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流体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流体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流体静力学实验预习报告

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

(一)

预习报告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温州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力学实验室

2012年4月

1. 请简要阐述流体静力学实验的实验目的与基本原理。

2.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3. 何谓绝对压强、相对压强及真空压强? 相互之间如何换算?

4. 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排序操作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设计 实验报告 (2016 — 2017 学年第1 学期) 实验名称: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一、实验目的 验证各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在调试中体会排序过程。 二、实验要求 (1)从键盘读入一组无序数据,按输入顺序先创建一个线性表。 (2)用带菜单的主函数任意选择一种排序算法将该表进行递增排序,并显示出每一趟排序过程。 三、实验步骤 1、创建工程(附带截图说明) 2、根据算法编写程序(参见第六部分源代码) 3、编译 4、调试 四、实验结果图 图1-直接输入排序

图2-冒泡排序 图3-直接选择排序 五、心得体会 与哈希表的操作实验相比,本次实验遇到的问题较大。由于此次实验中设计了三种排序方法导致我在设计算法时混淆了一些概念,设计思路特别混乱。虽然在理清思路后成功解决了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两种算法,但冒泡

排序的算法仍未设计成功。虽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了冒泡排序的算法,但还需要多练习这方面的习题,平时也应多思考这方面的问题。而且,在直接输入和直接选择的算法设计上也有较为复杂的地方,对照书本做了精简纠正。 本次实验让我发现自己在算法设计上存在一些思虑不周的地方,思考问题过于片面,逻辑思维能力太过单薄,还需要继续练习。 六、源代码 要求:粘贴个人代码,以便检查。 #include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KeyType key; DataType data; }SortItem,SqList[MAXSIZE]; /*******直接插入顺序表*******/ void InsertSort(SqList L,int n) { int i,j,x; SortItem p; for(i=1;i

数据库上机实验7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七——视图的建立及操作 一、实习目的: 掌握创建、删除、和查询视图的方法,验证可更新视图和不可更新视图。 二、实习准备: 1.复习第三章3.6节视图 2. 完成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3.了解可更新视图和不课更新视图 三、实习内容:验证习题三第16题中的各项操作的SQL语句。 ①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1 CREATE VIEW Stu_01311_1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②建立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视图Stu_01311_2 CREATE VIEW Stu_01311_2 AS SELECT * FROM Grade

WHERE Cno='1'AND Gmark<60 AND Sno in( SELECT Sno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WITH CHECK OPTION ③建立视图Stu_year,由学生学号、姓名、出生年份组成 CREATE VIEW Stu_year AS SELECT Sno,Sname,year=2001-Sage FROM Student ④查询1990年以后出生的学生姓名 SELECT 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2001-Sage<1990; ⑤查询01311班选修了1号课程并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出生年份SELECT Sno,Sname,2014-Sage FROM Student WHERE Clno=01311 AND EXISTS(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实验七报告表

实验七实验报告表 实验名称:广域网通信与邮件传输 学号:姓名:班级: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表7-1网络中实现通信互联的主要设备和其功能主要设备功能或描述 电脑查看、编辑、发送邮件 DNS服务器为网络提供域名 路由器连接网络 邮件服务器负责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的设备 实验报告表7-2域名解析的IP路由通讯的过程步骤操作或过程描述、所涉及设备 1电脑/发送邮件/IP:10.7.1.6 2路由器A传到路由器B 3路由器B传到路由器D 4路由器D传到邮件服务器 实验报告表7-3数据在网络中的IP路由通讯过程步骤操作或过程描述、所涉及设备 1电脑/输入邮件内容并发送 2经路由器A传到路由器N 3经路由器N传到DNS服务器 4由DNS服务器发出 5经路由器N传到路由器B 6经路由器B传到路由器D 7由路由器D传到邮件服务器 由邮件服务器发出邮件 实验报告表7-4路由器是如何确定进行转发的下一跳路径的路由器IP目标网络子网掩码路由节点地址A106.17.22.1255.255.255.0122.12.18.3 208.5.5.0255.255.255.0122.12.18.3 207.113.21.1255.255.255.011.45.2.4 B208.5.5.0255.255.255.0112.12.45.3 106.17.22.0255.255.255.0112.12.45.3 209.113.21.0255.255.255.021.22.1.5 C145.13.21.0255.255.255.0145.12.21.3 255.255.255.0 255.255.255.0

D209.113.21.0255.255.255.0209.113.21.1 255.255.255.0 255.255.255.0

大学实验流体静力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石工10-12班学号:姓名:宋胜教师:王连英同组者:邓向飞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的测压管; 3.连通管; 4. 通气阀; 5.加压打气球; 6.真空测压管;

7.截止阀; 型测压管;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的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成为C z ,C z ,D z 。 (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均以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p z γ +=const (1-1-1a ) 形式二: P=P 。+γ (1-1-1b ) 式中 z---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一下同); 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的重度; h —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 01=w γ=0γH (1-1-2) 另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面平齐(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 02+W γH=0γH 即 P 02=-w γh 2=0γH-W γH (1-1-3) 图1-2 图1-3

C实验报告7参考答案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7 函数程序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函数定义的方法。 2.掌握函数实参与形参的传递方式。 3.掌握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 4.了解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动态变量、静态变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1)下列sub函数的功能为:将s所指字符串的反序和正序进行连接形成一个新串放在t所指的数组中。例如,当s所指字符串的内容为“ABCD”时,t所指数组中的内容为“DCBAABCD”。纠正程序中存在的错误,以实现其功能。程序以文件名存盘。 #include <> #include <> void sub( char s[], char t[] ) { int i, d; d=strlen( s ); for( i=1; i< d ; i++ ) for( i=0; i< d ; i++ ) t[i]=s[d-1-i] ; for( i=0; i #include<> #define ARR_SIZE = 80; #define ARR_SIZE 80 void Inverse(char str[]) void Inverse(char str[]);

七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七人表决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Quartus II软件安装,熟悉Quartus II操作环境。 2.初步了解VHDL语言。 3.学习使用行为级描述方法设计电路。 二.实验原理 七人表决器 使用7个电平开关作为表决器的7个输入变量,输入为电平“1”时表示表决者“赞同”,输入为电平“0”时表示表决者“不赞同”。当表决器的7个输入变量中有不少于4个输入变量输入“1”,那么表决结果输出逻辑高电平,表示表决“通过”,否则,输出逻辑低电平,表示表决“不通过”。 七人表决器的可选设计方案非常多,可以采用使用全加器的组合逻辑。使用VHDL 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选择行为级描述、寄存器级描述,结等方法。 当采用行为级描述的时候,采用一个变量记载选举通过的总人数。当这个变量的数值大于等于4时,表决通过,绿灯亮;否则表决不通过,黄灯亮。因此,设计时,需要检查每一个输入的电平,并且将逻辑高电平的输入数目进行相加,并且进行判断,从而决定表决是否通过。 二.实验内容 1.安装Quartus II软件,熟悉Quartus II操作环境。 2.使用VHDL实现上述描述。 3.波形仿真。 4.生成元件以及RTL 四.设计提示 1.初次接触VHDL应该注意程序的框架结构,数据类型和运算操作符。 2.了解变量和信号的区别。 3.了解进程内外语句的顺序和并行执行的区别。 4.设计文本的端口可如下:

《VHDL 语言与数字逻辑电路设计》实验指导书 - 2 – 设计文本: LIBRARY IEEE; library ieee; USE IEEE.STD_LOGIC_1164.ALL; USE IEEE.STD_LOGIC_unsigned.ALL; ENTITY vote7 IS PORT( men:in std_logic_vector(6 downto 0); LedPass,LedFail:OUT std_logic ); END vote7; ARCHITECTURE behave OF vote7 IS signal pass:std_logic; BEGIN PROCESS(men) variable temp:std_logic_vector(2 downto 0); BEGIN temp:="000"; for i in 0 to 6 loop if(men(i)='1')then temp:=temp+1; else temp:=temp+0; end if; end loop; pass<=temp(2); END PROCESS; LedPass<='1' WHEN pass='1'ELSE '0'; LedFail<='1' WHEN pass='0'ELSE '0'; --库和程序包 --实体 --结构体 --结束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终结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成绩: 班级:石工09-8 学号:09021374 姓名:李陆伟教师:王连英同组者:李凯蒋光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及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量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1. 测压管; 2. 代表吃的测压管; 3. 连通管; 4. 通气阀; 5. 加压打气球; 6. 真空测压管; 7. 截止阀;8. U型测压管;9. 油柱; 10. 水柱;11. 减压放水阀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z+p/r=const (1-1-1a) 形式二: P=po+rh (1-1-1b) 式中z-测点在基准面上的位置高度; P-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o-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r-液体的重度; h-测点的液体深度; 2.有密度测量原理。 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1=rwh1=roH 另当U型管中水面与油面齐平(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Po2+rwH=roH (1-1-2) 即 Po2=-rwh2=roH-rwH (1-1-3) 由式(1-1-2),式(1-1-3)两式联立可解得: H=h1+h2 代入式(1-1-2)可得油的相对密度do为: do=ro/rw=h1/(h1+h2) (1-1-4) 根据式(1-1-4),可以用仪器直接测得do。 图1-2 图1-3

排序问题实验报告

2010级数据结构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排序 姓名:袁彬 班级: 2009211120 班内序号: 09 学号: 09210552 日期: 2010 年12 月19 日 1.实验要求 试验目的: 通过选择试验内容中的两个题目之一,学习、实现、对比各种排序的算法,掌握各种排序算法的优缺点,以及各种算法使用的情况。 试验内容: 题目一: 使用简单数组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①插入排序; ②希尔排序 ③冒泡排序; ④快速排序; ⑤简单选择排序; ⑥堆排序 ⑦归并排序 ⑧基数排序 ⑨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①测试数据分为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②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记为三次移动)。 ③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 ④对②和③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⑤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题目二: 使用链表实现下面各种排序算法,并进行比较。 排序算法如下: ①插入排序; ②冒泡排序; ③快速排序;

④简单选择排序; ⑤其他。 具体要求如下: ①测试数据分为三类:正序,逆序,随机数据。 ②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关键字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其中关键字交换记为三次移动)。 ③对于这三类数据,比较上述排序算法中不同算法的执行时间,精确到微妙(选作) ④对②和③的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上述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⑤编写main()函数测试各种排序算法的正确性。 2. 程序分析 2.1 存储结构 程序中每一个算法均是用一个类来表示的,类中有自己的构造函数、排序函数。 程序的储存结构采用数组。数组的第一个位置不存储数据。数据从第二个位置开始。数组中的相对位置为数组的下标。 2.2 关键算法分析 ㈠、关键算法: 1、插入排序函数:Insert s ort(int n) ①、从2开始做循环,依次和前面的数进行比较:for(int i=2;i<=n;i++) ②、如果后面的比前面的小,则进行前移:if(number[i]=1;d=d/2) ②、在自己的间隔中进行简单插入排序,进行循环:for(int i=d+1;i<=n;i++) ③、如果后面的数据比前面的小,进行前移:if(number[i]0;j=j-d) ⑥、大的数据后移:number[j+d]=number[j]; ⑦、哨兵归位:number[j+d]=number[0]; 3、冒泡排序函数:Bubble s ort(int n) ①、设置有序无序的边界点:int pos=n; ②、当边界点不为空进行循环:while(pos!=0) ③、边界点传递给bound:int bound=pos; ④、从开始到边界点进行循环:for(int i=1;inumber[i+1]) ⑥、交换:number[0]=number[i];number[i]=number[i+1];number[i+1]=number[0]; ⑦、从小设置边界点:pos=i; 4、一趟快速排序函数:partion(int first,int end) ①、传递设置整个数据的起点和终点:int i=first;int j=end; ②、设置中轴:number[0]=number[i]; ③、当end大于first进行循环:while(i

数据库实验报告记录7

数据库实验报告记录7

————————————————————————————————作者:————————————————————————————————日期: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七事务与并发控制学号姓名班级日期Xxxx Xx Xxx 2016.11.10 一. 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假设学校允许学生将银行卡和校园卡进行绑定,在 student 数据库中有如下的基本表,其中校园卡编号 cardid 即为学生的学号: icbc_card(studcardid,icbcid,balance) //校园卡 ID,工行卡 ID,银行卡余额 campus_card(studcardid,balance) //校园卡 ID,校园卡余额数据创建的代码:

1.编写一个事务处理(begin tran)实现如下的操作:某学号为20150032的学生要从银 行卡中转账200元到校园卡中,若中间出现故障则进行rollback。(15分) 修改后的结果: 2.针对本题的数据库和表,分别用具体的例子展现四种数据不一致问题:丢失修改、 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删除和插入)。(40分,每种数据不一致10分) 丢失修改: --事务一: begin tran declare @balance decimal(10,2) select @balance=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waitfor delay'00:00:05' set @balance=@balance-10 update campus_card set balance=@balance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commit tran go select 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流体静力学实验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与水泵实验》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重庆大学第二实验楼A栋流体力学实验室年月日 教师签名: 年月曰 、实验目的 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 U形测压计的量测技能 3、理解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及毛细管现象 4、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测量 二、实验原理 流体静压强具有两个基本特性: 静压强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面;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静压强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只与 该点位置有关。 ⑴静力学的基本方程静止流体中任意点的测压管水头相等,即: Z+p/ P g=c 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静压强P也可以表示为: P=P o+ p gh 上式表示,静止液体中,任意点的静压强p随淹没深度h按线性规律变化。 (2)等压面连续的同种介质中,静压强值相等的个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3)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 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的关系为: P=Pabs-Pa

三、使用仪器、材料 使用仪器:盛会密闭容器、连通管、测压管、U形测压管、真空测压管、通气阀、截止阀、加压打气球、减压阀等 使用材料:油、水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一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阀门的开启与关闭,加压,减压,检查仪器密闭状况 (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点标高,确定测试准面。 仪器编号: 测点标高: A B、C点相对于带Z标尺测压管2的零点高程(为仪器铭牌标注) ▽ A= 2.1 cm ▽ B= -2.9 cm , ▽ C= -5.9 cm 测点位能: 以容器C点所在的水平面为基准面,单位重量流体具有的位置势能为: Z A= 8 cm, Z B= 3 cm, Z C= 0 cm -3 水的容重:丫 = 9.807 X 10 N /cm3 ⑶ 测量各点静压强 ①关闭阀11,开启通气阀6,此时p o=O。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 2, ②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捏压加压打气球 7,加压使p o>O,测记▽ 0 及 2 (加压三次) ③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p o0,并使U型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略高于水面,然后微调加压打气球首部的微调螺母,使U型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齐平于水面,测记▽0及^ 2,取平均值,计算▽ 2- ▽ 0=h1。设油的容重为丫 s, h s为油的高度。由等压面原理有:p o1=Y h1= Y s h s ②开启通气阀6,使p o=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在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然后开启放水阀11减压,使U型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 0及▽ 2,取平均值,计算▽ 2- ▽ 0=h2。由等压面原理有:p o2=- Y h2= (丫 s- Y ) h s 整理得:h1/h2= Y s/( Y - Y s), Y s= Y h1/(h1+h2)

各种排序实验报告

【一】需求分析 课程题目是排序算法的实现,课程设计一共要设计八种排序算法。这八种算法共包括:堆排序,归并排序,希尔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基数排序,折半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为了运行时的方便,将八种排序方法进行编号,其中1为堆排序,2为归并排序,3为希尔排序,4为冒泡排序,5为快速排序,6为基数排序,7为折半插入排序8为直接插入排序。 【二】概要设计 1.堆排序 ⑴算法思想:堆排序只需要一个记录大小的辅助空间,每个待排序的记录仅占有一个存储空间。将序列所存储的元素A[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树中任一非叶结点的元素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元素。算法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 log N)。 ⑵程序实现及核心代码的注释: for(j=2*i+1; j<=m; j=j*2+1) { if(j=su[j]) break; su[i]=su[j]; i=j; } su[i]=temp; } void dpx() //堆排序 { int i,temp; cout<<"排序之前的数组为:"<=0; i--) { head(i,N); } for(i=N-1; i>0; i--) {

temp=su[i]; su[i]=su[0]; su[0]=temp; head(0,i-1); } cout<<"排序之后的数组为:"<

matlab实验报告

MATLAB 数学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 班级: 小组成员: 时间:201_/_/_

Matlab 第二次实验报告 小组成员: 1 题目:实验四,MATLAB 选择结构与应用实验 目的:掌握if 选择结构与程序流程控制,重点掌握break,return , pause语句的应用。 问题:问题1: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即:任何一个正偶数(n>=6)均可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要求编制一个函数程序,输入一个正偶数,返回两个质数的和。 问题分析:由用户输入一个大于6 的偶数,由input 语句实现。由if 判断语句判断是否输入的数据符合条件。再引用质数判断函数来找出两个质数,再向屏幕输出两个质数即可。 编程:function [z1,z2]=gede(n); n=input('please input n')

if n<6 disp('data error'); return end if mod(n,2)==0 for i=2:n/2 k=0; for j=2:sqrt(i) if mod(i,j)==0 k=k+1; end end for j=2:sqrt(n-i) if mod(n-i,j)==0 k=k+1; end end if k==0 fprintf('two numbers are') fprintf('%.0f,%.0f',i,n- i) break end

end end 结果分析 如上图,用户输入了大于6的偶数返回两个质数5和31,通过 不断试验,即可验证哥德巴赫猜想。 纪录:if判断语句与for循环语句联合嵌套使用可使程序结构更加明晰,更快的解决问题。 2题目:实验四,MATLAB选择结构与应用实验 目的:用matlab联系生活实际,解决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 题。

数据库实验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SQL Server中变量、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定义和使用,掌握Transact—SQL中常用系统函数的使用,掌握流程控制语句和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掌握分行处理表中记录机制以及利用游标对数据进行查询、修改和删除的方法。 二.实验准备 1.物理准备:安装了SQL sever的计算机一台,连接服务器;2.实验指导书:《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蓝皮书; 3.理论准备:掌握以下基础知识: (1)T ransact—SQL中变量、数据类型和表达式的使用。 (2)T ransact—SQL中常用系统函数的使用。 (3)利用程序控制语句实现结构化程序设计。 (4)利用游标分行处理机制实现数据的定位、查询、修改和删除三.实验题目 (1)定义局部变量@max,@min接收学生表studinfo中的最大出生日期和最小出生日期的查询结果。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declare @max char(30),@min char(30) select @max=max(出生日期) , @min=min(出生日期) from student_xuesheng select @max as 最大,@min as 最小 运行结果:

(2)在学生表studinfo中增加一个字段,利用系统函数与出生日期信息计算每个同学的年龄。 实验过程:编写Transact—SQL语句 分析:先增加年龄字段,再将函数运算之后的年龄添加进去 --alter table student_xuesheng --add 年龄 int --GO if exists(select 出生日期 from student_xuesheng where 出生日期 is not null) begin update student_xuesheng set 年龄=year(getdate())-year(出生日期) end 运行结果:

流体静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液式测压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 2.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加深对位置水头、压力水头和测压管水头的理解。 3.观察真空度(负压)的产生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 4.测定油的相对密度。 5.通过对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提高解决静力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 测压管 ; 2. 带标尺的测压管 ; 3. 连通管 ; 4. 通气阀 ; 5. 加压打气球 ; 6. 真空测压管 ; 7. 截止阀 ; 8. U 型测压管 ; 9. 油柱 ; 10. 水柱 ;11. 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的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成为C z ,C z ,D z 。 (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均以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形式一: p z γ +=const (1-1-1a ) 形式二: P=P 。+γ (1-1-1b ) 式中 z---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置高度; P —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一下同); 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的重度; h —测点的液体深度; 2.油密度测量原理。 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水界面齐平(见图1-1-2),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01=w γ=0γH (1-1-2) 另当U 形管中水面与油面平齐(见图1-1-3),取油水界面为等压面时,有: P02+W γH=0γH 即 P02=-w γh2=0γH-W γH (1-1-3) 图1-2 图1-3 四、实验要求 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编号No. 12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B ?= 2.1 -210m ?; C ?= -2.9 -210m ?; D ?= -5.9 -210m ?; 基准面选在 测压管的0刻度线处 ; C z = -2.3 -210m ?; D z = -5.9 -210m ?; 2.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的压强,并选择一基准验证同一

数据结构内排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内排序都是在内存中进行的。 2、为了提高数据的查找速度,需要对数据进行排序。 3、掌握内排序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设计一个程序e xp10—1.cpp实现直接插入排序算法,并输出{9,8,7,6,5,4,3,2,1,0}的排序 过程。 (1)源程序如下所示: //文件名:exp10-1.cpp #include #define MAXE 20 //线性表中最多元素个数 typedef int KeyType; typedef char InfoType[10]; typedef struct //记录类型 { KeyType key; //关键字项 InfoType data; //其他数据项,类型为InfoType } RecType; void InsertSort(RecType R[],int n) //对R[0..n-1]按递增有序进行直接插入排序 { int i,j,k; RecType temp; for (i=1;i=0 && temp.key

实验七-实验报告

实验七:超声化学法制备纳米多孔氧化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专业:材料物理姓名:许航学号:141190093 一、实验内容与目的 1、学习超声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熟悉反应装置的构成; 2、通过与其他方法比较,了解超声化学法在多孔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的优缺点; 3、学习超声化学法制备多孔金属氧化物的实验步骤,了解多孔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4、学习电化学工作原理,掌握电容测试方法,熟悉超级电容器常用的金属氧化物材料。 二、实验原理 超声化学主要源于声空化导致液体中微小气泡形成、振荡、生长收缩与崩裂及其引起的物理、化学效应。液体声空化是集中声场能量并迅速释放的过程,空化泡崩裂时,在极短时间和空化极小空间内,产生5000K以上的高温和约5.05×108Pa的高压,速度变化率高达1010K/s,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和时速高达400km的微射流生成,使碰撞密度高达1.5kg/s;空化气泡的寿命约0.1μs,它在爆炸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冷却速率可达109K/s。这为一般条件下难以或不能实现的化学反应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环境。这些极端条件足以使有机物、无机物在空化气泡内发生化学键断裂、水相燃烧和热分解条件,促进非均相界面之间搅动和相界面的更新,极大提高非均相反应的速率,实现非均相反应物间的均匀混合,加速反应物和产物的扩散,促进固体新相的生成,并控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通过将超声探头浸入反应溶液中就可将超声波引入到一个有良好控温范围的反应系统。利用超声来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得到充分的反应,从而制备出颗粒分布、大小尺寸均匀的纳米多孔氧化物。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1.循环伏安曲线 在恒定扫描速率下,伏安特性曲线为闭合曲线,且扫描速率越快,围成的图形面积越大。 2.恒流充放电电压-时间曲线 曲线包括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设定电压从0V充到0.6V,再放电到0V。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加,充放电总时间增长,曲线的峰点向时间增加的方向移动。

内部排序比较 (实验报告+源程序)C++

实验报告3 实验名称:数据结构与软件设计实习 题目:内部排序算法比较 专业:生物信息学班级:01 姓名:学号:实验日期:2010.07.24 一、实验目的: 比较冒泡排序、直接插入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快速排序、希尔排序; 二、实验要求: 待排序长度不小于100,数据可有随机函数产生,用五组不同输入数据做比较,比较的指标为关键字参加比较的次数和关键字移动的次数; 对结果做简单的分析,包括各组数据得出结果的解释; 设计程序用顺序存储。 三、实验内容 对各种内部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受,包括关键字比较次数和关键字移动次数。 将排序算法进行合编在一起,可考虑用顺序执行各种排序算法来执行,最后输出所有结果。 四、实验编程结果或过程: 1. 数据定义 typedef struct { KeyType key; }RedType; typedef struct { RedType r[MAXSIZE+1]; int length; }SqList; 2. 函数如下,代码详见文件“排序比较.cpp”int Create_Sq(SqList &L) void Bubble_sort(SqList &L)//冒泡排序void InsertSort(SqList &L)//插入排序 void SelectSort(SqList &L) //简单选择排序int Partition(SqList &L,int low,int high) void QSort(SqList &L,int low,int high)//递归形式的快速排序算法 void QuickSort(SqList &L) void ShellInsert(SqList &L,int dk)//希尔排序 void ShellSort(SqList &L,int dlta[ ]) 3. 运行测试结果,运行结果无误,如下图语速个数为20

七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七人表决器实验报告 篇一:哈工大电工学新技术实践实验报告-7人表决器 总成绩: 一、设计任务 1、有七人参与表决,显示赞同者个数。 2当赞同者达到及超过4人时,绿灯显示表示通过。 二、设计条件 本设计基于软件multisim10.0.1进行仿真,在电机楼实验室20XX5进行验证。 三、设计要求 1、熟悉74Ls161,74Ls151,数码管的工作原理。 2、设计相应的电路图,标注元件参数,并进行仿真验证。 四、设计内容 1.电路原理图(含管脚接线)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电路原理图 2.计算与仿真分析

仿真结果如图2、3、4所示 图2仿真结果 图4仿真结果 4.调试流程 调试流程如图5所示 图5调试流程 5.设计和使用说明 74Ls151芯片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6所示,功能见表1。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c~A,按二进制译码,从8个输入数据D0~D7中,选择一个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Y,g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1)使能端g=1时,不论c~A状态如何,均无输出(Y=0,w=1),多路开关被禁止。 (2)使能端g=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c、b、A的状态选择D0~D7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Y。如:cbA=000,则选择D0数据到输出端,即Y=D0。如:cbA=001,则选择D1数据到输出端,即Y=D1,其余类推。 图674Ls151引脚排列 表174Ls151功能表 74Ls161功能: (1)异步置“0”功能:接好电源和地,将清除端接低

电平无论其他各输入端的状态如何,测试计数器的输出端,如果操作无误Q3~Q0均为0。 (2)预置数功能:将清除端接高电平,预置控制端接低电平,数据输入端D3~D0置0011,在cp的上升沿作用后,测试输出端Q3~Q0的电平。如果操作准确,D3~D0的数据为0011,说明D3~D0的数据已预置到Q3~Q0端。 (3)计数和进位功能:将LD、cr、ceT、cep端均接高电平,cLK端输入单脉冲,记录输出端状态。如果操作准确,每输入一个cp 脉冲,计数器就进行一 篇二:课程设计报告---七人表决器设计 电子综合设计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七人抢答器设计计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 20XX年6月18日 一、设计原理 所谓表决器就是对于一个行为,由多个人投票,如果同意的票数过半,就认为此行为可行;否则如果否决的票数过半,则认为此行为无效。七人表决器顾名思义就是由七个人

重大流体力学实验1(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项目 名称 流体静力学实验 指导教 师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U形测压计的量测技能; 3、理解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及毛细管现象; 4、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测量。 二、实验原理 流体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易动性,在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变形必将引起质点的相对运动,破坏流体的平衡。因此,流体处于静止或处于相对静止时,流体内部质点之间只体现出压应力作用,切应力为零。此应力称静压强。静压强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面,静压强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只与该点位置有关。 1、静力学的基本方程静止流体中任意点的测压管水头相等,即:z + p /ρg=c 在重力作用下, 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静压强p也可以写成:p=p + ρg h 2、等压面连续的同种介质中,静压强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质量力只为重力时, 静止液体中,位于同一淹没密度的各点的静压强相等,因此再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等压面是水平面。若质量有惯性时,流体做等加速直线运动,等压面为一斜面;若流体做等角速度旋转运动,等压面为旋转抛物面。 3、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流体压强的测量和标定有俩种不同的基准,一种以完全真空时绝对压强 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一种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

三、使用仪器、材料 使用仪器:盛水密闭容器、连通管、U 形测压管、真空测压管、通气管、通气阀、截止阀、加 压打气球、减压阀 材 料:水、油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一起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点标高,确立测试基准面; 测点标高a ?=1.60CM b ?=-3.40CM c ? =-6.40CM 测点位能a Z =8.00CM b Z = 3.00CM c Z =0.00CM 水的容重为a=0.0098N/cm 3 3、测量各点静压强:关闭阀11,开启通气阀6,0p =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2?(此时0?=2?);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测记0?及2?(加压3次);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减压3次,要求其中一次,2?< 3?),测记0?及2?。 4、测定油容量 (1)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加压打气球7,使0p > 0,并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略高于水面,然后微调加压打气球首部的微调螺母,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齐平水面,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 0?-2?=H 1。设油的容重为r ,为油的高度h 。由等压面原理得:01p =a H=r h (1.4) a 为水的容重 (2)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放水阀11减压,使U 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0?-2?=H 2。得:02p =-a H 2=(r-a)h (1.5) a 为水的容重 式(1.4)除以式(1.5),整理得:H 1/ H 2=r/(a-r) r= H 1a/( H 1+ H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