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优秀)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优秀)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优秀)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优秀)

物质的分散系

一、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能用分散系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会判断常见物质中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

3.会书写强酸、强碱和盐的电离方程式

二、重点、难点

重点:胶体的丁达尔效应电解质的电离

难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

三、问题导引(请自学)

1.阅读教材第13页有关内容,记住什么是分散系、分散质和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它们之间的使用方式有哪些?并各举一两例?

3.例举日常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如果没有丁达尔效应地球上将是什么情形?

4.哪些物质是电解质?哪些物质是非电解质?(背过它)

四、学习过程

(一)分散系中的几个概念

分散系

分散质

1、分散系的分类:

思考: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按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以分为气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液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固溶胶,如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胶体:墨水、豆浆、肥皂水、血液、烟、雾、空气、有色玻璃等

3、胶体的性质有等,这是鉴别________和________的常用方法。

思考:胶体为什么比较稳定?

如何使胶体聚沉?

4、常生活中,我们见到过哪些胶体,哪些运用到胶体的性质?试举例说明。

(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的概念:

2、非电解质的概念:

注意: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质、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3)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电解质必须在_________或___________状态下才能导电;(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都是电解质,如_________________等;

(5)酸、碱、盐和金属氧化物、金属氢化物是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和大部分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3、电解质的电离

(1)电离的概念: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NaCl = Na++Cl- H2SO4 = 2H+ + SO42- NaOH = Na+ + OH-

针对性练习: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1)NH 3、CO 2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所以它们都属于电解质; (2)BaSO 4、CaCO 3难溶于水,水溶液几乎不导电,故它们是非电解质 2、写出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

(1)HNO 3 ___ (2)Ca(OH)2 (3)CaCl 2 __ (4)BaSO 4 __ (5) NaHCO 3

五:精讲点拨

1. 分散系具有多样性

溶液是常见的一种分散系,溶质是分散质,溶剂是分散剂

2. 油状物质分散到水中可形成乳浊液;不溶于水的固体分散到水中可形成悬浊液

3. 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胶体内部产生一条光亮“通路”的现象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

4.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六:归纳小结与反思(反思自己课堂上的表现,明确改进措施。)

七:当堂训练

1、下列物质不属于分散系的是( )

A 、 水

B 、 氯化钠溶液

C 、 泥浆

D 、淀粉溶液 2.胶体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丁达尔效应 B.具有吸附性 C.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nm~100nm 之间 3、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 胶体外观不均匀

物质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

(如酸、碱、盐)

(如蔗糖、酒精)

B、胶体分散质粒子不能透过滤纸

C、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

D、胶体不稳定,静置后容易产生沉淀

4、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A、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有丁达尔现象

C、分散质粒子可透过滤纸

D、都为红褐色

5、用特殊方法把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0-9m-10-7m,1nm=10-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 关于电解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

B.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C.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的物质叫电解质

D.电解质是化合物,单质一定不是电解质

7、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Cl溶液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B.固体NaCl不导电,但NaCl是电解质;

C.Cu能导电,所以Cu是电解质;

D.C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CO2是电解质;

E.AgCl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AgCl是非电解质。

F.液态酒精、酒精的水溶液不导电,所以酒精是非电解质

8、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Al3++SO42-B.(NH4)2CO3=2NH4++CO32-

C.Ca(OH)2=Ca2+ + 2OH-D.K2SO4=K2++SO42-

9、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aHCO3==Na++H++CO32-

B、NaHSO4==Na++H++SO42-

C、H2SO4==2H++SO42-

D、KClO3==K++Cl-+3O2-

10、①NaOH溶液②铜丝③熔融NaCl ④蔗糖晶体⑤KCl晶体

⑥稀硫酸⑦乙醇⑧葡萄糖溶液⑨H2SO4⑩硫酸钡

?上述状态下可导电是;

?属于电解质是;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物质的分散系导学案

专题一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 第一课时常见的分散系 目标: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3.学会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的宏观性质。 阅读课本P17-19,填写以下内容: 一、分散系 1.分散系概念:由 (称 )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称 )中形成的。 2.分散系分类:、、,其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一般的分子、原子的直径在10-10米左右) 【思考1】1.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分散系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二、胶体 1.定义:的直径在之间的叫作胶体。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①含义: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的现象。 ②原理:胶体粒子对入射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 ③应用:鉴别胶体与。 (2)吸附性:氢氧化铁胶体的具有吸附性,常用于。 【思考2】在氢氧化铁胶体中,作为分散质的Fe(OH)3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吗?教材P19第一段说“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具有吸附性”,这里的胶粒是什么东西?胶粒为什么会有吸附性? 【思考3】溶液是稳定体系,浊液是不稳定体系,胶体介于稳定体系与不稳定体系之间叫做介稳体系。胶体是介稳体系,其稳定性更趋近溶液,在一定条件下能较稳定的存在。那胶体中胶粒之间为什么不相互吸附而沉降,却具有近似溶液的稳定性呢?学习以下胶体性质后总结回答。 (3)布朗运动:胶体粒子做着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解释:从初中物理得知,布朗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反映。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小颗粒,瞬间受液体或气体分子各方向的撞击不均衡。颗粒越、液体温度越,布朗运动越明显。 (4)电泳现象:胶体粒子选择性吸附阳离子而带上正电荷(或吸附阴离子带上负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会定向移动的现象。同种胶体粒子只吸附同种电荷。 【思考4】已知:Fe(OH)3胶体粒子会选择性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 在如下装置接通电源后,分散系颜色如何变化?(注:氢氧化铁胶体的红 褐色来自氢氧化铁胶体粒子的颜色。) 阴极附近液体颜色_____________;阳极附近液体颜色____________

示范教案(物质的分散系)

物质的分散系 从容说课 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本课时的“物质的分散体系”的内容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物质的存在状态,在原有基础上提升对化学物质的认识,同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准备重要的基础。 从化学学科的知识体系来看,胶体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研究中,是学生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初中已有的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知识,列表比分散系的有关知识。要重视以旧带新,联系已学过的与胶体知识有关的基础,以达到边复习旧知识、边学习新知识的目的。结合实验和列表比较,从观察比较中认识胶体的本质特征。在胶体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记忆难、应用难等问题,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和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归类知识。 具体做法是:以掌握基本概念为主要目的,故采用实验、分析、讨论、归纳的综合教学方法,从气体物质、固体沉淀、溶液、浊液等具体实例,从初中化学学习的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入手,得出分散系、胶体、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教学重点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学难点胶体的本质特征。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图片若干。 三维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的概念。 2.了解胶体的性质;了解胶体的实际应用。 3.掌握胶体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4.掌握胶体的精制方法;理解丁达尔效应。 5.掌握电离的概念。 6.能用物质的分散系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7.让学生欣赏胶体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冬季时,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种景象:早晨大雾笼罩。或在某些地区,经常出现雨后出现晴朗的天空时,常会看见美丽的彩虹。这些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物质的分散体系。 推进新课 板书: 物质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分散系 演示:物品准备:食盐、泥土、植物油、蒸馏水、玻璃棒、三只烧杯。 请三位同学参与演示,老师指导。 生甲将5 g食盐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乙将5 g泥土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丙将5 g植物油溶于100 mL水中,充分搅拌,观察现象。 生甲食盐水是澄清、透明、均一、稳定的溶液。 生乙泥土水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生丙植物油溶于水得到也是浑浊、不透明、不均一、不稳定的液体。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刚才三位同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 生把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起点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在本节课第一课时已经以纯净物的分类为例,介绍了简单分类法,本课时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以混合物的分类为例继续深人学习分类的方法。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仍然体现的是分类的思想。 本节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现象以及胶体的介稳性和胶体的聚沉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并不做具体的展开。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分类的方法。 2.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经过第一章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 3.实验能力的培养。学会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并根据实验探究胶体的一些性质。 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实验、观察、对比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流程 由三位同学配制食盐、泥沙、植物油的溶液分析其共性从而进入今天的课题—分散系,根据分散系和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列举相应实例。根据粒子大小分溶液、胶体、浊液,通过同学举例生活中的胶体,加深对胶体的认识。利用“科学探究”环节使同学更加深入体会胶体的性质与溶液、浊液有着本质的区别。探究2、3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能力。最后,总结本节所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 五、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集体讨论法、讲解讲演法、演示观察法。 学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同学主动积极参与进来,课堂也为满足学生,为学生设计了很多可以参与进来的环节,但可能时间会比较紧凑。所以上课时要注意把握教学时间。

导学案5物质的分散系1

1.根据分 散质微 粒直径 大小,从 本质上 区分各 2.了解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把____________物质分散在__________(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分散质分散于其中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称作__________。例如,泥水混合物中,泥土是分散质,而水就是分散剂。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其中属于稳定体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不稳定体系的是__________。 分散系溶液胶体悬(乳)浊液 分散系粒子的直径??? 分散质粒子的组成?? 外观、稳定性? ? ? ? ? 能否透过滤纸? 能否透过半透膜??? 实例?? 1、下列属于胶体的是 ( ) A.生理盐水 B.泥浆 C.蛋白质溶液 D.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2.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最大的是( ) A.雾 B.石灰乳 C.FeCl3溶液 D.氢氧化铁胶体 3.溶液、胶体和浊液这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是( ) 萧山二中2011级高一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5)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第5课时物质的分散系 编稿教师:孙利亚陈君祺审稿教师:纪丙全沈俊峰编稿时间:2011-9-8

A.是否是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B.能否通过滤纸 C.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D.是否均一、透明、稳定 三、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 ________形成的。 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______________。 2.聚沉:胶体形成沉淀析出的现象。 胶体是电中性的,但胶粒是带电荷的。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容易中和胶粒的电荷而破坏其稳定性,胶体一般会凝聚为沉淀。 其方法主要有:①加热②加入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吸附性 胶体粒子颗粒小,表面积大,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4、明矾净水的作用是() A.除去水中氯离子 B.除去水中钙离子 C.除去水中悬浮物 D.杀死水中细菌 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 )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D.Fe(OH)3溶胶 6、已知土壤胶体带负电,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A.硫酸铵 B、碳酸氢铵 C、硝酸铵 D、氯化铵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丁达尔效应不是胶体特有的现象,溶液与浊液也有 B.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有丁达尔效应,而其他分散系没有 C.胶体粒子的直径小于1 nm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2.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空隙,而浊液的分散质不能。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案 【篇一: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作为一堂实验课,在本堂课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实验,每个结论的得出都来自学生亲手做的实验,而非课本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诱导式的教学。建构理论指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学记中如此说“道而弗索,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意思是:引导学生而不给以牵掣;激励学生而不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结论。引导而不是牵掣,就能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激励而不是强制,学生就能感到学习的快乐;启发而不是代替学生得出结论,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之增长与重组”。胶体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类物质,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这个物质,以及把性质再应用到社会实践中,满足了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也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二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分散系及其分类》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物体系。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所学的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较为陌生的领域,是学生通过分类思想来研究物质、观察物质新的切入点。教科书根据这一特点,结合分类方法介绍了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

学案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案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种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3.了解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 学习重点 分散系的分类,胶体的性质 学习难点 Fe(OH)3胶体的制备,辨别分散系 知识梳理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 概念 把物质分散在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 组成 3. 分类 〔1〕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种分散系: 〔2〕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分类: [思考探究] FeCl3溶液、Fe(OH)3悬浊液、Fe(OH)3胶体的差别 〔1〕三种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范围分别为多少? 〔2〕分散质粒子的结构组成分别是什么? 〔3〕三种分散系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4〕三种分散系中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认知升华] 溶液、胶体、浊液三类分散系的比较

【二】胶体的制备、性质 1. Fe(OH)3胶体的制备 〔1〕实验操作 向中逐滴加入5~6滴,继续煮沸至溶液呈色,停止加热,得到的分散系即为Fe(OH)3胶体。 〔2〕检验

用激光照射Fe(OH)3胶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观察,可看到一条光亮的,这种现象是由于形成的。这种现象叫做。 2. 胶体的性质 介稳性:胶体的稳定性介于和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体系。 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 ,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溶液。 [思考探究] 取少量Fe2O3粉末(红棕色)加入适量盐酸,用此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步骤Ⅰ: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入NaOH溶液。 步骤Ⅱ:在小烧杯中加入20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继续煮沸,即可制得Fe(OH)3胶体。 步骤Ⅲ:取另一小烧杯也加入20 mL蒸馏水,向烧杯中加入1 mL Fe Cl3溶液,振荡均匀后,将此烧杯(编号甲)与盛有Fe(OH)3胶体的烧杯(编号乙)一起放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 步骤Ⅳ:取乙烧杯中少量Fe(OH)3胶体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滴滴加一定量稀盐酸,边滴边振荡。 问题思考: 〔1〕在步骤Ⅰ中能观察到怎样的实验现象?请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在步骤Ⅱ中继续煮沸至什么程度?能否一直加热? 〔3〕在步骤Ⅲ中哪个烧杯会产生丁达尔效应?根据此现象可以区分哪两种分散系? 〔4〕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5〕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盐酸,先产生红褐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红褐色沉淀又溶解,为什么? [认知升华]

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

第12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12.1 平面上点的坐标(1)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抽象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原点、横轴和纵轴等.体会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够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由坐标描点,由点写出坐标; 学习重点: 正确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能由点写出坐标,由坐标描点. 学习难点: 各象限内坐标的符号及各坐标轴上点坐标的特点,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学前准备 1.数轴: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叫做数轴 数轴上的点与______是一一对应.. 2.如图是某班教室学生座位的平面图,请描述小明和王健同学座位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1 2 3 4 5 6 想一想:怎样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 3. 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 (行) (列)

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称为或,习惯上取向为正方向; 竖直的数轴为或,取向为正方向; 两个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4.如何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一个点: (1)以P(-2,3)为例,表示方法为: P点在x轴上的坐标为 ,P点在y轴上的坐标为, P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为(-2,3),记作P(-2,3)强调:X轴上的坐标写在前面。 (2)写出点A、B、C的坐标 (3)描点:G(0,1),H(1,0)(注意区别) 思考归纳:原点O的坐标是(___,____),第二象限 横轴上的点坐标为(___,___), 纵轴上的点坐标为(__,___) 注意: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是一一对应的. 5.象限:(1)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 坐标平面被坐标轴分成四部分, 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注意: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 练一练: 1.点A(-3,2)在第_______象限,点D(-3,-2)在第_______象限,点C( 3, 2) 在 第______象限,点D(-3,-2)在第_______象限,点E(0,2)在______轴上, 点 F( 2, 0) 在______轴上. 2.若点M的坐标是(a,b),且a>0,b<0,则点M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预习疑难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探究活动 (一)师生探究·解决问题 x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说明

《物质的分散系》教学设计 一、学习内容分析 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意见要求: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在此过程中掌握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等进行分类。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了解分散系的含义,知道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鉴别方法。胶体的概念只要求了解其不同于溶液的特性,对胶体的凝聚、布朗运动等不宜扩展。 本课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中物质的分散系,主要内容是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胶体的概念,通过探究活动得出胶体的性质。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和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不同物质的聚集状态的为微观结构和不同性质,为分散系的分类和探究胶体的性质做了铺垫。同样,本节课的学习将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所以本节课在教学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分散系的定义和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分类的方法,如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知道如何利用运用不同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对分散系的分类就容易理解了。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形成的混合物”,结合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进而总结出分散系的概念。这些都为学习本课打下了扎实的

基础。 2、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学生初中时对胶体的接触很少,无法通过探究活动,掌握胶体的性质,不了解因为胶体的直径的散射产生的丁达尔现象,不知道运用胶体的性质区分溶液和胶体,不能发散思维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本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散系的定义和分类,溶液、浊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 2、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能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实际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溶液、悬浊液和乳浊液的概念和性质,总结分散的概念,学生学会 了知识类比推理和信息共同点的概括 2、通过硫酸铜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探究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学生提高了科 学探究的能力,如何运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学会活学活用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胶体性质的丁达尔现象和吸附性,学生树立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实践的意识 2、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增加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 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准备

0157.1.2平面直角坐标系导学案

1. 教室里的座位通常用 m 排n 座表示,如果有一个同学坐在四排五座可以用( 4,5 )来表示,那 么六排五座可以表示为 ,而(3, 6)表示的含义是 。 2. 数轴的三要素是 、 、 。 预习P65--P66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其中 为x 轴或 轴,习惯上取向 为正方向; 称为y 轴或 轴,取向 方向 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位平面直角坐标系的 ______________ 。 4.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 如图,由点A 分布向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M 在x 轴上的坐标是3, 垂足N 在y 轴上的坐标 为4,我们则称带你 A 的横坐标为3,纵坐标 为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 的坐标,记作(3,4),类似地 写出 B 、C 、D 的坐标:B ( ),C ( ),D ( )。 二、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点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 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下列个点: A (4,3), B (-2,3 ), C (-4,-1 ), D ( 2,-2 ) 芦*…. 上. ■ ■ 4 ■ L . y 4 -2 匕丄?L 屮弓-1 \0 t 1 3 T -1 : -4 练习1写出下图中 A B 、C D E 、F 各点的坐标。 七年级 数学学科导学案 编制: 使用时间 __________ 《 平面直角坐标系(1) 》导学案 NO: 015 学习目标 1.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认识并能画出平面 直角坐标系; 2. 能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学习重点 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概念,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 角坐标系; 学习难点 能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小组名 姓名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班级 3.在平面内画两条

物质的分类、分散系、胶体超级详细教案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类的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根据事实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对具体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思考与交流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对知识进行分类的方法是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不同分类方法的优缺点及化学物质的分类 教学过程: 【导入】老师:同学们都有到超市买东西的经历,大超市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你要买一个作业本,你会到哪里寻找?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 学生:因为超市和图书馆里的东西都是按不同的类别摆放好的。 老师:很好,因为人们在将这些物品摆放在货架和书架时对其进行了分类处理,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物以类聚,所以我们能很快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物品。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化学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对于这么多的化学物质和如此丰富的化学变化,人们是怎样认识和研究的呢?同样的运用了分类的方法。那么物质又是怎么被分类的呢?分类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推进】分类法就是把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分组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讨论】运用分类法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呢? 【回答】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讲述】常用的分类方法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单一分类法,单一就是标准唯一。我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就是按照单一分类法进行分类的,同学们还记得是哪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吗? 【回答】就是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讲述】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这是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化合反应的唯一标准,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就是A+B=AB;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就是AB=A+B;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同样用一个简单公式表示

分散系及其分类详细教案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 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教学过程(PPT辅助教学)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几种分类方法呢? 【生】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树状分类法。 【师】很好,我们重点学习了交叉分类法还有树状分类法。那我们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是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一下物质是怎样分的。我们把物质分为了纯净物还有混合物,纯净物又分为了单质还有化合物,单质、化合物又进行了细分对吧。那在物质这颗大树中,纯净物这个树枝长得很茂密,而混合物就有点稀疏了。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关于混合物的知识点,分散系及其分类,让混合物这个枝杈也能很好的开枝散叶下去。 (二)新课教学 【师】那什么叫做分散系呢?请同学们翻开课本25面,认真阅读最后一段,找出找出分散系的概念以及分散系的组成。 【板书】分散系及其分类 【师】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好,请xx同学。【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它是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的。 【师】那分散质和分散剂又是怎样定义的?

【生】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师】很好。(PPT 出概念) 【板书】1.分散系 【PPT 】CuSO 4溶液、泥水 【师】像CuSO 4溶液、泥水,都是分散系,那他们的分散质和分散 剂分别是什么的?CuSO 4溶液,我们是把CuSO 4固体分散在水中的, 所以在这个分散系中,CuSO 4固体是充当了分散质,而水是分散剂; 那泥水就是把泥沙分散在水中,所以泥沙充当了? 【生】分散质。 【师】而水就是? 【生}分散剂。 【师】很好。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空 气的分散质就是氧气、二氧化碳、还有稀有气体,固体小颗粒等等, 而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可能 有同学不明白,为什么不能反过来,氮气为分散质,而氧气这些为分 散剂;酒精为分散剂,而水为分散质,对吧。 【生】嗯。 【师】其实我们在分析分散系时,是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的。(PPT 出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 分散质 分散剂

物质的分类导学案

2014年高考一轮资料 化学 必修一复习: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制人: 审核人:高三化学组 编号:04 领导签字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物质的分类》 学案 最新考纲: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知识点一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 (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构成的。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变化属于________变化。 3.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 (1)原子与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相对质量几乎相等。( ) (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同一种物质。( ) (3)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冰水混合物是混合物。( ) (4)NH 3、SO 2、O 2为电解质。( ) 知识点二 物质的分类 1.分类法:常用的两种是__________法和____________法。 2.概念: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判断】 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 ②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⑤Na 2O 和Na 2O 2均能与H 2O 反应生成NaOH ,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 ⑥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 3、a 、无机化合物的交叉分类法 ①某些盐的交叉分类 按阴离子分类 按阳离子分类 Na 2CO 3 碳酸盐 Na 2SO 4 钠盐 K 2SO 4 硫酸盐 K 2CO 3 钾盐 ②某些碱的交叉分类 弱碱 NaOH KOH 可溶性碱 强碱 Mg(OH)2 一元碱 NH 3·H 2O 不溶性碱 二元碱 Ba(OH)2 ③某些氧化物的交叉分类 CO 2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SiO 2 气体氧化物 SO 2 固体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Al 2O 3 碱性氧化物 CuO 金属氧化物 b 、 无机化合物的树状分类法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化合物 酸 物质 碱 盐 混合物

8.空间直角坐标系导学案(原卷版)

1.3.1空间直角坐标系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过程 2.掌握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的确定 3.掌握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空间直角坐标系 知识点二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合作探究】 探究一求空间点的坐标 【例1】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4,|AD|=3,|AA1|=5,N为棱CC1的中点,分别以DA,DC,DD1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求点A,B,C,D,A1,B1,C1,D1的坐标; (2)求点N的坐标. 归纳总结: 【练习1】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BB1,D1B1的中点,棱长为1,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E,F的坐标分别为________.

探究二求对称点的坐标 【例2】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P(-2,1,4). (1)求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 (2)求点P关于xOy平面的对称点的坐标; (3)求点P关于点M(2,-1,-4)的对称点的坐标. 归纳总结: 【练习2】点P(-3,2,-1)关于平面xOz的对称点是________,关于z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关于M(1,2,1)的对称点是________. 探究三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 【例3】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中,CA=CB=1,∠BCA=90°,棱

AA 1=2,M ,N 分别为A 1B 1,A 1A 的中点,试建立恰当的坐标系求向量BN →,BA 1→,A 1B → 的坐标. 归纳总结: 【练习3】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2,E ,F 分别为棱BB 1,DC 的中点,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1)写出各顶点的坐标; (2)写出向量EF →,B 1F →,A 1E → 的坐标.

物质的分散系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分散系属于胶体的是() A.石灰水B.豆浆 C.泥水D.蔗糖水 【解析】Ca(OH)2和蔗糖分散到水中均形成均一、稳定的水溶液;泥水中夹带泥沙,属浊液;豆浆是一种胶体。 【答案】 B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鉴别Al(OH)3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D.鉴别NaCl与CuSO4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 【解析】A项,可在暗室里用光照法鉴别;B项,不能用品尝的方法来鉴别化学药品,且二者都是稳定、均一、透明的无色溶液;C项,静置以后,粉笔末与水的浊液中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浊液分层;D项,NaCl溶液没有颜色,CuSO4溶液显蓝色。 【答案】 B 3.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解析】食盐、蔗糖溶于水得到溶液,分散质(溶质)粒子分别是Na+、Cl-和蔗糖分子。泥土加入水中得到悬浊液。植物油溶于汽油得到溶液。 【答案】 B 4.下列应用或事实与胶体的性质没有关系的是() A.用明矾净化饮用水 B.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 C.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D.清晨的阳光穿过茂密的林木枝叶所产生的美丽的光线 【解析】A项用明矾净水,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的Al(OH)3胶体的吸附性;B项利用石膏或盐卤使豆浆中的胶体发生聚沉;C项在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出现沉淀是因为发生化学反应FeCl3+3NaOH===Fe(OH)3↓+3NaCl;D项是气溶胶产生的丁达尔效应。 【答案】 C 5.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B.二氧化碳气体 C.铜丝D.氨水 【解析】氢氧化钠属于碱类,碱都是电解质;二氧化碳属于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非电解质;铜属于单质,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氨水是一种混合物,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 【答案】 A 6.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的是() A.H2SO4===H++SO2-4 B.Ca(OH)2===Ca2++(OH)2-2 C.NaCl===Na++Cl- D.Al2(SO4)3===Al3+2+3SO2-4 【解析】A中不遵循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正确的写法应为:H2SO4===2H++SO2-4,B、D中离子的个数应用化学式计量数标在离子前面,正确的写法应为:Ca(OH)2===Ca2++2OH-, Al2(SO4)3===2Al3++3SO2-4 【答案】 C 7.(2009年合肥高一期末)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 C.乳浊液D.胶体

2020年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分散系及其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2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习目标: 1.知道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胶体是一种分散系,学习胶体的相关性质; 2.通过实验演示,能区分溶液、胶体、浊液,知道其本质区别,了解丁达尔效应; 3.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学习重点: 胶体的性质与制备,以及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 学习难点: 胶体的制备与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 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 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 [讲解]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渡]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 分散系及其分类 二、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胶体

[板书]一、胶体 1.胶体的分类 [投影](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①粒子胶体②分子胶体 [讲解]如:F e(O 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 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影] (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①气溶胶②液溶胶③固溶胶 [讲解]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 e(O H)3溶胶、A 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 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 步骤: 1、取烧杯盛25 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 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 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 e(O H)3胶体。 [提问]胶体和溶液的外观特征相同(透明澄清),如NaCl溶液和淀粉溶液,那么可用怎样的物理方法加以鉴别呢? [学生活动]一代表上台演示。 操作:将分别盛有等量硫酸铜溶液和F e(O H)3胶体的两烧杯并排置于桌面上,用激光教鞭从一侧(光、两烧杯在一条线上)进行照射,同时于垂直方向观察。现象与结论:当光束通过形成一条光亮红色通路的液体为F e(O H)3胶体,无此现象的为硫酸铜溶液。 操作: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与结论:胶体的分散质能通过滤纸孔隙,而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这说明浊

《极坐标系》导学案

第2课时极坐标系 1.通过实例了解极坐标系的建立,会用极坐标表示极坐标系内的点,掌握极坐标的应用. 2.理解极坐标与直角坐标间的相互转化,掌握转化公式,并运用公式实现极坐标与直角坐标间的相互转化. 李先生是个外地人,他想到市教育局去,却不知道该怎么去.于是他向路人询问去市教育局如何走?路人说市教育局就在我们现在的位置东南方3公里处.请问路人的回答,能让李先生找到目的地吗?“在我们现在的位置东南方3公里处”是一个确定的位置吗? 问题1:极坐标系的建立 在平面内取一个定点O,叫作极点;自极点O引一条射线Ox,叫作;再选定一个长度单位和角的正方向(通常取方向),这样就建立了一个平面极坐标系,简称为. 问题2: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用ρ表示点M到极点O的距离,用θ表示以Ox为始边,以OM为终边的角度,其中ρ叫作,θ叫作,有序数对(ρ,θ)就叫作点M 的,记为. 问题3:将点M的极坐标(ρ,θ)化为直角坐标(x,y)的关系式为. 问题4:将点M的直角坐标(x,y)化为极坐标(ρ,θ)的关系式为.

1.在极坐标系中,点M(-2,π 6 )的位置,可按如下规则确定(). A.作射线OP,使∠xOP=π 6 ,再在射线OP上取点M,使|OM|=2 B.作射线OP,使∠xOP=7π 6 ,再在射线OP上取点M,使|OM|=2 C.作射线OP,使∠xOP=7π 6 ,再在射线OP的反向延长线上取点M,使|OM|=2 D.作射线OP,使∠xOP=-π 6 ,再在射线OP上取点M,使|OM|=2 2.若ρ1+ρ2=0,θ1+θ2=π,则点M1(ρ1,θ1)与点M2(ρ2,θ2)的位置关系是(). A.关于极轴所在的直线对称 B.关于极点对称 C.关于过极点且垂直于极轴的直线对称 D.关于过极点且与极轴成π 4 的直线对称 3.点P的直角坐标为(-2,2),那么它的极坐标可表示为. 4.在极坐标系中作下列各点,并说明每组中各点的位置关系. (1)A(2,0)、B(2,π 6)、C(2,π 4 )、D(2,π 2 )、E(2,3π 2 )、F(2,5π 4 )、G(2,11π 6 ); (2)A(0,π 4)、B(1,π 4 )、C(2,5π 4 )、D(3,5π 4 )、E(3,π 4 ).

1.3 物质的分散系 学案(2020年苏教版(新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

1.3 物质的分散系学案(2020年苏教版(新 教材)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物质的分散系物质的分散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 2.了解丁达尔效应,并能区分溶液和胶体。 3.了解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概念。 4.会书写部分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一.常见的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的概念1概念把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2组成分散系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为分散剂。 2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者其他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三类1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09m的分散系是溶液;2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7m的分散系是浊液;3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是胶体。 3胶体的性质与应用1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垂直于光线的方向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常用于鉴别胶体与溶液。

2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净水。 3胶体的应用铁盐和铝盐用作净水剂。 改进材料的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 医学上利用高度分散的胶体来检验或治疗疾病。 广泛用于冶金工业中的选矿.石油原油的脱水.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制造。 1胶体.溶液和浊液都为混合物2分散系中的分散剂一定为液体3分散系中的分散质一定为纯净物4蔗糖水.泥浆.淀粉溶液都属于胶体5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6根据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答案1234561xx深圳高级中学期末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结合这段文字及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荷塘上方的薄雾是水蒸气B月光通过薄雾时产生了丁达尔效应C 薄雾中的微粒直径大约是 2.5pmD“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成分和这种薄雾的成分相同答案B解析荷塘上方的薄雾是空气中的小液滴,不是水蒸气,属于胶体,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可以产生丁达尔效应, A.C项错误,B项正确;“大漠孤烟直”中的孤烟指的是固体小颗粒,与这种薄雾的成分不同,D项错误。

《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案例实录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课堂实录 广州市第八十一中学郭妙娴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当分散剂是液体时,根据粒子大小分类可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 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胶体粒子能通过滤纸,能用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与胶体。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和胶体,知道生活中常见的丁达尔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科学探究的实验操作,加强学生将文字转为动手实验操作的能力。 2、通过对比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性质认识胶体,体验用对比观察、归纳、实验法学习新物 质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丁达尔效应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中的科学知识的奇妙。 二、教学过程: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本p25——分散系及其分类的内容,学习之前我们先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学生】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大家一起来观赏几幅美图,看看美在哪里?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欣赏,并指出这几幅图美在都有光束。 【教师】这光束是怎么回事呢?怎么才能产生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认识到其中的科学常识原理。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本节课第一个学习任务。 【投影】[任务一]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从分类角度了解胶体、溶液、浊液之间的本质区别。 【学生】阅读课本P25—29,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由哪几部分组成?溶液是一种分散系吗?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2、分散系的组成 分散质:被分散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溶液是一种分散系,NaCl溶液中分散质是 NaCl ,分散剂是水。 3.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 (1)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状态分为:9种(P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