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2020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2020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2020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2020

附件1

非洲猪瘟诊断规范

一、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等为主要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餐厨废弃物、饲料、饮水、圈舍、垫草、衣物、用具、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三)易感动物

家猪和欧亚野猪高度易感,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疣猪和薮猪虽可感染,但不表现明显临床症状。

(四)潜伏期

因毒株、宿主和感染途径的不同,潜伏期有所差异,一般为5至19天,最长可达21天。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将潜伏期定为15天。

(五)发病率和病死率

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异,强毒力毒株可导致感染猪在12至14天内100% 死亡,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

为30%至50% ,低毒力毒株仅引起少量猪死亡。

(六)季节性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二、临床表现

(一)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二)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它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可达100% 。病程4至10天。

(三)亚急性:症状与急性相同,但病情较轻,病死率较低。体温波动无规律,一般高于40.5℃。仔猪病死率较高。病程5至30天。

(四)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死亡率低。病程2至15个月。

三、病理变化

典型的病理变化包括浆膜表面充血、出血,肾脏、肺脏表面有出血点,心内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点,胃、肠道黏膜弥漫性出血;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泡沫性液体,气管内有血性泡沫样粘液;脾脏肿大,易碎,呈暗

红色至黑色,表面有出血点,边缘钝圆,有时出现边缘梗死。颌下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

最急性型的个体可能不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

四、实验室鉴别诊断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丹毒等疫病相似,必须通过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一)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附件2)

(二)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可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三)病原学检测

1.病原学快速检测: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或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

2.病毒分离鉴定:可采用细胞培养等方法。从事非洲猪瘟病毒分离鉴定工作,必须经农业农村部批准。

五、结果判定

(一)可疑病例

猪群符合下述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标准之一的,判定为可疑病例。

1.流行病学标准

(1)已经按照程序规范免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苗,但猪群发病率、病死率依然超出正常范围;

(2)饲喂餐厨废弃物的猪群,出现高发病率、高病死率;

(3)调入猪群、更换饲料、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畜主和饲养人员购买生猪产品等可能风险事件发生后,15天内出现高发病率、高死亡率;

(4)野外放养有可能接触垃圾的猪出现发病或死亡。

符合上述4条之一的,判定为符合流行病学标准。

2.临床症状标准

(1)发病率、病死率超出正常范围或无前兆突然死亡;

(2)皮肤发红或发紫;

(3)出现高热或结膜炎症状;

(4)出现腹泻或呕吐症状;

(5)出现神经症状。

符合第(1)条,且符合其他条之一的,判定为符合临床症状标准。

3.剖检病变标准

(1)脾脏异常肿大;

(2)脾脏有出血性梗死;

(3)下颌淋巴结出血;

(4)腹腔淋巴结出血。

符合上述任何一条的,判定为符合剖检病变标准。

(二)疑似病例

对临床可疑病例,经县级或地市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测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病例。

(三)确诊病例

对疑似病例,按有关要求经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复核,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确诊病例。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农业农村部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文件和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3)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 人员准备 (6) 2. 车辆准备 (6) 3. 物品准备(生物安全防护及采样所需物品)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 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 在清洁区) (8) 3. 离场前准备 (8) 4. 离场后 (9) 5. 消毒剂的选择 (9) (二)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 剖检病变 (11) 3. 鉴别诊断 (12) 4. 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4) (三)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 采样方法 (14) 2. 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6) 3. 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8) 1.快速精准检测 (18) 2. 疫情确诊 (18)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非洲猪瘟防控方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严防疫源输入我县,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统一思想,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按照“广排查、早发现、快反应、严处置、全根除”要求,强化全面排查巡查、强化疫情应急处置、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强化生猪及其产品移动监管、强化检疫监督执法、强化联防联控、强化宣传引导。切实推进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市场稳定。 (二)、工作目标 1、监测排查覆盖率达到100%; 2、运载工具消毒率达到100%; 3、严禁从疫区及疑似疫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4、应急处置率达到100%。 二、防控重点及工作措施 (一)、防控重点 对辖区内生猪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等重点场所开展全面排查,发现临床类似猪瘟症状,且治

疗效果不良或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生猪,立即限制移动,及时送检,将情况按程序报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工作措施 1、对全县所有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仔猪行)、无害化处理收集中心进行告知、排查; 2、严禁从疫区或高风险区调运生猪及其产品; 3、严格环境、设备及运输车辆消毒; 4、对类似猪瘟及不明原因大量死亡的场所进行隔离、抽样送检、同时上报省防控中心。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 按照省畜牧兽医局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成立以所长朱春奎为组长,副所长王能相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确保防控工作有效有序的开展。 (二)、监测排查 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宣传告知,督促相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对重点区域、重点环节进行监测排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对监测排查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依法进行严厉查处。完善监测机制,强化保障措施。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组织领导,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力有序开展。要突出

27.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和致死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和《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猪瘟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置、疫情监测、预防措施、控制和消灭标准等。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猪(含驯养的野猪)的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做病原分离与鉴定。 2.1 流行特点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发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均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猪在发病前即能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毒,并持续整个病程。与感染猪直接接触是本病传播的主要方式,病毒也可通过精液、胚胎、猪肉和泔水等传播,人、其它动物如鼠类和昆虫、器具等均可成为重要传播媒介。感染和带毒母猪在怀孕期可通过胎盘将病毒传播给胎儿,导致新生仔

猪发病或产生免疫耐受。 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潜伏期为3-10天,隐性感染可长期带毒。 根据临床症状可将本病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隐性感染四种类型。 2.2.2 典型症状 2.2.2.1 发病急、死亡率高; 2.2.2.2 体温通常升至41℃以上、厌食、畏寒; 2.2.2.3 先便秘后腹泻,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 2.2.2.4 腹部皮下、鼻镜、耳尖、四肢内侧均可出现紫色出血斑点,指压不褪色,眼结膜和口腔黏膜可见出血点。 2.3 病理变化 2.3.1 淋巴结水肿、出血,呈现大理石样变; 2.3.2 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状出血点; 2.3.3 全身浆膜、黏膜和心脏、膀胱、胆囊、扁桃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脾脏边缘出现梗死灶; 2.3.4 脾不肿大,边缘有暗紫色突出表面的出血性梗死; 2.3.5 慢性猪瘟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常见“钮扣状”溃疡。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分离与鉴定 2.4.1.1 病原分离、鉴定可用细胞培养法(见附件1); 2.4.1.2 病原鉴定也可采用猪瘟荧光抗体染色法,细胞浆出现特异性的荧光(见附件2); 2.4.1.3 兔体交互免疫试验(附件3);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非洲猪瘟防控强化措施指引 当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病毒已在我国定殖并形成较大污染面,疫情发生风险依然较高,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扩散,必须建立健全常态化防控措施。各地要切实增强打持久战的思想认识,深入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在落实好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基础上,着力解决瞒报疫情、调运监管不力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生猪全产业链风险闭环管理水平,重点强化十二项工作措施。 一、组织开展重点区域和场点入场采样检测。农业农村部制定科学的入场检测技术规范和标准,组织对生猪调出大县、规模猪场和其他高风险区域进行入场采样检测。落实到人到场监督责任制,做好入场抽样检测。对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开展一次全覆盖检测,对年出栏500—2000头的规模猪场随机抽样检测。 二、建立疫情分片包村包场排查工作机制。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对非洲猪瘟疫情实施包村包场监测排查,确保不漏一场一户。逐村逐场明确排查责任人,建立排查对象清单和工作任务台账,发现异常情况即时上报。养殖场户要明确排查报告员,每天向包村包场责任人报告生猪存栏、发病、死亡及检出阳性等情况。对不按要求报告或弄虚作假的,列为重点监控场户,其生猪出栏报检时要求加附第三方出具的非洲猪瘟检测报告。农业农村部和省级、地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成立相应专班,负责统筹协调疫情排查报告。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抓紧组织实施本省份动物防疫专员特聘计划,力争8月底前在全国498个生猪调出大县先配齐1万人的队伍,努力做到一个乡镇特聘一名动物防疫专员。 三、完善疫情报告奖惩机制。基层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及时报告、果断处置疫情是成绩,不得追责,绩效考核还应当加分。要推广一些地方县级人民政府进行及时奖励的好做法,对疫情报告、处置工作表现突出的给予表彰。明确瞒报、谎报、迟报、阻碍他人报告等情形认定标准,对生产经营主体瞒报的,依法从严追究法律责任;对各级政府和部门瞒报或阻碍他人报告的,从严追责;造成疫情扩散蔓延的,从重处罚并予以通报。 四、规范自检阳性处置。养殖场户自检发现阳性的,必须按规定及时报告。经复核确认为阳性且生猪无异常死亡的,按阳性场点处置,不按疫情对待,可精准扑杀、定点清除,只扑杀阳性猪及其同群猪,其余猪群隔离观察无异常且检测阴性后,可正常饲养。及时报告检测阳性的,扑杀生猪给予补助;不及时报告的,不予补助,并严肃追究法律责任。 五、健全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非洲猪瘟疫情有奖举报制度,及时核查举报线索,查实的及时兑现奖励。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有奖举报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有关情况按月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瞒报、谎报、迟报疫情和检测阳性信息,以及售卖屠宰病死猪、违规调运生猪、逃避检疫监管的生产经营主体纳入黑名单,实施重点监管。特别是对恶意抛售染疫生猪的,一律顶格处罚,坚决追究有关主体的责任并通报。 七、加强养殖场户风险警示。建立养殖场户风险预警机制,根据疫情形势、生产安排、市场变化等因素,广泛运用讲座、视频、短信、微信、挂图等多种形式,加强生产和疫情风险警示。特别要提醒养殖场户不要引进价格异常便宜的生猪,不要采购没有动物检疫证明、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第六章: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第六章 科学采样与诊断检测 在非洲猪瘟的防控过程中,准确、快速、及时地诊断对尽早发现疫情,及时处理极其重要。为确保能够从实验室检测中获得准确的诊断结果,在临床取样时应重点考虑动物发病的时间、治疗史、发病状态来选择最佳时机和最具代表性的动物进行采样。其次,有效的样本采集后,如何使用正确的运输方式提交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也会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兽医对诊断结果最大的贡献就是以最可靠的采集和运输方式向诊断实验室提供最合适的临床样本。同时,实验室选择正确有效的检测方法对送检样品进行规范准确的检测是非洲猪瘟疫情确诊和阳性动物筛查的重中之重。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储存 我国要求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与防控必须严格遵照《中

生猪养殖与非洲猪瘟生物安全防控技术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非洲猪瘟防控应急预案》的要求执行。疑似样品的采集、运送与保存必须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样品的采集,运送和存储单位必须具备相应资格。 样品的采集、运送与存储关乎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实验室检验能否得出准确结果,与病料取材是否得当、保存是否得法和送检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当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怀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时,应及时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病猪和病死猪的全血、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均可能含有病毒。内脏器官弥漫性出血症状明显,故在采集组织病料时需首先通过剖检观察器官组织的病理变化,结合生前各项临床症状进行初步诊断,采集的脏器应尽可能全面,如疫点周边有野猪分布,应联合林业部门同时采集野猪样品。 一、?样品的采集 1. 全血和血清 采样前提前准备好采血 所需器材,如注射器、真空 采血针和管、1.5mL离心管、 记号笔、样品袋、泡沫箱、 冰袋、白纸和笔。 抗凝血采集,从耳静脉图6-1?前腔静脉采血示范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核心提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1. 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又称非洲猪瘟疫、疣猪病,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致死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控制和扑灭非洲猪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非洲猪瘟的诊断、报告、处置、预防与控制等技术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与非洲猪瘟防治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2.1流行病学 2.1.1 传染源 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为主要传染源。带毒钝缘软蜱也是传染源之一。 2.1.2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非洲猪瘟病毒(ASFV)污染的物品经口传染;短距离可经空气传播;也可经钝缘软蜱叮咬传播。 2.1.3 易感动物 家猪、野猪易感。家猪高度易感,且无明显的品种、日龄和性别差异。欧亚野猪易感,但非洲野猪,特别是疣猪(Phacochoerus africanus)和薮猪(Potamochoerus porc us)虽感染该病毒,但不表现临床症状。

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猪瘟的防治措施

建议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对于新建猪场,张桂红表示如果猪场能够做到分区饲养管理、批次化生产同时还建立隔离栏舍的话,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有很大的帮助。 有些猪场建立已久,要在这些方面做优化可能较为伤筋动骨,那么这些猪场又该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来防控非洲猪瘟呢? 在猪的方面,养猪人在引种时一定要注意隔离和检测,且平时要做好相关的排查工作,如果发现猪只出现体表发绀、耳朵或体表出现紫斑、毛孔出血、厌食、腹泻等症状时,要提高警惕,最好是采样送到相关的非洲猪瘟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对于当前的非洲猪瘟疫情猪场主要措施就是预防;非瘟清,主要用于防治猪的病毒性传染病(瘟疫病,如非洲猪瘟、蓝耳、圆环、流感等)用于非洲猪瘟、蓝耳、圆环、链球菌、流感、附红体、弓形体及混感等引起的猪发热性(瘟热性)疾病的治疗与预防。症见:高热神昏、精神萎顿、结膜潮红、充血;皮肤发红,体表出血、瘀血,四肢、下腹、会阴、臀部等部位尤其严重;咳嗽、喘气、呼吸困难;呕吐,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便秘或排脓性血便;母猪伴有不孕、流产、死胎。剖检病死猪可见脾脏、肝脏、肺脏等脏器和淋巴结严重肿大,并广泛性出血瘀血。本病急性发病时死亡率很高,尤其是母猪、大猪死亡更快。 预防拌料 预防量(2-3公斤非瘟清/吨料),每月使用7-14天;治疗量(4-5公斤非瘟清/吨料),连用7天; 常规投药,猪只免疫力、抵抗力强,可有效抵御野毒侵袭;抗应激能力强,消化功能好,生长速度快;疫苗免疫后抗体产生迅速而整齐;重大疫情时,不发病或发病少,病情轻,易于治疗。 对于当前的猪场流行疫病,本产品已经有很好反馈。多家猪场与公司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本产品进行预防性、保护性投药,体现出显著的“三减一降”效果,即:减缓发病、减轻病情、减少死亡;降低损失。“三减”给猪场留下了宝贵的时间,为实质性控制疾病与降低损失创造了条件。 “猪场要慎重剖检疑似猪只!”张桂红特别强调,剖检有可能会成为传染源,风险极大,所以她建议猪场不要轻易剖检疑似病猪。 至于人员方面,要注重员工和外来人员的隔离,规范人员进场的流程,同时要做好相关的科普宣传工作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相关文献显示,猪源产品、原粮存在一定携带非洲猪瘟病毒的风险,所以猪场做好饲料的运输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如果能在场内建设中转料塔可大大降低病毒进入生产区的风险。 虽然非洲猪瘟杀伤性十足,但张桂红表示,非洲猪瘟是可防、可控的,养猪人不必过度恐慌,但也不能心存侥幸;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

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及防控 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征是发病过程短,但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世界非洲猪瘟发病情况 本病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一直存在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1957年先后流传至西欧和拉美国家,多数被及时扑灭,但在葡萄牙,西班牙西南部和意大利的撒丁岛仍有流行。 2018年8月2日下午17时,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诊断,沈阳市沈北新区沈北街道(新城子)五五社区发生疑似非洲猪瘟疫情,并于8月3日上午11时确诊。截至8月3日15时,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 病原发病机理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逗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毒能从被感染猪之血液、组织液、内脏,及其他排泄物中证实出来,低温暗室内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室温中可活数周,加热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30分或60℃10分钟,病毒将被破坏,许

多脂溶剂和消毒剂可以将其破坏。ASFV可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时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 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5~9天,往往更短,临床实验感染则为2~5天,发病时体温升高至41度,约持续四天,直到死前四十八小时,体温始下降为其特征,同时临床症状直到体温下降才显示出来,故与猪瘟体温升高时症状出现不同,最初三至四日发热期间,猪只之食欲,显出极度脆弱,猪只躺在舍角,强迫赶起要它走动,则显示出极度累弱,尤其後肢更甚,脉搏动快,咳嗽,呼吸快约三分之一,显呼吸困难,浆液或粘液脓性结膜炎,有些毒株会引起带血之下痢,呕吐,血液变化似猪瘟,从三至五个病例中,显示有50%之白血球数减少现象,淋巴球也同样减少,体温升高时发生白血球性贫血,至第四日白血球数便降至40%才不下降,未成熟中性球数增加也可观察到,往往发热後第七天死亡,或症状出现仅一、二天便死亡。 流行病学易感动物 猪与野猪对本病毒都系自然易感性的,各品种及各不同年龄之猪群同样是易感性,梦特哥马利氏等(Montgomery)于1921年曾设法试验白鼠、天竺鼠、兔、猫、犬、山羊、绵羊、牛、马、鸽等动物,都未被感染成功,但是伟力合(Velho)于1956年报告,他曾盲目通过兔

非洲猪瘟防治技术守则

精心整理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 非洲猪瘟(AfricanSwine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动物传染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 1 2 2.1流行病学 2.1.1传染源 感染非洲猪瘟病毒的家猪、野猪(包括病猪、康复猪和隐性感染猪)和钝缘软蜱为主要传染源。

2.1.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接触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或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物(泔水、饲料、垫草、车辆等)传播,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也可经钝缘软蜱等媒介昆虫叮咬传播。 该病季节性不明显。 2.2临床表现 2.2.1最急性:无明显临床症状突然死亡。

2.2.2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或腹泻,粪便带血。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呼吸困难,病程延长则出现其他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病程4~10天。 2.3 2.4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疫病相似,必须开展实验室检测进行鉴别诊断。 2.5实验室检测

2.5.1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见附件1) 2.5.2血清学检测 抗体检测可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方法。 BSL –3 2.6 2.6.1临床可疑疫情 符合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判定为临床可疑疫情。 2.6.2疑似疫情

对临床可疑疫情,经上述任一血清学方法或病原学快速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判定为疑似疫情。 2.6.3确诊疫情 对疑似疫情,经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 3 3.1 2 心;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应在1小时内报告省级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或农业部指定实验室判定为非洲猪瘟疫情时,应立即报告农业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通知疫情发生地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pdf

附件2 生猪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技术方案 生猪屠宰是连接生猪产销的关键环节,做好屠宰环节非洲猪瘟防控是降低病毒扩散风险、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有效手段。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关要求,提高屠宰企业非洲猪瘟防控能力,特制定此方案。 一、生厂入场查验 (一)查验内容。生猪到屠宰厂后,屠宰企业应查验承运人(贩运户、代宰户)运输车辆是否与备案信息一致,查验生猪是否来自疫区,核对生猪数量、畜禽标识、起运地、目的地是否与《动物检疫合格证明》一致。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要求检查生猪的临床健康情况。包括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及排泄物状态,并测量生猪体温,观察是否有体温升高至40~42℃。经检查,《动物检疫合格证明》有效、证物相符、畜禽标识符合要求、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入厂。 (二)异常情况处理。对临床异常或疑似非洲猪瘟病猪的,应立即采集血液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阴性且不是其他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准许入场;检测阳性的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实施方案(2019版)》的要求进行处理;其他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对于运输途中死亡生猪,应先经驻场官方兽医确认不是因非洲猪瘟死亡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记录要求。生猪入厂查验记录要明确注明生猪来源(养殖场名或户主姓名)、出栏时间、入场时间、头数、重量,以及检疫证号、运输车辆号,以及贩运户、代宰户或承运人姓名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二、入厂生猪待宰管理 (一)生猪入圈要求。经入厂检查合格的生猪,赶入待宰圈。待宰生猪原则上实行一圈一号,按产地、货主分类分批次存放,不同货主、不同批次的生猪不得混群。同时做好记录。 (二)待宰管理要求。按照《生猪产地检疫规程》进行临床检查,定时巡查,及时剔出疑病猪只,按规定处理。宰前3小时逐头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高热(体温升高至40~42℃)。圈舍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保持饮水槽清洁,要及时清扫粪便,每批生猪送宰后彻底清扫、消毒。已经入厂的生猪,不得擅自出厂。 (三)送宰要求。宰前进行充分淋浴,洗净体表的灰尘、污泥、粪便等。按照待宰生猪的圈号,分批次送宰。 (四)记录要求。生猪待宰记录应包括圈号、数量、货主姓名、进圈时间、待宰检查项目和结果、检查人签字等。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 三、同步检验检疫管理 (一)屠宰流水管理要求。做好每头生猪的标识,不得混挂、漏挂。特殊情况下,有落猪、漏猪现象,要及时上线,作好标识,明确其批次。内脏摘除后,保证胴体和内脏能够一一对应。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发表时间:2019-09-12T11:19:28.7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郭金良 [导读]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 汶上县汶上街道办事处山东济宁 272500 摘要:非洲猪瘟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导致猪出现高热、器官出血和呼吸障碍等症,继而死亡,如果不能有效防控,将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及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现了数次非洲猪瘟,急需动物卫生研究人员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关键词:非洲;猪瘟;综合防控 引言: 自2018年以来,我国境内多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疫情,不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严重威胁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非洲猪瘟引起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何做好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工作,已成为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1.流行特点 非洲猪瘟(ASF)的致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家猪和野猪均属于ASF高度易感对象,发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广泛,可经直接接触传染,或经感染动物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物、带毒机体组织等间接性接触传播,各种寄生于动物体表的寄生虫(节肢动物,软蜱、蚊蝇等)也可携原散播疾病。由于ASFV在动物耐受值范围内环境条件下存活时间极长,猪场一旦感染发病将长期难以净化,发病场可呈周期性发病、反复发病。传播主要经上呼吸道侵入感染,近代兽医临床研究证明阳性猪分泌物、排泄物中含有大量高致病性ASFV,尤其是在口鼻分泌物中浓度更高。经临床观察发现,给猪喂泔水,或生物安全防范及保洁消毒不到位,中间传播媒介控制不严(节肢动物、蚊蝇、鼠类等)的猪场发病风险最高。 2.非洲猪瘟的严重性 2.1病原体对环境的抗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病原体属于非洲猪瘟病毒科,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病毒。这种病毒的诱惑性非常强。一旦有细胞被感染,被感染的细胞内会出现至少100种以上的病毒去诱导蛋白,致使蛋白发生异变。而且这种病原体还具有吸附猪红细胞的特性,致病毒性非常强,其严重性在目前尚未出现中和抗体。不管是被自然感染还是人工接种都不会出现抗体。而且这种病原体对外界环境的抗性非常强。即使是被冰封多年依然可以保持病原体的活性。这种病原体对干燥的环境或酸性物质都有一定抵抗力,但比较害怕高温,要想杀死这种病原体可以在60°C 的高温下进行30min的杀菌即可将其杀死。 2.2传染性非常强 非洲猪瘟的传染性非常强。虽然非洲猪瘟仅发生于猪和野猪。但患有非洲猪瘟的猪和野猪体液、各种组织器官、分泌物及排泄物里都含有这种病毒。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寄生虫传播,且传染性非常强。因为非洲猪瘟可以在猪和寄生虫之间传播,导致这种疾病很难被根除。因为非洲猪瘟还有一定的潜伏期,如果患有非洲猪瘟的猪没有被发现患病,和病猪接触过的猪群都会感染这种疾病,因为这种疾病的传染性非常强。一旦被感染,患有非洲猪瘟的猪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非常高。 2.3疾病特点 非洲猪瘟有急性发病和潜伏期发病。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猪群会在患病后迅速死亡,甚至都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特点。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在患病后没有食欲,先是体温非常高,然后体温开始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会有昏迷症状。昏迷一段时间后,病猪心率增加,呼吸急促,体表出血,最终死亡,患有急性非洲猪瘟的病猪死亡率非常高。拥有潜伏期的病猪在患有非洲猪瘟之后会慢慢出现临床症状,患有慢性非洲猪瘟的病猪传染性非常强。因为这些病猪在出现临床反应前会通过一些接触使其他猪群感染这种疾病。 3.综合防控措施 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意义极为重大,只有进一步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才能实现对非洲猪瘟的彻底根除。特别是在2018年诸多地区先后暴发疫情的情况下,各地一定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的要求,来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如发现不明原因生猪死亡、野猪异常死亡等情况,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对确认疫情的地区进行第一时间的封锁,禁止所有生猪及易感动物和产品运入或流出封锁区。在封锁区范围的把控上,基层畜牧兽医站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及相关部门的工作,在疫点周围3km范围内扑杀所有生猪,并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在疫区外围设立检验检疫站和消毒站,控制动物运输车辆的移运,对出入的人员和车辆进行消毒;在疫区、受威胁区及周边地区开展疫情筛查、防控措施准备和知识的普及工作,同时要注意对野猪和蜱的监控,最大限度地阻滞疫情传播。具体要做好如下工作: 3.1严格控制他国产品入境 目前已查明,导致非洲猪瘟传入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生猪及相关产品的跨区域调运。因此,在研究有效防控非洲猪瘟技术手段的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对入境产品及生猪的检验检疫力度,从根源上切断病原,防治病菌侵入。 3.2严格落实生猪免疫 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生猪养殖户的免疫意识不强,甚至为了节省资金故意避开免疫,最终导致疾病肆虐,造成巨额经济损失,也容易在当地引起社会恐慌。尽管目前对非洲猪瘟还未研究出有效的防治疫苗,但定期接种常规疫苗,对提升猪群免疫力,降低染病率也能起到有效作用。动物卫生部门要严格落实免疫制度,深入基层,确保所有养殖户都定期为猪群接种疫苗,落实奖惩。派遣专员到基层地区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免疫落实情况,抽样检测,向养殖户普及基本的养殖和疾病防控常识[1]。 3.3宣传科学养殖知识 为了提高基层养殖户的科学化养殖水平,起到对非洲猪瘟的防控作用,基于当前许多养殖户盲目养殖,一味关注成本的错误化养殖方法,应加强对养殖技术和常识的推广。高温和消毒剂能有效杀灭非洲猪瘟病毒,因此,应定期对猪舍内外进行消毒,及时清理粪便和剩余的饲料,不给病菌提供繁殖和生存空间。此外,出入养殖场内的人员和车辆也要严格控制和检查,做到出入消毒。不用来路不明的泔水、

非洲猪瘟诊断与检测技术要点

非洲猪瘟检测与诊断 技术要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牵头编制 2019年9月

前言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1921年,ASF最初发现于肯尼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非洲、欧洲、南美洲流行。2018年8月初我国爆发非洲猪瘟首起疫情以来,该疫病已蔓延全国23个省,给我国生猪养殖业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由于ASFV感染机制复杂,目前世界范围内至今尚无有效预防用非洲猪瘟疫苗,因此早期发现、精准检测是控制该病传播和发生的关键。 本文参考了OIE关于非洲猪瘟防控的文件、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和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技术手册,结合我们的研究成果,从非洲猪瘟早期发现、现场排查、精准检测三个方面的技术要点编写而成,主要面向从事非洲猪瘟现场排查和检测的一线防疫人员,提供了简明实用的相关操作技术与方法,为非洲猪瘟现场排查与检测等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编者 牵头团队:上海兽医研究所猪呼吸道传染病团队 负责人:马志永 参加人:魏建超等 参加团队: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负责人:仇华吉 参加人:罗玉子等 兰州兽医研究所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 负责人:刘志杰 参加人:林密等 兰牧药研究所中兽医与临床团队 负责人:李建喜 参加人:崔东安

目录 一、概述 (1) 二、早期发现 (4) 三、现场排查 (5) (一)准备工作 (6) 1.人员准备 (6) 2.车辆准备 (6) 3.物品准备 (6) (二)进出养殖场要求 (7) 1.抵达养殖场 (7) 2.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在清洁区) (8) 3.离场前准备 (8) 4.离场后 (9) 5.消毒剂的选择 (9) (三)临床诊断 (9) 1.临床症状 (10) 2.剖检病变 (11) 3.鉴别诊断 (12) 4.发现疑似病例的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的行动 (13) (四)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14) 1.采样方法 (14) 2.样品的记录、保存、包装和运送 (15) 3.废弃物处理 (18) 四、实验室诊断与确诊 (19) 1.快速精准检测 (19) 2.疫情确诊 (19) 附件一: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 (20) 附件二:国家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区域实验室名单 (24)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非洲猪瘟基础知识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 A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急性、热性、出血性、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特征。非洲猪瘟的传入和疫情的出现,对我国养猪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高度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对于保障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极其重要。本文内容涉及非洲猪瘟的危害与流行现状、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及防控策略,供体系同行们参考。 一、非洲猪瘟的危害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非洲猪瘟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该病对养猪业的危害极大,体现在:(1)非洲猪瘟病毒对家猪呈现高致死性,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100%,造成养猪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2)严重影响生猪产业相关的国际贸易。发生和存在非洲猪瘟疫情国家的种猪、公猪精液、猪肉及其制品等的出口贸易受到严格限制和禁止。与生猪产业相关的其他行业也会相继受到影响;(3)非洲猪瘟病毒在组织和环境中的抵抗能力强,且目前尚无防控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扑杀发病猪、感染猪以及与其接触的猪群,并进行无害化处置,这是控制非洲猪瘟最有效的措施。 非洲猪瘟病毒仅感染家猪、野猪以及钝缘蜱,不感染人。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无影响。 二、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

1921年非洲猪瘟首次在肯尼亚报道,随后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广泛流行和持续存在。非洲的野猪和钝缘蜱成为非洲猪瘟病毒的自然贮藏宿主。20世纪中叶开始,非洲猪瘟相继传入欧洲的葡萄牙、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和南美洲的巴西等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已分别于1993年和1995年根除了非洲猪瘟,发生于比利时、荷兰、海地和巴西的有限疫情也成功得到根除。 2007年,非洲猪瘟传入格鲁吉亚,进而传入俄罗斯,并快速蔓延。随后相继扩散到与之交界和接壤的多个地区和国家,造成大量家猪和野猪发病死亡,并因疫情扑杀大批猪只,经济损失极其惨重。迄今,俄罗斯的非洲猪瘟疫情依然不断,并持续出现。 目前,非洲猪瘟在非洲地区和意大利的撒丁岛呈地方性流行,俄罗斯的疫情依然严重,罗马尼亚、波兰等东欧国家也有疫情报道。近年来,向OIE报告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乌克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摩尔多瓦、科特迪瓦、南非、肯尼亚、尼日利亚、赞比亚等。 我国之前将非洲猪瘟列为严加防范的外来动物疫病。近期,我国确诊了三起非洲猪瘟疫情,兽医行政部门和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及时采取了有效的疫情扑灭措施。 三、非洲猪瘟的病原学 非洲猪瘟(ASF)的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ASFV),病毒主要的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软蜱(钝缘蜱)是该病毒主要的传播媒介和贮藏宿主。ASFV主要以家猪/猪、家猪/软蜱/野猪、家猪/软蜱三种方式循环传播。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病毒粒子直径约为200 nm,呈正20面体结构,由多层同心圆结构组成,由内到外依次是类核(nucleoid)、核壳(core shell)、内膜(inner envelope)、衣壳(capsid)和外囊膜(external envelope)。ASFV基因组为线性双链DNA分子,约为170~193 kb。基因组的两端通过部分碱基配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10476708.html, 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李顺华 来源:《农家科技》2020年第01期 摘要:本文针对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了加强猪瘟防控措施、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重点管理生猪养殖产地、监督猪肉进出口市场检疫等措施,希望为非洲猪瘟的防范工作提供有效帮助。 关键词:非洲猪瘟;生猪养殖;市场检疫 非洲猪瘟是指一种由非洲传来的高接触性、高传染性且发病速度快的一种动物传染性疾病。如今该病毒已经蔓延至国内,因此有必要对该病毒的综合防治措施展开分析。 一、猪瘟的临床症状 当猪受到感染后,通常都会出现以下临床症状:第一,四十到四十二度的高热反应。第二,病猪的脾脏和淋巴结部位皆会出现肿大的现象,并且在淋巴结部位还会出现类似血块的东西。第三,非洲猪瘟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五到二十天左右,病情严重的会在发生感染病毒后,两天就能引发死亡的现象。 非洲猪瘟的病毒发病期通常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急速型,通常感染后还未出现任何临床状况,就立即死亡。第二,中速型,感染后会相继出现精神抑郁、食欲不振并且病猪的皮肤表面存在出血点的现象,眼部和鼻部流出黏性浓稠的分泌物,且病猪高热反应严重。随着病情的渐渐发展,病猪还会相继出现便秘、呕吐不止和腹泻、粪便中会有带血的症状。第三,慢速型,此种类型与上面的两种类型相比,相对病情较轻,但是此类型的病猪发病时间通常会比较长。 二、猪瘟的综合防控措施 1.針对饲养生猪应加强防控措施 在生猪的养殖过程中,严格检查好每只引入的幼猪和种猪,不从疫区或疑似疫区的地方引入猪种。选择正规合格的饲料用于喂养,杜绝使用泔水或厨余垃圾。在猪肉的市场管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市场加大监督力度,防治瘟疫区的猪肉或其他制品流入市场,对运输时所使用的相关车辆进行消毒,生猪养殖场地也要搞好其他疫病的防控和生猪饲养的日常消毒管理。避免猪瘟病毒的传播,同时也要开展日常的灭蚊、灭鼠工作,减少疫病的传播。这样不仅做到了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的严格防疫,同时也做到了避免其他疫病对其他生猪造成侵害。另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2018非洲猪瘟防控调研报告 一、我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 第一季度全区生猪养殖户数770户,养殖存栏为36039头;其中规模养殖场数13户,存栏6316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125头,元旦至今规模养殖场生猪出栏6772头;种猪场3户,存栏2924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084头;全区生猪散养户780户,存栏约3000头;对比2018年第一季度生猪存栏数42161头,养殖量呈下降趋势。产生原因有二:一是非洲猪瘟传染性强、死亡率高(几乎是100%),目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规模养殖户唯恐波及致全军覆灭,主动减少养殖数量包括淘汰多年经产母猪和仔猪。二是散养户因为环保要求和我市实施的庭院养猪退养弃养政策以及2018年年底生猪收购价格低于成本而减量存栏甚至收摊弃养。但今春由于价格回升,全国生猪存栏减少,政治经济环境、养殖环节、屠宰、检测检疫环节等众多因素共同影响下,猪肉价格上涨已成必然,又有养殖户开始购进仔猪,增加后备母猪养殖数量。2019春节后生猪养殖数量又持续回升至当前数值。 二、非洲猪瘟防控采取的主要措施 1、非洲猪瘟排查。我区根据非洲猪瘟病毒传播途径制作实施方案,多次下发文件安排部署,多方位、多环节进行缜密排

查。养殖环节:屯留区生猪现存栏约3.6万头,2018年8月至今从养殖环节实施全覆盖排查,多次进行拉网式大排查。尤其进入冬春季节对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进行严格细致排查,排查覆盖全区所有畜禽养殖户、无害化处理场所,特别是要对城郊结合部、工矿厂区等地排查力度,不留死角。规模养殖场户实施封闭管理。现阶段,排查已进行51轮次,累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3万余个次,生猪206万头次。屠宰环节:每日派出2-3名官方兽医对我区唯一生猪定点屠宰场入场排查检疫。未发现异常猪只。泔水猪排查:全区经入户认真排查及设立公开电话举报,共排查出13个泔水猪养殖户,共存栏1521头,均未发现非洲猪瘟可疑情况。现均已退养完毕,且排查中未再排查出泔水猪。饲料排查:排查全区21个生猪养殖场和3个饲料生产企业,5个饲料经营门市部、均未发现经营或使用猪血成份、血浆蛋白粉、肉骨粉等动物源性饲料喂猪。市场猪肉排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持续对市场、冷库等销售环节生猪产品一一进行排查,严查来自疫区省市生猪产品。庭院养猪摸底排查:对矿区、人口密集区及两场周围的庭院养猪情况进行排查摸底,全区有866户庭院养猪户存栏28530头生猪,现由各乡镇依据实施方案逐步进行庭院养猪退养并养工作。现阶段退养弃养85户6354头。流行病学调查:对规模猪场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采集样品开展非洲猪瘟疫情筛查,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人员对非洲猪瘟的鉴别诊断能力,及时发现和消除风险隐患。

防非范非洲猪瘟考试题库含答案版

防非生物安全考试试题(不定项选择+问答题)ASF相关: 1、下列哪些能感染非洲猪瘟(AB) A野猪B家猪C人D牛 2、下列哪些可能成为传播非洲猪瘟的媒介(ABCD) A人B物品C车辆D空气 3、非洲猪瘟病毒可通过以下哪些途径间接传播?(ABCD) A饲喂污染的泔水 B污染的饲料、垫草 C污染的车辆 D污染的衣物和设备 4、非洲猪瘟病毒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多少天?(C) 4~7 B、4~10天C、4~19天 5、关于非洲猪瘟存活时间,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BCD) A、冰冻肉中可存活数年;半熟肉以及泔水可长时间存活; B、腌制火腿中可存活数月; C、未经烧煮或高温烟熏的火腿和香肠中能存活3~6个月; D、4℃保存的带骨肉中至少存活5个月。 6、目前防控非洲猪瘟主要依赖(C) A疫苗B兽药C生物安全D无能无力。

7、急性性型非洲猪瘟会有以下哪些表现(ABCD) A高热B食欲废绝C、皮肤发绀D网状内皮系统出血. 8、感染非洲猪瘟的急性病例死亡率可达多少(D) A 30% B 50% C 80% D 100% 消毒类: 9、当前本场用于车辆喷雾消毒和衣物浸泡消毒的消毒药是什么(A)。 A、卫可 B、百胜-30 C、戊二醛 D、烧碱 10、消毒药卫可常用的配比浓度为(B ),雨天卫可配比浓度(A)。 A、1:100 B、1:200 C、1:300 D、1:400 11、中转站的车辆停靠,说法正确的是(A)。 A、场内车停靠在靠近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远离猪场一侧 B、场内车停靠在远离猪场一侧,外部拉猪车停靠靠近猪场一侧 C、场内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D、外部拉猪车可以停靠在中转站的任一侧 12、员工场外穿衣服,若需要拿入生活区,则通过(A)。 A、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 B、卫可1:200 浸泡消毒3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C、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30分钟 D、卫可1:400 浸泡消毒60分钟或臭氧消毒60分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