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

中央宣讲团河北组工作总结

河北省地质灾害知识万村培训于2006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2007年1月30日结束,历时40天左右。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组织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教育部《关于联合开展全国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万村培训行动的通知》精神,搞好河北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自2006年12月8日全国地质灾害知识万村培训电视电话会议后,中央宣讲团河北分团与河北省国土资源厅的主管同志一起拟定了河北省地质灾害知识万村培训实施方案,明确了行动主题、目的、任务和宣讲成员的组成。

主题:河北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

目的:切实提高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防御地质灾害的意识和群测群防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建设工程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地质环境的和谐。

任务:河北省分两批进行培训。

第一批培训: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1月30日。各宣讲分团分赴指定地区的基层农村,以主要行政村和中小学校为培训单元,完成实施方案规定的基层培训任务。

第二批培训:2007年3月下旬至2007年4月下旬,以乡镇为培训单元,主要对县、乡、村,有关部门干部和监测人员及中小学师生进行培训。

宣讲成员:由河北省组织部、建设厅、国土资源厅、教育局和气象局的专家、领导及熟悉河北省地质灾害的基层专家组成100人的宣讲团。另河北省经济学院、河北师范大学的同学组成100人的志愿团。

宣讲团成员分9个分团,分别对第一批培训的8个山区市16个县(市、区):石家庄市灵寿县、平山县;张家口市赤城县、蔚县;承德市承德县、围场县;秦皇岛市抚宁、青龙县;唐山市迁安市、路南区;保定市顺平县、涞水县;邯郸武安市、涉县;邢台沙河市、邢

台县的288个以上乡镇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中小学校进行培训。其中,中央宣讲团河北分团的5名同志分别到河北省各分团担当主讲:申建梅:石家庄市、保定市;叶浩:张家口市;陈江:秦皇岛市;刘少玉:唐山市;刘海坤:邯郸市、邢台市。

2006年12月19日,省委组织部、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教育厅在河北会堂联合召开了声势浩大的“河北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省培训领导小组、中央宣讲团河北组、省宣讲团全体成员,石家庄经济学院部分师生志愿者、石家庄市及各县有关领导、省会各大媒体记者计300人在石家庄主会场参加了会议。会议还在其它10个设区市和部分县设立了分会场,各地主管市长、县长,组织、国土、建设、教育等部门领导和重点乡镇负责人及村民代表、媒体记者等1300多人参加了会议。省宣讲领导小组组长周明同志做重要讲话,对我省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培训行动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会后,中央宣讲团团长殷跃平博士在石家庄主会场,对省宣讲团成员及与会代表进行了首场宣讲与培训。

一、同心协力、精心组织、周密部署

2006年12月19日河北省地质灾害知识万村培训正式拉开帷幕后,由于普降瑞雪,通往山区的交通不便,尤其是到深山区,这给宣讲带来困难,于是中央宣讲团河北分团成员和河北省各宣讲分团成员一起利用10天的时间建立了电话联系网;确定了各分团的行动方案,部署了第一批培训的乡镇、村庄、学校;进行了地质灾害区的现场调研和资料的整理,结合当地的地质灾害情况编写了通俗读物的多媒体、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和地质灾害群测群放监测体系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员手册等宣称材料(地质灾害监测员手册》、《地质灾害宣传画》《地质灾害专题片》各2万套),为宣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务求实效

河北省第一批培训的乡镇、村庄、学校基本位于山区,地形以丘陵、山区为主,地势复杂,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此次宣讲依据不同地域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有所侧重采用集中面授对地质灾害多发区和的潜育区重点乡镇村干部、地质灾害监测员进行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和新农村建设选址培训;对中小学生主要进行地质灾害基本知识的培训,并通过当地电视台播放宣传片,张贴、散发宣传图片等形式,广泛传播地质灾

害防治方法与途径,尽可能达到家喻户晓,务求此次宣讲行动取得实效,同时各地邀请气象部门参加培训,请气象专家讲解降水趋势等有关气象知识。为了及时交流经验和掌握培训工作动态,专门成立了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地环处,各市、县国土资源局、宣传中心、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及各分站有关人员组织的宣传报道网络,编印简报5期,及时发送有关单位和部门并在省国土资源厅内网、省地质灾害防治指挥系统上发布,扩大了此次行动的影响。

具体的形式:

一是在组织上,针对降水诱发地质灾害数量占地质灾害总量60%以上,汛期是地质灾害高发期的现实,主动与气象部门联系,请他们参加到宣讲工作中来,得到了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由四部门联合扩展到五部门联合。

二是在培训范围上,以部启动这次重点山区县(市)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行动为契机,将培训范围扩大到全省所有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县(市、区),由部要求的15个县,扩大到全省173个县(市、区)。并根据北方冬天气温低的情况,分两批进行即2007年1月底以前按部要求完成16个县的培训工作。2007年5月底以前完成其它157个县(市、区)的培训工作。力争通过此次培训在全省农村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全面提高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防灾自救能力。

三是在培训内容上,编印了附加培训教材,保证人手一套培训材料的基础上,增加了降水诱发地质灾害知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灾情速报和地质灾害指挥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内容。

四是在培训形式和培训对象上,各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县城、乡镇集中专场,集市宣传咨询、电视台播放专题片、村干部广播或组织村民观看专题片、文艺演出、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效果显著的形式创造性地开展培训工作。保证培训人员的覆盖面,最大限度地组织县、乡建设规划、教育、国土等有关部门人员,乡镇、村干部,群测群防员、中小学师生及群众参加。县、乡建设规划、教育、国土等有关部门人员,乡镇、村干部,群测群防员必须保证参加培训,除受训人员外,要把宣传材料发放至每一个部门单位,每一个乡镇、村,每一个学校、每一个群测群防员,要让村干部将宣传画张贴到每一个村庄。

五是在培训师资力量上,为提高宣讲水平,首先将中央宣讲团河北省组成员分散编入省宣讲团各分团,亲自授课。其次选择参加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的技术专家和熟悉地质灾害点的地质专业的地环人员作为宣讲团成员。第三是统一对宣讲团成员进行了宣讲培训,并对宣讲内容和讲课效果提出统一要求和把关。要求全部用多媒体讲课,首先播放宣传片。第四是将县(市)调查成果发放到宣讲人员手中,提高讲课的针对性。第五是发动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专业志愿者师生100多人。

三、目的明确、联系实际、侧重落实。

此次宣讲针对部分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交通落后,农村居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相对贫乏,临灾自救能力较弱的实际情况,根据中央各部委、河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培训活动精神,在广泛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同时,侧重边远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村庄居民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增强当地群众的防治意识和临灾自救、互救能力,促进群测群防体系,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力求达到此次宣讲的最终目的。宣讲培训后,与村民面对面交谈,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的解答,使村民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认识到地质灾害防止工作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使村民

感受到政府和党中央的深切关怀,村民表示一定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在培训的同时,对唐山市路南采煤塌陷区和迁安铁矿露天采场生态整治工程、邯郸武安采煤塌陷区生态治理、保定顺平地裂缝、涞水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区进行了参观和现场讲解。

四、不畏艰苦、带病工作、完成任务

河北省在12月-1月份是最冷的季节,2006年底到2007年初又赶上流感,我们河北分团的5名同志都被冻感冒,但大家不畏严寒,坚持宣讲,都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在保证培训效果和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轻车简从,厉行节约,不给地方政府增加负担,将此次活动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密切联系群众和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行动,将好事办好,杜绝不良影响,真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五、图片说明

1、分发宣传材料:

2、播放专题片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与设计培训考试题目第8期

1、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及6钟灾种的概况: 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地裂缝: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或工程地质现象)。 2、每一种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评价方法、治理措施、监测方法 答:见培训教材“地质灾害成因机理及特点41页” 3、岩土体力学参数确定方法; 答:1、岩体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岩体力学参数包括岩体变形参数、强度参数、 动力学参数及水力学参数。 ①、岩体变形参数: 采用静力法原理在选定的岩体表面、槽壁或钻孔壁面上施加法向荷载,并测定其岩体的变形值;然后绘制出压力-变形关系曲线,计算出岩体的变形参数。 采用动力法原理用人工方法对岩体发射(或激发)弹性波(声波或地震波),并测定其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然后根据波动理论求岩体的变形参数。 根据室内完整岩块实验参数,结合野外工程岩体结构特点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从而确定工程岩体力学参数。 ②、岩体强度参数: 采用原位岩体剪切试验确定抗剪强度、采用原位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来确定压缩强度,采用室内岩石时间确定抗剪、抗压、及抗拉试验结合岩体结构面特征综合分析确定。③、动力学参数: 通过声波测试确定动力变形参数(动弹性模量和动泊松比及动剪切模量等)。 ④、岩体水力学参数: 通过注水试验、抽水试验、压水试验确定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预防地质灾害知识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汛期主要会发生哪些地质灾害?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主要是与降雨有关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 二、如何识别汛期的一些常见地质灾害? 1、怎样识别可能的崩塌体?对于可能发生的崩塌体主要根据坡体的地形地貌和地质结构的特征进行识别。通常,可能发生崩塌的坡体在宏观上有如下特征: (1)坡度大于45 度,且高差较大,或坡体成弧立山嘴,或为凹形陡坡。 (2)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裂缝发育,并且切割坡体的裂隙、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了分离之势。 (3)坡体前部存在临空空间,或有崩塌物发育,这说明曾经发生过崩塌,今后还可能再次发生。 具备了上述特征的坡体,即是可能发生的崩塌体。尤其当上部拉张裂缝不断扩展、加宽,速度突增,小型坠落不断发生时,预示着崩塌很快就会发生,处于一触即发状态之中。 2、怎样识别滑坡体是否稳定? 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粗略地判断它的稳定性如何。已稳定的堆积层老滑坡体有以下特征: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无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缓,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坍塌现象。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迹象; (4)目前的河水已远离滑坡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的滑坡一般情况下具有下列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较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不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体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3、泥石流形成一般情况下具备哪些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一般情况下应同时具备以下 3 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三、汛期如何预防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采取措施,防范汛期地质灾害的发生,切实减少灾害损失。(2)广大群众应认真阅读、理解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在广大的地质灾害多发区和危险区,地方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针对本区内的隐患点和危险点制作了“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 ,并下发到了监测责任单位和受灾害威胁的群众手中,要认真阅读和理解“明白卡”上的内容。 (3)注意收看天气预报和地质灾害天气预报。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全镇发展大局。为切实做好我镇2016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云南省地质环境保护条例》以及中央、省、市、县对2016年地灾害防治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我镇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危害 (一)总体分析 我镇共有地质灾害点30个,其中滑坡25个,泥石流3条,斜坡2个,分布于11个村民委员会29个村民小组。 1.滑坡点。25个,分布于11个村30个村民小组,分布在小湾新镇、箐中村、小湾村、正义村、华峰村。其中滑坡规模大于1000万立方米的巨型滑坡有1个,即小湾新镇滑坡体。 2.泥石流。3条,分布于4个村,即小湾村、春光村、马街村、蕨菜村,其中典型的泥石流沟有1条,即小湾村大沙坝河泥石流。 3.斜坡。2个,分布于2个村2个村民小组,即

桂花、蕨菜村。 (二)危害 我镇的镇政府驻地滑坡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它影响面较大,2016年延伸至中寨、上寨、江边三个村民小组,涉及123户农户537人。新镇居民1600多人,建筑面积53000多平方米,主要有四个危险区:一是畔香公路至行政街影响区;二是行政街至高贸街影响区;三是商贸街至农贸市场影响区;四是农贸市场至1450线(检查站)影响区。在原本的基础上,行政街局部发生了滑坡,滑坡体一旦发生危害,将造成约1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危胁到我镇政府住地的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2016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16年虽雨季相对稍短、雨量偏少,但进入6月份以来,全镇范围内降雨过时有出现,受大雨、暴雨和持续强降雨以及小湾库区蓄水影响,仍然有12个村不同程度发生了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财产损失。较为严重的是小湾、正义、锦秀、春光、马街、三水、蕨菜等村以及辖区内的公路沿线、小湾库区沿岸。小湾镇政府驻地滑坡仍然是全镇重点监控隐患点,目前仍处于蠕动变化过程中。其他典型的灾害有: 1、正义村荒田、多依树滑坡; 2、温泉村坡脚滑坡;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1)

国道219线康措段16标 汛期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30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

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2、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3、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4、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5、什么是地面塌陷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将浦发路(郁洲路—310国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背景,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 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 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如表1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培训资料

乡镇干部国土资源培训之地质灾害培训资料同志们,今天我主要讲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知识。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中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县地质环境复杂,特别近年来,气候变化极端反常,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及矿产资源开发等工程的加大,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次数增多,分布面积不断扩大,对人民的生命和财产构成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因此,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体现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一、基本概念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6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在我县境内,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条件十分脆弱,加之在资源开发和经济活动中忽视了对地质环境的保护,造成我县境内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县境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我县发生的多起地质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13人死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约1678.2万元)。更重要的是,还存在大量具有潜在危害的地质灾害点(199处,对建筑有威胁的190处),威胁人数约10788人,潜在经济损失评估约26424.55万元。 地质灾害类型:

1、按诱发因素划分: ①自然地质灾害:是指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自然地质灾害。比如城关镇水坡村垮山组垮山的崩塌滑坡区。 ②人为地质灾害:是指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比如妈姑铅锌矿地面塌陷区。 2、按发生、发展进程划分: ①突发性地质灾害:是指不可预料的因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引发的危及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 可预见性差,防治工作经常是被动式地应急进行。 ②渐变性地质灾害:主要是指地面沉降。渐变性地质灾害常有明显前兆,对其防治有可预见地进行。 3、按规模划分: (1)特大型: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受威胁人数1000人以上或者预估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2)大型: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3)中型: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受威胁人数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者预估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 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预防重点是、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和。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以防泥石流危害,也要避免切坡建房。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5、地质灾害坚持以原则。 A以人为本B、以物为本C、以钱为本 一、简答题 1、“三查”制度是哪三查?

答:。 2、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四应”是指什么? 答:。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重点是滑坡、泥石流。 3、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切坡建房,以防泥石流。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A 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 A 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 A 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地质灾害防治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地处盆地西北边缘方向,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系通往西北省区的北大门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区域地质环境脆弱,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目前,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共101处,其中威胁到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0处,共威胁5424人生命财产安全,潜在威胁财产约2.7846亿元。近年来,县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局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并配备了工作人员。每年汛前编制修订《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防灾明白》、《避险明白卡》并发放至乡镇、村民手中,让老百姓更加直观地了解如何防灾避灾,构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法规制度;相关部门、各县区、各乡镇(街道)及工作人员都能严格落实地质灾害值班管理、灾情速报、险情巡查、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制度。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严格落

实,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日益完善,逐步进入了依法防治、科学防治的轨道。 (二)基础调查取得重要进展。 全县13个乡镇和2个牧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重要场镇地质灾害调查与风险区划工作全面完成,基本摸清了区域内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规模和分布情况、形成条件、发育规律,对其稳定性、危险性进行了初步评价,划定了各行政区内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地段,提出了防治目标和方案,建立了地质灾害数据库,为防灾减灾规划部署打下了基础。新发育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确认工作基本完成,正在整理汇总相关信息,进行数据更新。 (三)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形成。 已建立县、乡(镇、场)、村(寨)、监测员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每年编制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在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戒线、安装警示牌,向地质灾害威胁单位、群众发放“两卡一表”。国土、气象、水利三方共建“县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共享平台,利用雨量站对降雨进行时时监测,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推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雨量监测站24台,裂缝位移计49套等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仪器,形成了覆盖全县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专业监测网络。 (四)治理工程有序推进。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 第一部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4)在滑坡前缘坡角处,有堵塞的泉水复活或泉水、井水突然干枯; (5)动物出现惊恐异常现象,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 (6)滑坡体上的观测点明显位移,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常见地质灾害与防治

地质灾害及防预基本知识 一、地质灾害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 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自然因素为主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崩塌、滑坡、泥石流为突发地质灾害,地裂缝、地面沉降是缓变性地质灾害,又称缓变地质灾害。 崩塌: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或震动作用下,突然发生崩落的地质现象。 滑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山扒皮”等。 泥石流: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泥沙石块的特殊流体。 二、地质灾害主要预防措施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预警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在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地段,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予以公告,设置警示标志。重大险情地段采取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等。 (一)防灾避险方法 地质灾害不用怕,防灾减灾有办法。 群测群防功劳大,发现前兆要明查。 防灾避险明白卡,预警措施告诉咱。

信号路线先记下,及时避让保全家。(二)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鬼见愁,发生地点在沟头。下暴雨,水断流,临灾特征显下游。地在震,房在抖,撤离路线尽快走。相互间,帮把手,安全地带方停留。(三)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来势汹,水土砂石沟口拥。龙门山,沟谷中,暴雨来时往下冲。毁房屋,阻交通,一路生物皆失踪。震灾区,很集中,加紧提防不放松。(四)滑坡预防 坡前垮,土体胀,井水田水齐下降。现裂缝,在坡上,滑坡一定有情况。不牵牛,不赶羊,吆喝大家跑出房。抱孩子,搀爹娘,尽快离开莫商量。(五)崩塌预防 哪种灾,威力大,山区必然数崩塌。来势猛,像爆炸,灾难常在陡崖下。掉小块,噼里啪,危岩裂缝有变化。前兆现,莫惊吓,及时避开就不怕。(六)灾后应急自救 有灾情,速上报,救援工作最紧要。听广播,看电视,关注雨情最明智。建预案,勤查看,避免新灾再发难。灾区人,是一家,防灾减灾靠大家。 一、山区建房如何预防地质灾害

最新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

农村地质灾害防治宣 传资料

1、什么是地质灾害? 通俗地说,造成了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者使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就是地质灾害。发生了的是灾害,将要发生的是灾害隐患。 2、为什么会发生地质灾害? 发生地质灾害有两大因素,一种是自然因素,一种是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石)土的坚固性、雨雪、台风、山洪等。山体坡度大,岩(石)土松散或不完整,遇到雨雪或台风天气就容易发生山体崩塌、滑坡。地下有溶洞,就可能会发生地面裂缝或塌陷。在山区,周围是山,水只能从一个口子外流,当山洪暴发,夹带土石,就会形成泥石流。 人为因素主要有:开山建房,房子后山开荒、蓄水等破坏山体的活动,修路、开矿等工程建设开山挖沟、堆土(石)、地下挖洞、抽水、放炮、建设等。这些人为活动,有的是开挖山脚,或者是在斜坡上加重,破坏了山坡的稳定;有的是使水更容易进入山体,增加了崩塌、滑坡的可能性。有的形成了地下空洞,排空了地下溶洞的水等,容易引起塌陷。有的是在山谷形成了大量的废土石,遇山洪会形成泥石流。 3、地质灾害有什么特点? 地质灾害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 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短,很突然,可预见性差。有的还会多次发生。 山区丘陵地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尤其是房屋后形成了高陡坡或者房屋建在沟口;地下水较多和地下工程较多的地区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雨季尤其在汛期、台风影响期间容易发生各种地质灾害;干旱季节容易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 4、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指山坡岩土体沿着一个面(带),顺坡下滑的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5、滑坡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滑坡,要看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和人为作用等条件。 有一定坡度(一般大于10度、小于45度)的斜坡;坡体上的岩土松软,遇水容易变化,不完整、裂缝(痕)多、软硬相间的岩层;振动和水的浸泡、冲刷;人为破坏坡体等是形成滑坡的主要原因。 6、滑坡发生前有什么异常现象?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宽加长,新裂缝不断产生,滑坡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动和小型塌滑现象; (3)滑带岩土体因磨擦错动出现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气或水;

地质灾害培训内容

监测人员地质灾害培训材料 一、地质灾害、各种地质灾害的定义及其组成要素 地质灾害:通常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地质灾害可划分为多种类型。由降雨、融雪、地震等因素诱发的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工程开挖、堆载、爆破、弃土等引发的称为人为地质灾害。根据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什么是滑坡 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由于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软弱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叫滑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度的斜坡上。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滑坡的主要要素有:滑坡体(滑体)、滑坡壁、滑动面(滑面)、滑动带(滑带)、滑坡床(滑床)、滑舌、滑坡台阶、滑坡周界、滑坡洼地、滑坡鼓丘和滑坡裂缝(包括拉张裂缝、羽毛状裂缝、鼓张裂缝、及扇状裂缝)。 以上滑坡要素只有发育完全的新生滑坡才同时具备,并非任一滑坡都齐全具有。 、什么是崩塌(崩落、垮塌或塌方)

崩塌是较陡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一般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的高陡坡上。产生在土体中的称土崩,产生在岩体中的称岩崩。规模巨大、涉及山体者称山崩。大小不等、零乱无序的岩块(土块)呈锥庄堆积在坡脚的堆积物,称崩积物,也可称为岩堆或倒石堆。 、什么是泥石流 泥石流(也称蛟龙)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水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按物质组成划分为泥石流、泥流、水石流三类;按流体性质可分为粘性和稀性泥石流;此外还有按水源类型划分的;降雨、冰川、溃坝型;按地形形态划分的沟谷型、坡面型等。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发条件和搬运介质。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溢水等都可成为泥石流的水源。 、什么是地裂缝 地裂缝是指由于采矿及地基不稳固引发的房屋开裂(开口),地面开口等现象。 、什么是地面塌陷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县国土资源局**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方案 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我县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我局将按照市局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宣传培训主题 本次宣传培训活动主题为“识灾、避灾,家喻户晓,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主要内容是对我县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乡(镇、街道)村监测责任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知识培训。 二、宣传培训目的 宣传培训活动旨在提高全县国土资源系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向社会群众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氛围,促进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宣传培训对象 本次宣传培训对象是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乡(镇)村地质灾害监测人、地质灾害易发区受威胁的全体群众和成员单位负责人。 四、宣传活动内容及形式 本次宣传培训采取省、市、县三级结合,分类培训方式进行,以集中学习、室外宣讲和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形式开展,主要围绕识灾、防灾、避险自救、灾情报告等内容进行宣传。国土资源所要结合实际,室外宣讲要深入乡村、学校、厂矿、企业、旅游景区和在建工地等开展宣传活动。做到电视有影,报纸有字。 五、培训安排 (一)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组织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分管局长、科(股)长、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培训,分2批5期进行。 第一批为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工作的分管局长和科(股)长,分2期进行。我县参加第2期培训,培训地点为太原。 第二批为基层国土资源所长,分3期进行。我县参加第5期培训,培训地点为临汾。 (二)我局主要负责对乡(镇、街道)所长以下工作人员、监测责任人、监测员、地质灾害防治成员单位负责人的培训。 以上培训,时间自定,总体培训要在7月中旬前结束。 六、总结评价 各有关股(室)、所要对宣传培训工作进行自我评价、认真总结、上报好的经验做法。 七、有关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各国土资源所要充分认识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突出教育防范、超前防范,把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工作作为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强化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自然灾害知识点汇总

地震 1、地质灾害:是地球岩石圈演变过程中的各种地质作用为主要致灾因子所引发的自然灾害。包括: 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 2、地震:岩层断裂或错位,释放积聚的能量,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地震灾害:是由地震导致的灾害 4、地质构造:①引起地震的能量释放的源头成为震源②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距离成为震源深 度③震源上方正对着的地面称为震中④震中到周围地面上某一点的距离叫震中距 ⑤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课本图) 5、震级: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震级越高、释放能量越大) 分微震(﹤3级)有感地震(3-5级)破坏性地震(﹥5级)(﹥7级会有重大损害)6、烈度: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①震级②震源深度③震中距④地质构造⑤地面建筑的坚固程度 ⑥发生时间、⑦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⑧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7、分类:按照震源深度:浅源地震(0-70km)中源地震(70-300km)深源地震(大于300km) 按照成因:①构造地震②火山地震③陷落地震④人工诱发地震 8、构造地震:地下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占90%以上、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属于构 造地震多分布于①板块边界处(如日本、台湾多地震)②板块内部的断层活动带(华北)9、火山地震:由于火山活动时岩浆喷发冲击或热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火山地震 一般较小,数量约占地震总数的7%左右 10、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水溶解了可溶性岩石,使岩石中出现空洞,逐渐扩大,或由于地下采矿形成 了巨大的空洞,造成岩石顶部和土层崩塌陷落,引起地震,叫陷落地震。地震能量主要来自重 力作用。矿洞塌陷或大规模山崩、滑坡等亦可导致这类地震发生。占3% 左右 11、人工诱发地震:水库蓄水、人工爆破地下核试验油井注水

最新整理乡村地质灾害防治方案.docx

最新整理乡村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镇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件》(394号令)和《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方案。 一、地质灾害的特征 我镇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区村社,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另有少量崩塌和不稳定斜坡。 根据年初各村拉wang式排查,截止目前,全镇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共计8处,以滑坡为主,规模以小型为主,一般对村民危害不大,一般性地质灾害点依然存在不稳定状态,需要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治。 二、主要灾害危险点分布 根据《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和《省地质灾害(补充)调查与区划设计书》和各村社的排查,我镇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有8处。主要分布在村三组和二组、三组,地质灾害主要威胁到耕地被毁或严重受损,房屋倒塌或成危房。 三、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 1、村三组家房后滑坡; 2、村三组家房后滑坡; 3、村七组家房后滑坡; 4、村二组家房后滑坡; 5、三组方房后滑坡; 6、三组家房后滑坡。 四、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 根据《省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我镇村是我镇地质灾害易发区。我镇地质灾害威胁的对象主要是地质灾害隐患点影响区域内的农户、耕地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将直接威胁到我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五、重点防范期 我镇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季节性降雨情况密切相关,在雨水的渗透下,不稳定斜坡更易产生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时段为5至10月,其中6至9月为地质灾害高发期,因此我镇地质灾害的重点防范期为6至9月。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20x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二)全面排查隐患,认真落实制度。在汛期来临期前,各村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再次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做好防治预案,并将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公示。将隐患点的具体位置、受威胁的人数、监测人员姓名、联系电话等情况公布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处的醒目地方。 (三)建立专业队与当地村民相结合的群测群防体系。大力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科普知识,使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地质灾害识别,监测,预报知识和避让措施,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救灾意识。通过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明确村、组、户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人、监测人、联系络人,确定预警信号,避灾线路。采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随时保持高度警惕,在雨前、雨中、雨后严密监测房前屋后各种变化,一旦发生险情,及时撤离。村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加强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发现险情要及时汇报,立即处理。 (四)落实防治经费。村、组两级应保障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因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的治理经费,按照“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责任人承担。 (五)完善各项制度,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各村应根据灾情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地质灾害指挥部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分队,加强,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群众熟悉逃生路线和技能,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监测预报,汛前检查,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调查,领导到场,有效处置等制度,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危险点和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要及时开展应急调查,防止灾情进一步扩大。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提高灾情应急反映能力,上下一心,齐抓共管,切实做好我镇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