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课程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课程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课程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课程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的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的介绍,阐述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进而指出地质灾害防治的对国计民生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类危害防治意义

一、地质灾害的简要介绍

1.1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

1.2 常见地质灾害的类型

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我国疆域辽阔,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自然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人为工程活动的性质及强度差异大。

广义上的地质灾害有数十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可以罗列如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漠化、水土流失、水土污染、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煤与瓦斯突出、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层燃烧、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侵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地质灾害的分类,有不同的角度与标准,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自然地质灾害;主要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

按地质作用,分为内生地质灾害、外生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根据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面沉降。

按灾害发生及持续时间,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前者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地面沉降、水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二、地质灾害的防治现状

我国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据统计,1996年至2010年的15年中,平均每年因突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死亡和失踪1090人,年均经济损失约120亿元~150亿元。特别是2010年,全国因地质灾害造成2246人死亡、669人失踪、534人受伤,其中仅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就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缓变性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十分严重。据1999年以来以县(市)为单元的地质灾害调查,全国除上海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存在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截至2010年年底,已记录编目的灾害隐患点约24万处,直接威胁人口达1359万人,受影响人口预计6795万人。其中,西南、西北、山陕等地最为严重,灾害隐患点约占全国总数的75%。

地面塌陷灾害主要包括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岩溶塌陷灾害1万多处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00多个县(市),塌陷坑总数达4.5万多个,中南、西南地区最多,约占总数的70%。全国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采空塌陷,面积超过1200平方千米,以黑龙江、山西、安徽和山东等省最为严重。另外,黄土分布地区局部出现湿陷性塌陷灾害。地

面沉降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中东部平原和山间盆地内,主要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天津、北京、沧州、西安、太原、阜阳、亳州等。地裂缝灾害主要分布在汾渭盆地、河北平原、大别山东北麓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中北部地区。

三、当前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

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预报预警难度大,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

当前我国的防灾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⑴、我国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决定了地质灾害呈长期高发态势,我国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具有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环境基础。据预测,本世纪前期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致使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强度和区域分布变得更加复杂,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孕育暴雨的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局地突发性强降水和台风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震趋于活跃,强降雨过程和地震引发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加大,造成地质灾害的总体形势可能更加严重,未来数年内仍是地质灾害的高发期。

⑵、山地丘陵区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干扰破坏地质环境,难免导致或加剧地质灾害,使之呈不断上升趋势。中西部地区地质环境脆弱,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剧烈,劈山修路、切坡建房、造库蓄水等人为活动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东部地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都市圈逐渐形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由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和油气造成的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灾害仍将呈上升趋势。全国各地采矿挖掘形成了许多地质灾害隐患,采矿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在矿区和矿业城市普遍存在。

⑶、我国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国家重大工程与城镇安全,防治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已发现的约23万处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在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电东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山区铁路干线、国家公路主干线工程区和400多个城镇、100余个大型工厂、几百座大型矿山和上万个村庄所在地,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国家重大工程的安全。其中,需要治理的滑坡泥石流28万处,其中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1800多个。

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基础调查资料,调查数据得不到及时更新。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薄弱,只有103个县(市)进行了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试点,绝大部分地区仍主要局限于较低水平的群测群防。③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长期以来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历史欠账多,许多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治理。④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知识、意识需要进一步普及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队伍人员数量、水平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⑤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未能充分利用各种防灾信息。

⑸、经济社会发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的基本要求。这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群死群伤事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决策,也是提高地质灾害多发区人民群众生存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

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地下空间和地下水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和基础设施的危害日益增大。近年来,一线城市频繁出现地面塌陷,造成道路、管线等基础设施和房屋的破坏,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面塌陷的危害在二、三线城市也呈现增多的趋势。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对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也构成极大的隐患。二是地震灾区、三峡库区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内的防治重点。汶川和玉树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

破碎,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根据国内外普遍规律,新建大中型水库蓄水至高水位初期将集中产生大量新生滑坡和塌岸,每年库水位周期性大幅度升降条件下的地质灾害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今后一段时间内,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依然严峻。

⑺、科学技术水平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支撑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重庆鸡尾山、贵州关岭、甘肃舟曲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运动过程极具复杂性,充分暴露了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支撑不足问题,如地质安全隐患识别探测、影响因素与成因机制分析、破坏模式和灾害风险判别等方面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防治工程理论方法尚不成熟,更没有形成体系,急需加强地质灾害孕育过程、运动规律、成灾机理、监测预警与防治技术等的系统研究,全面提升防灾减灾科学技术水平。

四、地质灾害的防治意义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是:城市、农村和其他人口集中居住区、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重点工程设施、主要河流、交通干线、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等。

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应该明确两点:

(1)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地质灾害也是以人为中心而论的,离开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的危害、威胁,灾害便无从谈起。

(2)地质灾害的动力来源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含人类活动的营力作用)。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质灾害的防治与管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①地质灾害防治可以减轻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②地质灾害防治可减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③地质灾害防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地质灾害的危害性和防治地质灾害的紧迫性,党和国家高层是非常重视的,江泽民同志曾把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视为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事,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地质灾害防治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重大建设项目建设成效,要全面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和各项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预报和反应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总之,当下我国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质灾害仍处于高发期,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仍然是严重的,广大农村、城镇和重大工程仍将遭受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因此,为保障地质环境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未来一些年内做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和应急体系建设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等.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释义[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2004

[2] 周新民,王雁林.镇坪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做法[R].国土资源简报,2004

[3] 苏涛.我国城市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J].决策管理专家论坛,2009

[4] 周涛发,岳书仓.城市地质环境及其评价与保护.合肥工业大学学报,1997

[5] 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浅析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对公路灾害的定义进行了阐述,针对公路工程地址灾害治理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归纳,并就常见的公路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1. 公路灾害的定义 公路灾害概念在各类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以往大量使用的是病害、水毁、破坏等概念。由于公路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公路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公路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通行的事件或过程。公路灾害按成因分为:公路地质灾害、公路气象水文灾害、公路生态环境灾害、公路人为灾害和公路综合灾害5种类型,本文仅对公路地质灾害作出如下探讨。 2.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针对这三种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2.1滑坡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1.1滑坡成因分析 1.地质地貌条件。滑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破坏形式。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同,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的发生。 2.降水和地下水条件。降雨和冰雪融水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体饱和、液化,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一次性连降暴雨,使风化的变质岩含水量饱和,在斜坡重力作用下,表层山体沿下部坚硬岩石表面下滑。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3.人为因素。滑坡的人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修建筑物及构筑物,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改变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促进了滑坡的发生;排水不当等。除此之外,地震也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 2.1.2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发言

在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市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开展情况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为重点,着力完善地灾防治机制和群测群防体系,狠抓民生工程的实施与监督,强力实施工程治理,实现了财产“零伤亡”、人员“零伤亡”的“双零”目标,为推动“三次创业”奠定了和谐的地质环境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精心组织,筑牢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一)坚持以防为主,着力巩固防治基础。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坚持科学防治,先后开展5次巡查和3次“拉网式”排查,将108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市、县两级监测,并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划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将42处成灾危害性大的隐患点纳入市级以上预案管理,其中4处纳入省级预案管理。对纳入预案管理的隐患点,各区市县编制完善《临灾预案》,落实监测和预警人员,制作设立警示标志(牌),划定危及对象和撤离路线,明确预警和报灾方式,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3000余份,健全“市、县、乡、村、社”五级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体系,将防灾责任落实到了最基层的操作层面上。 (二)狠抓规范管理,着力健全防灾制度。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会商、汛前检查、汛期巡查、应急预案、灾情速报、监督管理等机制,确保防灾工作“分工、任务、要求”三明确。在汛前排查的基础上,编制了《201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2013年度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成立了以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实行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片定点督导责任制,市、县、乡政府逐级签订了年度地灾防治责任书,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明确了责任。 (三)建立部门联动,多管齐下联合防灾。进入汛期后,我局与市气象台合作,建立了降雨信息共享平台。凡有强降雨预警信息就及时以短信发送到市局分管领导、地环科、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 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预防重点是、泥石流。 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和。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以防泥石流危害,也要避免切坡建房。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5、地质灾害坚持以原则。 A以人为本B、以物为本C、以钱为本 一、简答题 1、“三查”制度是哪三查?

答:。 2、地质灾害监测员是“四应”是指什么? 答:。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四大类。 2、我县北部地质灾害重点是滑坡、泥石流。 3、3、地质灾害发放两卡: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4、建房选址应避免直接坐落在沟谷口,切坡建房,以防泥石流。 5、实践证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减少人员伤亡最有效的方 法之一。 6、地质灾害人为因素治理原则是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山体滑坡时应向山体A 跑。 A 、两侧B、山上 C 、原地不动 2、“群测群防”体系分为哪三个基本层次 A 、县B、乡C、村 3、地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为 A 级。 A 、1级B、3级C、5级 4、发生地质灾害应向当地政府或 A 报告。 A、国土部门 B、民政部门 C 、公安部门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技术推广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柳旭光罗飞 (山东金山地质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环境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妥全及财产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危害,有效防止环境地质灾害也就十分必要,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为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害,相关人员应当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加强认识,并且要提出相关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使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使人们的生命财政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 就目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并且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越来也高,因而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也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地质灾害实际青况,并且实现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进而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发展。1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类型 1.1泥石流 在目前的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灾害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突发性,并且发生比较快 objExcelApp.ActiveSheet.Cells.Clear objExcelApp.ActiveWorkBook.Saveas<4E:W"& str&".xls" objExcelApp.WorkBooks.C lose objExcelApp.Quit Set objExcelApp=Nothing 2.4报表选择性显示及打印 图1报表查询画面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会冲出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较宽阔的堆积区域内会不断漫流堆积,其属于洪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山区沟谷中出现,一般都是由于冰雹、暴雨及融水等因素激发而得以形成。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而言,其对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灾害。目前,我国仍有很多泥石流沟存在,在这些区域内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并且规模也比较大,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泥石流甦的宜甌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开发。所以,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重视,以避免环境地质灾害产生不利影响。 1.2地震 在各种环境地质灾害中,地震属于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在地震发生会有较大范围的影响产生,很容易有社会事件形成。对地震这一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其作用过程主要就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以及平衡,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三大板块相軫汇之处,地郴造运动鹹比较活跃,大部分的活动都处于地壳内部的不稳定断裂带,还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接触的部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区域均属于地震多发区,并且还有很地区的强震概率出现较高。 为了在运行系统下,直接显示报表,便于数据査询,通过WinCC画面编辑将所有报表,如作业报表、日报表、月报 表和年报表,用1个下拉菜单进行选择。通过从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将数据调出来显示在用户归档表格控 件中,直接进行打印,报表查询画面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打开Excel应用程序从硬盘中选取所存储的Excel文件,在项目未激活状态时,可以直接打开Excel应用程序,访问硬盘中存储的报表。 3结束语 本文通过用户归档实现了自定义报表的记录、保存、查 询及打印,有效解决了WinCC自身报表的局限性,此方法可以用于其他监控系统中。 参考文献: [1]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第2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晓黎,张巍.Visual 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 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9-05-28)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5期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

地质灾害论文防治措施论文地质工程学论文:对我国地质灾 害的分析及防治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合理的开采使得我国的地质环境变得尤为脆弱。地质灾害在我国的频繁发生,提醒着我们应提高对各种灾害的认识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为此,本文将从各方面做一些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工程学 一、关于地质工程学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学,是研究与解决从规划到竣工乃至工程运行后效的全过程的与地质有关的工程问题的科学。它把地质体乃至地质环境作为工程系统的组成部分来对待,这显然符合大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它包含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以后者对其特点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是指工程建设中涉及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含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管理的思想。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

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都是人为因素引发的,据有关资料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的1/4至1/5,因此,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措施,是我国当前减少损失的首要途径。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1.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单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1.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8)动物惊恐异常,植物变态。如猪、狗、牛惊恐不宁,不入睡。老鼠乱窜不进洞。树木枯萎或歪斜等。 5. 怎样避免和防止人为因素导致滑坡和崩塌?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 郑州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因素与防范对策 摘要:地质灾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逐渐被世人所认识,被各级政府部门所重视,并有效地得到治理和防范,减少了灾害的发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本文仅对郑州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提出个人的认识与防范治理对策。 关键词:地质灾害形成因素防范治理 一、郑州市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理坐标:东径:112040,——114012,,北纬34016,—34058,,面积7446.2km2,总的地势为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西为山区、丘陵,东为冲积斜平原区。郑州市矿产资源多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几个县市区,矿产的开发已成为本地区重要的经济活动。由于采矿活动的深度日益扩大,不合理开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地质灾害连年不断,不仅影响了矿山的生产安全,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影响。 二、水文地质概况 郑州市境内属淮河流域(90%)和黄河流域(10%),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秋季晴朗日照时间长,冬季干旱少雪,多年平均气温达14C0以上,极端气温达到43C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7.9 C0。多年平均降雨量640mm左右,降雨多集

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 郑州市及附近范围大部分地区均为第四纪沉积物所覆盖。地形较平坦,地面表层为黄土状亚粘土、轻亚粘土、一般厚度为15——40米,空隙结构,微具湿陷性,承载力为2—2、5 kg/cm2,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空隙潜水。 多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有关部门人员的深入工作和研究,进一步对郑州市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含水层系统进行了细致地总结与划分。地下水系统分为小浪底—花园口黄河干流区,花园口以下黄河干流区,沙颍河干流区,沙颍河平原区四个含水系统。地下水含水层系统分为松散孔隙、碎硝岩裂隙、基岩裂隙和酸盐岩溶含水层四个地下水含水层系统。 三、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郑州市主要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五种,地质灾害发育 类型具有显著的特征。这种多样性与该地区特定的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条件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1.崩塌分布的特征 郑州市崩塌发育分布规律:一是西部、西南部基岩山区主干断裂和紧密褶皱带附近的脆性地层或软硬相间的复杂岩系地区。如嵩山南麓、北麓和箕山北麓地区,崩塌灾害频繁严重。二是中部、中西部人类采石、采矿强烈活动地区和公路、铁路、库渠等骨干工程地带的采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为了更广泛、深入地普及地质灾害的识别、观察以及临灾避让知识,开展好地质灾害监测、预防、避险工作,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我们收集整理了有关预防突发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汇编如下。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问答 一、什么是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有那些类型?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和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多为突发地质灾害。自然因素产生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自然地质灾害,人为活动引发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是人为地质灾害。 二、各类主要地质灾害的含义是什么? 崩塌:指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俗称“走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泥石流: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由于泥石流爆发突然,运动很快,能量巨大,来势凶猛,破坏性非常强,造成的危害是极大的。 地面塌陷: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地裂缝: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地质现象。 三、地质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有哪些? 崩塌:(1)前缘时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2)山坡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3)偶尔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错碎的声音;(4)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5)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 滑坡:(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快速下座,四周岩土体出现松驰,小型坍滑现象;(3)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水色突然浑浊或翻砂、冒气等异常现象;(5)动物惊恐异常,如猪、狗、牛、羊惊恐不安,不入窝圈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泥石流:动植物异常,如猪、狗、牛、羊、鸡惊恐不安、不入睡,老鼠乱窜,植物形态变化,树林枯萎或歪斜等;山谷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防治论文关于地质灾害的论文 浅谈现阶段我国多发的地质灾害的防治 摘要:据目前我国各地频发地质灾害,本文以实例简述地质灾害防治方法。 关键词: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监测预警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更是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下文将以具体实例来浅谈目前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泥石流形成原因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导致此次泥石流的发生。泥石流防治是一项由多种措施组成的系统工程。它主要由四方面措施组成:(1)防止和削弱泥石流活动的防治体系: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

和治理流域环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发生条件。(2)控制泥石流运动的防治体系:采用拦挡坝、谷坊、排导沟、停淤场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流通途径和淤积场地,减少灾害破坏损失。(3)预防泥石流危害的防护工程体系: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明硐、护坡、挡墙、顺坝、丁坝等工程,对重要危害对象进行保护。(4)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及时搬迁、疏散,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减少灾害破坏损失。 2010年7月19日零时10分左右,重庆市城口县庙坝场镇至县城方向一处山体滑坡,将流经庙坝境内的罗江河阻断,形成堰塞湖。堰塞湖坝体长100余米,坝高18米左右,坝宽50余米,整个坝体约10万立方米,形成近5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库容1500~2000万立方米,严重威胁堰塞湖上游3000余人和下游8000余人(其中城口县境内4000余人和四川万源境内400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其主要工程措施简要分述如下:(1)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①排除地表水: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主要工程措施有: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②排除地下水:对于地下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顺口溜1:说地灾 山连山,水连水,注意观察发警报。 德昌县,山水美。坡坡地,要注意, 山川秀美人豪迈,滑坡苗头看仔细; 农业生产发展快。坡脚鼓胀后缘断, 发展成果要珍爱,坡上林木似醉汉, 防止地灾来破坏。滑坡征兆已显现, 防地灾,保平安,避让、治理莫迟延。 防灾常识记心间。第二再把崩塌谈, 德昌县,谷连岭,崩塌易发陡坡前, 三种地灾易发生。高峻陡坡裂缝多, 第一先把滑坡提,一旦垮落了不得, 俗称“地滑”、“山剥皮”,沙飞石坠砸坡下, 就是山坡不稳定,背靠大树好乘凉, 或快或慢把位移。背靠陡坡需提防。 滑坡之处很危险,第三说说泥石流, 房倒屋塌道路断,它的凶残鬼神愁。 生命财产难保障,大水聚集沟谷里, 安宁生活被打乱。挟石裹泥狂泻急,

特大滑坡更可怖,奔腾咆哮出沟去, 滑到谷底堵河谷,摧柘拉朽如卷席, 顿使高峡出平湖,吞噬人禽毁建筑, 湖水又毁拦截物,所到之处无完物。 形成特大泥石流,何地易发泥石流, 灾难波及河下游。葫芦谷口上下游。 滑坡发生有前兆, 三种地灾都可怕,堵塞雨季行洪路, 防灾避险有办法,山洪带来泥石流, 办法是把科学讲,什么建筑能保留? 知识使人心亮堂。地震爆发山地动, 地灾发生有条件,诱使地灾频发生, 分成内因外因谈。地震人类管不了, 地质环境是内因,远离险地能做到。 地形地貌要区分,五到十月是雨季, 平坦开阔较安全,恰是地灾频发期, 山高坡陡地灾频;特别注意强暴雨, 地质构造很重要,最易诱发“滑、崩、泥”。山体完整地灾少;巡逻监测别大意,

活跃因素当属水,应急方案要仔细。水的作用少不了,群测群防搞得好,水蚀水浸土石软,减灾避灾能做到。水冲水掳土石跑。党中央,国务院,外在因素也很多,农民安危挂心间,选择三条说一说:万村培训到山区,人类活动不合理,科学知识大普及。自酿苦酒害自己。防灾避险保平安,乱砍乱伐植被毁,农业持续大发展。光山秃岭土石飞。建设美好新农村,坡脚乱挖坡上压,社会和谐尽开颜。平衡破坏山坡滑。 沟口河边乱建筑, 顺口溜2 地质灾害危害大,滑坡崩塌泥石流; 滑坡之前有征兆,险区农户要牢记; 一是发现嗡嗡声,二是灾前水要浑; 三是房屋要变形,四是池塘水没了;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论文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院(系)名称: 专业年级: 团队成员: 指导教师:

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Natur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中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严重。中国自然灾害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明显的南北不同和东西分异。广大的东部季风区自然灾害频发、灾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华北、西南和东南沿海是自然灾害多发区。自然灾害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灾害共生性和伴生性显著等特点。正因为如此,对于自然灾害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在现代社会,人们在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方面已有了许多的了解和进步。但当面对自然灾害时,防治措施仍尤为重要。 关键词 自然灾害的种类自然灾害的特点中国的自然灾害防治措施 自然灾害的概述 自然灾害是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包括干旱、洪涝、台风、冰雹、暴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草原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且对人类社会造成了的危害的现象和事件。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龙卷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人类要从科学的意义上认识这些灾害的发生、发展以及尽可能减小它们所造成的危害,已是国际社会的一个共同主题。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它的形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人类破坏自然,导致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自然灾害的种类 灾害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件总称。纵观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出,灾害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自然变异,二是人为影响。因此,通常把以自然变异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自然灾害,如地震、风暴、海啸;将以人为影响为主因的灾害称之为人为灾害,如人为引起的火灾、交通事故和酸雨等。 同时自然灾害还分为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缓发性自然灾害两类,一是突发性自然灾害。像火山爆发,地震、洪水、飓风、风暴潮、冰雹、雪灾、暴雨等,及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二、缓发性自然灾害。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

地质灾害论文

题目 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占全国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住这些地区,地震一般都伴随不同程度的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它是又一类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崩塌是陡坡上大块的多裂隙的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突然崩落的现象。滑坡是斜坡上不稳定的土体(或岩体)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滑动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崩塌实际上是滑坡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本书中一般不再单独说明崩塌的问题、泥石流是山地在地震力或重力作用下爆发的饱含大量水、泥、砂、石块的洪流。本节仅就地震作用下产生的滑坡和泥石流(称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进行介绍和讨论,而自然滑坡和泥石流一般不予赘述。 关键词:地震滑坡泥石流防护措施 ABSTRACT Our country is a mountainous country, mountainous, hilly and more rugged plateau accounted for two-thirds of the nation's total. Live in these regions, the earthquake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 collapse, landslide and debris flow disasters, it is another kind of serious secondary disaster of earthquake. Collapse is a steep hill chunks of multiple fractures of rock mass under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urst phenomenon. Landslide is unstable slopes and soil (or rock)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along a slip surface (sliding zone) slide down the phenomenon as a whole. Collapse is actually a special case of the landslide, therefore, generally no longer alone in this book explained the problem of collapse, debris flow is a mountain under the action of earthquake force or gravity broke out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三篇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报告三篇 世界关于地质灾害治理的研究论文一 摘要: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有效措施 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变化,世界范围内的降水、降雨量日渐增多,地质灾害隐患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性破坏越来越多。中国疆域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孕育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多变,自然变异强烈,不同地区人类工程活动的性质和强度也各不相同,因此所形成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及危害大小也差异较大,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 一、地质灾害的分类 地质灾害分类十分复杂。就其成因而论,主要由自然变异导致的地质灾害,称为自然地质灾害;由人为作用诱发的地质灾害则称人为地质灾害。就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变化的速度而言,可分突发性地质灾害与缓变性地质灾害两大类。前者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即习惯上的狭义地质灾害;后者如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又称环境地质灾害。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区的地理或地貌特征,可分山地地质灾害,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平原地质灾害,如地质沉降等。 二、当前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的任务日益繁重,相关的法制建设、业务基础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及依法行政力度,有待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在资金投入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防灾减灾的需要。分析主要问题如下。(1)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地质灾害治理工作常处于“应急”状态。(2)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没有稳定的投资渠道,治理工程的经费无保证。(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有关项目的工程质量。(4)适应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配套的技术规程与规范尚不够健全。(5)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队伍还不适应需要。(6)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评估机制不完善,适用评估模型有待建立。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原则和方法 一般的地质灾害评估原则主要有:①依据国家国土资源部颁发的相关的文件中对地质灾害评估提出的技术要求,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照其严重程度划分为大、中、小不同的级别②遵从“区域内相似、区域间相异”的原则,根据地质灾害对区域内相关拟建工程、已有建筑等的危害程度和级别,充分地考虑到地质条件形成与发展在环境方面的差异,对评定区域按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程度进行分区。③如果在同一个评估区域内,存在多种灾害隐患并存的情况,应该就其具体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就重不就

试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2019年第7期西部探矿工程 *收稿日期:2019-02-23 作者简介:周托(1979-),男(汉族),广东连平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相关工作。 试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及技术建议 周 托* (广东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广东惠州516008) 摘 要:当地质灾害发生以后,不仅会对大众的经济以及国家经济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对大众 的人身安全形成较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应用,使得自然自身的防御能力逐渐低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例如唐山地震以及汶川地震,均为我国国民的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人类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改正,尽量降低对自然的挖掘以及开发,同时在此过程中也需要做好相关的防御工作。基于此,将对如何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展开分析,并就其中所能够应用到的技术进行适当的研究。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措施;防治技术;防治分析 中图分类号:P95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7-0015-0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以及各行业对 自然资源的不断开发,我国的地质灾害出现的频率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在近几年来,地震、泥石流等新闻经常可见,加之预测的难度较高,使得整体的灾害程度极大,甚至无法进行合理化的预防。因此,在开展地质灾害的相关工作时,相关的工作技术人员不仅要注重灾后的补救,同时也应该注重灾前的防治,以此保证大众的人身安全。 1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1.1地质滑坡防治措施 首先,地质滑坡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并且相较于其他地质灾害类型来说,这种灾害所能够造成的危害性比较低,安全防御的可能性较高。因此,在对这种情况进行防治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可以采取物理防治的手段。比如,在日常勘察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组建一些坚固的支挡设备以及排水设备,将其安装进地质中,降低雨水对地质的影响以及压迫,从根本上降低滑坡现象的形成。此外,在这种防治模式下,即使地质滑坡的现象出现,附近居民以及周边的环境也能够在支挡设备的保护下尽量降低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具体的工作中,工作人员还应该对施工的位置进行合理的选择,比如远离河水、远离地下水等等,以此保障水资源的稳定发展[1]。1.2地质崩塌防治措施 在地质灾害中,地质崩塌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事 件,在事故发生时,大部分群众都无法进行快速的反 应,也不能及时地进行补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人员们就应该对灾害的隐患部位进行频繁多次的检查,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尽量降低灾害所能够造成的影响[2]。首先,在陡坡的位置,工作人员们应该加强整体的关注性,尽量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不会对人员安全形成较大的威胁。比如,工作人员们可以在陡坡附近建立合理的支挡设备,在地质中加固地基,针对于存在隐患问题的区域,应该进行合理的隔离以及划分。其次,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与国家的相关部门进行联系,尽量疏散隐患地区的人群,降低危害的程度。1.3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灾害来说,泥石流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及针对性。首先,泥石流发生的时间比较短,其次泥石流产生的速度比较快,一般群众几乎没有逃脱的可能。因此,在进行防治工作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就需要进行适当的阻挡操作,尽量减缓泥石流的下进速度。比如,在泥石流容易发生的区域,种植一些树木,以此作为遮挡;或者在泥石流地区周围种植一些扎根加深的草木,应用其稳固土壤,降低泥石流产生的概率,以此尽量提升周围人员的逃跑时间。此外,在防治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在附近修建合理的泄洪通道,分散泥石流,以此降低其对大众所能够形成的安全影响。1.4不稳定斜坡的防治 15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

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地质灾害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引言 2010年8月7日22时许,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突降强降雨,县城北面的罗家峪、三眼峪泥石流下泄,由北向南冲向县城,造成沿河房屋被冲毁,泥石流阻断白龙江、形成堰塞湖。据统计,舟曲“8·8”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造成1501人死亡、264人失踪,造成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 泥石流冲进县城,并形成堰塞湖。以前舟曲山上多是郁郁葱葱的大树,很少发生泥石流,由于乱砍乱伐和毁林开荒之风的盛行,舟曲周围的山体几乎全变成了光秃秃的荒山,加上民用木材和倒卖盗用,全县森林面积每年以10万平方米的速度减少,植物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又遇突如其来的强暴雨,导致较严重的泥石流发生。 据专家介绍,引起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突发强降雨是这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砍伐,使得森林覆盖率从67%降到了20%。1981年舟曲就曾因此发生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从1985年开始,砍伐数量递减,同时加强了造林计划。但由于常年干旱,加上防风林在先前被砍伐掉了,新栽种的树木成材率非常低。 从2001年开始,舟曲开始在白龙江及其支流上大兴水电站。而修水电站要炸山征地,岩体被松动,植被被破坏,会引起新的滑坡,弃渣堵塞河道,在沟道中胡乱堆放为泥石流提供了松散固体物质。与此同时,金矿的采掘也随之跟进。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种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由此产生的地质灾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地质灾害的发生通常较为突然,不仅对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地质灾害概述 定义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根据产生因素不同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一般我们见到的地质灾害大部分都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主要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