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无锡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分析

摘要为了了解气候增暖情况下,无锡地区极端最高和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用阈值检测方法对无锡市1959-2007年的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极端事件的发生规律,得出主要结论:1.从年代际看,不论是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2000年代偏高事件最多,偏低事件最少。2.最低气温从1980年代初开始稳定回升。3.在3、5、7、12月比较容易出现异常的气温。月内异常气温出现次数多少主要与季节更替和天气系统的转换有关。4. 日最低气温不论冬春夏秋,都是明显升高。而日最高气温冬、春、秋季呈升高趋势,而夏季震荡加大。即在夏季,日最高气温偏高的事件增多,日最高气温偏低的事件也增多。

关键词气温气候极端事件无锡

中图分类号P423.3+4 文献标识码 A

A climatic analysis of Wuxi’s extreme temperature events

Ruan Weilin1Qian Yongfu2

(1Jiangyin Meteorological Bureau,Wuxi 214432)

(2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3 Wuxi Meteorological Bureau,Wuxi 214011)

Abstract Checking Wuxi’s daily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 with threshold value method, analyzing the rules of the event occurrence, several results are concluded.1 In decade dimension,the 2000th century has the most high-leaning events and the least low-leaning events.2 The low temperature had been rising from the 1980th.3 Early or late seasonal change and weather system change mainly decide the number of the event.4 In summer,the high-leaning event number of the high temperature is increasing,and the low-leaning number of it is increasing too.

Key words Temperature Climate Extreme event Wuxi

引言1

根据在2007年2月2日发表的IPCC第四份评估报告,20世纪中期以来的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有可能是基于人为的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我国的气温上升趋势与全球大体一致,但是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不同的地域特征[1-8]。

在气候增暖的背景下,极端最高或最低气温事件对人类的影响很大,我国

有不少学者对极端事件进行了研究。文献[8]分析了南京地区50 a冬夏的气温特征,指出南京盛夏高温减少,冷冬几率降低。文献[9]研究了1951年-1990年极端气温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指出长江流域极端最高温度在秋冬季具有较为明显的降温趋势。文献[10]研究了江淮地区1961-2001年梅雨期最低气温场,分析了各区域最低气温的长期演变趋势,其中苏南地区年际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文献对于了解江苏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这些文章着重讨论了冬夏或部分时段的极端气温特征,对于气温在年内其它时段的异常情况没有分析。无锡市地处江苏南部的苏锡常经济区中部,北临长江下游,南靠太湖,全年经济活跃。经济总量大,因灾损失也大。无锡市的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值得研究。

本文利用无锡1959-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使用阈值检测方法检测全年极端事件的发生,以期深入了解全年极端事件的特征,并试图研究极端事件发生次数的年代、年、月、季的发生规律。

1 资料和方法

现在气象台站评价极端事件时,用的是年度的异常年表。如2003年的异常年表反映的是在1971年到2000年的基础上,2003年的异常事件。这种检测异常事件的方法不能用于检测1971-2000年。同时,当极端事件出现在1971-2000年期间时,无法再检出目前的极端事件。其次,通常研究的高温和低温事件仅仅是研究冬夏的异常气温事件,其它季节的异常气温事件又有什么特点?比如倒春寒、秋季低温等怎么来定义和描述?所以需要研究全年的极端事件。

采用95%和5%阈值方法检测气候异常事件[11]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用无锡市1959-2007年逐日气温资料,取其第95个百分位和第5个百分位值作为极端高(低)温日的阈值来检测极端冷暖事件。用阈值对2003年日极端气温进行检测,可以发现,阈值可以有效检测全年各个时段的相对的高温和低温事件,在检测的时间域上更广。

设某个气象要素有n个值,将这n个值按升序排列,x1,x2,x3,…xn,然后按

照Grammer分布计算第95个和第5个百分位值作为检测极端值的阈值。

通过计算1959年-2007年49年内,同一日49个值的95%和5%阈值,得到无锡市长度分别为366的极端最高气温的2个阈值序列、极端最低气温的2个阈值序列。其中闰年有12年,2月29日的阈值用同样的方法得到。检测某年的极端事件时,遇到闰年用366的阈值序列,遇到平年用365的序列。为了滤去短波波动,以上阈值序列经过了滑动5天平滑。

本文所用资料为无锡市1959-2007年逐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所称月、季节、年、年代数据,均从逐日资料计算得到。

2 用阈值序列检测2003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事件

本节使用阈值检测方法检测了2003年的异常高温、低温事件,以期了解2003年异常高温、低温事件的细微特征。

用四个阈值序列检测2003年极端最高、最低事件。

图1a给出了无锡市2003年逐日最高气温和95%、5%阈值。图1b是2003年无锡市逐日最低气温和95%阈值、5%阈值。

图1a 2003年无锡市逐日最高气温(中)和95%阈值(上)、5%阈值(下) Fig.1a Daily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95% and 5%

图1b 2003年无锡市逐日最低气温(中)和95%阈值(上)、5%阈值(下) Fig.1b Daily low temperature an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95% and 5%

无锡市2003年气候最明显的特点是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连续高温天气,并且8月1日出现了40.1℃的历史高温极值。在无锡市2003年异常年表上,8月1日的最高气温更新了无锡建站以来8月的月极值和2003年的年极值。此外,11月2日最高气温28.7℃,也更新了11月的月极值。

从图1a 、图1b 中可见,阈值曲线检出了7月下旬到8月上旬的日最高气温突破最高气温阈值的事件,同时也检出了7月下旬到8月上旬日最低气温高出最低气温阈值的事件。就是说,不仅那几天最高气温特别高,早晨的最低气温也高,从而使得人感觉很不舒适。一般认定夏季高温是用最高气温达到35℃的指标,没有关注到夏季日最低气温较高的事实。此外,图1a 中阈值曲线也检出了11月2日的最高气温突破阈值的事件。

从图1a 、图1b 中还可以看到,2003年日最高气温有多处突破阈值,有突破上限的,也有突破下限的;而日最低气温仅有突破阈值上限,没有突破下限的。这一现象反映了2003年日最低气温在全年中都是明显上升的事实,与许多文章指出的近年来最低气温明显上升的事实相一致。

3 用阈值序列检测1959-2007年的极端事件

用阈值检测方法对1959-2007年逐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进行检测,试图了解在无锡气温增暖[6]的总趋势下,异常偏高和偏低事件的发生特点。

定义:

最高偏高事件:日极端最高气温〉最高气温的95%阈值的事件

最高偏低事件:日极端最高气温〈最高气温的5%阈值的事件

最低偏高事件:日极端最低气温〉最低气温的95%阈值的事件

最低偏低事件:日极端最低气温〈最低气温的5%阈值的事件

3.1四类事件发生数量的年代际变化和年际变化

表1 各事件在各个年代发生次数的年平均

Table 1 The yearly average of four kinds of events in decades

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0年代

最高偏高事件发生次数 6.9 5.8 7.2 8.8 19.1

最高偏低事件发生次数10.4 11.8 10.3 8.0 4.1

最低偏高事件发生次数 6.5 3.6 4.4 8.5 21.0

最低偏低事件发生次数16.8 14.0 6.4 3.6 1.0 表1是四类事件在各个年代发生次数的年平均,其中2000年代为7年平均,其它为10年平均。

由表1可看到,两类偏高事件呈增加的趋势,而两类偏低事件呈减少的趋势。

在1970年代,两类偏高事件都是最少,表明1970年代最高和最低气温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很少突破上限,气温偏低。

1960年代的最低气温偏高和偏低次数都比1970年代多,说明1960年代最低气温比1970年代振幅大。

2000年代,2类偏高事件大幅度增加,数量是1960-1980年代的3-5倍。而两类偏低事件发生次数很少。表明2000年代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偏高幅度大,整体气温水平抬高,以致很少触及最低5%阈值。

以上分析说明,从年代际看,1970年代的偏高事件最少,而1960年代的最低气温比1970年代振幅大。不论是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2000年代偏高事件最多,偏低事件最少。

为了了解年际变化趋势,本文计算了四类事件发生次数的年变化线性系数,四类事件的线性系数分别为:0.24,-0.10,0.27,-0.39。可见,气温偏高事件是增多的趋势,而气温偏低事件是减少的趋势。其中,最低偏低事件发生次数的减少幅度最大,平均每年减少0.39次。2002-2007年,每年最低偏低事件的发生次数仅0-1次。也就是说,最低气温稳定上升了,且上升幅度最大。这个结论和文献[6]的结论相一致。

从年际变化图上可以看到一些细微的特征。图2a是1959-2007年两类最高气温事件出现次数的逐年变化曲线。图2b是两类最低气温事件出现次数的逐年变化曲线。

a:最高偏高事件(实线)和最高偏低事件(虚线)b:最低偏高事件(实线)和最低偏低事件(虚线)图2 1959-2007年四类事件出现次数的年变化

Fig.2 The yearly number of four events from 1959 to 2007 从图2a可以看到,两条曲线有三次出现稳定持续的上下分离,分别是1969-1976年、1980-1986年和2002-2007年。其中前两次表明了最高气温偏低的状态;最后一次表现为最高气温偏高的状态,2003年正处于此偏高阶段,所以出现极端最高气温也就不足为奇。

图2b是两条最低气温异常事件的曲线,总体趋势表现为一条上升、一条下降,但是气温最低并不是出现在曲线开始的阶段。而是出现在1965-1981年。这一段最低气温偏高事件少、偏低事件多,最低气温维持较低的状态。从1980年代初期开始,最低偏高事件次数稳定上升,偏低事件逐渐减少。可以认为,最低气温从1980年代初开始稳定回升。

3.2月分布

日内最高、最低气温受太阳辐射和天气系统的影响比较大。冬夏影响无锡的主要天气系统不一样,所以异常事件发生的特点也不一样。在全年各个月份中,四类事件的发生次数的多少,表明太阳辐射和天气系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异常程度。事件发生的次数少,表明天气比较稳定,比较接近常年的平均状况。

为了了解哪个月发生的异常事件更多,本文计算了各月的异常事件发生次数的演变。图3a、图3b是多年累计的各个事件的月分布。横坐标为月,纵坐标为次数。为便于比较,纵坐标都取为25-57次。

a: 最高偏高事件(实线)和最高偏低事件(虚线)b最低偏高事件(实线)和最低偏低事件(虚线)

图3 多年累计的四类事件的月分布

Fig.3 The monthly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events 从图3a、图3b可以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在最高偏高事件中,7月发生次数最多。也就是说,在夏季的梅雨后的7月,容易发生日最高气温异常高的情况。1月份最低偏高事件最少,表明隆冬时节最低气温比较稳定,不容易回暖超过阈值上限。6月最低偏低事件最少,表明夏季6月,无锡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最低气温不容易大幅度下降低于阈值下限。而3月最低偏低事件较多,表明冬春交替的3月,大多时候气温回升,但是也容易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倒春寒。

通过计算多年累计四类事件总和的月分布可以发现:3、5、7、12月比较容易出现异常的气温,而2、6、8、11月异常事件相对比较少。春季有两个月异常事件多,表明春季气温变动幅度大,冬-春、春-夏季节过渡的早迟常常引起气温异常高(低)。7月是梅雨和高温结合的一个月份,在梅雨锋持续长时间影响无锡的年份,气温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如果梅雨期短,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也会持续;另外7月也是台风系统影响无锡较多的一个月份,台风可以使副高东退,弱冷空气侵入台风低压造成无锡大幅度降温。初冬12月异常气温多,与季节进程早迟引起气温异常有关。

3.3 各季节异常事件发生次数的多年变化

无锡气温总的线性趋势是上升的,其中冬季和夏季上升速度有不同[6]。那么根据阈值检测出的异常高低温事件,在冬季和夏季的发生次数是否也有差异呢?

本文绘制了各个季节四类事件的49年变化曲线(图略),并计算了每条曲线的线性系数。表2是四个季节异常事件发生次数年变化曲线的线性系数。表2 四季异常事件发生次数年变化曲线的线性系数

Table 2 The linear coefficient of the yearly curve of four events

线性系数最高偏高最高偏低最低偏高最低偏低

冬季0.02 -0.07 0.05 -0.12

春季0.06 -0.05 0.03 -0.12

夏季0.10 0.02 0.09 -0.03

秋季0.06 -0.02 0.08 -0.12

从表2可以看出,多年来,不论哪个季节,最高偏高事件数字都为正,即都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夏季最高偏高事件系数最大为0.10,表明夏季最高气温异常高的次数最多。

最高偏低事件的线性系数在冬、春、秋季都是负数,表明呈减少的趋势,而夏季却是正数,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偏低的事件增多。也就是说,夏季的最高气温偏高的次数增多,偏低的次数也增多,即夏季最高气温有时高有时低。

最低偏高事件在四个季节都是正数,最低偏低事件在四个季节都是负数,表明最低气温稳定升高了,不容易发生异常低的情况。可见最低气温在全年各个季节是普遍升高的。

可以认为,用阈值检测方法做出的气温变化趋势,日最低气温不论冬春夏秋,都是明显升高。而日最高气温冬、春、秋季呈升高趋势,而夏季震荡加大。

4 小结

对无锡1959-2007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日资料,用阈值检测方法研究了全年最高最低气温偏高偏低的特点,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

1.从年代际看,1970年代的偏高事件最少,而1960年代的最低气温比1970年代振幅大。不论是日最高气温或日最低气温,2000年代偏高事件最多,偏低事件最少。

2.从年际变化看,最高、最低气温异常高的发生次数逐渐增多,而最高、最低气温异常低的发生次数逐渐减少。其中最低气温异常低的发生次数下降最明显。最低气温从1980年代初开始稳定回升。

3.3、5、7、12月比较容易出现异常的气温。而2、6、8、11月异常事件相对比较少。异常气温出现次数多主要与季节更替和影响无锡天气系统的转换有关。

4.日最低气温不论冬春夏秋,都是明显升高。而日最高气温冬、春、秋季呈升高趋势,而夏季震荡加大。即在夏季,日最高气温偏高的事件增多,日最高气温偏低的事件也增多。

参考文献

1.徐宗学,孟翠玲,赵芳芳.山东省近40年来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气象科学,2007,27

(4):387-393.

2.辛渝,张广兴,俞剑蔚,等.新疆博州地区气温的长期变化特征. 气象科学,27(6):610-617.

3.刘晓冉,李国平,范广洲,等.西南地区近40a 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 气象科学, 2008,28(1):30-36.

4.庞华基,高靖,李春,等.青岛百年气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4):524-529. 5.丁裕国,金莲姬,江志红.近百年江苏中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趋势及其变化率估计.气象科学,1998,18(3):248~255

6.阮蔚琳,钱永甫,程永根.无锡市气温变化特征和城市化的影响分析. 气象科学,2006,26(1):66-73. 7.周晓兰,高庆九,邓自旺,陈海山.江苏气温长期变化趋势及年代际变化空间差异分析.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6,29(2):196-202.

8.周曾奎.南京地区50 a冬夏气温特征分析和演变趋势.气象科学,2000,20(3):309~316

9.任福民,翟盘茂.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大气科学,1998,22(2):217~227

10.李如琦,王谦谦.江淮梅雨期最低气温的气候特征分析. 气象科学,2006,26(2):164-170.

11.潘晓华,翟盘茂.气温极端值的选取与分析.气象,2002,28(10):28~31

12.蔡佳熙,管兆勇.我国南方地区夏季低温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7,30(6):799-806.

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极端天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极端天气危险源评估 极端天气停电:因暴风、雷电、暴雨、地震、冰凌、洪涝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或遭雷击接地、倒架、断线、短路引起全厂停电;其后果是影响公司的各生产系统。 暴风雪极端性天气 (1)一旦发生暴风雪,会造成公司及周边区域道路积雪,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公司、生活区供暖温度相对较低,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3)暴风雪极端天气停电:由于暴风、暴雪、冰凌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倒架、断线引起线路两回路停电,若因电厂也由于暴风雪造成停发电,会造成全公司停电;其后果是影响公司的各生产系统,从而危及整个公司的安全。 强降雨天气水灾 夏季,由于雨水较多,公司内下水道排堵塞或排放不及时,管路不畅通等原因,可能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水灾事故,会造成设备毁坏和公司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地震极端 地震极端可能导致厂房、设备设施倒塌损坏,公司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大雾(阴霾)极端

(1)大雾(阴霾)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大雾(阴霾)天气,空气中湿度较大,容易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大风极端 (1)大风极端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大风极端天气,风速较大时可能出现吹坏门窗,吹掀屋顶等情况,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公司大面积停电,造成设备设施停转是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停电时间越长,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道路交通受阻。一旦发生公司、生活区道路积雪、洪水,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造成公司停产。 暴风雪极端天气使公司、生活区温度大幅降低。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公司、生活区温度大幅降低,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地震极端严重时可能使公司厂房、设备倒塌损,大面积停电,人员伤亡,生产系统陷入瘫痪,造成严重后果。 强降雨会引起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大雾(阴霾)天气会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职工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大雾(阴霾)天气湿度较大,容易使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2、应急处置原则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练习题 新人教版

江苏省无锡市七年级历史《中国历史》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 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3、懂得爱美、人工取火,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 第2课: 1、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 2、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发现于陕西西安的半坡原始居民。 3、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建造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子。 第3课: 1、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_。他的功劳是建宫室,制衣裳,教挖井、造舟车。海外华人常自豪地自称为炎黄子孙。 2、传说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先后还有尧、舜、禹。历史上把当时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或制度,叫做禅让制。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其建立者是禹,它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 第4课: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商朝时,盘庚将都城迁到殷。 3、牧野大战中商朝被周武王灭亡。西周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5、西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建立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都城在镐京。 第5课: 1、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在商代。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中国。 第6课: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齐桓公。奠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城濮之战。 3、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 4、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空前激烈的长平之战,赵军大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了。 5、“纸上谈兵”故事来自于长平之战。“围魏救赵”指的战役桂陵之战。 第7课: 1、出现铁农具是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铁农具得到推广。 2、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4、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是在战国时期。 第8课: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被称为甲骨文。 2、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3、战国末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离骚》。 第9课: 1、提出“仁”的学说,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的春秋时期思想家是孔子,他是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记载他的言论的著作是《论语》。 2、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 3、战国末期的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4、军事格言“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出于《孙子兵法》一书,作者是春秋晚期的军事家孙武,他是兵家的鼻祖。 5、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的这种学术繁荣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 第10课: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秦始皇统一后,统一文字为小篆,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经济上的巩固措施) 3、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地方上采取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以加强思想控制。

极端天气管理制度

极端天气管理制度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本风电厂位于沿海地区,当地异常雾雨雪及大风气象灾害都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人员、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异常雾雨雪是指局部或大部分地区突降大雾、大雪、暴雨,严重危机机组安全运行,有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发生的可能。 异常大雾、大雪、大风的天气,已引起污闪事故及线路搭挂异物等,造成部分线路跳闸,发生线路停电事故。 异常暴雨天气,应加强对电缆沟、大坝的措施落实,防止造成重大道路损坏及设备进水等。 全站主要危险点: 大坝:暴雨时因大坝水位突增和暴雨冲刷堤坝,可能出现溃坝事故。 化学危险品库:严防在暴雨期间,化学危险品泄露,造成设备损坏和环境污染。 升压站:在雷雨天气和大风天气容易造成断线、瓷瓶断裂等事故。 电缆沟:在暴雨时有可能进水。

室外端子箱、控制箱:容易造成误动、拒动或短路。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为及时、有效、迅速的处理因暴雨造成内涝、外涝、溃坝等事故,因异常大雾、大雪天气引起的污闪事故,避免或降低因上述原因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损失,减少全站对电网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影响,建立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特编制本预案。 本预案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运行部经理是危急事件的第一责任人,班组和个人都有参与危急事件处理的责任和义务。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组长:运行部经理 副组长:运行部副经理 成员:风电场各成员

下设以下小组:警戒疏散引导小组、技术咨询组、现场抢救小组、后勤保障小组、灾害调查善后处理小组。 3.2.1 应急救援机构的职责: 3.2.1.1 组长职责 事故发生后,赴事故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批准现场应急方案,组织现场抢救。负责组织有关部室定期进行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在发生异常雾雨雪天气造成的事故时,接到事故报告后根据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负责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2.1.2 副组长 参与预案的审核和编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制定预防方案,防止同类事件的重复发生 3.2.1.3 班组职责 负责隔离带内事故发生区,对事故现场进行处理,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负责发生事故后(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2.2 下设各小组职责:

极端天气应急预案(0001)

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极端天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极端天气危险源评估 1.1.1极端天气停电:因暴风、雷电、暴雨、地震、冰凌、洪涝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或遭雷击接地、倒架、断线、短路引起全厂停电;其后果是影响公司的各生产系统。 1.1.2暴风雪极端性天气 (1)一旦发生暴风雪,会造成公司及周边区域道路积雪,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公司、生活区供暖温度相对较低,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3)暴风雪极端天气停电:由于暴风、暴雪、冰凌等自然极端,可能造成线路接地、短路、倒架、断线引起线路两回路停电,若因电厂也由于暴风雪造成停发电,会造成全公司停电;其后果是影响公司的各生产系统,从而危及整个公司的安全。 1.1.3强降雨天气水灾 夏季,由于雨水较多,公司内下水道排堵塞或排放不及时,管路不畅通等原因,可能导致水灾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水灾事故,会造成设备毁坏和公司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1.1.4地震极端 地震极端可能导致厂房、设备设施倒塌损坏,公司财产损失,严重时会造成人员伤亡。 1.1.5大雾(阴霾)极端

(1)大雾(阴霾)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大雾(阴霾)天气,空气中湿度较大,容易使电气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1.1.6大风极端 (1)大风极端天气,影响交通安全,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正常生产秩序。 (2)大风极端天气,风速较大时可能出现吹坏门窗,吹掀屋顶等情况,造成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失。 1.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2.1 公司大面积停电,造成设备设施停转是生产安全的重大隐患,停电时间越长,造成的后果越严重。 1.2.2道路交通受阻。一旦发生公司、生活区道路积雪、洪水,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严重时将会使职工无法正常上、下班,造成公司停产。 1.2.3暴风雪极端天气使公司、生活区温度大幅降低。一旦发生暴风雪,天气骤冷,会造成公司、生活区温度大幅降低,影响职工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 1.2.4地震极端严重时可能使公司厂房、设备倒塌损,大面积停电,人员伤亡,生产系统陷入瘫痪,造成严重后果。 1.2.5强降雨会引起设备损失和人员伤害,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 1.2.6大雾(阴霾)天气会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影响职工正常上下班,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大雾(阴霾)天气湿度较大,容易使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机电事故。 2、应急处置原则

江苏无锡历史

无锡市2014年初中毕业考查历史试题 第Ⅰ卷客观题(共5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使用键盘书写,手写汉字的能力慢慢下降了。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个朝代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2.2014年3月1日晚,8名暴徒蒙面持刀在云南昆明火车站广场、售票厅等处砍杀无辜群众。有证据表明,这是一起由新疆分裂势力一手策划组织的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历史可追溯到我国古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右图人物是我国杰出的发明家毕升,他的重大发明是()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4.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 一,它阅尽了千年沧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下列史实中属于清朝 管理西藏的措施是() ①文成公主入藏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册封了达赖、班禅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5.“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请问该书是() A.《齐民要术》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2014年4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65岁生日。中国海军不断强大,那么你知道我国开始近代化并建立近代海军实在哪一时期() A.鸦片战争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洋务运动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7.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8.如果你要去寻访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去“军旗升起的地方”,你应选择() A.武昌 B.井冈山 C.上海 D.南昌 9.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①铭记胜利和光荣,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立自强。 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 ②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①七七事变②《挺进大别山》③《西安事变》④《辽沈战役》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025、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进展 刘海涛 杨洁 摘要:鉴于近年来北京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极端气候灾害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重,给城市管理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首先梳理了北京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事实,以及北京城市化进程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城市规划研究现状,其次讨论了针对北京地区应对极端气候的适应性规划研究进展,分析了遇到的问题和挑战,给出对策与建议。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地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和研究现状,为北京更好地进行城市规划,应对未来极端气候事件打下基础。 关键词:气候变化,极端气候事件,气象灾害,气候变化影响,城市规划,适应性规划 1引言 气候变化是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根据IPCC第5次评估报告,20世纪50年代以来,气候系统的许多变化,包括大气和海洋的温度升高、冰雪覆盖而积减少、海平面上升,以及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等,是过去几十年甚至千年以来史无前例的[1]。气候变化可导致前所未有的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1-3]。城市是极端气候事件影响中最脆弱的地区,城市发展也使得城市承受极端气候灾害风险增大[2,4-6]。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灾害,但是非极端事件也可能产生灾害[2,3]。极端气候事件导致的灾害及其管理,已成为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IPCC报告认为不合理的城市发展政策有可能在加剧极端事件灾害风险,严重影响社会发展[2,3],反之科学发展的规划,有助于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气候变化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使得城市管理面临着日益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北京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繁,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对基础设施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极端气候事件对城市造成的损失也愈来愈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指出“北京是一个重点设防的城市,必须逐步建立城市总体防灾体系,确保首都安全。”特别是当前,北京的城市环境安全就显得越加重要。本文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对策,为北京防灾减灾规划提供依据。 2北京地区极端气候事件 北京地区极端气候事件主要有暴雨、干旱、大风、沙尘、高温、冰雹、寒潮、雾等。下

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与未来预测 摘要:本文主要从史前全球环境的演变,结合世界古文明的衰落历史两个方面来阐述极端气候事件和气候突变事件的历史演变;从目前全球环境的现状对未来气候大势做一个预测。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指天气(气候)的状态严重偏离其平均态,在统计意义上属于不易发生的事件。气候突变事件则是相对于“气候渐变”而言的,指的是短时间内气候系统在短暂时间内发生的突变。这两类事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均偏离气候的常态,在短时间内发生可能造成持续影响的事件。 关于史前的气候演变,人类无法从文献记载中得知,今天所得到的关于史前全球环境的信息多来自于对氧同位素、极低冰芯,植物孢粉,动物骨骼化石、湖泥等的考察与研究。 我国近年来的研究以距今8500年至3000年作为我国大暖期的起讫时间,主要的划分依据是参考了表现温度变化敏感而细致的敦德冰芯记录。全新世大暖期延续的时间长达5500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距今8500年前出现急剧升温现象,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上升了4.5摄氏度。因植被对气候影响的滞后性,未出现相应的变化,但今天西藏青海地区关于湖泥盐度降低等证据表明这一时期这一地区降水曾一度激增。延至8000年后,暖湿气候使植被分布出现重大变化,北方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北推移了3个纬度。此后不久即出现降温现象,距今7700年前后,中国黄河流域有三四百年的文化层变稀和缺失。距今7300年左右冰川推进,连南半球的新西兰和南美热带山地也有发现。如此高的温度变化率无论是对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均是一种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阶段,从距今7200年至6000年。这个阶段是大暖期中的稳定暖湿阶段,也是大暖期的鼎盛时期。对我国而言,除了个别地点如青海湖柴达木可能因高温蒸发旺盛而出现更为干燥的盐类沉积外,其它各地区都出现暖湿气候特征,植被生长空前繁茂,如现代为草原的青海湖出现了针叶阔叶混交林。良好的气候环境条件使人类生产、人口和居地迅速发展,形成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马家浜文化,此外在青藏高原的西北部也发现了三十多处细石器文化遗址,据推测也是这个阶段人类活动的遗迹,表明当时的生存环境条件要比现代好。 第三阶段,从距今6000年至5000年。这个阶段的气候波动剧烈,敦德冰芯记录显示存在三次明显的降温时间,表现为欧洲和北美东部一些喜温植物突然出现衰减,同时,南北半球各山区均出现了冰川的前进,从孢粉资料分析可以看出这个时期气候偏凉干。 第四阶段,从距今5000年至3000年,这一阶段前一千年气候波动和缓,是个亚稳定的温暖期。在中国,北方的龙山文化和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蔚然兴起,古遗址的数量较以前有明显增加,距今4000年前后温度下降,暖湿植被特征一直延续到距今3000年左右才逐渐衰落,此时正是殷亡周兴之时,显著标志是野象从黄河流域南退。 在这一时期以后,世界的古代文明经历了一个共同衰落的过程,即使它们相

应对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应对极端天气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学校安全工作,保障全校师生的安全,打造和谐校园,防范极端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并能快速、及时、妥善的处理突发事件,切实有效降低极端天气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预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国家《安全生产法》为依据,以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积极开展各种应对大风、雨雪极端天气的预防应对工作, 确保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极端天气范围:大风、雷电、雨雪(中大)、冰雹、大雾等。 三、工作原则 (一) 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快速高效; (二) 以防为主,防救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 " (三)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事故救援工作; 四、组织机构 (一) 成立极端天气应急救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楚国峰(校长) (全面负责应对极端天气应急工作) 副组长:李彦廷赵娟肖旭清(副校长) (具体负责应对极端天气应急工作的信息传递、上报、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普及工作) 成员:肖继鑫、范启波、王德玲、孙红平、张超、卢静、各班主任 (二)实行灾情上报制度。 校长室及时与上级主管部门、气象部门沟通, 了解和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生灾情,在最短的时间内逐级上报,为指挥决策提供快捷、有效的支持。 [ 五、应急措施 (一)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极端天气应急救援方案;负责突发事故的抢险救援工作; 2、统一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救援,统一调配救援人员;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订和补充。

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及善后工作, 将事故的原因及处理意见公布于众。 (三) 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必须做到: 】 1、在第一时间立即将所发生的事故的情况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并在24小时内写出事故报告, 报市教育局和政府。 2、事故发生后,迅速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 (四) 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工作 1、领导小组应及时按救援预案组织实施相应的事故救援,并将事故救援情况报教育局。 2、事故发生初期,应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五) 应急处理方案 1、当雾、雪、暴雨、大风、扬沙、沙尘暴、严寒、高温等极端天气发生和出现时,学校先组织有关人员对全校的校舍、电路电线进行安全检查。 2、如果极端天气警报为红色警报以上的,报主管部门同意后取消极端天气期间学校的师生活动。 。 3、加强极端天气期间学校的值班,每一时段均安排一名干部两位教师在校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及教育局汇报,领导小组成员的通讯工具和值班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 (六) 学校及时掌握和处理因雨雪灾造成的安全隐患。 1、学校要针对极端天气制定学生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掌握暴风雪的预警信息。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信号, 适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通过学生向其家长通报。在暴风雪等极端天气影响学生正常上、下学通行情况下,经教育局同意,学校可以调整作息时间,采取停课、提前放学、延时放学、通知家长接送、教师护送等安全措施。根据灾情由校长来具体实施应急指挥工作。 2、在遇有天气突变、大风天、沙尘等极端天气条件下,及时同家长取得联系,务必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正确判断, 并随之天气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同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上报教育局。 3、学校要加大对接送学生车辆管理教育,尤其做好极端天气来临前后路况的排查工作,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从极端气候灾害的频发看全球变暖

从极端气候灾害的频发看全球变暖 摘要:近年来,极端气候在全球频繁发生,与此同时,温室效应也在不断加剧。本文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试图阐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发对全球变暖的思考,指出其对人类的影响,并希望提出行之有效的办法使这种状况得到好转。 关键词:极端气候全球变暖温室效应温室气体 近年来,极端气候在全球频繁发生,不论身处何地,我们都能感受到气候的明显异常:2005年,大地震和海啸侵袭印度洋,造成15.6万人死亡;2007年,新疆特强大风吹翻列车,台风“圣帕”肆虐南方七省;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雪灾,时至5月,地震再度席卷而来…… 灾难的锁链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地球气候变化、海水运动、地壳活动引起的自然变异,在历史演变中都表现出规律性,这致使各类自然灾害活动具有不同尺度的周期性活动规律。既然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分别是不同圈层变化运动的产物。那么,为什么不同圈层的自然变异,无论在活动时间上,还是在分布空间上都有着如此密切的相似性呢? 有关专家提出“灾难链”的说法,认为在某种条件的联系下,灾难的发生如同一条锁链,环环相扣而成。这并非空穴来风,早有大量对比研究发现,海水的进退运动就伴随着强烈的构造运动与岩浆活动,这一过程同时将带来气候的重大变化。这一比对恰恰证明了上述观点。 其实,与其说灾难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不如说这反映了全球变化统一性的实质。美国国家航空与宇航管理局(NASA) 的地球系统科学委员会( ESSC) ,在1987 年出版的《ESS》报告中就提出了地球系统这一概念,并指出人地关系及其变化(结果) 是地球各部分及子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反馈的结果,太阳、地核和人类活动是推动地球系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回到文中开头提到的灾难,这些极端气候灾害的相继发生又说明了什么呢? 极端气候成因 近百年来,中国年平均气温升高了0.5~0.8摄氏度,与全球平均增幅相近。年平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波动较大。近50年来,中国沿海海平面年平均上升速率约为2.5mm,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发生了明显变化。 20 世纪天气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变化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想在座的各位,有的可能是第一次来无锡,但是也许有的是因为工作的关系,匆匆而来,匆匆而过,并没有好好的欣赏无锡的美丽风光。不管怎么样,今天大家就定下心来好好的参观。 不知道大家选择无锡这个城市游览的原因为何呢?让我来猜猜。也许大家早有耳闻“范蠡和西施”泛舟湖上,过着神仙眷侣般生活的传说故事而来吧。大家想看看那所谓的湖究竟有多美,连这位足智多谋的谋臣甘愿放弃权势而携美女西施隐居在此。而这太湖的确实就具有这样的魅力,它是我国四大淡水湖之一,所以资源丰富,水域辽阔,号称“三万六千顷之大”。当然无锡并不是唯一一个濒临太湖的城市,然而却拥有太湖最美的一角,所以无锡就素有“太湖明珠”的美称。而那首传唱《太湖美》的歌曲唱遍了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太湖的美景和无锡的特色,也许在座的有个别是闻歌至此吧!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无锡。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节点,东距上海128公里,西距南京183公里,倚太湖,揽运河,临长江,地理位置绝佳,被誉为“小上海”之称。著名的贯通中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其地形为平原地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渠流纵横,河网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的31.4%,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境内最高峰黄塔顶611.3米,也是我省的第二高峰,虽不能与泰山比高,华山比险,确是以秀丽端庄闻名遐迩。 无锡市下辖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惠山区、锡山区、滨湖区、新区7个区,江阴和宜兴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人口约646万多万。

无锡除了动人的故事传说和好听的歌曲,相信也有人是冲着这座所谓的江南历史名城而来。的确,无锡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是百年工商城市;也是一座湖滨休闲文化旅游城市,经济和交通非常发达。 无锡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实很多人一直很困惑为什么这个城市要叫无锡这个名呢?无锡不是一向很富有,难道会缺少“锡”吗?其实啊,早在冯梦龙撰写的《东周列国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相传周平王东迁的时候,走到无锡惠山,发现惠山的东峰上有锡矿,所以将那座山称为“锡山”。到了春秋战国时候,锡矿作为冶炼青铜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就引来乐各路诸侯纷纷抢夺开采,而外地人和本地人的战争也就愈演愈烈了,于是经过400年的开采,无锡的锡矿就被开采完了。到了公元前224年,秦始皇派大将王翦驻扎在锡山,将士们在埋锅造饭的时候在无锡西郊的锡山脚下挖出一块石碑上刻有文字:“有锡兵,天下争,无锡兵,天下宁。”王翦说:此碑露出,天下看来从此太平了。无锡的名字就由此而来。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说到无锡的历史这还要追述到3000余年前“泰伯奔吴”说起。据说:周太王有个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从小就表现出一幅很圣明的样子。周太王想把王位传给季历的儿子,泰伯和弟弟仲雍都是周太王的儿子,季历的长兄,他俩为成全父亲想传位给季历的意愿,就离开陕西岐山下的周原经过千山万水来到为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梅里,就是现在无锡的梅村,但是他们到这儿时,当时的江南是一片狼藉,到处是森林覆盖,一片原始荒古的景象。泰伯尊重当地风俗,断发纹身,与土著居民融为一体。带领着当地的居民一起共同劳作,在梅里筑城建国,自号“勾吴”,即后来的吴国。泰伯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传播了黄河流域的文化和生产技术,

洞庭湖区50年来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

洞庭湖区50年来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 发表时间:2018-11-19T14:17:18.047Z 来源:《科技研究》2018年9期作者:彭杰彪冯俊妮刘钟中[导读] 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近55年极端冰冻事件下降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和高温事件变化无明显增多或减少的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存在一个显著增多的突变点。 1.益阳市气象局湖南益阳 413000; 2.常德市气象局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利用洞庭湖区8个台站1960-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量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标准整理出冰冻、干旱、高温、降水4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逐年发生次数,分析其变化特征,发现近55年来洞庭湖区极端冰冻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极端干旱事件无明显变化,极端高温事件和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突变检验结果显示,近55年极端冰冻事件下降趋势明显,极端干旱和高温事件变化无明显增多或减少的突变点,极端降水事件存在一个显著增多的突变点。 关键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洞庭湖区;变化特征 1 资料及方法 所用资料为洞庭湖区南县、华容、岳阳、汉寿、沅江、湘阴、赫山、汨罗等8个台站1960-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上述资料经过严格的三级质量控制。利用湖南地方标准定义的极端冰冻、干旱、高温和降水事件,构建洞庭湖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逐年站次序列。 采用的方法有线性趋势分析和Mann-Kendall法等对洞庭湖区主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变化特征进行检测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极端冰冻事件的变化特征 由图1可以看出,1960-2014年洞庭湖区极端冰冻事件呈显著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7站次/10a,通过0.05信度的显著性检验。从年代际变化趋势来看,20年代80年代中期之前极端冰冻事件发生频次较多,80年代之后发生频次显著减少,1986-2014期间的29年,仅有4年出现了极端冰冻事件。突变检验的结果显示,极端冰冻事件的UF值整体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于1993年开始低于a=0.05显著性水平临界值,说明近55年极端冰冻事件下降趋势明显(图2)。

无锡概况

无锡概况 地理位置: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中部,北靠长江,南濒中国第三大淡水湖——太湖;西离南京183公里,东距上海128公里,是江苏省省辖的一个沿海城市。自然条件: 无锡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5C,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30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0 小时左右,水美土肥,物产丰富,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历史变迁: 无锡历史悠久,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公元前十一世纪末,周太王的长子泰伯从陕西来到江南,定居梅里(现锡山市梅村镇),号称勾吴。他带领当地居民兴修水利,农耕蚕桑,促进了中原文化与江南文化的融合,开创了吴文化。公元前202年正式建县,因境内锡山锡、铅源枯竭而取名“无锡”。历史上,由于帝王君侯之变迁,时称无锡县,时称有锡县,自公元497年,无锡县名称沿袭不变。1949年设无锡市。 全市人口: 至2001年上半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无锡市总人口518万。 行政区划: 无锡总面积为465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为1632.70平方公里,下辖江阴、宜兴二个市和锡山、惠山、崇安、北塘、南长、滨湖和新区七个区。 经济概况: 无锡市经济发达,风景秀丽,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凭借改革开放的活力,无锡人民创造了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辉煌,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50强和投资硬环境40优的行列。所辖锡山市多年评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号称“华夏第一县”。江阴市和宜兴市综合经济实力也在全国位居前列。无锡在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上,正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奋进。 无锡景点: 1、鼋头渚: 太湖风光,融淡雅清秀与雄奇壮阔于一体,碧水辽阔,烟波浩淼,峰峦隐现,气象万千。鼋头渚,独占太湖风景最美一角,山清水秀,天然胜景。郭沫若吟道:“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称赞:“鼋头渚景色胜天堂”。一代大师的瑰丽诗句,更使鼋渚风韵名扬境内海外。 鼋头渚的美丽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们所向往。萧梁时,此地建有“广福庵”,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初,“太湖春涨”被列为“无锡八景”之一。明末,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常来此踏浪吟哦,留有“鼋头渚边濯足”遗迹。文人雅士咏唱之作颇多。清末无锡知县廖伦在临湖峭壁上题书“包孕吴越”和“横云”两处摩崖石刻,既赞美了太湖的雄伟气势和孕育吴越两地(现为江苏、浙江两省)的宽阔胸怀,也蕴涵了对此地风光尽纳吴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评价。 1918年,鼋头渚始建园林,社会名流、达官贵人纷纷在鼋头渚附近营造私家花园和别墅。50年代后,经统一规划布局,精心缀连,后又不断扩建新景点,使这一太湖风景名胜游览之区日趋完美,面积达300公倾,成为江南最大的山水园林之一。 鼋头渚现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万浪卷雪、湖山真意、十里芳径、太湖仙岛、江南兰苑及犊山晨雾、广福古寺等10多处景点。其中有山长水阔、帆影点点的自然山水画卷;有小桥流水、绿树人家的山乡田园风光;有典雅精致、古朴纯净的江南园林景致;还有吃、住、购、行等配套齐全的服务和娱乐设施,加上历代名人雅士游踪、石刻、书画、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加 秦为胜 全球气候变暖极易引发极端天气,2017年全球就出现了多个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大西 洋飓风接连重创美国和加勒比海岛国,2017年8月美国南部城市休斯敦遭受“哈维”飓风 带来严重洪涝灾害、史上最强飓风“厄玛”横扫美国等地,美国西岸遭受“地狱热浪”袭击,新德里遭遇严重大气污染,美国南加州托马斯野火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等,2018年年初美国、日本东部由于暴风雪带来的严寒冰冻天气,澳大利亚的酷暑等异常天气。虽然现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变暖、气温升高,但是天气变化会存在波动,并不是平稳发展的。在某一个时段内,也会出现极冷极热的天气。因为气候变暖会导致大量的海水蒸发,大气中的水汽增多,大量的水汽遇到寒流就会转化成暴风雪,所以全球变暖更易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暖背景下,低层空气明显变暖,大气不稳定性增加,强对流天气增加,过去百年一遇或 几十年一遇的极端气象灾害事件出现的概率、时间、范围和地域发生了很大变化,气象灾害的发生更难以预测。 一、受“炸弹气旋”袭击、美国、日本东部再现电影《后天》冰河时代场景 2017年圣诞节开始至2018年年初,一场罕见的冬季“炸弹气旋风暴”肆虐北美大西洋沿岸,美国东北部地区连日来普遍遭受暴风雪的袭击,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带去了严寒、降温、暴风雪天气。纽约等地迎来剧烈降温和大暴雪,美国东北部最高峰华盛顿山地区的气温降至零下38摄氏度,寒风刺骨。低温严寒天气已经造成美国全国范围内至少22人死亡,且有数千架次航班被取消。北美洲的严寒甚至把鲨鱼都冻死、冻僵的尸体被冲上海岸,尼亚加拉大瀑布冻出了壮观的冰瀑布,一些地方甚至被媒体惊呼“比火星还要冷”。 炸弹气旋本质是一个中心气压快速降低的强大低气压系统(温带气旋)在北美地区,炸弹气旋主要是由来自北方冷空气与来自大西洋上的暖湿空气相遇而形成的,它能快速吸收能量并带来寒冷的气温、降雪以及大风。根据美国气象系统的定义,如果在24小时内气压降低24百帕,约合标准大气压的2.37%的话,那么这个气象系统就可以称为炸弹气旋了,因

无锡介绍

[无锡介绍] “太湖明珠”无锡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是当时的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许多文人墨客,至今仍保留着众多的历史遗迹。 无锡由江苏省省辖,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三角洲,东邻上海市128公里,西接省会南京市183公里。滔滔长江在境内流过。 无锡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常年主导风为东南风,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5.4 ,年平均日照数202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048MM,全年无霜期平均230天。 无锡总面积4650km2,其中市区面积518km2。无锡市下辖江阴、宜兴两市及崇安、南长、北塘、惠山、滨湖、马山、新区七个行政区。 无锡市总人口432.21万,人口密度930人/km2。无锡市市区人口109.56万,人口密度2116人/km2。 [太湖]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介于江浙两省之间,有“包孕吴越”之称。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三万六千顷湖水弥漫,七十二峰岛屿散立,自然风光秀丽雄浑。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湖,古称震泽、县区、五湖,面积2250平方公里,古称三万六千顷。太湖湖岸线长393公里,东西宽55.9公里,南北宽68.5公里。湖中有大小岛屿48个,连同沿湖山峰、半岛,号称“七十二峰”。湖中盛产银鱼、白鱼、梅鲚鱼和虾、蟹等水产,周围土地肥沃,被称为“鱼米之乡”。 无锡濒临太湖北半圜,占有太湖山水组合最美丽的一角。南屏马迹、北枕龙山,湖中多岛、沿湖多山,山长水阔,以“太湖佳绝处”的美名而 [蠡园] 坐落在蠡湖北岸的青祁村,它因紧傍蠡湖而得名。而湖一名,则来自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范蠡与西施泛舟湖上的故事。 现在的蠡园,有四个游览小区。东部,沿湖有千步长廊(碑刻)、晴红烟绿水榭、凝春塔,以及老蠡园的水池、荷叶亭等,还有新建德柳影亭、绿漪亭、水榭、春秋阁、映月桥;西部有百花山房、濯锦楼、月波平眺亭、南堤春晓、四季亭、渔庄亭;中部有假山群、荷池、莲舫、洗耳泉、桂林天香等。 千步长廊289米的长廊,曲岸枕水,移步换景,足可使你领悟到山水照槛水绕廊的意境。廊壁64块刻石,80个图案各异的青瓦花窗,又向你展示了古今书法家的作品和蠡园建园史。 渔庄绿水环绕的小岛,涵虚亭翼然其上,亭畔由清末进士谢霈手书的渔庄刻石,是这里建园历史的佐证.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阅读附答案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 ①近几年的暖冬使人们产生错觉,认为气候变暖就是温度上升,天气越来越暖和。对此,气候专家解释说,气候变暖是大趋势,但不意味着寒冷不再,气候变暖更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②寒冷肆虐是全球变暖大背景下天气异常的表现。世界气象组织专家库马尔.科利近日在日内瓦表示,气候变暖带来的不仅仅是反常的暖冬,还会导致严寒、夏季高温、海平面上升、岛国消失、南北极地冰川消融等极端天气事件。 ③由于全球变暖,过去20年里自然灾害增加了3倍多。科利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20起自然灾害,现在已增至每年500起,受灾人数增加了68%。1985 至1994年间,全球平均每年受灾人口为1.74亿;而1995至2006年间,平均每年受灾人口增至亿。 ④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频发。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指出,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的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频发。今年1月29至31日,一场罕见暴风雪袭击了素以气候温暖著称的地中海东部的中东国家,叙利亚和黎巴嫩交界处积雪厚度超过l米。1月8日,伊朗遭到十多年来最大降雪影响。1月中旬,阿富汗持续降雪并引发雪灾,一些地区积雪深达2米。暴风雪也袭击了美国中西部以及加拿大东部地区,部分机场关闭,公路交通瘫痪。 ⑤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国家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艾婉秀说,气候变暖并不代表气温不断攀升,冬天越来越暖和。“暖冬”是整个冬季气温的平均概念,“暖冬”也可能出现大幅度降温等天气起伏的现象。气候变化是逐步的,但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是突然的。 ⑥今冬气候仍属正常偏暖。国家气候中心首席科学家张称意说,尽管今冬雨雪天气非常多,但是从大趋势来讲,今年仍然属于一个暖冬,总体来看,他认为暴雪与气候变化是有关系的。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了。水汽含量增加以后,肯定在某一个时刻要降下来。这一过程中必然与天气发生联系。气候变暖是长期的,即使是今年冬天,温度有所降下来,可能还是偏暖状况,目前的预测值表明今年仍然是偏暖的年份。 1.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大气环流异常和拉尼娜事件是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中“主要”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气候变暖会导致哪些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作用:更加科学准确地说明了随着全球变暖,自然灾害次数递增越来越快。 2.不能删掉。“主要”说明造成中国南方气象灾害的原因还有其他方面,并非唯一,去掉后体现不出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气候变暖会导致暴风雪、寒流、暴雨、热浪、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极端天气引起的风灾介绍

极端天气引起的风灾介绍 回祥硕 (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辽宁省沈阳市 110168) 摘要:风灾是自然灾害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本文通过对极端风灾(飓风、龙卷风)进行简单的介绍,说明其形成原因,以及按照其强弱程度的分级方法,并举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来说明风灾对人类活动的危害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飓风;龙卷风;塔科马大桥 引言 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影响最大的一种。根据德国1961~ 1980年的20年间,对损失1亿美元以上自然灾害统计,风灾造成的损失占总自然灾害损失40.5%。随着生产和建设的发展,风灾损失与其他损失一样,每年递增。1992年,安德鲁飓风横扫美国佛罗里达州,把面积达100多万平方英里的建筑和城镇夷为平地,损失达到300亿美元,7家保险公司因无法承受赔债而倒闭。1991年,孟加拉国风灾造成14万人丧生,损坏或摧毁100万间民房,造成30亿美元损失,相当于孟加拉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0%;而1994年,孟加拉国二次风灾又造成44万人死亡,损失更加惊人。在我国,风灾损失也是十分惊人的。1994年,9415号台风袭击浙江,造成倒塌和损坏房屋80多万间,死亡1 000多人,机场建筑也被吹坏,99 m高的通信铁塔也被狂风吹倒。直接经济损失108亿人民币,加上间接损失,总数达177.6亿人民币,约合20多亿美元。风灾损失的主要形式是工程结构的损坏和倒塌,特别是高、细、长的柔性工程结构,工程抗风设计计算的合理和全面与否 是工程安全的重要关键,因而抗风设计是工 程结构中的重要课题。鉴于风灾的严重后果,国际上对风工程的研究十分重视,世界各国 相继制定了有关风荷载的规范。有关风工程方面的国际会议也十分频繁。笔者通过对飓风和龙卷风进行简单的介绍,让读者来更加清晰明了的对风灾有个直观的了解。并在文章的最后举出了塔科马大桥的例子,来说明,如果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的话,受风灾的影响会有令人意想不到的后果。 1 飓风 1.1词源与命名方法 英文Hurricane的词源自加勒比海语的恶魔Hurican,亦有说是玛雅人神话中创世众神的其中一位,就是雷暴与旋风之神Hurakan。而台风一词则源自希腊神话中大 地之母盖亚之子Typhon,它是一头长有一百个龙头的魔物,传说其孩子就是可怕的大风。至于中文“台风”一词,有人说源于日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