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高二生活与哲学教案

【篇一: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言(第一课时)

一、课改的必要性:

教材抽象,体系严密,学生难以学习

1、存在的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

学生动手的能力比较差,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适应。

2、时代的要求:主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中央的决定:贯彻落

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二、新的体系: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

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

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

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均为36学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

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必

修模块的学习主要在高中一二年级完成。

1、经济生活一个基础:即是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

2、必修: 2、政治生活—对应:一个要求: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

3、文化生活明协调发展的要求。

4、生活与哲学三个内容: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常识。

必修课程围绕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的主题设置三个模块,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为主要内容,设置生活与哲学模块。这四个

课程模块的建构,贯彻了整体规划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德育课程

体系的思路,既保持以生活主题为基础的系统联系,又体现内容目

标的递进层次。对应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

发展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

进文化建设常识,将成为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科学会主义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3、选修:经济学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选修课程是基于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体现课程选择性的

主要环节。课程模块的设置,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着眼于学生升学的需要,又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既体

现本课程作为德育课程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

习领域中的特有价值。

三、《生活与哲学》模块:

1、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明确该门课程不是

一般的哲学概论。通过学习,使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3、《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为统领,将马克思主义

哲学基本原理的讲述,融入到了社会生活、实践的主题之中。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探究性活动为主导,通过案例考察、问题辨析、

情境导入等方式,呈现哲学模块的基本内容。把哲学模块的核心问

题确定为:如何看待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如何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全书从生活的智慧、生活的探求、生活的方法、生活的选择四个方面展开,即四个单元,每单元突出一个核心问题。如此层层递进,大问题套小问题,全书

形成一个“树”形的问题串。

4、《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5、《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

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

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

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

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

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四、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本教材分为单元、课、框、目四个层次。

◎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

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

◎目既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它

主要由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构成。

其次,我们需要知道,正文和辅助文具有不同的功能。

◎正文是我们学习的主体内容。从形式上看,它由仿宋字和宋体字

组成;从内容上看,它由探究活动和原理两部分组成。探究活动是

我们学习原理的必要环节,也是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路径,它往往

通过对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的思考,使我们在思

维中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从中了解、领悟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辅助文,设三个栏目:“相关链接”

是对相关原理、实例、资料的引述;“名言”所摘录的往往是与原理

紧密相关的思想家的重要言论;“专家点评”是对疑难问题进行解析,对相关原理作拓展性说明。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综合探究是单元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

由探究活动目标、探究活动建议、探究路径参考和理论评析四部分

构成。综合探究具有体现本单元相关知识的联系的功能,具有培养

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功能,是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重

要环节。每一综合探究可安排1学时。

与——单元: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

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

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

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

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

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

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

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第二目

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

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

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

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

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

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通

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吸收前人的智慧坚定辩证唯物主义立场。

第三课包括两个框题: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历史事实入手,设置探究,引导学生感悟社会存在对哲学思想的决定性作用。第二

目进一步阐释哲学思想对社会变革的反作用。

第二框共三个目题:第一目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论证其出现的必然性。第二目在对比的

基础上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性革命,把握其基本特征。第三目依循历史脉络,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通过本课学习,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自觉

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增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知识结构:生活处处

美好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的向导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生活智慧与三种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

时代精神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两种基本形态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和升华

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时代精神社会变革的先导

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我是什么样的人?我由什么原因获得我的存在?世界是否因为我而存在?我们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

哲学就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上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哲学,终生受益。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3)哲

学与世界观的关系(4)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理解:(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2)哲学的本义和任务(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分析:(1)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2)列举人们具体的

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义

(3)用史实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4)分析马克思、恩格斯、

黑格尔等哲学家的哲学思想

2、能力目标:(1)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

的能力

(2)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3)通过对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具体知识三对关系的分析,培养

辩证思维的能力

(4)通过对身边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学家观点的体悟,培养分析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

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概念、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

体知识的自觉性

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将从生活中的哲学思想

人手,体验哲学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了解哲学概念,为开

始全书的学习做好思想准备。

【篇二: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案12.1】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12.1

12.1价值与价值观

【目标导航】

1、识记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理解人的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的价值。

3、运用所学知识及相关哲学原理,分析物的价值和人的价值的不同,加深对人的价值的理解。讨论分析为什么对一个人的评价要看他的

奉献,而不是索取了多少;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的大小,要看他对社会、为人民奉献了多少,而不是为自己捞取了

多少。

【知识梳理】

★人的价值的内涵及其评价(b)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

(1)和属性。

(2)

2.人的价值

(1)人和自己的需要。

(2)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①人生活在社会中,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来回报

社会、满足他人的需要,即为个人的社会价值。

②人通过自己的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得到社会对自己

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3)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提醒:实现人生价值并不否认个人利益,人生价值两个方面内容的

要求:既要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

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从这两个方面的关系中体现

出来,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1.价值观的含义: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

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提醒: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幸福观、义利观、

生死观、家庭观、恋爱观等等都属于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2.价值观与社会存在: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12.1 编者:曹中海审核:石爱云

(2)

【合作探究】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做好结论记录,准

备向全班同学讲解探究一: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

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国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

的铮铮傲骨!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了祖国。40多年来,他为中

国特色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

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他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和有

关奖励,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是我国科技界的至

高荣誉。

朱光亚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目前我国正处在独生子女进入高中、大学的高峰期,尤其

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个别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各方面的“特殊待遇”,在生活上从未遇到任何困难,在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过

程中突出以“我”为中心,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

有位老人节衣缩食13年,用省下来的数万元资助了40多名贫困学生,其中包括10名大学生。令人困惑的是,有的受助学生认为接受

老人的钱是理所当然的,所以不仅人不露面,甚至连一封感谢或问

候的信都不写。

如果让你和材料中的独生子女、受助学生谈话,请从价值观的角度

列出你的谈话要点。

展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成员轮流任组长,大家讨论的结论

由组长负责记录,合作探究时间结束后由组长负责讲解,其他成员

补充。(约10分钟)

【命题经纬】

命题点1 人生价值

解题指导:全面认识人生价值

a.完成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

b.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由选择

c.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面的需要

d.社会对个人尊严和需要的满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12.1

答案 c

解析 a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要求从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观点出发,完成对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满足仅仅是社会一个方面,而不是两

者相统一,故排除。b项观点与题意不符,人生价值的实现与自由选

择无关,故排除。c项观点正确且与题意相符,满足社会和自我多方

面的需要,是从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观点出发,故入选。d项观点与题意不符,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并不是个人和社会的统一,故排除。命题点2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解题指导:全面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②价值观作为个人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③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④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追求,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①②符合题意,选a项。③④观点都错误。

【课堂训练】你学会了吗?测一测:1.粮食、水果等食物具有满足人们营养需要的属性;衣物、房屋等具有满足人们穿、住需要的属性;书籍、艺术等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属性。可见( )

①事物间的价值存在差异②不同事物间的价值没有共同性③价值是一事物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④所有的事物都具有价值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③④

2.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价值主要通过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体现出来

b.人的价值只表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上

c.个人不应当向社会索取

d.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3.许多美国富人都把卡耐基的那句话“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奉为佳话,社会也给了捐赠的富豪们应有的评价:“慈善是富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是富人洒向社会的阳光。”这启示我们( )

a.人生的价值在于自己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 b.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c.拥有金钱越多,价值越大 d.富人都是慈善的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12.1 编者:曹中海审核:石爱云

4.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这说明( )

a.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b.价值观对人们改造

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

c.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d.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5.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

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是大家

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中国式过马路”,其实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管理的一种“痼疾”,这一现象折射出的

不仅是管理手段的乏力和无奈,更是国人规则意识的淡薄。从社会

意识的角度,“中国式过马路”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守交通规则

b.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存在的进步,要树立规则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不必刻意追求统一

d.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可以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6.闻一多先生在《红烛》一书中写道:“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

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从这句诗中我们可以

看出( )

a.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弃个人利益b.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

任和贡献

c.精神贡献比物质贡献更可贵 d.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对

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为前提

7.孔子云:“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厚德”作为精神品质,其主要内涵是注重日常道德修养,拥有高远博大胸怀。在当前社会转型时

期提倡“厚德”,因为( )

a.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b.正确的价值观对人具有积极的导向

作用

c.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d.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

8.20世纪以来,全球环境不断恶化,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其主

要原因是一些发达国家大规模地开发乃至掠夺自然资源,只注重自

然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自然的生态价值。这说明①价值观对人类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②人类应该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③不同时期的人们有不同的价值观④片面的生态

价值观使人类遭受到了惩罚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9.合同违约、虚假广告、假冒伪劣等失信现象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影响了经济健康发展。我们要在社会和经济生

活中增强诚信意识,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增强诚信意识,

从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表明

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先进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④价值观对认识和改造世界活动起

导向作用

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答案:1~5 cabca 6~9 bbcd

探究答案:探究一 (1)朱光亚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献给了祖国,为中国

特色核武器事业付出了心血与劳动,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满足了社会、他人的需要,实现了社会价值。

(2)同时朱光亚也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

满足,他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和有关奖励,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都体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

探究二(1)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2)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阻碍作用。

(3)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

(4)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一个人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选择什

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价

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做事的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也

就不同。

【篇三:高二生活与哲学教学案9.2】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9.2

9.2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目标导航】

1.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

2.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

系及其重要意义。

3.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知识梳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1)含义

①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②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

定作用的矛盾。

(2)二者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抓住主要

矛盾,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

次要矛盾。

提醒:主次矛盾的转化同矛盾双方的转化一样,“条件”至关重要,

没有条件或条件不具备,就不能实现主次矛盾的转化。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b)

(1)含义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

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2)二者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

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

(1)世界观依据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2)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9.2 编者:曹中海审核:石爱云

(1)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合作探究】全班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做好结论记录,准

备向全班同学讲解材料一《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以网络能力全面提升为主线,以加快建设光

纤宽带网络、无线移动宽带网络和下一代互联网为着力点,强化网

络安全保障,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绿色的下一代国家信

息基础设施。材料二网络社交平台是信息传播的新型载体,虽然目

前我国的网络社交环境总体上是文明的、健康的,但也不排除一小

部分人,设置交往陷阱,散布虚假信息,传播淫秽、色情、暴力内容,严重威胁到网络文明和网络诚信。

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什么道理?

展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成员轮流任组长,大家讨论的结论由组长负责记录,合作探究时间结束后由组长负责讲解,其他成员补充。(约10分钟)

【命题经纬】

命题点1 主次矛盾或矛盾的主次方面

解题指导:正确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9.2

a.创新思维,突破陈规与陋习

b.抓住时机,促使问题的解决

c.分清主流,把握事物的性质

d.统筹兼顾,抓住事物的关键

答案 d

解析本题漫画旨在启示我们要统筹兼顾,善于抓主要矛盾。

漫画中解决缺口问题是关键,“闻过”后采取的措施并没有解决

这一问题,d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命题点2 综合考查矛盾的观点

解题模板:矛盾的观点

纵观各地的高考题,可以这样说“辩证法年年考,矛盾观是重点”。对于矛盾观点的考查,常常结合网络发展的利弊、改革试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热点问题。

常见设问角度:

(1)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2)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分析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3)材料中义利观的演变过程如何体现了矛盾观点?

常用答题术语: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从矛盾

的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善于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集

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

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

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材料书法陶冶情操

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爱国情怀,提高青少年的汉字书

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化修养,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开设

书法课。对于此项举措,少数同学认为随着电脑和手机的广泛使用,人们习惯了用键盘敲字,而且“键盘”拥有“毛笔”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现在学习书法没有必要。

假如你是学校书法宣传大使,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

与核心”的知识,说服少数同学。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或矛盾规律),它要

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我们应该从书法自身的特殊性来认识学习书法的必要性,而不是简

单地用“键盘”否定“毛笔”。从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毛笔”的优点是主要的,不足是次要的。所以,学习书法具有合理性和必

要性。

解析考查矛盾的观点,需要从矛盾的普遍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认

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等角度分析作答。

【课堂训练】你学会了吗?测一测:

高二生活与哲学一体化教学案9.2 编者:曹中海审核:石爱云

1.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

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d.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

2.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

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启示我们( )

a.要让市场自发地起作用 b.要认清主流,坚持重点论

c.办事情要抓住重点 d.要增加行政审批的项目

3.阅读下图,锯树人的错误在于( )

①没有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②没有分清矛盾的主要

方面和次要方面③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④忽视了矛盾

的次要方面

a.①②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是( )

a.认识矛盾的对立统一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认识矛盾的普遍性 d.认识矛盾的客观性

5.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是( )

a.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b.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c.打蛇打七寸d.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6.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充分肯定经济发展形势稳中

有进、稳中向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运行存在下

行压力,生态环境恶化、食品药品质量堪忧、社会治安状况不佳等

突出问题仍没有缓解。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这一判断(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②表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③

做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说明思维是对存在的如实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7.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

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

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做事情要把握度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④

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微博传播的便捷与高效,也让一些人用来散播谣言、流言,危害

网络环境。对此认识正确的观点是( )

①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分辨事物的性质要看主要矛盾

③要抓主流,也不能忽视支流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西部某县根据本地石油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历史资源丰富,但宜粮面积不大、生态条件不好等特点,把石油产业、草畜产业和

旅游产业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小康的重点

产业。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

a.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b.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

c.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将促进经济的发展 d.石油产业作为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10.“一个人如果只去过北京上海,就断言中国发达,鼓吹中国责任论,肯定会招来质疑;同样,只沉迷于经济总量、发展速度,或者只盯着拆迁纠纷、食品安全,也很难了解一个真实而复杂的中国。”这说明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

①要坚持全面、辩证的观点②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③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④要准确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课堂练习答案:1~5 acabb 6~

10 aadbd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练习题及答案 1.(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

《生活与哲学》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教案

《生活与哲学》 专题一: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考点解读】 哲学源于生活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可以指导生活 帮助人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功能P25) 真正的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宇宙和人生。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哲学的任务) 1、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二者的关系如何? 【提示】哲学的“关系”,包括“区别”与“联系”两方面。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态度: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 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之是哲学家的事情。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作用: ①体现在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之,任何反映时代的历史人物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是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提示】 1、注意搭配,如不能说“思维和物质的关系”。 2、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为什么:为什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人类所从事的活动为认识 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它问题的回答。 (见上面) (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基本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认为金、木、水、火、土等是世界的本原。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选择题) 1. (07山东卷24)“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2. (09江苏卷2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中国的改革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持续渐进、分轻重缓急,最后通过逐步积累而完成。实践证明这是一条务实有效的成功之路。以上材料说明: ①人们办事情要重视量的积累②人们办事情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③人们办事情要分清主流和支流④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都是正确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 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000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 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B.整体制约着部分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5.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6. (09全国卷Ⅰ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7. (09全国卷Ⅰ31)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 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9. (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10. (09海南卷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1. (09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12. (09全国卷Ⅰ3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

2019-202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全册经典教学案例

2019-2020年高二生活与哲学全册经典教学案例知识准备: 1、哲学的含义、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联系)。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探究 例题示范: 门捷列夫 门捷列夫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他的成功在于不自觉地遵循了辩证法。他认为,质与量的统一是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基础,自然界不仅有量变,而且有质变,化学元素有转化。但是,门捷列夫到了晚年则成了形而上学的俘虏。他为了证明社会发展变革的不合理性,竟然反对自然界存在着飞跃,否认原子可分为“电子”,否认元素的复杂性。他竭力反对的原子结构的新发现,这恰恰是对发展门捷列夫化学周期律具有重大意义的东西。他的哲学思想的倒退妨碍了他进一步获得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点评:(看我的——)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 都是自觉和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 学家才可能取得成就和成功。在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 活动中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模拟练习: 邓亚萍 1973年生于河南郑州,5岁学打乒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曾获4枚奥运会金牌, 14次获得世界冠军头衔,连续8年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 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1997年退役,先后到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 现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国奥委会执委等职。 邓亚萍在清华大学学习哲学结合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写了一篇《运动员学哲学》的文 章。她在这篇文章中说:“作为一名乒乓球运动员,我感到在中国乒乓球队,时常闪烁着唯 物辩证法的光芒,遗憾的是当时我对哲学理论的知识知之甚少,更没有自觉地、有意识地用 哲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也没有把实践上升到哲学原理的高度来认识。所庆幸的是,在我即将 结束在清华大学学习之前弥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这对我来说意义是极其深远 的。”“回顾中国乒乓球队称雄世界乒坛40多年长盛不衰的历史,我觉得其中重要原因是, 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在重大的国际赛事中,能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唯物辩证法作为指导,从 而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点评:Learn from me 智慧分享: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此处不能改成科学。只能是学问) 一.含义: (2)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注意: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之间关系不能等同) 二.产生:(1)产生于人们实践活动中;(1)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对实践的反思 三.哲学的功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哲学才能让人们正确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1)哲学与世界观:①区别:a 、含义不同: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b 、世界观人从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c 、世界观是不自觉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四.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哲学是对世界观进行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和哲学一样有正确与错误之分) (2)世界观与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注意:在解题时时要注意世界观与方法论对应正确) 五.哲学同具体科学关系: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强调具体); 哲学则对具体科学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强调抽象、一般)。 2.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六.哲学基本问题:1.是什么:(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具体包括:(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以此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以此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2.为什么:(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它贯彻哲学始终。 1.唯物主义:(1)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七.哲学两大派别:2.唯心主义:(1)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两种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等夸大为万物的本原,认为人的主观精神,决定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鬼神、理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与本原,它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存在和发展)。 哲 学

生活与哲学全册教案

前 言(第1课时) 一、学习哲学的重要性: 二、《生活与哲学》课程的基本性质: 三、《生活与哲学》教材的设计思路: 四、《生活与哲学》模块四单元之间的逻辑联系: 五、《致同学们》:一共有六个自然段: 1、引入:由书名引入到了哲学与生活之间是否存在在一定的关系这个问题。 2、回答:生活与意识存在着一定的辩证关系,由此而肯定了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因为生活与存在的关系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递进:仅仅有生活还不足以形成哲学,因为哲学是在生活与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思索而形成的。 4、递进:任何哲学不管是还是错的,它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升华,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正 确的,因为它能够正确的探究到自然、人类社会与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 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 6、热情的口吻号召大家学习哲学。 六、我们如何阅读这本教材 生 活 与——单元: 哲 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2-16课时)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 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单元导语:告诉我们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单元的目的、意义。 课文:学习的主体内容: 课文导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框构:框是构成课文的基本单位,它由若干目构成。作为量化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每框大体按1学时安排—。目是构成框的基本单位,包括正文和辅助文两部分,也是展示课文的基本步骤和环节。 综合探究: 探究活动目标 探究活动建议 探究路径参考 理论评析

【高三一轮复习笔记精要】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全套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课本结构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本单元一般考选择题) (一)哲学的含义 从产生、本义、与世界观、与方法论、与具体科学、与时代精神六方面把握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的本义:关于智慧的学问。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3)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零散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哲学是世界观,但世界观不一定是哲学,关键看有没有系统化理论化。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不一定是科学的、正确的,常考选择题!)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5)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A、区别:具体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B、联系: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那种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强调具体科学的重要)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强调哲学的重要) (6)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常见典型误区】 哲学源于哲学家的头脑,源于人们对世界万物的惊讶

(哲学产生于、源于社会实践)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不一定是科学的)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是科学之科学 (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也不能取代具体科学)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二)哲学基本问题和哲学基本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 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 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和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 哲学基本问题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谁是本原 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 否正确反映、认识物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人教版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11.1社会发展的规律 教案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板块组成。前三单元重在讲述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而本单元则转向历史唯物主义,主要追索社会生活的本质,探究社会历史的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对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自然,而对自然的认识和利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单元是整个教材的落脚点和归宿,起到概括和总结全书的作用。 【主要内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十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一框共设两目:第一目主要分析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深入理解社会的物质性特征。第二目分析了两大社会基本矛盾,通过这一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在社会历史领域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第三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这一总趋势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中实现的。

(完整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练习题.doc

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练习题 1.亚里士多德说:“古往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一个有所迷惑与 惊异的人,每每惭愧自己的愚昧无知,他们探索哲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脱出愚蠢。”这句话 意在说明 ①哲学的智慧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产生的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③人们创 造哲学最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④哲学的任务在于 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 “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 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回答 2~ 3 题。 2.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哲学启迪,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都能形成哲学智慧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 3.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这启 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 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和工作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 ,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 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哲学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哲学具有指导人们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是高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A. 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神话故事常常反映人类童年时期对自然界、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思考。下列古代神话中, 反映了我国先民对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的是 A. 精卫填海 B.夸父追日 C.盘古开天 D.愚公移山 6.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 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②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一个人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A. 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知廉明耻,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这句古语蕴 含的哲理是 A. 联系是普遍的和无条件的 B.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C. 先知后行重在知 D.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8.哲学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类之运动,观古今之须臾,抚四海于一 瞬”。这说明 A.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生活与哲学》教案(第一课_美好生活的向导_)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教学重点 1.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难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理解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 3.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两名鞋商到一个地方去考察市场,结果发现那里的人都不穿鞋。鞋商甲认为,都不穿鞋,哪会有市场,另寻别处吧。而鞋商乙认为,没人穿鞋,正说明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我会立刻投资设厂,并广做宣传,让那里的人都穿鞋。最后的结果大家都能猜到,鞋商乙获得了成功。 问题探究: 这个故事蕴涵着什么哲理?(由于才开始接触哲学,还没涉及哲学原理,所以只要让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即可。) 教师引导:这两名鞋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会不同。一个只看到了表面,而另一个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而且会发展地看问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而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形成正确、灵活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我们以后学习哲学会掌握的道理。这也说明生活中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哲理。哲学就在我们生活中,就是我们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

高二政治

【主要哲理汇总】: ☆(辩证)唯物论: 1、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指导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3、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唯物)辩证法: 5、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6、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用整体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7、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8、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坚信前途光明,充满信心;又要做好走曲

☆(唯物)辩证法: 9、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中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10、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同时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11、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完整版)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 1.世界观: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方法论:a.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 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可以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客观的 方法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4.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认识论 认识论(认识与实践) 实践的特征: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1.实践决定认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意识可以对实践起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意识可以对实践 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认识论(真理与认识) 1.真理的三个基本属性: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2.认识的三个特点: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观:联系的普遍性 方法论: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的客观性 方法论: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b.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3. 世界观:联系的多样性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世界观:联系的条件性 方法论:并非任何两事物都具有联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课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一、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哲学、世界观的含义;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2)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哲学的本义和任务;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分析: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其中的哲学思想;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并分析哲学的含 义;分析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 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 能力 (2)通过对身边的哲学的分析,培养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通过对哲学思想的历史渊源的分析,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4)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 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哲学,从而增强他们对哲学的体悟和思想认同 (2)通过对哲学、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自觉增强哲学修养的热情 (3)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知识的学习,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具体知识的自觉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⑴哲学的含义⑵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⑶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难点: ⑴世界观的含义⑵哲学的含义。 ⑶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⑷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四、课时安排: 2 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 等。在汉语中,“哲” 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其实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第一课时)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讨:我们班是文科班,我想请大家来谈谈,当时高一为什么会选择文科呢?(若干学生回答,答案无非就是“兴趣” 、“基础较好” 、“家里原因”、“其它科目都不好”??) 同学们很聪明,看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已经自觉不自觉地与哲学的智慧联系在一起了。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依据是不一样的,但无一例外,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的,这就恰恰符合哲学里的观点——“一切从实际” 出发。每个人作出选择的时候,又是综合考虑了各个方面的情况的,大家并不是片面的、孤立地看问题,而是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这恰恰也是我们哲学的观点。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生活中处处有哲学,哲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从刚才我们举例的思考,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哲学是什么,但是我们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一、哲学的产生 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二、哲学是什么 (一)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智慧) 哲学的任务: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3.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②世界观(看法想法)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做法)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科学的分类 2.具体科学和哲学的关系 ①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个性、个别、具体) ②哲学对其进行概括和生活,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共性、一般、抽象) ③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不可取代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易错句:哲学是科学的时间观和方法论(×)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内容 (一)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谁决定谁) ①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为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为唯心主义 (二)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①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②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基本形态 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基本形态 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4课练习题 (2)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人们能够创造出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如计算机、电冰箱、宇宙飞船等。这表明 A.人们能够创造自然物 B.人们能够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 C.人工化的自然物不再具有客观性 D.人们已经全面把握自然规律 2.随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范围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这提醒我们 A.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变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失去了客观性 D.改造自然必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3.近年来,某地的洪水泛滥越来越严重,对民生危害越来越大。造成洪水泛滥的原因之一是人类活动增多所造成的地球环境破坏。从哲学上看 ①洪水与自然灾害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②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 ③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出现④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无规律可循 5.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9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3500光年处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表明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C.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6.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7.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 C.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8.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这一观点是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9.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②物质是运动的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10.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其错误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高二政治下)《生活与哲学》教学计划

高二(下)政治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一、学生情况分析 高2015级共有5个文科班,共260多为学生。其中,4班学生层次相对较好,思维相对较灵活,接受能力相对较好,但部分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有待提高;3班多数同学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一般,但学生理解能力整体上不如4班,学习较机械呆板;5班班风较好,课堂学习认真,但基础较薄弱;6、8班主动学习的同学是少数,并且基础太差。每个班级内部,学生层次不一,学习习惯不同。对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贯彻分层教学、差异化教学方式,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二、本学期拟达到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理解哲学概念,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部分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理解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价值观、人生观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他们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基础。同时培养学生辩证的历史的全面的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发展,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树立和追求崇高的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主要教学措施 1、教案与课件相结合教学,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2、分层教学: 3、4班一个层次,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培养提高能力;5、6班一个层次,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及落实 3、强化知识的的落实检查:抽背、听写、默写过关 4、针对性解题技巧辅导,训练、督促过关。 四、本学期教学研究 (一)专题(主题教研) 1、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兴趣 2、不同类型的主观题解题技巧的落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