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摘要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贯穿于全文的核心内容是,目前乡镇政府职能的定位及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之策。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资料的收集、疏理及整合,加之实证调研。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是阐述选题缘由、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提出新农村建设在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分析政府职能尤其是乡镇政府的相关理论,最后明确指出,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职能在执政理念、发展思路及社会管理方式等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第三章,揭示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发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其在管理上的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剖析。第四章,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第五章,阐明新农村建设为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目标要求,以及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深入探讨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职能转变路径选择

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 UNDER

THE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BSTRACT

This topic takes the transforma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 as the object of study.The causes of theses problems which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facing with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t present are the core of the topic.Research methods are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rough system investigation screening the correlation expert’s works and the literature researches.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chapter,elaborate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new socialist rural,analysis the times connotation of the new countryside,proposes the important meaning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four aspects:the economic,cultural,politic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Again analysis the feature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main content from other perspective,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local township government especially on the correlation theories;Finally comprehensively analysis the thre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the ruling idea of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the development mentality and the social management way proposed b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which is the key point of this chapter.The second chapters,analysis the primal problem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 in displaying proces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background,mainly discu ss three aspects:the township government’dislocation,offside and vacancy place in management.The third chapter,discuss from three aspects:the ideological concept,th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the causes of restricting the changes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The fourth chapter,firstly elaborate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proposed the goal request and principle which for transformation of the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Finally,discuss the Chinese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s’selection way under the new rural reconstruction background from four aspects:the idea,the township government itself,the township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its object.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key point of text.

KEY WORDS:the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township government;

government function; cause; the selection of way

目录

第一章导论 (4)

1.1选题缘由 (4)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3研究方法 (7)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 (7)

2.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及意义 (8)

2.2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分析 (9)

2.3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10)

第三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发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2)

3.1乡镇政府为农村提供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上的错位 (12)

3.2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职能上的越位 (13)

3.3乡镇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职能上的缺位 (14)

第四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分析 (15)

4.1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15)

4.2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 (16)

4.3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乡镇政府运行机制 (17)

第五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19)

5.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19)

5.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 (20)

参考文献 (27)

致谢 (29)

第一章导论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显著上升,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发展过程中的城乡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发展落后,农业生产力水平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三农”问题日益突出,并最终形成了“三农”危机。基于以上情形,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出发,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这一目标从战略高度,提出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预示着广大农村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府,它代表国家直接面向广大农村,肩负着极其繁杂而又十分具体的工作任务。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农村很大程度上都要依靠乡镇政府的工作得到贯彻执行。因此,乡镇政府的职能对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改革开放年来,我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乡镇政府职能却无太大转变,仍然存在着许多不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问题,就我国目前的乡镇政府职能而言,还存在一些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甚至是对立的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揭示的那样,我国传统政府职能的弊端“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规章,放在下面,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1]。

“在世界各地,政府正成为人们注目的中心。全球经济具有深远意义的发展使我们再次思考关于政府的一些基本问题,它的作用应该是什么,它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以及如何最好地做这些事情”[2]。中国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科学规划、制度环境的建设和提供最基本公共产品和社会服务,这一切都需要乡镇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只有真正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实现乡镇政府职能从“领导新农村建设”向“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转变,才能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1.1选题缘由

世纪之交,“三农问题”己经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成为影响我国社会与经济全面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被提上日程。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中国今后的发展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路径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项工程的成败。

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最基层的政府,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地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对于成功地建设新农村至关重要。因此,从新农村建设、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透视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正确、充分、有效地发挥乡镇政府的职能以及加强乡镇政府自身的规范管理,更好地履行起带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平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就目前的研究现状而言,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提出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相关的研究还相对不足,尤其是针对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还相

对较少,因此,选择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研究作为本文论题,是希望本文在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农村研究方面。

对农村的研究比较成熟的国家主要包括韩国、日本、美国、德国和法国。舒尔茨将农业现代转型的途径从农业外部转向农业内部,即农业现代化过程,即现代农业要素对低收益率的传统农业要素的替代过程。当这一替代过程最终带来农业部门的投资收益率与其他部门大体平衡时,农业也就成为一个现代产业部门[3]。在农村建设实践层面上则有Nigel Swain:《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研究》[4],Fennell Rosemary:《The Common Agriculture Policy of the European Communify》【5】,平松守彦:《一村一品与农业产业化》,韩国朴振焕:《韩国新村运动》【6】等论著,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从政策、制度和具体运作方面进行了研究,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以上这些国家中,有关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及实践比较成功的国家主要是韩国,这从我国学者在研究新农村的过程中可以得出结论。

第二,关于政府职能方面。

有关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理论,可以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来观察。早期是自由主义者提出的自由主义的政府职能理论,在这个阶段,政府只起着“守夜人”的角色,商品经济的运是完全自由的,一切资源都是通过市场自行调节和配置的。“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是守夜人政府论的主要观点。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的鼻祖,他在年发表的《国富论》是其代表作。之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完全提倡自由的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出现弊端,于是,政府干预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以凯恩斯为代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公共管理理论的诞生和成熟,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管理理论等登上历史舞台,一些公共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在政府职能定位、职能发挥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提出了包括政府职能市场化、公共服务社会化、政府管理企业化等在内的诸多理论。比如安德森就提出了政府的角色理论,认为政府角色应该包括提供经济基础提供各种公共商品和服务协调与解决团体冲突维护竞争保护自然资源为个人提供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保持经济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治理(Governance)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公共管理学界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术语。

就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确保乡镇政府的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乡镇政府的财政来源,在保证财政来源的情况下,对乡镇政府的事权给予明确规定;二是确保乡镇政府的相对自主性,保障其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表达建议权,使乡镇政府能在其职权范围内充分行驶其权利;三是对各级政府的事权给予明确划分、明确分工。

在苏联时代,列宁对政府职能的研究思想也非常丰富,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苏联实际,提出关于政府职能的思想体系。基本内容是要充分认识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制定逐步战胜资本主义的政策【7】。列宁指出,“资本主义愈不发达的社会,所需要的过渡时期就愈长”【8】。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列宁指出“无产阶级需要国家政权,集中的强力组织,暴力组织,既为的是镇压剥削者的反抗,也为的是领导广大民众即农民、

小资产阶级和半无产阶级来‘调整’社会主义经济”【9】。列宁很重视经济建设工作,十分肯定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指出新政府现在“主要的政治应当是从事国家的经济建设,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饿”【10】。列宁指出政府机关“实际上却是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的机关”[11]。可以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指出“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要把他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12】。

1.2.2国内研究现状

第一,关于农村研究方面。

从中央正式以文件的方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我国国内学者发表了大量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学术论文和著作,但学者们的观点不一,各有千秋。这说明建设新农村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统一的方法,学者们的各种观点刚好可以对新农村建设提出很多建设性的建议,这对当前研究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概括起来,学术界主要有四种观点:一是以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教授为代表的“拉动内需”说【13】。林毅夫教授是我国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概念的学者之一,他认为,就短期而言,国家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可以拉动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同时又可以拉动内需,消化国内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防止经济紧缩,从而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二是以“三农问题专家”、被媒体称为“用脚做学问的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教授为代表的“农民合作”说【14】。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应对市场和国家。三是政策部门的观点。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锡文认为,衡量新农村建设好坏的标准有三个:①经济上要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政治上要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②要依法办事,建立法制政府;③农业的稳定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总的来看,陈锡文关注的焦点问题依然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15】。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则注重村庄建设,他认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三类:①农村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②直接面向村庄的公益类建设项目;③农户自主参与、农民直接受益的项目【16】。四是以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贺雪峰为代表的们低消费、高福利’的生活方式构建”说【17】。认为就中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短期内无法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并促进农民增收。主张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从增加农民广泛福利的角度建设一种“低消费、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方式,使农村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稳定器与蓄水池”。

第二,关于政府职能方面。

国内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也比较丰富。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很多创造性的政府职能理论,这些理论主要包括:第一,强调党政分开。他在论述党政关系时指出,党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这当然不是说,党可以直接去指挥国家机关的工作,或者是把各种纯粹行政性质的问题提到党内来讨论,混淆党的工作和国家机关的所应有的界限”【18】。第二,强化经济职能。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19】。政企分开。他说“我肯定,扩大企业自主权,这一条无论如何要坚持,这有利于发展生产”[20]。第三,政社分开。他指出,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这些事只要有一定规章,放在下面,

放在企业、事业、社会单位,让他们真正按照民主集中制自行处理,本来可以很好办,但是统统拿到党政机关,拿到中央部门来,就很难办。谁也没有这样的神通,能够办这么繁重而生疏的事情”【21】。第四,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划分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下放权力给地方,给地方更多的自主权,带动地方的积极性。这些宝贵的思想对于以后学术界的研究具有十分珍贵的价值,有利于学术界突破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胆的研究与尝试。

在有关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定位方面,我国学者司林波认为,所谓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又可称为地方政府职能的重塑或重构,意味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变革和发展。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发展是动态变化的,从而也就产生了政府职能重新定位的问题。所谓地方职能的定位,就是在新的环境背景下对地方政府的职责和功能重新加以界定,明确其应用的范围与领域以及手段与方法。地方政府职能的定位必须与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的制度条件相匹配。地方政府职能定位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司林波在其《地方政府改革的视野职能的转变与再定位》一文中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定位的概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分析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定位的理论依据,并提出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与再定位的途径与措施【22】。张丽华、徐宝春在他们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理论的定位、依据与重构》一文中从政府失灵论和市场失灵论、政府再造理论、WTO规则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依据,并从市场型地方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和市场型地方政府职能的约束条件等两方面论述了市场型地方政府职能的重构【23】。周肇光、宗永平和李叶认为:在思想认识上,要弄清构建和谐社会与乡镇政府能力建设的相互关系;在收入分配上,建立对政府收入来源进行规范和监管的动态型收入分配机制;在管理体制上,探讨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降低乡镇政府成本,建立执政党成本的约束与评价机制;在民主建设上,探索政府与群众互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立基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新机制【24】。在市场经济和开放社会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应摆脱传统的单纯依靠政治动员和行政管制模式的束缚,立足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以缓解社会矛盾、调节社会利益为重点,以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为手段,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机制,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25]。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学者,对整个政府职能及政府机构改革等层面的研究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针对乡镇政府这一层级的职能研究还不是很多。而且由于我国独特的人文历史及现实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原因,乡镇政府在推进农村建设中仍有许多角色缺失,而以往的研究没有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这正是本文所要着力探讨的问题。

1.3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取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文献研究方法,重点查阅国内外有关新农村建设及乡镇政府职能的有关综述,充分利用本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认真阅读大量著作和相关论文、政策文件、新闻报纸等资料,结合本人专业进行分析和整理。二是实证调查法,在论文写作期间,本人曾到湖南省桃江县参与相关调查,取得了有关资料。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与乡镇政府职能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茶地进行,对新农村的研究在理论界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成为当今我国学术界的热点问题,围绕新农村建设的各种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针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还十分有限。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必须立足我国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2.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及意义

2.1.1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26]。也就是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目的就是要缩小农村跟城市之间的差距,让农民和城市居民平等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从而使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社会。总之,要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就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必须把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统一、协调起来,全面推进,因此它不是只强调农村某一方面的建设,而是强调农村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要明确按照中央提出的原则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些原则主要包括五个大的方面[27]: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发展了农村经济,才能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也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使新农村建设能持续进行下去。二是必须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即必须坚持家庭经营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方针体制,这是宪法规定的,是原则问题,不能动摇。三是要以人为本,从农民最希望、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那些生产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入手。四是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并且制定好科学规划。五是要坚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主要是指农民自己,国家财政及社会力量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之,我们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要改变过去发展农村的传统观念,即单纯的强调农村的经济发展,而忽视农村的文化、政治、社会建设。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同时,必须做好其他工作,全面、循序渐进地推进。要树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观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真正让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实惠,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的改变,使农村真正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健康道路。

2.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历史性的伟大工程,其重大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帮助农民获得经济上的利益,使他们能跟城市居民一起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丰富成果,更重要的是,新农村建设对农村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影响十分深远。具体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四个重大的意义:

经济方面: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的命脉,也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设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我国农民收入相比城市居民还有很大差距,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是发展农村经济,这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以扩大消费,这对于拉动内需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有利于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有利于吸纳大批的农村劳动力到第二、第三产业来就业,从而使得农民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经济实惠。

从文化方面来说: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看。从历史发展看,农业、农村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源头,是形成民族文化特征的基因。建设新农村,有利于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从横向或现实看,城乡文化差距很大,文化的二元结构特征也很明显,文化发展的难点、重点和最大潜力点,也在农村。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农村是主战场。

从政治方面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有绝大多数,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

我国农村人口为8.0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3.91%[28]。占全国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在广大农村的依靠力量,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国家,处理好党同农民的关系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邓小平同志曾一再告诫我们:“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80%稳定不稳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2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农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整个农村和谐与稳定。这样,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更加巩固,国家的长治久安才有可靠的保障。

从社会发展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我们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农村的发展速度明显落后于城市,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落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城乡之间的各项经济指标持续扩大,这一现象己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农村现状,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将彻底改变过去我们建设农村的传统思维,把农村的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将推动我国农村新一轮的伟大变革。

2.2乡镇政府职能的理论分析

关于政府职能的理论,在亚当·斯密时代就己经开始讨论,直到今天,关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己经较为成熟,但对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尤其是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还相对不足。

2.2.1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

首先,关于政府职能的含义。

对于政府职能的含义,目前国内行政和政治学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主要包括如下观点:第一,认为“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概括地说,行政职能是狭义的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相关政治权利主体按照一定的规则,经由一定的过程,通过多种表达形式实现彼此价值观念和利益关系的契合,从而赋予国家行政机关在广泛的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过程中的各种任务的总称,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确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30]第二,认为“政府职能,简单地说,就是一个社会的行政体系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31]第三,认为“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作为行政机关在对社会实施公共管理中承担的具体职责和应发挥的作用。”[32]第四,认为“行政职能是指行政机关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职能和功能作用,主要涉及到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33]虽然学术界对政府职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但一般都认同政府职能是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管理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其次,关于政府职能的特点。

第一,政府职能受行政环境的影响。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会直接导致政府职能的改变,从而使政府不断的调整自身的管理对象和管理方法。政府职能的内容随着历史时空的改变而改变,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此过程中,为保持社会的稳定,满足公众的需要(这种需要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政府必然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为社会提供新的公共产品。所以政府职能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仅在不同社会形态下政府职能是不同的,即使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层级政府的政府职能也不一样。

第二,政府职能必须与政府能力相匹配。国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现代国家为了能更好地实施其公共政策,往往会根据某些标准将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划分为不同的层级,并根据这

些层次设置相应的政府机构。统治阶级一般会从国家利益出发,根据各级政府所辖区域的不同特点,将相应的政府职能分配给不同层级类型的政府单位。不仅如此,统治阶级还会根据社会事务在公共管理上的差异进行政府职能的划分和分配。这些社会事务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将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比如外交和国防;其二,必须也只能由地方政府进行管理,比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应该根据各地的差异有差别的进行;其三,必须在全国的统一规划下由各地根据当地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比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就应该在全国统一规划下,制定原则、目标,由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灵活、机动地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

2.2.2地方政府职能

地方政府是由中央政府依法设置的,行使部分国家权力,治理国家一部分地域或部分区域某些社会事务的政府[34]。根据该定义可知,地方政府是多层级的,各级地方政府都应该根据其所辖范围的大小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履行其职能。与此同时,地方政府还要接受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对于那些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公共事务,必须由中央统一规范,统一管理,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有重点、有原则地为当地提供公共产品。一般认为,可以将地方政府的政府职能划分为四种情况[35]:第一,经济调节职能。是指地方政府通过采用适当的财政政策和经济调控手段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中观调节,把握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向,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保证地方经济稳定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第二,市场监管职能。是指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供给者,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运行规则,对地方市场经济秩序进行监督和管理。

第三,社会管理职能。是指地方政府通过制定专门的、系统的、规范的社会政策,制度和法规,管理和规范当地社会组织,培育合理的现代地方社会结构,调整当地社会利益关系,回应地方社会诉求,化解当地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秩序,促进地方社会稳定,孕育理性、宽容、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建设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环境。

第四,公共服务职能。是指地方政府满足地方公共需求、为地方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和功能。具体包括为当地社会提供基础性公共服务、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

2.2.3乡镇政府职能

乡镇政府包括乡政府和镇政府,是我国政权体系中最基层的政府,也是我国直接面向农村的政府。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就是乡镇政府在组织和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建设中所负有的职责和具有的功能[36],乡镇政府职能主要是承上启下。乡镇政府必须接受县级政府的领导,贯彻、执行县政府的方针政策,并以此来指导乡镇政府的工作。乡镇政府又是最基层的政府,直接面向农村,因此必须指导农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农村的发展规划,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指导村民委员会的工作,使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政府贯彻上级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实现对农村的有效管理。

2.3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提出的新要求

政府职能的变化是受行政环境影响的,“行政环境是行政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37],如国际形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的变革、重大社会问题的出现等都会影响到政府职能的变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提出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与过去提出的农村建设有很大的差别,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乡镇政府转变政府职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

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长赋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还必须继续深化农村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发展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和制度保障[38]。具体而言,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主要提出了三项要求:

2.3.1要求树立新的管理理念

20世纪末,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公共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治理模式。这一模式给我国的政府管理改革带来深远的影响。如今,当新农村建设在我国如火如茶进行的时候,乡镇政府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乡镇政府应该按照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现代公共管理的思维模式为理念,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

第一,乡镇政府要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以民为本”又称“以公民为中心”,回答的是政府的一切管理活动“到底为了谁”的问题,涉及政府管理的终极目标和根本价值选择[39]。具体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就应该树立“以农民为本”的思想,真正从农民切身利益出发,维护农民的权益,即要求公共部门视公众为顾客、以顾客为导向、回应广大民众的反应,满足其需要[40]。

第二,树立服务理念。在传统的政治学和公共行政文献中,普遍认为公共行政是政府机构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垄断性和强制性的管理活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政府扮演了更多的生产者、监督者和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41]。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社会公共利益,政府没有自己单独的利益,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42]。对此,要加强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公共服务职能的理念,实现由注重管理到注重服务的转变。

第三,树立有限政府的观念。所谓有限政府,是指:第一,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即政府不是万能的,而是在它应该也能够起作用的范围内行使权力,承担责任;第二,政府的权力状态是有限的,不是权力无边、在哪里都可以发挥作用的;第三,政府职能的发挥是有条件限制的,当政府根本没有某种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就不要硬性赋予其某项职能[43]。对乡镇政府而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应该严格按照中央的要求,指导农民建设新农村,而不是代替农民建设新农村。

2.3.2要求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观念应先行。只有真正转变工作思路,新农村建设才能实现预定的效果。创新发展思路,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第一,用全面的眼光指导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能像过去传统的农村建设一样,只片面强调发展农村经济,而是应该把农村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协调起来。乡镇政府可以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投入新农村建设,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比如在2002年至2005年间,德国政府共出资4500万欧元,在18个农村地区开展了500个资助项目,并从中汲取有关农村发展的经验。农业部官员称,农村综合发展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村民、企业、联合会和管理部门等共同参与制定地方发展规划,为当地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献计献策[44]。

第二,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也应该有新思路。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乡镇政府的角色主要是按照中央的政策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并引导农民发展经济,鼓励农民回乡参与家乡经济建设。比如在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花桥镇香井村村民文植打工赚钱后,在乡镇政府的帮助下引资3000万元在家乡建设小康生态示范村,取得良好经济和生态效益。人才、资金、技术的“回笼”,大力促进了该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如今,该市辣椒、玉米、红薯等特色种养业发展迅猛,2008年该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53亿元,同比增长7.91%[45]。

2.3.3要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现阶段乡镇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同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政府管理体制及计划经济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受这种体制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逐步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与严密的意识形态控制机制三位一体的社会整合模式”[46],目前的这种社会管理方式不适应新农村建设,因此就要求乡镇政府在如下几个方面进行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第一,要求乡镇政府提高其反应速度。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所面对的农村社会问题将越来越复杂化,社会问题出现的频率将越来越多,这要求乡镇政府对农民群众的要求能快速反应,能及时、快速地处理好新农村出现的各项问题,保证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二,要求乡镇政府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扩大乡镇政府管理的透明度。这要求乡镇政府解放思想,主动接受各个层面对乡镇政府的监督,推进乡镇政府的民主政治建设。要做到乡镇政府完全政务公开,还有一定难度,但这是一个方向,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唯有此,才能增进农民群众对乡镇政府的信任,也才能树立乡镇政府的威信,推动新农村建设。

第三,要求乡镇政府积极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是帮助农民、组织农民、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村非政府组织发展还非常滞后,没有起到其应起的作用。这些都需要乡镇政府转变观念,积极扶持和发展农村非政府组织。

第三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发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3.1乡镇政府为农村提供服务的理念和方式上的错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一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职权[47]:①执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发布决定和命令;②执行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③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保护各种经济组织的合法权益;⑤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和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⑥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妇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项权利;⑦办理上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概括起来,乡镇政府在农村主要承担发展农村经济和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两大任务。但在现实中,乡镇政府职能定位不明确,还存在很多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

3.1.1管理理念上的错位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乡镇政府职能主要是公共职能,其管理理念应该是为当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行政新理念。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树立为农民、农业、农村服务的思想,从当地实际出发,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理念上的错位而引起的社会问题时而发生,有些乡镇政府公务员尤其是乡镇政府领导的责任意识不强,公仆意识较为淡薄,对自身的定位、对权力的认识不正确,导致乡镇政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错位现象。

3.1.2农村社会管理职能上的错位现象

主要是指乡镇政府对于该管的事情没管好。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管理方面,主要是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事项。但在现实中,乡镇政府

为完成上级政府指标,往往把工作重点放在县政府派下来的这些硬指标上,有些乡镇政府领导甚至为了得到提升而开展大量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比如在广西天等县,截至2005年底,该县各乡镇的债务总额为760.74万元,负债最高的乡镇负债高达260万元。政府办公楼建设、文明乡镇建设、村委办公楼建设等工程欠款构成了乡镇债务的主体,源于这方面的债务就高达703.28万元,占债务总额的92%。这些工程不仅使得当地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还损害了农民群众的利益’,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造成乡镇干群关系紧张。相比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乡村冲突明显增加,而最近几年,农村严重冲突事件虽然比年代有所减少,但基层政府和农民的紧张关系却明显蔓延[49]。

3.1.3新农村建设服务方式上的错位

随着经济改革以及对外开放的深入,政府管理观念得到很大的改观,原来的管理和领导理念逐渐被服务理念所替代。在这种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其服务方式应该是在中央和上级政府的指导下,全面指导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真正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公共服务。但在现实中,乡镇政府的主要职能依然是全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建设,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上级政府对于乡镇政府的考评体制还没有根本改变,依然是看乡镇政府的财政政绩来评价其工作,二是税费改革之后,乡镇政府普遍财政困难,债务危机十分严重。比如在年,重庆市乡镇财政负债达64.7亿元,是其财政收入的2.4倍,平均每个乡镇负债高达574.4万元,据介绍,2006年重庆市有21个区县(自治县、市)的乡镇出现新增债务,其中新增债务最多的一个区县达2.7亿元,全市乡镇财政新增的债务达8.9亿元[50]。现实的困难使乡镇政府不得不通过各种途径创收。在这种服务理念下,乡镇政府的服务对象自然就变成了当地能创造税收来源的乡镇企业,农民群众的利益很难兼顾到。

3.2乡镇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职能上的越位

3.2.1代替农民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这主要是指法律和上级政府没有赋予乡镇政府职权的情况下,为了多出政绩和完成上级的考评任务,乡镇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自觉充当主体。与此同时,受现行“条块”管理体制的约束,原有乡镇政府具备的完整配套的职权被肢解,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乡镇政府像往常一样去管理原来的社会事务,尤其是代替农民群众充当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忽视农民群众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却缺乏相应的职权保障。

3.2.2干预而非指导农民建设新农村

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根据市场信息以及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自行组织生产和销售,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负责提供信息和服务,而不能去直接干预经济。但在农业生产实际中,有些乡镇仍采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农民的种植品种、面积。近年来,时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政府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为由,强迫农民种植烟叶、甘蔗等经济作物,农民不从,地方政府则强行拔掉农民的禾苗,毁掉良田,甚至用暴力手段对付农民[51]。政府取代市场调整生产要素的现象屡屡发生。一些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往往实行直接的行政干预,进行所谓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形成能提高其政绩的形象工程。最后的结果是,因为没根据市场规律来安排生产,造成产品滞销,从而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还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姑且不论政府是否真正从农民利益出发,即便如此,政府直接介入市场的行为“有点像为女儿做家庭作业,它是一件好事,但是一件做错了的好事。”[52]

3.3乡镇政府在提供农村公共服务职能上的缺位

政府职能理论认为,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则主要是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对于乡镇政府而言,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主要是提供如下几个方面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发展和扶持农村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保持农村生态平衡、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等。在现实中,受长期以来片面理解“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思想的指导下,乡镇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乡镇经济上,没有注重农村的全面协调发展,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严重短缺,在公共服务的提供上表现出了缺位现象。

3.3.1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职能上的缺位

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义务教育状况令人堪忧。最突出的表现是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失学率居高不下。很多农村中学,往往在一年级三个班,到了二年级就成了两个班,三年级就成了一个班,初中三年的失学率达到4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70%。与此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的匾乏和师资水平整体偏低,都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部最新统计显示:我国县镇以下的农村中小学有33万所,占目前全国中小学总量的79%。然而,在全国1000多万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中,这些学校的教师数量还占不到一半。截至2007年底,全国中小学代课人员为37.9万人,比年减少了4.9万人[54]。二是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基层乡镇政府缺少调动农民长期参与社会保障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目前农村以养老,医疗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工作仅在小范围内实行,没有在全国大范围内大面积推广,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范围小。全国虽有个县开办养老保险,但参加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0%。积极推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虽然部分解决了群众“病有所医”的问题,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口与集体在保健医疗上的依附关系,医疗保障只是社区化,而不是社会化。这种状况不仅削弱了社会保障对劳动者的生活保障作用,而且成为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参与市场竞争的障碍[55]。如在2004年,农村100个人中只有12人不同程度地享有商业或社会统筹医疗保险,而在大中城市,这个数字为54。与城市相比,农村如此低的医疗保险覆盖率令人担忧。有资料显示,从1999年开始正式实行的社会保障改革,至今己使10895万人受益,其中近65%都是城镇的企业职工和退休人员[56]。三是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由于政府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对农村环境污染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使得因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农膜等造成的地面污染非常严重,许多河道发黑,河岸杂草丛生,垃圾成堆,不少农田土壤层有害元素含量超标、板结硬化,农村水环境进一步恶化。四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包括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不足,农村缺乏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科技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等。

3.3.2维护农村经济社会秩序上的缺位

首先,涉及到农村收费的项目透明度和公示程度不高,在农资市场以次充好的现象频繁发生,乡镇政府对其的监督不力,农民群众的意见很大。

其次,在农村法制化、民主化建设过程中,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环节的工作不到位,在有些农村还存在控制当地村民的黑社会或者准黑社会组织,有些农村基层组织不能很好地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反而演变成了黑社会势力的帮凶甚至与黑社会势力融为一体[57]。乡镇政府却无视其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社会治安,这些现象说明了这些地区还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还政于民、村民自治,这离实现农村“管理民主”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最后,农村的道德失范问题还比较严重。很多农村地区赌博成风,“买码”成风,严重败坏了当地的传统民俗风气,使得农村社会风气每况愈下,传统的民风和社会道德正在逐步

消失,导致了农村社会治安很不稳定,严重破坏了农村的和谐,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这主要是因为乡镇政府没能在农村提供基本的文化基础设施,对农村传统优良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得到重视,因此也没能引导农民的精神生活走向。

第四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制约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分析

4.1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各个方面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思想观念也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然而,在原有体制下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法也有不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没有根本转变过来,尤其是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重大问题,传统的观念影响还很深远。

4.1.1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职能转变的意义认识不足

强制性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乡镇政府管理的特点,这种管理方法从计划经济以来一直沿用,直到今天,这种管理方法还在不少乡镇政府机构继续沿用。在强调政府管理要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下,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要突然地抛弃原来的管理方法觉得难度很大,各项工作尤其是农村工作的落实就觉得很难做,这种思想上的矛盾导致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放任不管,要不还是采取原来的管理方法。加上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对于依法行政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误解,以为由原来的强制性管理到现在的公共服务就是为了淡化乡镇政府的行政权力,导致了乡镇政府工作人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职能转变。与此同时,国内理论界对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还很欠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的都是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职能转变的研究,而对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研究寥寥无几,即使有少量的也都比较空泛。对于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认识不足的直接表现是对乡镇政府职权的规定过于泛化、模糊,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乡镇政府成为无所不能的全能政府,从而使得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变得困难重重。

4.1.2针对新农村建设的科学管理意识淡薄

乡镇政府长期以来只重视短期利益,缺乏长远规划,也没有健全的战略规划机制,更没有一套成熟的科学评估和论证制度体系。这样的结果使得乡镇政府只注重短期收益,盲目的追求财政收入,而忽视各项社会事业的建设,各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也严重供给不足。另外,缺乏科学的预算,导致乡镇政府的行政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乡镇财政更加紧张,从而无法拿出合理的费用去为当地的社会发展提供公共服务,最后导致乡镇政府只能沿用过去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使转变乡镇政府职能成为空话。

4.1.3新农村建设中强调“领导”而非“服务”的错误理念

农业社会的政府是一种统治型的政府,这意味着改革开放以来致力于工业化的中国是不能用这种类型的政府来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58]。1998年,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康之等为代表的公共管理学家提出了服务型政府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其旨在建设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而建设服务型的乡镇政府,要求乡镇政府从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根本性的转变。这就要求乡镇政府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向公众尤其是当地农民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但在现实中,公共服

务意识并没有深入乡镇政府工作理念当中,也没有成为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虽然国家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加大了投入,上级政府也比较重视,但很多乡镇政府的工作重心还是没有改变过来,没有把农民群众的真正需求作为自身的工作重点,甚至还存在乡镇政府工作人员凌驾于农民之上的现象,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应该为当地的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加上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还没有从以往的工作习惯中转变过来,认为政府工作就应该是管理,是领导,就是对当地乡镇的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市场进行管理,而不是服务当地的人民群众,也不是服务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种思想观念导致了乡镇政府长期以来盲目地追求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追求GDP的增长,于是花大力气参与当地的微观经济活动,而忽略了当地的社会管理,更不注重为当地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其结果是乡镇经济增长了,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社会事业的发展却严重滞后,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未能得到满足。

4.2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乡镇政府管理体制

4.2.1传统政府管理机制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我国从1953年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除了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外一直都沿用了这个方法来规划未来五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在这种体制下,中央政府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一般都是被各级地方政府以硬指标逐层下达,省落实到市,市落实到县,县落实到乡。各级领导的升迁都与这些指标挂钩,把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政府的依据。在此过程中,要使作为最基层的乡镇政府为当地提供公共服务,其动力无非在于县政府的考核方式,农民群众的要求虽然也会影响到乡镇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和力度,但相比上级政府的考核而言就无足轻重。而在县级政府对乡镇政府的工作考核中,公共服务只是一个很小的部分,这就使得本来缺乏提供公共服务激情的乡镇政府更加不愿意提供公共服务。与此同时,乡镇政府中的工作人员由于人数众多,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其向上升迁的路径和机会也就十分有限。还有,乡镇政府也缺乏来自农村民众要求提供公共产品的压力。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政府长期把提供公共服务的重点放在城市,很少面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导致农民群众长期以来缺乏表达需求公共产品的欲望另一方面,即使少量的农民提出公共产品的需求也很少能得到满足,长久了就不想也不敢提类似的要求。这种无话可说或有话说不出的失语状态,既说明了农民没有关于服务需求的权利表达,也说明基层组织确实没有真正做到为农民服务。再者,公共物品具有供给的连带性和非排他吐的特征,这就导致了“搭便车”现象的出现,致使村民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有效表达程度降低。可见,在缺乏上级政府的合理激励和下级乡村民众的适当压力下,乡镇政府难以被调动起来为农村提供有效公共服务,致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4.2.2落后的决策手段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科学决策必须建立在对事物的准确把握上,这就要求注重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的前提下,提出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而不是头脑发热,遇到问题拍脑袋,解决问题拍胸脯,出了问题拍屁股。而应该理论和实际、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走群众路线,就像毛泽东同志说的:“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59]应尽可能多地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广泛征求各个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做到群策群力,通过票决的方式,选择最优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及时反馈,不断地对原有的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和修订。而乡镇政府的决策目前大多是靠几个主要领导以拍脑袋的方式来决定,这些决策涉及到整个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实行市场经济三十年的今天,这种不运用市场经济规律的传统封闭式的决策方式,其失误的可能性很大。

4.2.3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机构设置

乡镇机构设置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变。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大多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主要是依据当地人口数量来决定,还有很大一部分乡镇政府机构是在上级政府即县级政府的压力下设置的,县政府的各个机构都希望乡镇政府有与自己对应的机构,为了设置这样对应的机构,县政府一般通过财政拨款的手段来予以控制。由于乡镇政府机构设置庞杂,引起人员臃肿,成分复杂,导致乡镇政府管理成本急剧上升,在乡镇财政本来就很紧张的情况下,只好通过向县政府要钱或者向银行贷款的方式来解决(在取消农业税以前还可以向农民收税)。

第一,机构设置复杂,功能不全。乡镇政府机构庞杂,在财政经费供给来源上也五花八门,有的是靠上级财政拨款,这主要是指上级政府部门为了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乡镇政府滥设机构,普遍设立司法所、房管所、农机站等所谓的“七站八所”,这些站、所规模不一,形成事实上的条块关系,造成乡镇权小责大,导致乡镇政府运作困难,大大削弱了乡镇政府功能。另外一部分机构则是靠自筹经费。经费来源的不同使得不同机构的职责不清,经费直接来源于上级政府的主要对上负责,一切唯“上”是从;而经费靠自身筹集的则主要看筹集的对象,这种不健全的财政体制和人事制度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影响到乡镇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这既造成机构职责不清,又带来干部管理上的混乱,影响乡镇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制约了乡镇政府职能的转变。

第二,冗员严重。长期以来,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基本都是处于条块分割的状态,在很多乡镇,即使在农业税免除之后,原来与收取农业税有关的机构也没有随之撤销,使得乡镇政府机构重叠,冗员问题十分突出,这不仅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增加了行政成本,而且还降低了行政效率。据本人在湖南省桃江县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县范围内一般乡镇政府吃财政饭的人员至少有60-80人,多的达300多人,一些乡镇在实行改革合并之后也有60-70人(不包括归条条管理的站所),其中行政编制20多人,事业编制多40人(多的达300人)。引起冗员过多的原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县政府的相关机构为了显示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往往会在乡镇政府设置对应的机构,乡镇政府机构设置的条块分割及免税之后乡镇政府的机构设置收归自己管辖,导致乡镇政府机构大量重叠、职责划分不清、职权和责任脱离。其次,乡镇政府为了得到尽量多的财政来源,主动设立与县政府相对应的机构。最后,大量临时机构的设立造成冗员过多。这些临时机构不仅与常设机构职能重叠,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财政支出,扩大了冗员的数量。

第三,乡镇政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改革开放30年来,乡镇政府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但尽管如此,乡镇政府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新形势下对乡镇政府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这种素质水平也难以适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乡镇干部大多没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与农村工作专业对口的乡镇干部数量也寥寥无几,乡镇干部队伍中,转业和退伍军人以及顶招干部占大部分,这些干部大多缺乏系统的知识,不具备从事农村工作所需的基本的文化基础和政策水平,因此不了解也不理解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政策和措施。在这种现实状态下,乡镇政府法真正转变政府职能,更无法进一步做好农村工作。

4.3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乡镇政府运行机制

4.3.1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缺少自主权

乡镇政府是我国最基层的政权组织,而我国传统的行政体制决定了乡镇政府的任何一级上级政府以及任何一级上级政府的所有部门都可以直接管理乡镇政府,使得乡镇政府的工作

缺乏自主性。另外,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政府,农村工作复杂多变,乡镇政府要经常处理农村中的突发性和应急性事件。而另一方面,乡镇政府还必须完成上级政府交代的各项任务,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直接涉及到乡镇政府的政绩,这样一来,乡镇政府就把主要经历放在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任务以及各种检查评比上,于是,乡镇政府的工作基本无自主性可言,更没有精力去制定本地区的长远规划。

4.3.2缺乏乡镇政府建设新农村的财力保障

我国从年1978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连年增加,但就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许多乡镇政府却在近些年来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财政危机。上个世纪共留下了2000亿元的庞大债务,其中河南省的情况最严重,全省2100个乡镇目前总负债为9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89万元,全省90%以上的乡镇都有负债,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负债有179个。在安徽省,截至1998年底,全省乡镇政府债务总额为59.23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303.91万元。该省宿州市甬桥区的资料表明,29个乡镇中有25个负债,负债面达86%。另据湖南省农办和财政厅的调查,全省1000多个乡镇共有负债85.4亿元,负债面高达88.2%。一些负债比较严重的乡镇甚至在1999年就吃完了2003年的财政预算。1998年,湖南省芷江县29个乡镇负债总额为2431万元,乡镇平均负债为84万元,负债面达100%[60]。目前我国乡镇将近5万个,共负债务约为2000亿元,平均每个乡镇负债400余万元[61]。由此可见,我国乡镇政府的财政普遍趋于紧张,而且形势越来越严峻,长期的债务积累,使得大部分乡镇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在这种形势下,促进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所需要的资金不具备,从而使乡镇政府转变其职能缺乏基本的财政支持。乡镇财政困难的原因主要包括:

第一,乡镇收入逐年下降。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步履艰难,从而使其创造的税收下降,这大大影响了本来财政来源很有限的乡镇政府的财政收入,而税费改革、农业税的取消更加剧了乡镇政府财政收入入不敷出。①税费改革。税费改革的目的在于统一税费,简化手续,减少环节,最终减轻农民负担。其对于取缔乱收费的现象作用明显,对于规范乡镇的收税行为也大有好处,能遏制乡镇政府在没有标准的前提下的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但对于税源本来就十分有限的乡镇政府财政来说,税费改革无疑是雪上加霜。与此同时,乡镇政府为了提升自身的政绩或为了完成上级政府交办的任务而举债兴建基础设施和其他工程也造成了大量的乡镇债务的积压。②取消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我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这项政策从根本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农村稳定,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农业税的取消也使乡镇政府失去了一个起码的财政保障。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财政收支结构发生了极

大的变化,乡镇财政急剧下降,加上中央加强了对非税收收入的规范管理,行政性收费等非税收收入大幅度减少,更加加重了乡镇政府的财政危机。

第二,行政费用规模居高不下。截至2004年9月30日,全国乡镇数量为37166个[62],目前一般乡镇各种机构都在25个左右,多的30多个,财政供养或靠收费供养的少则300人-400人,多则近1000人[63]。关于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我国没有相关的法律来进行严格的规定,主要是要求各地乡镇政府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

机构,而这些机构不要求上级相应部门对口设置,这就使得乡镇政府机构的设置随意性很强,造成乡镇存在着数量庞大的站、所(七站八所),这些站、所管理方式多样,人员身份复杂,经费一方面来源于政府财政拨款;另一方面靠机构自筹。据估计,目前全国乡镇这个层次由财政和农民供养的人员大约在1400万-1600万人左右。人员严重超编,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乡镇政府维持机构运转和人员工资的费用急剧增加,造成了乡镇财政

支出的不断扩大和乡镇债务负担的日益沉重,使其陷入了生存困境。

第三,财政监督体制不健全以及盲目的举债和盲目投资造成了地方财政流失。我国的财政监督体制存在现实的缺陷,一方面表现为财政监督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另一方面,地方审计部门独立性差,主要原因是审计部门隶属于当地的政府,在这种体制下,审计部门既要向人大又要向行政机关负责,不可能做到真正客观公正的审计。加上乡镇政府普遍缺乏预算意识和科学的预算方法,使得乡镇财政支出的管理存在很多漏洞,随意性强是乡镇财政支出真实的写照。其次,任意举债。中国平均每个乡镇负债近400万元[65],这些负债不仅面广而且数额巨大,很多乡镇都陷入了债务危机的恶性循环中,导致乡镇政府运转经费严重匾乏。再次,盲目投资泛滥。乡镇的盲目投资绝大部分都不是出于为当地人民群众提供他们所急需的公共产品,而是为了完成上级政府的各项指标以及为了提升乡镇政府的政绩,这些投资不仅加重了农民群众的负担,也加重了乡镇财政的负担,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第四,乡镇财政权缺失。目前,我国县乡两级财政收入只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1%,而县乡财政供养人员却占全国财政供养人口的71%[66]。许多本该由上级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却由乡镇政府来承担,在这种现实情况下,乡镇政府很难支撑乡镇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行,也很难有精力去为农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4.3.3与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的激励及考核机制

考核机制直接影响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目前,对乡镇政府的考核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行为方式,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考核缺乏针对性。现行对乡镇政府的考核主要是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条例”和“规定”对乡镇政府的德、能、勤、绩的内容做出了原则性的界定,但缺乏具体内容,更没有细化,也缺乏权变性。乡镇政府是直接面向农村的最基层的政府,但现行的考核方式也没有明确规定乡镇政府在农村的作为方式作为考核依据。于是,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如果没有相应的考核方式来考核乡镇政府在农村的行为方式,就没办法来督促乡镇政府建设好新农村。

第二,定性考核而非定量考核。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历来都是重视定性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考核内容很多,在这些考核内容中,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应该尽量做到定量考核,这样才具有科学性和对比性,全部都采取定性考核,难以考核乡镇政府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成果,不利于新农村建设按质按量进行。

第三,考核缺乏激励性。对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考核结果,其好坏对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缺乏激励性。原因一方面是,考核结果一般为称职以上,很少出现不称职的现象,这样的考核结果不能激起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无论考核结果如何,对乡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晋升和提薪的影响都很小,一般而言,乡镇政府工作人员通过考核结果而提升到县级政府工作的情况十分有限,而乡镇政府只是一个科级单位,在内部提升的空间也相对不足。

第五章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路径选择

5.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则

5.1.1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是指乡镇政府职能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即在规定基本的职能的同时对于容易引起变化的职能保留一定的弹性,这些具备弹性的职能应该随着乡镇社会事业的发展情况进行

随时调整,根据农村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的新情况进行适当变动,对于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应该增加相应的政府职能对于已经消失的那些管理对象就应该撤销某些职能,而对于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改变和变化的社会事务就应该调整相应的政府职能。总之,乡镇政府职能应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并且要根据农村社会承受力的大小来确定职能转变的幅度和大小,做到因事制宜、因地制宜。使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既符合上级政府的有关规定,又能切合实际,适应农村新形势的变化。

5.1.2整体原则

乡镇政府职能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各个职能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项职能的错位都可能影响到整个政府职能的发挥,因此就要求乡镇政府在转变职能时要从政府的整体职能出发,并平衡好各个职能之间的关系,立足全局,统筹兼顾,使各政府职能之间运转自如,形成一个完整的职能体系。具体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乡镇政府就应始终坚持一条信念,那就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不能只注重建设农村的某一方面而忽视甚至放弃其他方面的建设,要使各项工作全面推进、协调发展。

5.1.3法制原则

法制原则是指要在不违背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制定适合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法律法规,使乡镇政府职能设置有法可依,从而使乡镇政府职能设置法制化、科学化。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保障乡镇政府合法、合理地执行其职能。监督主体可以涉及到各个方面,可以是上级政府,也可以是人大、政协、纪检机关,还可以是人民群众和各种媒体。只有建立了有效的监督机制,才能保障乡镇政府按照预定的路线行使职权,对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职能转变的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必要的责任追究,以此保障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顺利进行,使乡镇政府职能设置走上良性轨道。

5.1.4配套原则

乡镇政府职能转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涉及到社会改革的方方面面,乡镇政府职能能否真正转变过来以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有赖于其他相关的社会配套改革。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把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与其他社会改革齐头并进,配套进行,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5.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路径

5.2.1转变观念,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

受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政府工作人员滋生了官本位、万能政府、无限政府、管理型政府等思想观念,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政府职能发生错位、缺位和越位。因此,转变政府传统管理观念就变得非常紧迫。这就必须使乡镇政府树立有限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的新理念,在坚持市场化改革的同时,定位好自身的角色,把乡镇政府定位为为当地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机构,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把握重点,权衡利弊,全方位地做好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

第一,转变官本位、全能政府的思想。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权力无所不在,大大小小的社会事件政府都想插手管理。到了实行市场经济30年的今天,很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完全可以依靠市场和社会本身,而政府为了显示其权威和重要性还用老一套的方法进行直接

浅谈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重要性 乡镇政府是最基层一级政府,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石固则大厦稳。 2017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这是我党对乡镇政府建设的顶层设计,具有里程碑意义。提出总体目标:到2020年,乡镇政府服务在能力、内容、方式、体系上都要有提升。把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作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抓手。服务,把政府的位置放得更低,追求群众的满意率和幸福感。 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改革开放近40年,人民群众总体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其需求已从对物质文化的基本需求转变到对美好生活追求。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职能和工作重心也要相应地从重视经济发展,转变到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来。 二、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制约因素 有四点:服务理念不科学、自身动力不足、服务效能不高、外部机制不顺。具体来看: 1、工作重心偏移,服务理念不科学。乡镇工作的重心在于目标考核内容。从2017年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办法》来看。总分设600

分,重点工作270分,主要是三改一拆、环境整治、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包含了平安建设100分和党建20分;经济发展主要指标,155分;专项工作65分,涉上级对我市的考核;季度考核60分,主要涉经济指标、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个性考核30分,轻轨S1线政策处理,竹盖线环境整治;领导评议20分。对乡镇的考核侧重在经济和环境整治、平安建设等,公共服务没有成为重点。 目前的干部考评机制,与目标考核成绩密切相关。目标考核优秀的镇,主要领导年度考核也优秀。 2、权小责大事务多,服务动能不够。从行政体制来看,乡镇是最基层,最贴近老百姓的一级政府,是“上面千根线”,往下穿的那个“针眼”;而基层群众什么事情先找的就是乡镇政府。从财政体制来看,乡镇是最末端。没有自主权,上面给多少用多少。因此,乡镇职权小,责任大;财权小,事权大。导致:乡镇自聘人员越招超多。财政赤字越来越大。现在乡镇缺人又缺钱,又何谈优质的公共服务。 3、乡镇干部压力大,服务效能不高。一是目标考核压力。考核是大事,关系到领导的政绩、干部的业绩。二是重点工作压力。近年来,“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一项接一项。白加黑,“5+2”,成了工作新常态。三是安全稳定压力。稳定就是许多0前面的1。一边是安全和维稳压力,一边是问责风险,压力山大。 4、部门与乡镇难以形成工作合力,服务机制不健全。部门与乡镇条块分割,“两张皮”的问题普遍存在,难以形成工作合力。纵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寒假期间,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副村支书***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赶快解

暑期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暑期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范文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暑期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范文 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今年“三下乡”活动的主题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 观,服务新农村建设”,我们结合自己的专业,深入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服务新农村建设、和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 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 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 我们通过学习,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 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 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 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 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

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从7月22号正式出征,维持了几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结束了,辛苦而充实,沉重却又充满欣慰。几天的奔走,受益匪浅。我们团队在东郝村,给派出所带去了“警民共建”的警务文化长廊;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给市民带去了一些文明新风。我们带回了多少钱也买不到的一种深刻,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认识。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三下乡"活动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了解了民情及社会发展状况,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巩固了专业思想。磨练了意志,奉献了爱心,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责任和使命不仅使大学生们忍受了从未有过的困苦,迸发出从未有过的热情,而且使大家在无私奉献知识和爱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镇××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简介 ××镇××村辖××社××户××人,与××县毗邻,距离县城不足10公里。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我们坚持“山水田林路村”综合治理,突出产业支撑,强化基础配套,提升服务功能,使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主要做法是: 一是突出兴产业、促增收,积极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坚持把培育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今春,按照“全村整推、一次成型”的思路,在川区一次性新植果树经济林2000亩,填平补齐500亩,幼园内套种早熟洋芋3500亩。为了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镇政府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培育新兴产业,在川区强势推广秋播大蒜1200亩,套种早熟洋芋1200亩,为农民持续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增强果产业的发展后劲,我们坚持走果畜互支互促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养牛业,发展壮大惠民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完成牛舍修建、青贮饲料池等基础上,新建标准化全封闭繁育舍3座,引进秦川良种基础母牛200头,实行了自繁自养,繁养结合,滚动发展,初步形成种养良性互动循环发展的产业开发新格局。 二是突出夯基础、强服务,大力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推动村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性工作来抓,坚持“山水田林路”五位齐抓的工作思路,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面山绿化2000亩,栽植刺槐苗木40万株,维修机电井3眼,衬砌渠道20公里,新修梯田1000亩,新开2 横8纵田间道路18公里,栽植行道树3000株。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增强了村域经济发展后劲,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结合中央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项目和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硬化村庄主干道12公里,栽植行道树3400株。2011年以来共实施危旧房改造320户,实施改厕项目100户,拆除各类乱搭乱建1.2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9100株。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村社主要巷道设立路灯20盏,为群众夜晚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建立了农村环保和道路养护队伍,设立了垃圾集中投放点,落实经常性管护责任,逐步形成农村环境人人共建的良好局面。 三是突出倡新风,重引导,不断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始终把倡导文明新风摆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完善村规民约,通过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劳务技能、科普知识和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共举办培训班6期,培训1000人(次)。积极开展“和谐五星”、“幸福家庭”、“诚信计生”创评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引领农村社会新风尚,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去年以来,共评选出“和谐五星”100户,“幸福家庭”168户,“诚信计生”216户。并通过“自乐班”文艺汇演,村民篮球赛、全天候开放农家书屋等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实行了村干部轮流坐班制度,全面推行党务、村务

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 三下乡是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文化下乡包括图书、报刊下乡,送戏下乡,电影、电视下乡,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科技下乡包括科技人员下乡,科技信息下乡,开展科普活动;卫生下乡包括医务人员下乡,扶持乡村卫生组织,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参与和推动当地合作医疗事业发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我们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三下乡社会实践也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学生下乡,一方面大学生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带到农村去,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多少提供了一些线索;另一方面,大学生到农村去,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个诉说苦情,发表自己观点的空间,让他们紧锁在内心的话语得到释放,所以大学生下乡受到各地农民的热烈欢迎和全力拥护,我们所做的事情虽然并不多,但是这样一种无私的活动也为他们提供了些许帮助,所以各地农民都非常满意,社会实践报告《大学生三下乡的意义》。而且,这样一种社会实践,也为中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一些精神支柱和智力支持,送科技下乡,服务新农村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同时也增强了更多的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开始加入到这样一个行列当中来,共同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这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是很有意义的。从第一产业的重要性来阐述,因为三下乡主要是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说明,城市就业难,人力资源过剩,而农村缺乏相关的资源。可以从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来说明。.意义就是支持农业经济的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 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才干的增长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民情体察农村生活的艰辛。从而培养了我们大学生对农民的感情,只有对农民和农村有了感情,才能让我们大学生和农民的心贴的更近,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才能真正的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意识,才能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社会的和谐。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磨炼品格和意志。通过下乡所开展的活动,从而使我们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分析和处理事务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在活动中通过和其他人的交流,使我们可以认识更多的朋友,可以借鉴他们分析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自己有所提高。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浅论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至今采用先经济后政治的方式虽然使经济逐步步入正轨,但政治明显脱节,不论在处理突发事件还是某些外交和经济问题时不免捉襟见肘。所以本文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因和内容进行研究分析,以用政府职能的转变说明我党在政治以及执政能力上的成熟,这种能力的强化证明一个务实成熟的政党的发展,不仅贯彻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而且对经济和政治现实的把握日趋合理。 【关键词】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内容 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政治体制的要求与当前政治体制自由状态存在着矛盾,尤其是对政府职能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迫切性。[1]中国政府发展方向的新定位,中国在经济不断发展、市场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应当深化和细化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责的认识,更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把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中国政府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继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原因 政府职能是在一定的时期内 ,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实质与方向。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题中之义。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的体制需求:经济体制转型;政治体制改革;社会环境变化。 1.经济体制转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在我国,社会转型根本上是经济体制的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型对于整个社会的转型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传统的政府经济职能存在很多弊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原有政府经济职能的条件已发生了重大新变化,某些方面甚至是根本性变化。当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企业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正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的推动下,政府职能才具有了转变的现实必然性,而作为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地方稳定发展的推动者——地方政府,其职能也随之发生变化。任何国家的政府都必须十分关注经济的发展,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活动领域。这样,经济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方法和手段的改变。 2.政治体制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治体制仍然明显地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确实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进一步强调了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因此必须继续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力争取得新的进展。 3.社会环境变化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国的文化、技术、教育、法制、自然资源、人文、社会、经济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则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地方政府职能,政府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改变自身,保持在更高层次上与变换了的环境平衡。社会转型所导致的新社会问题使原来的社会问题变得复杂和尖锐,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加强社会管理。 二、当前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研究政府职能变革的实质是思考如何在制度变迁的条件下适度界定政府职能,如何实现政府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所以根据当前我国的形势下,政府职能转变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1、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十年规划

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十年规划文本格式及内容要求 (代编写大纲)

I 规划名称 XX县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十年规划 2011 ?2020 XX县以工代赈办公室编制 二?一?年月

n 编规机构及项目管理 规划编制负责人:单位、职务或职称 编写人员:单位、职务或职称 编制时间:

n 评审组织及评审结论 评审组织单位:(盖章) 评审负责人:单位、职务或职称 评审人员:单位、职务或职称 评审结论: 评审时间:

IV目录格式 目录 第一章规划概述 第一节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第三节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第二章现状与机遇 第一节发展和贫困现状 第二节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第三节发展机遇和发展潜力第三章规划规模与组织 第一节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第二节建设布局和建设任务 第三节总投资及资金采源 第四节规划实施与组织第四章规划实施与监督 第一节政策措施 第二节管护办法 第三节实施监督第五章实施效果与评价 第一节环境影响分析 第二节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节社会效益分析

V 内容要求 第一章规划概述 第一节编制背景和编制依据 阐明规划编制工作的背景(经济、政治、社会)、依据及主要参考的文件(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相关规划等)。 第二节规划区域和规划期 介绍各示范村规划的区域范围(所属乡镇,地理位置,村、社、人口数量)及规划建设年度。 第三节规划要点和主要结论 概要介绍规划所形成的发展目标、主要建设性质、内容、规模、投资概算、受益人口等。 第二章现状与机遇 第一节发展和贫困现状 介绍各县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重点阐述以工代赈投入的历史情况和取得的主要成就。描述县内贫困人口的区域分布和贫困人口数量、类型。研究和分析致贫的主要原因。 第二节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关于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调研材料(高台王波)

关于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调研材料 中共高台镇委员会 (2017年3月5日) 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一直是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主抓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高台镇在抓政府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重点从公共基础服务、公共经济服务、公共社会服务和公共安全服务四个方面着手,以脱贫攻坚工作为统揽,以示范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政府服务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公共基础服务条件。“十二五”期间,投资4270万元,实施通村公路硬化、烟路配套、扶贫公路、一事一议共84公路建设项目,全镇通车里程达100余公里,实现村村通客运。投资2200万元,实施水土保持、烟水配套、人畜饮水等水利项目,改善灌溉条件,基本解决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投资2000万元,实施农村电网改造,有效解决农村群众用电困难、发展产业电力不足的问题。投资5300万元,实施集镇开发等项目,完善路灯、文化广场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集镇规模,改善配套设施。投资1000万元,整体打造三联村小康

寨、窑上村“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寨建设项目。投资350万元,建设窑上村新农村示范点和陶仪村文体活动中心项目,改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 (二)加大引资力度,强化公共经济服务能力。“十二五”期间,全镇引进企业5家,总投资额近6000万元,主要提供政策咨询、征地拆迁、土地流转等公共服务。一是强化产业招商。围绕“两新一高”茶业示范带引进琦福苑公司发展高端红茶示范基地,引领全镇茶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立足黄家坝至高台“万亩大坝”,引进玉粒米业公司,培育企业基地,规模流转土地,形成“公司+农户”的良好产业发展模式。二是强化政策招商。立足三联村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及溶洞资源,千方百计引进林武乡村旅游发展公司入驻,放宽准入条件,旨在带动当地群众就业,以旅游业助推全镇经济发展。三是强化环境招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创新环境,健全“一站式、保姆式”服务机制,全力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加大社会保障,拓宽公共社会服务领域。“十二五”期间及2016年度,投资150万元,完成1150平方米卫生院公租房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村级卫生室装修装饰及购臵相应设备设施;计生“双降”目标进一步巩固,持续推进优质服务及全面二孩政策,人口出生率控制在目标要求内。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制度不断完善,全镇纳入城乡低保658户1501

乡镇三下乡活动方案

三一文库(https://www.doczj.com/doc/b318696833.html,)/总结报告/工作计划 乡镇三下乡活动方案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传播和谐文化、构建和谐郊区的重要载体。XX年,我区广大文化、科技、卫生、法律、计生工作者,坚持“三贴近”,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引深“三下乡”活动,根据中央、省、市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宣传贯彻xx届六中全会和省、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三贴近”,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把工作落实到帮助农民转变观念、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落实到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上,落实到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上,拓宽服务渠道,注重基础建设,增强实际效果,为加快我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区委、区政府提出的“效益、活力、绿色、和谐新郊区”的奋斗目标做出贡献。

二、活动内容 XX年,我区“三下乡”活动的思路是:要在广泛开展下乡为民服务,做好面上工作的基础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乡镇互动,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层层抓试点、搞示范,每个乡、镇搞一个示范村,因地制宜建设7个具有特色的“三下乡”活动综合示范村,以点带面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的开展,主要活动是:文化下乡 1、开展优秀剧目创作、文艺演出活动。以我区剧团为骨干,要精心编排一批反映改革发展新成就的优秀剧目,深入农村演出各种剧目100场以上。文体局要抽调文艺骨干,组织各乡镇文化辅导站,各驻区厂矿,利用设施场地,在 春节、正月十五、七一、十一等喜庆节日期间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并组织业余文艺宣传队深入农村开展广场、大院文艺演出活动。由区文体局负责。 2、开展文化室创建活动。在以往农村活动室建设的基础上,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区、乡镇两级共同新建6所高质量的文化活动室。每个文化活动室都要选配一定数量的农村实用的图书,并要配备电脑。要规范农村文化活动室管理,制定图书报刊等杂志订阅制度,组织农村青年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让现有的文化资源发挥应有作用。由区文明办、区文体局、团区委负责。 3、开展优秀电影进农村活动。继续实施“2131”工程,选择一百部优秀影片,深入到山庄、村寨开展巡回放映活动,让每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从十八大谈转变政府职能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对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水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意义重大。深入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处理好六个关系。 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激发市场、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是转变政府职能的两个方面。简政放权,目的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加强管理和服务,目的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政府工作的重点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处理好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和服务的关系,既是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重大举措。 为了增强市场和社会的活力、激发发展动力,政府就要把该放的权力坚决放开、放到位、放彻底,不能因为担心放了容易乱就畏首畏尾、不敢作为。《决定》指出,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中央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市场机制能够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应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该由企业决策的事交还给企业,把该由市场决定的事交还给市场,打破各种影响公平准入和公平竞争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保证各类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转变政府职能,只有把不该管的放下,才能合理取舍,集中力量,有的放矢,把该管的管到家。在强调简政放权、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性的同时,也要看到市场并非万能,缺乏监管的市场会出现种种“病态”;社会组织也并非力量无限,关系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的大事、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管不了也做不好的事,恰恰是政府应当尽责之处,不能一放了之,当“甩手掌柜”。为此,《决定》指出,“政府要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通过加强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在“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处理好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关系,发挥各个层面的积极性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整体构思、通盘考虑、上下贯通,把从中央到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整篇文章做好。既维护中央的权威、上级的政令,也发挥地方、基层的积极性;既防止一统就死,也防止一放就乱;既坚持上下一盘棋,又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为各地因地制宜留出合理空间。不同层级政府间的职能配置,应根据实际需要,遵循权力和责任同步的原则,该上收的上收,该下放的下放,形成权责一致、事权与财力相

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

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模板) 为推进妙村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经村民大会讨论通过,特制定本村规民约。 一、全体村民都有责任和义务遵守村规民约。人人参与村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崇尚文明、树立新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社会公德,以讲卫生为荣,不讲卫生为耻,村组干部、党员要模范带头,做好表率。 二、实行房前屋后、房屋周围三包责任制(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各户要自觉搞好家居卫生,做到房前屋后无杂草、无垃圾、无积水,户外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无乱堆乱放现象;各户门前摆有垃圾桶,做到垃圾不乱扔,污水不乱排,杂物不乱放。对家禽家畜要实行集中圈养,养狗必须实行拴养,死禽死畜要深埋处理。 三、村民建房必须落实村庄建设规划,实行一户一宅,鼓励拆旧建新,新建的房屋按统一风貌进行建设,各户负责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建筑材料不得乱堆乱放,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妥善处理,不得乱倒。各人对所属脏乱差的危旧房、乱搭乱建和土厕要自行拆除。 四、确保村内道路畅通,道路两旁不得堆放废土、粪渣、沙石、杂物;保持河道、沟渠、山塘、水库等水域清洁干净,

不得将生活垃圾、死禽死畜等废弃物以及农田杂草倒入河道、沟渠、山塘和水库等水域内,确保农村饮用水源干净清洁、不得污染。 五、提倡环保节能,做好垃圾分类,农业薄膜等能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料要放到指定回收器具,农药包装和废电池等污染物要放到专门污染物回收器具,不能乱扔污染环境。不得露天焚烧秸秆,鼓励使用新能源。 六、每200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保洁员,负责进村道路、村内公共区域的日常保洁以及生活垃圾转运等工作,保洁员工资资金来源按农村居民每人每年18元标准收取,不足部分由村集体收入解决。 七、为保障本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建房堆放物料和红白喜事需交纳卫生费押金500元/每次,依照要求搞完卫生后退还。 八、定期开展“卫生文明户”评比活动,对先进户进行适当奖励,对不卫生户在村内进行通报。 九、对经常违反本《村规民约》经教育又不改正,导致全体村民利益受损的,在其申请宅基地等需要村民集体签名的事项时,全体村民将拒绝签名。 十、本条约自2017年8月1日起实施,实施主体为各自然村村民理事会,由全体村民和村委会负责监督。 村民理事会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规划精品相继出现,成都市的“五朵金花”,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划管理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规划设计为例,对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2004年以前,光明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单一,可谓“穷乡僻壤”,但发展的潜力十分突出。就光明村的现状分析如下:现状条件分析:光明村位于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面积只有9.4km2的村落跟XX市周边多数乡村一样,没有产业布局,没有龙头企业,村民以农耕和外出打工为主;农民观念滞后。住宅分布零散,部分建筑质量隐患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有些地方简直就是“脏乱差”:土地集约性不强,浪费严重;光明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政策导向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金洲大道拉通后,光明村被XX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被称为“XX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的金洲大道全线通车,它连接了宁乡县、望城区以及XX高新区,其沿线辐射面积达200km2,是先导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走廊的重要载体。光明村位于湖南省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属于XX大河西先导区,距XX市区仅20km,距望城区域区约10km,金

洲大道的通车使过去交通闭塞的光明村一夜之间区位优势顿时凸显。 2.4 环境景观条件较好光明村村域内“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远处层峦叠嶂,白鹭翱翔,好一派江南风光,光明村景色旖旎,发展前景广阔。 3、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超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及政府的强势推动,为光明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光明村的建设规划是循规蹈矩,还是突破创新,何去何从,摆在了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面前,而此时,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已在新农村建设试验中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突破创新是光明村规划设计的主旋律已无可厚非,最终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三所所长涂海峰的规划设计方案以“锦绣望城,光明蝶谷”的规划设计理念触动了所有评委,并获得一致好评。该规划方案之所以胜出。分析深层次原因,就是规划理念新颖,要点突出,操作性强。现就该规划方案的要点一一列出: 3.1 规划定位和理念的前瞻性 凭借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光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经营于一体的湖南生态农庄第一品牌”。 规划理念包括两个方面:(1)以旅富民,农旅互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光明村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经营和赢利模式。首先要营造环境,把基础设施建好和环境保护做完,利用区位、交通、环境景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鼓励土地

龙和村“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龙和村“三下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深入民情,了解民生,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农业兴则国家兴,农民富则国家富。“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向往的和谐新农村。民生为本,民心是根,百姓幸福才是政府最大的政绩。为了提升“关心民生,关爱社会”的意识。为了更好的锻炼大家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活动,针对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所住地,龙和村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调查结果如下:(附注:下列数据是由村支书及村民那里间接得的数据) 公共建设方面: ①学校 在龙和乡有幼儿园、小学、初中等共三处教育场所,形成由学前教育到初级教育的一条较为完整的教育链。本以为有了那么好的教育条件,乡里的孩子们都能好好的上学,但是在调查后才得知,由于经济状况、地理位置、民众意识观念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对文化教育的不重视,龙和幼儿园只有十几名儿童,龙和小学甚至就几十名学生,龙和中学在校学生才一百多人。 这寥寥几十几百人再想想那校园里几栋高大的教学楼形成的是多大的反差,真希望政府和教育部门加大对教育的宣传提高村民对教育事业的认识改善村民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看法。有的家长说孩子上学的费用负担过重,过早的让孩子们辍学。 青少年的大部分能达到小学或初中毕业的,而初中毕业的也只是有少部分的选择了向高中、中专、卫校等方面再向深入学习的。而中年的多数是小学毕业或没有毕业的较少有到初中毕业的。总体的文化水平面较低。 ②市场 龙和乡和临近的一个乡这样的两个小乡在平常的生活上是可以自给自足的,但是在龙和乡里却有一个规模比较小的市场,在市场里能看到有衣服鞋子、各类时令瓜果蔬菜猪肉、禽肉等。可见是大王岭景区带动起这个小市场,不但丰富了村民们的选购也解决了一些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还提高了消费水平。 ③敬老院 一个小小的乡里还有敬老院这另我感到很欣慰,从敬老院的外观看来,已经有了一定历史了,里面有十几位孤寡或聋哑或失明或别的原因入住的老人并配有两位管理员负责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老人们的衣着上、生活上、能看出他们经济上的困难但是从老人们的口中得知他们还是相当满足的。 从学校、市场、敬老院还有卫生所、电信、移动、邮政等公共建设的程度上,可以间接的看出龙和乡的教育、经济、文化、卫生等的发展情况从这里我看到了政府的关心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但是由于经济的制约又显得力不从心.前期规划得不错但是到了后期的管理跟不上. 主要还是以液化石油和电能,作为日常生活能源,也有少数村民家里是建有沼气池的,但是也还有的是以薪柴、玉米棒作为能源材料。在乡里常见有牛马的走动..在大道上小路边随便能见到有牛粪马粪这些完全可以多开凿瓷沼气池用作沼气池发酵的原料- 工作就业: 在xx景区的工作人员中有60%的是龙和村的村民,主要是从事照相、开车、看店等事情。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2019年新农村规划建设计划书 党的xx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xx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建设的意见》,x乡x 村x年被县委、县府被列为全县第一批25个新农村示范村之一,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编制完成的本规划。 本规划的编制经**县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规划编制工作组组织,县规划设计室具体承担编制任务。 1、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2、区位关系图 3、产业发展规划图 4、村庄整治规划图 5、配套设施建设规划图 xx县规划和建设局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组 组长:张军 副组长:李明成员:王成刘宏谭红宝关小军 目录 第一章总则 (2)

一、基本情况 (2) 二、存在的问题 (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5) 五、规划目标 (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 (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5) 二、土地利用规划 (6) 三、产业发展规划 (6) 四、配套设施规划 (7) 五、农房建设规划 (7) 六、环境保护规划 (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建议 (9) XX县X乡X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X村位于X县南部,X乡境内,东靠X,南邻X,西依X,北接X。 (二)地形地貌 X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49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编制单位:中共繁城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繁城县财政局 编制日期:2010年10月22日

目录 1、关于呈报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的请示 2、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3、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4、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村容村貌整治建设项目标准文本

繁城县陈店乡陈店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 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为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收入质量。根据《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意见》(豫发【2009】28号)和《河南省新农村建设专项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暂行)》(豫财农【2010】189号)精神,结合我县情况,我们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项目区认真考察、科学论证,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陈店乡陈店村为繁城县2010年度省级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项目申报村,并认真详细地编制了项目申报材料,填写了《农业财政资金项目申报标准文本》。 一、基本情况 繁城县地处中原腹地,是河南省版图的几何中心,处于省规划的“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之中,自古扼南北道路要冲,通东西舟楫之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如今交通更是四通八达。同时,繁城县也是农业大县,下辖10乡6镇,435个行政村,总面积960平方公里,总人口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9.87万人,耕地面积81.72万亩。 陈店乡位于繁城县正北方15公里处,境内三岗二洼,总面积45.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901亩,下辖30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194个村民组,总人口5.01万人,乡内道路四通八达,颍冢公路穿境而过,东接311国道,西接郑南公路,有百强文化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 版) Through the work plan, you can make a plan for future work and work out a detailed plan; the work plan function great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2021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最新版) 导语:通过工作计划,可以对未来工作进行一个规划,制定出详细计划;这样 能让工作更有条理性,还能对工作进行全局的管理,可以更好的应对工作中遇 到的问题,工作计划功能对提升工作效率有很大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

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