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题组】

高频点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xx·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选D。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与史实不符,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出台保护本国经济的相关政策;C与史实不符,同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均是封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鸦片战争的破坏应使中国消费工业品增加,但事实却相反,故A也不正确。

2.(xx·江苏单科·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

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选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B、C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

3.(xx·重庆文综·T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选B。A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进口商品有段时间处于上升时期;C当时输入中国的商品量并不多,因为中国是小农经济,市场不大;D商品还没有打入中国的内地,只是在通商口岸进行贸易。图中鸦片战争后由于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商品输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抗力,输入量又在减少。

4.(xx·北京文综·T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

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解析】选D。从材料中“洋纱一项进口日多”“无不用洋纱之地”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大量进口洋纱,故D正确。从“江、皖、川、楚等省”可知A错误;从洋纱“较洋布行销尤广”“或有难销洋布之区”不能得出B、C结论。

高频点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xx·福建文综·T19)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影响变化的因素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外,还包括( )

A.自然经济最终解体

B.实业救国开始兴起

C.国货运动的推动

D.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冲击

【解析】选C。表格反映了民国初年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短期内在华外国企业数量大幅减少的历史现象。究其原因,除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还应考虑到民国初年有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的历史原因,诸如民国政府政策、抵制洋货运动等。据此判断,A、B、D不符合史实,只有C最符合题意。

2.(xx·江苏单科·T8)下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

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解析】选C。抓住时间1928-1935年,这一时期正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政策因素,促进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A是1937-1945年抗战时期,B是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D发生在1946年,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A、B、D均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

3.(xx·北京文综·T40)(节选)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1932年,日本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鉴于中国重要工厂绝大部分都集中于上海,而内地各省几乎没有工业基础,难以满足抗战的物资需要,南京国民政府计划将工厂内迁。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 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再次动员企业迁移,拟定《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主要迁往湘、桂、黔、滇、陕、川,共迁出企业304家,物资511 825吨。

(1)结合材料及所学,概述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及过程。

【解析】关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工业内迁的原因,可结合材料中的前两句来整合信息,进行总结。关于中国工业内迁的过程,材料中有明显的时间及地点信息的提示,可从中提取信息进行归纳。

答案:(1)原因:中国现代工业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分布不平衡;为了支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决定将工业内迁。

过程:抗战初期企业迁往武汉;武汉失守前又迁往西北、西南等地。

【模拟题组】

1.(xx·贵阳摸底)下表为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概括简表。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茶养蚕。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农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中国出口贸易占优势地位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

D.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解析】选C。材料反映农民从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转为种植经济作物为主,不能体现农业结构的根本性变化,A错误;表格体现的是农产品出口额增加,无法判断出口贸易占优势,B 错误;从材料和表格都可得出农产品大量出口成为商品,C正确;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自然经济只是开始解体,D错误。

【加固训练】(xx·乌鲁木齐模拟)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说:资本主义生产形式的发展,割断了农业小生产的命脉;这种小生产正在无法挽救地走向灭亡和衰落。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割断”的出现是由于(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初步发展

C.资产阶级发起了实业救国运动

D.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挤压

【解析】选A。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道路被打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在中国社会中出现了近代经济因素,故选A。

【拓展延伸】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双重作用

(1)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和独立,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西方列强的经济附庸,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2)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传播了先进生产、生活方式,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其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其积极作用是次要的。

2.(xx·湖州模拟)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没有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 )

A.铁器和牛耕——井田制瓦解

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洋务企业产生

C.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D.民族工业短暂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解析】选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井田制走向瓦解,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华民族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为了救亡图存,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洋务运动兴起,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已经截断了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工业革命完成后,西方列强需要得到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加紧侵略扩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它们发动了鸦片战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短暂发展,必然导致厂矿企业的数量增加,不仅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也壮大了无产阶级队伍,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加固训练】(xx·绵阳模拟)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一组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 )

A.经济结构的变迁

B.列强的经济侵略

C.民族工业的兴起

D.自强求富的探索

【解析】选A。从古代中国家庭纺织到俄国在中国办厂再到洋务运动办的民用工业再到民族

资本主义工业,这体现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迁,B、C、D对应后三张图片,而不能说明总体,故A正确,B、C、D错误。

3.(xx·南京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它所基于的基本设想是荒谬的。西方化不可能是一个不彻底的过程,要么完全照抄,要么全盘否定。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这一思想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反思(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

【解析】选B。“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护儒家文明,但是客观上破坏了儒家文明。鸦片战争失败后激发了林则徐、魏源等向西方学习,A错误;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封建制度,B正确;维新变法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而且要学习西方的制度,C错误;辛亥革命主张“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在制度上向西方学习,故D错误。

【拓展延伸】“中体西用”的历史局限性

中学和西学都有各自的“体用”,抛却西学的“体”而单纯移植其“用”,其结果必然是“西用”的发展导致对“中体”的挑战,而矛盾最终如何解决也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的生产力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框架中得到发展。资本主义教育也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社会环境中得到发展。洋务派的活动所起的实际历史作用是使中国的封建主义向近代化转化的进程加快了。

4.(xx·湛江调研)右图为晚清漫画《实业家之比较》,造成这一局

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B.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不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解析】选D。近代中国国家统一,国内市场也是统一的,故A

错误;漫画信息主要反映的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如欧美和日本,B是漫画反映的信息,但题干的要求是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故错误;C不是主要原因,错误;由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从其产生时就面临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造成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故D正确。

【加固训练】(xx·湛江模拟)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空白处最有可能是( )

A.造纸业

B.火柴业

C.榨油业

D.纺织业

【解析】选D。根据题干和史实,空白处厂矿数量最多,近代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其中纺织业是发展最快的,故空白处是纺织业,故D正确;A、B、C也是轻工业,但不是发展最快的,故A、B、C错误。

5.(xx·吉林摸底)1902年荣德生说:“民以食为天。机制面粉质细色白,必定会代替土粉。……外国人以‘洋人食用’为借口……朝廷对面粉是不抽税的,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在香港码头上看到轮船上装的多是面粉,那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下列不能反映荣氏兄弟准备投资办厂的原因是( )

A.受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B.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外商企业获利的刺激

【解析】选C。从材料中“1902年、开粉厂有利可图、他还忘不了……面粉是从英国、美国运来的”可以看出A、B、D。C项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的时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时间不符。

【加固训练】(xx·衢州模拟)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商人通律》和《公司律》,此后,清政府还陆续颁布了《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等。据此不能得出

( )

A.清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工商业

B.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C.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D.中国近代经济立法得到发展

【解析】选B。根据材料信息“《商船公会章程》《奖励公司章程》《改订奖励公司章程》《奖

给商勋章程》”可以得出A的结论;“《华商办理实业爵赏章程》”可以得出C的结论;“《商人通律》”“《公司律》”可以得出D的结论;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是在民国初年,尤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与题干时间不符,符合题意,故选B,排除A、C、D。

6.(xx·南充模拟)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布局往往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列是中国近代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三幅图片。

(1)材料反映出了什么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材料二1936年前,在西南现代工矿企业几乎是空白……1938年上半年,国民政府确立了“以西南诸省为主要地区,开发各种矿产,建立国营重工业……”的经济建设方针,并……指出:“今后工矿事业之发展,注重西南各省为已定之方针。”西南很快变身为新兴工矿企业最集中的区域……60%以上的内迁厂矿都聚集到了川渝地区。

——张守广《抗战时期西南工业全息图》(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决定在西南建立工矿企业及大量工厂内迁的原因,并分析在西南建厂及大量工厂迁居川渝等地的影响。

材料三北京不但是政治和文化中心,亦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座古老的城市最近遭遇的雾霾空气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这个城市此前含纳了首都钢铁、燕山石化等重工业企业……同时,北京并非汽车制造之都,但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汽车保有量却是最多的城市之一。

——《第一财经日报》(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将部分重化工企业迁出的理由。

【解析】第(1)题第一问依据图片文字判断三个企业的性质,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特点”,从交通条件、经济基础、地理位置和商品劳动市场资源丰富归纳“原因”。第(2)题第一问依据“1938年”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二问可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响两方面分析。第(3)题依据“重工业企业”“汽车保有量”等信息分析。答案:(1)信息: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特点: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原因:沿海较早受到外国侵略,自然经济较早瓦解;交通便利;沿海一带手工工场基础较好;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资源丰富。(任答两点即可)

(2)原因:抗战时期,日本的侵略使沿海一带工矿业遭到大量破坏;国民政府为改变西南现代工矿企业落后的状况,确立了重点开发西南的经济建设方针;为了持久抗战需要。(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一定程度上保存并挽救了我国的民族工业;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推动了川渝等西部地区工业发展,改变了工业相对落后的状态;改变了全国工业布局。(任答三点即可)

(3)理由:转换北京城市功能,使其以政治、文化功能为主;工业的飞速发展,环境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涌入,造成交通拥堵;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V25004 61AC 憬30447 76EF 盯9023218 5AB2 媲35273 89C9 觉29469 731D 猝 Xy35358 8A1E 訞 40547 9E63 鹣O

【人教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修2_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2讲_含答案

线索1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 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 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逐渐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 线索2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 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 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 线索3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是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成为这一阶段物质 生活与社会习俗的突出特征。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生活面貌焕然 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后,社会生活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特别是科技 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考纲要求] 1.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 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第22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输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家庭棉纺织业“纺”和“织”的分离。洋布输入,造成“织”与“耕”的分离。 (2)列强大量收购中国农副土特产品,使中国丝、茶生产日趋商品化。 3.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二、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兴起:洋务派从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 3.主要活动 (1)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局。 (2)近代民用工业: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4)近代教育:创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4.结果: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5.影响 (1)洋务派引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留美幼童——早期中国官派留学生 中国留美幼童指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1872年到1875年间,由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

2019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学案2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目标导航] 一、“断发易服” 1.服饰的变化 (1)原因 ①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实行改革。 ③民国政府颁布男女礼服的形制。 (2)特点 ①先民间仿效,后政府改革。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3)影响 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和经济能力,随心所欲地选择服饰。 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1)特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3)不缠足运动 ①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

②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成立了“不缠足会”,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易混易错] 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 2.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 [思维点拨] 中山装寓意民主、法制,“断发”带有与清政府决裂的象征意义,不缠足运动有利于妇女解放,因而都是进步的、革命的表现。 [知识点拨] 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止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改用公历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力图与西方国家接轨的表现。 二、报刊与电影 1.报刊 (1)出现: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 (2)发展 ①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 ②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③1884年创办的《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3)高涨 ①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 ②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 2.电影 (1)19世纪末期,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1905年京剧短片《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3)1913年《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 3.作用 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思维点拨] 1.报刊最主要的任务是通过新闻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其次是影响人们经济生活和文化娱乐生活。影视最主要的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其次是影响人们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 2.1931年,中国诞生了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左翼思潮为主流的中国电影事业相当发达,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电影工作者和影片。 三、移风易俗

2021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知识梳理: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 (1)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2)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3)科技动力:自然科学的研究取得突破性地进展,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4)市场条件:美、德、意、日等国的统一扩大了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扩大了国外市场,商品需求剧增,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 1870年以后,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是近代以来科学技术上的第二次大突破,工业革命进入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2、中心:德国和美国(时间:19世纪中后期) 3、成就: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生产领域的变化: ①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工业部门:诞生了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化学工业等一系列新兴工业;同时也推动传统工业进步(纺织、钢铁、造船): ③产业结构:在整个工业生产结构中,重化工业取代纺织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④社会生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状况,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城市面貌也发生巨大变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垄断组织出现:

①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巨大发展。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资本需求日益庞大,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 ②表现:一些大企业通过兼并或相互联合的方式,控制某一种或几种产品的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 ③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④影响: 经济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政治上,垄断资本家为攫取更多的利润,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组织代表 对外关系上,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步伐,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导致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关系紧张和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体系的影响: 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建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电的广泛应用是其标志,内燃机创制、电器制造、石油开采等;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讲考题演练(含解析)岳麓版 【高考题组】 高频点1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1.(xx·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卷·T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选D。自然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当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国门后,英国商品并未能在中国大量倾销,根本原因是封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与史实不符,因为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没有出台保护本国经济的相关政策;C与史实不符,同一时期中国与印度均是封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类似;鸦片战争的破坏应使中国消费工业品增加,但事实却相反,故A也不正确。 2.(xx·江苏单科·T7)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

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解析】选D。自然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中国原有的家庭手工业日益萧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材料中“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正是体现了这一特点。A在材料中并不是重点。B、C和自然经济瓦解无关。 3.(xx·重庆文综·T6)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解析】选B。A不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后进口商品有段时间处于上升时期;C当时输入中国的商品量并不多,因为中国是小农经济,市场不大;D商品还没有打入中国的内地,只是在通商口岸进行贸易。图中鸦片战争后由于开放通商口岸,英国商品输入量有所增加,但由于中国自然经济顽强的抵抗力,输入量又在减少。 4.(xx·北京文综·T18)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

高考一轮复习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教学案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时空坐标】 第1讲 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纲标定位】 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欧洲???①初步形成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通过贸易和掠夺,西欧开始崛起。③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2)美洲???①使当地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②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贡献。 (3)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黑奴贸易兴起。 (4)亚洲? ??①一些沿岸据点和岛屿遭侵占。②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5)世界???①各洲建立直接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②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深化拓展】 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4)对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观点加以评述。(8分)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试题:第8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答案

单元小卷(八)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19世纪60年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浙江北部地区的蚕桑业发展迅速,茶叶生产数量和规模也有发展。这一发展() A.导致了广大农村经济凋敝 B.加速了农业生产专业化 C.促进了近代企业大量出现 D.瓦解着传统的经济模式 2.1871年时,湖南、湖北的茶叶种植面积较10年前增加了50%,有些地方以种茶取代其他作物,如平江县“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地区“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侵略的势力深入到长江中游地区 B.两湖地区的茶叶种植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出口获利多 D.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3.近代中国第一家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在成立伊始就从英国进口辊轴式轧机和织机,从美国进口环锭纺机和500马力的汽炉。材料表明该企业() A.受外国资本的严密控制 B.是由洋务派最早创办的 C.创办初期重视引进技术 D.在当时得到了外国扶植 4.有人说,鸦片战争后中日两国同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结果一个成功了,一个失败了”。材料意在() A.对洋务运动的失败进行反思 B.对西学东渐进行肯定 C.肯定发展近代工业的重要性 D.指出明治维新的成功之道 5.下图是中国近代不同时段机器设备进口年平均值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021新高考历史模块2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单元综合提升教学案

第7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西方殖民扩张的三个阶段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殖民扩张 背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 工场手工业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 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 动,进行资本输出 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 国 英、俄、法、美等国 英、法、美、德、俄、 日等帝国主义国家 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 区,未深入内地 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 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 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出, 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 界 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 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 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 销,掠夺原料 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 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 潮 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积 累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给亚非拉国家带来深重 灾难 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主 义的发展,客观上促进 了亚非拉国家逐渐走上 近代化的道路 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 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 终形成;推动亚非拉国 家的民族解放运动走向 高涨 类别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不同点技术发明 来源于实践经验,科学与 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来源于科学研究,科技与 生产紧密结合 发明者技师和工人科学家、工程师 主要国家英国(“一枝独秀”) 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 家同时进行(“百花齐

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既相互勾结、 又相互争夺 表现时间历史背景 第一次 鸦片战争以 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洋货”等大量 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 崛起 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 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特别是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变化 尤其明显 第二次 辛亥革命以 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 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 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 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 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以 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 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 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 温饱问题未解决 第四次 改革开放以 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 面的积极性 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 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 食住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中国正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侵略: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阶级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先后产生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 方停留在器物层面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 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和思想层面 社会生 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2. 1892年张弼士在烟台创办“张裕酿酒公司”,拉开了中国葡萄酒工业化序幕,1915年该公司在旧金山世博会获得的金奖奖牌,堪称一个世纪前“中国制造”走出国门的象征。这枚奖牌可以印证我国历史上( ) A. 民族企业日益萎缩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洋务运动取得了辉煌成就 D. 民族工业获得一个“短暂的春天” 3.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出现表中所反映情况的主要内因是( )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4.郭廷以先生在《近代中国史纲》一书中写道:“一战开始之后,日本对华输入额的比率自15%增至29%,商行的数目增加五倍。日本投资的钢铁生产量,占中国全国的94%。”这表明当时( ) A.中国的钢铁业丝毫没有增长 B.日本形成了独占中国的局面

C.中国工业未能获得发展机遇 D.日本乘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5.1943年6月7日,《申报》刊登的《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比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策,这种政策( ) A.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有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 D.限制利润的做法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6.“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 A.1905年《民报》 B.1915年《青年杂志》 C.1922年《申报》 D.1946年《解放日报》 7.“工厂死在接收上,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 A.1924—1927年 B.1937—1945年 C.1945—1949年 D.1949—1956年 8.下图是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性学习中绘制的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的示意图,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其中F2>F1的情况出现于( )

2020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 专练02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含解析)

专练02 中国近代史90题 考点4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动与转型 (1840年鸦片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 1.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大门,列强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下列表格中甲、乙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联的是 甲乙 A 鸦片战争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开放 B 第二次鸦片战争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 C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闯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开放广州、上海等通商口岸,故A正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把封建社会,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B错误;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闯入北京并火烧圆明园,D错误。 2.如表是由英国人创办的《北华捷报》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报道,其意图是 爆发前夕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 英军攻占广州 之后 对清军的战败、清朝官员的被捕,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 战争进入尾声 时期大量发表有关中国国民性的报道文章和评论,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 强硬的措施 A.跟踪报道还原事件真相B.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 C.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D.大搞噱头以吸引读者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对‘亚罗号事件’进行了重点聚焦和舆论塑造”“塑造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负面形象”“公开呼吁对华采取更加强硬的措施”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罗号事件”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英国人对

“亚罗号事件”进行舆论塑造及呼吁对华采取强硬措施等手段来渲染侵华战争的合理性,故C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英国人的报道主要是为美化侵华战争,而不是为还原事件真相,故A选项错误;揭露清政府腐败无能不是材料所述英国人报道的主要目的,而是为了渲染对华战争的合理性,故B选项错误;吸引读者也不是材料所述英国人报道的主要目的,而是为渲染侵华战争的合理性,故D选项错误。3.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 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 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答案】C 【解析】这一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半殖民地性质,A项表述错误;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的附件,从中取得了“领事裁判权”,B项不符合史实;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国民政府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D项不对;根据材料案件“审判程序一如西方”可知客观上有利于传播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故C项正确。 【名师点睛】领事裁判权从它本身的性质和含义来看,这是外国在华侨民脱离中国司法管辖的一种特权。然而这并非是指他们可以不遵守中国的法律,清政府曾提出领事裁判权只是一种根据外国在华侨民本国的法律,由他们各自本国的驻华官员按照他们本国所准许的司法程序来确定他们的权利和义务的特权。总理衙门也曾明确表示外国人应和中国人一样遵守中国的法律,如果违反应按照他们本国对类似案件所规定的法律予以惩罚。 4.1853年,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说:“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炸的地雷上……直接随之而来的将是欧洲大陆的政治革命。”而到了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的观点发生这样鲜明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马克思认为 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封建主义 B.太平天国与清政府是腐朽与丑恶的对立,两者无本质的区别 C.当时中国社会生活停滞,未有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 D.“革命”的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 【答案】C

2020高考历史大一轮习题:单元提升练(八)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中国近代经济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含答案解析

单元提升练(八)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 1.(2016·江西重点中学考试)有学者认为,“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 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解析根据材料“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可知材料最确切的观点是阐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包括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的产生,故A项正确;B、C项仅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一方面内容,具有片面性,故B、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2.(2017·广东清远模拟)晚清时期,外国商品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严重滞销到逐渐打开市场的转变过程。促成这一转变的因素不包括() A.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B.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 C.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D.近代运输业的发展 解析近代资本主义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一系列战争,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从而促进了农产品的商业化,中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附庸,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外国商品不断打开市场最主要的推动力就是外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入侵,故B项正确,不符合

题意;中国近代工业在中国市场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排挤,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无论古代、近代还是现代,运输业的发展都对商品打开市场起到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C 3.(2017·山西阳泉调研)下图反映了19世纪60至80年代中国棉布、棉纱进口的变化,两幅图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A.棉纱进口增多导致棉布出现了滞销 B.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近代纺织业在逆境中无从发展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解析左图棉布进口总体上稳中趋减,不能反映滞销,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主要体现于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材料中列强向中国输出棉布棉纱,故B 项正确;根据材料“19世纪60至80年代”以及右图棉纱的进口增加可知,洋务企业与民族工业在逆境中成长,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4.(2016·云南昆明检测)1877年,招商局收购美资旗昌轮船公司。据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这说明轮船招商局() A.规模经营呈良性发展 B.垄断了商民交通运输 C.与洋商交通运输争利 D.开创收购外企的先河 解析材料中仅体现轮船招商局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体现轮船招商局的发展规模及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航运业中有中国轮船招商局,也有外国资本主义参与,所以轮船招商局并不能垄断航运,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李鸿章估计‘创办招商局十余年来,……运费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数千万’”,可知轮船招商局与洋商争利,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轮船招商局是第一个收购外企的公司,故D项错误。 答案 C

2023年高考历史总复习-工业文明的来临扩张——世界近代史后期(从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18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了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的重大转变。这一阶段不仅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和近代化发展与成熟的时期,还是近代化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时期。 政治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理论探索与革命实践;民族解放——殖民体系与独立运动。资本主义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速,英国议会改革、美国南北战争使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完善,俄、德、法、日、意等纷纷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文官制度在欧美各国逐渐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统治地位。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巴黎公社是人类历史上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随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独立运动爆发。 经济上:工业狂飙——蒸汽时代与电气时代;整体世界——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厂制度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文化上:科技创新——技术革命与重大发明;交流传播——人口迁徙与移民文化。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三大社会思潮相互交织,推动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民族国家、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等高涨。

物理和生物等自然科学领域产生许多重大科学发现。自由主义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科学共产主义、民族主义等社会学说也应运而生。 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 一、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西方文官制度是近代西方历史发展的产物,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要求,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事务官的选用和管理,对西方政府管理产生了重要影响(2)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与历史文化传统有关,体现了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基层治理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反映了特定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3)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这是稳定社会秩序、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经济与社会生活】 (1)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18世纪60年代以来的技术革命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18讲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 岳麓版必

第18讲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习题岳麓版必修2 一、选择题 1.(2015·某某六校教研会)“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作为种种新发明的基础的许多原理在工业革命前数世纪已为人们所知道,但是,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这一观点强调的是导学号 26060705( ) A.天才发明者无法决定历史的发展轨迹 B.历次工业革命很少将科学原理付诸实践 C.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 D.科学研究直接催生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C 【解析】由“……除了在强有力的需要的刺激下,发明者很少做出发明”“由于缺乏刺激,它们未被应用于工业”可知材料强调现实需要是推动工业革命的强大动力,C项正确。材料并不是强调科学发明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问题,A项与题意无关;历次工业革命特别是后两次将大量的科学原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B项明显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源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D项符合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 2.(2015·滨州)《西方文明史》中写道:“经过长时期的分离,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终于携手并进了。”下列选项能最先验证这一趋势的是导学号 26060706( ) 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B.珍妮纺纱机 C.发电机D.电子计算机 【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的开始,该现象出现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C项发电机是这一时期的发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和珍妮纺纱机是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明,排除A、B、D三项。 3.(2015·某某)英国工业革命从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到卡特莱特的水力织布机、再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能够“连续涌现新奇事物”的主要原因是导学号 26060707( )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生产模式的转型 C.创新机制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 【答案】D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21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精

第21讲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皖南八校联考)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下列与此相关的不同历史事物或现象之间,有着直接和内在联系的一组是( ) A.《马可·波罗行纪》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与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 C.西欧国家开始工业革命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D.迪亚士船队的非洲探险与达·伽马船队到达印度 解析:选D。达·伽马的船队到达印度就是沿着迪亚士非洲探险的路线而进行的,故D 项正确;《马可·波罗行纪》刺激了欧洲到东方的“寻金热”,与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奥斯曼帝国控制商路阻碍了东西方的贸易,并没有引起天主教鼓励向东方传教,故B项错误;西欧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生产力的发展,与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 2.(2020·江西百所名校高三阶段性诊断)西班牙国王曾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后又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其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的全部收入的1/20。这说明西班牙( ) A.充当了新航路探索的先锋 B.物质激励使探险卓有成效 C.通过航海积累了大量资本 D.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 解析:选D。西班牙国王和哥伦布及麦哲伦船队殖民收入比例问题,说明国王也想获得大量财富,支持海外探险,封建君主热衷于海外扩张,故D项正确。 3.(2020·广西百校联考)15世纪,远洋航行意味着冒险:他们无法准确测量经度,木制船壳无法抵抗船蛆的侵蚀,储备的食物不适于长期航行,船上的卫生与生活条件也十分糟糕。然而,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扩展了已知世界的范围。下列对此说法认识正确的是( ) A.当时欧洲经济水平全球领先 B.16世纪后地中海商业更兴旺 C.利益驱动下的西欧积极探索 D.英国和荷兰是航海时代先驱 解析:选C。据材料“受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双重驱使,这些人所进行的探索极大地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含解

第八单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2019 •河南模拟)煤油,在19世纪60年代只有极少量为供应外国侨民需用而输入 中国。1878年的输入量是1 570万公升,1891 —1893年平均每年煤油输入量已增加到1亿7千6百余万公升。这种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发生了质变 B. 外国侨民数量的增多 C. 中国社会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 世界科技进步的推动 解析:输入中国煤油量猛增,说明以煤油为代表之一的外国工业品倾销中国,将中国变成商品销售市场,故C项正确;材料提及输入中国的煤油量迅猛增长,不是生活习惯的全方 位改变,更谈不上质变,故A项错误;输入中国的煤油量猛增,主要原因不是外国侨民的猛 增,而是中国社会的需求增加,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主旨不在科技进步,而是中国煤油 使用量猛增,故D项错误。 答案:C 2. (2019 •亳州质检)下表为1863 —1907年晚清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 A•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 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解析:海关税收金额不断增长说明对外贸易不断发展,故A项正确;该阶段是中国关税 主权丧失的阶段,故B项错误;税额的增长无从判断进出口金额,故C项错误;税收金额的 增长无从判断民族资本主义出口产品量,故D项错误。 答案:A 3. (2019 •晋城模拟)福州船政局从创办之初到1905年先后三批招用洋员,有名可代者

达81人。这些人员包括监督、帮办、总监工、工程师、匠首、工人、教师、职员、医生、翻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解析版)-2022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专题05 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转型(1840-1894年) 1.(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答案】D 【详解】 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6浙江·高考真题)从1840年开始,为打开中国的大门,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下列项中,主要的抵抗行动有() ①收复雅克萨之战②黄海海战③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④左宗棠收复新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抵抗。主要的抵抗行动有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以及左宗棠收复新疆,②③④D项正确;收复雅克萨之战是在康熙时代,不是中国近代,①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2·1浙江·高考真题)1865年,面对西方列强威胁,薛福成提出“防之之策,有体有用。言其体,则

(新课标)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6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

〔新课标〕2022版高考历史总复习第八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6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岳麓版

第16讲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2022陕西咸阳模拟)下表是“1843—1850年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据此推知( ) 年份广州上海 1843 1 430 包 0包 1845 5 430 包 5 146 包 1846 2 843 包 12 517 包 1850 3 444 包 13 794 包 A.江南地区仍然是中国丝织业的中心 B.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D.太平天国运动抑制了广州生丝出口 答案 A 从表格信息可知,从1843年到1850年,广州的生丝出口整体上有所增长,但上海的生丝出口迅速超过广州。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毗邻中国丝织业主要产区

——江南地区,原料易得,应选A项。19世纪60年代,中国完全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信息无法表达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故C项错误;1850年时,太平天国运动尚未发生,故D 项错误。 2.(2022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下面为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表,导致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1873年1883年1893年 比重92% 88% 49% A.传统茶业竞争力减弱 B.洋务运动的积极开展 C.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民族工业的缓慢开展 答案 A 材料数据反映出中国茶叶出口在世界茶叶贸易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表达出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中竞争力下降,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是中国创办近代企业的开始,不是导致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出口占世界茶叶贸易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开始于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1873—1893年茶叶出口占世界贸易比重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缓慢开展无关,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课程标准学法指导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 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 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 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铁路特点 (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 (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 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 (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 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 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 (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 (3)民国时期进一步发展。 ①________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②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______________。 ③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2.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 (1)________年,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2)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通讯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和观念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________。 (2)社会和生活上:大大增加了中外联系,促进了社会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预习评价】 1.(判断)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置办电报,成为中国人自办无线电报的开端。( ) 2.(判断)西方列强在中国开办邮政和电报等近代通讯业,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 [名师点拨] 近代中国交通工具的进步不仅方便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而且在客观上冲击着近代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传播着男女平等观念、民主科学等西方资本主义先进的思想理念。 [名师点拨] 西方先进的交通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名师点拨]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的水上运输。1872年洋务派创办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水上运输的垄断局面,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的诞生。 【图示巧记】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