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1)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1)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1)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1)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1)

一、光的干涉 衍射 选择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a λ和b λ的两种单色光射入三棱镜,经折射后射出两束单色光a 和

b ,则这两束光( )

A .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Ka Kb E E >

B .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其干涉条纹间距a b x x ?>?

C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a b v v <

D .光子动量a b p p <

2.如图所示,一束可见光a 从玻璃砖射向空气,分成b 、c 两束单色光。单色光b 和c 相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B .真空中b 光的波长较小

C .玻璃砖中b 光的速度较小

D .从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 光的临界角较小

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特殊圆柱形透光材料圆柱体部分高度为

2

R

,顶部恰好是一半球体,底部中心有一光源s 向顶部发射一束由a 、b 两种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当光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变大时,出射点P 的高度也随之降低,只考虑第一次折射,发现当P 点高度h 降低为

12

2

R +时只剩下a 光从顶部射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在此透光材料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a光从顶部射出时,无a光反射回透光材料

C.此透光材料对b光的折射率为1042

+

D.同一装置用a、b光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干涉条纹较大

4.激光陀螺仪是很多现代导航仪器中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民航飞机等交通工具。激光陀螺仪的基本元件是环形激光器,其原理结构比较复杂,我们简化为如图所示模型:由激光器发出的A、B两束激光,经完全对称的两个通道(图中未画出)在光电探测器处相遇,产生干涉条纹。如果整个装置本身具有绕垂直纸面的对称轴转动的角速度,那么沿两个通道的光的路程差就会发生变化,同时光电探测器能检测出干涉条纹的变化,根据此变化就可以测出整个装置的旋转角速度。某次测试,整个装置从静止开始,绕垂直纸面的对称轴,顺时针方向逐渐加速旋转,最后转速稳定,这个过程中光电探测器的中央位置C处检测出光强经过了强→弱→强→弱→强的变化过程。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束激光的频率大于B束激光的频率

B.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A束激光到达光电探测器的路程逐渐变大

C.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C处始终没有出现干涉明条纹

D.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两束激光的路程差变化了2个波长

5.把一个上表面是平面下表面是凸面的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

A.圆环状条纹是光经凸透镜上下两个玻璃表面之间反射引起的千涉造成的

B.圆环状条纹是两个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膜引起的薄膜干涉造成的

C.如果将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增大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到的圆环亮纹间距变大D.如果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到的圆环亮纹间距变小6.如图所示的双缝干涉实验,用绿光照射单缝S时,在光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要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

A.减小S1与S2的间距

B.减小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

C.将绿光换为红光

D.将整个装置放在水中

7.图甲是用光的干涉法来检查物体平面平整程度的装置,其中A为标准平板,B为被检查其平面的物体,C为入射光,图乙和图丙分别为两次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

B.图示条纹是由A的下表面反射光和B的上表面反射光发生干涉形成的

C.当AB之间某处距离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

D.若所观察的条纹是图乙,被检查表面上有洞状凹陷

E.若所观察的条纹是图丙,被检查表面上有沟状凹陷

8.下列关于振动和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空气中各点有相同的振动频率

B.水波在水面上传播时,水面上各点沿波传播方向移动

C.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衍射

D.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波峰在某质点相遇,则该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E.为了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可将蓝光换成红光

9.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真空中,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玻璃中,a光的波长大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在左侧面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逐渐变小,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10.从物理学角度看,彩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如图是彩虹成因的简化示意图,其中a、b是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则两束光

A.在雨滴中传播时,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b光

B.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a光侧移量大

C.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向空气,在空气中只有一种色光时,一定是b光

D.用同一装置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干涉条纹间距较大

11.如图所示,上、下表面平行的玻璃砖置于空气中,一束复色光斜射到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分成a、b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两束单色光相互平行

B.a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大于b光

C.在玻璃中a光全反射的临界角大于b光

D.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a光的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条纹间距

12.关于下列光学现象,正确的说法是()

A.水中蓝光的传播速度比红光快

B.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可能发生全反射

C.在岸边观察前方水中的一条鱼,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

D.分别用蓝光和红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用红光时得到的条纹间距较窄。13.两束平行的单色光a、b射向长方形玻璃砖,光从上面入射,恰从下表面重叠射出,如图所示,比较两束单色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

B.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大

C.在玻璃砖的下表面上,a光可能发生全反射

D.a、b光的波长均大于紫外线的波长,在真空中的速度均等于紫外线的传播速度

E.a光与b光可能发生干涉

14.如图所示,两束单色光a、b从水面下射向A点,光线经折射后合成一束光,则正确的是

A.在水中a光的波速比b光的波速小

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时,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C.用同一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时,b光的衍射现象更加明显

D.从水射向空气时a光的临界角小于b光的临界角

15.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16.一束复色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半球形玻璃砖,发生折射而分为a 、b 两束单色光,其传播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关系为a b n n >

B .a 、b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关系为a b v v >

C .增大复色光的入射角,b 光先发生全反射

D .用同一单缝装置进行衍射实验,a 光中央亮纹间距比b 光的宽

17.用某单色光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若把其中一条缝遮住,则在光屏上( ) A .没有任何条纹 B .只有一条亮条纹

C .有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D .有不等间距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18.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以及通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些现象分别属于( ) A .光的干涉、色散和衍射现象 B .光的干涉、衍射和色散现象 C .光的衍射、色散和干涉现象 D .光的衍射、干涉和色散现象

19.如图所示,O 1O 2是半圆柱形玻璃体的对称面和纸面的交线,A 、B 是关于O 1O 2轴等距且平行的两束不同单色细光束,从玻璃体右方射出后的光路如图所示,MN 是垂直于O 1O 2放置的光屏,沿O 1O 2方向不断左右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一个光斑P ,根据该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 .A 光的频率比

B 光的频率高

B.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C.在该玻璃体中,A光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小

D.在该玻璃体中,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

E.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0.在水面下同一深处有两个光源P、Q,它们发出不同的单色光,在水面上观察到P在水面下的深度大于Q,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P光的频率大于Q光

B.P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

C.P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Q光

D.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P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Q光

E.让P光和Q光通过同一单缝装置,P光的衍射现象比较显著

21. OMN为玻璃等腰三棱镜的横截面,a、b两束可见单色光从空气中垂直射入棱镜底面MN,在棱镜侧面OM、ON上反射和折射的情况如图所示,由此可知()

A.棱镜内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小

B.a光的波长比b光的长

C.a光、b光通过同一狭缝发生衍射时,a光的中央亮纹更宽

D.让a光与b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条纹间的距离小于b光

22.抽制高强度纤维细丝时可用激光监控其粗细,如图所示,观察激光束经过细丝时在光屏上所产生的条纹即可判定细丝粗细的变化()

A.这主要是光的干涉现象

B.这主要是光的衍射现象

C.假如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粗

D.假如屏上条纹变宽,表明抽制的丝变细

23.下列关于光现象和声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当光和声音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频率均保持不变,但速度都变大

B.夜晚有风的时候,常听到留有狭缝的窗户发出刺耳的鸣声,这是声音的共振

C.杨氏干涉实验装置的双缝前面各放置一个不同颜色滤光片,则光屏上仍有干涉条纹

D.夜晚路口警示灯是红色的灯光,原因是红光波长比其它可见光长,更易发生衍射24.a、b两种单色光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中射入介质中时,如图所示发现b的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由此可判定( )

A.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B.当光从介质射向空气中,a、b要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分别为C a、C b,则C a

C.在介质中b的速度较大

D.单色光b的频率较低

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牛顿环是由两玻璃表面间的空气薄膜的反射光干涉形成的

B.图甲中换表面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中心暗纹半径不变

C.图乙属于红光的干涉条纹

D.图丙测彩色条纹的成因与图甲相同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光的干涉衍射选择题

1.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光路图可知三棱镜对b光的偏折程度更大,所以b光折射率大,频率高,波长短。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因为,所以,故A错误;

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因 解析: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光路图可知三棱镜对b 光的偏折程度更大,所以b 光折射率大,频率高,波长短。根据光电效应方程:

0K h W E ν=+

因为b a νν>,所以Kb Ka E E >,故A 错误; B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l x d

λ?=

因为a b λλ>,所以a b x x ?>?,故B 正确; C .介质中传播速度:

c v n

=

因为b a n n >,所以a b v v >,故C 错误; D .根据光子动量的公式:

h

p λ

=

因为a b λλ>,所以b a p p >,故D 正确。 故选BD .

2.A 【解析】 【分析】

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的干涉。 【详解】

AB .由光路图可知,玻璃对b 光的折射程度较小,则b 的折射率较小,b 光的频率较小,波长较大,根据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

解析:A 【解析】 【分析】

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全反射,光的干涉。 【详解】

AB .由光路图可知,玻璃对b 光的折射程度较小,则b 的折射率较小,b 光的频率较小,波长较大,根据l

x d

λ?=

可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双缝干涉实验,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较

大,A 正确,B 错误; C .根据c

v n

=

可知玻璃砖中b 光的速度较大,C 错误; D .根据1

sin C n

=可知,从玻璃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b 光的临界角较大,D 错误。 故选A 。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当θ角增加到一定值时,b 光发生了全反射,而a 光没发生全反射,可知b 光临界角比a 光小,根据可知,b 光的折射率比a 光大,根据可知在此透光材料中b 光的传播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题意可知,当θ角增加到一定值时,b 光发生了全反射,而a 光没发生全反射,可知

b 光临界角比a 光小,根据1

sin C n

=

可知,b 光的折射率比a 光大,根据c v n =可知在此

透光材料中b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a 光的传播速度,选项A 错误; B .a 光从顶部射出时,也有a 光反射回透光材料之中,选项B 错误;

C .由题意可知

12

PB h R =

+= 可得

22

PA R =

45POA ∠=

PS R ==

在?OPS 中由正弦定理

sin135sin PS OS

OPS

=∠

解得

sin sin

OPS C ∠==

根据

1sin C n

=

可得

n =

选项C 正确;

D .因为b 光的折射率较a 光大,则b 光的频率较大,波长较小,根据

l x d

λ?=

可知,同一装置用a 、b 光做双缝干涉实验,b 光的干涉条纹较小,选项D 错误。 故选C 。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两束激光出现干涉现象,说明两个光束的频率相等,A 错误;

B .由于整个装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A 束激光到达光电探测器的路程逐渐变小,B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两束激光出现干涉现象,说明两个光束的频率相等,A 错误;

B .由于整个装置顺时针方向转动,因此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A 束激光到达光电探测器的路程逐渐变小,B 错误;

C .整个装置加速转动过程中,当C 处出现强光时就是干涉明条纹,C 错误;

D .由于C 处出现了强→弱→强→弱→强的变化,因此两束激光的路程差依次为

130,,,,222

λ

λλλλ,因此变化了2个波长,D 正确。

故选D。

5.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牛顿环实验反映的是光的干涉现象,呈现条纹是由于两个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膜上下表面所反射的光发生了干涉,亮暗条纹相间则与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偶数倍有关,而条纹宽窄的差异

解析:B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牛顿环实验反映的是光的干涉现象,呈现条纹是由于两个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膜上下表面所反射的光发生了干涉,亮暗条纹相间则与光程差是半波长的奇偶数倍有关,而条纹宽窄的差异,则是空气膜变化率的不同所导致的:变化率越大,光程差半波长的奇偶数倍更替得就越频繁,使得条纹更加密集,从而是条纹看起来更窄。这里应该结合劈尖的知识去理解:越陡,空气膜厚度变化率越大,条纹也随之变密变窄;若换一个曲率半径更大的凸透镜,仍然相同的水平距离但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所以观察到的圆环状条纹间距变大;如果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到的圆环亮纹间距变大;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AD错误。

故选BC。

点睛:此题要理解牛顿环的产生机理:从空气层的上下表面反射的两列光为相干光,当光程差为波长的整数倍时是亮条纹,当光程差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是暗条纹。使牛顿环的曲率半径越大,相同的水平距离使空气层的厚度变小,所以观察到的圆环状条纹间距变大。

6.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即d变小,则干涉条纹间距减大,故A正确;

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知,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即l减小,干涉

解析: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l

x

d

λ

=知,减小双缝间的距离,即d变小,则干涉条纹

间距减大,故A正确;

B.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l

x

d

λ

=知,减小双缝到屏的距离,即l减小,干涉条纹

间距减小.故B错误;

C.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l

x

d

λ

=知,将绿光换为红光,波长变长,则干涉条纹间

距变大.故C正确;

D. 因为

c

v

n

=,所以

c

f

λ=

则光进入水中的波长

'v c

f nf n

λ

λ===

光进入水中波长变短,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

l

x

d

λ

=知,波长变短,则干涉条纹

间距变小.故D错误.

7.ABE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波长一定,不会出现干涉条纹重合,故A正确;B.薄膜干涉形成的条纹是膜的上下表面的发射光干涉产生,故B正确;

C.当AB之间某处上下反

解析:ABE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入射光C应采用单色光,波长一定,不会出现干涉条纹重合,故A正确;

B.薄膜干涉形成的条纹是膜的上下表面的发射光干涉产生,故B正确;

C.当AB之间某处上下反射光的光程差为入射光的半波长奇数倍时,对应条纹是暗条纹,故C错误;

D.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等,明条纹右偏说明被检查表面上有凸起,故D错误;

E.薄膜干涉是等厚干涉,即明条纹处空气膜的厚度相等,明条纹左偏说明被检查表面上有凹陷,故E正确。

故选ABE 。

8.ACE 【解析】 【详解】

A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可知,空气中各点有相同的振动频率,故A 正确;

B .水波在水面上传播时,水面上各点不会随着波传播方向而移动,故B 错误;

C .声波容易

解析:ACE 【解析】 【详解】

A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可知,空气中各点有相同的振动频率,故A 正确;

B .水波在水面上传播时,水面上各点不会随着波传播方向而移动,故B 错误;

C .声波容易绕过障碍物传播是因为声波波长较长,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 正确;

D .当两列波发生干涉时,如果两列波波峰在某点相遇时,则该质点位移此时最大,然后会变小,当平衡位置相遇时,则位移为零,故D 错误;

E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d

x L

λ?=,可知,为了增大干涉条纹间距,可将蓝光换成红光,即波长变长,故E 正确。 故选ACE 。

9.BCE 【解析】 【详解】

A .在真空中所有光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故A 错误;

BC .由光路图可知,光的偏折程度较小,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玻璃三棱镜对光的折射率小,对光的折射率大;折射率越大,频率越

解析:BCE 【解析】 【详解】

A .在真空中所有光的传播速度都等于光速c ,故A 错误;

BC .由光路图可知,a 光的偏折程度较小,b 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玻璃三棱镜对a 光的折射率小,对b 光的折射率大;折射率越大,频率越大,波长越小,则知a 光的频率比b 光的小,a 光的波长比b 光的大,故B 、C 正确;

D .当改变光束在左侧面的入射方向使入射角逐渐变小时,光在右侧面的入射角逐渐增

大,由

1

sin C

n

=分析知,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所以随着入射角逐渐增大,b

光先发生全反射,则b光先消失,故D错误;

E.根据条纹间距公式

L

x

d

λ

?=可知,由于a光的波长大于b光,所以a光的条纹间距大于

b光,故E正确;

故选BCE。

10.BC

【解析】

【详解】

由光路图分析可知,第一次折射时,b光的折射角较大,而入射角相等,根据折射率公式得知,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较小,波长较长。

A. b光的折射率较小,由公式得知,在雨滴中传

解析:BC

【解析】

【详解】

由光路图分析可知,第一次折射时,b光的折射角较大,而入射角相等,根据折射率公式

sin sin i

n

r

=得知,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较小,波长较长。

A. b光的折射率较小,由公式

c

v

n

=得知,在雨滴中传播,a光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b光,

故A错误;

B.b光的折射率较小,以相同角度斜射到同一玻璃板透过平行表面后,b光侧移量小,a光侧移量大。故B正确;

C.b光的折射率较小,则临界角大,不容易发生全反射,以相同的入射角从水中射入空气,在空气中只能看到一种光时,一定是b光。故C正确。

D.b光的折射率较小,频率较小,波长较长,再根据干涉条纹间距公式

L

x

d

λ

=,那么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D错误。

11.AD

【解析】

【详解】

A.据题意,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选项A正确;B.单色光a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据v=可知,在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度较小,故选项B错误;

解析:AD

【解析】

【详解】

A.据题意,通过平行玻璃砖的光,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故选项A正确;

B.单色光a偏折程度较大,则a光的折射率较大,据v=c

n

可知,在介质中a光的传播速

度较小,故选项B错误;

C.据sin C=1

n

可知,a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故选项C错误;

D.a光折射率较大,a光的波长较小,又据Δx=L

d

λ可知,a光进行双缝干涉实验时条纹

间距较小,故选项D正确。

12.C

【解析】

【详解】

A.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v=cn,其中n是折射率,由于蓝光折射率大于红光折射率,所以蓝光传播速度比红光慢,不符合题意;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才会发生全发射,空气属于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其中n是折射率,由于蓝光折射率大于红光折射率,所以

蓝光传播速度比红光慢,不符合题意;

B.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时,才会发生全发射,空气属于光疏介质,而玻璃属于光密介质,不会发生全发射,不符合题意;

C.视深h与实际深度H关系为:,所以鱼的实际深度比看到的要深,符合题意;D.条纹间距,由于红光波长大于蓝光波长,所以红光得到的条纹间距较宽,不符

合题意。

13.ABD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a光的偏折程度小于b光的偏折程度,则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故A正确;

B.由公式分析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传播速度大,B正确;

C.

解析:ABD

【解析】

【详解】

A.由图知,a光的偏折程度小于b光的偏折程度,则知玻璃对a光的折射率比对b光的小,故A正确;

B.由公式

c

v

n

=分析知,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比b光的传播速度大,B正确;

C.根据几何知识知,光线射到玻璃砖的下表面时入射角等于上表面的折射角,由光路可逆性原理可知,a光一定能从下表面射出,不可能发生全反射.故C错误.

D.a、b光的波长均大于紫外线的波长,但在真空中的速度均等于紫外线的传播速度,都是c,故D正确.

E.a、b光的折射率不同,则频率不同,不可能发生干涉,故E错误.故

选ABD.

【点睛】

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判断折射率的大小,由

c

v

n

=分析光在玻璃中传播速度的大小,根据

光路可逆性分析a光在玻璃砖的下表面上能否发生全反射.发生干涉的条件是两束光的频率相同.

14.B

【解析】

【详解】

由光路图可知,b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b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v=c/n,b光在水中传播的速度较小,故A错误.因为b光的折射率较大,则频率较大,波长较小,根据△x=λ知,a光的干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由光路图可知,b光的偏折程度较大,则b光的折射率较大,根据v=c/n,b光在水中传播

的速度较小,故A错误.因为b光的折射率较大,则频率较大,波长较小,根据△x=L d λ

知,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条纹间距宽度是均匀的.故B正确.a 光波长大,则用同一单缝衍射实验装置分别以a、b光做实验时,a光的衍射现象更加明显,选项C错误;根据sinC=1/n知,b光的临界角较小,故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光的折射,通过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出折射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折射率、频率、波长、临界角、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等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活运用.15.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由图可知: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光的折射率,则a光的频率大

于b 光的频率;据知,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据知,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C .由图可知: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则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据=

c

λν

知,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据c

v n

=

知,在玻璃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故AB 两项正确,C 项错误;

D .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因为a 光的折射率大,则折射光线a 首先消失,故D 正确;

E .a 光的波长小于b 光的波长,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E 错误。 故选ABD 。

1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光的偏折程度可知玻璃对光的偏折程度较大,所以折射率,A 正确;

B .根据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可知,B 错误;

C .根据全反射定律可知光的临界角小,所以增大复色光的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光的偏折程度可知玻璃对a 光的偏折程度较大,所以折射率a b n n >,A 正确;

B .根据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c

v n

=可知a b v v <,B 错误; C .根据全反射定律1

sin C n

=可知a 光的临界角小,所以增大复色光的入射角,a 光先发生全发射,C 错误;

D .a 光的折射率大,频率高,根据c f λ=可知a 光的波长短,所以用同一单缝装置进行衍射实验,a 光中央亮纹间距比b 光的窄,D 错误。 故选A 。

17.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属于单缝衍射,那么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大,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双缝干涉的图样是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所有条纹宽度相同且等间距,若将其中一个缝封住,属于单缝衍射,那么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越暗,而波长越大,中央亮条纹越粗,故D正确,ABC错误.

【点晴】

根据单缝衍射条纹是中间亮条纹明亮且宽大,越向两侧宽度越小,而波长越大,中央亮条纹越粗进行判断.

18.A

【解析】

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这是薄膜干涉;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这是色散;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是单缝衍射.

解析:A

【解析】

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呈现的彩色,这是薄膜干涉;瀑布在阳光下呈现的彩虹,这是色散;过狭缝观察发光的日光灯时看到的彩色条纹,这是单缝衍射.

19.BDE

【解析】

AB、B光的偏折程度比A光大,则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说明B光的频率较大,由知,A光的波长较长,所以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B 正确,A错误;

CD、根据和临界角公式得,

解析:BDE

【解析】

AB、B光的偏折程度比A光大,则B光的折射率大于A光的折射率,说明B光的频率较大,由知cλγ

=,A光的波长较长,所以A比B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故B正确,A错误;

CD、根据

C

n

v=和临界角公式

1

sin C

n

=得,A光的折射率较小,所以在该玻璃体中,A光

的速度比B光的速度大,A光的临界角大于B光的临界角,故D正确,C错误;

E 、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分别以A 、B 光做实验,根据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L

x d

λ?=

,知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则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故E 正确; 故选BDE .

【点睛】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通过光的偏折程度比较光的折射率,知道折射率、频率、波长以及光在介质中的速度等大小关系.

20.BCE 【解析】 【详解】

A.据题知,P 光偏折程度比Q 光的小,则水对P 光的折射率比Q 的小,P 光的频率小于Q 光的频率,故A 错误;

B.P 光的频率小于Q 光的频率,由知,在真空中P 光的波长大于Q 光的波长

解析:BCE 【解析】 【详解】

A.据题知,P 光偏折程度比Q 光的小,则水对P 光的折射率比Q 的小,P 光的频率小于Q 光的频率,故A 错误;

B.P 光的频率小于Q 光的频率,由c f λ=知,在真空中P 光的波长大于Q 光的波长,根据

0f c n v f

λλ=

=得光在介质中波长为 0

n

λλ=

λ0是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结合P 光的折射率比Q 的小,可知P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大于Q 光在水中传播的波长,故B 正确; C.水对P 光的折射率比Q 的小,由c

n v

= 分析知P 光在水中传播速度大于Q 光,故C 正确;

D.在真空中P 光的波长大于Q 光的波长,而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成正比,所以P 光条纹间的距离大于Q 光,故D 错误;

E.P 光的波长大于Q 光的波长,则P 光的波动性,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所以让P 光和Q 光通过同一单缝装置,P 光的衍射现象比较显著,故E 正确; 故选BCE 。

21.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光路图看出,光线a 在MO 面上发生了全反射,而光线b 在NO 面上没有发

大学物理教案 光的干涉、衍射与偏振

教学目标 掌握惠更斯-菲涅耳原理;波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特性,了解光弹性效应、电光 效应和磁光效应。 掌握相位差、光程差的计算,会使用半波带法、矢量法等方法计算薄膜干涉、双 缝干涉、圆孔干涉、光栅衍射。 掌握光的偏振特性、马吕斯定律和布儒斯特定律,知道起偏、检偏和各种偏振光。 教学难点 各种干涉和衍射的物理量的计算。 第十三章 光的干涉 一、光线、光波、光子 在历史上,光学先后被看成“光线”、“光波”和“光子”,它们各自满足一定的规律或方程,比如光线的传输满足费马原理,传统光学仪器都是根据光线光学的理论设计的。当光学系统所包含的所有元件尺寸远大于光波长时(p k =h ),光的波动性就难以显现,在这种情况下,光可以看成“光线”,称为光线光学,。光线传输的定律可以用几何学的语言表述,故光线光学又称为几何光学。光波的传输满足麦克斯韦方程组,光子则满足量子力学的有关原理。让电磁波的波长趋于零,波动光学就转化为光线光学,把电磁波量子化,波动光学就转化为量子光学。 二、费马原理 光线将沿着两点之间的光程为极值的路线传播,即 (,,)0Q P n x y z ds δ=? 三、光的干涉 光矢量(电场强度矢量E )满足干涉条件的,称为干涉光。类似于机械波的干涉,光的干涉满足: 222010*********cos()r r E E E E E ??=++- 1020212cos()r r E E ??-称为干涉项,光强与光矢量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上式可改写为: 12I I I =++ (1-1) 与机械波一样,只有相干电磁波的叠加才有简单、稳定的结果,对非干涉光有: 1221,cos()0r r I I I ??=+-= 四、 相干光的研究方法 (一)、光程差法 两列或多列相干波相遇,在干涉处叠加波的强度由在此相遇的各个相干波的相位和场强决定。 能够产生干涉现象的最大波程差称为相干长度(coherence length)。 设光在真空中和在介质中的速度和波长分别为,c λ和,n v λ,则

《波的干涉和衍射》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波的干涉和衍射》高中物理优秀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条件、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都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波在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线弯曲,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背后继续转播,这种现象就叫做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露出水面的小石头、芦苇的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实验:下面我们用水波槽和小挡板来做,请大家认真观察。 现象:水波绕过小挡板继续传播。将小挡板换成长挡板, 重新做实验: 现象:水波不能绕到长挡板的背后传播。这个现象说明发生衍生的条件与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2)衍射现象的条件 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快小挡板,当中留一狭缝,观察波源发出的水波通过窄缝后怎样传播。 第一、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该变窄缝的宽度(由窄到宽),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观察到的现象:在窄缝的宽度跟波长

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水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参见课本图10-26甲) 在窄缝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在挡板后面的传播就如同光线沿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留下了“阴影区”。(参见课本图10-26乙) 第二、保持窄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由小到大),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在窄缝不变的情况下,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将课本图10-27中的甲、乙、丙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它们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甲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3/10,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5/10,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7/10。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窄缝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 窄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越不明显。窄缝宽度与波长相比非常大时,水波将直线传播,观察不到衍射现象。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衍射测试题 一、光的干涉衍射选择题 1.如图,一束光沿半径方向射向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在玻璃砖底面上的入射角为θ,经折射后射出a、b两束光线,则 A.在玻璃中,a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的传播速度 B.在真空中,a光的波长小于b光的波长 C.玻璃砖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D.若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θ角逐渐变大,则折射光线a首先消失 E.分别用a、b光在同一个双缝干涉实验装置上做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干涉条纹间距 2.如图所示,光源S从水面下向空气斜射一束复色光,在A点分成a、b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水中a光折射率大于b光 B.在水中a光的速度大于b光 C.若a、b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光的临界角较小 D.分别用a、b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光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过绿光),已知红光与绿光的频率、波长均不相等,这时().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他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仍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光亮 D.屏上无任何光亮 4.市场上有种灯具俗称“冷光灯”,用它照射物品时能使被照物品处产生的热效应大大降低,从而广泛地应用于博物馆、商店等处如图所示.这种灯降低热效应的原因之一是在灯泡后面放置的反光镜玻璃表面上镀一层薄膜(例如氟化镁),这种膜能消除不镀膜时玻璃表面反射回来的热效应最显著的红外线.以λ表示红外线的波长,则所镀薄膜的最小厚度应为().

习题25 双缝干涉

一、选择题 1.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为d ,双缝到屏 的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两相邻明纹之间的距离为:( ) (A )nd D λ (B )d D n λ (C )nD d λ (D )nd D 2λ (明纹条件 sin tan x d d d k D θθλ≈== ,k D D x k x d d λλ?=??=,n n λλ=) 2.双缝间距为2 mm ,双缝与幕相距300 cm 。用波长为6000?的光照射时, 幕上干涉条纹的相邻两条纹距离(单位为mm )是( ) (A )4.5 (B )0.9 (C )3.12 (D )4.15 (E )5.18 3.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初级单色光源S 到两缝 1s 2s 距离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 O S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S 的位置仅仅影响中央明纹的位置) 二、填空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使两缝之间的距离增大,则屏幕上干涉条纹间 距 ,若使单色光波长减少,则干涉条纹间距 。(D x d λ?=,都减小) 2.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SS 1=SS 2, 用波长为 λ的光照射双缝1S 和2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 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1 S 和2S 到P 点的光程差为 。若将 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 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光程差sin 3d k δθλλ===,k ’/k=4/3, 则n =λ/λ’=4/3)

中学物理教学法《双缝干涉》实验

1、实验名称:光的双缝干涉、光具盘几何光学演示实验 2、实验目的:解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几何光学、光的干涉、衍射实 验的要求,熟悉光具盘、双缝干涉实验仪的结构、性能,熟练 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培养借助仪器说明 书学习独立使用仪器的能力;体会新型光具盘在设计上的特色 和尚存在的问题 3、实验教学目的:⑴双缝干涉:学会利用双缝干涉原理测量光的 波长;培养严谨的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的习惯。⑵光具盘:学 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4、实验教学要求:认识区分常用几何光学仪器和元件,了解它们 的特点、光路元和用处;本演示实验光路的安装和调整使学生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测量方法。学会利用双缝 干涉原理测量光的波长。学会利用光具盘中的实验仪器验证几 何光学中的基本原理。 5、实验在这一章有什么意义:进一步了解光的性质,明白光的干 涉原理和干涉图样的形成。通过光具盘验证光学的原理可以使 学生更直观地看到这些光学原理所对应的光学现象,理论还要 通过实验说话,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光的波动性。 6、实验仪器:j2515型双缝干涉试验仪、j2501-1型光具盘演示仪、 学生电源。 7、实验原理:⑴双缝干涉:两条靠的很近的平行双缝,能把一个 线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束相干光,当这两列相干光在空间相遇

时,会出现相互加强或相互减弱的现象,即在光程差等于零或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地方,相互加强形成亮点;在光程差等于半波长的奇数倍的地方,相互抵消形成暗点。若在双缝后面置一屏幕,则可以见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⑵光具盘:根据已有光学原理,自行组装光具盘中的光学仪器从而验证所学光学原理对应现象的真实性。 8、 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过程:①按照说明书对实验仪器进行安 装,并进行调节使各部分等高共轴。②在遮光管一端装上观察系统,调节使之出现双缝。③先观察白色光干涉现象,然后观察单色光并记录.④计算。 9、 数据记录 1.红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10.52 10.50 10.52 10.50 10.51 X 7(mm) 22.52 22.54 22.54 22.52 22.53 mm X X L d L d 4171067.66 51.1053.22600200.017-?≈-?=--?=?X ?= 红λ 2.绿光 d=0.200mm L=600mm 游标尺读数 1 2 3 4 平均值 X 1(mm) 9.92 9.90 9.92 9.92 9.915 X 7(mm) 19.52 19.52 19.54 19.54 19.53 mm L d L d 4171034.56 915.953.196002.017-?≈-?=-X -X ?=?X ?=绿λ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高中物理-光的干涉 知识梳理 1.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干光源:让一束_____________的单色光(如红色激光束)投射到两条相距很近的平行狭缝S 1和S 2上,再由狭缝S 1和S 2组成了两个振动情况总是__________的光源,这样的波源被称为相干光源. 3.双缝干涉中,如果入射的是单色光,出现___________的干涉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恰为__________时,在该处将出现亮条纹.当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恰为_________时,在该处将出现暗条纹. 4.条纹间距Δx 与波长λ的关系:用不同波长的光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干涉条纹间的距离Δx 不同,在双缝间距离d 和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 一定的情况下,波长越长,干涉条纹间的距离越__________;用白光做双缝干涉时,得到彩色干涉条纹,这表明组成白光的各单色光的波长,其中红光波长最______________,紫光波长最_________;Δx 、d 、l 及λ间满足:Δx=______________. 疑难突破 推导相邻两条亮纹(或暗纹)间的距离公式 剖析:设两条缝S 1和S 2距离为d ,到光屏的距离为l ,且l d ,P 是S 1S 2的中垂线与屏的交点,P 到S 1、S 2的距离相等.如图13-2-1所示,从S 1、S 2射出的光波到达P 点经过的路程相等,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时到达P 点,它们互相加强,在P 点出现亮条纹,叫做中央亮纹.下面我们研究一下离P 点距离为x 的P 1点的情况,P 1到S 1、S 2的距离分别为r 1、r 2,因此从S 1、S 2发出的光波到达P 1点的路程差为r 2-r 1. 图13-2-1 从图中可以看出: r 12=l 2+(x-2d )2,r 22=l 2+(x+2 d )2 两式相减r 22-r 12=(r 2-r 1)(r 2+r 1)=2dx 由于l>>d ,因此r 2+r 1≈2l. 由r 2-r 1= l d x=kλ(k=0,1,2,…) 可得:x=?=?-k d l r r )(1 2l d ·λ(k=0,1,2, …),该处出现明条纹. 当k=0时,即图中的P 点,S 1、S 2到达P 点的路程差为零,P 一定是振动加强点,出现明纹,又叫中央亮纹. 当k=1时,为第一级明纹……由对称性可知在P 点的下方也有和P 点上方相对称的明纹. 同理,由r 2-r 1=(2k+1) 2λ(k=0,1,2,…) 可得x=(2k+1)l d ·2 λ(k=0,1,2,…),该处出现暗条纹.

杨氏双缝实验实验报告

杨氏双缝干涉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杨氏双缝干涉现象,认识光的干涉。 (2) 了解光的干涉产生的条件,相干光源的概念。 (3) 掌握和熟悉各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钠灯(加圆孔光阑) 2:透镜L 1(f=50mm ) 3:二维架(sz-07) 4:可调狭缝s (sz-27) 5:透镜架(sz-08,加光阑) 6:透镜L 2(f=150mm ) 7:双棱镜调节架(sz-41) 8:双缝 三、实验原理 由光源发出的光照射在单缝s 上,使单缝s 成为实施本实验的缝光源。由杨氏双 缝干涉的基本原理可得出关系式△x= L λ/d ,其中△x 是像屏上条纹的宽度──相邻两条亮纹间的距离,单位用mm ;L 是从第二级光源(杨氏狭缝)到显微镜焦平面的距离,单位用mm ;λ是所用光线的波长,单位用nm ;d 是第二级光源(狭缝)的缝距(间隔),单位用mm 。 9 :延伸架 10:测微目镜架 11:测微目镜 12:二维平移底座(sz-02) 13:二维平移底座(sz-02) 14:升降调节座(sz-03) 15:二维平移底座(sz-02) 16:升降调节座(sz-03)

四、实验步骤 (1)调节各仪器使光屏上出现明显的明暗相间的条纹。 (2)使钠光通过透镜L1汇聚到狭缝s上,用透镜L2将s成像于测微目镜分划板M 上,然后将双缝D置于L2近旁。在调节好s,D和M的mm刻线平行,并适当调窄s之 后,目镜视场出现便于观察的杨氏条纹。 (3)用测微目镜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x,用米尺测量双缝至目镜焦面的距离L,用显微镜测量双缝的间距d,根据△x=Lλ/d计算钠黄光的波长λ。 五:数据记录与处理 数据表如下: M/条x1(mm)x2(mm x(mm)λ(mm) r1(cm) r2(cm) d1(mm) d2(mm) r(cm) d(mm) r的平均值:d的平均值: 根据公式△x=L*λ/d求得λ(如表所示),最后求得λ的平均值为 六:误差分析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 夯基达标 1.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块遮光板上,板上有一个能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地变小直到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先后出现( ) A.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直到光斑消失 B.由大到小的三角形亮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C.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直至黑白条纹消失 D.由大到小的三角形光斑,小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 思路解析: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光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或小孔比波长要小或相差 不多,由于光波波长很短,约在10-7 m 的数量级上,在三角形孔由大到小的改变过程中,光首先 按直线传播,在三角形的大小和光波相差不多时,发生光的衍射,呈现彩色条纹,直到三角形闭合,条纹消失,故选D. 答案:D 2.如图13-5-2所示,a 、b 为两束平行单色光.当它们以相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水中时,发现b 的折射角小于a 的折射角,由此可判断( ) 图13-5-2 A.单色光b 的频率较低 B.b 在水中的速度较小 C.a 比b 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 D.a 在水中波长较大 解析:由题意可知:a 的折射率小于b,即n A <n B ,所以f A <f B ,即A 错.由n c v = 得:v A >v B ,B 对.依f c =λ知λA >λB .C 对.又由λ水=fn c 知:λ′A >λ′B ,故D 也对. 答案:BCD 3.对于光的衍射现象的定性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以跟光波波长相比甚至比波长还要小的时候,才能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B.光的衍射现象是光波相互叠加的结果 C.光的衍射现象否定了光的直线传播的结论 D.光的衍射现象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 解析:光的干涉现象和衍射现象无疑地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而小孔成像说明光沿直线传播,而要出现小孔成像,孔不能太小,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只是近似的,只有在光波长比障碍物小的情况下,光才可以看作是直进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和直线传播是不矛盾的,它们是在不同条件下出现的两种现象,故上述选项中正确的是A 、B 、D. 答案:ABD 4.在单缝衍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入射光由黄色换成绿色,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B.使单缝宽度变小,衍射条纹间距变窄

高中物理选修3-4教学设计4:13.3 光的干涉教案

13.3光的干涉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国内以往教材对光的教学都是按光学的两大分支——利用几何学的概念和方法研究光的传播规律的几何光学和研究光的本性以及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物理光学而分两章进行,两部分教学内容的处理相对独立.新课标下的光学教材,突出“光的本性”这条主线,将两部分内容整合为一,全章教材内容编排灵动活跃,贴近光学研究高新理念与成果,具有时代气息. 2.教材将《光的干涉》安排在学生可感知的光折射现象研究(第1 节)之后,意在建立有层次的光本性认知平台.在光折射现象研究中得到折射定律后,教材及时引导学生作深层思考:从实验中得出的折射定律1 212sin sin n θθ=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是否可以 推测光可能是一种波?“光线”是否应该是光波的波线?为将对光的认知同化至波的图式中去作了自然的铺垫,这样的编排与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也顺乎人类对光本性认识的进程. 3.本节围绕波的特征现象之一 ——光的干涉的研究展开,以完成“光是一种波”的推理与同化.教材着力于展示典型的光干涉实验及光干涉现象,分析光干涉图样的规律及发生光干涉的条件.教材贯穿了如下的科学方法: 不完整的事实(折射定律1 212sin sin n θθ=与从惠更斯原理得出的结论形式一致) ↓ 假说(光是一种波) ↓ 可检验的依据(是波就会干涉) ↓ 新事实的检验(双缝干涉图样)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大多在生活中没有光的干涉现象的体验,但通过高中物理学习,已有水波、声波等机械波干涉的经验与理论,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构建新知识框架的能力,可以从已感知的机械波干涉现象与规律延伸至待认定的光是波的推想.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精)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双缝干涉实验原理. 2.观察双缝干涉图样,掌握实验方法.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培养工作中的合作精神. 2.耐心细致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 L 、d 、λ的准确测量. ●教学难点 “故障”分析及排除.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弄清测量原理. 2.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图样测定波长. ●教学用具 双缝干涉仪、光具座、光源、学生电源、导线、滤光片、单缝、双缝、遮光筒、毛玻璃屏、测量头、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基础知识 如图20—29所示,灯丝发出的光,经过滤片后变成单色光,再经过单缝S 时发生衍射,这时单缝S 相当于一单色光源,衍射光波同时达到双缝S 1和S 2之后,再次发生衍射,S 1、S 2双缝相当于两个步调完全一致的单色相干光源,通过S 1、S 2后的单色光在屏上相遇并叠加,当路程差P 1S 2-P 1S 1=k λ(k =0、1、2…)时,在P 1点叠加时得到明条纹,当路程差P 2S 2-P 2S 1= (2k +1)· 2 (k =0、1、2…)时,在P 2点叠加时得到暗条纹.相邻两条明条纹间距Δx ,与入射光波长λ,双缝S 1、S 2间距d 及双缝与屏的距离L 有关,其关系式为:Δx =d L λ,只要测出L ,d ,Δx ,根据这一关系就可求出光波波长λ.

若不加滤光片,通过双缝的光源将是白光,因干涉条纹间距(条纹宽度)与波长成正比,因此在亮纹处,各种颜色的光宽度不同,叠加时不能完全重合,从而呈现彩色条纹. 二、测量方法 两条相邻明(暗)条纹间的距离Δx 1用测量头测出.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课本图实—3),转动手轮,分划板会左、右移动.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心(课本图实—4),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向一侧移动,当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相邻的明条纹中心时,记下手轮上的刻度数a 2,两次读数之差就是相邻两条明条纹间的距离,即Δx =|a 1-a 2|. Δx 很小,直接测量时相对误差较大,通常测出n 条明条纹间距离a ,再推算相邻两条明(暗)条纹间的距离,即条纹宽度Δx =1 n a . 三、学生活动 1.观察双缝干涉图样 (教师指导学生按步骤进行测量,也可引导学生先设计好步骤,分析研究后再进行,教师可将实验步骤投影) 步骤:(1)按课本图实—2,将光源、单缝、遮光管、毛玻璃屏依次安放在光具座上. (2)接好光源,打开开关,使灯丝正常发光. (3)调节各器件的高度,使光源灯丝发出的光能沿轴线到达光屏. (4)安装双缝,使双缝与单缝的缝平行,二者间距约5~10 cm. (5)放上单缝,观察白光的干涉条纹. (6)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干涉条纹.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安装测量头,调节至可清晰观察到干涉条纹. (2)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某条亮条纹的中央,记下手轮上的读数a 1,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动;记下移动的条纹数n 和移动后手轮的读数a 2,a 1与a 2之差即为n 条亮纹的间距. (3)用刻度尺测量双缝到光屏间距离L . (4)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d (这一步也可省去,d 在双缝玻璃上已标出) (5)重复测量、计算,求出波长的平均值. (6)换用不同滤光片,重复实验. 四、实验过程中教师指导 (1)双缝干涉仪是比较精密的实验仪器,实验前教师要指导学生轻拿轻放,不要随便拆分遮光筒,测量头等元件,学生若有探索的兴趣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滤光片、单缝、双缝、目镜等会粘附灰尘,要指导学生用擦镜纸轻轻擦拭,不用其他物品擦拭或口吹气除尘. (3)指导安装时,要求学生注意调节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的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并使单缝、双缝平行且竖直,引导学生分析理由. (4)光源使用线状长丝灯泡,调节时使之与单缝平行且靠近. (5)实验中会出现像屏上的光很弱的情况.主要是灯丝、单缝、双缝、测量头与遮光筒不共轴线所致;干涉条纹的清晰与否与单缝和双缝是否平行很有关系.因此(3)(4)两步要求应在学生实验中引导他们分析,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6)实验过程中学生还会遇到各种类似“故障”,教师要鼓励他们分析查找原因.

高中物理 光的衍射

光的衍射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光的衍射现象,使学生对光的波动性有进一步的了解. 2.了解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及衍射图样与波长、缝宽的定性关系. 3.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表述物理现象,概括其规律特征的能力,学生亲自做实验培养学生动手的实践能力. 4.通过对“泊松亮斑”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理论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实验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 二、重点、难点分析 1.通过众多的光的衍射实验事实和衍射图片来认识光的波动性.2.光的衍射现象与干涉现象根本上讲都是光波的相干叠加. 3.正确认识光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教育学生重视实验,重视实践. 三、教具 1.演示水波衍射现象. 频率可调的振源,发波水槽及相应配件,水波衍射图样示意挂图.2.演示光的单缝、圆孔衍射现象. 光的干涉、衍射演示仪,激光干涉、衍射演示仪(及相关的配件),单丝白炽灯、红灯、蓝色灯,自制的单缝衍射片,光波圆孔衍射管,游标卡尺. 3.演示泊松亮斑,激光发生器,小圆屏. 四、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 光的干涉现象反映了光的波动性,而波动性的另一特征是波的衍射现象,光是否具有衍射现象呢? 提出问题: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 演示水波的衍射现象,让学生回答并描述衍射现象的特征,唤起学生对机械波衍射的回忆,然后再举声波的衍射例子.指出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通过衍射把能量传到阴影区域,能够发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障碍物或孔的尺寸跟波长差不多. 水波、声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那么光是否也会产生衍射现象?若会产生,那么衍射图样可能是什么样呢? (二)光的单缝衍射 (1)单缝衍射实验. 教师用光的干涉、衍射仪做单色光的单缝衍射,或用激光源来做单缝衍射实验.实验过程中展示缝较宽时:光沿着直线传播,阴影区和亮区边界清晰;减小缝宽,在缝较狭时:阴影区和亮区的边界变得模糊;继续减小缝宽光明显地偏离直线传播进入几何阴影区,屏幕上出现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 (2)简单分析衍射的形成. 展示衍射现象实验示意图,当光传播到狭缝时,可把狭缝S看成许许

徐州市《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含答案)

徐州市《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含答案) 一、光的干涉 衍射 选择题 1.如图所示,a 、b 两束光以不同的入射角由介质射向空气,结果折射角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在该介质中的折射率比a 小,在介质中波速大于a 光 B .若用b 做单缝衍射实验,要比用a 做中央亮条纹更宽 C .用a 更易观测到泊松亮斑 D .做双缝干涉实验时,用a 光比用b 光两相邻亮条纹中心的距离更大 2.如图所示,光源S 从水面下向空气斜射一束复色光,在A 点分成a 、b 两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a 光折射率大于b 光 B .在水中a 光的速度大于b 光 C .若a 、b 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发生全反射时,a 光的临界角较小 D .分别用a 、b 光在同一装置上做双缝干涉实验,a 光产生的干涉条纹间距小于b 光 3.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特殊圆柱形透光材料圆柱体部分高度为 2 R ,顶部恰好是一半球体,底部中心有一光源s 向顶部发射一束由a 、b 两种不同频率的光组成的复色光,当光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变大时,出射点P 的高度也随之降低,只考虑第一次折射,发现当P 点高度h 降低为 12 2 R +时只剩下a 光从顶部射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在此透光材料中a 光的传播速度小于b 光的传播速度 B .a 光从顶部射出时,无a 光反射回透光材料

C.此透光材料对b光的折射率为1042 D.同一装置用a、b光做双缝干涉实验,b光的干涉条纹较大 4.彩虹是由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形成。彩虹形成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一束白光L由左侧射入水滴,a、b是白光射入水 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的两条出射光线(a、b是单色光)。下列关于a光与b光的 说法正确的是() A.水滴对a光的折射率小于对b光的折射率 B.a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b光在水滴中的传播速度 C.用同一台双缝干涉仪做光的双缝干涉实验,a光相邻的亮条纹间距大于b光的相邻亮条 纹间距 D.a、b光在水滴中传播的波长都比各自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要长 5.把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弯曲表面压在另一个玻璃平画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射入如图(甲),这时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同心圆如图(乙).这个现象是牛顿首先发现的,这些同 心圆叫做牛顿环,为了使同一级圆环的半径变大(例如从中心数起的第二道圆环),则应 ( ) A.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大 B.将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变小 C.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 D.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照射 6.关于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当波源与观测者相互靠近时,观测者接收到的振动频率大于波源发出波的频率 B.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用紫光作为光源,遮住其中一条狭缝,屏上将呈现间距相等的条纹 C.某人在水面上方观察水底同位置放置的红、黄、绿三盏灯时,看到绿灯距水面最近D.照相机镜头前的增透膜、信号在光导纤维内的传播都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E.电磁波与声波由空气进入水中时,电磁波波长变短,声波波长变长 7.如图所示,a、b两束不同频率的单色光光束,分别从图示位置平行地由空气射向平静 的湖面,湖底面水平且铺有反射材料,两束光经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后,一起从湖面O处 射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中物理波的衍射和干涉教案

波的干涉和衍射教案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波的叠加原理,知道什么是波的干涉条件、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知道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干涉现象、波的衍射现象都是波所特有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条件、干涉现象和干涉图样、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教学难点:波的干涉图样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 教学教具:长绳、发波水槽(电动双振子)、音叉 (一)引入新课 大家都熟悉“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物理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原来波遇到狭缝、小孔或较小的障碍物时会产生一种特有得现象,这就是波的衍射。 (二)进行新课 波在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波线弯曲,偏离原来的直线方向而绕到障碍物的背后继续转播,这种现象就叫做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 (1)波的衍射: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哪些现象是波的衍射现象?(在水塘里,微风激起的水波遇到露出水面的小石头、芦苇的细小的障碍物,会绕过它们继续传播。) 实验:下面我们用水波槽和小挡板来做,请大家认真观察。现象:水波绕过小挡板继续传播。将小挡板换成长挡板, 重新做实验: 现象:水波不能绕到长挡板的背后传播。这个现象说明发生衍生的条件与障碍物

的大小有关。 (2)衍射现象的条件 演示:在水波槽里放两快小挡板,当中留一狭缝,观察波源发出的水波通过窄缝后怎样传播。 第一、保持水波的波长不变,该变窄缝的宽度(由窄到宽),观察波的传播情况有什么变化。观察到的现象:在窄缝的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水波绕到挡板后面继续传播。 在窄缝的宽度比波长大得多的情况下,波在挡板后面的传播就如同光线沿直线传播一样,在挡板后面留下了“阴影区”。 第二、保持窄缝的宽度不变,改变水波的波长(由小到大),将实验现象用投影仪投影在大屏幕上。可以看到:在窄缝不变的情况下,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 将课本图10-27中的甲、乙、丙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它们是做衍射实验时拍下的照片。甲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3/10,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5/10,丙中波长是窄缝宽度的7/10。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窄缝宽度跟波长相差不多时,有明显的衍射现象。 窄缝宽度比波长大得多时,衍射现象越不明显。窄缝宽度与波长相比非常大时,水波将直线传播,观察不到衍射现象。 结论:只有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时,才能观察到明显的衍射现象。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的特有现象。 2、波的叠加 我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将两块石子投到水面上的两个不同地方,会激起两列圆形水波。们相遇时会互相穿过,各自保持圆形波继续前进,与一列水波单独传播时的情形完全一样,这两列水波互不干扰。 3、波的干涉 一般地说,振动频率、振动方向都不相同的几列波在介质中叠加时,情形是很复杂的。我们只讨论一种最简单的但却是最重要的情形,就是两个振动方向、振动频率都相同的波源所发出的波的叠加。 演示:在发波水槽实验装置中,振动着的金属薄片AB,使两个小球S 1、S 2 同步地上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题

高中物理-光的衍射练习题 基础·巩固 1.肥皂泡在太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露珠在太阳光照射下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通过狭缝观看太阳光时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光的干涉光的色散光的衍射 2.凡是波都具有衍射现象,而把光看作直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使光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可与光波长相比或比光波长小3.试回答下列各现象分别属于哪种现象? (1)通过狭缝看日光灯的周围有彩色条纹,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2)阳光下的肥皂泡表面呈现出彩色花纹,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3)通过放大镜看物体的边缘是彩色的,这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4)光学镜头上涂一层增透膜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减少光的反射损失; (5)通过尼龙织物看白炽灯丝周围呈现彩色,是_______________现象. 解析:根据物体产生干涉和衍射的现象,产生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判断. 答案:衍射干涉色散干涉衍射 4.如图13-5-5所示,甲、乙是单色光通过窄缝后形成的有明暗相间条纹的图样,则下列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图13-5-5 A.甲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乙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 B.甲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乙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 C.甲、乙都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图样 D.甲、乙都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图样 解析:由干涉图样和衍射图样可知,甲是光通过单缝形成的衍射图样,乙是光通过双缝形成的干涉图样,A选项正确. 答案:A 5.关于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3-5-6 A.衍射现象中条纹的出现是光叠加后产生的后果 B.双缝干涉中也存在着光的衍射现象 C.一切波都很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D.影的存在是一个与衍射现象相矛盾的客观事实 解析:衍射图样是很复杂的光波叠加现象,双缝干涉中光通过狭缝时均发生衍射现象,一般

嘉兴市《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含答案)

嘉兴市《光的干涉 衍射》测试题(含答案) 一、光的干涉 衍射 选择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a λ和b λ的两种单色光射入三棱镜,经折射后射出两束单色光a 和 b ,则这两束光( ) A .照射同一种金属均有光电子逸出,光电子最大初动能Ka Kb E E > B .射向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其干涉条纹间距a b x x ?>? C .在水中的传播速度a b v v < D .光子动量a b p p < 2.明代学者方以智在《阳燧倒影》中记载:“凡宝石面凸,则光成一条,有数棱则必有一面五色”,表明白光通过多棱晶体折射会发生色散现象.如图所示,一束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两束单色光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增大入射角i ,则b 光最先消失 B .在该三棱镜中a 光波速小于b 光 C .若a 、b 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则屏上a 光的条纹间距比b 光宽 D .若a 、b 光分别照射同一光电管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a 光的遏止电压高 3.如图所示,a 、b 和c 都是厚度均匀的平行玻璃板,a 和b 、b 和c 之间的夹角都为β,一细光束由红光和蓝光组成,以入射角θ从O 点射入a 板,且射出c 板后的两束单色光射在地面上P 、Q 两点,由此可知( ) A .射出c 板后的两束单色光与入射光不再平行 B .射到Q 点的光在玻璃中的折射率较大 C .射到P 点的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较大,波长较长

D.若射到P、Q两点的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发生干涉现象,则射到P点的光形成干涉条纹的间距较小 4.把一个上表面是平面下表面是凸面的凸透镜压在一块平面玻璃上,让单色光从上方垂直射入,从上往下看凸透镜,可以看到亮暗相间的圆环状条纹() A.圆环状条纹是光经凸透镜上下两个玻璃表面之间反射引起的千涉造成的 B.圆环状条纹是两个玻璃表面之间的空气膜引起的薄膜干涉造成的 C.如果将凸透镜的凸面曲率半径增大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到的圆环亮纹间距变大D.如果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照射而其它条件保持不变,观察到的圆环亮纹间距变小5.如图所示,一束由两种色光混合的复色光沿PO方向射向一上下表面平行的厚玻璃砖的上表面,得到三束光线Ⅰ、Ⅱ、Ⅲ,若玻璃砖的上下表面足够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束Ⅰ仍为复色光,光束Ⅱ、Ⅲ为单色光 B.玻璃对光束Ⅲ的折射率大于对光束Ⅱ的折射率 C.改变α角,光束Ⅰ、Ⅱ、Ⅲ仍保持平行 D.通过相同的双缝干涉装置,光束Ⅱ产生的条纹宽度大于光束Ⅲ的宽度 6.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 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光的频率比b光小 B.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 C.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 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b光小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单摆在周期性外力作用下做受迫振动,其振动周期与单摆的摆长无关 B.线性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恒定的磁场,线性变化的磁场一定产生恒定的电场

波的衍射和干涉

第十二章机械波 选修3-4 12、4波得衍射与干涉 【自主预习】 1.波可以________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得衍射.衍射就是波________得现 象.__________都能发生衍射现象,只就是有得明显,有得不明显而己.波得直线传播只 就是在衍射不明显时得近似. 2.只有当缝、孔得宽度或障碍物得尺寸跟波长________________,或者________________ 时,才能观察到明显得衍射现象. 3.几列波相遇时能够保持各自得________________,继续传播,即各自得波长、频率等________________.几列波相遇时,在它们重叠得区域里,介质得质点同时参与这几列波引起得振动,质点得位移等于几列波单独传播时引起得位移得__________,这就就是波得叠加. 4.频率相同得两列波叠加时,某些区域得________________、某些区域得 ________________,这种现象叫做波得干涉.产生干涉得两个必要条件:两列波得频率必须________,两个波源得相位差必须________________.一切波都能发生干涉,干涉也就是波所________得现象. 5.关于波得衍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某些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 B.某些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 C.一切波在一定条件下才有衍射现象 D.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 6.下列现象属于波得衍射现象得就是() A.在空旷得山谷里喊叫,可以听到回声 B.“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C.“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D夏日得雷声有时轰鸣不绝 7.关于波得叠加与干涉,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两列频率不相同得波相遇时,因为没有稳定得干涉图样,所以波没有叠加 B.两列频率相同得波相遇时,振动加强得点只就是波峰与波峰相遇得点 C.两列频率相同得波相遇时,介质中振动加强得质点在某时刻得位移可能就是零 D.两列频率相同得波相遇时,振动加强得质点得位移总就是比振动减弱得质点得位移大【自主预习】答案: 1.绕过特有一切波 2.相差不多比波长更小 3.运动特征保持不变矢量与 4.振幅加大振幅减小相同保持不变特有 5.D[衍射现象就是波在传播过程中所特有得特征,没有条件,故一切波在任何情况下都有衍射现象,只就是有得明显,有得不明显,故D正确.] 6.B 7.C[两列波相遇时一定叠加,没有条件,A错;振动加强就是指振幅增大,而不只就是波峰与波峰相遇,B错;加强点得振幅增大,仍然在自己得平衡位置两侧振动,故某时刻位移x可以就是振幅范围内得任何值,C正确,D错误.] 【典型例题】 知识点一对波得衍射得理解 【例1】(1)既然衍射就是波得特有现象,也就就是说一切波都会发生衍射现象,为什么一般情况下我们都观察不到衍射现象?

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4)5.1《光的干涉》word学案

学案1 光的干涉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相干光及光产生干涉现象的条件.2.观察光的干涉现象,认识干涉条纹的特点.3.理解双缝实验中明、暗条纹的位置特点.4.了解薄膜干涉现象,知道薄膜干涉条纹的特点. 波的干涉:的两列波叠加,使某些区域的振动加强,某些区域的振动减弱,并且振动加强和振动减弱的区域,这种现象叫波的干涉. 1.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在实验室里成功地观察到了光的干涉. 2.如图1,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的条纹. 图1 3.明暗条纹位置的判断方法 当光从两狭缝到屏上某点的路程差为半波长λ 2的倍(即波长λ的倍)时,光在 这点相互加强,这里出现;当路程差为半波长λ 2的倍时,光在这 点,这里出现暗条纹. 一、双缝干涉 [问题设计] 如图2所示,机械波可以产生波的干涉现象,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如果我们先假设光是一种波,那么按照我们所学的波动知识,光要发生干涉现象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图2 [要点提炼] 1.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图3 (1)双缝干涉的装置示意图 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有光源、单缝、双缝和光屏. (2)单缝屏的作用:获得一个线光源,使光源有唯一的 和振动情况.也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 (3)双缝屏的作用:平行光照射到单缝S 上,后又照射到双缝S1、S2上,这样一束光被分成两束频率相同且振动情况完全一致的相干光. (4)实验现象:①若用单色光作光源,干涉条纹是 的 的条纹. ②若用白光作光源,则干涉条纹是 条纹,且中央条纹是白色的. (5)实验结论:光是一种 2.光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相位相同、振动方向相同.杨氏双缝干涉实 验是靠“一分为二”的方法获得两个相干光源的. 二、明暗条纹位置的判断方法 [问题设计] 机械波发生干涉现象时,形成的图样有什么特点?光发生干涉现象时为什么会出现明暗相间的条 纹? [要点提炼] 屏上某处出现亮、暗条纹的条件 1.出现亮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 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 倍或 倍.即: |PS1-PS2|= = ·λ2 (k =0,1,2,3,…) (k =0时,PS1=PS2,此时P 点位于屏上的O 处,为亮条纹,此处的条纹叫中央亮条纹或零级亮条纹.k 为亮条纹的级数.) 2.出现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 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 倍.即: |PS1-PS2|=(2k -1)·λ2 (k =1,2,3,…) (k 为暗条纹的级数,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二、薄膜干涉 [问题设计] 1.在酒精灯的灯芯上撒一些食盐,灯焰就能发出明亮的黄光.把铁丝圈在肥皂水中蘸一下,让它挂上一层薄薄的液膜.把这层液膜当做一个平面镜,用它观察灯焰的像如图4所示.这个像与直接看到的灯焰有什么不同?如果用白光做实验情况又会如何? 图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