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12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学习目标】

1.了解古希腊先哲及其思想观念,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与人本主义哲学发展的关系。2.认识古希腊先哲善于思辩,注重传承与创新,才使得古希腊思想文化不断丰富与发展,从而理解思想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提。

3.认识古希腊哲学思想与自然科学相统一的特点及其对后来西欧的影响。

【教材分析】

一.重点难点与疑点

1.教学重点:古希腊思想家对人的价值的认识

2.教学难点: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

3.教学疑点:古代希腊哲学思想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梳理

〈一〉、自然哲学

1.哲学的诞生

公元前7世纪,希腊出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试图从实际出发去探求世界的本来面目,提出一些普遍性问题。于是,最早的哲学产生了。2、哲学的含义:爱智,希腊人把哲学家称为“热爱智慧的人”。

人们不再满足于神话世界观对世界的解释,开始寻求新的关于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观念。产生了众多哲学家。,赋予它循理论智、探究天地社会人间万象演变因由的任务。

3、内容:希腊哲学集中体现了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4、自然哲学:

①含义:最早的希腊哲学家都力求在宗教神话之外凭观察思考探讨世界万物的本原以及运动发展的规律,因而称为自然哲学家。他们主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排除了当时神造世界万物的迷信,激起了人们探索世界本原的强烈兴趣。但他们忽略了人类的活动和创造性。②代表:泰勒斯(前624—前547),古希腊学者。泰勒斯追求事物的普遍性和问题的抽象化,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理性思维和务实科学精神面向自然界的人。泰勒斯是古希腊最早的自然哲学家,提出水是是物的本原,万从水而来,是水的变形,万物又都复归于水,水包围着大地,大地在水上漂浮,不断从水中吸取它需要的营养。泰勒斯用物质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开始了从世界本身说明世界的正确道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人们喻为西方“哲学之父”。

③意义: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4)古希腊社会经济发达,社会政治制度先进。如雅典的历史上多次进行城邦制民主政治改革,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希波战争中希腊获得的胜利,希腊奴隶制经济进一步繁荣,雅典的奴隶制的民主政治发展起来,达到高峰期。由于平民地位的提高和个人主义的成长,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产生了反对旧思想方法的运动。结果智者们开始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穷理析微,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密切相关的题目。代表这种新知识倾向的是“智者”,他们的出现标志着希腊人的思想开始从对神秘浩渺的宇宙探索转向喧嚣的人类社会。这种以人为本的民主政治,有利于雅典民主、法制思想观念的产生和发展。

〈二〉、智者学派

1、产生背景:

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

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智者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塔哥拉和安提丰等人。

2、观点:

①人文精神

②开发教育功能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普罗塔哥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后被称为“普罗塔哥拉命题”。这一命题以承认事物的客观存在与运动发展为基础,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把社会或国家理解为个人的集合,强调个人选择。为当时的民主制提供了理论根据。对当时流行的“神意”说加以怀疑。因为人是具体的个人,如果每个人都有其判断事物的标准,就等于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4.智者学派的评价

意义: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一些智者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具有进步的倾向,有的怀疑诸神的存在,有的认为政治制度由人们协约公议而产生,非神所规定,有的则反对奴隶制本身,认为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局限:但智者学派却夸大了个人的主观作用,过分强调了个人的感觉对判断活动的意义,而且把感觉的相对性夸大成为绝对性,否认客观真理,这样便从相对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明时智学派还存在着诡辩和似是而非的夸夸其谈。

〈三〉、苏格拉底

1.生平简介

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公元前468—公元前399),他专心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重点研究人的伦理道德问题。其言行大抵见于柏拉图的一些对话录,如《自辩篇》、《克里多篇》、《斐多篇》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他反对智者的相对主义,认为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他要为各种伦理道德范畴寻求普遍的定义。他反对用灌输知识的方法教育青年,主张用论辩诘难、找出对方论证中的矛盾的方法,启发人们自觉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是“辩证法”一词的最早来源。他发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呐喊,提出“美德即是知识”的观点。他引导人们去思考哲学问题,并以“雅典的牛虻”自居。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为有罪并处以死刑。罪名是腐蚀青年,并否定传统的神,而宣传自己的新神。他的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面对生路,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以另一种方式阐释了先哲的使命。

2.苏格拉底的主要哲学思想:

(1)认为哲学不能单纯研究自然,而应该研究人及其社会,把公众利益作为哲学的目标,放弃了对自然奥秘的思辨。

(2)苏格拉底的哲学格言“认识你自己”,把哲学研究的重点转向人事和自己的心灵,认识人事中的善和心灵的善,改善人的心灵。以此提出美德论。

(3)美德即关于善的知识,他认为永恒、普遍、绝对不变的善,才是真正的知识,最高的知识。他把道德放在知识的基础上,把道德与知识、知识与行为结合起来,看到了道德知识

对人们道德行为的指导作用,倡导言行一致。

3.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评价:苏格拉底开创的希腊哲学研究的新方向,明确把“自我”规定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要求人们的认识活动从外在的对象转向人本身,从客体转向主体,从外在自然转向人类精神,这显然是人类精神的觉醒的重要表现。

〈四〉、亚里士多德

1.生平及著作: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柏拉图(柏拉图,前427—前347,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的学生,生于马其顿的斯塔吉茹斯,卒于希腊。曾就学于雅典,学业精进,后来被马其顿国王腓力一世聘为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数年后,他回雅典开办学校,边教学边著述。其著作内容极为广泛,内容广泛,涉及五类:逻辑学、形而上学、自然哲学、伦理学、美学。一生著述达400卷之多,大多已经散失,现存47部。其中有《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逻辑学》)《雅典政制》《政治学》《形而上学》《诗学》(《文艺理论》)《修辞学》《植物学》和几种关于动物的书。他解剖过50多种动物,开辟了动物学的新领域。他的著作显示了他的博学。

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成就:

①其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真理高于一切。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他非常尊敬老师,但并不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②批判柏拉图的唯心主义理念论,认为大自然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

③最大的哲学贡献:创立了了逻辑学。生物学等新的领域,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3.评价:

①亚里斯多德学识渊博,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②他不仅为现代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而且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③他把希腊哲学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给后人留下包罗宏富的文化遗产。

巩固小结: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最初发生和发展的阶段,古希腊的这些成就是建立在其当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商业繁荣、小国寡民的城邦自治制度基础上的,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哲学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和宽松的社会环境。同时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追求,也极大激发了先哲发掘人本质的动力,从而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

【知识结构】

一.知识点图表

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古希腊宗教观

(一)从泰勒斯学派到智者学派在对神质疑中诞生的古希腊哲学

从自然哲学到社会哲学

智者学派的人文内涵和缺陷

(二)知识即美德——苏格拉底的哲学观

柏拉图及其理念论

(三)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追求真理的亚里士多德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朴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者,被誉为“哲学之父”的是

A亚里斯多德 B泰勒斯 C毕达哥拉斯 D德谟克利特

2.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泰勒斯 B毕达哥拉斯 C赫拉克利特 D普罗塔哥拉

3.下列哲学家不属于唯物主义哲学家是

A毕达哥拉斯 B赫拉克利特 C德谟克利特 D柏拉图

4.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是

A泰勒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5.提出因无法感知神的存在,而对神的存在持怀疑态度的希腊哲学家是

A泰勒斯 B普罗塔哥拉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二.问答题

6.概述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并作简要评价。

答:积极方面: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的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被人称为“诡辩学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教案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四大发明及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概括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识图、操作、占有材料和处理材料、概括历史现象特征、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图表整合知识的能力;养成分享和协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互联网等各种媒介,广泛收集课外资料和组织文字、视频材料,制作幻灯片;采用问题教学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深深体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理解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自觉地树立科学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难点: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学情分析: 本课知识点一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也有学习、也较感兴趣,同时大多数知识点主要是识记。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中国古代科技的里程碑: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殷商:甲骨、陶器、青铜器 ⑵秦汉:竹木简牍和缣帛(竹简太重、缣帛太贵,难推广) ⑶西汉;西汉时期已发明植物纤维纸。(纸质较粗糙) ⑷东汉: (105年)蔡伦用改进造纸术。(原料易得、造价低廉、质地细腻,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2、意义: ⑴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也最为显著。 ⑵作用:有利于信息的记录、储存、传播和继承。 (二)印刷术的进步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每印一页就得雕一块版,雕错一个字就要重新换版) 唐朝(868年)《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课本插图)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单个反体字,排版印刷后可拆散,反复使用。)(《活字版印西夏佛经》课本插图)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今古图书集成》是用铜活字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13世纪中期,传到朝鲜,以后从西域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出现木版雕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国出现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 (2)组织发动学生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 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董仲舒墓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58岁时辞官在家讲学著书。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便派人向他咨询。75岁时病逝,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其墓地在京师长安西郊,汉武帝每次经过那儿,都特意下马致意,因此董仲舒墓地又称为“下马陵”。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他的学说为什么会受到汉

武帝的青睐? 新课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原因 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为什么说黄老之学适应了这一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二)兴盛时段 黄老之学什么时候在西汉兴盛?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三)名称由来 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帝、景帝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碑争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 (四)思想内容和特点 内容: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必修三知识点| 第4课宋明理学 一、兴起背景 1、危机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3、北宋儒学家复兴儒学,抨击佛道,但又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从而形成儒学。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代表人物基本主张 程朱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源 方法:格物致知 个人修养准则:存天理,灭人欲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心即理也;发明本心 王阳明(明)致良知 三、宋明理学的特点 1、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来源学科网 2、儒学进一步思辨化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来源学科网ZXXK] 四、影响 1、地位: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2、积极: (1)对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影响深远 (2)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消极: (1)用纲常礼教维系专制统治 (2)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

必修三知识点|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一、背景 1、经济: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兴起 (2)统治者重农抑商、海禁[来源学+科+网Z+X+X+K] 2、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2)市民工商阶层壮大 3、思想文化: (1)程朱理学因循守旧、陈腐不化 (2)文化专制加强[来源学科网Z X X K] (3)西方近代科学传入中国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李贽 (1)明代思想家、号卓吾,代表作《焚书》《藏书》(2)主张: ①批判孔孟权威 ②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 ③否定“天理存在”[来源学_科_网][来源Z x x k.C o m] ④男女平等 2、明末清初三代进步思想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09高考海南单科)对英王查理一世的审判与处死是英国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布拉德 肖法官曾在法庭上向查理一世宣示:“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这 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 的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上述材料表明, 布拉德肖比法国启蒙思想家更早提出了 A.君主立宪的观点 B.革命权利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天赋人权的 思想 2.(2009高考海南单科)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 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 的“最大胆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 D.伏尔泰 3.(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日心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 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4.(2009高考广东单科)古希腊人将神塑造为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 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5. (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 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 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 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 6.(2009高考广东文科基础)对美国人设计政府结构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 A.康德B.伏尔泰C.卢梭D.孟德斯鸠 7.(2009高考江苏单科)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8.(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 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宋明理学》教案

《宋明理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儒学的发展,三教合一;宋朝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陆王心学。 (2)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挑战,由于儒学自身顽强的生命力,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使儒学在融合中得到发展。 (3)儒学在两宋时期汲取了佛、道有益的内容,形成了理学,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这其中“二程一朱”起了决定性作用。 (4)儒学到明朝中期,又发展为心学,它受佛教禅宗影响较大,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宇宙观。 (5)理解儒学在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面临挑战与融合的史实,分析程颢、程颐、朱熹创立理学的过程,理解其主要思想内涵和影响,探究陆王心学的主要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图书资料或上网搜索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生平事迹与主要思想言论,增强对历史人物的深入了解。 (2)设置若干思考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宋明理学的主要思想,并注意辨析其精华与糟粕。 (3)提取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若干言论,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探究思想发展的历史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佛、道盛行,儒学面临严重的挑战,但儒学汲取佛道的精神,自身也有了充足的发展,一方面说明儒学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也说明儒学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时代发展。 (2)“三教合一”局面的出现,反映了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补充,也说明不论外来文化还是中国土生的文化,不论如何神秘还是如何玄虚,都必须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生根成长。 (3)程朱理学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较之原来的儒学更加理论化

和思辨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较大,还远及日本、朝鲜以至欧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的内容、地位和陆王心学的内容和地位。 嚼难点 理学和心学的异同;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白鹿洞书院 800多年前,南宋大儒朱熹在此举办过一场学术研讨会,陆九渊就儒家义利等问题慷慨陈词。朱熹和陆九渊是南宋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们各成一派,将儒学发展推上了一个新高度,称为“新儒学”。 那么,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它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看待变化? 新课学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的危机 魏晋南北朝时,封建统治阶级大力支持佛教,当时南北对峙,兵戈不息,人民要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加上当时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国家户籍,可以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佛教为了适应中国的国情,在自身传统方面作了自我改造。所有这些导致了佛教的盛行。 东汉末期,道教开始主要在受苦受难的民众中流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最早的表现形式。太平道发动了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失败后,太平道遭到镇压,但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在江南、江北广大地区广为流传。东晋时道教日盛,不仅在下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信徒,而且皇帝大臣信奉道教。 道教、佛教的流传冲击着儒学,这是儒学危机的表层原因,那么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呢? 它的深层原因就是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此后孟子、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历史的学习也是需要积累以及背诵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二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 B. “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

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德经》 2、学说: ①哲学思想: A. “道”是万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摒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 B. 辩证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对立的,并可互相转化。 ②政治学说:“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 3、历史地位: ①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 ②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变革(时局动荡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 2、私学兴起,教育相对普及,培养了大批人才,各学派之间和同一学派的个流派之间的相互斗争。 3、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竞相礼贤下士、招揽人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 政治: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商鞅变法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三公九卿) 汉朝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加强(郡国并行、汉武帝的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察举制、东汉纸的发明)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孝文帝改革) 隋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唐后期的藩镇割据、火药应用于军事) 宋朝(二府三司制、设判官、地方割据矛盾的基本解决) 元朝(一省制、行省制)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海禁) 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闭关锁国清末鸦片战争及封建制度的衰落) 经济:上古时期(养蚕缫丝、陶瓷) 西周(工商食官、井田制) 春秋战国( 小农经济的出现、牛耕的运用、私营手工业的出现、铁器的使用、重农抑商) 汉朝( 小农经济的初步发展、土地兼并的加剧、租佃关系的出现、东汉青瓷的出现) 魏晋南北朝(白瓷的出现、经济重心的开始南移) 隋唐(唐朝曲辕犁、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陶瓷业的发展、坊市制、对外经济的发展) 宋朝(经济重心的完全南移、小农经济的成熟、交子的出现、商业的发展、打破坊市制、制瓷业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元朝(彩瓷的出现、黄道婆脚踏三锭纺车) 明朝(粉彩、麻的广泛运用、土地兼并的激烈发展) 清朝(鸦片战争钱前的经济发展) 文化:百家争鸣秦朝的法家思想西汉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道教对儒家的冲击隋唐时三教合一思想两宋理学的创立及发展(二程、朱熹、陆九渊的心学) 明朝(理学占统治地位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 医学(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医圣张仲景) 书法(相关朝代的书写主体书法名家书圣王羲之草圣张旭) 绘画(帛画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画的出现顾恺之画圣吴道子宋朝文人山水画的出现及代表画家马夏的残山剩水明末的八大三人的奇特画风) 诗经与离骚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政治上:主要是古希腊的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即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及其演进过程);古罗马的三个历史时期(王政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及其代表性法律文献; 经济上:了解古罗马、古希腊的工商业发达以及海商业繁荣; 思想文化上:认识古希腊哲学家的哲学成就(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起源、智者学派中早期的人文主义精神、苏格拉底的道德与知识的联系和认识你自己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和其对哲学的发展 近代史(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由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当代史的具体分界线争论不休,我这里就采用课本的观点,即以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我国近代史和当代史的分界线。其中,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近代史和现代史的分界线。 政治上:了解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具体时间,过程和战后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影响和主权的破坏,知道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记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时间点和《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颁布及其主要内容和地位,最后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影响),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时间和过程以及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1、19世纪的文学 (2)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社会百科全书),列夫·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镜子)《安娜·卡列尼娜》等。2、20世纪文学 (1)西方文学:法国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托夫》,美国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2)苏联文学:“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高尔基所著的《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 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1)浪漫主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反映了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 (2)现实主义:俄国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3)印象主义: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荷兰“扑向太阳的画家”凡高是“现代绘画之父”,绘有《向日葵》。 (4)现代主义: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格尔尼卡》反映了法西斯德国对西班牙的侵略。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电影的出现:19世纪末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 2、电视的发明与发展:20世纪20年代电视在英国出现;后来出 现彩色电视机和卫星传播节目。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 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 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 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 “至圣”。 2、早期儒学: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 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0课 梨园春秋2-岳麓版

第10课梨园春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传统戏曲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脉络,熟悉京剧的形成与特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戏曲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二)能力和方法 1、通过课堂上的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2、通过京剧的脸谱和服装,激发学生对学习戏曲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京剧的形成和特点 难点:京剧在形成的原因及艺术成就 二.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探究分析把握时代背景,理解其时代性、多样性、艺术性。 2、利用电教手段:播放中国古代戏曲的相关多媒体资料,加深对古代戏曲的印象。 3、组织分组讨论:理解京剧成为国粹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情分析 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基本的史实有一定了解,但是基础不夯实,尤其是缺少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因而本节课的授课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深度剖析,以达到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请你猜一猜

导入京剧脸谱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是什么?从而导出本课内容——戏曲。本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正课: (1).探究一:提出问题—什么是戏曲?从而导出戏曲的起源 先民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这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之一—傩戏 进一步引出世界性文化共生现象,傩文化在世界其它地方的遗留表现,让学生深刻分析古代戏曲的特点 (2).探究二:为什么把本节课内容成为“梨园”呢?它有哪些含义 (3).探究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和结合PPT材料,找到宋代南戏的兴起和形成的原因 此内容的设计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4)探究四:展示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概括南戏的特点 ⑴一般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 ⑵主要在民间流行,贴近百姓生活; (5).探究五:结合材料和史实分析元杂剧产生原因和特点 举例包括元代四大悲剧,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 (6).探究六:欣赏昆曲片段并小组合作总结昆曲特点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深刻了解不同戏曲的不同特点 (7)探究七: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点最后展示一段京剧经典片段《将相和》,欣赏国粹的精髓 五.小结:中国古代戏曲的演变历程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岳麓版 1希腊(自然哲学→社会领域→人) 1、公元前7世纪,最早的哲学诞生 2、第一位自然哲学家“西方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 意义: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3、公元前5世纪: 背景:民主政治发达,商业发展,思想活跃。 智者学派: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强调人的主题意义,否认神或命运,树立了人的尊严;但过分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 4、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最高的知识“善” 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 区别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知识的看法:“智”强调实际功 用;“苏”强调作用;但都强调知识,否定权威。 5、亚里士多德:真理高于一切;自然界是客观真实的存在;创立 逻辑学;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希腊哲学的理性精神发展到 顶峰。 2文艺复兴 【14世纪出现→15世纪传到欧洲(全盛时期)→17世纪结束) 1、背景: (经济)意大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地中海工商业发达;

(政治)政治分裂使学术环境相对宽松; (思想)教会的精神阻碍; (阶级)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 (社会因素)黑死病; (文化)文学艺术人才辈出;丰富的文化遗产; 2、性质:新兴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核心:人文主义(核心内容: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世的幸福) 3、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 4、全盛期: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5、16世纪:(英国)莎士比亚39部戏剧,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最高成就 6、影响: ①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解放人的思想; ②适应资本主义的需要; ③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反封建教会,促成宗教改革出现; ⑤为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清除思想阻碍。 3宗教改革 1、背景: (政治)天主教的腐败堕落,剥削人民;德国长期分裂 (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文主义思想活跃;

高中历史必修三(岳麓版)课时对点练习: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一、选择题 1.“它在很多方面是对启蒙运动的一种反动。作家把想象以及作为理性补充的直觉作为观察理解世界的工具, 对感觉和非理性都极为着迷”。材料中“它”是指哪种文学流派(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批判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2.“我们在华兹华斯的诗中,听到了无处不在而又隐匿不见的布谷鸟的叫声;在雪莱、拜伦和济慈的诗中, 听到了大海的怒涛,西风的呼啸,云雀欢乐的鸣叫,夜莺幽怨的啼鸣,大地上永远不死的蛐蛐和蝈蝈的啾啾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诗人”() A.对自然的热爱 B.对自由的追求 C.对未来的幻想 D.对现实的批判 答案 B 3.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他强调作 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的作品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B 4.某文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 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了人们( ) A.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答案 B 5.“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特征,在其基本的共性基础上,由于各个国家民族的差异和文学家的自身个性特色、 创作手法和艺术视角不同,又呈现出多样化的个性特征。”材料中的“共性”是( ) A.采用瑰丽的想象 B.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C.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D.创作手法比较怪诞 答案 B 6.《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代表作,曾被比作“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在这个宣言书里,主人翁娜拉终于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诗歌、小说与戏剧》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荒诞派戏剧的主要成就。 (2)理解: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理解文学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运用: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所产生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收集、阅读一些文学史的材料,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掌握个性化学习方法。 (2)充分扩大教学资源,强调从周围生活中取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激情,真正做到生活即历史。 (3)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渊源、历史地位和影响,以及这些成就和作品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让学生能以历史眼光去看待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每一点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丰富文学修养,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以人为本,对学生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体现的时代特色。 难点 浪漫主义诗歌、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和荒诞派戏剧兴盛的的背景;《等待戈多》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 教学过程 新课学习 一、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本目内容的第一、二自然段,并请同学们分析这两个自然段分别是从哪个方面对浪漫主义文学作的说明。提示:背景及思想倾向。 1.背景及思想倾向 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简单地说就是,面对启蒙理想的幻灭,文学家们力图从自己的想像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于是,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了。 而教材在阐述浪漫主义的思想倾向时,提到了两个方面:自由主义和个性解放,揭露丑恶现实和憧憬美好未来。 浪漫主义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其理想诉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之前的反封建贵族社会的政治思想而来的;与此相应的是对理想世界的积极追求。浪漫主义作家或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或通过强烈的怀古意识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强调主观的作用、个人的影响,他们的作品的主题是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表达个人的理想,描绘自然景物,抒发作家对大自然的美好感受。浪漫主义作家对现实生活表现出一定的冷漠,但对大自然充满激情,尤其着力描绘自然界中那些不平凡的现象;在表现手法上以尽可能的夸张与强烈的对比为主,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它充满着奇特的想像和大胆的夸张,在艺术造和个性表达方面强调自由追求,富有浓郁的抒情性和主: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谁呢?教材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是英国诗人拜伦和雪莱。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教学建议 一、课标概说和整合 (一)课标概说 历史(Ⅲ) 历史(Ⅲ)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共有8个专题。 思想文化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思想文化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了解中外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进一步从思想文化层面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 教案 说课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教学准备(包括课程标准及解读、教材和学 情分析、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二、教学过程(导课、新授、知识小结、板书设 计、练习、作业) 三、教学后记(学习评价、教学反思) 先说一下教学准备,共五个方面:包括课程标准及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学习目标与任务、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一:本课课标及解读: 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知道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认识是对能力的要求;相对论的内容应包括广义和狭义相对论,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原理;量子理论的内容包括普朗克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的光的量子理论和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原子的量子理论。意义既有单独的影响也包括共同的影响。 第二:对教材进行分析,我从本课的地位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

善于追根溯源、刨根问底,为问题探究的开展提供了基础。 2.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现状:高中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相对论的结论:时间膨胀(如:时钟变慢),长度缩短。但因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一致,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进而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复杂的问题简洁化是必要的。高二阶段的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但往往其学习过程中把握不了重点,思维有些散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其学法指导,当好引路人。 第四、本课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知识目标;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包括: 经典物理学的创立、发展、经典物理学的权威;经典物理学的危机;相对论的提出、基本原理与重大意义;量子假说的提出、发展和意义;量子理论和相对论的共同影响 2、能力、过程与方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现代科学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在经典物理学危机的基础上现代科学革命产生的必然性,明白现代科学的两大支柱一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基本观点。 (2)认识爱因斯坦在相对论、普朗克在量子理论的形成和创立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3)结合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各自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阐明两者对人类历史和现代生活的重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提高收集、分析相关资料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全面提高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近代物理学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辩证法原理,让学生领会科学发展的过程和意义,树立对待科学发展的正确态度。 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 不同阶段物理学之间的关系;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经典物理学的历史地位是什么? 牛顿经典力学的历史地位: (1)为力学学科确定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使力学形成系统化和理论化的知识体系而达到成熟和完善,并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发展。

(2)把天上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大综合。 (3)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为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然而,在19世纪,备受推崇的经典物理学却面临着严重的危机,从而导致了现代科学革命。 新课学习 一、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牛顿经典物理学有哪些内容?经典物理学为什么会出现危机? 17世纪后期,牛顿发表了著名的力学三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的比例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 我们说的经典物理学是指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理论体系。 经典物理学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低速运动的物质为研究对象的,在这里,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绝对的,是与物质运动无关的因素。 因此,一旦物理学研究的这种基础发生变化,如所研究的物质是以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时,经典物理学的某些结论就变得不准确,导致经典物理学出现了危机。 当德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时向他的老师求教,是选择音乐还是物理学作为自己终身的职业时,得到的答复是:“物理学基本是一门已经完成了的科学,因此,对于物理学的研究实际上是不会有多大成果的。” 当时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经到了尽头。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1.17~19世纪牛顿经典力学日趋完善、成熟。 物理学的新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发现都无法用经典物理学来解析,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性。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就要求人们对物质的认识要提高到一

广东省江门市广德实验学校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5课 明清进步思潮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学案总编号5 第5课明清进步思潮 【学习目标】 简述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新发展。 【课前预习案】 【模块一】异端”思想家李贽 1.时代背景 (1)明代晚期,以____________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出现因循守旧、陈腐不化的习气。 (2)社会风尚在____________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主张 (1)对____________大加鞭挞,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之至论,反对绝对的思想权威。 (2)提倡个性解放,提倡男女平等。 (3)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从根本上否定了“________”的存在,摇撼了“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模块二】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背景:明末清初,一些士大夫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和宋明理学,倡导“____________”,开创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民主的,具有________、务实精神的进步思潮。 2.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1)王夫之 ①强调“____________”,即天地万物的规律体现在物质世界之中。 ②在认识论方面宣扬“形、神、物三相遇而知觉乃发”,即通过考察____________可以得到正确认识。 ③颠覆程朱理学“____________”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理论根基。 ④充分肯定作为人本能要求的____________和私利的合理性。 (2)黄宗羲 ①大力批判专制暴君政治,从根本上否定陈腐的____________。 ②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____________,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3)顾炎武 ①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②主张为学应求________,应关乎国计民生。 ③写出了《天下郡国利病书》等与实际问题密切相关的著作。 3.影响 (1)____________思潮影响深远。 (2)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3)对__________________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4)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重难点突破】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推荐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说课稿 辽宁省大连二十三中学 霍玉侠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来自大连二十三中学的霍玉侠。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我说课的思路如大屏幕所示。 ●说教学理念: 新课程理念认为:历史课程要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即:转变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说课标: 对于本课,课标要求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近代报刊、电影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根据课标要求,学生应该能讲述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掌握导致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并形成一定的认识。 ●说学情 经过在高一上学期的学习,高一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然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中的第12课,本单元的前5课是以经济近代化为主线,介绍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和近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而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则是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和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深化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拓展思维,掌握相关的学习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为以后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如大屏幕所示):(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和阅读、分析教材,了解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深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认识,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运用相关史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9课《诗歌与小说》教案

第9课《诗歌与小说》 【课标解读】 课标阐述: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课标领会: 1.要求学生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 2.需要掌握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从而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进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本课分析】 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结、积淀,人们的思想、情感在这里郁积、释放。明清小说则将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都纳入到创作视野,这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全景,还蕴涵这作者对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批判。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我国古代诗歌与小说的发展历程。 掌握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形成、特点、代表人物及作品。认识时代的变迁对文学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从中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文学资料。 思维能力: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现实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捕捉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不同时代不同艺术形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唐诗、宋词、明清小说 难点:理解时代的变迁对文学、艺术风格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中的图片(幻灯片展示《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图像。) 图片中反映的是什么呢?(学生:我国的四大名著)它们又都出现在什么时期呢?(学生答:明清时期)文字是人类抒情达意的窗口,文学则是时代精神火花的凝结、积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与小说的海洋,体验古代文人的悲喜世界,感悟不同时代风情的多彩多姿。 二、讲授新课 (一)“留连日日奉杯宴,殊无闲隙吟风骚。”---《诗经》、楚辞与汉赋 1、《诗经》、楚辞 在古代,人们在劳作或生活时,为了提高效率、减轻疲劳,或表达喜怒哀乐的心情,常常发出有节奏的呼声,最初的诗歌就这样诞生了。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大家知道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什么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