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译第七单元

口译第七单元

口译第七单元
口译第七单元

对新闻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鲁伯特默多克先生的一次采访:

An interview with Rupert Murdock, News corporation Chairman and CEO, and founder of News Corporation:

A:很高兴能有机会采访您。此次来访您有何感受?有何期待?

I’m very glad to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view you. How do you feel about your current visit?

Do you have any expectations?

B:I am delighted to come to Beijing and share thoughts with my colleagues in the media and my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globe. Confucius noted that those who seek constant happiness must often change—now, I’m no sage but it is fair to say that we are today confronted by unprecedented change and challenge, and if we don’t adapt and adopt, Confucius will be proved prescient again, and there will be much unhappiness. That is true of all. It is fitting that we meet in Beijing.

我很高兴能够来到北京,与媒体的同行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交流思想。孔子说过:“欲常乐,需常变。”我虽然不是圣人,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们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和挑战,如果我们不去适应,不去应付那么孔子的先见之明将再一次被印证,而我们只能生活在不快乐之中。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我们在北京见面交流真是恰逢其时。

A:是的,确实是这样。但对我们媒体人来说,怎么去适应?怎么去应对?

Yes, you’re absolutely right. But as people in the media, how do we adapt and adopt?

B:The challenge of fusing past and present is real for media companies, and for China. Our aim must be to enhance the lives of our customers and citizens, and yet we find ourselves on the midst of an information revolution that is both exciting and unsettling. It is a digital revolution turning traditional business models upside down…traversing geographic, industrial, and media boundaries… and creating a new source of wealth, material and social,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digital is a means, not an end. It is a mechanism by which people can transform their lives,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of their children, to reform health care, and, as we all know, to access news and information and entertainment on an unprecedented scale.

将过去与现在融合在一起,这对媒体公司来说是真真切切的挑战,对中国来说也是如此。我们的目标是改善我们客户和民众的生活,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已身处一场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惶恐的信息革命的浪潮之中。这是一场数字革命,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这场革命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在世界各地创造了一中新的财源,即是物质财富,也是社会财富。

但是,数字是手段,而非目的,它是一种机制,人们可以利用它来改变生活,改善子女教育,改革医疗保险。同时,大家也都知道,这场革命还可以使人们以空前的规模了解新闻,获取信息,享受娱乐。

A:我是否可以说,这场跨地域、跨行业、跨媒体的数字革命模糊了传统产业格局的界限?

Can I say that this cross-geographic, cross-industrial and cross-media digital revolution has blurred the traditional business boundaries?

B:Absolutely. I speak as the chief executive of a corporation that has operations on every continent —and whose companies include print, radio, television, filmed entertainment, sports, books, social networking, and more. In the not-so-distant past, these sectors were discrete. Those boundaries are now permanently blurred.

完全正确。我现在是以一个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的身份在谈话。我们公司在每大洲都有业务,我们集团的公司涉足报纸、广播、电视、电影娱乐、体育、出版、社交网络等。前不久这些领域还都各自为政,而现在这些界线已经永远模糊了。

A:其实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数字时代的美妙。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网上银行、网络电视、电子书、多功能且越来越尖端的手机,众多新产品纷纷问世,我们现在可以用手机下载电影,然后投影到家里的墙上看电影,这已不是异想天开的未来,而是我们每日生活的一部分。

媒体人如果不以智慧和创造力去应对电子革命的挑战,就不会有光明的未来。

Actually, we’re experiencing the wonder of the digital era. We have never had so much choice: online banking, i-TV, e-reader, multifunctional and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mobile phones;

new products bombard us every day. Our mobile phones can now download a movie and project it on to my wall at home. This is not some starry-eyed, half-glimpsed future. This is how we are living today. If people in the media do not respond intelligently and creatively to the digital challenge, their future will be bleak indeed.

B:This is the realit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now has a monthly digital audience of 25 million, plus another 2 or so million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Now, we all know that internet statistics are not precise, but they definitely give a sense of the scale of change and opportunity. What is true for a company is also true for a nation. The digital renaissance offers China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to exercise leadership, especially as it continues to transform one of the world’s oldest cultures into

a dynamic and competitive economy. And the embrace of the digital is as vital to China today as

its decision 30 years ago to take its place in the global economy. The policy then was called “the open door”—China now has a chance to open its digital door.

这就是现实。现在《华尔街日报》每个月的数字受众已达2500万之多,另外还有200万中文受众。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统计数据是不够精确的,但是这些数据肯定能让我们感受到变化的范围和机遇的范畴。对于公司来说是如此,对于国家来说亦是如此。数字复兴为中国提供了发挥领导力的绝佳契机,尤其是这个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现在正在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富有竞争力的经济体。迎接数字时代的到来对于今日中国来说至关重要,这种重要性绝不亚于30年前中国决定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争取一席之地。当时的政策被称为“开放门户”,而今日中国又面临着一次开放的机会,即开启数字化的大门。

A:与世界共享数字化未来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其可持续发展和成功取决于如何应对国际和国内的诸多挑战。

China has a tremendous stake in a shared digital future, because its sustainable growth and success will depend on how well it responds to the challenges, inter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B:These changes are touching almost every part of the society. Even the simplest products and services are being radically transformed. The novel can easily become the normal and the modern can quickly seem merely mediocre. But what I want to emphasize is that the digital platform is a mere mechanism, a canvas for the talents and aspirations of a person and a nation.

The world wants China to succeed.

这些变化几乎触及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即使是最简单的产品和服务也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

新颖容易沦为平庸,时尚转眼成了落伍。但是,我要强调的是,数字平台仅仅是一种机制,是个人和国家彰显才华和抱负的画布。世界希望中国取得成功。

A:不过从您的话语中能听出一丝担忧。

But your tone suggests a kind of worry, doesn’t it ?

B:Does it? Chinese media and entertainment companies have a remarkable opportunity to expand their I 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revenues, but I feat the ability of creative companies to prosper globally could be undermined by a lac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domestically. I notice that some impressive media companies are emerging in China, but reckless piracy will make it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nerate the profits at home that would fuel growth abroad. I recall that when Deng Xiaoping was encouraging a pragmatic economic policy he noted that it does not

matter whether the cat is black or white, as long as it catches mice. I’ve heard that a modern variation of that saying is that doesn’t matter whether the mouse is white or black as long as it manages to avoid the cat.

是吗?中国的媒体和娱乐公司拥有绝佳的机会提升他们的国际影响和收入,但是我担心的是,那些富有创造力的公司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可能会因为国内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而受到损害。我注意到有些很出色的媒体公司正在中国崛起,但是肆无忌惮的盗版却使他们无法在国内赚取足够多的利润使之在海外扩张。我还记得邓小平在鼓励务实的经济政策时曾经这样说过:不管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我听说这句话的现代版本是这样的:不管是黑老鼠还是白老鼠,能躲开猫就是好老鼠。

A:您真幽默!很有道理。但不用“躲猫猫”,在猫与鼠的游戏中,我们会遵守规则的,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当然,这需要时间。

You’re so humorous! And you’re right. But you don’t have to “stay away from the cat”. In the cat-and-mouse game, we’ll observe the rules. And we’ll be law-observing citizens. It takes time, of course.

B:I agree with you. The last point I want to make is this: it is now a cliché to observe that the digital world is borderless, but I think we are yet to properly appreciate how borderless out plant can should be. We have distinct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y must be cherished. Meanwhile, we share the same plant, and we are both inheritors and custodians. We have inherited our plant and purpose for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 wish you all the very, very best in our common cause.

我与你有同感。最后我还想说一点,虽然大家都说数字世界无边界,这已经是陈词滥调了,但我觉得我们还未准确地感受到,我们这个星球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无边界世界,它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无边界世界。我们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必须得到尊重。但是,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星球,我们即是传承者也是守护者。我们从祖先那里传承了这个星球和人类的宗旨,同时我们也肩负着为子孙后代守护这个星球和人类的宗旨的使命。我祝愿各位在我们共同的征程上一帆风顺。

A:说的太好了!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

Very well put! And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accepting my interview!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英译中笔记方法

英译中笔记方法 我历年的实践,发现学友们在学习口译上最大的难点在于笔记问题。因此我整理了一条实用的(E-C)英译中笔记方法,提供初涉口译的众学友学习。 首先,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同学并没有意识到口译笔记的基本类型。在此为大家简述一番,其实口译笔记可以按照“源语和目标语”分为两类,在此以英语(论坛)和汉语为例。比如:“E-C”和“C-E”是两个不同的体系。(E-C即英译中;C-E即中译英)。 关于“C-E模式”的笔记,在中译英时口译者并没有听力上的挑战,所以在记录笔记时我们大都可从容应对;把握脉络、大意、关键词,并选择性的记录;而且还能保证主要意思都能记在脑中;即使没有系统训练过笔记法的学友,也可以通过强记和速写,把信息记全。 所以说,中高级口译考试时的“C-E模式”的句子或段落的笔记可以是挑选性的(selective); 也可以做得“面面俱到”(every single point),而这时的要求就是你手写速度,清晰度(legibility), 合理逻辑的布局和排列。 在这样的背景下,C-E模式的笔记体系就引入了大量的“符号”以简化速记的强度,提高速记的质量,使译者有更多的时间脑记。 比如这段符号:“中 e ↗+” 表示“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笔者纵观了各种专业课程、比较了热门的口译笔记法书籍,口译论坛和网站上的有关信息,发现对于这些“符号”并没有一个有明确的、规范的统一写法。完全是不同专家和从业者的各种个性化的笔记,加上一些共性的元素。比如:“全球”这个概念, 有时会写“w”;有时也写成“⊙” 。写法各异,但都属于认知常识范畴。 对于这一情况,我也反复告诫学友,口译上常见的表达和词汇,要用符号,因为用熟悉的“固定符号”更加容易想象到这些信息,所以大家就得掌握熟记这些符号,这样才可以在考试中赢得更多翻译和口译的时间。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摘要:随着当今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社会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日益密切,而口译是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交流时必须和必然的手段。口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需要精湛的双语技能,而且也需要丰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本文将从民族习俗、思维模式及文化沉淀等方面浅析口译中的文化差异。 引言:口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口译的过程中,口译员不仅要精通不同的语言,还得在不同的文化方面架起沟通的桥梁。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要想顺利的与外国人交流,口译员必须消除语言与文化双方面的障碍。正如王佐良教授所说:“口译员要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因此口译员必须要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加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的定义和类型 语言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口译就是一项以语言为基础的活。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口译的定义。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认为: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问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1]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刘和平教授认为:口译同笔译一样,是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语言社团重要的交流形式,是两种思维的转换过程。[2]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张文教授对口译的概念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她认为:口译是在人们跨文化、跨语言的交往活动中,为消除语言障碍,由能运用交流各方所使用的语言的人,采取口语表达方式,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以别种语言做出转述的即时翻译过程。 根据时间工作模式,口译被分为交替传译(也称连续口译/传译、即席口译/传译,简称“交传”或“连传”;英文简称CI 。讲话人说一段,译员翻译一段,然后循环往复、交替进行。交替传译常用于新闻发布会、外事会见、商务谈判、户外活动等。)和同声传译(又称同步口译、即时传译(港台用语),简称“同传”;英文简称SI。讲话人的“说”与译员的“译”几乎同时进行。同声传译可分为常规会议同传和耳语同传两种)。根据空间工作模式,口译分为现场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同时在场)和远程口译(当事双方和译员不在一地:电话口译、远程视频口译等。)根据活动主题和场合,口译分为会议口译、陪同口译、外交口译、商务口译、媒体口译、社区口译、导游口译、医学口译、法庭/法律口译和法庭译员等。

英语口译教程

李天舒 主审:冯伟年 编委李天舒朱益平李艳李淑侠赵晓铃 张春娟张录侠何华李超慧宋美盈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 年出版定价:15 元 本教材出版后已作为英语系2001 级,辅修班2002 级,专升本2001 级学生口译课教材。 : 1.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本教材以我国对外交流与合作及口译工作的实际为出发 点,集口译理论、技巧和实践为一体。内容主要包括口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涉外工作的礼仪 和程序等,重点是口译工作所涉及的各种话题的英汉互译。这些专题材料主要选自国内外中英文报 刊和有关网站的最新资料。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涵盖了我国对外交流中可能涉及到的各种话题,旨 在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 2.英译汉、汉译英并重,双向训练同步进行。口译教学不同于书面翻译教学,可采取英译汉、 汉译英分阶段进行。口头交际是一种双向交际活动;口译通常是在两种语言连续交替转换模式中进 行。因此,口译教学采取英汉互译,双向训练同步进行为好。本教材的总体框架就是根据这一原则设 计和编写的。口译实践是全书的主体部分 本教材分两大部分,十八个单元。第一部分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着重介绍口译的基本理论,包括 口译的产生、发展、特点、标准、类型、过程及口译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等。第二、三单元集中介绍口译 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直译法、反译法、意译法、增减译法、口译笔记及各种数字的口译及习语、 引语的口译。另外,第二、三单元在介绍了每一种口译技巧之后都附有相应的英汉互译练习及练习参 考答案。在使用本教材时,教师可根据教材顺序,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口译理论和技巧教学,着重对 学生进行单项口译技巧训练,使他们通过口译实践尽快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巧,闯过口 译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难点,为在后面的专题口译训练中能灵活机动、综合运用各种口译技巧,顺利 进行英汉互译打好基础。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 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化,根据文化的定义及其与语言的关系,我们知道文化包含语言,语言反映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是促进中西方交流不可或缺的,在口译中,我们必须加强培养跨文化交流意识,这也是消除语言障碍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意识 近年来,各位学者纷纷就“跨文化交际意识”给出了不同的理解。“文化对语际的有效转换关系极大。相同或相近的文化形式(或形态)具有相通的或相近的信息通道;反之,不同的文化形式必然产生文化差异或‘隔膜’阻塞信息通道的畅通。因此,文化因素在语际转换基本作用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刘必庆,1999:72)“跨文化交际意识”广义上指,在交流过程中对文化因素形成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敏感的思维方式;狭义上指,口译员理解文化中的特殊现象,并以可接受的方式传达出这种文化。 二、口译 口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口译员的基本职责是从语言文化两个层面为交际双方搭建桥梁,真实、精确地传达信息。(胡嫣茹,2016:47)口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流活动,事中-英和英-中双向的语言交流。口头解释起着桥梁的作用,也就是说,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在交际活动过程中,口译员将直接触及文化信息,必须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达双方交往意图。如果口译员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知之甚少,会导致目标语言不会被不熟悉其文化的另一个交流方理解,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误会,导致沟通失败。例如,“狗”在英语国家有正面意义,英文中有句话“Every dog has its day” 可以译为“每个人皆有出头之日”。如果读者不熟悉此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很难对这句话做出合适的翻译。此外,当我们与西方国家的人沟通的时候,会得到对方的赞扬,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会谦虚地拒绝。经常会说“没什么”,如果译为“It’s nothing. There is still much to improve”,很容易引起歧义。 三、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口译的关系 知名学者王佐良(2003:3)提到,“翻译人员要翻译单词,但从根本上说,他/她面临着两大文化。”因此,在口译过程中,口译员必须意识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于口译员来说,跨文化意识对于翻译口译过程中的不可译性语言,是尤其有帮助的。口译员具备跨文化意识,会使他们在口译过程中具备是否对目的语做出修改或者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修改的基本的判断能力。 (一)口译员是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承载者 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口译员是传播信息的桥梁,让双方有效、成功的交

跨文化意识在英汉口译教学中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在英汉口译教学中的培养 摘要口译不仅是一种即席的双语间的口头转换,也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文章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通过比较英汉口译教学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分析影响口译交际的文化因素,以阐明在教学中培养积极的跨文化意识对口译学习的重要性。 关键词口译跨文化意识口译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Training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nterpreters TANG Hao, LI Chang (Foreign Studies College of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423000) Abstract Interpretation is not only an impromptu oral conversion between bilingual, but also a verbal communication,but also a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his artic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and cultural interpretation process, analyze and cultural

口译笔记的七个原则

THE SEVEN PRINCIPLES The use of a technique is always dependent upon the application of a certain number of principles. This is what we call the instructions. One need not follow the rules recommended in such instructions. Indeed the product, device or system for which they were devised may well work even if they are not observed, but will do so less efficiently. Furthermore, the simpler the instructions, the more likely the user is to follow them. The same applies to note-taking. A few very simple principles give this system its sound base and precision, and make using it straightforward. There are seven of these principles; in order they are: 1 Noting the idea and not the word 2 The rules of abbreviation 3 Links 4 Negation 5 Adding emphasis 6 Verticality 7 Shift Some of these principles have already been explained by Jean Herbert in his Interpreter’s Handbook1. 1. Noting the idea rather than the word Take any French text and give it to 10 excellent english translators. The result will be ten very well translated texts, but ten very different texts in as far as the actual words used are concerned. The fact that we have ten good translations, but ten different texts, shows that what is important is the translation of the idea and not the word. This is even truer of interpretation since the interpreter must produce a version of the text in another language immediately. He must be free of the often misleading constraints that words represent. It i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notation of the ideas that the interpreter will avoid mistakes and a laboured delivery. Example: Let us take the following, from French into English: …Il y a des fortes chances pour que...../ There is a very good chance that...” If we base our notation of this expression on the words, the key word is chance. If we base it on the idea, it is probable. The notes will have to be read 20 minutes – even an hour2– after the idea was originally expressed. In the first example it would be very easy to make a mistake. Having noted chance the i nterpreter might, if the context allowed, render it …there is a chance that” or …by chance”. If on the other hand he noted probable the mistake cannot be made. The issue of style is also dealt with in the second example where one would automatically say (interpreting into English), …It is probable that”, or …it is likely that”, or …in all likelihood” whereas in the first example even if the interpreter had correctly recalled the idea that the word chance represented he/she will be a prisoner to that word and might easily produce a gallicism3. 1 Georg & C ie, Geneva, 1956. 2 this was indeed the case when Rozan wrote. Although nowadays 20 minutes is considered a long consecutive speech, his comments still apply. 3 being unduly influenced by the source language is, of course, not only a problem in French-English interpretation but in all interpretation.

英语口译技巧

尽管每个人的对记录符号的使用可能是多样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符号,同一符号在不同的人意识中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但是通行的原则还是存在的,活用这些原则,那会让你在口译的过程中如虎添翼…… 在听力活动中,笔记是一个辅助我们记忆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对于专业的口译译员来说,口译笔记的作用是帮助他们还原刚刚听到的内容。而对于同学们来说其最大的作用则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帮助我们记录并最终理清语言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细节。 在听力练习当中,题目经常是在一大段语言材料播放完毕之后才出现,由于人记忆能力的局限这个时候很多本来已经听懂的内容已经无法被我们回忆起来,造成了信息模糊、信息丢失,以至于无法完成题目。而笔记可以有效地弥补人短时记忆的缺陷,掌握一点英语口译者们常用的笔记法,你会发现这些“专业人士”所谓的“高端技能”,对于普通的学习者来说同样有很大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般的听力考试中游刃有余。 英语笔记法的适用前提——听力过关(五大支柱),听懂是做笔记的前提条件,如果听都没有听懂,又怎么可能去记?再好地记录能力都不可能创造信息本身。 下面举例说明听力笔记的一些技巧: 1、不要大量记录文字(汉字、单词) ——而要使用符号来表示意思(缩写、图形) Eg:“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口”, “我同意”记作“I√ ”; “观点,看法一致”记作“⊙ same”, “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 ↑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发展、快速上涨等” ↓表示“下降、减少、急剧下降、急速下跌等”; ↗表示“缓慢上升,缓慢发展、缓慢上涨等”; ←表示“返回,倒退等”; →表示“达到,至,导致,前进等”; +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 —表示“减少,减”; >表示“多于,大于,强于”; <表示“少于,小于,不如”; ∵表示“因为,由于”; ∴表示“所以,因此”; =表示“等于,相同,与……相同”。 t表示thousand; m表示million; b表示 billion; 1st表示first。 2、不要横着写:

口译笔记技巧

笔记技巧 人脑的记忆由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部分组成。顾名思义,短时记忆是一种操作性的暂时记忆,长时记忆属于一种储存性的永久记忆。影响一个人短时记忆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记忆内容的意义性。即便是当感知的信息有意义时,人的短时记忆只可容纳由二十多个单词组成的句子,或者一组十位数的数字。 口译的过程中,译者会遭遇许多讯息负荷上的困难,例如:讯息过多、讯息密集(好几项并列的讯息)、讯息杂乱、或是讯息陌生(如数字或专有名词)。既使能够完全理解讯息的內容,也有可能无法完整地将讯息传达出来。因此,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完全依赖人脑的记忆能力是危险的,记笔记便显得十分重要。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一些辅助工具的协助,这就是口译笔记。口译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在口译表达前对感知的信息进行记录的能力。记录分为“脑记”和“笔记”两种。 口译笔记的功能是:第一、具有辅助短时记忆的作用,避免遗忘漏失。第二、透过图像、版面与符号的交错运用,笔记具有语段逻辑分析与保存的功能,能将语篇的段落整理清楚并保存一段时间。 笔记是口译讯息整理与保存的工具,运用这项工具时必须先了解到底笔记的內容是什么。建立新架构的必要讯息是5W1H「六何」(何人、何事、何时、何地、何物、如何)。再加上,数字与专有名词就是了。 在讯息內容之外,还要进一步掌握的就是讯息內容之间的关系,例如: A. 笔记的的结构(指将讯息置于笔记纸上的组织方法) 1. 纵向分页—要将版面分割以充分利用纸面,可以纵向画一条中线区隔。 2. 橫向分段--在每一语意完整的段落之后画一稍长之横线,每一口译段落之后则画 一条贯穿版面之横线。 3. 阶梯式排列—适用于表示讯息的先后顺序。 4. 条列式记法—适用于表达并列的的讯息或是联手、对立等语意內涵。 B. 笔记的语言(运用图像、符号、简称、字母、文字或加以組合,以表达口语讯息的内容与结构。) “怎样记”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理论上以目标语加符号为宜,如“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我同意”记作“I√”,“观点,看法一致”记作“⊙same”,“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等等。用目标语记录能够帮助译者脱离原语的语言外壳,使笔记成为表达的雏形,为表达提供便利。不过理论归理论,遇到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处理,译者完全可以采用自己认为最迅速,最简短的方法记录。比如汉译英时,汉语是母语,用汉语记,自然反应更快,记得更准,所以何乐而不为。相反,只要英文记录相对容易,就不必拘泥于上述的理论,锁住自己的手脚。还有英汉双语混用,也都是口译笔记个性化的体现。值得注

浅谈翻译资格口译中如何弥补中英文化差异

浅谈翻译资格口译中如何弥补中英文化差异翻译资格口译中如何弥补中英文化差异有哪些呢?你都有了解吗?今天小编 给大家带来了翻译资格口译中如何弥补中英文化差异,希望可以帮助到同学们。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经验分享:浅谈翻译资格口译中如何弥补中英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种上层建筑,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且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密不可分。而“跨文化交际”,英语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等环境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诸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产生冲 突和故障①。英国有他自己的社会风俗与礼仪: 一般风俗 跟中国相比,车辆在马路的左边行驶。驾车者会给行人让路,但并不总是这样。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在火车站或地铁站、公共汽车站、银行、邮局等地方等待服务时要排队。在自动提款机旁,人们会有意识地与正在使用机器的人保持合理的距离。在自动扶梯上,靠右站好让别人通过。提出请求时要说"please",接受了帮助或服务后要说"thank you",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拜访朋友前要提前通知对方。不速之客会让人讨厌。避免在晚上10点后打电话到别人家。晚上11点后打电话很可能被英国人当作有紧急事件。使用主人家的电话前要征得许可,并且要商量怎样付电话费。在室内吸烟可能不被主人接受。如果你确实想吸烟,先询问主人会被视为礼貌的行为。在中国的宴会上,客人在最后一道菜吃完后会迅速离开。而在英国文化中,留下来进行社交谈话被视为礼貌的行为。聚会因此可能多延续几个小时。特别要注意的是,如果被邀请去主人家吃饭,一吃完就离开是非常不礼貌的。

英语口译笔记

口译课堂PPT What’s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 is a communication process, designed to reveal meanings and relationships of our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 Interpretation Canada It should be stressed that interpretive communication is not simply presenting information, but a specific communication strategy that is used to translate that information for people, from the technical language of the expert, to the everyday language of the visit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interpretation 1.Working characteristics: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即席翻译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同声传译 2.Different domains: politics、social、law、culture、diplomatic etc.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interpretation 1.Listening&speaking competence 2.Translation competence (vocabulary, grammar, sentence, pattern, etc.) 3.Connection: smart response ability through hard training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解译 The standards of interpretation 1.“accuracy” is the cornerstone of interpretation 2.“smoothness” is the life of interpretation 3.“Fluency” is the sign of good quality Professional codes of conduct for interpretation Each profession has its generally accepted codes of conduct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so do interpreters. The interpreter must know his professional ethics well and abide by them for the fulfillment of a successful career in interpreting. The highest standards of international interpreting mean that the interpreter is always professional, keeps confident, is objective,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and has the respect and trust of both parties in the dialogue. The highest praise for the personal

口译笔记

第三单元 Unit 3 口译笔记 Note-taking in Interpreting 口译笔记不是速记 ?速记是一种按照发音规则来记录的符号体系,它只能表达源语言的语音,而不能传达实质含义。在记速记时,速记员没有加入本人对于发言内容的思考或者理解,而只是进行单一的符号转换,最后语音机械转换的结果可能是缺少关联、逻辑混乱的翻译。而做口译笔记是一个主动分析、理解的过程,然后用自己觉得最快、最清晰、最容易看懂的方式记录下来。在记录的同时,己经对原文进行了逻辑整理,这也会反映在口译笔记中。 ?在解读速记笔记时,首先要将速记转化成源语言的语音,明白意思之后再翻译成目的语,可以说是做了三种语言之间的切换工作,这样虽然记下的内容可能会多,但是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解读速记笔记,不符合口译中及时的原则。而口译笔记在记录的时候,己经融入了分析理解和目的语的转换,己经完成了翻译的部分工作,这样会让接下来的翻译工作更加快捷轻松。 口译笔记不是听写 ?听写的要求是让学生记录听到的每一个词,还要保证拼写和标点符号的准确。听写时,有机会听到原文不止一遍,还有时间校对。这样的听写成果出来是人人看得懂,也没有语法拼写错误的原文记录。而做口译笔记是个完全“自我“的过程。口译员决定记录内容的取舍,用融合了文字、标记、还有口译者本人自创的符号等进行记录,最后完成的作品是口译员本人才看得懂的“天书”。口译结束后,笔记也就失去了效用。 口译笔记的特点 ?瞬时性:口译笔记不作为资料保存,其作用仅仅是帮助口译员在短时间内记住发言内容,并用目的语传递也去。口译工作结束后,再来回头看笔记,可能连口译者自己看不懂了。 ?精炼性:口译笔记是边听边做的,而发言人的语速永远会比逐字记

口译速记方法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PKM of Beautiful_Thing 已锁定- -| 回首页| 2008年索引| - -标语英文 英文速记简介 ////////////////////////////// ////////////////////////////// 英文速记简介zz 1588年,英国人T.布赖特采用几何图形的直线、圆圈和半圆弧线,设计了一种英文速记法。这个速 记系统的创制,使中世纪宗教迫害狂中被摧残的欧洲速记得以复活。布赖特把他的速记系统献给伊丽 莎白王后,得到了出版这种速记法15年的专利权。此后英国又陆续出现了几种经过改进的速记系统。 1834年,德国的F.X.戈贝尔斯伯格设计了一种草书式速记,对当时德国的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许多国家的速记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37年,英国人I.皮特曼改进了前人的速记系统,出版了一本《语音速记法》。它以几何式的正圆弧线和直线为基础,采用了加粗笔画来区别两个发音近似的辅音,把符号写在不同的位置以省去 元音等方法,因而获了成功。皮特曼速记直到今天在英语国家中仍比较流行。 1888年,爱尔兰人J.R.格雷格(1867~1948)采用几何式椭圆弧线和斜直线,设计了一种完全用轻线的速记法,不用位置变换表示元音,而是用普通写法的拼写原则,一般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 种速记后来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以来,欧美又出现了一种以拉丁字母的简化[speed writing]写法和简单笔画混合使用的速记体系。这种速记法是为了适应非专职速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的,不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掌握。 对不要求具有高速度书写能力的一般文字工作者说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Taking quick notes <口译笔记> 常用速记符号: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意味着= 不等于≠ 约等于≈ L遗憾、悲哀:( 高兴、荣兴:)

试论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一)

试论文化差异对口译的影响(一) 论文关键词:文化语言文化差异理解和表达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意识 论文摘要:本文旨在从口译的过程出发,通过对语官和文化的分析、比较,列举一系列在口译实践中影响口译的文化因素,以阐明口译的实质是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口译最终的目的是让听众理解讲话人的意思。因此译员应时时兼顾到译出语受众的文化,积极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语言转换与文化跨越相统一已成为指导口译实践的基本原则。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口译不只是简单的语言问题,它与语言所承载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1语言与文化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索绪尔创立了符号学,他把语言定义为一种表达思想的符号系统-由语音、词汇、语法、篇章等构成的层阶系统。然而,任何思想的表达—有声的或无声的,都需要在一定的社会范畴内体现出来。语言不可能是一种独立于社会以外起作用的符号系统,它具有社会性。而文化又是什么呢?英国人类学家泰勒对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复杂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历史现象,同时具有民族特征。因此,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媒介,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深层构造机制。D.PPattanayak博士在其所著的AspectsofAppliedLinguistics一书中指出:Bothinspaceand玩https://www.doczj.com/doc/bf4232530.html,nguageisboththeproductandtheexpressionofculture.①同样,约翰.J.迪尼的《熟悉两种文化与翻译》也体现了这种观点:“每一种语言都从文化中获得生命和营养,所以我们不能只注意如何将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还必须力求表达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与表达情感方面的习惯。 2口译中需翻译文化而不是语言 从口译的表层来看,它是将源语(SourceLanguage)变成目的语(Targetb}88e)的一个语言转化过程。但是,口译绝不是简单地使两种语言的词语等值对应,而是通过语言领会欲说之意而不只是领会语言本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口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它是不同的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一曰言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译者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4队20世纪80年代起,在德国研究翻译理论的一系列新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文化而非语言为中心的理论,这主要是把翻译看作是交际行为而非代码转换的过程;把所翻译的内容看成是整个有机世界的组成部分而非将它归于单纯、独立的语言一类。尤金.达奈在《语言、文化与翻译》一书中指出:“语言在文化中的作用以及文化对词义、习语含义如此带有普遍性,以至于在不仔细考虑语言文化背景的情况下,任何文本都无法恰当地加以理解。, 口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讲话者和听众能达到思想、文化的交流。任何两种文化都享有共性和特性,而任何一种形式的翻译(无论是笔译还是口译)要准确地表达另一种文化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口译,它需要译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地表达讲话者的意思。译者若想要在最大程度上体现源语的内容及文本风格,就需要深刻,及时地解读附着在语言层之外的“超语言信息”,即文化信息,并传递给听众。 3文化差异对口译过程中理解、表达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译是通过有声的语言在做两种文化的对比。一个民族的文化取向对于另一个民族的成员来说可能是陌生的、截然不同的,或者是不可接受的。语言表达,风俗习惯,体态表情等是文化差异的外部表现形式。在这种形式的背后隐含着更深层的差异,包括:思维方式、价值标准、道德观念、审美观、心理因素、感知世界等。整个口译的过程是由听—

口译笔记文献综述汇编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综述 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原语,进行理解和解码(即建立意义单位,脱离语言外壳,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储存(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口译的时间性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译员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而口译笔记就是即席传译(交替传译)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吴钟明,2008:1)。 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他只需要记录重点语义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和趋向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吴钟明,2008:1)。口译笔记能对大脑短时记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提示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口译中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王斌华,2006:26)。 Danica Seleskovitch在对比“字面直译”和“反思性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的理念,成为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的源头(仲伟合,2012:28)。他和Marianne Leder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构建了一个“口译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应“脱离语言外壳”,抓住意义(仲伟合,2012:30,7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le(1990;1994a,1994b)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开始质疑释意理论,认为其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性的检验,研究路径缺乏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交流,术语界定过于模糊(仲伟合,2012:35)。Gile(1995/2011)构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假说,指出了两个可能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认知处理问题的触发原因:一个事单个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够;二是任务总和的认知负荷接近饱和水平。从理论的经验层面来看,该假说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口译的策略,如笔记要力求精简,记录过程尽量自动化,以求单个任务所占用的精力少一些(仲伟合,2012:36-37)。 根据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上搜索得到的数据,1995年至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口译(英汉)笔记研究方面的论文125篇,国外共发表论文8篇(目前图书馆资源只有这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口译笔记教学,口译笔记理论和口译笔记发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的中的应用。这里主要叙述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和笔记教学。 1.笔记技巧与策略主要归纳和总结了笔记的语言,格式,方法,工具,符号和缩略语

MTI英语口译专业六点考研经验总结

MTI英语口译专业六点考研经验总结 2017考研已经结束,最终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已录取。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困惑和挫折,但好在有家人、学姐还有朋友的帮助与鼓励,所以我也写下这篇经验帖,希望能够对想要考取北外的学弟学妹们一些帮助。 ?关于我 我本科就读于一所外国语大学的英语专业,这次是二战北外。第一年差了四分,感觉比较可惜,但我考北外的想法非常坚定,所以就抱着“不管考几次一定要考上”的想法再次参加了考试,最后取得了理想的结果,圆梦北外。所以我尤其想跟那些打算二战甚至三战的朋友说,虽然你们面临的压力会更大,但是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不要放弃!只要你坚持下去,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再说说复习的大致情况吧。这里主要谈谈第二年的复习情况。鉴于我这人比较懒(这是主要原因),不愿意跑到图书馆去看书(虽然市图书馆就在我家附近),而且我这人自制能力还阔以,所以我是在家里复习的,学习效率还不错~我建议大家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去图书馆或是别的地儿,一定要选一个能高效学习的地方哟,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控计里既己,看书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然后再说说各科的时间分配吧。 我觉得主要精力还是要放在翻译跟百科上,因为北外看重专业课总成绩,政治跟二外过线就可以了。但是也不能太忽视二外跟政治……我第二年考的时候就是因为太忽略政治,导致从十一月底到考

试前基本都在看这一科,结果考的也不咋样,差点没过国家线,所以希望大家要合理安排好时间。 ?关于初试 1、翻译 我先把我所用到的书籍列下来。 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 三笔实务及配套训练 二笔实务及配套训练 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陈宏薇《高级汉英翻译》 卢敏《英语笔译常用词语应试手册》 新东方的《中高级口译口试词汇必备》 《翻译硕士(MTI)英汉词条互译词典》(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中国日报英语点津的热点词汇 我购买的网课中的一些资料以及从学姐处购买的翻译练习 北外历年真题 翻译这一科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英汉、汉英词组翻译,各15个。第二部分是段落翻译,一段英译汉,一段汉译英。词组这一块,我主要用到的就是以上我所列出来的书目,然后我推荐大家关注中国日报网翻吧这个公众号,那儿有新词热词,每周更新,大家背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