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院校长学制专业培养体系的研究

医学院校长学制专业培养体系的研究

医学院校长学制专业培养体系的研究

长学制专业培养是今后医学培养的趋势,本文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期对医学院校长学制专业培养献言献策。

随着我国医学的迅速发展以及与国际医学教育的逐步接轨,长学制医

学教育已经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流趋势,为了保证长学制学生的培养质量,我校分析并借鉴了国内外医学院校的培养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特色,

为长学制学生量体裁衣,制定了培养方案,以下我们将从培养目标、课程

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讨论和研究。

一、贯彻培养目标

根据数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校逐步形成了独特的长学制医学教育体系,并由此制定了长学制学生的培养目标,其中七年制临床医学的培养目

标是“实行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加强基础,注重素质培养,面向临床的

培养方式”;八年制临床医学的培养目标是“實行八年一贯,本硕博融通,整体优化,强化理化基础,注重综合高素质的提高和临床能力的培训”。

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厚实的基础理论,并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系统的临床医学理论

知识,富有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并能够适应经

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二、完善课程结构

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是完成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我校高度重视长学

制医学教育课程的设置工作,并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按照“科学基础+

医学基础+医学临床”的教育模式,将必修课分为公共基础课、医学基础课、医学专业课三部分。

(一)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医学基础教育中,我校注重学生人文及伦理素质的培养,为此,学校开设了大学语文、毛泽东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医学伦理学等

必修课程,并且开设了通识教育课程,如中国山水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概

论等选修课程,学生在通识领域必须修满规定学分。在开设课程的同时,

我校亦鼓励学生利用本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听一些人文领域的讲座和

学术报告,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二)重视科研素质的培养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科研素质培养,学校开设了医学文献检索、医学

论文撰写、循征医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训练学生的科研写作

和循证思维,并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能独立阅读文献

并了解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在实验室培训后进行学术答辩,使学

生在学习初期对科研有所了解并产生兴趣;此外,我校亦开设了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专业课程,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面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对科研

的最新进展有所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深厚的科研素养。

(三)重视双语教学

长学制学生在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同时,也必须有较强的专业英语水平,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同时要求

掌握基本的英语词汇。我校开设了免疫学、局部解剖学、生物化学双语教

学等课程,学生要求掌握相应专业的基本词汇,并在考试中用英文作答。三、改进培养模式

除了按照培养目标进行教学之外,我们根据自身特色和当代社会对于长学制医学的发展要求,对以下两方面进行了改善和强化。

(一)注重实践,强调实践结合理论

进入临床实习后,学校亦加大投入,要求学生在所有临床医技科室均轮转至少两周,对临床系统的开展与运行有所了解。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完成每个科室的既定要求,并在轮转结束后,完成出科考试并合格方可出科。

(二)明确导师制,重视专业素质培养

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导师,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专业深入了解,并完成论文设计和毕业答辩。在整个过程中,导师需要在学生的学习、工作、思想、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更需要在与导师接触中,不断完善自身专业知识漏洞,且能够独立处理病人、正确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并努力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升。

综上,如何提高长学制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养,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是我们相信,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和演变,长学制医学教育也会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自己。学校也将继续重视长学制医学教育,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稳步推进医科的发展水平。

浅析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浅析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对医学高等学校的医学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医学素养和较强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成为现代医学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这一需要,各医学高等院校陆续开展长学制医学生教育,而在长学制医学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正日渐凸显。文章就现有长学制医学生教育中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提升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医学高等教育逐步完善的背景下,长学制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及需求逐渐增加。国内各医学高等学府均陆续开设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医学生教育,在满足高层次医学人才需求的同时也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逐步改革的重要标志。长学制医学生教育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医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使其具备创新思维并能自主进行科学研究,促使长学制医学生成为国家建设医学创新研究体系和处于国际医学研究前沿的必备支撑力量。长学制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高低也是衡量我国高等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长学制医学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消费的不断增加,现有卫生保健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改变。国内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变以及国际医学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促使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发生变革。从 1988 年起,我国开始试办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即首批长学制医学生教育。发展至今,长学制医学生逐步扩展为:七年制(本—硕连读)、八年制(本—硕—博连读)、5+3(本科 + 硕士,七年制的

后续演变)以及直博生(2+3 模式,在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申请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2 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招生)。 二、长学制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研究能力是医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学习阶段必备的基本素养。科研能力通常是指研究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方法去尝试构建新的理论体系,发现、分析和解决一定的科学问题[1]。对于长学制医学生而言,科研能力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长学制医学生作为医学高等学府中的“佼佼者”,经过长时间的医学高等教育,其自身所建立的科研创新能力水平,将直接影响我国未来医学人才能否适应国际医学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长学制医学生后续进入临床工作与开展科学研究的基石。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是长学制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 三、科研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在传统长学制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课程安排设计相对陈旧,依旧以课堂内容、实验课程以及临床实习为主体[2]。医学生在早期基础学习阶段,缺少必要的科研能力培养,真正参与到科学研究的机会较少。后期进入硕士及博士培养阶段,教学上仍以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为主,随后快速地进入临床培养阶段(临床一线实习工作),导致长学制医学生少有机会去接触科学研究,对科研缺乏兴趣,同时加之临床工作过于繁忙,大部分医学生将仅有的精力用于机械的背诵与考试复习,再无多余时间关注个人科研能力的培养训练。 对于“2+3”模式长学制医学直博生,本科阶段与传统长学制培养模式相同,缺乏基本的科学研究教学与相关能力培养。并且,如今研究生入学考试压力较大,而科研能力水平并未成为入学考试的考核范畴,这进一步加重了医学生在本科阶段对科研的轻视。此外,医学生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必然要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同时还要付出大量精力去准备直博考核,故导致在直博前少有机会从事实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课题研究必须求真务实,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以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为目的。课题涉及范围包括医药学的高等教育、中等教育、继续教育等层面。课题研究注重实践,研究成果应该在医学教育中得到推广和发挥作用,符合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服务我国的医学教育,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作参考。 一、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1.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医学教育课程建设与共享 4.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 5.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6.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研究 8.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 9.医学生双语教学的研究 10.医学教育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和共享 11.临床教学面临的法律问题研究 12.临床医学与公共卫生学整合研究 13.医学实验教学研究 14.促进医学生就业的研究 15.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16.中外医学教育比较研究 17.中国医学教育史研究 二、医学学位教育与研究生培养研究课题 1.医学研究生招生管理制度的改革研究 2.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3.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 4.医学研究生指导教师梯队建设与创新机制研究 5.医学研究生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 三、本科医学教育研究课题 1.医学本科课程模式研究 2.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研究 3.医学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标准研究 4.医学模拟教学的研究与应用 5.医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6.医学考试方法的研究 7.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籍管理工作研究 8.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研究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1方法 20XX年9月一20XX年l月连续三学期,试验组采用农村卫生院定向医 生培养基础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对照组采用全日制普通本科临床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我院结合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坚持“为农村办学,为基层服务”的办学特色,培养社会需要的强能力、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已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形成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教、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和以临床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理念。第一阶段(20XX年5月一20XX年8月)①确定特色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修订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大纲;②优化师资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原有教师基础上,引进1一2名博士充实教师队伍;③修订和规范教学管理文件,完善并建立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保证和监控体系,建立教师教学工作目标 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第二阶段(20XX年9月一20XX年l月)运行修订后的特 色专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继续投入100万建立临床综合技能模拟教学实验室,在原有基础上增建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拓展 教学功能。以学校建设临床技能综合楼为契机,按照满足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对临床医学专业模拟教学实验室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建 设功能完备的现代化临床技能实验实训基地;按照临床能力培养体系和全新实践技能课程体系,优化实践课程教学内容,运行全新实践教学模式。评价标准主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评,同时考察学生人文素养包括奉献精神、职业操守等。 2结果 三个学期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试验组学生在实践能力的测试中平均分为分,而对照组学生为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同时,试验组学生实训的时间长,有强烈的同情心和奉献精神。 3讨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理论背景深厚和实践技能突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很多行业需求的对象,它主要是相对于学术研究型人才而言。通常应用型医学人才可定义为能将医学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运用到临床工作中 的医学院毕业生,其不仅有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同时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而实际上,国内的现状是基层医院人才极度缺乏。虽然基层医院已加强对高学历和高

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

国内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以 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为例 摘要从2004 年起,中国开始模仿欧美,在部分高校试办八年制医学教育。目前 全国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四川大 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的10 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 模不得超过100 人。与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相比,我国八年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通过国内医学院校八年制学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寻 找当前八年制教育存在的问题,为八年制教育改革提供意见参考。 关键词临床医学八年制培养 2013 年6 月30 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八年制42 名学生顺利毕业,奔赴工作岗位。与此同时,在祖国的西南角,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将培养的 第二批临床医学八年制毕业生送出校门。除了创办时间不同外,两所学校的八年 制学生在培养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招生规模 作为代表目前中国医学在校教育最高层次的学制,加上浙江大学,目前中国 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等在内 的10 余所高校具有招生资格,且每所大学的年招生规模不得超过100 人。 浙江大学医学院从2005 年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2005 年招收50 人,2006 年开始每年招收60 人。这60 名学生中一半来自高考录取,另外一半来自 七年制制录取考生和其他非医学类专业的学生通过面试考试进入。自开办以来, 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录取分数线一直居于浙江大学历年招生的第一位。 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自2004 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当时从招收 的七年制中择优选拔80 名进入八年制阶段学习。首届八年制共有71 名顺利毕业。目前每年的招生规模在70 人。目前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主要通过以下两种 途径招收八年制学生:1、通过高考,填报志愿考上八年制医学生;2、川大内有 6 个试点专业,允许大学一年级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经过考核后可在大二时转 入八年制学习。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八年制录取分数线从2008 年至今,均 比四川大学投档线高出60 余分。 二、培养目标 美国医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所授学位明显不同,从事临床医疗的医生和进行医 学研究的学者通过两套独立的培训系统实现。前者通过医学博士培养模式(MD)实现,后者通过哲学博士培养模式(PhD)完成,八年制医学博士培养唯一的目 标是使之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此外,美国的八年制医学教育不仅仅在教授基本 医学知识和技术,更是在培养能做出成熟选择、具备职业热情和责任心、把人的 生命价值和生存质量放在第一位的职业医师。相比之下,我国的八年制医学博 士教育具有专业化程度高、实践性强、成本昂贵、培养周期长、社会期望值高等 特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八年制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 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医学专业及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 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较广泛 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医学科学基础知识,较强 的临床专业实践技能,系统的群体健康知识,较强的人际交流、信息管理和终 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的医学科学研究能力。

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 摘要: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已被国家教委列入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整个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本文旨在对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一次探索与研究;文章通过分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现状及国外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状况,阐明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医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状态不仅影响高等教育的整体状态,更与人的生活、生命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办好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至关重要。 要办好高等医学教育,确立什么样的培养目标、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机制等等,都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培养模式问题,医学教育领域中一直存在着争议,目前,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存于医学教育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怎样改革,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这一问题对于高等医学教育来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出发点,笔者选择了这样一个课题。 一、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历史沿革及现状 (一)“简约农耕型”“以师代徒”式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古代医学教育,以古代朴素的哲学观驾驭医学理论,主要取自实践经验的总结,归纳为临床知识,大多以师徒制,且封建制度强烈地左右着培养目标及教育活动中的人际关系。这种模式如同自然经济条件下农夫栽培作物,简约地靠经验地运作,目标十分有限。我国古代医学教育历来也是师徒传授。 这种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已被历史所淘汰,但从中可看出它在教育内容的整体观,体现个性教育的雏形及注重实践性的特点。 (二)“解析工厂型”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 由于医学科学的发展而明显分科化,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等逐步确立了科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教育探讨

南方医科大学八年制医学教育探讨 李明;敖春萍;许美年;吴禹锟;吕品晶;沙桐;季鑫 【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已在我国部分高校试办,其办学原则为"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加强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 南方医科大学至今已成功招收11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医疗战线. 文章根据南方医科大学的办学经过,结合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切身体验,就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对当前八年制医学教育提出建议与希望. 【期刊名称】《基础医学教育》 【年(卷),期】2015(017)012 【总页数】4页(P1102-1105) 【关键词】医学教育;八年制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李明;敖春萍;许美年;吴禹锟;吕品晶;沙桐;季鑫 【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细胞生物学教研室, 广州5105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2 2004年卫生部颁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在坚持现行学制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长学制教育,并提出了“以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重点、三年制为补充”的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在此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校2004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至今已成功招收11届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水平和培养能力不断提高,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全国各地医疗战线。本文总结了我校的办学经验,结合教师教学经验与学生的切身体验,就我校八年制医学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八年制医学教育提出建议与希望。 1 八年制医学教育现状 2004年之前,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体系中,只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在1921年建院初沿用美国医学教育的八年长学制。2004年卫生部颁发《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医学教育在坚持现行学制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长学制教育,并提出了“以五年制为主体、八年制为重点、三年制为补充”的医学教育改革思路。在此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第二、三、四军医大学及南方医科大学等13所医学院校获得教育部回函,陆续开办了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各院校根据教育部对八年制医学教育提出的“八年一贯、整体优化、强化基础、注重临床、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总体培养原则,制定了各自的八年制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方案和目标。比如开创国内临床医学八年制教育先河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将能力向正确目标投送的医学生”。尽管各校制定的具体培养目标和采用的教育措施不尽相同,但都强调了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医学理论水平、临床实践能力、科研素质、自我

医学教育体系的分析和建议

医学教育体系的分析和建议 一、医学教育体系的概述 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务人员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教育体系是指为了满足社会对医务人才需求而建立起来的一套教育体系。本文将分析目前医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 1.临床实践不足 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师核心能力所必需的环节。然而,目前许多医学院校在临床 实践方面存在不足。部分学校难以提供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实习岗位,导致学生没有充分接触真正的临床环境。此外,实习过程中缺乏有效指导和反馈也往往使得学生无法获得有效的成长。 2.知识结构单一 当前医学教育过于注重纯理论知识掌握,忽视了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这种单一化倾向使得毕业生在面临实际临床工作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影响了医生的整体素质。 3.教育方法陈旧 传统的医学教育更注重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授,缺乏互动与合作。这种模式难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限制了他们积极参与到医学研究和实践中。此外,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灵活教育方式也比较欠缺。 三、改革建议 1.提升临床实践环节

为了使学生真正接触到临床工作中各种情况和问题,医学院校应该加大与相关医院的合作,增加实习岗位数量,并确保实习时间能够真正用于临床操作和技能培养。此外,在实习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师的监管,及时反馈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指导其进行改进。 2.优化知识结构设置 应当通过调整课程设置来打破传统垂直划分科目的局限性。可以引入交叉专业课程,如心理学、沟通技巧等,以培养医生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此外,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如病例分析、团队协作等,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 3.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医学教育带来更多优势。例如,在线课程和远程教育可以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虚拟仿真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真实的临床操作环境;智能化评估系统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 4.培养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 医学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医务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开设相关课程和项目,激发学生对医学科研领域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此外,加强团队合作训练,促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多职业间的协同工作模式。 5.个性化教育 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方向,医学教育应该倡导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进行灵活的教学安排。例如,设立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供学生选择,满足他们个体化的学术追求。 6.定期评估与监管

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总结报告 沈阳医学院于2000年至2002年完成“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项目,经过两年实践于2004年获得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在此基础上,我们于2003年申请并获得学校重点项目“地方医学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医学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项目从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进行了五年,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3000余名学生,30余个教研室,200多名教师参与项目研究与实施。按照立项预期计划和目标,很好地完成了项目要求,并取得丰硕成果,现进行项目总结。 一、项目背景 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由专科医生到需求大量全科医生,医学本科生由大城市大医院需求转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需要。地方医学院校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应用型医学人才。 国外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视的。美国的医学教育培养目标就是专业技术性教育,目的是为医学毕业生进一步接受毕业后培训作准备。因此,美国的医学院校非常重视教学方式和教材的选择,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安排。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考评机制,锻炼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英国的医学教育强调重视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技能,着重医学人才的思想品质、医学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三大核心任务的完成。法国的医学教育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强化人文教育,调整课程内容和严格的实施优胜劣汰等做法培养医学人才。 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医学教育经验,对原有办学理念和发展路径进行反思与改革。在“应用”两字上下功夫,对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适应学校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的联系统一体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培养能与我国卫生事业和医学人才自身发展相适应的毕业生,真正实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 二、总体目标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实施“一个目标、两个适应、三个转变、四个着力、五个掌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面向基层,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应用型人

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

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路径的研究 随着医疗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于医学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通过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提高医学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围绕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和讨论。 一、确定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 医学高职院校的高水平专业群应该是以整个院校的发展为目标,重点针对医学领域核心专业的发展。通过梳理医学领域的学科体系、专业设置、教学标准及主要研究方向,确定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和重点方向,同时考虑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统一起来,实现医学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 在确定了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之后,需要制定相应的建设计划,包括人才培养计划和教学改革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可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高水平专业群的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毕业生就业方向和考研方向,同时探索与行业的合作机制,切实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教学改革计划则可以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完善医学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 医学高职院校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至关重要。营造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凝聚力的教育文化,推进医学高职院校的特色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为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建立健全的科研和质量保障机制 科研和质量保障是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建设科研创新平台,吸引优秀人才加盟,开展前沿性研究工作,强化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医学高职院校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机制,从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医学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医学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的建设需要在明确建设目标、制定建设计划、营造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建立科研和质量保障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协同推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才能够在医学高职院校教育领域中打造出一支人才储备充足、科研实力雄厚、教学水平超群的高水平专业群,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护理学专业长学制教育可行性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护理学专业长学制教育可行性的调查与思考 周玉峰;许勤;崔焱 【期刊名称】《中华护理教育》 【年(卷),期】2016(013)010 【摘要】为初步探讨在护理学教育领域开展长学制教育方式的可行性,以7省市18所院校42名护理研究生导师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12条目问卷进行调查,收集建议与评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专家认为在护理教育领域开展长学制教育方式或许有其意义,但现阶段存在多重障碍,如临床师资短缺等,如何克服这些障碍还需长期努力. 【总页数】3页(P792-794) 【作者】周玉峰;许勤;崔焱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10029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10029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问题的由来与发展--关于实施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的研究之一 [J], 华洪兴;王正伦;史国生;章遵;王鲁宁;刘健 2.实施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若干现实问题的讨论--关于实施运动员"长学制"文化教育的研究之三 [J], 华洪兴;史国生;王正伦;章遵;王鲁宁;刘健 3.护理学专业硕士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模式衔接的可行性分析 [J], 穆欣;杨盼;代培方;周苗苗;刘明明

4.教育部高等学校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17年护理学专业教育高峰论坛圆满结束 [J], 护理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组 5.八年长学制医药卫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八年长学制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训练 [J], 李朝红;许云云;赵小红;石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 现状及对策研究一以医院为例

“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 对策研究一以医院为例 随着社会医疗保障政策的不断提高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求日益增加。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当前所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 背景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在本科医学学习基础上,深化医学知识和技能,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扎实的临床操作技能和较强的临床判断能力,能够服务临床工作并从事医学科学研究的专业医学人才。这些人才以其高智商、高素养和高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医院成果带来了显著的贡献。 在“医教协同”背景下,医学教育正在逐步调整和改革。而对于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也开始着重实施“面向临床”,要求研究生唯服务临床为本、竭尽全力。这无疑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二. 现状分析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目前很多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其入学时的意愿和期许和毕业时的实际表现有较大的差距。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些研究生在做好理论背景的同时,实践能力和临床经验相对较少,缺乏系统训练和实践。同

时,医院方面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平时应急处理响应不及时、手术室等临床设施配置不合理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 三. 对策建议 1. 增加实践环节:要重视实践环节的培养,逐步调整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训练,包括规范的临床实践操作,以及医学科研和学术发表等实际操作。也可以引导研究生积极参与临床轮转、责任利益等医务工作,提高其实践经验和能力水平。 2. 提高医院服务质量:提高医院服务质量,金融科技技术参与进来,为研究生提供优质的工作平台,包括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先进的临床设备等。同时,要让领导干部有明确的工作职责,擅长医学技术的专业医生打造专业技术团队,从而全方位支持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战训练。 3. 加强教学管理:要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如加强学生实践与评估等环节,定期回访评估学生学习情况。同时注重与各个实践环节教学机构的合作,加强适合实践操作的课程体系建设,以便保障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表现。 四. 结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医院双方的积极努力,推进“医教协同”,逐步建立起具

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问题及对策研 究 近年来,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课程 设置不合理、实践环节不足、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不仅影 响到医学类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也制约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有必要进行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课程设置不合理是当前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一个 突出问题。传统的医学类课程设置往往过度强调理论教学,而忽 视了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这使得学生在毕业后面临着实际操 作能力不足的挑战。因此,医学类高校应当调整课程设置,将实践、实验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此外,还应增加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实用性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 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其次,实践环节不足是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另一个问题。目前,很多医学类高校更注重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环节的重 要性。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导致他们无法真正接触和 熟悉临床实践环境。因此,医学类高校应当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开展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同时,要加大对实践环节的投入,提供足够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临床工作,提高他们 的实践能力和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师资力量不足是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中的一个关键 问题。目前,高水平的医学教师仍然相对稀缺,而且大部分教师 致力于科研工作,对教学任务投入不足。这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 降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医学类高校应当加大对教师队 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通过提供更好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更 多优秀的医学人才从事教学工作。同时,要加强教师的教育教学 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和能力。此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鼓 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工作,并重视学术研究与教学的结合。 此外,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还应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医学类专业的培养不仅应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应关注 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人文学科和社会 科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还应注 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和沟通能力,以全面提升学生的 综合素质。 最后,建立质量评估机制是解决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机制问题 的关键措施之一。目前,医学类高校的质量评估主要以考试成绩 为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因此,医学类高校应当建立 多维度的评估机制,包括考试成绩、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同时,要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医学类高校人才培养 质量的稳步提高。

论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

论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 广西医科大学于2000年起获准招收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目前惟一一所具有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育招生资格的高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少数民族地区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满足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高层次医学人才需求增加的需要,培养更多的高层次医学人才,我们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就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的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特点进行论述。 1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的特点 七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是具有医科学院特色的教学模式,与五年制临床医学教学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学制长。学生要经历从中学生到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的转变,度过从青年到成年的心理成熟期。(2)学生素质较高。一般来说,七年制医学生的学习成绩总体高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表达、理解与自学能力较强。(3)经历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阶段学习。与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独立性、实践性、科学性,更倚重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科研精神。两者之间有一定的飞跃。(4)学习任务较重。从临床医学角度来说,七年制学生的教材难度较高。对基础知识和抽象思维的要求高于五年制学生。同时七年制学生往往需要进一步学习专业外语或第二外语。 2地方性单科医学院校教育的局限性 2.1教师因素:从我校师资来源看,多数教师虽然有较好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随着高校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的不断加强,仍然需要在授课手段和方法上加强;另外我校的年轻教师中还存在着实践经验缺乏的问题。 2.2学生因素: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学”的主体,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成就动机、学习能力与方法等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程度,亦即通常所说的“学苗”好坏直接影响到培养质量的高低。 2.3教学内容:我校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虽然经历了几轮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在先进性和普遍性上还存在很大不足。表现在课程结构上还不合理,必修课多,选修课少,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重视陈述性、记忆性材料

浅析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

浅析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并轨培养方案成为了热门话题。关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各界学者和 医学界人士都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浅析临床医 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的意义、影响和可行性。 我们需要了解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的背景。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 生并轨培养方案是为了适应我国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积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加快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并轨培养方案的实施有利于培 养更多更好的医学人才,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医学科研水平,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对医学教育和医学研究的影响是深远的。实行 并轨培养方案可以促进医学研究的交叉和整合,有利于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融合,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实行并轨培养方案有利于培养更多更好的临床医学人才,提高临 床医学服务水平。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 的跨学科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注入 新的活力和动力。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的实施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医学教育改革需 要各医学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强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是实施并轨培养方案的关键。学校 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创新环境,鼓励学生参与学科交叉和科研实践,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并轨培养方案的实施也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配合。 政府部门需要加大对医学教育改革的投入,提高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社会各界需要积 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医学院校开展和推进并轨培养方案,为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研究提 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攻读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三年制)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攻读医学科学博士学位研究生 (三年制)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三年制)培养方案 总则 第一条培养目标 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博士生)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要求是: 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有献身于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能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新性成果。 三、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四、具有健康的体格。 第二条学习年限与时间安排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提前完成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博士学位论文并达到论文发表要求者,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同等学力和提前攻博者不能提前毕业。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延长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在职博士生学习年限为四年。 博士生学习时间主要用于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用于课程学习的时间累计在半年左右。

第三条课程学习与要求 博士生实行学分制,总学分7-10学分,要求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体要求如下: 一、学位课程 6-7学分 1(公共必修课 3学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2.0学分 专业外语 1.0学分 公共外语:博士生公共外语不作为必修课程,但是,第一外国语为英语语种者,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语种者,必须选修英语作为第二外语。 1 2(专业及专业基础课 3-4学分 根据博士生本人的基础以及专业需要,在我校开设的研究生基础理论课和实验技术课中选修。 不能以硕士阶段所学的课程代替;在硕士阶段所学的课程不宜再选修。 二、非学位课程 1-2学分 从我校开设的研究生进展课中选修。 三、非医学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攻读医学科学博士学位者应补学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中专业基础课7学分,如果所学的博士学位课程中有与应补的课程相同,且考试成绩合格,可以减少应补学的学分。 四、以同等学力考入的博士生必须补足本专业硕士学位课程,具体要求见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五、学位课程成绩以?7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非学位课程以?60分为合格,可计学分。课程考试要求见《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规定》。

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分析

关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分析 作者:赵微乔清波战海燕曾海马微 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20年第32期 [摘要] 作为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教学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其将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临床医疗人才作为目标,强调在教学中注重对研究生医学理论知识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强化临床技能。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医疗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此次研究分析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现状,探究了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策,以期培养出符合现代医学所需的具有专业技能及理论基础的优秀医学人才。 [关键词]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课程结构;双轨合一 [中图分类号] G64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20)32-0148-04 [Abstract] As a key link in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n teaching system is a long-term and systematic project, which aims at cultivating application type and high-level clinical medical talents. Emphasis should be plac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teaching, and the clinical skil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on the above basis.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educ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postgraduate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was put forward, and outstanding medical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theoretical basis that met the demands of modern medicine science was expected to be cultivated. [Key words] Medical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Curriculum structure; Dual track integration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对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给予了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开设,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对国家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临床专业医学人才有着推动作用[1]。目前,国内医学研究生课程普遍存在着通识教育、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三段式分割的现象,导致医学院校普遍重专业轻通识,缺乏人文素质教育氛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及医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必须加强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教学质量,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一批专业化人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