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 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案

四年级数学信息窗1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1

课时教案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情境图呈现的是从古到今农民耕作方式变化,并以统计表的形式提供了不同耕作方式的耕作效率。在引导学生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引入对除法口算的学习。“合作探索”中第一个红点部分是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第二个红点部分是学习几百几除以整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

2、在探索除法算理算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经历探索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有句古诗说的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春天,农民伯伯辛勤地耕地、播种,到了秋天就收获满仓的粮

食。从古至今农民的耕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示书中情境图)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耕作方式?

谁想把你课前搜集到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引导学生自主看图,仔细阅读图中的文字信息,对各种耕作方式进行初步认识。有兴趣的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农业耕作方面的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2、谈话:从古至今农民伯伯的耕作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①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

②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1)谈话:我们先来试着解决第1个问题:手扶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是人力的多少倍?(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列式:谁来说一说题意?你会列算式吗?(指名说说题意,然后列出算式:966。板书算式:966)(3)学生列出算式后独立思考:怎样口算?先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然后再和小组同学说说。(注意: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索和交流。)提问:怎样进行计算?在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时,你是怎样想的?(4)学生汇报

口算方法。(5)引导学生优化算法。相机提问:①同学的这种算法,你理解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②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哪种算法最简便?(6)解决小电脑出示的问题:你会口算9606吗?(板书算式:9606)根据口算966的办法自己算一算。(学生根据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自己口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得数。)(7)讨论研究:在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怎样口算?(8)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谈话:请同学们运用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快速计算下列各题。(出示口算题)644=906=723=987=968=6404=9006=7203=9807=9608=(指名纠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口算的。)(9)谈话:比较一下每一组的两个算式,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找规律,加深对口算方法的理解。)小结:口算两位数或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可以先用几除以几,再用几或几除以几,算出得数。

2、(1)谈话: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来解答第二个问题:四轮拖拉机平均每小时耕地面积相当于耕牛的多少倍?(2)学生列出算式:54060,(板书算式:54060)。独立思考:怎样口算?(3)在小组内探讨口算的方法,并汇报

交流。(交流时,学生可能想出几种计算方法,只要有道理,就应及时给予肯定。)(4)谈话:同学的这种想法,你听懂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引导学生学会吸收别人的好方法,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5)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谈话:下面我们来进行“口算小能手”的比赛活动。规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的前5名同学获得“口算小能手”标志一枚。(学生自主完成题目,然后集体交流纠正。)

3、梳理小结:通过解答刚才两个问题,我们学会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和除数是整数的口算,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口算方法:第一种:通过乘法来想除法;第二种:将整数看成多少个来进行口算;第三种:直接在脑子里列竖式……引导学生优化算法:哪种算法更简便呢?在后面的练习中,大家可以运用这几种不同的算法来算,比一比哪种算法最简便!

三、拓展应用,熟练算法。

1、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1)谈话:请同学们看书P66页第2题,认真看一看这个统计表,统计的是什么数据?(2)学生自主完成表格,然后集体交流订正。(3)说一说:从这个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1)谈话:谁来说说这道题的题意?(2)学生交流题意后,提问:你想怎样算?(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3)明白有不同的方法后,再选择方法自行解决。(4)小结:看来,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四、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哪种口算方法最简便?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反思 全阳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关键阶段,教学重点是确定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及试商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笔算的算理;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学生以前学习过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或两位数的除法,教学时让学生回忆以前的知识,特别是除法的笔算方法,然后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等基本问题,然后着重解决试商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四组例题,分层次、分阶段分化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例1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例3的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试商。例4教学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而不是“教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实际,灵活的使用教材,可以在某些内容上进行适当的增、改。比如在例3的教学中,计算140÷26,学生多数采用了把26看作30的试商办法,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尝试把26看作25来试商,学生在计算中也发现这样可以减少试商的次数,使计算速度加快,但是这种算法对学生的要求相对也较高,所以教学中不应强加给学生,而应顺其自然,随着学生计算熟练程度的增加,学生会在自我感悟中掌握不同的试商方法。学生初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用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后,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在教给学生基本方法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一点试商的小窍门。比如当除数的末尾数是1或9时,用四舍五入法一次试商即可成功。而当除数的末尾数是2、3、6、7、8时,在试商过程中,一般都要调商。当除数末尾数是4或5时,往往要经过多次调试方能求出商数来。在这种情况下,四舍五入法就显得不适应了,因为所取的近似数与原除数误差较大。尽管教学时已给学生总结出了“用四舍”时,因把除数看小了,初商容易偏大,试商时可比原来想的商小1,而“五入”时,因把除数看大了,初商容易偏小,试商时可比原想的商大1。而学生在具体的计算中,还是感到很困难,造成了试商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练习课中,在学生应用“四舍五入”法和口算方法试商的基础上,还要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灵活试商的方法,如:4512÷47 136÷26首先让学生确定商是几位数,初商在哪位,然后让学生讨论:被除数、除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案三套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简便运算练习题及答 案三套 【导语】同学们,马上就要考试了,你学得怎么样?让我们来一次小测试吧!好好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自己满意的成绩!现在就开始吧,相信你一定能行!WTT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计算 (1)48200÷25÷4 (2)(26700×815)÷267 分析:(1)把48200先缩小25倍,再缩小4倍,正好等于把48200缩小(25×4)倍,而25×4=100能使计算简便。 (2)按照运算顺序,应该先算乘法,再算除法,积里的一个因数正好是267的100倍,如果先把26700缩小267倍,再扩大815倍,这样能使计算简便。 解:(1)48200÷25÷4 (2)(26700×815)÷267 =48200÷(25×4)=26700÷267×815

=48200÷100 =100×815 =482 =81500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14×5×□=4□0 (2)4□0÷3÷7=20 (3)360÷1□=□0 (4)2□×14=3□□ 分析与答案: (1)因为等号左边14×5=70,右边是四百多,所以答案有两个,即左边□填6,右边□填2;左边□填7,右边□填9。 (2)一个数先缩小3倍,再缩小7倍,实际缩小了3×7=21倍,因为被子除数除数×商=21×20=420,所以□里应填2。 (3)按上面的方法可推出左边□里填8,右边□里填2;左边□里填2,右边□里填3。

(4)同样按照上面的方法推出左边□里填2,右边□□里分别填0、8;左边□里填3,右边□□里分别填2、2;……左边□里填8,右边□□里分别填9、2。 篇二 1、判断 (1)125×72=125×8×9 () (2)25×4÷25×4=100÷100=1 () (3)125-125×8=0×8=0 () (4)25×13×4=25×4×13 () 2、选择 (1)25×12,用简便方法计算是() ①25×3×4 ②25×4×3③25×6×2 (2)如果甲数×3=乙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七年级数学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教案(2)湘教版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 知识技能目标 1.进一步准确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能够利用所提供的数据正确求出它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过程性目标 1.体会数据收集的方法、处理的过程; 2.感受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由于各位同学的基础不同,课上掌握的程度不同,回家完成作业的时间也可能不同.根据昨天的布置,现在请全体同学把昨晚完成回家作业的时间写下来后交给组长,集中到班长那里,再公布到黑板上.为便于处理,要求大家所写时间精确到5分钟. 二、探索与归纳 现在根据上述同学们提供的数据,共同作如下处理: 1.画出上述作业时间与出现频数的条形统计图.(要求:横轴为作业时间,纵轴为相应出现的频数) 2.画出频数统计表.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上述图表中最容易得到的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 (2)根据大家所提供的时间,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如果老师随机的抽取一个数据,最可能得到的是几分钟? 三、巩固与应用 1.填空 (1)数据5,7,8,-2的平均数为. (2)数据5,7,8,-2的中位数为. (3)数据5,7,8,-2的众数为. (4)如果一组数据-3,-2,0,1,x,6,9,12的平均数为3,那么它的中位数为. 2.判断 (1)一组数据中最中间的一个数,叫做这组数的中位数. ( ) (2)平均数就是数据中出现最多的数. ( ) (3)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是5,那么这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是5.( ) (4)如果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0,那么它的中位数也是0,众数也是0. ( ) (5)若一组数据1、2、x、4的中位数是3,那么x≥4. ( ) (6)已知数据1、2、3、4,它的众数为0.( ) 3.某居民院内四月底统计用电情况,其中3户用电各45度,5户用电各50度,6户用电各42度. 求: (1)这居民院平均每户用电数. (2)各户用电数的中位数. (3)各户用电数的众数. 3.数据a、b、c、d的平均数为m 求:(a﹣m)﹢(b﹣m)+(c﹣m)+(d﹣m)的值。 四、交流与反思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让学生经历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笔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弄清每一位商的书写位置,掌握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练习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出示图片“身边的环境”。同学们,这些地方你熟悉吗?是哪?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发言) 师: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生活的地方这么脏,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来共同维护。所以,学校少先队决定成立一个“河西环保实践队”,我们共有576 名少先队员报名参加这项实践活动,为了方便行动,我们每18人组成 一个小分队,那我们可以组成几个小分队? (课件展示,学生齐读题目)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书写位置” (1)小组讨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吧! (2)探索交流,理清算理 师:1 2 3 (坐端正)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会出现用口算540里有几个18;把576估成600,把18估成20再计算等方法。) 师:计算576÷18时,你先用18除什么数呢?为什么?商的最高位怎么写? 师:在除完后余数是几?这时我们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接下来又怎样算? (请一名同学反馈说一说) 师:比较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准确呢? (近似数,准确数) (3)观察思考,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它的商有什么特点吗? (板书课题:商是两位数的除法) 师:为什么商是两位数呢? 2、研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 师:为了更好的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把十月定为学校环保月。下面请同学们来看看河西环保实践队在这个月取得的成绩:他们共收集了 930节废电池,那么他们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齐读例题) 师:下面请用试着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自己算一算商是几!老师请一位同学上来做一做! 师:他做对了吗?你们在做得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要注意什么?)(预测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三种情况) ①被除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 ②个位上的数也是0,这个0应该怎么办? ③十位余数是0,个位也是0,那商的个位应该怎么写? (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 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 师:现在,老师有两道题想考考你们。 师:请同学们现在观察你做的两道题,看看除数是两位数的出发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学生观察发言,教师引导总结) 4、小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哪一位上面;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三)巩固应用、提高认识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答案?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法应用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除法应用题 1、被除数是除数的4倍,除数与商的和是34,求被除数。 2、有242千克豆油,每30千克装一桶,这些豆油都装完需要多少个桶? 3、大象说:大象每天吃360千克食物。熊猫说: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我的20倍。求:一只熊猫每天吃多少千克食物? 4、宏宇小学在“祖国发展变化图片展”活动中,展出的照片有238张,其中黑白照片有28张,展出的彩色照片大约是黑白照片的多少倍? 5、王师傅前20天共生产零件360个,后20天加快了速度,平均每天生产零件22个,这40天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6、暑假里小明和爸爸去离家240千米处的奶奶家,他们早晨9:00出发,中午12:30有个快乐英语节目,小明能及时收看吗? 我每小时行驶80 千米 7、有600箱牛奶要运往超市,如果一辆卡车一次能运70箱,这些牛奶要几辆卡车才能运完? 8、修一条长1千米的水渠,已经修好了412米,剩下的如果每天80米,还需要多少天修完? 9、小马虎在计算除法时,把被除数458个位上的8写错成了0,结果得到的商是9,那么正确的商是多少?有余数吗? 10、小马虎在计算一道除法题时,把除数30的末尾的“0”漏掉了,结果得到的商是80,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呢? 11、有325米布,做被套用去了156米,剩下的要做床罩和窗帘,做一套床罩和窗帘共需17米布,一共可以做多少床罩和窗帘? 12、两数相除商为8,余数为16,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和为463,求被除数?

13、下列的算式中,要使被除数最小,方框中应填几? ÷=9 (18) 14、在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三个数的和是454,商是4,求被除数和除数是多少? 15、丽丽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71错写成117,结果商比原来少3,但余数恰好相同。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多少? 16、10月是学校环保月,学生们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17、王叔叔在承包的荒山上种满了树,这些树每年可以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960千克,如果每公顷树林一年可以吸收二氧化硫48千克,你能算出王叔叔承包了多少公顷荒山吗? 18、小红读一本298页的书,每天读24页,预计从8月20日开始读,到9月1日开学,她能在开学前读完这本书吗? 19、小丽一家去公园去玩,去时的速度是12千米/时,共行了3小时。返回时因为逆风,速度比去时每小时慢了3千米,返回时用了几小时? 20、海南省武警总队检修供电线路。原计划36小时完成,实际每小时多检修180米,结果提前12小时完成。原计划每小时检修线路多少米? 21、两个数相除,商是8,余数是5,如果被除数扩大到原来的3倍,除数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2、两个数相除,如果被除数去掉个位的0,商是8,那么这两个数原来的商是多少? 23、两个数的和是572,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求这两个数。 24、两个数相除,得到的商是3,余数是20,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到原来的1/2,商是多少?余数是多少?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1《平均数》教案鲁教版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 “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同。读、写的权就大一些。 那么加权平均数到底该如何求呢? 定义:若n 个数x 1,x 2,…,x n 的权分别是,则n n n x x x x ωωωωωωωω++++++++ 321332211叫做这个数的加权平 均数。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灵活试商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步养成科学的态度,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两位数笔算除法的特殊试商方法,学会灵活试商。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特点进行灵活地试商。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头爸爸带着大头儿子去商场,多媒体展示图片:笔袋:21元、台灯62元、计算器 29元、足球38元。一个笔袋21元,84元可以买多少个?要怎么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2. 积极思考,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用列竖式方式进行运算。84 +2仁 学生提出:21看作20来试商。我们应该商几?恩,有同学说商4, 4 X21=84 。 问:一个台灯62元,430元可以买几个?还剩多少元?咱们首先要做怎么做? 430 -H62=,把62看作多少来试商?商7, 7 X62=434,比430大了,改商6。请同桌两人商

量完成本道题。 3. 合作探讨,巩固提升? 学校礼堂每排有28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97人,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197十28= ?,提问:把28看作多少来试商? 预设:把28看作30。 教师提问:你为什么把28估成30? 预设:我用“五入”的方法把28估成30。 教师提问:试商几?先试6 , 6写在哪位上? 预设:商6小了,改商7。 追问:究竟做的对不对?请大家验算一下。提示: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 结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按照“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小试牛刀,分组练习:63 -18 90 -39 97 -17 4. 小结作业 教师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预设:我学到了不仅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试商,还可以将“26 ”这样的数估成“ 25 ”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即可) 小任务:植树节,学校组织了种树活动。一共有200棵树苗,每行种27棵,可以种多少行,还剩几棵? 五、板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竖式计算练习

92÷30= 30÷10= 64÷30= 85÷40= 93÷30= 620÷20= 140÷30= 150÷20= 565÷80= 312÷60= 364÷70= 352÷50=

84÷21= 169÷23= 1324÷81= 1245÷71= 164÷22= 1350÷51= 196÷39= 1185÷37= 1272÷69= 190÷29= 1402÷79= 203÷49= 140÷26= 296÷16= 2305÷56= 2108÷26=

2276÷36= 2308÷46= 576÷18= 2312÷24= 2414÷23= 2288÷18= 2665÷25= 816÷51= 930÷31= 3720÷24= 3640÷16= 3860÷43= 3720÷18= 3840÷21= 388÷14= 3119÷15=

32134÷24= 3396÷12= 952÷28= 43276÷84= 30÷10= 60÷30= 80÷40= 240÷60= 210÷70= 300÷50= 270÷90= 630÷70= 320÷40= 500÷10= 180÷30= 160÷80= 100÷40= 840÷70= 390÷30= 250÷50= 100÷50= 120÷30= 180÷30= 48÷3 =

57÷3 = 75÷3 = 640÷4 = 600÷5 = 70÷10 = 720÷8 = 200÷5 = 600÷6 = 350÷50= 570÷30= 630÷30= 750÷50= 760÷20= 264÷3= 576÷81= 255÷53= 279÷34= 420÷36= 990÷38= 564÷45= 780÷39= 720÷80= 488÷46= 90÷65= 900÷55= 625÷25=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教学设计 公主岭市杨大城子第二中心校李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81-8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初步掌握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确定商的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情景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你们学得好吗?那你们敢挑战马老师的测试吗?出示口算: 90÷30= 160÷40= 400÷80= 93÷30≈ 情境2:读书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你们喜欢读书吗?今天是“阅读日”:[课件呈现图片:今天是“阅读日”,学校图书室有92本连环画,平均分给3个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估一估平均每个班分几本?口算

一下结果吧,会用笔算计算吗?试试看。汇报交流算法。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92÷30 过渡:同学们会算92÷3了,那你们会算92÷30吗?今天这节课马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课题) (1)探究方法—— 师:大家先估一估,看结果是多少? 生: 师:除了用估算的方法你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笔算 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看! 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相关信息) (4)师生交流 师:请你按除的顺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做的? 生: (5)对比辨析 展示错误的作业,辨析错误原因。 (6)完整板书:92÷30=3 (2) (7)练习巩固 课件呈现:40÷20= 85÷40= (在练习纸上笔算) 2、教学140÷30 (1)情景再现 有140本故事书,每个班分30本,现在能分给几个班?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题200道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200道 260÷20= 140÷36= 150÷25= 565÷87= 312÷60= 364÷70= 352÷50= 784÷21= 169÷23= 1324÷81= 1245÷71= 164÷22= 1350÷51= 196÷39= 1185÷37= 1272÷69= 190÷29= 1402÷79= 203÷49= 140÷26=

296÷16= 2305÷56= 2108÷26= 2276÷36= 2308÷46= 576÷18= 2312÷24= 2414÷23= 288÷18= 2665÷25= 816÷51= 930÷31= 3720÷24= 3640÷16= 3860÷43= 320÷18= 3840÷21= 388÷14= 3119÷15= 321÷24=

3396÷12= 952÷28= 432÷76= 8430÷10= 570÷30= 630÷30= 750÷50= 256÷64= 760÷20= 576÷81= 255÷53= 279÷34= 420÷36= 990÷38= 564÷45= 780÷39= 720÷80= 488÷46= 909÷65= 900÷55=

625÷25= 980÷78= 950÷30= 840÷79= 450÷50= 256÷16= 196÷14= 225÷15= 289÷17= 169÷13= 144÷12= 121÷11= 324÷18= 408÷20= 648÷88= 441÷21= 484÷22= 529÷23= 888÷42= 720÷36=

128÷47= 210÷73= 965÷25= 366÷64= 729÷92= 567÷78= 361÷19= 736÷86= 552÷85= 141÷37= 522÷95= 368÷43= 345÷51= 462÷65= 588÷74= 324÷93=

初中数学平均数教案

平均数教案 姓名:王晓雨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班级:09级(1)班 学号:200910520133

1、课程题目:平均数 2、课程类型:新授课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算数平均数、加 权平均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例题演示和学生自主练习使学生学会运用算 术平均数公式计算算数平均数,并学会计算一组平均数的权。 并且通过例题,使学生自己领悟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 是有影响的。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使学生了解每个人的努力对环保问题的 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重点难点:(1)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2)难点:体会平均数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 5、教学过程:(1)引入:运用一组NBA篮球赛的图片引出姚明在各场比赛中的成绩,让学生求解姚明的平均成绩。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内容算数平均数。(2)介绍算数平均数的定义,以及求解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的公式。回到引入时的例题当中,让学生自己计算姚明的平均篮板个数。对篮板个数进行统计。(3)观察统计后的篮板个数数据,篮板的个数有5种,分别是7、10、13、18、21。相应的出现的次数为1、3、4、1、1,借此引出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4)试一试,给出练习题一,让学生找出数据的权,并计算数据的平均数。(5)做一做,给出关于每个家庭丢弃塑料袋的数量的例题,让学生自主练习,算出每个同学家中一周丢弃的塑料袋的数量,以及一个班57名同学的家中一周共丢弃塑料袋的数量。得出结论,在实践中,我们常用样本的平均数来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6)给出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a: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b: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 :3 :3 的权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通过改变同一组数据的权数比,求平均值,从而得出结论,数据的权对数据的平均数是有影响的。 (7)课后习题:在一次广播操比赛中,评委将从精神面貌,动作整齐,动作准确三个方面给班级打分,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精神面貌占20% ,动作整齐占50% ,动作准确占30%,计算班级的综合成绩(百分制)。1班、2班、3班单项得分如下表所示: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优秀教案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4.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5.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二)本单元可用12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口算除法(例1) 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导学 一、准备题: 1、20、50、120、150分别是几个十? 2、口算,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60÷280÷4 90÷3120÷6 二、新授: 1、出示例1 (1)有80面彩旗。每班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80里面有几个20?怎样列式?80÷20 如何计算? 小组交流讨论。小组汇报: 练一练: 80÷48=90÷30= 83÷20≈ 80÷19≈ (2)自学例2:有150个本子。发给50个同学。能提什么问题? 练习: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有120面彩旗。每班30面。能提什么问题?

可以分给几个班?怎么计算? 列式:120÷30 提问:计算这道题时怎样想? 120里面有几个30? 几个30是120? 120是12个10,30是3个10,120个10除以3个10,商4。 练一练: 120÷40150÷50160÷80 小结:口算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口算,可从除法意义上想得数,也可用乘法去想,算后要验算一下,必免出现120÷30=40的情况,验算时可以用乘法来验算:30×40=1200 三、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26÷3 36÷642÷7 40÷2060÷30 360÷60420÷70 90÷30540÷60630÷70180÷20 80÷40450÷50360÷90810÷90 2、书后:(P71“做一做”)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章 数据的分析 6.1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教案_7

6.1. 1 平均数第1课时平均数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平均数,包括平均数概念;平均数的作用;怎样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的缺点。这一课是在小学学习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中位数、众数、方差的基础,能为以后学习统计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平均数; 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会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平均数,学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理解统计思想对于现实生活的作用; 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投入学习活动中,能积极与同伴合作交流,并能进行探索的活动,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1.认识平均数.2.会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利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体现这一教学思想并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化解难点,这一节课我主要选用合作交流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情境导入、合作探究、典例精析、当堂检测、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六个环节。 一、情境导入 我们这学期进行了七次计算能力赛,下面是我们班马文杰和肖紫维的七次考试成绩:马文杰:93、95、97、91、98、87、90。肖紫维:90、98、92、94、90、94、100。他们两个哪个数学成绩更好呢?你用什么方法比较? 在这个问题中用到了平均数,你知道平均数的定义和平均数的作用吗? (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导入新课)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生活实际情景,体验“改商”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题目:306÷51 120÷19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口述怎样试商。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创设情景,讨论乘车方案。 出示教学情境图,学生观察。 教师:你认为应怎样安排乘车?(学生小组讨论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认识方案有三种:1、都坐小客车;2都坐大客车;3、可以坐大客车和小客车。 (二)解决问题 1、引出问题1:三年级学生都坐小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出算式并尝试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272÷34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把“34”看作“3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的计算时,会发现“9×34的积”比被除数大。积大了,说明商太大了,这是因为把除数看小了,所以商要改小,因此商应改为8。 2、引出问题2:四年级学生都坐大客车,需要几辆车? (1)学生列式并估算。 (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 ①学生先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184÷46的商。 ②讨论交流算法。 让学生口述试商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把“46”看作“50”来进行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商3是不合适的。因为用3×56得138,被除数184减去138得46,余数46与除数46相等,说明商小了,因此要改商4。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68页“试一试”1、2题。 四、全课总结 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哪些重点,可以结合例子说明。 五、作业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竖式A

四年级数学上册除法竖 式A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92÷30=30÷10=64÷30=85÷40= 93÷30=620÷20=140÷30=150÷20= 565÷80=312÷60=364÷70=352÷50= 84÷21=169÷23=1324÷81=1245÷71= 164÷22=1350÷51=196÷39=1185÷37= 1272÷69=190÷29=1402÷79=203÷49= 140÷26=296÷16=2305÷56=2108÷26= 2276÷36=2308÷46=576÷18=2312÷24= 2414÷23=2288÷18=2665÷25=816÷51= 930÷31=3720÷24=3640÷16=3860÷43= 3720÷18=3840÷21=388÷14=3119÷15= 32134÷24=3396÷12=952÷28=43276÷84= 576÷81=255÷53=279÷34=420÷36= 990÷38=564÷45=780÷39=720÷80= 488÷46=90÷65=900÷55=625÷25= 98÷78=90÷30=840÷79=450÷50= 256÷16=196÷14=225÷15=289÷17= 169÷13=144÷12=121÷11=324÷18= 400÷20=648÷88=441÷21=484÷22= 529÷23=88÷42=72÷36=560÷70= 450÷55=98÷71=432÷54=90÷30= 45÷36=128÷47=210÷73=96÷25=

七年级数学下册 10.5《平均数》教案 北京课改版

10.5平均数 教学目标: 1、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根据加权平均数的求解过程,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从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当所要考察的总体的个数很多或者考察本身带有破坏性时,我们常常通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来了解总体,看下面的问题:农科院为了选出适合某地种植的甜玉米种子,对甲、乙两个品种各用10块实验田进行试验,得到了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见下表)根据这此数据,应为农科院选择甜玉米提出怎样的建议呢? 49 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选择种子时所关心的问题。如何考察一种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呢?这要用到本章将要学习的如何用样本的平均数和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的方差等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将对数据的作用有更深的体会。 以前我们对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有了一些了解,知道它们都可以作为数据的代表,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信息,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探讨它们的统计意义,体会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二、讲授新课 活动1 问题: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这个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精确到0.01公顷) 师生行为:学生分组讨论,发生疑问后,教师给予引导,引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活动2 问题:【例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读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百分制)。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师生行为:(1)如果这家公司按照3︰3︰2︰2的比确定听、说、读、写的成绩,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不同,由于是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因此“听”“说”“读”“写”所占的权重就要大些,即“听”“说”的成绩比读、写的成绩更加重要,计算两名候选人的平均成绩,实际上是求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加权平均数,3,3,2,2分别是它们的权。 (2)由于录取时,侧重考虑笔译能力,所以在四项成绩的权的分配上与(1)有所不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_教案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和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和试商方法,能够熟练地笔算,初步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4、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灵活地掌握试商方法。 3、教学关键:两位数笔算除法教学关键在于试商必须熟练。试商的方法很多,多数采用四舍、五入和口算翻倍数的方法。当除数的个位是1、2、3时舍去;当除数的个位是7、8,9时进1;当除数的个位是 4、 5、6时,先看作个位是5,再翻倍数,如16看作15,再想2个15是30,3个15是45等等。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外,还要辅以口算的训练,口算训练的针对性是很重要的,因为除数是两位数,在试商时总是用一个数去乘除数,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试商的能力。 1、口算除法 (1)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数整百整十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上的内容,练习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关键: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整百、整十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30÷336÷360÷6900÷380÷248÷484÷2240÷2 840÷4480÷442÷2420÷263÷3880÷8550÷5600÷6 结合学生的口算过程。让学生讲述:30÷342÷263÷3 480÷4的口算方法。 2、学具操作。 全班学生练习;把3捆又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可以分得几捆几根?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学过了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但仅限于被除数的每一位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如果遇到被除数每位上的数不能被除数整除时怎么办?这是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2、教学例1。口算42÷3 (1)学生试分小棒:把4捆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案

第二次教案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复习与整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试商以及调商,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来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教学重点:发现规律,掌握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调商 出示义卖款情况统计表: (1)你从上表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2)你能很快看出哪个班人均捐款最多吗?大约是几元? (3)计算,把表格补充完整。 二、复习商不变的规律 出示:3600÷900 800÷25 6000÷125 (1)你能口算上面三题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学生计算后反馈,并说说依据是什么。 三、研究商变化的规律 1、明天是我女儿幼儿园的“分享日”,他们班一共有50个小朋友,我想给她准备一些大白兔奶糖平均分给每个小朋友,且没有剩余,那我该准备多少颗糖呢?每人又会分到多少颗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上表示出商随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师:也就是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要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补充板书。 2、小练:一列火车4小时行驶了32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行驶960千米需要几小时?(用两种方法解答) 3、师:看来我买得越多,每个小朋友分到的糖就越多。他们班共有5个大组,10个小组,如果我准备了200颗糖,我女儿可以怎么分?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