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住宅给水计算题概要

住宅给水计算题概要

住宅给水计算题概要
住宅给水计算题概要

住宅给水计算题

图1给水系统图

北京某12层住宅楼,层高为2.9米,首层地面标高为0.000米,室外相对标高为-0.45米,市政给水压力为0.30MPa,每层有A、B、C、D四个户型,每户人数按4人计。A、B、C、D户型卫生器具当量数分别为3.5、4、4.5、5。试分别计算变频给水方式升压和贮水设备;气压水罐给水方式的升压和贮水设备及气压水罐的容积。

解:

1.变频给水方式计算

(1)初步估算市政压力可直接供应的楼层数,并进行给水分区

市政给水压力为0.30MPa=300kPa

120(2)40300H n kPa =+-?≤

供应层数 6.5n ≤层 初定分区为:

1-6层为低区,采用市政直接给水;7~18层采用自行加压供水方式。给水系统见图1。 (2) 低区给水系统设计秒流量计算

1) 确定每户当量的最大同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按《建规》3.6.4条第1、2小节进行计算,即: 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1003600

2.0U L 0??????=

T N K m q g h

(1)

式中:0U ——生活给水管道的最大用水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L q ——最高用水日的用水定额,按本规范,按普通住宅Ⅱ类,取200(L/人·d )

; m ——每户用水人数;

K h ——小时变化系数, 按本规范表3.1.9取用2.5; N g ——每户设置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数; T ——用水时数(h),按24h 计算;

0.2——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A 户型最大用水时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1003600

2.0U L A0??????=

T N K m q g h =

%100360024.532.0.5

24200??????=3.30 同理可得:

B 户型、

C 户型和

D 户型最大用水时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分别为:

B0U =2.9;C0U =2.6;D0U =2.3。

2) 同时出流概率和设计秒流量的计算

根据计算管段上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可按下式计算得出该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同时出流概率:

g

g c N N U 49

.0)1(1-+=

α (2)

式中: U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

c α——对应于不同U 0的系数,查《建规》规范附录C 中表C ;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可按下式计算该管段的设计秒流量:

g g N U q ??=2.0 (3)

式中: g q ——计算管段的设计秒流量(L/s)。

U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 N g ——计算管段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0.2——一个卫生器具给水当量的额定流量(L/s)。

A 户型:

给水当量:N A =3.5;U A0=3.3;A0α采用内插法计算,

1939.00.30.5

01939.002374.00A0+?-=)

(α=0.02200

=+=

-+=

3.5

1)-50.02200(3.1)1(10.49

A

49

.0A A0A N N U α0.55

A A 2.0N U q A ??==0.2×0.553×3.5=0.39 L/s

B 户型:

给水当量:N B =4.0;U B0=2.9;B0α采用内插法计算,

5321.00.40.5

0.015120.019390B0+?-=)

(α=0.01854

=+=

-+=

4

1)-0.01854(41)1(10.49

B

49

.0B B0B N N U α0.516

B B 2.0N U q B ??==0.2×0.516×4.0=0.41 L/

C 户型:

给水当量:N C =4.5;U C0=2.6;c0α采用内插法计算,

5321.00.10.5

0.015120.019390C0+?-=)

(α=0.01597

=+=

-+=

4.5

1)-50.01597(4.1)1(10.49

C

49

.0C C0C N N U α0.485

C C 2.0N U q C ??==0.2×0.485×4.5=0.44 L/s

D 户型:

给水当量:N D =5.0;U D0=2.3;D0α采用内插法计算,

9701.00.30.5

0.010970.015120D0+?-=)

(α=0.01346

=+=

-+=

5.0

1)-00.01346(5.1)1(10.49

D

49

.0D D0D N N U α0.459

D D 2.0N U q D ??==0.2×0.459×5.0=0.46 L/s

3) 进户干管秒流量计算

低区给水计算简图,并进行编号,见图2。假定立管JL1-A 第六层B 户型为最不利用户用水点,由于A 、B 两个户型给水当量和平均出流概率均不相同,按《建规》3.6.4条第4小节规定,应对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进行加权平均。

∑∑=

gi

gi

oi N

N U U 0

(4)

式中: 0U ——给水干管的最大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oi U ——给水支管的最大时卫生器具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 gi N ——相应支管的卫生器具给水当量总数。

图2 低区给水计算图

1-2管段:

.0

4.53.0

4.92.533.3U 210+?+?=

=

∑∑-gi

gi

oi N

N U )

(—

=3.09

采用内插法计算2)-C(1α:

9391.00.090.5

0.019390.0237402)-C(1+?-=

(α=0.02017

=+=-+=

7.5

1)-50.02017(7.1)1(10.492)

-(149

.02)-(12)-C(12)-(1N N U α0.38

2)-(12)-(12-12.0N U q ??==0.2×0.38×7.5=0.58 L/s

1’-2’管段:

.0

5.54.0

53.2.546.2U 210+?+?=

=

∑∑-gi

gi

oi N

N U )

(—

=2.44

采用内插法计算)2-C(1''α:

9701.00.440.5

0.010970.015120)2-C(1'

'

+?-=

(α=0.01462

=+=-+=9.5

1)-50.01462(9.1)1(10.49)2-(149.0)2-(1)2-C(1)

2-(1'''''''N N U α0.34

)2-(1)2-(12-12.0’‘’‘’‘N U q ??==0.2×0.34×9.5=0.64 L/s ; 9-10管段:

57

4557

.4424590.3U 1090+?+?=

=

∑∑-gi

gi

oi N

N U )(—

=2.73

采用内插法计算10)-C(9α:

1251.00.230.5

0.015120.01939010)-C(9+?-=

(α=0.01708

=+=-+=

102

1)-020.017084(11)1(10.4910)

-(949

.010)-(910)-C(910)-(9N N U α0.115

10)-(910)-(910-92.0N U q ??==0.2×0.115×102=2.35 L/s ;

将上述基本计算数据汇总于表1。

表1 基本数据汇总

JL1-A 每层给水当量总数相同,故无须加权平均给水当量同时出流概率,即每个节点的给水当量平均出流概率0U 均为3.09,C α系数均为0.02017。以节点3-4为例,该节点当量为7.5,累计当量总数为15,代入式(4)计算得流量230.2150.44 1.32q -=??= L/s ,其余节点计算过程略,计算结果详表2,表3。

表2低区给水立管JL1-B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表3 低区给水立管JL1-A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3)高区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高区给水系统设计秒流量计算步骤同低区,计算管路见图3。计算结果见表5、表6。

图3 高区给水计算简图

水力计算涉及以下几个公式: ① 管道流速

2

D 4Q

V π=

(5) 式中:V ——管道流速,m/s ;

Q ——管段流量,L/s ; D ——管道的计算内径(m );

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宜按下表4采用。

表4 生活给水管道的水流速度

② 单位长度水头损失计算

1.85 4.87 1.85i 105h j g C d q --= (6)

式中:i ——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kPa/m ;

j d ——管道的计算内径,m ; g q ——给水设计流量,3

/m s ; h C ——海澄-威廉系数,

铜管、不锈钢管 h C =130; 各种塑料管、内衬塑管 h C =140; 普通钢管、铸铁管 h C =100; 本工程给水管材选用不锈钢管。 ③ 沿程水头损失h

h = i·L (7) 式中:h ——沿程水头损失,kPa ;

L ——管段长度,m ;

i ——每米管道的水头损失,kPa/m ;

表5 高区给水立管JL2—B 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表6 高区给水立管JL2—A设计秒流量计算表

(4)确定给水引入管管径

确定给水引入管管径,首先须计算出该住宅的给水设计秒流量。由于该住宅采用分区给水,既有加压供水也有市政直接供水,引入管设计秒流量按《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以下简称《建规》)3.6.3条第3小节规定进行叠加计算。

给水引入管设计秒流量为高、低区二者设计秒流量叠加值。高区给水由变频供水,水量

应符合《建规》3.6.3条第2小节规定要求,即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自行加压供给时,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为贮水池的设计补水量。设计补水量不宜大于建筑物最高日最大时生活用水量,且不得小于建筑物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① 贮水池设计补水量 高区最高日用水量: 31200(4412)

38.4(/)10001000

i i

di q N Q m d ???=

=

=∑

高区最高日最大小时设计流量: 3max 38.4 2.54(/) 1.11/24

di hi i Q Q K m h L S T =

?=?== 高区最高日平均时生活用水量: 338.4 1.6(/)0.44/24

di cp i Q Q m h L S T =

=== 据《建规》第3.7.3条规定,贮水池有效容积取最高日用水量的20%~25%。取高区最高日用水量的25%,贮水池有效容积为38.4×25%=9.6m 3。

高区管网设计秒流量为3.52L/s ,大于最高日最大小时设计流量1.11 L/s ,故取贮水池设计补水量为1.11 L/s 。

② 低区给水系统给水设计秒流量

据《建规》第3.6.3条第1小节,当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全部由室外管网直接供水时,取建筑物内的生活用水设计秒流量,即低区设计秒流量为2.35L/s 。

③ 给水引入管设计秒流量

市政给水引入管设计秒流量为低区和高区设计秒流量之和,即:

1.11+

2.35=

3.46L/s ,给水引入管管径为DN70,核算流速为1.04 m/s ,符合《建规》第3.6.9条规定。

(5) 水泵扬程和流量选择

设水池最低水位距最不利点高程差为56.7m ,最不利工作点工作压力0.12MPa 。 1)水泵出流量

按《建规》3.8.4条规定,生活给水系统采用调速泵组供水时,应按设计秒流量选泵。从而水泵出流量为高区设计秒流量,即3.52L/s 。

2)水泵扬程

4321H H H H H b +++≥ (8)

式中 b H ——水泵扬程,kPa ;

1H ——水池最低水位至最不利配水点位置高度所要求的静水压,kPa ;

2H ——水泵吸水管和出水管至最不利配水点计算管路的总水头损失,kPa ;

3H ——水流通过水表时的水头损失,为0 kPa ; 4H ——最不利配水点的流出水头,kPa 。

静压差为1H =567 kPa ;

沿程总损失取25 kPa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30%计,即总水头损失为:

5.323.1252=?=H kPa ,

4H =120 kPa 故可得:

水泵扬程H≥H 1+H 2+ H 3 =567+32.5+0+120=719.5 k Pa ; 取水泵扬程为720 k Pa ,取72mH 2O 。

2. 气压给水设备给水方式计算 (1)水泵出流量

据《建规》第3.8.5条规定,生活给水系统采用气压给水设备供水时,水泵(或泵组)的流量不应小于给水系统最大小时用水量的 1.2倍。由上述计算可知,高区最大小时流量为4m 3/h (1.11 L/s ),则水泵出流量为4×1.2=4.8m 3/h 。 (2)气压水罐调节容积及总容积。

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按下式计算:

q

b

a q n q V 42α=

(9)

式中: V q2——气压水罐的调节容积(m 3);

q b ——水泵(或泵组)的出流量(m 3/h); αa ——安全系数,宜取1.0~1.3;

n q ——水泵在1h 内的启动次数,宜采用6~8次。

取气压水罐系统安全系数为1.2,水泵在lh 内的启动次数为7次,代入上式得:

7

48

.42.142??=

=

q

b

a q n q V α=0.21m 3

气压水罐的总容积应按下式计算:

b

q q V V αβ-=11

(10)

式中:V q ——气压水罐总容积(m 3);

V q1——气压水罐的水容积(m 3),应等于或大于调节容量;

b α——气压水罐内的工作压力比(以绝对压力计),宜采用0.65~0.85,取0.7;

β——气压水罐的容积系数,隔膜式气压水罐取1.05。

采用单罐变压、隔膜式气压给水设备,V q1取为有效容积,b α取为0.7,β取1.05。代入(20)式中计算得:

7

.0121

.005.111-?=

-=b q q V V αβ=0.74 m 3。 (3)水泵扬程和流量计算

2

1

P P b =

α (11) 式中

b α——同(10)式;

1P ——气压水罐最小工作压力(绝对压力),设计时取1P 等于给水系统所需压力H ,

MPa ;

2P ——气压水罐最大工作压力(绝对压力)

,MPa 。 设气压水罐低置(在加压泵站内位置),其最低工作压力1P 同变频给水方式,由前面计算得1P =0.72MPa (相对压力)或1P =(0.72+0.098)MPa (绝对压力)。由(11)式得:

7

.0098

.072.01

2+=

=

b

p P α=1.169 MPa (绝对压力)

或2P =(1.169-0.098)=1.071 MPa (相对压力)

对于变压式气压给水设备,水泵向气压水罐输水时,其出水压力在气压水罐的最小工作

压力1P 和最大工作压力2P 间变化,一般以罐内平均压力的工况为依据确定水泵扬程。

罐内平均压力为2

071

.172.0221+=+=P P P —

=0.896 MPa (相对压力)=89.6mH 2O ,取90 mH 2O 。

所以水泵扬程为90 mH 2O ,流量为4.8m 3/h ,且所选水泵的Q ~H 特性曲线应较陡及特性曲线高效区较宽。

房屋建筑设计要点(住宅)

施工图设计要求 (建筑结构部分) 一、总体要求: 1、施工图设计文件齐全、完整,内容、深度应符合规定,文字说明、图纸要准确清晰。 2、施工图设计文件的深度应符合: ⑴.满足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招标要求; ⑵.满足材料、设备订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要求; ⑶.满足工程的施工和安装要求; ⑷.满足工程的报建和验收要求。 二、建筑功能和做法要求: 1、门窗 (1)、入户门洞宽度不小于1000,宜1200,卧室门洞宽度不小于900,厨房门洞宽度不小于800,卫生间门洞宽度不小于800,佣人房门洞宽度不小于800。 (2)、房门门洞口高度:2200 (3)、入户门垛尺寸不小于100,户内门垛尺寸不小于50,避免50填充墙门垛直接砌筑与砼墙柱上现象。 (4)、入户门之间距离过近时,应考虑住户安装防盗门后的开启冲突。且考虑入户门与楼梯间门、消防栓门之间的冲突。 (5)、单元门宽度应大于1200,高度应大于2300。 (6)、相同类型房间窗洞口尺寸宜尽量统一,开间大于、等于3300的房间窗宽不小于1800,主卧室窗洞口不小于1800,次卧室窗洞口不小于1500。起居厅处阳台门门宽度不小于2400,且当厅开间大于4米时,门宽度大于2700。 (7)、凸窗窗台高500,外墙面至凸窗板外缘为600。 (8)、平窗窗台高宜1000,低窗窗台高宜500,落地窗应做由结构上反100-150的反槛。(厨房、卫生间窗台高高度应从与之相连的厅房的建筑完成面开始计算)。 (9)、铝合金门窗尺寸要求: (a)窗顶标高:层高3000时窗顶标高宜2500,尽量满足窗顶平结构梁底,即不做过梁。 (c) 铝合金门的高度不应低于2200。 (d) 单扇推拉门宽度≤1000 (e) 平开窗的开启扇宽度≤650,高度≤1500 (10)、铝合金门窗开启方式: (a) 影响通行、空间使用部位采用推拉窗,其余部位一般采用平开窗。 (c) 卫生间和推拉门的上侧可以考虑采用上悬窗。 (11)、低窗防护: (a) 安装在易受到人或物体碰撞部位的建筑玻璃,如落地窗、玻璃门、玻璃隔断等,应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措施根据建筑玻璃安装的具体部位不同,可以采取警示(在视线高度设置警示标志)或防碰撞设施(设置护栏)等。对有可能发生高空人体或玻璃坠落的情况,必须采取可靠的护栏。 (b) 无室外阳台的外窗台距室内地面高度小于900时,必须采用安全玻璃并加设可靠的防护措施。窗台高度形成可踏面规定时,其防护计算高度应从窗台面开始计算。 (c) 防护栏杆做法:采用铁艺栏杆,表面镀锌,刷黑色防锈漆、面漆。 (12). 有视线干扰的卫生间的窗采用磨砂玻璃。

给排水设计细节要点总结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中易错问题汇总 一、给水部分: 1、小区设计用水量中,消防用水量仅用于校核管网计算,不计入正常用水量。 2、延时自闭式大便器冲洗阀的最低工作压力为0.10~0.15MPa。 3、生活饮用水池(箱)的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应等于进水管管径,但最低不小于25mm,最大可不大于150mm,当进水管管口为淹没出流时,应采取真空破坏器等防虹吸回流措施。 附:设置在地下室的水池,尤其是设置在地下二层或以下的水池当池中的最高水位比建筑物的给水引入管管底低300mm以上时,此水池可认为不会产生虹吸倒流,上述限制可不设置。 4、生活饮用水管网向消防、中水和雨水回用等其他用水的贮水池(箱)补水时,其进水管口的最低点高出溢流边缘的空气间隙不应小于150mm。 5、埋地式生活饮用水贮水池周围10m以内,不得有化粪池、污水处理构筑物、渗水井、垃圾堆放点等污染源;周围2m内不得有污水管和污染物。否则应采取防污染措施。 6、建筑物内的生活饮用水水池(箱)体,应采用独立的结构形式,不得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

7、高层建筑生活给水系统应竖向分区,竖向分区压力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力不宜大于0.45MPa。 2)静水压力大于0.35MPa的入户管(或配水横管),宜设置减压或调压设施,住宅套内分户用水点的给水压力不应小于0.05MPa。 3)各分区最不利配水点的水压,应满足用水水压要求。 8、居住建筑入户管(生活给水管道进入住户至水表的管段)给水压力不应大于0.35MPa。 9、减压阀前应设置阀门和过滤器,需拆卸阀体才能检修的减压阀后,应设置管道伸缩器;检修时阀后水会倒流时,阀后应设置阀门。减压阀节点处的前后应装设压力表。 10、给水管道中设置管道过滤器:减压阀、泄压阀、自动水位控制阀、温度调节阀等阀件前应设置;水加热器的进水管上,换热装置的循环冷却水的进水管上宜设置;水泵吸水管上宜设置。 附:管道过滤器不需串联重复设置。 11、室外给水管覆土深度:管顶最小覆土深度不得小于土壤冰冻线以下0.15m,行车道下的管线覆土深度不宜小于0.70m。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发表时间:2015-10-13T16:27:20.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7期作者:张月[导读] 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的原则,在实践中创新,力求寻找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 摘要:给排水作为现代住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给排水设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必须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的原则,在实践中创新,力求寻找最佳的给排水设计方案。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分析 一、住宅建筑的给水设计 1、室内给水管管道的敷设 在现阶段,新建住宅中的一厨两卫较为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所以现在很多的工程都会将户内给水管道再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但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2、给水管网的控制阀门设置 传统的单元住宅给水设计是在引入管的起始端和每一根立管的底层出地面处设切断阀门,而室外小区内则是一个建筑楼群共用一个地下控制阀门。笔者认为引入管起始端和立管底部的给水阀门不可少,其目的主要是为了:①立管管道及其阀门有破损漏水时,及时关闭阀门进行维修。②当底层住户发现下水管堵塞引起地面冒水时,可以及时关闭给水总阀,减少排污量,从而有效地阻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而小区室外支状管网增设分段控制阀门的目的则是为了管网末端埋地管道发生事故漏水时,可以利用分段控制阀门关闭水源进行维修,而不影响上游用户的用水,以停水范围不超过100户时设室外总控制阀。 3、室外阀门的安装方式 室外安装的阀门大部分都是管径不大于50mm时采用截止阀,管径大于50mm时采用闸板阀或蝶阀,一般均是法兰连接有国家标准图。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这些装于地下的阀门一旦损坏时如何更换。埋于地下的管道没有多少伸缩的余地,更换阀门时很难塞进法兰垫片,常常要挖地坑和割管子,费时费力,停水时间长。如果在施工图设计时,在每一个法兰连接阀处设一个伸缩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这一点,教科书和规范上都没作规定,却十分实用,且投资不多。 4、燃气热水器的进出水配管 有很多人家里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家里的自来水龙头水很大,出流水压也高,但是从热水器出来的水却很小,甚至连火也打不着。实际上这是由于燃气热水器进、出水的配管不合理造成的,燃气热水器内的加热盘管阻力系数已经很大了,若是配管过长、管径过小、水头损失会成倍地增加,出流水头将无法满足要求,流量也就变得很小,而燃气热水器的设计又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执行的安全规范,其中一条就是在流量不足的情况下,热水器不能启动,这就造成了热水器打不着火的情况。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重视这一点,使卫生器具的热水配水点应尽可能地靠近燃气热水器的热水出水口以使热水管道最短,按使用热水的情况优先考虑的顺序应该是:浴缸-淋浴器-洗脸盆-洗衣机用水点,此外,还可以考虑适当增大燃气热水器配管的管径,从原DN15增大到DN20这样可以基本解决这一问题。 二、住宅建筑的排水设计分析 1、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尽可能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而避免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而对于厨房地面排水是否设地漏,目前还尚有不同的看法。现代生活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返串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但是实际使用中尚存在使用不当或器件损坏以及管道爆裂的情况,此时厨房地漏就起到及时排放的作用,避免溢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在厨房与阳台相邻的情况下,可不设地漏,利用阳台地漏及时排除积水。如果厨房未与阳台相邻的情况下,厨房需考虑排水需求,此时建议设计密闭地漏来避免水封的破坏,防止地漏以下的有害气体、污水、病菌和害虫通过排水支管进入室内影响环境质量。 2、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同层排水是指在同楼层内平面施工敷设使得污水及废弃物的排放达到或超过同类和其他排水方式,顺利进入排水总管,一旦发生需要疏通清理的情况,在本层套内就能解决问题的排水方式。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降板同层排水方式 降板同层排水方式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方式。卫生间楼板下沉的设置方式参照《住宅卫生间》01SJ914。具体做法是卫生间的结构楼板下沉350mm左右,作为管道敷设空间。下沉楼板采用现浇砼楼板并做好防水层,按设计标高和坡度沿下沉楼板面敷设给、排水管道,并用水泥焦渣等轻质材料填实作为垫层,垫层上用水泥砂浆找平后再做防水层和面层。 (2)沿墙敷设排水方式 该方式排水支管和器具排水管在本层结构楼板上方暗敷在非承重墙内或明装在墙体外,与排水立管相连。该排水方式达到了卫生、美观、整洁的要求。但是其不足之处是:采用该方法时,设计时要采用一定形式的卫生器具,例如:大便器为后出水壁挂式。这种产品选择余地比较小且应采用相对应的固定支架。 地漏问题是沿墙敷设排水方式存在的最大问题。针对国内传统做法,卫生间均设置地漏。对于有些采用侧墙式地漏,存水弯设置在管道井中这种做法并不是真正的同层,且不具备普遍性(管道井并不是都有)。新开发的侧壁地漏或多通道地漏埋在垫层和结构层内虽可解决此问题,但卫生间垫层厚度需增加到100mm左右,而且必须土建施工预埋。通过实际工程的应用,沿墙敷设排水方式只适用于大户型住宅卫生间和大面积公共卫生间。

高层住宅核心筒设计要点

一.高层住宅楼中筒的基本元素 1.安全疏散口:封闭楼梯或防烟楼梯及前室 2.电梯,电梯厅及消防电梯前室 3.公共走道 4.设备设施及设备管井 二.各元素设计的基本要点 1.楼梯及前室 1). 基本要求: 梯段净宽≥1.1M(墙边到扶手中心线的净空尺寸) 梯步净宽≥260mm;梯步净高≤175mm 梯步数每段≤18步 普通楼梯基本尺寸:4700*2600(8*260+2400+200=4680),参见图1。 剪刀楼梯基本尺寸:7100*2700(17*260+2400+200=7020)(中间100或200防火墙) 防烟楼梯间前室的基本面积要求:住宅≥4.5平米;公建≥6.0平米 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基本面积要求:住宅≥6.0平米;公建≥10.0平米

2). 设计要点: a.如地下地上共用一个楼梯,应在首层出口处将地下地上楼梯用防火墙及防火门分隔开,并且地下地上的楼梯对外疏散门均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门开启后相互不能影响疏散宽度。

b.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标准层其开门宽度可以是1000mm,但在首层楼梯间对外开启的防火门应满足大于1100mm(等同楼梯间梯段最小宽度)。 c.楼梯间及其前室的外窗和其他部分的外窗的距离应满足水平大于1.0米,转角及正对时应大于4.0米的防火要求。 d.两个放烟楼梯间与消防电梯不能同时共用一个前室(三合一前室)(高规p128页:“特别要提出的是,有少数设计在剪刀楼梯梯段之间不加任何分隔,也不设防烟楼梯间,还有一种与消防电梯合用的前室,两个楼梯口均开在一个合用前室之内,这种设计都不利于疏散,不能采用,更不能推广。“ e.楼梯应出屋顶. f.楼梯段不能设扇步。 g.当楼梯梯段井净宽大于500mm时,楼梯栏杆应按临空栏杆设计,其高度应大于1100mm。 住宅楼梯间及出入口的设置有如下几个要求: 设置开敞楼梯间的条件: 11层及11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设置封闭楼梯间的条件: (设置的封闭楼梯间应满足下列规定: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间的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1).12层-18层的单元式住宅应封闭楼梯间。

住宅给排水设计要点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上。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1.水表设置及给水支管敷设: 1.1 关于水表设置。长期以来,我国住宅水表均设于室内厨房或卫生间等用水集中处,对于用水点较多且分散的住宅,有时甚至一户内设多个水表。近年来,水表设于户内而引发的诸多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入户抄表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可能导致的入户抢劫,使住宅私密性及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管理人员抄表不易且抄表劳动强度大:个别用户偷水而管理部门无法制止及处罚等。由于这些问题的产生,水表出产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为此,新修订的国家规范(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2.5.8条规定:住宅建筑应装设分户水表,分户水表或分户水表的数字显示宜设在户外。水表出户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a.分户水表集中设于屋顶(水箱供水)或底层空间内(变频供水)。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一般一个单元梯位水表设一个水表井(箱),分户水管沿室内管井或建筑外墙引入户内。其优点为;抄表方便,抄表人员劳动强度低,可以杜绝用户的输水行为。缺点是:管材耗量大,管道水头损失大,需占用较大空间的管道井,如设于外墙则易影响建筑外观,分户支管不易检修。 b.水表设于楼梯休息平台处。给水立管设于平台处,每户设一水表箱;将水表箱嵌入休息平台两侧墙体中。其优点为:分户支管短,较节约管材,管道水头损失也较小,缺点是:水表分散设置,抄表人员劳动强度较大;通常室内消火栓箱也明设于休息平台处,因而使本来就拥挤的休息平台更为局促,给住户通行带来不便。 c.水表每层集中设于水表间内,分户水表整齐靠于墙面。其优点同方式b 相同,缺点是:分户管道必须沿公共走道楼板下引入室内,因而走道内要求设吊顶。 d.将传统的普通机械式水表改换为远传水表或IC卡智能型水表。远传水表计算准确且无需抄表,此卡表需用户预存入一定数额水费,将充值后的IC卡插入水表的读码器中即可用水。由于远传水表和IC卡表价格相对昂贵且在技术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因而在实际工程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 以上几种水表出户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具体在工程实际设计中采用何种方式,应由设计入员根据住宅的性质、档次及当地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确定。 1.2 给水支管布置与敷设。目前,新建住宅中一厨两卫已很普遍,有的住宅甚至配有一厨三卫、一厨四卫,且厨房、卫生间、阳台各用水点位置均较分散。分户支管至用水点间管道如沿室内楼板下吊设,必然要求设室内吊顶,管外壁还应有防结露措施,给住户装修带来不便,毕竟不是所有住户都想设吊顶。(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15-2000(送审稿)第3.6.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实际上,如果将接往两个或两个以上用水点给水支管串接在一起,其支管外径均会超过25mm。因此,为了满足规范的要求,给水支管入户后即接入分水器,分水器暗设于厨房或卫生间墙体内,通过分水器后接往各用水

住宅小区用水量计算方法

居民小区用水量的计算 3.6.1居住小区的室外给水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根据管段服务人数、用水定额及 卫生器具设置标准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表3.6.1中数值的室外给水管段,其住宅应按本规范第 3.6.3、3.6.4条计算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 场等设施应按本规范第3.6.5条和第3.6.6条的规定计算节点流量; 表3.6.1居住小区室外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人数 注:1当居住小区内含多种住宅类别及户内Ng不同时,可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 2表内数据可用内插法。 2服务人数大于表3.6.1中数值的给水干管,住宅应按本规范第3.1.9条的规 定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 市场等设施的生活给水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1.10条计算最大时用水量为节点流量; 3居住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均以平均时用水量计算节点流量。 注:凡不属于小区配套的公共建筑均应另计。 3.6.1原规范2003版设计流量计算存在下列问题:

a.3000人以上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b.3000人以下环状管道计算无依据; c.在3000人前提下按设计秒流量式(3.6.4)计算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得到两种结果; d.居住小区给水支管按最大小时平均秒流量计算偏小,与住宅按概率法计算设计秒流量不能銜接; e.公共建筑区给水管道计算无依据。 通过研究分析,对《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版的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秒流量概率公式和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方法进行比对,从而找到两种计算方法衔接点。此衔接点(即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服务人数)与住宅最髙日用水量定额qo、用水小时变化系数Kh、每户卫生器具当量数N有关。为此确定居住小区给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准则:表3.6.1中的人数就是两种计算方法的銜接点: a.居住小区给水管道服务人数小于等于衔接点(人数)时,住宅按3.6.4概率公式计算设计秒流量作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配套设施(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按3.6.5平方根法公式和3.6.6同时用水百分数法公式计祘设计秒流量作为节点流量; b.居住小区给水干管服务人数大于衔接点(人数)时,住宅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作为管段流量,居住小区配套设施(文体、餐饮娱乐、商铺及市场)的规模与小区规模成正比,另一方面其最大用水时时段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时段基本重合,故这部份流量按最大小时平均流量计算作为节点流量; c.小区内配套的文教、医疗保健、社区管理等设施的用水时间(寄宿学校除外)与住宅的最大用水时并不重合。以及绿化和景观用水、道路及广场洒水、公共设施用水等都与住宅最大用水时不重合,均以平均小时流量计算节点流量是有安全余量的; 3.6.1A公共建筑区的给水管道应按本规范第3.6.5条计算管段流量和按第 3.6.6条计算管段节点流量。 3.6.1A由于公建区各类公共建筑α值、qo、kh不同,公建小区管段按设计秒流量公式3.6.5条和3.6.6计算。给水管段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建筑物时,应按加权平均法求得计算α值;用水密集型的建筑以节点流量计入计算管段。 3.6.1B小区的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小区给水引入管的设计流量应按本规范第3.6.1、3.6.1A条的规定计算,并应考虑未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量; 2不少于两条引入管的小区室外环状给水管网,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引入管应能保证不小于70%的流量;

住宅排水设计

摘要: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家标准GBJl5—88(97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设备、管材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 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 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3.4.14条表3.4.14—1、表3.4.14—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

住宅设计要点(规范)

住宅设计要点(规范)

居住区10000-16000户30000-50000人 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小区3000-5000户10000-30000人 一般称小区,是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本的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组团300-1000户1000-3000人 一般称组团,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住宅用地 住宅建筑基底占地及其四周合理间距内的用地(含宅间绿地和宅间小路等)的总称。 道路用地 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汽车

地面停放场地。 【道路】 居住区级,一般用以划分小区的道路,在大城市中与城市支路同级 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小区级,一般用于划分组团的道路 路面宽6m-9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组团级,上接小区路、下连宅间小路的道路。 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宅间小路,住宅建筑之间连接各住宅入口的道路。 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公建用地 一般称公建用地,是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配建的、为居民服务和使用的各类设施的用地,应包括建筑基底占地及其所属场院、绿地和配建停车场等。

基于对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思考

基于对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思考摘要:本文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详细介绍了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做法。 关键词:住宅;给水排水;设计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national standard requirement, detailed introduces modern residential water system design of some of the successful practices. keywords: residenti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 n945.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水表的设置方式现代住宅要求使用的水、暖、电、气应做到计量出入户。其目的是便于计量、便于维修、减少打扰。为此《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版)第3.4.17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在实际工程中,水表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1.1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这种方式常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中,分户水管沿建筑外墙引入户内,相应水表集中在外墙的水表箱内,此种方式在南方一些地区应用很普遍。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 1.2设置在专用的水井内这种方式在北方地区的高层和多层住 宅普遍使用,总给水立管及各分户水表均设在专用的水井内(水表分设在各楼层),由水表至各户的给水横管敷设在楼面垫层内层,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刚需和改善性购房已经成为了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主力军。房屋的定义已经由原先的解决住房问题向舒适居住的方向转变,住宅建筑舒适性的改善体现在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以住宅建筑中的给排水为例,其是住宅建筑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住宅建筑内的给排水进行合理的设计将能够优化住宅建筑中的相关功能,通过功能的转变将能够使得住宅建筑居住的更舒适、更方便。文章将从住宅建筑中的给排水设计与住宅建筑的功能优化这一突破口入手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一些要点进行分析。 标签:住宅建筑;给排水管;水表 前言 新时期,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建筑被赋予更多的功能。从原先传统的单一居住属性向着舒适化家居的方向转变。在住宅建筑居住转变的过程中,不仅仅表现为住宅建筑居住面积的改善,更是住宅建筑功能的改善,住宅建筑给排水是住宅建筑功能改善的重要一环,其主要取决于住宅建筑中的厨房、卫生间的给水排水设计,通过对住宅建筑给排水进行优化设计最大限度的满足民众对于不断发展的住宅建筑功能的需求。 1 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对于水表的设计 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要求厨房、卫生间使用的水、电、气应做到三表计量出户。通过对水、电、气表进行集中使用的目的是方计量,避免人为因素对上述水、电、气计量所造成的干扰。根据国家住宅建筑给排水相关规范中的要求:住宅建筑中的分水表应相对集中管理且应置于户外,对于设置在户外的谁水表可以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水表的管理方式。一般在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中,对于住宅建筑中的水表主要采用的有以下几种设置方式:(1)设置在住宅建筑的室外水表箱内,一般这一住宅建筑水表设置方式多应用于多层单元式住宅建筑中,进入分户的水管沿着室内管井或是建筑外墙进入室内,各住宅建筑的水表统一设置与住宅建筑外墙的水表箱内。这一水表设计方式在南方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应用较多。此外,对于住宅建筑水表的位置可以根据住宅建筑采用供水方式的不同设置在住宅建筑的底层或是顶层。在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过程中为了方便用户的水管维修建议在设计时为各分户加设一个控制阀。(2)将住宅建筑水表设计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这一住宅建筑水表设计方式多应用于高层、超高层建筑中,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由于给水管及水表间多分布在楼梯间或是走道外,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采用这一住宅建筑给排水布设方式所存在的不足是各楼层的管道数量较多从而对住宅建筑给水管网施工和管理都带来了较多的困难。(3)将水表设置于厨、卫内并采用智能型水表。这一水表设置方式适用于信息管理较为完善的城市,且不足之处是采用这一住宅建筑水表设计将会极大的增加住宅建筑给排水的建设成本。(4)设计电子远传水表,相对于传统的抄表方式,新型电子远传水表能够对住宅建筑中的水表进行自动化

住宅排水设计

住宅排水设计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摘要:根据工程设计经验结合国家标准GBJl5—88(97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的修订,阐述了住宅建筑设计中排水系统的选择,排水管道的敷设要求设备、管材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在关注住宅的建筑面积、户型、朝向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住宅的核心部分厨房、卫生间的设计。排水管道设计的正确与否与居住环境卫生有着直接的关联。建设部城镇住宅研究所制定的《小康型住宅厨房卫生间设计通则》(BK—94—2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所出版的国家标准图《住宅卫生间》(01SJ914》《住宅厨房》(01SJ913),对厨房、卫生间的设计给出了统一的指导原则,对提高住宅建筑给排水的设计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结合我们公司近年在住宅建筑设计上的实践,谈谈住宅建筑排水管道的设计。 1 排水系统的选择 住宅建筑室内排水系统是采用污水、废水分流还是采用污水、废水合流,应根据所在城市室外排水制度、市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是否有利于综合利用与处理要求来确定。《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88(97版)(以下称“规范”)第3.1.2条当生活污水需经粪池处理时,其粪便污水宜与生活废水分流。当有污水处理厂时,生活废水与粪便污水宜合流排出。此条款在各地执行情况也不相同。北京市、深圳市、广州市都有城市污水外理厂,生活污水在排人城

市污水管网前按地方主管部门的要求均需设化粪简单处理。北京市、深圳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采用的是合流制(建筑物采用中水系统除外),而广州市建筑物的排水系统则采用的是分流制,生活废水在化粪池后与粪便污水合并排人城市污水管网。从提高建筑物的卫生标准来讲,广州市的做法是合理的,污、废水分流还可以减小化粪池的容积,有利于嫌氧菌腐化发酵分解有机物,提高化粪池的污水处理效果,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还要设化粪池的目的是由于城市(尤其是居住小区)的快速发展,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能适应城市建设的要求,污水处理构筑物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为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担而设置化粪池。污、废水分流制的缺点是增加了室内的排水立管及室外检查井的数量。《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l5—2000(送审稿)(以下称“规范送审稿”)增加了“建筑物使用性质对卫生标准要求较高时”应采用污、废水分流的条款,既也可根据建筑物的标准来决定排水系统。 2 专用透气立管 “规范”第条表—1、表—2给出了生活排水立管的最大排水能力,对流量超过表中的规定值,是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还是专用通气立管各设计单位的作法也不一致。在广州市及深圳市,排水立管设在建筑外墙上,立管的布置不受管井大小限制,一般多采用设专用通气立管,排水立管每隔二层与专用通气立管以H管连接。在上海市地方标准《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中规定“多层住宅连接坐便器的污水立管,应设置专用通气立管,隔层设H管”设置专用通气立管的标准更高些。在北京市一般采用增大一号立管管径的方法(高档住宅楼除外)。采用哪种方式更合理更安全呢?笔者经过这些年的设计实践及回访业

住宅设计 要点

住宅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一. 总平面设计 1. 间距 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值(净尺寸)不宜大于 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 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荷载。 2.2 登高面 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 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 ×18m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2.3.5 消防车道距建筑物距离宜≦5m。 2.3.6 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设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 2.3.7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3.流线设计 3.1 住宅出入口处应设置人车分流专用通道;当商住楼住户大堂与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临近时,商业用房的货运出入口宜设在地下室或与大堂入口异向布置,避免人、货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4. 附属用房 4.1 总平面设计时应在小区显著位置(如入口附近)设置管理用房。 4.2 应在住宅(区)的下风向和较隐蔽处设垃圾站,其面积不宜小于6㎡,与住宅距离不宜小于10m,外部与道路相连;垃圾站地面及内壁宜贴光滑、宜清洁材料,并配置给排水设施。 4.3 箱式变电在总图中要综合考虑,不应设在入口附近,建议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小于 9m,以免影响景观和采光。 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 5.1 总图中应结合绿化设置摩托车、自行车存棚(库),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9m;

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探讨

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17T15:16:12.33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李玮[导读] 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乌鲁木齐市 830002 摘要:建筑住宅楼给排水系统看似简单,但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工程设计技术人员,应本着技术、安全、经济性原则,在工作实践中努力创新,寻求最佳的给排水系统设计方案,适应住宅设计发展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要求。关键词:住宅建筑;给排水设计;水表;管道敷设引言 在住宅设计中给水排水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住宅建筑中人们日常生活的舒适性,它是其他建筑系统所无法代替的,且这个系统如果运行不畅,那么将会给用户的日常生活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和不便,因此,在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它的地位尤为重要。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根据现代工程的设计实践,结合国家对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要求,将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成功案例进行总结,并在实际的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增加一些自己独特的思路,同时为接下来的给水排水设计人员们提供一些经验。 1 常用的技术方法 1.1水表的设置方式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9)第3.4.17 条规定“住宅的分户水表宜相对集中读数,且宜设置于户外,对设在户内的水表,宜采用远传水表或IC卡水表等智能化水表。”根据建筑物采用的给水系统及水表种类选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水表的出户问题。 1.1.1设置在室外的水表箱内 水表的位置根据供水方式可在底层也可在屋顶层。建议给水管道入户后加设一个控制阀门,以便于住宅户内的管道维修,户外水表箱应加锁,由小区管理人员统一管理。 1.1.2设置在楼梯间处的水表间内 对高层及超高层住宅或建筑外立面有特殊要求的住宅,给水立管及水表间均设在楼梯间或走道外,由水表间至各户的给水横干管敷设在楼板下面,此种设置方式的缺点是管道的使用量增加较多,给施工和管理都增加了难度。 1.1.3设置于各楼层处 这种设置方式的给水系统亦不受供水方式的限制,可选用容积式或旋翼式水表,适用于塔式或一层多户的多、高层住宅建筑。具体来说,分户给水支管及入户水表设于各层专用水表间或管道井内,水表宜高出本层楼面以上,并在相应的位置设检修门,以便于对水表的管理与维护。室内给水支管的敷设方式,其优点是不增加上、下行分户给水管线的长度,节省管材投资的同时,也降低了给水管道的水头损失;缺点是水表设置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管理,而且设置专用水表间也占用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 1.1.4采用IC卡(或TM卡)智能型水表 采用智能型水表,对于高要求的住宅小区,小区开发商一般都会采用自动计量系统,这个自动计量系统能够实现水、电、气三表全自动化的计量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所指的是通过在用户的水表上装上辅助装置,并通过导线来将用户用水量的数据传输到户外的信号收集器中,以此来收集用户的用水量。 1.1.5采用电子远传水表 对于高标准住宅小区,开发商一般采用自动计量系统,对水、电、气三表实现全自动化收费管理。智能抄表系统是通过在水表上加装辅助装置,用导线将用水量信号传输至户外的信号收集器完成的。 1.2给水管的敷设及材质选用 1. 2.1给水管的敷设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第3.5.18条规定,给水支管宜敷设在楼(地)面的找平层或沿墙敷设在管槽内,敷设在找平层或管槽内的给水支管外径不宜大于25mm。应注意:设于找平层内给水支管施工完毕后,应在其位置做上明显的标记,以免住户装修时破坏给水管道。 1.2.2给水及热水管道材质的选用 由于镀锌钢管存在着与水中杂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红水”、“黑水”等问题,影响水质。目前,广泛采用新型建筑给水塑料管而淘汰镀锌钢管。铜管仍是高档住宅的首选,但价格高。一般在热水系统中采用带保温套的紫铜管、聚丁烯管(PB管)铝塑复合管(PEX-AL-PEX)PEX管、PPR管等。UPVC管和PE-AL-PE管适用于冷水供水系统。 1.3排水管道敷设及材质选用 1.3.1厨房排水管道设置 厨房洗涤池排水支管可直接在楼板上接入排水立管,建议厨房内不设地漏。现代生活中厨房地面一般已很少用水冲洗,少量的溅水用抹布就可完成地面的清洁,厨房地漏由于长时间无水补充,水封内存水蒸发后臭气反由地漏进入室内。同时,取消地漏还可避免地漏排水支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 1.3.2卫生间排水管道设置 为了不使卫生间污水横管进入下层户内空间,排水管道的敷设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卫生间地面楼板下沉,污水横管设于下沉室内。这种方式对排水管道的施工较为方便,但检修管道则十分不易。在实际工程使用过程中,经常发生下层住户靠卫生间处楼板及侧墙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无法查找出漏水的原因,上层住户只能将整个卫生间地面凿开重新翻修,凿开后才发现下沉室内积满水,积水经侧墙渗入下层。另外建议在下沉室侧面设置侧排地漏,以排除可能出现的积水。 2)采用侧排方式。

住宅户型规划设计要求要点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 住宅户型设计要点 第一部分:住宅户型设计一般注意的几个问题1、户型需求户型需求是运动的,它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包括: ○目前的户型需求多样化,市场上并无绝对的主尊户型。 ○户型的需求随时间、区域而变化。 ○户型需求的多样化源自市场消费层次的多样化:比如作为移民城市的深圳,人口来自全国各地,多种地域文化形成撞击,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层次的消费构成了不同的需求层次,消费心理难以一一把握,销售难度往往集中于如何将不同需求导向某个需求目标。而在黄石,购房群体只要是在本城区,文化层次较集中,消费习惯易于把握。 ○购买群年轻化,购房者年龄大都在25—45岁之间,年轻化使需求呈现复杂的个性化。 ○潜在的够房者绝大部分为“非常人口”——有限的收入使其难以实现近期购房的年轻者,其置业计划必然是远期的,并且购房很难把握,也许会选择过度性的小面积户型,也许

会一步到位,选择较大面积的户型。还有一种就是有固定住房,追求自在新潮的生活,经济实力强的上班族,其购买心理也是不确定性,因为其购房主要目的调节生活或者争脱父母的束缚。 2、户型适用 适用是住宅建设的基本要求,户型设计的第一位选择因素就是使用方面,舒适度较高,离开这点就谈不上户型设计的先进和前瞻性。 ○面积适当的厅,满足会客、团聚、视听、休闲的公共性活动功能。 ○厅内要有良好的光照、通风和视野。 ○厅内不要有太多的洞口和门,以方面家具的摆设和隐私的保护。 ○厨房最好靠近门口,以利购买菜蔬与处理垃圾,避免污染。○厨房和餐厅最好相邻,以便用餐和撤除餐具。 ○卫生间与卧室要相近,夜间使用时,不然老人儿童使用均不便。 集中归纳起来,动静分区、干湿分区、公私(公用区和私密区)分区应是使用功能合理的基本原则。 3、平面形式 平面形式上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每一层的户数在减少,尤其是小高层和高层住宅。以前

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要点

人防地下室给排水设计 摘要介绍了人防地下室工程中给水系统、排水系统、洗消系统以及发电机房的设计要点,同时对平战转换的措施进行了比较明确的阐述。 关键词平战结合人防工程给排水设计防护洗消 前言为落实城市建设兼顾人民防空的指导思想和设防原则,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出现了大量平战结合的人防地下室,如何做好这些人防地下室的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专业设计工作者的重视。 一给排水系统的防护设计 人防工程给排水系统的防护主要是水源和管道的防护,以及防止核爆炸冲击波、放射性物质、化学毒剂、生物战剂,通过给排水管道进入人防工程内部破坏内部给排水设备、危害人员健康。 . 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管道的处置 与防空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为此,在设计中应尽量把专供上部建筑平时使用的设备间,设置在防空地下室的防护范围之外。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这是由于将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道引入防空地下室,目前还没有可靠的临战封堵转换措施。 为避免建筑上部的排水管道穿过人防顶板,一般考虑适当提高首层层高,将排水管在首层顶板下集中后设置管道井,并将其置于防护范围以外的办法来处理。当不能布置在人防地下室的防护区外时,可采取地下室顶板降板的方式处理。当上部为功能较简单的办公等建筑,卫生设施相对集中,管道相对较少,可采取地下室局部顶板降板或管沟的方式处理。当上部为功能较复杂的宾馆、商住楼等建筑,特别是底部带商业网点的住宅楼,商铺往往要求设卫生间,这种情况下,底层卫生设施比较分散,排水管道相对较多,可采取地下室顶板全部降板的方式处理。降板的深度一般为。当底层卫生设施排出管放坡仍不够时,可考虑部分卫生间再垫高。 . 与防空地下室相关的管道的设计 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其公称直径不宜大于;穿过人防围护结构的管道,均应采取以下防护密闭措施: )设置刚性防水套管:当管径≤应设置刚性防水套管;当管径>或管道穿过核级、核级的甲类防空地下室临空墙时应设置外侧加防护挡板的刚性防水套管。 )设置防护阀门:防空地下室的给水引入管、排水出户管、污水池透气管、发电机房供油管,应在防空地下室的内侧设置防护阀门;穿过防护单元之间的防护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