,要用很多的器具来装,而且可能日久后变质。最好的方法是把牛奶留在牛肚子里,到宴会时再挤出。这个人为想出这个好主意而得意。因此他不再挤奶,也不允许小牛去吸奶。一月以后,宴会已到,他牵出奶牛来招待客人。但怎么挤也挤不出一滴牛奶。

分析:愚人错在不懂得牛的生理特征,不懂得奶牛产奶的规律,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因此没有把事情做好。

例:医生看病下药要了解病情,不能从书本出发;农民种田要了解季节、土地、种子等特点;生产经营者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如果还生产呼机、黑白电视机,必然失败。

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思考:“左、右”倾机会主义在认识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导致什么后果?

(无论是左倾还是右倾,给中国革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王明的左倾路线,几乎葬送了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主观落后客观),王明“左”倾机会主义(主观超前于客观)错误在认识论上的共同特点是,主观认识脱离中国社会的实际,主观没有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与客观相分离。

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特点是,主观认识符合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并能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正确地反映客观,这叫做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可见,是主观与客观分离,还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就成了错误路线与正确路线在认识上的根本区别。

★“具体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符合当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或事物)的实际。(从空间角度)

“历史的统一”是指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同一个国家、单位、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况,只有从随时变化着的情况出发,主观才能准确地符合客观,这就是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主观认识要符合当地的实际。

主观与客观历史的统一:主观认识要符合当时的实际,或者叫变化了的实际,主观认识要随着客观实际变化而变化。

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人们的活动中表现为客观实际和主观认识的关系。而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说到底都是在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既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那么,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主观因素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能否使主观符合客观。

P32议一议: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之就会犯错误。

故事:瘟疫带来的商机

1875年某日,美国一家肉类食品公司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报道:墨西哥发生了畜瘟疫。他想如果墨西哥真的发生了瘟疫,必然会很快传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洲和得克萨斯洲,而这两个州是美国肉类食品供应地,政府必然会禁止这两个地方的肉类食品外运。于是这位老板立即派自己的私人医生到墨西哥实地调查。发现真的发生了,而且非常严重。

这位老板立即从这两个地方购买了大量的生猪和牛肉,并火速运往美国东部。几天后,瘟进入美国,政府下令禁止这两个地方的肉类食品外运,美国肉类食品供不应求,这家公司获利9000万美元。

这位老板从当时当地的实际出发,制定了符合客观实际的计划,从而获利。

总之,无论是从具体的工作来看,还是从党的工作大局来看,以及从一般的哲学道理来看,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怎样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例:马谡:置之死地而后生。

例:按图索骥是教条主义。伯乐所著《相马经》对宝马的等征作了描述。他的儿子

按着书本上所讲的这些特征去相马,结果他捉了一只癞蛤蟆高兴地对伯乐说,我今天相了一只千里马。

例:东邻人家的岳母死了,殡葬的时候需要一篇祭文,这家人就托私塾的老师帮写一篇。塾师便从古本里规规矩矩的抄了一篇,没想到误抄了悼岳丈的祭文。葬礼正在进行的时候,识字的人发现这篇祭文完全弄错了。这一家人跑回私塾去责问老师。塾师解释说:“古本上的祭文是刊定的,无论如何不会错,只怕是你家死错了人。”

例:猴子学人:司马迁小时候很聪明。有一天,他和小朋友玩球,球掉进树洞里,小朋友没有办法。司马迁去提水,把水倒进树洞里,球浮上来了。这件事被老猴子看见了。有一天,一只小猴子掉进树洞里,猴子们没有办法,老猴子提来了水,不一会儿,洞满了,小猴子被淹死了。

老猴子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例:有些领导喜欢“外出考察”考察回来,照搬别人经验。别人种白菜发了财,我们也统统种白菜。

从实际出发与从主观出发

区别:A含义不同:从主观出发就是从本本,经验或主观愿望出发,制定方针政策等。B 哲学依据不同:前者是物质决定意识,是唯物主义方法论;后者——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它使主观与客观相背离,是唯心主义的方法论。

联系:都是方法论,都是人们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都有世界观决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反对从主观出发。

从全面的实际出发,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例:发展当地经济,既要看到当地的有利条件,又要看到当地的不利条件。

例:发展当地经济,客观实际发生了变化,再采取相应的措施。

正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正确地对待别人的经验,科学理论。

例:不是照搬别人的经验,而是从当地的具体实际出发,发展经济。

P32名言:这名话说明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虽然马克思主义对我国的革命和建设有指导作用,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例2:《人民日报》指出: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为什么说“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

答: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分析: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意识,坚持以——为指导有利于我们有效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

?为什么说“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答: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应该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会造成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因而做不好工作。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了解国情,立足国情

预习思考:

(1)中国共产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什么?

(2)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是什么?

(3)为什么要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

(4)青年学生怎样才能做到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

(5)了解国情、立足国情对青年学生有什么意义?

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最重要的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前进的道路。

1、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思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的意义

①——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②——是科学地制定和坚定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3、青年学生了解国情,立足国情的意义

①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②只有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才能增强历史责任感,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③只有了解国情,才能较好地思考和处理自己遇到的社会问题。

课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目的: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基本派别;两者的根本分歧

理解根本分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重点:根本分歧

难点:旧唯物主义的缺陷

教程:

同学们,第一节讲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第二节讲意识;意识的含义;世界上到底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而是先有意识后有物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作了完全相反的回答,形成两大基本哲学派别。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注意:没有包括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因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正确回答了两者的关系。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都没有。

?类别: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缺陷:把哲学上的物质等同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物质形态。(金、木、水、火、土、天地、气)代表: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

例:水是万物之源;这个世界是一团永不熄灭的活火;P37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所依也。我国古代五行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组成。

②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缺陷:把哲学中的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缺少辩证法思想;唯心史观。

代表:费尔巴哈

例:物质就是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质

③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代表:马克思、恩格斯

①②是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比较:

相同点:根本观点相同

不同点:物质含义;只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只强调解释世界。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类别: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人的意识决定的

代表:王守仁、贝克莱,慧能和尚(不是幡动、风动,而是心动)

我只要闭上眼睛,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悬崖。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不是贝克莱的父母生了贝克莱,而是贝克莱的感知生了他父母。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是由神灵或某种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决定的。

代表:一切宗教,黑格尔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哲学的基本派别

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原因)

①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②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

①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界限②是区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谁决定谁。(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

例1:“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名话是A

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实用主义命题

例2:辨析:“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概括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它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但没有体现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说,题中观点没有完整地概括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片面的。

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在内容上实现了两个统一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费尔巴哈的唯物论,黑格尔的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不是终极真理。

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故事:勇敢的牧师

一艘轮船在途中遇到风浪,逐渐下沉。船长大声问:谁会祈祷?船上有一名神父自告奋勇地回答:我会。船长说:那好,你就开始祈祷吧,其他人都穿好救生圈等待,因为,正好少

一个救生圈。

封建迷信;宗教政策;法轮功

?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

?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

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头。他疑心是邻家的儿子偷的,就很注意他,总觉得他走路、说话等动作态度无处不象是一个偷他斧头的人。不久,老头儿在他自己上山砍柴的山谷里找到了斧头。他再留心邻家儿子的动作态度,就没有一处象是偷斧头的人了。

[简要分析] 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该有认真精神。但有的人往往用自己的成见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是要不得的。

?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

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一课时

课题: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目的:识记联系的含义;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重点:联系的普遍性

难点:联系的客观性

教程:

【导入】引导学生学习前言:

唯物论回答了这个世界“是什么”——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本质是物质。

唯物辩证法回答这个世界“怎么样”——认为这个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发展观点,按客观规律办事。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观点。联系是唯物辩证法的起点。(板书)

【预习思考】

1、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正确)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正确)“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的。

2、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3、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4、7月2日,中国文化年在巴黎落幕。中国的熊猫,团体操表演让法国人如醉如痴。10月——7月,法国文化年在北京,上海,深圳举行,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系。请用哲学分析。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中法文化年使中法之间的联系有了新的具体形式,两国关系

更加紧密,推动了两国的交流与发展。

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事物之间(外部联系)相互影响

联系是指╳的╳的关系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联系)相互制约

例1:在桑基鱼塘中,“桑——蚕——鱼”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食物链内部,“桑——蚕——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同时又与外部阳光,空气,水分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2:学校(政教总;班级之间)

例3:非典的流行,影响了交通运输,商业,旅游,教学,但有利于药材的生产和销售。

思考:哲学上讲的联系与我们生活中具体的联系是什么关系?(共性——个性)

2.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可变性

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表现:

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事物内部)

例1:社会生产的总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细胞(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人的一生

例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

分析: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是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事物之间)

例:杀狼保鹿鲶鱼效应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例:学校小卖部)

例:非典流行的影响;“9。11”恐怖事件影响了整个世界;东南亚金融危机不仅波及到整个东南亚,而且影响到中国,俄罗斯,美国,巴西等。

每一事物与周围事物之间存在着横向联系;自身存在着前后相继的纵向联系。(我们要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积极利用有利的联系,尽量避免不利的联系)

例:孟母三迁

例:人类社会: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同一事物的过去,现在,将来也存在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整个世界)

【注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是不能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具体的。(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正确)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正确)“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是错误

【整合】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案

1.1 生活处处有哲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爱智慧之学,智慧的朋友就是哲学;学好哲学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哲学并不神秘,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都离不开哲学,并且由哲学指导。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 【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启发学生,培养学生发现生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哲学、期望和智慧做朋友。感悟人生的价值以及世界存在的意义。用智慧去激发学生内心的爱,用爱去感悟人、社会、自然。散发自身的正能量,体会生活处处的美好 【教学重点】 哲学智慧和思想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为什么要热爱智慧? 【教学难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景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学习一本新的教材,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对于哲学这个词,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是听说过的,请大家说一下,在你的头脑中,你对哲学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生:答略 师:大家的回答真的是多种多样,但是在这些回答中,我大概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哲学神秘,哲学很空,哲学离我们很远。。。。。。 在没有学习哲学之前,大家对于哲学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都是正常的,要想真正的了解一门学科,要想对一门学科有一个符合实际的评价,只有深入的去学习它。哲学是不是神秘,哲学究竟空不空,这些问题我们先不说,我们先看一下,哲学是不是离我们很远。 师:进入了高二,我们就面临着选科问题,同学们在选科的时候,都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生:答略 师:同学们考虑的因素很多,但是都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里面其实就用到一个哲学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 师:在我们确定了选科以后,我们就要努力的学习,争取获得优秀的成绩,那么,好的学习成绩取得需要哪些方面的因素呢? 生:答略。 师:同学们说到了学校、老师、同学、班风,说到了个人的态度、方法、毅力,这些因素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方面:个人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道理:内外因。师:每次考试,都会有个成绩的排名,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排名的呢? 生:答略。 师:对于排名,有的同学说好,有的同学说不好,而且各有自己的理由,其实对于排名,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好与不好,我们要学会辩证的看问题,要全面的分析。 师:中国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最富有哲理的语言,很多成语、俗语和谚语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简单列举几个: 投影展示:

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高二政治—— 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 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 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 (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 (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 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 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二是二者的区别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教学目标】 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 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人生如同在池塘里钓鱼,选对池塘才能钓大鱼,在错误的地方垂钓,肯定钓不到想要的鱼。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公元前638年11月初一,宋楚两军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相遇。宋军的数量小于楚军,处于劣势。但是宋军占据了河边的有利地形,在楚人还没渡完河的时候,宋军已经列阵完毕。公子目夷建议说:“彼众我寡,我军获胜的希望不大,不如趁现在楚军还没有完全渡过泓水,我们发动截击,完全有把握扭转劣势。”宋襄公不听,他认为截击正在渡河的对手是不道德的,于是就约束全军不得出击。待楚军渡过泓水、正在慌忙列阵的时候,公子目夷又建议道:“我们趁敌人还没有列阵完毕,掩杀过去,还有希望获胜。”宋襄公又拒绝说:“要等敌人列阵完毕,我军才能出战。” 很快,楚军排列完毕,严阵以待,宋襄公这时候才下令对楚军发动全线进攻。他自己亲自驾着兵车,车上飘扬着“尊王攘夷”的大旗,杀向楚国的中军。一场大战下来,宋军惨败,宋襄公精锐的中军全军覆没。宋襄公本人也在乱军中被砍伤了屁股,亏得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等人拼死搭救才逃回商丘。 宋国在泓水之战中损失惨重,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就连齐孝公也趁火打劫,借口宋国没有参加由陈国发起的颂扬齐桓公的盟会,起兵伐宋。宋国开始沦为大国的附庸,在楚国、晋国等大国之间艰难摇摆以求生存。 宋襄公的霸国梦自此彻底终结了。而他本人也因这次战争的伤势而去世了。 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宋襄公会失败引导学生得出客观实际的含义,以及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重要性。通过引导得出下列三个结论。 1.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从实际出发,就要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选择题) 1. (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 (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 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 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 (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 (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9. (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0. (09海南卷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09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12. (09全国卷Ⅰ3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

高中政治必修四教案全册

《生活与哲学》教案 所教班级 执教者

目录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彭琳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彭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段霞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索世界的本质………………………………………段霞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陈婷婷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陈婷婷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忽丽霞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忽丽霞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张琳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张琳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李永朝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李永朝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1、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难点: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三、【知识梳理】 1.哲学怎么产生的? 2.哲学的本义? 3.哲学的任务?(功能.作用) 四、【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五、【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产生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产生于哲学家的实践活动和主观情绪中 D.哲学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2.人们面对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而进行的思考,不可回避地触及具有哲 学性质的问题。这说明( ) A.哲学的智慧是人努力想象出来的 B.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都是哲学思想 C.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 D.实践的发展是为了适应哲学的需要 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 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意在说明( )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第一课时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一)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联系的含义 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有谣言说盐受到核污染不能再吃,而吃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引起市民疯狂抢购,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国家发改委紧急通知主管部门稳定物价。 3月17日,中国盐业总公司要求各地保障食用盐市场供应,稳定市场和价格。继而,北京市疾控中心重申:我国未收到核污染。因此,居民不需要补碘。 设问:你的家里多买盐了吗,在哪买的?“抢盐风波”如何平息的? 学生:讨论,回答(略)家里没买,但村里很多人抢购,导致一度缺货。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及时表扬) 媒体上宣传,周围人们的谈论,见食用盐供应正常,生活上并无异常现象,觉得是谣言。 教师(小结): 抢盐风波的参与者有哪些?由民众、商家、幕后推手等多个主体共同主演的一场闹剧,这些闹剧的各人员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从哲学上讲,“ 这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就是联系。 2.联系的特点。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思考:联系的观点具有哪些特点? (`1)联系的普遍性 思考与探究 2011年10月,淘宝商城毫无征兆发布新规,调整技术服务费和商铺违约保证金,最高涨幅高达150%。新规终使中小卖家发动了“淘宝十月围城”(淘宝中小卖家持续有组织地攻击大卖家的围城事件)。(10月10日,淘宝商城发布了《2012年度淘宝商城商家招商续签及规则调整公告》,核心内容是将技术服务年费从以往的6000元提高至3万元和6万元两个档次,涨幅为5倍到10倍。同时,商铺的违约保证金数额全线提高,由以往的1万元涨至5万元、10万元、15万元不等,最高涨幅高达150%。 公告还指出,续签时间为2011年10月17日至2011年12月20日18时止,且续签商家2012年度技术服务年费的缴纳和保证金的冻结必须在2011年12月26日之前一次性完成。年内不能缴费签订新一年合同的卖家,将被清退出商城。) 15日,商务部表示,希望淘宝商城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积极行动回应相关商户特别是中小商户合理要求,并强调相关企业和个人必须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淘宝商城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抗议”。 学生思考:为什么在10月10日,淘宝商城宣布将正式升级商家管理系统后,引发很多不同的人的关注? 教师总结得出结论:这些问题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活动安排: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蕴涵联系原理的成语、俗语、古诗等。看谁找的多?鱼儿离不开水——直接联系、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和整体的联系、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因果联系。 通过以上的活动,让学生对联系的普遍性有具体的认识。 思考回答:是否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是否事物就因此而丧失了独立性? 例如:你家老母鸡下了一个Egg,与公司的财务印章,有没有联系?” 温馨提示:联系具有条件性:联系是普遍的,但是,事物具有相对独立性。 (2)联系的客观性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案人教版必修三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哲学的含义,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哲 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运用: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认同哲学对于人生 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哲学的含义 教学难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三.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具:多媒体课件,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五.课型:新授课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提问: 导入新课:辩论:“笑比哭好”?“哭比笑好”?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归纳:我们应该全面的看问题,不能走极端,片面化 全面的看待问题,还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明 学生讨论,回答(网络等) 讲授新课: 生活处处有哲学 自主合作探究(一):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 -----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 2.漫画:甲:下雨好极了乙:下雨糟透了

-------立场不同,则感受不一定相同 3.漫画:乌鸦用吸管喝水——狂妄之徒,你竟然坏了祖上规矩! ------应有创新精神 自主合作探究(二) 你在抬头看天空时,你都思考了哪些问题?(分小组交流,总结) 教师总结:思考的问题可归纳为三类:有关自然界的问题;有关人类社会的问题;有关人自身的问题。 活动:智力体操 有一艘船载着三个人,其中一个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另外两个分别是著名的生物学家和数学家。不料在海上发生了意外,为了挽救另外两个人的生命,把损失降到最小,必须把一个人扔下去。 那么你应当把谁扔下去呢?运用你的理性思维 -------把最胖的扔下去 教师总结:从实际情景出发,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你能再想出一些蕴涵哲学道理的寓言、成语、警句、典故吗?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小马过河 思考:人们的这些哲学思想、哲学智慧是生来就有的吗?如果不是,那么它是从哪里来的? (从小马过河这个故事加以引导)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补充:哲学上讲的世界,包括三个部分: 一是自然界,二是人类社会,三是人的思维和意识,这与我们说的通常意义上的世界是有所不同的。 多媒体展示图片:有趣的哲学命题,加以解释 白马非马,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马”“花”“河”“风”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哲学家却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有人认为哲学是哲学家们主观情绪凭空想像的,你认为呢?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二.哲学的定义 【本义】Philosophy源自希腊的西方学术名词翻译。 Philo +sophia =Philosophy 爱+智慧=爱智慧/思考的乐趣。 试一试:和哲学家比智慧(哲学家的故事) 1.好驭手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暴躁,有人问苏格拉底为何娶这样的女人为妻-他笑道:“如果你能驯服一匹烈马,那么其他马又有何难驾驭的呢?我能忍受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 执教人:株洲市工业学校曹学平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对待人生。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正确进行人生选择。 教学重点: 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 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4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正确选择人生道路,远比一些跑得快的人生重要。 如何理解选择呢?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和激情。 选择的重要性 选择是人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法国哲学家萨特有一句极富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大师告诉人们:人生处处有选择。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学生讨论分析 教材p2,“小赵开服装店失望却从事农机维修成功,这是为什么?”启发学生懂得“人生必须要经由选择”的道理,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导入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客观实际”。 (二)、讲授新课: 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1、让学生阅读并分析事例 例1: p3东汉时期的大医学家给人治病的故事。 问题:为什么的头痛病却要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例2: p4“存奶请客”。 问题:何因反而挤不出奶? 2、着重把握四个知识点 客观实际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考纲知识点整理 【知识结构】 1.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们以世界观为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3)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

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区别:A.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个别的规律和特征进行概括和升华,从而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B.具体科学以世界的某一特定领域为研究对象,回答和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 (2)联系: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能认为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也不能认为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1)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水、火、气、土等是世界的本原。评价:否认世界时神创造的,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这些观点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评价: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态: (1)唯心主义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我思故我在”“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6.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高中政治趣味教学案例-生活与哲学

高中政治趣味教学案例-生活与哲学 “一材两用”趣味教学案例六则 社会生活中的一些故事、寓言、童话包含着深刻的经济学道理和哲学道理,把它们运用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分粥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这一大桶粥天天都不够分。刚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结果一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能吃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决定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让他给大家分粥。开始有人就挖空心思地去讨好、贿赂分粥的人,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又组成三人分粥委员会及四人评选委员会,还是互相攻击、扯皮,当粥吃到嘴里时已成凉的了。最后,又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端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分粥人吃到最少的,大家都尽量分得平均些。这样以来,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不同的分配制度,就会有不同的社会风气。分配制度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即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兼顾社会公平,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从哲学角度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事物总体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要求我们要注意优化结构,理顺体制。"轮流分粥,但分粥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后,自己才能端剩下的一碗"是理顺的体制,是量变。"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是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二、吃蛋原理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户人家养了一只母鸡,这只母鸡每天下一个蛋。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可有三种消费方案:一是坚持一天吃一个蛋一一收支平衡。二是把鸡杀了吃掉一一透支。三是坚持在一段时期少吃鸡蛋,省出10个,孵成小鸡。如果成活8只,有4只母鸡,4只公鸡,过上些日子,这家人一天可吃5个蛋,遇上特殊的日子,还可以杀只公鸡改善一下生活。如果主人这样坚持下去,那么消费水平便会不断提高,积累也会越来越多。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上述例子在经济学中被称作"吃蛋原理",这一原理反映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积累和消费是对立统一的。积累主要是扩大再生产,消费主要是满足个人、家庭和公共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提纲 一、哲学统论 1、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是“爱智之学”,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世界观人人都有)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7、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8、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气者,理之依也。 9、下列说法均属于主观唯心:

哲学与人生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

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高二寒假作业:生活与哲学(一)

《生活与哲学》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哪个正确表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C、画蛇添足 D、量力而行 2.下列组合中,成语与所体现的哲理正确的是 A、杞人忧天——承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画龙点睛——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C、郑人买履——不顾实际,生搬硬套 D、本末倒置——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 3.庖丁解牛的故事家喻户晓,下列与庖丁的做法体现同一原理的选项是 A、人定胜天 B、拔苗助长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下列组合中,前后不符合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透过现象看本质 B、沧海桑田——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C、抱残守缺——思想守旧,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5.下列选项中与项庄舞剑体现哲理不相符合的是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知人知面不知心 D、声东击西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述这一原理的是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不打相识③日久见人心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心之官则思”,孟子的这句话体出了什么哲学原理 A、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D、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8.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看脸色行事”,这几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2.1哲学的基本问题优质教案+导学案课时合集(含预习案习题及答案)

【教学设计】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一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包括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两个目题。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逻辑顺序是: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所包含的两方面的内容→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其逻辑顺序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其它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的基本问题 (2)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 (3)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

哲学 (二)能力目标 (1)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2)比较、分析的能力 (3)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本课学习,了解哲学发展的历史,明确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生活、学习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难点: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四、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究。但如何运用所学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探究世界的本质问题知识储备不足,无论在智力因素还是在非智力因素方面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开展探究存在相当的难度。另外,学生对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和“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五、教学方法 综合采用情境激趣、问题激发、自主学习、协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印制发放导学案、准备简单课件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方法论的对应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简版)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 1、哲学是什么 (1)从本义上看,哲学是指爱智慧和追求智慧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3)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从与具体知识的关系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重点把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或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 1、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在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又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注意课本P12的探究)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点)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没有科学依据。如:气者,理之依也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点)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特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注意课本P13的探究)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佛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如:理生万物(朱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