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高二政治科组(美术13班) 李子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辩证否定观的内涵,辩证法的本质;

2、理解辩证否定是自我否定,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初步具有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自己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意识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辩证否定观的含义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活动启发法、讨论法与讲授法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苹果公司的“前世今生”的视频图文资料。引导学生思考本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1、辩证否定观

探究活动一:

很多人都想拥有一部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甚至高仿的也可以接受。人们为什么会喜欢这样的手机?这样的手机与我们用的普通手机有何不同?(结合平时生活体验说出不同)并且回答如下三个问题:

1、它的出现是对普通手机所有功能的否定吗?

2、它的出现是对普通手机所有功能的肯定吗?

3、到底它的出现是对普通手机的肯定或是否定?

师活动:播放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辩证否定的内涵。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1)辩证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与辩证否定相反的观点是事物外力的否定即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探究活动二

苹果公司生产的iphone手机如何坚持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教师活动:展示图文资料,引导学生理解辩证否定的特点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

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文字资料。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5)辩证的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如何理解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2、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如何理解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

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坚持辩证法的革命和批判精神的要求:略

探究活动三:

我们前面了解了苹果公司的“前世今生”,那么他的“来世”会是怎样的结果?最可能的两种结果是……请同学们思考。

你觉得会出现那种结果?分组(站在不同的立场)说出你的(经济学或者哲学学)依据。

教师活动:播放文字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六、板书设计(与课堂小结):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辩证否定观

(1)辩证否定的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肯定、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弃——否定、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4)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

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5)辩证的否定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辩证否定的原理要求我们要树立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如何理解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关系:二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

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坚持辩证法的革命和批判精神的要求:

(4)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七、课堂练兵

试题略

八、作业布置:

熟记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完成本节课练习册上的试题。

九、教后反思:

(略)

第九章 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第九章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一、人的本质 (一)人的本质 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人的本质包括两个方面: (1)在人与动物的区别层次上来看,人的本质表现为劳动。人区别于其他动物,人之为人的根本特征就是人的劳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分为物质的社会关系和思想的社会关系两大类,它是人们在劳动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一切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而人的本质并不是一种或几种社会关系,它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 人都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生活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生产关系范围内,所以人的各种社会关系也都受着所处的历史时代制约和影响而打上时代的烙印。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因而,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没有什么抽象的,一般的。 (二)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其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它是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的方面 自然属性是人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 人的社会属性是人们对社会结合的依赖性,是人与人相互制约的社会特性。 人的社会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1、人类共生关系中的依存性; 2、人际关系中的社会交往; 3、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性; 4、生产活动中的合作性。 二、人的价值 (一)人的价值的两重性 价值表示客体对于主体的关系和意义。人的各种需要,使得能够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事物成为价值客体,人成为价值主体;另一方面,在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互动,使得人同时成为满足他人需要或社会需要的价值客体。(二)实践是人的价值的基础 实践活动的创造性,创造了人对世界的价值关系。 1、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实践是社会生活和人的本质的基础; 3、成功的实践活动,是遵循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的创造性活动。(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的自我价值是指人通过创造性活动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必背知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必背知识 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一)、辨证否定观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特征:辨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辨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辨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意义:辨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A 尊重书本知识,但不迷信;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 B 尊重权威,但不迷信;名言: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 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 (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原因)理论依据: 世界永远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 (1)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来说,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2)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 (3)它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阶段,而这个更高的阶段也要走向衰亡和灭亡。 ●内涵: ①辩证法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②辩证法对每一种既存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③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

新的。 本质: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知识拓展】任何事物都存在着肯定与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进其灭亡的方面。两者是对立统一关系,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2.革命批判精神(要求具有)创新意识关系: 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①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和实践的突破②要创新就必须要有批判和发展 3.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1)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破旧) (2)注意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立新) 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的作用) 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依靠科技创新) 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政治)(依靠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⑴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⑵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文化)(依靠实践创新)(1)创新推动着人类思维的变革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由人的实践方式决定的 ②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 (2)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4、创新的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谁在创新

《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教案 (二) 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 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 该父母犯主观主义。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 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

故事1: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 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从笼子里走出来的老虎高高兴兴,在旷野里拼命地奔跑,走进笼子里的老虎也十分快乐,它不用再为一日三餐而发愁了。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是饥饿而死,一只是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要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第二,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故事3:随机应变的烟灰缸 浙江省一厂家曾生产了一种质地和造型均不错的烟灰缸,大量出口到美国、加拿大、西班牙,过了一段时间产品渐渐受到冷落,原来这些国家寓所里普遍安装了电扇,电扇一开烟灰就飞起来很不卫生,他们马上试制了一种口小肚大底深的新式烟灰缸,果然又受到欢迎,但好景不长销量再次下降,原来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有些国家的居民室内安装了空调,虽然烟灰飞不起来但主妇们嫌口小的烟灰缸不好清洗。为此,厂家又设计出一种口大而底深的新样式再度占领了市场。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进步与社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人在实践中不断使社会物质财富得到丰富发展,进而在此过程中使自己得到了进步,人与社会相互和谐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正确把握两者的规律,对于我们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在不断实现小康社会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快速进步,不断在两者和谐良好的循环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 1.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认识 人的全面发展,作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新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状态的本质规定,主要是指每一个现实的人摆脱和超越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束缚,从而在关系、能力、素质与个性等诸多方面所获得的普遍提高与协调发展的过程和境界。马克思指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列宁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会做一切工作的人”。 在社会发展的问题上,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把衡量社会发展或进步的视角放在单纯的社会财富和经济增长上,认为财富增长了,国家就富强了,人民的生活就提高了,就是所谓“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另一种观点就是“满足基本需求”论,认为满足人们的衣食住行、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就是社会的全面进步。马克思主义认为,衡量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尺度,不仅包括人们的基本需求,还应包括满足与人的物质文化需求有关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条件,如民族的独立、社会民主化程度、人政治自由和安全等内容。 2.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唯物史观既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人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中,脱离社会的全面发展去谈人的全面的发展,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谈。但是人与社会不是直接的同一关系,在人的活动中产生的社会组织一旦形成就获得相对稳定的独立性。因此两者的发展不能直接等同。 2.1人的全面发展同社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作为人的社会关系的体系,作为包含一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结构的有机整体,构成了人类及其个体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社会的发展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包括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法治和文化的进步最终都要集中到人这个社会的核心要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教案(3)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目标导航: 1.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 2.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3.创新的社会作用 4.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问题导学: 1.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的否定观含义及方法论要求 (2)辩证法否定的特点是什么?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什么? 2.辩证法的本质及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 3.创新的作用有哪些?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合作探究: 1.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比较 辩证否定观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 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进行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外力强加给事物的,是外力作用的结果,是主观任意的否定。 否定与肯定的关系辩证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 留”,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肯定中包含着 否定。 把否定与肯定绝对的割裂,主张 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和联 系的关系 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否定是发展和联系的中断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 分歧一联系的观点孤立的观点 分歧二发展的观点静止的观点 分歧三全面的观点片面的观点 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想一想:有哪些哲学原理要求具有创新精神? 四、误区警示: 1.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 2.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抛弃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就是创新。 4.创新就是否定一切。 5.凡新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创新的结果。

6.只要创新就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的事物发展。 五、疑难解析: 七、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 ) A 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2.下列对辩证否定的理解,错误的是 ( D ) A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B辩证的否定是既克服又保留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 3.种子发育成为植物是( B ) A事物量变的过程 B事物自身否定的结果 C外力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与旧事物一刀两断 4.下列说法符合辩证否定原理的是(C ) A把写好的字又涂掉 B看到洗澡水脏了,就把它连同盆中的小孩一起倒掉 C改革是自我完善和发展 D青少年学生要成长为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和旧的东西彻底决裂 5.哲学家别林斯基说过:“没有否定,人类历史就会变成停滞不动的臭水坑。”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C )A人类历史有可能变成不动的臭水坑 B只要敢于否定一切,人类历史就会向前发展 C要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推动人类历史发展 D要敢于蔑视权威,抛弃书本,就能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 6.郑板桥有诗剧:“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寓意是( C )A新事物曲折中前进的原理 B量变质变的关系原理 C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D对立统一的原理 7.江泽民同志强调:“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这句话说明了(A ) ①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②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 第十课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 学情分析: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世界观,将一个生生不息的永恒运动变化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辩证法作为方法论,则要求我们用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对待周围的世界。在此意义上,本课是第三单元的落脚点。 教学目标:1、学会用辩证否定的观点看问题,初步形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学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使学生初步形成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破除落后的思想意识,积极参加创新实践,勇于突破陈规旧俗。 2、使学生坚信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树立“创造伟大”的观念,看到创新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辩证的否定观;2、创新意识。 过程设计: 考点明确: 一、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二、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2、创新的社会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2、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考点分析: 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内容(世界观) 1、辩证的否定的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收、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保留… 二、辩证否定观的方法论要求(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1)要尊重书本…… 2)尊重权威…… 3)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根本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源泉、动力和基本内容,提供了理解事物的本质,自己运动的根据。观察和分析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其不同的性质,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则。 质量互变规律(基本规律):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以及由于事物内部矛盾所决定的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发展过程。这一规律,提供了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的观察事物的原则和方法。 否定之否定规律(基本规律): 它指明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事物自身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矛盾斗争推动事物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揭示了事物发展是阶段性和过程性的统一、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这是否定之否定规律为人们提供的观察问题的基本原则。 第一框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辩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辩证的否定含义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已,自己发展自己。 A.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方面. 肯定方面维持其存在,保持其性质和现状, 否定方面则是促使它灭亡和向他们事物转化 B.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是相互依存又互相排斥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当肯定方面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时,事物维持其原有性质和自身的存在。当否定方面上升为主要方面,并战胜了肯定方面时,事物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实现事物自身的否定,旧事物变成了新事物。 ※封建社会: A.地主阶级极力维护封建社会性质——肯定方面 B.农民阶级反抗促使封建社会灭亡——否定方面 2.对辩证法的否定观的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它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K12学习】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

哲学与人生第十课教案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第一课时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主要讲述了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且确立的人生目标要看得见、摸得着、要切合实际;以及在人生目标指引下如何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的发展。 学情简要分析 对于中职生而言,大部分学生是有自己的人生目标的,但是,部分学生对树立什么样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对个人成长究竟有何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 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引导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明白人生的发展离不开目标,从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目标 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能在正确目标的引领下促进个人的成长。

教学重点 1.明确人生发展需要设立目标的重要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1.如何正确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1 2.如何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促进个人成长、推动历史发展。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课堂教学过程 古希腊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向人们提出了实现成功的三点建议:首先,要有一个明确可行的构想,即目标;其次,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来达成目标;第三,调整一切方法达到成功。他突出强调了确立目标对人生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性。古今中外,所有成功人士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确立人生目标非常重要。 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但并不是所有人生目标都能实现。确立和实现人生目标必须符合历史发展规律,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规律。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为什么人生的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一、人生发展必须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1.人生

论微生物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进步

论微生物的发展与人类的社会进步 徐萌 中文摘要:微生物自发现以来一直与人类关系密切,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有的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微生物打着交道。它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在维系着自然界的生物链及新陈代谢和农业、工业、医药卫生、环境污染和生物工程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贡献,但是一些因微生物而导致的传染病还是让人们一筹莫展。只有最大限度的了解微生物与环境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益处,才能趋利避害,使微生物能够发挥更大的效用。 关键词:微生物发展双刃剑医药卫生环境污染发展前景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and microbial social progress XuMeng Biological engineering class life science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microbes have been found since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close, in the human life of the production ha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we ever-present and microbes dealt with. It is like a double-edged sword, and can not only to benefit human can also bring mankind devastating disaster. Microbes in the food chain and support of the natural world metabolism and agriculture, industry, medicine and health,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etc are of great contribution, but some for microbial in infectious disease or let people bewildered. Only the maximum understand microorganism and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balance to the human benefits, to avoid disadvantages, make microbes can play a greater utility. Keywords: microbial medicine health double-edged swor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pollu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1、微生物简介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体积微小(小于1nm)、结构简单、种类繁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泛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分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和非细胞结构型微生物【1】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作者:————————————————————————————————日期: 2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3年5月,某地一次性清退了10 2名不合格党员。这项决定源于该地近年来探索建立的以“半年一分析、一年一评议、两年一登记”为主要内容的党员队伍纯洁机制,该机制旨在通过疏通不合格党员的正常退出机制来保持党的纯洁性。这体现的辩证法观点是() 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②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辩证的 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④不可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全国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加速。我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预测,2012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设智慧城市,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有望突破400个。回答2~3题。 2.城市智慧化是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出现的“第四次发展浪潮”。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将有效破解城市发展难题,提升城市运行质量和效率。由此可见,城市智慧化() A.是目前城市自我发展的最佳模式B.是实现城市发展的源泉和动力C.是城市自我否定和提升的过程D.其发展总是呈现上升趋势 3.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对以往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应() ①全面肯定、全部继承②有所克服,有所保留③全面摒弃,坚持创新④辩证看待,坚持“扬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4.南宋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对这里的“疑”,我们理解为() ①世界永远处在不停的运动过程中,相对静止是不存在的②现存事物是必然灭亡的,我们不应讨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③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也应包含着对事物的否定的理解④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坚持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态度 A.①② B.②④C.③④D.①③ 5.在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中,对某一事物的“习惯性”思维往往制约着人们的视野。而对这种“思维定势”的有意识破除,则可能使人们产生出许多新的发明和创造。这() A.要求我们解放思想,破除一切传统观念 B.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 C.说明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就能提出、解决新问题 3 / 12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一) (总分:44.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6,分数:6.00) 1.下列属于社会发展道路统一性的有 ( ) A.某些国家和民族可以跨越历史发展的某些阶段 B.不同国家和民族在其社会形态发展中往往会表现出共性√ C.社会发展道路会有暂时的曲折,甚至覆灭 D.不同社会形态往往会出现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情况 [注释] 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是指不同国家发展道路中的共性和普遍性。因此,正确选项为B。 2.人的本质是 ( ) A.人的生理特性 B.阶级关系 C.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总和√ D.体现人类独特性的理性、智慧 [注释]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首先,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其次,人的本质取决于人的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不只是社会关系的某一方面;再次,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并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因此,正确选项为C。 3.社会形态是指 (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体 [注释] 社会形态是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是生产方式。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上层建筑。因此,正确选项为B。 4.在欧洲历史上,某些原始部落,跨越了奴隶制阶段而直接建立起封建制国家,这一历史事实充分证明( ) A.社会历史各阶段的发展具有统一”陛 B.各种社会形态都必然是具体的、现实的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过程具确’复杂性、多样性和特殊性√ [注释] 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共性、普遍性,表现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要大体上经过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但某些落后的部落、民族在先进民族的影响下有可能跨越某些社会形态,这种现象体现的不是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而是复杂性、多样性、特殊性。因此,正确选项为D。 5.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自由王国是指 ( ) A.人们完全摆脱了必然性支配的状态 B.人们成为自然界和自身主人的状态√ C.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的状态 D.永远不能实现的状态 [注释] 自由王国是指人类的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充分地认识了自然、社会和人自身规律,成为自然社会和自身主人的状态。真正的自由王国仪仅是指高级共产主义及以后的社会形态。因此,正确选项为B。 6.下列选项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类发展特点的是 ( ) A.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物的独立性的阶段 D.以人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 [注释] 资本主义社会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阶段的突出代表,因此,正确选项为B。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哲学与人生第十五课教学设计

第十五课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 第一课时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种种原因会陷入片面发展的误区,这对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走出片面发展的误区,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从教材第五单元“在社会中发展自我创造人生价值”的主题来看,教材第五单元人生问题的核心是正确把握人生价值。而本课中的全面发展也是围绕着实现人生价值这个核心来展开的,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而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实现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是人自我价值的体现,也是实现人的社会价值的基本条件。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是成为德能兼备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 二、学情简要分析 首先,本课是全书的最后一课,通过前面1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哲学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用哲学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本课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知识是能够理解的。 其次,任何人都希望自己能全面发展,中职学生同样也追求全面发展。但由于职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往往是考不上高中才上的职校,对自己信心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差,因此往往容易陷入片面发展的道路,这样对其全面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努力成为德能兼备全面发展的职业人,实现自身全面的发展。 最后,学生对全面发展从小就有自己的理解,一直以来他们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家长和学校也是努力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对于全面发展学生是非常熟悉的。可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他们往往又会出现片面发展的情况。这些问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从理论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要努力实现全面发展,克服片面发展。中职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的正确观点和方法的指导,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3.运用目标: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正确处理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四、课堂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

论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一)

论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一) 摘要]科技进步一方面是人类自身发展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对人的发展产生影响,二者之间是一个互动的过程。科技进步对人的发展具有多重效应,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负面影响。要发挥科技进步对人类发展的促进作用,避免和克服其负面影响,需要寻求有效途径以实现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科技进步;人的发展;良性互动 科学是人类探索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活动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关于客观世界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利用客观世界的规律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活动及所形成的方法和手段。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密切联系,二者已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尽管科学和技术各有特点,但它们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活动及其成果,都是人类自身能力的体现。科学技术一旦产生又反过来对人类发展产生影响。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关联,并且随着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自身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科技进步与人及人类命运的联系日益紧密。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人类能力和智慧的增长,人的发展也需要科技进步提供力量。但科学技术在促进人类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制约人类发展的异化因素。考察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的内在联系,探究科技进步给人类发展造成异化的原因,寻求科技进步与人类发展良性互动的机制,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发挥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的内在联系 科技进步与人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一方面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及其实践活动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动力。人作为社会化的理性存在物,当其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感到自然匮乏,不能满足自己的现实需求的时候,人们则按照人特有的方式即理性的方式利用外部自然物和自然力,实现自己的欲望,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理性活动的成果就是科学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实践活动的起点越来越高,人类现实需求的范围和层次亦随之不断拓展和提升,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更多的要求,人类理性活动的科学技术含量也日益提高。作为人类理性活动的成果,科学技术的进步就是在这样一个人类不断超越现实,追求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实现的。人类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是科学技术得以进步的不竭的动力。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见证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科技进步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和改造能力发展的结果,因而反映着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曾经把作为科技成果的机器看作“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的器官”和“物化智力”。他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包含着科学技术成果的“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心理学”。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每一次人类社会的重大变革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给人类准备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和新手段。正是科学的理性、务实求真精神使人类摆脱宗教神学的枷锁,开始人类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代;正是科学技术的第一次革命使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进入到机器工业化时代,从此人类文明大踏步的前进。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的发现发明都对人的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造成冲击,引发变革。 科技进步作为人类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成果,在本质上和人的发展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促进。但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具有特殊性,一方面它们是探索和利用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具有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轨道;另一方面又是一项社会化的活动,会受到各种社会因素诸如社会制度、不同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利益取向等影响。由于人的发展在一定历史阶段具有局限性,对人类自身发展的向度认识不全面,对客观规律的把握不充分,对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后果认识和控制不足,对人类活动成果的分配利用的制度建立不健全,导致科学技术在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的发展上表现出多重效应,这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

3.10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一、综合解说 【地位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它是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如实地反映世界的状况。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勇于批判,不断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因此,本单元在全书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唯物辩证法原理就是分清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什么是形而上学,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形成辩证的思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辩证否定的含义 (2)形而上学否定观 (3)肯定一切 (4)否定一切 (5)“扬弃”的含义 (6)创新意识 ◇理解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1身的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4)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分析 (1)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2)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怎样对待外来文化 (3)运用辩证否定观,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革 (4)运用辩证否定原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火系 (5)结合现实例子说明创新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否定观,提高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学习,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事例,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初步树立辩证的思维观念、反对形而上学的思维观念 (2)初步树立立公民要为创新作努力的观念,为民族进步而创新 (3)懂得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不断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壮大

中职哲学与人生(高教版)教案:第十课 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doc

第十课历史规律与人生目标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解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意义,认识到人生目标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通过认识人生目标的意义,使学生领悟到目标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意识,自觉地把个人成长纳入社会发展之中,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3.运用: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规律性。 2.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教学难点】 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应遵守历史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学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邓小平的名言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较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一)邓小平的这段话论述了什么问题?通过学生的发言归纳总结,邓小平的这段话一是说明了社会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二是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会代替旧的社会制度?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6页“透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就会发现历史发展并不仅仅是年代的流转、朝代的更替,而且隐藏着一定的规律……”通过阅读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社会发展是

有一定规律的。二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其他一切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第三个问题:人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者,个人和社会发展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社会历史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那么作为个人如何顺应历史潮流,在社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着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第十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明确本课学习目标:(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个人目的、动机与社会发展规律之间关系的原理。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2)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性的原理,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 一、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1.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性 运用教材第107页的图:“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出问题引入教学:“决定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因素是什么?” 在讲清楚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这些概念的基础上,教师要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 请学生学习教材第108页“西安事变”和“恩格斯名言”,通过具体事件分析讨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 教师归纳: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有其特殊性,因为社会规律的实现离不开人的自觉实践活动,它是由无数人共同作用形成合力的结果,是无数偶然事件的总和构成了社会发展。 3.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的活动 请学生学习教材第108页“北平和平解放”案例。 学生思考问题: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何指导意义? 教师归纳:社会发展规律的实现需要人的创造性活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因此,自觉认识并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应是每个人的人生目标。 过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是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社会是由无数个人组成的,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的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