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研究[1]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研究[1]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研究[1]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研究[1]

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

研究[1]

摘要: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项紧迫的现实问题,乡镇及村处在基层工作的最前沿,而村务公开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民主,则是新农村建设工作路径的取向和方式手段,实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文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己所驻的安庆市迎江区**镇**村村务公开工作为例,进行调查,围绕其当前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村务公开工作,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对村务公开问题个人进行浅显的研究。

关键词:村务公开现实状况建议决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全国各地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我们

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地方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还存在着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问题。这与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综上所述,对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村务公开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农村村务公开的背景及历史条件

村务公开制度是农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实践中创造的。在农村实行村务公开是指在一个村民委员会的辖区内,村民委员会组织把处理本村涉及国家的、集体的和村民群众利益的事务的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告知全体村民,并由村民参与管理、实施监督的一种民主行为。它是农村村务管理的重大改革,适应了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它一诞生便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推广。

早在1985年,江苏、山东、河南等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得较好的个别农村就采用召开会议、张榜公布、印发手册等形式,公布村集体财务收入、宅基地划分和计划生育指标分配等情况。198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全国试行后,福建、山西等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法规规定村民委员会在办理本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经费要按时公开,山西、陕西、四川、西藏、江苏等省、自治区还强调:村民委员会的财务实行公开。1990年12月,中共中央批转《全国村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情况调查 寒假期间,我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问题做了一番调查,在这十多天的调查中,我了解了现在农村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我采访了一些农户和村干部,我对农村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首先就是农村中的教育问题。因为从三年前农村中就开始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段家庭贫困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收杂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走又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的好政策。而且落实的比较到位.副村支书***说: 为了响应中央号召,我们村为中小学免费发放教科书和免杂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扩大我省“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资助范围,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同时免除杂费。“两免”标准为:小学每生每期80元,初中130元,特教95元。按照“一费制”标准,除中央财政负担的免费教科书资金外,其余资金由省、市两级财政各负担一半.2.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在“两免”资助范围内,对贫困寄宿生在校住宿期间补助生活费,每生每天补助1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可逐步落实,2005年受资助面要达到贫困寄宿生的80%,2006年达到100%,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负担。老百姓都说这是一件好事啊。这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利国利民的大事。老百姓确实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第二个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就是免交农业税。皇粮国税,古已有之。直到今天,“交公粮”一词,仍是中国农民的口头禅。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以牺牲农民收入、农村发展的代价进行了城市工业化建设,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在经济增长的“大蛋糕”中,占人口总数绝大多数的农民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好处,反而在某些方面还遭受着严重的“不公”。比如在税制方面,城市和农村一直实行的是“双轨制”,广大农民的税负长期高于城市居民。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专门面向农民征收农业税的国家,总税率达百分之八点四。随着城乡贫富差距的拉大,全面取消农业税已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取消农业税,还在于它破除了对农民的不平等待遇。人民群众对这项民心工程感到非常高兴。村民***告诉我,他家有4口人,耕种3亩地、70株橄榄,还做些生意,年收入2万元左右。他说:“现在农民享受这么多优惠政策,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的亲民、爱民。我们对党和政府的农村政策由衷地拥护!”村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从2003年起,村民们免交“三提五统”,去年又免交种粮耕地农业税,今年起全面免交农业税,全村农民每年减轻负担38万元,基本达到“零负担”。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这对我村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农村中依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农民的就医问题。农民就医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的问题。我认为应当赶快解

地区XX新农村建设方案

地区XX新农村建设方案 为搞好我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发[20xx]××号文件关于《××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方案(试行)》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定如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 一、分类实施新农村建设步骤 1、第一阶段(20xx年):在经济基础较好的××村进行试点。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和粮食生产等产业。 2、第二阶段(20xx年):在烤烟生产技术、沿××线条件较好的××、××等两个村进行试点。大力发展烤烟、畜牧、粮食等产业。 3、第三阶段(20xx年):在××、××、××、××、××、××等六个村进行试点。逐步发展支柱产业的同时,以集镇为依托,大力发展早市蔬菜和商品贸易。 4、第四阶段(20xx年):在××道公路沿线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等十个村进行试点。以交通和经济优势,大力发展烤烟、石榴、畜牧、林果、农村工业等产业。

5、第五阶段(20xx年):在乡(镇)政府所在地的××、××、××、××、××等五个村进行试点。以信息优势为基础,大力发展粮食、烤烟、石榴、畜牧、林果等产业。 二、具体要求 1、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以做强做大烤烟、矿业、畜牧、石榴、沿江经济等产业,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目标。二要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实施好“十个有”工程。三要坚持移风易俗,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积极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崇尚科学文明,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四要因地制宜,统一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抓好农村环境整治,体现社会主义新农村时代风貌。五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展基层民主,推进村民自治进程。 2、加快工业兴区步伐 把工业作为推进××经济社会新跨越的重中之重来抓。一要创新工业经济发展方式,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以豫北安阳调查为例 郭鹏群 [1] (安阳行政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本文以近年来豫北农村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政府的有关文件、统计资料和座谈,对安阳市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对社区内生性资源动员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区豫北农村调查研究 自1887 年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的概念,历过百余年,“社区”从纯粹的学术分析概念转换到具有特定时空、基础设施、社会组织和人员等构成要素的社会实体;从最初只包含时空、人口和文化要素的集合到集时空、组织、功能、制度、人口、文化等要素的有机复合体;从最初单纯指向农村区域和社会到后来指向特定城市区域和社会,进而转向指向农村社会共同体的重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提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之后,安阳市高度重视,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加大投入,强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其中殷都区被评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本文以近年来豫北农村田野调查为基础,结合政府的有关文件、统计资料和座谈,对安阳市农村社区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进展情况 (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外部视角:政府主导,积极推进 安阳市是河南省省辖的18个市之一,位于河南省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下辖5县(市)4区和1个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92个乡镇,43个街道,3278个行政区,216个社区。安阳市生产总值2003-2008年由353.7亿元增加到1036亿元,年均增长15.5%,高于全省、全国的平均增速。2008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924元,是2003年的3倍,年均增长15.1%。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9:60.4:25.7,为二、三、一型。2008年安阳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50.1亿元,是2003年的2.8倍,年均增长23%。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3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分别是2003的1.9倍和2.1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为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基础条件。 1、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社区建设工作,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社区建设领导小组,2009年11月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大会,形成了农村社区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农村社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农村社区的基本功能与作用 四川省宜宾市民政局副局长李方才 一、农村社区的基本功能 1、自治功能。农村社区是一级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与村党组织和村委会融为一体,合二为一,形成有机整体。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功能主要有三项:第一,公共服务的功能。搞村上的公益事业,不能提硬性要求,不能搞强迫命令,更不能搞摊派集资,只能通过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的办法协商着办,经过广大村民共同自愿参与,努力把村上的公益事业,特别是要把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第二,组织和动员群众的功能。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自治活动,是农村社区村民自治的重要形式。农村社区缺乏了社区成员的参与便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农村社区村民自治意识的强弱事关社区最终能否实现社区成员齐心协力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文化素养、生活质量、农村文明程度的目标。农村社区成员自主管理,营造和形成自己管理社区、自己建设社区,为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添砖加瓦的社会氛围,本身就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题中之意,也是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直接表现。第三,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主要是通过社区村民自治来维护社会治安和调解民事纠纷。 2、建设功能。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抓好的首要任务,搞好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把社区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好,把农村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对农村居住相对集中的地方,要把村庄规划建设好,对本村村庄外围的散居农户,要着力搞好两建三清四改五通,即:建庭院经济、建沼气;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厕、改圈;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电视。特别是要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尤其要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应与村庄建设相结合,搞好村庄建设是农村经济走向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对搞好村庄建设,让亿万农民过上城市人的幸福生活有三大好处:第一,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第二,大大节约肥沃耕地,散居1户农民住房占地1500平方米左右,村庄1户农民住房占地300平方米左右。第三,给村民用水、电、气、电话、电视机、微机等都会带来便利。如四川省宜宾县新联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听说要组建社区搞村庄建设了,在会上就有20多户农民自愿报名要求在公路旁边新建1个小型村庄,配套建起农贸市场。但要求散居农民尽可能在村庄居住,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搞强迫命令,只能采取政府引导、农民自愿、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集中。现在农村许多村庄没有统一规划,加上农民信迷信,建房讲究座东向西、座南向北,农民建房混乱无序。因此,很有必要通过村庄建设,逐步将混乱无序的村庄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计新颖、人居环境优美的新型村庄。从现实意义上讲,一个个设计新颖的崭新的村庄诞生之时,就标志着中国农村村庄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3、管理功能。农村社区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加强农村社区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制度建设入手,以加强民主管村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用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约束行为,用制度管人管事。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公推直选村干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事迹材料]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篇一:新农村建设典型材料 阳澄湖路是苏州市相城区的一条集行政、经济、娱乐的城区中心大道,在路的东头有苏州中兴高尔夫球俱乐部和依云水岸、江南村、镜丽湖、静湖绿色生态别墅区。XX村就座落于此,全村占地面积6.55平方公里,在册人口5783人,计1426户,35个村民小组,党员133名。村属各类注册企业124家,村级农贸集市二个。xx年实现产值2.73亿元,销售2.46亿元,上交税收1587万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037元,村连续多年被区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党总支一班人认真贯彻“ __”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XX村始终坚持加快“富民强村”、实现“两个率先”不动摇,坚持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方针,基本达到了奔小康社会的标准。 走进XX村的村部,看到村务公开、党务公开上的内容,墙上挂满的荣誉奖状。一串串数据,一个个计划,一条条规定,一块块奖牌。反映出XX人善于学习、勇于争先、乐于奉献、长于实干的精神

风貌,体现了XX村三个文明建设的成果。总观XX村所取得的成绩主要在于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方面,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和个人化,部分村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村党总支着力从解决广大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村民跑市场,搞创业,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第二方面,常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XX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作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工作中,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

中国农村住房建设的成就

2、中国农村住房建设的成就 在我国经济建设以来,我国的农村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建国60年来,中国农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体制,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深刻变革和小城镇迅猛发展。我国农村建设工作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主要依靠农民群众、艰苦奋斗、建设和改造数百万村庄、发展数万个小城镇、持续改善农村和小城镇生态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社会和谐进步、为“三农”全局工作服务的路子来。中国广大农村展现出一幅幅特色鲜明、生机盎然的锦绣画卷。 城乡关系的根本性变化——进入到城乡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新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农业必须为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提供积累。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除农房建设外,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对缓慢。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乡人居环境产生了差距。新世纪以来,以5个中央一号文件为标志,城乡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乡关系更加协调更加紧密。 第一,城镇化健康发展,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生产的恢复和经济的繁荣,村镇规划和建设等也得到了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城镇化进入健康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城镇化在引领国家发展,在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转移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进一步全面增强。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上升至1999年的30.79%,2008年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5.68%,60年年均增长0.9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有6亿多人。 第二,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正在形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七大报告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工作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决定。通过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实施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机制、新格局。 第三,农村人口向城镇持续转移,农村聚落形态不断变化。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岗位的大幅增加,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本地就业和回乡创业相结合的有序转移就业新局面。近些年农村常住户中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人数始终保持在1.2亿人以上,跨省流动的在6000万人,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经上升到41.5%%。与此同时,

农村社区管理系统1-6周平时作业一

农村社区管理1-6周平时作业一 题目1 ( )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外出或只一方外出半年及以上,子女在家乡跟随其他人生活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选择一项: A. 留守老人 B. 留守儿童 C. 失独家庭 D. 留守妇女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留守儿童是指在农村地区,父母双方外出或只一方外出半年及以上,子女在家乡跟随其他人生活的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 正确答案是:留守儿童 题目2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应把农村建设成为()的现代化乡村。选择一项或多项: A. 生产发展 B. 乡风文明 C. 生活宽裕 D. 村容整洁 E. 管理民主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应把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现代化乡村。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 题目3 农村社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以农村居民为主体 B. 以分散居住为主 C. 以家庭为主要单位 D.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E.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反馈 你的回答不正确 农村社区中血缘、地缘关系发挥基础性作用,血亲、姻亲,以及由于世世代代血亲姻亲关系形成的复杂网路,是农村社会关系的核心和联系纽带。城市社区中劳动力的谋生方式基本上是从事二三产业,而农村社区中基础性的经济活动则是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居民是农村社区产生、存在的前提,是农村社区的建设者,农村社区的建设与农村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农村家

庭不仅担负着生育、赡养、消费、文化娱乐等项功能,而且还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单位和农村组织的主要构成单位。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较低,聚居规模较小,与城市社区相比,由于农业生产活动需要在大面积的土地上进行,使得农村居民不可能像城市居民一样聚居在一起,只能小规模分散居住于多处。 The correct answers are: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以农业生产为基础, 以农村居民为主体, 以家庭为主要单位, 以分散居住为主 题目4 环保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包括()。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执法 B. 监督 C. 倡导 D. 宣传 E. 教育 反馈 你的回答正确 民间幻波组织在农村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第一,发动与依托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立法、政府环境保护活动、企业生产活动等进行监督,促使政府与企业积极开展有利于环境状况改善与环境质量提升的活动;第二,通过在农村社区以及公共场所围绕环境主题开展教育、宣传以及互助等活动,增强社区居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与凝聚力;第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_两型_社区_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_袁方成

收稿日期:2009-12-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07J ZD0024);2008年度湖北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2009]035)作者简介:袁方成,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建设# 5探索62010年第1期 /两型0社区: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袁方成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需要明确建设目标,合理定位建设模式。本文在评述目前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基础上,从湖北老河口市农村社区建设经验出发,侧重于从实践的角度解读老河口实践的经验与启示,进而对老河口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拟建构/两型0社区这一农村社区建设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农村社区;/两型0社区; 中图分类号:C911;C91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0)01-0130-06 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农村社区发展实践中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农村社区建设不可避免地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结合各地实际进一步明确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模式定位和发展方向。然而,在具体的实践甚至学界都对此存在着困惑与分歧,/这些分歧不仅影响着我们对于当前农村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和改革方向的把握,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如何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及如何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无疑是必须认真清理和严肃回答的问题。0 [1]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必须明确农村社区建 设目标,合理定位、适时创新建设模式,探索和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认真研究并审慎地回答这一问题问题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给予深入探讨。本文旨在对湖北省老河口农村社区建设典型经验的调查和总结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区的目标定位和模式选择、创新问题,探索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依据中国农村实际情况而定位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这对于正处在初步探索和发展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引向深入,落到实处,具有重要意义。 一、已有的实践模式及其研究评述 我国近年兴起的农村社区建设,虽还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但已在各自的探索实践中形成了诸多卓 有成效的建设模式,概括起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江西模式:/一会五站0。 作为欠发达省份的江西是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的 /第一块试验田0,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农村社区建设的落脚点放在了自然村落,摸索出了符合江西农村特点的建设模式。/一会五站0是江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核心,具体而言,是在村落社区中成立以老党员、老干部、老农民、老教师、老复员军人和无职党员为主体,热心村落社区建设的志愿者参加的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通过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互助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公益事业服务站和科技信息传递站,组织村民开展各类活动。在村落社区建设中,强调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服务村民、互帮互助、形成合力、公道正派的原则,社区建设不背负任何的硬性任务、指标,也不给村民添任何麻烦。 [2] 2.秭归模式:/组织再造0。 杨林桥镇是湖北秭归县农村社区建设模式的典范。杨林桥镇地处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受到当地运行良好的/红白理事会0等农民自组织协会的启发,杨林桥镇领导人提出了划小村级管理单位,撤销村民小组改建社区的工作方案。/组织再造0是秭归杨林镇社区建设模式的内核。 # 130#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

新型农村示范社区建设标准(试行) 一、新型农村社区定义 在农村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从事现代农业生产、享受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的、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二、建设目标: 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设施城镇化。 三、建设要求 集约土地、规模生产、提升功能、方便生活。 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大力推行“多村整合”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同一县(区)域内农村社区达到建设标准基本一致,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五、建设规模及住宅建设标准 1、人口及建设用地规模 新型农村社区根据各村人口、产业、文化等情况按600户、2000人左右确定规模;人均规划建设用地指标100-140平方米。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可预留0.5平方公里左右的产业发展用地。 2、设区规划 ①坚持便于服务管理、尊重群众意愿和最大限度集约利用公共资源的原则,兼顾农村地域特点、历史沿革和农民生活习惯等因素,综合考虑乡镇合并、迁村并点、集中居住建设和农业区域化发展等情况,科学设置社区空间布局,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范围。

②规划编制要按照《延安市市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充分考虑社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3、住宅建设标准 社区内住宅与生产用地、用房间距不小于100米;人均不低于28平方米;清除危旧房屋,危旧房改造率达到100%;住宅立面及色彩应体现地域风貌特色。建筑材料应立足于就地取材。 五、道路交通 1、社区道路 社区道路应全面硬化。社区道路网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合理布置建设,社区主干道不应低于7米,次干道不低于5米。 2、公共停车设施 社区应设有客运车辆停车站点。根据人口规模,应考虑公共停车面积,结合村民住宅形式,考虑私家停车位。 3、社区广场 社区广场面积为1000-2000平方米,根据人口规模确定。(广场配置绿地、文化活动场地和体育健身器材等) 六、市政公用设施 1、供水 水源应充足,生活饮用水、取水、净水、输配水设施应安全、完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2、排水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规划的要点 近几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些规划精品相继出现,成都市的“五朵金花”,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等都是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典范,细细分析就会发现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划管理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本文以XX市望城区的“光明蝶谷”规划设计为例,对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的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2004年以前,光明村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单一,可谓“穷乡僻壤”,但发展的潜力十分突出。就光明村的现状分析如下:现状条件分析:光明村位于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面积只有9.4km2的村落跟XX市周边多数乡村一样,没有产业布局,没有龙头企业,村民以农耕和外出打工为主;农民观念滞后。住宅分布零散,部分建筑质量隐患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有些地方简直就是“脏乱差”:土地集约性不强,浪费严重;光明村就是名副其实的“贫困村”。 政策导向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金洲大道拉通后,光明村被XX市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 区位优势明显:2008年被称为“XX大河西先导区第一路”的金洲大道全线通车,它连接了宁乡县、望城区以及XX高新区,其沿线辐射面积达200km2,是先导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走廊的重要载体。光明村位于湖南省XX市望城区白箬铺镇,属于XX大河西先导区,距XX市区仅20km,距望城区域区约10km,金

洲大道的通车使过去交通闭塞的光明村一夜之间区位优势顿时凸显。 2.4 环境景观条件较好光明村村域内“山、水、田”特色分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保持了原生态的田园风貌,远处层峦叠嶂,白鹭翱翔,好一派江南风光,光明村景色旖旎,发展前景广阔。 3、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是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成功的关键所在 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超好的自然景观环境及政府的强势推动,为光明村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光明村的建设规划是循规蹈矩,还是突破创新,何去何从,摆在了管理者和设计人员的面前,而此时,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已在新农村建设试验中取得成功。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突破创新是光明村规划设计的主旋律已无可厚非,最终成都市规划设计院三所所长涂海峰的规划设计方案以“锦绣望城,光明蝶谷”的规划设计理念触动了所有评委,并获得一致好评。该规划方案之所以胜出。分析深层次原因,就是规划理念新颖,要点突出,操作性强。现就该规划方案的要点一一列出: 3.1 规划定位和理念的前瞻性 凭借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光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基地,打造“具有湖湘特色、集休闲、度假、观光、经营于一体的湖南生态农庄第一品牌”。 规划理念包括两个方面:(1)以旅富民,农旅互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城乡一体化。规划光明村以旅游业为龙头,不断完善“公司+农户”的独特经营和赢利模式。首先要营造环境,把基础设施建好和环境保护做完,利用区位、交通、环境景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聚集人气,扩大影响。大力招商引资,推进土地流转,聚集民间投资,增加财力投入等多渠道融资模式,鼓励土地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 本文是关于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双溪村位于双溪桥镇中部,是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距咸安城区仅20余公理,沿横公路纵贯全村,交通便利。村内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亚带季风性气候,适宜水稻、油菜、芝麻、花生、苎麻、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全村现有耕地3399亩(其中水田3238亩、旱地161亩)、770户、3879人,劳动力人数1287人,其中外出务工1140人。全村有贫困户34户,五保户10户,享受低保86人,加入合作医疗3100人。全村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水稻、油菜、红苕、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家禽等。XX年年种植水稻3238亩,油菜XX亩,年末生猪存栏400头,牛存栏22头,人均纯收入3582元。全村2个组通有线电视,有4个组通了自来水,有12组通了水泥硬化路面。村内现有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卫生室1所,村级活动室1所。 (三)发展优势条件 1、天然气候优势村内为江南丘陵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度,年降雨量mm,无霜期天左右,年日照时数小时左右,适宜水稻、油菜等多种粮食经济作物生长。 2、交通区位优势双溪村为双溪桥镇集镇所在地。双溪桥镇位于咸宁市东大门,与武汉、黄石两市交界,距107国道、京广铁路12公里,连接106、107国道的省级公路——沿横公路纵贯镇区40公里,镇内乡村硬化公路网络四通八达,南到株洲、广州,北上武汉,交通十分便利。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主要还是以水稻经济作物为主;不能形成多种品种经济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同时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业化程度低,主要还是梨耕的原始耕作方式,不能形成专业化、机械化的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低,未能形

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评估报告

XX镇XXXX村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 评 估 报 告 XXXXXXXXX新农村建设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XXXXXXX村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 评估报告 县委、县政府: 根据上级《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文件精神,XXX政府是辖区重大项目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主体,对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承担控制化解的责任。结合X综发(2013)8号《XX镇2013年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方案》文件规定,组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组,对XX新农村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认真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形成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现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X村位于县城东南部,327省道贯穿而过,规划设计后的XX村占地44.91公顷,整理土地983.4亩,入住1568户,人口6272人。 新村标准:水泥硬化路面、路灯、有线电视、自来水,小区内绿化面积35.6%;设置公共厕所、垃圾收集点、垃圾转运站,各种公共设施配套齐全。

地面附属物清理:坟墓26座、树木6500多棵。 基础设施建设:中心主干路及道排设施,门前水泥路及下水管网,新村电力设施建设及电网改造工程,自来水管道铺设、污水垃圾处理环保项目。 实施效果: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形成整体效益,带动经济转型,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该项目惠及X一、X二、X三、XX、XX5个村群众,项目涉及土地流转调整、附属物清理、人口安置,项目建设等工作,有可能引发矛盾纠纷,需要对其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二、评估工作过程 一是成立组织。成立韩岗村新农村建设风险评估领导小组,组长由镇党委书记XXX担任,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XXX担任副组长,从镇维稳综治办、土地所、城建所抽调人员参与。二是制定方案。2013年5月8日镇党委召开扩大会,研究成立了XX新农村建设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组。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评估组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对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并制作韩岗新农村建设效果图和宣传页发放给群众。评估工作组多次与相关单位负责人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 城关镇李海英董亚丽社区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做好社区管理与服务,既是维护好广大社区居民权益的有效途径,也是扎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农村社区管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有不同于城市社区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在乡镇社区建设实际,就农村社区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思路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社区的特点 农村社区是相对于城市社区而言的,我县的22个社区都是农民转为居民,撤村建居而成的村居混合型社区,其特点如下:一是人口相对集中,居住人群比较单纯,居民一般以农业生产为主,自我服务意识较强;二是生活方式简单,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乡村文化色彩浓:三是组织程度不高,形式单一化。由于农村社区不同于城市社区,社区服务管理的现状、方式和效应也就有所不同,因而正确认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将对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起着巨大的推进作用。 二、农村社区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和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农村村改

居越来越多,社区建设管理不断深入发展,农村社区在建设管理方面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从我镇社区建设发展情况来看,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建设未完全达标。随着新农村建设脚步的加快,我镇社区的数量由原来的六个增至现在的11个,但按照社区建设“三有一化”要求,只有城区6个老社区活动室面积和室外活动广场面积基本达标,5个村改居的社区不同程度存在活动室面积不达标和没有室外活动广场的问题,再加上社区办公经费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社区服务和管理。 2、干部队伍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从我镇社区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县、镇党委、政府在社区建设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完善了社区党建、文化等各类活动室,改善了社区基础设施,配齐配足了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班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乡镇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组织的不断扩大,社区管理人员的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文化素质、法制观念、服务意识和管理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且“行政化”色彩较浓,其管理方式、活动开展、服务实效等还是被动沿用老一套方法,严重制约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广大居民。 3、社区服务不能满足居民需求。目前,农村社区管理普遍存在着重管理轻服务、重建设轻规划的现象,提供的服

某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我村组织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编制了XX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第一章规划原则和目标 1、规划原则 (1)坚持“三大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资源,发展生产,把获取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又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2)坚持“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要把建设合理的生态环境和发展合理的经济有机地统一起来,找准发展的结合点。按照循环经济的的要求,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构筑生态家园。要做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确保生态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3)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在本村的各个项目的设计中,都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搞好建设规划和设计蓝图,体现地方特色。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按照每个阶段不同的目标要求确定近、远期的实施目标分解落实。遵循可执

行性、可操作性原则,突出重点,分布实施。 2、规划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产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农村经济产业化、农村建设新型化、人居环境优美化、公共服务社会化、农民教育组织化、稳定机制长效化、村务管理民主化、乡风民俗文明化为目标,广泛动员,全面发动,逐步把XX村传统产业改造成为具有持久竞争力和持续致富农民的高效产业,把XX村建设成为拥有现代文明生活的新型农村,把XX村农民培养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有文化有技能有道德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把XX村建设成为村民、集体双富,物质、文化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二章村庄建设规划 建设因地制宜,规划以人为中心,以整体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生态环境,强调全村建设的整体性,包括:功能布局、住宅分布、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绿化系统与基础设施,统一规划,形成整体。为村民营造自然优美、舒适便捷、卫生安全的怡然栖息之地。 1、功能布局 通过对现状用地布局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之达到科学合理的使用土地、创造舒适的居住环境,使村庄用地布局规划有利于改善村民的生活居住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2、住宅规划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宁陵县后陈社区建设调研报告 ——宁陵县城镇化发展领导组办公室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推进农村小城镇化新型社区建设,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基于此,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宁陵县阳驿乡后陈新型小城镇化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后陈社区位于宁陵县城西,社区中心距县城2公里,S325省道南侧,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社区共辖后陈、潘集、前陈、张瑞寒、解洼、张三庄、东张楼、苏庄、訾庄、西张楼、张白、十里铺、严庄、姚庄十四个自然村。社区总人口8663人,总户数2288户,总耕地面积7894亩,党员总数110人。 后陈社区综合建设用地面积共计1350亩,原14个自然村居住占地总面积4073亩,社区整合后新增耕地面积2723亩。后陈社区建设分为“一心一带两片区”。一心:社区管理中心、文化大院、党员教育基地、社区超市等组成的公共服务设施中心;一带:沿村北后陈水库和张解沟形成了一条自然景观绿化带;两片区:以景观带分割的南北两个居住片区,南片区安排789户老龄人员居住,为2层连体楼,面积165平方米,不超过2分半,北片区为5层和高层住宅楼,安排1499户中青年居住。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2006年以来,社区“两委”班子紧紧围绕县委、政府提出的“高效发展强实力,提升品位显魅力,惠民富民增动力,文明和谐添活力”的工作目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于博个人无偿出资5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800多万元用于办企业和帮助村民建房。县委、县政府又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社区建设,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社区2000年工农业生产总产值完成2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100元;200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12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2010年工农业生产总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

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创建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实施背景】 近年来,安吉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安吉的特色实践,在综合评估现有实力与发展潜力、借鉴吸纳上级指导与基层心声的基础上,经过认真慎重研究、反复调研论证,从2008年开始在全县全面开展“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本做法】 1、明确框架,完善实施体系 按照“立足县域抓提升、着眼全省建试点、面向全国做示范”的基本定位,探索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架构体系。 ——明确四项目标。即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建成“环境优美、生活富美、社会和美”的现代化新农村样板,探索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确保全国第一,力争全国唯一。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完成,前两年抓点成线打出品牌,中间三年延伸扩面产生影响,后五年完善提升全国领先。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业特色最鲜明、公共服务最健全、乡土文化最繁荣、农民生活最幸福的地区之一,探索构建可

憩可游、宜商宜居、且安且吉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安吉模式”。 ——坚持四美原则。①尊重自然美。充分彰显依山傍水、因势因地而建的生态环境特色,抓自然布局,融自然特色,不搞大拆大建,避免不伦不类。②侧重现代美。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首位,把生活富裕作为美丽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融现代文明于自然生态之中。③注重个性美。因地制宜,因村而异,根据产业、村容村貌、生态特色、人本文化等不同类别,进行适当分类,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④构建整体美。强化全局战略思维,把全县当作一个大乡村来规划,把一个村当作一个景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作一个小品来改造,致力于推进环境、空间、产业和文明相互支撑、一二三产整体联动、城乡一体有机链接,力求全县美丽、全县发展。 ——实施四大工程。一是环境提升工程。抓外在有形环境的提升,巩固扩大成果,综合改善质量,全面提高品位。二是产业提升工程。抓内在经济实力的提升,扶持优势产业,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支撑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素质提升工程。抓潜在文明素养的提升,培养有技术专长、有创业激情、有文化素养、有宽广胸襟、有文明气息的现代品质农民。四是服务提升工程。抓广度公共服务的提升,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繁荣农村社会事业,重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 2、健全组织,落实推进机制。成立了建设“中国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