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溶液三大守恒定律

物料守恒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质子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物料守恒

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也就是元素守恒,变化前后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

例:0.1mol/L的NaOH溶液0.2L,通入标准状况下448mL H2S气体,所得溶液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D)

A.[Na+]>[HS-]>[OH-]>[H2S]>[S2-]>[H+]

B.[Na+]+[H+]=[HS-]+[S2-]+[OH-]

C.[Na+]=[H2S]+[HS-]+[S2-]+[OH-]

D.[S2-]+[OH-]=[H+]+[H2S]

〖分析〗对于溶液中微粒浓度(或数目)的比较,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电荷守恒,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二是物料守恒,即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

上述溶液实际上是含0.02mol NaHS的溶液。根据上面的规律:

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有Na+ 、H+,阴离子有HS-、S2-、OH-。

[Na+]+[H+]=[HS-]+2[S2-]+[OH-] …………………①

物料守恒:HS-由于水解和电离,其存在形式为HS-、S2-、H2S。

S=[S2-]+[HS-]+[H2S]

而钠元素物质的量等于硫元素物质的量即[Na+]=[S2-]+[HS-]+[H2S] …………②

②代入①中,得[S2-]+[OH-]=[H+]+[H2S] …………………③

另在溶液中,H+ 、OH-都由H2O电离而来(仅对20摄氏度时pH=7的溶液),故H+ 、OH-二者的总量应相等,而H+由于HS-水解的原因存在形式为H+、H2S,OH-由于HS-电离的原因存在形式为OH-、S2-。同样可得到③。综上所述,答案选D 物料守恒实际属于原子个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质子守恒一样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1. 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指溶液必须保持电中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除六大强酸,四大强碱外都水解,多元弱酸部分水解。产物中有分步水解时产物。参见例题Ⅳ 4.这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是多少,离子前写几。例如:Na2CO3:c(Na+)+c(H+)=c(OH-)+c(HCO3-)+2c(CO3 2-) 因为碳酸根为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所以碳酸根前有一个2。例如:在0.1mol/L NaHCO3溶液中Ⅰ.CH3COONa:c(Na+)+c(H+)=c(CH3COO-)+c(OH-) Ⅱ.Na2CO3:c(Na+)+c(H+)=c(OH-)+c(HCO3-)+2c(CO3 2-) Ⅲ.NaHCO3:c(Na+)+c(H+)=c(HCO3-)+2c(CO32-)+c(OH-) Ⅳ.Na3PO4:c(Na+)+c(H+)=3c(PO4 3-)+2c(HPO4 2-)+c(H2PO4-)+c(OH-)

所谓电荷守恒是指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1.正确分析溶液中存在的阴阳离子是书写电荷守恒式的关键,需要结合电解质电离及盐类的水解知识,尤其是对多级电离或多级水解,不能有所遗漏。如Na2CO3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和水解平衡:Na2CO3 ==2 Na+ +CO32-;CO32-+ H2O HCO3-+OH-;HCO3—+H2O H2CO3 +OH—;H2O H ++OH—。所以溶液中阳离子有:Na+、H +,阴离子有:CO32—、HCO3—、OH—。2.结合阴阳离子的数目及其所带的电荷可以写出:N(Na+) +N(H +) = 2N(CO32—) + N( HCO3—) + N(OH—) 3.将上式两边同时除以NA得:n(Na+) +n(H +) = 2n(CO32—) + n( HCO3—) + n(OH—);再同时除以溶液体积V得:C(Na+) +C(H +) = 2C(CO32—) + C( HCO3—) + C(OH—),这就是Na2CO3溶液的电荷守恒式。电荷守恒式

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乘积之和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其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乘积之和。

化合物电荷

⒈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溶液电荷

⒉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例:NaHCO3 溶液中C(H+)+C(Na+)=C(HCO3-)+2C(CO32-)+C(OH-) 这个式子叫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即溶液中基准物得质子数等于失质子数,也可以由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关系联立得到。它和物料守恒、电荷守恒同为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列出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一般的步骤:

1盯基准物利用电离和水解得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

2看基准物、得质子产物和失质子产物相差的质子数

3列质子守恒关系式得质子数=失质子数

4 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验证

质子守恒的主要题型:

1单一的酸溶液

例:H3PO4溶液中:基准物:H2O H3PO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失质子产物:H2PO4- (相差1个质子)HPO42-(相差2个质子)PO43-(相差3个质子)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2PO4-) + 2c(HPO42-) + 3c(PO43-) + c(OH-)

2单一的碱溶液

例:NH3·H2O溶液中:基准物:H2O NH3·H2O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NH4+ (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4+) = c(OH-)

不难看出单一的酸溶液或者碱溶液的质子守恒其实就是电荷守恒。

混合酸的溶液或者混合碱溶液亦然!

3单一的正盐溶液

例(1):Na2CO3溶液基准物:H2O CO32-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HCO3-(相差1个质子)H2CO3(相差2个质子)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CO3-) + 2c(H2CO3) = c(OH-)

例(2):NH4Cl 溶液基准物:H2O NH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失质子产物:NH3·H2O(相差1个质子)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3·H2O) + c(OH-)

例(3):(NH4)3PO4溶液基准物:H2O NH4+ PO43-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PO42-(相差1个质子)

H2PO4- (相差2个质子)H3PO4(相差3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NH3·H2O(相差1个质子)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PO42-) + 2c(H2PO4-) + 3c(H3PO4) = c(NH3·H2O) + c(OH-) 4 单一的酸式盐溶液

例(1):NaH2PO4溶液基准物:H2O H2PO4-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3PO4(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HPO42-(相差1个质子)PO43-(相差2个质子)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3PO4) = c(HPO42-) + 2c(PO43-) + c(OH-)

例(2):NH4HCO3溶液基准物:H2O NH4+ HCO3-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2CO3(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NH3·H2O(相差1个质子)CO32- (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c(H2CO3) = c(NH3·H2O) + c(CO32-) + c(OH-)

例(3):(NH4)2HPO4溶液基准物:H2O NH4+ HPO42-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H2PO4- (相差1个质子)

H3PO4 (相差2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NH3·H2O(相差1个质子)PO43- (相差1个质子)

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H2PO4-) + 2c(H3PO4) = c(NH3·H2O) + c(PO43-) + c(OH-) 5多种盐的混合溶液

例:CH3COONa与NaF的混合液基准物:H2O CH3COO- F-

得质子产物:H3O+(相差1个质子)即H+ CH3COOH(相差1个质子)HF(相差1个质子)

失质子产物:OH- (相差1个质子)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CH3COOH) + c(HF) = c(OH-)

6酸碱反应后的混合溶液:此类型混合溶液,应运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联立消去强酸或强碱离子后得到质子守恒变式。质子守恒关系式特殊。

例(1):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Na与CH3COOH混合液

物料守恒:c(CH3COO-)+ c(CH3COOH) = 2c(Na+)

电荷守恒:c(Na+)+c(H+) =c(CH3COO-) +c(OH-)即2c(Na+) +2c(H+)=2c(CH3COO-)+ 2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2c(H+) + c(CH3COOH) = c(CH3COO-) + 2c(OH-)

例(2):同浓度同体积的CH3COONa与NaOH混合液

物料守恒:2[ c(CH3COO-)+ c(CH3COOH) ]= c(Na+)

电荷守恒:c(Na+) + c(H+) = c(CH3COO-) + 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2c(CH3COOH) + c(CH3COO-) = c(OH-)

例(3):同浓度同体积的NH4Cl与NH3·H2O混合液

物料守恒:c(NH4+)+ c(NH3·H2O) =2 c(Cl-)

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即2c(NH4+) +2 c(H+) = 2c(Cl-) + 2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2c(H+) +c(NH4+) = c(NH3·H2O) + 2c(OH-)

例(4):同浓度同体积的NH4Cl与HCl混合液

物料守恒:2[ c(NH4+)+ c(NH3·H2O) ]= c(Cl-)

电荷守恒:c(NH4+) + c(H+) = c(Cl-) + c(OH-)

质子守恒关系式为:c(H+) = c(NH4+) + 2c(NH3·H2O) + c(OH-)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 高中化学质子守恒教案篇一:高中化学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写法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这三个守恒的最大应用是判断溶液中粒子浓度的大小,或它们之间的关系等式。电荷守恒,,即溶液永远是电中性的,所以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量,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量例: +-- NH4Cl溶液:c(NH+ 4)+ c(H)= c(Cl)+ c(OH)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2点: 1、要判断准确溶液中存在的所有离子,不能漏掉。 2、注意离子自身带的电荷数目。如, - , Na2CO3溶液:c(Na,)+ c(H,)= 2c(CO2)+ c(HCO, 33)+ c(OH)- , NaHCO3溶液:c(Na,)+ c(H,)= 2c(CO2) + c(HCO, 33)+ c(OH) NaOH溶液:c(Na,) + c(H,) = c(OH-) - , , Na3PO4溶液:c(Na,) + c(H,) = 3c(PO3) + 2c(HPO2) + c(H2PO, 444) + c(OH) 物料守恒,,即加入的溶质组成中存在的某些元素之间的特

定比例关系,由于水溶液中一定存在水的H、O元素,所以物料守恒中的等式一定是非H、O元素的关系。例: - NH4Cl溶液:化学式中N:Cl=1:1,即得到,c(NH+ 4)+ c(NH3H2O) = c(Cl) , Na2CO3溶液:Na:C=2:1,即得到,c(Na+) = 2c(CO2 + HCO , 33 + H2CO3) , NaHCO3溶液:Na:C=1:1,即得到,c(Na+) = c(CO2)+ c(HCO, 33) + c(H2CO3) 写这个等式要注意,把所有含这种元素的粒子都要考虑在内,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 质子守恒,,即H+守恒,溶液中失去H+总数等于得到H+总数,利用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推出。 实际上,有了上面2个守恒就够了,质子守恒不需要背。例如: NH4Cl溶液: 如何写化学中三大守恒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电荷守恒:c(NH+ 4) + c(H) = c(Cl) + c(OH) -物料守恒:c(NH+ 4) + c(NH3H2O) = c(Cl) 处理一下,约去无关的Cl-,得到,c(H+) = c(OH-) + c(NH3H2O),即是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 ,

水溶液中三大守恒定理

溶液中三大守恒 一、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例:写出碳酸钠(Na2CO3)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1)找出溶液中的离子:Na+ H+CO32- HCO3-OH- (2)根据电荷的物质的量: n(Na+)+n(H+)=2n(CO32-)+n(HCO3-)+n(OH-) (3)根据电荷离子浓度关系: c(Na+)+c(H+)=2c(CO32-)+c(HCO3-)+c(OH-) 注意: A、准确判断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B、弄清离子浓度与电荷的关系。即R n+的电荷浓度nC(R n+) 练:1、NH4HCO3溶液的电荷守恒试 2、Na2S溶液的电荷守恒试 二、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总数是不会改变的。 某些特征性的原子是守恒的 例:NaHCO3溶液中C(Na+)的物料守恒关系式 C(Na+)=C(HCO3-)+C(CO32-)+C(H2CO3) 练:1、Na2CO3溶液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 2、H2S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三、质子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分子或离子得到质子的物质的量应相等失去质子的物质的量(由水电离出来的c(H+)、c(OH-)相等) 例:NaH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1、先找出溶液电离出的阴离子HCO3- 2、列下列式子 练:1、Na2CO3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2、Na HS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综合练习: 1、CH3COONa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式 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 2、Na2CO3溶液中三大守恒关系式 电荷守恒: 物料守恒: 质子守恒:

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练习题

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式 1、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有关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Na+)>c(HCO3-)>c(CO32-)>c(H+)>c(OH-) B.c(Na+)+c(H+)=c(HCO3-)+c(CO32-)+c(OH-) C.c(Na+)+c(H+)=c(HCO3-)+2c(CO32-)+c(OH-) D.c(Na+)=c(HCO3-)+c(CO32-) 2、关于Na2CO3溶液,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2c(CO32-) B、c(Na+)>c(CO32-)>c(H CO3-)>c(OH—) C、c(Na+)>c(CO32-)>c(OH—)>c(H CO3-)>c(H2CO3) D、c(Na+)+c(H+)=c(OH—)+c(H CO3-) +2c(CO32-) 3、标准状况下,向3mol·L-1的NaOH溶液100mL中缓缓通入4.48LCO2气体,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c(Na+)>c(CO32-)>c(HCO3-)>c(OH-)>c(H+) B.c(Na+)>c(CO32-)=c(HCO3-)>c(OH-)>c(H+) C.c(Na+)>c(HCO3-)>c(OH-)>c(CO32-)>c(H+) D.c(Na+)>c(HCO3-)>c(CO32-)>c(OH-)>c(H+) 4、等体积的下列溶液,阴离子的总浓度最大的是 A 0.2mol/L K2S B 0.1mol/L Ba(OH)2 C 0.2mol/L NaCl D 0.2mol/L (NH4)2SO4 5、把0.02mol/LHAc溶液和0.01mol/L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c(Ac-)>c(Na+) B.c(HAc)>c(Ac-) C.2c(H+)=c(Ac-)-c(HAc) D.c(HAc)+ c(Ac-)=0.02mol·L-1 6、25℃时,将稀氨水逐滴加入到稀硫酸中,当溶液的pH=7时,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c(NH4+)=c(SO42-) B、c(NH4+)>c(SO42-) C、c(NH4+)<c(SO42-) D、c(OH-)+c(SO42-)=c(H+)+(NH4+) 7、已知某温度下,在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NaHS强电解质溶液中,c(H+)>(OH-),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2 B.C(Na+)=0.01 mol/L>c(S2-) C.C(H+)·c(OH-)=10-14 D.C(Na+)+c(H+)=c(HS-)+c(S2-)+c(OH-)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酸性HA>HB,则相同条件下,溶液的pH大小为NaA>NaB B.相同条件下,将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分别稀释成pH=9的溶液,所加水的体积前者大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三个平衡与三个守恒

高中化学溶液中的三个平衡与三个守恒 一、溶液中的三个平衡 在中学阶段溶液中的三个平衡包括: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以及沉淀溶解平衡,这三种平衡都遵循勒夏特列原理——当只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向能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 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离子积常数、溶度积常数均只与温度有关。电离平衡常数和水的离子积常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为弱电解质的电离和水的电离均为吸热过程。 2. 弱酸的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①若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则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HS、Na2HPO4;②若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等。 3.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沉淀的生成、溶解和转化在生产、生活以及医疗中可用来进行污水的处理、物质的提纯、疾病的检查和治疗。解决这类问题时应充分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加以分析。 当Q C>K SP时,生成沉淀;当Q C<K SP时,沉淀溶解;当Q C=K SP时,达到平衡状态。 4. 彻底的双水解 常见的含有下列离子的两种盐混合时,阳离子的水解阴离子的水解相互促进,会发生较彻底的双水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书写这些物质的水解方程式时,应用“===”,并将沉淀及气体分别用“↓”、“↑”符号标出。如:当Al3+分别遇到AlO2-、CO32-、HCO3-、S2-时,[3AlO2-+ Al3+ + 6H2O === 4Al(OH)3↓];当Fe3+分别遇到CO32-、HCO3-、AlO2-时;还有NH4+与Al3+;SiO3与Fe3+、Al3+等离子的混合。 另外,还有些盐溶液在加热时,水解受到促进,而水解产物之一为可挥发性酸时,酸的挥发又促进水解,故加热蒸干这些盐溶液得不到对应的溶质,而是对应的碱(或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如:①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挥发性强酸盐溶液蒸干后得到氢氧化物,继续加热后得到金属氧化物,如FeCl3、AlCl3、Mg(NO3)2溶液蒸干灼烧得到的是Fe2O3、Al2O3、MgO 而不是FeCl3、AlCl3、Mg(NO3)2固体;②金属阳离子易水解的难挥发性强酸盐溶液蒸干后得到原溶质,如Al2(SO4)3、Fe(SO4)3等。③阴离子易水解的强碱盐,如Na2CO3等溶液蒸干后也可得到原溶质;④阴阳离子均易水解,此类盐溶液蒸干后得不到任何物质,如(NH4)2CO3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能量守恒属于一项极为重要的知识点,熟练掌握这一内容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分析能力有很大帮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公式,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物理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S:油膜表面积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Q:物体吸收的热量,ΔU:增加的内能,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摄氏度} 注: 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吸收热量,Q>0 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高中物理能量守恒知识点 功是一个过程量,与力在空间的作用过程相关。恒力功的计算公式与物体运动过程无关;重力功、弹力功与路径无关。功是一个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功率P:功率是表征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标量:P=W/t 。若做功快慢程度不同,上式为平均功率。注意恒力的功率不一定恒定,如初速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内合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1:3:5……。已知功率可以求力在一段时间内所做的功W=Pt,这时可能是变力再做功。上式常常用于分析解决机车牵引功率问题,常设有以下两种约束条件:1)发动机功率一定: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只要速度改变,牵引力F=P/v 将改变,这时的运动一定是变加速运动。2)机车以恒力启动:牵引力F恒定,由P=Fv可知,若车做匀加速运动,则功率P将增加,这种过程直到P达到机车的额定功率为止。 能:自然界有多种运动形式,与不同运动形式相应的存在不同形式的能量:机械运动--机械能;热运动--内能;电磁运动--电磁能;化学运动--化学能;生物运动--生物能;原子及原子核运动--原子能、核能……。动能:物体由于有机械运动速度而具有的能量Ek=mv2/2 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都是标量。都是状态量,如动能由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由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由形变状态决定。都具有相对性,物体速度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结果,相应的动能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有不同的动能。势能相对于不同的零势能参考面有不同的结果,势能有可能取负值,它意味着此时物体的势能比零势能低。

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公式汇总 做功: W=FS ·COS θ θ为力与位移的夹角 重力做功: G W =mg Δh Δh 为物体初末位置的高度差 重力势能:p E =mgh h 为物体的重心相对于零势面的高度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G W =-Δp E 即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反 弹性势能: p E =21k 2L L 为弹簧的形变量 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关系: F W =-Δp E 即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的变化量相反 动能定理: 合W =Δk E =21m 22V -2 1m 21V 即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合外力做功两种求解方式:1)先求合外力合F ,再求合F ·S ·COS θ 2)先求各个分力做功再求和,+++321W W W ....... 机械能守恒定律:条件:只有重力弹力做功 公式:末初E E =即初总机械能等于末机械能 变形公式:Δk E =-ΔP E 即动能的变化量与势能的变化量相反 如果是A 与B 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1)2211P K P K E E E E +=+即初的总机械能等于末的总机械能 2)Δk E =-ΔP E 即 Δ1k E +Δ2k E =-(Δ1P E +Δ2P E )即总的动能的变化量与总的势能的变化量相反 3)ΔA E =-ΔB E 即 Δ1k E +Δ1P E =-(Δ2k E +Δ2P E )即A 的总机械能变化量与B 的总机械能的变化量相反 能量守恒定律:末初E E =即初总能量等于末的总能量 机械能变化的情况:1)W=Δ机E 即除重力、系统内弹力外其他力做功的多少为机 械能变化量(即其他力给原有系统能量或消耗原有系统能量) 2)摩擦力做功对机械能影响: Q X F =相对f 即摩擦力乘以相对位移等于产生的热量(内能)即机械能的损失

2017-2018版高中化学溶液离子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知识点例题习题解析

高中化学溶液离子水解与电离中三大守恒详解 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的阴离子的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的正电荷总数, 电荷守恒的重要应用是依据电荷守恒列出等式,比较或计算离子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如(1)在只含有A+、M-、H+、OH―四种离子的溶液中c(A+)+c(H+)==c(M-)+c(OH―),若c(H+)>c(OH―),则必然有c(A+)<c(M-)。盐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 例如,在NaH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H+)==c(HCO3―)+c(OH―)+2c(CO32―) 如NH4Cl溶液中:c(NH4+)+c(H+)=c(Cl-)+c(OH-) 如Na2CO3溶液中:c(Na+)+c(H+)=2c(CO32-)+c(HCO3-)+c(OH-) 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2、物料守恒:就电解质溶液而言,物料守恒是指电解质发生变化(反应或电离)前某元素

盐类水解中三大守恒解析

[引入]电解质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的判断是近年高考的重要题型之一。解此类型题的关键是掌握“两平衡、两原理”,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的水解平衡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原理。首先,我们先来研究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理论基础。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 2.水解理论: 从盐类的水解的特征分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一般不超过2‰)。例如:NaHCO3溶液中,c(HCO3―)>>c(H2CO3)或c(OH― ) 理清溶液中的平衡关系并分清主次: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守恒作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客观世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物质变化的过程中守恒关系是最基本也是本质的关系之一,化学的学习若能建构守恒思想,善于抓住物质变化时某一特定量的固定不变,可对化学问题做到微观分析,宏观把握,达到简化解题步骤,既快又准地解决化学问题之效。守恒在化学中的涉及面宽,应用范围极广,熟练地应用守恒思想无疑是解决处理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工具。 守恒思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想,其实质就是抓住物质变化中的某一个特定恒量进行分析,不探究某些细枝末节,不考虑途径变化,只考虑反应体系中某些组分相互作用前后某种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始态和终态。利用守恒思想解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加快解题速度,提高解题能力,对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进行比较可以用守恒法。有关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问题是中学化学中常见问题。这类题目知识容量大、综合性强,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电解质之间的反应等,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何用简捷的方法准确寻找这类问题的答案呢?在电解质溶液中常存在多个平衡关系,应抓住主要矛盾(起主要作用的平衡关系),利用三种守恒关系——电荷守恒(溶液电中性)、物料守恒(元素守恒)、质子守恒(水的电离守恒)。除此之外还有如质量守恒、元素守恒、电子守恒、能量守恒等这里只讨论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问题。 二、电解质溶液中的守恒关系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分子动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公式总结 1、阿伏加德罗常数A N =6.02×1023/mol ;分子直径数量级10-10 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S V d = {V :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 3),S :油膜表面积(m 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0r r <,斥引f f <,分子力F 表现为斥力;(2) 0r r >,斥引f f >, 分子力F 表现为引力;(3) 0r r =,斥引f f =; (4) 010r r >,0≈=斥引f f ,0≈分子力F ,0≈分子势能E 5、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 :物体吸收的热量(J),U ?: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6、热力学第二定 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0r 处斥引f f =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0;温度升高,内能增大0>?U ;吸收热量,0>Q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0r 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

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

《盐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盐类水解中的电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质子守恒的原理; 2、能运用“三大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从盐溶液中各个微粒的存在形式中对比分析可以建立怎样的守恒; 2、通过比较三大守恒的关系,进一步深入认识“守恒思想”在化 学学科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愉悦; 2、建立个性与共性、对立与统一的科学辩证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盐溶液中三大守恒的原理 难点:三大守恒的应用 【教学方法】采取分析讨论、对比研究、归纳总结等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电解质电离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2、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规则。 二、知识讲解 以CH3COONa溶液和Na2CO3溶液为例,讲解三大守恒关系式的书写。 1、电荷守恒 溶液中所有阳离子的电荷总浓度等于所有阴离子的电荷总浓度。 例如:在CH3COONa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 c(H+)=c(CH3COO-)+ c(OH-) 在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 + c(H+)= c(HCO3-) +2 c(CO32-) + c(OH-) 【强调】书写电荷守恒式需注意: (1)准确判断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2)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即离子所带电荷量做系数。

2、物料守恒 溶液中某一组分的原始浓度应该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之和例如:在CH3COONa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c(CH3COO-)+c(CH3COOH) 在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Na+) =2 c(CO32-) +2c(HCO3-) +2c(H2CO3) 【强调】书写物料守恒式需注意: (1)准确的判断溶液中中心元素存在的微粒形式; (2)弄清中心元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3、质子守恒 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浓度与由水电离产生的氢氧离子总浓度一定相等,无论微粒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或以弱电解质微粒形式存在。 例如:在CH3COONa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OH-)=c(H+)+c(CH3COOH) 在Na2CO3溶液中,有如下关系: c(OH-)= c(H+)+ c(HCO3-)+2c(H2CO3) 【强调】书写质子守恒式需注意: (1)弄清由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存在形式; (2)弄清被结合的H+或OH-离子浓度和弱电解质分子浓度的关系。 三、练习巩固与提升 1、写出下列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式 ①NH4Cl溶液②Na2S溶液 2、试写出Na3PO4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式 四、走向高考 1.硫酸铵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 A.c(NH 4+)>c(SO 4 2-)>c(H+)>c(OH-) B.c(NH 4+)=2c(SO 4 2-) C.c(NH 4+)+c(NH 3 ·H 2 O)=2c(SO 4 2-) D.c(NH 4+)+c(H+)=c(OH-)+2c(SO 4 2-)

能量守恒定律

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这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简解 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保持不变。18 后,这一定律始得公认。20 简称质能守恒定律)。 验证 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化学家分别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以求能得到更精确的实验结果,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误差是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之内的,因此质量守恒定律是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质量守恒定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 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例如, 质量守恒定律即, 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总和。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六个不变:宏观:1.反应前后物质总质 量不变 3.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微观:4.原子的种类不变;5.原子的数

目不变;6.原子的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改变。微观:物质的粒子构成方式一定改变。两个可能改变:宏观: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发现简史 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当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但要确切证明或否定这一结论,都需要极精确的实验结果,而拉瓦锡时代的工具和技术(小于%的质量变化就觉察不出来)不能满足严格的要求。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所以不断有人改进实验技术以求解决。1908年德国化学家朗道耳特(Landolt)及1912年英国化学家 罗蒙诺索夫 曼莱(Manley)做了精确度极高的实验,所用的容器和反应物质量为1 000 g左右,反应前后质量之差小于 1 g,质量的变化小于一千万分之一。这个差别在实验误差范围之内,因此科学家一致承认了这一定律。 发展

能量守恒定律

一. 教学内容: 第九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二. 知识要点: 1. 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知道能源和能量耗散。通过对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分析,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确切含义。 三. 重难点解析: 1.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原理: 通过实验,分别求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若二者相等,说明机械能守恒,从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EP=△EK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带有铁夹的铁架台、导线。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装置,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2)用手握着纸带,让重物静止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落下,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3)从打出的几条纸带中挑选第一、二点间的距离接近2mm且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测量,记下第一个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任意点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计数点1、2、3、4…,并量出各点到O点的距离h1、h2、h3…,计算相应的重力势能减少量,mgh。如图所示。 (4)依步骤(3)所测的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l、h2、h3…,根据公式vn= 计算物体在打下点l、2…时的即时速度v1、v2…。计算相应的动能 (5)比较实验结论: 在重力作用下,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以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守恒。 选取纸带的原则: (1)点迹清晰。 (2)所打点呈一条直线。 (3)第1、2点间距接近2mm。 本实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个纸带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2)实验时必须保持提起的纸带竖直,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再松开纸带,以保证第一点是一个清晰的点; (3)打点计时器必须接50Hz的4V?D6V的交流电; (4)选用纸带时应尽量挑选第一、二点间距接近2mm的点迹清晰且各点呈一条直线的纸带;

高中物理 《能量守恒定律》教案

能量守恒定律 本节课的设计,教材继续沿用了前几节的课程模式,先由生活中的实例引出研究问题,然后用实验加以证实,让学生接受这个物理事实.接着再从理论上推导、证明,从而得出结论. 这节课教材是从生活中骑自行车上坡的实例入手,引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在此过程中是在相互转化的.接着通过实验来证实这个转化过程中的守恒结论.最后提出了自然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规律之一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的一个特例,要使学生对定律的得出、含义、适用条件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是能够用该定律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 各种不同形式的能相互转化和守恒的规律,贯穿在整个物理学中,是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守恒定律是学习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转化规律的起点,也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知识的进一步综合和展开的重要基础.所以这一节知识是本章重要的一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教学重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理解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CAI课件、重物、电磁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低压电源及两根导线、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能列举、分析生活中能量转化和守恒的例子.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解释现象、分析问题; 2.通过用纸带与打点计时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体验验证过程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验证,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实验演示]

高中化学三大守恒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归类解析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 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 HS-+H+,HS-S2-+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 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c(NH4+)>c(SO42-)>c(H+)>c(NH3·H2O)>c(OH-)。 (3)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例如: Na2CO3溶液中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 定律内容: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自然界中不同的能量形式与不同的运动形式相对应:物体运动具有机械能、分子运动具有内能、电荷的运动具有电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具有原子能等等。 (2)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这些实例说明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且是通过做功来完成的这一转化过程。 (3)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三维空间的直角坐标系 1.作为坐标系必须满足三要素:原点、单位和方向,三维空间的直角坐标系关键一个问题是方向,二维平面直角坐标系怎么排列都行,三维时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方向该如何排列呢,出现了两种情况,为了明确,我们采用的是右手螺旋法则,即的方向顺序按拇、食、中指排列见图7-12.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立以后。涉及一系列术语,它们的坐标表达()为1)、原点(0,0,0)2)、坐标轴X轴(,0,0) Y轴(0,,0) Z轴(0,0,)3)、坐标面 XOY 面(,,0 ) YOZ面(0,,) ZOX面(,0,)4)、卦限:三个相互垂直的坐标面把三维空间分成了八个卦限,各卦限内点()由其取值的正负来分见图7-2。3.注意同一个解析式在不同的空间坐标系下有不同的含义。例如:一维直线上表示一个点二维平面上表示一条直线三维空间上表示一个平面在三维几何空间这个点集与三元数组集合由坐标系的建立使之成为一一对应了,以后不引起混淆时,我们常不加区别的说()为几何空间中的一点,或几何空间的点是()。二、上两点间的距离、邻域、区域等概念1.上两点间的距离一维直线上的两点间的距离是绝

溶液中三大守恒

三大平衡 ·离子守恒 离子守恒的根据是溶液的电中性原理, 说白了就是正离子总电荷必须和负离子 总电荷相等。在式子中出现的是溶液中所有的带电粒子 例子:Na 3PO 4 Step1. 溶液中有Na +、H +、OH ˉ、PO 43-、HPO 42-、H 2PO 4- Step2. Na ++H + =OH ˉ+PO 43-+HPO 42-+H 2PO 4- Step3. 1Na ++1H + =1OH ˉ+3PO 43-+2HPO 42-+1H 2PO 4- (1可以申略)

·物料守恒(也称原子守恒或者质量守恒) 物料守恒是指溶液溶质的正电部分和负电部分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而且这个负电部分在溶液中有多种存在形式。比如Na 3PO 4,正电部分是Na + ,负电部分是PO 43-,而它还有HPO 42-、H 2PO 4-、 H 3PO 4的存在形式。这些负电部分多是可以多步水解的 酸根。 例子:Na 2HPO 4 Step1.确定溶质的正电部分和负电部分,分写于等号两边,给他们分别加上一个大括号,并且根据其比例反写出相应系数。(Na 和P 的比例是2:1,那么写物料守恒式是就要倒过来写) 1[Na + ]=2[ HPO 42- ] Step2.在右边的大括号里面补充进原来粒子的其他所有存在形式,要包括电离的和水解的。 1[Na + ]=2[ HPO 42-+ H 2PO 4-+H 3PO 4 +PO 43-] (水解而来) (电离而来)

·质子守恒 质子守恒的根据就是水电离出来的和数目相等,但由于收到弱酸酸根或其酸式酸根的影响,可以在原来等号两边添加相应的项。质子守恒式既可以由离子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消除同类项而得到(这种方法比较麻烦,但是是能保证绝对正确的),也可以根据我提供的方法快速、准确地写出。 例子:Na 3PO 4 Step1.写出溶质的弱酸部分在溶液中的所有存在形式,并从原来存在的形式发出箭头,注明是和多少H +或者OH ˉ反应而得来的。 若原来的溶质是NaH 2PO 4,就应该这样写

高考物理公式:能量守恒定律公式

2019年高考物理公式:能量守恒定律公式高考物理答题时离不开公式,为方便同学们复习物理知识点,小编整理了2019年高考物理公式,供同学们参考学习。 1.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1023/mol;分子直径数量级 10-10米 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d=V/s {V:单分子油膜的体积(m3),S:油膜表面积(m)2}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 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6.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氏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热传导的方向性); 开氏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它变化(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方向性){涉及到第二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4〕}

7.热力学第三定律:热力学零度不可达到{宇宙温度下限:-273.15摄氏度(热力学零度) 注: (1)布朗粒子不是分子,布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越剧烈; (2)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比引力快; (4)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r0处F引=F斥且分子势能最小; (5)气体膨胀,外界对气体做负功W温度升高,内能增大ΔU 吸收热量,Q0 (6)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所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对于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 (7)r0为分子处于平衡状态时,分子间的距离; (8)其它相关内容:能的转化和定恒定律〔见第二册P4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环保〔见第二册P47〕/物体的内能、分子的动能、分子势能〔见第二册P47〕。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和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一、复习巩固 复习盐类水解的概念和水解平衡。 考点1盐类的水解 (1)盐类水解的实质:在溶液中,由于盐的离子与水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从而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使水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显示出不同的酸性、碱性或中性。 (2)盐类水解的特点: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谁强显谁性、同强显中性。注意:a.弱酸弱碱盐也能水解,如CH3COONH4、(NH4)2S水解程度较NH4Cl、CH3COONa大,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但不能水解完全。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由水解生成酸、碱的相对强弱决定,如CH3COO NH4溶液pH = 7。 b.酸式盐是显酸性还是显碱性,要看其电离和水解的相对强弱。若电解能力比水解能力强,则水溶液显酸性,如NaHSO3、NaH2PO4,NaHSO4只电离不水解也显酸性。若水解能力超过电离能力,则水溶液显碱性,如NaHCO3、Na2HPO4、NaHS。 考点2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外因:温度——盐的水解是吸热反应,因此升高温度,水解程度增大。 浓度——稀释盐溶液,可以促进水解,盐的浓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外加酸碱——外加酸碱能促进或抑制盐的水解。 考点3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1)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要考虑溶液中其他离子对该离子的影响。 (2)涉及两溶液混合时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时,要进行综合分析,如发生反应、电离因素、水解因素 等。 考点4 溶液中的三个守恒关系 电荷守恒: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 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水解或电离,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的原子总是守恒的。 质子守恒:即在纯水中加入电解质,最后溶液中c(H+)与其他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式(由以上两个守恒推出)。 考虑两个特定的组合:当c(NH4Cl)≤c(NH3·H2O)、c(CH3COONa)≤ c(CH3COOH)时,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水解忽略不计。 二、知识讲解 (一)理解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关系?以0.1mol/L Na2S溶液为例,分析在存在的反应或平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